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娱乐项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什刹海冰场2022年冬开放时间
随着气温的下降,这两天,什刹海冰场开始搭建,有望近期开门迎客。什刹海冰场作为大家冬天的娱乐场所,一直倍受市民的关注,往年在12月中下旬就已经开门准备,今年由于之前天气较暖,冰层的厚度一直没有达标,随着这几天气温的下降,前海冰层的厚度已经达到了十六厘米左右,从目前的准备情况来看,元旦前后有望开门迎客。具体开放时间会实时更新。
什刹海冰场有什么娱乐项目冰场为游客提供了单人冰车、双人冰车、冰上自行车、冰鞋等娱乐设施。与往年不同的是,为配合疫情防控,缓解前海客流压力,冰场将原前海“速滑区”移到了后海西侧区域,并扩大了“速滑区”的整体面积,同时更便于冰面养护,使冰面更加平滑,最大程度地为冰上爱好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门票价格:
冰场票价延续往年价格,综合区平日60元,周末及节假日80元,速滑区平日30元,周末及节假日40元,冰鞋30元/双,押金100元。
营业时间:
营业时间为早9:00-17:30
前海夜场时间为17:00-21:30
温馨提示:
1、由于什刹海地区停车压力较大,建议游客们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
2、由于疫情原因,接待量峰值前海为3000人、后海为5000人;如遇冰场限流,请游客朋友们按照工作人员的安排,耐心等待。
但由于急功近利,缺乏创新,电视娱乐节目在孕育发展几年后,诟病凸显。 由于90%以上的综艺娱乐节目都是由电视台自己制作,节目来源相对单一、创作思维匮乏,导致节目的形式大量被“克隆”。属于自己的原创节目极其少见,“综艺娱乐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基本一样,不一样的就是主持人与选手”。这种一哄而上的局面逐渐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更有人将充斥着娱乐选秀的电视节目斥为“没有文化”。同时,娱乐节目中出现的低俗倾向和其中暴露的一夜成名,窥私等不健康心态,也令总局出台了有关播出时段、时长、短信投票、主持人、嘉宾、选手、环节等一系列限制令。这些令中国的娱乐节目陷入了类似瓶颈的尴尬境地。
2008年,一系列预料之中或者意料之外的大事件改变了电视的走向。大事件主导了2008年的电视走向,大情感引导了观众的收视需求。2008年,新闻、特别是直播新闻成为了电视的主导,中国电视重振了自己的传播价值,从娱乐工具回归到媒体属性。
而娱乐节目也在电视界回归理性、重塑格局之后,突破瓶颈,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归属。就像当年美国经济危机时,人们需要秀兰・邓波儿充满欢乐、希望的娱乐歌舞片来疗伤励志,2008的大环境大背景以及人们的复杂情绪,必然造就出新的娱乐形态,娱乐节目因而呈现出新的态势和走向。
一、切中时势经脉,传递精神理念
2008年的奥运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收视率,面对这场“奥运盛宴”,任何一家稍具实力的电视台都想挤进这张餐桌分一杯羹。湖南台则凭借娱乐节目《奥运向前冲》,成为分享到盛宴的大赢家。奥运圣火传递到湖南时,湖南卫视推出了《奥运向前冲》(后改名为《快乐向前冲》),6月6日收视率为1.86,为同时段排名第一。此后,该节目及升级版《智勇大冲关》一直稳居全国同时段收视率第一、二名。湖南人如何收获这顶“草根娱乐的桂冠”的呢?归结起来,他们做了最擅长也最出色的事:切中了时势经脉,“开发了体现奥运精神理念和生活方式的一系列节目”。通过《奥运向前冲》,人们看到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精神气儿和幽默感,更看到形形的人生截面。在升级版《智勇大冲关》里,节目的这种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趣味竞技的跑道、跨栏、转盘成为百姓意见表达的平台:有父母吵架的江西男孩跑来参加节目,只为规劝父母不要离婚;有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中年人穿着当年的军服,跑得汗流满面;有穿着婚纱跑来结婚的;有在长沙7年未回家的消防战士,对着镜头告诉农村的妈妈:“妈妈我很好,很健康”。在娱乐中我们看到各种人的生活状态,现代人的状态,节目因而也体现出社会的纵深。
二、契合收视心理,平民广泛参与
K歌节目成为新流行,可以说是继选秀节目、竞技节目之后平民化、全名参与的另一佐证。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广东卫视的《今夜唱不停》、江苏卫视的《谁敢来唱歌》、湖南卫视的《挑战麦克风》、山东卫视的《先声夺人》、湖北卫视的《大家来唱歌》、湖南娱乐频道的《脱口而出》、成都电视台的《说唱就唱》、江西电视台的《歌词向前冲》等等,众多K歌节目从2008年下半年起一下子就涌现十多个,一时间沸沸扬扬。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种电视卡拉OK的方式,契合了国人的心理特点,平民化、低门槛,让节目成为可供全民参与的电视练歌房。中国人不善表达,卡拉OK因此成为一种合适的宣泄途径、娱乐方式甚至是交际手段。参加卡拉OK和电视结合的K歌节目,既能上电视露脸、又能借唱歌标示自己,双重满足了人的荣誉感。
因此,虽然存在着创意先天不足、程序模仿抄袭等娱乐节目的通病,但可以预见2009年,这种投入小、门槛低、易操作、收视佳的K歌节目将成为娱乐节目竞争的主流。
三、知识兼娱乐,浑然共一色
2008年一连串大事件之后,人们需要无重负的欢笑。同时在经历了大事件的洗礼和内心自省的积淀之后,人们也更需要有内涵的娱乐,有信息量的娱乐;希望在一笑过后,能给自己留下点值得回味的东西。正所谓寓教于乐,江苏卫视的《名师高徒》率先做出了较为成功的尝试。《名师高徒》定位于一档以师徒关系为内核的新型教学类综艺节目,它以音乐表演为载体,展现明星师徒的全方位教授与学习的过程。为避免生硬的教化和附会,节目将教学内容融入不同的环节。例如发声、气息、试唱练耳等音乐类专业知识,多在评委点评和加试题环节以语言阐述。而涉及到表演技巧的内容,节目组多提前与明星沟通,整理出明星心得,用明星示范与突发状况等方式有机地融入赛程。在点评中,明星也不失时机地根据自身经历,在树立个性与谦逊做人等方面给予选手指正。这样,不仅在师徒“选”和“秀”的基础上强调了音乐知识与表演技巧的学习,同时在节目中提倡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了节目的立意。
2008年,一档明星与科班齐飞、知识共娱乐一色的娱乐秀――《天天向上》应运而生。这是一档以礼仪和功德为内容的节目。但是这个宣扬礼仪的节目没有成为教科书,反而成了一档稳定在每周五全国收视率前三名的娱乐节目。既要达到收视率又要传递信息量和知识点,《天天向上》如何做到?制片人张一蓓认为:“你要愿意和台下的观众(学生)是平视的,有时候你可能采取的是一种低姿态,但你传递的信息是比较高端的。”与观众平视的视角、主持人群妙语连珠、相互映衬的脱口秀、精心的选材和诸如可爱小孩与老师幽默对话的独特环节设计,共同成就了这档宣扬中华礼仪之美的娱乐节目。
在《名师高徒》《天天向上》中,教学环节成了节目的独特诉求点,扭转了只有“纯娱乐”才能取悦观众的创作思维方式,使得节目跳脱出单纯的PK、表演、逗笑、宣讲,而成为一个边娱乐边学习的同学会,一个明星现身说法的大课堂,一门观众乐于参加的电视选修课。这证明,娱乐不是没文化的,娱乐是可以有精神的,娱乐也是可以有意义的。
四、品牌与时俱进,创新焕发生机
[关键词]气象节目;娱乐;内容;形式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了人们重要的生活内容,而面对日益挑剔的观众和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以娱乐的方式传播信息也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原来一向朴实沉稳的电视气象节目开始走起了娱乐化道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电视媒体都尽量让气象信息与其他类型的节目资源交叉互补,使电视气象节目的界定愈加模糊化,既可以说它是新闻节目、娱乐节目、时尚节目,也可以说是服务节目、科技节目。总之,走上“娱乐路线”的电视气象节目与从前相比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
一、内容资讯化
1981年中国气象局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我国第一版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国的电视气象节目由此诞生。它出现伊始时是一种很简单、很朴素的信息传播形式,大部分的天气预报只是预报今明两天的最高、最低气温,天气的阴晴情况以及风力、风级,没有节目主持人,只有简单的画面和声音。应该说,这种节目样式也实现了节目的基本功能,但给人的感觉是死板、生硬,缺少趣味。1993年3月1日,气象节目主持人首次走上荧屏,“气象先生”和“气象小姐”渐渐成为观众熟悉的公众人物。节目中增加了城市天气预报、海洋天气预报和气象与农情等栏目,推出了三维立体天气符号、天气图、卫星云图和景观画面。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的电视气象节目不断地改革发展并逐渐与国际接轨。改革后的电视气象节目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天气预报的基本内容,还增加了许多带有资讯性质的内容。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天气资讯》栏目,每天24小时滚动播出,每次节目时间长度从2分钟到5分钟不等,播出时间均为靠近整点的时段,不仅为观众提供全天的天气资讯服务,还增加了许多全新的资讯类内容,如天气预报、出行参考、气象天文知识介绍,还有从生活资讯角度出发对新闻事件的追踪报道以及有关健康、旅游、住房、家居、饮食、汽车、时尚、美容等各类信息。还有凤凰卫视的《凤凰气象站》节目,不仅提供天气方面的信息,还报道新近发生的大事小情,并在节目中穿插一些流行音乐。主持人除了介绍天气情况外,还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提醒观众穿什么衣服、适合干什么事情,比如晒被子、晾衣服、带雨伞等等,如话家常,给人一种亲切感。
二、形式多元化
在娱乐化的总体趋势下,气象节目形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目前的电视气象节目借鉴了新闻、娱乐、谈话、益智等节目传播样式,将原来单一呆板的形式变成了富有个性魅力的节目。目前的电视气象节目不再只是固定的音乐和画面,主持人既可以在演播室播报,也可以在室外播报;可以通过谈话节目的方式,邀请专家、普通观众一起交流为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还可以邀请明星、大腕参与节目,以吸引观众的眼球。例如,上海东方卫视的气象节目就采用了室外播报的独特方式,还有一度被热议的湖南电视台的《星气象》、南京电视台的《感觉新气象》、吉林电视台的《气象女生》等等都花样翻新,具有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现在,许多地方电视台都有自己的气象小姐、气象先生,他们活泼生动、个性十足的主持风格,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地方台的“气象小姐”“气象先生”成了人们喜爱的电视明星,气象节目主持人受欢迎的程度甚至超过了某些新闻主播、娱乐主播。主持人的参与使气象节目“活”了起来,主持人不但可以在节目中充分发挥个性魅力,以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主持节目,还可以在与观众的交流互动中提供更多的咨讯和娱乐内容,注入更多的时尚元素,使节目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走向娱乐的电视气象节目越来越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欢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等机构所做的“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中,天气预报节目排在“收看电视节目类型”排行榜榜首,2005年天气预报节目又获得了“百度2005年最佳公众意识奖”。在2006年全国电视节目收视排行榜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名列第一位。目前气象节目每天的收视人口已达到10亿人次。电视气象节目的收视率之所以居高,是因为它的实用性,但是随着娱乐化的发展,现在的气象节目对形式的追求已经超过了对内容的追求。有些地方台的节目只顾一味地迎合观众口味,为娱乐而娱乐,使节目显得肤浅、低俗。目前的电视气象节目,大多是以美女主播“说”天气的形式出现,如前面提到的南京电视台的《感觉新气象》、湖南电视台的《星气象》、吉林电视台的《气象女生》、旅游卫视的《旅游气象站》等等打的都是“美女”招牌――女主持人容貌秀美、衣着时尚、语言调侃,确实吸引眼球。《气象女生》还通过海选的方式,吸引了大批年轻可爱的美女们走进演播厅。由于一味地追求“眼球经济”“美女效应”而忽视了对主持人的专业素质要求和培养,许多地方台的气象节目主播不仅基本功薄弱,而且缺乏基本的气象专业知识,不懂专业术语,经常“忙中出错”,弄得观众不知所云,很多节目也都是短期效应,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作为一档收视率极高的节目,电视气象节目对观众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在走向娱乐的同时切不可忽视气象节目的基本定位和播出目的,毕竟人们收看电视气象节目的终极目的是了解气象信息,忽略了这一点,即使形式再花哨再光鲜,也会影响节目的质量和传播效果,最终失去观众。而要想保持电视气象节目长久的生命力就要重视节目的本质,坚持其原有的服务性、实用性原则,不断提高节目的质量。
首先,坚持“服务性”原则,以向观众提供快捷实用的气象资讯为节目宗旨。我国的电视媒介发展到今天,其舆论监督功能、娱乐功能、教化功能已经被发展得相当完备,但服务功能却没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电视服务类节目大都游离于主流节目之外,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没有好的播出时段。实际上,电视天气预报属于非娱乐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气象信息作为电视媒体为观众服务的重要资讯之一,具有新闻价值和实用价值,也具有报道价值和传播价值。电视气象节目报道各地未来的天气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就是要为观众的日常生产、工作、学习和出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其性质完全是服务性的,因此各电视媒体及时准确气象信息正是对受众知情权的尊重和满足,也是媒体服务受众的集中体现。目前我国的电视气象节目经过改版、“变脸”后,借鉴了国外一些节目的经验,增加了很多服务性的元素,比如空气质量分析、护肤品的选择、着装参考、出行提示、户外运动建议、各主要景点的天气预报等等,更加关注人与气象、社会与气象的关系,扩大了气象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因此,娱乐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气象节目要走向成熟,就要既体现资讯节目的兼容性,又凸显服务节目以人为本、服务受众的服务性。
其次,力求节目形神兼备――不仅追求形式的创新,更要在节目内容上下工夫。走向娱乐的电视气象节目在形式上已经比从前活泼了很多,好看了很多,甚至是“热闹”了很多,原来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主持人从幕后走上前台,节目的播出时间一再地延长,这些都可以算作进步。但是,形式毕竟是为内容服务的,忽略了内容,再特别的形式也毫无意义。众所周知,人们收看气象节目不是为了娱乐也不是为了养眼,电视气象节目的收视率居高不下的直接原因在于它提供的信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人们的生活生产质量息息相关,因而“实用”才是它的基本原则。特别是随着人们信息需求的日趋多元化和信息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气象服务在工农业生产、大众生活、商业运作、疾病防治等方面意义与价值日渐重要,因此在创新形式的同时必须坚持从“实用”出发,充分了解观众的心理需要,挖掘天气信息本身的文化内涵,让它真正地在作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能带给观众快乐的天气体验和愉悦的精神享受。因此,节目播出内容可以根据气象节目播出的频道、时段设计,力求节目丰富多样。例如新闻频道的气象节目,要在第一时间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和重大天气气候变化,并且进行跟踪报道;娱乐频道的气象节目的收视群体大多是年轻人,可以在节目当中适当穿插一些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内容,如气温、天气的突然变化以及各地一些与天气相关的新闻事件;经济频道的气象节目可以增设涉及天气咨讯内容的谈话类节目和带有商业信息的气象预报。另外,还可以根据节目播出的时间段将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在早上7点到8点,这一时段气象节目的内容应以出行参考和预报为主;中午12点可以穿插一些咨讯或娱乐内容;晚上18点到21点之间是收视高峰,节目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多彩,以满足不同收视群体的需求。
当下,媒体进入了残酷的竞争时代,网络作为一个拥有更高技术含量的媒介,集声、像、文字于一身,它的开放性、交互性、时效性还有空间和时间的覆盖力都使电视媒体望尘莫及。现在大多数综合性网站都有自己的天气专栏,以腾讯、新浪为例,它们有72小时国内的天气预报、24小时国外天气预报和24小时的污染指数,人们完全不受时间和频道的限制可以随时查找,还可以找到全国各个城市的天气情况,在网上预订天气预报短信提示。可以说,人们获得天气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电视媒体失去了优势。面对强大的压力,电视气象节目如果只依靠简单的画面加解说,其未来的路一定很曲折。近年来,各地有线、无线整合之后的各个专业化频道纷纷登场,新闻、经济、娱乐、生活、少儿、体育、时尚等各种频道的出现丰富了电视荧屏,鉴于此,也可以考虑创办专业化的气象频道,为电视气象节目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梁英.电视气象节目的传播定位与发展模式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09).
[2] 徐杰.中国电视气象节目研究[D].山东大学,2006.
[3] 张博.电视气象节目的娱乐化元素初探[C].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2005.
[4] 袁丽军.论电视气象节目的娱乐化发展[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S1).
[5] 秦祥士,焦佩金.评说九州风云――漫谈电视天气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关键词]电视;相亲节目;娱乐化;批判
对于娱乐化,国内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笔者 以为,娱乐化即为了达到一定的商业利益,将内容予 以软性处理,即以花边性、新奇刺激、煽情的形式呈 现,以达到吸引受众关注的目的。近年来,“电视娱 乐化”正在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电视文化现象。继 2005年《超级女声》火爆全国之后,湖南卫视迅速推 出《快乐男声》继续横扫娱乐江湖。一定程度上,电 视娱乐节目成为提高电视台收视率的法宝。在娱乐选 秀节目异彩纷呈且逐渐走向“饱和”的情形下,各地 电视媒体仍竭尽所能,不遗余力地翻新花样, 2009年底,湖南卫视在购买了英国fremantle公司 国际经典电视交友节目《take me out》独家专有 版权之后,首推内地电视相亲类节目《我们约会吧》 (以下简称《我》)。节目一经播出,收视率居高不 下。江苏卫视也于2010年年初推出了类似的交友类节 目《非诚勿扰》(以下简称《非》)。另外还有浙江 卫视的电视速配节目《为爱向前冲》、东方卫视的相 亲类节目《百里挑一》等。各大卫视争相播出相亲类 节目,全民范围内掀起一股“相亲热”.
一、电视“相亲热”中的娱乐化倾向 国内各大卫视出现的相亲节目都有以下共同点: 嘉宾选择上的低门槛,不限年龄和职业,只要报名都 可参加;电视充当了“红娘“的作用;打破了传统观 念中的含蓄,将找寻另一半的个人问题置于荧屏之 下,节目也确实促成了一些单身男女的结合;节目倡 导正确的婚恋观;游戏规则为多选一。然而,以电 视为媒介进行相亲交友的性质决定了娱乐化的整体特 色。即观众只需具备视听感官,能看懂图像语言,想 交友即可。所以,电视相亲节目难免存在娱乐化倾 向.
1、形式上的快节奏和时尚化 “现代文化已达到青睐形式、忽视内容的地 步。……这种没有深度、肤浅的文化在电视中得到 了反映和宣扬。”①也许是消费社会时代,人们习惯 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纵观几档相亲类节目,无不以 现场节奏明快的音乐作为映衬,着力表现节目中男女嘉宾之间快速的流动关系。如《我》中的“一对多” 形式,在短时间内要求女嘉宾在12位男嘉宾中作出选 择。且每期速配成功牵手离开的空缺嘉宾席位,都有 新嘉宾的加入,节目总是维持12位男嘉宾的阵容。而 《非》中现场24位女嘉宾对每位出场的男嘉宾进行选 择,阵容较为庞大。而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阵容 则更为浩大,每期100名男嘉宾、3名女嘉宾。虽然男 嘉宾的更换速度相对较缓,但每期女嘉宾的节奏上场 也着实让人眼花缭乱.
其次,该类节目无论是舞台设计还是嘉宾造型都 十分时尚,使得整个节目更像是一档时尚走秀节目.
舞台也设计得绚丽多彩,从电视画面来说,大大提高 了其可视性。配上或动感或柔情的音乐,嘉宾们在舞 台上及广大观众面前尽情地展示其“才艺”(物质上 的富足或精神上的充实)。节目包括初见印象、个人 基本资料展示、朋友评价,及现场接受女嘉宾的提问 等环节,同意与否都通过是否亮灯为标志。湖南卫视 的《我》赛制大同小异,只不过自开播几期之后开始 实行男嘉宾反选女嘉宾的规则,但不论是形象上的装 扮抑或是内心情感的掩饰,参与者都正是通过这种夸 张的舞台设计和绚丽伪饰的嘉宾造型,为电视机前的 观众制造出一种群体狂欢的娱乐效果.
2、内容上制造冲突的同时不免煽情 达到娱乐化效果的方式多样,煽情化、制造冲突 是吸引观众的两大方式。《非》、《我》除了形式上 达到吸引观众之外,在内容上也存在矛盾冲突及煽情 化。在整个节目进行中,通过男女嘉宾交流,或是唇 枪舌剑,不断制造着矛盾与冲突,由于观点、看法的 不同,在选与被选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嘉宾间的言语冲 突甚至人身攻击。如《非》中当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 的海归男林若愚说出自己希望另一半的家庭条件要与 自己平等时,现场遭到灭灯,且女嘉宾以歧视自己为 由进行反驳攻击,让男生尴尬退场。言语争锋的过程 中也牵动着观众的立场指向。另外,节目中出现的具 有特殊经历的嘉宾,也为节目增添几分煽情。《我》 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女大学生,当说起男友标准时,想 到含辛茹苦的妈妈,情绪失控的泪洒全场。《非》中 女嘉宾李洋遇到特意上节目挽回自己的前男友,最后 破镜重圆,不论是其它女嘉宾还是现场观众,甚至是 掌控舞台的主持人孟非和分析师乐嘉都为此情景感动 而落泪.
3、节目频现话题人物,争议不断引发关注 娱乐化倾向首要表征即追求关注度。相亲类节目 中频现话题人物,争议不断,如屡屡语出惊人被冠以 “拜金女”的马诺。相亲类节目打破了明星、精英公 众人物的媒体特有权,实现大多数草根阶层的媒体所 有权。一方面,参与者凭借电视媒体获得展示自己的 机会,由于嘉宾的低门槛,必然存在一定的低俗化倾 向。而在电视媒体的作用下,低俗倾向得到放大。另 一方面,争议性话题及话题人物的出现,使媒体被动 地沦为某些人搏出位的平台的同时,也收获了额外的 受关注度,客观上达到了嘉宾迅速走红及节目收视保 持前列的“双赢”目的,以至于有人质疑节目有故意 炒作之嫌.
二、电视相亲节目娱乐化的批判 1、满足受众猎奇、窥私欲的心理 在《理解大众文化》中,费斯克认为“电视最赤 裸裸地为观众提供了狂欢节冒犯似的身体,”② 这种狂欢似的效果造出了一种大众奇观,人们生活在 奇观中,且每个人都参与。在传统观念下,相亲行为 本身作为一种私人之间的交往具有较高的私密性,而 电视相亲节目却打破这种私密性的限制,将相亲双方 的各种心理、行为通过电视荧屏展现在众人面前,使 得大众通过消费这种借由节目参与嘉宾表现出的种种 行为,来达到自己心理的满足。自娱乐化一词作为专 业词汇出现于媒介时,睿智的学者们就已预想到几百 年之后的消费时代,或者说娱乐至死的年代。为何 节目播出之后收视率居高不下,除了节目本身的独特 性,还与观众收看时产生的有关。娱乐化因素在 其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2、商业利益淹没人文内涵 布尔迪厄认为,“新闻是一个场,但却是一个被 经济场通过收视率加以控制的场。这一自身难以自主 的、牢牢受制于商业化的场,同时又以其结构,对所 有其他场施加控制力。”③市场化的竞争中,商业逻 辑在其中起着难以言说的作用。大众传媒一方面为社会大众提供娱乐,另一方面却在追逐收视率的过程中 淹没人文内涵,窄化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各大卫视的相亲节目中,节目宗旨标榜为: 提供认识交流平台,倡导正确的婚恋观。真诚寻爱的 背后实则掩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取向。例如节目中插 播大段的广告;以嘉宾形象的未知设置悬念、插播广 告。如《非》中的最大合作方百度贴吧,在主持人开 场白中就以植入式的介绍;介绍男嘉宾时,尤其提到 嘉宾来自百合网的推荐。《非》还以各种形式赚取收 视率,比如给稀有动物征婚广告;阅读改造少年 寄给栏目组的信件。为节目间接做广告的同时,以公 益的名义博得观众好感。值得一提的是,《我》、 《非》都有同一个赞助商——美的智能电饭煲。或许 是因为《非诚勿扰》影响力更大,其中间广告时段颇 长。除了插播主要赞助商的广告之外,还有江苏卫视 几大主要广告商的广告。婚恋观的正确倡导似乎被以 收视率为唯一标准的商业利益所淹没.
3、电视视域下的大众狂欢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中指出,狂欢节是一种全 民参与的活动,它没有边界,无论高低贵贱都可以自 由的参与。在这其中,人们之间不分彼此,亲昵地接 触,插科打诨,俯就和粗鄙等活动成为正常的交往活 动.
这种狂欢过程中的快乐体验,以《非》《我》 为例,节目的狂欢是从低门槛的原生态报名开始的.
嘉宾的良莠不齐、不符合传统电视审美标准的形象在 电视节目中予以呈现,没有门槛的报名条件,没有文 化家庭背景的限制,只要是单身,想在舞台上交友就 可以参加。台上嘉宾与观众身份随时可以互换。即观 众想参与节目,通过报名可以成为台上的参与者。他 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在火爆的相亲类节目中大放 异彩,这也让许多草根阶层得到关注度。聚光灯下嘉 宾的亮丽光鲜,或者长相平平,不论是审美假象还是 真实形象呈现,每个人都在舞台上展示自我,主持人 与情感分析师的妙语点睛也让本就喧闹的现场狂欢不 已.
另外一点就是嘉宾本色化流露而呈现的娱乐化.
如月薪只有1500的“忏悔男”、走路摇摆体型圆润的 “企鹅先生”,还有在舞台上炫富的“宝马男”,不 论这种愚弄主动与否,或许他们本身不想被愚弄,但 从中流露出的娱乐化,着实被观众所消费。甚至有的 女嘉宾对于其貌不扬的男嘉宾继续亮灯,以期了解更 多丑态而获得娱乐笑点。观众有娱乐需求,但电视相 亲节目的火爆绝不仅仅是娱乐需求,而是已经走向大 众式的消费狂欢.
对于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我们必须理性对待.
一方面要正视电视的娱乐功能,认识到电视的“减压 阀”作用。提供娱乐成为媒体四大功能之一,作为视 觉为主导的电视媒介,除了运用符号多角度提供信 息,进行舆论监督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其“减压阀” 的作用。有意识地为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去策划节 目,为面临种种压力的现代人减压。另一方面,提供 娱乐的同时要适度,注意引导受众的审美消费观。电 视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不能盲目追求娱乐而 滑向低俗,毕竟娱乐的目的是满足人们休闲放松而非 一味寻求刺激。电视作为大众文化的媒介代表,更不 能盲目追逐商业利益而流于表面与肤浅,忽视人类内 心深层次的需要.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 人本主义 《我爱记歌词》
当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地位”的“以人为本”核心理念快速而广泛地得到了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认可、理解和贯彻执行,这是人本观在新时期的发展和运用。人本观所倡导的关怀人类、弘扬人性基本内涵,对大众传媒,特别是电视传播影响深远。它促使话语权从政府下放到人民,平民意识大大加强,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权益受到重视。①电视娱乐节目抓住其自身大众广泛参与、娱乐性和趣味性的突出特点,引入人本主义思想,更加重视受众心理,增强受众的参与交流意识,逐渐形成电视传播的又一趋势。
《我爱记歌词》是浙江卫视创意于2007年的一档时尚、新颖的电视卡拉OK类音乐娱乐节目。这类节目的原型是美国NBC电视台的《合唱小蜜蜂》,作为国内最新引进并推出此类节目的浙江卫视,将本土化的独特创意融入节目,无论从节目的制作理念还是编排环节都高度重视受众需求,使得节目一经推出便大受国内电视观众的好评,收视率一路攀升,一跃成为浙江卫视的王牌娱乐节目。
一、降低门槛,从“选秀”到“我秀”
曾经轰动一时的《快乐女声》、《加油,好男儿》等选秀类节目将“真人秀”这一电视节目概念真正从国外市场引入中国内地荧屏。在这些节目中,普通人成为舞台的主角,“草根阶层”能在一夜之间一跃成为“全民偶像”。在现代传播学中,争取目标受众、获得受众满意度与忠诚度是品牌定位的重要课题。同样是一档平民化娱乐节目,《我爱记歌词》与此前选秀节目的不同之处在于,“造星”不再是节目的主要指向,娱乐才是最终目的。基于这一节目定位,《我爱记歌词》的参与门槛几乎降为零,参与者不必有年轻姣好的面容、良好的唱功和过硬的舞台表现力,即便是语音不全,只要能记得住歌词,就可以报名参加。不需要经过层层海选,每期节目的6名参赛选手是从观众席上的200名报名者中随机抽取而来。这样一来,现场观众不再是单纯的“看客”,同时也是节目的参与者;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不仅仅是“欣赏者”,而是潜在的参与者。因此,降低了参与门槛,淡化比赛意识,也就在无形之中拓展了舞台,彰显了节目的娱乐性,使之成为一场“大众狂欢派对”。
二、魅力主持,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传播”
在这个信息急剧膨胀的社会,一档娱乐节目能否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除了节目形式、灯光舞美、嘉宾的邀请和环节的设置等因素外,主持人的现场驾驭能力也至关重要。传统的娱乐节目主持人作用以介绍和解说节目为主,始终跳不出以说教姿态强势掌控现场话语权的模式。而《我爱记歌词》的主持人朱丹和华少不仅在服饰上靓丽时尚,夺人眼球,说话风格也是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并且擅于运用即兴表演和现场小游戏等方法,充分调动并激发全场情绪,如2011年7月8日的一期《我爱记歌词》主题是“毕业季”,主持人将自己的成长心得娓娓道来,贯穿整场节目,并带领全场观众齐声歌唱校园励志歌曲《水手》,形成良好的场内互动,极具感染力。可以说,主持人形象是一档节目定位的外在体现,《我爱记歌词》的两位主持人自身条件优秀,再加上节目的包装,很有明星潜质。但是,在舞台上,他们并没有过分表演、凸显自身魅力,而是将自己摆在一个和参与者齐平的位置,更多地将舞台让位给观众,以朋友的角度带领观众一起娱乐,让观众感兴趣,有收获,也就是“寓教于乐”。传播者以个体形象出现,使传播富有人际交流的特点,形成传者和受众之间良好的信息双向传播,不仅增加了电视娱乐节目的亲和力,更能体现出节目对受众的人文关怀。
三、尊重人性,充分彰显普通人的价值
如果说电视受众最早接触娱乐节目,是为了缓解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所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渴望通过娱乐节目得到轻松、休闲和娱乐性较强的信息。那么,随着电视受众心理和娱乐节目自身发展的日臻成熟,受众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娱乐节目表面的插科打诨和逗乐,而是希望通过节目所体现出的平凡人的内在精神、信念、理想和尊严获得对自我的观照,得到对自我社会价值的肯定,进而获取精神上的愉悦和提升。所以,一档电视娱乐节目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本主义理念作为内在支撑,即便形式、内容再丰富多彩,灯光舞美再绚丽耀眼,也只会是昙花一现,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我爱记歌词》将受众群锁定在普通百姓,所以,从节目的策划到编排都紧紧围绕普通百姓展开,关爱大众、尊重大众,处处彰显大众价值。
首先,平民领唱,展现出众唱功。在《我爱记歌词》的舞台上,除了两位魅力十足的主持人和各具特色的参与者之外,平民领唱家族和乐队是该节目的又一大亮点。领唱的歌手和乐队是节目组在杭州众多原本不知名的歌手和乐手中反复筛选后确定的。四位领唱的音色和形象都各不相同:海峰的潇洒帅气,天悦的阳光开朗,凌晗的活泼可爱和程程的温柔可人,不仅构成了舞台上的娱乐元素,也从一定层面展现了平民领唱的个性和风采。目前,四位领唱在网络上已经拥有大批粉丝,人气颇旺,甚至有不少现场参与者是奔着一睹领唱风采而报名参加节目的。
其次,机器评委,确保公平、公正。《我爱记歌词》选择卡通人物“蓝巨星”作为参赛者最后环节PK的评委。机器评委不带任何人为的主观因素,仅从选手演唱的歌词正确率、节奏和音准等几个方面客观打分,让选手和场内外观众都能很清晰地识别选手演唱和原唱的吻合度。摒弃了传统选秀节目评委打分、短信投票等难以控制的人为因素影响,使得比赛的过程和结果完全公开、透明。此外,选用机器评委,避免了人工评委可能带有刻薄、嘲讽等主观情感点评,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参赛者的人格尊严和参赛热情。
第三,关爱每一位参赛者,弱化竞赛意识。《我爱记歌词》既是一个开放的舞台,又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磁场”,显示出一种别样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节目非常注重关爱每一名参赛者的情感诉求。如2011年8月12日的一期作词人林夕专场,主持人朱丹敏锐捕捉到一位参赛者每次接唱完之后都会向场边的林夕老师深深鞠个躬的这一细节,问其原因,参赛者说出一段独自一人听林夕老师的歌走出失恋阴影的往事,并现场演唱了这首歌表达自己对林夕的感激之情。唱到动情之处,场下观众潸然泪下。此时,唱功、音色和舞台表演都显得不那么重要,就像主持人朱丹所说的:“其实,《我爱记歌词》从来都不是一个比赛,而是一种分享。我们通过歌词这样一种方式,来分享我们的故事,分享我们的感受。”
参考文献
①吴春光,《谈谈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电视传播中的应用》,《新闻传播》,2010(9)
【关键词】受众定位 趣味性 创意 精神引领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在社会经济水平大幅度提高,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变化的同时,文化产品的形态也在发生着改变。说到电视节目,就离不开“娱乐”节目。下面,笔者仅就娱乐节目的成功要素谈谈自己的看法。
纵观如今的电视节目,我们不难看出,娱乐节目越来越多,花样越来越多,比如各种娱乐快报,娱乐前沿,综艺娱乐节目等,播放的时间也是越来越抢占黄金时段。从《文化生活》到《全国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从《旋转舞台》到《综艺大观》;从《快乐大本营》到《欢乐总动员》;从《加油好男儿》到《红楼梦中人》……文艺节目的样式在不断发生变化,综艺晚会、游戏节目、益智类节目、选秀型节目,争奇斗艳,各展乾坤。娱乐节目之所以越来越火爆,跟时代和社会的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如今人们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下,很需要娱乐节目来缓解人们的精神压力;而且随着人们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对娱乐节目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特别是“80后”“90后”的观众,他们思想最活跃,最容易接受新事物,走在时尚最前沿,理所当然会喜欢娱乐节目。其次就是娱乐明星们越来越活跃,他们除了从事自己的本行工作外,还广泛涉足其他娱乐行业,而且由于众FANS的追捧,明星们越来越惹人关注。但是不管怎样百花齐放,一个栏目想要成功,都要有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正大综艺》以旅游为内容,带领观众周游世界,既开阔了眼界又丰富了知识,而且节目本身也有很强的趣味性。《快乐大本营》一改各种艺术节目大拼盘的综艺节目模式,利用明星做游戏的方式,揭开了明星们的神秘面纱,让观众近距离看到明星的另一面。《开心辞典》、《联合对抗》等益智类节目以诱人的奖品吸引观众参与,在答题互动的同时普及了各种知识,这种热潮一直延续至今。进入21世纪,各类选秀类节目又层出不穷,“超女”、“好男儿”、“红楼梦中人”成为了无数少男少女实现梦想的舞台,这些节目不但引导了观众的价值观,而且创造了一些诸如“玉米”、“凉粉”、“笔杆”等流行语,成为了一种文化现象。笔者将以大家熟悉的《非常6+1》栏目为例,窥一斑以见全貌,探析各种影响娱乐节目成功的因素。
《非常6+1》发展至今,每到开播时都会有无数观众翘首期待,面对受众如此狂热的推崇,它的成功毋庸置疑,节目主持人李咏更是成为老百姓非常喜爱的主持人。可以说,这个节目很好地完成了一种明星娱乐向“民星”娱乐的转变。
电视生产了大量的媒介人物,他们成为电视节目的品牌形象而电视节目也反过来用他们去提升自己的品牌格调。电视的导向作用在于透过它,观众开始认知外界环境,而电视生产出来的这些媒介人物对观众的认知有直接影响。所以,为了提高观众的参与热情,电视又拉开了平民造星的大幕,大量的普通观众也通过电视展示才艺,有些甚至通过这样的渠道成为了真正的明星。《非常6+1》正是结合了这两种方式,把远距离崇拜变成零距离互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观众的期待心理。
1、独特的受众定位。将受众定位于普通的群众,挖掘生活中普通百姓的艺术潜质,使曾经“平民成为明星”的幻想的实现成为可能。最突出的表现就是在节目中不分男女老少、不划职业界限,每一个有舞台梦想的人都可以通过参加该栏目的筛选从而可能成为《非常6+1》搜寻、培养、包装、推出的目标。我们都知道,明星之所以能成为明星,除了具备某方面的独特优势之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观众喜欢,能被广大人群所接受。在《非常6+1》栏目中,虽然没有大牌明星的参与(主持人李咏可能除外,本身也算是明星主持了),但是在栏目中很好地将选手明星化,或者说将平民明星化。从选手一上台开始便受到明星的“待遇”,殊不知选手所代表的是最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受到明星般的推崇,实际上让普通老百姓感到了一种心理上的满足。即使绝大多数参与者都是在过完一把“明星瘾”之后来也匆匆,去也匆匆。
2、突出趣味性。《非常6+1》中,节目的趣味性一直被奉为主导思想,也着实得到了很好的体现。主持人李咏本身就很具有喜剧天赋,在他夸张的神态表情以及一些招牌式的动作之下,受众也跟着一起叫着,笑着,从而得到一种情感的宣泄、压力的释放。
3、崭新的创意。节目以平民化的视点,挖掘生活中普通百姓的艺术潜质,这本身就已经是一个很有创意的做法,并且在节目中主持人李咏将在选手本人不知晓的情况下“突然”出现在他的面前,邀请他参加节目,这更体现出一种创新的手法。接下来,选手将在6天时间里接受严格的、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和包装,并以激动的心情等待辉煌的第7天的到来,而且对这6天的培训过程剧组也用视频播放,这更使观众在选手出场之前就产生了一种类似对明星的期待。
4、现代化的演出质量。众所周知,一档好的栏目,栏目的播出质量尤为重要, 《非常6+1》栏目设置了由国内一流的音乐、形体、表演、服装、化妆等专家组成的顾问团,对选手进行严格的培训和包装。再加上灿烂的星光大道、辉煌的演艺舞台,流光溢彩、欢乐无限,着实为栏目增色不少。没有如此豪华的舞台包装,《非常6+1》是否会如此深入人心,还得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5、健康的精神引领。前面提到过,《非常6+1》之所以能这么火,很大一个原因在于,它能够为平民圆明星梦,从而使老百姓得到一种心理满足,这表面看上去有点低俗,但是结合我们国家所处的时代背景就不难发现,其存在有着很多积极的现实意义。从2000年开始,我国的基尼系数超过了最低警戒线,这意味着我国社会正处于新的转型期。在这个时候,很多人,主要是普通的老百姓或其他的低收入人群会滋生很多不满情绪。而通过像《非常6+1》这样的栏目,人们可以在内心得到暂时的满足。虽然这种满足是短暂的,但对于整个社会的稳定却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得出这样一个结论:一档优秀的娱乐节目必须具备全新的视角,崭新的创意,主创人员优秀的制作水平,现代化的播出条件以及良好的社会精神引领。在现在色彩纷呈的娱乐节目中,除了《非常6+1》,这样的节目,数量虽多,但却少有精品。相信随着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制作人员素质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精品娱乐节目会呈现在我们面前。■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 思想引导 中国好声音
一、《中国好声音》的概述
电视娱乐节目是指通过电视这一特定的传播媒体传播的,大众广泛参与的,以审美性、娱乐性、观赏性和趣味性为突出特点的电视节目。[1]由浙江卫视、灿星传媒共同打造的《中国好声音》以为华语乐坛培养出一批坚持音乐梦想、富有音乐才华的年轻人为宗旨,以“重塑中国人音乐信仰”为节目理念。
刘欢、那英、杨坤、庾澄庆是节目中的导师。节目分为三个阶段:导师分班、导师考核、举行音乐盛典。《中国好声音》中四位导师对年轻学员的教导和人文关怀,节目的思想性和成熟度成为了新型娱乐节目的风向标。四位导师具有高尚的品格、一流的专业知识、幽默、真诚和善意,能够在娱乐的同时,对参加选拔的学员进行针对性的评论和教导。节目的娱乐性和思想性相结合,《中国好声音》以他人文关怀和激励年轻人为实现梦想而奋斗的电视精神,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广泛好评和认可。
二、《中国好声音》的思想引导的主要体现
(一)用真情感染人
在第四期的节目中,上海歌手平安以一曲《我爱你祖国》赢得了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四位导师也非常欣赏平安的表现。平安道出唱《我爱你祖国》源于对父辈们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以及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时,四位导师纷纷向他投来了赞许的目光。而在歌手徐海星一曲《自己》,将对已逝父亲的怀念和自己内心的坚强演绎的淋漓精致。庾澄庆老师讲道:“你站在这里不但完成了你父亲的遗愿,也让我们叹为观止!”那英也说道:“你知道,其实你爸爸也如愿了,你在你爸爸最喜欢的刘欢老师面前唱歌,刘欢老师也很感动。”刘欢则欢迎徐海星到自己的团队,相信她会有更好的表现。四位导师用真情表达了他们对选手的态度,使节目充满了浓浓的情意,散发着强烈的人文关怀精神。
(二)平民化的语言激励人
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四位导师都能够根据自己的人生阅历,给予选手精神鼓励。杨坤曾经作为北漂一族,深深感到了年轻的音乐人为了理想而奋斗的艰苦岁月,不止一次留下了所谓“鳄鱼的眼泪”。[2]对于在舞台上缺乏自信的选手,导师们也能够言传身教,用朴实的话语激励选手。喜欢沉浸在武侠世界中但相貌平平的董贞唱完歌曲后不肯摘下头纱,导师们纷纷“现身说法”,那英老师自嘲道:“小的时候也很丑”,并告诉董贞“好的歌手以歌声感动人才能走的更长远”。而刘欢老师脱下自己的帽子,认真说道“唱歌与长相没什么关系,我刘欢长成这样……也有很多人说不要看到我的长相,但今天我还站在中国的流行歌坛上”。董贞面对导师们真诚的鼓励和开导,终于突破心理障碍,掀起了头上的面纱。导师们放下了明星的架子,用平民化的语言激励选手们,将正能量传递给了选手和观众。
(三)专业知识教导人
在《中国好声音》的舞台上,娱乐性和人文性达到了高度的统一。选手们以自己深情的演唱得了观众和导师的认可或建议。在娱乐性较强的音乐选秀节目中,很容易偏离到庸俗、媚俗的轨道上去。然而《中国好声音》中的四位导师能够很好地协调两者的关系,使节目既不失观赏性,同时也能够带给选手和观众更多的知识。每次选手演唱完歌曲时,导师们总能从专业的角度,对不同的歌手进行认真细致的点评,使歌手认识到自己的优缺点,帮助他们走向一条更为接近成功的道路。
三、电视娱乐节目的思想引导策略
(一)加强电视从业人员的素养
电视媒体不仅仅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者,更应该做引导者,特别是主流媒体,引导价值观是义不容辞的责任。[3]一档高质量、高水准的电视娱乐节目的成功来自于电视从业人员的综合素养。优秀的电视从业人员能够深入地了解嘉宾的各方面资料,在录制现场观察选手的动作和语态,及时进行引导,于细微处见精神,以小喻大,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二)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
随着电视受众心理和娱乐节目自身发展的日臻成熟,受众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娱乐节目表面的插科打诨和逗乐,而是希望通过节目展现出的平凡人的内在精神、信念、理想和尊严获得对自我的观照,得到对自我社会价值的肯定,进而获取精神上的愉悦和提升。[4]因此,电视娱乐节目要加强人文关怀,要用真诚的话语打动人,让嘉宾感到自己从娱乐节目中不仅收获了快乐愉悦,而且懂得了为人处世之道。对于嘉宾在现场所犯的错误,也要有技巧性的进行提示和指出。观众也能够从节目中感受到温馨的气氛,由此及彼,获得人生知识。
(三)娱乐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电视娱乐节目的内容不仅要能博得观众的眼球,实现经济效益,同时也要积极健康向上,能够实现社会效益。节目的娱乐性和思想性相统一,要求电视娱乐节目的策划一定要具有新颖性、广泛性、人文性。大致可以通过两种途径实现,一是积极引进国外优秀的电视娱乐节目,进行中国本土化的改造。《中国达人秀》和《中国好声音》就是通过引进国外节目,并自我创新的节目;二是深刻挖掘中国娱乐节目。在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大多数娱乐节目不是娱乐性太强,就是太多余呆板,娱乐性不足。通过对国内本土节目的反思和改良,创新表现形式,形成丰富多彩,同时又兼具道德品格的优秀节目,成为众多电视人应该探索和发展的道路。
参考文献:
[1]谢耘耕.王彩平.中国电视娱乐节目报告[J].新闻界.2005(4):66
[2]中国好声音官方网站.欢哥首次脱帽?无坚不摧的是真挚的情感 《中国好声音》传递正能量[EB/OL]http:///pps/l/s.do?c=5022&blockId=29&p=502&j=d&r=602379,2012—7—13
电视传媒泛娱乐化的具体表现
电视传媒泛娱乐化,是指在电视传播中的娱乐信息超过了一定的“度”,形成“泛化”倾向,过度的娱乐信息造成电视节目内容媚俗化、品位低下、缺乏内涵的传播现象。
20世纪80年代末以来,中国电视文化的主流由精英文化为主导转向以大众文化为主导,电视传媒娱乐化初露端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媒体运营机制的变革,收视率成为衡量电视节目价值的直接指标,电视娱乐传播风靡一时。我国电视传媒的泛娱乐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视娱乐节目遍地开花。随着电视娱乐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各电视媒体相继推出专门的娱乐频道,全天连续不断地为观众提供娱乐信息与服务。许多频道的黄金时间被娱乐节目占据,观众别无选择,人们收看其他节目的时间大大缩短,收看娱乐节目的时间增加。
戏说类节目增多。娱乐节目的泛娱乐化还表现在节目形式上的娱乐化,许多正统类型的节目如新闻节目、讲授类型的节目大多采取戏说的形式,如主持人手拿折扇,将演播室布置成茶馆的场景,在节目中融入说书的感觉,减少了节目的庄重感和严肃性。
电视新闻内容和语言的泛娱乐化。在综合新闻资讯节目中,娱乐新闻板块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民生新闻栏目中的娱乐新闻比重也不断增加。一些娱乐资讯节目为了挖新闻不择手段,为了提高收视率而去迎合某些低级趣味,资讯内容低级无聊。在用语上,一些新闻节目的主播为了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常常用聊天式的语言,充满主观性和感彩。“飞来横祸”、“数千美元”等程度夸张、内容模糊的词语经常出现在新闻节目中,“真有才”、“给力”等流行词语也登上了电视新闻的视听舞台,这些都降低了新闻语言的规范性和新闻本身的可信性。
电视传媒“泛娱乐化”的原因探析
从内部因素来看,大众娱乐需求的增长是产生电视媒介泛娱乐化倾向的主要动因,我国电视媒体收视率至上的经营理念和电视节目跟风效仿成为电视媒介泛娱乐化倾向的主要推手。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物质需求得到满足的前提下,人们就会转向追求精神层面的需求。此时,能给大众带来精神享受的电视娱乐节目显然很容易被人们所接受。在社会节奏加快和竞争日益激烈,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学习的压力越来越大的社会背景下,搞笑、煽情的电视娱乐节目无疑能给人们带去一份轻松的心情,这为电视娱乐节目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同时,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电视媒体逐渐实现了市场化,电视节目商业价值的一个重要衡量指标就是收视率,因此,“收视率至上”成为电视媒体的经营理念。为了达到提高收视率的目的,不少媒体不惜在节目中增加低俗化、庸俗化的内容来吸引观众,这就促成了电视节目的泛娱乐化。
另外,国内许多娱乐节目尚处于初级模仿阶段,大多数只是具有娱乐节目的外壳而缺乏实质性的娱乐内涵。这种跟风效仿的现象促使许多娱乐节目应运而生,为我国电视传媒泛娱乐化倾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从外部因素来看,国外尤其是欧美传媒的娱乐倾向深刻影响了我国电视传媒的栏目策划思想,这是推动我国电视传媒出现泛娱乐化倾向的另一重要原因。全球经济的迅速发展带来了消费主义思潮,电视媒体以其巨大的信息传播优势加入了娱乐主义的行列。迪士尼公司ESPN国际频道两年内在全球开设了18个MTV音乐电视频道,福克斯公司的FOX5频道,以充满娱乐气氛的搞笑谈话、游戏竞技、情景喜剧节目为落脚点,以“娱乐立台”为方针,很快崛起为美国第四电视网。受此影响,我国传媒业中呈现出的泛娱乐化的精神也在日益扩散,《超级女声》全盘拷贝《美国偶像》,《开心辞典》是不折不扣的《谁想成为百万富翁》的翻版。为了达到这种娱乐效果,我国媒体在仿效时,将外国娱乐节目中低俗的部分照抄照搬过来,大量低俗的娱乐内容充斥着媒体,造成娱乐节目的泛娱乐化。
我国电视传媒泛娱乐化的影响
对电视媒体自身的影响。大众传播媒介具有宣传功能、新闻传播功能、舆论监督功能、实用功能和文化积累功能。电视媒体作为传播新闻和社会教育的平台,是大众获取信息,增加知识,传承文化的重要途径,其文化传承的功能应该被放在提供娱乐之前,但是泛娱乐化使得电视媒体本末倒置,降低了电视节目的文化品位,减少了其文化内涵,使其空洞化、浅薄化,弱化了电视媒体文化传承的功能。
对受众的影响。电视媒体的泛娱乐化使受众多样的审美趣味同一化,减弱了受众的审美能力。
受众的审美趣味是多样的,娱乐只是其中之一,泛娱乐化电视传播在内容和形式上大量添加娱乐因素,牢牢地吸引受众,在占据大量传播时间的情况下会使观众的审美趣味朝娱乐化方向发展。
大众的审美认知能力是需要培养的,而泛娱乐化的电视传媒无视自身的社会责任,一味地迎合受众的最低审美需求,使他们轻松获得,长此以往,不利于大众审美能力的培养,甚至会造成其审美能力的倒退,从而阻碍人类的发展和进步。
对我国电视传媒“泛娱乐化”的理性思考
倡导正确的电视娱乐观,提升受众审美品位。电视媒体是当今受众接收信息的主要平台,它传播的内容对受众产生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大环境下,电视媒体应积极投身其中,剔除庸俗、低俗的内容,丰富节目的内涵,制作有深度的电视节目。引导受众接受积极健康的文化教育,使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建立良好的社会风气来感染受众。
把握好娱乐化的度。当今,许多人面临巨大的生活、工作、学习压力,电视媒体的娱乐化在很大程度上帮助人们放松心情,排解忧虑。但媒体的娱乐化不等于无限度的娱乐化,超过了一定的度,就会造成“泛娱乐化”。电视传媒应该在一定的限度内娱乐化,发挥娱乐大众的功能,向受众传达积极向上的娱乐信息,满足受众对娱乐心理的满足,避免“泛娱乐化”的蔓延。
加大电视媒体的监管力度。有关部门要严格执行监管,严把节目内容关。国家广电总局作为我国广播电视媒体的总指挥,一直发挥着引导、监管的重要作用。针对近年来电视媒体中盛行的泛娱乐化的不正之风,广电总局采取了一些措施予以弱化。例如,2007年,重庆卫视的选秀节目《第一次心动》因内容格调低下被广电总局叫停。但是,电视荧屏上的低俗之风并没有完全消除,有关部门还要进一步加大监管力度。
加强电视媒体的自律。媒体从业人员要提升自身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电视传媒人应大力加强道德自律,杜绝以俗为雅、以无知为个性等错误思想的产生,才能真正防范电视节目低俗化现象的出现。特别是处在当今整体浮躁的时代背景下,媒体从业人员更应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担负起应有的道德责任,正确把握观众的欣赏需求,对于观众庸俗化的欣赏需求加以正确的引导,制作出集健康和娱乐于一体的电视节目奉献给受众。
参考文献:
1.朱辉宇:《电视传播过度娱乐化的道德审视》,《当代电视》,2002(12)。
2.文硕:《这就是娱乐经济》,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2年版。
3.张颂:《捍卫电视新闻的严肃性》,《拒绝娱乐化》,《南方电视学刊》,2000(5)。
4.翟大炳:《娱乐至死》,《教育文汇》,2006(1)。
5.仲呈祥、杨乘虎:《电视艺术生态环境的忧思与净化》,《现代传播》,2005(1)。
6.李宁:《湖南卫视:快乐中国》,《国际公关》,2007(1)。
【关键词】电视娱乐类节目 创新性 打造产业链
一、当今电视娱乐类节目存在的问题
现代社会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无论是工作、子女教育还是老人赡养,哪一件都不是轻松的工作。在这种环境下,以幽默轻松为宗旨的电视娱乐类节目兴起可谓必然。然而虽然现在中国的电视娱乐类节目发展势头正劲,可在这飞速繁荣背后所隐藏的泡沫式膨胀却更加值得我们给予关注。我们不应为这当下的繁荣所欣喜,其存在的问题更加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一)原创节目的极度缺乏。1.同类节目的跟风。曾几何时,打开电视,往往同类型的节目总是同时铺天盖地地轰炸我们的审美。这也不难理解,模式的创新需要能力更需要勇气,别人已经成功的节目模式拿来作为己用是最省时省力的做法。然而成功往往属于敢于第一吃螃蟹的人,大量的重复只能引起人们的厌倦,而当今的电视娱乐类节目从不是理性的。从之前《超级女声》选秀节目类型的跟从,到现在《爸爸去哪儿》这样明星家庭真人秀的泛滥,无不彰显着当今娱乐类节目创新意识的缺乏。
2.国外版权的引进。除此之外,大量国外电视节目模式的引进将创新性的缺乏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虽然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但却是购买了韩国节目的版权,还有红遍大江南北的《中国好声音》也是对国外成熟节目的引进。种种例子表明我们目前创新性的缺乏。
(二)内容的低俗化。如同当下浮躁的社会氛围一般,人们很难如以前那般沉下心来做事,更多的人要的只是眼前的快速回报,电视娱乐类节目也存在这种弊端。节目不再是宣传真善美,而是为了提高收视率采用博人眼球大量充斥着低俗的观念,以对金钱的追捧为噱头。《非诚勿扰》就有这样的嫌疑。节目中的女相亲者堂而皇之地说出“宁可在宝马车上哭也不在自行车上笑”这样的言论,拜金主义至上的观念引人议论,与电视节目本身承担的社会责任大相径庭,同时也会给社会带来不良的影响。电视节目内容的低俗化会给观众造成直接的严重的影响,不符合大众媒体的价值观。
(三)明星的过度消费。所谓明星的过度消费指的就是,对于真人秀节目嘉宾的选用,制作方大多选用的都是当下热门的明星,不论明星是否符合节目定位,只要当红就是各类娱乐节目争抢的目标。但因明星档期有限,制作组通常都会通过价格的竞争来取得嘉宾的档期,甚至在现在很多节目中启用的都是相同的明星,甚至节目的题材内容形式也都有些雷同,这就造成了观众对节目同质化感到厌烦。
二、我国电视娱乐类节目的发展趋势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下,当今的电视娱乐类节目开始逐渐回归理性,也注重强调知识和价值观,自主研发新节目新模式,使节目形式正逐步向差异化的趋势发展。
(一)植根传统文化进行创新。无论在什么时候,靠模仿得来的成功总是难以长久,唯有创新才是王道。而创新的力量来源于何处?我国作为文明古国之一,其悠久的文化传统经过时间的洗礼而历久弥新。现在中国电视娱乐类节目将创新与我国传统的文化相结合,比如湖南卫视的《我们都爱笑》和东方卫视的《欢乐喜剧人》,就是依托我国的传统文化精粹――小品、相声等曲艺形式建立的,良好的收视率无不证明着传统文化的活力。因此,汲取传统文化精髓的创新才是电视娱乐类节目未来可以越走越宽的道路。
(二)“品牌价值”的打造。奢侈品的售价总是让人望而却步,心有余而力不足,而其商品的制造价值可能远远低于售价,剩下的部分消费者则是为其品牌价值买单。同样,节目一旦打上品牌的烙印,其身价就在无意中翻了几番。比如《快乐大本营》,节目已经开播将近20年,其培养的一批批观众成为了节目的忠实用户,而每周固定时间的播出使得收看其节目已经成为了大家的习惯,观众也对节目的品牌有着很深的感情羁绊。这都是品牌价值所打造出来的,品牌的价值是值得我们关注的,值得我们为之投资和培养的。因此着重打造品牌、培养忠实受众将是当今娱乐类电视节目发展的趋势。
(三)产业链的打造。节目效益要想实现利益最大化就要实现节目产业链的打造。而产业链的打造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节目的宣传。不论是播出前还是播出后,节目的宣传都非常有必要性。不仅仅是本频道的宣传,更要通过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的线上宣传来提高知名度。此外更需要借助新媒体的力量进行线下互动等形式来宣传节目。因为一个节目宣传是否成功,是节目播出能否成功的一个必要因素。
2.衍生产品的价值。节目播出的同时宣传自身的衍生产品,如游戏等,往往能得到非常好的效果。如《爸爸去哪儿》播出时推出了同名手机游戏,游戏借助节目的高收视率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爸爸去哪儿》还推出了同名电影,观众由于对节目买账而纷纷去电影院看电影,票房也取得了极大的收益,这都是衍生产品所产生的品牌价值。
社会发展的快节奏决定了娱乐类电视节目的应运而生,尽管当今的电视娱乐类节目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缺乏创新和流于低俗的问题,但现在的节目已经呈现出向良好趋势发展的势头。唯有植根于传统文化,才能有源源不断创新的力量,娱乐类节目才能走得更远更久;唯有着手“品牌价值”的打造,培养长期的忠实用户,节目才能在不断有后起之秀挑战的情况下站稳脚跟;唯有从整体出发,建立“产业链条”,把眼光放得更远,才能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利益,才能在这个多元化的传媒世界中立于不败之地。
(作者单位:辽宁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