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娱乐项目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什刹海冰场2022年冬开放时间
随着气温的下降,这两天,什刹海冰场开始搭建,有望近期开门迎客。什刹海冰场作为大家冬天的娱乐场所,一直倍受市民的关注,往年在12月中下旬就已经开门准备,今年由于之前天气较暖,冰层的厚度一直没有达标,随着这几天气温的下降,前海冰层的厚度已经达到了十六厘米左右,从目前的准备情况来看,元旦前后有望开门迎客。具体开放时间会实时更新。
什刹海冰场有什么娱乐项目冰场为游客提供了单人冰车、双人冰车、冰上自行车、冰鞋等娱乐设施。与往年不同的是,为配合疫情防控,缓解前海客流压力,冰场将原前海“速滑区”移到了后海西侧区域,并扩大了“速滑区”的整体面积,同时更便于冰面养护,使冰面更加平滑,最大程度地为冰上爱好者带来更好的体验。
门票价格:
冰场票价延续往年价格,综合区平日60元,周末及节假日80元,速滑区平日30元,周末及节假日40元,冰鞋30元/双,押金100元。
营业时间:
营业时间为早9:00-17:30
前海夜场时间为17:00-21:30
温馨提示:
1、由于什刹海地区停车压力较大,建议游客们选择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
2、由于疫情原因,接待量峰值前海为3000人、后海为5000人;如遇冰场限流,请游客朋友们按照工作人员的安排,耐心等待。
但由于急功近利,缺乏创新,电视娱乐节目在孕育发展几年后,诟病凸显。 由于90%以上的综艺娱乐节目都是由电视台自己制作,节目来源相对单一、创作思维匮乏,导致节目的形式大量被“克隆”。属于自己的原创节目极其少见,“综艺娱乐节目的内容与形式基本一样,不一样的就是主持人与选手”。这种一哄而上的局面逐渐让观众产生了审美疲劳,更有人将充斥着娱乐选秀的电视节目斥为“没有文化”。同时,娱乐节目中出现的低俗倾向和其中暴露的一夜成名,窥私等不健康心态,也令总局出台了有关播出时段、时长、短信投票、主持人、嘉宾、选手、环节等一系列限制令。这些令中国的娱乐节目陷入了类似瓶颈的尴尬境地。
2008年,一系列预料之中或者意料之外的大事件改变了电视的走向。大事件主导了2008年的电视走向,大情感引导了观众的收视需求。2008年,新闻、特别是直播新闻成为了电视的主导,中国电视重振了自己的传播价值,从娱乐工具回归到媒体属性。
而娱乐节目也在电视界回归理性、重塑格局之后,突破瓶颈,重新找到自己的定位和归属。就像当年美国经济危机时,人们需要秀兰・邓波儿充满欢乐、希望的娱乐歌舞片来疗伤励志,2008的大环境大背景以及人们的复杂情绪,必然造就出新的娱乐形态,娱乐节目因而呈现出新的态势和走向。
一、切中时势经脉,传递精神理念
2008年的奥运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和收视率,面对这场“奥运盛宴”,任何一家稍具实力的电视台都想挤进这张餐桌分一杯羹。湖南台则凭借娱乐节目《奥运向前冲》,成为分享到盛宴的大赢家。奥运圣火传递到湖南时,湖南卫视推出了《奥运向前冲》(后改名为《快乐向前冲》),6月6日收视率为1.86,为同时段排名第一。此后,该节目及升级版《智勇大冲关》一直稳居全国同时段收视率第一、二名。湖南人如何收获这顶“草根娱乐的桂冠”的呢?归结起来,他们做了最擅长也最出色的事:切中了时势经脉,“开发了体现奥运精神理念和生活方式的一系列节目”。通过《奥运向前冲》,人们看到了中国普通老百姓的精神气儿和幽默感,更看到形形的人生截面。在升级版《智勇大冲关》里,节目的这种理念得到进一步强化。趣味竞技的跑道、跨栏、转盘成为百姓意见表达的平台:有父母吵架的江西男孩跑来参加节目,只为规劝父母不要离婚;有参加过对越自卫反击战的中年人穿着当年的军服,跑得汗流满面;有穿着婚纱跑来结婚的;有在长沙7年未回家的消防战士,对着镜头告诉农村的妈妈:“妈妈我很好,很健康”。在娱乐中我们看到各种人的生活状态,现代人的状态,节目因而也体现出社会的纵深。
二、契合收视心理,平民广泛参与
K歌节目成为新流行,可以说是继选秀节目、竞技节目之后平民化、全名参与的另一佐证。浙江卫视的《我爱记歌词》、广东卫视的《今夜唱不停》、江苏卫视的《谁敢来唱歌》、湖南卫视的《挑战麦克风》、山东卫视的《先声夺人》、湖北卫视的《大家来唱歌》、湖南娱乐频道的《脱口而出》、成都电视台的《说唱就唱》、江西电视台的《歌词向前冲》等等,众多K歌节目从2008年下半年起一下子就涌现十多个,一时间沸沸扬扬。
究其原因,是因为这种电视卡拉OK的方式,契合了国人的心理特点,平民化、低门槛,让节目成为可供全民参与的电视练歌房。中国人不善表达,卡拉OK因此成为一种合适的宣泄途径、娱乐方式甚至是交际手段。参加卡拉OK和电视结合的K歌节目,既能上电视露脸、又能借唱歌标示自己,双重满足了人的荣誉感。
因此,虽然存在着创意先天不足、程序模仿抄袭等娱乐节目的通病,但可以预见2009年,这种投入小、门槛低、易操作、收视佳的K歌节目将成为娱乐节目竞争的主流。
三、知识兼娱乐,浑然共一色
2008年一连串大事件之后,人们需要无重负的欢笑。同时在经历了大事件的洗礼和内心自省的积淀之后,人们也更需要有内涵的娱乐,有信息量的娱乐;希望在一笑过后,能给自己留下点值得回味的东西。正所谓寓教于乐,江苏卫视的《名师高徒》率先做出了较为成功的尝试。《名师高徒》定位于一档以师徒关系为内核的新型教学类综艺节目,它以音乐表演为载体,展现明星师徒的全方位教授与学习的过程。为避免生硬的教化和附会,节目将教学内容融入不同的环节。例如发声、气息、试唱练耳等音乐类专业知识,多在评委点评和加试题环节以语言阐述。而涉及到表演技巧的内容,节目组多提前与明星沟通,整理出明星心得,用明星示范与突发状况等方式有机地融入赛程。在点评中,明星也不失时机地根据自身经历,在树立个性与谦逊做人等方面给予选手指正。这样,不仅在师徒“选”和“秀”的基础上强调了音乐知识与表演技巧的学习,同时在节目中提倡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提高了节目的立意。
2008年,一档明星与科班齐飞、知识共娱乐一色的娱乐秀――《天天向上》应运而生。这是一档以礼仪和功德为内容的节目。但是这个宣扬礼仪的节目没有成为教科书,反而成了一档稳定在每周五全国收视率前三名的娱乐节目。既要达到收视率又要传递信息量和知识点,《天天向上》如何做到?制片人张一蓓认为:“你要愿意和台下的观众(学生)是平视的,有时候你可能采取的是一种低姿态,但你传递的信息是比较高端的。”与观众平视的视角、主持人群妙语连珠、相互映衬的脱口秀、精心的选材和诸如可爱小孩与老师幽默对话的独特环节设计,共同成就了这档宣扬中华礼仪之美的娱乐节目。
在《名师高徒》《天天向上》中,教学环节成了节目的独特诉求点,扭转了只有“纯娱乐”才能取悦观众的创作思维方式,使得节目跳脱出单纯的PK、表演、逗笑、宣讲,而成为一个边娱乐边学习的同学会,一个明星现身说法的大课堂,一门观众乐于参加的电视选修课。这证明,娱乐不是没文化的,娱乐是可以有精神的,娱乐也是可以有意义的。
四、品牌与时俱进,创新焕发生机
[关键词]气象节目;娱乐;内容;形式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休闲娱乐成了人们重要的生活内容,而面对日益挑剔的观众和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以娱乐的方式传播信息也越来越受到媒体的重视。在这种情况下,原来一向朴实沉稳的电视气象节目开始走起了娱乐化道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电视媒体都尽量让气象信息与其他类型的节目资源交叉互补,使电视气象节目的界定愈加模糊化,既可以说它是新闻节目、娱乐节目、时尚节目,也可以说是服务节目、科技节目。总之,走上“娱乐路线”的电视气象节目与从前相比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特点。
一、内容资讯化
1981年中国气象局与中央电视台合作推出我国第一版电视天气预报节目,中国的电视气象节目由此诞生。它出现伊始时是一种很简单、很朴素的信息传播形式,大部分的天气预报只是预报今明两天的最高、最低气温,天气的阴晴情况以及风力、风级,没有节目主持人,只有简单的画面和声音。应该说,这种节目样式也实现了节目的基本功能,但给人的感觉是死板、生硬,缺少趣味。1993年3月1日,气象节目主持人首次走上荧屏,“气象先生”和“气象小姐”渐渐成为观众熟悉的公众人物。节目中增加了城市天气预报、海洋天气预报和气象与农情等栏目,推出了三维立体天气符号、天气图、卫星云图和景观画面。经过多年的实践,我国的电视气象节目不断地改革发展并逐渐与国际接轨。改革后的电视气象节目不仅保留了原有的天气预报的基本内容,还增加了许多带有资讯性质的内容。如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的《天气资讯》栏目,每天24小时滚动播出,每次节目时间长度从2分钟到5分钟不等,播出时间均为靠近整点的时段,不仅为观众提供全天的天气资讯服务,还增加了许多全新的资讯类内容,如天气预报、出行参考、气象天文知识介绍,还有从生活资讯角度出发对新闻事件的追踪报道以及有关健康、旅游、住房、家居、饮食、汽车、时尚、美容等各类信息。还有凤凰卫视的《凤凰气象站》节目,不仅提供天气方面的信息,还报道新近发生的大事小情,并在节目中穿插一些流行音乐。主持人除了介绍天气情况外,还根据天气变化,及时提醒观众穿什么衣服、适合干什么事情,比如晒被子、晾衣服、带雨伞等等,如话家常,给人一种亲切感。
二、形式多元化
在娱乐化的总体趋势下,气象节目形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目前的电视气象节目借鉴了新闻、娱乐、谈话、益智等节目传播样式,将原来单一呆板的形式变成了富有个性魅力的节目。目前的电视气象节目不再只是固定的音乐和画面,主持人既可以在演播室播报,也可以在室外播报;可以通过谈话节目的方式,邀请专家、普通观众一起交流为观众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还可以邀请明星、大腕参与节目,以吸引观众的眼球。例如,上海东方卫视的气象节目就采用了室外播报的独特方式,还有一度被热议的湖南电视台的《星气象》、南京电视台的《感觉新气象》、吉林电视台的《气象女生》等等都花样翻新,具有巨大的视觉冲击力。
现在,许多地方电视台都有自己的气象小姐、气象先生,他们活泼生动、个性十足的主持风格,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有些地方台的“气象小姐”“气象先生”成了人们喜爱的电视明星,气象节目主持人受欢迎的程度甚至超过了某些新闻主播、娱乐主播。主持人的参与使气象节目“活”了起来,主持人不但可以在节目中充分发挥个性魅力,以自己独特的风格特征主持节目,还可以在与观众的交流互动中提供更多的咨讯和娱乐内容,注入更多的时尚元素,使节目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走向娱乐的电视气象节目越来越受到了观众的喜爱和欢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系统科学研究所等机构所做的“2002年全国电视观众抽样调查”中,天气预报节目排在“收看电视节目类型”排行榜榜首,2005年天气预报节目又获得了“百度2005年最佳公众意识奖”。在2006年全国电视节目收视排行榜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之后的《天气预报》节目名列第一位。目前气象节目每天的收视人口已达到10亿人次。电视气象节目的收视率之所以居高,是因为它的实用性,但是随着娱乐化的发展,现在的气象节目对形式的追求已经超过了对内容的追求。有些地方台的节目只顾一味地迎合观众口味,为娱乐而娱乐,使节目显得肤浅、低俗。目前的电视气象节目,大多是以美女主播“说”天气的形式出现,如前面提到的南京电视台的《感觉新气象》、湖南电视台的《星气象》、吉林电视台的《气象女生》、旅游卫视的《旅游气象站》等等打的都是“美女”招牌――女主持人容貌秀美、衣着时尚、语言调侃,确实吸引眼球。《气象女生》还通过海选的方式,吸引了大批年轻可爱的美女们走进演播厅。由于一味地追求“眼球经济”“美女效应”而忽视了对主持人的专业素质要求和培养,许多地方台的气象节目主播不仅基本功薄弱,而且缺乏基本的气象专业知识,不懂专业术语,经常“忙中出错”,弄得观众不知所云,很多节目也都是短期效应,很快就销声匿迹了。
作为一档收视率极高的节目,电视气象节目对观众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在走向娱乐的同时切不可忽视气象节目的基本定位和播出目的,毕竟人们收看电视气象节目的终极目的是了解气象信息,忽略了这一点,即使形式再花哨再光鲜,也会影响节目的质量和传播效果,最终失去观众。而要想保持电视气象节目长久的生命力就要重视节目的本质,坚持其原有的服务性、实用性原则,不断提高节目的质量。
首先,坚持“服务性”原则,以向观众提供快捷实用的气象资讯为节目宗旨。我国的电视媒介发展到今天,其舆论监督功能、娱乐功能、教化功能已经被发展得相当完备,但服务功能却没得到应有的重视。目前电视服务类节目大都游离于主流节目之外,没有形成一定的规模,没有好的播出时段。实际上,电视天气预报属于非娱乐行业的产品和服务,气象信息作为电视媒体为观众服务的重要资讯之一,具有新闻价值和实用价值,也具有报道价值和传播价值。电视气象节目报道各地未来的天气状况和发展变化趋势就是要为观众的日常生产、工作、学习和出行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其性质完全是服务性的,因此各电视媒体及时准确气象信息正是对受众知情权的尊重和满足,也是媒体服务受众的集中体现。目前我国的电视气象节目经过改版、“变脸”后,借鉴了国外一些节目的经验,增加了很多服务性的元素,比如空气质量分析、护肤品的选择、着装参考、出行提示、户外运动建议、各主要景点的天气预报等等,更加关注人与气象、社会与气象的关系,扩大了气象服务的范围和领域。因此,娱乐本身不是目的,而是一种手段,气象节目要走向成熟,就要既体现资讯节目的兼容性,又凸显服务节目以人为本、服务受众的服务性。
其次,力求节目形神兼备――不仅追求形式的创新,更要在节目内容上下工夫。走向娱乐的电视气象节目在形式上已经比从前活泼了很多,好看了很多,甚至是“热闹”了很多,原来静止的画面动了起来,主持人从幕后走上前台,节目的播出时间一再地延长,这些都可以算作进步。但是,形式毕竟是为内容服务的,忽略了内容,再特别的形式也毫无意义。众所周知,人们收看气象节目不是为了娱乐也不是为了养眼,电视气象节目的收视率居高不下的直接原因在于它提供的信息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与人们的生活生产质量息息相关,因而“实用”才是它的基本原则。特别是随着人们信息需求的日趋多元化和信息消费层次的不断提高,气象服务在工农业生产、大众生活、商业运作、疾病防治等方面意义与价值日渐重要,因此在创新形式的同时必须坚持从“实用”出发,充分了解观众的心理需要,挖掘天气信息本身的文化内涵,让它真正地在作用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同时也能带给观众快乐的天气体验和愉悦的精神享受。因此,节目播出内容可以根据气象节目播出的频道、时段设计,力求节目丰富多样。例如新闻频道的气象节目,要在第一时间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和重大天气气候变化,并且进行跟踪报道;娱乐频道的气象节目的收视群体大多是年轻人,可以在节目当中适当穿插一些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内容,如气温、天气的突然变化以及各地一些与天气相关的新闻事件;经济频道的气象节目可以增设涉及天气咨讯内容的谈话类节目和带有商业信息的气象预报。另外,还可以根据节目播出的时间段将内容进行相应的调整。比如,在早上7点到8点,这一时段气象节目的内容应以出行参考和预报为主;中午12点可以穿插一些咨讯或娱乐内容;晚上18点到21点之间是收视高峰,节目内容可以更加丰富多彩,以满足不同收视群体的需求。
当下,媒体进入了残酷的竞争时代,网络作为一个拥有更高技术含量的媒介,集声、像、文字于一身,它的开放性、交互性、时效性还有空间和时间的覆盖力都使电视媒体望尘莫及。现在大多数综合性网站都有自己的天气专栏,以腾讯、新浪为例,它们有72小时国内的天气预报、24小时国外天气预报和24小时的污染指数,人们完全不受时间和频道的限制可以随时查找,还可以找到全国各个城市的天气情况,在网上预订天气预报短信提示。可以说,人们获得天气信息的方式多种多样,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使电视媒体失去了优势。面对强大的压力,电视气象节目如果只依靠简单的画面加解说,其未来的路一定很曲折。近年来,各地有线、无线整合之后的各个专业化频道纷纷登场,新闻、经济、娱乐、生活、少儿、体育、时尚等各种频道的出现丰富了电视荧屏,鉴于此,也可以考虑创办专业化的气象频道,为电视气象节目的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 梁英.电视气象节目的传播定位与发展模式探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8(09).
[2] 徐杰.中国电视气象节目研究[D].山东大学,2006.
[3] 张博.电视气象节目的娱乐化元素初探[C].中国气象学会年会论文集,2005.
[4] 袁丽军.论电视气象节目的娱乐化发展[J].气象研究与应用,2007(S1).
[5] 秦祥士,焦佩金.评说九州风云――漫谈电视天气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2000.
[关键词]电视;相亲节目;娱乐化;批判
对于娱乐化,国内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笔者 以为,娱乐化即为了达到一定的商业利益,将内容予 以软性处理,即以花边性、新奇刺激、煽情的形式呈 现,以达到吸引受众关注的目的。近年来,“电视娱 乐化”正在成为一种引人注目的电视文化现象。继 2005年《超级女声》火爆全国之后,湖南卫视迅速推 出《快乐男声》继续横扫娱乐江湖。一定程度上,电 视娱乐节目成为提高电视台收视率的法宝。在娱乐选 秀节目异彩纷呈且逐渐走向“饱和”的情形下,各地 电视媒体仍竭尽所能,不遗余力地翻新花样, 2009年底,湖南卫视在购买了英国fremantle公司 国际经典电视交友节目《take me out》独家专有 版权之后,首推内地电视相亲类节目《我们约会吧》 (以下简称《我》)。节目一经播出,收视率居高不 下。江苏卫视也于2010年年初推出了类似的交友类节 目《非诚勿扰》(以下简称《非》)。另外还有浙江 卫视的电视速配节目《为爱向前冲》、东方卫视的相 亲类节目《百里挑一》等。各大卫视争相播出相亲类 节目,全民范围内掀起一股“相亲热”.
一、电视“相亲热”中的娱乐化倾向 国内各大卫视出现的相亲节目都有以下共同点: 嘉宾选择上的低门槛,不限年龄和职业,只要报名都 可参加;电视充当了“红娘“的作用;打破了传统观 念中的含蓄,将找寻另一半的个人问题置于荧屏之 下,节目也确实促成了一些单身男女的结合;节目倡 导正确的婚恋观;游戏规则为多选一。然而,以电 视为媒介进行相亲交友的性质决定了娱乐化的整体特 色。即观众只需具备视听感官,能看懂图像语言,想 交友即可。所以,电视相亲节目难免存在娱乐化倾 向.
1、形式上的快节奏和时尚化 “现代文化已达到青睐形式、忽视内容的地 步。……这种没有深度、肤浅的文化在电视中得到 了反映和宣扬。”①也许是消费社会时代,人们习惯 了快节奏的生活方式,纵观几档相亲类节目,无不以 现场节奏明快的音乐作为映衬,着力表现节目中男女嘉宾之间快速的流动关系。如《我》中的“一对多” 形式,在短时间内要求女嘉宾在12位男嘉宾中作出选 择。且每期速配成功牵手离开的空缺嘉宾席位,都有 新嘉宾的加入,节目总是维持12位男嘉宾的阵容。而 《非》中现场24位女嘉宾对每位出场的男嘉宾进行选 择,阵容较为庞大。而东方卫视的《百里挑一》阵容 则更为浩大,每期100名男嘉宾、3名女嘉宾。虽然男 嘉宾的更换速度相对较缓,但每期女嘉宾的节奏上场 也着实让人眼花缭乱.
其次,该类节目无论是舞台设计还是嘉宾造型都 十分时尚,使得整个节目更像是一档时尚走秀节目.
舞台也设计得绚丽多彩,从电视画面来说,大大提高 了其可视性。配上或动感或柔情的音乐,嘉宾们在舞 台上及广大观众面前尽情地展示其“才艺”(物质上 的富足或精神上的充实)。节目包括初见印象、个人 基本资料展示、朋友评价,及现场接受女嘉宾的提问 等环节,同意与否都通过是否亮灯为标志。湖南卫视 的《我》赛制大同小异,只不过自开播几期之后开始 实行男嘉宾反选女嘉宾的规则,但不论是形象上的装 扮抑或是内心情感的掩饰,参与者都正是通过这种夸 张的舞台设计和绚丽伪饰的嘉宾造型,为电视机前的 观众制造出一种群体狂欢的娱乐效果.
2、内容上制造冲突的同时不免煽情 达到娱乐化效果的方式多样,煽情化、制造冲突 是吸引观众的两大方式。《非》、《我》除了形式上 达到吸引观众之外,在内容上也存在矛盾冲突及煽情 化。在整个节目进行中,通过男女嘉宾交流,或是唇 枪舌剑,不断制造着矛盾与冲突,由于观点、看法的 不同,在选与被选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嘉宾间的言语冲 突甚至人身攻击。如《非》中当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 的海归男林若愚说出自己希望另一半的家庭条件要与 自己平等时,现场遭到灭灯,且女嘉宾以歧视自己为 由进行反驳攻击,让男生尴尬退场。言语争锋的过程 中也牵动着观众的立场指向。另外,节目中出现的具 有特殊经历的嘉宾,也为节目增添几分煽情。《我》 中来自单亲家庭的女大学生,当说起男友标准时,想 到含辛茹苦的妈妈,情绪失控的泪洒全场。《非》中 女嘉宾李洋遇到特意上节目挽回自己的前男友,最后 破镜重圆,不论是其它女嘉宾还是现场观众,甚至是 掌控舞台的主持人孟非和分析师乐嘉都为此情景感动 而落泪.
3、节目频现话题人物,争议不断引发关注 娱乐化倾向首要表征即追求关注度。相亲类节目 中频现话题人物,争议不断,如屡屡语出惊人被冠以 “拜金女”的马诺。相亲类节目打破了明星、精英公 众人物的媒体特有权,实现大多数草根阶层的媒体所 有权。一方面,参与者凭借电视媒体获得展示自己的 机会,由于嘉宾的低门槛,必然存在一定的低俗化倾 向。而在电视媒体的作用下,低俗倾向得到放大。另 一方面,争议性话题及话题人物的出现,使媒体被动 地沦为某些人搏出位的平台的同时,也收获了额外的 受关注度,客观上达到了嘉宾迅速走红及节目收视保 持前列的“双赢”目的,以至于有人质疑节目有故意 炒作之嫌.
二、电视相亲节目娱乐化的批判 1、满足受众猎奇、窥私欲的心理 在《理解大众文化》中,费斯克认为“电视最赤 裸裸地为观众提供了狂欢节冒犯似的身体,”② 这种狂欢似的效果造出了一种大众奇观,人们生活在 奇观中,且每个人都参与。在传统观念下,相亲行为 本身作为一种私人之间的交往具有较高的私密性,而 电视相亲节目却打破这种私密性的限制,将相亲双方 的各种心理、行为通过电视荧屏展现在众人面前,使 得大众通过消费这种借由节目参与嘉宾表现出的种种 行为,来达到自己心理的满足。自娱乐化一词作为专 业词汇出现于媒介时,睿智的学者们就已预想到几百 年之后的消费时代,或者说娱乐至死的年代。为何 节目播出之后收视率居高不下,除了节目本身的独特 性,还与观众收看时产生的有关。娱乐化因素在 其中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
2、商业利益淹没人文内涵 布尔迪厄认为,“新闻是一个场,但却是一个被 经济场通过收视率加以控制的场。这一自身难以自主 的、牢牢受制于商业化的场,同时又以其结构,对所 有其他场施加控制力。”③市场化的竞争中,商业逻 辑在其中起着难以言说的作用。大众传媒一方面为社会大众提供娱乐,另一方面却在追逐收视率的过程中 淹没人文内涵,窄化人们的精神世界.
在各大卫视的相亲节目中,节目宗旨标榜为: 提供认识交流平台,倡导正确的婚恋观。真诚寻爱的 背后实则掩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取向。例如节目中插 播大段的广告;以嘉宾形象的未知设置悬念、插播广 告。如《非》中的最大合作方百度贴吧,在主持人开 场白中就以植入式的介绍;介绍男嘉宾时,尤其提到 嘉宾来自百合网的推荐。《非》还以各种形式赚取收 视率,比如给稀有动物征婚广告;阅读改造少年 寄给栏目组的信件。为节目间接做广告的同时,以公 益的名义博得观众好感。值得一提的是,《我》、 《非》都有同一个赞助商——美的智能电饭煲。或许 是因为《非诚勿扰》影响力更大,其中间广告时段颇 长。除了插播主要赞助商的广告之外,还有江苏卫视 几大主要广告商的广告。婚恋观的正确倡导似乎被以 收视率为唯一标准的商业利益所淹没.
3、电视视域下的大众狂欢 巴赫金的“狂欢理论”中指出,狂欢节是一种全 民参与的活动,它没有边界,无论高低贵贱都可以自 由的参与。在这其中,人们之间不分彼此,亲昵地接 触,插科打诨,俯就和粗鄙等活动成为正常的交往活 动.
这种狂欢过程中的快乐体验,以《非》《我》 为例,节目的狂欢是从低门槛的原生态报名开始的.
嘉宾的良莠不齐、不符合传统电视审美标准的形象在 电视节目中予以呈现,没有门槛的报名条件,没有文 化家庭背景的限制,只要是单身,想在舞台上交友就 可以参加。台上嘉宾与观众身份随时可以互换。即观 众想参与节目,通过报名可以成为台上的参与者。他 们来自社会的各个阶层,在火爆的相亲类节目中大放 异彩,这也让许多草根阶层得到关注度。聚光灯下嘉 宾的亮丽光鲜,或者长相平平,不论是审美假象还是 真实形象呈现,每个人都在舞台上展示自我,主持人 与情感分析师的妙语点睛也让本就喧闹的现场狂欢不 已.
另外一点就是嘉宾本色化流露而呈现的娱乐化.
如月薪只有1500的“忏悔男”、走路摇摆体型圆润的 “企鹅先生”,还有在舞台上炫富的“宝马男”,不 论这种愚弄主动与否,或许他们本身不想被愚弄,但 从中流露出的娱乐化,着实被观众所消费。甚至有的 女嘉宾对于其貌不扬的男嘉宾继续亮灯,以期了解更 多丑态而获得娱乐笑点。观众有娱乐需求,但电视相 亲节目的火爆绝不仅仅是娱乐需求,而是已经走向大 众式的消费狂欢.
对于电视节目的娱乐化,我们必须理性对待.
一方面要正视电视的娱乐功能,认识到电视的“减压 阀”作用。提供娱乐成为媒体四大功能之一,作为视 觉为主导的电视媒介,除了运用符号多角度提供信 息,进行舆论监督之外,还应充分发挥其“减压阀” 的作用。有意识地为满足观众的娱乐需求去策划节 目,为面临种种压力的现代人减压。另一方面,提供 娱乐的同时要适度,注意引导受众的审美消费观。电 视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不能盲目追求娱乐而 滑向低俗,毕竟娱乐的目的是满足人们休闲放松而非 一味寻求刺激。电视作为大众文化的媒介代表,更不 能盲目追逐商业利益而流于表面与肤浅,忽视人类内 心深层次的需要.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 人本主义 《我爱记歌词》
当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地位”的“以人为本”核心理念快速而广泛地得到了理论和实际工作者的认可、理解和贯彻执行,这是人本观在新时期的发展和运用。人本观所倡导的关怀人类、弘扬人性基本内涵,对大众传媒,特别是电视传播影响深远。它促使话语权从政府下放到人民,平民意识大大加强,老百姓的生存状态和权益受到重视。①电视娱乐节目抓住其自身大众广泛参与、娱乐性和趣味性的突出特点,引入人本主义思想,更加重视受众心理,增强受众的参与交流意识,逐渐形成电视传播的又一趋势。
《我爱记歌词》是浙江卫视创意于2007年的一档时尚、新颖的电视卡拉OK类音乐娱乐节目。这类节目的原型是美国NBC电视台的《合唱小蜜蜂》,作为国内最新引进并推出此类节目的浙江卫视,将本土化的独特创意融入节目,无论从节目的制作理念还是编排环节都高度重视受众需求,使得节目一经推出便大受国内电视观众的好评,收视率一路攀升,一跃成为浙江卫视的王牌娱乐节目。
一、降低门槛,从“选秀”到“我秀”
曾经轰动一时的《快乐女声》、《加油,好男儿》等选秀类节目将“真人秀”这一电视节目概念真正从国外市场引入中国内地荧屏。在这些节目中,普通人成为舞台的主角,“草根阶层”能在一夜之间一跃成为“全民偶像”。在现代传播学中,争取目标受众、获得受众满意度与忠诚度是品牌定位的重要课题。同样是一档平民化娱乐节目,《我爱记歌词》与此前选秀节目的不同之处在于,“造星”不再是节目的主要指向,娱乐才是最终目的。基于这一节目定位,《我爱记歌词》的参与门槛几乎降为零,参与者不必有年轻姣好的面容、良好的唱功和过硬的舞台表现力,即便是语音不全,只要能记得住歌词,就可以报名参加。不需要经过层层海选,每期节目的6名参赛选手是从观众席上的200名报名者中随机抽取而来。这样一来,现场观众不再是单纯的“看客”,同时也是节目的参与者;电视机前的观众也不仅仅是“欣赏者”,而是潜在的参与者。因此,降低了参与门槛,淡化比赛意识,也就在无形之中拓展了舞台,彰显了节目的娱乐性,使之成为一场“大众狂欢派对”。
二、魅力主持,变“单向传播”为“双向传播”
在这个信息急剧膨胀的社会,一档娱乐节目能否在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牢牢抓住观众的眼球,除了节目形式、灯光舞美、嘉宾的邀请和环节的设置等因素外,主持人的现场驾驭能力也至关重要。传统的娱乐节目主持人作用以介绍和解说节目为主,始终跳不出以说教姿态强势掌控现场话语权的模式。而《我爱记歌词》的主持人朱丹和华少不仅在服饰上靓丽时尚,夺人眼球,说话风格也是幽默风趣、平易近人。并且擅于运用即兴表演和现场小游戏等方法,充分调动并激发全场情绪,如2011年7月8日的一期《我爱记歌词》主题是“毕业季”,主持人将自己的成长心得娓娓道来,贯穿整场节目,并带领全场观众齐声歌唱校园励志歌曲《水手》,形成良好的场内互动,极具感染力。可以说,主持人形象是一档节目定位的外在体现,《我爱记歌词》的两位主持人自身条件优秀,再加上节目的包装,很有明星潜质。但是,在舞台上,他们并没有过分表演、凸显自身魅力,而是将自己摆在一个和参与者齐平的位置,更多地将舞台让位给观众,以朋友的角度带领观众一起娱乐,让观众感兴趣,有收获,也就是“寓教于乐”。传播者以个体形象出现,使传播富有人际交流的特点,形成传者和受众之间良好的信息双向传播,不仅增加了电视娱乐节目的亲和力,更能体现出节目对受众的人文关怀。
三、尊重人性,充分彰显普通人的价值
如果说电视受众最早接触娱乐节目,是为了缓解现代社会竞争激烈所带来的巨大精神压力,渴望通过娱乐节目得到轻松、休闲和娱乐性较强的信息。那么,随着电视受众心理和娱乐节目自身发展的日臻成熟,受众的需求不再仅仅满足于娱乐节目表面的插科打诨和逗乐,而是希望通过节目所体现出的平凡人的内在精神、信念、理想和尊严获得对自我的观照,得到对自我社会价值的肯定,进而获取精神上的愉悦和提升。所以,一档电视娱乐节目如果没有这样的人本主义理念作为内在支撑,即便形式、内容再丰富多彩,灯光舞美再绚丽耀眼,也只会是昙花一现,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我爱记歌词》将受众群锁定在普通百姓,所以,从节目的策划到编排都紧紧围绕普通百姓展开,关爱大众、尊重大众,处处彰显大众价值。
首先,平民领唱,展现出众唱功。在《我爱记歌词》的舞台上,除了两位魅力十足的主持人和各具特色的参与者之外,平民领唱家族和乐队是该节目的又一大亮点。领唱的歌手和乐队是节目组在杭州众多原本不知名的歌手和乐手中反复筛选后确定的。四位领唱的音色和形象都各不相同:海峰的潇洒帅气,天悦的阳光开朗,凌晗的活泼可爱和程程的温柔可人,不仅构成了舞台上的娱乐元素,也从一定层面展现了平民领唱的个性和风采。目前,四位领唱在网络上已经拥有大批粉丝,人气颇旺,甚至有不少现场参与者是奔着一睹领唱风采而报名参加节目的。
其次,机器评委,确保公平、公正。《我爱记歌词》选择卡通人物“蓝巨星”作为参赛者最后环节PK的评委。机器评委不带任何人为的主观因素,仅从选手演唱的歌词正确率、节奏和音准等几个方面客观打分,让选手和场内外观众都能很清晰地识别选手演唱和原唱的吻合度。摒弃了传统选秀节目评委打分、短信投票等难以控制的人为因素影响,使得比赛的过程和结果完全公开、透明。此外,选用机器评委,避免了人工评委可能带有刻薄、嘲讽等主观情感点评,最大程度地保护了参赛者的人格尊严和参赛热情。
第三,关爱每一位参赛者,弱化竞赛意识。《我爱记歌词》既是一个开放的舞台,又是一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磁场”,显示出一种别样的亲和力和凝聚力。节目非常注重关爱每一名参赛者的情感诉求。如2011年8月12日的一期作词人林夕专场,主持人朱丹敏锐捕捉到一位参赛者每次接唱完之后都会向场边的林夕老师深深鞠个躬的这一细节,问其原因,参赛者说出一段独自一人听林夕老师的歌走出失恋阴影的往事,并现场演唱了这首歌表达自己对林夕的感激之情。唱到动情之处,场下观众潸然泪下。此时,唱功、音色和舞台表演都显得不那么重要,就像主持人朱丹所说的:“其实,《我爱记歌词》从来都不是一个比赛,而是一种分享。我们通过歌词这样一种方式,来分享我们的故事,分享我们的感受。”
参考文献
①吴春光,《谈谈人本主义心理学在电视传播中的应用》,《新闻传播》,2010(9)
父母怜惜女儿无房,将自己的房屋赠与了女儿,可又担心赠与房屋后女儿不孝,便让女儿女婿立下字据承诺终身孝顺父母作为赠与的条件。随着父亲去世,母亲年老多病,在赡养问题上母女渐渐发生分歧,终因一件小事导致母女矛盾激化,女儿18天没有在母亲病床边侍奉,母亲便指责女儿对自己不孝,还将官司打到了法院,以女儿不孝为由要求撤销赠与。
父母赠房留后路 附加孝道为条件
现年95岁高龄的林秀敏是江苏省南京市人。其与丈夫孟海涛育有二子三女共五个孩子。五个孩子中,女儿孟晓丽最小。后来,孟晓丽在新疆成了家,并育有两个女儿。
林秀敏、孟海涛夫妇原居住处为孟家祖产,建筑面积约135平方米。1993年拆迁时,老两口对该房屋的处理作了安排,长子和次子各分配45平方米,剩余45平方米归自己名下。后来林秀敏、孟海涛夫妇通过产权交换,由拆迁办安置建筑面积65.09平方米的房屋一套。该房屋产权交换差价1.45万元,经协商,由女儿孟晓丽拿出1.05万元,林秀敏、孟海涛夫妇拿出4000元。
1996年,孟晓丽与丈夫退休后决定回南京定居。考虑到女儿女婿回宁后无房居住的困难,林秀敏夫妇决定将自己的房屋赠与女儿孟晓丽,并与女儿孟晓丽签订书面赠与合同一份,约定:林秀敏、孟海涛夫妇自愿将建筑面积65.09平方米住房一套赠与小女儿孟晓丽,林秀敏、孟海涛夫妇在该房屋内居住直至过世为止,受赠人孟晓丽表示愿意接受。次日,双方来到了公证处为赠与合同进行了公证。
孟海涛为避免日后子女因房产产生纠葛,还写下书面材料,载明:对于上述剩余45平方米老屋,由长女孟晓梅、次女孟晓琴、三女孟晓丽各得15平方米,考虑到长女孟晓梅、次女孟晓琴已有住房,老人决定将房屋产权全部移交给三女孟晓丽。
就这样,林秀敏、孟海涛夫妇在1997年4月22日,将房屋产权变更登记至孟晓丽名下。两天后,孟晓丽又将拆迁产权交换差价款4000元归还给了父母。
离开母亲十八天 母告女儿撤赠与
刚开始,孟晓丽夫妇感于父母的关照,给予父母精心侍奉,这让林秀敏、孟海涛感到十分的欣慰,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可是,这种和谐的家庭关系并没有维持多长时间。祖孙三代蜗居65平方米的小房,生活很不方便,渐渐地产生了一些不和谐音符,孟晓丽夫妇经过慎重考虑,于2000年8月,拿出一生的积蓄,重新购买了一套住房,并搬出单独生活了。
孟晓丽夫妇搬出去之初,林秀敏、孟海涛夫妇对小女儿还有一些怨言,但孟晓丽夫妇常常到父母家看望父母,照料父母的生活起居。父母生病了,做到端茶倒水,侍候左右,与父母的关系还算比较融洽。怎奈父母的年岁已高,体弱多病,2007年3月初,孟海涛去世了。孟海涛去世后,林秀敏承受不住打击,一下子病瘫在床无法行动了,便要求女儿孟晓丽24小时陪护在自己的身边。由于孟晓丽也是上了年纪的人了,还有家庭需要自己照料,在护理母亲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几天下来便身心俱疲,心力交瘁,于是萌发了将母亲送进医院的念头。可是,林秀敏却对住院十分抵触,总认为自己住院了就很可能回不来了。部分兄姐听说孟晓丽要将母亲送到医院,也一起指责孟晓丽的目的就是想将母亲丢到医院撒手不管,是不孝行为,进而引发了兄弟姐妹之间的矛盾……当月24日,当孟晓丽再次提出将母亲送到医院时,双方矛盾进一步恶化,甚至与部分兄姐发生了口角,孟晓丽一气之下哭着离开了母亲家。
4月10日,林秀敏以自己为原告,以大儿子为人,将小女儿孟晓丽推上了被告席。请求法院依法撤销自己与女儿孟晓丽之间的房屋赠与行为,判令孟晓丽将受赠的房屋的一半返还给自己,或折价返还受赠房屋款人民币12.5万元。这让孟晓丽十分伤心。
孝与不孝成争议法院依律来断明
因身体原因,林秀敏没有出庭,而由大儿子作为人出庭主诉。孟晓丽则亲自出庭应诉。兄妹俩分坐原告席和被告席,手足之情荡然无存,双方围绕孟晓丽对林秀敏是否尽了赡养义务、是否孝顺两大争议焦点,唇枪舌战,互不相让。
孟晓丽说:“我获赠房屋以后,不管是对父亲还是母亲,均尽了赡养义务,不仅给予经济上帮助,还给予生活上的照顾。我要将母亲送医院治疗,但遭到部分兄姐的反对。我自2007年3月24日以后,没有去照顾母亲,是因为我与部分兄姐之间发生矛盾以后受到语言和人身攻击。尽管如此,我在部分兄姐不在时仍偷偷去看望母亲……”
法院经审理后认为,孟晓丽作为女儿,不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生活上都给予了父母一定的帮助和照顾。法院向林秀敏本人调查,林秀敏本人也没有自述孟晓丽对其未尽赡养义务,孟晓丽自2007年3月24日以来,没有去照料林秀敏,是孟晓丽与林秀敏部分子女矛盾激化所导致,而且仅仅18天时间,不能以此认为孟晓丽拒绝赡养林秀敏,且孟晓丽一直表示愿意让林秀敏继续居住赠与房屋直至终年。因此,林秀敏认为孟晓丽未尽赡养义务,证据不足,对该主张法院不予采信。林秀敏要求撤销赠与,因缺乏依据,法院不予支持。
法官
说法
有关法律人士指出,日常生活中,人们所谈论的孝与不孝,主要是从道德层面进行评价的。但道德标准,是一个弹性标准,用道德标准评价孝与不孝,答案不是唯一的,因此,道德标准只能成为调节人们行为的规范,不能成为评判的标准。
我国的法律没有孝与不孝评判的具体的明文规定,但《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十一条规定:赡养人应当履行对老年人经济上供养、生活上照料和精神上慰藉的义务,照顾老年人的特殊需要。可见,我国法律对于“孝”的认定,是以感情为基础的,从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并把两个方面很好地结合统一起来,确定子女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报答和应尽的社会义务。
关键词 娱乐节目;电视;影响
中图分类号TN9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0)31-0005-02
0引言
通过这几年做节目的积累,我认为娱乐节目已经发展成为电视上最常见的一种节目形态。它改善着新的思维和理念,它改变了电视。下面我们就娱乐节目的定义进行分析。
1 娱乐节目的定义
电视娱乐节目的概念比较宽泛。从广义上说,电视中播出的大多数内容都具有娱乐的功能,谁能说新闻节目、体育节目和法制节目不能给人带来欢乐呢?《新闻面对面》、《今日说法》这样的节目可以给人带来紧张、刺激、悬疑的感受,让观众感受到别样的“感性愉悦”。从这个角度讲,娱乐节目是包括新闻节目在内的所有电视节目。这也是西方电视人提到的泛娱乐化的概念。
从狭义上来说,娱乐节目是通过一定的中介形式和大众参与,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一种娱乐氛围的节目形态。包括游戏、竞赛、文艺表演、轻松话题的谈话为内容的电视节目。无论它是游戏竞赛还是轻松谈话,夫论它是大众参与还是小众交流,只要它给人带来“轻松”、“欢乐”、和“感性愉悦”,我们就认为它是娱乐节目。新闻节目虽然已经出现了娱乐化倾向,但是总体上讲,它还是以提供信息为主,生活服务节目的表现形式也有轻松娱乐的成分,但其节目宗旨还是提供日常生活资讯和服务,观众一般不会为了满足娱乐需求而收看此类节目。因此,我们给狭义的娱乐节目一个粗略的界定,就是除了新闻类节目和生活服务类节目之外的电视节目,包括现有的游戏娱乐节目、竞赛节目、电视综艺节目和真人秀节目、娱乐资讯与娱乐谈话节目、体育节目及儿童节目等等。观众在收看这些节目的时候,心情是放松的、随意的,想看就看、不看就关,没有专门的目的和多余的收视压力。下面我们讨论的都是狭义的娱乐节目。
2 娱乐冲击波
20世纪90年代,电视娱乐节目在我国的飞速发展也可以用“冲击波”来形容。不仅中央台,各地方台也纷纷开设了许多娱乐节目,发展到最近几年,娱乐节目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上都有巨大的提高,形成了高收视率和品牌声誉。如CCTV-2有深受欢迎的娱乐节目《开心辞典》、《幸运52》、《非常6+1》、《欢乐家庭》;CCTV-3有著名的《艺术人生》、《梦想剧场》、《同一首歌》、《挑战主持人》等节目。此外,各地方台也开办了许多具有影响力的娱乐节目,湖南卫视的《快乐大本营》、东方卫视的《娱乐星气象》等。随着频道专业化方向的发展,还出现了一些专业娱乐频道。湖南、上海、深圳等地区也出现了初具雏形的专业娱乐频道。在2004年改版之后的CCTV-3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国家级的娱乐频道,增加了《想挑战吗》、《星光大道》、《演艺竞技场》等节目。看了这么多娱乐节目我感受最深的是2004年湖南卫视增设的《超级女生》节目,可以说是轰动全国,真正做到了全民参加,并且给一些有音乐梦想的平民女孩子提供了一个展示平台,涌现出了一些全国知名的超级女声如李宇春、周笔畅、何洁等等,这些超级女声从此一发不可收成为全国知名的歌手。可见,《超级女声》这个节目不仅是娱乐大众,还造就了好多平民明星。
娱乐节目的冲击波改变了人们的传统思维方式,重新塑造了人们的个性和人生态度。仅仅从表面上我们就能得到这样的结论:娱乐节目影响着它的观众,令他们变得更开朗、更大胆、更具有进取精神。
3 娱乐节目对电视的影响
我们说今天是一个娱乐的时代,因为娱乐节目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并绽放出勃勃的生机。
3.1娱乐节目改变了电视的面貌
娱乐节目最突出的特点是能给观众带来欢乐。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类,依次由较低层次到较高层次。生理和安全需求属于初级需求,高级需求基本上是精神上的需求。对娱乐的需求就属于精神上的需求。娱乐是人的天性,而媒介又是人在时空上的延伸,娱乐节目是电视体现这种传播功能的最佳方式。电视通过声画结合及互动方式,实现了对现观众感官的全方位调动。同时,观看电视可以说是日常生活的一种伴随状态,这使得电视娱乐节目成为人们日常生活过程中的一部分,须臾不愿分离。娱乐节目从内容到形式,也都包含着让观众放松、愉悦的因素。剧情、游戏、歌舞、动画……人们在观赏这些节目的过程中接受着艺术氛围的按摩,体会着旁观者的放松。从此,电视不再仅仅是新闻的播报器、不再仅仅是学校之外的第二课堂。它们具备了一种独特的能力,它们可以让沉默的人变开朗,让一个沉闷的家获得欢声笑语,让一个从封闭走向开放的国家加快它的进步步伐。娱乐节目增强了电视的功能,提高了电视在人民生活和国家建设中的地位。
3.2 娱乐节目带来了互动性
从受众心理的角度看,尤其是在信息时代里,受众希望自己不再被动接受传媒的信息或节目,而是要求积极地参与节目,表达自己的观点。而以往,主持人在电视上跟观众讲话,但是观众却不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自从有了娱乐节目,观众就可以参与到节目中,发表自己的看法。现在娱乐节目甚至发展到全国性的互动。观众通过短信投票、电话、网上竞猜等方式参与到节目当中。
3.3 娱乐节目让平民走上了屏幕
电视娱乐节目进行的是一种多点对多点的群体式的传播,讲求的是一种情感的互动和交流,所提供的是群众性的娱乐活动。长期以来,一进有人认为,娱乐节目有了明星参与就能成功,实际上这只是娱乐节目的一种类型或一个阶段。首先,大部分娱乐节目都不是拿明星当主角的,请来的明星是用以娱乐百姓的,相比普通人面对镜头的紧张与局促,明星们的表现会放松而率真得多。其次,明星的数量毕竟有限,水平也参差不齐,众明星忙于走场,频频亮相,导致的结果是观众收视心理的饱和。在这种情况下,观众更期待真正属于自己的节目,自己可以参加的节目。这也是为什么以《开心辞典》和《幸运52》等为代表的平民娱乐节目不断升温的原因。在这类节目中,参与性被放到了很重要的位置,演播室向普通民众开放,让他们参与是节目成功的必不可少的环节。
关键词:主持群;受众;娱乐节目
一.主持群特点
近年来,随着我国综艺娱乐节目的不断发展,受众日益挑剔的审美观以及激烈的竞争市场都迫切的要求娱乐节目推陈出新,主持群现象也逐渐成为娱乐节目的一种必然趋势。关于主持群这种新生主持现象的定义,业界有多种说法,陈昌辉和王梅在《综艺节目主持群的分工与配合》中,认为“所谓主持群,即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特点鲜明的主持人按照特定规律组合在一起的一种主持形式。”[1] 从目前国内几个知名的娱乐节目来看,下面我们来试着来分析这些主持群的特点。
1.明确的分工
娱乐节目风格一般都属于轻松活跃,节目定位也多是青少年,所以主持人的风格也多幽默,喜感。而在当今娱乐节目中,原本的单人或双人主持人换成了三个以上的主持群模式,那么这个主持群中的每个主持人的必然需要明确的分工来完成整个节目的运作。根据目前国内的娱乐节目来看,主持群往往实行的是一人为主、其余为辅的主持方式,主要主持人负责把握节目的节奏,其他主持人作为辅助。
2.深入互动参与
娱乐节目既然受众定位大部分是青少年,那么就少不了以丰富多样的形式来吸引眼球,游戏这种老少皆宜的方式是娱乐节目的首选。用游戏互动这种大众比较容易接受的方式,通过主持人拉近节目嘉宾和观众之间的关系,减少隔阂。必要的时候,主持群中的主持人也会加入到游戏中来,参与到节目设置的各个环节,同明星嘉宾分组合作、比赛、游戏等,使观众深度参与到节目中来。
以《快乐大本营》为例,何炅、谢娜、维嘉、吴昕、海涛经常采用的就是与节目明星嘉宾分组混合着进行PK,很多时候也会邀请台下观众上台参与其中,以层出不穷花样和游戏来吸引观众眼球,让受众身临其境更好的参与其中,获得较好的传播效果。
3.主持群品牌化
随着娱乐节目的逐渐增多,受众的审美也更加的挑剔。由于电视节目的受众的年龄、性别、职业、修养等方面的不同,审美自然也千差万别。当今电视业竞争激烈,为了提高收视率,迎合受众的喜好,各个电视台都把主持群经营成自己的一个节目品牌。
风靡大江南北的湖南卫视主打娱乐节目《快乐大本营》,就成功的将以何炅为主的的一群性格迥异的主持人打造成了一个品牌——“快乐家族”。有专门的团队为他们形象设计,宣传包装,甚至为他们快乐家族这个主持群量身打造了首张专辑《快乐你懂的》。在快乐家族在节目中的号召下,很快被他们的粉丝抢售一空,由此可见主持群品牌化后的巨大影响力。
二.主持群现象出现原因
1.市场竞争激烈
进入21世纪,由于娱乐方式的多元化,电视业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综艺娱乐节目以其轻松幽默的风格赢得了许多青少年的心,周末的娱乐节目更是成为重头戏,再加上其廉价的成本和多渠道的收益,成为许多电视台的主打节目。
为了抢夺收视率,各个电视台娱乐节目必须要在节目形式上有所创新,因此从国外引进成功的娱乐节目案例就成为重中之重,“主持人+嘉宾+游戏+访谈”的模式逐渐引用开来。在这种模式的前提下,单个或两个主持人根本满足不了节目的需求,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娱乐节目策划人不得不在节目形式上推陈出新,在这种情况下,“主持群”为了满足需要,应运而生。
2.受众需求的变化
受众的心理需求是综艺娱乐节目策略的风向标,在当今以受众为本的媒介生态下,传受双方的心理互动十分重要。而娱乐节目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受众,因此必须反映受众的心理需求。娱乐节目要想生存和发展,在众多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就必须给受众“把脉”,洞悉受众的需求并制作出受众感兴趣的内容。[2]
喜新厌旧是受众在看多了同类节目所产生的共同心理,但凡内容新颖、表现形式独特的节目都容易得到受众的青睐。新鲜性也是娱乐节目的一个显著特点,因此不断求新求异才是娱乐节目应该注意的。以往一成不变的由一男一女搭档的传统主持模式使得受众早已产生审美疲劳,以几个性格迥异的主持人所组成的固定主持群这种新兴的主持群模式满足受众的心理需求,打破了原有的僵化,乏味的固定模式。同时,主持群中的每个主持人都性格迥异,有着不同的主持风格,因此被不同的收视群所喜欢和接纳,甚至个别还形成了自己的粉丝团。
3.主持人管理制度的推动
目前,随着中国电视业步入市场,节目主持人这个媒介角色日益炙手可热。可在主持人日益走红的同时,主持人管理机制与市场模式的缺乏也逐渐被提上议题。优秀节目主持人的不断出走,人才的频繁流动成了许多电视台的困扰。收入少,压力大,外界的诱惑都成为众多节目主持人流失的原因,因此建立完善的主持人管理机制成为重中之重。[3]
从节目主持事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和主持人培育长效机制的建立来说,主持群这种模式出现在极大程度上缓解了这个压力。多个主持人组成的主持群模式一方面分担了一些明星主持人的压力和劳动强度,另一方面,也助于主持群中的一些老牌主持人帮带新人,以强带弱,更好实现电视台主持人的优化配置。
三.主持群现象的思考
目前,虽然主持群现象已经逐渐成为一种大趋势,出现在受众视线中,成为引人关注的现象,可对于这种新型主持模式的的不足与缺点,也同样值得我们思考。
其一,受众长期观念以及认同心理。综艺娱乐节目的主持群现在在现在早已屡见不鲜,不同主持风格的主持人吸引不同的受众,这纵然对提高收视率有很大的帮助,可是也并不是所有的受众都愿意接受这种新型活跃的主持模式。可是也有一部分受众因为长期习惯,无法接受主持群这种跳脱活跃的主持风格。
其二,主持群自身问题。主持群中主持人的选择和搭配也是十分重要的一个问题。每个电视节目都会有一个固定的风格,而所有的主持人的主持风格必须与节目的主风格相符合,在每个人独特迥异的风格背后,必须要彼此相得益彰,相互配合,优势互补。
其次,主持人在主持群中的个人定位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综艺娱乐节目中“一人为主,其余为辅”的模式虽然有许多的优点,但是也要尽量避免出现一人独大,其余配角边缘化的现象发生。
最后,主持群现象虽然目前已初步的展露锋芒,但是许多业内的专业人士依旧会提出质疑,认为采用多个主持人不符合经济原则,会增加节目的前期投入,不符合节目制作运营理念。美国迈进传媒中国学院总监方世彤并不赞同综艺娱乐节目主持群模式,他说:“我根本不看好主持群的形式,这种模式从经济上将肯定不合适的。”[4]在如今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这种不计成本的投资随着主持群品牌效应的建立,预算会越来越大,成为电视台一个沉重的负担。(作者单位:云南师范大学 传媒学院)
参考文献:
[1] 陈昌辉,王梅.《综艺节日中主持群的分工与配合—— 以《剧风行动》主持群为例》.新闻爱好者(理论版),2008(8)
[2] [英]罗杰?迪金森等著,单波译:《受众研究读本》,华夏出版社,2006年版.
关键词:电视娱乐节目;价值取向;审美追求
中图分类号:J9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1)08-0107-01
我国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以《综艺大观》为代表的晚会时期、以《快乐大本营》为代表的游戏时期、以《开心辞典》为代表的竞猜时期和以《快乐女生》为代表的真人秀时期几个阶段。进入新世纪之后,我国电视屏幕上的综艺节目内容和样式越发丰富,众多娱乐节目接连在屏幕上推出,然而能够大放异彩并具有持久生命力的节目并不多见,同时又能够赢得观众口碑的电视娱乐节目则更是少之又少了。
透视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对于我们发掘开拓有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电视娱乐节目、发挥电视媒体在当今时代的作用是有着重要意义的。应该看到电视的娱乐功能正在并且持续地改变着我们的娱乐方式、生活喜好、语言习惯乃至是价值观念。纵观近些年来的电视娱乐节目发展,这些审美观和价值追求的转变主要体现在这样两个方面:
第一,大众文化的需求与草根崇拜的显现。比如《超级女生》反映的就是现实生活中普通人的明星梦,看到“超级女生”的成功也是对自己梦想的慰藉。大众文化打造的是一种时尚文化,也是一种瞬息文化。它符合现代人特别是现代年轻人的现实理念。
第二,大众文化时代的娱乐倾向的凸现。现今人们生活中处处不能缺少娱乐,电视媒体的节目中也是如此。随着人们生活、工作压力的日益增大,社会对于娱乐休闲的需求显著增强。民众逐渐远离精英文化,转而获取趣味性、娱乐性强的信息,在消费这些娱乐产品的时候,获得精神的宣泄和情感的释放。媒体也在此时迎合了受众“娱乐至上”的需求,制造了大量的娱乐节目,满足不同类型受众的多样化娱乐需求。甚至在新闻节目、专题节目等非娱乐节目样式中都能找到娱乐的痕迹。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的电视娱乐节目越发去追求趣味性和娱乐效果,为了节目引人观看而不惜采取种种传统中未曾使用的方式。经过实践检验,好的方式可以保留下来,而有些违背我们的传播理念、误导价值观的方式必须应该被剔除,从而净化我们的屏幕环境。
电视娱乐节目的价值诉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电视娱乐节目的走向和观众的审美体验。审美是满足人们对美的高级需求,而不是对本能的低级满足。仅仅把审美对象当作一种本身无需道德判断的东西,就失去了审美的基础。所以说电视娱乐节目的审美追求和价值取向的把握应当至少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媒介不能盲目地迎合受众的需求,要分析哪些需求是合理的哪些需求是偏激的。为满足合理的需求,比如审美的需求要多制作精良的娱乐节目以飨观众。不能让不健康的审美价值观通过媒介向大众传播,造成不良影响。电视娱乐节目的根本目标还是应该放在满足广大电视观众文化需求,提升社会大众的文化品位的层面上。电视娱乐节目能够在给观众们一种精神美的享受的同时含而不露地传达出正确的价值观。这种价值观应当立足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道德传统,弘扬时代先进理念,表现出一种催人上进、奋发努力的精神气质,能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第二,电视娱乐节目的主题要贯彻三贴近的原则。“三贴近”就是指,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宣传思想战线应把“三贴近”作为改进和加强自身工作的一条重要指导原则。电视娱乐节目是电视媒体的一种影响力非常大的节目样式,它的兴起,真实地反映了受众力图摆脱传统类电视节目中精英文化“宏大叙事”的模式和框架的意图,正是对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的生动解读。同时也要避免过度世俗化所引发的低俗化的隐忧,恪守媒体自有的社会责任,这种责任要求媒体在实现自身经济价值的同时,为丰富社会文化、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塑造民族性等方面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三,从技术手段上提升电视娱乐节目的审美价值。注重舞台布景、灯光实际、音乐效果的使用以及画面的切换、节奏的把握等等。让整个节目过程流畅,场景优美而朴实,语言生动活泼而引发人们的共鸣。还要适当地使用高科技手段,让节目的画面和音响给人们一种新颖的美,而在节目各个环节的安排上也要环环相扣,将内容紧密整齐地连贯起来。
电视娱乐节目的价值定位和审美取向有着非常重要的社会影响。电视娱乐节目的娱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电视娱乐节目的根本目标还是应该放在发扬传统文化,提升社会大众的文化品位上。我们的娱乐节目只有给自身树立一个健康的价值定位才能更好地传达“寓教于乐”的审美功能,这应该是我们的媒体为之奋斗的目标。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