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艺术设计专业范文

艺术设计专业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艺术设计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艺术设计专业

第1篇:艺术设计专业范文

一、从工艺美术到工业设计

从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我国工艺美术领域经历了一场历时二十多年的变革。这场变革始于设计概念的争论,继而影响到了工艺美术教育的教学模式。这场变革无论是在实践领域还是在理论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冲击着我国艺术设计,尤其是外来艺术设计理论和作品的不断涌入,使得我国艺术设计和设计教育界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当20世纪70年代末包豪斯的某些突出成就直接影响到我国的工艺美术教育时,一场重大的艺术设计教学变革开始迅速蔓延开来,范围涉及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其具体内容表现在“三大构成”作为设计基础教学体系和“技术与艺术新统一”设计观念的引入。“三大构成”的引入逐渐取代了我国长期推行的基础图案教学,弥补了我国以往基础设计教20世纪末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名称的变革徐芳李海源学领域的不足,为专业设计教学做出了良好的铺垫,同时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完全不同于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新领域。最先把这一“构成教学”引入学校教育的是广州美术学院。

“三大构成”是发生在院校中的改革,而“技术与艺术新统一”观念则是当时艺术设计行业的新设计原则。在这一背景下,社会在广告、包装、室内设计、产品设计等领域的人才需求与日俱增。然而,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较大的差距,面对时代的要求,工艺美术教育开始备受关注,其教育规模也随着各类院校增设设计类系科而逐渐扩张,教学规模和系科建设迅速发展同时也促进了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以广州美术学院为例:1978年,其工艺美术系仅开设了4个专业,即装潢、陶瓷、染织、磨漆。1986年,其工艺美术系已增设至7个专业,即装潢、陶瓷、染织、装饰、服装、环艺、工业品造型。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往的工艺美术逐渐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形势,而与现代工业机器生产关系密切的工业设计概念开始在我国盛行,并逐渐取代了工艺美术的地位。工业设计崛起,使得设计的概念也被广泛运用。我国引进工业设计概念是在改革开放之后,起初被称为工业美术,直到1987年10月14日我国工业设计协会在北京成立,标志着我国现代艺术设计新时代的到来。在这个时期,我国学术界出现了关于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概念的争辩,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工业设计系主任柳冠中先生曾撰文指出“:工业设计时代文明必然取代工艺美术时代文明。”同时,广州美术学院设计研究室撰文指出“:在设计发展上,工业设计与工艺美术自应有适当的轻重关系。”因为“在当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工艺美术’与‘工业设计’都是两条泾渭不同的设计道路。前者是指手工艺方式、密集型劳动生产的传统工业产品设计,而后者则泛指大工业生产方式、机器制造的产品设计”。

工业设计和工艺美术概念的学术讨论,虽然最终没有得出一致的结果,但却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工业设计、艺术设计等概念及其内涵的关注。1992年7月,国家轻工业部颁布的《推进轻工业工业设计工作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指出:“增强轻工业企业工业设计意识,加速培养工业设计人才是搞好轻工业设计工作的关键。”①同时,《意见》还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七点改进措施,其中的第六点为“将‘工业设计’列为全国轻工业院校各专业的必修课;对已设立工业设计专业的轻工业院校(包括轻工业成人院校),要进一步加强管理,加强师资队伍和教材的建设,加强师资资格的考核,优先从事所需教学设施;通过专业培训,抓紧造就一批训练有素的高、中级轻工业工业设计人才”。②这为艺术设计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从此,越来越多的院校开设艺术设计专业和系科,尤其是与国际接轨的工业设计专业开设的更为普遍。据资料统计,1991年初,全国开设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约为二十余所,而据1995年8月的一项不完全统计显示,全国仅设有工业设计专业的理工科院校已达一百余所;1998年,这一数据更是猛增至二百余所,涉及全部美术院校、大部分理工类院校和师范院校以及部分综合性院校。艺术设计院校就是这样通过增加现代设计教育的比重及减少传统工艺美术教育的比重,并合理调节两者之间的关系,使得我国逐渐从工艺美术教育向现代艺术设计教育过渡,其专业名称也由原来的工艺美术转换成艺术设计。原来开设工艺美术或工业设计系科的院校纷纷更名为设计学院或设计系,部分原来没有开设这个系科的院校也开始增设设计系科。

二、我国艺术设计专业名称的发展与变化

第2篇:艺术设计专业范文

关 键 词 :数码时代 艺术设计专业摄影课 改革

摄影是人类获取知识、认识社会、了解历史的重要信息来源和依据,是文化改造世界的手段之一。它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涉及的知识面越来越广,综合性越来越强,形式也越来越丰富,既有以图片编辑、新闻媒体为主的新闻纪实摄影,也有以平面设计、商业运用为主的广告摄影,还有以影楼人像、婚纱摄影为主的艺术摄影。同时,摄影还是一门集物理、化学、文学、美学等诸多学科于一体的边缘学科。进行系统的摄影基础理论教育,对于提高艺术设计专业大学生的动手能力、技术水平、艺术修养和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康的心理素质、综合的思维能力、高雅的审美能力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摄影既是一门综合的技术,更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因此,摄影课一直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摄影教育走过了几十年的历程,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教学体系,主要有三个部分:摄影技术方面的课程,包括照相机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感光材料、曝光技术与技巧、摄影滤光镜、暗房技术与技巧、数码摄影技术等;摄影艺术方面的课程,包括摄影构图、摄影的光线处理、摄影色彩构成、人像摄影、风光摄影、新闻摄影、广告摄影等;相关修养课程,包括艺术概论、摄影美学、绘画、中外摄影史、大众传播学、计算机、语文写作、外语、哲学、法律等等,是一个知识面宽、综合性知识强的庞大体系。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来说,摄影只是其中的一门必修课,总共64学时,相对于摄影这一庞大体系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再加上学生在开课之前没有任何摄影基础知识作铺垫。摄影又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创作所需掌握的创作手段之一,要求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让学生基本掌握摄影这门技术和艺术,为以后的专业创作奠定基础。所以教师通常把重点放在摄影技术方面,多少涉及部分与专业相关的摄影艺术方面的知识。这一教学体系在一定时期发挥了它的作用,也显示了一定的优越性。

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摄影技术有了很大的发展。这一教学体系显然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了。自1839年达盖尔发明摄影术以来,摄影领域发生了一次又一次的革命,从黑白胶卷到彩色胶卷,从手动相机到自动相机再到数码相机,从暗房操作到“明室”扩印再到电子暗房,从“银盐留影”到“数码记像”。每一次变化无不烙印着时展和科学技术进步的痕迹,每一次变化无不更新人们对摄影本质的认识,推动着摄影艺术和摄影教育不断向前发展。摄影是艺术与技术的高度结合,它在某种程度上十分依赖于技术,因此,又是一门发展变化特别快的专业。摄影创作是构建在技术的载体上,技术的发展可以使人的思维空间加大,手段增多。在高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数码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普及,彻底改变了传统摄影的百年模式,使传统的摄影方式受到极大的冲击。新的一代青年人已对银盐、感光材料等没有兴趣,取而代之的是数码相机、电脑制作以及喷墨打印。数字化在为学生带来更多的创作自由的同时,也对现代摄影教学体系、摄影课程设置提出了新的要求。

21世纪,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数码”一词深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进入了数码时代。数码时代的到来给摄影领域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掀起了摄影技术的革命。对数码时代带来的冲击再采取漠然置之的态度,对于现代摄影教学来说,已是万万行不通的。摄影教学也应随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如何进行摄影课的改革?如何培养摄影人?要考虑社会发展的需要,要考虑艺术设计专业结构的调整,还要考虑到社会对艺术设计专业人员综合素质的要求普遍提高的趋势,以及专业人才需求多样的趋势,并根据这些综合性考虑构建人才培养模式。“体制改革是关键,教学改革是核心,教育思想观念的改革是先导。”这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路,其核心就是教学改革。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要“构建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生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国民的就业能力、创新能力、创业能力,努力把人口压力转变为人力资源优势。推进教育创新,优化教育结构,改革培养模式,提高质量,形成同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

笔者试就改革内容提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可忽视传统摄影技术教学

随着摄影高科技的发展,技术问题似乎变得比以往反而更容易解决,其技术的发展也越来越趋向于傻瓜式的轨迹延伸,数码时代的到来,对于传统的摄影教学来说无疑具有颠覆性的挑战。传统与现代教学模式的碰撞,是当今摄影教育面临的首要问题。有了新型的照片拍摄与加工手段,很多教师和学生就不愿意在摄影基础上下工夫,照相机的高度自动化使摄影简单到几乎所有人都能拍照,摄影似乎变得越来越简单。在新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传统的摄影教育如何继续,如何发展,是摄影教学中面临的新的课题。笔者认为,摄影教学应在引导学生接受新技术的同时,加强传统和基础教育,打好坚实的摄影基础,顺应时代的发展变化,才能拍出好的摄影作品。美国密尔沃基地区技术学院的马克·萨克逊教授说:“学生必须修完作为学习数码摄影先决条件的传统摄影课程才能上数码摄影课。”他将传统的摄影技术和数码成像技术形成了有机的关联。南京大学谢白老师在《人民摄影报》主办的第三届大连摄影理论研讨会上说:“数码相机只是换了一个胶卷。”

转贴于

我国台湾视丘摄影艺术学院院长吴嘉宝先生认为:“越是数码时代,越需要让学生了解影像本质的东西,黑白暗房恰恰起了这样的作用。”传统的黑白暗房技术,对于训练学生的视觉关系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笔者认为黑白暗房对于手工的制作调整有很大的拓展余地,学生在经过严格的黑白暗房训练之后,(转第93页)(接第54页)不仅学到的是暗房的基本知识,更重要的是训练了敏锐的视觉发现能力和处理能力。从这一点上看,这是其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

二、加重数码成像技术的教学比例

数码成像技术的出现,数码摄影器材日新月异的发展,使人们惊讶地发现,数码相机取代传统相机已经指日可待。尼康在2006年初也决定胶片相机全面停产,全线进入数码时代。4个月后,佳能也停止了传统相机的生产。作为135传统相机代表的徕卡,2006年末也走上了数码之路。全球传统影像业巨头柯达公司也宣布放弃传统的胶卷业务,将未来寄托于数码产品市场。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今后学生在进行摄影实践时将不再使用胶片成像的传统相机。

与传统相机相比,数码相机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当时就可看出成像效果,省去了购买胶卷、冲洗等额外费用,传输和保存非常便利。不仅如此,数码相机的设计也越来越轻巧、时尚,功能也越来越强大。人们在使用数码相机极大便利的条件下,逐渐地改变了对数码相机的态度。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摄影课程的设置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在摄影课程中加重数码成像技术的比例,使摄影教学与时代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相适应。在美国,数码成像早已列入专业的摄影课程之中。

三、加入电脑等辅助设备使用、电脑软件部分的教学内容

传统的摄影包括拍摄、显影、制作三个方面。著名的摄影大师亚当斯就认为这三点是衡量一幅照片是否成功的标志。随着近年来数码相机的迅速普及,数码技术在各个传播领域中成为主流已是不言而喻的事情。建一个电子暗房的开支远比建一个彩色暗房节省得多,电子暗房将是未来发展的主流。除此之外,现在用数码相机的学生越来越多,除了立拍立显、不用胶卷等优点以外,数码摄影还有很大的自由处理空间,不用暗室,只要电脑和合适的软件,就能对照片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甚至艺术加工。电脑制作、电子暗房技术已成为许多摄影作品成功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必须具有更为前瞻的目光,为将来的数码空间奠定坚实的基础,以培养适应现代摄影需求的人才。

四、仍要重视摄影艺术的培养

“摄影就是用光作画”。作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学习摄影最关键的就是要和学生的专业结合起来,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加强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创作意识的训练。在摄影构图、摄影色彩构成等方面发挥专业特点,提高艺术修养,真正把摄影这门技术加以消化吸收,为己所用。

教育的职能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服务于社会。摄影技术的发展必然带动摄影教育的改革。如何在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中体现数码时代的特点,才是我们针对专业特点改进摄影教学的关键。真正实现摄影课的数码化,才是教学改革的真正出路。面对新世纪摄影艺术的发展,要提高摄影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果,摄影课必须以新的科学技术为背景,依据专业的需要,确定培养目标,制订教学计划,适应时展的要求,以培养更多服务于社会的高层次人才。

参考文献 :

第3篇:艺术设计专业范文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类实践;教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7)11-0215-02

当前,创新型人才培养至关重要,教学实践对人才培养起着很大的作用。培养艺术设计类人才,其专业课是核心,同时,实践性教学也对培养人才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实践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及创新意识,让其成为较合格的人才。就现状而言,在高校的教学模式中主要以课堂教学作重点,实践为辅。这种教学模式和目前对艺术设计相关人才的需求存在着较大的差距,有必要对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课程进行改革。

一、对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课程分析

(一)实践性教学比例很低。现阶段,大部分高校的专业课一直沿用概念性解析、实例分析和书本作业的传统教学方式。老师和学生都习惯了这样的教学模式,这样既保证了它的完整性与系统性,也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较扎实。但是,这种教学方式只是传授了相关知识,不能使学生在实践操作上得到锻炼,故而会大大影响学生解决问题与动脑动手的能力。尽管这几年部分高校已把实践性教学融入进课堂,但还没能达到普及化,实践性教学只起了一个辅助作用,和培养人才做实践试验还有很大的差别[1]。因其课程的时间较少从而影响其教学质量。

(二)实践性教学环节设计不合理。实践性教学相关环节的建立应是完整的,其中包括校外、校内的实习和社会实践这几方面。它的各个部分都应设有科学的环节,因此,要依据对人才的培养需求来进行适当调整。但现在专业课中的实践性环节根本就没开展,开展这个课程的方法主要是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展开新的体系设置,未依据目前社会的需求来改革艺术设计类的专业课。

(三)实践性教学管理不规范。就教学课堂来分析,实践性教学方式较灵活,不管是在时间上或是实习场地方面,都很自由,这就造成管理上有一定的难度。现阶段,因为高校未曾建立起较规范的管理机制,对教学质量造成了较大的影响。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教学课程在考核时都采用试卷考核。这种形式的考核只对理论考核适用,如用于实践课就太单一,不能把学生的实际能力展示出来[2]。

二、艺术设计类专业实践教学改革

(一)建立较完整的实践教学体制。要有完整的体系,就需要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的结合。在课堂教学时,尽量利用案例分析或者以项目教学的方式。教师可以把上课的题目整理成案例或项目来教学,进行科研项目相关流程的模拟。比如:设计及制作,现场调研,收集整理资料等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总结经验。另一种模式是增加课程实践与实习的相关环节,让整个教学过程以实践教学为重点。

如果学生按规定完成了学习并初步掌握相关知识后,可让学生进行实地实习。这种课程应设立在每学期开始或是寒暑假,且拟定实习时间和实习目的,让学生在规定时间里充分发挥各自的专长。还有一种模式是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科研活动,让学生正确掌握研究方法,为日后进行科研项目作铺垫[3]。

(二)以多元化方式进行教学。建立艺术类相关工作室,这个科室的建立不仅为实践性课程提供了实验基地,还同时促进了实践教学紧紧地和课程理论教学结合在一起。较多的专业课都可以利用此工作室来教学。可以说,建立工作室属于强化教学的范畴。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教学课程专业性较强,课程老师可以就各种专业组成研究团队,让学生干部负责,设置实践性项目或者教学性项目作为教学内容。该工作室可以把专业教学和专业设计相关行业连在一起,让两者有效结合,发挥作用。设计理论变化快是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课程的特点,因此,工作室起着把理论变成成果的作用。工作室的另一个特点是通过实践课程让学生了解市场需求,与其它环节发生联系,使学生相关综合能力得以提升。利用工作室教学的模式可让学生有针对性地分工,并尽量发挥其创造力和想象力,从而把问题简单化[4]。

(三)公共教研室的创立有助于学生发挥各自的制作和动手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关于模型的制作课程可以进行现场教学。现场教学的优点在于学生可以掌握材料、尺寸和比例等相关知识点,更好地认识作品。所以,各高校可开设教学实验室,以便于各实践教学的开展。实验室可统一规划,需有专门的负责人员,利用实验室将理论教学变成研究型教学。

(四)引用目教学模式。当下,较多的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教学课程都是利用专业的名称分类。如:专业课程划分为景观设计、室内设计和家具设计等,这样划分的目地是把不一样的项目融合在一起,显现了其专业的特点。项目教学模式让学生的把控能力加强,让学生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三、加快校内、校外的实习基地建设

实习基地的作用宽广,它是学生学习和实践的关键场所,对教学环境的完善起着较大的作用。学校可依据专业及学习相关阶段来选择各类基地,让学生能通过校外实习知道企业的工作方式、设计过程和组织机构等知识。也可借用实践性课题来把学生的作品转化成成果。学校应当增强和校外有关企业之间的联系,以便于开展项目与学术研究交流。邀请校外较专业的人才定时对学生进行项目设计指导,在毕业答辩会上聘请指导老师。这样的方式可以把超前的理念运用到实际教学中,让教学与实践完美结合[5]。

四、对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与评价

在工作室和实验室以及校内外的所有基地建立后,对运用过程中和运用后的相关效果,则需要有较为全面的质量把控,让实践性教学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第一,实践性教学应当进行规范的管理,且需明确其实践性教学的目标,方法和任务,还需把实习的场所、时间确定出来。第二,定期对学生和教师检查督导。第三,建立健全较合理的教学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的评价不能只限于对传统试卷的评价,更应重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实践能力。不但要有在校老师的相关评价,还应聘请企业专家学者对学生进行评价。

五、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教学课程改革效果

对设计类课程的实践性教学改革,能够让教学内容重置,进行实践性教学相关管理模式和运行机制的完善,以培育拓展实践教学的氛围,将实践性教学层次提高,构成完善的实践性教学体系。再者,职业牵引着实践性教学,培养了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它有着较鲜活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能在第一时间知晓所在专业的最新动态,以达到和行业内部的合理结合,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增强综合能力。

六、结语

艺术设计类相关专业的教学课程有效改革后,不但教师在教学的观念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让教学成果得到提高,还调动了学生学习实践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各高校设计专业的教师要不断地探索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提升其专业技能,以便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提高,必将让学生增强综合素质,从而为社会作出更多贡献。

参考文献:

[1]刘燕.项目驱动教学在艺术设计类专业的探索与实践分析[J].文艺生活・文艺理论,2013,(12):247-247.

[2]秦赞.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及教学模式探索[D].河北师范大学,2008.

[3]赵亮.艺术设计类院校专业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实践[J].科技信息,2010,(7):560,567.

第4篇:艺术设计专业范文

关键词:毕业设计;选题体系;指导体系;评审体系

艺术设计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它涉及到社会、文化、经济、市场、科技等诸多方面的因素,是包括表现能力、感知能力、想象能力、创作能力等设计专业综合素质的体现。毕业设计教学指导是本科教育阶段总结性实践教学环节。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重要步骤。科学、规范化的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体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教学指导意义。

1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选题体系

爱因斯坦说过,在科学面前,“提出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准确而恰当的毕业设计选题,可以明确设计方向,检验专业水平。提出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制定好毕业选题是毕业设计指导体系的重要环节。结合艺术设计专业特点,联系专业发展方向,结合学生专业特长和课题价值,毕业设计选题体系可以分为三个方向。①项目应用型:主要是指专业实践项目,具备实战性、规范性、约束性、市场性等特点。项目应用性选题是以解决实际问题设计训练目标,注重强化设计应用能力,认知行业设计流程,熟悉行业设计规范。②概念实验型:主要是指具有探索性、抽象性、概念性、前沿性的设计选题。概念性项目往往对某种理念或思想进行提炼、概括、表达。概念项目的设计训练要求我们立足于时代最先进的技术和社会意识,大胆尝试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的生活观念,凝聚时代先进技术成果,对于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较好的意义。③专题研究型:主要针对专业发展的某一领域,进行深入性、拓展性、研究性的设计实训。应对专业细分和未来职业发展需要,强化对设计专业某一领域的设计应用和研究能力方面的培养。我国著名哲学家张世英所说:“能提出象样的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却是一件很重要的事”。一个好的选题需要大量地阅读、收集、整理和研究资料,从对资料的分析、思考选择中确定设计选题方向,为后续毕业设计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2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体系

毕业设计指导是设计专业本科教学活动中,用时最长,教学模式最为灵活的教学阶段,也是对于本科专业设计能力提升的重要教学环节。针对学科特质和设计流程,以毕业设计指导实践中学生经常出现的问题为依据,分为开题、设计、结题三阶段的毕业设计指导体系。1)开题阶段:针对学生在设计初期就选题及前期调研进行指导。主要内容包括选题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成果内容、发展动态、课题研究方法、设计方向等内容进行指导,明确课题研究的框架性认识。2)设计阶段:重点指导学生就毕业设计选题制定清晰的设计目标、明确的设计内容和可行的设计计划。确定设计思路,充分利用技术资料,注重设计方法和合理使用工具。学生设计时,应注重辅导理论与实际的联系,充分考虑设计的可行性。注重对设计项目的分析,启发独立思考以及设计技术层面的强化。针对不同设计选题内容,注重初稿问题的沟通,二稿的调整,三稿的完善。不少于三个环节的指导是毕业设计环节质量的保证,也是更好地对设计质量和速度进行把控的措施。3)结题阶段:主要针对毕业设计方案的完善、展示、阐述等内容进行指导。着重强调设计方案的完整性、准确性、展示性。毕业设计阶段性指导体系有利于分解设计任务,控制设计效果,引导专业知识与设计实践的关系,弥补教学过程中的薄弱环节,加强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和综合运用。侧重对于设计的思路、方法、步骤和技巧的详细介绍,讲解设计选题的重点、难点,扩展知识结构,深化设计能力。

3艺术设计本科毕业设计评审体系

毕业设计的评审体系是毕业设计科学规范化评审标准。毕业设计的评审直接关系到对设计专业本科毕业生专业能力水平客观准确的认定。毕业设计评审体系着重审核毕业设计完整性、规范性、知识性、展示性的完成情况。评审标准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①优秀:按时优质完成毕业设计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熟练应用,具有创造性地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具备较强的应用性和社会意义。②良好:按时良好地完成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准确应用,具有良好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具备一定的应用性和社会意义。③及格:按时全面地完成设计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体现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的应用,具备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规范,设计方案完整。④不及格:未能按时地完成任务书的设计内容,专业理论和知识技能欠佳,不具备独立完成毕业设计的能力,设计方案不完整。

4结语

毕业设计教学评估体系是高等院校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剖析毕业设计质量的影响因素,提出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方法和措施,是对设计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考核检查的重要标准,是科学授予学士学位的依据。完整科学的毕业设计教学评审体系能有效地考察本科专业设计应用知识,能良好地反映本科专业设计专业认知,能客观地体现本科专业设计创造能力,是毕业设计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科学的毕业设计指导体系能够更好地帮助同学们研究、巩固、扩大、加深、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明确毕业设计指导各环节的主要质量控制点和质量标准,是提高和控制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重要方法,对国家建设培养和输送合格的设计人才有着积极重要的作用。

作者:孙磊 单位:重庆人文科技学院

参考文献:

[1]蒋秀玲,庄严.学生问题分析能力在毕业设计中开题阶段的提升方法[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3(4):89-91.

[2]李红梅,卢苇,陈旭东,等.毕业实习与设计过程管理质量保证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高等教育管理,2012(6).

[3]张灵,禹奇才,张俊平.专业特色建设的几个基本问题[J].中国大学教学,2012(9).

[4]周宁,王晓宇,赵会军,等.大学生自学能力培养探讨[J].中国电力教育,2014(2).

[5]郑鸿英.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开发与实现[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

[6]黄楚鹏.毕业设计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13.

[7]李金玲.毕业设计质量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6.

[8]孙磊.视知觉训练[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

第5篇:艺术设计专业范文

〔关键词〕泰勒课程原理;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设计

一、泰勒课程原理

泰勒在美国组织实施的“八年研究”涉及三百多所高校、30所实验学校,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课程原理。泰勒提出了四个核心问题:(1)学校要达到哪些教育目标?(2)提供哪些教育经验才能实现这些目标?(3)怎样有效地组织这些经验?(4)如何评价这些目标的实现程度?一经提出随即成为学校课程编制的理论依据。直到二十多年后随着哲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学科的发展才逐渐出现了对其的质疑和挑战。毕业设计是人才培养的最后环节,也是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核心指标。毕业设计过程中是否借助了市场的力量以及如何借助这种力量来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这些都是值得反思的问题。本文将借助泰勒课程原理对高职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毕业设计课程(下文简称“毕业设计课程”)进行考察。

二、毕业设计课程借助市场力量现状的审视

(一)课程目标的拟定缺乏市场关怀

培养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目标。围绕这个目标的是各课程目标,其中包括毕业设计课程目标。毕业设计课程是为了核心目标的实现而实施的。为了体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的,需要在毕业设计课程目标时参照市场的关怀,即市场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在毕业设计课程目标时向这个方向偏向。这样才能够确保毕业设计课程一方面检验了毕业生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锻炼了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及对社会的适应力。在人才培养的实践中,高职院校普遍存在轻视专业实践技能的倾向。毕业设计课程中也同样存在相似的问题。例如在毕业设计的考察上过于强调“学术性”,即学校往往强调毕业设计的学理基础,却忽视其应用性、现实需求,甚至有些毕业设计的选题还存在着与市场、就业等明显脱节的现象。这反映出毕业设计课程的目标选择上缺乏对市场的敏锐性。

(二)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市场需求存在差距

在面对市场多元需求的情况下,毕业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本应该更加凸显市场需求的差异性和特殊性。这时需要市场提供更多的背景与思路从而演化出符合应用型人才特征的毕业设计。现实中毕业设计课程内容却与市场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课程内容的刻板化、固化不仅没有考量到市场的需求,甚至还造成“设计模板”现象普遍存在。“设计模板”现象指的是毕业生在做毕业设计时套用已有成品、半成品设计模型为模板,替换其中某些元素从而达到“偷梁换柱”目的的现象。“设计模板”不仅反映出毕业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要求、形式等存在不规范现象,更凸显出毕业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市场存在着明显的差距。这种课程内容缺乏变通性,不论是主观还是客观都造成了毕业生能够投机取巧。市场中存在着种种需要,如果将毕业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市场需求进行有机的结合,必然能够有效地避免“设计模板”现象的发生,也能够帮助毕业生认识和理解市场的需求。

(三)课程实施需要借助市场的力量

为了培养应用型人才,满足市场需求,毕业设计课程实施过程中需要市场提供力量,帮助监督、规范毕业设计以保障课程内容的顺利实施。换言之,市场是保障毕业设计课程内容实施的一支重要力量。高职已经意识到市场或者实践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所以在大学生培养的过程中常常非常注重毕业实习的环节。从场域的角度来看,毕业实习是毕业设计的有利契机,通过在实习过程中选择自己的毕业设计不仅能够摆脱学校设定内容的刻板,也能够让毕业生在实习中开展毕业设计。不少学校却常常把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看作是两个分别不同的过程进行,而没有进行有效对接,即毕业生在实习单位进行实习,回到学校进行毕业设计。理论上来说,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二者并非决然对立。在进行毕业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恰恰是理想的契机,让毕业生能够选择偏向于市场的内容。毕业生在进行设计的过程中,在设计的质和量上都能够接受市场的监督和规范,从而提高毕业设计的实用价值。

(四)课程评价缺少市场的观点

课程评价是检验人才培养是否达到预期目标的核心内容。高职院校对毕业设计的评价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譬如在评价主体上常常以本校教师为主,对于是否具有实用价值缺乏足够的关照。毕业设计的实际应用水平如何还缺乏详细的评价体系和指标建设。毕业设计成果是否具有实用性以及有多大的实用性最为敏感的力量在于市场。这也就意味着市场对毕业设计课程评价有一定的话语权。如果仅仅由高校教师来对毕业设计课程进行评价的话,那么将可能会忽视相当部分的实用性而仅关注毕业设计成果反映出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这也是为何毕业生常常具备相应的知识储备,但是实际动手能力还有所欠缺,在工作中出现适应性较差的现象。

三、借助市场力量的毕业设计课程改革

(一)参考市场力量拟定课程目标

毕业设计课程的目的在于充分地锻炼毕业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应用能力。市场的力量不论是在创新能力、应用能力还是实践能力上都有着直接的话语权。在毕业设计课程目标的拟定上高职院校应该广开渠道,在高校教师设定目标的过程中参考市场对于毕业生的需求,对于毕业设计成果的需求。通过学校与市场的合作综合拟定毕业设计课程目标。

(二)借鉴市场中的设计内容

在毕业设计课程内容的选取上,高职院校可以充分地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利用这一平台获得毕业设计课程内容的选择。市场是对市场需求最为敏锐的组织,可以利用校企合作帮助学校选取毕业设计课程的内容,把市场需求的内容、用人单位需要的内容充分地体现在毕业设计课程内容中。这样既能够发挥毕业生毕业设计成果的应用性,也能够增强毕业生对自己的信心和面对市场竞争的勇气。

(三)赋予市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管权

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成果质量如何,能否体现出其应用型人才的特点都需要通过过程的监督和管理来实现。市场的力量是监督和管理毕业生毕业设计的重要力量之一。可以通过为毕业生安排双导师来实现市场对毕业设计的监管过程,即为毕业生安排校内导师和聘请企业导师各一名,全程为毕业生的毕业设计提供理论支持、技术支持、创意支持。还可以通过将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有机结合的方式,让毕业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完成毕业设计。这样,实习单位也能够参与毕业设计的监管。

第6篇:艺术设计专业范文

【关键词】高职 设计素描 教学

设计素描是设计造型语言的基础,是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学习艺术设计的起点。设计素描是在20世纪随着现代主义的兴起和应用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的背景下提出的,正如它的名字——设计素描是为设计服务的素描,其在各类设计领域的基础性、实用性和重要性贯穿于各类设计过程的始终,是展现各类设计创意的最好表现形式。设计素描教育教学于上个世纪80年代传入我国,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在本科设计教学中已相对成熟,但在高职教育教学中仍处于探索阶段,设计素描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中该如何发展,如何将设计素描与高职教育教学更好地融会贯通,已成为当前高职设计教育教学中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

一、设计素描的教学目的和意义

设计素描为设计服务的属性决定了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对设计素描的理解与认识,引导学生关注基本的造型要素、设计语言,并运用造型方式对形式语言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使学生既获得实际知识与技能,又获得艺术思维的升华,以适应艺术设计对手绘创意设计及快速表现的要求,最终达到培养学生的图形意识、设计意识、创作性表现意识的目的。

1.训练和提高学生的造型能力

造型能力不仅是光影素描的学习内容,也是学习设计素描所必备的技能之一,通过对造型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及准确、生动地再现对象的能力。

2.训练和提高学生对形态的审美能力

在对造型要素进行表现的同时,还必须探讨物象的审美特征,将所表现对象的内部结构与外部特征有机结合,对所产生的审美要素进行分析、概括和提炼,对美的内容进行重新审视。

3.训练和提高学生收集和记录素材的能力

收集形象资料及快速地将设计意图和设计、分析、理解、再设计的过程记录下来,是表现创意、交流设计方案的语言和手段,也是设计创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设计师的创意和灵感往往会在这简单的表现中迸发出来,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比图纸、模型等表现手段更直接、更快捷、更有意义和价值。

4.训练和提高学生的创新创意能力

设计素描是运用设计语言表现出设计构思,并通过对物象外在形体和内在结构的理解与分析,激发学生的联想、想象和创造能力,使学生具备创造性表现意识的能力。

5.训练和提高学生的综合表现能力

设计素描通过训练学生对物象的深入观察、认识理解、归纳分析进而总结出物象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系统分析问题、创造性解决及把握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设计素描教学现状

设计素描教学引入到高职设计专业时间并不是很长,依旧处在研究及探讨阶段,有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其中,突出地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学生缺乏创新及表现能力

一些校内的美术教学和校外的美术高考补习班,为了提高升学率而进行传统性的素描训练,进行填鸭式教学,致使学生表现意识欠缺,不仅扼杀了大多数学生的创造性与创新性,更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展。

2.设计教学内容不够明确

目前,在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设计素描教学中,任课教师大多是毕业于美术专业的青年教师,其绘画功底固然扎实,但对设计的理论知识了解不多,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也多是沿袭本科的教学内容,教学目的不明确。

三、设置设计素描教学内容,探讨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笔者在高职院校从事设计素描教学多年,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认为高职类设计素描教学应区别于本科设计素描教学,摆脱本科院校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的束缚,有针对性地设置高职设计素描教学内容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1.为什么学习设计素描

首先,要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学习设计素描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设计素描的服务对象是谁、传统光影素描与设计素描二者之间有何区别、设计素描写生的界定是怎样的等问题,通过了解以上内容进而把握设计素描的实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通过多媒体教学形象、直观地展现一些设计素描的名师名家作品以及历届学生的优秀作品以供学生观摩和学习,还可以邀请设计专业教师一同授课,通过优秀设计案例向学生介绍设计行业的基本情况以及设计的流程和步骤,使学生切身体会设计素描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设计素描与设计之间的关系。

2.设计素描的明暗教学

明暗教学实为传统的光影素描所要训练的内容,在这里之所以把此项教学内容穿插到设计素描中,并且将其单列为一个章节,主要还是考虑到高职学生在入校时的实际能力。明暗关系教学是传统素描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学习设计素描所必备的能力,对于设计人员而言,首要的前提就是要准确、快速地表现对象。高职学生往往因为手头功夫薄弱、对物体明暗关系理解不够透彻,而无法准确再现物体,更谈不上眼、脑、手三者的协调与配合,主观、快速地去再现物体,因此,此章内容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而言是一个非常必要且不可或缺的教学章节。

在教学内容的把握上以传统光影素描教学为主,可选择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和石膏头像作为刻画对象,一方面,不仅弥补和巩固了绘画的基础知识,另一方面,还能通过练习使学生重新审视刻画对象,对事物有一个再理解、再认识的过程,为后期的设计素描教学打下必要基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清楚地把握该章节的内容与设计素描之间的传承与衔接关系,注重培养学生对自然物象的塑造能力和对结构的把握、理解与再现能力,通过对物象的光感、体积感、质感、空间感的再理解、再认识和再训练,巩固和提高学生对自然物象的准确表现能力。鉴于高职学生基础较弱,故而在教学实践环节的实施中还要做到范画辅助,教师示范与教学内容同步,要力求范画完整,让学生了解作画步骤,掌握作画方法与技法。

3.设计素描的结构教学

结构训练是设计素描的一种重要表现内容和形式。这里所谈及的“结构”与传统光影素描中的“结构”有较大的区别,设计素描中所涉及的结构是以线条作为表现手段,其最终目的,是让学生通过素描表现的方式更好地去了解物体内在及外在的结构,透过表象以认识事物的本质。

对于高职学生而言,该如何深层次地理解物体的结构,培养自身的空间思维能力呢?一方面,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要遵循由简入繁的规律。从石膏几何形体到机械零部件再到日常生活用品的过程,特别是要选择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物体来作为刻画对象。另一方面,在教学实践环节中,要摆脱程式化的、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可由教师明确刻画主题,摆好主体物,由学生来搭配相关陪衬物,以此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鼓励学生抛弃光影素描对结构的影响,引导学生对物体的内在本质进行理性观察、科学理解,将感性和理性相融合,按照艺术与科学相统一的原则再现物体结构,以此来培养学生科学的理性的思维方式。

4.设计素描的抽象形态教学

所谓“抽象”,就是抓住物象最精髓的本质的特征和精神,经过对主体的多次概括,提取出纯粹的点、线、面。设计素描中的具象与抽象训练具有紧密的承接关系,体现了人类对绘画的理解和认识的不同过程和阶段,具象是对自然形态的客观再现,而抽象则是对自然物象的内涵的挖掘与表现,从具象到抽象的过程是由表及里、由外到内的过程,是一个上升和升华的过程。在设计素描的教学过程中只有具备了由表象到本质的研究,才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去认识、理解和表达事物。

抽象教学对于学生而言是一个全新的、陌生的且高深莫测的内容,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复杂的东西简单化,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应重点放在对抽象概念的解析和对优秀案例的分析上,教会学生抽象形态的表现步骤、形式和法则。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以通感训练为主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通过点、线、面等构成要素,运用简化与抽离、质地替换及脱离自然形态的非自然重构等表现法则,脱离原有的表现形式的束缚,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做到对事物的再理解、再认识、再表现,最终达到从表象到本质的升华。

5.设计素描的想象教学

设计素描是为设计服务的素描,而对于艺术创作而言,设计的本质就在于艺术创造,在于人的想象的发挥与创造。设计素描的思维方法和创意表现就成了它的最重要的内容,艺术活力来自于艺术创作者的创新创意能力,对于从事艺术设计的人来说想象力更是不可或缺的重要源泉,而形象思维能力的丰富和成熟必将带动想象语言的自由伸展,从中孕育出新的视觉形象,转化为新的造型实体,促成新的艺术形态的产生。

在培养学生想象能力的教学过程中要紧扣“想象”这一主题,在题材的选择上要有灵活性、随机性,比如椅子、水杯、手机、订书机等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一些物品,总之是看到什么,就能去表现什么,就要想到什么,通过各种创意方法、表现形式把物体与物体之间联系起来,甚至让看似完全不相干的两类物体建立相关的联系,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联想与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在创作过程中,更重要的是如何引导学生、启发学生、挖掘学生的想象力,通过点评作业的形式,与学生互动交流,产生共鸣,教会学生创意方法和表现方法,达到作品的创意、想象、表现和美学的高度统一。就设计意义而言,这是学生第一次切身体会到设计素描带来的创意乐趣,真正意义上脱离传统素描走向设计。

结语

综上所述,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设计素描教学不同于本科的设计素描,它有着自身的特点和教学规律,要上好设计素描课,就要准确把握高职院校所培养的对象是谁,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什么,只有抓住了这两点,才能制定出符合高职艺术专业设计素描教学规律和特点的教学内容,探索出行之有效的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与手段。

参考文献:

[1]吴桂香.设计素描[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1.

[2]李涵,刘咏清.设计素描[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5.

[3]林家阳,冯俊熙.设计素描[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第7篇:艺术设计专业范文

艺术设计教育与国际接轨成了发展的必然。国内的艺术设计类院校正越来越重视国际交流合作,其形式也从最初的校际互访、学历培养、师生交流,进而扩展到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目前,许多艺术设计类院校都达成了一个共识,那就是国际交流工作绝不应该只停留在“面”上,而应深入研究国外艺术设计教育的各个环节,包括课程设置、办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评估、产学结合、就业指导等,从而可以借鉴国际先进的艺术设计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探索符合具有中国特色的艺术设计人才培养之路。在当前众多的国际交流活动中,最受关注的莫过于能够深入到双方课堂的联合设计教学。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外合作课题。在这种模式下,中外师生齐齐参与,中外学生混合组成学习小组,在双方教师的共同指导下,有的放矢地围绕指定主题展开设计创作活动,完成设计任务。

二、对专业教学的促进作用

1.感受国外的教育理念国外艺术设计教育注重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中多引进“真实”案例。在传授学生设计知识与技巧的同时,十分重视培养学生的交流沟通能力。让学生明白,在真实项目中,必须以客户的需求为上,不能随心所欲,要学会与客户沟通,有效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国内的艺术设计教育往往一味强调学生的专业技能,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养的提高。

2.学习国外的教学方法国外的艺术设计教育中,教师的作用只是引导,真正的主体是学生,在规定主题的框架下,学生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碰撞出许多灵感的火花。与此相比,中国的学生习惯于听从老师的意见,等待老师的指令,在创作上缺乏自主性,作品风格趋向化明显。在合作课题中,我们可以充分感受到英方师生在创作中的热情与激情,学习培养独立思考和创作的能力。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精神中国学生比较擅长“单打独斗”,一旦与人合作,往往就不知如何进退、与人沟通了。作为一名优秀的设计师,只有懂得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才有机会参与更多的设计项目,展现自己的设计才华。尤其,在全球化趋势下,你的合作伙伴有可能来自不同国家,有着与你不同的文化背景,这时,如何协调一致,共同完成设计任务是新时代设计人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

4.提高师资队伍的水平品牌摄影课题时间短、要求高。指导教师必须全程参与,工作强度大,必须具备很强的责任心;课题的各个环节环环紧扣,指导教师必须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能力;为了保证双方的良好沟通,指导教师还应增强对对方相关领域知识的了解,包括英语沟通能力的提高。

5.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陌生的合作伙伴,新颖的上课方式,有趣的拍摄主题,都将极大地激发起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践表明,这些初次合作的搭档完全有能力在2~3天的时间内完成高质量的作品创作。此外,项目的开展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三、结语

第8篇:艺术设计专业范文

关键词:跨领域;未来设计;职业技能;研究领域

随着现代艺术设计的高速发展,行业间的融合以及技术限制的不断突破,在文化、艺术、科技等方面出现了各种跨领域、跨专业的合作,并且在意识形态、设计风格、艺术流派甚至商业营销方面出现了许多成功案例。这种在社会精神与物质层面凸显的风潮对艺术设计教育也产生了直接影响。纵观欧美当今的艺术设计教育体系中,已经在运行关于跨领域教学的成熟体系,并且与行业完全接轨。例如法国的高等实用艺术教学体系DSAA专业中的某些学校,将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混合在同一个班级中进行授课,依托学生间合作完成以真实项目为依托的课程任务,师资则由不同专业背景的教师与企业职业设计师组成,合作完成教学任务;再如英国艺术设计院校在研究生阶段的“未来设计专业”(MA Future Design),将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集中在一起,共同探讨关于未来设计的种种可能,其主要关注设计在未来的走向与理念,着眼于前瞻性与引领性。这样的一些教学模式也逐步影响到某些国内院校的教学改革,开始探索与之相关的教学设计以及课程开发。但由于缺乏关于国外跨领域教学的系统理念与体系,在很多实施的具体环节遇到问题。本文旨在揭示英国艺术设计院校“未来设计专业”的设置与教学实施理念,以此为国内院校的相关教改提供一些参照。

一、英国艺术设计院校的“未来设计专业”处在研究生阶段,学习时间为一年,招收各种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并不局限于艺术设计领域

在其专业说明中,列举了包括视觉传达设计、室内设计、建筑设计、产品设计、室内陈设、设计营销等多领域的招收对象。“未来设计专业”从广义上可以理解为:通过跨界学科、领域的合作,将不同专业背景的人群相融合,践行关于未来的理念。从这个定义可以看到,招收不同背景专业的学生,是这一专业得以开设的前提;此外,团队合作是这一专业培养的一个基本素养与基础的教学模式,这里既包含了教师与学生的合作,更重要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再有就是在其教学目标中,主要是关于未来设计理念的探索,重点在于理念的理论化,而不是一件具体的设计作品。因此,“未来设计专业”是通过学院专业教学构筑一种氛围,进而使某种概念、想法理论化,使之能够与未来产业对接,在此基础上形成一种新的关于生活的态度与方式。这种态度与方式应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相交相融。

二、从“未来设计专业”的学习进程来说,主要包含3个阶段――这是由专业设置的培养目标决定的

首先是关于职业技能、项目运作、沟通合作的基本能力,这是小组间得以购成团队进行关于某一领域探索的前提条件;其次是关于研究方向可行性的探索,即关注自身研究领域是否可能与未来的产业行业相对接,要具有评估自身研究可行性的能力;再次是不同背景专业合作来实现关于某一领域研究的概念,这个阶段主要关注研究方向的成果化与理论化。

三、从“未来设计专业”的培养目标来看,主要包含了4项主要内容

1.创意与互动

这一模块主要是引导学员能够延展自身专业边界,探索跨学科的领域。在于同伴共同研究的过程中,掌握先进的收集信息能力与技术。探索的过程中倡导学员间的互动,对于共同的研究主题提出不同的个人看法。

2.实验性与可行性

首先这一模块要引导学生能够定义自身研究领域在未来发展生长的可能性,即研究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性。结合关于社会、哲学以及专业领域来探索与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各种知识,尝试去了解自己想法在现实企业中进行拓展的可能性。

3.职业技能与企业实践

作为一个能够真正服务于社会的设计,哪怕只是一种理论化的想法,也应包含除创意之外的几大元素――例如产品的服务、使用环境、顾客需求等等,因此学生被要求展示自身研究在社会与哲学层面的成果。学生应根据自己的研究,制订个人发展规划,明确短期目标以及个人长期职业规划。

4.研究领域的现实化

这一模块主要专注于学生将研究项目的概念得以付诸实践,并探索与之相关的各种可行性方案。学生需要深入了解研究概念在行业企业未来能够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与支持。

四、结合专业培养目标的具体内容,“未来设计专业”的评价方式也是有着自己独特的要求的

首先关于课程的评估更多的是在平时的工作学习过程之中,而非学期之末;评估往往在项目最初就开始,通常有一个专门的评估团队;由于关于设计项目的研究往往是动态的,因此学生汇报的研究过程与结果是同样重要的,学生需提供关于自己研究过程的证明材料。这样的标准在课程开始就会明确传达给每一位学生。

五、虽然“未来设计专业”有着看似特别严格的评价标准,但在课程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更类似于合作者

第9篇:艺术设计专业范文

关键词 教育模式 艺术设计专业 创业意识 创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explore the entrepreneurial model of higher art and design professionals

chen ru

(nanjing colleg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nanjing, jiangsu 210023)

abstract with constantly updated and developed model of arts education, the traditional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cannot meet the market demand, and ther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has become a trend.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ial education is a positive, to break the routine of a new model of education, which aims to: instill a new art and design students to learn concepts, and develop their entrepreneurial awareness about "entrepreneurship to create employment" importance of increased entrepreneurial ways to improve entrepreneurship, training senior personnel conform to the local economic construction and social development needs of the pioneering artistic design.

key words education mode; art and design professionals; entrepreneurship awareness; entrepreneurship

1 富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的设置

目前我国艺术设计专业的教育出现了学生的基本设计功底薄弱,专业课程设置内容与社会需求有脱节现象,原先教学模式不能满足专业的教学的需要,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不高,不能很好地与学生互动,学习氛围不够浓厚等等问题。因此改革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设置富有创新精神、创业能力的课程是当今艺术设计教育专业的必然趋势。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种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它纳入艺术专业的课程设置体系中,着重培养艺术设计生的综合创新能力。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在课程设置上,要结合创新创业教育思想,为培养能设计、善制图、精工艺的设计等不同层面的人才,适应当代经济发展的需要。

1.1 以就业、创业为导向设置课程

首先,把艺术设计的就业市场需求放在第一位,努力挖掘创业途径,它的课程设置要看准艺术设计专业从业职业的具体岗位,要直接与就业方向、有效的创业途径直接挂钩,这些内容都要在课程中清晰呈现。其次,应该根据职业本身,以及创业过程所具备的态度、知识、能力等来设置课程的内容和性质。职业本身需要的专门技术技能都必须依据在具体行业中分析熟练程度和职业标准的具体结果来下定论,这样使得教学更贴近职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就业、创业的要求。再次,要在学生学好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兼顾学生自由选择就业、创业的灵活性合理设置课程。

1.2 以职业标准为导向设置课程

以工作任务为线索,以职业标准为导向,将所要完成的设计项目需要的知识、能力、态度重新整合,开发任务,引领课程,制定专业课程的新标准,引入优秀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以学生完成设计任务与训练为目标,从而培养学生的制作能力、设计能力、协调能力、创新能力等,最大限度地实现学生专业与职业对接、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对接、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对接、人才素质与业界要求对接。

1.3 以人才培养为导向、技能训练为本位设置课程

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应围绕以人才培养为目标,以技能训练为本位,系统地设置课程内容。课程设置的基础是专业分析,此专业有明确的职业目标、能力要求。艺术设计课程要以该专业技术的应用方向和应用到的岗位能创造的价值为主线进行设置,尤其要围绕核心的专业能力来合理安排。课程的主要内容应包括该专业技术的发展方向和相关技能的改进,及时补充最新的技术,工艺,一改以往的内容陈旧,知识更新缓慢,与现代企业发展脱节等

象,使得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跟上企业、公司的发展的步伐。①

2 创建创业能力训练的教学实践平台

艺术设计本身具有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只有通过反复的实践,才能有所提高,这就对教师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要重视培养学生创新力和实践能力,教会学生到实践基地捕捉创作灵感,引导学生进行新的探索,最大限度发挥其自身的优势,进行艺术创作。此外,高校还应该建立艺术设计专业与相关的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实践基地,使得学生能够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升实践能力。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学生才能更清楚地认识艺术设计专业与设计相关行业的最新发展趋势,以便做出适当的调整,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② 创业实践是一种最能体现创新创业教育(下转第105页)(上接第59页)特点的一种行之有效的实践训练方式,其关键点在于创业实践活动对创业者基本素质的形成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它是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职人才培养的必不可少的内容。对于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而言,艺术设计行业具有资金投入相对较少,可拓展面较广,市场运作更加简便,发展潜力比较大等行业特点,高职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进行创业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关键在于创业实践平台的构建、支持,以及与相关企业的交流、合作,从中学到创业的真本领。

学校是创业教育的实践者,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可以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加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增加学生接触具体行业创业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业激情,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

2.1 采用项目教学方法

让学生参加企业的实际项目,学生利用所学的专业知识,在客观的市场条件下,依据企业的运作方式完成具体项目的设计,让学生深切地感受市场环境的真实性,了解市场具体、真实的需求。通过亲自体验实践项目,学生的创造性得到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提升,学生与学校互相配合,实现双赢。

2.2 加强学生实战训练

在平时的艺术专业教学中,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用一些公司、企业实际案例,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学习。通过模拟真实的情境,全面提高学生的设计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创业能力。

2.3 学校组织开展“创业论坛”

论坛主要为学生提供相互讨论、交流的平台,论坛主要以创业信息为主,包括创业讨论、创业经历、创业项目等相关内容。学生积极在创业论坛发言,老师加以指导,为学生提供专业咨询, 改进论坛的建设。学校可以聘请校友、创业成功人士来学校介绍创业成功的经验,与学生们近距离交流,使得学生收益更大。有条件的高职院校还可以组织论坛成员外出实习,切身体验创业过程,可以培养他们形成强烈的团队意识,与他人合作的能力以及独立的工作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4 积极参加各种创业竞赛

学生在各种创业竞赛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储备,提升实践能力。这个过程要不断地巩固所学的知识,同时也能学到新的实战知识,激发了学生的创业热情,为今后的创业打好扎实的基础。③

3 结语

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趋激烈的今天,学校培养学生要一改以往的培养模式,树立“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意识来培养学生,高职院校尤其需要这种培养人才的模式。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有很强的实践性,加上教学创业模式的正确引导,将会培养出更适合企业和社会需要的设计人才,以及优秀创业型人才,这将会对我国的艺术设计教育做出巨大的贡献。

注释

① 宋涛剑,吕亚军.基于创新创业教育思想的高职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探究[j].职教通讯,20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