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常平铁路公园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县内旅游资源
一、太行山大峡谷。太行山大峡谷自然风光旅游区地处晋豫两省交界,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东南部,占地总面积约225平方公里。先后荣获“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最美十大峡谷、国家AAAA级景区、中国攀岩基地、 山西省风景名胜区”等荣誉称号。大峡谷中著名景点有红豆峡、八泉峡、黑龙潭等。其中八泉峡尤甚。
二、太行欢乐谷。欢乐谷是山西省首个特大创新型综合旅游项目,该项目总投资25亿元,占地66万平方米,由长治市假日欢乐大世界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建设。项目位于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园林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和中国优秀生态旅游县——壶关县城北,紧邻长治市区,区委独特,交通便利,紧邻中南铁路、长安高速、长治环城高速和正在建设的207国道改线公路,可辐射邯郸、安阳、晋城、焦作等城市。项目全面建成后最大日接待量约5万人次。
太行欢乐谷主要由欢乐冒险广场、欢乐水城、欢乐丛林、特色商业街“四大核心板块”构成,以各种游乐设备为主,摩天轮、激流勇进、卡丁车、过山车等30余项设备。
三、常平温泉小镇。“常平温泉小镇”是一个“生态、生产、生活”三生融合”的乡村文化旅游田园综合体项目。项目整体开发规模1500亩,预计总投资达10亿元人民币,分三期开发,以美丽乡村为载体,融入上党民俗、文化创意、特色餐饮、主题客栈、休闲娱乐、会展会议、乡村双创及温泉养生等多个综合业态,是集文旅发展基础阶段的“吃、住、游、购、娱”五大要素及升级阶段的“商、养、学、闲、情、奇”六大要素为于一体的乡村体闲度假目的地。
常平温泉小镇·冰雪大世界占地面积约3万平方米,雪场大厅面积约1200平方米,拥有进口的压雪车、多台进口造雪机、进口大头板700副、进口单板100副等。设初级滑雪道两条,每条初級道有60米坡度长200米;一条中级滑雪道宽50米坡度长300米。配备了50多名亚布力高级教练,既有专业性,又有趣味性,能够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是冬季休闲出行的理想选择。
四、风情小景。1、十里岭位于壶关县石坡乡,座落在太行奇迹的山脚下,山上有被2001年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评选的最长防火墙,是通往太行山大峡谷旅游的必经之路,是全国造林绿化的重要参观点,那里风景如画,气候宜人。 2、三嵕庙位于壶关县黄山乡南阳护村北,四周桑槐环绕,景色宜人。2001年6月25日,三嵕庙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该庙创建于金大定十五年,嘉靖三年重修。该庙布局合理,结构严谨,原为二进院落,现存一院,占地1140平方米。在国内宋辽金木结构建筑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是壶关县有木结构建筑中时代最早、艺术与文物价值最高的一处古建筑。3、常行窑洞保卫战遗址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是县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4、凤凰山庄座落在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集店乡岭东村,因居此处的凤凰山上而得名凤凰山庄。该处山地面积较广,植被茂密,景色怡人,空气清新。北距平顺县城东禅村仅4公里,西南距县城13公里,西距长治市19公里。而且紧邻长治东环高速口。5、南平头坞位于壶关县石坡乡,太行山大峡谷入口处,村人生性洁净,喜七色涂妆屋宇围墙,故有“七彩山庄”之誉。村中旅游资源丰富,明代古槐、古庙、古阁及秦汉时期吞并在遗址均保存完好。石寨雄伟壮观,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山巅上还盖有“状元阁”以兴文运。村西龙头山上原有庙宇,后毁于兵乱。惟有一株盘根虬枝的迎客松迎风傲立,四季常青。村里还开设有“潞绣”“黄花茶”等传承手工艺制作和生产项目。
五、壶关县城。近几年来,在壶关县委、政府的共同努力下,壶关县容得到很大改观,县城以仿古风格为总,各项现代化建筑遍地林立,生活配套设施基本能满足游客的生活需求。县城由东山万寿塔、西山高望阁组成了旅游“风水”,东北方向的水上公园也正在改造,零消费旅游基本形成。
现有旅游资源分析
壶关县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现代游乐场均有所体现,近几年较为火爆的旅游市场为太行欢乐谷和太行山大峡谷,其余景点市场反应较弱,相比较来说带来的消费能力也较弱。就拿新开业的常平温泉小镇来说,游客去温泉小镇游玩,夏天的时候就是“半天游”,上午8点去了,可能中午饭都不在小镇吃就游览完毕,规模小,吸引游客“驻”下来的条件没有,冬天去的话,原有夏天的优势又几乎消失,剩下的只有滑雪,项目单一。其他景点,包括太行欢乐谷和太行山大峡谷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个缺点:项目单一、留客继续消费能力弱,那么,怎样破解这个难点应当是我们当前需要迫切考虑的问题。
现有问题的思考及对策
壶关县境内旅游资源并不缺乏,但相对个体较小,链接不畅,顾客多景点游玩门票花费多,游行线路不熟,现有建议如下:
一、整合全县旅游资源,推出精品两日游和壶关畅爽游两种旅游模式。整合全县所有旅游资源,形成壶关旅游一票制,即一张门票游遍壶关所有景点,形成进来壶关县,就是进了旅游区的概念。精品两次游目标为短途旅游和星期天旅游,将壶关的精品项目整合进去,比如一天欢乐谷,一天大峡谷,要让顾客周六上午到,周日晚上回,又如上午十里岭领略魏巍太行、下午欢乐谷畅游水世界、晚上凤凰山庄体验篝火晚会、第二天常平小镇体验民俗,将各个景区资源整合起来,重要时间安排要紧迫,让旅客在有限的时间内体验无限。壶关畅爽游目标为小长假和平常空余时间较多的散客,将各种旅游资源分散开来,民俗和风景交叉开来、山水和人文交替进去,组合成一组既休闲有多趣的一档旅游产品。;
天津文化中心景观配套工程依托新建的天津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阳关乐园以及银河国际购物中心六大建筑,为建筑营造高品质的公共景观空间,它包含铺装、绿化、景观照明、生态水系统、音乐喷泉、雕塑小品等内容,以“文化、人本、生态”为主题,采取 “一湖,一轴,三区” 的规划结构,打造集文化展示与传播、休闲娱乐、商业购物于一体的城市名片。
在天津文化中心前期规划设计期间,水务局排管处对表示,文化中心周边市政雨水管线已经接近饱和状态,仅能勉强容纳博物馆、美术馆、图书馆、大剧院及银河购物中心建筑雨水排放,新建公共广场及地铁顶板区域绿地(约30万平米)排水无法容纳。受到地铁5、6号文化红心站建设制约,地铁建设期内无法新建雨水管线。
为了保证雨水的合理利用以及汛期的错峰排水,设计师们很好的利用了文化中心占地约10万平米的中心湖,在地下建设雨水收集模块及雨水泵房,通过收集、利用、错峰排放,保证了汛期文化中心降雨的安全及雨水的利用。
雨水管理的精致设计,优美的水体景观,舒适的休闲环境,多功用的城市空间,人性化的公园设施、交通组织,所有这些细节共同营造了一处天津城市之中供人们游览和探索的好去处。
关键词:天津文化中心;生态雨水系统;中心湖;湿地、雨水收集模块、线性收水沟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
天津市作为一座海滨城市,位于北京东南方向,京津城际铁路的建成,形成了京津半小时经济圈。作为中国四个直辖市之一,天津是中国北方的国际货运和物流中心,并作为环渤海经济圈的重要城市。在这里,干旱、严酷的气候条件并不能有效地防御洪水的侵袭,需要保持较高的地下水位以防止海水的倒灌。
天津文化中心作为近十年间最重要的城市再开发项目,通过创建大型公共建筑及高质量景观配套工程,极大的提升了区域影响力,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提升了城市品位,也为天津百姓增添了一处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1.方案论证
文化中心景观湖占地面积约10万平米,位于项目中心区域,通过排水重现期计算及景观效果要求,将中心湖常水位定位大沽高程2.2米,最低水位1.9米,最高水位2.5米,中心湖硬质驳岸最低为2.7米,中心湖一次调蓄雨水可达6万立方米,另外在文化中心公共广场上设置的雨水收集模块储存量为1万立方米,可保证至少7万方雨水的收集利用。通过自身雨水收集及错峰排放能力,避免汛期大量雨水集中拍向市政管网,给已饱和的市政管网排放带来无法承受的压力。
作为一个占地面积90公顷的项目,天津文化中心提供了将城市水管理与开发相结合的创新性方案。它是在亚洲建成的第一个如此大规模的此类型城市开发项目,其中所应用的创新性城市水敏感设计具体表现如下:
洪水保护性城市设计;
作为独立雨水管理基础设施的城市区域;
提升城市之中的微环境;
将城市生态基础设施整合入城市设计之中;
在高密度城市之中进行气候适应。
正当2012年夏季北京、天津等地遭受60年来最大的洪水灾害之时,全新的生态水基础设施在城市空间中的应用受到了广泛的关注。2012年7月26日,天津强降雨过程中(全市平均24小时降雨量 112mm,市中心平均24小时降雨量147mm,为自1950年以来最大降雨),天津文化中心场地之中地面排水情况良好。截至上午10时湖面上升约40cm,约4万吨雨水被收集和蓄留,整个场地硬质地表的大部分径流均通过雨水收集和预处理的流程排放入湖。在降水后期,当水位超过最高设计洪水位后,溢流阀门开始限量错峰地将过量的雨水排入市政管网。雨水经净化后可代替自来水用于灌溉和补湖,预计全年通过这种雨水再利用方式能够节约水费约人民币55万元。
生态的雨水管理是此项目之中非常关键的设计内容,它通过精心的工程设计得以实现,体现在三个主要方面:雨水收集系统,湖水循环与净化系统以及湖体形态设计。
1.1 雨水收集
传统的雨水排放方式会造成开发后的径流增加从而加大市政雨水管网的压力及配套设施的造价,非常容易造成场地内涝。本项目由于采用了先进的雨水收集理念,场地内大部分雨水可通过沉淀管井的预处理、蓄水模块的调蓄、湿地的净化等一系列流程汇集进入中心湖体,大大节省了周边市政管网改造的费用(约节省人民币2亿元的间接投资)。得益于蓄水沟的削峰功能,进入模块的径流峰值可从13m3/s削减至2m3/s。经过蓄水沟和中心湖的调蓄作用,场地内的洪水风险得到非常有效的控制,排放标准三年一遇。它能够承担十年一遇重现期降水的24小时降雨量,且100年一遇暴雨不漫溢。全年湖体可有效利用雨水20万方。
1.2 湖水循环与净化系统
保持湖中水体的洁净是项目设计和维护之中重要的内容。降雨中的高污染物粉尘含量将导致水中有机物浓度偏高,加速湖体富营养化水平,为浮游植物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导致藻类大量繁殖而最终致使中心湖水体质量恶化。因此,在汇入中心湖之前对于雨水进行预处理,成为了水体净化过程之中十分关键的步骤。
通过撇渣器取水点、循环管线以及生态净化群落的流程,中心湖水体以400m3/h的速率进行循环净化,六个撇渣器井会从湖体之中不同方位持续不断地抽水,输送至生态岛上的生态净化群落,进而保证湖水可持续性的循环净化。在大部分情况下,将采用自然式净化过程以避免化学物质的应用对于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但在高污染物排放的情况下,生态友好型药剂将会由富营养控制设施播散至湖中。另外,中水处理设备能够对补充中水在进入生态净化群落和水体之前进行预处理,加药设备可以对湖体进行生态处理方法以外的强化除磷处理。循环净化的目标是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III类标准。
生物净化群落是关键的设计内容,它包括了水生植物设计、过滤基层设计以及管道的安装设计。
1.3 湖体设计
湖体形态设计由计算机模型生成并优化。模型考虑了水量平衡、水力动态和富营养控制各个方面的参数,与驳岸设计相结合,建立起一个具有天然自净能力的三维形体。湖体的完成面设计非常平缓,为防渗材料的铺设提供了便利。
湖体正常水位2.2m,最高水位2.5m,最低水位1.9m。中心湖底铺设有循环净化系统管线和湖体紧急溢流管线。
2. 整体规划设计及细节描述
天津文化中心的规划设计延续了该地段的文脉,以“一湖,一轴,三区” 的规划结构创造和组织公园内空间。具体的场地(设施)详细介绍如下。
2.1银河广场和步行道景观轴线
作为文化中心的门户,银河广场将人们从城市中心引入公园内部。它广阔的空间内拥有优美的水景、地标、下沉广场以及精彩的观景点,可以容纳大型城市节庆以及非正式聚会活动的举行。通过三个下沉广场的直梯和扶梯设施,银河广场与地下商业空间连通。多样的空间层次和活动使银河广场充满动感和活力。
步行道景观轴线成为吸引游客进入的线性结构。滨水步道、海棠步道以及主步道(法桐)沿湖岸曲线而走。步道北部山脊林带采用多品种高密度的植物排布,而高大乔木的下木组织则以开阔的草坪为主,与开敞的广场景观呼应。作为主要的引导长廊,步行景观道路两旁拥有大量的观景场点和休息座椅,供游人们驻足观赏、使用。沿步行道而设的趣味互动水景观、漂浮花园,以及盛开的海棠树为场地增添了独特的亮色,形成了美妙的水岸景观。
2.2湖和水岸
这座位于文化中心中央位置、占地面积10公顷的湖面,在炎热季节之中可作为一座“冷岛”,调节文化中心内部局部的小气候。作为公园的“心脏”,中心湖收集雨水、调节园内雨水径流量,能够轻松地抵御十年一遇的雨水,并有助于缓解百年一遇的暴雨灾害。水面之下种植大量的水生植物,雨水通过水质净化植物群落结构、零散分布的雨水收集槽汇集入湖,补给湖内水量。
中心湖四周岸线连接着周围的空间:北岸人行步道作为优雅的城市界面,定义城市与水的分界。湖边的悬挑波浪状收边以及夜景灯光在夜晚形成奇妙的漂浮感;南岸的天津艺术馆平台潜藏于水面之下,提供独具特色的室外展览空间。在西岸的生态岛上,以多样、自然的形式种植芦苇、铺设木栈道,其生态净化群落的设计以及趣味十足的内部水路带给人们新鲜的体验。湖东岸大剧院之前宽敞的下沉式台阶为人们提供了极近距离亲水的空间。纯硬质的建筑结构强烈地突出了大剧院的现代感,使其成为整个项目的核心点。中心湖东部45m处安装有一组魔力喷泉,在其开放之时可以创造极佳的景致。所有这些湖岸边缘都由步行环路连接,其间人性化设施的配置,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游人亲水观景的需求。
2.3文化轴线
另外一条步行大道位于湖面的南侧,环绕着文化轴线上的众多文化场馆。每座文化建筑都对应一个相对独立的滨水平台,提供结合特定文化主题的展示、教育、思考和交流活动的户外场地。
2.4生态公园
在城市步行道的宽大曲线与文化轴线滨水平台之间坐落着一个生态公园,它的边缘走势呈不规则的线形。公园起伏的地形为文化中心提供了一片最具生态意义的场地。在山丘、沙滩、礁石岸和峡谷等多样化的微环境之中,自然式的植物种植形式被精心细致地呈现出来。在这里,芦苇是沿湖岸而生的最主要的水生植物,搭配菖蒲、鸢尾、马蔺等优美的水生植物,形成了趣味盎然独具自然风貌的生态湿地。
生态岛的功能安排以及细部设计遵循游人的体验,休息设施强调了游人使用的舒适感。生态理念的执行贯穿整个设计和施工建造过程,诸如施工中环保材料的使用、修建时生态做法的采用,岛上公共设施的建造也以节能和资源再利用作为标准和目标。在欣赏优美景观的同时,此处场地旨在成为生态环保教育的场所。如果将湖对面的大剧院比作浑厚的男中音,那么生态公园可被视为高亢亮丽的女高音。这一生动的对比吸引着人们不断去探索和发现文化中心的深厚内涵。
2.5可持续策略
设计对于雨水收集、管理和利用进行了多方面的考虑。所有不透水表面的雨水径流都通过各种形式被收集、过滤,并经由生态群落的净化后被储存起来进行再利用。对于现场雨水的存留和利用有利于降低开发项目对外部水系的干扰,减少了净水消耗量。同时,雨水的下渗还有助于改善场地中盐度过高的土壤,为城市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同时,对于那些现存的无法应对过量雨水径流的城市下水管道体系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可持续策略的设计应用还体现在能源使用、材料选取、开发影响评估和区域交通规划等方面。在规划设计早期,已经有效地选择、采用了减少长期能耗的策略,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资源整合场地内部的能源消耗。湖面之下的地热资源为场地范围内所有的建筑物(包括地下商业区域)提供了中央取暖、制冷系统的能量来源。
特色空间。
2.9社会效益
天津文化中心能够引导人们低碳环保的生活方式和节约用水的意识,是促进良好的水文循环和水体清澈的典型宣传案例,同时也是成人、青少年及儿童了解和学习生态水系统的示范基地。天津文化中心的建成成为了营造“城水相依,人水相亲”和谐城市的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