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清明节感想范文

清明节感想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清明节感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清明节感想

第1篇:清明节感想范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又是一年清明时即将到来。今天,我们代表全校师生排着整齐的队伍,共同来到西门烈士陵园,进行缅怀先烈。

古往今来,许多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的解放,为了全国人民都过上幸福的日子,抛头颅,洒热血,不惜用自己年轻的生命换来战斗的胜利。贴近烈士,同学们的心情汹涌澎湃。大家自觉地排好队伍,站在高大的刻有亲笔书写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大字的革命烈士纪念碑前默哀。我们聆听了革命前辈讲述先烈的光荣事迹,知道了那佩戴在胸前的红领巾,就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明白了烈士们用生命换来我们今天的幸福的伟大;懂得了时间并没有使人们遗忘那些曾经为了祖国人民而流下殷红的血的战士们,相反的,更使他们的形象光芒四射!

怀着崇敬的心情,我们为烈士献上了花圈,以及我们最崇高的敬礼,我们心中最圣洁的花朵。接着,我们参观了“抗美援朝陈列馆”。在那里我看见了一幅幅我们熟悉的面孔——,在上甘岭战役中,他毅然纵身扑向敌人的火力点,用自己的胸膛堵住了敌人机枪的射击;崔建国,连击了敌人的4个城堡,冲向敌军,一连刺死了六人;,在平康前线反击391高地的作战中敌前埋伏时,为了整个班,为了战斗的胜利,忍受了烈火烧身的剧痛,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纹丝不动;周文雍烈士,在战斗中不幸被虏,但他毫不屈服,临死前,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了一首激情豪迈的诗句:头可断,肢可折,革命精神不可灭。壮士头颅为党落,好汉身躯为群裂!这不仅仅是他的心声,更是千千万万革命先辈的心声……

走出陈列馆,我看见了两台大炮,那坚固的钢身,不像是战士们不屈服精神的化身吗?英雄们,你们是伟大的,你们是光荣的!你们用血汗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你们用血汗谱写生命中最辉煌的篇章。你们的名字将永留史册,你们的事迹将永垂不朽!

看着这些烈士的壮举,我有一种说不出的感动。青山埋忠骨,史册载功勋,烈士们把美好生活留给了我们,把希望寄托在了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我们一定要铭记历史使命,学好知识,努力学习,继承烈士们的的革命精神,把国家建设繁荣昌盛!

第2篇:清明节感想范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今天我就来给你介绍介绍吧。

按照旧的节日习俗,清明节要扫墓来表达对已故人的尊敬与怀念。扫墓俗称上坟,是祭奠死者的一种活动。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然后叩头行礼、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除了扫墓,清明节还有许多丰富有趣的习俗。由于清明节正值初春。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好时节,大家经常踏青、游玩。放风筝也是大家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里也放。

有的人把风筝放上天后,剪短牵绳,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去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正是播种的好时节,我国民间经常在这一天植树。同时,清明节还有插柳的风俗。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

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是不是很有趣呀!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让我们走进清明,共同体验它丰富多彩的.风俗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到了,在这一天,人们要带酒食果品和纸钱去墓地悼念死去的亲人。

今年的清明节天气特别冷,时而大雪纷飞,时而狂风大作。那天我起了个大早,因为我们一家二十几人要到太爷爷的坟墓前祭奠。坐车来到了山脚下,大家都沉默不语,过了十几分钟,走到了半山腰,那里杂草丛生。走着走着,就到了太爷爷的坟墓前,坟墓周围到处是杂草,它们仿佛懂得扫墓人的心情似的,没有一点生机。

爸爸和叔叔、姑奶等人先把坟墓周围的杂草除去,接着爷爷在坟墓上用小泥块压了一张黄纸,然后在坟墓前摆上供品,点上香。我和爸爸跪在太爷爷坟墓前,给太爷爷磕头,爷爷在坟墓前念念有词,诉说着这一年来家里的大事小情,还让太爷爷保佑我们一家大小平安。我心里想,太爷爷一定会听到我们的话,我要好好学习,他一定会感到欣慰的……

最后,我们把纸钱烧了,爸爸用土灭了火星。因为太爷爷的墓前有几块大石头,我们坐在大石头上休息吃东西,这时爷爷把酒洒在坟墓前,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要洒酒呀?”爷爷说“我来敬酒,太爷爷会和我们永远在一起的。“人死了,明明就什么都没有了,怎么会喝酒呢,怎么还能和我们在一起呢?哦,太爷爷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吧!下山的路上,大家说说笑笑,看起来很轻松的样子。

这次扫墓,我知道了清明节扫墓是对亲人的怀念,也是家人团聚、踏青赏春的好时机。这个清明节过得很有意义,明年我还会去看太爷爷的。

今天是清明节,是中国传统扫墓节日,爸爸开车带奶奶、妈妈、我、哥哥一起回仙游老家。我的老家在仙游县城附近的一座大山上,我们经过了1个小时的环山公路终于到达目的地——我梦中熟悉的家乡。

一下车,我们就闻到一股清新的乡村气息,四周青山环绕,整个乡村显得那样祥和。我们步行几分钟就看见一座泥巴盖得老房子,这是爷爷、奶奶、爸爸以前住过的地方,现在只有曾奶奶、曾爷爷住在那里。一进门就看见曾爷爷和曾奶奶,他们都是上了年纪的老人,看见我们到来,那爬满皱纹的脸上绽开了笑容。问候完曾爷爷和曾奶奶,我们要去扫爷爷的墓了,我们爬上了屋后的山坡。春光明媚,阳光灿烂,小路两旁都开始热闹了。

有嫩绿的小草展露着小脑袋,忙碌的蚂蚁在春运,春笋也悄悄地探出了小脑袋,山间的小路上真有趣,一会儿小鸡、小鸭和我们嬉戏,一会儿小羊、小狗与我们赛跑。远处绿油油的麦田和金灿灿的油菜花为家乡的春天添加了亮丽的色彩。不一会功夫,我们来到了爷爷墓前,爸爸带着妈妈和我认认真真地向爷爷的墓碑行三鞠躬。我多么希望爷爷还活在我们身边,和我们一起享受这美好的世界!

【2020清明节的作文范文三篇】相关文章:

1.2020清明节的作文300字三篇

2.2020清明节的作文

3.2020描写清明节的作文范文三篇

4.2020最新关于清明节的作文范文三篇

5.2020有关清明节的作文范文三篇

6.2020清明节的作文范文350字

7.有关于2020清明节的作文范文

第3篇:清明节感想范文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历年来,老天爷一直“遵守规定”,每逢清明总会下去雨,为这个时节增添几分忧愁。但是这个清明,像太阳从西边出来似的,竟然是晴天,还是个阳光灿烂的大晴天!

就这样,我们带着疑惑的心上山去扫墓。“昨日**村因坟前的香火被风吹入树林而引起大火,今日上午**村同样因此引起大火,现已扑灭,经济损失高达……”车里的广播不断播出因上坟烧香引起的一起起火灾案例,听得我们触目惊心,尤其是这种大晴天,火势会更猛烈一些,不知会造成多少损失啊!

到了太上爷的坟前,我们都几乎认不出什么了,只见一堆又一堆足足半人高的野蕨,爷爷和阿公拿起镰刀挥舞着前进,这些未经训练的“乌合之众”在爷爷、阿公凌厉的攻击下节节败退,几乎全军覆没,只在我们身后留下一堆残兵败将。我们一路冲到了太上爷的坟前,阿公才放下刀,把它插入背上的刀鞘中,那样子真像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军。除尽了“乌合之众”,我们要开始祭拜祖先,为了不出现刚才广播中的惨剧——火灾事故,也为了保护好这片净土,我们决定“文明上坟”》所谓文明上坟,就是不点香火,只表达后代对先祖们的怀念、敬意的上坟方式。我们把纸钱放在墓前,庄重地拜了几拜,也就结束了上坟。

离开太上爷的坟后,我们在附近又发现了几座坟,那些坟墓装饰堂皇,气势壮观,还分为几层,旁边放满了石雕,比我们太上爷的坟——一堆石头叠成的气派多多了去。但是,经我们一看,却有处跟“文明”有差距的地方。那地方刻着几句“诗”(跟古诗什么的搭不上边):“眼要睁开,不要贪睡,须要谨慎,免致贫穷,你就吃饱。”什么诗呀,简直比小学生写的还没文化!尤其是“你就吃饱”这四个字,令人叹为观止,不知这位已故之人的哪位“高明”的子孙写出了这种“好句子”,比我见过最没水准的诗还没水准,真不知这位先生(或小姐)知道有人为他写了这种墓志铭后有何感想,恐怕会气活过来吧。还有其它几句什么“爱不嫉妒,爱不自夸”“青山绿水,明月日光”的我就不说了,简直是惨不忍睹啊!这种墓碑,还远不如我太上爷的呢。

第4篇:清明节感想范文

清明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来到,万物凋零的寒冬就过去了,风和日丽的春天真正地开始了。下面是2016清明节扫墓活动方案及安全预案,供大家参考。

一:活动背景

一年清明时节至,我们都永远不会忘记那些英雄,也永远都不会忘记那些屈辱,如今我们有振奋的机会,我会好好把握,让我们的五星红旗永远飘扬在世界的东方,让那闪闪的星光照亮每个人的心灵。并且为了加强对学生思想建设的力度,全面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自身文化素养,发扬中华民族奉献他人,奉献社会的优良传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重庆三峡学院学生会会将组织会员同学以“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英雄奉献精神”为主题举办一次扫墓活动。

二:活动目的

1、通过本次活动让同学们了解革命先辈的感人事迹去继承和发扬他们的革命精神,培养大学生爱国意识;

2、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我们的学生从中受到浓郁的传统节日文化气息的熏陶,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思想教育;

3、向革命烈士学习,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树立服务意识;

4、加强协会内部各部门的合作与交流,提高协会的工作效率,促进同学们的交流。

三:活动主题

继承民族优良传统弘扬英雄奉献精神

四:活动主办单位

xxxxx学院

五:活动时间

二〇一六年四月四(周一)

六:活动地点

xxxx纪念馆

七:工作计划

审批时间三月三十一日之前完毕通知(宣传)时间四月一日之前

参加活动成员并与四月四五日清晨8:00在校广场集合完

八:活动宣传

宣传板报应针对活动的情况,版面应该与四月一日之前完成

九:活动对象

xxxx学院会(干事、会员)

十:活动准备工作:

1.活动前期准备阶段

四月三日对活动路线,活动地点及活动应注意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确定。

为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将对活动地点周围进行了细致的实地勘察,与活动地点管理人员达成及时取得联系的协议。

2.具体准备阶段

宣传部购买制作小白花的材料,并组织同学制作参加扫墓相关人数的小白花。给同学在扫墓当天用。

各参加者应自备零钱,以便节省时间,促进部门工作的顺利进行。

为确保团队能整体顺利到达活动地点,由以前去过的成员带领队伍,在队伍最后保证全队都能达活动目的地。

4.活动实施阶段

因是双休日,考虑到前进路线及活动地点人员较多,情况比较复杂。各个部们实行责任落实制度认真负起责任,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

十一:活动流程

(1)按照活动规定到达烈士陵园,做好扫墓仪式准备工作

(2)宣布扫墓仪式开始,向人民英雄烈士们献花

(3)奏国歌,全体同学面向英烈纪念碑默哀一分钟

(4)学生代表带领大家宣誓。

(5)全体同学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向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

(6)同学们有各部带领参观烈士陵园缅怀英雄

(7)活动结束应按照预定方案带领回学校(如有事需要向活动小组作出申请准许离队后方可)

十二:活动工作分配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活动中的统筹协调工作

安全小组、实践部:负责活动中的组织、安全工作,并且进行人员考核

策划部:活动的前期策划工作宣传部:负责活动前的宣传工作

学术部:活动的信息采集(照片视频)对活动进行总结、资料的整理。以及活动最新信息进行记录和总结

外联部:负责在活动进行前期与陵园的联络工作(媒体)活动开始后办公室、宣传部、学术部、外联部、策划部应参加活动进行

十三:安全预案

为了加强本次活动的安全管理工作,特提供稳定安全防范预案,具体如下:

1、环保协会将安排专人负责活动的安全防范工作,切实做好前去人员、活动现场资产的安全保护工作;

2、如有突发事件发生,请立即告知负责安全小组的负责人

3、活动期间整个活动安全适宜统一由安全小组、组织部负责协调和组织安排

十四:活动后期及展望

经过学习英烈的先进事迹,重温中华民族传统的文化内涵。接受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精神的洗礼。同学们将在以后的学习工作中积极进取,发扬先辈们的精神,发挥自己所长,表现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在学校的迎评工作中展现当代大学生的风采,返回校内参加活动人员须写份活动感想上交到协会办公室。

十五:活动经费预算

皱纹纸20张一元一张20元铁丝一捆15元总计:35元

十六:活动注意事项

活动期间,所有参与人员要求文明守纪,体现大学生应有的精神风貌,不得做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及校规校纪的言行,对故意扰乱者进行一定的处罚,事态严重的报会长处处理。

(一)活动要求:

(1)严格服从集体安排活动期间不以各种理由私自离队单独行动。有事请假;

(2)在校外注意个人仪表形象,活动过程组织有序不做影响学校声誉的事

(3)互相关心、互相照顾,发扬集体主义精神;

(4)注意卫生不能在陵园内乱吃零食,乱丢垃圾

(5)不能在陵园内乱跑,行走要按顺序,不破坏青草绿地

6)在墓地范围要内维恭维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态度。要怀着崇敬的心情参加活动认真观看了解烈士事迹

(7)活动中态度要庄严肃穆,不能在烈士陵园中嘻笑怒骂,污言秽语,乱跑乱碰,这样做不单只对自己的先人不尊敬

(8)由于学校距目的地较远,为了节约消费,所以乘坐公交车去,自备路费。

第5篇:清明节感想范文

尊敬的各位家长朋友:

大家好!

清明将至,这一天大家会安排些什么活动?是去扫墓祭拜,表达对逝者的追思,还是去郊外踏青,赏一赏早春的清景?或许心念着终于有一个机会,在忙碌中暂停下脚步,来安歇一下疲惫的身心,在家中清静度日,一觉睡到自然醒。

我们也在自问,清明节于我们只是一个假期吗?有时我们在想,现代人心中“故乡”的概念似已遥遥,那“家族”的概念又会怎样?看古人的族谱,从根系伸延出来的枝枝脉脉中寻索,会很快地找到某个人所在的位置。而今天的我们还能这样清晰地找到自己吗?孩子们还知道自己从哪里来吗?

曾经听一个孩子说起自己的爷爷,她说:“当初,是爷爷用一根扁担两个筐,前面装着爸爸,后面装着叔叔,把一家子从山里挑到了城里,之后我们才成了城里人。我爸爸为此感激爷爷一辈子,我也是。”从这里,我们听到了一个家庭的奋斗史。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故事,不说出来,孩子们怎么会知道?

在这个时刻,我们想提议:利用这个假期,大家可以泡一壶清茶,摆两碟小吃,和孩子们聊一聊咱们这个家,它从哪里来,那些与我们有着血缘关系的人都是怎样的人,有着怎样的故事?

让我们坐下来,慢慢聊,好吗?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人死去之后,倘不能活在活人的记忆里,那他就真的死去了。《论语》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了解曾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的先辈,珍惜我们曾走过的历史是多么重要的一件事。但我发现,班里好多孩子说家族中先辈的故事连爸妈也不太知道了。一个家族的记忆在此出现了断层。这促使我组织孩子们快快行动起来,于是今年的寒假,除了读书外,我们留了这样的语文作业:采访家中1-2位长辈,了解自己家庭的往事。

记得“口述历史”的活动中,曾有人说过这样一段话:“对每个普通人而言,最需要了解的不是遥不可及的宏大历史,而是汇入自己生命的涓涓细流;最需要铭记的也不是往圣先贤,而是那一个个赋予我们生命、塑造我们人格的普通人。他们往往寂寂无名、无人喝彩,他们常常是大历史的失踪者,是无差别的统计数字。除了我们,没有人会留意他们的存在,更不会有人愿意停下脚步倾听他们的故事。”那么,来自一个个普通家庭的故事会是怎样的呢?

一个孩子是这样说的:

我从哪里来?父亲和母亲的家乡完全不在一个地方,那我只好认为我的祖籍就是我的家乡了。它实在和我没什么关系,毕竟我又不能决定我从哪里来,它是只属于我们上一辈人的回忆……

这次和父亲聊天,我让父亲讲讲他小时候的事。本以为应该讲讲或者爷爷给他讲过的战争年代的故事,仿佛那些才有浓重的时代色彩。但我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读书。

虽然是穷地方,但是我们家的条件在当地还算是不错的。我的太爷爷是文盲,从小没读过书。但是父亲说,他有最可贵的两点:一是知道要读书,二是男女平等。太爷爷十分勤奋,一有空就跑到山上挖药,挖桔梗、苍术、射干,然后卖给收购站做中药,换成钱供我的爷爷和他的妹妹们读书。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爷爷读完了中专,在当时已经是最有文化的人了。后来,爷爷当了教师,经常告诫我要认真学习,多读书。而我们家的人正是靠读书读出来的:太爷爷是文盲,在田里种地;爷爷中专毕业,去了县城,当上了教师;父亲考出了县城,来到北京,读完了大学本科。而我呢,又在这么一所有着百年悠久历史的高中读书。这算是时代的变迁,也算是家族的进步吧。

聊完后,我才明白:有些人不是为了自己而活,而是为了家族和后代而活,为了使晚辈们不再生活在贫穷的地方,为了能走出去看一看外面的世界,为了过上更好的生活。他们没读过书,但是他们知道读书的重要性。因为生计所迫,他们是最穷苦的一代人,但是他们不甘于此,决心要让后辈读书。正是如此,我才有了今天。如果不是这样……没有如果。

我在看完这个学生的感想后写下这样的评语:“重看这段文字,真的很感动。这真的是一个家族的奋斗历程呢!知道了这一切,恐怕很难再说祖辈的故事与自己无关了吧。”

还有一位学生这样写道:

按理说,家史应该主要是自己父辈的历史,但是……我爷爷奶奶已经不在了。本来我为他们不能再陪我感到悲伤;这次,我又感到十分惋惜,家族历史中无数块拼图都随着爷爷奶奶的相继离世而逐渐消失,我瞬间觉得自己对于这份家族史的消失也有着巨大的责任,我仿佛失去了我的根。

但现在后悔又有什么用呢?那些记忆的拼图不会因为我的惋惜而重新出现,但我起码要做到不让它们再次丢失。

适逢今年春节,我们回到姥姥姥爷家,这次是我妈妈、我舅舅上大学以后26年来第一次大团圆,姥爷乐得仿佛眉毛、眼睛都在笑。趁此机会,我拉着姥姥姥爷(主要是姥爷)到一个小公园进行采访。第一次有孙子(或者家人)这么好奇他的身世,他显得那么激动,甚至前一天晚上我都能感觉到(我前一天告诉他的)。姥爷似乎一直在想着如何去讲述他自称“三天三夜也讲不完”的家史……

在与姥爷聊天的过程中,姥姥因为患老年痴呆症走丢了,大家急忙去找,这件事情让这个学生感叹道:

爷爷奶奶的去世,还有采访中姥姥的意外,让我担忧会不会有一天姥姥忘记了我是谁。所以,我更深地意识到了家史需要赶快记下来,需要多去看看姥姥姥爷,不然总有一天我会后悔莫及,忘记了自己的根在哪里。

第6篇:清明节感想范文

大家好,“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车注。”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春节、端午、中秋节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分布如此广泛,却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节日民俗的存在。这些节日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节日,体现着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节日。20xx年,韩国将端午节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20xx年,端午节被正式认定为韩国的非物质遗产。用骇人听闻来形容这个消息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至少它发人深思。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却成了别国的珍宝,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内心又会作何感想?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我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来勉励自己。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挽救中华文化。

端午节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

老师们、同学们!

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面对这种现状,我们不得不感到悲哀,发出“端午节是否不再姓“中”这样的疑问。

当我们还沉浸在西洋节日的欢声笑语中时,据可靠消息说“亚洲某国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端午节为本国的文化遗产,目前已将其列入国家遗产名录。

听到这种消息,中国人除了惊讶只有尴尬,这不仅仅是一个传统节日的得失,不仅仅是少了几项庆祝活动,更重要的是,这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内涵丰富,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每过一次传统节日,就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一次加强和洗礼,如今,这个拥有XX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眼瞅着即将成为他国的国家遗产,我们将有多么尴尬?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端午节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

老师、同学们:

“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终人散空愁暮, 招屈亭前水车注。” 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

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春节、端午、中秋节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分布如此广泛,却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节日民俗的存在。这些节日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节日,体现着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节日.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节奏的加快,外来文化的大举入侵,中国人不再眷顾流传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而是将目光转向了“圣诞节”“愚人节”这样的节日。我们中华民族的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在漫漫的消失或降低,我们的教育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数学,英语等科目的学习,也要关注古老深厚的传统文化。

现在,许多旅居在海外的华人、华侨历经几十年甚至更长久的国外生活,但是依然保持着我们的传统,他们虽然身在国外,依旧过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和重阳节等我们的民族节日.然而,现在我们国内的学生却喜欢吃的是麦当劳、肯德基、巧克力;看的是日本的动画片及韩国电视剧,过的是圣诞节等西方节日……我们的民族节日却不能引起他们的关注,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索。

20xx年,韩国将端午节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20xx年,端午节被正式认定为韩国的非物质遗产。用骇人听闻来形容这个消息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至少它发人深思。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却成了别国的珍宝,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内心又会作何感想?

同学们,我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来勉励自己。当父亲或母亲劳累了一天回到家里时,你能否为他递上一杯热茶?当你的朋友陷入困境的时候,你能否毫不犹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当你对别人许下承诺时,你能否言出必行、信守承诺?当你自己在考试中失利时,你能否不灰心不放弃,而是寻找原因,总结教训?我们在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的时候,不仅实现了自己的价值,也传承了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如果人人都做好这些平凡的小事,那将会是一件不平凡的大事。

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挽救中华文化。

端午节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

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端午节快要到了,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还是我来告诉你们吧!

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

但是今天的端午节,更多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传赛龙舟,就是为了捞救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把粽子投到江河,是为了不让鱼蛟虾蟹吃屈原的遗体。在这里,我给大家讲一个屈原的故事。相传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大地以齐、楚、燕、韩、赵、魏、秦七国为雄,它们各国之间为争夺土地,使中原大地战火连天。当时,屈原是楚国的左徒官,他劝楚怀王要仁治,不要听信小人谗言,可怀王不但不听,还听信谗言革职屈原。悲愤痛心的屈原,便写下了不朽的诗篇——《离骚》和《天问》。公元前278年,楚国被秦国攻破,屈原精神受到了极大的打击,面对国破家亡,百姓疾苦,自己却无能为力,于是在极度失望和痛苦中,抱石投入长江东边的汨罗江。闻讯赶来的楚国百姓纷纷划船,到江中打捞屈原的尸体,并拿来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蛟虾蟹,让它们不要啃吃屈原的尸体。两千多年过去了,但诗人屈原的形象却依然留在人们心间。如今,每到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就要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这位伟大的诗人。

当然,各地的风俗习惯不尽相同,但都要吃粽子、插艾叶、戴香包、赛龙舟。我们这儿除了上述的这些,还有送绿豆糕、吃绿豆糕的习惯。

端午节是我最喜欢的节日。不仅仅因为它能吃粽子和绿豆糕,更因为它是对伟大爱国诗人屈原的怀念。

端午节国旗下的讲话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早上好!你们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什么传统节日嘛?(端午节)对,是端午节。你们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让我来告诉你们吧!

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始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历史上的这天,人们会通过赛龙舟、包粽子等形式来纪念一颗不朽的灵魂——屈原。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汨罗江,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船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便把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丢进江里,据说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原的身体了。后来,为了防止饭团被蛟龙吃掉,人们便提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的办法,这便是粽子的原型。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

第7篇:清明节感想范文

关键词:小学;班会课;方法

一、小学班会课的现状

1.班主任的独角戏

目前,在许多小学,班会课都是班主任的独角戏,不但其他任课老师没有参与的机会,班内学生也是人在曹营心在汉,班主任的思想就是班级的思想,班主任的准则就是班级的行为准则。小学生单纯,看问题相对客观,有时候会有一些不同的见解,但在班主任的独角戏上,对班级事务也不敢或不愿发表意见,至于就一些问题同班主任辩论或争执,那更是想象中的事,班会课逐渐成为学生的负担。久而久之,班级就会出现所谓的“班主任效应”:只有班主任任教的科目才学,只有班主任的话才听,只有班主任才有权管理班级。这样就严重影响班会课的实效性,学生对班会课兴趣索然,甚至产生反感情绪。

2.以批评为主

在小学,大多数班主任都会忽视学生的存在,班会课上就上一周出现的问题大讲特讲,不刨根不问底,不从思想深处分析原因。一些较严重的问题,就成了批判会,大批特批。如果因学生的行为而导致班主任挨了学校的批评,一些班主任就忘掉了自己的形象,不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小学生年龄偏小,违反校纪校规现象在所难免,班主任过度的批评,势必会引来学生的反感情绪,甚至还会出现逆反心理。其实,成长过程中的小学生表现出的一些小问题也属正常,如果被班主任认定为“违纪”,并且常常在同学面前大声呵斥,就会造成学生心理紧张,失去自尊心和上进心,甚至自暴自弃,这种班会课完全违背了“教育转化”的宗旨。

3.缺少主题

许多小学的班主任,在班会课前没有充分的准备,这节班会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或传达什么精神,都没有提前较成熟的计划,班会课的内容往往带有随意性、盲目性和应付性,上课时想到什么说什么,针对性不强,东一榔头西一棒槌。一些稍认真的班主任,还有开好班会课的想法,但也基本上还停留在开好班会课的层面,没有考虑到把班会课上成系列的主题教育课,因此,对小学生的教育效果和培养目标作用不够明显,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

二、上好小学班会课的几点意见

1.有主题

主题是班会课的灵魂,无论是否主题班会,小学生的班会课,每节都要有既定的主题,只有选好主题,才能开好班会。简言之,就是这节班会课主要要解决什么问题,安排哪项工作,或者是要举行什么活动,等等,都要提前做好设计,上课时按计划执行。像清明节,可以以“清明的缅怀”为主题,对小学生举行革命传统教育;可以以“我是小小交通警”为主题,进行交通安全教育;还可以以“果皮纸屑请走开”为主题,对小学生进行环保教育等等。只要能与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及社会主义教育相结合,能够激发小学生“健康的情感”,从小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都可以是班会课的主题。

2.重形式

班会课的开展不能只局限于教室,必要时也可以到教室外去拓展空间,创造新的活动方式。可以是“说教”,也可以是“对话”;可以是“授受”,也可以是“交流”;还可以是“引导与互动”。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求新求异,所以小学班会的形式也要灵活多样,同时具有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和趣味性,而不能太过死板。如讲座、演唱、朗诵、讲故事、公益活动、参观、联谊等等,都是可以有的形式。只有多样化,才会使学生乐于接受,思想教育才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齐参与

班会课其实与我们平常上课是一样的,都应该是师生双方的互动合作,而不能只是教师单方面的陈述。我们要在有主题和重形式的基础上,调动小学生的积极性,让班级学生全员参与,就共同关心的话题进行频繁交流。比如班级个人每周的各项表现评比情况,就可以充分发扬民主,谁戴小红花几朵小红花,都由大家集体评议,就比较有说服力。班内要搞主题活动,活动的内容、组织形式、怎样分工、如何总结,等等,也都由同学们集体来决定,大家的积极性肯定会很高,效果也一定会很明显。因此,班主任一定要注意班会过程中的民主与平等,要激励每一位学生都投入到班会活动中。

4.可前瞻

小学生的班会课,提倡从学生身边事出发,从生活中的小事出发,这样学生才能有切身的体会与感悟,但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更高一些。也就是说,班主任要以这些小事为出发点,提升小学生道德修养的高品位。比如,有同学帮助同桌抬倒了垃圾,就要求他替自己做作业。虽是一件小事,可是透过小事的表面现象折射出的却是学生不够健康的心理状态。于是,我就组织了一次《为什么帮助别人》的主题班会,让大家通过学习雷锋叔叔的故事、学习身边“最美孝心少年”李依桐、李易轩姐弟俩的感人故事等等,畅谈感想,得到思想的升华。

时过境迁,如果学生早已忘记当年在校所学的知识,却仍然记得班会课的许多细节,记得班会课带给他们的收获和感动,那么,我们的班会课才是真正的充满魅力!

参考文献:

第8篇:清明节感想范文

20xx学校端午节活动演讲稿范文一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彩旗夹岸照蛟室,罗袜凌波呈水嬉,终人散空愁暮, 招屈亭前水车注。” 刘禹锡这首《竞渡曲》记叙的是沅江一次赛龙舟的活动。端午节,门插艾,香满堂,吃粽子,洒白酒,龙舟下水喜洋洋。这些,都是曾经端午节上最热闹的活动,传统节日是民族智慧的结晶和文化遗产,是民族的精神家园。春节、端午、中秋节已经成为民族文化的象征,彰显着全民族的文化认同感和凝聚力,中华民族分布如此广泛,却能保持强烈的民族认同感,相当程度上得益于节日民俗的存在。这些节日已经成为全社会、全民族的共同节日,体现着共同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在"端午节"——到来之际,我们更应该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节日. 20XX年,韩国将端午节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遗产;20XX年,端午节被正式认定为韩国的非物质遗产。用骇人听闻来形容这个消息或许有些言过其实,但至少它发人深思。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却成了别国的珍宝,作为炎黄子孙的我们,内心又会作何感想?

无庸讳言,这些年来,我国的传统节日,似乎总离不开吃。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吃青团,元宵节吃汤圆,中秋节吃月饼,春节更不在话下——大鱼大肉让你吃到不想吃。农耕社会对饥饿的恐惧,形成了我国传统节日最鲜明的风俗——吃。如今,满足了温饱需求的人们正在奔向全面小康,什么时候都有的吃,想吃多少都可以,传统节日的吸引力一下子失去了特有的魅力。

我们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殷切期望,面对如此的现状,我们不能无动于衷;复兴中华文化,我们责无旁贷。我们或许无法改变端午节已被韩国申报的事实,但我们可以用中国传统思想中的“仁义礼智信”来勉励自己。在继承传统文化方面,我们守着“聚宝盆”却不善于保护和挖掘。比如文字,当代青年有几个熟识并能运用繁体字?连文字都不认识又如何了解古代文化?再比如造纸,我国造纸工业化生产的结果是传统手工业的流失,许多高质量的宣纸要到日本或韩国才能买到,他们不但继承了我们的传统造纸技术,还有新的发展。就拿端午节来说,它已融入各个临近国家的文化中,形成了独特的生命力——在新加坡,每年端午节举行的国际龙舟邀请赛闻名于世;在韩国,端午节被称为车轮节,是插秧结束后祈求丰年的日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人着眼于创新,却往往容易忽视对传统的坚持,文化的缺失必然导致精神断层甚至扭曲,而精神文明的再次断层又将带来什么?有句话说的好: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在面临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该如何保护与继承我们的传统文化,显然已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而现时的洋节兴盛与传统节日衰弱间的反差,更凸显了这个问题的迫切性。

其实,不光是传统节日,整个中国民族民间文化的生存环境如今都面临着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挑战。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先进的科技手段和发达的文化传播手段,积极传播西方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对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生态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中国的传统节日五彩缤纷,文化内涵丰厚,留存着人类独特的文化记忆,对祖先创造的历史文化遗存,必须怀有敬畏之心,必须高度重视。我们是中华民族的栋梁之才,中华文明需要我们共同传承。同学们,不要冷落了中国自己的传统节日,让华夏文明在中国彻彻底底的红火起来吧

悠悠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就像一条历史的长河,我们不能让它断流;祖祖辈辈沿袭下来的优良传统,应在我们的手中发扬光大。让我们一起努力,用实际行动挽救中华文化。

20xx学校端午节活动演讲稿范文二各位同学:

端午节就要到了,关于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可多了,其中,纪念屈原的说法流传得最广。屈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出生在20XX多年前战国时期的楚国。他为人正直,学识渊博,很有才干,在楚国担任了重要职务。因为他主张坚决对抗秦国侵略,而受到打击、排斥,还被楚王赶出了朝廷。屈原悲愤极了,在流放途中写下了许多充满爱国精神的诗篇,最有名的是《离骚》。后来,秦国军队攻占了楚国都城。楚国失地千里,尸横遍野。屈原心如刀割,他不愿意看到国破家亡的惨景,就在农历五月五日这一天,怀抱石块,跳进了泪罗江。当时他62岁。

百姓们爱戴屈原,当听到他自杀的消息后,纷纷划着船奔向江中,去打捞屈原的遗体,但没能找到。他们怕江中的鱼虾会咬食屈原的遗体,又纷纷把江米装迸竹筒,扔到水里,想用江米喂食鱼虾来保护屈原的遗体。从此,每年的五月初五,人们都会自发地来到江边,悼念屈原,还要划着船冲进汹涌的波涛,象征人们争相打捞屈原遗体,以此来寄托对屈原的哀思。久而久之,我国南方就形成了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因此,端午节又成了纪念屈原的节日。

同学们,屈原因为热爱祖国、关心百姓疾苦而受到人们的爱戴。当我们津津有味地吃棕子、观看赛龙舟时,不要忘记20XX多年前那位爱国大诗人——屈原。

谢谢大家!

20xx学校端午节活动演讲稿范文三尊敬的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今天国旗下的讲话的主题是:纪念屈原,过端午节。

大家都知道每年农历五月初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端午节。那端午节到底是怎么来的呢?端午亦称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

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端午节吃粽子,这是中国人民的又一传统习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来已久,花样繁多。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第9篇:清明节感想范文

【关键词】博物馆 社会教育 活动形式

【中图分类号】G2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10-0201-01

教育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其含义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广义的教育,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博物馆教育就是广义教育的一种,是“学校之外,有目的地增进人的知识技能,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教育活动”。 它是以实物组成的陈列及其他辅助形式(巡展、临展、讲座、报告会等)让观众了解历史文物知识,诱发观众的感想和思考,达到直观的教育目的。近年来,博物馆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首要前提

陈列展览是博物馆向公众进行社会教育的主要手段,也是博物馆工作的中心环节,是博物馆开发社会教育项目的首要工作。博物馆紧紧围绕历史文化资源,深入研究文物亮点和观众需求。博物馆“”基本陈列,运用了多种高科技多媒体现代展示技术,通过视频、音频、动画、图片、文字等加以组合应用,紧扣主线,以林则徐故事为蓝本,勾勒出所掀起的壮阔波澜。充分体现了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斗争之序幕”及“人类禁毒旷古未有之壮举”的重要意义和历史地位。馆内的临时展厅,经常举办近代史,国情教育、书画艺术、民族风情等方面的展览,让观众增加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在社会上产生了强烈反响,从整体上扩大了博物馆对外的影响。

二 学校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场所

博物馆是青少年学习的第二课堂,是提高青少年文化素质的重要载体。而博物馆与学校共建,也成了博物馆社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博物馆中展出的实物适合青少年具体形象的思维特点,有助于他们在具体实物和抽象概念之间顺利接洽,这对于他们学习新知识与重温已有的知识都很有好处。然而,在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博物馆和学校间的联系和互动工作仍未到位。要想让青少年亲身体验感受,近距离了解祖国悠久历史,追寻本区域的文化之根,博物馆可利用馆内文物资源及展览优势,在各节假日开展符合青少年特点、激发兴趣的互动教育活动,创造博物馆品牌教育项目等。博物馆每年在重大纪念日“沙角之战”“虎门保卫战”、清明节、“5・18”、“6・26”等都组织中小学生,通过流动展览、专题讲座、重走古战场、历史人物故事会、诗歌朗诵、表演等多种互动形式,纪念、歌颂中牺牲的英烈们,将文物展览元素知识融入其中,寓教于乐,让未成年人在参与中收获知识,增强他们的爱国热情,提高他们的社会意识。

三 创新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出路

传统的宣教工作专注于阵地讲解,且手法单一,效果不佳。宣教工作的出路在创新。唯有创新,才能把宣教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阶段,才能赋予宣教工作以鲜活的生命。近几年来,博物馆大力挖掘与历史文化资源,先后编排以音乐、舞蹈、朗诵、小品等,以流动博物馆的形式,让展览、讲座、报告会等向社会延伸,分别在馆内、各镇(街)、企业、学校、部队、社区等进行演出,并积极参加各种旅游推介会。这种宣教新形式,改变了过去单一说教的方法,将历史文化内涵物化为艺术活动,将静止的文物和史实转化为舞台表演,形象而生动地再现历史风云,让广大群众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和教育,走出了一条富有生机活力的社会教育创新之路。

四 志愿者是博物馆社会教育的坚实后盾

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社会文明和进步的标志,博物馆当然也需要志愿服务来强化社会教育力度,扩大社会影响,发挥教育作用。很多博物馆抽调优秀讲解员,通过全方位培训,专门培养一批志愿者,组建志愿者团队,使之成为弘扬历史、普及文博知识、提高民众修养的文明使者。博物馆就根据当地的社会状况和自身实际,招募了一批来自各行各业的志愿者,他们基于对文物历史的喜爱和对社会的无私奉献,积极参与志愿工作。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节假日期间,志愿者们为观众提供特色讲解、维持馆内日常秩序、发放资料、组织观众填写问卷等服务,用他们真诚的爱心和行动,倡导了文明新风,传播了社会文明,营造了和谐氛围,同时也提升了自身的综合素质和博物馆的服务水平。展望未来,博物馆将继续做好志愿者工作,力争做到服务多元化、活动品牌化,继续充实志愿者队伍,扩大博物馆影响力。

总而言之,社会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博物馆的社会教育也随之发生变化。随着社会对博物馆教育需求的不断增加,博物馆应注重互联网和以数字化多媒体网络教育资源的开发,朝着多功能、信息化的全方位文化中心发展,积极创新宣传教育手段,使得教育的内容及方式更加丰富多彩,进一步凸显其教育功能,为普及下一代历史文化知识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