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会计国际化论文范文

会计国际化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会计国际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会计国际化论文

第1篇:会计国际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会计国际化经济后果利益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作为国际通用商业语言的会计,也必须顺应这一潮流,朝国际化方向发展。但是,会计是有经济后果的,在对各国会计进行协调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阻力,会计国际化背后的实质为各国的利益之争,我们在积极参与会计国际化进程的同时,必须立足于国情,不能不切实际地、一味地向某个国家的会计标准或者不顾条件地向国际会计标准靠拢,这将会牺牲我们自身的利益而得不偿失。

1会计的经济后果

经济后果学说是美国会计学者于上世纪70年代末提出来的,其标志为Zeff(1978)《经济后果学说的兴起》一文的发表。Zeff在该文将经济后果定义为“会计报告对企业、政府、工会、投资人、债权人决策行为的影响。”

会计的经济后果使人们对制定会计准则的认识有了质的转变,使会计准则的制定理论发生了变革,促使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更加理性和成熟。由于会计政策经济后果的影响,当今各国会计准则的制定过程与其说是一项专业技术过程,不如说是一个政治过程。

2会计国际化背后的各国利益之争

会计准则制定是一个政治化过程,这一点同样在国际会计化进程中得到体现,尤其表现在各国对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权的争夺上。会计准则规范不同的计量实务和信息披露要求,将影响不同的利益团体的利益。受经济实力影响,目前的国际会计协调化偏重于发达国家或跨国公司的需求,未必能保持发展中国家或东道国的利益。此外,即使在发达国家内部,仍存在着不同的会计模式,从而产生必须按何国会计准则为国际会计与报告准则蓝本的争议。上述这些不同国家或集团之间的利益冲突事实上成为会计国际化的阻力,在IASC(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重组前,国际会计准则的制订相当缓慢且缺乏普遍认可,以致有西方会计学者认为,国际会计协调化是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幻想。

最能说明会计国际化背后利益之争的例子莫过于美国对国际会计准则态度的变化。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制定自己独立的会计标准,认为美国的会计标准是世界上最好的会计标准,所以不认可国际会计准则的地位,对国际会计准则的态度很消极。然而在1996年之后,美国的态度却突然发生了变化。原因是美国会计标准是目前世界上技术最复杂、要求最高的,当其他国家的公司争取在美国证券市场上上市融资时,需要作大量的报表调整工作,从而增加了这些公司的筹资成本。这样将导致许多公司畏惧其“门槛”较高而转向欧洲证券市场或者日本等地上市融资,从而损及美国利益。因而美国固守其会计标准的态度开始松动。

1996年10月,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经过与IASC对话后,发表了一个有条件“支持IASC制定适用于跨国股票上市公司财务报表所用的会计标准”的声明。显然,美国从不认可国际会计准则到支持IASC制定一套全球通用的、高质量的会计标准,在态度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一态度上的转变,实际上是美国的利益驱动所致,因为,建立全球通用的会计标准,促进会计标准的国际化,符合美国的利益。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会计标准的国际化实际上是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利益驱动的结果。

3对我国会计国际化的理性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以积极的姿态来促进中国会计的国际化,从1985年的外商投资企业会计制度,到1992年11月参照国际惯例了“两则两制”,以及目前已经的16项具体会计准则和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的《企业会计制度》,都有国际会计惯例的深深烙印。

我国已正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2003年的进出口总额有望突破8000亿美元,外商直接投资历年累计将达5000亿美元,这意味着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将与世界经济体系进一步融合,实行会计国际化将是我国政府的必然选择。

现在有人主张我国会计标准的建设直接照搬美国的会计标准或者国际会计准则。但是,如果我国的会计标准在其国际化进程中,片面地向美国会计标准或者国际会计准则靠拢,这就意味着我国企业需要花费大量的编制成本以使其编制的财务报告与美国会计标准或者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相一致,我国财务报告的使用者需要花费大量的学习成本来读懂这些会计信息,而美国的会计信息提供者和使用者却不会发生这些成本,美国的注册会计师也可以凭借着其专业特长和职业技能,直接在全球范围内执业,而其他国家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或者注册会计师则要为此付出较大的代价。

因此,在我国会计准则的建设过程中,我们既要看到会计标准国际化的趋势和益处,又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和冷静的头脑。我国尚处在转轨经济的特殊背景下,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和完善的监管机制尚未建立起来,如果我们操之过急,片面追求我国会计标准的英美化或国际化,尽管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我国企业对外融资的成本或者对外贸易的成本,但是可能会出现与我国转轨经济环境不相适应的情况,导致会计信息出现混乱或者失控,由此所产生的改革成本和风险将是巨大的,对此我们需要有充分的认识。

参考资料:

第2篇:会计国际化论文范文

摘要:文章从5个方面论述了加入WTO后我国会计业面对机遇与挑战应采取的对策。国际上,规范会计行为的标准主要有两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习惯上把两者统称为会计制度。随着会计准则国际化和我国加入WTO,国际社会对我国会计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会计改革,加快与国际会计惯例的协调已是大势所趋。下面将对我国会计的国际化问题进行探讨。

一、会计业的发展演变纵观近现代会计发展的历史轨迹,会计理论和技术方法的每一次飞跃都与当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密切相关。

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越重要。也可以说,经济越发达,会计水平越先进。11世纪以后,资本主义萌芽在意大利地中海沿岸一些工商业城市出现,为记录复杂的债权和债务关系,金融家逐渐发明掌握了一种“借”、“贷”记账方法。这种方法经过300多年的演变完善,已成为今天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记账原理。18世纪以后,英国通过产业革命,迅速完成了资本主义原始积累,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早期工业化,公司制这一企业组织形式就是在这一时期的英国最早产生的。英国政府于1894年修订《公司法》时规定:社会上的职业会计师可代行监督公司会计事项职能。这一修改使会计师职业合法化。为规范会计师执业,1853年,世界上第一个会计师职业团体———爱丁堡会计师协会成立,标志着现代注册会计师行业正式诞生。20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后,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和制定会计准则。会计准则一经产生,世界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纷纷效仿。发展至今,除发达国家外,很多发展中国家也有了自己的会计准则。

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跨国公司的扩张、国际贸易的活跃和国际资本流动的增加,制定协调和规范各国会计行为的国际会计准则显得十分迫切。1973年6月,澳、加、法、德、日、墨、荷、英、美等9个国的16个主要会计职业团体在伦敦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负责制订和国际会计准则。至90年代末,已有许多国家和地区加入了这一组织。该组织先后了30多项国际会计准则。严格来说,我国的会计历史还不长,但发展还是较快的,特别是近十几年来,我国对会计制度、会计模式又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初步建立了与我国市场经济相适应的会计方法体系。

1.在会计师建设方面,1985年正式颁布和实施了较为完整和规范的《会计法》,并在1993年和1999年先后两次进行修订,特别是1999年修订,于2000年7月1日实施的《会计法》,不仅对各企业单位会计核算作出了详细规定,而且进一步明确了会计责任,加大了处罚力度,对规范我国会计工作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还颁布了一系列的会计法规、条例、规范、制度,会计工作的法制化日益加强。

2.在会计事务管理方面,强化了财务部门在我国会计工作中的统一管理权,各级财政部门均设置专门会计管理机构,有些地区还设置独立的会计局。近两年我国各地推行的会计委派、财务总监等做法,加大了对国有大中型企业、控股上市公司、行政事业单位等的财务会计管理力度。

3.在会计职业方面,颁布了一系列法规条例,明确规定了会计人员的职责和义务,实行了会计任职资格考试和评聘相结合的制度,选拔了一批会计专业人才,在大中型企业设置总会计师岗位,会计人员的地位和工作热情得到了提高。

4.在会计理论研究和方法探讨方面,大兴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大力引进西方先进的理论方法,如管理会计的引进与运用。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的西方会计准则评价和研究,更是为制定我国会计准则提供了理论参考。1992年底我国相继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以及13个行业的财务会计制度,大大拉近了与国际会计的距离,推动了我国现代企业制度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1998年以来,针对我国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财务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有关部门了《股份有限公司会计制度》和《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等具体准则。我们相信,通过有关法律的进一步完善,将为各行业、各企业创造一个更加公平竞争的会计制度环境。

二、加入WTO我国会计业的对策我国已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无疑给我国会计市场带来或多或少的影响和冲击。

如何应对“入世”给会计市场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我们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和研究相应对策,促进我国会计业的大提高、大发展。

1.会计理论研究方法创新要直面市场经济最前沿。加入WTO间接地推动各个会计学科的理论研究和发展。入世后,会计观念要转变,应重新定位会计职能,摆正会计在市场中的位置,更好地发挥会计为市场经济服务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会计市场的开放,以及建立管理会计的专门机构,会计独立理论研究也将重新启动;随着市场竞争机制的引入,一些技术落后、竞争力差的企业将加速被淘汰出局,这就会推动“兼并会计”、“破产会计”的研究和发展;随着金融资本市场的开放,经济的发展导致外币业务和投资的增加,这必将加快“金融会计”、“信托投资会计”、“投资基金会计”的研究步伐;随着会计人才市场的开放,国际人才的流动,引进优秀人才和对人力资本的重视,也将促进“人力资源会计”的理论与实践;入世后还会引起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下岗失业不可避免,“社会保险会计”的研究呼之欲出;由于政府职能的转变,会计人员管理将向所有者独立管理体制演变,将进一步深化会计委派、财会集中核算、财务总监制的理论研究。

2.会计改革要依据国情,使中国特色与国际化相协调。会计的特色问题,不仅中国有,西方国家之间也存在不同差别,这一点是没有疑义的。会计是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也为经济发展服务,会计工作是基于一定的国际背景的,有什么样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历史传统,就有什么样的会计,不同的国情孕育不同形式的会计,这是会计改革必须结合国情的基本原因。入世后,我国资本市场范围逐步扩大,跨国筹资与投资日益频繁。各国会计差异越小,就越有利于投资者和管理者评价和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跨国公司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跨国公司的业务活动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要求各国会计尽可能协调,不发达国家要对外开放,吸引跨国的投资,就必须与之相协调;通货膨胀、偷漏税款、环境污染、会计信息失真等会计国际公害需要各国协调行动,共同治理。世界贸易组织不要求其成员要采取统一的经济政策和制度,只要求相互协调,可以保留各自特色。因此,我国会计改革的国际化与中国特色将长期协调,其国际化程度将随我国市场经济的国际化程度的加大而逐步加大。

3.改善会计执法环境,建立统一会计制度,完善会计准则控制体系。目前我国在加快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步伐,同时逐步步入以法治国的法制轨道,但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过程中,一方面是要在实践中逐步完善法制体系,另一方面是要与“人治”惯性作长期斗争,因此执法环境好坏是制约法律执行效果的重要因素,要解决好执法环境中的执法队伍的建设、执法者的素质与态度、执法的严肃程度、执法程序的合理程度、执法结果的落实程度、执法客体的配合程度等问题,在完善目前会计法规体系的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坚决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保障会计人员依法行使职权和维护各经济单位的合法权益。推进会计工作步入法制轨道。

第3篇:会计国际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国际会计准则;全球化;IASC;IASB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加强,随着资本市场的全球化、会计职业组织的国际化以及其他国际组织的成立与发展,日益要求有一套与之相适应的国际会计准则。20世纪90年代以来,与会计国际惯例接轨在我国成为重要的研究话题,同时在实践上也与我国的会计准则建设密切联系(比如已经的十三项具体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有很大的关联度,而且发行B股和境外上市公司须遵循国际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等)。我们认为国际会计准则的研究重点应在其可行性而非理论本身,本文拟围绕会计准则国际化的制定与实施难点作一分析。

一、国际化会计准则的提供者

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世界经济和各种制度与之相适应而发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变化,在这样的环境下,会计仍呈现各为其阵之势就显得非常滞后了,同时按照经济学的观点来解释,制定国际会计准则本身属于一种寻租行为,因此,国际上有许多政府或民间的组织参与到会计准则国际化之中来。其中比较有影响的有:联合国、欧洲共同体(现称欧盟)、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现称IASB)以及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

联合国于1979年成立了“政府间国际会计与报告准则专家组”,讨论国际会计和报告问题并制定相应的指南,在会计准则国际化中有相当的影响。欧洲共同体在成立之初即尝试对其成员国包括会计法规在内的公司法进行协调,由各成员国根据欧共体的指令在一定的期限内修改各自的法律。在其的第1、2、3、5、6、7号指令中都或多或少地涉及到会计方面,从而使现在的欧盟地区基本实现了统一的会计准则,并对世界范围内的会计准则国际化产生了积极影响和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国际会计师联合会是国际性会计职业界组织,它通过参与到IASC的监督与决策机构中并且为之提供经费,对国际间会计协调发挥积极的影响。会计准则国际化中作用最大的机构是成立于1973年的IASC,该组织成立以来通过一系列的努力与变革,取得了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和国际上日益广泛的支持,使国际会计准则取得了重要的地位,目前其成员包括八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多个会计职业组织。本文以下所述的会计准则国际化即以IASC为研究对象。

二、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与IASC的变革

在IASC的成立之初,下设理事会、咨询小组和筹划小组,目标是“根据公众利益,制定和公布编报已审核财务报表时应当遵循的准则,并推动这些准则在世界范围内被接受和遵守”。它参考了美国和英国的会计准则的制定经验,每份IAS经理事会确定后委托专题委员会研究,并报告设想,理事会同意后再拟初稿,发送各会员评论,然后由专题委员会修改,经理事会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后作为公布草案发表,其后再广泛征求各方意见并经理事会四分之三多数通过后才正式公布,大约需三年时间才能完成。由于IASC没有法定权力,主要依靠得到IASC全体成员的支持和在其所在国对准则制定机构“劝说”,使其的IAS在国际上被各国、各地区接受并得到遵守。IASC在人力、财力和影响力上的欠缺以及各国经济环境差异巨大的现实,使得其只能选择国际上受关注的主要会计项目,在适当比较、挑选的基础上调和各国同类或类似的准则,废除一些不正确的会计惯例,允许多种会计处理并行,形成粗线条的、易于被各国各地区接受与遵守的IAS.正因为此,初期的IAS受到了广泛的尤其是美英等国的批评,指责IAS为低质量的会计准则。

IASC意识到了问题所在,并于20世纪80年代以后做了大量的工作:1.争取到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的支持并达成合作协议。2.于1989年出台了《财务报表可比性》的征求意见稿,即著名的E32,要求在原来的诸多可选择会计处理方法只保留一项备选方案,而且备选方案只用于特殊而类似的情况。3.核心准则项目计划的实施(即于1995年与IOSCO达成的协议,规定IASC在1999年前形成一套核心的国际会计准则,作为跨国证券发行和上市公司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IASC的三十个核心准则已于2000年5月17日由IOSCO正式宣布通过了评估。4.为了增强国际会计准则的权威性,大量吸收包括美国证监会主席、世界银行行长在内的资本市场和金融市场的代表加入,使IASC成为一个多方力量共同参与、更具权威性和可接受性的组织。5.根据顾问委员会的建议进行机构重组,新的IASC由管理委员会(基金会)、理事会、顾问委员会和常设解释委员会组成,财政预算也由大约每年一百万英镑剧增至每年一千万英镑,为制定高质量的核心准则提供了人力和财力上的保证。6.2001年4月改组为IASB,原国际会计准则(IAS)也更名为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FRS),新成立的IASB开始与其他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并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德国、法国和日本等七个国家的准则制定机构开展了实质性的合作。7.IASB在准则的制定过程中指导思想较其前身更加侧重财务报告实务,努力建立一套高质量的统一的国际会计准则。

在IASC的努力下,IAS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高质量,提高了可比性,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或组织的认可与支持。同时,IASC也一改过去妥协、协调的作风,以一个有可能成为全球公认会计准则制定者的形象出现在国际会计领域。据统计,全球会计年度结束于1999~2000年的公司及主体声明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已达二百零九个;东欧的一些国家甚至不制定本国准则而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另有一些国家根据国际会计准则来制定本国的会计准则;欧盟委员会、世贸组织、世界银行及负责银行监管的巴赛尔委员会都已明确地对IASC表示支持。2000年6月13日,欧盟理事会了一份备忘录———《欧盟财务报告战略:未来走向》建议在欧盟成员国范围内的所有上市公司,最迟应于2005年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编制合并会计报表。2002年7月19日,欧洲议会和欧盟委员讨论通过了“关于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的第1606号(2002)决议”,目的是在欧盟成员国范围内采纳和运用国际会计准则,协调公司提供的财务信息。

这些似乎都在表明,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已是大势所趋,世界范围内标准化的会计准则终将实现。然而事实上情况还远远未能如此乐观,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中更多面临的是诸多的难题、怀疑甚至反对。

三、国际会计准则推行的难点

从目前来看,国际会计准则还没有得到绝大部分国家包括其发起国的遵守,国际会计准则的推行还面临着诸多难题。

首先,由于IASC及新成立的IASB是一个国际性的民间会计职业组织,它所公布的IAS不具有任何法律上的约束力,仅仅依靠其他国际性组织推荐和会员团体承担的义务加以推行。为了增加其准则的可接受性,IASC的主要着眼点是针对一些基本会计处理问题进行国际协调而尽量回避具有重大争议问题的会计处理问题,对同一交易和事项的处理确定多个备选方案,这一点尽管在近年来已有所改善,但选择的余地仍然存在,这就容易降低信息的可比性,误导信息使用者或加大分析利用信息的成本。同时,国际会计准则在条文上过于简明,留给企业会计人员职业判断的余地较大,容易被人为操纵从而降低会计信息质量。

其次,当前世界各国的会计准则制定权都掌握在政府或是经其授权的会计职业团体手中。目前大多数的学者都认可会计准则具有经济利益后果的观点,而且许多实例也可以作为这一观点的证据(比如20世纪30年代,美国会计师协会就为争取会计准则的制定权而和以学者为主的美国会计学会展开一系列竞争活动并最终因人力和财力上的优势胜出)。因为会计准则的制定存在的经济后果,就不可避免地受到各方面利益集团的干预和制约,他们很可能不愿意让IASB来掌握这一权力。另外,许多人认为会计准则的制定权属于国家的一部分,这样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还会面对民族自尊心的障碍,特别是在一些大陆法系国家和一些社会群体导向较强的国家。即使是在IASB中拥有的话语权最大、自己的会计准则也由民间制定的美国,对IASB的工作也是既有支持的一面,更有不愿让其取代自身准则的一面。美国SEC曾对IASB提出了在美施行的若干个要求,除了一些准则质量要求以外,还暗示了取代他们的GAAP不能以增加美国资本市场交易成本为前提,而无论现有国际会计准则质量如何之高也是无法做到这一点的。

最后,也是本文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如果会计真的并非简单的“世界通用商业语言”,而是具有鲜明国家性的由各国经济基础决定的一种上层建筑的话,那么国际会计准则除了用于涉外业务之外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这也是IASB无法通过自身努力而改变的。许多会计学家认为,会计体系是依赖于经济环境而存在的,这些环境包括经济发展水平、所有制形式、通货膨胀率、资本市场发达程度和税法制度等因素,同时还需要考虑会计执业人员的素质问题。在各国经济环境存在巨大差异的前提下,一些国家把会计政策作为经济宏观调控的工具,那样各自的会计政策或准则必然会存在区别。从产权制度的角度来看,各国若采用了服务于国际目的的会计准则,都将面临交易成本中的实施成本无限大的危险,而由该准则带来的成本的节约能否弥补损失,至少对于当前大部分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是不可能的。

看来,IASB若希望如其前任主席夏普所言:“将制定出能为世界各国接受的国际会计准则”,而不是将其准则仅仅用于跨国上市公司,还有很多的理论与现实工作要做,IASB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刘峰。会计大典(第一卷):会计理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8.

[2]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会计理论[M].福建: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3]李翔华。会计基本理论[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89.

[4]曲晓辉。我国会计国际化刍议[J].会计研究,2002,(1)。

[5]葛家澍。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核心准则的未来[J].会计研究,2002,(4)。

第4篇:会计国际化论文范文

“应景而生”是会计电算化产生的必要前提。随着社会与科技的不断发展,会计繁琐的手工记账工作逐渐显得笨拙与繁重。而随着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的产生,预示着,关于算数与逻辑的计算记账工作,必将随着迅速而高效的电子计算机的发展而代替繁琐的手工记账工作。

二、会计电算化的发展阶段

1.手工记账阶段会计电算化的初级阶段就是财务核算和报表核算。1978年,会计电算化的工作在吉林长春拉开了序幕,20世纪80年代起步,直到1981年8月,中国人民大学和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联合召开了电子计算机专题研讨会,会计电算化的概念正式被提出。当时虽然提出了会计电算化的概念,但是电算化仅仅是起步阶段的理论研究,信息来源比较单一,并不能结合其他的业务实行发展。

2.计算机处理阶段将计算机的软件系统融入日常的会计核算与处理,将企业与单位的各项业务录入计算机内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形成企业与单位内部各个部门信息的大融合,构成一个整体,从而形成了一套完整的会计核算与账务处理系统。会计电算化在与计算机互相融合的阶段,基本上已经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为企业与单位提供了便利与高效的处理软件。但是,会计电算化仅仅是核算的软件,不能代替我们人类对企业与单位进行管理与决策。

3.融入专业知识我国会计电算化在机械处理阶段和计算机处理起步阶段没有融入专业的会计知识判断,录入的信息只能靠人工的检查来判断对错,这时,引入电算化的企业或单位虽然在录入会计信息方面较以前方便,但因为疏忽而导致的信息错误不能及时的被纠正。随着计算机处理阶段的日进完善,我国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不断提高,2006年2月颁布《企业会计准则》后,会计电算化融入了关于会计的专业知识,使计算机处理系统与之相结合,达到了更高层次的阶段。从而,会计电算化阶段更上一层楼,为以后电算化的发展奠定了夯实的基础。

4.与更高层次的ERP系统管理结合ERP系统是一种集成管理化系统,是集信息管理化与管理决策化为一体的一种供应链式的管理系统。ERP的研究方向主要以信息流,物流,财流三方面为主,是一种提高效益,实用而便利的企业资源管理计划系统。ERP是一种高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因此,会计电算化与ERP的结合必定会提高电算化的高水平发展。会计电算化与ERP系统结合提高了会计信心质量与速度,没有应用ERP之前,需要人工进行信息传递,所需要的时间较长;与ERP相结合后,电算化的信息传递完整而迅速,实现了数据共享,这样,企业或单位的各个部门就能方便而简洁的进行业务沟通与交流。ERP与会计电算化的结合是更高层次的信息与管理的结合。

三、会计电算化的现状

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突飞猛进必将带动着会计电算化的发展推广。当下我国有多家企业与单位引进了会计电算化软件,会计电算化软件的确方便了财务数据的记录整理与核算输出,使企业得到了不少便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中国的会计文化在20世纪90年代产生,所谓会计文化是会计与文化相结合,兼具会计的核算监督与文化的背景底蕴,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但在管理决策方面也一直存在其根本性的问题。中国的会计文化权距相较于西方国家的会计文化权距大,其根本原因在于根深蒂固的从古至今流传并继承的传统思想。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文化博大而深远可想位置,从古流传的等级制度隐隐约约在目前的各企业与单位中。员工对企业或单位的领导服从并容忍程度大,权距就大,所以,即使会计电算化被引入大部分企业,但是并不能被广泛而完整的应用,浪费了太多好的资源,根本原因在于企业或单位的领导不愿意放权。权利集中管理一直是中国企业或单位的弊端,适当的放权有利于企业与单位的发展,而且,会计电算化也可以得到更大的发展,也促进了我国会计电算化的研究,这一点上,我们需要向西方国家借鉴和学习。电算化的使用范围还不够广泛,我国真正引进电算化的企业或单位并不普遍,适用范围低,发展的速度就慢,所以我国较其他西方国家电算化普及的范围还是较低。电算化软件的整体水平不高,是我国难以步入电算化大国的重要原因,我国本就较西方国家的会计文化起步晚,在后天的研发电算化软件上也没有质的飞跃,加上电算化普及程度不够,也没有专业的高端人才进行研究与开发,企业或单位仅仅使用电算化的基本职能就足够,并不要求更高的职能,所以研发单位也就“安于现状,难以更好”了。

四、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

1.电算化安保系统薄弱许多企业虽然引入了高端的会计电算化软件,但是并没有对其进行保密性较高程度的安全保护。ROM与RAM的内存要有一定保障,一旦企业或单位的重要数据信息录入电算化软件,系统出现故障后,要保证存入的内容不会丢失。当软件与网络进行连接时,很容易进入计算机病毒,一旦电算化软件进入病毒,软件内的信息与数据将全部收到影响,重启维修后,软件内信息全部丢失,对企业或单位造成严重的影响

2.对会计电算化不够重视虽然企业或单位引入了会计电算化,但是企业或单位的领导和内部人员对电算化没有足够的重视,认为别的企业或单位引进了电算化,我们企业或单位也要引进,但是引进后并没有让电算化发挥出自己的才能,仅仅是使用基本的电算化功能而没有引用更高级别的管理才能,甚至有的企业或单位干脆把引进来的电算化放一边弃而不用。只有领导与员工共同重视会计电算化,该企业或单位的会计工作才会更完善,更有高端,更有保障。

3.引入电算化后的维护不够企业或单位引入电算化后,不能放之任之,要定期进行维护与升级。就像计算机中的其他软件和系统一样,会计电算化软件也需要进行定期的维修和保护,防止出现漏洞。如果不进行维护,也许会造成电算化软件内部信息数据丢失或被窃取。引入电算化一段时间之后,要对电算化系统进行升级,随时引用更高端的系统软件是提高企业发展的前提。

4.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缺乏学习会计的人很多,拥有会计资格证书的人也不少,但是真正术业有专攻的人才却是不多。真正的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的缺乏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水平难以提高。现在从事企业或单位会计电算化岗位的人员,一部分是会计专业毕业或者拥有会计资格证书的人,一部分是原来从事其他工作,比如计算机工作的人员。所以,在电算化专业方面还是比较欠缺。缺乏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从事人员的是企业或单位难以提高效益的原因之一。

5.电算化软件内在问题我国的会计电算化软件并不是极其完善,软件内部问题一直存在。目前我国研制的电算化版本内容基本一致,从总账,财务报表,固定资产,往来核算到工资等,软件的功能大致只能提供会计核算,不能更好的进行管理与决策。而且从外引进的软件是独立存在的,不能更好的融入企业或单位的其他财务业务系统,核算上比较单一,不能实现全方位的信心一体化。再加上企业或单位没有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很难真正的发挥电算化软件的才能,影响了企业的信息化管理6.电算化人员过度依赖电子数据部分企业或单位引入电算化后,对其及其依赖,认为电算化系统是电脑系统运行的软件,是不会出错的。在人工运用电算化软件录入信息与数据后,不再认真审核,仅仅靠电脑进行审核核算得出数据。在此过程中,如果有人作出蓄意更改数据,删除信息等违法行为,电算化人员不审核的话,会对企业或单位造成严重的后果。如果电算化审核人员过度依赖电子数据,企业或单位的数据内容被肆意篡改而毫无察觉,企业单位内部将打乱,影响企业或单位的正常运行。

五、就电算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的解决对策

1.电算化安保系统的加强前文提到的关于电算化的安保问题是企业或单位电算化软件的重要前提。电算化软件安全首先要保障计算机的安全。①避免计算机的系统故障风险。②避免计算机病毒。电脑上可以安装正版的杀毒软件,安装防火墙软件,安装防间谍软件,避免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及程序。确保计算机安全后,对电算化软件再进行杀毒及安全保护,此时安装专门保护电算化软件的软件,也可以启用软件开发商研制的针对性较高的电算化保护软件。

2.呼吁领导与员工掌握会计电算的基本知识企业或单位的领导首先要以身作则,学习电算化的知识,掌握基本要领,带头重视电算化,这样,员工才会重视电算化。即使不是操作电算化的人员,也呼吁他们一起学习电算化的知识,掌握基本要领,实行全员掌握电算化,以此来提高企业或单位的工作效益。

3.加强引入电算化后的系统开发与维护企业或单位引入电算化后,电算化系统需要升级或者二次开发。对电算化软件进行改善升级,提高软件的功能,从而使电算化软件更好的融入企业或单位的管理,更好的为该企业或单位服务,发挥其最大的用处。必要时,启用专业的电算化人才进一步对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创建出与企业相吻合的系统,从而达到更好的水平。

4.高校应加强对专业电算化人才的培养专业的电算化人才需要在校期间培养。当下,许多院校已经设立了会计专业,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可是考取会计资格证书的前提条件。学校在教授会计电算化时应该注重计算机的理论与实践知识相结合,计算机与电算化不分家,在学好计算机的各项技能的同时融入电算化,是电算化人才培养的必要前提。老师在授课时要把计算机与电算化知识穿插授予学生,让学生体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感觉,这样日后再进行电算化学习时,学生也能潜意识的觉得计化不分家。电算化的实践技能虽然比理论知识重要,但是理论知识是前提,学生也要重视。老师要经常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自己发现电算化的用法,对于计算机技能较好的学生,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己研发其他的电算化职能,这样有助于学生成为专业的电算化领域人才。

5.强化软件对于软件的内部问题,开发商开发软件时强化系统,专业的会计电算化人才也可以在软件引进后自行研究强化软件的方法。6.向会计文化发达的国家借鉴中国的的会计文化比西方国家发展晚,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会计电算化,结合我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研发具有中国特色的会计电算化。

六、结束语

第5篇:会计国际化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会计电算化代替了人工记账、算帐、报账等会计活动,成为会计行业的主要计算模式;是管理现代化和会计自身改革以及发展的需要;是现代化社会大生产和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产物。会计电算化发展到现在,已经不是单纯的会计与计算机的简单结合,而已经发展为一门多种学科的综合体。本文就会计电算化在行业中的实施对传统的会计职能所产生的影响进行了分析。

一、电算化会计在行业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基本特点

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主要是指应用电子技术对会计数据的输入、处理、输出的过程。现阶段主要表现为用计算机代替人工记账、算账和报账,以及替代部分在手工会计下由人脑完成的对会计信息的分析,判断。电算化会计信息处理的过程主要有以下特点:

1、首先,是电子计算机为主要的计算工具,数据处理代码化,速度快,精度高。电算化会计是以电子计算机作为手工会计下人工记录和处理数据的替代物。它采用对系统原始数据编码的方式,以缩短数据项的长度,减少数据占用的存储空间,从而提高了会计数据处理的速度和精度。

2、其次,数据的处理是人机结合,系统内部控制程序化、复杂化。电算化会计虽然以计算机为计算工具,但其整个信息处理过程仍表现为计算机与人工的结合。计算机对数据(信息)的处理是通过程序来进行的,系统内部控制方式均要求程序化。比如,一般对操作权限的限制设有密码程序,验证借贷金额是否平衡有校验程序等。同时,由于数据处理的人机结合和系统内部控制方式程序化,使得系统控制复杂化。其控制点由手工会计对人的控制转到对人和机器两方面的控制,控制的内容涉及人员分工、职能分离和计算机软、硬件的维护,以及会计信息和会计档案的保存和保管。

3、再次,电算化会计与手工记账规则发生了变化,手工记账规定日记账、总账都要使用订本账册,明细账要采用活页式账册,通过若十个套账来实现相互牵制、相互核对。凭证、账本记录的错误之处要用划线法和红字更正法更正。电算化会计形成的账页都是通过打印输出的,可以装订成为活页式,打印输出的一般是日记账、总账和报表,由于明细账涉及大量的二级科目、三级科口,打印数量比较大,因此,一般都是用磁盘、光盘等形式输出,对账工作一般是依靠会计软件完成,只要输人的原始凭证是正确的,计算机可以迅速完成手工条件下的各种账务处理功能。手工会计下的账册核对功能在会计电算化条件下已由计算机代替,明细账记载的各种会计资料只需计算机查询功能就可完成显示或者在需要时打印出来。人们更多的是依赖电算化系统建立各种辅助账,更多地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

对于账簿记录错误的处理,已不再采用手工方式下的改错法,但为了保证监督审核。一般规定,凡是已经审核过的数据不得更改。如果出现错误,那一定是合理性问题,采用输人“更正凭证”的方法加以更正,类同于红字更正法,这样就可以保留更正的痕迹。

二、财务会计电算化对于财会工作的影响的基本特点

会计电算化不仅大大减轻了财务人员的劳动强度和大大提高了企业财会信息的处理和传递速度,更重要的是企业财会工作发生了质的变化,主要表现在:

1、使企业财务真正做到统一规范。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企业可以轻松的实现对财务数据处理和业务流程的规范,避免了在传统会计期间因人为因素在数据处理方面的不统一和不对应,减少了实际工作中标准的模糊性以及主观人为地不确定性,增强了会计工作客观性和会计信息可比性,方便企业对财务及业务流程进行控制。

2、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由于基于网络化处理,不仅可以做到在财务各岗位间的资源共享,保证财务数据一体化;而且对生成的财务信息,在设置权限的情况下可以在同一时间内任意查询。在传统会计时期,由于分工传递和手工操作,不仅财务以外无法获得所需信息,即使在各财务各岗位间也无法实现资源共享。

3、便于加强财务内部控制。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一方面最大可能地细化和明确了会计工作全过程中每个环节的参照依据和考核标准,可以对会计人员和工作进行严格控制。另一方面实现了有效实时监控,所有数据及操作情况均记入系统日志,各分支机构弄虚作假的可能性减少。超级秘书网

4、强化了财务管理。在实现会计电算化后,会计信息的处理能力不断提高,使会计对经济活动的反映能力更及时和准确,反映的信息更加细致、全面和深入、信息查询对领导掌握财务运行提供了方便,保证了财务在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三、会计电算化对于财务审计上的影响表现

第6篇:会计国际化论文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 双语融合教学 会计专业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国际合作与交流日益频繁,精通英语并熟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人才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青睐,如何培养具备双语能力的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成为高等会计教育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

一、会计专业双语融合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满足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教学的要求

教育部颁布的高教[2001]4号文件规定: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双语教学成为全国高校推进素质教育的新着陆点,双语教学能否实施以及如何实施成了教育界的关注点。高校会计专业实施双语教学将满足国家教育部对高校教学的要求,同时也是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方式的一种创新。

(二)有利于培养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会计人才

中国公司大量走出国门、走向国际市场,这些公司的会计信息披露应按照国际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需要一大批能够理解与熟练运用国际会计准则的高素质会计人才。因此,提高我国会计专业人才在全球会计市场上的竞争力成为高等会计教育改革的一个热点。高校会计专业实施双语融合教学有利于我国高校培养具有全球意识、发展眼光、国际交往和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国际会计专业人才。

(三)促进我国高校会计教育国际化

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的时代,是知识经济的时代,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的国际融合是大势所趋。实施双语融合教学的高校在教学内容中介绍国外最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科技成果,选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教材,或者吸引外国专家、学者来高校讲学。这些都既有利于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课程内容的及时更新,又有利于促进高校会计学科与国际接轨,也有利于加快会计教育国际化的进程。

(四)满足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需要

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会计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加速会计国际化进程,尽快实现我国会计与国际接轨,这对我国高校会计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化进程中,要充分借鉴国际通行的做法,体现国际会计惯例,采用国际上先进的会计处理方法,提高企业经营效率和效益,增强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高校会计学专业实施双语融合教学有利于培养一大批具备一定双语能力和科研能力的高级国际化会计专业人才,以满足我国会计国际化的需要。

二、会计专业双语融合教学的实施

(一)充分准备教学资料、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这需要教师在进行双语融合教学前要合理评价授课水平与学生素质,明确双语融合教学的基本条件与学生的可接受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充分准备教学资料,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这些教学资料应该包括全英文的教材、教学大纲、授课专题摘要、练习题、辅助阅读材料、自测题、小测试等,这些教学资料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实践不断地积累完善,并根据授课计划进度及时提供给学生,指导学生适应双语融合教学的节奏,进行积极有效的课前预习,使一些基础的语言问题在课前得到解决,从而提高实际教学效果和效率。

(二)详细讲解重点与难点、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教师在授课过程中要尽量用英文授课,可在必要时以中文辅助解释,主要根据课程的难易程度以及学生的理解程度适当加以调整。这要求双语教师要提高英文表述水平,能够详细讲解重点与难点,在掌控教学进度的前提下,丰富教学内容,增强教学过程的互动,引导学生自我学习。

(三)恰当安排习题答疑、加强师生的沟通、交流

在双语融合教学中,很多学生反映看得懂、听得懂,但仍不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为课堂时间有限,这些能力又不能仅依赖授课得到提高,问题长期积累下来,往往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造成教学的恶性循环。因此,要根据教学进度,灵活安排习题课和答疑课的时间。习题一定要保持英文形式,答疑也尽量以英文形式完成,避免某些学生对课堂教学不感兴趣,只是等着习题答疑,降低对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

三、会计专业双语融合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适当采用多媒体教学、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双语融合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将难以表述的理论或难度较大的课堂案例等采用动画、声音、视频等形式来辅助讲解,使教学内容直观、趣味、多样。而且,将多媒体课件发给学生,可以引导他们进行自主的学习。但要注意多媒体与板书并用,因为在教学中有些推理过程用板书逻辑更为清晰,也更能带动学生逐步深入对理论的理解与掌握。同时,可以充分利用学校和校外的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便利的平台和工具。学生可以通过浏览各种专业网站,了解学科的最新动态,也可以随时通过电子邮件等与教师或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等。

(二)有效实施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双语融合教学中根据授课进度恰当实施案例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可以促进学生对某一特定学科知识点的理解与应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指点、引导、启发思维,加强彼此之间的沟通,并在探索中解决问题。尤其会计学是一种方法性、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案例教学可以成为连接知识点与业务实践的桥梁,使知识的传递更加主动、迅速、高效。这对双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应当具有相当的知识储备,引导学生运用知识,根据案例的背景资料和个案所处的环境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也可以通过小组作业、小组发言和讨论,外出调研等多种方式,将课程学习与其学年论文甚至毕业论文结合起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总之,中国会计国际化的进程,决定了会计双语人才必将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人才素质的内涵要素。采用双语融合教学法,改革传统的会计专业教学,探索新的高效优质地培养出会计双语人才的教育方法,是会计专业教育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1]孙云鹏.会计专业双语教学的影响因素及其发展路径[J].财会通讯,2011,(05)

第7篇:会计国际化论文范文

朱元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会计与财务研究院首席教授,三江学院商学院院长,中国财务学年会顾问。曾兼任各种学术组织职务、多所院校的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以及担任过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和大型企业集团的顾问。

1962年秋考入吉林财贸学院会计统计系会计学专业就读,毕业后即在学校不间断地从事会计、财务和审计的教学与研究,迄今已逾50年。在将近半个世纪的教学生涯中,讲授过各种层次的会计、财务和审计类课程,教学风格严谨轻松,对学生认真负责,深受学生推崇和爱戴,桃李遍布各高等院校、大型企业和政府部门。

在《会计研究》《中国经济问题》《南京大学学报》等期刊上数十篇,主要学术专著有《财务控制》、《企业集团财务理论探索》、《企业集团财务实证研究》、《财务会计通论——改革中的理论与实务》以及其他公开出版的著作10余部。其中,专著《财务会计通论》和《企业集团财务理论探索》曾两获江苏省人民政府奖励。研究报告《加入WTO对我国审计环境的影响和政府审计对策研究》获2002年国家审计署优秀科研成果奖。曾获南京大学每五年一次的数千名研究生导师的最高荣誉奖第六届研究生导师教书育人奖。

近年来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国会计改革与发展、企业集团财务控制系统和全面预算管理,其研究风格为注重理论与企业实践的紧密结合,同时取得良好的效果。朱元午教授认为,传统财务体系的缺陷主要表现在理财主体的缺位、理念不够先进和缺少基本方法论这样三个方面,而这些缺陷共同导致传统财务体系很难成为整体最优的控制系统,当然也使财务管理或控制的效果难以达到最优化。他指出摒弃单纯财务观点,更新财务控制理念。朱元午教授提出了一个财务控制系统的三维结构,财务控制系统是由控制主体、指导理念和基本方法这三维构成。作为市场经济中的风险资本提供者,企业所有者没有任何理由不介入所投资企业的财务管理,企业的经营者和其利益相关者也没有任何理由排斥他们的进入。在控制主体中加进了企业所有者,既可以加强对企业财务活动的控制,又可以加强对经营者财务行为的控制。企业可以通过设置“财务与预算委员会”这一决策机构使所有者成为理财主体并发挥实际作用的。鉴于管理效率递减规律的普遍存在和经常发生负面效应,企业及其财务控制应以自组织和自适应系统作为追求的目标,朱元午教授尝试将物理学和系统科学的知识融进财务管理,他主张将耗散结构理论作为构建财务控制系统的指导性理念,这样做对单纯财务观点和更新财务控制理念,构建更加科学有用的财务控制系统还是十分有益的。应用耗散结构理论的重要意义在于帮助企业及其财务管理者认识管理效率递减规律,运用这一理论自觉地使企业及其财务管理成为一个自组织和自适应的系统,还可以帮助企业及其财务管理者找到增加负嫡的基本途径。朱元午教授认为,对传统财务系统的改进和完善需要以博弈论作为最基本的方法论。由于财务控制双方或各方在要不要进行控制这一问题上通常是没有否定选择的,它们之间具备合作博弈和监督博弈的前提因而财务控制系统的建立和运行过程必须着眼于“团体理性”,更加强调效率、公正和公平,然而,要想达到“纳什均衡”,也即实现所有参与者的最优策略组成的战略组合,在给定他人策略的情况下没有任何单个参与者有积极性选择其他策略而试图打破这种均衡,需要多次的重复博弈。也就是说,一个效果最佳的财务控制系统只有自觉地以博弈论为正确的方法论才有可能最终建立起来。

在我国会计改革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面临会计国际化和国家化关系的正确处理问题。朱元午教授认为,会计国际化(趋同)的最重要条件是会计国家化,也即各国会计的充分发展,而失去国家特征的会计将不会真正有助于会计的国际趋同。对于会计研究方法,朱元午教授指出,不能把实证研究看成是会计研究唯一的科学方法。作为一门基本上不是理论学科的会计学,其规定性远远大于其理论性,其以会计政策选择为核心的职业判断能力的“艺术性”又实际上大于科学性。这就从本质上导致会计学是以商业判断为主的一门朴实的学科,因此从根本上决定了实务界会更欢迎那些会计研究的成果。朱元午教授认为,学者们要充分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责任,多生产对实际工作有用的或有参考价值的学术论文或学术专著,少生产难以被实务界看懂和不太受实际工作关注的特别是有可能误解误导股市和决策者思想及行为的东西。

第8篇:会计国际化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2007年1月1日财政部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正式实施,“会计国际化”的议论不断出现。会计国际化的核心是会计准别国际化。正确认识并妥善处理会计准则的国际化,实现了我国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就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作简要分析对新经济环境对财务管理影响以及应对策略浅谈一点看法。

一、我国现在的企业在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财务管理的现状

    我们企业财务工作,准确地可以说是企业财会工作,主要包括两部分:一是会计核算,二是财务管理。会计侧重于核算,而财务侧重于管理。

    (1)经济全球化和市场国际化进程的不断深人,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内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会计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中居于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是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相结合的产物。会计准则以规范的形式出现又具有一定的实务性。但是从理论上看,它要受到一定条件下经济管理要求的制约。所以,会计准则既受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影响,又受我国特定社会政治经济环境的制约。在过渡期,新旧两种核算理念、两种核算方法的冲突避免不了。找到并分析这些问题,对使会计准则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顺利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进而提供符合国际标准的会计信息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

    (2)影响财务管理环境称为理财环境。理财环境是企业进行财务决策时难以改变的外部约束条件。企业财务管理环境分为金融市场环境、经济环境和法律环境。当前我国金融市场的改革处于关键时刻,国际金融机构纷纷进人中国市场,我们必须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世界金融自由导致税率完全开放,外汇管制解除,货币实现自由兑换,企业外部金融风险加剧。在市场经济社会中,宏观经济状况直接影响着企业的财务活动,企业财务管理面临的经济环境机遇增多。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快,企业要顺应发展要同样加快增长速度,这就需要财务管理者在决策时留有余地,甚至要预见其变化的趋势。企业财务管理的法律约束环境扩大。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需要建立一个完整的法律体系来维护生产秩序。法律为企业经营活动规定了活动空间,也为企业的自由经营提供了法律保护。随着中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与国际经济接轨越来越密切,这就要求企业财务人员不但要遵守国内法,而且要懂得相关的国际法。从2007年1月1日开始,我国企业将使用国际通行的会计语言与投资者“对话”,这对企业的财务人员的适应能力将是一个巨大考验。

    (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几点问题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它只有在充分有效的运作中才能体现其价值。企业的资金从数量到结构都很复杂,企业各单位资金的筹集和使用均应统一管理、安排,才能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使用效果。具体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资金融通方面。企业规模大小、实力强弱、声誉好坏,影响其在资金市场上的融资能力.在向银行借款时,企业用怎样的借贷方式寻求资金,才会取得较为优惠的条件,降低融资成本。目前,很多企业应没有充分利用在资金市场上的各种融资渠道筹措、融通资金,企业集团的发展没有良好的资金条件。

    (2)资金控制方面。财务部门除了管理和协调集团资金调度和融通外,还应对集团资金正常运转进行控制和监督。资金控制的实质是理财权限的划分,一般应根据企业集团内部成员及企业规模的大小和数量的多少等因素来确定。但目前很多企业对于大额的资金支付没有规定一定的批准权限,导致巨额资金轻率付出而造成失误。

    (三)企业财务机构在财务监督方面存在的漏洞

    由于集团公司拥有明显高于其他部门的权利,直接参与企业的最高决策。经济活动日趋复杂,财务监督变得更有深度和广度。切实有效地发挥会计监督的职能,建立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体现市场经济要求的会计监督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很多企业缺乏健全的财务监督机制,让众多人在“利欲”的驱使下,利用会计信息进行非法经济活以提高自己的提高经济效益,从而导致和经济犯罪犯罪产生.

二、针对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应对政策

    从财务管理的理念和发展我们可以知道,财务管理发展的动力来自财务管理的环境的变化、管理机制和管理人员的态度。新经济环境的到来,我国企业财务应该更好地提升和发展,以适应新经济的高要求。

    (一)更新企业财务管理观念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体制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企业只有全方位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新经济环境下企业应树立以下观念:第一,财务管理战略国际化观念。企业财务管理国际公约是顺应经营战略国际化而产生的,企业置身于国际化大环境中谋划经营战略,企业财务自然也应从国际化的角度来加以配合。第二,资本多元化观念。资本市场开放,大量的外国资本将涌人中国市场。企业应抓住这一契机,积极寻求与外资合作,提高管理水平,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第三,人本化理财观念。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和知识技术以及利用、加工、创造这些信息和技术的员工在整个财富的创造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第四,风险理财观念。风险投资将成为知识经济时代重要的投资方式和内容,风险投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对象。

    (二)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

    一是从整体上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素质,财务人员素质不高、财务管理分析能力较差,不适应财务管理工作的需要等是导致企业效益低和经营不善的重要原因。而且越是规模大的企业,此现象越严重;越是层级高的管理人员,对此现象的认同感越强。因此,财务工作“发展”的关键是要靠“转变”,而“转变”的首要任务则是“变财务人员的观念”.

    (三)完善财务管理法制

    推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必须完善有关法规,使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的改革有明确的法律依据.正确处理财务与会计的关系。财务与会计职能在实际操作中的界线不清,是提升财务管理水平的一大障碍。目前企业财务管理主要是以营运资金管理为主的日常财务管理,在财务管理中,企业筹资和投资企业资本结构,财务风险控制以及财务分析所占比例较低,从总体来讲,企业财务管理工作层次较低,有待提高。因此,应立即从企业管理制度人手,解决有制度,轻实际的现状,切实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集中一部分会计力量搞好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使财务管理工作在企业管理工作中扮演好重要的角色。

第9篇:会计国际化论文范文

(一)中澳会计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比较 目前,我国各高校会计专业高等人才培养目标相对比较统一,以几所211综合大学会计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为例(见表1),几乎无不涵盖以培养具备会计基本理论和方法,有较高专业实际操作能力的人才为目标。大部分的高校主要培养应用型人才,但也有部分大学制定的本科培养目标是希望毕业生能成为集科研、应用、教学为一体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样的培养目标与我国高等教育本科阶段短短的4年相比较,似乎是有一定难度。近年来,很多高校也在不断调整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开始强调毕业生需要具有创新精神和全面的知识结构。与之相比,在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具备很高的多样性和灵活性,各个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大相径庭。每一所高校在自身的使命、教育目标、教学科研模式、教育计划的范围和内容上都具有较大自主性。但从几所澳大利亚五星级大学会计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来看(见表2),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也呈现出长久以来形成的一种共识,那就是除了注重会计相关知识的掌握和运用外,还要求培养对象对市场及宏观经济形势、动态有很好的洞察力,以便对企业内、外部资源进行整体管理和控制。然而,这种洞察力的培养,需要合理、全面的知识结构作铺垫,而这些知识不是会计专业的核心课程就可以教授的。同时,澳洲的会计专业培养要求学生具备批判和创新的精神。更为重要的是,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融入国际化进程的能力是作为澳洲本科毕业的学生必须具备的素质,这在几乎每一所澳洲高校的本科人才培养目标中都有体现。在比较了我国和澳大利亚高校的会计类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后,不难看出,相对我国高校要求毕业生具备能力和素质比较单一的情况,澳大利亚高校在其会计类专业的描述中体现出了对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多样性和全面性。除了对专业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以外,更多地强调了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融入国际化进程的能力,这样更加有利于毕业生长期的能力培养和职业发展。

(二)中澳会计类专业本科课程设置比较 我国绝大部分高校的会计类专业本科课程设置分为三大板块:普通共同课,是所有专业的学生都必须学习的基础课程,一般涉及文史哲、数学、语言、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这些课程主要任务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其综合素质;专业共同课,是某一专业的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其作用是为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学习科学技术,发展他们的专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一般包括西方经济学、经济法、管理学、市场营销学、财政学及货币银行学等;专业课,指高校根据培养目标所开设的专业知识和专门技能的课程,其作用是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专业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了解本专业的前沿科学技术和发展趋势,培养分析解决本专业范围内一般实际问题的能力。一般包括基础会计、中/高级财务会计学、审计学、成本会计、财务管理学、管理会计、税法及会计信息系统等课程。然而,澳大利亚在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上,给予了学生充分的自主性和选择性。以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为例,其会计专业本科只有两门必修课,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其他课程,例如财务报表分析、高阶管理会计学、审计学、公司治理、公司法等都是属于专业选修课,主要学生能达到学分要求,课程选择上的限制是很少的。除了学生在课程选择上具有更高的灵活性和自主性之外,与我国强调会计类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澳大利亚的课程体系更加注重对现实经济环境的模拟和提高学生经济环境中非结构化决策能力的培养。

(三)中澳会计类专业本科人才教学方法比较 我国会计类专业本科教学主要是以课堂讲授和课后答疑、辅导,结合实验实践进行的,大部分的教学是以教师单方面讲授为主。但是随着高校扩招,几乎每一所高校都有会计专业,使当前的会计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一边是高校毕业生“难就业”,一边是企业“求贤难”,“两难”之间,暴露了教育与市场的脱节,反映了目前人才结构的失衡。因此,越来越多的学校在现有课程中广泛引入实验教学内容等一系列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创新精神,发挥学生的潜能和主动性。然而,我国会计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会计专业的手工模拟实验室虽然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与企业的手工做账完全一致,但缺少多样性、灵活性的业务模拟,很多相关专业知识和法律法规知识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和加强,学习效果不理想。澳大利亚会计专业本科教育的教学方法就更具多样性和灵活性。常见的教学方法就有四种:讲座(Lecture)、课程辅导(Tutorial)、研讨会(Workshop)和实验室练习(Laboratory)。这些教学方法的组织都会有课程负责人事先安排,并在课程开始就会以教学大纲(Course Outline)和课表的形式通知授课教师及学生。讲座一般是授课教师围绕一个主题,进行简要的讲解,充分鼓励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一般而言,在讲座中教师会就某一个话题要求学生进行个人演讲(Individual Presentation)或是小组演讲(Group Presentation)。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或课后大量地查阅相关的资料和案例以加深对相关理论和知识的理解。这种引导式教学的思路和国内授课教师直接将知识以讲授的方式教给学生相比,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又能提高学习效果。课程辅导是与讲座紧密相连的教学环节,一般安排在讲座之后,主要是指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教师布置的课后练习。在这一阶段,教师会先引导学生对课堂内容进行讨论,主要的目的在于复习及检查学生对讲座内容掌握的情况。然后再根据学生完成练习的情况和参加讨论的程度进行打分,并计入学生的综合成绩。课程辅导最大的优点就是学生与教师的互动能够直接及时地反映教学效果和检查教学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及教师的教学压力。研讨会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就某一主题进行讨论和辩论,或是教师给出一些经典案例或是新近发生的案例,要求学生对这个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在这个基础上,与所学的知识联系起来进行比较,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相关理论和知识。实验室练习与国内的实验实践环节比较相似,都是为学生提供了将所学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有机结合的机会。不过实验室的运用数据和模拟的业务更具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学生能够巩固多方面的知识,效果比较理想。同时,在澳大利亚高校里,负责实验教学的是由专任的教师负责,这样既提高了实验教学的质量,又大大减轻了任课老师的教学压力。

二、我国会计专业本科教育改进建议

(一)顺应会计国际化趋势,重新定位会计类专业本科培养目标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会计国际化势在必行。在这样的前提下,要使学生具备融入国际化进程及适应环境急剧变化的素质,作为对会计本科教育起到至关重要的引导、调控及评价作用的人才培养目标势必要进行重新定位。考虑到我国会计专业高等教育的特点,制定培养目标的教育工作者要从市场需求出发,以全新的战略发展视角来重新定位会计类专业本科培养目标。一名合格的会计类专业本科毕业生,除了具备相关的专业素质和能力以外,还应重视批判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同时,具备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及融入国际化进程的能力也是必须的。最后,作为一名财务会计类专业的毕业生,还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二)结合会计人才的市场需求,优化会计类专业本科课程设置 我国高校会计类专业本科的课程设置重心是在财务会计类专业,学生在课程的选择上自主性较低,这对于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会计类人才是不够的。澳大利亚的课程设置是值得我国参考借鉴的,除了少量的必备公共知识和专业知识课程之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及以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来选择课程。同时,在商业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的今天,注重对现实经济环境的模拟和提高学生经济环境中非结构化决策能力的培养的课程是必须的。个人的能力素质和职业道德是毕业生具备职业适应性并能在职业生涯中得到长期发展的必备条件。因此,增加一些强化学生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及职业道德培养的课程值得提倡。

(三)提高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方法 我国高校的会计类专业本科教学主要是以课堂讲授和课后答疑、辅导,结合实验实践为主。在教学过程中有教师课堂讲授占到百分之八十至九十的课时,由于安排的教学任务内容比较多,教师很少会安排与学生的互动及其他形式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节,相对来说,知识只是单方面从教师传递给学生。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课后答疑和辅导是学生在学习上有问题了才去参加,但学生并没有办法自己检测学习的效果,全面发现问题,这样,很多课后答疑和辅导不能达到其预期的效果,甚至形同虚设。在课堂讲授和课后答疑、辅导的教学环节,缺乏师生之间的直接沟通,没有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教师对于教学质量的自我检测不够,学生也没有途径来了解学习效果。因此,丰富教学方法是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丰富教学方法应该以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及时有效地检测教学质量以及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为宗旨。澳大利亚丰富、灵活的教学方法值得我国高校借鉴。在课堂中弱化教师的角色,加强学生的参与感和主动性。教师只需要提纲挈领地把知识勾勒出来,学生应该通过课前预习、课上参与及课后复习将所学知识丰富起来,转变为自己的能力。可以达到这些目的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演讲(Presentation)、小组讨论(Group Discussion)、论文写作(Assignment)、报告写作(Report)、在线练习(Online Test)、课堂测验(In-class Quiz)、辩论(Debate)等。这些教学方法都可以依据不同的课程进行安排和应用,会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