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研修班工作总结范文

教师研修班工作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研修班工作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研修班工作总结

第1篇:教师研修班工作总结范文

尊敬的单位领导:

您好,我是本公司职员刘海员。于XX年4月8日进入本公司以来,一直在杜郎口基地任职。值此本学年工作即将结束之际我将近9个月的工作情况向您做简单汇报,请领导过目。

回首过去的9个月大致上可以分为五个阶段:

XX年4——6月份正值本公司在杜郎口举行会议的时候,我被招聘到本公司杜郎口基地工作,前两个月的主要参加图书销售工作,同时接触大量来校参观老师。对图销售和业务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积极进课堂听课、会议报告和研修班报告等等。对杜郎口的模式以及杜郎口模式背后的管理及文化内容深感兴趣。在见识了崔校长、李站长的超长个人魅力的同时,深感我等工作的长远意义所在。并暗自做定了将高效课堂模式推广作为自己事业主线的目标。结合当下中国传统课堂的种种弊端,深感把自己的余生用于教育事业,用于推广和应用高效课堂是非常有意义的。这一阶段,也就是我来杜郎口的第一阶段,被我们公司、杜郎口中学的魅力和推行高效课堂的意义深深地打动。课改势在必行!

XX年6月——8月份主要配合张兆科同志带研修班,做一些事务性具体工作。借此机会我更加深的进入到杜郎口的课堂,研修班的报告当中。并对杜郎口的课堂教学模式和背后的管理、理念等有了更深的了解,此时正巧遇上我公司举办的《高效课堂22条》读后感征文活动并积极投稿。承蒙领导厚爱获得三等奖。之后暑假到了,我与徐会晓、于凯丽等同志负责天卉会议的招生和跃华中学招生事宜直至8月份.我把它看成第二阶段,由惊讶与震撼走向深入了解。

XX年9月——10月新学期开始了,这学期一开始由我主带研修班,除了做好事物性工作以外我积极要求做研修班的开班报告,因为做一个教育的“思考着”与“宣讲着”一直以来是我的梦想和追求。直到现在这都是令我沾沾自喜的一份差事,“多幸福啊,一个刚毕业的毛头小孩子,就可以在台上每周给那么多来自全国的领导和老师讲解我心中的杜郎口和我们的高效课堂。是公司给了我这样的平台,对于我的一生而言这样的机会绝对是支点性的。”我常常对自己这样说。但平台是有了,我是否已经是一个称职的“宣讲者”了吗?回答是否定的。这便是我所定义的第三阶段。尽管我在讲,我讲我心目中的杜郎口,讲我的想法、我的“理论”。但是总是不能令自己和领导满意。原因在于我讲的并不是一线教师所迫切需要的。这期间研修班从86期也办到了90期。

XX年10月——XX年11月,91期我突然知道一线来研修的老师想要的是什么了。正巧这期研修班只有一位学员,我就把自己的想法和他交流了几次,他本人也是感觉非常好。于是我整理自己的思路,在沈黎同志的大力支持之下便有了我自己的研修班开班课件,虽然期期都有修改,但大致主体思路一直沿用至今,并受到全国各地领导、老师的好评,于是92期“我终于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这是走下讲台我的第一句感言。其中10月18——20日出差重庆两县市。在与仁沙中学领导交流的时候我学到了很多,“当你为别人搬开绊脚石的同时可能恰恰给自己铺了路。”对此我有深深感触。在此期间与学校中层领导的关系越走越近,因为能帮助他们的地方我总是想尽一切办法,直到他们满意。这是第四阶段,我知道学员、老师们想要的是什么,并令他们满意。

XX年11月——现在,虽然我知道他们想要的是什么了,他们对于我的工作也颇为满意,期间我与学校老师和学员们的关系也是越来越融洽。但是我了解到其实许多老师把注意力局限在导学案的编制,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他们却忽视了学生积极性调动以及课改的主体路线。而在11月20——22期间出差东莞虎门,

在22日临作报告之前我突然知道我应该给我的学员们的是什么了。并当即对报告内容做了大幅修改,在场老师们的热情与初来乍到的时候有了巨大的变化。一开始可能他们以为自己付了钱,总是用挑剔的眼光看我们,但是后来就不一样了。使我深感有自己的专业与专利是多么的有价值。有了公司和杜郎口的坚强后盾才有了我的登台机会。让我感受最深的是“发展才是最大的尊严!”“学生的积极性调动不起来,配套的管理落实不到位,导学案编出花来也是中看不中用。”这是我在 96期开班报告上的原话,于是我发现更多的时候是我们把学员引入了误区。与此同时我发现,刚来杜郎口的老师打个不恰当的比喻就像我们成年人带孩子逛超市一样,他们想要的不一定就适合他们,他们不能买二锅头回家喝。这便是第五阶段,切入点问题:我总结了一系列杜郎口的切入点,譬如说“小展示”、“爬黑板”、 “小组建制”、“开会”。并按照实际的转化情况介绍一些一般情况下高效课堂推行路线图。这一阶段,老师们感觉也找到了回去开展工作的下手点。在此期间,杜郎口的老师因为工作繁忙便将自己顾及不了的报告、交流交给我来打理,这是多么大的信任啊!印象最深刻的当属甘肃教育厅的那次,讲完之后在场的老师因为要考走课件,各式各样的u盘当场交给我不下三十余个。

本学年即将结束,但我们的工作还在并还将继续,我看到更多的学校学习杜郎口的困难不在学习的本身,而困难在他们的意识当中。因此改变老师乃至校长、教育部门领导的观念已成当务之急。因此下一步的报告重点要向改变传统的观念上转变。“纸上得来终觉浅,缘知此事要躬行。”走上课堂是我这一年来的夙愿,因此明年的第二个目标就是获得上课的机会并把握它。

第2篇:教师研修班工作总结范文

为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精神,加快建设高水平的高校师资队伍,现就2009年高校教师培训工作通知如下:

一、出国培训

今年计划安排高校教师出国培训250人,具体包括: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师200人,其中数控35人、机电43人、电子39人、软件(动漫)40人、商贸(财经)43人;管理干部50人,其中高职高专院校院(校)长30人、高校人事处处长20人。

高职高专院校专业教师培训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事业心强,工作踏实;(2)创新意识较强,积极参与教育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良好,具有较强的科研和实际动手能力;(3)年龄不超过45周岁,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一般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具有熟练的外语听说能力。中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优秀青年教师,应具有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

管理干部培训对象应具备以下条件:(1)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事业心强,工作踏实;(2)具有开拓创新精神,工作能力强,工作成绩突出;(3)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和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

有关高校出国培训名额以及各培训团组派往国家和派出时间见附件1。为确保出国培训的顺利进行,培训学员所在学校应与省教育国际交流服务中心签订培训协议,培训学员按协议要求参加培训。因今年出国培训全部要求办理因公护照,请各校务必于4月15日前将《2009年高校教师出国培训学员推荐表》、《2009年高校教师出国培训推荐人选汇总表》和《*省高校教师和管理者国际合作培训项目协议书》报我厅师资处,联系电话:025-83335527,电子邮箱:fuzhy@。

其他未尽事宜按《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010年教师国际合作培训工作的通知》(苏教师〔20*〕3号)执行。

二、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培训

1.中青年骨干教师研修。组建由院士领衔、著名专家学者参与的培训团队,举办6个左右学科前沿和专业知识研修班,计划培训400人。培训对象以具有博士学位或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为主,培训内容侧重拓宽专业领域知识,和专家面对面研讨。

2.青年教师培训。通过进修班、单科培训等形式,计划培训500名35岁以下青年教师。培训内容侧重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兼顾学术研究。继续做好高校新教师岗前培训和访问学者工作,组织并资助部分教师参加国家精品课程培训。

3.“双师型”教师培训。选择一批具备条件的高校为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计划培训200人。按照《省教育厅关于实施高职高专院校访问工程师项目的通知》(苏教师〔20*〕15号)要求,继续开展访问工程师培训,组织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深入行业企业开展技术攻关和合作研发。

以上项目由省高校师资培训中心具体组织实施。

三、五年制高师教师和管理者培训

1.骨干教师研修。在高等师范学校中遴选一批学科专业基础扎实、具有发展潜力和培养前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务的骨干教师,采取高校访学、专家指导和课题研究相结合的形式进行培训。

2.管理者研修。培训对象为高等师范学校校级领导和部分中层干部,培训内容包括理论研修、实践考察、课题研究和成果交流等。

以上项目由*教育学院分院管理办公室具体组织实施。

四、培训工作要求

1.各校要高度重视教师培训工作,认真落实省级培训任务,用足我厅下达的培训指标,并根据本校师资队伍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师培训年度计划,加大经费投入,积极开展以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为重点的继续教育,着力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和业务水平。

第3篇:教师研修班工作总结范文

一、继续扎实地做好非英语专业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工作。根据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要求,今年上半年,将开展初中青年教师地英语口语培训及测试工作。针对全市初中的特点,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好工作:

1.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在全市的校长会议及教导主任会议上,认真做好宣传发动工作。要求各学校要将教育局太教人(XX)9号文件《关于开展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考试的通知》全文再在教师中组织学习,对培训的意义及目的要求要讲清讲透。

2.周密布置,确保培训及测试对象全员参与。继续教育办公室在XX年底,就已经下发了调查摸底表,新学期一开学,将及时地下发正式培训、测试报名表,要做到学校花名册、调查摸底表与正式报名表三表基本吻合,确保每一个培训及测试对象都能参与。

3.合理安排培训点,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管。针对本学期在各初中全面推开,点多量大的特点,我们继续教育办公室将本着方便教师,注重培训质量的原则而合理地安排相应的培训教学点。每个培训点上,继续教育办公室将安排专人加强对培训的管理,做好培训出勤的点名工作及培训监督。对各学校的培训情况在培训结束后进行及时通报。

4.严密组织测试,确保比较高的通过率。认真做好测试的组织管理,让每一个参与培训的教师都能参加测试。严格把好测试关,坚持测试的标准。

二、做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测试前期准备工作。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以全面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通过建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和考试认证制度,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

实施中小学教师技术能力建设计划,是推进教育信息化,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迫切需要;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建设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必然要求。对于进一步促进以信息技术为主的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学期的具体工作是:首先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明确目的意义。其次是做好培训对象的调查摸底,核对各个不同层次培训的人数。三是合理安排培训的顺序,与目前进行的青年教师英语口语培训错开时间。四是选定相应的培训教材。五是制订培训计划,明确学校培训与本中心培训的内容安排,充分发挥各学校的培训资源。六是组织建立一支集全市最高水平的教育技术培训骨干师资队伍,对培训师资进行先期培训,为全面推开面上的培训打好基础。

三、继续做好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的培训工作。

1.认真做好目前正在举办的各类培训班的结束阶段的培训工作,确保这些培训班保质保量地完成培训任务。目前正在进行的各类短期教师培训班有小学数学青年教师培训班、中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师培训班、中学物理、语文青年教师培训班。五个培训班在学期初要召开班主任会议,落实结束阶段的相关工作。

2.切实做好见习期教师的培训考核工作。加强对见习教师的课堂教学随机检查力度,争取对所有见习教师都能进行听课检查,把平时的课堂教学情况作为考核的重要依据。考试中,要注重实践能力的考查,确保见习教师适应新课程的发展要求。

3.抓好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的结业组织工作。中小学青年教师高级研修班是教育局培育名师工程的重点项目,继续教育办公室要与教研、教科室的相关部门一起全力抓好该班的结束阶段工作。要组织开展与导师的研讨、重大活动观摩、论文集的出版、培训工作总结等活动。

4.要根据新的形势发展需要及已经制订的相关培训规划,继续在本学期中开设新的短期教师培训班。主要是开设小学语文骨干青年教师培训班、小学科学教师培训班、中小学艺术青年教师培训班。具体培训班的计划及开班时间将另行下发通知。

第4篇:教师研修班工作总结范文

教育教学科研能力是优秀班主任素质中不可缺少的一项基本功。当今社会新事物层出不穷,当代学生活泼好动。对此,班主任应该给予研究和探讨,这要求班主任具有强烈的教育科研意识,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我要不断对教育教学的新情况、新热点进行研究,在研究中得出正确的结论,进而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亲爱的读者,小编为您准备了一些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请笑纳!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1经历这次研修班通过几天的学习,能够聆听顶级教授高水平的讲课,感受各领域权威的大家风范,接受一次人生的再教育和心灵的洗礼,这真是一笔不可替代的宝贵财富。给我们授课的都是全国知名的专家学者,满腹经纶、学富五车,或观念超前,视角独特,或幽默风趣,妙语连珠,或通俗易懂,深入浅出,说国事民情如数家珍,话民情民生贴近百姓,一堂专业性很强的课程,让所有人听的心领神会,津津有味,我即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更感到身心愉悦,如沐春风。虽然时间短暂,但是这次培训的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以下是我几天以来的几点体会:

一、收获知识,开脱视野

在这次学习中明白了教师的素质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不断的提高,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念,不断的提高师德的修养,不断的学习、充实自己。并且知道教师即使工作者,又是学习者,也是研究者。对于学科知识要具备丰富,懂得学科知识的联系与整合。还要让学科知识呈现的方法与技巧。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活动。不仅仅要关注学生的学更要关注孩子的心理。在当今的学生心目中一个好老师的评价标准是公正、公平、宽容、善良。通过学习自己要在工作实际中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于学生要做到尊重他们、尊重差异。张梅玲教授指出社会的发展要求我们教学要改革,把课堂变成生态课堂,生态课堂应该是和谐、快乐、互动、智慧的。拥有一个阳光的心理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有所提高。赵博士的一句话对我感触很深,自己感觉到教学不但要关注他们的成绩,还珍视并保护学生的个体差异,每个学生都是不一样的很多方面,有的具有一生都难以改变,也不需要改变,珍视个体差异是因材施教的基础,在他们表现出与众不同的时候,一定需要教师的宽容,理解乃至欣赏。吴正宪老师讲的课让我知道了,要不断的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还要一边教书一边抬头,一边思考,一边记录点点滴滴。让自己的教学有所进步。

二、回忆学习、不断进步

教师最重要的职责就是教书育人。教师应无私地奉献自己的知识,传授学生先进的文化,提高工作效率.教育可以是一件普通的事,也可以是一件艰难的事,关键看一个老师如何看待。如果只是单调地将自己肚中的知识塞给学生,这就是件简单的事。如果要在知识传递的过程中,既能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学会学习,又能懂得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这就是件艰难的事。优秀老师能在不同的条件下,坚持不懈地研究教学方法,有所创新,有所成就,这是非常不容易的。时刻教育我们不能在工作中只积累经验,更要边教边思考,有所实践,有所创造。我们力求实现:尊重个体实践——分享同伴经验——共同学习成长——提升专业水平。深切的感受到从学“术”——到悟“道”。在经历中总结经验,不断使自己的课上升到经典,让课做到“课已散思未断”并且还要在每次讲课后访谈学生,因为学生课上的体验就是我们专业反思的重要资源。在这次培训中刘永胜校长对于我们语文课做了一个课堂案例,他指出课堂学习活动设计要简单,教学目标要集中,课堂要简单化,教学环节要简洁。并出示了一节课的教学方法。读课文——交流感受——找出不会的字词,自行解决(低年级老师帮助、中高年级自己解决)——提出问题——交流解决——教师领引。随着年级的升高问题越少越好。在他的引领下才明白自己的课堂和他说的竟没有相似的地方,原来都是自己讲的多,现在自己要转变了,这样课堂才能精彩。

三、心理教学、促进教学

人与人之间心的距离是最遥远的,而人与人之间最默契的地方也是心灵。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各类信息的快速传播,社会上的许多焦点问题对孩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小学的孩子们问得最多的还是如何学习、如何搞好同学关系、如何与父母沟通交流这样的问题,毕业班最突出的是学生对考试的焦虑。这些问题在成年人看来非常简单,但如果不及时给学生指引、解答的话,一些本来可以避免的心理障碍或疾病还是会造成的。在这次学习中让我心灵上感触最大的就是张焰老师讲的《中小学生团体辅导基础》,自己从事这个职业现在遇见最多的就是孩子的心理问题,联系实际自己也从这个年龄走过,当时也遇见过这样的问题,但是没有得到好的指导以及教育,使现在心理上仍然存在障碍。张焰老师讲到教育主要是心理教育、人格培养。教育辅要是的知识积累、技能训练。学生的个体不同,所以他们自身的能力也就不同,就要我们在教学中因人而异,关注每个学生,通过家校相结合让他们健康的成长。

几天的学习我开阔了视野,学习了很多的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新思想,从思想上受到了极大地鼓舞,这必将为我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不经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在今后工作中我一定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反思,不断的研究,不断的加强自身的修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让所学在自己的教学中发挥更好的作用,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为孩子的将来发挥自己的每一份力量。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2远程研修为一线教师特别是农村中学的一线教师的交流搭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畅所欲言,解惑释疑。今年我有幸参加淄博市第二期远程培训,有幸聆听各位专家讲座让我感慨颇深,受益匪浅。在这段的学习生活中,作为网络研修的一员,我忙碌着、劳累着,却充实着、收获着,我们每天累着并快乐着……因为,我们不但收获了知识更收获了友情。通过研修,我全面提升了自己的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对于个人今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对教育教学工作也有了一种新的理解。

一、勤勤恳恳,积极研修

在研修过程中,我坚持每天进行网上学习,认真观看各个专家的视频录象,通过学习,解决了我在实际教学中遇到的很多疑难问题,使自己在师德修养、教育理念、教学方法、等各方面有了很大的提升,驾驭课堂、把握教材、交流沟通、教学设计、班级管理、教学反思的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时更新了教育理论,丰富了教学经验,为今后从事英语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也结识了许多优秀的教师,开阔了视野,充实了自己。具体做到了以下几点:1、积极认真的观看视频学习,到目前为止在线学习时间达:11687分钟,并且在观看视频的时候积极提出自己的问题,课程、话题留言达到314条,并发起了181条话题,认真撰写日志200篇。 2、积极建立个人工作室,并积极参与英语九班协作组的建设,被评为小组之星。3、积极参与班级资源管理,上传资源226条,得到广大老师的应用和好评。积极配合班主任和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参与班级建设,被推荐为第一批学员导师,被评为:第四期学员之星。同时被班主任和指导教师推荐为:学习研修组长,协助、帮助我校英语教师的研修学习,我校的研修教师全都圆满完成了研修学习任务。 4、认真独立完成作业16篇,每次完成的作业均得到辅导老师和班主任的好评与认可,其中有3篇被评为优秀作业,多篇作业、留言等在班级简报中得到引用并得到好评。5、熟练运用班级沙龙,留言板,TQ,学习交流区,学习论坛,视频会议室等平台的管理功能,积极参加各种网上学习交流活动。与专家、学员进行及时有效的研修交流,成功地主持主讲了视频会议:《在英语课堂教学中如何科学有效的实施小组合作性学习》效果很好,收获颇丰。

二、受益匪浅,感受颇深

我勤勤恳恳的研修学习,不仅提高了自己基本素养和业务综合能力,同时自己的付出也得到了领导们的认可与鼓励,我被淄博市第二期网络研修优秀学员,使我对此次研修有了新的认识,她成为了我人生历程中一段含义深刻的文化之旅,也是生命与智慧迅即聚核与绽放的过程。我通过课程视频聆听了专家的专题讲座;通过课程文本加深了对专题的理解; 通过课程作业反思了以往和展望即将启动的教学改革;通过网上探讨寻找到了思想的沉淀和共鸣。没有震动就没有觉醒;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新的课程理念、新的教学方法、新的评价体系,都使自己对英语教学与教研工作有了新的认识与思考。

三、继续努力,力求完美

我的研修虽然己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有待加强和完善的内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为自身修养的提高而不懈努力。网络研修是良师益友,是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的一大基石。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中国教师研修网会成为我们前进的基石,网络研修学习会助我们乘风破浪,飞向成功的彼岸。我坚信:我研修、我进步、我快乐!

总之,我在研修中的收获是沉甸甸的。对于现在已经尝到了网络研修甜头的我来说,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网络研修中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同时还要带动其他老师积极参与,以促进学校、学生的发展。同大家一起在网络研修中健康、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与网络研修同行!让网络研修因我们而精彩!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3转眼一学期又要结束了,回顾走过的日子,好像很忙碌,但是却感到很充实而有意义。,有压力同时也有了工作的动力,要求自己努力努力再努力,争取有更多收获,回头看看,已再幼教岗位上有十五个春秋,也不免有一些感慨。特作以下具体总结:

一、加强安全制度建设,提高依法管理意识

幼儿的安全和健康是关系到千家万户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稳定的大事,确保儿童安全健康发展是幼儿园应尽的义务。因此,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从保护儿童生命的高度出发,做好幼儿的每日生活。

1、加强有关业务学习,提高自己岗位的安全意识和应对能力。

2、加强自我安全工作的监督与检查,及时把握安全工作态势,发现不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

二、创设一个安全和健康的发展环境

1、严格执行卫生安全消毒制度,每周对幼儿的玩教具按要求进行清洗、消毒,每月为幼儿晒被褥等。

2、严禁使用有毒有害的玩教具,严禁使用有毒有害材料制作玩教具,注意各类环境创设的安全性。

3、加强卫生保健安全管理,要求幼儿每天晨检率达100%。

定期为幼儿进行健康检查并作好记录。

4、加强幼儿在园服用药品管理,根据家长的服用要求,确保服药及时、准确、严禁错服、漏服现象的发生。

、建立班级安全责任制,切实做好班级日常活动、饮食、卫生安全工作。

三、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

1、积极利用幼儿园小广播、黑板报、家教之窗、保健宣传栏等途径进行卫生安全宣传与教育,努力提高家长的安全意识。

2、创设有关安全教育的活动环境,结合一日活动各环节,对幼儿进行卫生安全教育并开展相关的活动,使幼儿掌握一些自我保护的技能,提高幼儿的保护能力。

3、在活动中渗透有关的安全知识,让幼儿知道110、120、119紧急呼叫电话的号码和用途,遇到紧急情况,能呼叫求救,最大限度的消除不安全因素。

4、积累有关安全教育的资料,提高安全教育的科学性。

四、严格要求自己,争取更多收获:

1、我结合主题课程,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区域活动,努力做到“静与动”的结合。

为了给孩子们创造一个优美整洁且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环境,我们充分利用教室有限的场地,设计最佳的区角位置,找资料、齐动手,在活动室里设立了图书角、益智区、小巧手、表演区、建构区、娃娃家、小医院等,还利用室外一角,设置了小超市。在每个区域我们都利用废旧鞋盒,布置作品展示去。结合季节特征,开展了“种子贴画”、酒瓶装饰等手工活动,很受小朋友喜欢,在感受到快乐的同时提高了孩子们动手能力。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班小朋友在老师的引导下,对折纸活动非常感兴趣,吃好了饭,你常常可以看到三五一群的孩子围在一起在研究折纸,有的在比赛自己折的飞机。许多孩子的动手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小手也变巧了,还锻炼了他们的耐心,孩子在教室里追跑打闹的现象也少了。

2、加强常规建设,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我进一步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为他们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矗但是常规也不是以牺牲幼儿的个性、快乐为代价。我班有个别幼儿生性好动,比较调皮,我们两位老师步调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渐能互相帮助、关心集体,捣乱的小朋友小了,热爱劳动的小朋友多了。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而且自我服务的愿望和要求日趋激烈,我们抓住孩子这一心理特征,开展了“小组长轮换制”,让做小组长的孩子负责擦桌子、发蜡笔、点人数……抓住这些细小的机会,既培养了他们为同伴服务的能力,而且督促了孩子的自律,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了整个班风班貌的提高。

3、做到保教并重,促进家园互动

我在日常生活中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尽心尽力为幼儿服务,从每个细节上去切实照顾好他们的生活。培养幼儿的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特别是去上厕所时跟随其后,提醒入厕的注意点,天气热,提醒孩子多喝水,及时补充水分。天气冷,提醒孩子多穿衣服,以防感冒。利用户外活动的时间组织幼儿进行多种形式的体育锻炼,增强了幼儿的体质,患病人数较少,出勤率较高。结合教育活动教给幼儿简单的自我保护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如:烫伤、碰伤、流鼻血的简单处理方法;出汗过多的时候要注意休息等,提高了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结合季节特点和班极幼儿的特点向家长宣传有关疾病防治的和合理调配膳食的知识。对体重超标的幼儿在饮食上予以合理的控制。配合保健医生做好疾病的预防和查体等工作,使幼儿在园能健康安全的生活。每周还对玩具、图书等进行及时消毒,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我毫无怨言。在老师的督促下,我们的孩子还养成了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的卫生习惯。

在注重保教工作的同时,我多形式、多途径地开展家园工作。通过电话、家园联系单、家访、家长会等形式和途径,向家长反馈幼儿在园的各种表现,有特殊情况,及时和家长联系。对于一些幼儿在园内取得了一定进步,我们也马上和家长取得联系,请家长继续配合,使孩子不断进步。对教师关心和爱护幼儿的一些举措,很多家长表示了认可。为了充实家长们的育儿经验,每月都及时更换家教栏中有关保育的文章。本学期为了丰富我班的家园合作。

4、四心对待幼儿,成绩突出

做到对待孩子有细心,有耐心,有爱心,有热心。用爱感化孩子。更新自己的观念,并且认真学习新《纲要》,自身继续充电,每年参加大同市组织的继续教育培训,计算机培训,20__年自修完大专,现正在自修学前教育大本。这十几年的工作中成绩突出:1994年全分局教学标兵、1995年分局五项全能技术比武荣获二等奖、1998年评为全分局好教师、年年被评为幼教先进工作者,出勤率100%。

五、总结与反思

回顾成绩的同时,我们也看到了不足之处,如:在班级管理上还不够大胆,在区角指导时,找不到引导者、支持者的感觉。在自身教育教学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能力上更有待提高。我想我会在在以后的工作中更加努力,争取更大进步。加强教育理论学习,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明确方向,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坚持以德为首,大胆创新。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4本学期我努力工作,为了使自己在研修中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从各个方面不断提高完善自己。为了更好地开展以后的工作,现就以下方面做如下总结:

一、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我树立优良学风,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索教育教学新规律。钻研教材,写好每一个教案,上好每一堂课,多听同组同事的课,多学习别人的优点和长处。另外,为业余时间多学习信息技术,适应现代教学的要求。

二、不断加强学习

只有学习,才能不断进步和成长,让学习成为提高自己的渠道,让学习成为我一生的精神财富,做一名学习型教师。所以,我就多读书,多学习,多写读书笔记。

三、学习运用科学的教育教学模式

在课改的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索适合学生愉悦学习的好的教学模式,向同组的老师学习先进教学方法。尤其在阅读教学中,我注意学习其他老师的先进经验,让学生在朗读中感悟,提高阅读能力。、培养学生课堂上会静下心来思考的能力。有些同学的特点是比较浮躁,在问题面前不知从哪儿下手回答,甚至没有读清问题的要求,就开始回答。这学期我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在这方面有所提高。、善于总结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严以律己,从小事做起,当学生的表率。从小事中总结大道理,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方式。

四、积极参加上级领导组织的各项教育教学学习活动,提高自己的教研能力。积极订阅对教育教学有帮助的刊物,学习其中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课改中,多和同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商量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尤其在阅读教学中,多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在课堂中怎样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怎样培养学生探究性的阅读能力,最后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勤思考,多动笔

每周坚持写教学心得;可以是备课心得,也可以是教学体会,可以写课堂教学方法实施体会,也可以反思上节课存在的问题,然后找出好的方法解决它。善于积累总结教育教学中和班级管理中的一些典型的事情。从这些事情中,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对于好的做法积累经验,对于不好的做法及时反思及时改正。以此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在以后的研修中,我会继续努力学习,让我把一生矢志教育的心愿化为热爱学生的一团火,将自己最珍贵的爱奉献给孩子们,相信今日含苞欲放的花蕾,明日一定能盛开绚丽的鲜花。相信在我的教学生涯中一定能更上一层楼。

教师教学研修工作总结5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培养各类需求的人才离不开教师。因此,从事教育的我们就需要不断地学习,以适应对人、对社会的一个又一个新的要求。“校本培训”这种可持续的、开放式的继续教育模式,为广大教师打开了方便之门,锻炼了广大教师的业务水平,提高了广大教师的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本学期,我从自己的教学实际出发,树立以人为本,以校为本的理念,加强合作,相互切磋,取长补短,不断养成自我学习与自我反思的习惯。研修结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增强研修意识,以研究的眼光审视、反思、分析和解决自己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在这学期的时间里,我认真进行着研修,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为了以促使自己的工作在今后再上一个新台阶,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能够按时参与校本研修活动,并做好理论学习记录,踊跃发言,提出自己的见解,并认真撰写心得体会,在学习中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

1、在校本研修培训中,我校组织了有关“各学科教学基本模式”、“课题研究的过程与方法”等教学理论的学习。

开展多层次教育科学研究,人人有课题,人人学理论,人人掌握科研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加强缺失方面的学习与锻炼,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有效地提高了我校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创新潜力。。

2、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认真开展有效备课,有效课堂教学、有效作业设计和批改的研究,进行跨年级、跨学科、跨学段进行听课研讨,教研组在“研”字上下功夫,在自觉主动有效上下功夫,继续加强群众备课的力度,充分调动各年级组长的能动性。每次教研活动都有详细的记录。本学期我们继续加强对随堂课的调研力度,加强调讲的范围。面落实了教学工作备课要“深”、上课要“实”、作业要“精”、教学要“活”、手段要“新”、活动要“勤”、辅导要“细”、负担要“轻”、考核要“严”、质量要“高”。

严格要求自己,在每周听节课程之后,向相关学科的教师学习课堂教学的方法。

都会选一节本周最难把握的课大家共同讨论分析,取长补短,发表自己的见解。这使我受益匪浅。

二、各教研组要用心组织老师听课、研讨,总结优点,发现不足,逐步提高;

强化教研组的建设和管理,个性强调要发挥团队精神,群策群力,充分发挥每个教师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长,打破了以往教师备课各自为战的局面,每月个教研组进行一次群众备课的,每次群众备课,每一堂教研课都是教研组群众的结晶,透过实践来改善和完善我们的课堂教学模式“重难点前移”,推行课堂模式“重难点前移”,提高研修实效。、听课、研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此循环往复,使我们的教学方式逐渐的成熟起来,教师在互动、互补、合作中不断提高了自己实施新课程的潜力,已构成的教育观念顺利地转化了能动的教育教学行为,使教师不断走向成熟,给我们的课堂注入更多的活力,取得更大的效益。

三、关注自我反思及案例

第5篇:教师研修班工作总结范文

2016秋季幼儿园学期工作总结

本学期工作总结具体如下:

一、安全工作:

1.坚持每天晨检,保证幼儿不带危险物品入园,如发现情况及时处理,并教育幼儿,并与其家长沟通。

2.平时注意预防烫伤幼儿。把开水、汤等晾温后再提供给幼儿,并提醒幼儿随时注意别烫着。

3.坚持每天午检,防止幼儿带异物入寝室,防止异物进入耳、鼻、口的现象发生。中午值班,加倍照看好幼儿,不忽视午休的幼儿,尤其是服药幼儿和体弱幼儿。巡视幼儿是否有不良的睡眠习惯、是否生病等等,并及时给予妥善处理。

4.把好幼儿离园关,不认识的人来接幼儿,老师均有问清情况或者是与孩子父母取得联系确认无误后再放人。防止幼儿走失和拐骗幼儿现象发生。

5.严格执行卫生安全消毒制度,保证教室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干净;保证桌椅的安全、卫生;定期消毒玩具;保证幼儿的水杯和毛巾每天清洗消毒;保证寝室干净、并按时消毒,利用太阳无尽的能量,在天气好的时候晾晒被褥,及时预防传染病的发生。严格填写消毒记录,及时清点人数和物品。

6.户外活动时,认真检查活动场地的安全性,及时排除不安全因素,确保幼儿安全,如发现大型玩具有松了的螺丝钉,报告主管领导,做到及时消灭不安全的隐患,保障幼儿安全。

7.教师离园时在班内各处检查,如:水、电、门、窗;晚接的孩子和值班老师做好交接,并交代其幼儿情况。

8.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意识。注重安全教育在一日活动中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良好的活动常规、自身安全和自我保护,以避开危险、避免自身伤害。安全,就是要有良好的秩序,良好秩序的形成则来源于幼儿一日生活行为规范的培养,我们严格要求幼儿,从一点一滴开始努力,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加强防范意识,让幼儿在有安全意识的基础上,时时提醒自己或他人注意安全。在教学活动中渗透有关的安全知识,让幼儿知道110、120、119紧急呼叫电话的号码和用途,遇到紧急情况,能呼叫求救,最大限度地消除不安全因素。

9.安全宣传工作 (1.)本学期共召开三次安全宣传工作家长会提醒家长注意幼儿的各类安全教育问题。(2.)开展地震演练、消防演练、安全自救自护现场演练活动。(3.)在园内不定期张贴各类安全教育挂图,提醒教育引导幼儿注意各类安全问题。

二、教研工作:

加强理论培训,转变教师观念,育思想。

教师的整体素质和理念的更新直接关系到保教质量的水平。我们坚持外学习、内研究的方法,结合我镇的实际情况,加强研究,从转变观念入手,提高教师的整体水平。本学期参与各类培训如:9月2日一名业务园长参加安海镇健排舞培训。9月14日一名业务园长参加晋江经济报预防溺水安全度夏公益活动走进西安小学。9月11日一名业务园长参加晋江市名师讲堂第13期活动。9月20日一名老师参加校本教研专题讲座并将培训视频带回园内进行二次培训。10月11日一名业务园长参加养正中心小学片区《致加西亚的信》读书活动。10月19日-10月21日两名教师参加晋江市2012年农村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教师岗位)培训活动回园后对园内老师进行二次培训。11月17日三名教师到安平皇家幼儿园一楼活动厅参加如何进行片断教学专题讲座。11月30日一名业务园长参加泉州雨润童心暨第一届有效教学 游戏教学 环境育人探究分享会。12月24日2名老师参加七彩幼儿园镇幼儿园半日活动并在园内进行二次培训。12月25日3名老师参加安海幼儿园一日活动开放活动。在理论培训方面,我们借助外出学习、网络、书刊的先进经验对教师进行各方面的理论培训。本学期全园执教教师均有到各个姐妹园或者是教委开展的各类培训活动参观学习,将先进的知识带回来,与大家共同学习分享。

另外,我们还通过每周四的公开课进行解剖分析,以问题的形式展开活动。这样经过大家的共同讨论,使整个案例分析的更直观、更形象。每周的周四公开课都实行每听必评,并且都以每次的公开课开展教研活动,通过教研活动进一步提升老师们的上课技能,通过培训,使教师对教育教学有了新的认识,能够大胆表达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积极提出各种问题,使教师在学习中以问题为线索,以解决问题为目标,使教师逐渐形成了一种边学习、边研究、边反思、边提升的教研方式,让教研更加有效的服务教学。

我们还积极组织多项活动,让教师在活动中不断成长,如:开展小班主题活动我喜欢的美食包扁食 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孩子经过团、揉、捏、压等各种工序制作出来了各式各样的扁食,吃着自己制作的扁食别有一番乐趣;、冬至日开展全园搓汤圆活动、圣诞节开展丰富多样的游戏活动等并将这些活动拍照及活动开展情况张贴至宣传栏上让家长进一步了解幼儿的在园各种活动,并对幼儿园的工作有了新的认识。

三、保健工作:

1.本园幼儿所使用的碗、调羹,都是经过消毒柜及高温的水煮方式消毒。餐厅工作,后勤工作人员都进行餐餐打扫、消毒。

2.各班晨检工作都做的比较好,每天都能做好了幼儿的晨检登记,并每日将晨检情况传至教委办要求的邮箱。本学期各班幼儿出勤率都较高。本学期无发生传染病,说明了我们的保育员和老师们对卫生消毒方面做得特别好。

3.加强对厨房人员消毒意识,下学期我园将开展更全面的消毒工作。

四、保育工作:

1.本学期开学初购买了供幼儿专门备用的一些家庭式药品,方便幼儿突发性使用。

2.发现问题及时地与保育员交流,做好每一交接工作,希望在保育这块下更大的功夫,让保育员能够更加熟悉我们的工作,了解每一位孩子的性格发展特点,针对其特点给予正确的引导。

3.后勤人员在工作中不断加强责任意识、安全意识、并且不断提高业务水平。

4.抓好后勤队伍建设,指导他们履行岗位职责,执行各项规章制度管理。

6.开学前,老师们布置教室所需要的一些材料,及教师用品。

7.园内圣诞节游戏道具及幼儿礼品采购。

8.后勤采购,每天及时验收,保证了幼儿们每天的安全饮用。

五、存在不足及今后努力方向:

1.新老教师的教学能力发展不均衡。因此要继续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理解《纲要》精神,注重老教师的帮扶引导进一步开展传、帮、带等形式的培训,注重课后反思,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观察、分析、评价的能力。

2. 下学期多开展各类家园联系活动,让家长能够多参与幼儿的成长,也能够进一步加强家长对学园的工作理解与支持。

3.要注重幼儿观察、比较、口语表达等能力的培养,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

我们坚信,有上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有全体教职工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严格按评估标准的各项指标要求,进一步规范管理,认真探索幼教工作规律,不断总结自身经验,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工作。

2016秋季幼儿园学期工作总结

20xx年已经过去,学期也接近尾声,在忙碌却有序的工作学习中,我们在成长,孩子在成长。

一、业务工作管理携手合作、分工不分家

本学期我们有了三个部,业务部门也有了三位成员,我们的队伍壮大了,力量也增加了。在一学期中我们的业务管理有分有合,关注减负增效。

1、以部为点,开展日常业务管理工作。三位成员分别负责三个部的日常业务管理工作,一个学期以来,我们的日常保教工作扎扎实实的得以顺利开展。虽说处于不同的地点,但是我们的课程是同步的,开展的日常教学工作是相同的。(体现的是我们工作的整合)。

2、以活动为抓手,推进保教工作质量提升。本学期我们开展了班级主页交流活动、环境评比活动、语言发展测试活动等等一系列的交流评比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我们三部同步开展,共同讨论活动方案,组织活动的开展,共同进行互动反思与评价。(体现的是我们工作的合。)

3、以组为基地,开展分层分类教师培养。三位成员分别负责三个层面教师的沙龙活动。分别是亭亭新芽组、快乐成长组、亭亭玉立组。三个组分别有不同的研讨重点和目标,因此各自为政,分头开展研讨。(体现的是我们工作的分)

二、保教工作关注有效、强调平衡

(一)平衡

课程平衡对每一位老师来说已经不再陌生,关注课程平衡要关注的是一日活动中各个板块的大平衡,也要关注每个板块中内容的小平衡。

1、关注课程量的平衡。

量的保证是课程平衡的基础。一方面我们关注一日活动各个环节的组织实施,因为遵守一日活动作息时间可以保证四大板块课程的正常实施。主要通过预设和调整来实现一日活动的平衡。预设主要通过教研组长例会、小组教研活动、家园之窗周日活动安排一步一步落实。比如:一周内容中学习活动的安排,关注各个领域的平衡;再比如:运动活动中关注各个动作发展的平衡;又比如:游戏活动中关注结构游戏、角色游戏、其他游戏的量的平衡。调整表现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比如结构游戏开展一个阶段以后,我们发现以周为时间单位,开展班级结构游戏活动,在轮到的那一周孩子们的结构游戏经验得以较好的提升,但是一个学期只能轮到一次或是两次,孩子结构游戏的发展不能得以延续。这样对于孩子结构游戏水平的提高是不利的,因此我们及时调整了结构游戏的时间与组织形式。除了保证每学期一周的结构游戏周,每个班级每一周中另安排一次建构游戏活动时间,以建构专用活动室活动和班级活动室游戏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结构游戏活动。

2、关注课程质的提升。

通过过程性的指导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提升课程的实施的质量。过程性指导主要通过在课堂一线观察教育教学过程,提出可行性的建议与意见,使教师在实施课程的过程中获得支持。在观察、讨论、提出建议的过程中,也让我们获得了提高。结果性评价主要通过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对教师的评价。包括每月的资料、日常工作检查,学期末的考核课活动等等;另一方面是对孩子的评价。包括在各类活动中孩子能力、习惯的培养、学期末语言能力测试等等。通过过程性指导和结果性评价,我们看到了老师对课程实施中的进步和问题,也让我们进一步明确了下一阶段我们在课程实施方面的努力方向。

(二)有效

本学期,依托大组教研活动,重点对 教学有效性开展探索研讨,开展从目标达成度看教学的有效性、 环节架构的艺术促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说课训练:教学有效性评价等专题研讨交流,提升教师的反思评价的能力,促进教学活动目标的达成度。各教研组围绕教学有效性这个重点,根据各自年级组的研究需求,选择适合自己年龄段的小点开展教研实践专题研究。其中小班教研组的研究专题是运用多媒体技术来提高小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中班的研究专题是以有效提问为研究重点,开展教学有效性的探索研究。 大班的研究专题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回应,绿亭小班教研组的主题是小班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同时开展与专题研究相对应的教研实践课,通过集体备课实践观摩听课评课反思磨课的过程,丰富教师的课堂实践,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三、师资培训分层分类,按需培训

1、分层沙龙,为不同老师搭阶梯

第一年新教师培训亭亭新苗,小荷才露尖尖角

为了使新教师早日进入角色,尽快在教育教学方面步入轨道,尽快适应园所的发展需要,对新教师开展了较为完整、系统的培训活动。注重培训活动有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理论实践双管齐下。历经一个学期,新教师在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成长,在不断地感受成功的喜悦与体验失败的挫折中成长,在不断地迎接挑战与反思成败得失中成长。

第2-3年新教师快乐成长,花朵娇艳待开放

2-3年新教师正是教师成长的最佳时期,我们在19名2-3年新教师中选取了7位较有潜力的新教师组成了快乐成长组。本学期着力于优秀经典活动的翻版与再创造。新教师通过对经典活动的翻版,渐渐领悟活动设计的一些技巧。

3年以上骨干教师亭亭玉立,青果初结亦瑟瑟

以研磨优质活动为目标的亭亭玉立组,欲通过对集体活动的研磨,提高组员设计活动、组织活动的能力,从而提高专业能力和教育教学水平。本学期我们共开展研讨活动三次,实践活动两次。由潘磊和陈钰梅进行了《蚯蚓的日记》的同课异构活动。通过活动我们对活动领域和活动价值点的选取、重点的把握、教学策略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2、按需培训,送老师外出培训

本学期根据幼儿园发展需求和教师成长需要,共选送17名教师参加区、市两级研修班、培训班,包括李慰宜导学班、区教研组长研修班、白云结对跟岗、雏燕俱乐部等等。同时选送老师外出观摩听课30多次。

3、教育会诊问题入手,对症下药

根据幼儿园师资现实情况,我园立项了区级课题《运用教育会诊,促进新教师成长的实践研究》,并立项为区校本研修发展项目。旨在通过教育会诊手段,帮助教师发现问题、探索实践、解决问题。本学期是课题研究的第一个学期,我们经过了课题的设计立项阶段,现正进入课题第二阶段,即实践研究阶段。在4个月左右的实践中,我们1-3年的新教师运用网络邮箱进行网上问诊,由教研组长和业务园长坐堂开方。同时运用师徒带教,进行面对面问诊,由新教师的带教老师负责解惑。两个月的实践中,我们梳理了新教师普遍突出的问题,并通过新教师培训、实践展示等方式解决问题。如:不少新教师觉得在音乐活动组织中常规培养有困难,我们开展了音乐活动实践展示活动。

四、其他工作关注整合、减负增效

1、结对共建工作

利用白云优秀资源我们扎实开展结对共建工作,涉及到幼儿园工作的许多方面。有教师层面、保育员营养员层面、教研组长层面的结对带教活动;有三园定期的结对共建交流活动尤其是教师的结对跟岗非常扎实有效,助推个别教师成长的同时,也辐射到全园,使我们的美术活动的序更加清晰,美术活动形式内容更加适宜。

2、信息工作。

信息工作扎实开展,做好了园园通测试工作、学校主页及班级主页的创建维护工作、完成信息部下达的各项任务。06网站上的点击率经常保持在10名之内,获得了市区两级信息部的肯定,并主动向我们约稿,由我撰写了的三个信息工作经验小案例。

3、语言文字工作。

围绕推普周,开展了五个一活动,即出一期板报、开展一次文明用语宣传教育活动、悬挂一幅宣传标语、开展一次用规范字检查活动(啄木鸟行动)等等。

4、招生、分班工作。

开学初也是招生工作的尾声,虽说是尾声,但是由于今年的小班幼儿小学区划分等问题,使原本9月初完成的工作,一直延续到9月底才将这项繁杂的工作结束。尤其是最后个别幼儿的调整,我们考虑到家长的实际困难,认真审核谨慎协调。每一个孩子从一个部转到另一个部都是遵循学额允许、实际困难、登记先后等原则,逐一考虑,再三权衡。虽然过程繁琐,但平稳完成了招生工作,达到了世博年稳定第一的标准。

5、师训工作

本学期完成了十一五师训学分的申报工作,除了这学期转入的教师以外,08届及之前所有教师的学分都已经合格。

五、收获与不足

1、收获:

1)利用暑期进行了园本教研经验的梳理,撰写了《开展跟进式教研,提升园本教研质量》并被收录《松江区学校发展性督导评价幼儿园工作经验集锦》中;区级课题论文《幼儿美术活动指导策略》被收录《关注细节 优化教育》松江区2009年度课堂教学研究成果选编中。

2)课程资源的积累。9月我们梳理10学年第二学期美术集体教学活动中较为优质的活动,并装订成文本,丰富我园美术活动资源。

3)四位教师的年度区级课题获三等奖,获奖率达到100%。分别是张蓟、陈钰梅、沈燕红和谭燕。

2、不足与思考

1)环境创设进程缓慢

尤其是公共环境创设、专用活动室环境创设进程缓慢。小社会和结构游戏室环境到11月才开始投入使用,妨碍了幼儿游戏活动的正常开展。下一阶段,在专用活动室环境的调整,细节的布置上还要下功夫。尤其是建构活动室的布局还要进一步设计,以更好的推动幼儿建构游戏的发展。

公共环境创设还有许多空白点,有的已经做了一半,有的还在思考当中,在下一阶段也要尽快呈现。

2)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内容较少,价值点挖掘不够。我们更多关注集体教学活动内容的挖掘和平衡,对个别化学习内容的挖掘、设计比较随意。有的想到什么内容就提供什么,没有对个别化学习活动全盘的设计与思考。下一阶段希望老师能在主题推进的背景下,对班级个别化学习进行全盘的设计与思考。

第6篇:教师研修班工作总结范文

一、健立健全教研网络

教研组是教研活动开展的基本组织单位,教研组的建立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础。幼儿园在业务园长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以下教研组:有按年龄班分组的年级教研组。如大班年龄组,中班年龄组,小班年龄组;有按教师的班次分组的上午班教研组、下午班教研组;还有以某课题研究为主要目的的课题研究小组,这样的分组,组合灵活自如,教研活动主题明确,时间安排便利,促进了各项教研活动的顺利开展。在建立教研组时,我们遵循两个原则:1、人人参与的原则。每位教师都有权力参与相应的教研组活动。2、合理组合原则。幼儿园根据教师的个性、特长、能力、年龄等方面合理组合各教研组。如:将有工作经验和缺少工作经验的教师搭班一个班;将年轻的教师和老教师搭一个班,将活泼、个性张扬的老师同内向、稳重的老师搭一个班,形成优势互补。

二、商议制定教研制度

教研制度的建设是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的保障,幼儿园在民主商议的基础上,明确规定了以下制度:

(一)学习制度。每学期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有针对性的个别外出培训学习;组织全园教师定期学习教育理论、政策,结合课题邀请专家讲座等等,所有这些,在我园已形成一项制度,保持并发扬下来。

(二)听课备课制度。

(三)教学研究制度。我园每学期都要开展一次全园性的教学观摩活动,由教研组长牵头,运用观摩、评析、反思等形式,针对某一领域或学科开展教研。另外各年级段由年级组长组织在小范围内经常性开展教学观摩。

(四)奖励制度。对在教育、教研工作中取得成果的给予不同的奖励。

(五)考核制度。对教研组长的工作进行考核。

三、积极开展教研活动。

(一)以学习、个人反思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

我园十分重视教师的学习培训,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因为教师的业务素质直接影响开展教研活动的成效。每学期我们分批送教师到园外观摩学习。园内半月一次业务学习,有全园性的,也有年级组进行的,还有要求利用业余时间自学各种专业杂志;同时鼓励教师参加各类自考、函授学习等。在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学习活动的基础上,要求教师在工作中不断总结经验,反思教学行为。经验+反思=成长。教师只有在不断总结反思的过程中,才能提升专业素养。另外,每学期有计划地安排各类比赛。如:论文、案例、说课、区角、优质课、环境创设等等评比。通过学习、反思、评比等开展教研活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高,从而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二)同伴互助的形式开展教研活动

同伴互助形式的教研活动主要通过开展各类教学观摩来进行。主要形式有:

1.全园性的教学观摩活动.由教研组长牵头,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然后全园教师集体观摩、讨论、评议并做好记录。

2.以年级组为单位的教学观摩活动。由年级组长牵头,根据各年龄段实际情况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观摩活动。

3.骨干教师上公开课。我园有市、区级教坛新秀及业务骨干,充分利用他们的教学资源为本园教师上公开观摩课,以学习他们新颖的教学方法。

4.师徒结对式的教学观摩活动。我园还进行师徒结对,让年轻教师、经验不足的教师拜有经验、有能力的教师为师。徒弟可以经常到师傅那听课学习,师傅也经常到徒弟那儿听课指导。这种形式非常灵活、方便,年轻教师成长较快。

5、外来教研活动的观摩活动。我园经常申报、承担区一些教研活动,让教师也参加观摩、学习、讨论。如:区优质课评比、教学能手评比活动等。

(三)专业引领式的教研活动。

通过开展以上多种形式的教研活动,大大提高了教研工作的实效,从而提高了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和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提供支持,给予保障。

为了更有效地开展各项教研活动,幼儿园在各个方面都给予了支持与保障。

第一,是合理地安排时间。在开展上、下午班教研活动时,我们都安排在配班时间,每周组织一次教研活动,针对每周发生的教育教学现象展开讨论,增进教师间的交流。小组的教研活动由小组长自行灵活安排时间。

第二、在空间上,提供教研场所。幼儿园专门设有多功能室,便于开展各类教学观摩活动,并有一个可容四十余人的会议室,开展讨论。

第三,畅通信息渠道。幼教改革日新月异,新的理论、经验是宝贵的财富。我园不仅充分地利用省、市、区现有的教研网络,组织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各级教研活动中,从而得到学习与提高,而且还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虚心向示范园学习,交流经验。在幼儿园里,还设有专门的资料室,有专人采集、整理有关幼教信息,为教研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除此之外,幼儿园还为每位教师订了各类报刊、杂志,如《早期教育》、《幼儿教育》等等;还为每位教师配备了电脑。 【1】

第四、在财力及物力、人力上给予支持。我园申报了区级“十一五”规划课题《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的研究》和省校本研究子课题《园本培训和教师专业成长》,为了保障课题的顺利开展,我园在资金上给予了大力支持,选派老师分别参加了省、市、区的课题相关的培训,幼儿园还购买了数码相机、每班配备电视机、办公室配备电脑等现代化教学设备,所有这些都需大量的资金投入。另外开展教研活动时园领导及时安排人员代班,以保证教师正常参加教研活动。

第五、注重以人为本,合理利用人力资源。通过合理用人,多渠道培养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在我园,从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到每一个普通教师的成长与进步,都注入了园领导的满腔心血。

首先是领导的支持,一方面是放手地让教师们去干,大胆用人,相信教师的能力,挖掘大家的潜力;

另一方面领导又经常参加教研活动,从计划到实施,从检查到反馈,从总结到考核、评比,都深了解,亲临指导。其次在培养人方面,一是注重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因为教研组长的选拔直接影响着教研组的活动质量。教研组长应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经验,并能做到“三先”,即先学、先做、先总结。特别是在当前,他们应该先学好理论,吸取幼教改革的先进经验,并能结合本园实际组织教研活动,因此,要注意教研组长的培养。在工作中,帮助他们出点子,压担子,把他们推到工作的第一线。把改革的试点放在他们班里,组织他们参加各类公开课,促进他们深入钻研业务,提高教研能力。此外,还帮助他们创造外出学习、进修的机会素质。近些年来,教研组长分别参加了园本培训高级研修班、园本培训与教师专业成长培训活动。而且还多次承担了上公开课的任务,在自身业务素质方面,得到了极大提高。二是运用各种形式,多渠道地培养人。例如在同一教研组内开展“传、帮、带”的活动。采用拜师结队的形式,让年轻教师向有经验有特长的教师学习,帮助他们尽快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也有利于后者自身业务水平的提高。又如鼓励教师参加高一级的业务学习。使我园教师专业水平有了跨越式提高,有90%以上的教师拥有大专学历,去年,又有两位教师本科函授毕业。多名教师正在参加本科学习。除此之外,还不断地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开阔眼界。所有这些,都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为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优秀的人力资源保障。

五、发挥示范、辐射作用,引领全区幼教水平普遍提高。

近几年来,我园分别承担了全区“教学能手”评选活动,全区“数学教学活动观摩研讨”活动,全区“教学常规工作现场会”等大型活动,多名优秀教师承担了解剖课、公开课、观摩课,园长在这些活动中作了经验交流和理论知识讲座,使得理论同实践很好地结合,同步提高。通过这些大型活动,促进了全区园所的交流、互动,同时也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第7篇:教师研修班工作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2A-0036-07

一、项目背景

近年来,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基础教育改革方面成绩突出,但同时,广西基础教育事业发展还面临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学校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两基”巩固提高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二是部分学校管理不到位或不规范,校园文化建设欠缺;三是教育行政管理队伍的管理能力和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四是教师人事管理还没有完全理顺,农村地区教师队伍补充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素质有待提高。由此可见,广西教育事业亟待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学校内涵发展和教师素质提升。

为推动广西壮族自治区基础教育的发展,充分发挥北京师范大学的基础教育资源优势,经友好协商,双方决定合作开展共建“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项目。2010年5月12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副厅长杨伟嘉与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董奇教授签订战略合作备忘,正式拉开项目实验的帷幕。南宁市青秀区,柳州市柳北区、鱼峰区、柳江县,百色市右江区、平果县,河池市金城江区,桂林市叠彩区等5市、8县(区)的74所实验学校参与项目实验,项目实施一年,惠及校长74人、实验教师700余人、实验学生近六万人。

二、项目整体设计

(一)项目目标

项目实验秉承“关爱学生、关注教师,正视差异、特色办学,协同创新、均衡发展”的理念,通过为期三年的项目实施,提升广西实验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提升实验校长领导力和管理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促进实验县(区)教育质量均衡发展。

(二)项目内容

项目实验包含“小学英语能力提升”、“小学数学能力提升”、“校长管理能力提升”和“特色培训”四个子项目,促进教师教学能力建设、校长管理能力建设,立足课堂教学改革、学校特色建设,从而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1.“小学英语能力提升”项目。

该项目所选用的攀登英语学习实验,是国家科技部攀登计划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和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三个项目的研究成果。项目总负责人为国家攀登计划首席科学家、北京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董奇教授。小学攀登英语项目负责人为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学习科学中心主任王文静教授。攀登英语学习实验基于脑科学、认知科学、心理科学、语言学以及信息科学等多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紧紧抓住儿童英语学习的早期优势,借助多媒体为儿童创设真实、丰富、多通道输入的英语环境,充分发挥“非英语教师”的组织作用,创设新型的师生关系模式,设计符合儿童心理特点和语言习得规律的学习活动。通过“容错原则”、“English Only原则”和“动静结合”等原则调动儿童英语学习的动机和兴趣,挖掘儿童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潜能。该项目旨在解决小学英语专业师资匮乏、英语语言环境缺乏、优质英语学习资源缺少等系列问题,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情感和正确态度,培养学生“大胆、自信、敢开口、善交流”的英语学习品质和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英语能力和综合素质。实验对象为一至三年级学生。项目实施第一学年,74所实验学校近万名一年级学生参加攀登英语学习实验;第二学年共有两万余名一二年级学生加入到了项目实验中来。

2.“小学数学能力提升”项目。

该项目以北京师范大学首都基础教育研究院执行副院长梁威研究员主持的全国及北京市“八五”、“九五”、“十五”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研究成果《数学分层测试卡》为载体,此项成果曾获得北京市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数学分层测试卡》从课堂教学评价人手,改变原有的“一刀切”评价方式,强调整齐划一评价模式,采用分层评价的方法,发现并发扬每一个学生的长处,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成功的体验,帮助学生培养自尊建立自信,从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心理基础。运用分层评价方法,发现每一个个体的长处,利用这种长处,促进个体其他方面的发展,即扬其长,促其短,从而使每一个个体获得更全面的发展。实验对象为四至六年级学生。2010年8月共有29000余名学生加入项目实验,2011年8月秋季学期则有33000余名学生加入项目实验。

3.“校长管理能力提升”项目。

该项目以“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鼓励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出名师,育英才”为指导精神,立足广西基础教育现状,根据实验校校长的发展需求,确定了以学校特色建设为切入点的项目实施思路,旨在通过指导实验校校长开展学校特色建设,提升实验校校长的整体领导力,促进每所实验校的发展,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发挥示范作用。项目实验对象为74所实验校的校长。

该项目负责人是全国著名教育家、北京市光明小学原校长、教育部小学校长培训中心主任、北师大客座教授刘永胜。项目以学校特色建设为抓手,通过指导实验校撰写、落实“学校特色建设方案”、启动实验校长“提升课程领导力”工程及系列观摩、研讨等活动,促进项目工作扎实推进,促进实验校校长专业发展不断提升;通过开展集中培训、北师大“校长高级研修班”、“手拉手”等活动,有的放矢地进行培训,挖掘培育“骨干校长”,指导帮助实验校成长为“优秀特色校”,积极发挥“种子”学校、“种子”校长的带头作用;通过创建项目组门户网站,编写《工作快讯》,依托教育领域专业媒体,交流做法、分享经验,实时关注项目动态,保障实验效果,使每所实验校都得到发展,促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

4.特色培训项目。

结合广西各实验区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特色培训课题,课题内容包括“校园文化建设”、“阅读与儿童发展”和“脑科学与教育”等,提升广西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升教师的教育和学科理论水平,引领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进一步转变,拓展教师教学视野,促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等。项目实验开展以来,邀请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原副院长、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人大常委文先生等全国著名教育专家为实验人员进行特色培训,内容包括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学校特色建设和特色文化等,为提升校长、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专业素质水平提供了充足的养分。

(三)项目实施模式

项目实验遵循“构建高校、行政与中小学协同创新的新模式,促进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和均衡发展”的主旨,采取“政府+大学+小学”的实施模式,以提升教师教育教学水平、校长管理水平为切入点,以学科(课堂)教学改革为核心,以县(区)为单位进行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引进优秀教育研究成果,创新教师培训模式,构建项目管理的有

效运行机制,建立可复制、能辐射的不同类型的区域实验模型,让更多孩子享有优质教育,促进更多的教师发展提升。

(四)项目实施周期

项目确定了“学研一体、三年规划”的实施周期,即第一学年“做中学”、第二学年“做中研”、第三学年“做中求发展”,引导实验人员从改变课堂实践行为,到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最终全面提升自身素质,形成广西骨干专业团队,达到“造血”的目的。

1.实施第一年度:“做中学”。

第一学年项目实施主要思路与目标是初步形成学校特色建设实施方案,开展小学英语、小学数学项目实验,建立实验课课堂常规,转变教师课堂行为,逐步转变教师教学理念;重点放在校长学校管理能力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升上。年度评优总结的工作重点是评选优秀实验学校特色建设实施方案和优秀光盘课。第一学年项目组以指导教师课堂实验、指导校长撰写学校特色实施方案为要点,帮助实验人员在实践中逐渐转变教育教学观念。

项目实施第一学年,项目组通过组织开展暑期集中培训、跟进式培训、联合实地指导、赴京观摩、混合式联片研修活动、工作总结、评优表彰等多项活动,帮助教师开展课堂实践实验。2011年6月开展的项目中期总结评优工作中。项目组共收到参评攀登英语实验光盘84例、分层数学实验光盘206例、学校特色建设实施方案74例。凝结着实验人员心血和智慧的一张张光盘、一份份方案,无不体现了教师和校长的成长进步,为第二学年的项目推进提供了充分的保障。

2.实施第二年度:“做中研”。

第二学年项目实施主要思路与目标是提高校长科研和管理能力,发展教师课题研究能力,促进教师课题研究和专业发展;重点放在干部、教师课题研究的能力提升上;由自治区教育厅做好课题立项工作,各县(区)领取课题进行研究;结合区级专家的科研力量共同指导实验人员的课题研究工作。

项目组已经针对第二学年工作特点,制定了“做中研”系列活动方案,包括课题立项、申报、开题、中期汇报、日常指导等一系列课题研究工作说明,以及基于主题的混合式联片研修活动方案等,帮助教师在提高课堂实践水平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思考研究课题,提升科研水平和教育理论水平。

3.实施第三年度:“做中求发展”。

第三学年项目实施主要思路与目标是育成种子,辐射经验;重点放在形成广西种子干部、种子教师的示范辐射的机制和能力提升上。年度评优总结工作的重点是评选单位与个人,即优秀课题综合管理实验县(区)、实验学校,以及项目实验优秀个人。项目实验提倡“教师实践共同体”的构建与发展,将教师的发展放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通过运行“政府+大学+小学”的项目机制,为教师打造有行政支持、有业务指导、有同行携手的专业发展大环境。项目实验第三学年“做中求发展”,也正是打造广西全区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尝试,以期全面提升广西全区教师整体队伍的素质。

项目组将通过组织开展课题研究结题论证、为实验人员提供高水平教育杂志等刊物的发表机会、搭建优秀课堂展示平台等活动,进一步总结实验人员两年来的科研成果,辐射经验,全面促进教师水平提升、县(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

三、项目实施进展

项目开展一年多以来,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的大力支持和行政引领下,在北师大项目组专家的实时跟进和悉心指导下,在各实验市、县(区)教育行政、教研人员的全力配合和积极推进下,项目实验进展顺利,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把握需求,因地制宜,协商制定实施方案

针对广西基础教育发展状况,项目组在集中培训前开展了前期基础调研,对学校发展现状、校长教师信息进行了问卷调研,发放《学校事业发展问卷》和《项目实验学校校长教师信息一览表》,为每所学校、每位实验人员建立档案,进行跟踪指导调研。2010年8月,项目集中培训会期间。项目组与各级数学教研员、英语教研员、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实验校长代表分别召开座谈会,广泛征求各级实验者的意见和培训需求,共同商讨、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年度工作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保障了项目实验工作的有序开展。目前,项目组针对第一学年、第二学年工作主旨,分别印发两版实施方案,明确本学年主要思路、具体任务和年度工作计划,保障项目实验有序推进。

(二)协同创新,各方联动(如图1),共同推动项目实施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成立项目领导小组,区教育厅厅长高枫担任小组组长;下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区教育厅师范教育处处长何锡光担任办公室主任,统一协调和领导项目的实施。各实验市、县(区)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局长担任小组组长,设立项目联络员,由副局长、小学英语教研员、小学数学教研员分别统筹协调本市、县(区)校长项目、小学英语项目和小学数学项目的实施工作。自治区教育厅邀请本地高校从事教育研究的专家,成立区级专家团队,每位专家定点指导一个实验县(区)的项目实施,并与北师大专家对接,形成专家合力。北京师范大学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国家重点实验室成立项目管理办公室,负责统筹协调项目整体实施工作。

2011年,广西区教育厅颁布《关于印发“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升综合改革实验项目”管理实施办法》,进一步明确项目管理机制和各方工作职责,在行政层面保障了项目得以顺利有序地开展。

(三)集中培训,赴京观摩,切实提升教师水平

项目实验主要培训方式有集中培训和赴京观摩两种。集中培训会议一般在每学年秋季学期开始前的暑假进行。主要针对所有参加项目实验的教育行政领导干部、教研员、实验校长和实验教师,面对面地向实验人员介绍本学年的项目理念、实施方案、主要工作安排。赴京观摩活动主要针对骨干干部教师,他们在北京与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研讨,观摩优秀实验学校,解惑释疑,分享交流,辐射经验。活动旨在解决项目实验初期广大干部教师普遍存在的困惑和问题,使项目实验水平更上层楼。

2010年8月,集中培训会在南宁召开,380余名各级实验人员参加培训会,对项目实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2010年10月中旬,项目组组织实验市、县(区)教育行政管理干部、教研员17人赴京观摩考察,参观国家重点实验室,现场观看北京太师屯小学的攀登英语实验课和分层数学实验课,并进行研讨,加深了对项目的了解,从行政、教研层面保证项目推进方向和力度。2010年10月底。在集中培训的基础上,项目组在柳州召开跟进培训,所有实验教师通过自治区教育远程系统参与培训,巩固了集中培训的效果,保证全员培训,“一个都不能少”。2010年12月,300名骨干实验人员来到北京,在为期两天的观摩培训中听取优秀实验课、观摩北京特色学校、展示分享、座谈研讨,与项目专家、北京校长

面对面交流,解决了实验初期的疑惑,将收获和心得带回广西,并辐射给其他教师、校长。2011年8月,第二学年项目集中培训会在南宁召开,带着第一学年“做中学”的成就和喜悦,实验人员步入了第二学年“做中研”的科研殿堂。一年多来,从开始的懵懵懂懂、将信将疑,走过实验中的荆棘坎坷,到如今收获看得见摸得着的硕果,教师们开始转变观念,校长们开始深思学校发展,项目实验成效显著,对第二学年、第三学年的进一步提升有更美好的期待。

(四)过程指导,持续跟进,扎实落实项目任务

实地指导是深入推进项目实施工作、保障项目工作取得实效的重要环节。在项目实施的第一年,项目专家到实验学校现场听课、评课,并开展座谈交流,深入了解实验教师在项目开展过程中存在的困惑与问题,指导实验人员顺利开展项目实验。2010年11月,项目组组织专家首次走进实验学校,对柳州、河池、桂林的部分实验学校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听取实验课,与当地行政干部、教研员和实验教师深入交流,刘永胜校长与3市5县(区)的44位实验校长进行了一一座谈,逐个分析诊断实验校的特色建设和发展方向,为校长撰写、落实学校特色建设实施方案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1年2月到3月,项目组分别组织两次联合实地指导,共派出专家36人次,走进全部74所实验学校,听课148节,访谈校长124位、英语实验教师448位、数学实验教师919位、学校电教人员67位。指导过程中不仅帮助实验人员解决实际问题,更是发现了一批优秀的实验种子人员,他们通过自身的成长和提升,已经开始在县(区)内甚至区域间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日常指导是项目取得实效的不可或缺的环节。实验干部教师在开展项目实验初期会存在很多困惑,项目专家通过日常电话、网络、邮件、简报、快讯和邮寄光盘等方式与实验人员持续沟通,为实验人员答疑解惑,推动其深入开展项目实施工作。截至2011年10月底,北师大项目组已经向实验学校的校长教师发放了工作简报15期、数学指导快讯9期、英语指导快讯6期和校长快讯10期,并邮寄、发放数学教学光盘3种300余张、英语优秀课例光盘8种近1300张,以及近200盒教师课堂组织用语磁带。

(五)规范管理,保障质量,形成标准实施流程

北师大项目组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建立了调研、培训、指导、评估标准化项目实施流程(如图2),并初步形成可操作的工作模型和工具,主要包括:调研方案及相关工具,集中培训实施模型,赴京观摩实施模型,实地指导工作模型,混合式研修工作模型等。这些标准化模型顺利应用于项目实验工作中,方便了各方工作,为教育厅、实验市、县(区)与北师大共同推进项目实施提供了具体指导。

为规范管理,项目组建立了档案信息管理制度。档案管理记录项目实施工作,遵循专人负责、专卷管理的原则,进行定期整理和完善,确保档案资料的生成性和完备性。档案管理包括立卷、归档、借阅、保密和销毁五方面内容。档案立卷坚持以项目办公室管理档案为主,依据项目管理职能,结合档案内容及其形成特点,进行类目设置,便于科学管理与开发利用。档案归档管理规定了档案的收集范围和流程以及归档要求。档案借阅、保密都有相应规定,确保档案完整安全。

(六)混合研修,多层联片,提升信息使用水平

北京师范大学通过在基础教育领域多年的研究积累,建立了“基础教育质量评估与提升”网络综合平台(以下简称“综合平台”)。综合平台体现了全面提升基础教育质量的宗旨,提供了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现场面授与网络传播相结合、同步课程与异步课程相结合的混合式培训模式,为基础教育发展中诸多项目实验的广泛开展和深入实施提供支持。

项目组依托综合平台开展了远程混合培训、视频互动交流、在线听课评课和项目专家答疑解惑等系列活动。2010年8月南宁集中培训数学分会场首次尝试使用远程视频会议平台,连线远在北京的专家,与南宁现场的实验教师直接沟通交流。2011年5月,项目组分别在青秀、平果、右江和金城江4个县(区)开展小学英语和小学数学项目的混合式研修活动;2011年6月,在右江区开展小学英语项目的混合式研修活动,为实验教师与北京专家牵线搭桥,教师足不出户,就能展示自己的实验课堂,得到专家的针对性点评指导。取得了良好效果。2011年10月,为践行第二学年“做中研”的项目思路,探索更为便利高效的项目指导方式,项目组开展了小学英语项目基于主题的混合式连片研修活动。活动分为县(区)联片主题研讨、同步研修、异步研修三个环节。首先由各个县(区)英语教研员组织本县(区)实验教师开展主题研讨,形成研讨报告,并反馈给北师大专家;其次,项目组专家走进活动主会场百色市右江区、平果县,现场听评课,对各县(区)的主题研讨报告予以点评和解答,南宁市青秀区,柳州市柳北区、鱼峰区、柳江县,河池市金城江区,桂林市叠彩区作为分会场,通过远程视频会议平台全程观看右江、平果的展示课,参与评课和主题研讨;活动结束之后。北师大项目组将活动视频和资料制作成异步课程,上传到门户平台,所有实验人员可以通过登录门户平台网站,进行学习、交流、研讨。这一模式促进了区域实验人员对项目实验的主题探究,形成一种研讨氛围;保障了所有人员的参与;同时锻炼、提升了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水平。

项目组通过《学校信息条件建设问卷》的调研和对实验学校电教负责人的访谈表明,目前大部分实验县(区)已经具备开展混合式培训指导的信息技术条件,借助这种模式,能够促进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仅提高培训效率,增加指导数量和力度,还能有效突破地域和时间局限,增强教师学习交流和研讨的灵活度,为实验人员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时反馈实验信息的途径。混合式培训指导模式得到了实验干部教师的广泛欢迎和普遍认可。可以想见,这种培训模式将逐渐成为日后项目实施的主要模式。

(七)培育种子,专业认证,建设地方专家团队

为促进“造血”机制的形成,项目组通过培训指导、过程评估和区教育厅评优等工作培养优秀种子实验人员。2011年11月项目中期总结表彰大会有218名优秀实验教师、60名优秀实验校长、16所优秀实验学校和3个优秀实验县(区)获得表彰,在项目第一学年涌现出来的这批优秀实验人员,将成为项目实验的“种子”,播撒在广西全区,发挥其示范辐射作用。有些来自农村的实验教师甚至是第一次通过这种平台,向来自全区的实验人员介绍自己的成长历程。可以想见。三年之后将有更多的教师、校长、领导干部和教研员,走出县(区),甚至走向全国,以培训者的身份向更多需要帮助的教师传经送宝;而他们,也将成为广西区内一支重要的教师培训骨干团队。

自治区教育厅师范教育处邀请广西当地高校从事基础教育研究的专家,组建区级专家团队。每个子项目邀请9位区级专家,设1名专家总体协调项目工作,设8名专家每人负责指导一个实验县(区)的项目工作。每位专家与北师大相应的指导专家对接,保证本县(区)业务指导的力度和强度。如今来自广西师范学院、百色学院、河池学院、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柳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27位区级专家组成了强有力的“地方”专家团队,积极参与项目活动,作出高水平指导。这一业务团队的形成是建设广西骨干团队、实现“造血”机制的有效保障。

四、项目实施效果

(一)实验教师学科教学素养显著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

1.教师学科教学素养得到提升。

在基于实验的课堂教学体验和实践中,实验教师的学科素养得到明显提升,课堂教学水平提高,形成课题组共同备课、研课的良好氛围,并且辐射到其他学科课堂。项目实施以来,专家通过实地指导、混合式研修共听取实验教师公开展示课187节,项目中期总结评优表彰共收到290节实验课例,分别评选出优秀攀登英语实验课一等奖10例、二等奖22例、三等奖34例;优秀分层数学实验课一等奖32例、二等奖56例、三等奖64例。教师们在实验中的收获都深刻烙印在这一节节反复打磨的实验课上,烙印在孩子们真诚快乐的笑容中。

2.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发生转变。

教师通过“做中学”,在改变课堂行为的同时逐渐改变了教育理念,改变旧有评价观念;真正学会正视学生差异,关爱鼓励每一个学生;恰当运用评价,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改进课堂教学,逐步实现师生共同发展。

3.教师提升了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通过项目实验,实验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得到增强。教师们主动登陆项目网站平台,自主学习研讨;实验教师主动要求使用混合式培训模式与项目专家进行沟通交流。

4.教师科研意识逐步增强。

教师学会自主反思、自主研究,科研意识增强,逐步开展自主实验。教师在项目过程中逐渐学会不断自我反思、总结,“内省”课堂教学行为;自主研究发现的问题,形成随笔、案例、心得、工作总结等实验成果,自我研究、自主实验意识明显增强。项目开展以来,实验教师在项目工作简报上共发表文章238篇;柳州市柳北区数学教研员林慧慧、鱼峰区数学教研员陈朝雄在自治区2010年“国培计划”征文评比中获得一等奖,桂林市叠彩区桂岭小学的英语实验教师黄英英获得二等奖;百色市右江区中华小学英语教师农天泉的《如何整合攀登英语与常规英语的多元化评价方式》获得2011年“第十届全国教师教育科研成果评选活动一等奖”……教师从课堂走向科研。用科研服务课堂,不断丰富自身业务知识、加强理论学习,综合素质得到有效提升。

(二)实验学校校长的管理水平明显提升

通过集中培训、赴京观摩考察、实地指导、总结评优等一系列活动,实验校长们开阔了视野、增强了工作的积极性和信心。通过一年多的项目实践,实验校校长加深了对办学特色的理解,加深了对《纲要》中“学校要办出特色”精神的领悟,提升了自身教育理论水平与管理能力。

第一年的项目实验中,74所实验校全部完成了学校特色建设方向定位,大部分实验校的学校特色建设方案都已经可以进入指导实施的阶段。校长统筹规划学校发展的意识和能力有所增强。同时,校长在项目实践中越来越注重过程性资料的积累,越来越具有反思的意识和习惯;校长们增强了学习意识,主动与专家、同行交流,逐渐形成“校长提升共同体”的项目发展模式。

(三)实验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信心明显增强,学习成绩明显提高,综合素质获得提升

1.攀登英语为孩子们创造英语学习的快乐天堂。

攀登英语学习实验开展至今,学生语言学习兴趣明显增强。据调查,90%多的学生对英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能够主动参与语言活动;80%的学生建立了说英语和用英语的自信,并发展起良好的英语学习策略。实验班学生在听力、口语表达、认读等语言知识技能上的表现均显著好于非实验班学生;学生已经养成在生活中运用英语的习惯,“哑巴英语”现象得到了有效解决,学生自信心和自主发展能力增强;通过家长说明会等活动,家校协作融洽,亲子关系得到改善,为解决部分地区家长因为教育水平低下而不懂、不问孩子学习的问题提供了可能。正如河池市金城江区六圩中心小学的韦柳翠老师提到:“执教以来我一直觉得一年级是小学阶段最难管理的年级,教学工作难以组织和开展。而攀登英语是根据一年级孩子的个性特点来设计教学环节的,我认真按照它的教学理念和课堂要求组织教学。经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孩子们悄悄改变了。课堂上孩子们交头接耳、有事没事站起来、做与学习无关的小动作的现象少了,该听就听,该唱就唱,该重复时就大胆重复,孩子们对攀登英语的学习积极性大大增加。从一开始的不会说,不想说,到会说一点,想去说。看到孩子们的变化,我非常欣慰!”

2.分层数学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提升学习成绩与综合素质。

小学数学项目开展以来,学生数学学习的不良积习减少;学习数学的兴趣、自信心明显增强;同时这份成功的心理体验带动了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兴趣与自信心。部分学校设置了实验班与非实验班,使用分层测试卡的实验班学生数学成绩获得明显提升。柳州市柳江县进德中心小学数学项目三个实验班在使用分层测试卡后成绩都有明显的提升,四、五、六三个年级在全县排名分别由第一学期期末的第十名、第八名和第六名提升到第二学期期末的第五名、第四名和第一名。同时,项目实验使得师生关系、家校关系更为融洽。针对家长的反应,柳州市柳江县洛满中心小学通过调查,了解到有90%以上的家长认为孩子学习主动了,学习的信心增强了,面对困难的挑战意识也有所增强。分层测试卡给孩子提供了一个步步提高的阶梯,孩子们很喜欢,尤其是拓展练习,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维,为孩子打开了一方新的天地1100%的学生家长认为有继续推行项目实验的必要。

3.校长项目激发学生自主意识、积极参与学校特色建设。

74所实验校校长既是办学理念的提出者、特色建设的设计者、特色建设的实践者,又是特色建设的坚守者和特色建设的宣传者,为学生、教师、学校的发展提供全方位的引领、支持和服务。在项目专家的引领下,全部74所实验校都明确了学校特色建设方向,编写了目标清晰、可操作性较强的《学校特色建设实施方案》。74所实验校的全体师生是特色创建工作的主要参与者,他们积极、认真而踊跃地对学校的发展时时倾注着自己全部的情感以及力量,人人参与校园建设的热情得到极大提高。河池市金城江区第四小学一直为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所困扰,确定了学校“赏识教育”的特色

方向、得到校长项目专家的实地指导和建议之后,韦孟熙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对办学理念和措施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如今,韦校长欣喜地说:“课堂上,孩子们学习的热情越来越高了!舞台上,孩子们越来越自信了!操场上、校园里,到处都洋溢着孩子们的欢声笑语!生活中,孩子们越来越懂得自立了!”

(四)项目已经纳入各实验市、县(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整体工作,县(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教学改革得到进一步推进和深化

项目实验受到各级教育行政、教研部门领导的高度重视。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扎实开展项目实施和推广工作,将项目纳入基础教育质量整体提升工作中,实施统筹协调,深化了教育教学改革,为项目的持续实施与推广奠定了基础。

1.行政推动,统筹协调,确保项目实验有序高效。

项目推进过程中,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教研部门紧密配合,是项目顺利有效实施的坚强保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大力推动,县(区)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柳州市鱼峰区教育局副局长张惠英说:“在近一年的探寻过程中,我们与全区10所实验校一路同行,收获了喜悦和感动。回眸成长经历,我们内心充满感激。‘到实验区指导,就要像庄稼浇水浇到根。’项目组的专家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不到一年的时间,专家进校指导的足迹已经遍布每一所实验校。学校的校长、教师和学生们都获益匪浅。实验教师在实践过程中充分利用教育智慧,实践项目理念,认真对待每一位学生,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使课堂愉悦灵动,充满真诚和爱心。‘眼界决定境界,思路决定出路,观念决定行动。’我深信,在项目实验的引领下,鱼峰区的基础教育一定能以更广阔的视野、更具创新的能力、更强劲的执行力迎来更为灿烂的明天!”百色市右江区教育局副局长苏祖胜在参加完第二学年集中培训后表示:“八月暑气如火,我们8个实验县(区)的教育局领导、校长和教师们又汇聚在南宁,围绕着提升基础教育教师素质、提高基础教育质量等问题开展了项目实验第二学年的集中培训。在完成了第一年度实验项目定位和设计的基础上,第二年度我们将在‘做中研’的指导思想下大力推进实验项目的深入实施。我们坚信,在项目组专家的指导和引领下,我们将开阔视野,克难攻坚,开拓进取,一路奋进,谱写右江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与均衡发展的新篇章!”河池市金城江区教育局副局长韦霄玉介绍本区项目管理经验时说:“教育局组建了局长挂帅,业务副局长主持,教研室主任、教研员、校长落实的项目实施精英团队,构建了‘教育局实验领导小组一教育局教研室一学校领导小组一学校教研处一教研小组’的课题研究网络,确保了该实验课题研究的高效开展。”行政力量的形成是项目有效推进实施的重要保障,也是项目经验进一步辐射、影响非实验校,从而真正促进区域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有力后盾。

2.教研引领,专家携手,确保项目实验扎实深入。

北师大专家与区级专家的携手,为县(区)提供强大的业务支撑。县(区)教研员负责组织协调本县(区)实验活动的开展,通过联片教研等活动促进实验教师问的经验分享、共同提高。柳州市鱼峰区英语教研员李蔓总结自身工作时说道:“通过开展实验项目,我也认识到作为教研员在攀登英语方面所做工作的重要性。首先总结分析,制定规划。其次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教研室应结合新学期教学内容,协助学校组织英语教师和主课教师进行培训,和教师一起研读《教师指南》,明确新学期教学内容及教学重点,观看攀登英语观摩课课堂实录,进行集体研讨。此外,要规范课堂常规,坚持攀登英语教学原则。本学期,学校课题组教师继续规范各自的课堂常规,严格按照攀登英语的上课模式,并组织各种各样的活动形式促进学生的学习。另外,经常下校进行听评课活动,对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也起到了积极作用。最后协助学校开展好跨区域教研活动,一起交流经验.反思不足,互相促进,共同提高。”柳州市柳江县数学教研员廖利涛在组织、参与项目实地指导之后说:“通过听观摩课和交流研讨,实验教师对实验理念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视野更加开阔。让我们看到《数学分层测试卡》和攀登英语实验在我县实验学校散发出了无限的魅力!”教研员也在不断探索、创新教研模式,他们对混合式研修的指导模式非常肯定,河池市金城江区数学教研员杨校宁说道:“首先,这种教研形式把理论的提高与改进教学过程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有利于引导教师立足课堂,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这种教研形式把与会教师的观摩、听课、与专家的交流互动结合起来,引导与会教师自主参与,提高了教研活动的实效性。”教研员在项目实施中付出了艰辛的汗水,也收获了与实验教师共同成长的喜悦。项目第二学年,教研员将继续担任县(区)业务指导,组织实验教师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共同追寻更高的成就。

五、项目启示

项目实施一年多以来,不仅帮助校长、教师提升自身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更为重要的是,项目引入新的管理理念、教育教学理念以及成熟而有效的项目运行管理机制,为当地的教育带来了生气,对实验市、县(区)的教育实施、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区域教育均衡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项目的实施过程给我们以如下启示:

(一)三年规划,学研一体――创新教师培训思路

目前我国教师培训大都采取短期集中培训的模式,时间短、强度大、前期调研与后续考核欠缺、缺乏过程指导和长效追踪。项目实验针对短期集中培训的弊端、契合广西基础教育发展的现状、遵循教师自身职业发展的规律和需求,提出“三年规划,学研一体”的培训思路,即实验项目持续三年时间,每年分别以“做中学”、“做中研”、“做中求发展”为培训主旨,使实验人员通过改变行为而改变教育观念、参与科研而提升业务水平、全面发展而提升综合素质,实现提升基础教育教师整体素质的总目标。

(二)多元引领,和谐发展――创新教师培训管理机制与指导方式

为契合“做中学、做中研、做中求发展”的三年规划思路,项目的推进需要创新教师培训的管理机制与指导方式,做到全面深入、持续有效。项目组采取了多种方式保障项目管理有条不紊,项目指导深入有效:为实验人员建档,持续追踪指导;专家专人引领,保障专业水平;开发多种培训方式,增强培训效果;采用混合式研修模式,发挥信息技术的巨大作用,扩大培训效益,为培训的多样化创造更多可能。这些多元措施和手段都是为实验人员专业发展的方方面面量身定做的,设身处地为实验人员设计打造,以期真正契合“教师素质提升”的目标。

(三)教师实践共同体,打造教师幸福人生――创新教师培训体制

项目的目标是全面提升区域基础教育教师素质,但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不断的探索、总结、反思中循序渐进;同时教师的成长与发展并不仅仅依赖自身因素,同样依赖于所处的社会教育环境。因此,项目不仅着眼于提升教师个人素质,同时关注为教师建立协作、融洽、高水平、高素质的教师实践共同体,为教师一生的专业发展、幸福人生奠定坚固的基石。

项目实验改革以往“教师被动培训”的体制,注重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创建,通过创建共同愿景、组织互动活动、建立共享资源来实现教师实践共同体的形成与运作。这一共同体的中心是所有参加项目实验的小学教师、校长,行政教研保障力量包括市、县(区)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学科教研员,业务支撑则由北师大项目专家与广西区级专家共同承担。这一“小学+政府+大学”的培训体制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稳固坚实的实践共同体。随着项目实验的推进,到第三学年“做中求发展”真正得以实现的时候,实验学校中将诞生一批种子教师、种子校长,成为区域优秀教师的代表,县(区)教育局中将诞生一批优秀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学科教研员,成为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领头羊”。

第8篇:教师研修班工作总结范文

关键词: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内涵发展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22-021-02

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日益扩大,青年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师队伍中的比重将越来越大,青年教师素质的提高对整个高职教育水平的提高有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确保学校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关健所在。高职院校应坚持以抓内涵发展,把青年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作为提高教育质量的实破口,积极创造条件,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搭建平台,学校管理者要有与时俱进的视野,让他们尽快成长为骨干教师。

一、搭建激励机制平台,激发青年教师工作积极性

通过建立长效的激励机制,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激励策略帮助青年教师逐渐行成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较高的教学水平。要把“以教师为本”真正地落到实际行动中,充分尊重青年教师、服务青年教师、关心青年教师,尽一切努力调动青年教师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建立长效地激励机制,激发青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从物质激励入手为青年教师成长解除后顾之忧。目前,国家采取措施加强对高等教育,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干预和支持,通过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建立了教师进修提高保障机制、多渠道筹集培训经费机制等,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提供了一定的机会。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如机制保障、经费争取等方面,青年教师这一群体仍处于劣势地位。所以学校应适当加大对青年教师成长的经费投入,保证他们在物质上需求。为了提高青年教师的学历层次,实现师资队伍的可持续发展,学校可以出台优惠政策鼓励青后教师不断提升学历;鼓励青年教师参与各项学术交流活动,如教师外出培训、交流、竞赛等;加大对教师身心健康的投入,学校应积极组织开展各项文娱活动,每年为教职工进行免费的身体健康检查、或聘请专家举办健康知识讲座、并为他们办理医疗保险;学校工会应及时了解教师疾苦,主动关心解决青年教师生活学习困难。这些强有力地措施都是为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提供物质支持。

从精神激励切入为青年教师成长提供动力支持。青年教师作为学识修养较高的群体,对精神需要、情感满足和受尊重的渴望比其他群体要高,而人在青年阶段的事业心也最容易得到培养。学校应采取各种方式提供青年教师所需要的精神条件来满足他们的精神需求。强化青年教师的职业信念教育,培养他们对教学事业的热爱。如:学校领导要经常与青年教师沟通,不仅要维持良好的工作关系,而且要主动培养友情,关心他们 利益得失,尤其是对青年教师关心的热点,给予主动和及时的关心,尊重他们的权利,关爱他们的工作热情,关心他们发展的需要等;在青年教师付出艰辛劳动和做出贡献时,学校领导应给予及时和充分的肯定和奖励,肯定他们的才能所达到的水平和给予相应的荣誉;学校还应建立公平、和谐、鼓励民主参与的文化氛围,使青年教师能自由地在这种氛围中施展才华、心情舒畅,从而以更大的热情投入到工作当中去;鼓励青年教师以主人翁的姿态参与教学、科研、项目、服务等各个领域的工作。同时,青年教师特别注重自己的专业成就和知识积累,学校应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学习机会,如出国培训、参加各种专业会议和专题培训等,重视对教师职业生涯的人力资本投资。使他们良好自信的情绪和高昂的工作热情,创造和提供一定的机会让青年教师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有效地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

二、搭建传帮带的互助平台,让青年教师在指导中取得进步

“师带徒”是中国传统培养技术工人的形式,在企业中广为流行,不知道有多少能工巧匠都是依靠种贴身帮教脱颖而出的。随着高职教育的快速发展,学校新引进、调入的硕士生、博士生大多来自非师范院校,他们没有接受过专业的教师教育,教育理论和教学技能背景相对缺乏。生活阅历、工作经验,都有很大程度的缺欠,实行“师带徒”这种传统的帮教形式,能够帮助青年教师尽快掌握教育教学的经验,快速成长。为青年教师确定一名“师父”,采用“师父带徒弟”的一对一方式从教学方法、教学技能、科研等方面开展传、帮、带。在“以老带新”的过程中,师父按照高等职业教育对教师素质的基本要求,对被指导的徒弟的个人情况为他们私人订制具体的培养计划,从指导备课入手,深入课堂听课,再到教学方法、教学技能和科研能力方面的具体指导,帮助青年教师顺利通过“四关”,即高职教育思想观念关、教育育人关、教研科研关和教学能力关。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与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结对子进行“捆绑式”的发展,共同制定成长目标,徒弟成绩的优寡与师父工作绩效挂钩,建立奖惩机制,激励他们共同成长。同时,这种形式也是一个双向的活动,作为师父的老教师在指导青年教师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不断的教学反思和工作总结,使自己的业务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对提高学校师整体的师资水平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三、搭建多元的学习平台,让青年教师在学习中获得营养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高”和“身正”是教师执业的根本,青年教师要在不断学习中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最终成为学者型和专家型教师。为此,学校要有与时俱进的积极视野,为青年教师搭建多元化的学习的平台,鼓励青年教师不断学习提高。学校可以通过举办青年教师研修班,围绕教学技能、教育理论与教研能力,对青年教师进行初、中和高三个层次的教学能力发展课程体系的培训;也可以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开展网上学习和教学交流;还可以通过专家讲座、教育理论读书会、青年教师教学创新论坛等专业引领活动,通过旁听精品课程、同行交流活动,通过开展听评课、撰写教学反思日记、教学心得体会分享活动等,使青年教师可以互相交流、探讨,互动,学习。学校应利用一切可用的教学资源为青年教师构建一个平等、民主、和谐的能充分展示自我和自由交流学习的多元化的平台,促使青年教师养成教学研究兴趣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促进了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 此外,学校还应经常开展各种比赛、如说课说专业比赛、微课制作比赛、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课题研究等一系列活动,练就青年教师利用现代化教学的基本功,为学校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搭建教学探索实践平台,让青年教师在反思中进步

教学反思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教师成长。他指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认识。教学反思可以提高教师自身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地对自己教育实践进行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发生的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达到进一步完善自己,提高教育教学水平。高职教育的新趋势、新发展要求青年教师不断地更新观念,勇做教学的研究者和教学反思的实践者。在这个实践中进行反思。学校应充分调动青年教师的主观能动性,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个人探索,在探索中发展,以发现的问题来引导反思,不断地从教学中及时发现问题,钻研问题,解决问题,使问题成为青年教师发展的新起点,促使青年教师与同事,在先进的理念的对比中寻找差别,提升自己。学校应定期召开教学经验交流会,每学期开展青年教师说课、说专业、微课等评选活动,通过各种各样的学习交流活动,激活教师教学经验,让大家在分享别人经验的同时,促进自己的提升。学校还可以通过鼓励教师走进课堂听课来促反思,可以在每学期开展青年教师间相互学习听课、师徒间指导听课、督导深入课堂听课等活动,达到一人上课,全员参与,整体提高的效果。在评课中促反思,每次听课后,听课的教师和督导都应及时对上课的整体情况给予中肯地、仔细地讲评、反馈,使青年教师们能每讲一堂课就会有所收获,有所进步,有所提高。

五、搭建请进来送出去交流平台,让青年教师在交流中成长

“走出去”是鼓励青年教师走出校门参加学习、参与各类教学教研交流活动,向同行们取经,回来后再把习得的经验进行总结、汇报和交流,以期达到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请进来”就是请各类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和名师到校,现场传授经验,分享教学心得、传播新的教学理念,以提升整个学校青年教师教学水平。学校还可以聘请企业技术方面的专家,给青年教师上专业指导课,给青年教师介绍职业教育前沿动态、企业最新技术成果,让青年教师多跟大师对话,这样可以进一步开拓他们的视野,提升青年教师的职业理论素养。多数青年教师具有独特的性格特点,他们思想活跃、敢于创新,接受能力强、具有很强的上进心、热情高涨。在条件许可并有机会的条件下,可以组织青年教师到名校考察学习。通过学习,他们可以了解名校的先进办学理念和先进的课堂教学实践,以此来推动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学校还可以组织青年教师下企业实习,在企业实践期间,进行现场观摩、上岗操作,熟悉相关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新方法。让他们了解所学知识与技能在现代企业生产实际应用的情况,理论结合实际,掌握企业先进技术、企业文化及管理文化,切实感受日常教学和企业对工人的技术要求之间的差距,对日后的教学改革具有重大的帮助。不管是走出去还是请进来,都能大限度的拓展青年教师学习的空间,提高青年教师学习的层次,进一步的提高青年教师的业务和理论水平。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教师,不仅是教育教学实践的主体,更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体,青年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学校发展的内在动力。以内涵建促进青年教师专业化成长,就是合理统筹进下提高他们的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技能,通过培训、激励、磨练,尽快成长为知识的传授者,道德的引导者、思想的启迪者、心灵世界的开拓者;不仅要成为学科的专家,更要成为职业教育的专家。这是高职教育发展的需要,是青年老师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上接第20页)习氛围。

四、应用反思及存在的问题

向任教班级推广移动学习1个学期后,笔者从学生对基于手机APP的英语词汇学习形式的态度、学习效果及存在的问题进行问卷调查。

1、学生对基于手机APP的英语词汇学习的态度

调查问卷的问题之一:“你是否喜欢基于手机APP的英语词汇学习?”,持“喜欢”态度的学生占88%,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占8%,持“不喜欢”态度的学生占4%。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学生愿意接受基于手机APP的英语词汇学习形式。调查问卷问题之二:“你是否会继续使用手机APP学习,并推荐给同学?”,持肯定态度的学生占72%,持“看情况”态度的占18%,持“不使用”态度的占10%。由此可见,基于手机APP的英语词汇学习得到大部分学生的肯定,并在学生群体中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2、基于手机APP的英语词汇学习的学习效果

问卷调查问题之三:“手机软件对词汇学习的帮助体现在哪些方面?(可多选)”,选择“帮助记忆单词”的学生占65%,选择“督促学习”的占78%,选择“与同学、老师互动”的占37%。 笔者通过访谈发现不管是优秀生还是后进生,学习难免有松懈的时候,打卡制度和动态功能让偷懒无处遁形,学习软件起到很好的督促作用。

3、存在的问题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基于手机APP的英语词汇学习方式存在一些问题。首先,智能手机多功能性影响学习效果。一部分受访学生表示:智能手机功能多,在他们看来手机始终是社交和娱乐的工具,学习时不时受到手机短信、新闻、视频等因素干扰,使他们不能静心学习,一个月左右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减退,对于教师要求的打卡,呈应付心态,学习效率不高。其次,百词斩不支持离线学习,无线网络的稳定性和手机流量成为制约学习进度的因素之一。

五、结论

基于手机APP的英语移动学习是一种新潮的学习方式,它用多种形式输入词汇提高学习效率, 打卡、PK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竞争性,使学习不再枯燥孤独。这种学习方式得到学生的高度认可,具有研究和推广价值。然而,这一学习模式在实际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同时也给教师的技术应用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教师在移动学习中的角色,移动学习和传统课堂的结合等。

参考文献:

[1] 谢秀娟.基于手机的大学英语词汇移动学习探究[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4(9):122-123.

[2] 杨丽芳.移动学习在大学英语词汇学习中的应用[J].外语电化教学,2012(4):54-58.

第9篇:教师研修班工作总结范文

在教育部高教司的领导下,2006-2010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以下简称“本届教指委”)积极开展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以下简称“计算机专业”)本科教学的“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工作,不仅很好地延续和发展了上届教指委在专业发展战略和专业规范研制等方面的成果,而且采用有效的组织方式,充分发挥教指委在专业办学方面的引领作用,使分类培养的基本思想逐渐深入人心,并从多方面推进分类培养的办学实践。在深化专业教育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将教指委的工作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概括起来,这些工作及其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6个方面。

1)借鉴国际先进研究成果,研究并了包括能力培养、实践教学等专业办学的5个指导性文件,推动了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的实践。

2)在30个省、市、自治区组织了70余场报告会,广泛宣传了分类培养思想和专业规范,引领广大教师对我国计算机专业办学进行深入的思考。

3)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分类办学试点,不仅促进了有关学校面向社会需求的办学改革,而且增强了我们对专业转型及分类培养实践的认识。

4)充分发挥委员们专业素质高和经验丰富的优势,积极参加质量工程建设,推动名师经验、精品教材、精品课程等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

5)通过大力宣传与实践专业认证,引导办学单位积极参加工程教育改革,促进办学思路的调整,使专业办学目标更明确,教学针对性更强。

6)创新工作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有效推进了教指委工作的深度与广度,提高了教指委在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方面的影响力,部分工作还为其他专业教指委提供了借鉴。

1 指导思想与主要工作

上届教指委提出了我国计算机专业发展战略的建议和规范,为推进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本届教指委积极开展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修订完善这些文件,进一步促进了计算机人才培养规格分类重要共识的形成,制定了包括规范和认证在内的一系列促进这种理念转入实践的具体方案。

本届教指委工作的指导思想与工作思路是面向国家建设的人才需求,研究借鉴国际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先进成果,结合我国的办学实践,以推进分类培养战略的实施为主线,在教育部政策支持、行业学会和协会合作、联络员单位的参与和高校计算机院系的配合下,主要开展了三方面的工作,即广泛的宣传培训、有选择地进行试点和探索讲实效的认证。与此同时,以“战略研究规范制定评估认证战略研究……”的模式,循序渐进地促进我国计算机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与质量的持续提高。

在过去的5年中,本届教指委组织全体委员和大批专家(含250余人的专家工作组组织),联合联络员单位(5个主要的计算机相关教材出版社)等多方有生力量积极开展工作,深入研究计算机专业及其办学,不断拓展《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规范》)的内容,组成研究小组,先后完成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第1、2版)、《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系统方向规范》的研制与出版,共计6本,约

155万字。另外,还进一步开展了《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技术方向规范》的修订以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和“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办学基本要求”的研究。

作为对上届教指委工作的延续,根据我国计算机专业规模大、发展快等特点,本届教指委努力推进专业改革,不仅完成了《规范》的专家评审与出版,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广泛宣讲,使规格分类的专业改革基本思想得到广泛的理解和认同,引导我国计算机专业发展更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5年中,我们共计组织了70余场次报告,5 000余人次的一线教师和专业负责人参加,覆盖了中国大陆除外的所有省、市、自治区。通过网络视频系统,我们与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合作,分10个专题,面向全国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专业负责人进行培训,进一步扩大了培训范围,为教指委工作的广泛开展示范了一种新的培训途径、形式和组织方法。本届教指委的网站也是广大教师获得《规范》及相关文档的有效途径。

我们积极开展《规范》指导下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分类培养试点工作。在教育部的支持下,以研究课题的形式,组织了分布在11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14个高校开展分类办学的试点研究与实践工作,并为其他高校计算机专业的改革提供咨询和指导。

我们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发挥了核心骨干作用。强化专业认证导向,从教育基本思想、专业培养目标,以及科学施教、科学管理等方面推进专业教育的改革。起草了完整的认证文件,完成了国家统一框架下的专业补充标准的制定,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文件的修订、培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先后主导了11所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认证工作。

我们落实人才培养规格分类、按社会需求发展专业的思想,明确了计算机专业可在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等5个方向上发展,并响应国家发展的战略需求,协助教育部设置了“面向软件外包的软件工程”方向和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物联网工程专业,不仅实现了“分类指导”,还为将计算机专业上升为专业类,以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作好了准备。另外,在推进地方院校计算

机专业的改革、指导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办学上也作出了积极努力。

我们积极参与质量工程建设,不仅高质量完成了教育部布置的包括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各类优秀教材、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等各项评审或推荐任务,还配合国家质量工程的实施,与企业合作,积极探索和开展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目前已经开设了4期培训班,来自30所学校的55名教师接受强化培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外还广泛进行了教师课程培训与优质教学资源的推广等工作。

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除了强化委员们的使命感外,我们还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建立了高效的组织形式。根据工作需要,以委员为骨干,我们吸收相关专家参与,先后组建了8个研究小组,开展“发展战略”、“公共核心课”、“实践教学体系”、“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信息系统专业方向规范”、“专业能力”、“信息技术专业方向规范”、“规范办学试点”等方面的研究,圆满完成了任务。通过加强与联络员单位的合作,互相支持,互相促进,不仅为各项工作的开展提供了保障和支持,还促进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建设和推广利用。同时,我们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一个250余人的专家组,使本届教指委的工作更加深入和广泛。

作为具有研究和指导双重性质的一个团体,本届教指委每年召开一次全体委员会议,进行年度工作总结,并研究决定未来一年的任务,还召开了7次主任工作会议,就专业建设、分类办学、发展与改革等重要问题进行研究。此外,还召开各类研究小组会议25次,试点工作会议5次。一些研究论文在《教指委通讯》、《中国大学教学》、《计算机教育》等刊物上发表,并及时在《教指委通讯》通报有关工作。

2 广泛宣讲专业规范,推动分类培养改革

2.1 《规范》的评审与宣讲

本届教指委延续上届教指委的工作,完成了《规范》的评审,受到教育部组织的以李未院士和李国杰院士牵头的来自科学院、工程院、教指委和高校的高层次专家组的高度评价,并于2006年9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ISBN:7-04-019133-4)。《规范》出版后已经多次印刷,不仅在计算机专业中产生重大影响,引导计算机专业科学办学思想的确立与实践,而且由高教司理工处推荐给其他理工教指委,作为规范制定的重要参考材料,还被理工处安排在全国理工专业“专业规范”制定工作会议上作大会发言,提出的“专业办学从经验走向科学”的理念和在专业规划制定中进行的实践都得到广泛认可。另外,还受到有关教指委的邀请,介绍制定《规范》的经验。

在此基础上,摆脱以往教指委文件制定出来后只进行例行和简单组织教材的模式,本届教指委组织全体委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广泛宣讲活动,向各个学校计算机学院(系或者专业)的负责人和广大教师直接传达计算机专业发展战略、专业规范与专业认证的精神,同时也进一步听取来自各方的意见与反馈。为了保证宣讲质量,还统一制作了讲稿(PPT),并作为第一次全体会议的重要内容,向委员们示范讲解计算机发展战略报告,讲解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和信息技术各个专业方向的规范以及计算机专业认证。此项工作按地区分成9个组,覆盖了中国大陆除外的所有省市,组织了共计约70余场次报告,5 000余人次的一线教师和专业负责人直接接受了培训,同时还向他们提供了咨询服务。通过全国范围大规模的宣讲和辅导,广泛推进了各办学单位对发展战略和专业规范的理解,成为专业办学和课程教学的重要参考,取得了良好效果。在70所高校中做的抽样调查问卷表明,60%的高校对发展战略表示同意,40%的高校表示基本同意。

2010年9月15-16日,探讨了通过教育部网络培训中心面向全国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和专业负责人进行网络培训的组织与实施方法,获得了很多经验,为其他专业规范的推广做了有意义的探索。这次培训共用13个小时,历时2天,培训内容包括发展战略、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规范、计算机工程专业方向规范、软件工程专业方向规范、信息技术专业方向规范、信息系统专业方向规范、公共核心课与教学实施方案、实践教学体系、专业能力培养、专业认证,共10个专题。仅本次集中培训,参加人数就有300人。为了提高培训效果,我们还与网培中心合作,组织参加培训的教师对以下5个方面问题进行深入讨论,而

且为了使讨论更深入具体,更具针对性,还由各个省市的分中心组织了本地的讨论。

1) 计算机专业开展“规格分类”的基本思想以及该专业的未来发展,为什么分方向。

2) 教育部要求加强应用型人才培养与计算机专业人才分方向培养,二者的关系如何。

3) 结合所在学校的特点,目前进行分类培养面对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什么,有什么样的解决办法。

4) 迅速提高计算机专业的办学水平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其解决途径是什么,如何借鉴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思路提高教育质量。

5) 所在学校的计算机专业适应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体系、实践体系、课程教学的关系。

本届教指委的网站也是广大教师获得《规范》的有效途径。

以《规范》的研制和宣讲为基础的工作在2009年获得北京市优秀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和第六届国家级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

2.2 分类培养试点

为了推进分类培养的实践,我们开展了《规范》办学的试点工作。考虑到这是一项具有很强研究性质的活动,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按照不同的目标,分4个项目组织分布于11个省市自治区的不同类型、不同层面的14所高校的计算机专业进行试点(教高司函z2008{71号),分别由杨波、孔令富、孟祥旭、吴跃担任项目组组长,并为每个参加试点的专业选派了责任专家。为了保证试点工作顺利开展,还由杨波(组长)、李晓明、蒋宗礼、孔令富、孟祥旭、吴跃组成试点工作小组,具体领导、协调和研究试点工作。

分类培养试点工作是一项特殊的工作,其特殊性就在于它是以实践为载体的一项研究,不仅有许多问题要思考,而且这种思考必须通过办学实践活动来检验和深化。例如,如何实现学生的分类培养?如何有效利用学校的特定环境和已有的基础开展实践活动?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的试点目的,各有什么难度?难度有多大?在什么样的条件下可以比较顺利地参照规范进行办学,哪些条件下会有更多的困难?这些困难是否能够被克服?如何克服?在试点的具体做法上,领导小组要求各试点单位采用灵活的方法,无须刻意追求全面照搬规范,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某些方面寻求突破;每个项目组重点解决一、两个方面的问题;形式上可以通过召开研讨会,重点研究工作的推进和落实,同时交流经验,互相启发;在试点中边研究、边推进,不断提高认识。

在试点过程中,本届教指委开展了一系列工作,2007年6月16日,向有关高校计算机院/系发出“关于征询实施‘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意向的函”,由高校自行申报,确定参加试点的高校,并在2008年4月28日向各个试点高校和各个试点专业负责人发出了“关于制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试点实施计划的函”,由参加试点的高校提交试点任务书,向教育部申请立项并得到批准;2009年1月5日,向14所院校发送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规范试点”进展调查表,进行阶段总结,其间先后在北京、济南、银川、武汉召开项目研讨会。经过试点,得到如下一些结果。

1) 各试点院校对计算机专业规格分类培养的办学指导思想普遍认同,试点工作表明,所设专业方向定位合理,适应计算机专业当前及将来一段时期办学要求,对引导明确培养定位,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发挥了重要作用。

2) 不同类型的学校提出了适合自身定位的特色办学思路,对“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形成了共识,认为信息技术方向已成为“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最适合的专业方向。

3) 试点工作引起了企业和用人单位的关注,一些大型IT企业参与了部分环节,形成了“校企衔接”、“课程置换”、“软件外包”、“企业实训”等不同校企合作方式,探索了引入社会资源参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4) “分类培养”是一种成功的模式,适应大众化教育时代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需求,应在“十二五”期间结合新专业目录的实施进一步推进。与此同时,试点工作表明,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升级为一个专业类,按《规范》提出的方向设置本科专业是合理的。

3 丰富拓展《规范》内容,完善能力素质要求

5年中,通过项目驱动的方式,就公共核心课

程(专业平台)及其教学、专业实践教学、专业能力培养(包括创新能力培养)、专业方向规范等,我们对已有《规范》进行了补充研究。这些研究大多数已经完成,研究成果已经出版,发挥了广泛的指导作用。

3.1 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

作为贯彻《规范》的一种建议,我们提取了8个知识领域、39个知识单元,共342个核心学时的专业教育核心内容,构成“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并建议用程序设计、离散结构、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7门课程覆盖这些核心内容。

编制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包括7部分。引言部分介绍构建公共核心课程的背景;第二部分介绍公共核心课程选取的原则;第三部分给出公共核心知识体系;第四部分给出程序设计、离散结构、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等7门公共核心课程的大纲;第五部分是公共核心课程对各个方向核心知识单元的覆盖分析;第六部分给出了基于公共核心课程构建的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等四个方向的示例性课程体系;最后对有关问题进行了进一步说明。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7年10月(ISBN:978-7-302-16202-5)出版,其修订版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10月(ISBN:978-7-302-18708-0)出版,均已多次印刷。

3.2 实践教学体系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是《规范》中关于加强学生实践和动手能力培养建议的一种措施性拓展。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共8章。绪论讨论了在信息社会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的特征,指出它以技术为主,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第2章结合《规范》规格分类的思想,阐述了计算机专业人才的能力结构及培养基本要求,这里所说的能力不仅是一般的“动手能力”,各种能力都需要通过实践来培养形成。第3章从课程实验、课程设计、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等方面描述了计算机专业办学的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指出的是,这里描述的实践教学体系并没有试图显式地覆盖第2章所提到的所有能力的训练,更多的还是从教学安排的角度所考虑的内容。4~7章分别详细给出了对课程实验、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专业实习的含义和基本要求。由于实践教学的完成需要一些特别的条件支持,第8章提出了对实践环境建设的要求。最后的附录则给出了13门核心课程的具体实验大纲以及9个综合课程设计大纲示例。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于2008年10月(ISBN:978-7-302-18642-3)出版,已经多次印刷。

3.3 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是为推动分类培养思想的落实,有效利用优质教学资源,解决相关课程教学和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推进计算机专业科学办学进程而研制的。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针对离散数学、程序设计基础、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8门课程,探求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给出的基本课程教学大纲下,如何面向科学型、工程型和应用型三类人才的培养需要,根据不同类型人才关注不同的学科形态、不同的问题空间、不同的根本问题,以知识为载体,瞄准专业能力的提高和专业素质的形成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形成较系统的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科学型以“计算机科学”专业方向为基本背景,工程型以“计算机工程”和“软件工程”专业方向为基本背景,应用型则以“信息技术”专业方向为基本背景。同时,对相应的教材建设提供一个指导性意见(方案),解决目前课程教学和教材建设中不同程度存在的趋同性、盲目性、孤立性以及不完整、不合理交叉等问题,改变过分追求知识的全面性,忽略人才培养适应性的倾向,为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能够瞄准基本目标,更科学有效地发展进行探索。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于2009年7月(ISBN:978-7-04-027812-5)出版,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为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提供了参照,完成《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的研制,并且即将出版。另外,为促进计算机工程方向特色人才的培养,提高其培养质量,“嵌入式系统教学实施方案”的研制已进入最后阶段。

3.4 计算机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

《规范》刻画了各个方向的知识结构和基本能力要求,考虑到倡导能力导向教育的需要,《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对计算机专业能力的构成及其培养作了全面的论述,是一项富有挑战的开拓性工作。

全书近20万字,共分5部分。绪论从总体上讨论教育的知识、能力、素质三方面,能力导向的教育,以及重视专业能力培养问题。第二部分论述计算机专业的公共要求和计算机专业能力的构成。这部分以计算思维、算法设计与分析、程序设计与实现和系统4大专业基本能力为基础,给出将4大基本能力分成13个方面、82个能力点的总框架。第三部分给出82个能力点的描述,努力从能力点概念及相关性说明、作用、培养以及要注意的问题等方面进行描述。第四部分以离散数学、形式语言与自动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与算法、编译原理、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计算机组成、计算机网络、软件工程10门课程为例,示例性地给出课程教学如何为能力培养服务。主要包括该门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在专业能力培养中所起的作用,课程知识内容和相关思想方法,课程与能力培养的关系,以及在课程教学中注重能力培养时要注意的问题等。第五部分讨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问题。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专业能力构成与培养》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0年3月(ISBN:978-7-111-29835-9)出版。

3.5 信息系统方向规范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系统方向规范》描述具有明显“计算机特色”的信息系统专业方向人才的培养,是对《规范》原有4个方向的扩充。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系统方向规范》包括3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开办信息系统专业方向的若干思考。第二部分是规范的主体,包括历史、现状及发展方向,问题空间和专业能力要求,培养目标和规格,知识结构和相关教学要求(含培养方案总体框架、知识体系、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内容及体系),办学条件(含师资力量、图书资料、实验室、实习基地建设),本专业规范的主要参考指标(含培养方案、师资队伍、教学条件实践教学)。第三部分是该方向办学基本问题的问答。附录部分给出了14门示例性必修课程的大纲和5门基本选修课程的大纲。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系统方向规范》由中国铁道出版社于2010年10月(ISBN:978-7-113-11924-9)出版。

3.6 其他补充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信息技术规范(修订)》目前正处在统稿阶段,即将由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

本届教指委还继续开展了计算机专业发展战略的研究,具体就“关于‘分类培养’战略的进一步思考”、“关于计算机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去向分析”、“国外计算机专业办学情况概览”、“关于‘就业导向’办专业观念的辨析”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已经进行了调查和数据采集,并完成了初步分析,相应在《中国大学教学》上。

此外,我们还开展了“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基本要求”的研究,相应报告即将出版。

除了上述这些研究成果外,我们还在《教指委通讯》、《中国大学教学》、《计算机教育》等刊物上发表了大量研究论文,并且在《教指委通讯》上以工作简讯的形式多次及时向大家通报了开展的工作。

4 强化专业认证导向,培养工程应用人才

4.1 专业认证

这项工作被本届教指委看做推进专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工作。以陈道蓄、蒋宗礼、李晓明等为主干力量,积极参与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并结合我国工程教育的实际,深入研究相关问题,加深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认识,强化专业认证对教育基本观念的更新、准确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科学办专业、科学施教、科学管理等的导向作用。同时,也在全国工程教育认证工作中发挥了核心骨干作用,推进了专业认证试点工作顺利进行,并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我们起草了完整的计算机专业认证文件,完成国家统一框架下的专业补充标准的制定。参加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文件的修订工作,并在全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培训和全国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认证培训中发挥重要作用。

此外,我们还先后主导完成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复旦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共11所高校计算机专业的专业认证工作,在进一步获得认证经验的同时,也更加细致地研究和掌握了具体单位的专业办学状况。

4.2 专业发展

上届教指委在计算机专业中设置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专业方向,并给出相应规范。为进一步落实符合社会需求,分类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发展战略思想,本届教指委根据专业发展的实际,面向国家建设的需要,在专业设置上开展了以下工作。

1) 信息系统专业方向建设。

面向信息化建设的需要,增设了信息系统专业方向,并给出了相应规范,提供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人才的新途径。该方向鼓励培养具有“计算机特色”的信息管理系统的研发、维护和利用人才。

2) 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

面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本届教指委按照教育部的指示精神,根据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成功设置“物联网工程”专业,给出了该专业的基本描述。

为了督促搞好该专业的建设,2010年8月21日和2010年11月20日,先后在四川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组织召开了“物联网工程专业建设研讨会”,王志英、陈道蓄、蒋宗礼分别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和要求。以傅育熙教授为组长,成立了“物联网工程专业教学研究专家组”,正在进行该专业建设的研究工作。

3) 软件外包专业方向。

按照国家软件产业发展的战略需求,设置面向软件外包的软件工程方向,并将有关办学基本要求纳入计算机专业办学基本要求框架中。

4) 提升办学单位和教师对分类办学思想的认识。

随着分类办学思想的不断落实,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计算机专业的这一发展趋势,而且这一思想已经得到自上而下的支持。除试点学校外,还有相当一部分学校开始进行(考虑)分方向培养学生,而且还有望在教育部新的专业目录中得到支持和体现,这将成为我国计算机专业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新起点。

此外,我们还与联络员单位合作,召开各类教学研讨会30余次,以特约报告的形式向大家介绍计算机专业的教学与改革实践和发展方向,这类报告约40人次,直接受益教师约6 000人次。

5) 推进计算机专业升格为计算机类。

计算学科发展到今天,已经很难用一个统一的教育计划涵盖整个专业。我们进行的相关工作不仅实现了“分类指导”,而且还为建立计算机专业类,以适应专业和社会需求的发展作好了准备。在目前的框架下,应该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信息安全等专业纳入计算机专业类。这一发展建议已经得到自上而下的广泛认同。

4.3 分类培养指导

本届教指委通过《规范》的广泛宣讲与不断的研究补充、专业认证的推进及其影响的不断扩展、规范办学试点工作的推进等,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计算机专业分类办学的试点和指导。

除了上述工作之外,还面对分类培养指导的需要,结合工程教育专业认证能力导向的基本特点,深入到具体核心课程的教学上。我们不仅动员有关专家开展课程教学培训,还在全国范围内组织了52名优秀专家,面向科学型、工程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研制出本专业7门公共核心课程和“软件工程”课程的教学实施方案,引导本专业教师更理性地开展课程建设和课程教学活动,提高课程教学效率和质量。编制的《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实施方案》在广大教师中产生了重要影响。

4.4 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改革

在理工处的直接领导下,根据教育部关于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重点面向地方建设的需要培养应用型计算机专业人才的发展战略要求,落实本委员会提出的规格分类的专业发展思想,我们在推进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转型、面向社会需求、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培养计算机专业人才等方面达成共识,参考《规范》等,研究制定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基本评价标准(草案)》,确定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以及面向服务外包的软件工程专业方向的建设要求,体现了教育部关于计算机专业改革的思想和原则,也为推进地方院校计算机专业的转型与改革提供支持。

我们积极参与教育部、商务部、浙江省教育厅、江苏省教育厅在浙江省和江苏省开展的转型试点工作,作为试点工作指导专家组的主要成员,实现对这项试点工作的指导。

4.5 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办学指导

为了促进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办学水平的提高,积极支持独立学院的办学研讨,李晓明、陈道蓄、王志英、蒋宗礼分别参加了第一、第二届独立学院系主任论坛,并作了特邀报告。通过这4个报告的演讲,更集中指导了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的办学。

在李晓明的具体指导下,结合成立的专家工作组,由专家工作组成员张钢教授牵头开展了独立学院计算机专业教学基本要求的研制,教指委委员房鼎益和王命延作为骨干参加了这项研究工作。为了搞好这项研究工作,还在独立学院中进行了专业办学状况的调查。

5 配合质量工程建设,提高专业教育水平

5.1 积极参与质量工程建设

积极参与质量工程建设,高质量地完成了教育部安排的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教学团队、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各类优秀教材、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等的评审和推荐工作。

例如,作为本科生教育质量工程的重要部分,委员们积极参与国家精品课程的评选工作,自2008年开始至2010年,连续3年评选并向国家推荐精品课程。2008年共接收申请13门课程,向国家推荐5门课程(含教育部―Intel精品建设课程2门),其中入选国家精品课程4门;2009年共接收申请9门课程,向国家推荐4门课程(含教育部―Intel精品建设课程1门),其中入选国家精品课程1门;2010年共接收申请22门课程,向国家推荐3门课程,其中入选国家精品课程3门。总入选率达到66.7%,远远超出平均水平,表明推荐过程公平公正,推荐质量高。

此外,我们还受教育部的委托,参加“教育部―Intel”、“教育部―微软”、“教育部―IBM”等精品课程的遴选与验收工作,起到了联系企业,保障质量的作用。

5.2 青年教师工程实践能力培养

根据我国高等院校计算机专业建设与改革的需要和《规范》精神,为提高青年教师实践教学水平,加强学生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我们举办了“全国计算机专业青年教师软件工程设计开发高级研修班”,并委托北京亚思晟商务科技有限公司具体承担培训任务。第一期培训班于2010年1月25日至2月5日开办。到目前为止,已经办了4期培训班,取得良好的效果。

所选的北京亚思晟商务科技有限公司,是由海外归国IT专业技术人士在北京中关村创办成立的留学生企业,是教育部最早批准建立的“软件工程专业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和工信部“全国计算机专业人才实训基地”。

为了保证质量,本届教指委多次与北京亚思晟商务科技有限公司进行研究,明确培训班的各项内容,并设计了关于研修班学院结业时的调查问卷,以便不断提高研修班的办学水平。

培训班设置4门课程,每期上课10天,每天授课6小时,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面向实践,旨在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5.3 教师培训与优质资源的推广

我们与联络员单位实现了卓有成效的合作。联络员单位除了支持本委员会进行大量的研究工作外,还积极组织开展广泛的《规范》与专业教学与改革思想的宣传和相关经验的交流活动,对专业建设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另外,还结合国家精品课程建设、规划(精品)教材建设,聘请了大量知名教授,针对专业主干课程进行广泛的教学研讨与教师培训工作。5年来,约开展此类活动70次,聘请各类专家200余人次,直接受益教师约7 000余人次。

5.4 推进优质教材的建设

为了更好地落实《规范》,除了进行试点之外,我们还根据《规范》开展了相应的优质教材建设工作。

很多出版社根据《规范》组织了优秀教材,约200余本教材被列入国家“十一五”教材规划,促进了我国计算机专业教材的建设。这样一种新的机制也使得《规范》的宣讲和推广应用活动得以顺利开展。

6 积极创新工作机制,广泛发挥指导作用

创新的组织方式和运行机制为这些成果的取得提供了保障。

6.1 强化使命感

本届教指委特别强调委员们的使命感。大家深深感到,我国的计算机专业是最大的理工专业,时时牢记该专业有几十万在校生,该专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在整个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一些骨干成员,发挥了重要的核心带头作用,保证“研究、咨询、指导、评估、服务”工作的高质量完成。

6.2 和谐一致的工作组织

我们采取的“大会定原则,主任会议定任务,面向实际问题,日常组织实施”,以及“目标驱动,深入研究,广泛讨论,自由争鸣,追求实效”的有效工作模式,保证了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5年来,我们共召开全体会议5次,主任会议7次,研究小组会议25次,试点工作会议5次。每次会议都准备充分,紧凑高效,富有成果。

6.3 努力扩大影响

本届教指委创新性地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规范》培训,建立了教指委网站,提供信息的共享,努力使研究成果及时与广大一线教师见面,及时获取相关反馈,使研究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不断得到完善。

6.4 组织专家工作组

根据工作的需要,本届教指委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了257名热心于计算机专业教育的教授,成立专家工作组。为保证专家工作组的正常运行,制定了相应的条例。按照区域分成19个小组开展工作,每组都由教指委的委员出任组长,这种组织形式有效提高了教指委的工作效率,并使得工作更加深入广泛。

作为一个志愿者组织,专家工作组构成一个专家网络,实现教指委与办学单位以及一线教师之间更紧密的联系,使教指委的精神能够更好地传播。同时,在相应地区形成一个凝聚力量,结合本地区专业办学的实际情况,开展计算机专业的教育教学研究、改革与实践,更好地落实教指委的专业办学基本要求,推进专业建设和改革。

6.5 开展专业办学调查研究

虽然委员们本身就来自高校的计算机专业,对该专业的办学状况比较了解,但我们还是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工作,为制定专业发展战略,指导专业办学实践提供了进一步的支持。

办学状况的调查研究是充分利用组织起来的专家工作组开展的。既发挥了专家工作组的作用,又提高了调研的质量。为了使调查更具针对性,首先明确了调查的目的,然后根据该目的精心设计了调查表。调查表共有7个方面的3个表格和37个问题,包括基本信息(2个表格),教学管理(4个问题),教师的个人提高与发展(3个问题),教学工作(9个问题),教学条件(10个问题),学生状态(1个表格、2个问题),教学改革(9个问题)。目前已经完成了调研数据的基本分析。

6.6 加强与联络员的合作

建立了与联络员单位恰当的合作机制,实施了卓有成效的合作,大家相互帮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联络员单位在教指委的研究结果出版、经费支持、宣讲活动组织和试点工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与联络员单位合作,在全国范围内广泛动员教学名师和知名专家积极开展国家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教材、国家规划教材、省市级精品课程和精品教材、专业办学经验等的推广和建设示范工作。

各联络员单位根据《规范》和发展需要及时更新出版教材,为我国计算机专业的办学提供了有效支持。

7 思考与建议

面对规模大、构成复杂、基础比较薄弱、对应学科领域发展迅速的计算机专业,本届教指委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通过开展各种交流活动,大范围地接触来自各类学校的一线教师,不仅总体上促进了计算机专业教学活动更好地反映计算学科和社会对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的发展与变化,还使本届教指委的工作与一线专业教学更好地融为一体,树立了教指委工作的新风范,扩大了教指委在广大教师中的影响,激发了人们对专业办学、专业发展、课程教学的深入思考和探索。

我们充分认识到,今天的计算学科已经不是10年前的计算学科,无论是技术还是人才,今天的社会需求与10年前也有了很大差别。我们以规格分类为指导思想,以深入认识学科领域为基础,以提高专业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为目的,研制和的各种指导性文件,对我国计算机专业的改革和发展、教学质量和水平的提高已经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种影响对专业的发展将是深远和持久的。

我们希望教育部能够抓住这次专业目录调整的机遇,设置计算机专业大类,并将计算机科学、计算机工程、软件工程、信息技术、信息系统、物联网工程等作为此类的部分专业,以利于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结构的调整,引导和督促各个高校的计算机专业明确办学定位,实现规格分类的专业教育,促进我国计算机专业完成新形势下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