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审计专员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您好!首先感谢您给我到《数学天地》从事编辑工作的机会,对此,我感到无比的荣幸和激动。我一定会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在今后的工作中,好好表现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报纸的编辑工作中去,为报社明天的发展,贡献自己全部的力量。
我是2005年7月11日进入报社的,至今已有3个多月的时间了。这3个多月来,是我人生的重大转折。非常感谢我的领导和同事们,他们给了我很多无私的帮助和指导,让我能够在编辑报纸这个领域迅速入手,做好一个专业领域的编辑工作。
根据报社的需要,目前正与王文浩同事共同负责湘教中考版和沪科版七年级的报纸编辑工作。在报社领导的正确指引下,加上版式编辑的努力配合,我们按照原定的编辑计划,及时并保质、保量地完成任务。总结3个多月来的工作:忙碌伴随着充实,汗水伴随着收获。我满怀信心地期待着能继续做好以后的工作,我希望领导能给我一个转正的机会。
我深知一名编辑,不仅需要有耐心、细心,还要具有较强的责任心,能够为自己所编辑的报纸负起全部责任,并在工作中不断进取,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专业素质,力争使报纸的质量登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报社的发展打开一个更加广阔的渠道。我深信我本人一定能做到这些。
我本人工作认真,极富工作热情,善于与他人沟通,注重团队的合作协调,责任感强。更关键的一点是,做一名编辑是我一直以来最大的愿望,我爱好编辑这一行,所以我自信,并能够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去。积极配合各部门负责人,成功地完成各项工作。今后,我会更积极学习新知识,新技能,注重自身发展和进步,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努力成为报社所需要的合格人才。
虽然3个月时间不算长,但我已经深深被报社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所吸引。报社的领导注重人性化管理,工作环境宽松,在这样的氛围中,可以极大地激发我的自身潜力,使我以更积极的心态投入到每天的工作中。
我自今年2月份到公司上班,现在已有xx月的时间,这期间在公司各位同任的大力支持下,在其他相关人员的积极配合下,我与大家一道,团结一心,踏实工作,较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下面我将近几个月年来自己的工作、学习等方面的情况向大家做简要汇报:
一、严于律己,严格要求,遵章守纪,团结同志。
自到公司上班以来,我能严格要求自己,每天按时上下班,能正确处理好公司与家庭的关系,从不因个人原因耽误公司的正常工作;同时我也能严格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从不搞特殊,也从不向公司提出不合理的要求;对公司的人员,不管经理还是工人,我都能与他们搞好团结,不搞无原则的纠纷,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
二、尽职尽责履行好自己的工作职责
我在公司主要从事财务工作,为此我从以下方面做了一些工作:
1、建立健全公司财务制度。公司成立以来,我是兼职会计,所以只负责每月的帐务处理和财务报表的报送,使得公司财务上的制度不够健全。自到公司正式上班后,我将财务人员的工作合理划分,在公司的财务方面按规定进行了要求,特别是发票管理方面,严格要求正确填开和索取,减少不必要的麻烦。在财务收支方面,严格执行公司的财经制度。
2、正确核算,按时结算,及时报送税务相关报表。在日常财务工作中,我能严格按财务规定正确核算公司的经营情况,按时结算有关帐务,每月末及时将财务报表和纳税申报表报送税务机关,没有因个人原因耽误报送时间。
3、及时将财务状况汇报于公司,积极为经理当好参谋。每个月我都将公司的财务情况给公司经理进行汇报,使经理能及时了解、掌握公司的经营状况,对经营中出现的问题我能及时提出合理化建议,发挥财务在公司经营中的作用,为建立当好参谋和助手作用。另外,对其他人员在销售、采购中有关不符合要求的做法,我也能及时提醒和指出。
4、认真负责,积极配合税务部门的稽查工作。10月初,税务部门对我公司进行稽查,在这期间,我能积极配合,并加强和稽查人员的配合,发挥自己的优势,多与他们沟通,对存在的问题与他们交流,争取他们的宽容,使公司的利益得到最大保护。
三、存在的问题
一年来,围绕自身工作职责做了一定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与公司的要求和期望相比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差距,主要是:自己来公司时间短,一些情况还不熟悉,尤其是对每个销售人员的核算,工程部分和零售部分没有明确划分清楚,给销售人员带来了麻烦,同时也给公司对每个销售人员完成任务的情况掌握不够准确。对这些问题,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我很幸运遇到了XXX公司,也很荣幸成为她的一名员工,更庆幸的是加入了生产技术一部这个和谐团队里,给我提供一个很好的平台,对此我深表感激!
对集团公司近些年取得的进步表示钦佩,对集团公司做出的伟大战略倍受鼓舞,对明天跨越式大发展充满信心。在银香伟业待的时间越长越能体会到其内在的魅力,这里就是一片人间少有的“净”土,不论说她的自然环境还是说人文环境,都名副其实。在这里,生产的产品很放心,全程把控,超标准严要求;在这里,人们生活的很幸福,个个脸上展现的是对这里生活的满足,体现的是好客山东人的品质;在这里,有无限的魅力吸引世界人的目光,在不久的将来她是一颗璀璨的明珠洒落在世界的每个角落。
我于20XX年X月X日成为公司的试用员工,到今天3个月试用期已满,根据公司的规章制度,现申请转为公司正式员工。
仔细回想,感慨颇多。来这以后,认识了和蔼的领导和随和的同事,认识了自己今后努力成长的方向,认识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所以这些,都是我今后成长路上的记忆深深镌刻在心中,因为我懂得前方的路还很长很长,让我毫不犹豫地前行。
刚来我便和部门人员下小区调查情况、了解基层、熟悉岗位,收获颇丰。三个月以来,主要协助完成工作情况如下:
1、协助行政部完成所有加盟养殖户的个人详细信息,健全了奶牛合作社社员资料,为集团公司有法可依,以章办事提供了佐证;
2、与标准化中心、奶源基地建设通力合作,顺利完成国家学生奶基地建设验收材料的整理和收集,目前,正全力以赴迎接专家验收组的成员莅临我公司进行验收;
3、日常与监察部、高精办等部门联合深入小区检查督促生产情况,以期更加合理、规范、有序进行;
4、积极参与文体活动:曾参加元旦趣味运动会以及兔年春节联欢会等;
5、协助部门完成日常工作;
在前进的道路上,少不了困难和问题,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面对遇到的人和事,是因为你们才会有我的成长和进步。
关键词:审计人员;专业知识;专业技能
时下,在职审计人员每天忙于日常工作,往往缺乏“整”时间去学习,有时不免有“知识老化”、“书到用时方恨少”之虞。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新问题、新方法、新制度大量涌现。在职审计人员不能对已有的知识“坐吃山空”,而应有一定的危机感和相当的进取心。《审计机关审计人员职业道德准则》第十一条规定:审计人员应当遵守审计机关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参加审计机关举办或者认可的继续教育、岗位培训活动,学习审计、会计方面的法律、法规等方面的新知识,掌握与所从事工作相适应的计算机、外语等技能。第十二条规定:审计人员要参加继续教育、岗位培训,应当达到审计机关规定的时间和质量要求。同时《会计法》第三十九条也规定:“会计人员应当遵守职业道德,提高业务素质,对会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工作应当加强。”……这些规定说明,审计人员自己要有意识地“充电”,不断进行知识更新,与时俱进。学习的方法可以根据主观、客观情况而定,但大体说来有以下几种途径:
一、自学不辍,知识储备积沙成塔
要想给自己的知识储量“扩容”,自学是最简便易行的途径。由于环境的限制,随时聆听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不太现实,这就必须要养成自学的习惯,经常看一些与专业有关的书、报刊。自学贵在自觉,要有意识地给自己制造一定的压力,变压力为动力,捕捉与专业有关知识的新的进展情况和闪光点。应订阅若干种专业报刊密切关注专业的发展,与时代同步,注重自我积累。在当今网络媒体日渐发达的情况下,应多从一些财经网站上浏览最新法规条文,阅读专业文章,掌握专业发展动态。我国已经加入WTO多年,对外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多学学英语,对将来开展工作肯定会有帮助。特别是如今的电视、广播等媒体播放的英语节目日渐增多,对于我们开阔视野、提高英语听力水平有着很好的作用。
二、后续教育,及时更新专业知识
为了提高审计人员水平,各地每年都组织所有在职审计人员进行后续教育,聘请专家学者讲授最新的审计、财会法规以及实际运用,在规定的学时内,集中学习专业知识。因材施教、“速成快餐”、“短平快”的培训方式,既有审计法规、会计法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等可操作性强的培训内容,又有审计风险分析、证券投资等亟待提高的强化内容,这对广大在职审计人员来说也是有效而实用的。因此,对于在职审计人员来说,若想提高专业技能,必须重视后续教育。
三、培训研讨,开阔思路
一些中介机构(如内审协会)、软件公司、专业网站等有时会组织专题性质的(如审计信息系统、财务审计工作案例分析、产权管理等)培训和研讨会,这种研讨会让不同行业的同行们聚在一起,聆听有关方面的权威人士作讲座,听到精彩处不免会有“如沐春风”的感觉。有时会在讲座后,大家济济一堂,对相关问题各抒己见,多角度、全方位地阐述相关问题,在交流讨论中集思广益,把带有自己行业和单位特色的问题及观点拿出来,这样就会开阔与会者的思路。由此可见,参加培训研讨也是提高在职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的一大方法。
四、考职称,以考促学
考职称(包括初级和中级)可以说是财会行业的一大特色,每年参加考试的大军可谓蔚为壮观。考试难度虽说不是太大,但要想轻松过关,也非易事。况且现在会计内容、经济法规更新较快,需要花足够的精力去理解、消化。由于报考者的工作岗位不同,对平时工作范围中涉及不到的内容更要悉心钻研,拾遗补缺。准备考试期间,要工作、学习以及家庭兼顾,当然会有一定的压力,但是在拼搏备战的过程中,把压力变为动力,系统的专业知识会入心脑,对以后的工作将有潜移默化的帮助。即,通过职称考试促进专业学习也是在职审计人员提高专业技能的一条途径。
五、考资格证书,无限风光在险峰
如今,在职审计人员中报考注册内审师、注册会计师之风盛行,甚至吸引了许多非审计、会计专业的人员也加入到考CIA、CPA的大军中。在职审计人员考出CPA后,即使不加入到会计师事务所,学到的专业知识在社会上被认为“含金量”颇高的注册会计师证书,也会让自己受益匪浅。另外,在职审计人员参加注册税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考试也相当踊跃。值得注意的是,考“洋”资格证书也正“西风东渐”。比如,CGA(加拿大注册会计师)、ACCA(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在中国的学员逐年递增,这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逐渐加快的国际大气候是不谋而合的。而各种资格证书的考试无疑会促进在职审计人员专业技能的提高,是其提高专业技能的很好路径。
六、考学历,读在职研究生、在职MBA
>> 是什么,为什么? 这是什么地方? ON|OFF 是什么,为什么 从“是什么”到“为什么” 从“是什么”到“为什么是” “为什么”永远比“是什么”重要 从“是什么”到“为什么” 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 “为什么”比“是什么”更重要 为什么而发展 不是什么是什么? 地方志书是什么作品 楚河汉界是什么地方 企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是什么? 转型为什么这么难? “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 为什么?为什么? 戴什么是什么 什么是什么?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4]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2011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1790.
[5]王建华.我们时代的大学转型[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1-6.
[6]徐辉,李薇.大学功能的世纪演变[J].高等教育研究,2013(3):5-8.
[7][8][10][11]李志红.大学与城市互动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2-18.
[9]张振助.高等教育与区域互动发展论[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8-44.
[12][14]赵婷婷,汪乐乐.高等学校为什么要分类以及怎样分类――加州高等教育规划分类体系与卡内基高等教育机构分类的比较[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8(4):166-178.
[13]赵庆年,祁晓.高等学校分类管理:内涵与具体内容[J].教育研究,2013(8):48-56.
[15]习勇生.我国高校分类管理研究十年(2000-2009)[J].高校教育管理,2011(1):86-91.
1、机电工程系: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机械制造及自动化、矿山机电、楼宇智能化工程技术;
2、商学系: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国际贸易、报关与国际货代、会展策划与管理;
3、光电工程系: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光伏应用工程;
4、软件学系:软件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安全技术及物联网应用技术;
5、航空学系:航空机电设备维修、航空服务工程;
6、汽车工程系: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
7、金融会计系:会计计算化、财务管理、投资理财;
8、化工新材料工程系: 煤炭深加工与利用、应用化工技术、宝玉石鉴定与加工技术;
我们知道,内部审计人员的知识、技能和经验不是与生俱来、永恒不变的。西方内部审计随着受托责任的逐步增加,内审人员从一名复核员,发展到一名分析评审员,再到建议促进员,不同的发阶段均有不同的要求与水准,如:20世纪30年代,组织管理目标为“职责分离,相互牵制,账目正确”,这时期的内审人员具备运用全面检查和试算平衡法,检查“账账、账证和账表”是否相符的能力;20世纪40年代始,组织管理目标发展为“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管理控制相分离且自成体系”,这时期的内审人员具备运用抽样审计法,分析评价内控制度完整性和健全性的能力;20世纪80年代始,组织管理目标发展为“构筑内部控制结构、框架”,这时期的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运用分析性复核法,分析评估已实施的政策、程序与组织目标间的内在关联,确定不利因素的能力;21世纪组织管理目标发展为“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相结合”,即全面风险整体框架形成,这时期的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运用符合性测试和实质性测试法,围绕“内部环境、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反应、控制活动、信息和沟通、监督”八要素,分析评估组织经营风险,提出建设性建议的能力。内审从监督到服务,从查错纠弊到价值增值,从账务合规到治理、控制和风险管理效果的分析与评价,这个过程,我们暂且不究内部审计和组织间是谁推动谁,但应领悟能力与需求总相伴这个道理。
基层央行内部审计人力资源现状
以合规为基础,以风险为导向,以内部控制为主线,稳步推进内部审计由传统的合规性审计向分析、评价治理、控制和风险管理效果转变,稳步推进内部审计由监督向服务,直至组织价值增值,已成为国内内部审计实践的共识。
基层央行内审人员是指中心支行和县支行内审人员。这层级的内审人员主要是各职能部门调配过来的,其中:懂会计、国库、发行业务的人员占比较大,懂计算机业务占比最小,趋于5%。中心支行内审人员是专职的,县支行均是兼职的,学历均达大专以上,初级和中级两档技术人员占比大,审龄集中于六年。每位内审人员均熟悉组织一个或多个部门的业务流程,能熟练运用内审操作流程,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内审人员的成长主要靠审前培训和“传、帮、带”式的内审工作实践。人力资源管理与使用,主要通过整合式的绩效考评办法调剂人员,共同完成上级下达的工作任务。通过人力资源整合,已段造了一批优秀基层主审,打造了一批优秀内审项目。在人才引领实务,先进实务助推内审转型的过程中,基层央行内部审计尚存如下消极因素:
重项目,轻管理。能围绕优秀项目质量考评要求开展各类审计,注重项目上档次、上水平,但内审工作计划的龙头作用尚未真正运作,全年审计任务仅仅围绕上级下达的项目任务,按既定时间,摆布人力资源,缺乏对审计项目信息的有效管理与利用,对所辖被审单位的风险点与关键点,尚未做到胸中有数,审计项目结束后,整改跟踪检查举措不力,这对依据风险,有效、适时地开展内审工作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因素。
重业绩,轻培育。为实现工作考核目标,工作任务通常锁定适合开展某项业务的“能工巧匠”,考虑更多的是如何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实现全年工作目标,取得更佳业绩,缺乏中和长期内审人员培育规划与目标管理方案,人力资源呈现重复使用,倾于疲劳的现状。面对转型,有的内审干部呈现无所适从,裹足不前的工作局势。
重奖励,轻责任。绩效目标管理下的考核制度能充分调度内审人员的积极性,但忽略了内审责任人的追究。加之,基层央行内审资源整合尚未真正兼顾“效率和公平”,存在内审人员岗位职责不明晰,尤其县级内审待命履职,致使激励显失公平、职能定位不准,同级监督效力下降。再者,对审计风险认识的偏差,也为风险埋了单。以业绩为导向的考核机制,不同程度地存在淡漠内审宗旨的现象。
重微观,轻宏观。尚未真正跳出传统合规性审计的框框,仍处于为查而查,就事论事的审计水平,内审评价和建议尚停留在监督状态,尚未充分发挥内审媒介,对良好实务展开传播,将内审工作提升到组织层面或部门管理者层面,全面地、整体地、有联系地分析与解决问题。从领导层的角度来说,他们仍关心“查出哪些问题?”,尚未问及“如何处理、有何好建议?”内审参谋作用尚未发挥出来。
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评估现实意义
从1947年的《内部审计师责任说明书》到2009年《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标准框架》,乃至《2010年全球内部审计调查:知识共同体研究的要素》,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一直备受关注,“活力、知识更新和发展”成了当今焦点话题。针对国内外内部审计发展走势,结合基层央行内审现状,对基层央行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开展评估有益于:
助推内审人员持续成长。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等级、阶梯式地界定内审人员专业能力,有助于内审人员了解自己处于哪级水平、分析差找个人水平与整体平均水平、与最高水平间的差距,依据个人和组织实力,找准奋斗目标,在协调个人目标与整体目标前提下,努力提升执业水准,形成“比学、赶超、争上游”的自主学习氛围,自我激发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当前基层央行内审人员专业能力“滞长”的现状,保持内审工作水平循环上升与持续发展。
助推内审实务不断发展。跟进需求、推动需求。专业胜任能力评估,有助于内审人员积极了解国内外先进内审实务,了解自身内审现状和组织现状,更新知识,开阔视野,积极引进和尝试先进的审计理念和审计方法,开辟“试验田”、“试验基地”,通过调研、实践、总结分析,再实践,以点带面,推动实务发展。同时,有助于内审管理人员整章建制,规范人力资源管理,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用好人、育好人和开发人,持续不断地提高整体综合素质。
保障内审独立性和客观性。打牢底线,降低风险。开展专业胜任能力评估,有助于内审人员将“敬业、爱业、乐业、勤业和精业”精神贯穿于内审工作始终,确保内审人员在“调查、检查、记录、评价和处理”环节,不受外界干扰,做到“坚持原则、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忠于职守”,正确履责,拒腐防变,降低职业道德风险,铸就一支经得起监督的内审干部队伍。
助推内审职业化和国际化。接轨国际、接轨一流。开展专业胜任能力评估有助于加强国际、国内内部审计准则的学习与宣传,促使分工合作的作业流程信息化、标准化,各环节受制于制度, 运作井然、有条不紊。有助于找准职能定位,提升执业人员娴熟度,打造现代内审组织管理体系和质量控制机制,树立“第一时间,质量第一”的工作理念,提升组织对内审的期望值。
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评估方法
基层央行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评估对象应包括部门负责人和一般内审人员。评估主要依据《国际内部审计实务框架》和国内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9号《内部审计人员后续教育》要求,梳理现有人员基本信息和结构资料,将人员按“职称”标志值划分“准入人员、初级人员、中级人员和高级人员”四类职位,标出各级业务标准与要求,运用“目标管理法、调查表法、质量评估法和环境评估法”相结合的方法,围绕内审人员知识水平、工作态度、工作水平、工作业绩和创新潜能,以职业道德、准则遵循、内审流程和制度执行为基准展开评估,具体做法:
首先,对内审环境实施必要的评估。内审环境是内审人员能否保持续性专业胜任能力的前提,在开展内审专业胜任能力评估前应对内审部门管理理念和风格予以评估,审核岗位、权力和责任,内审工具、技术条件和人力资源管理,内部制度和流程建设与执行情况,与同行业先进内审部门相比,界定整体工作水平、质量和人员素质,这类评估主要由上级主管部门按年度出具评估意见书或接受五年一次的外部评估。
其次,对所在组织内控机制做出描述。以组织内控机制建设状况作为评估内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背景资料,一是为寻求后续教育途径提供信息,二是为鉴定整体专业胜任能力提供参考,三是让内审人员及时了解组织业务发展、管理现状、控制点和风险点摆动情况,了解专业能力、组织需求和内审目标相互间的关联度,认清努力方向。这方面的资料取自于内控自我评估报告和风险动态监测流程图。
再次,坚持自我评估和外部评估相结合方法。内审人员按监督方式分为现场和非现场审计人员,现场审计人员可进一步分为审计员、主审、组长和督导人员,非现场审计可进一步分为档管员、非现场综合分析员和监督员。各岗位人员按技术职称,依据现场审计工作人员日志、现场审计工作小组点评、审计小组工作满意度反馈表和上级内审专业考核通报,与组织年度工作考核、专业技术考核相结合,由内审人员做出自评,经部门全体内审人员合议,界定“不胜任、基本胜任和胜任”级次,执行年度评估制,各级次应无指标限制,按百分制计分,60分以下应为不胜任,60~85分应为基本胜任,85分以上应为胜任。在量化评估标准时,准入人员应测重于“查错纠弊”的能力;初级人员应测重于“沟通能力、风险意识”;中级人员测重于“运用理论与技能开展综合分析和提出建议”的能力;高级人员测重于“指导与培训”方面;部门负责人应单设,评估应测重于“领导、组织、协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内审环境营造,督导工作,任务分解、量化与目标实现的过程控制,人员的后续教育、晋级和加薪等方面”。
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办48号)中提出“强化审计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建立审计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风过硬的审计队伍。”
新形势、新任务下,政府审计工作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充,不仅仅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越来越多的是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开展工作。审计任务的日益重大与审计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因此,对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
早期的一些文献将专业胜任能力写成胜任力或者胜任能力。
国外对于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较早,一些文献给出了专业胜任能力的定概念。David McClelland(1973)将胜任力表述为: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99)指出,专业胜任能力指以一种能干、高效和恰当的方式履行高质量职责的能力。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2000)认为,专业胜任能力包括技术知识、一般管理、领导能力、职业观。这三个定义都没有针对政府审计人员给出相应的定义,而是一种通用胜任能力的定义。
随着胜任能力问题研究的深入,近几年,国内的一些文献给出了针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定义,宋夏云(2006)认为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是指,在既定的标准下,国家审计人员担任某一角色,并顺利完成某项法定任务的综合能力。这个概念缺乏对既定标准的解释,过于空泛。宋夏云(2007)完善了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给出了可行的既定标准,比如责任、目标、任务、角色,并指出专业胜任能力的强弱高低关乎国家审计功能的发挥程度。宋艳(2011)认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从事政府审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等特征。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从事政府审计的人员应当具备的,在职责、目标、角色或者任务的专业标准下,合格胜任工作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
三、专业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
上述的几种模型不仅列示了包含的要素,也体现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比如,冰山模型是按照要素的显隐性划分的,行为表现是显性的能力,能力和职业素质就是隐形的能力;洋葱模型是按照培养的难易程度一层层划分的,处在外围的知识、技能最容易培养,中间层的态度、自我形象、社会角色和价值观次之,内层的个性动机是最难改变的;再比如陈佳俊的飞机模型,就指出职业道德是基础,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作为飞机两翼在职业道德的约束下发挥作用。各学者的模型虽然在构成上不尽相同,代表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但各要素大抵可以包含在知识、技能、品质这三类。随着通用专业胜任能力的深入研究,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对各领域的专业胜任能力进行探究,其中不乏学者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
宋夏云(2006)通过能力要素法构建了一个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三个一级要素的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模型。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又对每个一级要素包含的各二级要素进行罗列与分析,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各一级、二级要素的重要性,统计问卷调查的结果得出,一级要素中专业品质最重要,各二级要素中,会计与审计知识和政策与法规知识属于核心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是核心技能,独立、客观和公正属于核心品质。
上海市审计局的黄莺(2009)对审计人才评价和能力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又利用SPSS软件对各要素进行因子分析以及因子差异分析,探讨了首席主审、高级主审、主审和助审的测评指标体系并构建了评价与分级的能力模型。对不同层级审计人才需要具有的能力素质作了分析,建立了审计人才能力素质模型,自下向上分别是审计人才特质、审计基础能力、审计工作能力、审计领导能力。对于不同层级的审计人才来说,级别越高,较上层的能力相对来说就越重要。
宋艳(2011)认为政府审计人员基准胜任力是多维的,政府审计人员胜任力水平受现实个体水平差异的影响。在关键事件访谈、审计案例分析以及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验证了政府审计人员胜任力水平受现实个体水平差异的影响。同时,分别分析了职称、职级和学历的不同在个体胜任力水平上出现的明显差异。最后得出结论在遴选审计人员进入审计项目的时候,应考虑不同层级的小组成员间能力上的搭配与互补,使得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能够配合默契。
黄子明(2015)从审计的范围和对象、内容、审计的评价及责任界定、审计的手段和方法、审计实施的组织方式五个方面分析了得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挑战,从而突出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重要性。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理论上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胜任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工作经验和职业道德素养。其中,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宏观经济管理知识,经济法、商法等法律法规,环境保护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等。职业能力包括审计查账能力,对经济活动与经济决策的审计能力,良好的表达与人际沟通协调能力等。职业素养则包括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和职业谨慎等。最后结合审计人员能力现状,提出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对策和途径。
结合前人的研究不难发现,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构建不外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这三个要素,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的基础是专业知识,核心是专业技能,专业品质也必不可少,是完成审计工作的保障,这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至于详细的二级要素,各位学者的研究虽略有不同,但是由于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也是大同小异。目前的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中比较重要的要素;第二类是建立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框架,用软件分析框架中的要素指标,研究要素指标的对不同层级的人的差异性。
目前对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文献比较少,建立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也多用于分析要素的重要性、差异性,缺乏系统地建立量化的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框架。
四、发展方向
审计队伍职业化是目前审计领域研究的一个新热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有助于审计队伍的职业化,因此,本文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首先分析了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然后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内容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根据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
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
一、引言
在国务院关于加强审计工作的意见(国办48号)中提出“强化审计队伍建设。着力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推进审计职业化建设,建立审计人员职业保障制度,实行审计专业技术资格制度,完善审计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努力建设一支具有较高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作风过硬的审计队伍。”新形势、新任务下,政府审计工作的范围也在不断扩充,不仅仅局限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越来越多的是关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贯彻落实情况,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热点问题开展工作。审计任务的日益重大与审计队伍青黄不接的现状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因此,对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具有理论与现实意义。
二、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
早期的一些文献将专业胜任能力写成胜任力或者胜任能力。国外对于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较早,一些文献给出了专业胜任能力的定概念。DavidMcClelland(1973)将胜任力表述为:与工作或工作绩效或生活中其他重要成果直接相似或相联系的知识、技能、能力、特质或动机。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1999)指出,专业胜任能力指以一种能干、高效和恰当的方式履行高质量职责的能力。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协会(CGA,2000)认为,专业胜任能力包括技术知识、一般管理、领导能力、职业观。这三个定义都没有针对政府审计人员给出相应的定义,而是一种通用胜任能力的定义。随着胜任能力问题研究的深入,近几年,国内的一些文献给出了针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定义,宋夏云(2006)认为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是指,在既定的标准下,国家审计人员担任某一角色,并顺利完成某项法定任务的综合能力。这个概念缺乏对既定标准的解释,过于空泛。宋夏云(2007)完善了国家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的概念,给出了可行的既定标准,比如责任、目标、任务、角色,并指出专业胜任能力的强弱高低关乎国家审计功能的发挥程度。宋艳(2011)认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从事政府审计工作的人员应当具备的基本政治素养、职业道德、专业素质以及综合能力等特征。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是指,从事政府审计的人员应当具备的,在职责、目标、角色或者任务的专业标准下,合格胜任工作的综合能力,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
三、专业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
自DavidMcClelland提出胜任能力这一概念以来,许多学者提出了胜任能力模型,大致有以下几种:上述的几种模型不仅列示了包含的要素,也体现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比如,冰山模型是按照要素的显隐性划分的,行为表现是显性的能力,能力和职业素质就是隐形的能力;洋葱模型是按照培养的难易程度一层层划分的,处在的知识、技能最容易培养,中间层的态度、自我形象、社会角色和价值观次之,内层的个性动机是最难改变的;再比如陈佳俊的飞机模型,就指出职业道德是基础,职业技能和职业知识作为飞机两翼在职业道德的约束下发挥作用。各学者的模型虽然在构成上不尽相同,代表着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但各要素大抵可以包含在知识、技能、品质这三类。随着通用专业胜任能力的深入研究,国内一些学者开始对各领域的专业胜任能力进行探究,其中不乏学者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宋夏云(2006)通过能力要素法构建了一个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三个一级要素的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模型。在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又对每个一级要素包含的各二级要素进行罗列与分析,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分析各一级、二级要素的重要性,统计问卷调查的结果得出,一级要素中专业品质最重要,各二级要素中,会计与审计知识和政策与法规知识属于核心知识,逻辑思维能力和技术运用能力是核心技能,独立、客观和公正属于核心品质。上海市审计局的黄莺(2009)对审计人才评价和能力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又利用SPSS软件对各要素进行因子分析以及因子差异分析,探讨了首席主审、高级主审、主审和助审的测评指标体系并构建了评价与分级的能力模型。对不同层级审计人才需要具有的能力素质作了分析,建立了审计人才能力素质模型,自下向上分别是审计人才特质、审计基础能力、审计工作能力、审计领导能力。对于不同层级的审计人才来说,级别越高,较上层的能力相对来说就越重要。宋艳(2011)认为政府审计人员基准胜任力是多维的,政府审计人员胜任力水平受现实个体水平差异的影响。在关键事件访谈、审计案例分析以及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利用方差分析的方法验证了政府审计人员胜任力水平受现实个体水平差异的影响。
同时,分别分析了职称、职级和学历的不同在个体胜任力水平上出现的明显差异。最后得出结论在遴选审计人员进入审计项目的时候,应考虑不同层级的小组成员间能力上的搭配与互补,使得在审计工作过程中能够配合默契。黄子明(2015)从审计的范围和对象、内容、审计的评价及责任界定、审计的手段和方法、审计实施的组织方式五个方面分析了得出内部经济责任审计面临的挑战,从而突出提高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重要性。通过以上分析得出理论上审计人员应该具备的专业胜任能力,包括专业知识、职业能力、工作经验和职业道德素养。其中,专业知识包括会计、审计等专业知识,宏观经济管理知识,经济法、商法等法律法规,环境保护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知识等。职业能力包括审计查账能力,对经济活动与经济决策的审计能力,良好的表达与人际沟通协调能力等。职业素养则包括保持审计的独立性,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和职业谨慎等。最后结合审计人员能力现状,提出提升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对策和途径。结合前人的研究不难发现,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构建不外乎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品质这三个要素,审计人员完成审计工作的基础是专业知识,核心是专业技能,专业品质也必不可少,是完成审计工作的保障,这三个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影响着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至于详细的二级要素,各位学者的研究虽略有不同,但是由于审计工作的专业性,也是大同小异。目前的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是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进行研究分析,得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中比较重要的要素;第二类是建立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框架,用软件分析框架中的要素指标,研究要素指标的对不同层级的人的差异性。目前对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文献比较少,建立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也多用于分析要素的重要性、差异性,缺乏系统地建立量化的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框架。
四、发展方向
对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深入研究可以在五方面推进审计职业化,提高审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保障更好的审计质量。第一,有助于审计教育的课程设置。很多审计专业的学生入职后,需要经培训才能胜任审计工作,可见审计教育课程设置缺乏实践,过分偏重理论,对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可以为审计教育的课程设置提供建议。第二,有助于审计人员的自主学习和自我完善。专业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界定了审计人员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品质,为审计人员的自我完善、平衡发展指明方向,更易找到自己从业的薄弱点并加以学习完善。第三,有助于优化审计人员的教育培训。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可以为审计人才的教育培训指明方向,使得审计教育更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也使得教育更贴近实际工作,更加关注实际工作中需要的知识与技能教育,为将来的政府审计部门提供更优秀的审计人才。第四,有助于建立审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相关认证。审计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目前缺乏审计专业技术资格的相关认证,或者说是准入标准,会阻碍推进审计人员的职业化,专业胜任能力模型的构建可以为准入标准的制定、资格考试的内容提供指南,优化审计人员的选拔。第五,有助于遴选适合的审计人员。因为审计人员在知识、技能、品质等方面都存在个体差异,各审计项目差异也很大,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对政府审计项目的人员选择也有益处,可以帮助遴选出最适合该项目的审计人员。所以,对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非常重要,后续的研究应该联系理论与实践,拓宽关于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的研究,不再仅仅致力于分析重点要素,建立一个有指标、有测度的系统化政府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给政府审计人员的学校教育提供课程设置方面的建议、为政府审计人员的自我提高指明提升的方向、使得政府审计人员的工作培训更加有专业性和针对性、为政府审计人员专业技术资格认证提供有意义的参考以及辅助政府审计项目人员遴选。
参考文献
[2]黄莺.审计人才评价与分级的能力模型———一项探索性研究[J].审计研究,2009(1):27-31.
[3]黄友,周海彬.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和审计效用均衡研究[J].中国注册会计师,2014(5):62-68.
[4]黄子明.试论经济责任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J].商,2015(22):136、138.
[6]刘成立.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法律风险与审计质量[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6,3(3):48-55.
[8]宋夏云.绩效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基于江西政府审计机关的调研证据[J].财会学习,2010(11):44-46.
[9]宋夏云.国家审计目标及实现机制研究[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64-66.
[10]宋夏云.国家审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框架研究———基于国家审计人员的调查证据[J].财会通讯,2007(11):17-20.
[11]宋艳.关于政府审计人员胜任力的研究[J].财务与会计,2011(6):1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