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创设情境范文

创设情境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创设情境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创设情境范文

关键词:快乐学习;创设情境;课堂教学

一、研究目的

对于美术课堂,情境美尤为重要,试想,让学生处在一大堆书本的包围之中,他们还有什么快乐的心情去描绘缤纷的生活,去完成“断臂的维纳斯”的丰富联想呢?用智慧创设情境,给学生一片快乐学习的天空,从而促进学生审美意识的发展,激励、唤醒每一个学生潜在的能力。

二、研究方法

1.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时时想学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儿童跨进校门以后,不要把他的思维套进黑板和识字课本的框框里,不要让教室的四堵墙把他跟气象万千的世界隔绝开来。”生活是绘画创作的源泉,为此,我们要充分结合美术教材的特点,努力促进教学内容生活化,促进教学过程生活化,引导学生充分感受生活,大胆创造,从而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素质。

(1)引着学生走进自然,创设情境。让学生走进自然,接受自然的陶冶,探究自然的奥秘,感受自然的美丽。在自然中,学生能够自由呼吸、自由嬉戏、自由想象。如,在教学《树叶贴画》时,课前我动员学生广泛收集各种各样的树叶,有大有小,形状色彩多样的。在收集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认识了各种树叶的特点和名称,还欣赏到它那富有美感的形状和纹理。课堂教学中先向学生提问与设计制作内容有关问题,如,“同学们,你们注意过我们身边的每一片树叶吗?”“看到这些树叶的外形你会联想到什么?”当学生被这些问题所吸引,正在互相议论讨论的时候,我又出示了范画和同龄孩子的优秀作品。在师生共同欣赏这些小制作的同时,学生的制作欲望油然而生。“那么,我们这节课也试着用树叶来贴画,同学们喜欢吗?”由此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向。学生通过想想、剪剪、拼拼、贴贴等制作方法,拼贴出生动有趣的画面。如,灵动的小金鱼、调皮的小老鼠、青蛙过河、帆船远航等等,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使学生获得了成功的喜悦。

(2)领着学生走进课堂,创设情境。布置课堂教学的环境,营造浓郁的教学氛围,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动力。美术室是学生学习美术的重要场所,美术室布置得既美观又充满美术气息,往往能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情境创设,别出新意地摆放学习材料和范作展示,激发了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并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

2.创设趣味情境――让学生常常乐学

要吸引学生的兴趣就要注重教学形式的趣味性,教师应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技术和辅助手段,在导入新课时采用小游戏、小故事、谜语、音乐等,抓住学生的眼球。比如,一段悦耳的音乐、一首激昂的诗,都能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1)用儿歌、猜谜的形式,创设情境。在教学环节的首要开头――导入中用儿歌猜谜激趣,在如此轻松的情境中,学生更易接受。例如,在《我心中的太阳》一课的教学中,我巧妙地运用了猜谜激趣:“早晨跳出东海面,傍晚休息下西山。夏天我们躲着它,冬天人人都喜欢。”学生踊跃发言,积极举手,学习氛围轻松快乐,同时也使学生增长了见识。

(2)用渲染的形式,创设情境。美术教学将几门息息相通的艺术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但可以创设优良的教学情境,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①有音乐的渲染,学习是快乐的。绘画是用线条、色彩、等元素的空间艺术,作用于人的眼睛,触动观者的心灵。而音乐则是作用于人的耳朵,陶冶听者的情操。如,在教学《小纸船的梦》中,我以《小白船》的歌曲导入,让学生感受船在飘荡的情境,在学生作画时,我将这首欢快的歌曲贯穿始终,学生在美妙的音乐中舒心地创作出了一幅幅富有想象力的作品。②加上语言的描绘则更加生动形象,教师生动的语言描述可以吸引学生并将其带到特定的情境中,加深学生对知识的了解。

3.创设实践情境――让学生渐渐会学

(1)以课外活动的形式,创设情境。著名教育家卢布姆认为,一个人成功的次数越多,他的学习自信心就越强。在课堂40分钟以外,我也尽量给学生创设情境。如开展了儿童画、线描、手工等美术兴趣小组活动,在班级里组织学生设计板报手抄报,开展各种板报比赛,参加“心理漫画”“情系开发区”等各类书画展比赛,甚至让学生为运动会设计班徽等。还有不少学生在各级各类的绘画比赛中获奖。从中可以看出,学生用所学知识渐渐地应用到活动中,这种快乐的获得,促使人们追求美、创造美,进而让学生的情感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2)以表演的形式,创设情境。表演是直观的、视觉的,通过表演传达信息、反映情感、增强体验,有利于学生在作品中的情感再现。如,在《穿出我们的风采》这一课中,我设计了表演游戏。先让两个学生戴上漂亮的饰品走模特步,这极大地激发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评比表演这一环节中设置最佳表演奖,小组之间评比,组成“模特队”,教师播放音乐,学生排队表演,并由学生自己当评委给每组打分,看哪一组表演得最好。通过这场表演秀,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还发展了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想象、创造能力。

三、结果与分析

由此可见,学生想学是兴趣,乐学是关键,会学是目的。变“学生苦学”为想学、乐学、会学。我们要尽可能了解学生的需要,根据他们的心理特点,巧设情境,激发兴趣,打破以往条条框框的束缚,让他们的个性得到张扬和自由发展。

四、结论与建议

作为学生走上美术创作之路的启蒙者,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用真诚和智慧去点亮学生心灵的苍穹。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中,教师需用智慧不断创设情境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挖掘其创造潜能,使他们在人生的这段行程中,充分发展自己的个性,展现自己的能力和艺术才华。

第2篇:创设情境范文

一、有效的问题情境

问题情境是指教学中个体觉察到的一种有目的但又不知如何达到这一目的的心理困境。为了实施有效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创设适时合理的问题情境是非常必要的。生动的生活事件是问题情境的本质,其中包含与教学内容相应的、具有内在联系的问题。或者说,问题情境既与学生紧密相连,同时又具有数学化的特点。数学课堂中一个优质的问题情境,能聚焦学生的目光,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也容易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获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如笔者在教学“小数的性质”一课时,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情境:首先,在黑板上写出3个数“6、60、600”,提问:“你能在这3个数的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使得它们可以用等号连接吗?”在这个问题情境中蕴含着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出了不少疑问。笔者以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情境,不仅要蕴含着数学问题,而且要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觉到已有知识的不足,使学生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且给学生一种不断反思和超越自我的巨大力量。

二、有趣的生活情境

新课程标准特别强调,数学教材必须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教师的数学教学要充分关注学生的生活环境,通过创设生活情境,有效地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从而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因此,教师要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借助周围熟悉的事物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魅力。如笔者在教学行程问题中同时相向、相背、同向三种情况时,让学生充当货车和客车,演示不同的情况,笔者还在黑板上用线段图辅助教学。课堂上,学生兴致高涨,在直观形象的演示过程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思维能力。由此可见,我们要善于将数学问题和学生的生活相联系,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为依托,在生活材料提炼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在生活情境中进行观察、操作、思考与交流,从而认识到学好数学的必要性。

三、愉快的游戏情境

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小,听课的注意力容易分散。课上恰当地创设一些游戏情境,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中学习新知、巩固新知。如笔者在教学“两位数加两位数”时,教授完新知后,为了提高学生计算时的熟练程度,笔者拿出了课前精心制作的几十张算式卡片,组织学生进行了多次分批“送信”的游戏。提出谁能将自己手中的信(卡片)最准确而又最快速地送完,谁就能获胜,可得到一枚邮票的奖励,这一游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再如笔者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在导入时创设了这样一个游戏情境:先让一生上前来与老师玩一玩游戏“石头、剪子、布”,结果该生有赢也有输。其他学生见状都跃跃欲试,想与老师较量一下。于是,笔者又叫了一名学生上前来试一试,结果还是与第一次相同。然后,再让同桌两人玩一玩。最后再相机导入:如果我们继续进行下去,猜一猜结果会是怎样?学生在游戏中愉快而又深刻地体会到了结果的不确定性。这样的情境,把抽象的数学知识游戏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既获得了知识,又培养了创新意识,可谓一举多得。

四、轻松的活动情境

第3篇:创设情境范文

【关键词】创设 氛围 情境

Create the situation and build the atmosphere

Su Limin

【Abstract】Diesterweg has ever said that the art of teaching does not consist in teaching the skill but in spiriting, arousing and encouraging. Therefore, teachers should be good at changing the method of teaching, should launch more interesting English activities to arouse students’ curiosity and make them learn actively with a happy learning mood. As their teachers, we should try to create conditions and build the learning atmosphere for them.

【Keywords】Creation Atmosphere Situation

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全新理念已渐入人心,而且逐步融入到日常的教学之中,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朝着自主交流、主动探究与合作的方向发展。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中积极主动学习,既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又培养了创新意识。如何提高英语实效,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情境,营造氛围,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欲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品质,从而获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1.创设一定的语言环境氛围。英语是一门交际的语言。要想学好,必须要花时间来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一改往日的“哑巴英语”的现状。每次课前我利用五分钟的时间,让学生自由会话,话题范围广泛。例如,打招呼、谈论天气、如何交友、购物、时下明星、当日新闻等,通过这些活动,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谊,使学生逐渐学会了如何处事和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2.创设形式多样的活动氛围。根据初中生活泼好动、好表现自己的特点,开展多种形式的竞赛活动。如小组竞赛、男女生竞赛、擂台赛、朗读比赛、单词默写比赛、背诵比赛、英语歌咏比赛等多种多样的竞赛活动使学生对英语学习热情高涨,兴趣浓厚,从而提高了课堂效果,增强了学生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英语。

3.创设合作交流的讨论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精心设计,组织好每一堂课。Let’s discuss in group是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一个有效手段。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畅所欲言,从而创设了一种相互交流、热烈讨论的氛围。例如:七年级上册《Unit 8 My Country and English-speaking Countries》,本单元介绍了五个国家的国旗、名胜及语言,学完这一单元后,我让学生画国旗,参与讨论各国之间的国旗形状、颜色及寓意。通过讨论、对比,使学生更加爱国,爱国旗,他们深刻地意识到只有爱自己的祖国,努力学习,长大后才能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效果。

4.创设情境,培养创新思维的乐学氛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实施科学的课堂教学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一项重要策略,只有使学生在特定的英语环境中活动,才能全面提高和发展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如在教学七年级Lesson 17 Who is this?时,我带来了我的全家照,学生对真实人物(我)的家庭非常感兴趣,好奇地问:Who is this/that? How old is he/she? 并能很自然的用上本课的新词汇Mr.(先生)、Mrs.(夫人)等,而后学生们纷纷拿出自家的照片,踊跃发言,这一情景的创设为其打开创造思维的大门,营造了其乐融融的乐学氛围。

第4篇:创设情境范文

关键词:高中音乐 课堂教学 情境创设 情感释放

高中阶段的学生面临着十分繁重的学习任务,压力可想而知,然而很多高中阶段的学生并不能够很好的自我排解压力,这就导致很多学生面对着巨大的学习压力而手足无措,情感处于抑制状态,这对于学生的身心发展极为不利,为此作为能够陶冶学生情操,释放学生心灵的音乐教学,我们应该充分的发挥这门学科的独有功效,让学生能够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感受心灵的震撼,缓解心中的学习压力,为繁重的学习生活增添一份乐趣。然而在现阶段的高中音乐教学过程中,虽然音乐这门学科的独有功效得到了广泛的认同,但是真正体现在音乐课堂教学之中的情况却大相径庭,究其根本原因还是教师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的积极性得不到调动,主观能动性得不到发挥,甚至有很多教师一味的重视理论教学,让学生的心理压力更是蒙上了一层阴影,久而久之很多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产生了一种反感的情绪,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采取情境式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优美的音乐情境,让学生能够置身其中,用心去感悟音乐的美好,这样学生的积极性会充分的调动起来,只有学生真正能够参与到其中,音乐教学的真正意义才能够得以充分的体现。笔者结合自身多年从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经验,对如何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创设教学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端正教学态度,用热情感染学生

长久以来之所以高中音乐课堂教学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其实这些问题首先应该归咎于教师的教学态度,其次才能是教学方法方面的问题。音乐在高中阶段并不是高考重点考察的学科,这就导致了很多教师都对于这门学科的教学报以一种可有可无的态度,这种补肾重视的态度必然会影响到学生,甚至很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自身的积极性都很低,这对于想要学习音乐的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打击,久而久之即便是想要学习音乐的学生也难免产生动摇。因此开展情境教学的第一步就要从教师做起,改变自身对于音乐教学的看法,调动起自身的积极性来,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去感染学生,让他们能够主动的投入到音乐的学习中来。在情境的创设上同样也是如此,只有教师充分的发挥自身的想象力,设身处地的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才能够创设出足以震撼学生心灵,吸引学生入胜的美妙情境来。

二、深度挖掘教材内容,丰富创设情境的内涵

高中阶段的音乐教材是经过无数前辈呕心沥血所编制出来的音乐鸿篇,其中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内容数不胜数,然而很多教师却怠于去挖掘其中精彩的内容和深刻的内涵,知识肤浅的做一做表面的功夫,这对于高中阶段的学生来说,吸引力当然有所不足,甚至会引起学生的厌烦。因此为了有效的创设课堂教学情境,教师首先还是应该基于教材,从教材内容中提炼音乐的精华,利用学生对于教材内容的熟悉程度,创设具有深刻教育意义的情境,让学生能够在情境之中进行学习的交流,这样学生不仅能够获得自身的心灵感悟,同时还能够将自己的感悟与其他的同学进行分享,充分的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心灵感悟。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学生广泛熟悉的音乐内容来作为课堂教学的铺垫,让学生能够置身其中,同时教师还要做好情境感悟的引导工作,将一些深刻的教育内容融入到音乐作品之中,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于音乐作品的感悟,同时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们的思维能力。

如在学习《新音乐歌声初放》这一单元的时候,结合以教材内容中《黄河》、《祖国》等豪迈的歌曲,为学生创设波澜壮阔的宏大场景,让学生能够通过语言的描述来感受祖国山河的壮美,并且通过教材内容的传授来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人生志向和伟大的爱国情怀。

三、进行必要的辅助教学,将虚拟情境真实化

所谓的虚拟情境真实化就是要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毕竟音乐作品都是听觉上的感受,直观性不强,而高中阶段的学生由于生活阅历有限,对于很多优秀作品的感悟能力还有待提高,这个时候教师就需要将这些作品用多媒体视频等方式进行真实再现,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到音乐情境的深远意境。在这种状态之下学生的心灵能够得到充分的释放,其积累的学习压力也会得到很大的缓解,除此以外,通过音乐的学习,学生能够感受到生活的无限美好,这对于学生内在学习动力的激发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第5篇:创设情境范文

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旨在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在实施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与动力,促进学生体验作为学习主人的地位与价值是教师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笔者在设计“免疫调节”这节课的教学时,在贯彻以上新课程理念的基础上,还以当代建构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建构知识,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建构知识的帮助者和引导者。免疫学知识涉及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较多,所以在本节教学设计中利用了大量的生活实例和病例,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促进学生自主建构知识体系。

免疫调节内容在义务教育教材中就已经涉及,免疫学的相关知识,学生也已经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有所了解。本节课教师的任务是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识,让学生从生物学角度作科学的了解,更注重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教师采用了情境创设、问题引领、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向学生提供更多亲自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微观的细胞免疫过程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展现出来,并注重生生互动学习环节的设计,突出个性化学习和合作学习,让有目的、有步骤的自主学习活动在每个学生身上得到体现。

二、案例描述

片断一:新闻快递,情境导入。

教师活动:课件展示新闻和图片“中新社巴黎8月10日电日内瓦消息:总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卫生组织宣布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结束。”由此提出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你当时接种甲流疫苗了吗?普通流感疫苗能预防甲流吗?在同一场疾病面前,为什么有的人能一直健康地学习、生活,有的人却不能幸免?

学生活动:阅读思考,尝试作答。

[评析]以“甲流”为切入点,在学生的现身说法中自然地导入新课;并且在后面的每一个环节,也都用甲流病例贯穿起来,学生一直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学习,觉得兴趣盎然。

片断二:生活实例,分析探究。

师:你能举出哪些生活实例来说明我们人体具有免疫功能?

生1:皮肤烧伤病人很容易感染。

生2:小伤口不用治疗,有时流脓后可自愈。

生3:在野外被蚊虫叮咬的疙瘩或小伤口用唾液涂抹能减轻症状。

生4:眼睛进了小飞虫,马上流出眼泪等。

生5:打疫苗能预防疾病。

教师引导学生对大家举出的实例资料进行甄别和分类,初步了解免疫系统防卫功能及三道防线的存在,师生共同分类,初步生成:第一道防线的组成――皮肤和粘膜;第二道防线的组成――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如溶菌酶)、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而组成的。

[评析]借鉴“头脑风暴”理论,提出开放式的问题,激发学生自由思考,给出多种多样的答案,既培养了发散思维,又突出了知识的主动建构与生成。

片断三:角色扮演,互动生成。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带着如下2个问题观看兴趣小组同学课前预习并排演的细胞免疫角色扮演活动:哪些免疫细胞参与了细胞免疫的过程?这些细胞依次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

学生活动:兴趣小组学生进行细胞免疫的角色扮演,其他学生观看、思考、质疑,初步了解细胞免疫的过程。

细胞免疫角色扮演活动实录:

病毒扮演者集体出场:(台词)我们就是那些随着唾液被喷出的甲流病毒。

病毒甲:我落到了小男孩脸上,无奈他的皮肤完好无损,我是没法进入他体内了,一会儿太阳的紫外线就能让我死翘翘吧!(病毒甲下台)

病毒乙:我钻进了小男孩的鼻孔,可他的鼻粘膜和鼻毛阻挡着我,看来我要想继续深入也难啊!找不到“下家”――我的宿主细胞,我也将命不久矣!(病毒乙下台)

病毒丙:我和这剩下的兄弟挺走运,我们已经穿越小男孩的鼻腔和上呼吸道,躲过了呼吸道粘膜上纤毛的清扫,伺机进入了肺部毛细血管。

病毒丁:可是我和另外几个哥们儿一进入血液就马上被吞噬细胞发现了……

吞噬细胞出场:对,虽然我不认识他们到底是哪种病毒,但我知道他们不是什么好东西,想让我的小主人生病可没那么容易,于是,我和我的战友们毫不留情地把这些病毒吞噬到肚子里。

(吞噬细胞将病毒丁抱住,表示将病毒丁吞噬,将预先藏在病毒丁口袋里的帽子戴在吞噬细胞的头上,表示将抗原暴露出来)

病毒丙:我是最幸运的了,还没等吞噬细胞发现我,我就钻进了能让我繁衍生息的宿主细胞里,(宿主细胞,也就是靶细胞,上场)就是他!(走向刚上场的宿主细胞,并藏在宿主细胞的双臂之间,此后病毒丙一直与宿主细胞在一起)

靶细胞:我就是这可恶的抗原――甲流病毒的藏身、繁衍之地――一个可怜的肺泡细胞,哎,这猖狂的病毒繁殖那么快,我还活得了吗?

吞噬细胞:(走过来安慰宿主细胞)

别怕,别怕,你看,虽然我不能把这厉害的病毒一下消灭掉,可我已经把它“处理”了一下,让它的抗原暴露出来了(指一下自己头顶的帽子),这样T细胞,就能认出这抗原来啦!

T细胞出场:没错!没错!(扮演吞噬细胞的同学把代表抗原的帽子递过来,T细胞接过来,仔细看看) 我认识这些抗原物质!(将代表抗原的帽子戴在自己头上)

吞噬细胞:那接下来的战斗,可就交给你了!(病毒丁和吞噬细胞下台)

T细胞:没问题,可是,我孤军奋战兵力不足!(大喊)“增殖!”看,很快我就有了这么多战友(指指台下的同学);我还得经过“变身”才能有招儿对付那些甲流病毒,(再喊)“分化!”(把胸前的T细胞标志反过来变成效应T细胞的标志用别针别好),其实我还有少数兄弟分化成了记忆细胞;现在我效应T细胞就可以去找靶细胞了!这么多细胞,哪个是靶细胞呢?哦,你在这儿呢!(先做出寻找的样子,然后说着走向靶细胞)

靶细胞:是啊,我在这里!(声音微弱的)

效应T细胞:你情况怎么样?

靶细胞: 情况不太妙,甲流病毒在我这儿繁殖了好多子孙后代了,足有上百个!

效应T细胞:我来处理,可你也得做好心理准备,因为我一旦和你亲密接触……

靶细胞:(无奈地接过话来)我知道了,咱俩一密切接触上我很快就会裂解死亡了,可为了让那些可恶的甲流病毒断子绝孙,不能再去危害其他正常细胞,我也只好自我牺牲了!

效应T细胞、靶细胞:(两人的手十指相扣在一起,齐声喊)“密切接触!”

画外音:就这样效应T细胞激活了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靶细胞裂解死亡了。(靶细胞张开双臂,做出无奈死亡的动作下台) 病毒丙被释放出来有些恐惧地说:“啊,我的家崩溃了。”效应T细胞去继续寻找其他的靶细胞(效应T细胞做出寻找的样子,走下台)。没了靶细胞这个避难所,很多甲流病毒无处躲藏,到达细胞外液,无法逍遥自在,因为血浆中的特异性抗体已等候多时了,(2名扮演抗体的同学上场,把病毒丙押下台) 抗体很快与抗原结合,形成沉淀或细胞集团,再加上吞噬细胞的共同努力最终把抗原消灭了。

教师活动:扮演活动结束后,教师及时给出激励性评价。接着引导观看的学生针对表演过程中看不懂或暂时不能理解的地方向表演的同学提出问题和质疑,引发有效的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针对学生不能自主生成的知识适时地进行适当点拨和指导。然后引导解决最初提出的两个问题,最后布置学生完成细胞免疫过程建构概念图。

学生活动:生生互动,相互提问,解答的过程中逐步理解细胞免疫的过程。小组讨论合作完成细胞免疫过程的概念图的建构。

[评析] 本环节的课前准备:1.脚本编写:学生初稿、教师定稿,既保证了科学性又体现了趣味性。2.角色分配:学生根据自己兴趣特长,自主选择角色。3.课前排练:学生排演,教师指导。

细胞免疫的过程与体液免疫的过程有很多相似之处,而且也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知识本身又比较枯燥,教师以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动”起来,更主动、更深入地参与学习,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通过角色扮演、问题互动、小组讨论的学习活动,突破了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深刻理解了细胞免疫的过程,提高了语言表达能力、合作学习能力,提升了想象、评判和创造等思维品质,形成了敢于质疑、勇于实践的科学态度。

三、案例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并充分利用了教科书之外的课程资源,如兴趣小组中的学生这一人力资源;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充分联系现实生活实例,注重了知识的主动建构与生成。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做好问题引导,有目的地搭建探究平台,启发学生思维,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细胞免疫”角色扮演活动的设计是本节课最大的创新点。兴趣小组学生的角色扮演不仅使自己深刻理解了细胞免疫,还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同学们的质疑、探究的学习热情,引发了良好而有序的生生互动,在提问与解答的互动探究中理解了细胞免疫的过程,这一环节既体现了合作学习的精髓又凸显了“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生成知识”的教学思想。

【案例点评】

第6篇:创设情境范文

一、 结合生活创设情境

生物与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生活中处处都有生物知识,可以说生活是生物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生物教学中教师结合生活创设情境,能让学生感受到生物的使用价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生活创设适宜情境,做到理论与实际操作的结合,加深学生对生物的认识.如教学“呼吸的作用”时,这部分知识理论性强,单纯的讲解很难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实例入手,如为什么把蔬菜水果放在冰箱内能保存较长的时间?酸奶是如何制作的等;教学“细胞中的原子和分子”时,教师可以用生活中的白醋、白酒、纯净水等,来导入新课,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这样教学中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与学生实际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分析生活实例,给学生介绍呼吸的作用,一方面能使原本晦涩的专业知识变得容易理解与接受,另一方面在结合生活实际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生物学科对生活的作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二、 利用故事创设情境

故事富有趣味性,相对于知识教学,故事更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中生物教学中如果教师用讲故事的方式给学生创设情境,能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因此,高中生物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精选一些有趣的故事,利用故事给学生创设轻松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如教学“遗传与变异”时,为了让学生了解近亲结婚的危害,教师可以用著名的生物学家达尔文的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达尔文三十岁时与舅舅的女儿艾玛结婚,他们相亲相爱,婚后他们共生育了六个孩子,但这六个孩子的命运却很悲惨,其中三个孩子夭折,另三个孩子都患有终身不育症.为什么会有这么悲惨的结局,这是因为亲近结婚带来的危害,但在达尔文那个时代却没有这样的研究,直到晚年的时候,达尔文在研究植物进化过程时才得出造成家族悲剧命运的原因.再如教学“遗传的分子基础”时,教师可以用有趣的故事引入:大文豪萧伯纳的作品深深吸引了一个漂亮的女演员,于是她给萧伯纳写了一封热情洋溢的信,信中说您是如此的聪明,我又很漂亮,如果我们结婚,生下的孩子一定既聪明又漂亮.萧伯纳回了一封幽默的信,信中说如果孩子样子像我,头脑像您会怎样呢?这样通过真实生动的故事,激发了学生学习知识的好奇心,能大大提高教学效果.

三、 通过实验创设情境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生物实验既属于教学内容,又是教学手段,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实验创设情境,使生物知识更加具体化,同时与理论知识相比,通过实验来探究相关的生物规律,更易于学生的理解与接受.如教学“影响酶活性的条件”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有代表性的实验:先准备一定量的淀粉酶溶液、鸡肝研磨液、可溶性淀粉溶液、试管、量筒、酒精灯等实验材料,让学生学生分两组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给予引导,实验结束后让学生讨论,总结实验的成败,并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这样通过实验不仅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使学生更好地融入到知识学习中.当然生物实验是多样的,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不知有趣的小实验,如利用塑料可乐瓶子、金鱼等制作小型生态瓶,让学生从中体会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等成分的作用.通过这样简单的富有趣味的实验,引导学生从感性思维上升到理性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提出问题创设情境

在传统应试教育思想影响下,学生往往缺乏问题意识,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创新能力培养是在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实现的,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有时候,一个新颖的问题能瞬间激发学生的思维火光,为学生营造探究的学习情景,引导学生迅速进入学习状态.因此,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减数分裂与受精作用”时,这部分知识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教师可以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有性生殖中,成熟的生殖细胞是怎么形成的?我们拿人类生殖细胞来说,如果生殖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呢?这些问题,能激发学生对生殖过程中不同细胞所具有的染色体数目进行探究,如果两性成熟生殖细胞是以有丝分裂的方式实现的,其的染色体数与卵细胞数量应都是46条.受精后,受精卵内染色体数为92条,那么个体后代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会怎样增加,由此可以看出有丝分裂不是决定有性成熟生殖细胞生成的直接因素.学生探究到这里,会认识到自身认知存在的问题,激发强烈的探究欲,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怎样才能使亲子代细胞内染色体数目不变?学生通过探究,很快就能得出答案,这样不仅能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五、 借助多媒体创设情境

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凡是需要知道的事物,都要通过事物本身来进行教学,那就是,应该尽可能地把事物本身或代替它的图像放在前面,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等.”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一些难以理解的、抽象的知识,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给学生创设直观的情境.多媒体集动画、声音于一体,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直观化,让学生迅速理解所学内容,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中,获得直接的感知.如教学“体内受精与早期胚胎发育”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给学生播放有关体内受精与早期胚胎发育的视频,学生在观看的过程中形象的了解与卵子的结合过程,并让学生思考问题:受精时如何防止多精入卵?胚胎发育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这样通过多媒体创设直观的情境,能丰富学生的感官认识,让学生全面深刻的掌握知识,从而引发学生积极的思维,提高教学效果.

六、 运用已有知识创设情境

第7篇:创设情境范文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创设适当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与实践,使学生主动去学数学。创设的情景有“悬念”情境、 “趣味”情境、“矛盾”情境、“喜悦”情境、争论性情境等多种形式。

创设“悬念”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思维。悬念具有很大的诱惑力,可以激发起学生强烈、急切的思维欲望,有利于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意志力。悬念的设置方法很多,若把悬念设置于课尾,具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魅力,使学生感到余味无穷,从而激发起学生继续学习,思考的热情。 同时,对学生的课外预习起了指导作用,使下一节课的教学水到渠成。设在课头,作为引入问题,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能激发起学生强烈、急切的求知欲望,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素质的提高。例如,我在上勾股定理时,一开始,我就给学生展示了一张图片,2002年在北京召开的国际数学大会的图片。提出问题:图片中有一个图案,它有什么意义?为什么选它作为这次大会的会徽?学生会带着这个悬念迫切想知道这是为什么,就会认真思考、探索,学习效果较好。

创设“趣味”情境,引导学生乐于思维。

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创设游戏活动、科技活动、竞赛活动等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融科学性、趣味性,教育性于一体,寓学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的智力因素,锻学生炼学生分析信息、制定决策和对各种资源做出统筹安排的能力。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为了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我安排了如下的游戏:可指定一名 学生当坐标原点,他所在的排当x轴,所在的列当y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然后每个同学找到自己的坐标,确定自己的位置,在象限内还是在坐标轴上,随机提问在第四象限的同学起立等问题,在师生互动中获取了知识,在轻松快乐的气氛中增强了学习数学的兴趣,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设“矛盾”情境,引发学生探索思维。矛盾具有吸引人的魅力,它是激发学生产生活跃心理状态的最佳途径。引发学生积极的探索思维。

创设“喜悦”情境,激励学生有效思维。“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这是学生在解决问题获及成功而产生欣喜和愉快的生动写照。他们追求成功,希望获及成功。成功,使他们体验到需要被满足的乐趣,逐渐巩固了最初的求知欲。

第8篇:创设情境范文

一、创设生活情境,启蒙数感

数学来源于生活,发展学生的数感离不开学生对生活的体验。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及思维发展规律,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数学素材,创设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生活情境,以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数感。

例如,教学“100以内数的认识”时,想到冰糖葫芦串,有很清晰的1个十是10个一的概念,又跟计数器很相似,于是教师在教学中便创设买冰糖葫芦的生活情境。先定做了10个一串的冰糖葫芦,教师扮演卖冰糖葫芦的人,小朋友来买冰糖葫芦。教师提问:“1串有10个糖葫芦,2串20个,你知道3串、4串、6串、9串、10串有多少个吗?如果妈妈要买70个冰糖葫芦,需要买多少串?”这样,学生深刻记住了整十数的组成。

又如,在教学“整十数的加减法”时,又将这个情境延续,教师一手拿3串冰糖葫芦,另一手拿2串,问学生一共有多少个糖葫芦。学生很快明白了30+20=50的算理是3个十加2个十得5个十,这样整十数的加减法学生学得轻松愉快。这样创设生活情境,唤起学生的好奇心,把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的有关数的常识性知识或经验转化成一种可供操作、讨论、思考的学习材料。可见,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情境,能帮助学生认识数,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感。

二、创设活动情境,形成数感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培养数感的重要途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内心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数感不是通过传授能得到培养的,需要让学生自己去感知、发现,主动去探索、去实践。

例如,教学“克、千克的认识”一课时,我课前有意安排学生到超市去收集一些常用物品的质量标志,使学生明白了表示比较轻的物品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品用“千克”作单位,而且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克与千克的每一个单位质量实际有多重,我让学生分别掂量1个硬币、一个图钉等,通过肌肉感觉来逐步感知1克有多重;通过左手放2分硬币,右手放小物品,感觉左右平衡后来估计小物品有多重;通过掂、拎一袋1千克重的洗衣粉,亲身感受1千克重的洗衣粉的质量,形成1千克的质量表象,在此基础上举例1千克重的物体。然后让学生掂一掂、猜一猜、估一估质量相同但体积不同的物体质量,充分体验、感悟形成1千克的质量观念。接着通过计算和称量两袋食盐的质量,使学生得出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即1千克=1000克。最后通过评价、总结,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清晰而又牢固地建立了1千克里面有1000个1克的观念。通过以上动手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从而帮助学生形成1克、1千克的质量观念,让学生明确一个物体的体积与质量、密度之间的相互关系。

三、创设问题情境,积累数感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课堂教学的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识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科学而深刻的提问是促进学生积极主动探索新知的一把金钥匙。为了让学生能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教师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实际生活的素材作为例题,通过创设有关问题情境,引导学生探求真知的同时,也帮助学生积累了数感。

例如,教学“用数对确定位置”时,教师通过“军营中的队列训练”这一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数对”知识的学习。同时,教师提出“小强在什么位置”“怎样才能既准确又简明地表示小强的位置呢”“你能在格子图中找到小强的位置吗”等一系列问题,将实际的具体情境数学化,抽象成在平面上的确定位置,使学生亲身经历由“具体的实物图点子图方格图”的抽象过程,帮助学生理解数对的意义。

四、创设实践情境,发展数感

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只注重学生双基能力的训练,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则需要学生用观察、操作、猜测、调查统计、分析、归纳、整理、决策等方法,全面、综合地运用知识来解决问题,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和现实意义。它既是数学知识方法的大汇总,又是数学和其他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整合与融会贯通。

例如,在教学“亿以内数的认识”后,我给学生设计了这样一组综合实践活动题:“上海的电视塔有多高?北京的电视塔有多高?它们的高度大约分别相当于几个教室的高度?分别相当于多少个学生手拉手的长度?还有什么样的办法可以形象地描述电视塔的高度?”在这些练习中,学生不仅学习到如何通过询问、查阅资料等调查方式来收集数据,同时加深了对大数的感知与认识,进一步发展了数感。

第9篇:创设情境范文

一、以情激情

小学课本里的不少文章是蕴涵着深情厚意的。如何让学生体会作品文字下蕴涵的深情,有时候,仅仅靠对课文字字句句的分析是难以奏效的。这时,就创设情境,让学生与作者的感情相互碰撞,激起火花,引起共鸣,学生对课文理解才会准确深入。比如在《大江保卫战》一课中,处处洋溢着人民子弟兵爱人民,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勇抢险的谊豪情壮志。但学生难于领会,因为那惊心动魄的抗洪情景,离学生的生活太远了,他们缺少类似的情感体验。在教学中,我先播放洪水肆虐、子弟兵英勇抢险的情景给学生看,帮助他们进入课文的情境,当分析到“抢救群众”这一部分时,我动情地讲述了“在那次洪水中,有一个叫江珊的孩子,爸爸妈妈都被洪水夺去了生命,一家人中,只剩下他和奶奶抱着一棵大树活了下来,小江珊的奶奶临终时把她托上树梢,对她说‘孩子,你等着,等着那些帽子上带着五角星的叔叔来救你!’”这一真实的小故事,很多学生感动得哭了,他们内心深处的情感被激发起来,深切体会到了,在遇到危难的时候,英勇的子弟兵就是人民群众的大救星,从而对子弟兵奋勇救人的壮举,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发自内心地热爱、敬佩英勇的子弟兵战士。

二、联系生活

对所学知识的运用,决不能满足于对课文的分析上,而是要求学生进入生活,去分析生活中的大语文现象。这个时候,同样需要教师通过巧妙的引导,让学生进入生活中的情境。比如在《生活中的成语》这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对学生说:“因为同学们在课堂上学习特别认真,所以老师决定不布置任何家庭作业,让你们轻轻松松地玩一个晚上。”“耶!”学生一听,立刻欢呼起来,有的同学高兴得晃动着身体,挥动着手臂,脚不停地击打地面。这时我说:“谁能用一个成语来形容一下你们刚才的表现?”学生毫不费力地说出了“手舞足蹈”,我说:“刚才,你们是因为高兴才手舞足蹈,想想看你还在什么时候‘手舞足蹈’了。”学生通过回忆生活,理解了“手舞足蹈”的意思。

三、扮演角色

有的时候利用课文本身具备的戏剧性,创设一种表演情境,从而激发学生主动而迅速地理解课文。如《狼和小羊》《螳螂捕蝉》《武松打虎》等。我让学生一边研读课文,一边练习表演,然后请一些同学现场给全班同学表演。让大家做导演,发现不满意的地方可以叫停,提出修改意见,还可以针对某一动作、神情的设计进行辩论。学生们为了表演或指导别人表演,自然对课文去认真地研究,对人物的性格仔细地去揣摩。学生们认真研读课文、相互讨论,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在笑声和表演中学习课文,在错误的表演中认识自己理解上的偏差,最终得出了正确的表演位置。通过表演,学生把文字变成可见的情境,自然使学生加快对课文的理解。同时,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

四、音乐渲染

创设语文情境,播放音乐也是渲染情境的一种好方法。音乐与语文有相通之处,都是反映社会生活、表情达意。如果能把音乐语言与语言文字沟通起来,教学就真正调动了学生的听觉、视觉等器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枫桥夜泊》这首诗对于从未离家的孩子来说,要他们去体会思乡的滋味,单纯用语言来激发引导他们的感情进入诗中情境,实在有点勉为其难。在这个时候,音乐就可以借其独特的感染力来使课堂充满思乡的愁怨,我给学生放古曲《阳关三叠》,在凄凉婉转的音乐中,学生进入诗的意境,自然能体会诗的妙处。

五、假想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