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馆采编工作计划范文

图书馆采编工作计划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馆采编工作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图书馆采编工作计划

第1篇:图书馆采编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RFID技术 采编 模式 建立

中图分类号:G25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3)05(c)-0000-00

21世纪以来,信息科学技术不断飞速发展,各种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实际工作中。高校图书馆是一个学校的信息中心,是学校教学、科研得以顺利开展的有利保障,科学技术在高校图书馆的运用,对传统的图书馆工作提出了挑战,引起了新的变革和进步,促进了图书馆数字化的进程。图书馆数字化是运用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将图书馆的资源和管理手段进行数字化,使图书馆的文献资源得以更好的利用,相关服务得以更好延伸。而RFID技术,正是实现这些的强大技术武器。

1 RFID技术的概念

RFID又称为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全称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于2O世纪9O年代开始兴起,作为一种自动识别(Auto Identification,Auto—Id)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进行空间藕合达到无接触信息传递的目的,以此识别所传递的信息。RFID技术被广泛运用到零售、物流等行业,相较于其他自动识别技术,其具有免接触、快速、批量、存储容量大、抗污染能力强、识别力强、可反复利用等特点[1]。因此将其与图书馆业务相结合,能够有效的提高图书馆借阅、典藏、检索及统计等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使读者得到更快更好的服务,从而使图书馆管理更好地适应当前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的要求,发挥其作用。

2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图书馆采编工作模式建立的必要性

2.1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图书馆采编管理的变革

传统图书馆对图书的管理需要大量的人力,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主要集中在对图书的分类、借阅管理、整架和盘点上,人工操作不仅效率难以提高,还极易出现失误。对于图书馆的服务水平、资源管理能力等都是很大的考验。RFID技术的运用,是图书馆转变传统管理理念、追求科技进步的体现,它把高科技与传统的图书馆管理模式有机的结合起来,工作人员工作起来更加节约时间、节约劳动力,使整体采编工作的效率得以提高,效益得以提升。因此才能够提供更多的优质服务,能够更好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保障图书馆更好地进行数字化管理。

2.2 RFID技术影响贯穿于图书馆的各个管理环节

图书馆对图书的管理是以图书采编基础完成的。无论是文献的采访、分编,还是对其的加工收藏、借阅流通,包括为读者办理的借阅卡,所有的业务都需要RFID技术的支持。因此,对于采编部门来讲,既需要完成对书目、文献的相关数据的采集,还需要完成安装RFID标签,并将相关的数据进行关联。巨大的工作量意味着更高的要求,如果没有一套可行的工作模式,那么很容易在操作过程中无章法可循,极易导致工作人员失误,造成不必要的重复劳动或者损失。因此对于采编部门来说,建立一套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图书馆采编工作模式是十分必要的。

2.3新版图书带有RFID标签促使采编工作不断进步[2]

根据RFID的技术特点,目前很多新出版的图书,特别是外文出版物都直接贴上了RFID标签,这得益于RFID技术的日益成熟。另外随着相关标签和扫描设备等价格愈发便宜,这将会使整个出版行业在以后的出版物上都运用RFID技术。直接贴上RFID标签,不仅能够更好地为图书的发行、运输、销售过程中进行数据管理,也能够在借阅、典藏等环节上提供很大的便利,同时也有利于图书馆节约相关费用,促进了RFID技术在图书馆管理中的普及运用。图书馆采编工作应该以此为契机,不断探索开展图书的RFID采编模式,进行统一编目的可行性探讨。

3 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图书馆采编工作模式的实现

对于图书馆来说,必须要与时俱进,根据自身特点引进新技术,创新管理方式,更新服务理念。RFID技术的应用,为智能化图书馆采编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为图书馆管理的不断革新和进步提供了动力,为现代图书馆发挥其优势和作用提供了保障。

3.1根据RFID系统特点,修订、完善相关的图书采编工作细则

传统图书馆的采编工作十分复杂,要求也非常详细,因此也会产生许多漏洞。RFID系统的运用,能够改善传统的图书采编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因此应该根据其特点,简化完善相关的图书采编细则,使之更适用于高科技的图书管理工作。例如:传统的图书分类法,要求将图书进行最详细级别分类,以便于区分图书的排架及位置,但却加大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采用了RFID技术,在OPAC上新添了图书导航定位系统,能够指引读者快速准确找到所需图书。根据这种情况,可以对图书馆图书分类标引细则进行完善,包括:(1)不再用复分号分类长度超过9个字符位,如TP125.321—54简化为TP125.321。(2)不再用复分号分类H类和G类图书。(3)只用大类细分组配号,如H428.5:I631简化为H428.5:I。(4)不再按照《国际时代表》复分外国人物传记的分类号,如K648.216=422简化为K648.216[3]。类似于这样的细则修正,能够大大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3.2根据RFID系统对编目数据的要求,及时修正数据控制中的问题

传统的图书编目很容易出现诸如:编制数据条形码与实际书目不相符,录入信息出现错别字、索书号出现错误等现象。但是RFID系统必须按照数据进行顺架排架,因此它对编目数据的准确性要求很高,特别是对自动借还这个功能来说,需要十分准确的数据才能够顺利完成。这就要求我们对所编目的数据进行进一步审核,在进行数据关联之前,及时的修正出现的各种错误问题。同时对于在上架排架时所发现的有问题的图书,也要及时退回,重新进行采编处理,以保证高质量的数据录入编目[4]。通过RFID系统能够将以前的采编数据重新全面的检验一遍,并进行及时的修正,虽然工作量增加了,但是也是“一劳永逸”,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了基础和方便。

3.3建立信息数据交流平台,有效科学采编图书

为了更好的进行采访工作,需要根据读者需求进行数据统计,特别是对于期刊这种馆内借阅的刊物,更需要通过数据来分析其阅读价值,提高其利用率。RFID系统可以及时掌握图书期刊的借阅次数、情况,通过数据分析,更加准确的把握读者的需求及喜好,能够为图书采编工作提供多角度、全方位的数据信息,也能够更加有效的利用购置资金,把有限的资金运用到最需要的图书上。同时,建立有效的信息平台,使学生们通过平台进行资源共享,也能够使工作人员了解最新的信息,最大限度的发挥工作人员的潜力,从而推动图书馆更加专业、更加全面的发展。

3.4强化采编人员的职业素质和工作能力

作为图书馆工作人员,特别是进行采编工作的人员,虽然工作量大,任务重,但是应该坚持为读者服务的理念,充分认识到自己工作的重要性。RFID技术的运用,能够实时掌握图书资源的流动信息,对采编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采编人员,要不断更新图书管理的理念和模式,不断加强自身教育,熟练掌握图书馆相关的管理知识和网络信息技术知识,不断提高自己运用RFID技术的能力,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工作失误,扎实做好图书采访编目的工作,为读者提供更好地服务。当然作为图书馆来说,也应该加强宣传教育,为工作人员能力提高提供培训,真正培养出有知识、有能力、有道德的图书馆管理员,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通过RFID技术,不断提升采编工作的质量,能够更好的为老师、学生提供丰富的文献、信息,满足高校的教学及科研的信息要求,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图书馆数字化。虽然RFID技术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但是基于RFID技术的智能化图书馆采编工作模式的建立并非易事,还需要时刻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不断地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邵仰东. 基于RFID技术的图书馆采编工作研究[J].图书馆论坛, 2012,7(32):113-116.

[2]周晓光.射频识别RFID技术原理与应用实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第2篇:图书馆采编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当代;图书管理人员;素质;通才

随着现代社会进入信息时代,人类知识加速膨胀,各种信息也在不断地充实和更新。在面对如何从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出自己需要的资料,一般读者是难以做到的,这就在客观上对图书人员提出了要求,尤其对知识型馆员的需求日显突出。根据图书馆的工作特点,笔者将从以下四个方面谈谈当代图书管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

1.政治思想素质

很多人对图书管理人员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的观念上。认为图书管理员不就是干些借书还书上上架的事情,无须太多专业知识就能完成的一件很普通的服务工作,谁都能干的简单劳动。就拿浙江日报图书馆为例:以前都是照顾对象的工作基地,如采编部门身体不好的记者、编辑、外单位调来的关系户都安排在图书馆工作。前几年曾招来几名全国重点大学图书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充实图书馆工作。但报社图书馆毕竟是附属部门,服务性工作,收入比别的部门少很多(奖金是一线部门的七折),工作一辈子,到顶也就是科级,没有什么发展机会。场地不大、服务手段也不够先进,工作烦琐、无弹性,时间长了年轻人就没了工作热情,没几年就分别另攀高枝了。长期坚持工作在图书馆岗位上,是一些非图书馆专业出生的,耐得住寂寞的,而甘为人梯的中年人。这与他们执著的敬业精神不无关系。

2.知识素质

知识经济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知识将成为发展经济的资本,在生产要素中居于最重要的位置,其他所有部门的发展都依赖知识的增长,因此,知识将被作为最重要的资源得到充分地开发、传播与应用,知识的不断创新成为推动时展的根本动力。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图书馆学逐渐走向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应用科学互相渗透、相互交叉、彼此结合的综合性科学。因此对图书馆管理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不论在文化知识的广度方面,还是在专业技术的专深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图书馆是人类智力资源中心和文献信息交流的重要渠道,因此,图书管理人员必须重视文化素质和专业素质的培养。这里所说的文化素质是指一个人掌握文化基础知识的程度,一般与所受教育的程度相适应。文化基础知识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两个方面,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数理化、天地生、文史哲、政经法”和外语等基础知识。要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和长期的知识积累,还要具备一定的语文知识和写作能力,能够亲自写工作计划和总结,起草报告、文件等,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提高学术研究著述能力。

专业素质:既具备丰富的图书情报专业知识,熟悉图书馆工作的规律和特点,熟练掌握自己工作岗位的业务技术,对图书、期刊、报纸的采访、订购、验收、登记、分类、编目、入藏、借阅、查询、读者管理、统计等的计算机图书管理集成系统的操作及科学排架、规范上架、保管、装订、维护等人工劳动。

图书馆业务是一项知识性、技术性、创造性、学术性很强的工作,对图书馆人员的知识素质要求较高,还要有远见能力、综合、归纳能力,单一的专业知识已无法满足文献服务,培养全方位的“复合型人才”,是图书馆、特别是报刊业图书馆的当务之急。

报刊业图书馆还有其特殊性质。报刊业图书馆是给办报的采编人员提供各种资料的,包括历史的和最新的资料信息。有很严格的时间很高的时效性、知识性、可观性、准确性、这就对报刊业图书管理人员知识素质、读者服务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要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业务能力,勇于吃苦,无私的奉献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报刊业图书馆在报社不属主流部门,馆员没有培训机会,只有靠自学,使自己的业务知识不断的自我更新,工作能力不断提高,才能对本行业的工作更加游刃有余,并向着本行业的前沿发展,使学术水平不断提高。不然就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就会被时代抛弃,成为图书管理工作的落伍者。

3.信息专业素质

现代电子学与通信技术的进步,为社会信息化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推动力,通信技术与计算机的结合,实现了资源的网络化,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价值,拓宽了信息处理的应用范围。这对于数字图书馆中的图书馆员的素质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传统图书馆员工作已越来越不适应时展的客观要求,而一批具有多元化知识结构层次的人员,成为数字图书馆网络化环境下图书情报资料工作的主力军。

3.1对参考咨询及查新人员的素质要求。要求既熟悉传统检索工作,又熟悉数字图书馆全文检索的查询。网络为检索人员查询资料提供了新的可选择的途径。如何有效利用网络、光盘、联机、书本式刊物等检索手段为读者提供满意的服务,成为目前数字图书馆检索人员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因此,在今后数字图书馆的检索工作中,除了必须掌握图书馆学、分类学、目录学、计量学、情报学、文献信息学、计算机学与检索参要求,采编人员办出的报纸是为社会大众提供精神食粮的报纸,要有考咨询工作所必须具备的知识和技巧以外,在平时工作中还应掌握网上资源的检索,包括网上各检索引擎的使用技巧、网上各学科网址的搜集,及时掌握网络检索引擎动态方面的研究。只有精通和了解网络资源,才能更好更有效选择利用各种检索,引擎进行检索,更好地担当起数字图书馆的检索咨询工作,为读者提供优质的服务。

4.性格作风素质

图书管理人员的性格作风素质直接关系到读者服务工作。读者服务工作是一项典型的基础服务性工作,也是图书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图书的采访、订购、编目、分类、典藏、书目检索都是围绕读者服务工作开展的“读者服务工作”是指图书馆围绕读者在使用馆藏图书过程中的各种需求而进行的各项直接为读者服务的活动,包括图书流通、宣传、书目检索定题服务和参考咨询等,通过馆员在读者和信息图书之间所担负的中介作用,来满足读者各种阅读需要,起到“为书找人”和“为人找书”的目的。

第3篇:图书馆采编工作计划范文

关于图书室工作计划通用范文   一、指导思想。

  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确立“主动服务”为宗旨。遵循图书室的工作规律,加强图书室管理理论研究,对图书报刊、读者服务等进行科学的组织和管理。

  二、工作重心。

  1、对图书进行科学管理,提高图书利用率。

  2、开展读书活动来激发学生们的读书热情。

  3、抓好藏书建设。

  三、主要目标。

  1、积极配合学校各项活动,做好服务工作。

  2、开展读者活动,引导读者充分利用图书室资源。

  3、做好新书整理工作,并将图书全部整理上架。

  4、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确保本学期内人均借书1册以上。

  5、认真做好书目,为教师查找资料提供一切便利,并做好借阅的记录。

  6、做好各项日常性工作。开放学生阅览室,开展读好书活动。

  四、具体安排.

  1、开学初做好图书室、学生阅览室开放前的准备工作,制定好班级借还书、阅览的轮流安排表,并发至各班级,第一周起学生开始借阅图书。图书室全天候开放。

  2、整理暑假堆积的报刊杂志,及时发放到学生手中。

  3、图书工作进行现代化管理,在学生中培养一批新的图书管理员。

  4、阅览室每天开放,学生订阅的报刊杂志做到及时准确地发放到学生手中。

  5、图书室每天课间和课外活动时间都向学生开放。认真做好新书的分类、编码、录入,库内整理、旧书修补等工作。

  6、学生人均每学期借书不少于1本。

  7、学生进阅览室每周不少于一次。

  8、教师图书室全天开放,为方便教师查阅资料,工具书一律不得出借,在阅览室里借阅,当天归还。

  9、图书室将组织学生开展主题读书活动。

  10、图书室将配合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及时为师生提供所需材料。

  11、做好新书介绍及旧书的剔旧修补工作。

  12、做好期末催还书工作,并做好一切总结工作。

  13、各班图书管理员值日安排

关于图书室工作计划通用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 “为师生服务”为指导思想来开展工作,牢固树立图书阅览室为师生服务意识,充分利用现有的图书资料及设备,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览兴趣,开创读书新局面。

  二、工作要点

  1、积极配合学校各项活动,做好服务工作。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者活动,引导读者充分利用图书馆资源。

  3、不断添置新书,满足学生求知欲望,并做好新书的分类、编目和上架工作。

  4、利用图书馆网站和橱窗介绍推荐新书,调动学生读书积极性。

  三、具体安排

  1、完善图书馆常规工作管理

  落实文献资料采编、加工、借还、保管、赔偿、清点、剔除及借书、阅览等管理制度,并在工作中不断完善,严格执行。注意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更好地引导学生的阅读活动。

  2、进行科学、规范的文献管理

  认真采购、订阅图书、报刊资料,注意选择,力求发挥文献资料的育人作用,对于订购的各类书刊资料,把好验收关,避免学校损失。

  3、抓好流通管理,发挥图书育人功能

  ①提高学生图书管理员的管理质量

  进一步加强学校图书管理员队伍的建设,本学期重点进行三年级的小图书管理员的培养。明确职责,提高服务水平。

  ②重视图书借阅阵地建设

  落实好各班定期借阅制度,提高图书资料的流通率。

  4、积极推动读书活动的开展

  ①指导学生选择好书。

  开展读书指导活动,引导学生选择阅读有意义的好书,使其从中陶冶情操,开拓视野,充实知识,更新认识,调剂学习生活,促进多方面素质的提高。定期进行好书、新书推荐活动,给学生的读书活动导向。

  ②进行读书方法的指导。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的、有效的、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读中增知,读中悟理。鼓励学生认真做好读书摘记,积极写读后感。并做到三结合:阅读与自身兴趣爱好、与课堂教学、与自身知识结构的长处及不足相结合。

  5、根据学校图书馆的实际情况,结合学校工作目标,认真制订有关工作计划,并及时总结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以更好地为教育教学工作服务。

  图书馆这块阵地在当今大力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越来越显得重要,为了更有效的发挥他的育人功能,我将和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把工作扎扎实实作好。

  关于图书室工作计划通用范文

  校图书室的主要功能是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服务的,为了更好的发挥图书室的服务功能,使图书室成为教师教学、学生学习的好帮手,特制定如下计划:

  一、图书室的日常管理工作

  1、为了提高图书的流通率,在开学初及时制定出图书借阅轮流表,方便大家的借阅。一、二年级每周一、三下午定期在阅览室阅览,三到六年级每隔一周借阅一次。

  2、向学生宣传借阅制度、阅览制度

  针对上学期有的学生借阅图书逾期未还、损坏图书的现象,本学期希望各班班主任利用晨会的时间,向学生宣传借阅制度,告诉学生借的图书应及时归还,丢失的图书要照价赔偿,损坏的图书要修补好。在阅览室读书时,要保持安静,不得大声喧哗,阅后要及时将图书放回原位,将桌椅排放整齐,保持阅览室的干净、整齐。针对图书丢失、不按时归还这一现象,建议扣除一次三项竞赛的优胜奖。

  3、定期召开图书管理员会议,培养他们的管理能力

  图书的借阅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只靠老师的有限精力是很难做好的,这时就应该发挥图书管理员的职能,让他们真正成为老师的好帮手、小助手。针对图书借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本学期我将定期召开图书管理员会议,告诉他们如何处理这些存在的问题,培养他们的能力。

  4、定期组织学生修补破损的图书。

  图书在流通中难免会应各种原因而破损,针对这种情况,我将定期组织学生修补破损的图书,让学生在修补的过程中懂得爱惜图书。

  5、做好图书的整理、归类、登记工作。

  随着学校对图书室工作的日益重视,学校的图书、杂志、报刊越来越多,为了方便大家的借阅,也为了避免图书的流失,在本学期我将进一步做好图书的整理、归类、登记工作。

  二、定期向学生推荐优秀的儿童读物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必须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面对浩如烟海地书籍市场,学生该如何选择?图书室应为他们做好导向工作。在本学期将和语文教研组配合,开展一系列的读书活动,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阅读的儿童读物,并开展“我与语文”阅读竞赛、征文比赛。使他们能做到读写结合,学活语文。

第4篇:图书馆采编工作计划范文

在图书馆硬环境建设取得了极大改观的基础上,我馆及时调整建设思路,把工作重点从硬环境建设转移到软环境建设,明确发展目标,健全各项制度,优化管理软环境。

1.遵循馆章制度,明确工作目标。我馆人员认真遵循《图书馆岗位职责和业务工作细则》、《图书馆三年发展规划》、《图书馆20*年工作计划》等一系列制度计划,并以此来规范服务行为,减少工作盲点,做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科学化、现代化管理”的工作标准。

2.充分借助计算机技术和图书馆管理软件来提升图书馆各项业务工作管理。目前,我馆已全面实现图书采编、流通、检索自动化管理,图书馆的各项内务统计都已实现电脑操作、有序化管理。我馆建立馆藏书目数据库已有三年,数据库数据已达34884条,即有60086册图书,为了确保数据库数据安全与规范,我们采取必要措施,对数据库进行经常性的、制度性的维护,同时做好1台服务器、6台工作机、5台公共查询检索机、79台师生用电脑的维护保养工作。除此之外,我馆利用完备的现代化设施和信息技术手段,为师生提供课题研究资料检索及复印、刻录等服务,并坚持每月更新图书馆网页,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资料服务及信息的网络化。

二、优化基础服务

在这一年中,我馆继续把读者至上,服务第一的服务宗旨贯穿到各项基础服务工作之中。

1.满足读者需求,增加开放时间。随着学校的发展,师资队伍壮大,学生人数增多,使图书馆直接面对的读者对象达到2400余人。为满足读者需要,我们增加各室的开放时间,如文科、理科借阅室实现每天连续11小时开放制度,电子阅览室实现每天中、晚3小时开放制度,此外,还为外省市学生增加周末、节假日、寒暑假的开放服务。全年借阅图书量为32028册,接待师生借阅数为70329人次,和去年全年44377人次相比有较大幅度提高。

2.完善排架,更新导引标识。为了使各项服务工作更加贴近读者,我馆遵循图书分类排架规则,对文科借阅室39125册图书进行全面倒架、整架,实现严密规范排架。为了让读者利用图书资源更加得心应手,我馆还对全馆书架进行了重新标识,设置各类图书导引本133种,使图书标引更加规范。

图书馆的基础服务还包括教材分发、期刊订购、新书采购、书刊加工等诸多工作,全馆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以高涨工作热情及吃苦耐劳精神,做好读者服务工作。

三、拓展图书馆功能

从传统的借还服务到教育和信息导航的功能转化,是当前教育形式下对学校图书馆工作的全新要,基于这一要求,我馆努力探索工作新路子,不断拓展图书馆的各项教育功能。

1.开展利用图书馆教育。对高一全体学生进行入馆教育;组织学生图管员,开展图书情报知识、怎样利用图书馆资源及读者借阅制度等培训;参与学生图书资源利用研究型课题研究;开设网络资源信息检索拓展性课程。通过一系列培训教育,吸引了更多学生走进图书馆、利用图书馆。

2.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今年馆办读书活动4次,主题是:《传统阅读与电子阅读比较》读书讲座、《我与学校图书馆》征文交流、《博览群书》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示,累计参与学生达313人。组织学生参加区中小学文学社团刊物比赛,我校*20*年5月号刊获得区高中组一等奖。组织学生参加上海市中小学生网上读书活动,如《纪念胜利60周年》、《让精神世界更美好》读书征文及《电脑作品》制作,参加学生30人,其中1人获得二等奖,7人获得三等奖,我馆荣获学校优秀组织奖。

3.开展图书馆宣传。开展对400名各年级的学生进行课外阅读调查,了解学生阅读需求,定期向学生推荐新书和优秀书。每月通过本馆网页、《图书苑》小报及新书专架,向学生报道图书馆动态,新书通报,好书借阅排行榜,开展图书评论及阅读交流。

4.开展教育情报服务。坚持每年编制各学科教育期刊题录及有关教育文摘,开展教师课题研究或教学用资料检索服务,为学校《城郊新建寄宿制高中“和谐发展“的教育资源优化的实践研究》分课题及子课题提供有关资料检索服务。

四、提升馆员素质

为了更好地适应图书馆现代化管理的岗位职责要求,学校引进了两位图书信息管理本科专业人员,充实了图书馆的技术力量,同时也激发了全馆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

1.加强业务学习。不少馆员利用业余时间,积极进行图书情报知识、计算机应用知识、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应用的学习。今年,我馆人员参加各类学习有:《新课程背景下中小学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讲座、《中小学图书馆人员图情知识》上岗培训、《图书馆学基础、信息组织及检索、信息资源分类与编目》职称培训、《学科资源库建设》培训,全年参加培训有5人次,累计培训时数达245学时。

第5篇:图书馆采编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图书信息;信息采集;信息规律;知识更新

中图分类号:A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0-0321-02

高校图书馆知识库存和知识更新是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迫切需要,是为高校教学研究服务、为地方和国家各行各业科技创新、科技强国提供知识支撑的重要基地,而这一切与图书馆信息采集工作密切相关的。从这个意义上说,采编部信息采集工作是图书馆工作的重点。“兵马未到,粮草先行”,科技创新,信息先行。

近几年来,高等学校图书馆信息采集工作是花了力气的,成效也是大的,然而形势的快速发展,高科技的突飞猛进,也暴露出高校图书馆信息采集工作存在的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引起足够重视和切实解决。

从当前的现状看,图书馆信息采集工作,一是满足一般需要(即校内各学院、学科、科研单位报送什么,图书馆就采集采购什么)多,缺乏个性化发展需要和重点突破;二是满足传统需要(各专业实体文献需要量)多,缺乏专业前瞻性,信息超前性;三是满足现状需要(主要是当前专业设置)多,缺乏因生产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高校专业设置创新的信息需求。上述种种问题可概括为信息采集的缺陷性、局限性和滞后性。

当今时代,知识爆炸,信息量激增,信息传播速度快,技术含量大,信息种类和形式也十分丰富,复杂性也大增。据报道,“人类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增加一倍,20世纪初是每10年增加一倍,20世纪70年代是每5年增加一倍,而近10年则为每三年增加一倍。”[1]在如此变化的信息环境中,传统图书馆向数字化图书馆过度已成为现实,数字化图书馆也可以说是一个信息化集合体,不受时空限制,它是一个高技术的知识经济时代的产物,停留或半停留在过去传统图书馆时代,显然落后于时代步伐,存在上述问题也不足为奇了。

面对现实,改变现状,信息采集工作既要保障满足一般需求,更要服务于个性化发展和重点科研项目突破;既要满足传统需要,更要拓展视野,向深度、广度进军;既要从专业设置的现实出发,更要适应企业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而出现的专业创新变化的新环境,力求使信息采集工作并发出具有时代特色的生机和活力。

首先,做好信息采集工作,必须造就开放式的信息工作环境,而这种开放式环境要充分体现如下。

一是观念转变到位,即由过去传统图书馆信息采集的思维定势向数字化图书馆信息采集的思维定势转变,由“单向”采集(一般指一种学科,一个专业等)思维定势向“多向”采集(一般指越来越多的交叉学科)思维定势转变,由“一般化”采集向“差别化”信息采集转变。信息服务人员要增强信息开拓意识、信息加工意识和信息服务意识,把过去被动、简单的信息传递工作升级为综合加工、全方位、深层次的信息服务上。

二是信息采集的技术手段到位。信息资源在当今社会是重要的战略资源,它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发挥着不可低估的重大作用。停留在过去简单化的信息采集工作上满足不了当今社会对各类信息需求,信息采集应该随着现代信息技术革命的掀起,推行信息采集的电子化、网络化、现代化技术和采集方式的多元化,提高开发利用信息的能力和工作效率。促使信息资源在数量上、质量上都能满足社会需求,为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生产方式转变,努力提高劳动生产效率服务,促进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发展。

三是建立多层次信息采集网络到位。既要有专业信息资源采集队伍,更要有一定数量的业余辅助信息资源采集人员;既要有校内采集网络机构,又要有校外信息采集网点;既要有“阶段性”信息采集工作布局,也要有“连续性”信息采集工作计划,捕捉创新机遇。

其次把握图书信息采集工作规律性,满足各方对知识的需求。

事物发展变化都有其内在规律性,作为具有事物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属性的信息,同样具有内在规律性。只不过信息是无形的,借助于物质载体才能存在。正因为如此,信息的规律性表现为与其他事物的不同特点,集中体现为其认知主体对客体认识的层次性及信息的动态性和时效性等诸方面。信息采集要从这一基本特点出发,对其实施长期、持续和动态观察,进行摸索、收集整理和存储,认真开发和利用好信息资源。高校图书馆知识性的信息,直接面向广大师生和读者,把握好图书信息采集工作规律性以满足各方对知识的需求,这是馆内必须做好的信息采集工作。

一是要有计划性。信息是发展变化的,有时杂乱无章,其采集工作不可能一蹴而就,贯穿在信息处理全过程。图书采集要根据本馆需要,师生需要,专业需求,读者的期望以及整个经济、政治、社会发展需要,做好采集的计划性,并在形势发展变化中做好微调、中调工作,避免盲目性、缺陷性。

二是要准确定位。信息有真伪、虚实,其时效性也很强,不能报什么采什么,必须综合分析,有的放矢,充分利用信息源,促使信息升值,使采集的图书信息既满足一般需要又有其前瞻性使用价值。

三是要突出时代特色。当今时代,突出表现为“快”――形势发展快,信息变化快;“新”――新事物,新东西层出不穷。信息采集要适应时代“快”、“新”变化,才能满足科技创新、科技强国的需求。

四是要注意高校图书馆信息采集的自身发展历史变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创新思路,努力揭示信息收集、加工、存储、控制服务的内在规律,形成比较完备的机制,努力为高校师生、社会各行各业科技创新、科技强国提供一流服务。

第三,加强图书信息采集队伍建设,保证信息采集工作正常有效进行。

世界万物都在不停地运动变化,与之关联且反映其属性的信息,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和更新,这种变化和更新能否及时反映和运用,是与其认识主体密切相关的。作为采编人员,我们不可能要求其成为全能的学者、专家,但了解和掌握某一学科的前沿知识也是不过分的。这种具有各类知识人员所组合的团队就是一支较完整知识结构的队伍。这是一个基础性、前瞻性工作。这就要求建立知识学习、开放学习、和终身学习制度,培养具有知识型、事业型、奉献型团队。

从学习形式上说可以有专业培训、业余培训、岗位培训及其长短型轮训等,从长计划,合理安排。对于从业人员个体来说,应有针对性地加强自身业余学习,提高个人信息素养、知识素养和职业道德素养;对于团队整齐来说,应注意人员合理搭配,定期培训,提高团队整齐素养,使信息队伍满足时展需要。因此,学校应采取强有力措施,立足当前,长远谋划,锲而不舍,不断探索,促使信息工作正常、有序、高效进行。

一是要领导重视,加强信息采集工作重要性宣传。营造和创新有利的舆论环境和便利的工作条件,结合高校具体情况,争取每年一次研讨会,每学期采编工作交流会,随时为信息采集工作补充新信息。领导要下去,多听老师、学生意见,多听信息采集人员意见,多听取社会反馈信息,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及时更新采集计划,不断跟上时代步伐。

二是要部门努力,提升信息工作后劲。部门领导、技术人员、采集工作人员,应三位一体,相互协作,确保信息工作早准备、早实施、早采集、早筛选、早到位,不临时抱佛脚。

三是要提供经费保障。信息采集工作所需经费应列入每年财政预算,并根据需要有适当地机动余地,预算经费应包含人员培训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不得随意侵占和挪用,节余转入下一年。

信息采集工作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昨天、今天的知识进行逐步积累、为后人科技创新提供知识支撑的基础性工程,是时展赋予的历史使命。参与者应该有一种光荣感、历史感和使命感。

第6篇:图书馆采编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 高校图书馆 以人为本 馆员 读者

高校图书馆承担着为学校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务,是大学生课外学习和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随着高校的扩招、办学层次的提高及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深入开展,高校图书馆面临着一系列新挑战。高校图书馆要更好地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对传统管理理念和方式进行改革,建立一套新的管理运行机制,并积极拓展服务,使其焕发无限生机,推动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全面发展。

1.正确理解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理念的具体内涵

图书馆以人为本,应该以读者和馆员为本,确立以他们为中心的服务意识和管理理念。高校图书馆的人本管理包括两方面:一是上级管理者对馆员的管理;二是馆员对读者的管理。其中上级管理者对馆员的管理是指以全心全意依靠馆员为管理理念,以开发馆员的潜能,提高员工素质为管理的主要任务,以尊重人,重视员工的合理需要为管理的宗旨,将每一个员工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充分调动起来,从而实现图书馆预期的管理目标。馆员对读者的管理是指馆员对读者利用图书馆的行为进行规范、监督和指导,为读者提供更高效、更快捷的服务。从开馆时间到馆藏布局,从服务态度到服务内容,都要谋求读者需求的最大满足。因此,任何一个图书馆员都应该树立读者第一的思想。而图书馆管理者不仅要有读者第一的思想,还要有馆员第一的思想。这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只有馆员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后,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需求。二者的最终目标也是一致的:就是让所有文献资料为读者利用或利用率更高,这也是在高校图书馆实行人本管理的实质。

2.图书馆对员工实行人本管理的具体体现

2.1要建立健全合理的管理机制。

有效的人本管理,关键在于建立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激励机制,营造和谐向上的工作环境,使每一位馆员不是处于被驱使的被动状态,而是处于自动运转的主动状态,激励员工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必然受环境因素的影响,而这种环境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指管理激励机制创造的人际关系;二是指管理制度创设的工作环境。工作条件和环境的好坏会影响人的心境和情绪。因此,营造和谐的环境,激发员工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就成为人本管理理念实施的必然要求。

合理的管理机制是图书馆实现“以人为本”管理与服务的根本。长期以来,图书馆管理机制存在着许多不良因素。如职工岗位长期固定不变;人员缺乏合理的流动和竞争;职称、职务晋升存在人为因素或论资排辈等。这些现象的存在,影响着馆员的积极性,也造成人才资源的极大浪费。因此,建立健全合理的用人机制、育人机制、竞争机制、流动机制、决策机制,对图书馆馆员来说,是以人为本管理理念的最好体现。具体来说,第一,管理者要树立服务意识。一切为馆员着想,一切从馆员利益出发,关心馆员的思想、学习、工作和生活,在各方面为他们提供可靠的保障。第二,建立健全科学的考勤、考核、奖惩、监督机制。要按馆员完成任务的情况、科研成果情况、思想道德等方面的情况,建立一套良性竞争机制。避免在职务、职称晋升及岗位安排中个别人说了算的不公正做法。第三,保证竞争的公开透明、公开公正。第四,实行民主化管理,让馆员参与管理,在制订目标和计划时,应广泛征求馆员的意见,使决策取得广大馆员的认可,充分体现他们的主人翁意识。

2.2要充分调动馆员的主观能动性。

图书馆馆员从事的是无私奉献、甘为“人梯”的工作,但过去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和理解。对于馆员来说,对尊重的需求,往往多于对物质的需求。因此,他们希望得到领导的尊重和肯定,得到读者的尊重和理解。

图书馆的人性化管理,就是尊重人、关心人、培育人,激发人的激情,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生存与发展的合理要求。在图书馆管理活动中,管理人员要充分信任馆员,尊重他们的人格、人品,相信他们对工作的责任心和工作能力,激发他们的主人翁意识,引导他们更积极、更主动地工作。要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馆员,尊重馆员的劳动。要以人为本地制订科学的规章制度和合理的工作计划,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有利于个人成长的发展空间,增强图书馆的活力,形成良好的图书馆组织文化。

2.3要重视馆员素质的提高。

图书馆馆员的素质关系到服务质量和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因此,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不能只局限在图书馆馆员的“奉献”精神上,应该以培养他们的能力和激发潜能为主,把提高馆员的素质、规范馆员的行为、调动馆员的积极性、发挥馆员的创造精神放在首位。应想方设法地为馆员提供更多的学习、培训机会,制订培训计划,通过开展短期培训、学术交流、学术研讨、考察学习、岗位培训、脱产进修等措施,为他们创造个性发展空间,进一步提高馆员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

2.4实行柔性管理,关注馆员的承受度。

柔性管理是在研究被管理对象心理和行为规律的基础上,在其心目中产生的一种潜在的说服力,能够把组织意志转变为个人自觉的行动。对于图书馆而言,它以馆员技能、目标、战略为核心,重视馆员自身的作用,强调馆员的精神状态和文化素质,以充分调动馆员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柔性化的激励机制可以使人的多种需求得到相应地满足,以此激发更高层次的需求。通过制定一套反应迅速、变化灵活、方式多样的柔性激励机制,引导馆员体验工作带来的乐趣与利益,尽量满足其对社会地位、荣誉、自我实现等方面的需要,最终使馆员和图书馆本身的目标高度一致,实现馆员的自主管理。

3.以“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为基本服务理念,建立健全以“读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

3.1增强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是适应时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对于高校图书馆服务和管理人员来说,需要不断学习、紧跟社会和科技发展新潮流,掌握全球最新专业理论、专业技术,结合本馆与本国专业发展的特点,开拓新局面。

3.2不断提高服务意识。

新形势下的图书馆服务要贴近读者,做到“读者第一,服务至上”,开展多种服务方式,如馆内服务、网上服务、定向服务、专题服务、咨询服务等。本着全心全意为广大师生读者服务的原则,强化服务效果,强调图书馆信息服务的文化含量和知识含量。

3.3延长开放时间。

延长开放时间,是我国高校图书馆读者的普遍需求,也是落实以读者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近年来,高校图书馆根据读者在图书馆使用上与图书馆开放时间上产生冲突这一实际情况,通过调整馆员的班次和作息时间,充分发挥勤工助学的作用,确保图书馆每天从8:00到22:00不间断开放。

3.4坚持超值服务。

采编部通过书商为读者开展图书代购服务,对读者急需的热门书随到随编,及时加工上架;阅览部为读者提供方便廉价的自助式复印服务,解决报刊不外借带来的使用上的不便;流通部满足毕业生论文写作和寒暑假读者希望增加借书时限的愿望;技术部开展有针对性的学科导航、科技查新服务,为读者构建方便、快捷的信息访问平台,解决读者查找数据资源的技术障碍。

3.5组织学生参与图书馆工作。

图书馆大部分工作都是直接与读者打交道的,为了让大学生读者热爱图书馆、向往图书馆,同时又让他们理解图书馆,自觉遵守图书馆的规章制度。近年来,各高校图书馆通过勤工俭学、成立“读者俱乐部”、招聘“图书馆志愿者”等多种方式,让大学生自觉以图书馆为家、以读书为乐。

总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内涵正在不断变化、不断趋于完善,受到高校图书馆的广泛关注,它的优越性就在于其无止境的创造性、灵活性,对图书馆的管理起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笔者相信,管理科学的行程没有终结,人本思想的管理理念正待开发。

参考文献;

[1]欧阳彩新.高校图书馆人本管理模式的探讨[J].图书馆,2010(2).

[2]柳夏.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拓展服务的实践进展[J]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10(4).

[3]景海燕.拓展管理理念,提高服务水平[J].高校图书馆工作,2010(3).

[4]田小俊.“人本管理”是建设和谐图书馆的根本保证[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17(6):24.

[5]要红.以人为本的图书馆管理与服务[J].图书馆工作,2006(3):10-12.

[6]鲁慧明.浅议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与服务[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5(6):177.

第7篇:图书馆采编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独立学院;图书馆;学科馆员

近几年来,独立学院图书馆借助于良好的发展环境,运用其办馆机制灵活独特的优势,同时又拥有民营资金和名校办馆经验的双重优质资源,多数跳过了常规图书馆的漫长发展过程,一跃而成为起点高、模式新、设备先进、高效发展的图书馆。图书馆作为知识信息的传播中心,必须建立完善的学科馆员制度,增强实力,才能更好地利用所拥有的技术和信息为读者服务。

一、建立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的方法

1.对全馆人员进行培训、考核,通过考核选出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馆员,对其进行重点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

2.要结合图书馆的实际情况制定岗位责任制,明确规定学科馆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但在实际工作中因存在许多不确定因素,工作量的制定不宜太精确,重点在于调动学科馆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逐步形成良好的机制。

3.根据学校的学科设置情况,划分大学科的工作范围,在此基础上划分出学科馆员的重点服务对象,并确定工作目标。在此基础上,按照“学科馆员”岗位设置要求,根据馆员的自身特长和工作业绩,选拔出优秀人才进行脱产或不脱产培训,进一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和工作技能,形成人才梯队,以保持学科服务的连续性和稳定性。

4.学科馆员应及时总结分析学科服务中的经验问题,积极主动提供星挂相关信息服务,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服务水平。

5.宣传、通告图书馆新增文献资源。学科馆员通过校园网、引发通告等形式及时宣传馆内新增的文献资源和服务项目。收集读者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和服务的建议,并及时反馈给相关部门,以改进图书馆的工作。

二、全面提高馆员的整体素质

图书馆是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文化教育机构,要履行社会教育职能,图书馆员就必须具备较高的思想觉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以及熟练过硬的业务技能、丰富全面的文化知识和健康的心理素质。我馆目前的馆员队伍人员构成复杂,水平参差不齐,知识结构不尽合理。这种状况导致了图书馆的服务不能完全满足读者的要求,与图书馆的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更是相距甚远。为此,改善图书馆员队伍素质的状况,使其适应图书馆事业发展的需要成为当务之急。

1.熟悉馆藏特别是对口专业馆藏,既要有丰富的图情基础知识,又要有深厚的某学科知识底蕴。“学科馆员”必须精通图情服务所需的图书馆学、情报学、目录学、信息学等各学科知识,熟悉对口专业各种类型文献的检索工具书和数据库的原理、结构、链接和组合方法,有立体化、网络化的检索概念和思维定式,能够在对本馆所拥有的各类信息资源全面了解的基础上,具备按用户的需求将有效信息从庞大无序的信息源中提取、鉴别、筛选、整序、拓展、挖掘、再造的工作技能,还必须掌握一门专业知识并达到相当的水平。

2.要求“学科馆员”具有一定的外语水平和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和网络知识。“学科馆员”应能提供外文资料的翻译和检索服务;能够熟练地进行计算机检索服务;能够熟练地利用各种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进行信息搜集、组织、加工、以及信息教育,具有一定的网络知识和网页制作能力。

3.既要有很好的人际沟通能力,也要有良好的组织、协调能力。图书馆馆员的工作职能要求“学科馆员”不仅要成为知识的加工者,也应是知识的传播者,因此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是做好此项服务工作的必备条件。

4.既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又要有不断学习、勇于创新的精神。“学科馆员”作为大学图书馆的形象代表,应能与各学科用户保持经常性的联系,这就要求馆员在表现出高水平的业务素质的同时,也要表现出高水平的思想素质和良好的职业道德,牢固树立“一切为了读者”的工作理念;注重知识创新和工作方法创新,认真学习图书情报界的最新思想和理论,并用以指导自己的业务工作,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三、建立新的服务模式和工作制度

1.建立新的服务模式,实现馆员专业化与馆藏专业化相结合。为了满足新时期读者信息需求,应该建立起与“学科馆员”的服务模式相适应的文献管理模式即馆藏专业化,设置专业学科阅览室,由“学科馆员”负责提供服务,实行学科专业文献“采编及流阅一体化”的管理模式。

3.2建立在教师中聘请客座“学科馆员”、在学生中聘请信息员的工作制度。在教师中设客座学科馆员,加强他们的教学、科研与图书馆的联系;在学生中设立信息员,负责收集读者意见并及时反馈给“学科馆员”,以保障文献需求的渠道通畅。

3.在学院重点院系建立专业资料室,将专业性较强的图书摆放在资料室,以便教师、学生查阅。并选出一名教师负责收集教师及学生的意见,以及本专业最新的信息及时反馈给图书馆,便于图书馆购进最新的图书。

4.建立“学科馆员”工作规划制度。“学科馆员”要在明确岗位职责的基础上,充分掌握对口专业的专业文献及教学科研现状和发展方向,提出工作计划,边工作边整改。

四、加强“学科馆员”队伍建设

目前,图书馆符合“学科馆员”素质要求的图书馆员还相当缺乏,许多工作人员整体知识结构还不尽合理,知识水平也相对较低,图书馆员在工作中接受再教育的机会还相当少,图书馆中能胜任“学科馆员”这一工作岗位的人才还不多。因此,实施“学科馆员”制度的主要环节是“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学科馆员”队伍建设应包括人才的引进和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两个方面。图书馆一方面应加强专业人才引进,不断扩大和完善“学科馆员”队伍;另一方面应重视现有人力资源的开发,也就是对现有图书馆员的培养和提高,以期尽快达到“学科馆员”的条件和水平。

五、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

“学科馆员”制度的发展建设不仅要有人才的保证,同时也需要建立一系列相应的管理机制。如改革分配制度,建立有效的奖励机制,努力改变图书馆员低收入的现状。以“学科馆员”实际工作内容的复杂性和不可替代性作为分配依据,建立一个有效的奖励体制,对那些在工作中做出卓越成效的“学科馆员”给予一定的奖励;实行资格认证,择优上岗制度;建立“学科馆员”考核制度,定期对现任“学科馆员”进行考核,以促进“学科馆员”制度稳步、健康地发展。为了加强图书馆与各院部的密切联系和信息交流,建立起更加畅通的信息“需求”与“保障”渠道,提高图书馆。

六、学科馆员的具体工作职责:

1.主动与所负责院系的老师和资料室联系,深入了解对口院系的教学科研情况和发展动态,熟悉相关学科的馆藏情况,包括书、刊、工具书、数据库的情况及其使用方法。

2.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推广图书馆的资源与服务,以提高文献资源利用效率。

3.为对口学科教师、研究生提供利用图书馆的指导和培训,包括介绍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等。

4.协助对口学科的教师进行相关课题的文献检索,负责对口学科师生的参考咨询;与对口院系学术带头人建立联系,了解其专业学科的发展动态、最新成果以及研究课题的情况;为对口院系的重大课题提供文献层面的特别帮助。

5.定期进行对口学科读者调查,征求其对图书馆的需求意见与建议,以及对口学科对图书馆资源建设(图书、期刊、电子资源等)和服务内容的意见与要求。

独立学院图书馆虽然起步很快,但在馆藏图书质量方面、读者服务、网络学科建设等还有很多欠缺,这就要求独立学院图书馆更要加强学科馆员队伍的建设,才能缩短与普通高校图书馆的差距,将独立学院图书馆建立成为一流的图书馆。

参考文献:

第8篇:图书馆采编工作计划范文

关键词:小学图书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

在新的发展形势下,小学图书管理工作发挥着重要的基础性作用,而小学图书馆的功能是否能够得到实现与图书管理员的素质直接相关。今年来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已经逐步加强,很多小学中已经开始配备专门的图书室,还指派了兼职的管理人员。[1]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素质教育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小学图书管理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下面让我们就小学图书管理人员队伍建设的问题谈一谈图书管理工作人员队伍建设的具体对策。

一、小学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的对策

(一)形成长效的培训机制

学校中的业务主管部门应该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2]通过培训使他们的素质得到有效的提高,这是一条非常有效的路径。

1.与学校工作的特点相结合,突出暑期的集训

对暑期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利用,对小学图书管理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充分考虑到暑期图书管理人员精力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的有利时机,对未来一年有关学校图书馆的新要求、新信息、新方法进行有效的梳理,培训内容要经过仔细挑选,聘请业内的专业学者对图书管理人员进行集中的培训。

2.重视以查代训的原则

制定出《学校图书工作考核评分表及实施细则》,同时对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督查安排表进行精心的编制。按照相应的时间与进度,组织干练的人员对学校的督查工作做到位,如果有问题被发现,一定要在第一时间采取合适的措施对问题进行解决。

3.强化上岗培训机制

一般来说,学校图书管理人员的流动性是非常大的,对于新来的人员应该安排他们到市级以上的图书馆进行专门的培训,一定要坚持先培训后上岗的原则。

(二)搭建图书管理人员的交流平台

1.以“协作组”为平台提升解决共性问题的能力

在小学图书管理人员中选择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员做图书管理协作小组的组长,每一学期都要制定出具体的工作计划,同时将每次活动的主题确定出来,定期组织交流活动对学校图书管理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解决,提升解决共性问题的能力。

2.以“内部导师制”为平台提升解决特殊问题的能力

很多图书管理人员入门的时间非常短,业务能力也不强,通过短期拍讯解决的只是一些基本的理论性问题,并不能解决实际操作上的特殊问题。[3]可以在图书管理人员中选择职业技能良好的、经验丰富的资深管理人员作为导师,对那些经验欠缺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支持与辅导,使他们能够迅速熟悉图书管理业务。

3.小范围集中问题

通过小范围集中问题的方式将大家集中到一起,针对具体的问题进行共同纠正与讨论,达到在时间中提升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

(三)不断强化学习要求

作为一名小学图书管理员,需要通过相关业务主管部门的培训来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同时更加调动自己学习的内驱力。

1.在学习中提高自己

每个小学图书管理员都应该在每年订一份有关图书管理方面的杂志,以周为单位坚持阅读一些专业性的文章,以月为单位写一些学习心得。

2.在论坛交流中提高自己

小学图书管理人员应该在论坛交流中达到提升自己的目的,在每年年初制定一些主题,围绕这些主题让图书管理人员与自己的实际工作相结合撰写一些论文,还可以定期举办图书管理人员的论坛,管理人员在论坛中可以进行相互交流,还可以将优秀的论文编辑成册,并且推荐发表。

(四)辅导方法要灵活

因为小学图书管理人员的素质是有很大差别的,所以在实际的辅导过程中应该灵活选择辅导方法。

1.倡导同伴交流

应该积极的鼓励小学图书管理员与邻近学校的图书管理员进行互动和交流,针对日常工作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相互切磋。

2.定期进行专家指引

应该定期聘请一些与图书管理相关的专业人员进行经验介绍,通过培训进行引导,不断更新图书管理员的管理理念,使图书管理员的操作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

3.进行适时现场辅导

应该不定期的组织图书管理人员进行一些参观活动,积极学习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与做法,对图书馆管理流程进行深入的了解。

二、小学图书管理人员工作能力提升的对策

(一)选优配强是工作能力得到提升的基础

图书管理工作不应该仅仅以教学活动为中心,还应该包括学校的形象塑造、文化品牌的积淀等等。应该选择优秀人员从事图书管理工作,图书管理人员队伍中的人员应该是才能精干的,只有这样才能使服务质量有所提升。[4]与此同时,教育主管部门应该加强对小学图书管理人员素质提升的财政、人事等方面的支持,聘请图书管理专业毕业的高校毕业生从事小学图书管理工作,使小学图书管理工作的实际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

(二)优胜劣汰是工作能力得到提升的抓手

应该制定相应的学校图书管理工作考核细则,细则的制定要严格,与细则的具体内容相结合进行严格的考核。

1.定责

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如果有相关人员没有按要求履行自己的职责,必须要进行深究,提高图书管理员的责任心。

2.定性

小学中的图书管理人员与教师不同,工作时间与教师也不同,和正常的作息时间是冲突的,所以要与其工作的特殊性相结合提出特殊的要求。

3.定量

采编到的图书分类要准确,同时对图书的流通率以及图书的损耗情况都要提出具体的定量要求。

(三)通过评比激励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

在具体的学校工作中,图书管理工作应该得到充分的重视。图书管理工作经常会被认为是一种边缘化的工作,从事图书管理工作的人员也缺乏一定的成就感,所以通过评比等方式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调动是非常有必要的。

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图书管理员队伍的建设应该引起充分的重视,不仅要重视图书管理人员队伍的培养,还要重视图书管理员的队伍建设,这对于我国的图书馆事业的稳步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杨爱民.高职校图书管理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J].科技视界,2012,(26).

[2]王云.中小学图书管理员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3,(5).

第9篇:图书馆采编工作计划范文

信息技术管理系统主要指管理活动中的各种信息技术设备及其相应的软件,而学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素质主要包括管理观念、信息技术技能等内容。

一、信息技术在学校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1、信息技术是学校管理化代化的重要标志

信息技术主要是通过对各种学校管理信息的收集、处理、传送、分析等来实现对学校管理的。它在学校管理中具有信息收集全面、处理准确、传送快捷、分析科学等特点。因此它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重要标志。

用系统科学的观点来看,学校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构成学校这个子系统的要素有人、财、物、事和信息。要素中的人主要包括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他们通过信息技术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了学校的教学、管理等一系列活动;财与物是指为满足学校的各项活动所需的资金和学校的设施、材料等。这些财与物通过信息技术手段的介入才能实现物尽其用,财尽所为;信息则是指与学校各项活动有关的数据、知识和资料。学校中的各种信息只有通过快捷、准确的处理才能实现学校的科学管理。

从学校管理过程来看,所谓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人员围绕学校基本目标,对学校各项工作、各种因素进行计划、组织、指导和控制等项活动的过程。学校的基本目标可分为学校总体目标和分类目标,前者包括办学和教育的总方针、定量目标和保证措施。不论是学校的总体目标还是学校的分类目标都要量化后,落实在每一部门和人员身上,才能使学校工作目标一致。对学校管理目标的量化、管理、分析等只有以信息技术为手段,才能做到公证、公平、科学、合理;

对学校管理实现目标管理的同时,还要做到学校管理方法和管理手段的现代化。学校管理方法与手段的现代化,首先要保证学校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就是从学校实际出发,确立与现代教育相适应的、融入信息技术理念的管理思想;其次是学校管理方法现代化。学校管理中应该运用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理论和方法,借鉴现代管理科学的成果并加以充实和发展;再次,管理手段的现代化也是不容忽视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信息化步伐的的加快,学校管理的信息量不断增加,对管理信息处理的时效性要求以及管理的复杂程度大大提高,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应用信息技术辅助进行管理,才能使大量的信息处理能够准确、及时地进行,才能使前述的现代化管理思想和方法付诸实现。因此可以说,信息技术的应用是学校管理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2、信息技术是学校管理科学化的有效手段

学校各项管理工作是通过对学校人、财、物、事等的管理来实现的,而信息始终贯穿于学校的各项管理活动之中,可以说,学校管理过程就是对学校管理信息进行分析、处理的过程。学校管理人员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来收集信息了解管理对象,通过信息技术手段对信息加工处理制订工作计划或进行学校工作决策,通过指导信息实施对学校工作的调度与控制,通过反馈信息来检查和评价学校工作的效果。

学校管理活动中所涉及到的信息大体上可分为教职工信息、学生信息、各种活动信息以及学校财、物信息、科研等五种类型:

教职员工信息主要指教职工的人事、教学业绩和科研水平档案等;学生信息通常包括学生基本情况、学习成绩、健康状况、思想品行的记录等;活动信息主要包括学校举办和组织的各类课内、课外活动等。这些信息以及对它们加工的结果能反映学校教学工作和行政管理工作的当前状况,从而为管理人员提供决策依据。学校的财、物信息主要指上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拨款、各种渠道捐款、其它收入以及学校的支出,学校经费的预算、图书资料、仪器设备、电教器材及其它固定资产的信息,这些信息的管理和使用,对管理人员掌握学校财务收支情况,改进和提高财、物资源的利用效益,起着重要作用。科研信息主要指,教职工在教育教学过程所开展的教学研究的信息、学生在课内外从事的小发明、小创造活动信息。对这部分信息的掌握和分析,对于师生从事创造性的教与学活动有着激励作用。对上述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可以通过校园电视系统,也可以通过计算机系统或校园网进行。运用这些信息技术手段处理学校管理信息比人工处理要准确、高效、快捷得多。

除上述学校内部管理信息以外,各级政府以及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教育的指示、安排等信息也是学校管理不可缺少的内容,如果通过计算机网络传输,实现管理信息的共享,能提高管理的透明度,对于实现民主管理、科学管理等具有重要意义。

二、运用信息技术构建学校管理信息系统

学校管理信息系统主要以计算机及其网络为手段,对学校管理信息进行全面管理的人--机系统,它由硬件和软件两部分构成,硬件主要由学校管理资源库、管理信息网(计算机网络)、用户终端(多媒体计算机)等构成,软件部分主要由系统软件、操作平台、管理软件组成。学校管理系统能准确、及时地反映学校各项工作的当前状态,能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能从全局出发辅助学校各职能部门以及校长管理学校。由此可见,学校管理信息系统首先必须具有强大的电子数据处理功能,能大大提高学校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同时,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应当采用管理数学模型,将仿真、优化结合起来,为学校领导的决策提供有效信息。

根据学校管理各职能部门及其工作任务,通常可将学校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教职工信息、图书管理、财务管理、其它事务管理等,这些系统既是学校管理信息系统中的分系统,同时又是功能相对独立的职能管理系统。

1、教学管理信息系统

教学管理信息系统通常包括学生编班、学籍管理、课程表编排与调度、选课、教学档案管理等子系统。系统要注意学生编班是按照年龄、性别、入学成绩等情况分析处理,并按照某些给定的原则把新生分配到各个平行班级。编班处理的原始数据来自学生管理系统中的招生管理子系统;学籍管理是教务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学生在校期间各科学习成绩的登录,统计处理,各种成绩表册及成绩报告单打印和保存,提供各种查询功能以便及时了解各科教学情况和各班学习质量;课程表是学校进行教学活动的依据,是教学工作的时间、空间和人力的总调度。课程表编排与调度要涉及学生、教师、教室和设备等多方面因素,因而它是教务管理系统中一个十分重要也是比较复杂的子系统;选课系统主要是为学生在选修课程时,提供查询,保证学生有效地选课而设置,该系统主要是将学校提供的选修课程、授课教师、选修人数提供给师生。教学档案管理包括各年级、班级(系、专业)和各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师教学情况、有关统计报表及教学文件的登录、整理、查询与存贮等。

2、学生管理信息系统

这里的学生管理指的是对学生工作的综合性管理。由于招生、培养、分配是学校教育的三个基本环节,因而该系统通常包括招生管理信息、学生操行及奖惩管理信息、毕业去向信息等。学生操行及奖惩管理子系统主要辅助学生管理部门进行各学期末或学年末的学生操行综合测评、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评选,各项奖金的评定以及学生处分情况记录等项工作,包括对上述有关数据的登录、统计、排序、查询和存档等。

3、教职工信息系统

教职工信息系统主要由教职工基本情况档案和教师业务信息两个子系统组成,它主要是完成上述内容的登录、分类、检索查询和各种统计报表输出等。基本情况包括教职工本人的基本情况及其家庭简要情况,教师业务信息则主要记载教师的专业方向、外语能力、教学情况、科研成果和业务进修情况等项内容。

4、图书资料管理系统

图书资料管理系统通常由采编管理、流通管理和报刊杂志管理三个子系统组成,用以辅助学校图书馆及资料室的日常管理业务。采编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图书订购、查询和订单备案等功能;流通管理子系统主要实现书库快速检索、登录、编制日、月、年报表等功能;报刊杂志管理子系统则主要完成各种报刊、杂志的征订、统计汇总和检索。

5、学校财务管理系统

财务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任务之一,它直接关系到执行国家的财经政策和纪律、合理使用资金、充分发挥经济效益,更好地为学校教学服务。

财务管理系统通常包括以下四个子系统:计划、预算管理子系统,根据事业计划需要,对未来年度的资金进行筹集与分配处理;会计核算子系统,主要进行各种财务凭证和账务的处理、核算,打印科目汇总表和汇总平衡表等各类报表,实现预算和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和跟踪;工资核算子系统,实现工资结算、分部门汇总、打印工资发放表册、钱币面值统计等功能;财务分析子系统,对财务计划和预算的执行状况进行分析并作出决算,以此总结和考核学校各方面经济活动的效果与存在的问题。

6、其它事务管理系统

在学校管理中,除了上述六个方面的信息管理以外,通常还应建立以下几个方面的事务管理信息系统:

体育、卫生管理:主要包括全校体育基础数据、学生体育达标情况、田径运动会等的管理,以及教职工和学生的健康档案管理。

学校基建管理:对学校房屋、场所及其设施的新建、扩建和改造等基建项目的定额、预算和决算等事务进行管理。

科研管理:包括学校科研项目的计划、科研经费的使用情况、科研成果登录和评估,以及技术市场和科技服务等方面的管理。

校办企业管理:对校办工厂、服务公司的生活、经营、销售等事务进行辅助管理。

学校财产管理系统:学校财产就是学校的设备物资,这里所说的财产管理主要由仪器设备管理和学校固定资产管理两个子系统组成。前者包括实验室及信息技术所用的教学仪器、设备的管理;后者则指除此以外的教学、办公用房、各类家俱及其它固定资产的管理。本系统主要实现上述财产的登录,对使用、维护、更新改造和报废情况的记录。检索查询以及统计汇总功能。

三、学校管理人员的信息技术素质

1、转变学校管理观念

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是教育观念的现代化。在人类即将步入信息时代之即。学校管理人员一要树立信息观。重视信息在学校管理中的运用,不断研究学校中的各种信息,讲究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充分依靠信息技术手段获取教育信息。二要树立现代教育观。学校教育是社会这个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在学校管理中,既要重视学生在学校的信息管理,也要重视学生在社会、家庭以及自我教育信息的管理。三要树立现代学校观。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使得学校内涵在扩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从面对面的课堂,延伸到不再受时空限制的远程教育领域,学生可以从计算机网上或从卫星电视传送的教育信息中获取知识与能力,学校管理要注重各种教育信息的管理。四要树立现代人才观。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是具有创造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不是模仿型的人才。学校要注重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习意志力的培养的同时,加强教学过程中的趣味性,所有这些都需要信息技术的参与,学校管理要注重运用教育技术对这方面的管理。

2、提高信息技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