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数字阅读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237.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8122(2011)11-0107-03
自从造纸术和活字印刷在中国发明,人类使用纸媒体阅读的历史已逾千年。即使20世纪末出现了电脑和互联网,即使LCD和LED的液晶显示屏取代了CRT,即使人们已经更喜欢使用键盘“写”字而疏远了笔,借助纸媒体阅读的状况也基本上没有任何改变。读书不仅是一种对知识的汲取,更是一种精神生活的享受,谁会在床上、在沙发上、在洗手间里捧着笔记本电脑阅读呢?而现在,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新的出版发行模式、新的阅读器已经闪亮登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是,数字阅读,一场新的革命已经到来。
一、什么催生了数字阅读
数字阅读取代纸媒阅读是历史的必然,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
首先,当今世界讲求的是低碳、绿色、环保的经济形式。而书的形成要浪费大量的林木资源,并且经过造纸、印刷、仓储、物流等多个对环境造成负面影响的环节。而且同时,这些环节也增加了书本身的成本。所以数字阅读更环保,更经济[1]。
其次,科学技术的进步使数字阅读成为可能。1.人们已经可以制造出和纸书尺寸相当、轻薄、阅读舒适、海量存储的电子阅读器。2.3G和WIFI的发展使我们真正进入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与人、人与各种信息的逻辑距离已经趋近为零,于是读者有了随时随地获取内容的渴望。
第三,电子商务的成熟为数字阅读奠定了基础。经过了10年的发展,对于网络支付,人们已经开始从担心到习惯。由于流通环节变少以及物流的发达,人们可以从网络书店获得更快捷、更经济的购书体验,当当、卓越、京东已经成为年轻的阅读者们的首选“书店”。而数字阅读连物流环节也省略了,价格更经济,速度更快捷。
第四,真正的动力来自于阅读体验的提升。从阅读的舒适性来说,再好的阅读器恐怕也无法超越纸载体。但是数字阅读可以最终实现随时、随地、任意移动终端对海量内容的即时访问,就好像给我们配备了一个移动图书馆。强大的搜索引擎可以让我们更迅捷的在内容库中找到需要的书,在书中找到需要的信息,获取知识的效率发生质的提高。另一个革命性的飞跃是电子书的全媒体化,这在苹果的应用商店已经实现。基于综合性能上的强大,随着时间发展,电子书在面对纸书的竞争中将越来越处于优势地位。
在中国,网络书店正在蚕食实体书店的份额。而在欧美,传统的店铺式经营正在遭受比中国更大的打击。曾经具有重要地位的美国第二大连锁书店Borders,10年以前将网络书店业务卖给了亚马逊,成就了后者的世界网络书店的霸主地位,而今却在网络书店和电子书的双重重压下宣布破产。基于同样的原因,英国最大的连锁书店水石(Water stone’s)也在2011年初了盈利预警公告。而当一些连锁书店慌忙选择网络配送时,亚马逊已经将战略重心转移到数字出版与数字阅读。网络书店逐步取代实体书店已经成为现实,数字出版会取代网络书店吗?
二、用什么取代纸
我们永远无法预测技术前进的脚步。仅从目前来看,取代纸媒体的候选者有三个:智能手机、电纸书、平板电脑。它们同时满足数字阅读的几个基本需求:轻、薄、尺寸与纸书相当、无线上网、阅读舒适性好。
在这三者之中,智能手机显然是阅读性能最差的,这主要在于它的尺寸不太可能做到像电纸书和平板电脑那么大。手机的优势是:作为一种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通信工具,它的用户群是最大的,而且在很长的历史时期内不会消亡。同时由于它的尺寸小,便携性能在三者中是最优的。因此我们看到手机上附带了摄影、摄像、录音、收音、数字阅读等日常使用的功能。你永远不会奢求手机在这诸多方面表现会比专用设备更出色。而问题的关键在于,当你轻装出行,只在口袋里放了一个手机的时候,它仍然可以胜任你的很多基本需求。近几年来,3G的应用,特别是苹果iPhone、手机Android操作系统的出现,使智能手机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速普及。搭载更高性能的处理器和图形芯片,安装更大尺寸更高分辨率的显示屏,使用多点触控技术,阅读的效果显著提高。
电纸书是这三者中唯一的专用阅读器。它采用被称为电子墨水(E-ink)技术的电子纸,可以提供类似纸书一样的阅读体验。由于亚马逊与Kindle模式的成功,电纸书在数字阅读领域曾经风光无限,一时间出现了很多电纸书产品,如亚马逊的kindle、索尼的Sony Reader、艾利和的iriver Story以及国内的汉王、盛大、翰林、爱国者、OPPO等。与其他的电子阅读器产品相比,电纸书更节能环保,待机时间长,辐射低,像纸书一样不反光、不刺眼,只要有合适的光线就可以阅读。当然电纸书也有一些不足。首先,目前的电子墨水只支持灰度显示不支持彩色显示。其次,光线不好的情况下,不能阅读。第三,电纸书是低耗能的,处理器功能不强,很多功能并不流畅。当然随着技术的进步这些问题是可以被解决的。2010年底,汉王已经在日本展示过自己的彩色电子纸产品,相信不久的将来这种技术就可以被大规模使用。
目前最被看好的电子阅读器产品是平板电脑。2011年美国国际消费电子展(CES)上,平板电脑成为最耀眼的明星,各公司的产品让人应接不暇。联想的领航者柳传志甚至把平板电脑看做与当初PC迅速普及时一样的机遇与挑战。“不转向平板电脑联想将会面临灭亡,在平板电脑领域,苹果引了一条路,但是后边在这个行业里将是一条百花齐放的路。”过去的二十年,Inter与微软统治了个人电脑。在移动互联网元年,采用基于ARM的处理器和基于Android操作系统的平板电脑将是突破禁锢的一个机会。所以,平板电脑的流行首先并不是因为它是一款优秀的电子阅读器,更是因为它是未来十年、二十年电脑发展的一个方向。在“永远在线”的时代,人们当然会携带这样的一个电脑:它轻、薄,可以随意装入公文包甚至衣服的口袋。使用它可以随时随地的上网、处理简单的工作、娱乐,当然还有阅读。与智能手机相比,平板电脑的尺寸更适于阅读。
与电纸书相比,平板电脑对环境的依赖更小,几乎是全天候的。更令人心动的是,与前两者相比,平板电脑的厂商在卖硬件的同时,还为硬件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包括电子书的应用,即所谓的应用商店。例如苹果现在拥有三个在线商店,一个是iTunes,另外一个是App Store,还有一个就是iBook Store,提供包括音乐,应用软件和电子书的全方位服务。麦克劳•希尔出版公司(McGraw-Hill, Inc.)总裁Philip Ruppel曾经说过“现今的电子书终究只是印刷品的数字版本。不久将来的电子书将不仅仅是文字,它将拥有互动能力,这会改变它的一切。”而这一切在I Pad上已经实现,企鹅出版集团(Penguin Group)已经在I Pad上的电子书中嵌入音频、视频和流媒体等内容。未来的电子书不仅可以读,更有声音可以听,视频可以看,这种体验是前所未有的。而这对于纸书的打击无疑是毁灭性的[2]。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存在的必然性,以及电纸书在数字阅读领域的专业性将使它们成为未来的“纸”。而在性能上它们也在取长补短,相互融合。三星的Galaxy Tab平板电脑已经可以打电话,只要其他厂商愿意,电话功能也会出现在他们的平板电脑上。同样的低背光、低耗能、阅读更柔和的平板电脑与全天候、功能更流畅使用的电纸书产品也肯定也会实现,在技术上应该不是大的问题。对于电纸书和平板电脑来说,下一个要攻克的难关是可弯曲屏幕。一旦攻克了这个难关,我们将看到一本与纸书一样的“书”,数字阅读的体验将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如何选择一款未来的纸,最终也许取决于用户对经济性的考虑。从目前的趋势看,用户更倾向于选择综合性终端,而不是专业的电纸书。
三、终端为王还是内容为王
自从2007年推出电子阅读器Kindle,亚马逊在数字出版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进而推动了全球的数字出版与数字阅读热潮。亚马逊的“Kindle+”模式也成为全球移动出版商竞相效仿的目标。这种模式一般被称为“终端+内容平台”模式。追根溯源,这种模式其实出自苹果的音乐下载灵感,即“IPod+ iTunes”模式。只不过史蒂夫•乔布斯直到Kindle推出3年之后才默认了这种模式应用在阅读领域也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当然乔布斯仍然不认为Kindle是成功的,他的观点是“多功能的设备总有一天将会胜出,因为消费者不愿意为专用设备埋单。”于是苹果推出了平板电脑I Pad,同时推出了移动阅读业务I Bookstore。毫无疑问,亚马逊和苹果是全球移动出版领域的领航者。至2010年底,亚马逊能够从Kindle项目中获益9.83亿美元,而这个收益只用了3年的时间[3]。(此处或许需要一些数字支持,amazon与apple有多少数字资源)可以这么说,亚马逊和苹果的成功不是终端上的成功,而是“内容+终端”模式的成功。
相比亚马逊和苹果,中国在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是极不均衡的,内容建设上的速度,远远不及终端生产的速度。以中国的阅读器市场的老大汉王为例,汉王电纸书曾经占据中国阅读器市场的大部分份额,汉王科技(深圳代码002362)在2009年末取得了每股收益1.07元,2010年末取得了每股收益0.88元,股价曾于2010年5月创出175元的高点,成为a股市场令人瞩目的明星股。而2011年,汉王成为昨日黄花,风光不再,一季度利润亏损,半年报预期亏损9000万元至9800万元,复权股价也跌破40元。汉王的没落,一方面是由于汉王没有及时转向平板电脑,在I pad为首的平板电脑的冲击下依旧坚守自己的电纸书市场。而深层次的原因或许在于汉王“现阶段依然终端为王”的战略思想。中国的阅读器市场很大程度依赖于单位集中采购,即往往把阅读器作为一种时尚的礼品或奖品。当一款新的更时尚的终端产品出现,而自己的内容平台并未牢牢吸引客户时,终端产品是很容易被市场抛弃的。
所以,当kindle和I Pad真正进入中国市场,曾经热闹的电纸书市场受到冷遇其实并不为奇。现在像汉王、联想等大陆厂商也在积极的进入到平板电脑市场。但是如果内容服务跟不上,没有好内容支撑,再好的阅读器终端都只能是无本之末。从发展的角度看,数字出版领域的竞争一开始或许是终端为王,而最终一定是内容为王。随着技术的普及和进入门槛的降低,阅读器终端的利润在大幅度削减。2009年,亚马逊的Kindle如今天的苹果I Pad一样引人注目。而今天,为了与苹果竞争市场,亚马逊不惜把Kindle的售价降低到几乎零利润。在未来,也许手持阅读器会像手机一样免费赠送,而只需绑定一定时间的内容使用费。数字出版的本质与核心的问题,成败的关键最终将是内容服务。
四、我国的数字出版的问题及出路
我国的数字出版还处于发展初期,问题还很多。
首先,数字出版物的资源非常匮乏。据统计,2010年9月,Kindle平台取得版权的电子书有68万中,加上公共版权达到80万种,并且其中很多是畅销书。而我国的数字出版平台上可以使用的资源却非常少,好的数字资源、畅销书就更少[4]。就是这样少量的资源,还被众多的数字出版平台所瓜分。而读者的阅读器都是定制的,只能访问某个平台。尽管盛大开辟了一个新的模式,在网络文学上做出了有益的尝试。但是资源虽然海量,质量却很难保证。在我国,数字阅读器的营销模式是预装内容。这些数字内容大多数是公共版权,而且不考虑用户是否喜欢。而在用户购买了阅读器以后,就很少在内容平台上下载资源了。虽然很多人认为这与中国用户付费阅读的意识比较差有关系,但是我认为只要有好的资源、合理的价格,还是可以吸引到读者的。现在的情况实际上是两边都在观望,一边是读者在等待价格合理,质量高的数字图书,而另一边出版社和平台构建者在等待中国读者的付费习惯的养成。谁要先迈出第一步?当然应该是后者。
其次,缺乏有实力的资源整合厂商。在我国,看好数字出版的企业很多,进入到这个领域的也很多。但是,所有进入到这个领域的企业似乎都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好像每个企业都在试图打通整个产业链,硬件商要搭建自己的内容平台,出版社也要做自己的阅读器。不能集中精力搞自己擅长的环节,都搞小而全,实际上,对这个产业非常不利。殊不知连亚马逊都不过是一个好的资源整合者而已。本来数字资源就匮乏,又被无序的竞争、内耗所蚕食。没有一个又大又好的平台,读者又怎么能放心的去购买阅读器,加入到你的阵营之中呢?中国急需有一个亚马逊的出现。
第三,传统出版社犹豫不决,准备不足。出版社在整个产业链中是非常重要的一环,是内容的生产者,但是却是整个产业链中最不积极的一个环节。这种不积极体现在几个方面:1.对盈利没有把握。大多数出版社都注意到了数字出版,也建立了数字出版部,但是我国的数字阅读市场尚在培育之中,利润微薄,对内容方的分成不多,导致出版社并未做很大的投入。2.版权问题。出版社长期积累了大量的优秀图书资源,但是大多数图书资源都没有与作者达成数字内容的版权合同。而且由于数字出版是一个新问题,版权合同如何制定也需要一个“摸着石头过河”的过程。3.数字内容存档问题。大多数出版社都保留有图书的排版格式文件,但是并未存有原始的文字与图片资源文件。而且排版文件的格式众多,这些都对数字内容的制作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上述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果,后两个问题是因。出版社在数字出版的投入增加了,加上强有力的资源整合者的出现,才能做出又多又好的数字内容资源。对于出版社来说,要认清趋势与形势。数字出版是一个发展的大潮流,顺则昌,逆则亡。谁先介入,就会在这个潮流中站到潮头。要着力培养既懂得出版知识、又懂信息化技术的新一代出版工作者。要积极的进行版权的商讨与数字内容的转档工作,做好未雨绸缪。而对于资源整合这个大课题,在我国的这个大背景下,牵头的应该是新闻出版总署这样的国家队,尽早的结束数字出版界的战国时代。尽早的制定数字阅读器标准、数字内容格式标准,将整个国家的图书资源纳入到统一的平台。要让多样化的阅读器都可以使用海量的优秀的数字资源,这样才可以培养读者群的规模,进而降低单位成本,进入良性循环。
五、未来,开放的力量
数字出版方兴未艾,新的模式,新的技术也将不断出现。IPV6、云技术等等,不断地见诸报端,但是真正让人关心的是标准与开放平台的建立。Kindle、I pad、汉王电纸书……仍然只能在自己的内容平台上获得资源,数字内容的文件格式也始终没有得到统一。这种情况不会一直延续下去。Google正在尝试建立开放平台,让不同的数字阅读器都可以下载资源。在不远的将来,硬件和文件格式标准都将被建立,各种阅读器都将与内容平台无缝对接。我们真正可以做到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使用任何的数字阅读器,阅读任何一个图书馆的图书。让我们拭目以待!
参考文献:
[1] 董可.阅读器及数字出版发展报告[J].数字出版,2010(9).
[2] 孙进.移动阅读革命[N].第一财经日报,2010-03-11.
[3] 电子书阅读器未来发展关键词:内容开放[OL].赛迪网,2010-07-14.
[4] 李淼.电子书产业发展的中国式难题[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1-13.
[5] 吴治强.探索数字出版商业模式[J].出版参考,2010(4).
[6] 吴江文.2009年数字出版研究综述[M].中国出版,2010(3).
[7] 钟健华,王亚非,刘成勇.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型的共同思考[J].中国编辑,2010(6).
出版的核心价值在于编辑,编辑的实质是对有价值信息发现、整理,制作和传播。在精神产品制作当中,它不是简单的复制出版过程,而是需要编辑协助专业化的劳动。编辑的作用不仅仅是对稿件后期的制作,对稿件写作过程提出建议,更代表一种读者。编辑可以直接为作者选题,也为作者策划选题。
好书由作者和编辑共同完成,中国编辑职业和中国学术文化一样渊源流长。数字出版创造新的传播介质和传播渠道,但是数字出版并不排斥编辑,相反信息越是海量越是需要对信息进行选择和整理、加工,越是需要对信息进行编辑。对受众提供信息管家式的服务,对于特定受众群体提供管家式的服务,恰恰是出版社作为传统出版单位的作用所在;在信息方面的品牌影响力和公信力,也是出版社避免在数字出版和数字阅读被边缘化的自信来源,之所以有这样的自信,也来源于我们对自身优势的发现。
首先,作为出版社,要把提升内容创新能力、加强原创出版,放在首要位置。国内出版和国外出版最大的差距在于内容创新不足,原创出版不强。数字出版最终还是要建立在内容的基础上,没有好的内容,传统出版谈不上,数字出版同样如此。虽然近几年原创有很大加强,出版结构不完全合理的状况依然存在。同时,出版社对教辅出版过度,精品力作不强,数字出版的最大问题还是内容。因此,不能拿教辅填补数字出版,也不能拿老祖宗留下来的做数字出版,更不能引进国外出版,出版社要想数字出版,必须要把内容做好,使优质内容得到更广泛的出版。
第二,要发展数字出版,实现业态转型。数字出版就是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等一些新技术在出版各个环节当中的应用。所以,对于出版社来说,新技术的出现并不是对出版社的末日宣判,而是提供新的机遇,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驾驭新技术和自觉性的能力。
这样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正在为此提供证据。2012年以色列曾做过一项实验,让一群工科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分别用电脑和纸质图书阅读同一材料,然后回答提问。这些学生都是习惯于使用电子产品阅读的人,他们本以为用电脑阅读要比读纸质书更有助于理解材料。但他们错了,答案正相反。
阅读是一项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的行为。数字阅读的最大问题是注意力极易分散。由于网络内容大部分是多媒体,既有文字、图片,也有音频、视频,而这些内容大都是以超链接的形式排列的,一旦点开新的链接,就意味着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阅读领域。许多人上网之初也许是为了读一条感兴趣的新闻,但几十分钟后却发现自己在购物网站上寻找最新产品。“走得太远以至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这句话可谓网络阅读的最好描述。
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阅读堪称“耐心杀手”。以微博为例,浏览一个微博页面只要几分钟,眼睛在每条微博上停留的时间只有几秒。不断地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点击阅读――这个过程因为信息的丰富性、多样性而足够刺激,但显然不足以锻炼耐心。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有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说是阅读。而网络内容特别是微博这样的社交媒体每一条都互不关联,跳跃性的阅读当然谈不上深入和逻辑了。
有科学家指出,数字阅读是“F形阅读”。所谓“F形阅读”,是用字母F模仿数字阅读养成者的眼球活动轨迹,看任何读物都会像读网页新闻那样,前几行细读,后面就竖着略读。这已经是不少人下意识的阅读习惯。
大脑和肌肉一样,是很有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出什么样的模式。习惯于数字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阅读的慢速、品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说到底,数字阅读所抢走的不仅仅是传统纸质图书的市场份额――美国电子书的销量已经超过了纸质书――更是时间。2013年美国成年人每天用于上网的时间已经达到了5小时,我国这一数字也达到了3.6小时,网民很大一部分时间用在了刷微博、发微信上。是在数字世界中流浪,还是在传统图书中安居,这既是习惯,也是选择。
【使用提示】
指出数字阅读的缺陷不是要否定数字阅读,只是提醒人们注意技术的负面效应。特别是青少年不应过早养成数字阅读的习惯。经常乘坐飞机或轮船的人都清楚,大船在航行过程中比小船要平稳得多。青少年就像小飞机或小船,在尚未成长起来之时就一头扎进未知的数字化海洋,绝非明智之举。只有打好根基,才不至于在网络信息的大海中迷失,才不至于随波逐流而变得浅薄愚蠢。
[中图分类号]:G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5)-27--01
数字阅读服务是图书馆适应数字时展的产物,是数字资源与阅读服务的结合。数字资源的发展和数字阅读的兴起不但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同时也改变着图书馆服务方式。
一、数字阅读概念
数字阅读指的是阅读的数字化,有两层含义:1.阅读内容以数字化的方式呈现,比如电子书、电子地图、数码照片等等;2.阅读方式的数字化,不再是阅读纸张,电子仪器,比如电脑、手机、阅读器等。[1]和传统的纸质出版物比较,数字化电子出版物具有检索方便、储存量大、便于保存、成本低廉等优点。数字阅读的内容也从文字与图片扩展到了声音和视频等形式,打破人们过去单纯依靠视觉获取信息的阅读方式。由于阅读载体的便携性,使得人们在任何地点,闲时都可以利用手机等工具进行阅读,因此数字化阅读日益受到当代年轻人的喜爱和追捧。
二、数字阅读现状
在去年德国法兰克福书展上,多达361家参展商以“数字化出版”为主题。保守估计,全球电子图书的市场份额2018年将超过传统图书。电子出版业的繁荣发展,说明当今世界已进入了一个数字化阅读的新时代。在日本,“手机小说”成为青少年的阅读新宠。据《朝日新闻》报道,由年轻业余作者通过手机撰写以手机阅读的小说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这种小说的特色是语言风格完全来自青少年的日常生活,不乏有他们才使用的流行用语。由于手机画面显示的字数有限,这种小说运用的词句也大多言简意赅,符合年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在美国,传统的新闻业在数字化浪潮的冲击下也积极向数字媒体和网络媒体转型,力求与新的传播式融合。这种转型吸引了很多流失已久的青年读者。据调查,由于接触网络报纸,18到24岁的美国人比10年前阅读报纸的比例有所上升。以《纽约时报》为例,只有2%的年轻人阅读它的纸质报纸。而网上,阅读它的人数却飙升至18%之多。
三、图书馆服务方式变化
根据2015年第35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4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49亿,互联网普及率为47.9%,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57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的人 群占85.8%。网络阅读与手机阅读成为数字阅读的主要方式,读者已经大大减少对图书馆场地的依赖,这也是近些年图书馆读者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图书馆传统服务在时间与地点上都受到限制,没法满足读者随时随地迅速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要求。图书馆需要新的服务模式,不仅在图书馆内为读者供服务,更要在馆外为读者提供数字阅读服务。
四、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措施
(一)数字资源建设
随着数字阅读的普及,图书馆应该建设数字资源用以服务读者。但是当前图书馆数字阅读普及率不高,主要原因是由于图书馆的数字资源还不够丰富,使读者产生不好的阅读体验。图书馆应该增加数字资源建设经费,以建立丰富的数据库,开展互动阅读、个性化推荐、多媒体阅读等方式,来满足读者阅读新需求。图书馆馆与馆之间也应该加强合作,通过网络实现数字资源共享来丰富数据库,为读者提供更多选择。
(二)在线阅读服务
在线阅读以其阅读方便的优点深受当前读者喜爱,已成为常用阅读方式。图书馆应该顺应趋势,充分利用网络,通过建设图书馆网站,在网站上提供在线阅读服务和数字资源下载,以便读者随时随地都能够方便的读取图书馆资源。还可以通过云计算等技术手段,推出无线移动阅读服务,针对安卓、苹果等智能手机、平板开发图书馆专用APP,使读者能够通过使用APP在馆外也能方便地使用图书馆资源。
(三)阅读引导
数字阅读在给读者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影响了阅读效果。深阅读、精阅读逐渐被浏览式浅阅读和手机碎片化阅读取代,面对海量资源,许多读者不知如何驾驭信息,不知如何搜索有用信息,造成盲目阅读。此时图书馆就要做好阅读引导工作[2],引导读者如何保持阅读心态和掌握阅读技巧,提升读者获取和鉴别信息能力。要做好引导工作,图书馆应该根据读者不同类型和不同需要,给读者书目推荐和帮助读者制定阅读计划。有方向性的整合纸质阅读与数字阅读,结合各自优点,培养读者养成两种阅读方式综合利用的习惯,引导读者回归深阅读和精阅读。图书馆还可以申请自己的微博、微信、易信等公众账号,为读者提供咨询服务,还可以在网站里建设论坛,读者可以在论坛里发书评,发阅读感悟,通过彼此交流促进数字阅读发展。
一、数字图书馆信息资源非常丰富
数字图书馆中的学习资料非常多,不管学生需要的学习资料是什么种类,隶属于哪一门学科,只要进行简单的搜索,需要的学习资料就会很快呈现出来。每个学生都可以依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有选择地利用数字图书馆的相关资源。另外,数字图书馆不仅能够对资料进行高效快速的查找,还能让学生利用便捷的网络进行交流与学习。在数字图书馆中,资料一般没有太多限制,如果遇到适合自己的资料,就可以通过复制粘贴的方式直接使用,这种方法非常便利。数字图书馆可以储存非常多的图书种类,其中的资源不仅数量丰富,而且质量也非常高。通过使用数字图书馆,我们还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网络资源良莠不齐、杂乱无章的问题,进而让学生的阅读需求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数字图书馆的系统性比较强,检索的方法较为简单,检索的具体内容关联性也非常强,通过数字图书馆,学生能够学会怎样进行真正的学习,并找到终身学习的方法。教师需要培养学生使用数字图书资源的相关技能,让学生掌握好信息搜集、阅读、检索的方法。在教会学生如何获取资料之后,教师还需要努力让学生进行主动学习,让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阶段,尽可能多地利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进而让学生的整体素质得到最大化提升。在数字图书馆中,也有非常多的图书文献资料,这为语文教师的阅读教学备课提供了非常丰富的资源。只要语文教师学会利用这些资源,必然能够让教学内容得到极大程度的丰富,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科书内容。
二、数字图书馆能够提高语文阅读的效率
快捷方便、学习阅读自由、资源数量大等都是数字图书馆所具备的重要特点,这些特点能够解决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很多困难。图书馆作为知识和文化传递的重要途径,在语文阅读中的角色也非常重要,应发挥数字图书馆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进而使其提供更好的服务。对语文教学来说,比较大的问题是课堂上很难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大量阅读。如果学生的阅读量不够,他们的写作以及理解水平就可能比较差。有了数字图书馆之后,这种问题就很容易解决。在数字图书馆的影响下,很多学生的基本阅读量得以增加,语文教学的效率也大大提高了。例如,学生在课前进行课文预习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或者需要了解背景资料,这时就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查阅相关资料。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很多难题也能通过数字图书馆得以解决。很多学生在学习语文时缺乏形象思维和情境创设能力,这就使他们对语文阅读不感兴趣。数字图书馆能够提供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者影像资料,教师加以适当引入,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调动学生的内心情感,进而让作者与读者能够更好地交流,最终实现学生与作者的共鸣。另外,在数字图书馆中,还有可供批注的相关工具,这样能够方便读者再次进行资料的查找。教师也可以通过数字图书馆收集学生的作品,并且推荐优秀的作品发表。
三、数字图书馆能够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
关键词 数字化;碎片化浏览;纸质阅读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5)01-0079-02
回顾数字阅读、新媒体传播的蓬勃发展的短短几年,真有颠覆之感。回顾2008年,还在广泛使用的索尼爱立信K810,屏幕只有两英寸大,最多可显示80个字,而且Wi-Fi还没普及,在这种条件下进行数字化阅读,可以想象是多么繁琐的事。随着数字化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移动设备不断升级,还有无处不在的3G、4G网络信号,将一本几十万字的图书放入阅读设备中轻而易举。
然而,数字化阅读经过一轮轮硬件升级及与内容提供商的反复磨合也逐步进入了商业模式和消费倦怠的瓶颈期。面对如此状态,阅读本身也在不断被重新审视、重新定义:
1)浅度阅读,即资讯阅读,对应着纸媒时代的报纸,目前已被微博、微信等社会化媒体平台所替代,报纸的经营遇到沉重打击,订阅量大肆滑坡,广告收入急减。
2)中度阅读所对应当期刊杂志、休闲图书也已被碎片化和社会化广泛推荐,读者对纸媒的兴趣已大打折扣,期刊及大众读物的传统纸媒销售日渐下滑。而数字出版形式将是未来中度阅读的主流,它在社会化媒体、阅读垂直社区、SP、门户、手持终端等业务中的增长空间是最大的。
3)深度阅读,即思考性、赏析性阅读。通常长文能够提供更多丰富的阅读体验,通常在纸媒上更能实现,包括正文的字号、行距、字体的选择及图表的布局,封面的图案、整体板式的设计等都能给读者以不同的体验。
大脑和肌肉一样,通过锻炼会产生相对的适应能力的,给它什么刺激就会发展出什么样的模式。如果大脑习惯于数字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就难以适应传统阅读的慢速、品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经过科学家研究指出,数字化阅读是“F形阅读”。所谓“F形阅读”,是用字母F模仿数字阅读养成者的眼球活动轨迹。这种阅读方式,使大脑在看任何读物使都会像读网页新闻那样,前几行细读,后面就竖着略读。这种方式已经是不少人下意识的阅读习惯。
数字化技术在发展,使我们的阅读碎片化,可以使我们随时随地快速便捷地获取各种信息。然而,数字化阅读的最大问题是注意力极易分散。由于网络内容多是以多媒体形式呈现: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交替冲击,并常以超链接形式出现,跳跃性很强。很多人上网之初,也许是为了一个感兴趣的主题,可不断地被链接导引,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已远远偏离了最初的主题。“走得太远以致于忘记了当初为什么出发。”这句话可谓是对数字化阅读的最好描述。
深阅读-传统阅读需要耐心,而数字化碎片式阅读堪称耐心杀手。数字化阅读使眼球不断扫视、浏览、搜寻感兴趣的关键词并点击阅读,丰富多样的信息不断刺激转换注意力,很难锻炼耐心。而一本优秀的图书通常是由内在的逻辑框架的,只有进入这一逻辑框架,才能计入深度阅读,并体味深阅读的乐趣,逻辑思维也能产生互动。数字化阅读的快速、跳跃、浏览,很难适应传统阅读的慢速、品味和思考的阅读方式。
据统计,2014年美国成年人每天上网的时间已超过5个小时,我国这一数字已接近4个小时。这一状态确实令人堪忧。然而,《华盛顿邮报》最近的一项调查,却让行业专家深为困惑:无论是教科书的出版方、书店经营者,还是读电子书长大的新一代大学生,他们提供的调查数据结果相当一致,即当代年轻人仍倾向阅读纸质书,不管出发点是消遣还是学习。
阅读时的一心多用,在阅读纸质书时,发生概率只有1%,而在屏幕阅读时发生概率则为99%。在屏幕上阅读会导致的问题,这两年也已经引起了脑神经科学家的注意。他们认为,跟语言和视觉不同,人脑并没有专门负责阅读的基因,而是一个具有很强适应性和可塑性的机制,它会根据人们的阅读载体和阅读方式而形成阅读习惯。屏幕阅读和纸质书阅读,仍然是两种非常不同的体验,甚至对于两者之间这种不同的认识,他们要更深切;同时,他们更愿意选择用纸质书来满足自己的阅读需求。
美国21岁的大学生库珀・诺德奎斯特从自己的角度给出了为什么他宁愿阅读900多页的纸质版《论美国的民主》的原因:作为学习政治科学的学生,他认为最重要的是在头脑中建立一张地图,标明知识点的位置。这样的理解就是感性的。其实已经有研究表明,读者记忆信息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照相式的记忆,是对整页形成印象;另一种是框架式地记住文本的布局。研究者认为,对于理解来说,这种记忆方式扮演了关键角色。
但是在电子屏上阅读,这基本很难实现,因为对着屏幕阅读时,我们大部分时间是浏览式的,只有16%的人,能够在屏幕阅读时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而当我们的读物要求我们放慢速度、字斟句酌的时候,我们需要克服已经形成的浏览习惯。
不管是中国还是美国,数字化阅读似乎是大势所趋,教育部门会为教室购置多媒体设备,甚至平板电脑也已经进入课堂,成为学生人手必备的课堂学习辅助,纸质书正在被数字化。但是,这个进化的趋势也已经出现了问题,应该得到关注。阅读载体和阅读形态只是表层问题,而由阅读习惯所决定的对内容理解程度和理解方式的变化,才是更应让人担心的。
综上所述,指出数字化阅读的缺陷不是要否定数字化阅读,只是提醒人们注意技术化的负面效应。特别是对青少年的阅读习惯引导培养上,不应过早养成数字化阅读的习惯。大船和大飞机在航行时要平稳得多,青少年就像小飞机或小船,在尚未成长起来之时就一头扎进未知的数字化海洋,绝非明智之举。只有打牢根基,才不至于在数字化信息的大海中迷失,才不至于随波逐流而变得浅薄愚蠢。
参考文献
[1]张贺.数字化阅读会让人变傻吗?[N].人民日报,2015-3-8.
【关键词】数字媒体;数字阅读;大学生;阅读行为
阅读是人从符号中获得意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和心理过程,也是信息知识的生产者和接受者借助于文本实现的一种信息知识传递过程。这里的文本就是阅读的媒介,阅读需要通过一定的阅读媒介才能实现。纵观阅读的历史与现状,有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这就是随着阅读媒介的变迁,使得人类阅读行为得以进行的文本呈现出多样化的态势,人们的阅读方式也会随之而不断变化。
一、研究理论
1使用与满足理论的概述
使用与满足理论是站在受众的立场上,通过分析受众对媒介的使用动机和获得需求满足来考察大众传播给人类带来的心理和行为上的效用。同传统的讯息作用于受众的思路不同,它强调受众的作用,突出受众的地位。该理论认为受众通过对媒介的积极使用,从而制约着媒介传播的过程,并指出使用媒介完全基于个人的需求和愿望。
使用与满足理论的产生是传播研究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之前传播研究大多站在传播者的角度,就传播者如何影响受众行使用与满足理论则把研究焦点转移到了受众身上。传统的理论认为媒介在传播过程中的主要任务是说服受众,受众是被动的,而“使用与满足”研究把受众看作是有着特定需求的个人,他们的媒介接触活动是有特定需求和动机并得到满足的过程。
2使用与满足理论的发展及观点
从时间上来说,使用与满足的研究大致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时期。随着美国传播学自身的发展,“使用与满足说”所得以产生的理论背景和推动力更为充分,而它的出现也使效果研究、受众研究以及相关的媒介内容研究发生了重要的转折。
3阅读动机理论
人们的一切行动总是从一定的动机出发的,并指向于一定的目的。目标分为以下三种:内在的和有意识的,内外交互作用的,外在的或无意识的。阅读心理是阅读行为产生的动力因素,又称阅读动机。大学生的阅读动机来源有两种:外因和内因,大学生的生活环境都一样校园生活,外因差不多,这表现在不同的大学生可以有不同的阅读动机,而同一个大学生也可以同时存在着几种动机。大学生的阅读动机有直接间接之分。直接阅读动机与阅读活动直接相联系,它是由对阅读的直接兴趣,对阅读活动的直接结果的追求所引起的"这类动机比较具体具有实际效能"间接阅读动机与社会意义相联系,是社会要求在学生学习上的反映,大学生中多数是为了学习而阅读,有一个远景规划,这一动机一旦形成,就具有较大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能在较长的时间内起作用。
二、大学生数字媒体阅读现状的调研数据与分析
约55%的大学生是喜欢数字阅读的,70%的大学生认为使用数字媒介阅读会节约资源利于保护环境,约76%的大学生认为数字媒介阅读的收费便宜,约77%的大学生认为数字媒介阅读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同时约79%的大学生认为数字媒介的辐射对人体有影响,约有60%的大学生认为数字媒介阅读信息杂乱,搜索服务不够优秀,约有67%的大学生认为数字媒介阅读容易让人分神,不适合精读。
而从中我们可以分析得出:大部分人认为数字阅读既保护环境又节约资源。而且易于保存,收费便宜,可以很好地利用碎片时间。但同时对于数字阅读的缺点也是绝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不能很好接受的。数字媒介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现在的情况并不是最完美的。数字媒介的生产厂商仍需要对产品进行改进,创新,使用户得到更完美的体验,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
1阅读时间呈上升趋势
在使用数字媒体阅读后,大部分大学生的阅读的总时间是增加了的。而且数字阅读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现在手机、电脑的使用量在不断增大。它们具有很多的便捷性、实时性。这对阅读时间的增加有着很明显的作用。当然,这也和现在的社会节奏有关。社会节奏越来越快,纸质书这种适合慢节奏的阅读媒介或许越来越不太适合人们的快节奏生活。更多的人愿意直接使用数字媒体阅读。这也是导致数字阅读时间增大的原因。
2浏览式阅读以及娱乐目的性阅读呈主流
在使用数字媒介阅读时,大部分的人不能过于专注的去读一些内容,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这与数字媒介本身的属性也有关系,现在大学生的主流数字阅读工具还是手机和电脑,在用这两者进行阅读时,难免会受到其它不可抗拒的干扰。而且在使用数字阅读时,许多人读不了多久就会眼睛发胀,头脑发昏,这使得阅读很难持续下去,更别说深度阅读了。所以浏览式的阅读在数字阅读中占据了很大的比例。笔者认为主要的解决办法还是阅读设备的改进与完善以及专门用于数字阅读设备的普及。
在阅读内容倾向方面,以娱乐性、实用性为目的的阅读占据着极大的比例。现在的娱乐性信息,多媒体信息多是文字与图片甚至视频的结合。美观效果更好,与传统的文学作品以及一些严谨的学术文献相比。对读者的吸引力自然是远远超过这两者。在阅读时读者自然就选择阅读那些更有意思的东西。但是,也有许多人倾向于一些实用性目的的阅读。人的本性就是对那些有趣的、搞笑的东西更容易接受。而相对严肃、晦涩的文学作品不太容易被人接受,在这些方面,最主要的还是文化的普及工作。
3相对于纸质媒介大学生不太适用数字媒体进行阅读记录
阅读记录包括在阅读中的注释、标疑以及设置书签等。由调查数据显示,在使用纸质媒介阅读时大部分人都会做一些阅读记录,但使用数字阅读时比例就降了很多。显然,在使用数字媒体进行阅读记录时可能会遇到一些不便。首先,人们习惯用笔做记录已有很久的的历史,换做在机器上敲打记录,可能会有一部分人不习惯。其次有的阅读设备在设计方面可能并不适合做记录,有的甚至就没有这功能。这也学要数字媒介本身的改进完善,才能促进数字记录。
三、总结
基于使用与满足的理论,在对调研数据阅读时间、阅读深度、阅读内容倾向、阅读记录的分析以及对使用态度的调研。最后发现受访者对数字阅读有赞同的地方,但也有不满的地方。对于一个新事物,对于它的优点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发展下去,而对于它所表现的缺点,我们应该尽量去改进它。正因为人们对数字阅读有褒有贬,也说明纸质媒介一些纸质阅读暂时无法取代的功能,甚至在未来能否给代替,也完全无从知晓。所以在对未来的阅读方式上面,大部分人认为数字阅读和传统阅读方式相互补充,相互依存。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全国国民阅读调查课题组.第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R],2012.
盘点一:电商网站纷纷推出电子书业务开拓数字阅读用户市场
事件1:京东电子书平台上线
2月20日,京东商城宣布,正式启动电子书刊业务,销售平台与智能手机、PC阅读客户端软件同步上线。
事件2:苏宁易购推出电子书刊
11月15日,国内电子商务公司苏宁易购正式上线自己的电子书频道。同时,苏宁易购也推出了自己的电子书阅读应用,覆盖iOS、Android和PC三端。
艾瑞咨询点评:
继淘宝和当当推出电子书之后,京东和苏宁易购两大3C电商巨头也纷纷加入到数字阅读的行列中来,电商网站的全行业覆盖趋势更加明显,布局数字内容已经成为电商网站抢夺用户入口的一大利器,未来,用户的消费习惯会逐步从实体购买扩展到数字内容的消费,电商企业布局数字内容也是未雨绸缪的重要一步。
电商企业从事电子书业务,一方面纸质图书频道已经逐步成熟,完成一定用户积累,电子书刊与纸质图书的线上购买用户群体基本一致,在价格更低的情况下,电子书在图书网购人群中具有吸引力。另一方面,相比日用品等购买渠道丰富的产品,图书的利润率较高,另外在数字内容中,电子书相比在线视频的运营成本较低,图书内容适合数字化经营,并且可以促进长尾内容的销售。
盘点二:个人企业维权意识提升内容版权市场逐步规范
事件1:作家维权联盟状告百度文库
由韩寒领衔的10位作家和出版人发起的"作家维权联盟",成为作家维权的专门机构,7月10日,百度文库侵权案在北京市海淀区法院开庭审理,9月17日判决结果:百度文库存在主观过错,判处百度分别赔偿何马、韩寒、慕容雪村共计14 .5万。
事件2:大百科全书状告苹果侵权
9月27日,北京市二中院一审判决苹果公司向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有限公司赔偿52万元,App Store未经授权为用户提供付费应用程序下载。
事件3:四大搜索网站与盛大文学联合打击盗版
盛大文学10月25日在北京与中国四大搜索引擎企业——百度、搜狗、腾讯及奇虎360联合签署维护著作权人权益白皮书及备忘录。
艾瑞咨询点评:
电子图书等数字内容复制简单,小规模的盗版事件屡禁不止,海底捞针式的维权方式很难取得良好效果,另外互联网的开放精神也导致了大量盗版问题。
百度文库作为一个文档分享平台,聚集了大量网友上传内容,百度相应建立起了一套人工筛选与软件检测机制进行甄别,但是互联网依然是一个开放平台,还是会存在一定侵权内容,很难依靠一套机制完全覆盖,因此通过版权人和互联网平台的互通互谅才能实现版权保护。
随着移动互联网成为用户使用数字阅读的重要入口,大百科全书诉苹果App Store侵权案只是移动阅读盗版问题的起点,移动互联网颠覆了原先以电信运营商为主导的通信产业链,平台提供商获取行业利润的同时也不得不承担相应的责任。
其中,搜索网站是大量数字阅读用户的互联网入口,版权企业与搜索网站合作,可以屏蔽盗版资源的搜索结果,减少盗版网站在用户中的曝光量。
盘点三:数字阅读受到资本市场关注移动阅读最受欢迎
事件1:盛大文学获Orbis投资
5月,Orbis旗下基金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向盛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Shanda Investment Holdings Ltd)购买了盛大文学1.875%的股份,该购买价格意味着盛大文学估值为8亿美元。
事件2:VIVA获得360、高原资本等入资
11月5日,数字杂志运营商VIVA(维旺明)无线新媒体宣布获得奇虎360和高原资本的新一轮投资,周鸿祎成为VIVA的新董事。
事件3:小米全资收购多看
11月,小米科技CEO雷军确认已经全资收购其投资的电子书软件开发公司多看科技。
艾瑞咨询点评:
资本市场及投资人对于数字阅读的认可度正在提高,盛大文学占据原创文学市场的大部分市场份额,用户规模和付费意愿都领先于其他阅读服务,旗下起点的千字三分收费模式更是确立了网络文学的用户付费方式,Orbis看中盛大文学和网络文学的增长潜力。
资本市场对于移动阅读的关注也正在提高,年末VIVA获得360及高原资本等的融资,VIVA被福布斯认为是2011年最能赚钱的30家移动互联网公司,数字杂志拥有相对高端的网络人群,长期消费能力被资本市场认可。
小米收购多看,一来看重其互联网电视应用开发能力,小米盒子的迅速推出即是证明,另外,精品化、年轻化的移动应用定位也符合小米科技旗下终端及系统的发烧友偏好,在终端方面获取成功经验的小米,通过收购多看获得更强大的内容制作能力。
盘点四:终端市场活跃为数字阅读服务
事件1:《读者》推出手机
10月,《读者》杂志携手上海斐讯数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推出读者智能手机i800,售价999元。
事件2:当当推出电子阅读器
7月25日,当当网对外正式电子阅读器产品,该产品定名为“都看”(英文:Doucon)。
事件3:盛大调整数字阅读终端战略
6月6日,盛大正式推出旗下Bambook手机,售价仅为1299元。
11月,Bambook电子书并入盛大文学。
艾瑞咨询点评:
2012年是智能终端大普及的重要年份,移动互联网时代,硬件生厂商把控的智能终端市场并不能有效的结合内容及终端,随着终端成本的下降,以及出于对定制内容的把控,使得大量内容生产商及互联网企业也参与到自制手机的行列中来,智能终端已经不再是硬件厂商的专属产品。
其中,电子阅读器价格不断下降,盛大Bambook以及当当"都看"都控制在500元以下,内容才是吸引用户购买的本质,对于内容企业来说,学习亚马逊Kindle模式,硬件搭台内容收钱才是他们追求的核心,传统的电子阅读器硬件销售策略正在被市场证明无法持续,Bambook电子阅读器脱离果壳电子,归入盛大文学,也体现了内容大于硬件的战略思想。
不过电子阅读器E-ink屏幕的价格始终居高不下,使得电子阅读器的制作成本很难降低至目前主流的定价方案,而阅读终端的多样化,特别是内容企业参与到智能手机成为现象级事件,盛大Bambook手机的推出,主要源于盛大数字内容(包括旗下文学、游戏、视频等内容)销售的需求,除去电子阅读器之外,布局多终端,以盛大文学为代表的网络文学企业用户定位以年轻中低收入群体为主,手机是这类人群主要的使用终端,1000余元的价格符合该类群体的消费能力,并且千字三分的连载模式可以顺畅地展示于手机终端,在手机上一天看一章节不影响阅读效果;传统杂志《读者》推出智能手机千元以内,以《读者》杂志30年合刊和云图书馆为特色,在盗版问题较为严重的中国,数字阅读内容的竞争力不强。
盘点五:基地模式助推数字阅读国家扶持数字出版产业举措更近一步
事件1:杭州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授牌
4月29日,杭州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授牌仪式在浙江省人民大会堂举行。该基地包括滨江数字出版核心园区、杭报数字出版园区、中国移动手机出版园区、中国电信数字阅读园区、华数数字出版园区、数字娱乐出版园区、滨江动漫出版园区、人民书店数字出版园区等功能园区。
事件2: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揭牌
6月,陕西西安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揭牌。该基地将重点发展手机出版、电子书、传统出版数字化、数字动漫与网络游戏等六大业务板块。
艾瑞咨询点评:
2008年7月,首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揭牌以来,已经形成了东西南北各地区9家国家级数字出版基地,数字出版产业链丰富,涉及领域众多,单单电子书出版领域就可以细分为数字制作、内容平台、运营维护、解决方案等企业,由于分工详细,因此小企业林立,通过基地方式推动行业发展,可以提供政策及配套上的优惠,也利于监管与联络。
盘点六:海外数字阅读企业入华原版挑战山寨
事件1:Flipboard入华
3月22日,Flipboard了基于iPhone的中文版应用,同时Flipboard还宣布将和新浪微博和人人网进行深度内容合作,并向中国派出了专人负责中国地区Flipboard的发展工作。
事件2:Kindle书店上线亚马逊中国
12月13日,Kindle电子书店上线亚马逊中国,首批上架的电子书有22541本,其中提供免费下载的书籍约为800本。
关键词:数字资源阅读;细胞培养;课程改革;生物技术
生物技术及其发展产生的生物制药、生物治疗、生物制品和生物采油等行业是近十年发展最为迅速的行业之一。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人员必备的基本技能,是在可控制和可重复的体外条件下培养细胞,使其维持细胞形态及功能。随着生物技术行业的迅猛发展,细胞培养技术对实用性和技能性的要求逐渐提高[1]。数字资源阅读是随着网络、阅读软件等数字载体出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等新兴阅读设备的发展而派生出的一种与传统阅读不同的阅读方式。相较于以纸质媒介为载体的传统阅读,数字阅读具有信息量大、检索便捷、形式多样、覆盖面广、成本低廉、携带方便的明显优势。随着网络的发展与普及,数字阅读的优势日趋明显起来,大大减少了时间和空间条件的限制[2]。根据生物技术行业需要大量的信息技术和综合技术的行业特点及网络信息资源的广泛性和资源传播的方便性特点,结合生物专业一线工作人员的素质要求,对细胞培养实验内容、模式、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进行改革,特别是在教学方法的改革上引入了数字资源阅读,意在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自我学习的效果,加深学生对职业和行业特点的了解。
1数字资源阅读在细胞培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1.1学生数字阅读情况分析
对2012级和2013级生物技术专业学生的数字阅读情况和设备情况做了调查:手机拥有率100.0%;设备带数字阅读功能的占100.0%;电脑拥有率99.1%;经常使用数字终端阅读的占99.5%;阅读新闻综合类的占91.5%,阅读电子报刊和图书的占31.6%,阅读专业期刊图书的占5.1%;最常使用的阅读设备是手机的占87.4%,其次是电脑。这与艾瑞网2013年数字阅读报告中的阅读行为调查结果相符。手机以其携带方便、操作简易、可随时随地满足阅读需要的明显优势成为数字资料阅读中最为重要的数字终端形式。在对学生数字阅读内容的调查中发现,绝大部分学生具有数字阅读的习惯,一般集中在新闻资讯和小说类,偏重于娱乐性。电子图书和报刊,特别是专业图书和期刊,由于资源和更新时间的限制,阅读量远低于其他方面。
1.2教学手段与方法分析
根据细胞培养实验的特点设置项目教学,课前向学生交代项目内容,明确学习目标和工作过程。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去专业的网站进行数字资源阅读,收集与项目有关的、有价值的专业资料。课程开始前,教师介绍生物医药门户网站给学生,提供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期刊网站数字下载资源,方便学生查阅、收集专业资料。建立生物技术交流群,教师对学生收集的资料进行筛选和整理,去伪存精后当作教学资料上传至交流群,学生可以利用手机等数字终端登录,在群内进行技术交流、经验分享,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深学生对课程知识及专业状况的掌握和了解。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学生专业能力、工作态度、协调沟通能力等几大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转变了评价体系中教师的主导地位,使评价更为客观。学生在评价中收获也很多,“评价是最好的学习”,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学生更容易发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和自己的不足之处。数字资源的共享性和广泛性丰富了教学资源,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缺乏细化和管理,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数字资源阅读。作为教学管理者的教师,应该对数字资源进行管理和整合,营造优质的数字资源阅读环境。
1.3教学内容与数字阅读情况分析
以细胞培养实验课中原代细胞培养项目单元的4个项目内容为例进行分析。针对原代细胞培养项目,按照顺序我们设置了4个项目内容:实验用品清洗与准备、培养液配制及无菌处理、肝细胞的获取与分离、细胞生长状态观察。根据调查显示,随着课程内容的深入,学生查阅和收集的资料从原来的教材丰富到专业网站的论坛、电子期刊、电子图书及其他形式的数字资源上,数字资源的利用率明显提高,特别是电子文本、期刊类和技术交流平台及网站等更为显著;而视频和图片类由于资源和来源的限制问题使用率没有明显提高。相较于数字资源,教材、图书和期刊等传统的纸质阅读媒介的使用率没有明显提高,这可能与学生的阅读习惯有关。学生学习倚重于教材,加上学生没有阅读专业期刊的习惯,很少涉猎专业期刊。虽然调查中纸质图书和期刊类利用率很高,但是主要集中在教材的使用上,期刊类特别是专业期刊的使用量小,对传统纸质阅读的使用率没有影响。数字资源的使用上,技术交流平台、网站的优势明显优于视频和图片,这可能与细胞培养的学科特点有一定关系。细胞培养技术虽然是比较基础的实验技术,但是细胞获取的手段与方法、培养的条件和方法、效果和评价涉及一些生物公司的专利,所以有效、详细的视频和图片资源相对较少。加之学生初次接触,缺乏对资源的甄别能力,这也是视频和图片的数字资源使用率低于其他两种类型资源的原因。
2数字资源应用后的心得与体会
(1)数字资源阅读虽然有明显的优势,但是无法取代教材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只能作为教学的辅助手段。数字资源的片段化和不连续性是不可能完整系统地展现课程内容的,而且数字资源来源复杂、良莠不齐,需要进行大量筛选和修改,不能直接作为教学材料,只能作为教学内容的拓展和补充。教材的连续性和系统性适合深阅读和精读,使学生能更为清晰地掌握课程体系,所以教学内容载体还得依附于教材[3]。
(2)整合数字资源,搭建教学数字化平台,为数字化教学提供保障。学校应加强数字化图书馆的建设,为学生提供更丰富和更专业的数字化阅读资源。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教学内容,依托网络资源,建立一个系统化的教学资源库,搭建网络管理的教学资源数字化平台。学生可登录平台自助学习,教师可登录平台管理和更新教学资源[4-5]。
(3)资源共享,加强学科间联系,完善教学内容,构建生物技术课程体系。细胞培养技术是生物技术专业必备的基本技能之一,免疫学技术、生物化学技术、微生物技术也是生物技术专业重要的基本技术。这些技术虽然分属不同学科,但是共同属于生物领域范畴,一些实验手段和方式方法有相通性,可根据工作过程设计综合实验,打破学科教育的限制,对学生进行综合技能训练。
参考文献:
[1]兰蓉.细胞培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
[2]蔡国用.数字出版物阅读对传统阅读的影响研究[D].合肥:安徽大学,2013.
[3]何艳.经典阅读与数字阅读[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1):129-131.
[4]王华永.数字资源利用的教育创新研究[J].人力资源管理,2014(4):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