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读教育专著心得体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读书心得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
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每年的这一天,世界各地都会举办与阅读有关的活动。
老师,你经常读书吗?你上次读书是在什么时候?
曾看过这样一项调查数据: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最多的是犹太人,每人64本。其次是俄罗斯,每人55本。美国每人21本,日本每人17本。而中国13多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不到1本。在俄罗斯,每20人就拥有一套《普希金全集》。在犹太民族,小孩稍稍懂事,母亲便会在《圣经》上滴一些蜂蜜,叫孩子去吻,让孩子在心灵上知道这书是甜蜜的。
也早就有人写过文章介绍,在那些发达国家的地铁里,火车上以及一些其它交通工具上,很多人都在静静地读书。而在中国这些场合,人们要么在高谈阔论,要么是在打瞌睡,要么是低头族—玩手机,鲜有看书的人。
不要责怪我们的孩子们不爱读书,我们成年人呢?一年下来读了几本书呢?很多人都会以工作忙,压力大,没时间等借口抹去了读书的机会。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你想拥有更多的空闲时间,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你就要读学术著作。“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和时代相通的先进教学理念,创新教育的改革思想,民主平等的师生观念从哪里来?我觉得组织教师读书是最好的方法。阅读教育专著和文化专著是一线教师接受继续教育的最便捷的方式,是帮助教师提高的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名师培养工作的基础工程。
提倡教师读书进而带动学生阅读。只有让学生在上学时代爱上书籍,学会从书籍里认识周围世界和认识自己,这样他毕业后的自我教育才有可能。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使命是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爱好阅读,是“学会学习“最主要的内容。如果当一个学生读了六年书离开小学,或者在读了六年书离开中学的时候,却没有阅读的兴趣,能说我们的教育是完成任务和成功了吗?我想,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用自己的良知去思考:为了培养完整的人,培养终身可持续发展的人,为了我们民族的兴盛不衰,我读书了吗?我组织学生读书了吗?
其实,对于教师而言,读书还有更重要的一点意义是拯救自己,因为不读书的教师最终会沦为简单的劳动力,而一个简单的劳动力想要得到人们的尊重则是很难的。孔子是名教师,是教育家,思想家,他既是“经师“又为“人师“.他的那种高山景行的大家风范,千载流传,令人叹服。当代教师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为什么会如此呢?我想一大部分原因是能够“为人师表“太少了。只有“经师“和“人师“二者兼备的教师才是真正的教师。把学校办成一个学习的团体,让每一位教师都能自觉地意识到,只有阅读才能拯救自己,从而把阅读作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宗教一般的信仰,这应该是“文化关怀“神圣诺言最美好的兑现。
用阅读拯救我们自己,让阅读给孩子们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
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知识就是力量,其实在我的内心深处我一直认为趁着青春年少多看些书,多学些知识是永远不会错的。在走上了三尺讲台之后,由于这职业的原因,我更加喜欢看书、看报,并逐渐对教育书刊有所涉猎,其中我最喜欢《小学语文教师》。
一本书刊或杂志能够成为读者的朋友,其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而在我的心目中,《小学语文教师》就是我的挚友。我和它的相识其实很平淡无奇,当我初为教师时,为了走好以后事业的第一步,常常要做些准备,其中有一项就是到校图书室借阅书刊,摘抄一些新的教育信息、新的教育理念、新的教育教学方法,而这些,我都通过《小学语文教师》获得了,因此我一次次走近它。
有人说:一本教育杂志,也应当是一所学校,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有切实、具体的可以给读者以启迪的教育案例,有高水平的服务而《小学语文教师》恰恰如此,它的文章精短实用,可读性强,内容实在,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信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
如今,做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更加希望能在教学方面得到一些切实具体的帮助,《小学语文教师》将怎样处理教材难点,怎样设计创造性教学方案等都为我们想到了。同时《小学语文教师》推出的大语文教育文摘,从大语文的角度,精选报刊精华,为我们及时地提供了各方面的教育信息,也打开了我们的教育视野。此外,园丁故事、封面人物,不仅有吸引人的故事,闪光的教育思想,精妙的育人艺术,还让我们认识和了解到像于永正、李吉林、支玉恒、徐根容等教育界的精英人物及他们先进的教育理念。
据了解,《小学语文教师》已走过20多个风风雨雨,滋润了无数语文教师的茁壮成长,也为许许多多的青年语文教师架起了走向成功的桥梁,是培育教师成长的摇篮。她的风格十分朴素平实。务实、朴实、平实是其魅力的源泉。朴素、精致、人文是其独具的特点。她的园丁故事动人,教学点评中肯,教案设计新颖,教学随笔精致。她贴近教改前沿,是小学语文教改的冲锋号。
在轰轰烈烈的教改之风中,《小学语文教师》宣扬对学生做为人的尊重;宣扬对学生生命的唤醒与赏识;宣扬人格平等基础上的情感交流;教育我们用心灵感受心灵,用生命点燃生命,用智慧开启智慧。因此,每当我竭尽所能地传授知识给学生却看到学生似懂非懂的目光时,我都能从《小学语文教师》中再次找寻到信心的起点;每当遇到教学中我自己也弄不太清、搞不太懂的知识时,《小学语文教师》为我解决了燃眉之急;每当我想在教学上有所突破、有所创新时,都是《小学语文教师》为我导航,让我有所创想,寻到教学的亮点。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一直坚信多读一些好书,一定会有许多意外收获,在这人生的黄金时间,我想我会一如继往地多读好书,在书的海洋中远航。同时我想《小学语文教师》也一定将与我携手同行,共同成长,共创未来!
教师读书心得体会
教师读书心得
如果说冬日读书如温暖炉,那么春日读书如赏百花。当代诗意语文倡导者王崧舟说,底蕴是书堆起来的,生命不息,阅读不止。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教育素养提升取决于读书、读书、再读书!
学生时代的我喜欢读名著、散文、诗歌。工作后,由于写论文、班级管理需要,我渐渐接触到了教育著作。无论白天多么忙碌,回到家靠在床头或沙发捧上一本书顿时全世界都静了。在书里,我读到了许多自己不知道的东西,也找到了许多心灵的共鸣。就在一页一页的翻阅中,我感觉自己畅游了一个全新的世界,又像遇到了心有灵犀的朋友,当我迷茫彷徨时还有高人指路。如此美妙,每天合上书本我都感到满足愉悦不已!
第一次听说县教研室下了音乐论文通知,我激动,又紧张。在找继续教育的学习笔记时也翻出了徐小懿等编著的《声乐演唱与教学》。这本书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简直全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尤其是“歌唱心理在演唱和教学中的作用“这一章节活脱脱就是写我,也是写了不少同学共同出现的歌唱心理。于是,我迅速将自己的体会落笔成文《关注学生的歌唱心理,提高歌唱教学的有效性》后荣获县二等奖。第一次写论文就能获奖,不得不说这是莫大的鼓励。就这样,“读教育著作是很有趣的,关键还有指导性“让我渐渐走进教育阅读的美好世界。
此后,我的办公桌、床头常常会放着各种种样的书籍。有时候是工作中碰到问题想要寻找办法,更多时候我是需要看看书才会安宁、舒畅。刚开始,我很喜欢看一些案例或教育叙事类的书籍。
那时候我只管自己读着舒服,别人读不读书那是别人的事。2015年,县师训处到我们学校筹划县培计划的教师集体阅读活动。我也意识到,读书是要带动的。我自己也可以通过读书交流活动得到提升。于是,我组织老师们共读了《爱心与教育》《让爱智慧》《读懂小学生》等教育心理学著作。就在一次次读书交流中,我感受到了温润、感动与智慧。从做方案到挑书买书到组织交流、读后感评比,我确实花了不少的时间与精力。但是,做自己喜欢的事没有犹豫。特别是看到满头银发的蒋团合老师一下课就戴着老花镜写读书笔记,听到肖艳老师看完心理咨询手记《读懂小学生》后聊到自己班上的单亲孩子掩面哭泣时,我觉得我遇见了有教育情怀的作者,也遇上了温润的教育同行。
读书,成了最美好的时刻。有了互联网,我不仅可以最快了解书讯,还可以快速得到自己想读的书。当当网、京东商城,我都成了常客。就在便捷地途径当中我如饥似渴地读了许多好书。在李希贵《36天,我的美国教育之旅》中我了解到了美国教育的一些情况,开始思考我们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由于这本书我也关注了李希贵的一些情况,对于他创办北京十一中学“走班制“的勇气和创新特别佩服!在《窗边的小豆豆》里我感受到了儿童真是可爱的天使,巴学园的校长是多么有爱心和智慧啊!在佐腾学《静悄悄地革命》我很向往那静心倾听的温润的教室和谈乐趣和困难的实效性教研活动。“学校应成为‘学习共同体’,在教室里要实现‘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许多观点令人耳目一新。夏雪梅著的《以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观察》和程红兵的《听程红兵老师说课评课》让人重新审视我们多年来的听课评课活动。吴忠豪主编的《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为我们教语文指明了方法和路径。朱永新《我的教育理想》、汤勇《做一个卓越而幸福的教育者》中都提到了理想信念“雨果说,世上有一种东西比所有的军队都更强大,那就是恰逢其时的理想。“朱煜主编的《迷人的阅读》本身就很迷人……
本学期,我校开展了“营造书香校园”历时一个月的的读书活动。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我校师生积极参加读书活动,真正体验了“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读整本书”的滋味,享受到了成功的乐趣。学校有效地组织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在活动中,全校师生亲近书本,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
一、加强宣传,营造浓郁的读书氛围。
结合校园文化环境的布置,我们在校园内张贴“读书好,读好书,好读书”、“我读书,我快乐”、“与书同行,满园书香”等标语,整个校园内充盈着浓浓的读书氛围。
二、教师以身作则,带头读书。
要想要学生爱读书,我们的老师就必须先爱读书。因此,开学初,学校就向全体教师提出要求,要求教师针对自己的教学和教育工作的需要,精心挑选了适合于自己的书籍,利用平时的时间加强学习,至少每人读完一本教育专著,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为我们的学生树立了榜样。此举旨在引领全体教师从自身做起,从点滴做起,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探索科学的学习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营造人人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的氛围,积极践行“阅读生活化、学习终身化”的学习理念。
在读书的基础上,学校每周一将教师的读书笔记集中起来,由教师互相学习。学校还定期组织教师进行读书心得交流和研讨活动,使教师们能够在短时间内学习、解惑。
三、开展活动,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
1、好书共享,让图书漂流起来
学校充分开放图书馆,让各班自行挑选适合本班阅读的图书。放在课室的图书角,供学生随时阅读。同学们纷纷把自己收藏的图书带到学校来,充实班级图书角。班级之中,班级与班级之间举行了好书交换活动,同学们畅游书海,校园里洋溢着浓浓的读书气氛。
2、经典美文诵读,共抒心中激情。
学校要求各班利用晨午读加强经典诗文的诵读与背诵工作,要求学生理解经典诗文的大意,并熟读成诵。各班利用班队会课,开展了班里的经典诗文诵读比赛,表演形式多样,学生参与热情高涨,全校老师到各班依次进行了参观和评比。本次活动提高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朗读的水平。学生们个个精神饱满,声情并茂,他们以优美的语言为大家诵读了名家们脍炙人口的传世美文,从而培养了小学生对阅读的兴趣,逐步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经过参与,提升了学生的欣赏品位、审美情趣和文学艺术修养,丰厚校园人文底蕴,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民族精神,形成积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更提高学生的朗诵水平。
3、故事演讲,让学生展示自我。
学校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读书演讲比赛和讲故事大赛。
一二年级开展讲课外故事大赛,故事内容以童话故事为主;三四五六年级开展“我的一本课外书”读书演讲比赛。通过此类活动,不仅为学生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更是让孩子们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4、出好读书小报,共享读书成果。
每个班级的学生在老师或家长的帮助下,收集有关报刊小资料、格言和读书的心得体会等,各班将学生的这些资料集中整理,分类编辑,每班都制作出了精美的读书手抄报,学校进行了评比展示。
5、写好读书笔记,提高语文水平。
一、课题研究的内容
1.学习兴趣的培养
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组成学生冬季的重要因素。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受学生年龄特点的制约,很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从而失去动机。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
2.阅读习惯的培养
习惯是在长期的练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本能,良好习惯的养成,让人一生受益。培养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3.自主阅读能力的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作调查研究与反思。更新教学观念,大胆创新,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读为主,自主学习”阅读教学模式,变“灌输式”为“启发式”,变“保姆式”为“自主式”。在课堂教学中,积极探索学生自主阅读的教学方法。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
1.资料文献法
通过阅读资料,借鉴别人的经验和理论用于自己的课题研究。运用科学的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等理论指导课题研究。
2.问卷调查法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分析学生自主阅读的现状,研究如何通过有效的途径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3.实验总法
以课题研究实践活动为依据,提取研究过程中第一手事实材料,总结归纳提高自主阅读的指导策略、评价机制。
4.行动研究法
通过开展经典诵读比赛,举办故事会、辩论会,进行小组学习交流,撰写心得体会、读后感等。
三、研究活动的组织
1.认真做好课题研究的前期准备工作
(1)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分工
课题立项后,由课题负责人李候英统筹规划,组织课题组成员广泛搜集资料,认真研讨课题研究方案的设计。邀请组外专家与课题组成员一起召开开题启动仪式,明确课题组成员的研究分工。同时分学段分教学内容,确立了每位成员参与的主攻方向,邀请成员所在年级组语文教师共同参与本课题研究。
(2)落实制度,加强课题管理
课题主要负责人李候英依照本校制定的课题研究相关制度,加强课题研究过程的管理与监督。
①组织制定好课题研究计划,组织教师进行学习、研讨活动。
②课题主持人负责与学校协调,定期组织安排课题组成员进行各种培训活动。
③加强资料管理,建立课题研究的资料档案。
④定期检查课题计划执行情况,加强实施过程的管理。
2.以课题研讨为抓手,聚焦课堂,开展研究
充分利用学校常规教研活动,召开课题研讨会。组织课题组成员阅读教育专著、书写阅读体会、感受名家教学艺术。带动全校教师读经典、读名著、读教育理论专著、读教育教学杂志等,拓宽教师视野、丰富教师知识储备。从语文课堂教学入手,从阅读理解教学、习作教学、口语交际等多个角度,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展课题研究,在研究中提高,在反思中创新,在实践中发展。
四、研究活动分工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本课题研究期限为六个月,分为三个阶段进行。
1.准备阶段(2014年2月-2014年3月)
(1)对学校学生进行一次全面调查,包括对学生阅读意识的调查,阅读材料的调查,阅读目的的调查,阅读方法的调查。
(2)课题组成人员阅读有关阅读教学方面的文章与著作;阅读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著作。
2.实施阶段(2014年3月-2014年6月)
(1)组织课题人员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深入实践研究。
(2)主研人员要深入课堂调查研究、指导。
(3)开展各种阅读活动,激发学习阅读兴趣。
(4)收集第一手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
3.总结阶段(2014年7月)
对本课题研究的过程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形成实验报告和课题总结报告,并将专题论文汇集成册,申报结题。
六、经费分配
班级读书月活动总结
“最是书香能致远,读书之乐乐无穷。”好书,像长者,谆谆教导;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受益终生。为进一步激发学生读书热情,活跃校园文化,树立正气,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校至06年以来一直坚持开展校园读书活动。我们精心设计积极可行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读书的乐趣;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想觉悟和文化底蕴,营造清风缕缕满校园的书香氛围。高尔基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好书,像长者,谆谆教导;似导师,循循善诱;如朋友,心心相印。积累语言,丰富知识,而且能陶冶情操,受益终生。本学期开展读书活动,亲近书本,喜爱读书,学会读书,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营造了书香校园,达到了活动的目的。现总结如下:
一、深入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根据学校工作计划,政教处林主任在国旗下宣读读书月活动的具体方案。按照活动方案,我们迅速在部门开展了读书月的一系列活动。全校师生开展“五老”进校园的感恩教育,好书大家看的自愿捐书活动,各班召开主题班会、出主题黑板报、制作格言精心布置教室的读书角、生物角,多渠道、深层次宣传读书、学习的重要意义,通过强势宣传营造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认识,为深入落实读书节方案的各项活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教师以身作则,带头读书
要想要学生爱读书,我们的老师就必须先爱读书。因此,我校老师利用这次的宣起一阵读书风气的潮流加强学习,至少每人读完一本教育专著,并写下自己的心得体会,为我们的学生树立了榜样。
三、精心组织,开展各项活动
学校在读书节活动中,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以形成人人好读书,人人读好书的终身学习的目标,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灵活多样的读书学习活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五老”进校园,开展“感恩教育”活动。
为响应布吉街道办的号召,专门请了骆玉晶教授到学校进行以“感恩”为主题的教育,以爱父母、爱师长、爱人民、爱党、爱祖国、爱同学的感恩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感恩”习惯为重点內容;以唱响国歌,遵守《规则》和《守则》、志愿服务为突破口,着眼于全面提高我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文明礼仪素养,减少违规、违纪事件的发生,通过活动,使学校的校风更淳正,使学生的礼仪更文明;使学生的书香气息更浓厚。
(二)班级图书角的建立
班级图书角的建立是具备本校特色的图书流通模式,读书文化节的开展将进一步促进班级流动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各班积极开展“爱心献书活动”和“好书换着看”活动。各班发动学生捐书(所捐图书每学期更新一次,期末可领回),建立班级“好书交换站”,按照“好书交换站”图书管理规定,各班读书小组开展“好书换着看”活动,班级“好书交换站”的建设及管理情况与班级量化挂钩。发动学生把自己和家中收藏的书籍拿到学校,充实班级图书角。达到了一人几本书的效果。各班的图书角藏书可谓,琳琅满目,涉猎广泛,有科普知识,有小说评书,有历史故事,有文学评论,有人物传记,有杂志,也有趣味幽默大全等等,并汇编出了各班读书月期间的书籍目录。
学校图书馆对各班图书馆进行收藏,将好书归类,再让学生借阅。班级图书角的建立既创设了良好的读书氛围,又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学生自然地亲近书本,喜爱读书,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并让每一位学生写一份读书心得体会再班上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收益效果。使学生产生了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三)开好班级读书主题班会。
充分利用好第十周的主题班会课,由班主任主持,内容有演讲交流、古诗诵读、课文故事演说、名言名句赏析等。班会课上,同学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气氛活跃。他们谈到了开展活动以来阅读的收获,并向大家推荐怎样选择好书,选择适合自己阅读的好书;怎样合理利用课余时间,有序读书;并介绍了自己在家庭中是怎样带动父母阅读的实际行动。通过此些交流会,同学们互取所长,学到了更多读书知识和方法,加深了爱书、用书的思想认识,同时又促进了同学间读书竞赛活动的自觉形成。
(四)征文比赛。
在指导学生大量阅读的基础上,认真组织了征文比赛:如《读书与文明》,《读书伴我成长》,《我与家长共读一本书》等。全校同学热情高涨,参与面广,文章质量高,有很多同学获得不同级别的奖项,同时也涌现出一大批喜爱写作的小作家,极大地丰富了校园生活,也促进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五)出好黑板报
各班针对各自的实际,围绕读书月活动的要求,出了一期以“阅读交流”为主的黑板报,主题鲜明,版面设计合理,学生人人出谋划策,标题的纵横式样和插图的配合映衬,色彩的醒目和谐,内容生动精彩,热衷于读书,富有当代学生好学习的生活气息和情调,书写达到了规范,清楚,整齐,以达到美观的效果等等,总之达到了构思巧妙精到,图文并茂,匠心独运的艺术境地。
四、活动效果
1、初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读书阅读习惯、提升了修养。新教育实验的倡导者朱永新教授说:“理想的德育应该重视让学生与书本为友,与大师对话,在人类优秀文化遗产中净化自己的灵魂,升华自己的人格。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一定要建立起‘书香社会’‘书香学校’,让学生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育史。如果一个孩子热爱读书,那么他会从书本中得到心灵的慰藉,寻找生活的榜样,净化自己的心灵。通过读书节活动,使每个学生“读好书,净化心灵,启迪人生”。通过读书反省自我、提升自我,成为一个有修养的人。“不待人教,自能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知书达礼”,这些就是我们读书要达到的最终目的。
2、促进了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校风、学风进一步转变。通过开展读书月活动,学校的文化氛围更加浓厚。校园里,书声朗朗,歌声嘹亮。课堂纪律好转了,午间学生有事可做了,同学们能静心学习了,小主人意识增强了,日常行为习惯也规范了。
在思想政治方面,我坚持在繁忙的教育教学工作中解放出一定的时间,认真阅读相关的党刊,不断充实自己的理论水平,提高党性修养,始终以一名优秀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每季度的《南方月刊》和《半月谈》成为了我精神上的大餐,总让我爱不释手。学校团委组织的写“解放思想学习心得体会”等活动中,我运用自身所学知识,结合实际情况,及时总结了我在实践中思考的点滴。在得知四川遭受大地震严重破坏后,我又响应学校党支部的号召,积极捐出“特殊党费”,为灾区献出一分力量。
工作能力上,我扬长避短,努力为孩子的成长撑起一片蓝天。刚开始工作,我便发挥自己的写好及特长,号召学生们集资买回一盆花、一个书柜,我鼓励他们捐书、捐杂志;在两个教学班的宣传栏旁开辟“学生优秀习作展示”园地,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在教室的前墙挂上激励性的标语;开展“课前三分钟演讲”活动,鞭策孩子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我的带动下,106班卢润红同学于XX年年12月3日在国家级报刊《语文报》上发表文章《新感·心感》,2011年7月12日,105班的黄颖同学在市级报刊《东莞时报》上发表文章《在梦想的天空下》。另外还涌现出了罗婷婷、瞿圣等一批文学爱好者,其中王伟、谢玉伦、李淑婷、钟嘉俊、卢晓莹等同学获得2011年“中华圣陶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东莞赛区的三等奖和优胜奖,我也因此获得“优秀指导教师”三等奖。在我自己的努力拼搏以及同事的通力合作下,我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也深获领导的好评。
在协助学校南荷文学社的工作中,我又从繁忙的班主任、教学工作中抽身出来,参加组织邀请青年文学家甘应鑫文学专场报告会、“粤晖园”参观活动、东莞展览馆参观活动等。此外我还勇于承担语文科组的公开课工作,一学年相继在学校公开上了《济南的冬天》、《散步》、《绿色蝈蝈》三节公开课。此外,我还敢于“揽担子”与同事一起参与了德育处主编的《东城初级中学班主任工作文集》的组编、校对工作,在校本教材的开发上,我又参加了德育处成立的“东城初级中学校本教材编写委员会”,目前正在编撰该教材。平时的节假日,我努力充电,阅读了大量的教育教学刊物、专著,前不久加入了学校一项市级课题的申报工作小组。一年来,我长期坚持写教育博客,主要记录教育随笔、教育叙事等内容,深受学生欢迎。值得一提的是,我撰写的德育论文《善于照亮被太阳遗忘的角落——谈后进生转化工作》获得了XX年年度东莞市教育局德育论文评比的三等奖。
在班级管理上,我恪守“用恒心打造信心”的原则,经常深入学生宿舍,了解他们的最新状况,及时处理各种矛盾纠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课堂上,我追求轻松诙谐的气氛,力求事半功倍之效;教学上,我注重学法指引、知识点的归纳与联系,特别是复习期间有针对性地进行“每日一练”的强化训练,收效良好;在第一学期取得的优异成绩下,第二学期两个班的语文平均分均名列前茅,其中我担任班主任的105班取得了语文平均分居初一级平行班第二,四主科平均总分居平行班第二、及格率第四、优秀率第二的好成绩。
在工作态度上,我坚信勤能补拙、天道酬勤的道理。一学年以来,我坚持做到早六点起床晚十二点休息,既保证了充分的休息时间,又有效地利用晨读、午读的机会对学生进行教育。每天下午六点半钟我又及时回到本班课室带领学生进行复习,为学生们的勤奋学习、孜孜不倦地追求知识树立良好榜样。学校各部门召开的会议,我坚持做到不迟到不早退,并且有着良好的会议记录习惯,细心倾听认真落实。
所谓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也深深地懂得,在工作的路上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我在教育教学的反思中,剖析出自己在过去的一学年里可能存在以下几个误区:一是急于求成,总希望自己一夜之间就发表教学论文又或者是把其中薄弱班级的成绩马上赶超上来;二是课堂有效性仍须加强,有时候难以平衡课堂趣味性与高效性的关系;三是在教育教学的钻研方面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未能够及时把有效经验总结起来。但我相信,有反思才能有进步,而找到了问题的源头,肯定能够更好地为自己的进步服务。
当然,我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我相信这只是一个起点,未来的路还很长,许多风雨和坎坷、许多荆棘与未知在等待着我。但是,我会一直以“把教师当作终身职业”的要求去约束好自己,在下个学期、以后的每学期努力争创一流的教学成绩,获取优异的教育成果!
剪纸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青少年中的传承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为此我校将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引进校园,在保护和抢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把剪纸与富有艺术创造力的儿童美术教育融为一体,发挥学校教育在文化传承方面的优势,并把民间和乡土文化资源与美术教育研究相结合,是民间美术可持续发展的最佳途径之一。
但在这一项目的初步探索中,我们发现,我校的剪纸兴趣小组活动和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存在一些急需改进的问题。如缺乏必要的系统性,活动比较随意;无教材,无完整的评价体系等,因此,我们对剪纸艺术的传承活动进行了系统编排。
《课程标准解读》中指出“增加民族文化的内容与内涵,使学生通过民族艺术的学习,懂得尊重地方民间文化传统,学会感受各民族艺术的风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增强对民族文化的了解和热爱……”立足本地本校来弘扬民族艺术文化,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校挖掘民间剪纸艺术蕴含的丰富资源,开展“剪纸艺术校园传承的实践与研究”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功能,更有利于对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
一、确定研究目标
首先是课题目标的选择应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目的,以校本课程的开发为基本手段,实现由课外兴趣小组向校本课程转变,完成剪纸校本教材的编写任务,进而充分发挥学校功能,实现对我国民间传统艺术、优秀民俗文化的传承。其次是学生发展目标。学生掌握剪纸的基本知识技能,能独立创作作品,学生通过体验和感受,激发兴趣,培养特长,陶冶情操。第三是教师发展目标。在研究实践中形成一定的教育理论和专业自主意识,掌握扎实的课程理论和样本课程开发的知识、技术,形成相应的实际能力。第四是学校发展目标。以剪纸为载体,逐步形成具有时代特点、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在学生和教师整体素质提高的过程中发展学校,提升学校的办学品位。
二、确定研究内容
依据课程标准,结合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研究的需求以及文化背景,有机整合国内外民间剪纸风格特色并依据学习内容联系渗透其他多种民间美术形式的基本知识,尝试探索一种较为科学、实用的校本课程开发渠道,真正实现“剪纸艺术校园文化传承的实践与研究”的规范化和普及化。(1)通过对剪纸这一民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培养学生对剪纸艺术的热爱。(2)开发剪纸校本课程,包括剪纸内容的编排体系、各阶段教学目标的达成、教材设计方案、教学活动原则、评价标准等共12册教材。通过系统训练,使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爱国情趣。(3)通过增加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养成主动观察、探究的能力。(4)通过整合校园文化优势资源,开发主题式剪纸与和谐校园文化建设课程,形成较为完善的主题式剪纸艺术教育活动体系。
三、确定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研究法。搜集、学习有关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方面的理论专著和科研信息、剪纸信息等,指导本课题研究的全过程。二是行动研究法。运用于课题研究的实施阶段,是课题研究的重点。三是经验总结法。总结教学活动中的心得体会,寻找理论依据,做好实验资料的储备、整理工作,运用于整个实施阶段。
四、课题研究的成果
第一,初步完成了撰写《剪纸艺术校园文化传承的实践与研究》专著,完善了我校剪纸校本课程体系,完成了教材的编写。研究过程中注重突出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发展性的原则:内容编排体现了实用价值,做到形象生动,易懂易作;教材编写是按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性格爱好分为低、中、高三部分共12册;呈现内容遵循由浅入深的递进关系,适合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学生使用;呈现形式图文并茂……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广阔的空间,使他们能充分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和创意,使“剪纸艺术校园文化传承的实践与研究”形成良性循环。
第二,努力提高教师利用、开发地方文化资源的能力,增强教师的教科研水平,打造引领一方文化的品牌课程。
第三,着眼于学生的身心和谐发展。俗话说“心灵手巧”,手巧又能促进心灵,表现美的技能需要特别精心培养。因此,对学生进行剪纸教学目的是唤起学生对祖国各地民间艺术的热爱,了解剪纸知识,掌握剪纸技能,提高创作能力、综合实践能力,着重发展他们的个性特长,以此培养具有中国民间传统文化的一代新人,使他们成为传承民间文化遗产的骨干。
第四,加强宣传,做到学科间的渗透,逐步普及剪纸艺术。为达到既定目标,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剪纸作品评比、展览、汇编学生作品集。以艺术的观点为支撑,将学生的作品融入生活,不仅促进了学生的身心发展,让学生在活动中受到美的熏陶,而且还发展了学生的创造力,更重要的是保护并继承了中国的传统艺术。
1 我读故我在,在读书中滋养底气
教师的成长离不开专业阅读,没有专业阅读,教师的文化底蕴就无法积淀,教师的教育智慧就无从产生。读书、育人是一个教师的生命轨迹、成长轨迹。通过专业阅读,可以明确现代教育观念,学习别人的教学或管理经验,丰富自己的知识、开阔自己的眼界;可以了解别人的教育教学实际,享受别人的幸福,对教师是一种补充和滋养。为此,我们要求教师把读书作为人的精神之旅,并以此经常反思自己的教学,使自己的思想与时俱进。一方面,学校给教师购买了《我就是数学》、《作文教学革命》等专著及名师的教育随笔让老师在读中在与大师对话、和名家交流;另一方面,学校精心挑选了各种教育期刊杂志以及课程标准、专业知识方面的书籍,使教师能够从阅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功底、了解教改动态,学习新的教育方法、增强教学的本领。真正让教师在读中铺垫了文化底蕴、提升了文化水平、教育水平,滋养了精神底气。
在读书的基础上,学校定期组织的读书心得交流和研讨活动,将教师读书活动与创建高效课堂、切实减轻学生负担活动紧密结合,在滋养教师底气的同时,找寻着课堂教学的策略。例如在读了《中国智慧》、《论语》等书进行交流时,老师们提出了诸子百家中最出色的当数老子、墨子、孔子三人,他们三人智慧的精华就是老子的“道”——真理;墨子的“表”——真实;孔子的“仁”——真诚。以这一读书交流为契机,围绕高效智慧课堂的打造学校提出并构建了坚守真理、追求真实、崇尚真诚的“三真”课堂。
2 我思故我在,在思考中增长灵气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反思,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给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洁公式: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在教师专业发展的深层推进中,反思是教师适应时代、投身变革、实现自我发展的必然途径。
教师在教学中形成了一定风格后,他们在继承中还需要创新,需要对当前教育现实和教育理念进行积极反思,从而更科学、更合理、更有效地找到教育规律。为此,我们提倡教师在专业成长中要进行多项的深层反思。
在读书中我们引导教师进行以下思考:读书不是追随,而是要有自己的参与;读书不是接受,而是要有自己的创建;读书不是仰视,而是要有自己的发现;读书不是揣测,而是要有自己的判断;读书不是遵从,而是要有自己的批判。
在授课后我们引导教师从不同的角度来剖析自己的课:思考理解教材、教学设计、教师教法、学生学的过程中的精彩之处、遗憾之处、改进之处;从和听课教师的交流中倾听教师的意见,认真思考改进;从和学生的交流反馈中倾听学生的心声,认真思考改进。
通过不断地思考,教师们学会了辩证理解教材、辩证对待专家观点、辩证进行自我审视;教学中也展示出了更多的灵气。尤其是今年围绕“构建高效务实的智慧课堂”这一主题,老师们在读书、教学实践的基础上不断的思考,形成了我校“三点六线”式智慧课堂建构操作模式。三点主要是指抓课前备课的智慧预设点,抓课中实施的智慧生成点,抓课后反思的智慧提升点。六线主要是指以下六线:1线:课前研读教材,找寻文本细读的智慧线。2线:课前确定起点,找寻教学需求的智慧线。3线:课中关注学情,构建目标达成的智慧线。4线:课中关注意外,构建生成精彩的智慧线。5线:课后反思亮点,延伸经验积淀的智慧线。6线:课后反思不足,延伸二度设计的智慧线。这些经验都折射着教师思考的灵气。
3 我做故我在,在实践中培养勇气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广大教师在阅读与思考的过程中会结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一些教学设想和研究的问题。尤其是面对问题研究,大家缺乏研究的勇气。为此,我们引导教师围绕一些入口小的问题进行实践研究,并请相关专家进行研究的实践指导。一方面,我们让所有教师在教学中大胆实践自己的想法,在实施中不断调整、修改,验证自己的观点。另一方面,我们鼓励教师围绕这些问题进行课题申报、立项研究,充满自信、充满勇气地进行实践与研究。例如,数学组教师围绕《生本数学课堂教学策略研究》课题、语文组围绕《八岁能读会写》课题,在深入研究的过程中,老师们愈加成熟了起来,在和王荣生、韩新娥、张鹏等全国著名的专家交流的过程中展示着自己的研究成果,也培养了他们做好教学、进行研究的勇气。在这两个课题的研究引领下,目前学校立项的课题有14个,老师们正充满勇气地进行着实践探索。学校的“十一五”市级规划课题《探索校本教研模式 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获得兰州市第八届基础教育优秀成果一等奖,甘肃省第八届优秀基础教育优秀教育成果三等奖。学校研究的国家级综合实践课题,因成果丰富,成绩显著,被授予“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全国先进实验单位”称号。
4 我写故我在,在写作中成就名气
写作是一个人综合素质和能力的体现,能使一个人变得有思想、有内涵、有修养。教师可以通过写作体察教育职场的酸甜苦辣、提高自身综合修养,可以掌握行动研究的各种方法、提高自身的心智技能,这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最佳方式。
在专业成长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引导教师将写作与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一方面,要求教师将读书与写作相结合,写读著作、读教材的体会感受,养成写学习体会的习惯。刚开始,不提过高的要求,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水平量力而行。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不同年龄和职称的教师可提出不同的质量要求,促使教师通过写一定量的心得体会,在量变中达到质变,在质变中实现了专业成长的跨跃。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围绕课堂教学实践、备课、教研、培训活动等内容写教学反思、写教育故事,让教师通过笔讲述自己的教学故事,展现教学活动的原生状态,揭示教育教学的真谛。
比如:围绕教师上的一堂课,我们引导教师进行多方面的写作:可以写成教学设计,每个过程加上设计意图;可以写成教学实录,再加上点评;可以写教学中的亮点,成为案例;可以写教后的反思,成为随笔;可以把课堂的主要情景写成教学故事;可以写对教材的解读与分析;可以写自己磨课的经历;可以写一堂课两次不同设计的异同。
通过不断的写作,教师们积累了经验,总结了很多教学中的有效策略,提高了课堂教学水平;其中一部分文章的交流发表更提高了一些教师的名气,使他们感受到了当教师的价值。近两年,我校教师共20余篇。像我校的牟先涛老师工作10余年,发表各类教学文章近40篇,他就是在写作中创造了自己的名气。
5 我展故我在,在展示中提升人气
教师通过专业阅读、反思、实践、写作之后,围绕“树立自信、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成长”的目标,我们为教师搭建广阔的平台,让他们进行充分地展示。
1 寓德育为课堂教学之中
学校以教学为主,课堂教学是教学的基本形式。是学校实施全面发展,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基本途径,也是学校实施德育的最基本的途径。品德与社会课是直接地、比较系统地向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课程。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人生观和世界观,培养良好道德品质起导向作用。因此,在我校每周设两节品德与社会课,教师要有目的地组织教学,结合学生客观实际,有针对性地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不能因为是常识课就敷衍了事,要充分认识国家教育部门设这门课程的目的及课程的作用,而其他学科的老师也同样要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不能私自调课,占课。是不是说德育只是品德老师的责任呢?当然不是,他需要很多老师的参与。因为教师教书就要育人,只教书不育人或只育人不教书的教学,我们是不提倡的。各科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教材内容,在组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通过教学实践进行德育教育。每一学科都有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资源,只要加以合理利用,对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如语文课上可以结合具体的文本内容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体育课上,教师可以通过技巧的训练,培养了学生勇敢顽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
2 寓德育为班级管理之中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学生主要在班集体中学习生活,通过学习、劳动和在与他人、集体的交往中,学会如何学习、生活和做人,对学生思想品德成长同样具有重要作用。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来做工作,班主任是班级的主要力量,班主任的工作态度和班级工作质量直接影响着学校教育工作的质量,影响着学生品德的形成。所以,每学期寒暑假及正常工作期间我都会要求老师读教育专著《第56号教室的奇迹》、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魏书生的《班主任工作漫谈》等等,并且与新教育实验活动相结合,定期举行读书会,然后将自己的学习笔记、学习心得体会发在新教育在线论坛及我校新教育实验园地主题帖上供全体教师浏览、交流。在具体的教学活动期间,认真贯彻实施《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严格校规校纪,加强良好校风、学风建设,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能力,另外,各班每周一节主题班会,班级成员交流思想、反思成长。要求班主任认真上好每周的班会课,班会内容要丰富,形式要多样,并随时做好班会记录,这样,学生就会在班主任的引导下,在同伴的鼓励支持下不断寻找自我、完善自我。
3 寓德育教育于日常管理之中
加强对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管理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养成文明行为习惯的一项重要措施。我们学校根据学生养成教育的特点,结合朱永新教授新教育“每月一事”活动,每月“坚守21天”,扎扎实实地开展对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训练,并且各班制订了《学生一日常规》等规章制度,在守纪律、懂礼貌、讲卫生、爱公物以及一天中的学习、生活等方面提出了明确具体的要求和标准。坚持树立榜样、严格要求、晓之以理、导之以行、反复训练、养成习惯。各班之间开展“纪律、卫生、出勤”三项竞赛,联系实际,注重实效,使这项活动立足于育人,融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行为规范教育于一体。学校少先队成立“文明监督岗”对各班级进行检查、督促、评比,每月评选出“文明班级”、“文明之星”,由于分工明确,责任到位,有力地强化了学校的德育工作,促进了学生文明行为规范的养成。学校的校风、校貌、校纪有了明显的改善,好人好事不断涌现,文明之花开满校园。
4 寓德育为常规活动之中
我们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常规化活动。每年的“六一”师生经典朗读,使学生既增长了知识,又陶冶了情操。丰富的课外兴趣小组(书法组、手工组、音乐组、体育组……)培养了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提高了学生的素养。最重要的是每逢重要节日,学校都要抓住时机组织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通过升旗仪式、黑板报、手抄报、朗诵、演讲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另外,学校结合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劳动教育;结合学雷锋做好事活动,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教育。
5 寓德育为校园文化环境之中
关键词: 农村小学 读书活动 培养兴趣 阅读习惯
理想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日出唤醒大地,读书可以唤醒头脑。学生非常渴望阅读和渴望阅读课外书,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最佳时期。这时的阅读对他们打好人生的底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
但是,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现状却不容乐观:首先是来自家庭的阻力:家长的知识水平低目光短浅,不支持学生购买课外书;只重书本知识,认为把课本学好才是正理,只重分数,不重阅读,买课外书不如买作文选、练习册;家长外出务工,使孩子成了和老人生活的留守儿童,而老人又缺乏对孩子的正确引导,只会给零花钱,不重视对孩子读书习惯的培养。其次是学校条件的限制:缺少教师的鼓励和指导,只追求分数,以学生的分数高低作为衡量教学好坏的唯一标准,使得教师忽视对学生阅读的引领和培养;学校图书质量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体现在适合小学生阅读的书的种类少或学生想看的书找不到等;学生缺少自由阅读的空间,除非学校与家庭提供必要的课外图书外,学生再也难以找到补充课外读物的地方。再次,电子传媒过度吸引学生:学生从小没有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很难每天抽出时间静下心来读书,学生的兴趣被电脑、电视、手机等视频深深吸引,没时间和兴趣读纸质文字。
二
面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如何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有效开展阅读活动呢?我们学校是这样做的。
首先是营造良好读书环境,共建“书香校园”:让学校的每一处环境都具有育人功能,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不以分数论英雄,让老师爱读书:学校应当为教师“好读书、读好书”搭建起一个个平台。营造氛围,让老师想读书:制定措施,提供各种阅读书籍,让教师有读书、反思、成长意识,有危机感、紧迫感。学校从各方面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激发老师读书的欲望。每年寒、暑假,学校对教师读书活动进行精心安排:我们要求每位教师读1―2本教育专著,并写出心得体会,开学后安排老师进行读书交流。灵活运用现有条件,营造学校良好读书环境:发挥图书室应有功能,提高图书利用率。学校的图书室虽然简陋但要坚持专室专用,坚持向学生开放。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阅读,让图书室“流动”起来:每班设“图书角”,经常更换图书,确保“班级图书角”放书量达到人均5册以上。结合学生需要,增加学生喜爱的图书,我们学校每学期让老师和学生一起推荐书籍由学校统一购买,购买学生喜爱的书。
其次是让家长认同开卷有益:利用家访、家长会及各种家校联系的机会向家长宣传课外阅读活动的必要性,学生可以读哪些书等。还可以在对学生的作业量了解的情况下针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时间、内容作出相应指导,请求家长配合,尽量使学生在家庭中养成读课外书的习惯,大力提倡亲子阅读。
再次,最重要的是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农村学生起点不一,层次不一。这种能力上的不一致要求教师找到各自力所能及的读物,有的学生可能推荐书目由他们自由阅读,有的则要放低要求,让他们读能看得懂,看得有趣的书,找到读书的乐趣,甚至启用一些带画带拼音的画报,等等。让学生体味到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往往就成功了一大半。
最后,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激励阅读:班级可定期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诗文朗诵比赛”、“名人格言交流会”、“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故事大王比赛”、“字谜竞猜”、“词语接龙”、“汉子听写大赛”等。语文课本中每个单元末都有一个口语交际内容,有些根本不适合农村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可以将其改为其他一些活动,比如“课本剧表演”、“朗诵积累的诗词”、“谈谈读后感”等。
三
目前我们学校的读书活动还处于起步阶段,我们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
第一,克服困难,开放图书室。加强培训图书管理员,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对他们加强培训,提高他们的知识水平,加强对图书的规范管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的价值和作用。第二,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让学生有时间读书:我校要求老师教学工作不“超标”,不“超时”,不“超量”,学生练习、作业要适量,减少考试次数。在这样的体制下,能为学生创造相对宽裕的时间读书。第三,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合理安排读书任务,减少学生对电子传媒的依赖。引导学生每天有一定的阅读时间;每周安排一节课阅读;每学年开展一届“读书节系列活动”,通过读书节活动在学生中开展经典美文诵读比赛,“诵读之星”、“书香班级”评比,读书交流活动,读书演讲比赛,读书文艺汇演,等等,以多种活动为载体,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结合重大节日、传统佳节、学校文化等广泛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学生读书征文评比活动,并使活动系列化、特色化。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书是我们一辈子的干粮,是一扇窥视世界的窗口。总而言之,广泛开展小学生课外阅读活动,能帮助学生形成扎实的语文素养、丰厚的文化积淀、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使学生在书香中成长,在书香中成人,在书香中成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