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孤寡老人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成教 小组合作学习 实践基地
中图分类号:G72 文献标识码:A
Paths to Improve the Learning Effectiveness of Adult Education Students
――Construct Practice Base, Promote Team Learning
YUE Yan
(Shanghai Shi Putuo Sparetime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62)
Abstract Theeducation student, because the part time: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often encountered difficult to overcome contradiction, the learning effect technology greatly wreck a, in order to meetstudents in engineering, to adapt to the situation and explore the improve student learning resource in the path of the effect of TV university, with Shanghai as an example, try to putuo on part of the team learning, and part of the community school construction putuo district practice base, close community 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ve management professional students learning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tact, so as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application to improve learning effect!
Key wordseducation; group cooperative learning; practice base
1 成教背景分析
成人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关乎人的一生发展,提高成人的生活品质,提升成人的自身素质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从建国初期至今,我国的成人教育事业稳步向前发展,为许多年少因各种原因未能迈入大学殿堂的成人朋友们提供了再圆大学梦的理想,同时也为在职员工突破自身瓶颈,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创造了更为便捷的路径,同时伴随时展,成人教育也面临诸多挑战,例如全日制高校扩招和放宽年龄限制对成人教育的冲击,人口出生率的降低对生源的影响;成人教育学生工学矛盾严重影响学习效果导致社会声誉不高。
2 学员学习现状
通过对上海市电大各个分校电大学生学习状况的追踪,发现部分成人学员不重视成人学习,旷课、迟到、早退现象屡有发生,抄袭作业,匆忙应付考试的人数不少,近年来成人学生流失较多,这一方面跟成人学员的身份有关,他们的关注重点多在工作、生活和家庭,但也跟其主观认为成人学习效果较低,证书缺乏社会认同有一定的关系,因此我们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乐学愿学。
3 成立课题,专项探析提高成教学习效果的路径
3.1 组建课题小组,提高毕业作业的实践力度
以上海电大普陀分校行政管理专业为例,建设相关教师的课题小组,成员都积极参与团队的活动,对电大改革行政管理专科毕业作业的举措认真执行,并按照团队的计划按部就班地对学生进行指导,力争使学生的毕业作业和工作实践紧密结合,并能通过两年来的专科学习从理论上深化学生对本职工作的思考,使行政管理专业和毕业调查报告相结合,尽量减少纸上谈兵,应付毕业的短期行为,加深学生对专业的认识和对工作实践的指导。
3.2 建设行政管理专业实践基地的缘由
上海电大行政管理专科实践环节教学改革以“结合实际,突出实践,增强实效”为原则,强调学以致用,提升综合能力。行政管理专业团队据此厘定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认为以建设实体目标为基础,拓宽行政管理专科学生的视野,能够把平时所学用于实践,于是在各位团员的努力下,和桃浦镇社区学校进行协调和沟通,不断与被指导学生进行联络,最终促成了桃浦实践基地的形成。
3.3 签署协议用以固定成教学员的实践场所
经过协商,电大分校和部分区街道社区学校签署了共建“社会实践基地”的合作协议,规定了双方的义务和权力,如街道应配合电大学员开展学习与理论实践活动,为学校提供人才培养和案例教学的平台,提高成教学生的专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学校也要为街道提供人力资源智力支持和服务,双方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签订协议,这从制度上保证了成教学员的实践场所,一般学校都是以成教学员成组的形式送往街道的实践基地,便于小组成员之间的互补和讨论交流。这对成教学员毕业撰写调查报告有着重要的实际意义。
(1)撰文更加注重实际不再牵强附会。一组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关于桃浦镇某物业公司员工培训的调查报告,通过小组分工调查,协作完成报告而言,小组成员从原来不认识到认识,从对员工培训的认识浅显到深化,观念有了不少的转变,尤其教师组织小组成员深入公司实际,运用了诸如问卷调查、查阅内部资料、约见访谈等多种调查方法了解到物业公司目前存在的情况如政策法规不完善、维修改造不及时、指导监管不到位、相关责任理不顺、服务收费不规范等,这些问题反映了物业公司员工素质亟待提高的现实意义,使学员在撰文时有感而发,不至于牵强附会,泛泛而谈。
(2)撰文更加深化了对行政管理相关知识的理解。另一组调查报告的主题是围绕社会养老问题展开的,上海已经先于中国任何一个城市于1999年就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选此主题具有时代意义,同样在指导中强调小组成员注重客观调查,了解目前城市养老的主要问题,比如同学调查了桃浦某小区老人的经济收入状况、子女对老人的关心程度、其中孤寡老人的需求状况以及老人的健康状况,并据此提出政府基层组织的应对举措,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也加深了有关理论的理解!
(3)建设基地使行政管理专业理论具有辐射效应。可见建设行政管理专业实践基地是必要的,一方面为行政管理专业同学开拓了实践的空间,使他们在毕业调查和撰文过程中始终务实,密切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另一方面也对桃浦实践基地进行了行政管理专业特色的宣传,期望能进一步完善基地建设,使学生所学能学以致用,呈现行政管理专业的优势!
4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案例撰写和分析的水平
作为管理专业群的学生,对相关管理案例进行分析对提高其分析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很有裨益,根据学员的性别、性格、能力等互补原则组成若干个小组,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每个小组选一名组长,负责对成员的组织和协调,从中可以考察学生的管理能力,教师布置案例讨论的时候是主持人的身份,要把主角让给小组学员,教师只是导演和催化剂,另外小组成员中若有人因工作加班不能按时出勤,其余组员可以帮忙记下内容要点,与之分享,大家互帮互助,也能增进学员彼此交流。此外在小组学习中,小组长发言,其余组员要补充发言,师生评议,气氛和谐,达到既锻炼了成教学员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升了成教学员的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 唐爱民.21世纪成人教育发展模式探论.北京成人教育,2000.9.
关键词: 初中思品教学 人文素养 培养方法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讲过: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青年学生的素养可以说关系到国家发展、社会稳定。《汉书·李寻传》:“马不伏历,不可以趋道;士不素养,不可以重国。”可见我国自古以来就十分重视人的素养。人的素养包括多个方面,本文就人文素养进行探讨。
一、困惑的提出
我看过一则教学案例,讲的是有位老师在一次上课时,讲到关于学会做生活的强者的问题时,用PPT展示了一组图片,画面中很多西部贫困山区的孩子,他们虽然衣衫褴褛、手指皴裂,教室破败,但仍然没有放弃对知识的渴望,全神贯注地上课;有的身有残疾,但仍然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渴望……在备课时他想当然地认为学生看到这些画面肯定会感动至少会有一些触动吧,但结果正相反,甚至有个学生说:“老师,你又给我们看这些照片,每次我们初中老师给我们看,我就连午饭也不想吃了。”这让我感到很震惊。
我们回到现实生活,部分学生盲目崇拜西方,却对中国历史传统知之甚少;对明星如数家珍,却不知道钱学森为何人;遇到孕妇老人不晓得让座,遇到不公待遇不懂得反抗,遇到一点挫折就想到退缩,以自我为中心……如此种种,在惊讶之余更多的是内心的沉重。他们关注问题相当局限,以物质享乐方面的为主,对于传统文化、社会问题等方面的关注却不多。
当然,这类问题的出现原因有很多,家庭、学校、社会都有责任。作为政治教师,我也在思考:我们应该怎样促使学生学会关心、宽容他人,变得更有同情心、责任感呢?怎样让学生们健康成长,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水平呢?初中思品课程,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途径,对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负有重责。我们更要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使得初中思品教学体现浓厚的人文主义色彩。
基于此,我认为,在平时的初中思品教学中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政治课堂教学不是简单地机械灌输,而是将知识内化为修养;政治教育不仅是知识、方法的传授,更是情感的交流,体现一种严谨的科学观和人文精神。
二、实践中的探索
有学者指出:人文素养的灵魂,不是“能力”,其核心内容是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个人人文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其质量是个人发展过程中各方面因素互相作用的结果。人文素养作为人的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人应具备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人文素养教育就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很好地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并较好解决人自身意志、情感等方面的问题,帮助每个人德、智、体、美达到和谐状态,从而提高人的整体素质。通过人文素质培养,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培育他们的民族精神,增强其精神力量。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如何把知识传授与人文教育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人文素质教育功效呢?可以做这些尝试:
第一,寻找人文素质教育的切入点,催生人文教案。传统教案,片面追求知识的传授,教师的主导作用。而人文教案倡导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立足于学生兴趣和需求,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感,启发学生感悟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在授课时,要求对教材内容进行整理、丰富,不仅备书本,更备学生。要体现对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并把知识纳入人文背景中去。
第二,关心时事政治,催生人文教育素材。上好思想政治课,要有效地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心人类世界。对最近的美国总统选举、事件、经济危机等重大事件进行及时的报道;组织献爱心救助灾区活动;引导学生关注本地区身边的热点新闻,等等,从而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追求正义。通过举行演讲比赛、辩论会等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表达能力、团结协作能力;让学生讨论时事,针砭时弊,培养其独立思维,引导其确立正确的价值取向,这些时事新闻为人文素质教育提供了大量详实、丰富而鲜活的素材,也蕴含着很大的人文教育价值。
第三,营造和谐民主开放的思品课堂氛围,催生学生的人文精神。在初中思品课堂里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教师只是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提升学生思维品质。教师不光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更要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在课堂中充分讨论探究、充分发言参与、充分表达组织、充分享受这一课堂。在这样的课堂里,学生的思维是开放的,讨论是积极的,师生关系也是和谐的,处处充满人文关怀,这才是人文主义课堂应有的特征。另外,学习效果好坏的标准应该建立在课后学生是否把课堂要求的目标内化为自身的修养、人文素养的提高上。不是说课上完了,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第四,注重社会实践活动,催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新阵地。课外时间也可以搭建人文素质教育的新阵地。开展一些切实可行的课外实践活动,布置小论文或社会调查报告,引导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如“农村贫困状况的调查报告”作业,学生在与贫困户的接触中,能很好地培养助弱、关爱、坚强、节俭、奋发图强等精神品质;“帮助敬老院孤寡老人”实践活动中,学生通过与老人的交流、互动,帮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这些活动都有着深刻的人文教育意义,扩展了人文素质教育的阵地。
三、个人的感悟
——调查者的感言
所谓乞丐,是以乞讨为生的人。乞丐,对于我们而言,可能是再熟悉不过的了,因为他们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乞丐,对于我们而言,可能也是再陌生不过的了,因为我们很少真正关注过他们的生存现状。在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乞丐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因此,我们决定对乞丐这一社会弱势群体进行调查。聆听那来自社会底层的呼唤,能让我们更真切地了解社会,从而提高自身的社会责任意识。
一、调查印象
调查地点:人民路
调查时间:2012年12月1日 13:00—14:30
在肯德基的门前,看到了一个70多岁的男性乞丐。他身穿破烂的衣服,蓬着头,瑟缩在肯德基门口的角落里,看起来有些可怜。他的面前摆着一个奶粉罐子,罐子有些生锈了。在13:10得到一块钱之后,近一小时的时间里,一直无人问津。直到近14:00时,一个男子经过,往他罐子里扔了五毛钱。14:00多的时候,乞丐从身上掏出一条毛巾,每当看到行人走近的时候,他就用毛巾抹眼睛装哭。恰巧一对情侣经过,乞丐迅速把毛巾放到了自己的眼睛上,果然,那个男子就从衣兜里掏出一枚硬币,丢到了罐子里。此时正好有一群中学生路过此处,乞丐用“眼泪”换来了学生们的同情,取得了“丰硕的战果”,学生们一毛、五毛、一块……钱陆续进了乞丐的罐子中。一个女学生从乞丐的旁边经过,还专门又回来了一趟,将五毛钱递给乞丐……
调查地点:老汽车站(公交车站) 调查时间:2012年12月1日 15:00—15:30
一个小儿麻痹症患者,我们遇见他时,他正拿着一张展开的烟盒纸向旅客乞讨,纸上写有他的“身世”:“尊敬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哥哥姐姐你们好!我是一个孤儿,妈妈去年得病死了,爸爸被讨债的人活活气死了,姐姐也因意外的车祸离开了我。求求好心人帮帮我,给我点钱或吃的吧。”开始时,他挪到我们这里,让我们看这张纸,我们给了他一块钱,问他需不需要帮忙,他拿了钱便走开了,根本没有理我们。后来,我们看见他又缠上了另一位女学生……
调查地点:中心广场附近
调查时间:2012年12月1日 16:00—16:30
一个大学生模样的人,胸前挂着一块牌子,跪在人行道上。牌子上写着什么家境贫寒、没钱读书、望路人施以援手云云。多数行人没有多看他几眼,就若无其事地走着。一会儿,一群年龄差不多20岁的女青年,在他的周围围了一圈,认真地看那块牌子。这样,越来越多的人来凑热闹。过了许久,终于有一个戴眼镜的老奶奶给了他五块钱,那人连忙点头致谢。越来越多的人给钱,那人的头就点个不停。
二、调查显示
调查显示,乞讨地点多集中在繁华地段,尤其是公交车站、中心广场、人民路这三大地段;乞讨类型主要有学生求学、老人求助、残疾求助、儿童求助、卖艺求生等。(各数据见下表)
在乞讨方式上,行乞者们各有各的“招式”,多为以下几种:卖艺行乞、暴露残疾乞讨、死缠烂打乞讨、“悲惨家史”乞讨、怀抱遗像头扎白布为亲人乞讨、强行乞讨、怀抱婴儿乞讨、隐蔽性乞讨(指行乞者在保安或警察视线范围内装作捡拾垃圾,一旦保安或警察离开,就向路人伸手要钱)。卖艺乞讨者多为在街头拉二胡、唱歌、吹竖笛等,这种乞讨方式市民比较容易接受;在地上或者在胸前挂牌子写上自己悲惨经历的方式,受访市民大多认为不可信;而死缠烂打乞讨、强行乞讨则遭市民反感。
乞讨群体从年龄上看,老人和未成年人占多数,身体状况残疾、有病的较多。从城市管理处、汽车站派出所、救助管理站等部门获取的信息及我们的调查显示,绝大多数乞丐来自外地,乞讨者大多数来自边远、穷困山区,极少为城市人。乞讨群体呈现出低龄化、老龄化倾向,并且具备职业化和经营化的特征,部分乞讨群体还初步具有犯罪化倾向。我们在调查时常听市民感叹:“以前很少见到小孩乞讨,怎么突然间多了那么多。”可见,乞讨者中儿童和未成年人的数量在增多,而市救助站的信息反馈,也证实了这一说法。
三、调查建议
现在的乞丐真假难分。假的,使人们受骗,让人们白白送钱;真的,又可怜,没人援助。调查中我们发现,多数市民对乞讨现象产生的影响感到不安,近一半的人认为乞讨影响市容市貌,三成受访者表示乞讨影响社会治安给自己带来不安全感,还有市民表示死缠烂打乞讨和沿街乞讨容易影响交通秩序。乞丐无疑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隐患,妥善解决城市乞丐这一城市的痼疾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我们认为解决流浪乞讨要依靠政府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并且调动社会力量。我们建议不妨借鉴国外经验,通过政府部门如民政部门统一颁发执照性质的乞讨证明,上面载明乞讨者乞讨的原因和时间,使人们对各类乞讨者能够有效地确认其身份。
综上所述,我们对解决城市乞丐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教育和宣传力度,消除人们的惰性思想。
2.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当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乞丐也就会自然消失了。
3.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乞丐的管理力度,规范一些法律制度,严厉打击那些有组织、有规模的职业乞丐群体。
4.加强对贫困学生的调查和落实救学金的发放,对依靠乞讨生活的孤寡老人给予必要的关怀和进行相应的管理。
5.向乞讨者颁发“执照”。
(指导老师 沈提花)
关键词:以房养老;老年人;需求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17-0042-02
2014年6月,备受争议的“以房养老”保险试点方案正式出台,保监会下发《关于开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决定自7月1日起,在北京、上海、广州和武汉率先开展“以房养老”试点。“以房养老”保险属于商业保险,以自愿参加为基础,规定投保人为60岁以上拥有房屋独立产权的老年人。但试点实施至今,老年人和金融公司均反应冷淡,持观望态度。
“以房养老”并不是第一次遭遇尴尬,之前各地推出的“以房养老”产品均不了了之。2007年,中山恒基房地产经纪有限公司和北京寿山福海国际养老服务中心联合推出了“养老房屋银行”业务,规定60岁以上老年人可向养老机构提出申请,把产权房交付中大恒基代老人出租,赚取的租金用来抵免养老院费用,剩余租金由老人自己处理,并始终拥有产权。
2011年10月,中信银行公布了“以房养老”方案,规定老年人本人或法定赡养人以房产为抵押向银行贷款用于养老,银行核定贷款额度后按月将贷款划入老年人账户。借款人只需按月偿还利息或部分本金,贷款到期后一次性偿还剩余本金。若到期无法偿还本金,房产将被用来偿还贷款。除了以上城市,上海、广州等地也实施了各具特色的“以房养老”业务,但结果同样不尽人意。
一、“以房养老”理念
“以房养老”是一种自我养老方式,广义上是指老年人利用自己的房子取得养老生活费用的任何做法。狭义上指拥有住房的老年人将房屋抵押给银行、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金融机构对借款人的年龄、预期寿命、折损情况等评估后,按评估价值减去预期折扣和利息,将房屋价值分摊到预期寿命中,按期支付现金给借款人,延续到其去世。老年人在有生之年拥有房屋居住权,去世后房产归金融机构处理,以补偿贷款本息。文中所指是狭义的“以房养老”,其实质是作为一种商品参与市场,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以房养老”是一种特殊的融资保险形式
“以房养老”不同于一般“一手交钱,一手交房”的住房交易――房屋抵押后,其使用权并未转移,仍归售房者继续保留,房屋产权抵押的资金也非一次性支付。金融机构取得房屋产权,却未能取得房屋的使用支配权。这种交易既是一种权利――若干年后获得房屋产权,又是一种义务,必须向老人支付养老费用。按照权利与义务对等原则,履行义务的同时享受权利,但金融机构前期取得的权利只是名义权利,并以长期向客户给付贷款作为享受权利的条件。
(二)“以房养老”中的房屋是一种特殊商品
价值与使用价值本是同一物品的两个不同方面,没有使用价值就不可能有价值,无法到市场上进行交换,两者对立统一于商品之上,在正常情形下不可分离。但在特定状况下,价值与使用价值也会发生分离。“以房养老”业务中的房屋便具备这种性质――使用价值与价值分离,即居住权与产权的分离,房主在获得房屋价值时并不立刻让渡使用价值,而是在多年后让出房屋使用价值。正是房屋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可分离性,使“以房养老”成为可能。
二、“以房养老”的有效需求
影响“以房养老”开展的因素来自作为需求者的老年人和作为供给者的金融机构两方面。这对关系中,需求者具有主导性,因为有了需求,供给才有意义,市场有效需求具有决定作用。“以房养老”试点没有成功原因是有效需求不足。所谓有效需求包含两方面:一是消费者购买意愿,二是消费者购买能力,两者需同时具备。
(一)老年人购买“以房养老”产品的需要与意愿
1.社会客观需求
我国人口老龄化超前于现代化,中国老龄事业发展报告(2013)指出,2012年老年人口数量达1.94亿,老龄化水平达14.3%。据联合国统计标准,一个国家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总人口数的10%或65岁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总数的7%以上,表明国家步入老龄化社会。与此同时,老年人口结构变动进一步加剧老龄化的严峻性。一是高龄老人继续增长,从2012年的0.22亿上升到2013年的0.23亿人,年均增长100万人的态势将持续到2025年。二是无子女老年人和失独老人增多,2012年中国至少有100万个失独家庭,且每年以约7.6万的数量增加。另外,全国约有1 850万老人有房产没子女。可见,我国的孤寡老人已达2 000万,这些老人无子女依靠,我国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又不够完善,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老年人获得养老资金渠道少,“以房养老”完全可以成为解决上述群体养老问题的有效途径。
2.老年人主观意愿
对商品而言,消费者仅有客观需求,未必会去购买,还需具有主观意愿,这比客观需求更重要。搜狐网在2014年7月发起的“以房养老”意愿调查显示,79%的网友不会选择“以房养老”,74%的网友不支持父母选择“以房养老”。可见,人们主观上对这一养老形式的接受度很低。
我国地域差异明显,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不同区域、城市对“以房养老”的接受程度也有差异。周宇博选取了包括东、中、西部的六省市对“以房养老”意愿问题进行调查,被调查人员从30岁到61岁以上不等。调查者根据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等指标对反馈数据进行了分析:总体上,东部地区对“以房养老”认同的比例高于中部和西部,中部又高于西部。上海居民认为这一养老形式“可行,可参与”的比例为37.57%,江苏为37.86%;安徽为31.15%,江西为21.58%;陕西为32.96%,贵州为16.39%。总结起来就是总体参与意愿偏低,地区差异明显。
影响老年人参与意愿的因素很多,如学历、家庭结构等,其中最大的制约因素当属传统观念。东北财经大学副教授朱劲松对影响老年人参加“以房养老”的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数据表明:“违背传统观念”被排在第一,成为影响老年人参与“以房养老”的最主要因素,而“担心子女埋怨”被排在第二位,显示了子女对老人的影响。
(二)老年人对“以房养老”产品的购买力
有效需求包括购买意愿与购买能力两个方面,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购买能力分为潜在能力和现实能力。
随着我国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商品化,居民住房自有率不断升高。2012年,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国人民银行共同的《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住房自有率为89.68%,远超世界60%的平均水平。如此高的住房自有率表明我国实行“以房养老”的可行性与巨大的潜在市场。住房自有率反映了市场潜在能力,然而老年人现时拥有的产权才具有现实意义。根据《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研究报告的结果,2010年老年人现住房屋产权属于自己的比例在城市和农村分别为75.7%和71.2%,表明“以房养老”的实际市场也是巨大的。
三、“以房养老”发展初期的定位分析
“以房养老”目标群自然是有房产的60岁以上老年人。但无论从主观还是客观上,并不是所有符合要求的老年人都愿意参与,“以房养老”的特点决定了其是一个小众产品。在该产品试点期,应抓住有意愿并且有能力的老年人群体,针对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能满足其需求的产品,这样才能打开局面,使“以房养老”成为居民养老的有效形式之一。
(一)区域定位
首先,因为农村依然实行土地集体所有权,目前“以房养老”在农村行不通。在城市,由于历史背景、地理等因素,我国东、中、西部经济发展程度不一,城市间差异大,这些差异反映在各地区居民身上就是人们思想观念、收入等指标的差异。东部地区,尤其是较早开放的沿海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居民收入高,人民思想较开放,容易接受新事物。上文所阐述的东、中、西部不同城市“以房养老”意愿差异的实证分析也验证了这一点。因此,最新的试点选在经济发达、思想前卫的四大城市是合理的。然而,发达城市间也是有差异的,“以房养老”的产品设计应该立足本地实际,研究当地人能够接受的形式,完善有关的各项配套措施――不同城市应该有不同的具体形式,不应采取“一刀切”的做法。
(二)家庭情况定位
微观定位也同样重要,试点期的定位应该是:有房产的无子女或者无子女照料的有参与意愿的贫困老年人。在有子女的家庭里,老年人受到传统观念和子女的牵制,往往不愿将住房进行抵押。无子女老人则不需考虑那么多,只要能够保障自己晚年生活即可。另一种情况是有子女但是子女不孝,没有尽到赡养义务,这种情况下,老人完全可以利用住房自我养老。这两种家庭状况的老人对“以房养老”更有认同感。此外,我国无子女和失独老人的数量超过2 000万,这部分市场潜力巨大,要想抓住这个市场,在初期产品设计的时就要更多地考虑这部分老人的需求,比如在定期发放养老金的同时可以从中抽取部分资金聘请相关人员给倍感孤独或无法自理的老人提供家庭照顾等。
老年人的收入情况也需考虑在内,若其在年轻时候积累了大量财富或自己购买的养老保险能够保障晚年生活,这部分老年人则没有对“以房养老”的迫切需求。只有那些晚年收入来源少甚至是无收入,不能够保证其晚年生活质量的老年人才有可能成为最早的“以房养老”产品购买者。
因此,目前的“以房养老”产品应定位于居住在经济发达城市中有房产的无子女或者无子女照料的有参与意愿的贫困老年人。总体来看,“以房养老”的市场前景是乐观的,只是目前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导致市场潜在需求无法变成现实购买力,若能够准确定位目标群,设计具有针对性的养老产品,“以房养老”将会成为老年人可选择的有效养老方式之一。
参考文献:
[1]柴效武.以房养老理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8.
[2]唐旭.基于有效需求角度分析以房养老的困境[J].政经视点,2011(20).
[3]崔兴岩,孙洁,于涛.倒按揭:中国老龄化社会以房养老模式研究[J].金融创新,2013(10).
[4]周宇博.我国推行以房养老可行性调查――基于东、中、西部六省市的实地调研[J].价值工程,2014(1).
为切实了解全县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和生活状况,20xx年7月20日至8月3日,根据 县委缩小三个差距促进共同富裕的决定调研精神,对全县的农村空巢老人情况进行了全面普查,成立了调查小组,组织本局干部深入到云龙镇护云村、福禄镇陆坪村分别对77位农村空巢老人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摸清我县农村空巢老人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农村空巢老人的生活状况。
一、农村空巢老人基本情况及生活现状
通过普查,全县现有60岁以上老人13.93万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5.29 %,其中农村老年人11.98万人,占全县老年人口数的85%。农村老年人中空巢老人共有24110户、37837人,占全县农村老年人口数的31.6 %。随着我县人口老龄化程度的加剧,独生子女家庭的子女迈入社会、走出家庭,空巢老人家庭将逐渐增加。空巢老人比例呈逐年上升趋势。其结构如下:
1、年龄结构情况:60-79周岁的有36042人;80周岁以上的有1795人。
2、经济收入情况(人均年收入):
1500元/年以下的:16985人;
1500元-5000元/年的:18717人;
5000元/年以上的:2135人。
其中现已享受农村低保的人数达到3740人。
3、居住状况:老人个人独居的7030户;夫妻独居的10605户;与孙辈同住的6475户。
4、身体状况:身体健康的26059人;身患疾病的11778人(其中患重病的1469人)。
5、空巢老人中外出打工(半年以上的)子女人数:44865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生活质量不高
调查发现,我县农村大多数空巢老人生活质量不高,可支配现金少,其主要经济来源:一是养老保险金80或90元/人二是出售部分自己及配偶力所能及的种、养殖农产品;三是子女给予少量零花钱。省吃俭用,勉强能维持基本生活。
(二)疾病的困扰
据普查反映,患病老人有11778人,占被调查的空巢老人总数的31%。门诊医疗费用占据了他们每月支出的大部分,然而农村合作医疗和民政医疗求助只解决了患病老人住院的部分医疗费用,门诊费用自负成份较重。特别是1469位患重病的老人,连其基本生活都很难维持,根本无钱医治, 个别的生病几年来未就诊过。老人通常是小病忍,大病拖,致使常年遭受疾病折磨。
(三)文化程度不高,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据普查反映,高达80%的农村空巢老人不识字,17%的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秉持着家丑不可外扬的传统陋习思想,遇到子女不孝顺、侵占老人个人财产、甚至虐待老人等情况,多数老人宁愿逆来顺受、息事宁人,也不愿意求助于组织和法律途径来解决。使得有些老人吃不饱、穿不暖,生活特别艰难。
(四)子女外出导致空巢老人孤独感倍增
由于子女长期外出务工,不能回家探望老人,这很容易让老人感到孤独,仅靠电话并不能慰藉老人的心灵。农村空巢老人存在心理问题:一是希望孩子们进城打工多赚钱改善生活,二是希望子女也能够经常在身边,每逢过年过节,就盼望外出打工子女们能早点回家,享受天伦之乐。子女长期不在身边,牵挂、担心子女,难免产生心理失落,涌起孤苦伶仃、自悲、自闭、自怜等消极情感,同时由于自身性格缺陷,对生活兴趣索然无味,造成他们心情抑郁、惆怅孤寂。
(五)子女不孝顺,晚年生活特别困难
目前农村流传一子晚年享清福、二子晚年较幸福、三子晚年生活就过衍的说法。多子女老人的赡养问题,子女之间相互推诿,你推我、我推你,老人生活无人照料。子女不孝造成老年人生活特别困难,更有甚者国家给予老人的社保、低保等待遇老人就享受不全,还有极个别虐待老人的。
三、农村空巢老人已享受的政策
1、全部享受了城乡社会养老保险。
2、全部享受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
3、3740人享受了农村低保。
4、符合条件的,享受了城乡医疗求助和临时困难救助。
5、符合条件的,享受了节日慰问制度。
6、全部享受了政府的有关老年优待项目。
四、进一步做好农村空巢老人工作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空巢老人是老年人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数量和比例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快速增长。如何使越来越多的空巢老年人安享晚年,已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做好空巢老人的各项服务工作,不仅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老龄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也是新的历史时期做好老龄工作的要求。针对老年人普遍关心的养老、医疗、生活照料等问题,结合我县实际,提出如下建议:
(一)把老龄工作纳入社会经济发展整体规划。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人人共享社会发展成果为目标,把发展老龄事业作为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不断强化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关心支持老龄事业,为老年人事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二)大力宣传贯彻执行《老年法》,加强孝道文化宣传,提高全社会敬老、养老的意识。提倡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
在全县开展一次《老年法》的宣传活动,提高全社会敬老、养老意识。大力开展孝亲敬老活动,加强孝道文化宣传,大张旗鼓的宣传尊老敬老的先进事迹,表彰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先进典型,依法打击侵犯老年人合法权益的不法行为,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社会的正义。《老法年》规定老年人有受家庭赡养与扶养的权利,家庭成员应当关心和照料老年人,督促子女和其他家庭成员履行赡养扶助义务,提倡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推进家庭赡养工作的进一步落实。维护空巢老人的合法权益,对个别拒绝、逃避履行赡养义务的子女依法进行追究查处。
(三)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健全老年人养老保险、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机制。
适当提高五保户供养标准,按照经济发展和人均收入建立适时增长机制,保证分散供养孤寡老人基本生活水平不下降。对部分空巢老人实行特殊救助。在基本实现应保尽保的基础上,适当增加低保对象中的困难高龄空巢老人补助金,实行特殊救助办法;建立农村特困老年人专项救助基金,重点解决空巢老人生活、疾病等特殊困难。
(四)构建老年人医疗保障体系
一是建议有关部门制定出台解决空巢老人就医困难的具体措施,提高医药费新农合报销比例,特别是门诊医药费。鼓励有条件的医院及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立家庭病床。二是在城乡医疗求助基金中切块建立老年医疗救助基金,通过基金会对无力支付医疗费和支付困难的空巢老人给予帮助。三是进一步完善救助机制,对无生活来源、长期患病、久治不愈、丧失生活自理能力的空巢老人,要及时把他们纳为医疗救助范围,给予救助。四是农村空巢老人由于家中无人照顾,常常会面临突发性疾病得不到及时抢救,生命受到威胁。建议在乡镇街道成立基层老龄组织,村委会建立农村空巢老人家庭档案,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采取结对帮扶的办法,解决空巢老人的生活照料问题。
(五)做好空巢老人日常生活照料。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让分散的农村老人尽是集中居住,广泛开展关爱帮助空巢老人的宣传工作,突出对高龄、生活不能自理空巢老人给予特殊关爱,提高人们老龄意识、养老意识和责任意识。建立完善互助帮扶制度,采取邻里互助,一帮一,志愿者包户,成立专门为老服务队伍等多种形式,照顾好空巢老人生活。大力开展 送温暖,献爱心活动。根据空巢老人实际情况,不断开拓创新敬老互助内容,逐步探索形成关爱空巢老人帮扶长效机制。
xx县地处四川重庆两省市结合处,与xxxxxxx三市交界。目前,全县人口总数逾80万,其中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9.07万,占全县人口总数的11%以上,并正以年均4.5%的速度急剧增长,已跨入了人口老龄化县的行列。由于xx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家居农村的老年人占老年人总数的近80%。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城市社会保障的不断深化,城市老年人的养老水平遂步得到了提高。但农村老年人在养老、医疗、生活、赡养等方面的情况却不容乐观。因此,关注农村老年人,研究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老年人养老之路,对于农村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和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是党和政府及老龄工作部门当前亟待研究、探讨并解决的突出问题之一。近几年来,我县一直把老龄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放在基层。各级党委、政府和老龄工作部门都很重视农村老龄工作,关注农村老年人,坚持“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认真贯彻落实“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老龄工作目标,全面推进农村老龄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一、工作实绩及基本经验
(一)加强宣传教育,努力营造农村敬老、爱老的社会风尚。结合我县当前实际,大力强化宣传,普遍提高农村老龄意识。一是把宣传贯彻《老年法》列入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县乡政府都召开动员大会及座谈会,将《老年法》列入"四五"普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各乡镇、社区居委会把宣传贯彻《老年法》纳入当年的目标管理,层层落实责任;二是采取多种形式,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的作用,加强对《老年法》的宣传教育工作,并把中青年及学生作为宣传教育的重点,实行法治与德治相结合,大力宣扬子女孝顺父母、社会力量兴办老年事业、基层老年协会开展活动,以及党政领导重视老龄工作等方面的典型。
(二)以“老有所养”为重点,全面开展农村养老保险。坚持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相结合,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加快发展老年服务事业,同时继续鼓励和支持家庭养老,倡导个人的自我养老,走政府、社会、家庭和个人相结合的养老保障道路。我县在开展农保工作中,主要采取储蓄式积累方式,其经费来源由村组和个人共同负担,以个人缴费为主,政府给予政策扶持。个人缴费和村组补助部分,全部记入个人帐户,属投保人的私人财产。在开展农村养老保险的具体操作上,根据农村经济发展和各个家庭的实际情况,坚持因地、因户、因人制宜,坚持自愿投保原则,并充分考虑农民群众的承受能力,不搞摊派,不强迫命令。承保机构在资金的管理上,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搞好基金的营运,千方百计保证基金增值。并强化监督机制,由审计、财政和监察部门定期对“农保”基金进行审计监督,确保了基金的安全营运。自1995年至今,全县参保人数达6000多人,共筹集保费140多万元,累计积累基金190万元,现已有420多人开始领取养老金,共计支付4万余元。
(三)进一步抓好农村五保老人供养工作。五保老人是农村老年人中最脆弱的一部分,他们无儿无女,其生活保障,也只能由政府和社会提供。2003年广安市委、政府把农村敬老院建设纳入为民办的十件实事之一,加大了对农村五保老人的关怀程度。随着《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和《农村敬老院暂行管理办法》的颁布实施,广大农村的五保供养政策进一步得到了落实,五保供养对象生活改善,敬老院的建设和管理日渐完善。近年来,我县通过转移支付和村、组供给等方式,保证了全县3100名五保供养对象每人每年672元生活费和350公斤口粮的补给标准。另外,截止目前,全县共建敬老院31所,共有床位561张,已收养了五保供养对象441人,占全县五保供养对象的11.3%。
(四)落实“双签”工作,促进家庭养老。开展签定“家庭赡养协议书”和“家庭敬老保证书”的“双签”工作,是贯彻落实《老年法》,解决农村家庭养老中存在的问题,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弘扬我国尊老、敬老、养老优良传统美德的重要举措。几年来,我县在巩固“双签”成果的基础上,继续推广、完善“双签”工作,把重点转移到建立跟踪回访监督机制方面,把家庭养老落到实处。目前,我县已签定“家庭赡养协议书”24274份,签定“家庭敬老保证书”20081份。
(五)以老协为载体,促进农村老龄事业的发展。我县老年人协会在各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作为社会与老人沟通、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在促进经济建设、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精神文明建设、调解家庭纠纷、解决村民生活困难、破除迷信、移风移俗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去年4月23日晚,我县金牛镇一带突遭特大暴雨袭击,洪水来势凶猛,位于金牛镇二村的孙家平桥被洪水冲毁。次日清晨,100余名去河对岸学校上学的中、小学学生及相邻几个村的过往村民站在被冲毁的桥边因无法过河而急得团团转。这一情景恰被该镇老年人协会二分会负责人孙平阳等人看见了,望着河岸人群中那一张张焦急又无奈的面孔,老人们庚即组织分会会员及村民商量、研究,决定马上搭建一座临时竹桥,以解决两岸村民过往难题。他们砍来自已家的树木、竹子(共约2000多斤),并买来大量铁丝,组织人员削竹、排竹、捆绑固定,孙会长还带领会员们涉水冒险架桥。在他们的精心指挥下,不多时一座长15米、宽2米的临时竹桥便架起在洪水滔滔的河面上。竹桥建成后,孙平阳又组织青年村民将被洪水阻隔的那100余名学生和村民安全护送过河,保证了孩子们正常上课和村民的正常过往,受到当地百姓的好评。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社会养老发展缓慢。我县农村的社会养老虽然经过了十余年的发展,但是由于传统农业条件的限制和我国城乡"二元"政策体制的管理模式,使社会养老这种方式基本处于一种低水平、缓慢发展的层次上。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社会养老投入低,目标人群的覆盖面过窄。目前全县只有五保老人能够得到较为固定的社会救济性保障,其余大多数老年人基本上没有固定的社会保障。
第二,保障水平低,不能真正起到社会保障的作用。
第三,农村的社会化养老缺乏法制化的管理和规范。特别是养老保险的管理和运作以及社会救济具体实施,缺乏规范的法制化措施,某些方面的工作流于形式,或者受人为因素的影响,致使实际工作中漏洞很多,导致某些社会养老保障措施不能得到落实,部分社会养老保障金不能真正用于保障老年人的生活,多数老年人还不能实现共享社会救济发展的成果,甚至落后于平均生活水平。
(二)老年需求得不到满足。党的以来,从农村开始的一系列改革政策给广大农村带来了生机和活力,大多数农民已告别贫困走向富裕,但在老年需求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主要体现在:
第一、农村老年人经济自养的能力不足甚至低下,其他亲属在家庭养老中的作用很小。
第二、农村老年人身体不健康的比例高,感到生活无人照料的比例高。
第三、在农村,仍有一定数量的因种种情况时常感孤独,无处无人诉说心事。
(三)医疗困难、医疗水平低。与城市不同,我县农村一部分老年人没有医疗保险,看病全由自己掏腰包,而老年人失去劳动能力之后也就失去了经济来源,看病的钱由子女(主要是儿子)负担,而多数子女经济收入低,无法全力承受其高额的医疗费用。因此,在农村特别是偏远地区的老人生病后,只要进医院看病时,如果医生说治不好,大部分老人及家人也就不再坚持医治了。对老年人来说已经完成了人生的任务:传宗接代、抚养子女长大成人;对子女来说已经尽了自己的一定责任,无论从道义上还是舆论上都不会受到多大的谴责。这就出现了有病难医、或不医的现象。同时,由于我县农村长期处在较落后的阶段,医疗机构设施比较落后,技术水平比较低,合格医生比例不高,因此老年人一旦生重病后,对痊愈所抱的希望不大,这也是老年人就诊率较低的一个主要原因。
(四)生活质量低下。在我县农村,赡养老人是儿子的传统责任,但是赡养并没有一定的标准,也即是说,给什么样的伙食、住什么样的房子没有标准,只能以儿女的孝心来保障,但相当一部分儿女养老意识不强,因此,尽管儿子生活越来越好,但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却变化不大,甚至随着物价的上涨,老年人的生活变得越来越艰难,更不用说照顾老人的精神生活需要。同时,我县大多数家庭、子女外出务工,留下老年人在家带管孙子、上学等,老人不但生活无人照料,还要管教孙子,很难安度晚年。
(五)部分农村家庭赡养形式简单,子女负担加重。虽然说老年人在家庭就可以完成养老,但实际上农村的老年人传统的养老形式是非常简单的。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施行,农村家庭子女数逐步减少,过去由几兄弟共同承担的对父母的赡养变成了由两个子女或一个儿子承担,这样,在家庭规模小型化之后,同样赡养形式简单的完全家庭养老却加重了子女的负担。特别是儿子外出打工后,儿媳妇既要承担农活、家务活、照料下一代,又要承担对老年人的赡养责任,家庭负担加重。
农村老年人的问题一方面制约着农村的现代化进程,影响农村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过分的依赖家庭养老所造成的结果易导致养儿防老的陋习难以剔除,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贯彻落实出现困难。因此,设法解决好农村老年人的养老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解决农村老年人问题的主要对策
针对农村老年人的主要问题,建立完善的农村养老体系已刻不容缓,建立主要包括以家庭养老为主体,加强老年人自我保障为重点,提倡集体助养和建立社会共养为保障的养老体系。
(一)强化子女的赡养义务,建立家庭养老体系。中华民族历来有赡养老人的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赡养老人不仅仅是子女应尽的职责,也是国家法律和政策所规定的公民义务。在《婚姻法》和《继承法》的相关条款中分别将这一义务用法律的形式给予了确定。因此赡养老人是一项法定的社会职责。一方面,各级政府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政策法规,确保子女赡养有序进行。另一方面,农村老龄工作者应当通过宣传、监督,强化子女赡养老人的义务。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有组织有领导地在农村倡导、推行赡养人与被赡养人之间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明确规定赡养标准和子女的责任,确保老年人的家庭赡养,进一步完善家庭养老体系。
(二)鼓励老年人自养。老年人的自养来源主要是两方面,一是年轻时的收入积蓄,二是在老年时仍然有劳动能力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所得。农村老年社会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制定具体措施,鼓励老年人自养。如协助地方建立老年人储蓄机构,帮助老年人制定养老计划,发展第三产业,制定优惠政策,为老年人提供劳动就业机会,增强老年人的自养能力。
(三)集体助养。集体助养的主要对象是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敬老院是解决孤寡老人和困难老人的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生活护理的主要场所。而我县一些有条件的农村,可以用集体经济建立集体养老金制度,也可由集体经济和一些富裕起来的村民共同出资。建立集体养老金制度,对有较大经济开支需要的老人给以适当的帮助,以弥补家庭养老、社保养老和自我保障的不足。同时,建立邻里互助小组,充分发挥邻里功能。俗话说:“远亲不如近邻”,邻里这一初级社会群体在传统的农村担负着“守望、共生”的重要功能,邻里之间的相互照顾包括家务劳动,老人小孩的照看等。各乡镇党委、政府以及老龄工作者要发挥农村邻里互助的作用,组织农村老人自愿组成的邻里互助小组,就近开展邻里互助服务,给有需要的家庭提供小孩的照看、老人的看护,充分调动社区老人的积极性,强化邻里的互助功能。邻里互助的另一形式是家庭之间互相协调,例如张家的劳动力帮李家耕种农田,李家的老太太帮助张家照顾小孩等等。
(四)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在强调子女赡养和集体助养的同时,还要建立完善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供养,培养通过社会保险养老的习惯。建立基层生活保障制度,根据乡镇的实际情况发展相应的养老形式,加强对农村养老保险机构的制度化、法制化管理,做到专款专用。
(五)建立老年人医疗卫生服务中心。在农村老年人看病难主要是经济困难和交通不便。因此,今后农村的老年人社会工作方面还应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情况,在农村建立和添加便利医疗点,发动一些城镇的医疗组织机构志愿定时定点的去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为老年人提供义诊和体检,探索多种形式的农村健康保障办法,改善农村落后的医疗面貌,普及卫生保健知识,增强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使老年人能够“老有所医”。
四、兴建适当的老年文化生活设施版权所有
建立老年文化设施,如健身房、图书室、兴趣活动室;经常组织老年人开展他们喜爱的文娱活动,如老年健身操、太极拳表演等。对落后地区应实行送文化下乡的办法,将一些新人新事新变化通过演出的形式送到农村,使一些从未走出过家门的老年人感受生活的巨大变化和生活的幸福。
当前,课改进入新的阶段,全国各地流派纷呈,百花齐放,有力地推进了课程改革。然而,纵观各地的课改模式,其中最大的局限就是没有跳出“就课堂论课堂”的思维传统,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缺乏足够的重视和系统的设计。为此,我们提出了打造“三空间活力课堂”,旨在关注学生成长的空间,关注学生学习的过程,既关注课堂的深度,又注重拓展课堂的广度,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终身发展的能力,为学生的成功人生奠基。
二、“三空间活力课堂”解读
“三空间活力课堂”是将学生生活、学习、成长的教室、校园和社会这三个空间有机整合为充满活力的教室小课堂、校园中课堂和社会大课堂。整个课堂是链接生活、动态生成、充满生命成长气息的课堂。
“教室小课堂”是指根据国家课程计划开设的各学科课堂教学活动。这是实施素质教育和促进学生全人发展的主阵地。
“校园中课堂”是指除学科课堂教学之外,结合学科课程开展的辅助活动以及校园里一切育人的环境和其他活动。
“社会大课堂”是指将学生从校园引向社会,走进家庭、走进社区、走进大自然,利用这些环境中的合理资源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
其中,小课堂是主体,中课堂、大课堂是两翼;小课堂夯实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是基础、是根本;中课堂是对相关学科的整合,是对小课堂的延伸;大课堂是对小课堂和中课堂的进一步拓展,是实践应用。三个课堂是一个有机整体,相互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
“三空间活力课堂”的设计理念是:学生为本、关注全程、持续发展。
“三空间活力课堂”基本做法是:以需要激趣,以情趣引发自主,以自主激活思维,以思维引导过程,从而达到以过程促进成长。
三、“三空间活力课堂”实践
(一)探索“四度课堂”,夯实教室小课堂
课堂是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主阵地,根据“三空间活力课堂”的理念,我们从提高课堂的“自主度、参与度、情趣度和有效度”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是唤醒自主意识,提高课堂自主度。课堂上用各种方式激励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主管理,让学生 “我的课堂我做主”。
二是唤醒参与意识,从学生参与的“广度、长度、热度和深度”四个方面来提高课堂的参与度。比如,在农村学校,我们鼓励教师开发和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物质资源,和学生一起利用泥巴、竹枝、麦杆等自制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全程参与,全员参与。开发和利用农村人文资源,用农村的“春耕秋种、犁田挖土、喂鸡养鸭、摘果收粮、赶场杀猪、丧葬嫁娶”等风土人情以及村小孩子常玩的“滚铁环、打水漂、抽陀螺、攻营盘”等来进行口语交际的教学,学生参与的情绪都非常高。
三是激趣活力,提高学生情趣度。课堂上教师巧妙创设学习环境,合理设计教学活动,及时有效评价激励,语言幽默生动、情真意切,提问迂回曲折、起伏有致,板书严谨有序、新颖不凡,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情趣度。
四是激发思维活力,提高思维有效度。包含两个方面,即思维的全程性和思维的有效性。
(二)实施两类活动,拓展校园中课堂
“校园中课堂”是对“教室小课堂”的整合和延伸,我们在“校园中课堂”中设计了“学科课程辅助活动课”和“全面育人校园活动”。
一是构建“五型”学科课程辅助活动课。即为弥补学科课堂教学在实践性、活动性、综合性等方面的不足而开设的学科知识的拓展与应用的活动课。活动形式包括拓展学习型、实践应用型、主题研究型、汇报展示型、学科整合型。
二是实施“三色”全面育人校园活动。即充分挖掘校园的育人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从习惯育人、特色育人、文化育人三个方面调绘育人“三原色”。
中课堂活动的设计依据四个点:结合教材增加知识宽度的拓展点;增加知识深度的延伸点;将几个学科相关知识进行整合训练综合能力的整合点;每一阶段学生成长应该知晓、体验、形成能力但教材又关注不够的成长点。
(三)探索“五类实践”,开辟社会大课堂
我们在“社会大课堂”中设计了科普知识探究、社会实践调查、热点问题跟踪、生存技能训练、社会服务体验五种社会实践形式。
一是科普知识探究。学生走进大自然,走进科技馆、博物馆、少年宫、展览馆等科普教育基地,学习、探究科普知识,培养科学精神。
二是社会实践调查。即学生在老师的带领下,或者几个志趣相投的学生组成探究小组,确定探究的专题,开展社会调查活动。
三是热点问题跟踪。通过对热点问题的跟踪,让学生关注生活、善于思考,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四是生存技能训练。包括生活技能、劳动技能、自我保护技能、突发事件应急处理技能等。
五是社会服务体验。走进社区,服务社会,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重要渠道。我们鼓励学生们利用课外时间服务社区,参加志愿者服务活动:打扫卫生、帮助孤寡老人生活起居、陪孤独的老人聊天、协助保安守护社区安全、维护交通秩序、进行国家政策的宣传等等。
四、“三空间活力课堂”的实践成果
(一)形成了百花齐放、各具特色的卓越课堂
江津区“三空间活力课堂”催生出四牌坊小学的“融和课堂”、西城小学的“四度课堂”、江津中学的“三维课堂”、几江中学的“文化课堂”、 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江津四中的“唤醒课堂”、李市中学的“人文课堂”、江津八中的“双百课堂”等特色课堂。
如四牌坊小学“融和课堂”追求融古融今,融和融新,课堂包容广博,鼓励创新;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教学资源的增加、使用和交互,构建自主乐学的新型课堂;几江中学的“文化课堂”以文化人,博学雅正。
(二)开发了“三空间活力课堂”的系列课程
如留守儿童占70%以上的清溪沟小学开发了系鞋带、叠被子等生存技能系列课程。四牌坊小学构建了学科课程、课程辅助活动、校园系列活动、社会实践活动、隐性文化课堂五个板块的融和课程体系。李市小学编写了《旱码头山歌》地方教材;西城小学编写了校本教材《灵童·经典》,油溪小学编写了《综合实践活动》校本教材。
“三空间活力课堂”的研究和实施,解决了传统课堂对学生发展空间关注不够,过分把教育聚焦教室,忽略校园活动、社会实践的育人功能;对学生成长的课程设计不够,教育内容偏重学科书本知识,忽略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学生主体地位落实不够,过分关注学习结果,忽略学习情趣、过程体验,不利于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等现实问题。
五、“三空间活力课堂”的推广应用效果
(一)教室小课堂充满活力
各学校在“激情趣、凸自主、活思维、重过程”的总目标下,结合学校优势构建出特色鲜明的活力课堂。一些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在全市乃至全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
如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参加了2013年9月在深圳举行的首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应用展演”,受到专家一致好评。吸引了江苏、浙江、深圳、天津等地同行前来观摩学习,出现了令人欣慰的“孔雀西南飞”现象。几江中学的“文化课堂”吸引了全国23个省市90多所学校参与研究。2013年11月,四牌坊小学的“融和课堂”、李市小学的“和乐课堂”、西城小学的“四度课堂”、双福小学的“小能人实践”面向全市开放,广受好评。
(二)校园中课堂彰显个性
教师深入研究教材的拓展点、延伸点、整合点、成长点,开发益智益趣的活动课程,使学生在活动中彰显了个性,发展了特长。如清溪沟小学是一所留守儿童70%以上的山区小学,他们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开展系统的生活技能训练。如在教学生洗头时,总结了洗头“六步骤”:一摸水温不烫手,二湿头发莫湿衣,三倒适量洗发水,四将头发轻轻揉,五用温水慢冲洗,六吹头发保健康。这样一点一滴扎实训练,培养了学生的生活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通过训练,学生人人都会洗头。李市镇是个旱码头,学校把旱码头山歌作为地方课程,学生人人乐唱会唱。四牌坊小学通过百人科技团、记者团等16个社团活动,让学生自由选择,自主发展,彰显个性,培养特长。
1.教学中充分联系学生的家庭生活实际。学生细心观察自己的爷爷、奶奶的生活起居情况,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观察所得。
2.利用双休日,通过“与爷爷奶奶互换角色”,亲身体验老人的生活,真切感受他们的辛劳。
3.引导学生回忆平日里爷爷奶奶为自己所做的一切,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老人的敬爱。
4.了解学生对爷爷奶奶的关爱程度,教师有意识引导学生利用重阳节到来之际,设计活动方案,用实际行动为爷爷奶奶庆祝节日。
二、收集资料
1.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重点收集重阳节的有关资料。
2.教师向学生推荐与老人有关的书籍、报刊,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搜集资料,引导他们认真阅读并将典型故事记下来,结合自己的感想,准备交流。
3.上网收集资料。利用“酷站漫游”提供的网址和利用关键词上网搜寻有关尊老敬老的资料,为活动的开展做好充分的准备。
三、调查访问
为了全面掌握地区老人的生活状况,提高学生的尊老意识,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开展调查、访问、参观等活动。
1.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调查的目的设计调查表,开展问卷调查工作,并统计汇总百分比,进行交流反思,及时记下调查后的感受。
2.根据调查反馈情况,确定访问对象(邻里尊老敬老的先进典型),指导学生根据采访对象的不同,设计相应的问题进行采访,做好记录,认真写好采访日记。
3.各小组到社区找到自己的长期服务对象,利用双休日,组织探望,并为他们打扫卫生,跟老人聊天、谈家常,了解对方情况,深入开展体验活动。
4.学生调查访问活动结束后,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体验,根据各自的特长把所见所闻及时地写下来、画下来,通过各种渠道进行社会宣传报道,扩大社会影响,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值得注意的是:在调查访问阶段,学生虽是活动的主体,但教师的指导还是不必可少的。教师要及时与相关单位、个人联系,保证学生活动得以有效开展。采访之前,教师要指导学生注意调查采访时的态度、方法,做好活动前的物质准备和活动过程的资料收集,有意识地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表达的能力,教师还应对学生的各项阶段性活动给予肯定性的评价。
四、合作交流
1.教师要组织学生交流收集的尊老敬老的资料,谈谈自己的感受。
2.小组合作制定一份重阳节活动方案,各小组具体谈谈活动方案的实施步骤。
3.学生出示调查统计结果,交流采访后收集的信息,向同学介绍在调查采访过程中的体会。
4.展示参观访问中拍摄的照片或录像,并向同学谈谈参观后的感受。
5.在各组组长交流时,教师要和其他学生一起分享他们的活动成果,并建议学生把感兴趣和感受深的内容记录下来,认真收集资料,分类整理。
6.分为六个小组,讨论交流,根据每组要求准备节目参加班级“爱在重阳”主题队会。
五、成果展示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20*年10月7日(农历九月初九)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重阳节。重阳节,又称敬老节。前段时间,我们就围绕“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这个主题,进行了调查活动,今天,我们就以生动的形式来对成果进行汇报吧!
本次活动共分为6个组,分别是重阳溯源组、重阳美食组、重阳习俗组、重阳诗文组、重阳敬老组、重阳调查组。(课件出示)
请各组认真准备,首先有请第一组——重阳溯源组。大家欢迎!
(二)自主活动,成果展示
1.重阳溯源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溯源组。我们收集到了有关重阳的由来和一个相关的神话故事。
(2)组员1介绍重阳节的由来1:
首先请组员1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10月7日,是一年一度的九九重阳节。专家介绍说,九九重阳节源于西汉,今称“敬老节”“老人节”,是一个非常温馨的传统节日。农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亦称“重九节”。古人认为,九为“阳数”,象征吉祥、幸福、光明。九月初九,日与月皆逢九,是双九,故曰“重九”;又是两个阳数合在一起,故称“重阳”,所以这一天为重阳日。
(3)组员2介绍重阳节的由来:
那大家知道九月初九是什么时候被定为重阳节的吗?接下来有请组员2来给大家介绍。
重阳节正式成为节日,是在西汉时期。在汉代刘歆的《西京杂记》中已有记载。文中提到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害后,她有个名叫贾佩兰的侍女也被驱逐出宫。贾佩兰与人闲谈时,说到在宫中每逢九月九日,就要佩插茱萸、饮酒,以辟邪延寿。可见,农历九月九日在汉代就成为节日了。
(4)组员3介绍重阳来历的神话故事:
关于重阳节的来历,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故事。大家想听吗?下面请组员3来为大家介绍吧,大家欢迎!
在民间,关于九九重阳的来历还有一个有意思的故事呢。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南有个叫恒景的人,拜方士费长房为师,修炼了几年后,有一天,费长房突然发现恒景脸色难看,就对恒景说:“九月九日你家有灾祸,想避开灾祸,你必须做一个红布袋,用红布袋装上茱萸,扎在手臂上,带着全家人一起登上高山向东面远望。到山上,务必喝点酒,这样灾难就会过去。”恒景照办了,在九月九日这一天,恒景带上全家登上了附近的高山,第二天,恒景一家回到家中,发现所饲养的鸡、犬、牛、羊不知何故都死去了,全家因遵循了费长房的告诫,外出登高才逃过一劫。从此,九月九日登高避邪的风俗便传开了。传说终归是传说,其实,秋天到野外登高爬山、游玩赏花本身就是一项对身心很有益的娱乐活动。
谢谢大家,我们组的介绍完了。
2.重阳美食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民以食为天”,大家都知道,中国的许多传统节日都离不开吃,那你们知道,端午节吃什么吗?(粽子)对!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那重阳节呢?(吃重阳糕)对,我们这一小组就来介绍重阳节的美食。
(2)组员1: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北京特色小吃——栗子糕(课件出示)。
北京有重阳节吃花糕的习俗,花糕又称栗子糕,它是在蒸熟的江米上排满整栗子而名。还有一种栗子糕,是用栗子泥为主料制作的。它的做法是生栗子去皮蒸熟烂后捣成泥,并准备好京糕切的大片和澄沙馅,将200克栗子泥分成3份,用一份摊开为底层,接着铺一层京糕片,再用一份抹平在京糕片上,再抹一层澄沙馅后,最后一份栗泥抹在最上层,上面用切成小菱角形的京糕片和细青梅丝拼成图案,就成了上、中、下为黄色,中间夹有红、褐两色五层的栗子糕了。吃时,用白糖和糖桂花熬成的糖汁浇在上面即可。栗子糕宜秋、冬季制作与食用。因此,这种栗子糕还获得了“中华名小吃”称号呢。
(3)组员2: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上海五色糕(课件出示)。
上海五色糕一共有这样五种颜色:用麦青汁做成的绿色,用莲子汁做的白色,用松花粉的黄色,用玫瑰浆做成的红色,用可可粉做成的咖啡色。这五种芳香植物原料,分别加入相粉制成色浆。这样的菱形块状,装盒时插上象征吉祥的小旗即可。
(4)组员3: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当地重阳糕(课件出示)。
(5)组员4:大家好!我为大家介绍的是九层重阳糕(课件出示)的美丽传说:
传说那天是王母娘娘在天上做大寿,各路神仙都前来拜寿,在众仙欢庆之际,七位仙女却觉得天堂非常厌烦,便互相商量偷偷下凡,来到人间游玩。怎知,过了一会儿,这件事便被一位朝中大臣发现了,于是他动邪使了法术,让七位仙女永远不能回到天上。
七位仙女带着欢乐与好奇,在人间游啊,玩啊,等天黑下来,四处无人的时候,她们才觉得应该回天上去了,可是,她们怎样变化,也飞不上天,心中已知定是天上有哪位神仙在惩罚她们。出于无耐,她们便偷偷地溜进了一户人家,到厨房寻食。正巧这户人家准备在第二天摆酒席办婚事,于是在厨房里准备了糕点。其中有一种糕点是七层的,每层颜色都不同,是为了渲染酒席气氛的,特别好看。当她们吃得正高兴之时,突然有人进来了,这七位仙女便各自钻进七层糕中的每一层,为了保护严密,她们又使仙术在头首又变了两层糕面,加起来共九层。
到第二天酒席中,一位客人看见这种糕点很可爱,便询问主人叫什么。主人一时不知如何回答,考虑到新婚大喜日子,便随口说出“玫瑰九层糕”。从此,玫瑰九层糕便在人间传开了。大家一定没想到,美丽的九层重阳糕还有如此动听的传说吧?
3.重阳习俗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各位老师、同学,大家好!我们是重阳习俗组。在重阳节这天,我国民间有很多活动,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酒等。下面就请我们的组员为大家一一介绍。大家欢迎!
(2)组员1介绍重阳习俗之一:登高(课件出示)。
重阳登高,是节日主要习俗。历代以来,汉族官民到九月九日全都成群结队去爬山。住在江南平原的百姓苦干无山可登,无高可攀,就仿制米粉糕点,再在糕面上插上一面彩色小三角旗,借以示登高(糕)避灾之意。"登高"受人重视,特别是受老年人重视的另一个原因,是"高"有高寿的意思,因此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
(3)组员2介绍重阳习俗之三:品酒赏菊(课件出示)。
,是我国名花,也是长寿名花。在“霜降之时,唯此草盛茂”,由于菊的独特品性,菊成为生命力的象征。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古时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从医学角度看,酒可以明目、治头昏、降血压,有减肥、轻身、补肝气、安肠胃、利血之妙。时逢佳节,清秋气爽,盛开,窗前篱下,片片金黄。除登高插茱萸外,亲友们三五相邀,同饮菊酒,共赏黄花,确实别有一番情趣。尤其是诗人们,赏菊饮酒,吟诗唱酬,给后世留下不少佳句。唐代大诗人孟浩然写的《过故人庄》就是写了朋友邀请他品酒赏菊的情景。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吧!
(4)组员3、4分别介绍重阳习俗之二:插茱萸(课件出示)。
大家好!听了前面同学的介绍,大家都知道了重阳节要插茱萸的习俗,那我就给大家来介绍一下茱萸的功效吧!
重阳节身插茱萸、饮酒,其实和端午节悬艾叶、饮雄黄酒的习俗差不多。一是春夏交替,一是秋冬交替,都是疾病容易流行的时节。说茱萸可以辟邪,这也反映了古人预防疾病的科学思想。除了防虫,它还有散寒止痛、止呕止泻的功效,可用于头痛、疝痛、脘腹胀痛、呕吐吞酸等。可见,茱萸的功效可不小啊!所以,古人不但喜欢将带果实的枝叶采下来插在头上,还喜欢单独将果实做成香囊随身佩戴。
大家好!听了我们组的介绍,同学们一定会想这种植物究竟长什么样呢?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茱萸图片)
因为据了解,茱萸分为两种:吴茱萸和山茱萸。两种都是中药,不过前者有芳香的气味,而且可以驱虫。古人重阳节插的就是吴茱萸。不过,重阳佩茱萸的习俗在唐代盛行,到了宋元以后,就开始少见了。专家认为,大概是因为重阳节俗的重心发生潜移,重阳在早期强调的是避邪消灾,随着社会发展,人们对未来生活给予了更多的期盼,所以代表“延寿客”的最终盖过了“辟邪翁”――茱萸。因此,现代人知道茱萸的已经很少了。这也是我们调查之后,觉得非常遗憾的一件事。
4.重阳诗文组
(1)小组长引入小组活动:大家好!我们是重阳诗文组的,根据收集的资料,我们队员分工合作,出了手抄报(课件出示)。大家看,这两张手抄报上面写到了我们组收集到的所有诗歌,其中最有名的,也是同学们都知道的一首诗,就是大诗人王维写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了。为此,我还专门写了一幅字呢,请大家一起来读一坊这首脍炙人口的诗吧!(出示毛笔字)
(2)当然,我们组其他的组员们也是费尽心思,准备了几张精美的贺卡,大家请看!(出示贺卡)这些贺卡可是我们诗文组专门送给在这次活动中评选出的“孝敬之星”所准备的。
(3)表彰“敬老之星”
前段时间,我们根据同学们父母所写的资料,评选出了“敬老之星”,现表彰如下:(略学生名单)让我们把最热烈的掌声送给他们吧!希望他们一直保持这种美德,同时也希望同学们好好向他们学习哦!
谢谢大家,我们组的介绍完了,相信大家对重阳节的诗文也有所了解了吧。下面就有请下一组为大家介绍重阳节的敬老故事
5.重阳敬老组
(1)组员1介绍古代敬老故事(《二十四孝》故事之一:亲尝汤药)(幻灯片出示)。
1989年,我国把重阳节又称为“敬老节”“老人节”。其实,从古至今,重阳敬老之风是绵延不绝啊。首先请听我为大家介绍古代孝子的故事。
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伦理思想之一,元代郭居敬曾收集了古代24个孝子的故事,编成了《二十四孝》,现在它已成为宣传孝道的通俗读物。今天,我就给大家介绍其中的一则故事,叫《亲尝汤药》。
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西汉政权。刘邦的三儿子刘恒,是一个有名的大孝子。刘恒对他的母亲皇太后很孝顺,从来也不怠慢。有一次,他的母亲患了重病,这可急坏了刘恒。他母亲一病就是三年,卧床不起。刘恒亲自为母亲煎药汤,并且日夜守护在母亲的床前。每次看到母亲睡了,才趴在母亲床边睡一会儿。刘恒天天为母亲煎药,每次煎完,自己总先尝一尝,看看汤药苦不苦,烫不烫,自己觉得差不多了,才给母亲喝。刘恒孝顺母亲的事,后来广为流传。人们都称赞他是一个仁孝之子。后人,为了纪念他的孝道,将其列为二十四孝之第二孝。自古道:“久病床前无孝子。”而刘恒却能做到日复一日,真是不简单啊!今天,我们学习刘恒的孝道,就是要学习他“母后三载病,汤药必先尝”的耐心啊!
(2)组员2介绍名人敬老故事(鲁迅、孔繁森)(课件分别出示)。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许多名人都是敬老的好榜样,接下来,请听名人敬老故事。
鲁迅一生遵母命
鲁迅平常不多喝酒。他在小时候,母亲常提到父亲酒后失态,并告诫他长大了不要多喝酒。鲁迅遵母令,一生从未喝醉过。
鲁迅的母亲爱看小说。当母亲由家乡移居北京后,鲁迅在上海买了些畅销小说给母亲浏览消遣。在《鲁迅书简》一书中,收有鲁迅写给母亲的问安信,就有50封之多,可见其拳拳赤子之心。
孔繁森情系孤老
孔繁森在拉萨当副市长期间,全市56所敬老院和社会福利院,他走访了48所,把党和政府的关怀送到老人和孩子们的心田。他平时自己节衣缩食,把节省下来的钱用来买茶叶、食盐、酥油、大米和棉鞋等,送给有困难的孤寡老人。他到风雪灾区慰问时,宁肯自己挨冻,却将身上的毛衣、毛裤脱下来,给穷苦的老人穿上。他还随身携带自备的药箱下乡巡诊,为老人和群众看病治病。
他不仅关心社会上的老人,也同样孝敬自己的老母亲。*年,孔繁森回到老家,就给93岁高龄的妈妈梳头、洗脚、喂饭,用轮椅推着老人出去乘凉,村里人看到了,个个都伸出大拇指夸奖。
6.重阳调查组
大家好!我们是重阳调查组。前段时间,我们小组分别调查了周围同学、邻居或亲戚,了解重阳来历、习俗和敬老的情况,发现大家对重阳节了解得并不多,敬老意识也不强。因此,我们希望同学们参加了这次活动后,能做好宣传工作,把我们的传统节日——重阳节发扬光大!下面献上我们的一首诗朗诵:
《敬老歌》
人人都有悲和乐,
人人都有情和爱。
人人都有老和少,
谁的青春他也不常在。
你别笑他的腰背驼,
你别笑她的头发白。
人人都会老,
人人都会衰。
尊老敬老把老爱,
咱中华的美德要一代传一代。
老人有所养,
老人有所爱。
当儿孙的应该让老人笑口常开,
让老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人人都会老,
人人都会衰。
尊老敬老把老爱,
咱中华的美德要一代传一代。
老人有所养,
老人有所爱。
当儿孙的应该让老人笑口常开,
让老人寿比南山福如东海。
尊老敬老把老爱,
咱中华的美德要一代传一代。
六、活动评价:
(一)学生评价
活动结束后,可按小组汇集活动过程的材料(包括收集的资料、设计方案、体验文章以及观察记录卡、自制贺卡、书画作品、调查报告、采访记录、活动照片、家长的评价表、队活动资料、演讲稿等)。教师引导学生队自己活动的成果进行反思,把自己的活动收获及时记下来。鼓励学生进行自评、互评,可从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活动中的团结协作精神、人际关系的协调性、与同伴的分享交流情况、活动成果的独创性、活动反思情况等方面进行评价。
(二)教师评价
教师的评价要贯穿于活动的始终,要重视活动过程的评价,重视评价的发展功能。评价应以激励为主,要肯定和发展每位学生身上的潜能,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努力形成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以利于综合实践活动的进一步开展。
七、活动反思
今天是重阳节,是我们国家独有的尊老节日。尊敬老人,孝敬长辈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美德。父母养育了我们,给我们生命,抚育我们成长,是我们每个人生命和生活的源泉,孝敬老人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本分,更是天经地义的事。
可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保障体系的健全,我们有意无意地把对老人的孝敬淡化了,而对自己的子女却溺爱有加,家庭的重点也是在孩子身上,较少考虑自己年迈的父母。
潇湘晨报的文章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有的父母含辛茹苦将子女一个个抚养成人,子女们都成家立业了,父母却因年迈体衰,无人照料,生活陷入困境;有的子女自己已经成人了,不思独立,还是依赖父母生存;更有的人甚至不顾父母体质,让父母拼命劳动和工作,自己游手好闲任意挥霍。有的人自己在城里日子小康,却对在乡下的父母不管不问,还有的人为了私利,甚至和自己的父母对簿公堂……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
我向常委会报告城管局近期执法工作情况,如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近年来,县城市管理局认真践行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以市容市貌管理、城区规划管理为主线,坚持“五+二”、“白+黑”、“雨+晴”一线工作法,规范管理、求实创新,切实加强队伍建设,全面认真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努力提升城市形象和品位,力求执法工作上台阶、上水平、求发展,城市管理执法工作有了较大起色。
一、全面加强素质教育,提升执法队伍新形象
近年来,县城市管理局始终把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执法严、作风硬、效率高”的执法队伍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执法队伍建设上,针对建局时间短、新生力量较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的实际,以强化业务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为总抓手,首先狠抓了教育培训。坚持周一为集体学习日,月初为集中培训日,季末为考核测试日。同时,还坚持进行军事化培训,做到训练标准军队化、着装举止军人化。其次,狠抓了作风纪律整顿。定期组织全体队员开展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活动,查不足,摆问题,提升严谨、务实、高效的工作水平,自觉遵纪守法,履行好自己的职责。第三,制定规章制度。相继出台了《县城市管理局十条禁令》、《县城市管理局日常管理制度》、《县城市管理局岗位责任目标考核办法》、《县城市管理局行政执法责任追究制度》等项制度和规定。做到了用制度管人,用纪律约束人。
通过一系列的素质教育,大大提高了执法人员的执法水平,增强了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加强城区市容市貌和规划建设管理,全面优化我县经济发展环境
近年来,县城市管理局本着“以人为本、执法为民”的执法宗旨,切实加强了城区市容市貌和规划建设治理。
一是全面落实了城区街道定人定岗定位责任制,对城中街、兴华路、青年路、隅首街、金茂商街等重点路段实行重点管理,根据《省城镇容貌和环境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杜绝店外经营、流动摊点、车辆乱停乱放、乱搭乱建、物料占压等影响市容市貌的违章行为,确保市容整洁、卫生有序;全面实行了“三包”、“五定”责任制,即大队包片、中队包线、队员包路段,日常管理定岗、定责、定标准、定考核、定奖惩,力争使城市容貌达到无缝隙、无空档,全覆盖、全天候管理。方法上做到了“四结合”,即错时上班与正常上班相结合,定岗管理与机动管理相结合,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徒步巡逻与车辆巡逻相结合,执法人员与环卫人员相结合。同时,实行错时值班制度和晚间值勤制度和12319投诉受理制度,逐步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近期,共清理流动摊点1652处,取缔移动灯箱268个,店外经营2600余处,清理野广告2580处,城区墙体粉刷26800米。
二是充分发挥女子市容管理执法中队的作用,加强城区巡逻的力度,实行错时制值勤模式,杜绝管理上的空档现象,从严治理市容市貌。为扮靓城市,今年以来,义务刷洗城区护栏3次以来,累计长度15千米。
三是实行执法与宣传教育相结合,共发放明白纸8000余份,发放致经营户的一封信2000余份,增强了市民城市化意识,提高市民素质,自觉接受城市管理,为我县城市管理创造一个良好的城市环境。
四是户外广告治理。近年来,随着城区主次干道提升改造工程的完成,沿街户外广告整治势在必行。县城市管理局根据我县城区主次干道的户外广告设置现状,本着符合实际、统一尺寸、标准、样式的要求,在借鉴市县先进经验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城区户外广告设置审核的实施意见》。严格户外广告设置的审批和管理,控制过街横幅、落地灯箱等低档次广告的设置,杜绝铁皮广告和墙体商业广告的制作,鼓励和引导城区沿街门面设置高档次、高品位、统一规格的门头牌匾,积极发展电子扫描等高、新、大、优的户外广告和亮化光源,增强广告艺术和文化内涵。确保主要道路两侧容貌整洁、美观、畅通,营造整洁、优美的市容环境。重点抓好兴华路、菏商路两条样版街工程,打造亮化两条标准街。近期共规范门头牌匾185个,清理废旧广告262个、不规范广告120个。
五是新老城区违法建设治理。近年来,新老城区零星建设治理是当前城市管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县城市管理局积极探索工作策略,遏制了新老城区违法建设的蔓延。我们按照县委、县政府确定的城区规划及园区规划的发展思路,认真落实省政府批复的新城区建设规划和县政府定政发【】9号文件关于全县在规划区内禁止零星建设的规定,我们认真研究制定方案、强化措施,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县政府的有关规定,在严控区,禁止一切零星建设,在控制区及各乡镇严格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规定,实行严管重罚。重点区域专人盯守,日夜巡查,采取早发现、早查处等有效手段,严格控制零星建设。近半年来,累计共查处各类违法建设686起,535起,拆除违法建设面积8850平方米,停工86起,行政处罚65起,较好地控制了全县规划区内的零星建设。
三、关注民生,全面构建和谐城管
近半年来,县城市管理局本着“执法为民、管理为民、服务社会”的执法理念,以关注民生为主线,切实解决群众观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自20年正式成立局长接待服务大厅以来,采取集中处理当日来人、来电、来函的接访工作,切实将人民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列入执法工作重要日程。近年来,共受理阳光热线12319各类投诉及举报23320起,救助困难群众590多人次,答复市容、市政、规划建设方面的问题896人次,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基层。二是局成立了爱心女子服务队,自20年成立以来,爱心女子服务队多次到县敬老院和聋哑学校看望孤寡老人和病残儿童,并与他们结成了帮扶对子,把人间关怀和爱心无私传递,她们的事迹多次受到市、县各级媒体的报道和有关部门的多次表彰。近年来,爱心女子服务队多次受到上级有关领导和广大群众的好评,共累计收到广大群众送来的表扬信及锦旗35件。三是根据季节的变换和市民的需求,设置临时市场,我们本着便民、利民的原则,在瓜果季节通过悬挂条幅在城区合理设置了4处瓜果临时销售点,在年节前设置了3处烟花爆竹、年画临时销售点,在一定程度上方便市民购买,也有效地维护了市容秩序的稳定。四是根据县一中、北关小学上下学时间秩序混乱的现状,通过实地考察,在一中、北关小学门前各设置了“女子助学岗”,我们每天在学生放学前30分钟上岗执勤,在学校门口进行现场指挥,整治环境,维持秩序,疏导交通,帮助解决了放学时校门通阻塞的“老大难”问题。五是在新老城区的违法建设的管控工作过程中,我们针对特别困难户、无住房户,主动帮助他们出主意、想办法,帮助他们租房子,帮助他们在政策允许的范围内解决困难,解决了当事人后顾之忧,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政府与群众的矛盾,减少了群众越级上访的机会。六是今年五一前夕,根据市、县统一部署,县城管局抽调精干力量参与并圆满完成了菏泽牡丹花会的安保执勤任务和仿山庙会的安全管理任务,得到了市民和各级领导的一致首肯。
四、认真执行县委、县政府重点项目建设规划,全面保障我县城镇化建设顺利实施
近年来,县城市管理局根据县委、县政府年初确定的城镇化重点工程任务,认真履行自身职责,圆满完成了县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年,一是在北苑二期重点项目建设任务中,率先圆满完成了塔刘征地任务,解决了塔刘13年未能成功征地问题,同时,还服务于工程建设,抽调专人为建设搞好服务,解决了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成功拆除了范阳路“中央大楼”违法建设。自县政府将范阳路危楼拆除任务交给城管局,局党组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抽调精兵强将,通过对当事人多方做思想工作,终于将范阳路“中央大楼”成功拆除,解决了“中央大楼”多年未拆、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老大难问题。三是圆满完成新河景观带和水湖拓宽征地任务。拓宽了新河河面,确保了新河景观带工程顺利实施。四是积极服务于今年县政府确定的14个城建工程项目,按照指挥部的分工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今年3月份,根据省、市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全面开展以搞好城乡环境、优化投资环境为目标的春季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做到方案可操作性强,人员执法到位,组织到位,行动到位,从市容市貌治理、楼体亮化、街道绿化、市政工程等各方面切实改善了城乡环境,为全面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城市管理无小事,事关民生,事关和谐。在此,县城市管理局将在县人大的全面监督指导下,更加努力,以人为本,服务全社会,共建和谐!
汇报完毕,请各位领导和各位代表继续支持关注我县城管事业,多提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城管执法调查报告两则
各区局,市局各科(室):
8月16日至9月7日,市局监督管理科会同各区执法局监管机构的有关人员,分别对五个区当前市容环境的管治状况和近期开展城管行政执法的监管工作进行了一次有侧重面的监督和检查,现把有关情况通报如下:
一、各区市容环境的管治状况
从总体上看,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挂牌成立的时间比较早,市容环境的管治状况也比较好,由于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成立的时间比较晚和人力不足等原因,市容环境的管治状况在总体上虽有较大的改善,但在某些方面,管治效果还很不理想,问题不少。
(一)区。区市容环境的管治,除了镇相对较好之外,其余各街道的状况都不理想,“乱摆卖、乱张贴、乱停放”的“三乱”现象仍然比较严重。在路两侧、桥头、同济市场周围等许多地方,乱摆乱卖的“走鬼档”仍然十分猖獗;自路至路一带,在沿街商铺的门口和工厂的围墙上,成片的“牛皮癣”令人触目惊心;在市区的许多道路两侧,乱停乱放现象也比较严重,特别是在路和汾江路,路(路至人民路段)虽然早已明令全线禁停一切车辆,但乱停乱放的车辆还是随处可见,在路图书馆门口甚至还设了收费的临时停车场,在汾江路的摩托车专用道上也有不少汽车违法停放。
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挂牌成立以来,通过日常的巡查和不断组织各种专项整治行动,中心地带市容环境状况已有较大的改善,但从总体上看,管治效果远远未达预期目标,特别是许多“脏、乱、差”现象在整治后反弹明显。究其原因,除了由于城管行政执法强制手段缺乏、人手严重不足等因素外,缺经验、不到位、力度弱恐怕是主因。检查发现,目前路面的监控力度比挂牌初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几天中几乎难见到在路面巡查的城管行政执法人员。
(二)区。西南中心城区的市容环境管治状况比执法局挂牌上路前,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街道两旁的乱摆乱卖、烧烤档的油烟污染、大排档的噪声扰民和城区周边的乱搭乱建等城市“脏、乱、差”现象都明显减少,但在某些方面,如静态交通管理和对城市“牛皮癣”的整治方面,管治的效果还比较差。在西南城区的许多道路两旁,汽车和摩托车的停车秩序还比较混乱,乱停乱放现象比较普遍;城市“牛皮癣”现象尤为严重,除了一些封闭式管理小区情况相对较好之外,在许多楼房的外墙和楼道、沿街商铺门口、单位及工厂围墙、路牌、灯柱等处,各种各样乱张贴、乱涂写的小广告密密麻麻,视觉污染严重。执法队员路面监控密度稀疏。
(三)区。荷城中心城区的市容环境在执法局挂牌成立后,通过对大排档夜晚占道经营等群众反响较大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重点整治后,管治状况已经有了明显改善,但总体情况还不理想。在中心区域的许多道路两侧,乱停乱放现象比较普遍;沿街商铺装修,泥沙、砖石等材料的堆放还不规范;在一些主要的市场周围,乱摆乱卖现象相当突出;乱张贴、乱涂写的小广告也不少,一些成片的“牛皮癣”还没有得到及时清除。执法队员一线巡查频率还很低。
(四)区。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挂牌成立的时间比较早,市容环境的管治状况也相对较好。在桂城中心区域,通过统一的改貌装饰,市容市貌显得整洁有序,在主要道路特别是大道两旁,基本上没有乱摆乱卖现象,乱停乱放现象也不多,乱张贴、乱涂写的城市“牛皮癣”经过前段时间的大力整治后,已经明显减少,成片的“牛皮癣”已经基本消灭。
区下属各街道的市容环境管治工作也卓有成效,特别是大沥街区,借助去年创建“国家卫生城镇”之机,通过多部门的联合整治和平时的严格巡查,效果显著,内街停车比较规范,乱插乱挂、乱摆乱卖、乱张贴乱涂写这些令许多城市都深感
头疼的问题在这里已基本绝迹,让人赏心悦目。在等街区,乱张贴、乱涂写的城市“牛皮癣”明显减少,乱摆乱卖现象也不多见,但机动车停放还不规范,乱堆放建筑和装修材料的现象比较普遍。
(五)区。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挂牌成立近三年来,市容环境的管治工作一直都开展得有条不紊。在大良中心城区,除了一些集贸市场周围的市容环境还比较差之外,主要道路两旁基本没有乱摆乱卖现象,乱张贴、乱涂写的小广告比较少见,成片的城市“牛皮癣”基本上已经消灭,但停车秩序不规范,乱停乱放现象还相当普遍。容桂城区,市容市貌整洁有序,主要道路、广场基本没有乱摆乱卖现象,乱张贴、乱涂写、乱拉挂、乱堆倒、乱搭建、乱挖掘等问题已大大减少,街区主要道路两旁都划上了汽车临时泊位,车辆停放比较规范有序。
二、实行便装上路执法后的工作情况
按照有关规定,自9月1日起我市城管行政执法人员便装执法。脱装后,各区执法局都针对当前的新形势,采取了许多积极应对措施,并注意做好队员的思想动员和业务指导工作,强调必须在执法心态、执法方式等方面做出相应的调整和转变,而且在执法过程中要主动示证表明身份,注意做好与群众的沟通工作,以适应新形势,继续努力开展好我市的城管行政执法工作。但从初步检查了解的情况来看,脱装还是给我市的城管行政执法工作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
(一)有损城管行政执法的形象。各区行政执法局挂牌上路后,都把“树形象”作为一件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全体人员共同的不懈努力,执法者“威严、文明、为民”的形象获得了多数市民的认可和赞同。脱装后,许多市民反而不习惯、甚至是不认同便装执法,不但对执法人员的身份提出了种种质疑,而且对我们执法的合法性也产生了怀疑,甚至还曾出现了这样一些尴尬场面:这边是我们的行政执法人员在暂扣或收缴违法物品,那边有群众在打110报警,说“有人在打劫”,令人在哭笑不得之余,更深感怅茫。说是持证上岗,现在满街都是抄表员、收费员、服务员、售货员挂牌上岗,政府执法者也同样挂牌满街跑,实在太不严肃了。
(二)增大了城管行政执法工作的难度。城管行政执法工作面广、量大、事杂,但强制手段却极为有限,历来就是一件既头疼又棘手的工作。在脱下制服后,难度加大已成不争的事实,不但队伍的威慑力弱了,执法的效果差了,而且那些故意妨害公务甚至是暴力抗法的事件都明显增多,尤其是在夜晚执法,所遇到的麻烦更多,队员的人身安全更难得到保障。
(三)队员们的士气受到挫伤。脱装后,队员们的心理难以转弯,士气受到较大挫伤,情绪普遍低落,甚至在心态上产生动摇,总觉得“以前穿制服都那么难管,现在何以强化管理”?从而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对各种违法违章行为是“想管却不敢管,多管不如少管,可管可不管的干脆不管”,更谈不上加大执法力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