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初三数学学习方法范文

初三数学学习方法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初三数学学习方法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初三数学学习方法

第1篇:初三数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初三数学;复习方法;三个阶段

初三中考总复习时间紧、任务重,在短短的时间内,如何提高复习的效率和质量,是每位初三学生所关心的,也是每一位初三毕业班的老师所关注的. 通过初三毕业班数学教学,我体会到要提高复习效果,取得好成绩,必须构建一个良好的复习体系,才能取得更好的复习效果:

第一阶段:梳理知识脉络,构建知识体系

现在中考命题仍然以基础题为主,有些基础题是课本上的原题或改造,有些虽是“高于教材”. 但原型一般还是教材中的例题或习题,是教材中题目的引申、变形或组合,所以我们教研组一致认为要通读初中各年级的数学课本. 学生学完初中数学并做了各种各样的题后,再回归课本,从概念的引入和表述中联系它在解题中的作用,更容易把握住概念间的联系;从公式的推导和定理的证明过程中联想公式定理及其证明方法本身在解题中的应用. 学生更容易体会到这些应用的必然性,提高学生用公式定理解题的自觉性,减少盲目性. 总之,重读数学课本,可帮助我们夯实基础,强化解题思路的方向感.

1. 学生须达到的目标

(1)过记忆关:必须做到记牢、记准所有的公式、公理、定理、定义等.

(2)过基本方法关:以基本题型为纲,理解并掌握中学数学中的基本解题方法,例如:配方法,因式分解法,换元法,判别式法,待定系数法,构造法,反证法等.

(3)过基本技能关:无论是对典型题、基本题,还是对综合题,应该很清楚地知道该题目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并能找到相应的解题方法. 如,数形结合的题目,学生能画图能作出,说明他找到了它的解题方法,具备了解这个题的技能.

2. 采取的措施:以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为主,教师补充点拨为辅

(1)每位教师深钻教材,不脱离课本,明确方向,突出重点,使学生对知识都能达到“理解”和“掌握”的要求,在应用基础知识时能使学生做到熟练、正确和迅速. 让学生明确中考有些基础题是送分的题,一定要把握住,不丢分,绝不能好高骛远. 教师进行精讲精练,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有针对性、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逐渐建立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2)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让学生参与解题活动,思切入点、思关键点、思注意点、思易错点,采取小组互助和小组评比的学习方式,教师课前给小组布置学习任务,对某一块知识体系进行归纳,课上教师检查小组完成情况,由某一个小组合作完成梳理知识和典型例题讲解的教学环节,遗漏处教师再补充. 这样既加强了复习力度,又增大参与辐射面,达到了人人学数学,学人人需要的数学. 安排针对练习时,组织其他小组解题比赛,并当堂评价,反馈评价结果,一大周汇总奖励一次.

第二阶段:进行专题训练,提高综合能力

1. 学生须达到的目标

变第一轮复习的“补弱为主”为“扬长补弱”.一般,成绩居中上游的学生,应以“扬长”为主,居下游的学生,应以“补弱”为主,处理好“扬长”与“补弱”的分层推进关系,是大面积丰收的重要举措.如果说第一阶段是总复习的基础,是重点,侧重双基训练,那么第二阶段就是第一阶段复习的延伸和提高,应侧重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第二轮复习的时间相对集中,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进行拔高,适当增加难度;第二轮复习重点突出,主要集中在热点、难点、重点内容上,特别是重点;注意数学思想的形成和数学方法的掌握,需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可进行专题复习,如“方程型综合问题”、“应用型的函数题”、“不等式应用题”、“统计类的应用题”、“几何综合问题”,、“探索型应用题”、“开放题”、“阅读理解题”、“方案设计”、“动手操作”等问题以便学生熟悉、适应这类题型.

2. 采取的措施:以教师专题讲解为主,促尖子生,拉边缘生,扶学困生

(1)九年级教师集体研讨,形成阶段复习方案,融会贯通考题上的所有知识点,将所有考试说明上要求的知识点分为多个专题,按专题进行复习,进行有针对性的、典型性、层次性、切中要害的强化练习. 突出重点,难点和热点的内容,在专题训练的基础上,要突出重点,抓住热点,突破难点. 使学生建立数学思想,培养数学能力,在对初中阶段所有数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前提下,应该努力做到:建立函数与方程的思想,从函数的角度,去理解数,函数,方程、代数式以及跟图像的对应转化关系. 提高数学阅读分析的能力,学会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并能还原问题的数学描述. 当试题的叙述较长时,不少学生往往摸不着头脑,抓不住关键,从而束手无策,指导学生采用归纳思维,让学生自己读题、审题、作图、识图、强化用数学思想和方法在解题中的指导性,强化变式,有意识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阅读材料,利用所给信息解题.

(2)成立数学兴趣小组,开展培优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建立九年级数学兴趣小组. 九年级教师集体研讨,分析问题、研讨应对措施,确定了促尖子生,拉临界生的应对方案. 分期出培养尖子生的专题试卷,给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创造条件,培养一些数学尖子,教师利用活动课进行点拨,提高尖子生的综合能力,以尽量缩小我校与通辽名校尖子生的距离. 尖子生不够尖的问题,我们要求教师在指导尖子生时要注意对知识和能力的整合,要及时准确地把握他们在测试、模拟考试中的失分点,并对此进行重点训练.

第三阶段:考前大练兵,模拟冲刺训练

1. 学生须达到的目标

模拟考试,查漏补缺,增加学生实战经验. 这个阶段切勿盲目做题、只练不改. 要认真对待每一次的试卷讲评. 通过模拟训练,把中考所要考查的知识点和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包括题目的分布情况,做到心中有数;针对题型的分布把做过的模拟试卷进行分析、整理,把每类题型都拿出来总结、寻找规律. 这个阶段应是最大限度的提高阶段.

采取的措施:模拟题必须要有模拟的特点

第2篇:初三数学学习方法范文

一、倾心投入,为迎接第一轮复习做好充分准备

在第一轮复习开始前,要做好全班动员工作,找学习上不同层次的学生谈话。对成绩较好的学生,要鼓励他们树立夺取高分的信心,除了紧跟老师的正常复习外,还要安排他们做一套完整的复习资料,目的是查漏补缺,提高解题能力。教师要经常给予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找学生当面解决。对于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首先在人格上尊重他们,帮助他们找出自己的优点,找出学习成绩不能取得进步的原因,鼓励他们努力进取;对于那些不但成绩差并且表现也很差的学生,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每上完一节课,都要主动表扬他们在课堂上的优点,关心他们的学习情况,哪怕他们问一些很简单的问题都要给予表扬和肯定,使他们不丧失学习的积极性,稳定他们的情绪。因此,在最初的复习阶段,调整好教育策略是至关重要的。

二、确定整理知识为主,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和能力提高为目标的教学观

初三新课程结束后,学生所学的知识通常是零碎的,不能形成知识体系和结构。很多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不能主动在建构的记忆网络中提取有关知识。整理知识结构是科学本身的需要,只有形成知识结构系统,才便于知识的提取和激活,以应对解决问题的运用所需。在复习时,我通常把原来课本上的章节顺序打乱,分成七个单元:(1)数与式;(2)方程(组)与不等式(组);(3)函数;(4)概率统计;(5)三角形与四边形;(6)解直角三角形;(7)圆。在讲每个单元时,一般是先讲概念,同时要注意揭示概念间的关系。在初中数学中,绝大部分概念间的关系是属种关系,另外,还有部分是交叉关系、矛盾关系。因此,在讲解概念时,就要按照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的关系讲解。例如:复习“四边形”这一单元,通常是先讲解这个“属”概念:两组对边分别平行的 ,然后,再给“种差”:一个角是直角的 等等。所以,我们在复习概念时,尤其要注意回忆和理清概念所具有的属性及相关的规则(公理、定理、性质等),另外,还有符号表达方式和容易混淆的概念。所以,教师在复习阶段讲解概念时不要像当初讲新概念时情景引入、抽象概括等,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回忆知识,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自主建构数学中的基本数学思想。

三、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在每一单元的复习阶段,基本概念、公式、法则、公理、定理、性质等数学知识重新得到认识,因此,加强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成为首要任务。这一重担落在解题能力的培养上,这就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1.有针对性地设计、选择、配备复习题

第3篇:初三数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情景教学;反思教学;多媒体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6)36-0156-02

DOI:10.16657/ki.issn1673-9132.2016.36.102

一、情境教学

情境教学,顾名思义,是在数学课堂中把问题放到相应的情境中去。将枯燥的数学问题,转化为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从而让学生意识到数学是与自身息息相关,密不可分的科目。在情境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结合故事创造情境

初中生年纪尚小,容易被精彩的故事情节吸引,对枯燥乏味的题目普遍难以提起兴趣。这时,我们将故事与题目相结合,创造出一个让学生乐于思考、主动思考的情境,以此来摆脱沉闷的课堂气氛。例如,可以将时下流行的“求小明的心理阴影面积”与几何题目结合起来,以情境为先导,出其不意地嵌入题目,给学生别开生面的学习体验。

(二)结合生活实际创造情境

初中数学内容都与现实生活联系紧密,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跳脱于书本上的情境,以将实际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与课本题目相结合的方式,创造出更加真实可感的情境。例如,我们可以将“人狗追逐”等问题,迁移到体育测试的实际情况中去,让学生意识到,数学就在身边。

(三)创造情境要结合重点

初中数学教学要分清主次,权衡轻重,创造情境更要如此,更应避免盲目教学。创造情境的方法并不完全适用于每一章节的教学中。创造情境与否,都要以是否能够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作为判断标准。例如,对于重中之重的解方程问题,我们要多施以情境教学,加深学生对于方程的认知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拓展提升。

此外,情境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师生交互及生生交流过程中产生的新情境、新问题、新思路、新方法、新结果等。为了更本质性地提升教学效率,还需要广大教师的共同探索实践,争取最大程度发挥出情境教学的有效性。

二、经常反思教学

反思教学,即在即教学中培养学生反思能力。正如数学大师塔尔所讲:“反思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核心和动力。”又因为数学具有逻辑性、严谨性以及学术性等特征,必须加以反复研讨学习才能有所精进,反思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就更不言而喻了。身为教师,我们的责任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那么,数学课堂中反思能力该如何培养呢?

(一)教师要身体力行

教师应该身体力行,每节课都留有一定时间,让学生进行回顾反思。并且在反思中进行引导,提示学生着重考虑本节课的重点在哪里,你的疑惑在哪里,你这节课的学习状态如何,你认为教师的教学中还有什么欠缺。通过这样的引导,让学生更加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找到自己查缺补漏的方法。

(二)引导学生“吾日三省吾身”

具体来说,在做作业前,先要求学生自主复习本节内容,在此基础上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总结升华;在作业完成后,要求学生给自己的作业一个评价,可以提出学习态度,完成程度等指标以便于学生的自我考量;在每天的学习结束后,要求学生写好学习日记,日记中可以加入学习兴趣是否高涨甚至是今天心情好坏,尽量培养学生反思总结的习惯。

(三)每周写一次小结

建议学生在小结中,总结自己的优点,通过给自己积极的暗示,增强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也可以从中感受到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因材施教,让教学工作充满针对性。例如,当学生的逻辑思维方式出现偏差,对题目的理解和认知产生错误时,教师可以及时地进行指导,避免产生遗留问题,影响日后的学习进程。

总之,反思教学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归纳整理的习惯,也能够深层次地影响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同时更是让学生主导课堂的有效方法。初中教师正处于学生们心理逐渐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成功培养学生的反思意识,不仅对于数学学习至关重要,而且在未来的学习生活更是会具有难能可贵的优势。

三、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学,已经广泛应用于数学教学工作中。信息教育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多媒体教学对于提升教学效率,推动教学改革,起着不可替代的催化作用。那么,如何更有效地、更合理地运用多媒体呢?

(一)将多媒体与情境教学相结合

运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使创造的情境变抽象为具体,变复杂为简单,变静态为动态,让学生在直观、形象、具体的思维过程中,感受教学内容的内在逻辑,从而深层次地影响学生认知状态,并为以后的深入探究打好坚实基础,为学生灵活应对多种情况创造可能。

(二)运用多媒体打造趣味课堂

在数学教学中,通过光影声色的全面感官刺激,变换自然的多媒体形式,吸引学生主动投入到轻松可感的学习中去。在多媒体教学实践中,学生变得乐于学习,积极自信,在游戏中开发学习潜能,在潜移默化中理解数学思维,逐渐爱上数学,迷恋数学。

(三)灵活运用多媒体突破重点知识

利用多媒体能够集中学生注意力,活跃课堂氛围的先天优势,攻克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以几何的教学为例,传统方法难以直观地阐述几何间的位置关系,而我们通过几何画板等软件的展示,使其具象化。学生们看在眼里,理解得自然更加深刻。

第4篇:初三数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初三学生;中考复习;策略探究

随着秋季开学的临近,新一届的初三学生因为明年通过中考将升入高中继续学习,加之初三数学考试的内容可谓点多面广,要想在学完初三数学课程后,在短暂的时间内全面复习掌握好初中三年所学的数学知识实非易事,所以说学生、家长、老师都有升学的压力。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在有限的时间达到最佳的复习效果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就家长和学生普遍关心的这一问题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供大家参考。

一、引导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学习

我们知道新时期的数学学习必须按照新课标的要求,以学生为本,掌握教材中的基本定义、概念、公式,了解数学知识点之间的内在关系,进而对掌握基本的数学解题思路与方法。一是结合教材内容对知识点进行重点梳理,然后对教材上的例题、习题进行稳固学习,确保教材基本概念、公式的熟悉掌握。二是对教材内容要教会学生“稳扎稳打”,对学生学习的内容不宜要求过高,严禁学生拔苗助长,那样学生的学习会出现“欲速则不达”。三是让学生学会复习“效率”问题,让学生的思维跟上教师的教学步伐,力争与老师的思维同步,抓不住老师讲课复习的重点,就能够在“消化吸收”阶段对老师讲的内容有所取舍,把重点放在自己还未掌握的教材内容上,不再重复学习,以此提高学习效率。

二、 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复习有“认知”

就目前来说初三的数学课教学存有两种教学形式:复习课教学和评讲课教学。通过教师引导下的复习,必须让学生知道自己哪些知识点是强项,哪些知识点是弱项有待提高。为此在复习课教学前让学生对要复习的内容有自已的思考,明确教师上课额内容,明晰听课的目的。一是配套教材有一些复习资料,在老师讲课之前,学生要要把例题、习题系统的做一遍,在做题时就会发现的难点,这就是学生上课要听的重点内容;二是对课前预习中遇到不懂、没有掌握的知识,要通过教师和同学在课前进行查漏补缺,力争搞懂搞透,这样就会减少听课过程中的困难,跟上教师的教学思维;三是要引导学生去学会分析问题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方法,长此以往就会让学生自己拥有一套学习方法,对以后的学习定能事半功倍。四是对于老师在教学中指出的难点,重点要作好笔记,以便课后的的复习和掌握。

三、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查漏补缺

学生的中考由于是义务教育的转型的开始,所以学生和家长都很重视。查漏补缺的过程就是反思的过程,所以教师要教会学生查漏补缺。一是在复习阶段各类试题要做几十套,有些学生甚至做到上百套。但在做题过程中不乏有错误出现,出现的错误就是学生没有掌握的知识点。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一个“错题本”,把平时做错的数学题进行系统的整理,并写明出错的原因,便于以后的“借鉴”。二是在复习阶段看参考书时,也要求学生把精彩之处或做错的题目做上标记,以便以后再看这本书时就会有所侧重。三是教师还要教会学生在复习时除了把不懂的问题弄懂以外,还要学会“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及时归纳总结。每次订正试卷或作业时,在错题旁边要写明做错的原因。

四、引导学生突出数学学习的重点抓关键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意自现”。数字知识的学习亦是如是。学好数学就需要做大量的题来巩固概念、定义,但反过来做了大量的题却不见得能够学好数学。传统教学提倡“题海战术”,虽说有时候能够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但事实上我们引导学生做题的目的在于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学习方法是否对头。所以说我们教师要对学生进行了解,要在准确地把握基本知识和方法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做一定量的练习是必要的,但是这个要求必须具有有针对性,抓住关键突出重点,要突出教材中的重点知识,突出不易理解或尚未理解深透的知识,突出数学思想与解题方法。同时要按照新课标的要求抓住教材中的重点内容,掌握分析方法,从不同角度出发探索问题,由此来探索一题多解、多题同解之法。

五、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与时俱进,跟上时展的步伐,学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复习,实现初中数学优秀资源的共享,以此提高自己的学习效率。引导学生在网络上学习能够很好的解决学优生在课堂上“吃太饱”、普通生“吃不好”、学困生“消化不了”的问题,让学生的课堂学习和网络学习结合起来,改变在学校的单一教学,让学生利用自己的时间,通过有效的媒体、网络自己动手,自由的选择老师和学习内容,并可以在网络上与老师、同学建立起多向互动的学习沟通联络点,互通有无,在数学知识的海洋中尽情畅游。

六、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第5篇:初三数学学习方法范文

   朱  萍

(无锡市新城中学,江苏  无锡  214111)

摘  要:初一是初中生学习数学的基础时期,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分析初一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初一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和调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为学习打好初一数学基础的学习策略。

关键词:初一数学;学习策略;数学基础

很多人认为,初中数学关键是初三,因为初三的考点最多,而且初二数学难点多;但初一的数学同样重要,虽说初一数学知识点比较简单,轻松易懂,大部分学生在学习中感觉轻松,压力不大,但是如果不注意把知识点搞懂、弄透,慢慢地将小问题积累起来,随着知识的深入,大问题在后面就难以解决。虽然很多初一学生由于原来小学数学成绩比较好,进入初中以后自己在思想上就放松了,觉得初中数学和小学是一个样的,还是按照小学学习数学的那一套方法在学习。比如:有的同学把书上的黑体字都能一字不落地背下来,可就是不会用;有的同学不重视知识、方法的产生过程,死记结论,生搬硬套;有的同学眼高手低,“想”和“说”都没问题,一到“写”和“算”,就漏洞百出,错误连篇;有的同学懒得做题,觉得做题太辛苦,太枯燥,负担太重;也有的同学题做了不少,辅导书也看了不少,成绩就是上不去,还有的同学复习不得力,学一段、丢一段,学习效果很差。究其原因,是由于小学数学相对比较容易,小学数学考95分以上很正常,但是到初一经过一个学期后,一下子掉到70-80分也很快,而到了初二不仅分数下滑,而且影响到学习的动力。

为了更好的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认清学习初中数学和小学数学的差别。简单概括一下就是几点:

第一,从“自然数与分数”到"实数"。在小学数学中,只涉及了关于自然数和分数的知识,也就是正有理数。而当升入初中后,在代数课程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负数"。负数是一个全新的抽象概念,完全要靠学生理解性的知识,而负数的计算、正负号的变化一定会让学生头痛不已,而接下来的就是相反数、绝对值、数轴等一些问题,遇到一些要“拐弯”的难题时更是无从下手。

第二,从"数"到"式"。小学六年中学习的主要是具体的数以及具体的数之间的运算,而到了初一接触到的是用字母来表示数,建立起了代数这个概念。一般人从表面看,"代数",就是用字母来表示一个数,但实际上绝非这样。初一的数学先是讲了"用字母表示数",接着就开始深入到了"方程",再由此讲述了"包含字母的式子"这一概念,然后又开始了学习关于"函数"这一概念以及一系列运算。

第三,从"算术法"到"方程"。小学的应用题大多都可以用算术法来解题,我们讲的"算术法"就是指一个全部由数字和符号构成的式子,因为计算简便,成了小学生主要解题的方法,即使小学里学习了方程,一般情况下,学生们还是喜欢用算术来解决,方程只是偶尔用一下。可进入初中后就不同了:自从初一上学期详细的学习了一元一次方程后,我们会发现,凡是应用题第一反应就是设未知数列方程,而对原先的"算术法"却不再这么运用了,这是因为,用算术法来解应用题很多要用逆向思维,而方程所用的很多是正向思维,这样解题的方便程度当然一看就知道了。

这个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对初一数学的基础性重视不够。主要反应在以下几个问题上:第一,对知识点理解不全面,停留在表面;第二,解题不懂技巧,不会举一反三;第三,解题经常会出现粗心错误,使得整个题目没有一定完整性;第四,解题效率低,速度太慢,考试时间里经常有没有完成的试题;第五,未养成总结归纳的好习惯,不能习惯性的归纳所学的知识点。 这些问题就是一直在学生学习中发现的,如果这些问题不能很好的解决,在接下来的数学学习中,肯定会出现更多的问题,成绩就会滑坡。

所以,关键是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学习态度问题:有的同学在学习上态度暧昧,说不清楚是进取还是退缩,是坚持还是放弃,是维持还是改进,他们勤奋学习的决心经常动摇,投入学习的精力也非常有限,思维通常也是被动的、浅层的和粗放的,学习成绩也总是徘徊不前。反之,有的同学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力强劲,他们拥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刻苦钻研的精神和自主学习的意识,他们总是想方设法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主动向同学、老师求教,具有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和创造学习条件的能力。二是学习方法问题:有的同学根本就不琢磨学习方法,被动地跟着老师走,上课记笔记,下课写作业,机械应付,效果平平;有的同学今天试这种方法、明天试那种方法,“病急乱投医”,从不认真领会学习方法的实质,更不会将多种学习方法融入自己的日常学习环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多的同学对学习方法存在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理解,比如,什么叫“会了”?是“听懂了”还是“能写了”,或者是“会讲了”?这种带有评价性的体验,对不同的学生来说,差异是非常大的,这种差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及其效果。

学习成为贯穿人的一生的事情,一方面不仅要关注学生素质发展的全面完善以及个性的健康和谐发展,另一方面还要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愿学,会学,掌握学习的方法、技能,养成良好地学习习惯,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那么怎样才能打好初一的数学基础呢?

一、培养学习初一数学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可以使一个人的学习进入良性循环,越学越有兴趣,越学成绩越好。毕竟小学数学和初一数学有很大的差别,所以教师在初一教学活动的开始就注重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能力大小不在于只“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怀着浓厚地兴趣参与教学活动中来,经过自己的思考和动手操作来掌握知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通过介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卓越成就,介绍数学在生活、生产和其他学科中的广泛应用激发学生学好数学的动机。通过设计情境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让学生从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和发现的快乐运用适当的数学方法和手段引起他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培养他们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调整学习初一数学的方法

好的学习方法,事半功倍,初一数学学习的方法与小学数学的学习方法有很大的差别。光做题目还不行,总结最重要,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把做错的题,你自己认为经典的题,和教师上课一直在讲的范例,一定要用笔记本记下来,有空拿出来反复看。这个过程很重要,只有这样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在这个意义上来说,一类题目只要做过二三次,同类题目就可以掌握了。

    力争一题多解,开拓思维,只有平时掌握多种方法,考试的时候才知道,采用哪种方法最快最好,教师在平时也应该开设数学学法指导课,并列入数学教学计划。我教初一的时候,就每两周一课时给学生上数学学法的指导课。结合正反例子讲,结合数学学科的具体知识和学法特点讲,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讲,边讲边示范边训练。

三、养成学习初一数学的习惯

首先养成自己看书的习惯,这是自学能力的基本功,也是耐心的考验。根据美国和前苏联对几十所名牌大学的调查表明,那些卓有成就的科学家有20%—25%的知识是来自学校,而75%—80%的知识是靠他们离校后通过工作、自学和科研来获得的。其次,养成笔记习惯,“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中学数学内容丰富,课堂容量一般比较大,为系统学好数学,从初中时期就必须重视培养做课堂笔记的习惯,课上做笔记还可约束精力分散,提高听课效率。一般,课堂笔记除记下讲课纲目外,主要是记老师讲课中交代的关键、思路、方法及内容概括。特别注意随时记下听课中的点滴体会及疑问。听和记必须双管齐下,才能有效。第三,养成质疑的习惯 。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一贯主张学习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就是对事物不但要问“是什么”,更要问“为什么”。 这是基础的,你要把老师上课讲的弄懂,课后,先回顾一下, 再去做作业,要变通老师说的,灵活机动。从简单的题目开始做。先做课本每小结后的习题练习,再做其它学习资料的作业。不懂的一定要多问,问周围同学老师都可以。

四、培养学习初一数学注重实战的经验

考试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有些同学平时成绩很好,上课老师提问,什么都会。课下做题也都会。可一到考试,成绩就不理想。出现这种情况,有两个主要原因:一是,考试心态不好,容易紧张;二是,考试时间紧,总是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心态不好,一方面要自己注意调整,但同时也需要经历大型考试来锻炼。每次考试,大家都要寻找一种适合自己的调整方法,久而久之,逐步适应考试节奏。做题速度慢的问题,需要同学们在平时的做题 中解决。自己平时做作业可以给自己限定时间,逐步提高效率。另外,在实际考试中,也要考虑每部分的完成时间,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慌乱。

总之,初一是初中数学知识奠定的根基时期,对学生数学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力求做到转变思想与传授方法结合,学法与教法结合,课堂与课后结合,教师指导与学生探求结合,真正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和习惯,为日后进一步进行数学学习打好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韩立福.新课程有效课堂教学行动策略[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第6篇:初三数学学习方法范文

(1)多看数学书,抓住基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考试题有知识面全、注重基础的特点。所以学生要从基本的做起,多看课本。基础差的学生更要多看几遍。在看课本的过程中要强调一点:第一、例题要重读,教材中的例题都是很有代表性的,要珍惜每道例题,可以自己先试着做一做,然后在看解答。第二、概念要精读,比如射线、二次函数等的概念都是很精准的,要一字一句的仔细阅读。才能加深对概念定理的理解。第三、学会点、划、批、问。把关键的地方点出来,把公式、结论等画出来、把自己的理解、质疑等批出来,把没看懂的地方问出来。

(2)学会听课

老师每节课讲课发的讲义都是知识点很全面的。大家都认真听,可是听课后的效率为什么会不同呢?所以要学会听课。听课中要注意:(1)听每节课的学习要求(2)听知识引入及知识形成过程(3)听懂重点、难点(4)听立体解法的思路和数学思想方法的体现(5)听好课后总结。

(3)建立纠错本

学生要把典型例题、出错的题目写在纠错本上。错题一般分为两种:一种是自己根本就不会做,因为太难了,没有思路;另一种是自己会做,因为粗心做错了,我觉得,最有机制的错题是第二类。因为粗心也有很多种,我们也要分析它,为什么会错?有哪些教训?下一阶段怎么学?

(4)做题规范

要求学生书写格式要规范、步骤要完整、条理要清楚。老师平常给学生做示范作用,有意让学生模仿、训练,逐步养成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

第7篇:初三数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数学 教学质量

初中数学素质教育是九年义务制教育的必然结果,它是逐步由“应试教育”转轨而来的,它的主要任务是:更新观念,开拓创新,大幅度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与学生突际应用能力。

一、重视教学过程,培养学习兴趣

目前,在初中数学学科的教学中,学生的“厌学现象”较为严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偏离和违背教师正确的教学活动和要求,形成教与学两方面的不协调,主要表现在课内不专心听讲,课外不做作业,不复习巩固。这种现象直接影响着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直接后果是不少学生因为“不听、不做”到“听不懂,不会做”,从而形成积重难返的局面。其原因产生于自我因素与社会因素。

初三数学整个复习过程中,怎样才能消除学生的“厌学现象”呢?我的体会是,必须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采用多种教法,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复习“有理数”一章时,学生们总以为是复习课,心理上产生一种轻视的意识。鉴于此,我把这一章的内容分成“三类”,即“概念关”、“法则关”、“运算关”,在限定时间内通过讨论的方式,找出每个“关口”的知识点及每个“关口”应注意的地方。如“概念关”里的正、负数、相反数、数轴、绝对值意义,“法则关”里的结合律、分配律以及异号两数相加的法则,在“运算关”强调一步算错,全题皆错等等。讨论完毕选出学生代表,在全班进行讲解,最后教师总结。通过这一活动,不仅使旧知识得以巩固,而且使学生处于“听得懂,做得来”的状态。又如在复习“二次根式”一章时我安排了这样一个游戏:事前我布置学生收集各种有关本章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错误,并且书写在一张较大的纸上,在上课时由组长在开始前5分钟内召集全组学生把各自找到的错误题拿到一起讨论,安排“参战”顺序。游戏开始,各队轮流派“挑战者”把错误题贴在黑板上,由其它各队抢答,如果出示问题后一分钟之内无人能正确指出错误所在,则“挑战者”自答,并获加分,如果某队的学生正确应战,指出了错误所在,则应战队加分,最后以总分高的队获胜。这一游戏使课堂气氛活跃了,挑战者积极准备,应战队努力思考,把有关“二次根式”一章中的错误显露无遗,其效果比单纯的教师归纳讲述要好得多。这一教学过程仅仅相当于一种游戏,但突出带动了学困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多数初中生仍停留在教师所要求和布置的带有一定强制性的学习状态,学习的被动性较强,主动学习和探求知识很不够,还没有掌握适合独立学习的学习方法。这种学习的被动性,表现在学习方法上主要是死记硬背。他们上课抄笔记,课后抄作业,复习考试按教师指定的背课本和笔记,还有许多学生大量地看各类题解,这都抑制了学生的思维和发展。他们的学习缺乏独立性,离不开教师这根“拐棍”;而对教师的依赖性很强,又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由于中考指挥棒的作用,特别是在初三,学生被迫在课上课下大量做练习,重复性的无效劳动占去了很多学习时间,负担过重,这就显得学习被动和方法过死,严重影响着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在学习过程的各个学习环节上,凡采用具有独立学习特点的学习方法,与其学习效果的相关程度都很高。但是,不同年级的相关点是不同的,它反映了不同年龄段学生自主能力和自控能力的不同。因此,对于初三学生,为了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教师有必要进行学法的具体指导,要开设学习方法课,引导学生寻求合适的学习方法。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中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概念内容逐句、逐段举例、解释,对重要的数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向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可利用课外活动小组,组织交流,相互启发,促使学生再次阅读,寻找答案,弥补自己先前阅读时的疏漏,从而进一步顺应和同化知识,提高阅读水平和层次,形成阅读――讨论――再阅读的良性循环。其次,自主选题、做题,最准确地巩固当前所复习的知识。最后,做好错题集,进一步回顾自已过去解题时忘记了什么,忽略什么,找到最佳方法。

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是能力的培养,其中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教学的主要方面。

第8篇:初三数学学习方法范文

关键词 数学 思维方法 学习习惯 学习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数学学习方法指导,简称数学学法指导,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数学教学理论研究和实践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教会学生学习”已成为当今世界流行的口号。学会学习就是主动学习和善于学习。它不仅指学习者学习目的明确、学习动机强烈、学习态度积极,学习中能克服困难并能持之以恒坚持;更强调学习者要善于运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法和策略,将思考与创新精神贯穿于具体的学习活动及整个学习过程中,从而实现有效学习和创造性学习。

1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特点的变化

(1)数学语言在抽象程度上突变。不少学生反映,集合、映射等概念难以理解,觉得离生活很远,似乎很“玄”。确实,初中的数学主要是以形象、通俗的语言方式进行表达。而高一数学一下子就触及抽象的集合语言、逻辑运算语言以及以后要学习到的函数语言、空间立体几何等。

(2)思维方法向理性层次跃迁。高一学生产生数学学习障碍的另一个原因是高中数学思维方法与初中阶段大不相同。初中阶段,很多老师为学生将各种题建立了统一的思维模式,如解方程分几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即使是思维非常灵活的平面几何问题,也对线段相等、角相等……分别确定了各自的思维套路。因此,初中学习中习惯于这种机械的,便于操作的定势方式,而高中数学在思维形式上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数学语言的抽象化对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一新生一定要能从经验型抽象思维向理论型抽象思维过渡,最后还需逐步形成辩证型思维。

(3)知识内容的整体数量剧增。高中数学与初中数学又一个明显的不同是知识内容的“量”上急剧增加了,单位时间内接受知识信息的量与初中相比增加了许多,辅助练习、消化的课时相应地减少了。这就要求第一,要做好课后的复习工作,记牢大量的知识;第二,要理解掌握好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使新知识顺利地同化于原有知识结构之中;第三,因知识教学多以零星积累的方式进行的,当知识信息量过大时,其记忆效果不会很好。因此要学会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形成板块结构,实行“整体集装”。如表格化,使知识结构一目了然;类别化,由一例到一类,由一类到多类,由多类再到统一,使几类问题同构于同一知识方法;第四,要多做总结、归类,建立主体的知识结构网络。

2不良的学习状态

(1)学习习惯因依赖心理而滞后。初中生在学习上的依赖心理是很明显的。第一,学生依赖于套用教师提供的题型“模子”;第二,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回家后辅导也是常事。升入高中后,教师的教学方法变了,套用的“模子”没有了,家长辅导的能力也跟不上了,由“参与学习”转入“督促学习”。许多学生进入高中后,还像初中那样,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没有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表现在不制定计划,坐等上课,课前没有预习,对老师要上课的内容不了解,上课忙于记笔记,没听到“门道”。

(2)思想松懈。有些学生把初中的那一套思想移植到高中来。他们认为自己在初一、二时并没有用功学习,只是在初三临考时才发奋了一、二个月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高中,而且有的可能还是重点中学里的重点班,因而认为读高中也不过如此,高一、高二根本就用不着那么用功,只要等到高三临考时再发奋一、二个月,也一样会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的。存有这种思想的学生是大错特错的。中考的题目并不具有很明显的选拔性,但高考就不同了,目前我国还未普及高等教育,高等教育可以说还是属于一种精英教育,只能选拔一些成绩好的学生,因此高考的题目具有很强的选拔性,如果心存侥幸,想在高三时再发奋一、二个月就考上大学,那到头来就会后悔莫及。

(3)学不得法。老师上课一般都要讲清知识的来龙去脉,剖析概念的内涵,分析重点难点,突出思想方法。而一部分学生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还有些学生晚上加班加点,白天无精打采,或是上课根本不听,自己另搞一套,结果是事倍功半,收效甚微。

3科学地进行学习

高中学生仅仅想学是不够的,还必须“会学”,要讲究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才能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才能提高学习成绩。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它包括制定计划、课前自学、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和课外学习等多个方面。

第9篇:初三数学学习方法范文

高中数学相对初中数学来说,对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适应不良的学生最严重的问题是没有一套高效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进行学法指导,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帮助每位学生适应高中数学学习,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高一新生尽快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笔者主要从高一新生的学习现状、高一教师的教学方式两个方面调查和分析了高一新生数学学习适应不良的相关问题。

一、调查对象、目的及方法

(一)调查对象

杭州市某重点高中全体高一学生和高一数学教师。

(二)调查目的

从学生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学习成绩、学习的自我感受等方面了解高一新生的数学学习适应问题,为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做准备。

(三)调查方法

问卷调查;课堂考察;个人访谈。

二、调查的实施及结果

本次调查在杭州市某重点高中展开,一共发放问卷393份,回收390份,回收率99%。由于其调查对象和访谈对象为重点高中的师生,没有把调查范围扩大到各个阶层的师生,所以调查结果会有一定的局限性。

(一)学生初中的学习程度

调查显示,该校有25%的学生来自重点中学,其余来自普通中学或农村中学;从中考成绩看,有30%左右的学生在110分以上。来自重点中学的学生能很快适应高中的数学学习节奏,而来自普通中学的学生则需要更多自身的努力。因为约70%的学生可能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所以在高一进行数学学法的指导势在必行。

(二)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查显示,学生对学习数学还是挺有兴趣的,只有约20%的学生兴趣不大(谈不上兴趣或不感兴趣)。有兴趣就有求知欲,就会想着如何把数学学好,这直接影响学生在高中数学学习上的状态。该校大部分学生选择了积极的学习方式,有80.91%的学生选择“寻找适合高中数学的学习方法”,但也有小部分“兴趣不大”的学生选择了“紧张的中考才结束,要好好休息一下”,认为“我初一、二没有好好念书,初三好好做题中考考得很好,高中我也一样;初中我听听课就可以考得很好,题不用多做,高中也基本这样”。

(三)学生的学习信心

调查显示,认为“高中数学难学(很难、较难)”的学生占81.67%,有34%的学生认为“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有35%的学生“需要三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来适应”,仅有28.75%的学生表示对学习数学“很有信心”。这也跟初中课堂教学容量小、知识相对简单、课时充足有关。在初中,教师可以放慢课堂教学进度,让全体学生理解知识点和解题方法,然后通过大量的课内外练习让学生掌握。而高中教学内容多,课时紧,课堂容量肯定大,高中教师很难像初中教师那样监督每个学生的作业和课外练习,这就必然会使一些在学习上非常依赖老师的学生一时手足无措。

(四)学生对自身学习成绩落后的原因分析

调查显示,只有3.3%的学生“对自己的数学成绩满意”,有32.06%的学生认为“自己的数学成绩是落后的”。在分析自己的数学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时,有71.75%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学习方法学要改进”,认为是“自己不努力的”只占16.53%。

(五)学生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

从调查结果看,很多高一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方法与学习习惯,有39%的学生“基本不看课外资料”,有55.22%的学生对课外数学学习“没有自己的安排”,有93.22%的学生“对上课内容不预习”,7%的学生“上课能主动参与”,只有40.71%的学生会对复习小结“进行归纳整理”。相比之下,大多数学生在做作业方面的习惯稍好,有84.47%的学生选择“自己独立完成”;订正作业的习惯也不错,有60.81%的学生选择“等老师讲完,反思后再订正”;“对于不懂的问题能请教老师”的只有9.16%。这些都表明现在的高中生在数学学习上的主动性还是比较差的。学生在初中时习惯了对老师的依赖,不善于独立思考和分析,习惯于死记硬背。到了高中,学生对老师的依赖虽略有改进,但依然存在,例如只会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上课记笔记分不清重难点,等等。

(六)教师的教学方式

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学生(占79.64%)认为“高中数学课堂节奏快、容量大,与初中课堂很不一样“。初中教师更倾向于保姆式教学,事无巨细地讲解知识,把较多的精力放在技能技巧的训练上,并会对学生的学习不断加以督促,体现的是“时间加汗水”的不断重复提高;而高中数学教师更倾向于系统性与网络化,重视课堂45分钟的效率提高,由于内容多,课时紧,学生往往只能掌握通解通法。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23.91%的学生“喜欢主动参与”,44.27%的学生“喜欢独立思考”;关于上课听不懂的原因,18.06%的学生认为“老师讲的速度太快”,54.70%的学生认为“老师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这说明大部分学生还是喜欢探索数学知识的。关于授课方式,76.08%教师采取了“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传统授课模式。这说明教师要在关注自己的教学更有效的同时,还要更多关注学生的学习观念,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高一新生数学学习适应不良的原因分析

(一)学生的心理因素分析

1.依赖心理

现在的学生很多从小都是在父母的安排下长大,在学校里也习惯了老师替他安排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到了高中一下子少了老师的反复叮嘱和督促,突然就感到很不习惯了。很多学生不会掌握学习的自,学习没有计划,等着老师归纳概括并分门别类一一讲述,对老师提供的详尽解题示范也是一一模仿,从不质疑。

2.定势心理

有一种普遍现象,多数高一新生认为紧张的中考才结束,高一要休息过渡一下。还有的学生认为初中时只在初三第二学期好好做了些习题就轻而易举地考上了重点高中。出于这种想法,很多学生开始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不刻苦,不努力。有的学生因为在初中数学始终学不好,而高中数学难度还要大,他们认为更不容易学,于是表现出两种极端状况:一是破罐子破摔;一是找老师拼命补习,而不去找原因,找高中数学的学习窍门,寻找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还有的学生因为习惯于初中老师“讲一道例题然后给出相应的类似题目进行模仿”的方法,认为以前的教学模式适合他,而高中数学的课程特点和课时不可能让老师像初中数学课那样上,这一矛盾的存在带来的结果是学生数学课能听懂但作业不会做,或者平时学得不错,考试成绩就是不理想。

3.重结论心理

数学教学中长期存在重视数学结论而忽视数学学习过程的问题。学生方面,平时同学间的互相交流多为对答案、比分数,班级也缺乏深层次的问题讨论。教师方面,由于课时紧张,教师对概念的生成过程、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结论的形成过程轻描淡写,导致学生一知半解地记下老师的板书或答案。此外,很多教师评价学生也多会侧重于分数,家长更是如此。这些无疑助长了学生偏重结论的心理。所以学生只会死记公式、定义、概念,知识理解不透彻,无法形成正确的数学知识体系,导致做题时“张冠李戴”。

4.急躁心理

高一新生各个方面表现很积极,有一股冲劲,但是很容易急躁。有的上课心神不宁,坐不住;有的贪多求快,作业草草了事,不顾质量;有的平时不认真,到考试前几天临时抱佛脚,想一蹴而就;还有的考试时审题不仔细,找不到清晰的解题思路。这样的学生一遇到挫折就会一蹶不振,而不去想失败的原因在哪里。

(二)客观原因分析

1.初、高中教材间梯度过大,教师难教,学生难学

初中教材偏重于实数集内的运算,缺少对概念的严格定义或对概念定义不全,如函数的定义、三角函数的定义就是如此;对不少数学定理没有严格论证,或用公理形式给出而回避了证明,如不等式的许多性质就是这样处理的;教材坡度较缓,直观性强,对每一个概念都配备了足够的例题和习题,各个知识点反复训练,学生在学习中能得到大量练习。而高一教材第一章就是集合、映射的近世代数知识,紧接着就是函数概念,指、对函数的分类问题,函数的单调性、奇偶性证明,等等。高一教材概念多、符号多、定义严格,论证要求高,数学思想丰富,高一新生学起来相当困难。此外,高一教材内容多,每节课容量大,而课后配备的练习少而且容易,没能完全体现教材的思想和方法,导致学生得不到充分的练习。

2.高一新生不适应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有些学生往往上课听得懂,但作业不会做;不少学生觉得平时学得不错,可考试成绩上不去。究其原因,初中的数学教师重视直观、形象教学,每讲完一道例题后布置相应的练习,学生能得到充分的训练;而高中教师授课时强调数学的思想方法,注重举一反三,在严格的论证和推理上下功夫。高一教师往往都是刚带完高三的,往往用高三复习时应达到的难度要求来对待高一教学,造成初、高中数学教学方法上的巨大差距,致使高一新生普遍适应不了高中教师的教学方法。

3.高一学生的学习习惯及方法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

高一学生有不少不适应高中数学学习的习惯和方法。

一是没有制订学习计划,学习目的不明确。高一新生还是习惯于老师给他们安排好学习任务、学习步骤,有的虽然有一定的计划和目标,但实施时经常自己降低要求,或者只是迫于老师或家长的压力勉强去完成。这样,其学是处于被动地位。

二是课前没有养成预习的习惯。由于高一学习任务重,学生经常以没有时间为由几乎不预习。也有学生不知道怎么预习,只是走马观花似地把书过一遍,不懂得要带着问题听课。很多高一新生反映老师上课节奏太快,其实原因在于自己没有坚持课前预习。

三是听课习惯不好。学生都知道认真听课是学习的重要环节,但是高一新生在听课时常表现出一些不好的习惯,如:上课开始了,心思还在课外或思维停留在上节课的某些问题上;上课时不会选重点听或记,有的学生整节课就是不停地记笔记,有的学生只要老师不提醒就不记;不喜欢跟着老师一起分析问题,不善于质疑,老师说什么是什么,听课中缺乏自己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