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诵读教案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职务发明是中兴通讯知识产权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每年公司在员工个人专利创新激励上的投入已超过千万元。为鼓励员工创新,公司内部建立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申请流程,制定《知识产权奖励》等一系列内部规章,并从以往以专利申请为原则进行简单的一次性奖励调整到全程覆盖,即从申请、授权乃至转让许可等专利价值周期的各个环节对做出贡献的发明人给予激励和报酬,大大激发了员工的创新和专利申请的热情。《职务发明条例草案(送审稿)》虽致力于调动职务发明人和企业的创新积极性,提出了很多建设性条款。但是无论是从企业创新的实践角度,还是发明人与企业利益平衡的立法角度来看,《职务发明条例草案(送审稿)》部分条款仍然值得商榷。
一、技术秘密是否适合作为职务发明保护的客体
《职务发明条例草案(送审稿)》第四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发明,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完成的,属于专利权、植物新品种权、集成电路布图设计专有权或者技术秘密保护客体的智力创造成果。
技术秘密(KNOW-HOW),至今各类法律对其无明确定义。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十条规定:“本条所称的商业秘密,是指不为公众所知悉、能为权利人带来经济利益、具有实用性并经权利人采取保密措施的技术信息和经营信息。”上述技术信息可以等同为技术秘密。一项技术是否构成技术秘密,其判断标准首先是秘密性,这是技术秘密的本质特征。但是专利权与此正好相反。两者不同的属性注定需要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行管理。
《职务发明条例草案(送审稿)》中规定了详细的发明报告制度和奖励、报酬制度。其中第十条至十六条明确了报告人、报告的时间、报告的内容、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不同报告处理流程、书面意见的强制要求等。第二十四条规定了单位决定对职务发明作为技术秘密予以保护的,应当根据该技术秘密对本单位经济效益的贡献参照发明专利权的规定向发明人支付合理的补偿。尽管在第十条中规定单位可以“另有规定或者与发明人另有约定”,但上述这些条款并不适合技术秘密的特殊性。如果将技术秘密纳入职务发明条例,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成本和负担,同时也会因难以操作导致纠纷频发。首先,技术秘密作为公司保密的内部信息,数量巨大,包含了大量不构成技术方案的技术信息、试验数据等。其次,技术秘密带来的经济效益很难估算,这将导致实务中对技术秘密进行奖酬很难操作和落实。
当然,相比专利而言,有时技术秘密对企业而言更为重要。例如企业在进行技术许可或转让中不仅仅涉及到知识产权,往往也包括了技术秘密,甚至技术秘密的价值会带来更大的收益。因而对技术秘密做出贡献的发明人需要给予奖励,但是不易硬性规定,企业可以内部制定规章制度予以保障。
二、发明报告制度是否适用于企业内部管理
《职务发明条例草案(送审稿)》第十条规定除单位另有规定或者与发明人另有约定外,发明人完成与单位业务有关的发明的,应当自完成发明之日起两个月内向单位报告该发明。该条例利用第十条至十六条详细规定了发明报告制度,明确了报告的时间和报告人、报告的内容、非职务发明与职务发明报告的不同处理、书面答复的硬性要求等。
在笔者看来,职务发明或者技术秘密如何进行管理是每个企业根据自身客观条件和大量实践积累得出的符合企业内部管理的一部分,不适合统一的硬性规定。
首先,一个大的企业仅每年的专利申请量都在几千件以上,更不论数量庞大且无法计算的技术秘密,如果都采取报告和书面回复的操作方式,对企业管理工作是一项巨大的挑战,也不具有实际操作性。发明人做出发明之后,不管是职务发明还是非职务发明,均向单位报告,这样会大大加大企业的管理工作,而实际上,职务发明是根本无需单独报告的,发明人只要将完成的职务发明提交给单位即可,只有在发明人认为是非职务发明的情况下才需向单位报告,台湾专利法第8条即采取了类似做法。另外,“单位应当自收到报告之日起两个月内给予书面答复”,在企业实务工作中,2个月的期限太短,尤其对于中兴通讯这类专利申请量比较大的公司。另一方面,在电子化办公的环境中,要求必须给予书面答复的规定也不合理,应允许以电子方式进行通知。
其次,条例第三章规定了很多时间性要求,规定时间内未答复则默认同意报告人的意见,对此企业很难一一满足,将会给实际操作带来巨大的人力和时间成本,此外,第十条中针对发明人的报告期限也并不合理。发明人在完成发明创造后,应当在合理的时间内及时向单位报告该发明,发明人延迟报告有可能会造成发明丧失新颖性,不利于专利申请和及时实施,因此,缩短发明人报告期无论对于发明人或单位、无论该发明是否申请专利都有积极的作用。
再次,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单位拟停止职务发明的知识产权申请程序或者放弃职务发明的知识产权的,应当提前一个月通知发明人。发明人可以通过与单位协商获得该职务发明的知识产权申请或者知识产权,单位应当积极协助办理权利转移手续。发明人依照前款规定无偿获得有关权利后,单位享有免费实施该职务发明或者其知识产权的权利。”单位作为职务发明的专利申请人或者专利权人具有完整的处分专利申请或专利权的权利,对是否停止或者放弃知识产权会基于充分的考虑,如果每一项都提前一个月通知发明人并与有需求的发明人沟通协商,这会给企业带来不必要的成本和精力。
而实际上,中兴通讯内部制定了完善的知识产权申请及维护流程和制度,符合企业自身的实际,是多年实践得出的经验。
三、对职务发明人的奖励和报酬硬性规定是否合理
条例第十七条规定:“单位就职务发明获得知识产权的,应当及时给予发明人奖励。单位转让、许可他人实施或者自行实施获得知识产权的职务发明的,应当根据该发明取得的经济效益、发明人的贡献程度等及时给予发明人合理的报酬。”该条例利用了第十七到二十七详细规定了奖励、报酬、补偿制度,明确了奖励、报酬、补偿条件、标准、支付形式、期限等。
单位可以根据发明取得的经济效益、发明人的贡献程序等评价标准给予发明人合理的报酬,但在实务操作中,上述两项评价指标操作复杂,难度很大,不利于实际执行。规定具体的比例、数据在实践中将很难得到执行,并且引发大量的计算方式、计算程序、金额等方面的争议与纠纷,使单位疲于应付,最终会严重损害单位申请专利、进行专利保护的积极性。
对于专利申请量比较大的公司,针对每件专利申请都必须听取职务发明人的意见,这也会给公司将带来沉重的成本负担,也不利于统一标准。因此,如果单位制定了具体的规章制度,只需要要求单位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时听取发明人意见即可,而无需针对个案听取意见。针对特殊情况,也可以采用约定的形式。
针对“单位应当将知识产权的收益情况通知发明人”,实践中不具有可操作性,同时有可能会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
首先,对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电子通信等特殊行业而言,每件产品上面可能用到很多专利,每件专利的经济价值也难以评估,因此,计算每件专利获得的经济效益不太现实。
其次,单位在转让、许可他人实施专利的信息都属于商业秘密,此条款有可能会造成发明人滥用该知情权而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经营活动。因此,企业与发明人之间可以以约定的方式来保证发明人的知情权,又不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
最后,单位自行实施、许可、转让职务发明的经济效益不可能一一通知职务发明人,很多企业为上市公司,上述信息的提前披露将会导致企业违反上市公司监管规定。
四、对于约定优先原则的限定性规定是否合理
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任何取消发明人根据本条例享有的权利或者对前述权利的享有或者行使附加不合理条件的约定或者规定无效。
首先,无论是本条例还是专利法实施细则对于职务发明都规定了约定优先原则,符合企业的实际管理运营。
一、与校园文化相结合。
“古诗文诵读”是一项高品位的文化活动,文化活动需要营造浓郁的文化氛围。为此,我们全体师生共同谋划,出勤出力,校园环境布置焕然一新。
今天,当你跨进校门,映入你眼帘的常常是教学楼上悬挂的经典诗句与名言;当你走过教室长廊,吸引你眼球的一定是每个教室门口墙上的“每周一诗”,稚嫩的书法加上富有童趣的画面,让你既领略到古诗文固有的文化底蕴,也感受到学生学习古诗文的满腔热情和他们充满创造力的智慧。当你走进一间间教室,在那里你或许就能和李白、杜甫等古代名人相遇,看到他们的身影,读到他们的故事,听到他们在吟诗……在这样的氛围里,上课读古诗文,下课谈古诗文,教研议古诗文,也就成了一件平常的事情了。
事实证明:让育人的无形文化寓于众多的有形活动之中,它所产生的影响是深远的,是不可估量的。
二、与学科教学相结合。
“古诗文诵读”,缘于它的文学特点,我们把它归属于语文教学范畴。但是作为拓展型课程,在教学上我们又提出了新的要求,以读为本,针对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诸如音读、形读、情读和意读等不同层次的朗读要求;以培养兴趣、诱发自信、开阔眼界、拓展知识、丰富内涵、提升素养为宗旨,大胆尝试、创新教学方法,努力在拓展型课程领域开辟一块具有发展前景的教学新天地。
作为拓展型课程内容之一的“古诗文诵读”教学,我们主张学科之间有机整合,即在强调学科性教学特点的前提下,注意各学科的优势互补和相互借鉴。例如:古诗文与美术在创作的意境上有着相同之处,它们需要有丰富的想象,让学生通过绘画表达对古诗文的理解有时会得到了出乎意料的效果;古诗文本身就含有律动之美,让学生在乐曲声中吟唱古诗,其表现形式则更为活泼,学生也更乐意接受;古诗文教学与自然教学结合,可以敦促学生用科学的眼光去审视古诗文中包含的自然知识和生活知识,懂得知识融会贯通的重要性,也可以诱导学生在学习自然常识的同时欣赏典雅的语言、提高文学修养;古诗文诵读与英语教学结合,可以让学生感受到东西方语言在表达方式上的不同之处,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中华古诗文正在走向世界,更可以让学生从中感受到我国古汉语的独特魅力。
三、与读书活动相结合。
读书活动是我校的特色工作之一,精心打造充满书香的校园,将古诗文诵读贯穿于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中,以喜闻乐见、趣味横生的活动形式让学生直面经典著作,感悟经典著作之内涵。每年的文化艺术节,学校都要进行经典文化学习的汇报活动。我们设计了一系列与“古诗文诵读”有关的活动。其中,有诵读活动,有吟唱活动,有版报展示,歌舞演唱,情景剧和小品等表演……丰富多彩的活动,符合古诗文自身的特点,也符合儿童智能发展呈多元性的规律,它让会唱的、会画的、会跳的、会诵的、会写的学生都有机会展示自己最“亮”的一面。学生在享受“与经典为伴”的吟诵乐趣中,得到启迪与熏陶。
四、与校本培训相结合。
在“古诗文诵读”专题活动中我们关注教师课改意识的增强,语文素养的提高、学科整合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的提升。我们的主要做法是围绕古诗文诵读课程目标,组织各类专题培训,鼓励教师参与编辑教材、撰写教案、课堂教学研究等活动,通过实践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撰写教案,我们又以讲课、咨询、对话以及个别辅导等方式等请专家解读教材,以加深教师对古诗文含义的理解,敦促教师在备课中多方面、多角度地去研究所备古诗文作者的个性特点和写作的时代背景。在专家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师在教案设计中注意把握学科的教学特点、古汉语的特色和学生的学习特征,找准教学切入口,不同的教师不同的年级设计出不同的教案。
我们的教师就是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在“实战”中接受培训,得到锻炼,从而让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和课堂教学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五、与课题研究相结合。
学校将“古诗文”诵读作为学校课改语文拓展性课程的推进,已经开展了大量的实践研究。当前,两纲精神的渗透、贯彻与实施,只有落实在课堂教学中,才能真正得以实现。
彭银祥: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学校德育存在着内容上理论与实践脱节,方式上强调知识灌输的问题,使德育出现单一强调政治性、注重统一性和规范性的倾向,教育效果不太理想。2012年以来,党的十有关文件和多次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基于此,2013年3月,肇庆市政府提出要在全市中小学(含幼儿园和中职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市教育局制定了《肇庆市中小学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探索在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学校德育改革,传承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更有效地引领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让青少年勇于担当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使命,实现美好的中国梦。
:刚才您谈到,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是培养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需要,现在全国很多区域都在开展这方面的工作。请问,肇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什么样的优势?
彭银祥:我们的优势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概括:
优势一:建立了政府强力推进的运作机制。2013年肇庆市工作会议和2014年《肇庆市政府工作报告》都明确了要在全市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工作的任务,由市委市政府倡导这项工作,在全国应该是首例。
优势二:准备充分,试验先行。我市的课程决策至少经历了四年多的试验和准备。在多方听取意见,多次进行调研、咨询和评估的基础上,制定这个《方案》,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课程政策的科学性、可行性和适用性。
优势三:教学内容更具导向性、系统性、可持续性。我市目前使用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汇编》,既较好地体现了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又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以儒家经典“四书”和《礼记》为重点,兼及《道德经》和《周易》,形成了系统完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体系。
:如此明显的优势,想必肇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也一定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彭银祥:是的,经过三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我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特色日渐凸显。
首先是形成了立德树人“知行结合”的课程运作模式,明确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什么教”的问题。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全覆盖―扩面提质的基础上,制定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知行合一”行动方案,推荐若干传统文化教育实践活动,拓宽德育渠道,通过“学典立德”内化学生的思想品质,通过知行合一外化学生的行为,达到“修身育人”的教育目标。
第二个方面是规范“学典立德”教学模式,解决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什么”“怎么教”的“落地”问题。课堂教学一方面强调传统文化经典诵读的规范化要求,一方面突出经典教学对于学生个体价值观形成的关注,总结出诵读经典―理解经典―拓展延伸(领悟和实践经典)―背诵经典这样一个基本的教学模式;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结合学校实际,开设“孔子文化”“包公文化”“龙母文化”“端砚文化”“竹文化”“玉文化”“花文化”“红色文化”等专题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扩展了我市的优秀传统文化课程。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多个抓手,其中课程是最基本的保证,肇庆是如何整合这方面资源,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教材的?
彭银祥:我市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解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课程化”问题。一是教育人群全覆盖,从小学一直到大学,整体贯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二是学科课程全覆盖,将教育内容融入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学科课程中去。三是教育环节全覆盖,形成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
首先来说教育人群的全覆盖。我市目前从有教材、有课时、有教师、有经费这“四有”上保障传统文化教育课程的落实。从幼儿园到高三,每班每周一节传统文化经典诵读课,安排专任教师上课,教材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进行分层设计: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使用蒙学经典――《弟子规》《三字经》《千字文》《孝经》,小学高年级和初中七、八年级使用“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九年级至高二着重传统文化经典选读――《道德经》《礼记》,高三主要是“中华文化之源”――《易经》。这样的设计既体现出每部(篇)经典的独立精神,又能兼顾系列经典的整体关联,具备系统性和完整性,较好地遵循了道德行为习惯养成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育规律。
再说说学科课程的全覆盖。我市各学校结合思品、语文、历史、体育、艺术等主要课程,利用课前五分钟、早午读、大课间和升旗礼时间进行多种形式的经典诵读活樱让学生做到“乐读”“美读”,从而激发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感、认同感,理解和传承中华文明和传世智慧,感悟民族精神内涵,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全方位渗透家国情怀教育、社会关爱教育、人格修养教育,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最后来谈一谈教学环节的全覆盖。根据《方案》要求,我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由进校园到进课堂,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社团活动作延伸,校内外主题实践活动为拓展,县(市、区)主题活动为窗口,各中小学通过周末大讲堂、研究性学习、艺术节、科技节、读书节等活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初步理解和理性认识,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进而辐射社区和家庭,构建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育人格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施的关键一环是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言传身教,学生才能更好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那么,在师资队伍建设方面,肇庆做了哪些工作?
彭银祥:我市坚持以人为本、研训结合的原则,为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搭建平台,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传统文化素养,并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搭建多元学习平台,全面提升教师的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能力:
专业指导引领。我们成立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中心,制订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教学目标、计划、方案,组织指导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活动、教学研究、课题研究与实验工作,定期开展专项调研(督查),有力推进了传统文化教学的常态化开展。
强化教师培训。市教育局联合有关单位共同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组织各类学校分管领导、教师参加中华书局、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国学艺术中心等专业机构举办的传统文化教育培训班,培训教育教学骨干教师三千余人次。各县(市、区)和学校也纷纷组织传统文化专题培训,为老师提供交流学习的机会。
注重教研提升。教育局定期举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质课评选活动,努力通过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打造一批骨干教师,锤炼一批优秀传统文化教师;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学校也通过举办教学比赛和传统文化教研活动,以传经、教研的方式进行培训学习。
搭建展示平台。我们还开展了全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教学规划和教案共享活动,通过经典诵读展演、演讲比赛、教师素养比赛等活动,展现教师个人魅力, 引导教师创新发展,促进教师的自我肯定和专业成长。
健全激励机制。市教育局每两年评选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多方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教师的活力和创造力,真正打造出一支热爱传统文化、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师资队伍。
:学校任何一项工作的顺利开展,都离不开家校合作。请您谈一谈,肇庆是如何搭建家校合作平台,发挥家庭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方面的作用?
彭银祥:一方面强化家校互动。要求各学校通过“小手拉大手”形式,邀请家长参加学校举行的传统文化教育活动,把《肇庆市中小学生传统美德行为指引》和低年级教材印发到学生手中,开展亲子诵读活动、传统美德“五个一”实践活动;通过评选“经典诵读家庭”“美德之家”等途径提高家长参与的积极性;借助家长会、校讯通等平台倡导家长通过言传身教,形成遵守公德、珍视亲情、勤俭持家的良好家风,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家庭教育氛围。
另一方面创设交流平台。市教育局编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简讯》,开设肇庆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站和新浪、网易博客平台,及时全市各地各校教育动态,报道各地各校教师、家长和学生的学习心得,开辟“锦言录”专栏,反馈分享家长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观点和心得体会。
: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来,肇庆教育系统发生了哪些变化?
彭银祥:最明显的效果,就是学生精神面貌的改变。根据我们的访校记录和家长、学校反馈,课程实施以来,无论城区还是乡村的学生,都已经能熟读或背诵相关经典选段,学生通过诵读和吟诵,熟悉经典、领悟经典,培养了学习兴趣,并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尊师行孝等行为有明显的改善,日常行为更趋规范,涌现出一批“美德少年”和“美德之星”。在公布的2015年“创全国文明城市”活动测评中,我市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得分以高于第二名15分的压倒性优势取得了广东省五个城市中第一名的好成绩,得到了测评组的高度评价。
在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过程中,我市教师积极参与,深入研究,大胆创新,专业能力不断提高,教育成效显著。市教育局先后面向全市教师进行了“示范教案推荐”和“优秀课程规划与教案征集”,评选出25部优秀课程规划和203份优秀教案,并向全市推广使用。此外,在由国家重点课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研究”工作委员会等机构举办的“第四届全国传统文化进课堂教学研讨会”录像课、教学设计、论文评比中,我市教师获得三个项目的特等奖,有27名教师获得一等奖,获奖总人数达51人,获奖档次之高,覆盖面之广,令人瞩目。
全市各学校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通过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通过学校教育辐射整个社会,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辐射到家庭和社区,引起社会的极大关注。市教育局还接到家长表示赞扬和支持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电话,一对耄耋之年的退休大学教授,听说学校专门开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还专程到学校听课。如今,传统文化经典亲子阅读、创建“书香家庭”、传统文化进社区等活动在肇庆蔚然成风。
:正所谓努力耕耘结硕果。四年播种,肇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取得了诸多可喜的成就和变化,但实施的过程中必定有苦有甜,请您谈谈这中间遇到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彭银祥:确实如此,我想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重点关注。
认识是先导。同样是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县区之间、学校之间、甚至校内班级之间,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一直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均衡现象。造成不均衡现象的根源,主要是管理层以及任课老师的思想认识差异。帮助全体教育工作者觉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是推进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先导性问题。
师资是关键。能否通过有效的情境创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给学生,老师是至为关键的因素。我们通^骨干教师培训和结合实地观摩的研修活动,培养一批传统文化教学“种子”,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但是如何扩大培训的范围,调动教师自我进修的积极性,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否在全覆盖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时光荏苒,转眼这个学期已经结束,语文教研工作也将告一段落,没有轰轰烈烈,只有踏踏实实。回首这学期,语文教研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为使今后更好地开展工作特作此总结。
我校语文教研组现有语文教师12人,这是一个积极向上、锐意进取、团结协作的优秀集体。 现从本学期开展的教研工作、取得的成绩、以及有待提高的地方总结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学习新课程理念,转变教学观念
本学期,组织了两次全体语文教师利用县教育局提供的网络直播二维码进行业务学习,同时,在平常的每周四下午第一节教研活动时间认真学习语文新课程标准及最新的教育理念,正确的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构建互动自主学习学习新的课堂教学模式。
(二)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学质量。
1、抓好校级语文教研公开课,本学年一共安排开展12节公开课,本学期已完成6节公开课,每位执教者认真备课上课,与会教师认真听课记录,后续集体评课议课。
2、重视常规检查,强化教学管理
本学期,语文组配合教导处进行了教学常规工作,检查内容包括是否写个性化教案,教案是否切合实际,是否写教后反思,是否有课堂练习巩固,而且学生作业的设计是否有科学,教师批改是否及时认真等方面。从检查的情况来看,全组教师备课都比较认真,教案完整,重点突出,有反思和练习作业设计,较科学合理地批改精批细改。
(三)举办学生活动,丰富课余生活
10月份,分年级举办了学生手操报比赛;
11月份初,在全校语文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校成功地举办了经典诵读比赛;
11月份中旬,举行了“科技托起强国梦”级演讲比赛和征文比赛;
12月初,分年级举行了书法比赛。
二、主要成绩:
1、谭世葵老师的市级课题——《四环三导理念下语文课堂“小练笔”策略研究》申报成功;指导的“英东杯”软笔书法比赛获得二等奖;在始兴县优秀课例评选中获得二等奖;
2、吴水娣老师的教学论文,获省三等奖;法治教案,县、市各获一等奖;始兴县优秀课例评选,获县二等奖;
3、钟丽娟老师的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我们不乱扔》获市三等奖;
4、邹国萍老师的县级课题——《农村小学生“两真”作文教学的实践研究》顺利结题;在始兴县优秀课例评选中,获县二等奖;法治教案,县二等奖;在韶关武江区、始兴县培训师“送培送教”中开展题为《在柏林》的示范课,受到一致认可;县妇联“疫情征文”评选中,获县三等奖。
三、有待提高的方面:
1、科组方面,有些教研活动开展的不够扎实;教师方面,在许多具体的语文教学工作中缺乏创新,依赖课件,没有依本班学情做好“五大常规工作”,导致课堂效率不高。
2、个别教师对教研组活动思想上重视不够,不够积极参加科组教研活动,使教研活动没有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一、 静态重点、难点
静态重点、难点又叫做预设重点、难点,是语文课程教材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难点。教师在撰写教案,编写教学进度的过程中,总体要了解本学期语文课的知识难点和基本知识要求,这是教师教案中预设的重点、难点。
1.吃透课程标准,清楚各年级阅读教学的基本目标。
吃透课程标准是做到心中有数,确定教学重点的出发点,是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语文教师依据教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分类设定不同题材语文阅读素材的重点和难点,完成预设静态目标。
2.理清阅读教学与语法教学之间的联系。
阅读教学的四个层面与语文教学的其他方面息息相关。语文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应该关照好这种联系,让语法知识与阅读训练紧密结合起来。语法目标在这里是预设的复习重点,也是预设的阅读训练重点。教师在设计教案的过程中,应该分类好这些重点与难点。
3.阅读主旨。
阅读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信息的接收、情感的培养、人格的养成、思想的建构。这几个目标在不同题材语文素材中有不同的训练要求。在备课中,教师应该根据不同题材的语文素材,设计好阅读教学的目标,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二、动态重点、难点
1.了解学生阅读困难层次。
从阅读的目标层面,不同学生遇见的困难不同,但对于同一题材的阅读素材来说,也会遇见一些静态难点重点之外的随机问题,而预设的静态难点重点反而不是学生的难点重点,甚至多数学生已经熟练的掌握了这些重点难点。比如语文基础知识、语法修辞等阅读,这些知识由于属于另一个训练范畴,学生在其他类型课堂上已经熟练掌握,而在阅读课堂上,教师备课虽然将这些作为难点重点预设,但实践中却不能作为重点,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阅读教学过程发现这些难点重点,同时也要在备课过程中,提前预设到“这些意外”。其主要的针对措施就是了解学生的阅读困难层次。
2.了解共性问题。
要了解共性问题,必须是教师积极参与学生的阅读活动。教师在完成阅读引导问题之后,启发学生自主探究交流心得,对于学习小组中多数学生阅读出现的问题,老师应该作为动态难点重点做讲解,以帮助学生克服阅读困难,养成阅读习惯与兴趣。
3.了解个性问题。
对于阅读能力强的学生来说,动态难点重点可能会更多;同样对于差生来说,以前的静态阅读难点重点也可能依旧会成为新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原则体现在这些地方。同样题材的阅读素材,学生会出现不同类型的接受问题,也会提出不同类的新问题。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中预设这些动态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类指导。
一、课前准备充分
教师的课前准备就是教学设计,课前的教学设计质量的好与坏关系到一堂课的成功与否,因此,课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对象做好充分的准备。教师只有充分熟悉、了解、掌握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才能有信心有目的的实施一定的教学活动,并采取一定的教学策略;对教学内容的深度与宽度的把握;导学案的编写要符合学情。问题设计要体现教学目标,思维的角度要具有的开放性,使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思考,问题设计的难度要有层次性,使不同的学生尽量提出自己的见解。
学生的课前准备,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有利保障;是提高教学质量任务完成的有效条件。学生的课前准备包括预习课本、翻阅资料、完成学案、提出疑问、以及小组能解决的问题和小组不能解决须提交的问题等,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可以使学生上课时更快的进入角色,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更有益于学生对不懂知识的理解。
二、课堂以生为本
传统的文言文教学,都是老师一一讲到,学生课上记翻译,课后背笔记。学生的主体性、自主性得不到张扬,始终处于被动接受地位。我认为应将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读书,对照注释自己翻译,有疑问互相讨论,教师只作点拨,强调更正或是对难点、新语言点详细讲解。事实证明,许多简易的文言文,学生完全可以通过自己的朗读、理解、探究、讨论、思考读懂课文,学生在这种自学中不光学到了知识,而且还增强了自信心,培养了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在理解了大致文意后,学生结合写作背景等相关资料,通过自主质疑、合作探究,解决一些举纲张目的问题。教师可提出一些学生没有注意但必须解决的问题,并由学生探究解决。在质疑与解疑的过程中,学生必然会加强对文章的理解和思考。
三、注重文章诵读
古语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诵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语感是从吟诵中来积累的,素养是从吟诵中培养的。诵读可以让学生领略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中两种人登楼的不同心境,可以欣赏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中的“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的“醉中之乐”。诵读可以多样化,可以齐读、个人读、分组读等。学生在不断的诵读中,就能感知课文内容,窥知文章的情感,明白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随堂测评过关
在进行完课堂教学以后,教师运用10-15分钟的时间对学生进行测评,掌握学生对这堂课的学习效果。教师根据班内不同层次的学生,从背诵、解释字词、翻译句子、文言断句、课外文言短文等方面完成不同要求的题目。学生通过测评,也对所学文言知识进行了总结。有了收效就有了激情,有了激情就有了学好文言文的信心。
五、做好教学反思
关键词:生本课堂;高效课堂;课堂评价;晒教案
在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淘宝、微信等媒介工具变革人们生活方式的泛在学习时代,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等新的学习方式开始进入校园,这对于西夏区第二小学的全体老师来说,让他们开始面对教育信息化的困惑,面对教育生本化、高效化的困惑,加之教育教学对象90%为务工人员子女,他们该如何当好一个云时代的人民教师,如何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学习状态?从程岗校长这个思考诞生之始,银川市西夏区第二小学便开启了全新的课堂教学改革之路。
一、案例的主要内容
(一)“一晒”――教案作业晒评制度大大提升了教师的备课质量
西夏二小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两次对教案备写和作业批改进行了制度创新,每学期举办一次“人人晒教案,人人晒作业,人人当评委”的晒评活动,评出一二等奖,在全校学生面前隆重表彰,此举迫使每一位教师都开始更加用心地备课,因为谁都不希望自己在学生面前“丢面”。2015年11月,在学校第二届教案作业晒评活动之后,学校重新修订了各项要求,提出了“488”备课模式,即整本教案要有4项主体内容,课时教案要有8个部分,教学设计要落实“八备”。在学生作业管理上,W校做了详细的要求,如对学生的书写用笔、对课堂作业的格式和教师批改的约束性和自由度都进行了严格规范。
(二)“二引”――“生本教育”和“高效课堂”的先进课改理念为教师日常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
校长和骨干教师赴广州参加了全国“生本教育”培训,全体教师都关注了“生本教育”和“高效课堂技术操作”的微信公众号,定期组织学习和论坛活动,老教师和中青年教师都从不同程度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实践着“充分相信学生,全面依靠学生”的教学理念。目前,有三分之一的教师已经开始了“先学后教、小组合作学习、学生汇报展示”的教学实践研究,全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加灵动、高效、快乐,语文课开始重视阅读推进和单元整体教学,数学课重视发展学生思维和错题学生讲解,英语课重视课堂活动与激趣。
(三)“三研”――研修网络教研、研修小组合作学习、研修单元整体备课,逼迫教师向教学专业纵深发展
一是学校特别重视网络教研管理工作,每一天,学校录播教室里都会有老师在里面上课,录好的课都会及时上传到学校教学云平台,供大家观课、议课和打分评价。每一次网络集体备课过程中,主备课人和其他教师都能在网络上互动交流,留下了思想碰撞的文字记载。每一次“网络教研专题点评会”上,都会播放出云平台上录像课的典型镜头,组织教师进行讨论交流,宣扬闪光点,告诫教学低效情节,现身说课,效果非常好。二是为解决“生本高效课堂”的难题,学校开展了“基于导学简案的小组合作学习专题研究”,分语、数、英三个学科组集体备课,共同商讨导学简案的制定,共同争论小组合作学习的分工、操控、学生汇报发言培养和评价机制,有4名骨干教师的课堂效果显著,其他教师的课堂在学习方式上也有了较大的转变。三是为了让课堂“简单、高效、快乐”,学校开展了“单元整体备课专题研究”,引导各科教师找到单元教学的“根本”,整合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让课堂变得更加轻松、灵动、高效、快乐。
(四)“五评”――原创的“水墨丹青”课堂评价激励机制与《“3+X生态阅读”评价记录手册》激发学生更大的学习热情
一是西夏二小原创出一套学生评价体系,“若水、墨竹、丹鲲、青风”四个少年形象分别代表德、美、智、体四个方面表现最优秀的少年,学校给每名学生配发了《西夏二小“水墨丹青”美丽学生能量卡晋级评价手册》,给每一位老师配了“若水、墨竹、丹鲲、青风”四枚能量印章,其中的“丹鲲”印章主要用于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听课、思考、作业等进步表现,目前全校已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拿到了“丹鲲”铜卡的奖励,学生努力在每一堂课上有所进步的学习状态非常好。二是全校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原创的《西夏二小“3+X生态阅读”评价记录手册》也免费给每一名学生发放,手册中向学生推荐了1-6年级每学期的3本必读书目和X本推荐书目,保证了学生读书下有保底,上不封顶,全校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显著增强,大语文的学习观已经建立。三是学校开发出“书法课”和“经典诵读课”的校本教材,坚持每学期对全校学生进行这两项评价测试,颁发书法和经典诵读的优胜班级和特色班级奖状。四是学校认真分析了近五年本校各科检测结果,给不同年级不同学科制定了合格率和优秀率的奖励标准,经教代会表决通过使用10%奖励性绩效工资兑现,对合格率为100%的教师进行重奖,引导教师不放弃任何一个学生,截至目前,合格率与优秀率突破奖励标准的教师人数已从寥寥无几变为全面开花。五是学校每学期对全体学生的跳绳、踢毽子、仰卧起坐体育技能进行统一测试。
(五)“一游戏”――“水墨丹青”学科知识对战游戏牌让学生在课间游戏中温习巩固学科教学知识
2013年开始,学校就倡导各科教师在课堂上设计教学游戏,以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和快乐感,尤其是低年级,必须在每堂课上实施游戏教学法。2015年,学校原创的“西夏二小‘水墨丹青’学科知识游戏牌”诞生,免费给中高年级各班配发,学生课间通过玩游戏牌,逐步强化了“问字牌”上的100个各门学科的基础知识,且“问字牌”的内容还在不断更新,真正实现了寓教于乐,让学科知识活跃在学生日常生活中。
二、案例的实践成效
从2013年初对生本理念的疑惑到《云环境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模式的实践和探究》课题的深入研究,再到“一晒二引三研五评一游戏”的课程改革推进模式,西夏二小老师的“生本高效课堂”教学思想历经先感知、边学习、边实践而感悟的洗礼过程,这一路走来,虽然跌跌撞撞,但生本实践的大道越走越宽阔。老师重新审视自己的课堂,发现无论是老师自己还是学生,无论是课堂还是课后都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给了老师继续生本课堂研究的信心。
首先是最具说服力的成绩的变化。实验班在这几年的语文期末检测中,比平行班的成绩都要高,以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为例,二年级实验班比非实验班语文成绩的优秀率高出5.3%,四年级高出8.2%,六年级高出8.5%。成绩是最有说服力的。这让学校的老师看到“生本高效课堂”的优势所在,也纷纷行动起来,课题组老师也毫不吝啬,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大家,每个课题组成员带2-3个老师,带动所有老师,所有学科进行“生本高效课堂”的实践。这也促使程校长下定决心,在全校12个班级全面展开高效课堂的实践,研究的方式是以子课题的实践展开,老人人有课题,人人有研究,这样,老师教研能力的提升就有了基础和发展平台。
其次是课堂变得更富有吸引力。我们现在的课堂遵循“个体先学―小组合作探究―学生上台展示―评价激励”这样的“生本高效课堂模式”,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定教,教少学多,让“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这样的课堂是积极、欢乐、开放、高效的。再加上多媒体新技术的助力,让课堂变得丰富多彩,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舞台,牢牢吸引学生。课堂上,老师把学生看做一种资源,是被依靠的生命,话语权和评价权是属于学生的。老师的放手,让学生就拥有了展示空间,老师的信任,让学生就拥有了创造平台,老师深切感受到“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带来的惊喜。在老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下,学生敢说、会说,乐于去表达。尤其是和谐竞争让每一个小组的成员“相亲相爱”,自觉性、自我管理约束的能力大为增强。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火苗被点燃,变得乐学、会学。面对新的一课,先自己学习,自己去体验发现、探索、收获的快乐,体验自己思考、努力带来的成就感,体验自己在小组中的被认同感和责任感,每天都有新发现,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有进步,这样学生把学习看做是一件快乐的事、简单的事,怎能不更加热爱学习呢?
进行“生本高效课堂”改革的三年来,西夏二小以“一晒二引三研五评一游戏”为主要工作思路,以《云环境下小学语文生本课堂模式的实践与研究》课题研究为排头兵,逐步推进西夏二小教育教学改革,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激发每个人创新的热情,聚焦课堂,追求高效课堂,卯足劲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质量,让西夏二小师生面貌一新。尽管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老师坚定信念,边实践边摸索边改进边完善,因为生本课堂不是急功近利的课堂,要有耐心,要静待花开。
李嘉诚说过一句话:“一个鸡蛋,从外部打破它是食物,从内部打破它是生命。”只有打破自己才能前进,才能破茧成蝶,虽然这个过程往往是痛苦的。“生本高效课堂”让西夏二小的课堂延续新生命、经历再成长,西夏二小的老师为了学生学得更轻松,学得更快乐,一定会坚持走在专业发展的大道上,而且越走越坚定,越走越有力!
参考文献:
[1]郭思乐.教育走向生本[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①有感情地诵读课文,把握内容,体会感情。
②理清结构,展开合理联想和想像。
③增强求知欲,培养科学精神和探索未知世界的兴趣。
教学重点
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感情,通过朗读体会诗歌的韵律美,发挥联想和想像,认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
课前准备
教师可利用网络或书籍查阅有关化石的资料,并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有条件的地方可组织学生参观相关展览,进一步了解生物进化的过程,为学习本课做准备。
教学内容
《化石吟》是一首科学抒情诗,展示了人类对化石的研究成果,再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从而赞美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诗中一系列的疑问将人们带入奇幻的神话般的生物世界,又用优美的语言富有感情地赞颂了会讲话的奇异的化石。学习这首诗,让同学们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像来理解诗中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感情。
教学设计
精心导入
①可采用多媒体电教手段用大屏幕展放有关化石的图片,并配以音乐、旁白解说,引起学生阅读的兴趣。
②也可用音乐导入:《木鱼石的传说》“有一个美丽的传说,精美的石头会唱歌……它诉说善良……讲述美好……”同学们听了歌曲,也会想像到,精美的石头怎么会唱歌呢?它怎样讲述着善良和美好呢?有诗歌写道:“逝去万载的世界可会重现,沉睡亿年的石头能否说话?长眠地下刚苏醒的化石啊,请向我一一讲述那奇幻的神话。”石头真的能向我们讲述神奇的故事吗?让我们共同研读一首科学抒情诗《化石吟》。
出示课题及学习目标。
感知内容
在听读前,检查预习练习:读一读,写一写。
(过渡)《化石吟》是一首生动优美的科学抒情诗,它向我们展示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并赞美了科学的神奇与人类的伟大。本诗前后呼应,节奏鲜明,音乐性强,易于诵读,在诵读中能体会诗人的感情。请听老师范读。(配乐范读课文)
有感知才有思考,请同学们跟读课文(跟教师朗读一次)。好诗不厌百回读,请同学们自由朗读,并在朗读中思考问题。
[问题组](大屏幕投影出示):
a.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诗的主要内容。
b.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c.本诗可分为几层,试概括大意。
学生可在自由诵读中思考,然后讨论,讨论时要给予充分的时间。讨论后教师引导学生明确:
a.本诗写科学家通过研究化石展现了亿万年前的神奇景象。
b.诗歌表达了作者对科学神奇与人类伟大的赞美之情。
c.诗歌分为三层:1—2节通过发问,引发联想;3—6节具体抒写,无限遐思;7节回应发问,照应开头。
学生讨论,教师明确后,可以再次指导朗读,为进一步理解诗歌做铺垫。
研读赏析
①教师导学:对文章的大体内容和作者的思想感情基本了解,还应学会细致研究好的章节、词语,以便把握文章的主旨。
②自主探究
(大屏幕出示问题组,学生思考并体味)
问题组:研读3—6节,思考下列问题。
a.“你把我的思绪引向远古”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
b.怎样理解“黑色的躯壳裹藏着生命的信息,为历史留下一本珍贵的密码”一句?
c.“时光在你脸上刻下道道皱纹,犹如把生命的档案细细描画”是写人吗?你是怎样理解的?
d.当你面对复原的恐龙、猛犸时,你有何感想?(此时可以出示一组图片,也可以利用课本的图片。)
e.从诗中找出你喜欢的一句,品味赏析一下,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以上内容在朗读后由四人小组讨论。每组讨论一个题,e题每组都要讨论。发言时可以展开小组竞赛,比比哪个小组思考的最深刻,最有启迪意义。
学生发言可以畅所欲言。假如学生希望教师指点或总结时,教师可做指示:文中的思绪引向远古,既引起了下文,又表现了作者的思路。之所以是“一本珍贵的密码”,是因为在化石中,作为生命基本物质的有机化合物还保留着,为科学研究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刻下道道皱纹”写的是化石,这是一种比喻,人脸皱纹是生命历程的写真,而把化石比作人脸皱纹,不正是地球古生物的档案吗?其余的内容,只要想像合理,赏析到位即可。
③学法指导
好诗阅读有节奏,反复吟诵感悟深,重点词句细品味,联想想像悟中心。
简单的内容归结、板书:
发问想像——遐思飞跃——回答呼应
神奇景色——人类伟大——赞美科学
④合作探究
通过导学、探究、学法指导的学习过程,学生可以继续进行合作、探究式学习,可以调动学生的想像力和从小积累的一些生物知识,在反复朗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和想像,注意将语文知识和自然知识结合。如:“沉睡千年的石头说了话”能说些什么呢?除课文之外,还能想像些什么?
a.质疑交流
研读文章有哪些思考和体验,或有哪些疑问?教师与学生可以相互质疑,形成参与式讨论。
b.拓展延伸
教师出示录像或图片,介绍某种古生物。
学生也可展示自己搜集的材料,做口头介绍。
延伸作业
参观或查阅资料后,写一点感想,题目可定为《远古的遐思-------读(观)××有感》
点评
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重点做了以下几点考虑:
一、拓展延伸,实现课程资源整合
新课程强调,“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在设计本教案时,我注重拓展课堂教学,把古诗词的教学延伸到课堂之外。课前师生广泛搜集有关资料,课堂上引用课外诗词进行对比阅读,课后自找怀古诗词进行阅读和鉴赏。这些都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学习语文应注重类似的积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
二、重视诵读,通过反复诵读,了解文意,体味诗意
诗词教学贵在多读。因为诗词讲究节奏感和音乐美,而且,诗词是通过意象的描写和意境的展现来表现作者的情感,而意象、情景的认识和理解的目标需要通过朗读才能较好地达成。另外,诗词的平仄韵让读者朗朗上口,其节奏感和音乐美可以陶冶情操。
三、合作探究,实行师生双边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