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就业工作汇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以市场培育为切入点,建设劳动再就业基地
再就业工作关系到改革的成败,关系到发展稳定的大局,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要工作,工会组织理应为党和政府分忧为下岗职工解难。我们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要动员全社会力量发展经济,尽快实现10万人口脱贫致富的目标,把建设劳动再就业基地,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作为中心工作。为此我们积极参与了一条街的辟建工作,及时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市场调查,把第一手基础资料和我们的意见向区委、区政府作了汇报,很快区里出台了一系列下岗职工、失业人员进入一条街经营活动的优惠政策,并成立了由工商、税务、劳动、城管等部门组成的市场建设领导小组,工会牵头,负责组织联络协调各项工作。我们把压力转化为动力,全身心地投入到劳动再就业工作中。一是会同工商城管等部门规划市场。把交通便利、市面繁华近一公里的兴建路确定为一条街。按经营项目、服务种类划分了9个经营区域,设置200多个市场摊床,可安置600人就业。二是开展环境建设。一条街出入口的兴建路年久失修造成群众行路难,直接影响了一条街生意。我们抓住市交通局是区“十万行动”包扶单位的有利条件,积极争取,在他们修建公路的同时,为我区重新修建了兴建路。之后我们又协调矿安装了路灯。三是得到了省总工会的大力支持。去年11月,省总工会领导来我区视察再就业工作时,听取了我们的工作汇报。当了解到设立摊床还有困难时,当即决定拿出近3万元,在一条街设立100个标准摊床,解决了市场摊位不足,僧多粥少的难题,使很多够条件但因没有摊位无法进入市场的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为落实好这项工作,省总工会领导先后两次到一条街视察,并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宝贵信息。四是提高市场利用率。早上开设早市,晚间开夜市,一律免收所有费用,市场利用率提高了2倍多。
二、坚持服务宗旨,为下岗职工进入市场提供条件
为推进街市场建设,提高下岗职工自立、自强、自我发展的能力,增强市场竞争意识和自主择业意识,我们紧紧围绕服务这个宗旨,积极发展工会组织的职能作用,通过教育、引导、帮助、扶持等措施为下岗职工进入市场,送观念、送政策、送技能、送信息、送摊位、送帮扶资金,从方方面面提供条件,打开通道。自去年以来,我们经过调查,根据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联合经贸局、教育局、妇联等部门聘请有关技术人员举办了三期美发、家电维修和种植养殖培训班,参加技能培训的下岗失业人员达200多人。我们还为20多名年轻的下岗失业人员联系安排到汽车维修厂、大酒店等部门免费学习一门手艺。对这些人员进行技能培训的第一课就是宣传党和政府关于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方针政策,教育和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靠勤奋、靠创业决定自己的命运。同时也让他们感到党和政府及社会都在关心帮助下岗失业职工的生活和工作。使他们有勇气、有热情、有信心、有干劲闯市场、求发展。从去年秋季以来,我们同政府有关经济职能部门在再就业市场举办了二次春秋季节下岗再就业招聘大集,由民营企业社会公益单位等公开招聘几百个就业岗位。今年夏季,我们把67名适龄青年输送到就业,把192人输送到、、等地就业。在扩大再就业市场方面,对有一定的资金、想要进入市场,但又看不准行情的人员提供市场信息。如商品的价格,供求关系,发展趋势等。对手头缺少资金或没有本钱做买卖的我们就与社区一同向全市开展的十万活动办公室帮助联系申请小额扶贫贷款,目前再就业市场上已有3名下岗失业职工办理了扶贫无息小额贷款。对具有一技之长又没有资金进入市场的下岗失业职工,我们经过详细调查,摸清底数向区委建议,实行了党政机关一帮一扶贫对子,从各方面扶持起来闯入市场,真正实现由输血型向造血型转变。对进入市场的特困职工,我们及时反映到民政部门纳入了社会低保范围。今年一条街有个下岗职工的孩子考上了国家重点学校石油大学,由于经济困难无力支付学费,我们动员有经济实力的企业给与支助,公司经理一次就拿出一万元,并表示今后一切费用由他们都负责。对其他两个下岗职工子女上大学我们也都帮助联系了助学贷款。煤矿一名下岗职工经过我们的扶持在市场上开办了小吃部,生意不错,接收了3个下岗女职工,目前扶贫贷款已还清,享受到的社会低保救济主动不要了。失业人员侯少忠身体残疾,多年来得到工会组织和民政部门的救济,有一门家电维修的手艺,自去年以来,他无报酬地带起了8名下岗人员在市场上开办了家电维修,生活有了保证。为了回报社会,他们还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活动,为特困家庭免费维修家电,教师节,护士节期间无偿开展义务活动,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
三、积极协调各种关系,为再就业市场营造宽松环境
推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是一项系统的社会工程,需要方方面面的通力合作。为了促进地区再就业工作,抓好一条街建设,我们积极主动同工商、税务、城管、土地、公安等部门协调,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打开绿色通道。我们建立了每季一次的扶贫工作联席会制度,工会主席负责召集,各部门都结合自己的职能提出了扶持措施和优惠政策。工商局出台的措施规定,下岗职工和特困职工在一条街上摆摊免收管理费。投资5万元以上的经营项目试办期为一年。试办期满,工商个体科工作人员主动登门给办理相关手续。在保持市场卫生环境上,我们多次跑环卫站,协调垃圾清运问题,实现了日产日清,并且一条街上的下岗职工免收卫生费。今年春季地下水管漏了全街是水,一些职工去找有关部门没有解决,我们知道这个情况后,及时向当地的水电公司反映情况。没用三天地下管道修好了,问题得到了解决。在市场管理上区城管监察在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安排了2名监察人员专门负责这条街的管理。今年7月,一名刑满释放人员在街上卖西瓜,不准别人卖西瓜的价格比他家的低,欺行霸市,我们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与工商、公安部门反映要求尽快处理这个问题,清除了这个害群之马。对卫生防疫等管理部门的规定要求,我们也都出面协商,尽量减免各种费用,努力做到既能基本符合行业检查规定要求,又能保证下岗职工正常的经营。据估算下岗职工在街上开办的小吃一年可减免各种费基本上达1000余元。对各部门在支持一条街工作中出现的好人好事我们都参与及时向他们的上级主管部门反馈,进一步调动各部门在参与扶持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工作的积极热情。
四、发挥好监督作用,确保市场健康运行
一、基本情况
我局现有编制12人,现有在岗干部职工7人。下设办公室、财务室、失业保险股、职业培训、职业介绍中心、局机关参照公务员管理。
二、2014年一季度完成情况
一季度,我局开展“搭建供需平台、促进转移就业”为主的“春风行动”现场招聘会,现场招聘11人,签订就业意向协议28人.1-3月,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750人,征收失业保险费44万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190万元的24%;3月中旬,我县在汶川参加全州春季招聘会签订就业意向协议书35人,其中籍“9+3”学生4人;3月中旬,完成了县政府安排的2014年涉旅培训,培训23人;将在5月份,举办青年劳动者技能培训,完成目标任务100人;城镇新增就业35人,创业培训1期将在6月举办,完成目标任务25人;今年我县公益性岗位初步摸底调查353人。
三、存在的问题
1、受气候影响,企业生产季节性强,就业稳定性差。由于受地理等因素制约,我县各类企业生产呈现出临时性、季节性特点,培训重点集中在4月左右开始,由于县内企业提供的就业岗位极其有限,就业矛盾较突出,第二次失业情况较普遍。
2、就业培训是我县各乡镇分批分次以不同的品牌对我县精品旅游村寨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培训难度大,经费严重不足。给就业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3、针对存在的问题,我局将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开展工作,加强宣传,求真务实,团结进取,使广大农牧民群众及时掌握相关就业政策,为促进就业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2015年工作打算
2015年,我们要继续紧紧围绕稳定和扩大就业这条主线,突出以民生为重,加强就业、失业专项资金的监管,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完善再就业救助机制,以创业带动就业,
扎实组织培训,动态消除“零就业”,下大力气解决就业难的问题使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再上新台阶。具体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加强对失业金的宣传,进一步规范征收、监管程序,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2、严格就业失业登记对就业困难对象进行认定和加大援助力度;
3、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提高求职人员的技能;
英山县地处大别山南麓,是一个贫困山区县,同时也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是第一批劳务输出示范县、农村劳动力转移先进县、是人社部定点的就业信息监测县。全县3乡8镇,309个村,总人口40.9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17.5万人,在外务工人员约8.7万人,年外出打工收入10.2亿元,是财政收入的 2 倍还多。打工经济已成为县域经济重要支柱,做好劳务输出工作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之一,为了更好地搞好组织服务,完善工作制度,落实好积极的就业政策,推动我县的就业工作全面发展。
一、20__年劳动就业工作实现新的突破,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83人,登记失业人数347 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失业人员再就业1396人,帮助困难人员就业829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3352人,介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317人,就业率达到95.2%;完成创业培训700人,开展劳动者就业培训 1884人,帮助有创业愿望的人创业496人,带动就业1488人。为县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坚持培训与就业相结合,以培训促就业,提高就业质量。一是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近两年来,省厅陆续下发了鄂人社发[20__]69号、[20__]43号,鄂劳就[20__]11号等一系列加强就业培训管理文件,针对培训工作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为把政策深入贯彻落实,切实把就业培训的惠民活动做强做实,培训中心对宣传资料进行了重新编制印制,把培训政策用通俗明了的图文资料进行宣传,引导和吸引广大劳动者积极参加培训,自觉提升劳动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20__年共计开展就业培训2686人次,就业培训补贴资金192.9万元。二是开展农村劳动力创业培训。根据我县产业结构调整要求,结合山区经济特色,围绕一人、一山、一泉、一茶、一城,大力开展创业活动,带动更多农民就业。为方便广大农民参训,我们将培训重心下移,将培训班开到乡镇农民家门口。一年来,我们共开办创业培训班8期,培训有创业愿望人员700人,提供创业培训补贴资金69.4万元。
三、加大小额贷款发放力度,提高创业带动就业效应。小额担保贷款是帮扶创业、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县进一步加大了小额担保贷款助推创业的工作力度。为了确保担保基金有序循环,提高利用率,充分发按贷款促进创业就业的积极作用,根据新形势,我们将信贷银行由一家扩大到两家,主动与财政、邮政银行联系,通过签订三方协议,明确各自责任,将200万元小额担保金划到邮政银行,按照1:5的比例发放,全年发放小额担保贷款296笔1380万元。扶持了296户个体私营经济户,带动了1087人就业。
四、完善劳务输出机构建设,职业介绍工作全面发展。在全县11个乡镇的人社中心和5个社区由专人负责,同时聘请乡村信息员132人,在浙江杭州、宁波市、玉环县和广州入等地设立驻外劳务站,在深圳、东莞、珠海、番禺、汕头、上海等经济发达城市聘请用工信息员、保证高质量的提供各类岗位供求职者就业,形成以县人力资源服务中心加驻外机构加信息员的劳务输出服务网络。全年共为县内外企业免费介绍就业2760人,提供职介补贴资金55.2万元。
五、开发公益性岗位是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优先扶持和重点援助的重要措施,是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的有效途径。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用于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使一大批就业困难对象实现了就业再就业,缓解了我县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全年共开发公益性岗位329个,提供公益性岗位补贴资金212.5万元。
六、长远规划:
1、继续实行积极的就业政策。把实现充分就业作为最重要的社会目标,进一步落实就业再就业目标责任制,着力建立市场主导就业、政府促进就业、个人自谋职业相结合的促进就业长效机制。加快发展就业容量大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企业,特别是要将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力争实现服务业从业人员比例每年上升1个百分点。认真落实并不断完善就业再就业优惠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吸纳更多的劳动者就业。采取切实可行措施,进一步做好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加大劳务输出力度,扩大外出就业规模。
2、进一步发展完善人力资源市场,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立足于提高人力资源的配置效率。积极促进劳动力流动,建立基本统一、规范人力资源市场体系,完善政府对劳动就业的管理手段和相应的法律规章,调整和协调有关就业的政策措施,充分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导向作用。
3、充分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继续把支持创业作为致富百姓的首要途径,制定切实有效的鼓励创业政策,推动全民创业、自主创业、艰苦创业。实施“能力促进就业计划”,对有创业愿望和具备创业条件的城乡劳动者开展创业培训,并提供创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担保贷款、跟踪扶持等服务。对各类社区创业项目进行统筹规划,在经营场地安排、优惠政策落实、创业资金帮扶等方面,为创业人员提供便捷服务。
4、以提高就业能力为重点,大规模推进职业培训。坚持政府积极推动和发挥市场机制相结合,大力推进职业技能培训,切实提高城乡劳动者技能素质。依托县就业训练中心、职业培训 学校等职业培训机构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加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投入,加快形成政府推动、企业主导、行业配合、学校参与、社会支持、个人努力的技能劳动者培养工作新格局。
英山县劳动就业管理局
一、不断完善就业服务功能,切实贯彻落实就业政策
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是今年我区的重点民生工程内容之一,要进一步完善各项创业服务功能,政策是关键。各乡镇(办)、各相关部门都下大力气完善扶持政策,给予就业再就业者强有力的政策支持;全区及各相关部门在做好就业再就业的宣传工作;通过宣传创业带头人的典型事迹,加大社会宣传力度,达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目的;相关部门领导明确就业是重点的原则,亲自抓就业再就业工作,力争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为我区争创文明创业型城市做好充分准备。
二、大力加强劳动就业服务平台建设
健全工作机制,深入推进公共服务机构和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促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显现。一、充分认识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和长期性,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保证工作顺利开展;二、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充分利用多种媒介,宣传有关促进创业和稳定就业的政策,宣传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就业观念,共同推动我区就业再就业服务工作;三、加大保障力度,特别是加大对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乡镇、街道、社(村)居委劳动平台建设的投入,各乡镇(办)、村(居委会)社会保障所、基层就业平台全部实现“六个到位”各项劳动就业统计数据输入微机,促进就业再就业服务体系日益完善;四、综合分析我区经济发展实际以及劳动者就业再就业现状,科学制定就业再就业目标任务,为我区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三、落实就业扶持政策,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
今年以来,财政部门积极拨付专项就业资金,用于职业介绍、培训和社会保险补贴、小额贷款担保贴息等。人社部门启动实施了高校毕业生服务社区计划、农村义务教育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等。税务、银行等部门实行税费减免、政策补贴等政策帮扶,为企业和失业人员减免税费,发放小额贷款近百万元。加强职业培训,提升劳动者就业能力。积极开展创业培训,为失业人员提供项目开发、创业指导、跟踪扶持等。积极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推行“储备式”、“订单式”技能培训模式,确定了五家培训机构作为统筹城乡就业职业培训基地,开设了20多个专业。今年培训新成长劳动力410人,培训失业职工632人,农村劳动力1533人,发放培训补贴30万元。完善服务体系,强化就业服务职能。建立了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共举办人力资源市场洽谈会26次,提供就业岗位1万多个。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就业服务活动,开展各类专场招聘会11场。加大援助力度,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建立了“出现一户、援助一户、消除一户、稳定一户”的动态援助机制,共帮助200名困难人员实现了再就业。
四、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一、工业园区建设情况
(一)工业园区现状
****场办工业园区,名称绿生源工业园区,位于****街,原农场粮米厂院内,规划面积5万平方米,园区内现有绿生源米业、****冷库和绿宝酱菜厂3家股份制企业。总产值1090万元,增加值412万元,其中绿生源米业利润120万元、冷库利润35万元,绿宝酱菜厂利润45万元,占全场工业比重的35%。
(二)工业园区发展目标
绿生源工业园区建设,以总局、管局、农场的“十二五”规划为指导,以“夯实基础产业、培育优势产业、引进发展特色产业”为战略方针,实施米稻瓜菜战略,以餐桌经济发展为支撑条件,以粮食、蔬菜加工为主要产业。 通过产业调整、改造、升级,最终要建设成为经济实力雄厚,产业系列清晰,产业链条完整,在绥化管局具有较强产业聚集能力和较高经济开放度的粮食蔬菜加工生产加工基地。
园区内产业发展具体目标。 一是壮大两大基础产业 ,即壮大稻米深加工和蔬菜深加工两大基础产业。 二是培育二项新兴产业 即,培育马铃薯加工和食用菌加工两大产业。
(三)加快产业发展的主要措施
1、强化项目谋划,发挥项目带动作用。
依托农场产业发展,结构调整。围绕延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着力谋划一批市场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战略性项目,对重点产业发展项目实行领导负责制,全面落实各项管理制度。
2、强化环境建设,打造产业发展平台。
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交通、水利、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努力为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和平台。
3、强化资金筹措,形成多元投资渠道。
广开资金筹措渠道,靠招商引资引进外来投资,靠政策吸引民间投资,靠合力争取上级投资,形成渠道畅通、来源多样、成分多元的产业投资机制。
二、打造餐桌经济工作
近年来,我场遵循“打造旅游专业大场,实施米稻瓜菜战略”的发展思路,使农业结构调整不断调优、调精,蔬菜大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餐桌经济”有望成为我场职工增收致富的经济增长点。2011年我场更是要贯彻好管局确定的“走精品路线,发展餐桌经济”的营销战略,为管局实施“五大精品工程”添砖加瓦。
(一)蔬菜产业发展现状
****耕地面积少,要提高土地单位面积的产出效益,就必须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种植蔬菜附加值高的作物。我场现规划农业标准化示范带一条,长约10公里,播种面积近万亩,占农场旱田播种总面积的2/3。示范带内以种植高效经济作物为主,包括白菜、马铃薯、西葫芦、西瓜、菇娘、南瓜、浆果等近10个品种,亩效益都超千元。农场现有蔬菜大棚园区一个,占地面积150亩,园区内现有大棚300栋,以种植彩椒、礼品西瓜、香瓜、油豆角以及各种小菜等。每栋大棚利润超过4000元。对于我场来说,蔬菜种植还处在起步阶段,规模不是很大,所以产品销售均以自销为主,外地客商收购很少,产品大部分都销售到本场或附近县市。
(二)餐桌经济发展思路
坚持“走精品路线,发展餐桌经济”的发展战略,以增加职工收入为目标,通过转方式、调结构,进一步加快蔬菜产业发展步伐。立足****资源,突出****特色,加大蔬菜种植结构调整力度,全力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商品化处理、品牌化销售、产业化经营,使蔬菜产业成为发展餐桌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发展中一是要以市场为导向。 根据当前城市居民对蔬菜供应“均衡、稳定、新鲜”的需求特点,兼顾“求新、求奇、求特”的潜在消费需要,因地、因时制宜,科学安排,以反季节蔬菜为主、常规蔬菜为辅、特色品种丰富市场。二是要坚持产业化发展。 着眼于提高优势蔬菜产业的竞争力,打造****蔬菜品牌,构建蔬菜优势产业群体,延伸蔬菜产业链条,大力推进****特色蔬菜的产业化建设。三是要保障吃菜安全。 适应市场竞争和消费水平提高的要求,大力优化品种和品质结构,完善蔬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检验检测和监督体系,提高蔬菜生产质量安全水平。
(二)餐桌经济主要工程
1、新增1万亩蔬菜种植基地,以种植常规菜为主。
2、新增500栋棚室蔬菜,使蔬菜大棚基地内棚室数量达到1000栋,重点发展以特色蔬菜和反季蔬菜为主。
3、完善和扩建1000平方米蔬菜保鲜库1座和800平方米冷库1座。
4、大力扶持和规范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10个,健全农资与市场信息服务体系。
5、扶持蔬菜产销专业合作社10个,年外销蔬菜产品2000万公斤。
6、培植1个蔬菜龙头企业,即绿宝蔬菜加工厂,创建品牌,构建蔬菜产品营销载体,开发蔬菜产品深加工技术、特色产品研制技术。
7、加强职工技术培训培养100个科技种菜带头人。
8、力争建立1个科技示范园,对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设施栽培和利用物理、生物措施综合防治蔬菜病虫害进行示范。
(三)餐桌经济发展措施
针对我场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立足蔬菜生产拥有的资源优势。做强做大蔬菜业生产必须“做规划、建基地、提高质、抓流通、树品牌。”
1、做规划
“做规划”即编制蔬菜业发展规划。紧紧抓管局提出打造“餐桌经济”的历史机遇,大力发展我场的高效经济作物,和棚室蔬菜种植产业。首先,要科学规划种植区域,合理布局优良品种。通过调查研究发现,我场大多数旱田地快都适宜栽种蔬菜开发潜力巨大;适宜栽种的品种也很多,如瓜类有西瓜、南瓜、香瓜、黄瓜等,蔬菜类有辣椒、白菜、大葱等,豆类有油豆角豆、粘玉米、红小豆、黑小豆等。其次,要定位发展定向目标。我场蔬菜生产要朝生产标准化,产品生态化,交易市场化方向发展,通过一至五年的时间的努力,力争使蔬菜年栽种面积达20000亩,职工人均增收4000多元,把蔬菜培育成我场经济发展的一项的主导产业。第三,根据产业发展布局,加快龙头企业的建设,使蔬菜生产、加工、销售形成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更好的带到农户积极的积极性。
2、建基地
“建基地”即蔬菜示范基地和育种基地。为推广农业科技,增强农户的种植水平,提高农产品质质量和产品安全。在我场现有的示范带内,创建一个1000亩左右的蔬菜种植科技示范基地;在基地内加强各种新品种推广试验。在基地建设中,要注意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运用,加强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田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的指导,同时建立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监管制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3、提素质
“提素质”即提高蔬菜业生产和经营者的素质。我场要加强农业推广体系建设,扎实开展农业科技人员的岗位培训、参观考察等有利于提高技术水平的活动,全力提高农业科技人员的科技素质。提高农户的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把广大农户培养成为有较强市场意识、有较高生产技能、有一定管理能力的现代农业生产者。
4、抓销售
“抓销售”即抓好蔬菜业的流通环节。农产品流通是农业增效的第一车间。要不断完善蔬菜产品的包装、加工、储藏、运输等配套设施功能;要培育、引进和发展新型流通企业,实现产销对接;加强农产品信息网络建设,充分发挥和利用农产品信息的服务功能。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全面推进(略)
(二)社会保险征缴办法得到创新发展(略)
(三)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在全省率先起步(略)
(四)城镇居民合作医疗制度开始试行(略)
二、分析当前形势,牢牢把握大局,理清劳动保障工作思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劳动保障工作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进一步完善大社保体系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是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客观需要。当前扩大就业所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大,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任务十分艰巨。新形势下的劳动保障工作,领导更加重视、百姓更加关注,各方面都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
一是从上级政府的工作要求来看:随着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理念的提出和不断发展,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十分重视社会保障工作,对我们劳动保障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下达的任务越来越重。中央和省都通过了劳动保障“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强了对今后五年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指导。省政府最近召开的全省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会议,更是对抓好今后的社保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连续下发了六个关于劳动保障工作的重要文件。
二是从人民群众的保障需求来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社会保障意识日益增强,对社会保障权益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广大群众对维护自己合法劳动权益的意识越来越强烈,维权行动明显增加。据市劳动保障局统计,立案的劳动保障举报投诉案件从20*年的533件上升到了2005年的2227件,立案的劳动争议仲裁案件从762件上升到了1360件,劳动合同签订率也从75%上升到了87.5%。
三是从社会保障的自身发展来看:我市社会保障体系从无到有,经过长期的创新发展,不断健全和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的险种由养老、医疗逐步发展到养老、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五大保险,保障对象从单一的就业人群逐步向全体人民转变,保障区域也从城市逐步拓展到了农村,大劳动保障的格局已经初步形成。在新时期新形势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无论是基本原则、体系构建、制度安排,还是运行管理,都面临着承前启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重任。
总而言之,我国经济社会处于重要的转型时期,劳动保障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但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劳动保障形势也更加严峻,困难和问题也更加多。从事劳动保障工作的同志务必保持清醒的头脑,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劳动保障工作全局,全面理清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当前尤其要把握好以下三点:
一要坚持执政为民,转变职能,把劳动保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社会保障是社会稳定“安全网”、经济运行“减震器”和社会公平“调节器”,抓好社会保障工作是政府切实履行职责、体现执政为民的重要内容。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把社会保障工作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来抓,充分发挥其在加强社会管理、提供公共服务中的重要作用。各级政府要积极调整公共财政支出结构,逐步形成劳动保障财政投入的良性增长机制,为劳动保障事业发展提供强大支撑。
二要坚持城乡统筹,探索机制,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破好题。从事劳动保障的同志要对农村社会保障工作有一个客观的认识,既要看到我市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又要看到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还处在低水平阶段。各级各部门要深刻把握“两个趋势”的重要论断,以当前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实验示范区建设为契机,顺势而为,加快推进新农村社会保障工作。坚持“多条腿走路”,在政府和全社会给予必要支持的同时,要看到“农民生活资料与生产资料紧密联系、土地是其最基本的社会保障”的特点,统筹兼顾好推进城市化与保护农民土地权益的关系,研究与农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切入点和运行机制,推动城乡社会保障工作协调发展。
三要坚持实事求是,稳步推进,走劳动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之路。社会保障工作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复杂的工程,劳动保障工作也有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劳动保障工作不能吃光祖宗饭,也不能断绝子孙粮,要为政策制度的后续发展留下空间和余地。出台政策的基本点是,制度从体系上要不断健全,水平起步时可低一点,以后可逐步提高,一下子很高,要调整下来很困难。要深入调查研究,把握好节奏,有条不紊、循序渐进推进劳动保障工作。
“十一五”时期我市劳动保障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从维护劳动者切身利益入手,逐步形成扩大就业和稳定劳动关系、完善社会保险体系相互促进的劳动保障工作新机制,建立健全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比较完善的劳动保障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城乡就业比较充分、社会保障比较健全、劳动关系比较和谐、分配格局比较合理、管理服务规范高效的目标,为我市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作出新的贡献。
三、贯彻省府要求,突出工作重点,开创劳动保障工作新局面
结合省政府文件精神,再强调一下当前几个重点问题:
(一)关于推进工伤保险扩面工作。今后三年,省里要组织实施推进工伤保险参保率的农民工“平安计划”,我市到20*年底的参保任务是50万人,而目前参保人数仅为20万,差距很大。工伤保险扩面工作成为当前我市社会保险工作的头等大事。现在职工的主体是农民工,农民工进城打工,是想赚点钱改善一下生活,但同时面临的风险也很大,如果没有参加工伤保险,一旦出现工伤,不仅钱赚不到,日后的生活也会没有着落。设身处地为农民工想一想,五大保险中,工伤保险是第一需要,是当务之急。去年年底我们研究决定,工伤保险也实行申报参保,让未参加养老保险的农民工先行参加工伤保险。工伤保险是社会保险工作的牛鼻子,牵住了,就能拉动其他社会保险工作的进展。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个人不缴费,用人单位缴很少的费,职工和用人单位的积极性都很高,工伤扩面难度不大。工伤保险参保率上去了,劳动合同签订率就上去了,其他社会保险也能逐步跟上去。因此,工伤保险扩面,不仅是上级的要求,而且是广大职工的呼声,是我们加强社会保险工作的需要,各级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快推进。
(二)关于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是为老龄化高峰的到来提前做好准备。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要求各级政府切实加大对养老保险的财政资金支持力度。省政府对做实个人帐户的目标已经有明确的规定,劳动保障和财政地税部门要按照省政府的要求,认真调研分析,把帐算好,根据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能力和财力状况,研究确定起步比例,逐步做实养老保险个人帐户。
(三)关于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工作。建立市区城镇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是今年市政府的为民办实事项目之一,领导重视、群众关注,必须确保明年1月1日前实施。近段时间,市劳动保障局、吴兴区、南浔区工作抓得很紧,推得很快。尽管区里的实施主体是卫生部门,但是区人力资源部门要关注进展,大力配合,在机构设置、人员编制上给予必要的支持。
(四)关于完善“五费合征”工作。我市“五费合征”工作在全省先行一步,积累了不少经验。目前,我市的“五费合征”工作仅是初步的,参加各大社会保险的人员是不一致的。省里提出了“五统一”规范要求,即参保登记统一、征收机构统一、缴费基数统一、征缴流程统一、数据信息统一。下一步要加快各大社会保险的扩面工作和费源的监管工作,同时要研究医疗保险和其他保险的基数统一问题。
(五)关于维护职工的合法劳动权益。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维护广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国务院、省政府先后发文要求切实解决农民工问题,国务院是40条,省政府是31条,各级各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农民工问题。10月8日中央将召开十六届六中全会,主要是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劳动关系是人最基本的社会关系之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劳动关系不和谐,和谐社会建设将无从谈起。要看到部分企业违反劳动法的现象还比较突出,维护劳动者权益的工作任务很重。非法使用童工是一条高压线,要重点地区重点查,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必打、必严惩,这是一条底线。对于其他问题,劳动保障部门要做到“民求必助、民告必查、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对严重违法的要严厉打击。
(六)关于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平台建设内容比较多,比如去年我们实施了“金保工程”一期工程,提高了信息化管理水平,陈加元副省长和市里一些领导去看了,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现在还有乡镇劳动保障平台、各县区工伤与仲裁机构的建设问题,等等。目前,劳动保障平台的“六到位”考核已经纳入到新农村建设考核体系,各县区要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明年市里将加大对劳动保障平台建设的考核力度,县区综合考核劳动保障部分要拿点分数出来加强考核。同时,市、区两级政府都出点钱,安排一个计划,把乡镇(街道)的劳动保障平台场所落实好。
一、社会保障工作规划
1、总体思路
以养老保险扩面为契机,以社区排查为基础,以行政执法为手段,以百分之百参加保养老保险的目的,以使所有职工都能享受到养老保险为落脚点,实现我区划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百分之百,保费收缴率达到百分之百。
2、规划框架
通过扩面,实现养老保险向民营企业、三资企业及个体经营组织的延伸,实现参保率达到百分之百、保费收缴率达到百分之百、退休费社会化发放率达保持百分之百、退休费足额发放率达到百分之百。
3、责任分工
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负责协调全区各部门的养老保险工作;地税分局是企业养老保险费的征收责任主体,确保符合参保条件企业全部参加养老保险;乡镇街是个体从业人员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的责任主体,负责具备条件的个体工商户及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社保__分中心负责养老保险申报登记、做实个人帐户及退休费拨付;财政局负责社保基金管理工作。
审计局、建管局、人事局、区工会等部门要与保费征收部门形成长期联动机制,根据各自的工作特点督促用人单位参加养老保险,确保在十一五期间区内企业参保率实现百分之百。
4、组织领导
为确保我区养老保险扩面工作的顺利展开,区成立以区长为组长、主管区为副组长、劳动和社会保险局、财政局、人事局、地税分局、工商分局和养老保险分中心为成员单位的区养老保险扩面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区的养老保险工作。
二、就业工作规划
1、指导思想: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我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局,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充分发挥市场调节就业的基础性作用,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扩大就业空间,建立和完善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推进我区就业工作的全面发展,为加快东陵现代化新城区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新贡献。
2、基本原则
⑴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逐步形成政府、社会共同推动的就业工作的新机制
⑵改革创新、完善制度。发挥市场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促进市场就业机制的形成。
⑶分类指导、突出重点。抓住就业工作的难点,重点解决4050人员和特困群体的就业问题,实施分类指导,突破难点,促进4050人员和特困群体的就业。
⑷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提高就业服务工作的整体水平。逐步建立和完善区、乡镇街、社区统一协调的就业服务网络和综合服务体系,促进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的不断完善和发展。
3、工作目标
基本形成以市场为导向的就业机制,多渠道扩大就业,实现城乡劳动力的合理配置和有序流动。保持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十一五”期间,力争每年新增和开发就业岗位__个,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就业__人,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含劳务输出)__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__以下。
4、主要措施
(1)明确责任,强化就业。
要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就业是民生之本的观念,建立就业工作责任制,把拓展就业渠道、增加就业岗位、落实就业政策、改善就业服务、加大资金投入作为重要职责,全面做好劳动力就业及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工作。
(2)发展经济,促进就业。
“十一五”期间,随着全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化建设的规模加快,我们要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广开就业渠道,增加城镇就业岗位,扩大就业规模。
随着我区经济总量的进一步扩大。要充
分发挥我区在区域特色产业,高新技术,农业产业化,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等方面及重点建设项目的开工建设,将为扩大就业规模拓展更大的空间,为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可提供相当数量的就业岗位。通过调整经济结构,通过加快第三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和非国有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的吸纳能力。
通过加快城市化建设进程,发展城镇基础设施和公益设施建设,努力增加就业岗位和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吸纳能力,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
(3)落实资金,保障就业。
实施促进就业的扶持政策是做好就业工作的必要条件。首先是政府要加大各项就业资金的投入,建立再就业基金,为促进就业提供资金上的保证。二是要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做好各项就业扶持政策的协调落实,充分发挥就业扶持政策在促进就业工作中的积极作用。
(4)加强管理,服务就业。
强化乡镇街就业服务机构建设,明确工作机构及职责,确保劳动力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输出)工作的开展。逐步实现劳动力资源与市场就业信息共享。二是强化就业服务功能。为劳动者就业提供全方位免费服务和“一站式”就业服务。三是重点开展对4050人员及特困群体人员的就业实施就业援助活动,促进他们实现再就业。四是严厉打击非法中介机构。维护劳动力市场秩序,积极促进劳动力的有序流动。
(5)强化技能,培训就业。
根据劳动力市场需求变化,采取措施提高劳动者特别是农村剩余劳动力素质,增强劳动者就业竞争力。一是积极协调,充分利用和整合社会各界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具有针对性、实用性的多层次、多形式的就业培训以促进培训工作与市场就业需求对接。同时积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与推行和规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结合,满足就业市场多元化和新兴产业发展的需要。
(6)指导社区,推动就业。
社区作为城市街道的基本社会单元,在失业人员的就业及再就业和低保对象社会化管理工作中承担着重要职能。为此一是要加大指导构建社区就业工作平台建设的工作力度,切实做到社区就业工作平台建设的机构、场地、人员、经费、工作、制度六到位,推动社区就业工程的深入开展。
(7)畅通渠道,引导就业。
要把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输出,作为一项事关我区城市化发展的系统工程来抓。要加强引导、组织、协调以及农[文秘站-www,,找范文请到文秘站网]村剩余劳动力流动的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开发建立劳动力流动信息网络建设,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和输出由自发无序向政府组织、规范引导转移和输出转变。
(8)转变观念,鼓励就业。
积极采取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鼓励和促进失业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实现灵活就业。并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在全社会广泛宣传就业扶持政策,加强择业观念的教育,教育广大失业人员放弃只有正规就业或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观念,树立职业平等和劳动光荣的观念。
各位领导、同志们:大家好!
下面我向大家汇报抗震救灾方面的工作,把其中的感受和大家一起分享。
5月22日,我公司接到了市政府、建设局支援*地震灾区过渡安置房的任务,公司立即成立抗震救灾援建小组,我负责后方安置房的生产组织和安全施工工作。在电视上、报纸上看到灾区人民无家可归的情景,我感到有一种责任,早日让灾区人民住上安全舒适的房子是我们义不容辞的光荣使命,时间就是责任,时间就是命令。接到任务后,后方的同志们立即投入到紧张的工作中,从5月23日一直到6月4日,全部完成一期603套安置房及1924套门窗制作的生产任务。虽然说这10几天的时间不算长,但是就在这10几天的时间里,我们历经了平时工作中意想不到的工作经历,有自豪、有困难、有失误、有说不尽的感受、当然最大的还是收获。
1、在这次援建工作中,分配给我们大元集团的任务最多,而且是*市所有援建队伍中唯一的包括土建、钢结构及门窗同时施工的队伍,这充分显示了我们大元集团的实力,也说明了市政府、建设局对我们的信任,我作为大元集团的一员,能够加入到抗震救灾的队伍中,从内心里感到自豪。也更增加了我们完成任务的信心。
2、自5月23日,就开始紧张的生产准备工作,先是按照图纸和我们的援建任务,及市政府、建设局的工期要求,我们重新制定了超前的生产计划上报给建设局(当时李总在建设局拿了一张全市援建进度表,我们修改了以后又给送过去),为什么要将生产计划提前,就是为了显示大元的实力,彰显我们的企业形象,我们要拿第一,我们要在河北省拿第一(后来我们超越了这个目标,在全国七个援建省市中是第一个进行安置房交付验收的队伍,我们的小区是河北省安置房示范点)。同时结合*前方土建施工的进度,将生产任务指标分解到每一天,调式生产设备,积极组织原材料进场,组织工人24小时连续加班生产。当时的计划是安置房每天的生产量不少于80套,门窗不少于200套,才能保证前方的施工流水作业和总的工期要求。生产有条有序的开展。一开始还算顺利,然而事情不是向我们想象的那样,首先建设局给我们的任务不断增加,由400套增加到603套。由于任务重,工期紧,原来的一条生产线已远远满足不了计划的需要,原来的计划赶不上变化,此时李总果断的决定再上一条生产线,及时的地解决了生产设备的调配问题,那天晚上李总1点半在开发区才回家。生产线解决了,可是后边还有更大的困难在等着我们,原材料越来越变得紧缺,不仅聚苯板严重紧缺,就连彩钢板也变得十分紧缺,眼看着因原材料供应不上,机械停止了轰鸣的吵闹声。工人眼巴巴的在等待,有时工人一夜不睡觉一等就是一个通宵。我们的生产计划怎么办呢?我们的计划已经报到上边去了,不但如此,这是上级交给我们的光荣而艰巨政治任务,这是我们的责任,这也是我们大元人一定要完成的任务。
接下来就是亲临现场,督促材料人员积极地寻找组织货源,到处联系,一个厂家一个厂家找,所有的关系都找了。所有的信息渠道都联系了。有时候钢构分公司何经理等一晚上才等两车聚苯板。同时还要严密组织安置房的墙板、屋面板及附件的配套生产,保证前方土建施工和安装施工的进度需要,我每天都是晚上8、9点甚至到晚上11点多才回家。有时夜间还需要电话交流和沟通。晚上12点、12点半是我们工作的正点,有时我在这个时候给装饰分公司经理张永强打电话:你在哪里?回答是:孙姐我在加工现场。给安装分公司经理刘志光打电话:回答是:孙姐,我在开发区加工车间。那些日子援建小组的每一位成员每天都是夜以继日的工作。我每天眼睛只盯着聚苯板和彩板卷,每天一遍又一遍的数聚苯板的数量(知道了聚苯板的量,就等于知道了成品彩板的数量),是不是够一天的正常生产用。看彩板卷的卷数,机器上有多少,备用的有多少。对门窗的生产量,我每天一个加工点一个加工点的进行落实,看看每个加工点一天生产多少,加起来看是否够一天的指标完成量。当我一进生产车间看到机器正常运转,工人们忙忙碌碌的时候,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安慰,心里觉得特别踏实。如果是另外一种情景,可想而知,顿时心情跟平常就不一样,压抑,焦虑。当然压抑焦虑最终就变成了动力。又是到处寻找货源,到处找人到处联系。
同时新的困难接踵而来,安置房的图纸一变再变,在这期间共变了三次,使得我们的生产组织安排措手不及,如:11套44间厕所原来的图纸是钢结构,等连夜购买了材料并装车运输,安排加工工人进场时,图纸突然又变更,取消钢结构,期间有一个胖子技术员一夜没睡觉扒图纸,刚装上车的钢方管又得卸下。使得原来的计划一次又一次的被打乱。当然,困难是暂时的,必须克服。因为我们的任务还没完成,还需要努力,还需要坚持。
3、再说说彩板房的运输过程。装墙板、装屋面板、装附件(连接件),当我看到一辆辆大卡车载着满满的板房、门窗驶往灾区的时候,当时的心情确实不同寻常,*前方我们的安装队伍已经提前到达,正在整装待命。感觉上是一切都在计划当中,生产组织比较妥当。但是,想不到的事情又来了,本来一整套安置房是由墙板和顶板外,还有配套的附件组成,少了哪一样都组不成完整的房子。(其实看图纸挺简单),但由于对板房的组装缺少了解,也没有施工经验,结果只装了其中的几种,造成前方人员束手无策,坐地待毙。(李总说,这就等于是上战场带枪不带子弹一样,自取灭亡)。当时只知道装附件,但是没有认真的去核对各种附件的数量,我也没有督促其他人员去干这项工作,也不知道该督促这个工作,这就发生了不该发生的工作失误。再运输就要耽误两天的时间,这两天的时间要多宝贵呀。同时考虑了几个方案:空运或者是汽运(自己派车)。当时的气氛十分紧张。先说空运,空运需要经过红十字认定,还要联系最快的航班。人们都说:钢构分公司何经理因为航班的事情求人,喊了一天的伯伯,其实谁也没有我清楚,何经理求人家的时候我就在旁边听着了,开始定的天津的航班,中午12点。早晨就开始联系,等联系好了就10点多了,赶不上呀,又改成石家庄晚上8点的航班,因为*前线的人员也在当地联系货源,方案一时定不下来。空运的事情是定了又退,退了又定,反反复复好几次,等下午4点多定下来取消空运的时候,何经理又给人家打电话时特别难为情,不知是哭还是笑。后来前方领导们及时在*那边找到了货源,才使安装工程顺利进行。说是工作失误,应该说是深刻的教训,事后我也认真的进行了反思。虽然李总没有批评我,但是,我心里和挨批评的同志一样难受,也可以说特别后悔。总结教训的同时,更大的应该还是收获。通过这件事情告诫我们,不管干什么事情,一定要认真仔细,不能有半点的疏忽大意,否则你的目标可能实现不了,你的设想可能成为泡影。后来这样的事情是绝对不会发生了。
就在这千变万化情况下,我们的工期进度一再调整,从原计划6月8号完成到6月6号再到6月3号。到6月2日,生产一切正常,按计划将生产情况上报给建设局工业局等,晚上10点半我又将生产情况用短信向李总作了汇报(当时李总在*前线):3号早晨5点全部完成安置房的生产任务。就在胜利在望的时候,晚上1点33分,生产顶板的李经理给我打电话:停止生产,安排工人回去睡觉,原因塑料模没有了。此时再有两个小时就完工,坚决不能停,因为已经向上级部门发了汇报传真,给李总发了短信,运输车辆已定好。想什么办法也要干完。在我的一再坚持下,李经理连夜想办法找来了塑料模。终于按计划在5点以前完成生产任务。
自有人类,就有残疾人。残疾,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避免付出的一种社会代价。从一定层面上讲,残疾人的付出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残疾人是特殊而困难的群体,国家和社会应对残疾人给予保护和扶助。给残疾人这个社会弱势群体特殊的扶持和帮助,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
同志指出:“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残疾人,有人的尊严和权利,有参与社会生活的愿望和能力,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支重要力量”。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实施,使越来越多的残疾人走进了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有的迈进了教育、科技、卫生等机构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与健全人一起工作,共同为社会做出贡献。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实践,提高了社会对残疾人和残疾人事业的认识,改变了残疾人不能就业或只能在福利企业就业的观念,增强了用人单位的法制意识和各社会责任,残疾人择业的范围日益扩大,就业层次逐步提高。按比例就业工作不仅直接安置并稳定了大量的残疾人就业,而且为整个残疾人就业工作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党和政府历来十分重视残疾人就业工作,先后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政策,有力地推动了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开展。我国《宪法》第二章第四十五条规定:“国家和社会帮助安排盲、聋、哑和其他有残疾的公民的劳动、生活和教育。”《残疾人保障法》第三十条规定:“国家推动各单位吸收残疾人就业,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做好组织、指导工作。机关、团体、企事业组织、城乡经济组织,应当按一定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并为其选择适当的工种和岗位。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规定具体比例。”《劳动法》第十四条规定:“残疾人、少数民族人员、退出现役的军人的就业,法律、法规有特别规定的,从其规定。”《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实施办法》、《四川省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办法》、《四川省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实施意见》都规定了“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它经济组织,应按不低于本单位在职职工1.5%的比例安置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就业。安置残疾人就业未达到规定比例的,应当缴纳残疾人劳动就业保障金。”《XX市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办法》、《XX市按比例安置城镇残疾人就业实施意见》等规范性文件,对我市残疾人就业作了更详细的规定,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残疾人劳动就业工作的重视与关怀。
二、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做好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好职责,切实做好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工作。
(一)进一步抓好基础工作,开展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素质
开展残疾人职业培训,提高残疾人职业技能和生产技术,是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的基础性工作,是实现残疾人就业的重要条件。市政府有关部门,要重视残疾人的职业培训工作,将残疾人的职业培训纳入整体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计划,加强领导,大力支持,努力提高培训质量。
政府各有关部门所办的职业培训机构,应将残疾人纳入培训计划随班培训,可根据市场需要和残疾人的具体情况单独开设培训班;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应具备特殊的培训和条件,为在普通培训机构中难以接受培训的残疾人提供培训;其它培训机构也应接收残疾人参加培训。
政府各部门及企事业组织和社会团体,要切实抓好本部门、本系统、本单位的在岗与转岗残疾职工的职业培训,并为其在培训期间的学习、生活提供保障。农村残疾人可以以乡(镇)为单位,开展适合农村残疾人就业的职业培训活动。
(二)千方百计安置残疾人就业
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把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作为残疾人就业的工作重点,切实加强领导,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根据《XX市按比例安置城镇残疾人就业实施意见》的规定:XX市行政区域内的机关、团体、事业单位、外地驻攀机构、企业(含外商、港澳台商的合资、合作、独资、私营企业)以及城乡集体、民营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都要按职工总数1.5%的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
各单位应优先安置本单位残疾人就业。对有一定特长的残疾人,每年毕业回XX市的大、中专学生,要想尽一切办法进行安置,并选择适合的工作岗位。残疾人被录用后,用人单位必须与残疾职工签订劳动合同或办理录用手续,支付合理的劳动报酬,不得虐待和岐视残疾人。
(三)依法收取残疾人劳动就业保障金
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就业是以安置残疾人就业为主,收取保障金为辅。残疾人就业保障金作为一种经济手段,一方面用来调整社会各单位的吸收残疾人就业的行为,同时,也为开展残疾人工作提供了物质条件。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是政府性基金,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基金。未达到安置残疾人就业比例的单位,必须按年度缴纳残疾人就业保障金。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市财政局、市地税局要依法收取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缴实行分级管理的原则,中央、省、市所属单位由市残疾人服务中心收取,县(区)所属单位由县(区)残疾人服务机构收取。
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的收取办法是:财政拨款单位的残疾就业保障金由财政部门代扣。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的残疾人就业保障金由地税局代收。
收到保障金后,一定要按照国家、省上的有关规定严格管理和使用,用这些钱多为残疾人办实事,要取之于社会,用之于残疾人。要对社会、对残疾人有一个负责的、明白的交待。
三、几点要求
(一)加强宣传,提高认识
各级残联要把残疾人劳动就业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编印成册,分发到各单位,对按比例就业工作一时难以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的部门或领导,多上门宣传讲解有关法规、政策、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我相信,我们各单位的领导都会大力支持的。
新闻单位要广泛宣传残疾人保障法,宣传残疾人事业和我市残疾人现状,困难和问题,把残疾人这个弱势群体的疾苦向全社会讲明白,把按比例安置残疾人的方针、政策、目的、意义公诸于众,让大家都来改善残疾人就业状况,形成一个扶残助残的良好社会氛围。各级残联要把残疾人劳动就业有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规定编印成册,分发到各单位,对按比例就业工作一时难以理解甚至有抵触情绪的部门或领导,多上门宣传讲解有关法规、政策、做耐心细致的工作,我相信,我们各单位的领导都会大力支持的。
(二)进一步健全、完善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为残疾人就业服务工作提供硬件依托。
各级残联要学习先进地方的经验,采取最有效的措施,把按比例安置残疾人工作做得更好。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是为残疾人就业提供服务的专门机构,是劳动就业服务体系的组成部门,在同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市、县(区)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和支持残疾人就业服务,按照残疾人就业“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结合残疾人就业工作,加强残疾人就业服务机构建设,为残疾人劳动就业的开展提供必要物质条件。
(三)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切实将残疾人劳动就业纳入政府计划,统筹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