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纪检履职报告范文

纪检履职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纪检履职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纪检履职报告

第1篇:纪检履职报告范文

我是2013年7月被市教育局党委确定为机关第二党支部书记候选人,经党支部全体党员选举担任党支部书记的。局机关第二党支部由组织工作处、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和德育处组成,共有13名党员,并以各处室为主体设立了3个党小组。半年以来,在市教育局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局机关党委的具体安排和帮助指导下,我认真履行职责,与全体党员一道为我市教育的又好又快发展、科学内涵发展和机关建设,戮力同心,勤勉工作,既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绩;提高了自身素质,增强了党支部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根据市委组织部和市委直属机关工委的安排部属,述职如下。

一、找准位置,以“位卑不敢忘党忧”的信念,充分发挥党支部的同调作用

机关党建工作有别于基层学校,各职能处室所担负的工作任务、工作职责和工作要求,决定了党支部工作的协作性、协同性和协和性。找准了方向,也就找准了位置,也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关键。

一是迎难而上,力求在党支部工作协作性上有新突破。机关党支部的组成因职能处室的分工不同,决定了处室的工作中心和工作重点的差异。这些差异显现在每一名党员岗位职责中。党支部工作的难点就在于此。半年来,围绕局党委阶段性目标与任务的变化,坚持每月召开支委会议,支委3次到处室征求意见,不搞顺水推舟,不当甩手掌柜,支部工作得到了支持,增强了凝集力,形成了“工作不同、协作一致,任务不同、目标一致”的浓厚氛围,彰显了全体党员坚定的党性观念。

二是顺势而上,力求在党支部工作协同性上有新进步。机关工作对下就是服务与指导,对内就是协同和配合。这也是机关党支部的工作重心。半年来,我们在着力加强党支部自身建设的同时,坚持把工作的重心放在协同配合上,使各处室的工作相得益彰,相映生辉,使每名党员的作用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作风建设专项活动中,在机关精神文明创建上,在申报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先进城市上,在教育督导中,发挥了党支部的战斗堡垒用作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三是乘势而上,力求在党支部工作协和性上有新境界。“上下交畅,然后万物协和,庶类获乂。”协调融洽内部关系始终是党支部工作的目标重要目标之一。在机关组织的各项活动中,我们坚持以党支部为统领,以各党小组为重点,大力开展了融洽内部关系活动,杜绝了“各自为战,各唱各调,各吹各号”的现象。每一名党员在“和合而一”的氛围中,精神饱满,心情舒畅地投入到工作中。两个处室被局机关评为文明和谐处室,三名党员被评为文明和谐先进个人。

二、坚定理想,以“谦虚使人进步”的内敛,夯实为党工作的思想基础

“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思想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理想信念从何而来,从学习中来,从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中产生;理想信念如何检验,就是用工作实绩检验,在实践中衡量。

一是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生的内需,不断生成做好工作的新能力。参加工作30年来,我深刻认识到知识的极端重要性,学习也就一刻没有停歇。在信息全球化的今天,随着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的变化,需要及时补充新知识,拓宽新视野。到市教育局工作八年来,亦是如此。平均每年读书在40本以上。担任机关第二党支部书记以来,自己并没有把曾经十多年担任基层党支部书记、党委书记的经验当作“金科玉律”,而是在不断的学习中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思考机关党建工作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瞄准事业的需要,提高履行职责的本领、为民服务的本领。

二是始终抓好党员的学习教育,不断为适应繁重工作任务的需要注入新动力。理论是管全局的,管世界观的。坚持党支部集体学习和党小组学习两手一起抓,采取集中讨论和个人自学的方法,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体党员的思想,把理论学习教育作为一根红线贯穿始终。真正把全体党员的理想信念,聚焦在新的改革进程中,统一到致力实现“办一流省会教育”“教育梦”的实践中,汇聚了创一流工作业绩的磅礴力量。半年来,党支部共组织集中学习6词,个党小组组织学习10余次,每名党员撰写学习笔记都在5000字以上。

三是始终把学习成果运用到工作实践,不断创造工作新业绩。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实践是检验的标准。组织工作处全体党员坚持组织工作原则不打折扣,不搞变通,坚持选人用人条件标准,既打牢了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又营造了选人用人的良好环境,为事业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锻造了干部队伍。德育处全体党员坚持立德树人,细化了德育工作“六化”标准,突出了养成教育,开展了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教育实践活动,增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性,我市被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先进城市。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全体党员一年中15次组织开展教育督导工作,凝结了累累硕果,迎泽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是我省唯一的一个通过国家验收的县区。工作中,各处室党员处长在各项各项工作中敢于站在前、走在前,当榜样、做表率,用最好的工作姿态、忘我的敬业精神,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三、树好形象,以“风清气正笑东风”的情怀,立足岗位为民服务

人民群众的期盼就是我们工作努力的方向和目标。只有风清气正,才能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党支部全体党员积极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道德大讲堂、廉洁自律教育和警示教育,自觉筑牢思想防线,做到了思想管得住,行为看得见。在局机关开展的“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作风建设专项教育活动中,兴调查研究之风,办人民需求事,以扎实的工作作风对待人民群众的期盼,以朴实的情感解决人民群众的困难。组织工作处以“名校长培养工程”为抓手,加快了校长队伍建设的步伐,提高了办人民满意教育的质量;德育处围绕广大青少年日常养成做足文章,推进了学校德育建设;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以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为统揽,立足实际,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第二党支部没有一名党员违背党风廉政建设准则,立党为公,人人争当做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的模范,做到了政治信仰不变、政治立场不移、政治方向不偏。

第2篇:纪检履职报告范文

一、强化认识,明确思路,发挥好自身的直接责任人作用

自己虽然原来搞过基层组织建设,但毕竟没有一线工作的经验。到xx工作后,深知责任重大,想方设法把全镇的党建工作做实做好。一是深入调研,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对全镇21个村逐村进行了调研。每天拿出一定时间,到村里或企业,与村党员干部、企业家、船长、养殖户进行座谈。召开了几个层次的座谈会,比较细致地掌握了各村情况和党员群众的思想状况,为抓好基层党建工作奠定了基础。二是因村制宜,找准工作的结合点。对xx、xx等不稳定村,把党建工作与维护稳定结合起来,引导党员干部学会处理复杂问题,坚持依法行政,提高其稳控一方的能力;对xx、xx等村班子坚强干事但经济基础薄弱的村,引导村干部抓好经济发展;对xx等班子坚强,集体经济较为发达的村,主要在引导村干部转产转业、加快发展和为群众办实事好事上下功夫。由于找准了工作的结合点,使村干部和广大党员明确了努力方向,坚定了发展信心,也赢得了群众的支持和拥护。三是敢于负责,找准工作的着力点。作为基层组织建设的直接责任人,遇到问题不推不拖,靠前指挥,具体负责,敢于和党员干部交心,遇事知道该抓什么、怎么抓。在XX年我镇的一些大事要事处理过程中,基本上抓了问题的关键点,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党员干部的积极性,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凝心聚力,干事创业,发挥好镇党委的主角作用

工作中,始终注意把加强镇党委自身建设放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一是靠中心工作聚拢人心。带领全体班子成员,紧紧扭住上项目、求发展这个中心不放松,提出了“建沿海经济强镇,创文明和谐渔区”的总体目标和建设“开放xx、能源xx、特色xx、繁荣xx、和谐xx”的具体目标。依据目标确定工作任务,分到各个班子成员名下,使人们的精力全部集中到干事创业求发展上来。二是靠责任机制激发热情。完善了统分结合的工作体制,建起了党建、稳定、经济、社会事务管理等几条既相独立又相互融合的工作线,制定了工作协调会商制度,强化了领导干部分包大事要事责任制和突发事件应对机制,做到了事事有人管、事事有法管。三是靠规章制度约束行为。按照“素质求高、制度求严、风气求正、工作求优、环境求美”要求,建立健全了13项机关管理制度,聘请市内知名人士授课,倡导团结务实、争先创优的机关作风,以机关作风的转变带动村风民风的转变。

三、培树典型,破解难题,发挥好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1、对症下药抓培训。针对村干部思想保守问题,组织他们到华西村、献县小屯、运河区小圈等地参观学习,开阔眼界;针对他们对项目不认识、不接受的状况,召开了项目建设动员大会,邀请xx的支部副书记xx到排河现身说法,组织他们与风电、油田的领导座谈;针对社会稳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法律知识、领导方式、调处方法、协调两委关系等教育培训,收到了一定效果。

2、培树典型做示范。培树了后徐村“支部 协会”把党建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的典型、歧口民调工作典型等。去年7月2日,xx村发生环氧氯炳烷重大泄漏事故后,村干部思路清晰,处事果断,在党委的领导下认真做好群众工作,使这一突发事件得到了较好的处理。我们抓住这一典型,给予表彰奖励和工作宣传,对提高村干部的政治敏感性和处理应急问题的能力发挥了示范作用。

3、解决难题树威信。工作中我们非常注意给村干部扬威立信,特别是在他们遇到难题的时候,真心实意地帮助解决。xx是全市最大的村,支部书记XX年换届刚上任,工作经验不足。去年与xx发生海上作业纠纷后,镇党委通过民间和官方两条途径、经济的和法律的两种手段帮助村干部顺利解决了问题,随后又协调有关部门帮助他们修筑了进港公路,维修了村路,又从xx给他们争取了一些资金,村干部感觉在党员群众面前有了面子,干工作的热情十足。对XX年列入整顿对象的三个后进村,我们更是厚爱一层。帮助xx打深机井一眼,解决了与xx网地纠纷过程中遗留的资金补偿问题;帮助xx落实了打井资金,对村内公路重新罩面。在虾池承包过程中,村干部处不开的时候,镇党委派出得力人员帮助化解了矛盾,解决了问题。帮助xx村无偿修筑了与xx、xx的连接线,与xx室联合,借助企业实力新打机井一眼,解决了群众吃水难问题。通过这些措施,不但使这三个后进村实现了转化,而且激发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坚定了发展信心。

4、分类指导促干事。按照市委关于支部星级管理的要求,根据各村实际分类指导,修订完善了《村干部工资考核与奖惩暂行办法》,帮助各村理清思路,明确目标,使他们在各自的起点上创业争先。

四、把握重点,抓好关键,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抓关键环节,全方位提高党员队伍素质。主要是抓好选、育、管三个环节,尤其是在“选”这一源头上下功夫,突出解决好连续多年不发展党员村与党员标准不能降低的矛盾。推行发展党员票决制、公示制、党员承诺制。在教育培训上,选好内容,搞活形式,充分发挥两室和电教网点的作用。在管理上,重点开展了以“带头致富,带头维护稳定”为主要内容的主题活动,叫响发展是硬道理和稳定压倒一切的号子,把“双带能力强”的党员纳入后备干部库,实行定向培养。这些措施有效地激发了广大党员促进发展、维护稳定的热情。

二是抓关键人,搞好示范带动。把政治素质高、有一技之长的党员作为典型,大力宣传。对一些曾在镇村任过职的老党员主动登门拜访,给他们安排适当的工作,使他们成为镇村两级组织与党员群众联系的纽带,当好政策的宣传员、矛盾的调解员。

三是抓关键事,保证党员与党委保持一致。在发生重大事件和政治敏感时期,特别注意抓住党员这个群体。通过召开党员会、和个别党员座谈等形式,让他们带头维护稳定。在风电施工过程中,为保证工程顺利进行,我们在所涉及的四个村中分别选取了部分信得过的党员,由他们宣讲支持风电建设的意义,带头签订协议,带头做好“钉子户”的工作,起到了镇村干部不能比拟的作用。

第3篇:纪检履职报告范文

2001年,根据《人民政府关于全区社会保险费由税务部门征缴通知》要求,社会保险费移交地税系统征收,这是自治区政府做出一项重大决定,也是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体制的重大改革。

十多年来呼和浩特市地税局紧紧围绕自治区地税局和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工作思路和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坚持税费并重、税费统管、以税促费、税费捆绑征缴的工作方针,进一步完善社保费征缴管理体制,结合社保费征缴实际,不断加大信息化建设,实现与财政、劳动社保、银行等部门并网征缴,形成了分工协作、信息共享的社保费征缴格局,提高社保费核定及组织收入工作效率,2001年—2012年10月底社保费征缴入库累计214.83亿元。使社保费收入实现了历史性突破,为自治区首府的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促进社会保险费征缴体

制机制的不断完善

社会保障是民生的重要支柱,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是惠民、为民的德政工程。呼和浩特市地税局党组始终把社保费征缴这一事关全市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工作作为重点来抓。明确的征缴体制、完善征缴机制是做好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的前提。几年来,该局针对体制运行之初部门之间职责不清、信息不畅等问题,经过不懈努力,于2008年力促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出台了《呼和浩特市社会保险基金征缴监督管理办法》,同时规定了从2009年起,由市劳动保障部门牵头,会同市财政、地税部门对社会保险费实行集中统一核定,进一步创新完善了社保费核征和部门间配合机制,同时结合工作实际构建并实施了“3155”社会保险费征缴模式:“3”即社保、财政、地税三部门统一核定、扩面。以社保部门为主,财政、地税部门配合参与核定、扩面,一方面加大了核定扩面力度,同时保证了核定基数的准确性,避免了以往核定征收“两张皮”的问题;“1”即地税部门一个征收主体和人民银行国库一个入库途径,严格了国家及自治区关于税务部门征收社会保险费的相关规定,确保征缴过程中基金的安全;5”是财政、社保、国库、银行、地税五部门数据信息共享,打开了部门间信息沟通渠道,提升了部门间信息化的交流平台,初步构建起全市社会保险金征缴管理的信息化平台;“5”是五大险种统核统征,既保证了参保单位的应保尽保,也保证了社会保险费的应核尽核,应征尽征,大大提高了社会保险费的征缴效率,也保证了企业职工的根本利益。征缴模式的创新和完善,不仅极大的提高社保费征缴效率,同时加大了部门间的沟通配合,提升了管理层次,使“税务征收、社保管理、财政监督”的社会保险费征缴体制进一步得到完善和规范,真正实现了社保基金收支两条线管理,实现了社会保障资金筹措和营运机制收、支、管、用运行过程的有序化和规范化,确保了社会保险资金的安全完整与规范运行。

二、强化基础管理,确保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顺

利进行

呼和浩特市地税局始终坚持“税费并重、税费统管、以税促费”的工作方针,采取税费同部署、同落实、同征收、同管理、同检查、同服务等多种征管方式,将社会保险费的征缴管理与税收征管并轨,即将“费”按单税种进行管理,将费的征、管、查职能纳入到基层分局各职能科、所中,从过去单一的管税到税费统管,缴费单位进行纳税申报的同时必须进行缴费申报;在基础管理中,实现社保管户一户一档,建立电子档案,实现税源档案资料与费源档案资料的互核互补;建立社保费重点户清册报送制度,强化对重点行业和新的收入增长点的有效跟踪;将稽查检查、内部审计、社保费专项检查工作纳入社保费监管工作中,规范了社保费征缴行为、加大了清理欠费的力度。

三、创新征缴手段方式,不断提升社会保险费征

缴水平

该局本着“规范、高效、易操作、便服务”的原则,建立了社会保险费信息化征缴管理系统。一是针对自然人缴费开发并使用了呼和浩特市自然人社会保险费征缴管理系统。经过几年的运行和完善,目前已形成网上传递核定信息、计算机开票、POS机刷卡入库、自助查询的征缴模式,社会保险费征缴点也由十几个扩展到200个,极大地方便了广大缴费人,提升了工作效率。2009年呼市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交由地税征收后我们通过该系统仅用一个月的时间就完成30余万人2200万元的缴费任务,2010呼市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新农保同时全面开征,又顺利地完成了3167万元的新农保和9131万元城镇居民养老保险的征收任务。科学化、专业化的信息化征缴手段,确保该局社保费征缴工作实现了由手工到现代化的蜕变,解决了多年来困扰社会保险费规范征缴的难题。二是针对单位缴费人,该局开发并运行了费库银并网征收系统。通过在社保、地税、财政、银行、国库各部门搭建的网络平台实现征缴信息共享,大大提高了信息对接、统计、对账的速度和准确率。从2010年4月份上线截止到2012年9月底,全市地税系统17个征管局3949户企业均实现了费库银并网征缴,并网征缴率达91%。

四、密切部门间的协作配合,畅通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的联结渠道

该局本着顾大局,讲团结,求谅解,重协作,求共赢的协作方针,建立了权责明确、衔接顺畅、风险共担的社会保险费征缴协作机制,较好地解决了业务流程、信息共享、软件开发、人员培训、制度建设和扩面宣传等诸多问题。特别是2009年呼市陆续开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费、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后,该局积极启动协作联动机制,通过搭建与社保局核定信息共享下的简化征收,与社保、财政、国库等部门运行税费库银并网征收,与银行协商设立新型农村社会保险费征收点等创新手段,在确保社会保险费征缴工作顺畅运行的同时,不断拓展协作层面,为今后彼此协作配合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五、完善社保费组织机构,加强专业化管理

第4篇:纪检履职报告范文

20xx年,我矿纪委以创建“本廉双楼”为目标,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为重点,推行闭环管理,建立了纪检工作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的链条式全过程管理机制,提高了纪检工作质量,促进了纪监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一、实施闭环管理的背景

去年下半年,我们借鉴国内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建立了《纪检工作闭合管理制度》,即根据矿党政阶段性工作安排及纪检监察职能,把纪检监察工作全部纳入制度管理,按照工作类别,对工作目标、工作标准、工作责任等进行细化分解,做到每项工作有计划、有落实、有反馈、有考核、有奖罚,形成了责任明确,环节清晰,环环相扣的纪检监察工作闭合管理体系。

二、实施闭环管理的实践

1、健全管理制度是实施闭环管理的前提。我们首先从健全完善制度入手,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教育制度、效能监察制度、查办案件制度等进行了充实完善,制定了相应的工作标准和考核办法,明确了责任人,确保了纪检工作事事有人管,有人问,杜绝了工作疏漏。去年年初,我们在制定反腐倡廉教育制度的同时,对教育活动计划进行了细化,党委中心组专题学习、党员干部集中学习活动均明确了时间、责任人,确保了教育活动的正常开展。20xx年,累计开展廉政教育活动10次,完成了规定的教育内容,达到了规定的教育活动次数。

2、规范工作程序是实施闭环管理的基础。科学规范的工作程序是提高工作效率的质量和保证。去年下半年,我们在对纪检工作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制度为依据,对廉政教育、效能监察、案件查办等工作从安排布置到过程监督到结果考核,明确了各个环节工作要求,细化了考核标准和责任查究内容,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链条式闭环管理制度,确保了纪检工作的有序开展。20xx年,我们针对矿工程建设较为集中的状况,加大了对工程项目招投标工作的监督,按照标前进行集中会审、标中进行联合监督、标后进行履约监督、结算进行审计监督的程序,对工广改造、工人村小区建设等工程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了招标工作的规范操作。

3、强化过程控制是实施闭环管理的关键。按照“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的要求,我们加大了纪检工作过程监督力度,变事后考核为事前、事中控制,对基层单位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执行廉洁自律情况进行了全过程监督检查,确保了工作的落实兑现。20xx年,矿党委与基层党支部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后,为保证各项目标的兑现,我们加强了对《责任状》履行过程中的检查监督,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每半年进行一次通报,对查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制定措施、落实责任,限期进行了整改,对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的按规定进行了处罚,并纳入年度考核,增强了基层单位的履职意识,保证了党风廉政目标的实现。

三、实施闭环管理的效果

1、提高了纪检工作质量,增强了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实施闭环管理,提高了纪检工作制度化管理水平,增强了廉洁教育、效能监察等纪检工作的连续性,使对广大党员干部教育、约束和监督常态化,提高了党员干部廉洁自律的意识。20xx年,有6名党员干部报告了个人重大事项,9人主动上交礼品礼金和有价证券。

第5篇:纪检履职报告范文

一、海安开展法人履职评估工作情况

(一)开展法人履职评估工作的动因

1、机构编制责任审核存在盲区。海安县机构编制责任审核工作从2008年2月份开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机构编制责任审核主要是针对各区镇、部门的党政正职领导干部(包括主持工作的副职领导干部),在任职期间部门(区镇)职能的执行情况。并未涵盖到绝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职能履行情况。

2、事业单位管理缺乏有效载体。目前对事业单位进行管理主要工作集中在设立审批阶段,后续管理措施相对薄弱。不少事业单位依法登记后,拿到法人证书就万事大吉,该变动的登记事项不主动申请变更,登记数据的准确性得不到保障。事业单位实际运行的状况更是难以掌握,少数单位不能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正常开展工作,单位之间职责交叉、推诿扯皮的情况时有发生。这些仅靠年检报告根本不能准确了解情况。因此,机构编制部门迫切需要一个有效载体来加强对事业单位的监督管理。

3、惩处措施没有威慑力。虽然对事业单位违反《条例》规定的处罚手段有“警告并通报其举办单位”、“暂扣《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撤销登记并收缴《事业单位法人证书》及单位印章”等方式,但在实际中动真碰硬执行起来有难度,加之缺乏有力的措施保障,更使处罚工作流于形式。

(二)开展履职评估的基本做法

1、确定评估对象和内容。在前期调研的基础上,确定第一批评估对象,涵盖各种不同单位类别和经费管理类型的事业单位,既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又与民生休戚相关。为引导事业单位正确履行职能,海安县着重从按职能职责和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情况、遵守机构编制管理相关规定情况、遵守事业单位法人相关规定情况三个方面对事业单位法人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

2、实施履职评估的操作流程。一是宣传发动。将《实施方案》和评估通知及时发给单位及其主管部门。二是单位自评。事业单位接到评估通知后,按要求准备好各类文件资料并形成自评报告。三是召开进点会。与会人员包括:评估组工作人员,举办单位的分管负责人,被评估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无内设机构的事业单位全体干部均应参加。会上先由评估组负责人作动员讲话并通报履职评估实施方案,再由被评估单位法定代表人作履职自评报告。四是广泛收集情况。开展履职测评。评估会议结束后,被评估单位与会人员按要求填写《事业单位法人履职测评表》,表格当场收回;对主管部门领导、单位班子成员、中层管理人员及相关服务对象代表进行个别座谈;发放《事业单位法人履职情况调查问卷》,了解各方面情况;查阅相关台账资料。五是形成报告并反馈。认真分析履职评估情况,形成事业单位法人评估报告。及时向被评估单位反馈评估情况,并提出限期整改意见。

3、评估结果的运用。综合各方面情况,确定被评估单位履职等次,并合理运用评估结果。对被评为优秀等次的事业单位法人进行通报表彰。对不合格的单位发出书面整改通知,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对其进行机构编制调整,直至撤销法人登记。

二、履职评估的初步成效及存在的问题

从目前开展的事业单位法人履职评估情况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增强了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开展履职评估,对事业单位履职情况进行了有效的监督,有利于引导事业单位自觉增强法治理念和履职意识,规范自身行为,不断提高依法履职、高效服务的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提升了机构编制管理效能。有效地检验了事业单位是否有机整合了内部资源,是否最大程度激发了各要素的创造活力,是否有效产生了单位的综合效能,为科学调整事业单位宗旨和业务范围,切实管住、管好、管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开展履职评估,有效遏制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拉赞助的现象。一些单位减少了办事审批环节,简化了办事程序。企业、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同时,因事业单位法人履职评估涉及面广、工作量大、业务性强,在具体的评估工作中,面临着突出问题:

(一)少数事业单位无法依法运行。主管部门的牵制使部分事业单位不能独立对外开展社会活动,主管部门长期习惯将下属事业单位按其内设机构进行管理,担心事业单位成为独立的法人后,削弱了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控制权,一些事业单位长期依附于主管部门,人、财、物不独立,根本不具备成为法人的资格;虽然目前市场经济已经深入到各个阶层,但是一些事业单位仍然存在着靠主管部门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开展工作的不正常现象,造成这些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走向社会化的意识十分淡薄;个别法人单位无视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法规,无视机构编制部门界定的职责和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见利就上,无利就让,不能严格按照职责范围开展工作;有的单位成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职能逐渐萎缩,长期“有岗无为”,不能发挥作用。

(二)兼职现象影响履职。部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对机构编制及登记管理方面的法规和政策知之甚少,缺乏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职能的能力较低。对机构编制部门开展事业单位履职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理解,草草准备,应付了事,影响了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评估工作中我们还发现,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兼职情况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兼职范围广,兼职时间长,兼职人数多,而且这种发展趋势还有继续蔓延扩大之势。一些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有的由行政人员兼任,有的由举办单位领导兼任,有的一人身兼多个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兼任者由于工作多、精力有限,不可能全身心扑在事业上,这样势必会不能正常履职,影响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评估主体过于单一。当前履职评估工作,考虑到起步阶段工作难度较大,故对自身力量倚重较多,其他力量在评估工作中总体而言分量不足、权重偏低。此举固然有利于迅速打开工作局面,但长此以往,将导致举办单位、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功能弱化,不利于实现评估主体多元化的目标。

(四)评估指标操作性不强。实践中,我们发现:不论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还是参评的社会方方面面代表,均对所评估的事业单位了解不多,特别是对一些机构编制、登记管理方面的业务性较强的问题,更是一头雾水。尽管我们采取了提供自评报告、详细介绍情况等办法,但凭印象打分、凭感觉打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影响了评估的准确性。评估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抓住要害,精简指标体系,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五)评估结果运用范围有限。目前我们对评估结果的应用,形式还比较单一,局限性较大,运用范围很有限。事业单位法人履职评估的主导性和权威性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工作的实效性。

三、提升履职评估效果的对策措施

(一)积极宣传,增强对评估工作的重视度。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开展事业单位法人履职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营造有利于此项工作开展的浓厚氛围。同时要积极向主要领导汇报事业单位法人履职评估工作开展情况,争取领导重视,把评估结果纳入事业单位年终目标管理考核重要内容,做到开会不忘讨论、下基层不忘检查、平时不忘过问,使部门负责人和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在思想上时刻绷紧职能履行这根弦,变被动接受检查为主动关注职能履行工作。

(二)科学设置,提升评估工作准确性。一是注重评估内容的全面性。要跳出单纯的机构编制工作,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科学设置指标,准确反映事业单位规定职能的履行情况,综合考虑履行职能的绩效和社会满意度。通过目标明确的评估内容,引导事业单位增强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不断优化发展环境。二是注重评估过程的连贯性。要注意日常评估和年终评估相结合,特别要结合事业单位年检工作,全面掌握相关情况。评估工作不仅要通过日常工作了解法人履职情况,而且要通过年终综合考核全面了解法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履职绩效。日常评估重在平时表现,并逐渐积累形成整体印象,为年底评估提供详细的基础资料,从而有效地克服了年度评估走过场的可能,更准确地评估法人履职情况。三是注重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对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评估对象的评价,指标应不同对待。在这个前提下,评价指标要细分为“个性指标”和“共同指标”、“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要根据不同机构的特点和职责,设置一些详细的指标,每项指标应有具体和详细的说明,以增强参评人员对评估指标的理解度。

(三)加强联动,拓宽评估工作渠道。实施事业单位法人履职情况评估,必须坚持多部门联动。建立健全由编办牵头、财政、审计、人社等部门参与的工作责任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出实效,各部门之间要主动沟通信息,健全工作网络,整合相关资源,合理调配力量,形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运转协调的整体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评估工作的水平。一是多层面邀请人员参加评估。在具体评估工作中,不应局限于被评估单位内部,应扩大到其管理或服务对象和关联单位,听取了解相关单位及群众的反应和评价,同时,还要聘请社会各界人士,从各个层面反映事业单位的履职情况和社会反响,增强评估的真实性和说服力。二是建立健全民意反映机制。为畅通事业单位履职评估工作渠道,扩大社会监督范围,强化事业单位履职评估工作的严肃性,要建立健全“简便、安全、高效”的民意反映机制,扩大“12310”举报电话和网上举报信箱的知晓面,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群众及舆论等方面的作用,使履职工作始终在有效的监督下正确行使。特别是推行政务公开活动,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三是构建履职评估工作信息网络。从党政群机关和社会各界热心关注机构编制工作的监察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任特约监督员,聘期一般为两年,期满后视情况续聘。对监督员要明确权利和义务,加强业务培训,对工作成绩突出,实绩较为明显的监督员,进行表彰奖励;对因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由机构编制部门及时予以解聘。

(四)固本强基,提升评估工作水平。一方面,加强履职评估队伍建设。要把那些事业心强、有责任感和进取精神的同志,选拔到事业单位履职评估工作上来。通过学习交流和考试,做到持证上岗,并加强考核和奖罚。另一方面,增强评估对象依法履职能力。开展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培训。精选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通过学习不断增强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市场风险防范意识,自觉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维护合法权益,提高的管理水平。

第6篇:纪检履职报告范文

一、开展评估的基本做法

针对上述问题,在征求部分事业单位意见的基础上,海安县启动了事业单位评估试点工作。县编办确定了几家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又与民生休戚相关的试评估事业单位,明确了对事业单位法人履职评估的内容、流程和结果运用,试点工作正式开展。

一是明确履职评估内容。为引导事业单位正确履行职能,着重从按职能职责和核准的业务范围开展活动情况、遵守机构编制管理相关规定情况、遵守事业单位法人相关规定情况三个方面对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履职情况进行综合评估。二是明确评估工作流程。召开评估会议,与会人员包括:评估组工作人员,举办单位的分管负责人,被评估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中层干部(无内设机构的事业单位全体干部均应参加)。被评估单位法人作自评报告,开展履职测评,由被评估单位与会人员按要求填写表格,表格当场收回。广泛收集情况,通过个别访谈、座谈会、现场核验、问卷调查等形成,收集评估内容所需的相关信息。调阅相关资料。三是明确评估结果运用。综合各方面情况,形成评估对象履职评估报告,确定其履职等次,并合理运用评估结果。对被评为优秀等次的事业单位法人进行通报表彰。对不合格的单位发出书面整改通知,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到位的,依法对其进行机构编制调整,直至撤销法人登记。

二、评估初步成效及存在问题

从目前开展的事业单位法人履职评估情况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一是增强了事业单位公共管理服务水平。开展履职评估,对事业单位履职情况进行了有效的监督,有利于引导事业单位自觉增强法治理念和履职意识,规范自身行为,不断提高依法履职、高效服务的能力和管理水平。二是提升了机构编制管理效能。有效地检验了事业单位是否有机整合了内部资源,是否最大程度激发了各要素的创造活力,是否有效产生了单位的综合效能,为科学调整事业单位宗旨和业务范围,切实管住、管好、管活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创造了有利条件。三是优化了经济发展环境。开展履职评估,有效遏制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乱拉赞助的现象。一些单位减少了办事审批环节,简化了办事程序。企业、群众满意度不断提高。

另一方面,事业单位法人履职评估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业务性强,在具体的评估工作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需要努力加以解决。

(一)少数事业单位不能依法运行。事业单位主管部门的牵制使部分事业单位不能独立对外开展社会活动,主管部门怕失权,长期习惯将下属事业单位按其内设机构进行管理,担心事业单位成为独立的法人后,削弱了主管部门对事业单位的控制权,一些事业单位长期依付于主管部门,人、财、物不独立,根本不具备成为法人的资格;虽然目前市场经济已经深入到各个阶层,但是一些事业单位仍然存在着靠主管部门行政命令和指令性计划开展工作的不正常现象,造成这些事业单位参与市场竞争的意识十分淡薄;个别法人单位无视国家、省、市有关政策、法规,无视机构编制部门界定的职责和登记管理机关核准的宗旨和业务范围,见利就上,无利就让,不能严格按照职责范围开展工作;有的单位成立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不断完善,职能逐渐萎缩,长期“有岗无为”,不能发挥作用。

(二)部分法定代表人履职意识淡漠。部分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对机构编制及登记管理方面的法规和政策知之甚少,缺乏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履行职能的能力较低。对机构编制部门开展事业单位履职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理解,草草准备,应付了事,影响了评估工作的有效开展。这方面问题的原因之一是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兼职情况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兼职范围广,兼职时间长,兼职人数多,而且这种发展趋势还有继续蔓延扩大之势。一些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有的由行政人员兼任,有的由举办单位领导兼任,有的一人身兼多个事业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影响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地发展。

(三)评估主体过于单一化。当前履职评估工作,考虑到起步阶段工作难度较大,故对自身力量倚重较多,其他力量在评估工作中总体而言分量不足、权重偏低。此举固然有利于迅速打开工作局面,但长此以往,将导致举办单位、职能部门和社会公众的功能弱化,不利于实现评估主体多元化的目标。

(四)评估指标操作性不强。实践中发现:不论各职能部门工作人员,还是参评的社会方面代表,均对所评估的事业单位了解不多,特别是对一些机构编制、登记管理方面的业务性较强的问题,更是一头雾水。尽管采取了提供自评报告、详细介绍情况等办法,但凭印象打分、凭感觉打分的问题仍然存在,影响了评估的准确性。评估过程中,如何突出重点、抓住要害,精简指标体系,这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探讨。

(五)评估结果运用范围有限。目前对评估结果的应用,形式还比较单一,局限性较大,运用范围很有限。事业单位法人履职评估的主导性和权威性不够,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评估工作的实效性。

三、提升评估效果的对策措施

要在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开展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履职评估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营造有利于此项工作开展的浓烈氛围的基础上,采取四个方面的措施确保评估取得实效。

(一)科学操作,提升评估工作准确性

一是注重评估内容的全面性。要跳出单纯的机构编制工作,站在全局的高度来科学设置指标,准确反映事业单位规定职能的履行情况,综合考虑履行职能的绩效和社会满意度。通过目标明确的评估内容,引导事业单位增强公共管理服务水平,不断优化社会经济发展环境。

二是注重评估过程的连贯性。要注意日常评估和年终评估相结合,特别要结合事业单位年检工作,来全面掌握相关情况。评估工作不仅要通过日常工作了解法人履职情况,而且要通过年终综合考核全面了解法人在一段时间内的履职绩效。日常评估重在平时表现,并逐渐积累形成整体印象,为年底评估提供详细的基础资料,从而有效地克服年度评估走过场的可能,更准确地评估法人履职情况。

三是注重评估指标的可操作性。对不同层次或不同类型的测试对象的评价,指标应不同对待。在这个前提下,评价指标要细分为“个性指标”和“共同指标”,“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要根据不同机构的特点和职责,设置一些详细的指标,每项指标应有详细的说明,以增强参评人员对评估指标的理解度。

(二)加强联动,拓宽评估工作渠道

实施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履职情况评估工作,必须坚持多部门联动。具体是由编办牵头、财政、审计、人社等部门参与的工作责任机制。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出实效,各部门之间要主动沟通信息,健全工作网络,整合相关资源,合理调配力量,形成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相互配合、运转协调的整体联动机制,进一步提高评估工作的水平。

一是多层面邀请人员参加评估。在具体评估工作中,不应局限于被评估单位内部,应扩大到其管理或服务对象和关联单位,听取了解相关单位及群众的反应和评价,同时,还要聘请社会各界人士,从各个社会层次反映事业单位的履职情况和社会反响,增强评估的真实性和说服力。

二是建立健全民意反映机制。为畅通事业单位履职评估工作渠道,扩大社会监督范围,强化事业单位履职评估工作的严肃性,要建立健全“简便、安全、高效”的民意反映机制,扩大“12310”举报电话和网上举报信箱的知晓率,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群众及舆论等方面的作用,使履职工作始终在有效的监督下正确行使。特别是推行“政务公开”活动,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三是构建履职评估工作信息网络。聘请特约监督员,特约员可以从党政群机关和社会各界热心关注机构编制工作的人事、监察干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中聘任,聘期一般为两年,期满后视情况续聘。对监督员要明确权利和义务,加强业务培训,对工作成绩突出,实绩较为明显的监督员,进行表彰奖励;对因各种原因,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及时予以解聘。

(三)固本强基,提升评估工作水平

要做好事业单位履职评估工作,面对不断出现的新形势、新情况,就需要加强学习,固本强基,不断提升评估工作水平。

一方面,加强履职评估队伍建设。评估人员要到位、水平要提升,要把那些事业心强、有责任感和进取精神的同志,选拔到事业单位履职评估工作上来。通过学习交流和考试,做到持证上岗,并加强对他们的考核和奖罚。组织他们认真学习机构编制理论知识,特别是事业单位履职评估方面的知识,不断提高对履职评估工作重要性的认识,提升履职评估能力。另一方面,增强评估对象依法履职能力。举办事业单位法人代表培训。精选培训内容,创新培训方式,通过学习不断增强事业单位法定代表人的法制意识、责任意识和市场风险防范意识,自觉规范事业单位的行为,维护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提高事业单位的管理水平。

(四)严明奖惩,强化结果运用力度

评估目的是通过评估结果的使用来实现的,结果运用是评估系统的动力机制。对评估结果一定要进行广泛公示,提高工作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使优胜者广受赞誉,让庸碌者无地自容。根据目前机构编制管理现状,主要是在以下三个方面加强使用力度:

一是与机构编制的日常管理相结合。履职评估结果将作为调整机构编制的主要依据。编办主任会议研究每一个事业单位法人的机构编制事项,都要认真听取评估办的意见。对于被评为优秀等次的事业单位法人,在机构编制资源配置上合理倾斜,为其提供机构编制保障。对于因履职越位、缺位、不到位而被评为不合格等次的事业单位法人,在规定期限内整改不到位的,将严格调控,依法采取调整机构,降格、撤销机构,调整职能、编制,撤销法人登记等措施。

第7篇:纪检履职报告范文

一、工作原则

坚持坦诚相待、实事求是、有的放矢、教育疏导、注重实效、保密等五项原则。

二、约谈对象

全办科级以下党员、干部。

三、方式方法

结合单位实际,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约谈相结合。定期约谈是指在每季度尾旬安排约谈1次。不定期约谈是指在每季度中发现问题及时约谈。

四、相关要求

(一)坚持谈心提醒程序。首先确定谈心对象,由单位负责人召集领导班子成员、相关科室(部门)参加的联席会议,确定谈心对象名单;其次做好谈心准备。一般党员干部的谈心相关事宜的安排计划由本单位负责纪检工作的领导制定,并按有关要求下发《谈心提醒和关爱教育通知书》给谈心对象;第三认真组织谈心。每次谈心专门安排1名党员担任谈心人助理,负责联络协调工作、做好谈心记录,并负责谈心提醒的后续工作。谈心人要事先拟定谈心提纲交谈心对象,精心组织好谈心。对勉励性谈心对象,谈心对象要签订《勤廉承诺书》;对违反勤廉履职规定、办事效率低下等性质和情节较轻,以及出现苗头性、倾向性问题的,对约谈对象下发《关爱教育温馨提醒书》,要求其限期整改并如实报告自查自纠和整改落实情况,约谈记录人员整理好谈心记录。

第8篇:纪检履职报告范文

一、突出监督重点,在参与并保证企业重大决策落实中充分发挥作用

积极有效参与企业重大决策,并在实施过程中强化监督,保证重大决策精准贯彻,是企业纪检组织的一项重要任务。

一是积极有效地参与企业重大决策。为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公司振兴矿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矿纪委主动介入,搞调研、提建议,对干部职工进行垞“城的发展和希望在外部”的主题教育,引导和激励职工走出去创业。矿领导班子通过实践反复论证,进一步明晰了“内稳外扩、内精外强”的发展思路,主要领导拿出相当的精力放在异地项目的拓展上。经过艰苦努力,先后拿下了托管两个矿井、产能达到300万吨的承包垞生产合同,实现了城矿史上第一次成建制综采、综掘队伍走出去创业的突破。目前,设计年产120万吨的甘肃酒钢集团裕源煤矿、日产已达6000吨、月进600米左右的*综采、综掘队等异地项目进展顺利。

二是围绕企业安全生产重要问题实施监督。我们狠抓了管理人员安全履职考核的制度化、规范化建设,强化履职过程的检查监督。根据集团公司关于管理人员安全履职考核的相关规定,专门研究下发了《某矿管理人员安全履职考核补充规定》,新增了12条内容,矿纪委专门设计印制了干部下井带班作业、必知必会知识抽查、每月下井工数以及隐患排查整改等四个表格,由部门负责日常考核,纪委月度汇总形成考核报告,考核结果与干部履职绩效挂钩。定期组织有关部门就“三违”治理、动态工程质量、干部跟值班等,每月至少进行两次动态监察,凡没有完成任务的,一律停班追究,20*年管理人员共有98人次因敷衍应付等不尽职或不履职受到责任追究。通过强势督查,各级管理人员安全履职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较好的夯实了安全工作基础。

三是积极开展企业重点工作的有效督查。棚户区改造是加快振兴矿老工业基地的一项重要工作。在参与制定棚户区改造方案、工作规划的基础上,为防止操作简单化和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真正把惠民工程办好,确保各项政策落实到位,矿纪委参与、督促有关部门制定实施了政策入户宣传、层级接待和集访责任追究等制度,确保全矿352户棚户区24291平方米居民人人懂政策,个个知步骤,保证了棚户区改造工作的积极稳妥推进。在跟踪督查《节能减排管理办法》、《节能减排管理制度》等文件规定落实的基础上,形成了由规划发展科每天调度会通报主要能耗消耗情况、每旬进行分析、每月工作例会等制度,保证了各项指标任务的完成。20*年矿被*市环保局、经贸委评为“清洁生产合格”单位。

二、抓住监督关键,在强化教育惩处中促进党员干部廉洁从业

企业重大决策能否得到精准贯彻,关键在各级领导干部。为此,我们始终把党员干部和人、财、物管理岗位人员作为监督重点,通过开展教育引导、廉洁论证、查办案件等途径,促使各级干部自觉贯彻落实企业的各项决策,规范从业行为。

首先,努力营造强势本廉宣教氛围。垞为规范党员干部贯彻企业各项决策的行为,推进“本廉城”创建,矿在资金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想法设法投入7万余元,对集学习、电教、网络、谈话等功能为一体的多功能廉洁文化室进行了软硬件补充,将人工湖进行重新布点和改造,发动党员干部取名,使之赋予具有群众基础的、较为丰富的廉洁内涵,建成了具有观光、教育、休闲等功能的“莲湖”。与此同时,我们还积极开展构建家庭“护廉网”、党员干部七项规定主题教育、举办廉洁讲坛、廉洁教育周、召开典型案件通报会等十多项活动,使廉洁文化渗透到了企业工作的方方面面。

其次,积极开展制度廉洁论证活动。围绕易发生违规违纪的重要规章制度进行督查,20*年矿纪委对《关于实行基层活动金制度》的文件进行廉洁检测和评估,通过调研发现,活动金制度规定中的使用范围的科学性、合理性不够以及各单位在执行中比例悬殊较大,且无明确规定。经过立项和充分论证,矿专门下文,明确了9项使用范围以及使用的数额规定,与此同时,我们还健全了“开放式二次分配”和区务公开等一系列制度,促进了党员干部廉洁从业,维护了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

第三,严肃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在监督企业重大决策贯彻落实过程中注意发现案源,惩处违法违纪行为,先后排查出物业公司负责工资工作的李某、王某利用工作之便涉嫌贪污的案件和物业公司煤炭营销业务员孙某挪用公款的案件,为企业挽回了经济损失,维护了企业和职工利益。对克扣截留的2名干部、吃拿卡要的1名机关管理人员进行了严肃处理,20*年,共受理群众24件次,处理23人,立案并移交司法机关处理一起,通过惩处,教育警示了一大批党员干部,保证了企业各项规章制度的有效落实。

三、建立监督体系,在规范管理行为中推进反腐倡廉治本工作

第9篇:纪检履职报告范文

一、依托审计发现,全面落实整改

(一)全方位完善各项制度规章

透过审计我们发现,张家界中支自有制度的部分条款在不同程度上存在与上级行制度相冲突、内容不全、突发危机状况诸因素没有涉及、含有重要风险敞口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组织相关部门和责任人进行了从上到下、由内到外的制度修订工作,强化了对“风险、管理、效益”的制度完善,对典型性、风险性、潜在性问题进行重点标示。

(二)整体提升业务管理规范性

我们通过对重要业务领域、高风险业务环节的深入审计,通过关注资产风险、系统性风险和重要岗位风险,不仅做到了对风险案件的爆发防患于未然,也给部分业务部门、重要岗位人员敲响了警钟。对于按照固定模式和固有程序操作的工作中存在的一些看似细小,看似无关紧要的工作盲区,我们以深化业务人员风险观念、落实业务操作奖惩办法等措施予以了彻底地整改。以防范风险、分解风险、将风险度降至最小为目标强化业务操作规范性,全力营造从事后整改到事前预防的风险防控新局面,有效建立了自我约束、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业务管理体系,发挥出“以监督促业务”的良好效果。

(三)切实推进内控长效机制建设

在整改过程中,我们加大了内审部门与被审计部门的协调合作,建立起磋商交流机制,以座谈会的形式与被审计部门共同分析风险位置、风险程度、风险产生因素等问题。我们以审计报告为参考,注重审计过程中发现的具有联动隐患性的问题,联动全行上下,联动部门与部门,建立起横向覆盖面广,纵向覆盖面深的内部防控网络。同时,制订了详尽、细致的内控自查、风险排查、内控评估方案,以定期检查和随机抽查两种方式对全行内控状况进行动态监督,收到了“审计一点,整改带动一片”的效果。

二、借助转型力量,提升整改质量

(一)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提高了风险管理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在所开展的履职绩效审计、专项审计中,全面引入风险导向审计模式,建立风险量化评估方法体系。按照“风险引导审计、审计关注风险”理念,开展风险量化评估。同时将风险评估与内控管理紧密结合,密切关注高风险环节和高风险领域,合理运用风险矩阵图确定风险评估系数,准确评估剩余风险,根据风险控制理论:剩余风险的大小与部门对风险的管理和控制有效性呈反向变动原理,确定被审计部门内控机制的有效度。这些审计方法和审计理论的运用,精确地对各业务风险分布,尤其是潜在性风险的分布进行了量化标识,为落实整改提供了更精准、更全面、更具体的依据。

(二)风险量化评估体系从宏观、微观两个角度审慎全行工作

中支采用定性定量评价法,运用能够反映领导干部履职行为的相关定性和定量指标,评价支行领导干部的履职效果。从宏观上采用了包括了决策管理、目标管理、行政管理、业务管理、金融管理和服务及资源管理6大类指标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照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三E审计”的思路,在6大类指标分类中分别建立如货币投放率、决策落实率等重要性、关联度高的微观指标,从具体业务开始全面进行绩效审计评价。这些指标几乎涵盖支行所有工作,能够有效、全面、彻底地清查出风险点,量化的指标体系对实施整改时确定朝什么方向整改、整改到什么程度才是整改到位、整改后需维持在什么水平才能既体现经济性又保持风险最小化提供了较为精准的参照标准。

(三)问卷调查、约见座谈等转型探索为整改工作开辟了道路

在转型探索中,我们高度重视与被审计对象的磋商交流,通过问卷调查、约见谈话等人对人、面对面的方式深入了解被审计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业务素质、思想状况和心理状态,从被审计部门的角度分析该部门的风险分布及为何会分布在这些点上,最大化反映实情。我们坚决摒弃过去“审计者”与“被审计者”的关系,树立“内部医生”的形象,以推心置腹的方式与座谈对象进行交流,让被审计部门认识到我们的审计目的在于推动和帮助,让他们真正认识、承认、重视审计发现的问题。在整改开展前,我们集中召开会议,进行细致的磋商交流,共同研讨审计发现问题和整改措施,这样的磋商交流机制强化了被审计部门对平时不注重的细小问题和隐性风险的重视,有利于树立在整改过程中的责任心和紧迫感,加大落实整改的执行力。

三、评估整改实效,反思成果转化

内审转型是一条充满希望、挑战同时兼具艰辛的道路,我们竭尽所能、全力以赴地在这条大路上前行着。在收获满满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我们的辛劳成果在部分程度上未能得到彻底、充分的运用,以转型促发展,以转型促进步的心愿还未得以实现。

(一)务实效果不明显

转型路上我们发现,内审转型工作在内审系统内部开展的风生水起、如火如荼,却没有引起其他职能部门和各级领导的重视,“墙内开花,墙外不红”的现状难以将成果转化为实际推动力和生产力。内审成果的转换大部分集中于理论探索和调研,对审计发现问题的整改疏于强调和重视,甚至存在审计的结果难以整改、无法整改的问题。转型工作存在着“为了转型而转型的”现象,未上升到推进全行治理的高度。

(二)配套制度不完善

目前,转型相关项目的制度、方案和辅助规定大多集中在项目方案、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缺乏一套完整的、有监督作用的审计后续工作制度规章。目前的整改措施仅仅停留在按照被审计对象发现问题的相关制度进行整改,却对整改到位与否,整改情况的跟踪疏于规范。无规矩不成方圆,缺乏约束力造成了整改落实实情的不确定性和低执行率,大大削弱了内审转型工作“审计一点,整改带动一片”的初衷。

(三)内审人员理念单一

内审人员在深化内审转型成果的时候,几乎把全部的重点放在了撰写审计报告和转型调研材料,对于项目发现的问题缺乏深度分析和评估,而在整改报告中对问题的整改要求和整改意见也疏于强调和突出。审计人员的转型理念停留在做好转型项目、撰写优质报告、深化理论成果上,没有树立对后续整改工作进行跟进、评估、监测的意识。理念上缺乏对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三E审计“思路的务实性认识。

四、推进转型成果向实际生产力的转化

(一)树立以“效”为先的理念

在整个内审转型工作中建立内审转型以“效”为先的理念,我们虽然不是赢利性企业或者机构,却要借鉴赢利中生产力最大化的经营模式来建立具有央行特点的“履职绩效最大化”,以这样的理念来引导转型工作,引导风险导向审计的方向和关注点,引导指标体系中指标的建立,促使转型工作发挥更为实在的作用。

(二)建立内审的“事后监督”机制

建立配套的整改成果监管体制,制订诸如“落实内审发现问题整改措施规定”、“被审计部门持续整改有关规定”等制度;加大与纪检部门的联系,建立内审、纪检事后监督网络;建立后续审计动态督办台账,定期对部分整改和未整改的问题进行整理和督办,要求被审计部门定期出具整改进度说明,对整改不力行为进行责任追究。对个别审计问题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不能整改或整改不能完全到位的,内审部门应向被审计部门督促重新整改或再次下达《整改意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