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农村教育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
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
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
债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
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
机。
一、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
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
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
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
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
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
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
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
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
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
"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
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
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
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
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
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
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
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
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
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
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
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
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
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
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
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
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
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
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
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
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
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
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
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
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
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
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
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
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
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
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
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
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
对教育的投入和投资。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据8.8亿人,相应的农村
教育更应加强。为更好地了解农村教育现状,我在假期通过走访和询问,对广
东地区的农村教育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农村教育出现如教育经费不足和学校负
债严重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农村孩子接受教育,而且使农民对新知识的
吸收及民主与法治的贯彻实行造成障碍。这不但是问题而且将是农村教育的危
机。
一、乡村学校负债累累
由于农村学生的学费难收齐,而教师的办公经费又不足,很多农村学校只
得向私人借款维持学校的正常运作。有的学校为达到"普九标准"向私人借贷修
建设施,等到新学年开始就从学杂费中提取一部分支付债务。有些地方主管教
育部门不顾农村的现状而要求一些小学、中学一定要达到"普九标准",这无异
是在让学校背负沉重的债务。更有些学校为应付上级的各种检查,花费巨额的
招待费。导致农村教育的发展变得越来越艰难,有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无法得到
公平的受教育机会,造成很多农村少年儿童"望学兴叹",以致不得不离开学校。
农村学校的负债累累将严重阻碍农村教育的发展。
二、杂费和书费让学生家长难以承受
在调查中了解到,农村经济发展较落后,农民相对较贫困。政府在财政支
出吃紧,教师工资难以发放的情况下,就通过增加学杂费,从中提取一部分发
放给教师,以弥补财政亏空。有的学校为拿到出版社的回扣,把出版社的一些
"辅导材料"强行要学生购买;一些九年义务教育的课程如美术、音乐、手工等
因没有师资和条件完成教学如同虚设,但这些书还得学生购买,这些书除了增
加他们的负担还有什么用?而农村还有一种怪现象就是摊派多,修路筑桥建戏
台等,都要他们出钱,农民靠种几亩地如何能应付这么沉重的负担?
三、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教师问题多多
乡村学校任教的老师大多是民办教师,他们的学历通常都是初中到高中水
平,而且没有经过正规的师范教育。根据规定要转正参加培训考试得花一笔不
少的钱,由于地方财政支出有限,教师工资又难发齐,这给教师带来沉重的负
担。而很多乡村任教的教师还要承担一些摊派,如修建公路、地方报纸的征订,
这些费用全都直接从教师工资中扣除,这些摊派根本就不同教师商量,犹如强
盗拦路抢劫,这些做法直接损害了教师的利益。一方面当地专科师范毕业生回
乡任教,但政府由于教师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支大而无力接收,另一方面
没有经过正规师范教育的民办教师又由于能力有限而对学生的引导及培养造成
阻碍。这就导致教育资源被浪费,而少年儿童接受知识的领域变得越来越狭窄。
四、资源分配不公平
在调查中,可以看到资源分配不公平的现象:各政府、电力、交通等机构
拥有资源支配的权力,它们利用部门所掌握的权力最大限度地实现部门利益,
或从财政分配计划中优先得到所需资金,他们的办公室及职工住房等都是最好
的。而教育资源却少之又少,何况城市人口的教育需要被优先满足,农村人口
得到的教育资源就非常有限,远远无法满足农村人口接受教育的需要。在一所
农村中学中我看到一种现象:篮球场是黄泥地,足球场是一块荒田,实验室的
仪器陈旧的难以利用。如此的设施怎么进行有效的教学呢?相反在城镇的小学,
教学活动多种多样,体育设施和其它教学设备可以说是完善,如此的差距是为
什么?是资源的分配不公平。教育资源分配不公平,使农村少年儿童处在教育
资源非常短缺的环境中,而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这不仅严重阻碍农村少年的
发展而且使农村青年就业更难。
五、改变教育问题的策略
据调查的情况,当地政府拿出的有限资金来办乡村教育,是不能满足广大
农村青少年对教育的需求的。而且有的贫困地区由于财政吃紧还会挪用教育经
费。为改变农村教育现状,我们要首先加大农村教育资源的投入,最大限度地
改变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的状况。首先要把教育经费的挪用作为重点抓,把有限
的教育资源用到实处。迅速成立一个调查小组,查清乡村小学、中学的负债状
况以及教师的工资问题,对因负债建校舍的,要通过财政拨款支付,使学校能
较好地运转;其次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资。放宽私人投资办学,来补充政府投
资教育的不足,建立一个机制对农村教育投资监督。再次,教育管理权限下放
学校,增加学校的决策权,并向学校提供良好的办学环境;对农村教师问题要
切实做好改变教师的素质,加大师资力量并进行良好的培训,提高师资水平,
建立良好的师资队伍,对不合格的民办教师给予辞退,招收有大专学历的毕业
生回乡任教,同时对教师的福利等问题要根据实际给予改善。最后是加大农村
教育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有着不可动摇的重要地位,我们党和政府也十分重视,而小学阶段是培养良好的习惯和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黄金时期,因此打好 小学教育的基础,对今后中学、大学的学习将起到极大的作用。而农村的教育条件、教学水平等在总体上都低于城镇小学,因此,农村的义务教育尤其是小学教育显 得很重要。而从几年来的情况看,政府对义务教育较为重视,投入也是越来越多,农村小学的整体面貌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在教学的硬件设施上,一改过去 破旧的拼凑起来的桌椅板凳,取而代之的是配套的全新桌椅,图书、文体器材、各种教学仪器也有相应的配备。其次是学校的师资队伍有所壮大。但是,我认为目前 农村的小学教育仍存在许多弊端,主要表现在一下几个方面:一、学校规模小,硬件设施落后
尽管目前农村小学在校舍及硬件设施配备上虽然已有了很大的 改善,但是,与城市小学相比差距仍然很大。我曾到过一些沿海地区,跟人家比,我们真是差距太大啦,我们做农村小学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弄到办学 经费,而人家的领导者每天在考虑的是到哪儿能花掉手里的办学经费;真乃是天壤之别呀!由于农村教育经费有限,很多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大部分农村小学微机 室、多媒体教室缺乏或不完备,图书馆的书籍数量少且陈旧,体育器材也很贫乏,很多设备仅仅是摆设,坏了也因经常缺乏资金无法买新的。
二、教师的业务水平不高,工作负担重
1、 教师负担重。在我们农村小学中,年纪偏大的教师较多,这些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教育方式落后,教学质量存在很大问题。由于农村信息相对闭塞,与外界的交往 不多,造成小学教师的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教学能力不强。多数教师依然是用一支粉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方法来完成教学,而学生的学法仍是听、 写、读、背、考的五阶段式。这种原始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但不能适应当代教学的需要,而且加重了师生负担,消耗了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取得的却是事倍功半 的教学效果。同时,农村家长为生活所迫纷纷外出打工,使农村家庭教育的缺位现象严重。把本应由家庭、家长承担的教育责任全推给教师和学校,要求教师在学习 上、生活上给予这些学生更多关心和照顾,这无疑加重了教师的负担。
2、教师思想观念落后。部分老教师受固有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严重,习惯于运用传统教学模式,存在思想守旧、观念落后、改革创新意识不强、有畏难情绪的现象,缺乏实课程创新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中很自然地还走传统教学的老路,影响着教育质量的提高。
各市、县(市、区)应按照粤府办〔2007〕1号文的要求,切实加强对危房改造工作的领导,组织得力人员负责具体工作,进一步明确分工和职责,确保危房改造工作顺利推进。
各市、县(市、区)应成立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下称领导小组)和危房改造工作办公室(下称危改办)。请各市于2月28日前将本市政府和所辖县(市、区)政府成立领导小组及危改办的文件汇总报省教育厅危房改造办公室。
县(市、区)危改办的职责:编制危房档案,拟订危房改造总体规划,办理每个改造项目的立项和报建等报批手续,依法组织招标、签订合同、申请拨付资金和组织竣工验收,组织编制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进行档案收集和管理,统计工程进展情况并向上级报告等。
地级以上市危改办的职责:组织审核各县(市、区)的危房改造总体规划并上报,指导、督促各地开展各项工作,汇总工程进展情况并向社会公布和上报等。
二、制订危房改造总体规划的原则和要求
制订危房改造规划,要坚持“以县为主”的原则,要坚持与规范化学校建设、中小学布局调整、修复受灾学校、解决大班额和校园环境美化相结合的原则。
各县(市、区)制订的危房改造规划要做到两个确保:一是确保全面掌握和摸清本县(市、区)现有的C、D级危房校舍,并建立危房档案;二是确保危房档案中的每一栋危房均得到改造,2007年底改造完成后本地区不再存在C、D危房。
1 2 3 4 5各县(市、区)制订的危房改造规划应满足四点要求:一是对C、D级危房校舍要分类处理。C级危房应尽可能维修加固后保留使用,D级危房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在 2007年底前全部拆除。二是应分别编制维修项目和新建项目的具体建设计划。所有项目应列明项目名称、所在镇和学校,维修(新建)建筑面积,总投资和资金来源,计划工期、开工及完工时间等内容。三是维修项目和新建项目所需的建设总投资必须全部落实,不能产生新的教育负债。四是各县(市、区)新建校舍的总建筑面积原则上应不少于拆除原有危房的总建筑面积。
各县(市、区)的危房改造总体规划应在2月底前制订完毕并上报市,由地级以上市教育局会同市财政局审定汇总后,于3月底前上报省教育厅、财政厅备案。
三、制订危房改造总体规划的内容和步骤
(一)建立现有危房档案
在2006年7月份上报省教育厅的危房校舍基础上,各地应按照国家规范进一步排查和复核,建立现有危房档案(见表1)。危房档案涵盖的范围是:辖区内义务教育公办学校现有教学行政用房、学生生活用房和教师校内工作用房的C、D危房。教学行政用房包括教学用房、教学辅助用房和学校行政办公用房;学生生活用房包括学生宿舍(含浴室、厕所等)、学生食堂(含厨房);教师校内工作用房不包括产权属于个人的房改房。
各地应本着高度负责的态度,实事求是地建立危房档案,不得虚报、漏报和瞒报。
(二)制定危房拆除计划
由于D级危房承重结构的承载力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因此,此类校舍必须停止使用。各地应严格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要求,制订具体的危房拆除计划(见表2),确保将现有危房档案中所有D级危房校舍在2007年底前全部拆除完毕(个别具有历史文物保留价值且可以修复的除外)。
1 2 3 4 5(三)制定危房维修计划
从节约办学的角度出发,各地应因地制宜制订危房校舍维修计划(见表3),对危房档案中的C级危房进行维修加固后保留使用。危房的维修加固,必须做到“技术上可行,造价要合理,效果能保证”。
(四)制定新建校舍计划
在确保将D级危房全部拆除和对C级危房进行全面维修加固后,结合本地区教育事业发展需要,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各地应制定详细的新建校舍计划(见表4)。
新建校舍计划,应严格依据中小学校舍建设标准和中小学校舍设计规范,合理确定校舍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不允许超规模和超标准建设;应优先考虑最急需的教学行政用房,其次再统筹考虑学生生活用房和教师校内工作用房;应优先在布局调整后保留的学校中建设,原则上不安排在准备撤销的学校;应优先安排在建设用地已经落实,且供水、供电、道路等开工条件已经具备的学校中建设。
三、各类改造项目实施过程的要求
各类改造项目(包括危房校舍拆除项目、危房校舍维修项目和新建校舍项目)的实施,必须由县(市、区)危改办实行“统一建设”,坚持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工程监理制,严格控制工程质量、工程造价和建设进度。
(一)严格执行基本建设程序。各类项目的实施,必须坚持先报批后建设,和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严禁搞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各地危房改造工作领导小组要统筹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快办理各项前期审批手续;各地危改办应结合本地实际,依法依规提出工作方案和工作计划,积极主动,深入基层,创造性地推进各项工作。
1 2 3 4 5(二)加强对危房改造专项资金的管理。按照粤府办〔2007〕1号文的要求,各地应参照省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操作和管理办法,既确保资金及时拨付,又做到管理规范、专款专用。
(三)强化对各类项目施工过程的监督管理。《广东省建设工程监理条例》规定必须实施监理的项目,应对项目的施工准备阶段、施工阶段实行监理;其他项目,应优先采用监理制,实在不具备监理条件的,县级危改办应选派专业技术人员组成工程监督小组进驻施工现场,对工程进行质量监督。
(四)抓紧办理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各类改造项目竣工后,各县(市、区)危改办应立即组织编制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交由县(市、区)财政部门审核。工程结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和审核情况,将作为省财政厅拨付余下的15%省补助专项资金的依据之一。
(五)完善有关档案的管理。按照《建筑法》和《档案法》的规定,校舍维修项目和新建项目竣工后,应建立和完善校舍建筑档案;危房校舍拆除计划和维修计划完成后,应及时对危房档案进行更新,逐一消除原有危房。
四、危房改造工作的进度安排和信息反馈
(一)进度安排。围绕到2007年底彻底消除我省义务教育学校现有C、D级危房的总目标,省制定了《2007年广东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危房改造工作总体进度安排表》(见表5),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进行细化,进一步明确各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责任部门。省教育厅会同有关部门将于7月份组织全省危房改造中期检查,11月份起组织全省危房改造总验收。
当前,农民外出务工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我市农村农民外出务工也极为普遍,全市约47万多名,年收入大约在20亿元以上,外出务工劳动力人均5000元以上,这已成为我市多数农民增加经济收入,改善贫穷面貌的一条重要途径。可以预料,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农民离乡进城务工的状况还将继续下去。由于各种原因,外出务工的农民不可能全家进城,家中未成年的尚在读书的子女,只能留在农村,托付给孩子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其他亲朋好友代为照看,稍大一点的孩子,干脆让他们自己打点自己的生活,甚至还要照看年幼的弟妹。
这些农村“留守孩子”,由于得不到父母的关爱和家庭的温暖,其教育和身心健康都受到了严重影响,并由此引发了一些社会问题,已经开始受到全社会的关注。
我市农村“留守孩子”的现状如何?有何问题?如何解决?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深入到我市固镇县农村进行了一次实地调查。现将调查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调查的时间、地点及方法
按照民盟省委、市委要求,由民盟市委妇女委员会组织“农村留守儿童现状调研小组”,我们一行七人于05年6月17日前往固镇县石湖中学和石湖小学进行实地调查。
调查采取听取校方介绍有关情况,向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并召集政教处、团委、班主任及部分教师参加座谈会,还深入班级与部分留守孩子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通过调查,我们对两校留守孩子的生活、学习、思想等基本情况有所了解。我们认为,两校的情况基本上可以反映我市农村“留守孩子”的现状。
二、石湖中学的基本情况
石湖中学是固镇县的一所市级示范中学,现有初中和高中学生3000多名,教师135名。学校为配合调研做了材料准备,由校方提供的数据反映,全校五个年级中(初中三个年级,高中二个年级,高三已离校),单亲外出务工的学生为295人,双亲外出务工的为159人,二者占学生总数的15.1%。另外还有10%的高、初中学生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干脆辍学放弃了上学。
但据校方介绍,石湖中学的“留守孩子”现象还不算最严重的,有些农村初级中学“留守孩子”的比例高达40%以上,给学校的正常教学、管理等都带来了众多负面影响,情况是令人担忧的。
下表为石湖中学在校学生家长外出务工的情况表
年级
总人数
单亲外出
双亲外出
占年级人数的比例(%)
初一
749
121
51
23
初二
670
75
39
17
初三
535
46
27
13.6
高一
480
39
26
13.5
高二
389
14
16
7.7
由此表可见,初一的学生年龄最小,而父母外出务工的比例却最高。在此年龄段的学生自控能力最差,是最需要父母双亲呵护和家庭温暖的,而恰恰此时缺少了父母的关爱和家庭温暖,这将给孩子们带来的严重后果可想而知。
三、调查问卷的情况
为了方便调查,针对需要了解的问题,我们设计了一张调查问卷。调查问卷列出了30个问题,它们涵盖了年龄、性别、父母外出情况、父母联系情况、个人学习、生活、思想及课外活动情况,以及对父母外出务工的态度及希望等。
在校方的协助下,在石湖中学我们发放了180份调查问卷,收回了180份。石湖小学,我们发放了50份,收回了50份。
事后,我们对这230份调查问卷逐项进行了认真地统计和分析、归类。
我们认为,两校接受调查的学生们的回答是认真的,实事求是的,它们基本上可反映“留守孩子”的当前生活学习及思想心理等有关情况。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农村“留守孩子”的问题可以大致归纳为四个方面:生活行为失范、心理健康障碍、学习课业困难、违纪违规行为趋多。其中,以下列问题尤为普遍和严重。
四、“留守孩子”普遍存在的问题
1、普遍“不同意”,产生孤独、寂寞感
在石湖小学,从问卷中反映出,在11-14岁的学生中44人有43人不同意父母外出务工,15-18岁的学生中6人全部表示不同意父母外出。
在石湖中学,180人中有129人不同意父母外出,同意的为32人,其余19人无所谓。
大多数“留守孩子”都不希望自己的父母外出务工。父母的外出,使他们长期得不到父母关爱和抚慰,因此,非常想念在外的父母亲,看到别的孩子有父母为伴,自己就有一种寂寞和孤独感。
很明显,父母外出务工违背了大多数孩子们的心愿,使他们从小就被迫生活在无奈、无助和无望之中。调查显示,年龄越小的孩子越渴望同父母在一起,父母外出务工使他们幼小的心灵从小就蒙上了孤独的阴影,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留守孩子”大多表现为性格孤僻、内向,不愿与人交往和沟通。
2、失去了家,普遍缺乏安全感
父母不在家,“留守孩子”放学归来,没有家的感觉,他们失去了家,产生失落感,普遍感到安全没有保障,尤其女孩子更是如此。
石湖中学,180个被调查的学生中,有95人表示没有安全感,其中女孩子为64人,她们经常处在担惊受怕与戒备之中。多数“留守孩子”对他人缺乏信任,为了安全,自我封闭,为人处事一般都显得胆小谨慎,以致心理不健全,从而影响到他们正确的认识社会及正常的人际交往,因而也影响到他们能力的锻炼和提高。
3、打工能挣钱,让学习受到影响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老师。有些外出务工者在长期的打工生涯中或多或少形成了一种“读不读书都无关紧要”,“只要能打工,照样能挣钱”的思想。在教育孩子上也往往流露出“上不了学,大一点跟爸妈一起打工去”的倾向。这种思想潜移默化,助长了一些“留守孩子”的厌学情绪和“读书无用”的思想。这样,在学校里,这些孩子往往不能接受学校和老师的严格要求,学习上没有目标和动力,缺乏刻苦认真的劲头,学习成绩自然难以达到理想程度。由于没有父母的督促,一些成绩本来很好的孩子,也会日渐退步,甚至沦为“问题学生”。在我们的调查中,石湖小学49人中,学习成绩堪称优秀的仅1人,多数为中等偏下。在石湖中学,辍学的或现学习成绩排名偏后的学生,不少原来都是班级的前几名的学生,后因父母外出打工影响,迅速退步所致。学习成绩不好,又进一步加大了“留守孩子”的自卑心理和厌学情绪,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父母和学校的关心和帮助,极易“破罐子破摔”,引发出一些更为严重的问题。
4、心理失调,行为极易失控
“留守孩子”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无法和父母交流、沟通。苦恼时得不到安慰,高兴时得不到赞同,进步时得不到表扬,失败时得不到鼓励,彷徨时得不到指引。当“留守孩子”出现某些异常苗头时,学校老师也难以及时与家长沟通。尤其在放学离校之后的时间内,“留守孩子”多数处在无人监控的状况中,因此对自控、辨别能力不强的尚未成年的孩子,在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之中往往会行为失控。吸烟、打架、迷恋上网,甚至出现欺诈、行窃、校园暴力等不良行为。
在我们调查的两所学校中,虽然尚未发现严重犯罪的极端事例,但一些苗头还是存在的。如有些“留守孩子”乱花父母给他们的钱,无节制的上网,不恰当地消费,钱花完后互相乱借,从而引发同学之间的矛盾,甚至打架、斗殴,想歪门邪道等现象时有发生。校方对此也深感忧虑。
五、我们的思考和建议
“留守孩子”是当今我国青少年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特别需要呵护和关爱的群体。现有的种种迹象都已表明,他们的身心健康已经受到了严重影响。这对我们要将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宏伟目标来说,是一个严重的挑战。也是新形势下,青少年教育中的一个新问题。对此,我们决不能视而不见,而应给以高度关注。为了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为使留守孩子同全国青少年一样能健康茁壮的成长,结合我市的具体情况,我们建议:
1、各级政府要高度关注“留守儿童“问题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青少年的成长关系着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兴衰,不仅需要引起全社会的关注,更需要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是学校的事,更是全社会的事,是一项系统工程,它需要政府来协调、统筹多方面的力量,上下联动,共同做好这件事情。
2、尽快建立我市“留守孩子”的资料库
由教育、共青团、妇委、关工委等部门组织,学校具体操办,全面摸清我市农村“留守孩子”的有关情况,尽快建立起相应的档案资料,并注意经常更新。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心中有数,针对各类“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有的放矢的采取措施,更加有效地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3、关注“留守孩子”的心理健康
农村“留守孩子”远离父母,没有爱的呵护,失去家庭温暖,很容易产生思想上的困惑、情绪和行为失控及心理上的障碍。问卷中明显反映出部分“留守孩子”已经出现心理问题。他们感到孤独、寂寞,出现社交行为上的自闭。因学习困难、考试压力而导致学习障碍。心理上恐惧和焦虑,又进而产生厌学和逃学。因此对中小学生,尤其是对“留守孩子”进行心理教育、心理咨询是非常必要的。在座谈会上石湖中学的校长,德育主任和老师也提出在学校开设心理教育课,对学生进行心理问题辅导、咨询的想法。鉴于目前心理学专业人才,师资力量不足的情况,学校可采取举办心理知识讲座,利用电视专栏节目,学校校园网对“留守孩子”进行心理教育。(我们还有一种希望,学校老师不要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处理)。
4、开通“留守孩子”的电话热线
为了使“留守孩子”能够有人、有地方倾诉自己的苦闷和渲泄自己的情绪,学校和有关部门可考虑开通专供“留守孩子”免费使用的电话热线,安排专人倾听孩子们的心声,及时发现问题,并帮助他们解决问题。要让每个“留守孩子”都清楚,他们并不是孤立无援的,老师和全社会都会随时随地地聆听他们的心声,并伸出援助之手。
5、帮助“留守孩子”和父母交流沟通
“留守孩子”和自己父母的交流沟通是必需的,不可取代的。但由于各种原因,一些“留守孩子”却很难与在外的父母交流。因此应帮助这部分孩子和他们的父母建立起正常畅通的交流渠道。
学校应督促外出家长定期给自己的孩子联系、交流,也应督促“留守孩子”采取电话或书信方式定期向父母汇报自己在校的情况。
调查中我们得知石湖中学为“留守孩子”和他们父母之间建立了电话联系制度,从而有力的促进了留守孩子和父母之间互相了解、交流和沟通。我们认为这种做法值得推广、借鉴。
6、帮助学习困难生,树立信心
因为种种原因,“留守孩子”中不少学生已成为学习困难生,课堂不能安心听课,作业不能独立完成,考试成绩下降,渐渐地他们对学习产生恐惧、厌学。学校应想法设法帮助他们,石湖中学有的班级采取老师分人包干,学生成立课外互学帮困小组,已经初见成效。,
7、尽可能的丰富“留守孩子”的课外活动
“留守孩子”的具体情况尽管各异,但总的特点都是在课外时间倍感孤独、寂寞,缺乏交流对象,此时特别渴望父母关爱。对“留守孩子”来说,如何度过每天的课外时间就特别关键。因此,学校或有关部门要特别注意做好这个时间段的工作。比如,学校可以成立、组织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小组,吸收组织“留守孩子”参与,并配有专门的辅导老师,和他们一起活动,使“留守孩子”的课外时间充实起来,以转移和减轻由于对父母的思念而产生的各种思想情绪,把思想和兴趣集中到健康有趣的课外活动中来。
8、“留守孩子”需要全社会的关爱
关键词:幼儿教师 专业情意 专业知识 专业技能
一、问题的提出
杜威说:“所有其他的改革都取决于从事教师职业者的素质和性格的改革。正因为教育是人的一切事业中最个人化的、最切己的,它的力量的最后凭借和最终来源便在于个体的训练、品质和智慧,假如能拟定一种计划,使教育这个职业得到有力量、素质好、同情儿童以及对教学和学术问题有兴趣的人,那么,教育改革就不再有一点麻烦,也用不着再去解决其他的教育问题了。”由此,在素质教育不断推进的今天,关注当下教育实践对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基本要求,研究新时期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培养问题,成为学前教育师资培养院校的一个重要项目。
二、调查概况
2013年1一6月,我们对恭城瑶族自治县幼儿教师素质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调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围绕幼儿教师素质发展现状进行文献检索,理出本次调查的项目,接着举行了小型座谈会,本项目组成员以及有丰富经验的园长、教师对涉及幼儿教师素质发展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印证、筛选,共同确定、编制了调查问卷;第二阶段,通过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恭城瑶族自治县8所幼儿园发放问卷调查表,共发出教师问卷68份,回收58份,回收率为85.6%。
目前,教育界对“教师素质”的界定尚不统一:有的强调综合素质,如陆云认为教师素质应包括道德修养、专业素质和人格修养;有的突出某一方面,如舒尔曼强调学科知识,徐仲林推崇“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扎实的专业知识及能力”,伍兹和博格重视教师观念。尽管不同研究者对教师必须具备的素质的关注点不同,但是,通过比较、分析和综合,再依据新课程对教师素质的评价标准,我们发现,专业情意、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支撑教师走向专业成功的三根支柱。
三、研究结果分析
1.幼儿教师的专业情意
教师的专业情意是教师个体对自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感受、接纳和肯定的心理,它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和专业自我四个方面。
(1)幼儿教师对自己所处专业水平的判断存在差异
调查显示,有11. 6%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新手水平,23. 4%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适应水平,42. 8%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胜任水平,20. 4%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熟练水平,0. 5%的教师认为自己处于专家水平,这一分布与幼儿园园长的判断基本相符。不过,不同初始学历、不同教龄和不同性别教师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其中,男教师和恭城瑶族自治县优秀幼儿园名师的自我判断切合度明显高于女教师和非优秀教师;教龄长的、职称高的教师高于教龄短、职称低的幼儿教师。值得注意的是,从初始学历和现有学历情况看,高中及以下学历的教师存在高判断现象,其平均分分别为2. 90和2. 89,明显高于其他学历的教师。
(2)幼儿教师对自己专业的热爱程度不高
与中小学教师相比,情感投入更应成为优秀幼儿教师的重要素质,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征所决定的,他们在学习中更需要教师情感的带动,更需要教师对他们予以情感的支持。但是,调查结果却显示,只有43. 8%的人选择幼儿教师职业是因为对孩子的喜欢和热爱,12. 7%的人是因为幼儿教师职业较为稳定和轻松,41. 5%的人认为是一种无可奈何的选择,这三种选择恰好反映了三种比较典型的教师心理。
(3)幼儿教师的在职进修意识不强
有37. 5%的教师表示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但却不知道该学什么,该怎样学;而有18. 8%的教师表示不需要继续学习,“幼儿园知识太简单”,有关幼儿教育的知识和技能她已经驾轻就熟;有28. 6%的教师则表示没有多余的时间静下心来看书。经常参加校内教研活动的人数占总数的65.3 %,但教研的内容主要限于听课和评课,经常与同行交流经验和看法的教师不多;90%的教师认为有必要加强科研,但只有极少数人主持编写或参加编写过教材,在学术期刊上的更是寥寥无几。由此可见,多数幼儿教师缺乏专业学习的自我意识,这主要源于教师个人对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缺乏科学性认识,缺乏终身学习的意识和个体知识管理的能力。
2.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
L.S.舒尔曼认为,一个专业既是一种高度复杂和熟练的工作,又是一种根植于知识的专业行为。在探究教师专业知识基础的诸多理论研究中,学术界并无统一观点,但大都认为课程知识、教育专业知识、情境知识必不可少。其中,课程知识在本研究中主要是指幼儿教师具有的关于五大领域的课程目标、学习内容、知识体系的知识,具体表现为对课程标准的理解以及对教材的把握。教育专业知识在本研究中主要包括教育观、课堂教学管理、儿童学习的特点、知识学习的一般原则与策略等。情境知识在本研究中是指教师能够驾驭幼儿、家庭、幼儿园以及社会等环境对教学活动的影响。这些知识有助于教师辨析为什么教、教什么、怎样教、教怎样的人、在什么环境教等与高效能教与学有关的问题,构成了教师专业知识体系的基础。
调查结果显示,89. 9%的受测教师能够较为熟练地应用五大领域的知识,为儿童释疑解惑、比较深入地把握各领域的教学内容、课程目标等。但在五大领域中的艺术领域,受测教师的平均答对率偏低,这说明大多数幼儿教师艺术方面的知识还有所欠缺。关于教育专业知识,我们共设计了6道教育理论知识题目,受测教师的平均答对率只有38.8%,答对半数以上题目的人数占17% 。大部分教师“能做”某一实务工作,但“能够做到”并不意味着教师能够清楚表述行动背后的理据,而这一点正是“专业教师”和“职业教师”最根本的区别所在。而对教育情境知识的掌握,也只有53.2%的教师能够做到,这不禁引起了我们对幼儿教师专业知识缺失现象的关注与思考。幼儿教育通常被定性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它为儿童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奠基,为未来的社会生活做准备;另一方面儿童生活、儿童学习、儿童期有自身的价值和意义。幼儿园课程是以培养儿童的全面发展为宗旨的启蒙课程,教师自身的知识素养、专业素养不高甚至有偏差,又怎能满足学生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胜任教育者角色?怎能促进儿童发展呢?幼儿教师需要具有较深厚的专业功底,把课程知识、教育专业知识和情境知识融通起来,否则就会出现种种负面影响。
3.幼儿教师的专业技能
与中小学教师不同,幼儿教师需具备的专业技能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的技能;通过教育与教学活动指导和促进儿童各方面发展的技能,尤其是教育问题诊断能力,艺术表演能力等,引导儿童探究、发现的能力;观察、记录、测查和评价幼儿发展的技能;参与幼儿园管理和与家长沟通的技能等等。
合理安排幼儿一日生活的技能以及与家长沟通的技能是每一位幼儿教师必需的技能,这些技能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师日常工作的质量,甚至影响到幼儿的身心健康、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度以及幼儿在园的收获。因此,这些基本技能受到幼儿教师的普遍重视。但数据显示,受测教师对教育与教学活动指导技能中的艺术表现能力关注程度不是很高。
对幼儿教师而言,教育教学不仅需要学前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一些与日常工作相关的能力,如艺术等方面的能力。熟练的艺术技能,可以使教师把艺术的想象力、创造力通过适当的形式表现出来,从而把课程的艺术主张、艺术内容以及艺术形式完美地传达给儿童,进而培养儿童对艺术的热爱,并能把儿童本能中的艺术潜质激发出来。部分教师之所以不关注艺术技能的发展,主要与幼儿教师个人天赋及知识接受能力有差异等有关,教师的技能掌握情况参差不齐,落后的教师会产生极强的消极倦怠情绪,加之小部分教师入园之前学前艺术技能是零起点,所以艺术技能需要针对个别教师进行个别指导,这也意味着幼儿园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
四、提高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建议
1.促进学前教师教育一体化
加强中职学校、大学和学前教育机构的伙伴关系。针对现任教师专业知识水平较低的情况,建议教师教育机构采取措施促进幼儿教师专业知识发展,尤其应加强幼儿教师教育课程与幼儿教育现实的联系,并重视幼儿教师教育理论知识的持续发展。针对个别教师艺术知识欠缺、艺术技能不高的状况,教师教育机构应个别辅导,保证内容上学用结合,能真正起到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作用。
2.建构以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师教育体制
幼儿教师的素质提高是时代的要求,离不开学前教师教育的政策、法规的支持,离不开幼儿教师的职前培养和在职进修制度,更离不开幼儿园和教师群体的支持。幼儿园要充分挖掘园本培训的内涵,为幼儿教师架构知识、技能共享的网络平台,为每位教师提供一个“知识库”,供其储存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资料以及个体的教育教学知识经验、技能,促进教师个体的知识和技能积累;在尊重教师个人意愿的基础上,以教师创造的教育教学知识和技能为重点,汇集各个教师的知识、技能、经验,经加工,并配以校外相关专题知识的链接,供教师检索,完成知识的积累与集成加工;将网络信息技术系统运用于教育教学、教研活动,含有视频和文字交流的实时互动平台,提供实时的场景,实现知识和技能的激活和流动,引导教师群体知识、技能共享,增加每一位教师与不同知识背景教师的接触,增强教师发现、感悟和转换知识、技能的意识与机会。
3.教师个人要注重自我教育,不断加强自身素养
理想的幼儿教师,其素质发展模式是内控的,强调幼儿教师自我意识的觉醒,即幼儿教师自身对职业的认识、感受,激发其内在驱动力,并努力在学前教育工作实践中追求专业发展。我们在提倡园本培训、强调学前教育机构发展和幼儿教师群体发展重要性的同时,要主张培养反思型幼儿教师,重视以幼儿教师个体发展为导向的学前教师教育。首先,教师要端正思想,扎根于学前教育事业,有自身可持续成长的内在意识,即通过教育与自我教育激发,形成教师不断自我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素质的意识。当然教育行政部门与社会也应给予积极的支持。其次,教师要有不断自我反思的能力。良好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过程,实质上是教师不断纠正自己头脑中错误的价值观、道德观、教育观、儿童观,形成良好的专业伦理和专业素质的过程。每位幼儿教师,应不断完善自我,提高整体素质,只有不断给自己充电,补充新鲜营养,才能在基础教育改革的严峻挑战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做出自己的选择。
参考文献
[1]李玉《由“幼师生职业能力培养”讨论课引发的思考》.教育探索,2008年,第2期。
[2]刘民欢《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幼师生职业价值观的影响》.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1月。
调查时间:200×年×月
调查目的:
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关于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报告
调查时间: 200×年×月
调查内容: 农村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现状的调查
调查单位: 吐鲁番市胜金乡汉回学校
调查人: 刘建飞
长期以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徘徊在“高耗低效”的误区,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学得浅薄。薄薄的一本语文教科书被我们的语文教师视为“圣经”,前后不知耕了多少遍,但学生的语文能力还是不能迅速提高。 “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困扰着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经过调查研究,我们发现,阅读面窄、知识储备少是影响小学生语文能力的最根本因素。
一、调查的具体目标和方法
(一)、调查目标
1、学生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以及课外阅读知识的储备情况;
2、师生对学校开设语文课外阅读课的认识;
3、学生课外阅读方法的掌握情况;
4、语文课外阅读课课堂教学实施情况;
5、语文课外阅读课的作用。
(二)、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学生问卷,内容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的拥有量、学生所阅读的课外书籍以及读后所受到的启发和阅读评价等。问卷调查在吐鲁番市胜金乡中心小学进行,共发问卷170份,回收有效问卷165份,有效率达97.1%,接近理想的高效样本数。
2、口头询问
整个调查共召开了三次师生座谈会。座谈会涉及到课外阅读的书籍、内容,还有课外阅读的目的、方法、作用以及教师对开展课外阅读的态度等,座谈会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生动的典型材料,而且为理性分析提供了基础。
二、调查结果分析
学生问卷调查分析,以及多次师生座谈结果显示,课外阅读课程的建设进程,经过五年来的努力已经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学生的读书兴趣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大部分学生养成了爱读书、勤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以及做读书笔记和日记的习惯;课外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时空,为学生的习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间的合作、交流意识明显增强,学生的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良好的训练。在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促进了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的提升,催生出一批优秀中青年教师。
但在这一建设进程中,客观上还存在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仍有许多亟待完善的地方。
(一)、农村小学课外阅读教学的窘境
从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教师教育教学理念普遍陈旧,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较深,教学中“题海战役”挤去了学生大量的读书时间。学生的课外阅读大多处于“自流”状态,不少学生无书可读,也没有时间读书。小学生的语文阅读量、语文能力发展很不平衡。教师“满堂灌”的课堂教学策略、课外作业的“题海战役”使学生饱尝语文学习的乏味与无趣;部分教师也认为让学生读大量的书既浪费时间,而且“收效甚微”。为应付方方面面的考试,强迫学生死记硬背,背诵大量的优秀作文。调查结果显示,中高年级学生基本人手一册《优秀作文选》,拥有率高达98.2%。大量机械重复的背诵任务,使小学生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从而扼杀了他们广博阅读课外书籍的积极性,他们不再将读书当作一种快乐,而是变成了一种沉重的负担。
(二)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瓶颈”问题
2 、厌读。由于农村学生受家庭影响,没有形成一种良好的家庭读书氛围,好多学生看书积极性不高。不少学生家长认为“读书不如做题”。虽然老师也强调要求学生多看课外书,但他们缺乏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方法,对有限的图书也仅仅是囫囵吞枣,受益不深,因而感受不到课外阅读给他们带来的快乐。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一)家校联手,为学生推介中外优秀儿童读物
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告诉我们,阅读者首先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这样才能“像挖宝矿的矿工,把矿渣甩在一边,只拣纯净的宝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原有阅读教学中的诸多薄弱环节,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明显不平衡。通过召开家长会,将课外阅读书目及具体要求印发给各位家长,提醒家长为孩子购买图书,建立家庭书橱,督促孩子读书,检查读书情况,鼓励他们为孩子的长远发展做智力投资,为孩子的终生发展奠定厚实的人文基础。
本着“有益、有趣”的原则,根据市教研室对课外阅读的总要求,以《课外美文》、《阅读大综合》、《小学阅读》(素质教育小丛书)、《小学语文必背及精读古诗文选》为蓝本,结合学生实际,要求低年级着重阅读《安徒生童话》、《阿凡提的故事》、《格林童话》、《鞠萍故事系列》和科幻小故事等,侧重培养想象能力;中年级着重阅读《成语故事》、《儿童小百科》、《西游记》等少儿故事、科技常识等,侧重培养感知理解能力;高年级着重阅读《钢铁是怎样练成的》、《爱的教育》、《中华上下五千年》等比较通俗的古今中外历史故事、名人传记等,侧重培养鉴赏评价能力。必读书目及选读书目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点到面,既有阶段性又尽量保持连贯性,使学生获得系统、完整的知识的同时,又能逐渐锻炼和养成自学的能力。
(二)明确要求,拓宽课外阅读的时空
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课外阅读应该是一种独立的学习形式,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需要,独立自由地确定目标、选择读书、制订计划、控制进度,但教师必须加强宏观调控与指导。从时间上来说,每周设立一节阅读指导课,一节课外阅读课,基本上保证每天最少半小时阅读。从指导内容上来说,主要有读物的推荐选择、月度序目指导、运用工具书指导、阅读方法指导和阅读笔记指导等。具体地说,第一、二学段应着重引导学生进行优美词句的摘抄;指导学生进行朗读练习和讲故事训练,教给学生背诵方法并帮助学生选择材料;第三学段教给学生抓住主要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方法;指导学生感情朗读和讲故事、写好片断赏析式的读书笔记;指导学生如何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发表独特见解;教给学生现场竞技的技巧;指导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文章(或书籍),进行感情朗读或复述;指导学生写好读书感。从指导方法上来说,要“明确读的目标、掌握读的层次、指导读的方法、抓住读的时机、变换读的形式和完善读的检测”。
(三)以研促教,探索课外阅读教学创新模式
课外阅读不仅仅是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过程,而且也是发展学生能力的过程。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应特别注意教给学生思考方法,把读的过程变成思维加工的过程。学而不思则罔,思缘于疑,要培养学生自问、自读、自答、边读边思的质疑解难能力,运用工具书的能力以及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能力。即要求学生学会提出问题,然后按问题有针对性地“自读”文章的有关部分,以默读为主,最后以口或笔自答。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者”,而是平等中的首席,要能正确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习主动权还给学生,摒弃传统语文教学的条条框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阅读的实践过程中,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阅读乐趣,增强学生的综合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挑战”意识(挑战自我、挑战同学、挑战教师)和创新意识,带领学生就教材的一些内容进行延伸、修改、重组、再创造,引导学生采取不同方式(上网、读课外书、请教等)查阅资料,进行收集、加工,激发学生课前收集阅读材料,课后依据课文内容拓展阅读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课外阅读铺平道路。要“重视以点辐射,把联系课文的课外拓展阅读作为一个新的知识增长点、情感深化点和技能巩固扩展点。”学生的大脑、双手、嘴巴、阅读的时间和空间得到了解放,教师把花在多余分析、讨论、提问、机械练习上的时间省了下来,还给学生,让学生实实在在地读一读、想一想,问一问,说一说,做一做,写一写,让整个课堂活起来,让全体学生动起来。教师要注意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努力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技能。如培养学生讨论交流的能力、质疑问难的能力、预习的能力、自学的能力等,学生有了一定的自主阅读技能,才能由过去传统的接受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四)活化课程,充分发挥“小主人”作用
课堂小天地,天地大课堂。语文学习应该在课堂上,但绝对不是只靠课堂就能学好的。所以,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不仅能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而且能够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锻炼语文能力。如:课前5分钟演讲,语文开心辞典,成语典故,巧接诗词,名著导读,读书心得交流,读书笔记展评,创编童话、寓言、科幻故事等,在讲述、竞答、推荐、品评、交流、创编等活动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通过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使学生发现不足,寻找差距,从而促进内需,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切实感受到阅读是人生一大乐事。
此外,在指导学生课外阅读的过程中,尽量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及时输出信息、运用知识,通过班级墙报、学校黑板、橱窗、“红领巾广播站”,让学生交流从课外阅读中获取的最新信息;召开“故事会”,让学生讲自己感到“最有趣”、“最气愤”、“最精彩”、“最难忘”的故事;举行读书心得交流会,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读书体会,相互交流,促进知识内化;举行“赛诗会”,开展古诗接龙等丰富多彩的诗歌朗诵比赛;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激发学生的读书热情,促进学生自主地获取知识,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能力。
四、几点建议
1、要创造性的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教师要“善于准确把握儿童的阅读期待,激活他们的已有经验,及时满足他们的表现冲动,因势利导,让他们尽情地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表露、沟通、碰撞,从而体验到语言的张力、阅读的幸福和成功的喜悦。”让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感受课外阅读的乐趣,增长语文知识,提高语文能力,促进智力发展,全面提升语文素质。
2、对学生的课外阅读要求要把握“适度原则”,谨防因为课外阅读,人为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尤其是读书笔记的书写,要“轻形式,重实效”。学生可写、可摘、可画、可剪、可贴,千万不可因为“强调写”挫伤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2001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县乡财政与农民负担》课题组调查了湖北省的X县、河南的Y县和江西的T县。这三个县都是典型的农业县,经济发展水平在中部地区居中等或中上水平,2000年农村人平纯收入都在2600元左右。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现状是这次调查的重点之一。
调查的结果让人颇感沉重。
农民直接负担的教育投入包括农村教育费附加、农村教育集资及中小学杂费等。农村教育费附加由乡镇政府负责征收,并纳入财政预算管理。这三个县教育费附加在乡统筹费内所占比重都高达70%以上。农村教育费附加主要用于学校基建投入、发放教师工资。
农村教育集资也是农村义务教育投入的重要来源。按政策规定,农村教育集资应用于农村新建、扩建校舍和学校危房改造。但从调查情况看,教育集资相当一部分也被用于发放教师工资。
农民直接负担的教育经费还有中小学学杂费。学杂费用于补充学校公用经费和改善办学条件,一部分学杂费也要用来发放教师的工资。
从三个县来看,农村教育费附加、教育集资及中小学杂费等主要由农民直接负担的教育投入占到了全县教育经费的40%左右,X县1990~2000年期间这一比重为47%。农民直接负担的教育投入和乡级财政预算内教育拨款加在一起占到了全县教育经费的80%~90%。
调查报告说,这三个县都是传统的农业县,乡级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很少,乡镇财政收入依然是以农为主,乡财政用于农村义务教育的拨款大部分来自农民交纳的税费。可见,在现行体制下,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事实上主要是由农民负担的。
调查表明,在各级财政中,乡财政在发展农村义务教育中承担了主要责任。拿Y县来说,2000年教育经费总额为7026万元,其中各级财政预算拨款占58%,县财政占9.2%,乡级财政占到了48.3%,来自省级以上的财政专款几乎没有。
从三个县的情况看,乡镇财政已不堪教育经费的重负,多数乡镇赤字和负债严重。X县平均每个乡镇负债2411万元,Y县平均每个乡镇负债650多万元,T县每个乡镇平均为200多万元。
中央最近决定,进一步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特别是明确了县级政府对本地农村义务教育负有主要责任,要求教师工资由县级政府负责统一发放。但调查发现,县级财政也难承重负。这三个县教师实发工资只相当于教师档案记载应发总额的60%~70%左右。除了T县还能勉强保证教师基本工资的发放外,其他两个县均存在严重拖欠教师工资的现象。
暑期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为引导我院学生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过一个充实而有意义的假期,决定在我院开展“学以致用,强化实践,充实自我”为主题的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为保证活动质量,特制订本方案。
一、活动主题:学以致用 强化实践 充实自我
二、活动内容
1、开展实践调研活动---写一份调查报告
在暑假期间,同学们应尽可能地关注社会,深入实际,针对家乡的新农村建设、地方中小学建设发展、小学生感恩教育、留守儿童教育等状况,开展深入调查,通过实践活动,把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为我院专业发展、创业就业提供坚实可靠的参考依据。
参考主题:免费九年义务教育问题;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典型调查;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典型调查;城镇学龄前儿童教育问题的调查研究;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问题调查研究;中西部农村教育发展困境问题调查研究;农村网吧对中小学生的影响作用调查;农村小学教育教学状况调查报告;小学学困生转化策略分析;惩戒教育;网络成瘾;本专业市场需求状况调查;本专业课程开设对促进小学教育教学的作用调查;专业发展访谈;如何有效实施小学教育;小学生心理问题分析;农民工现状调查等。
2、开展师范生基本技能训练
师范生基本功,是一个合格的师范生从事中小学教学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它是在师范学习期间培养和发展起来的诸多知识和技能中最基本、最稳定的因素之一,良好的教学基本功是师范生从教的前提,也是师范生从教素养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强化师范生的基本素质与从教能力,为将来从事教育事业奠定坚实基础,促进顺利就业,要求同学们暑假期间完成以下任务(开学第一周以班级为单位上交到教研办,具体由班长负责等级造册)。
①上交高质量毛笔字作品不少于3幅 ②上交高质量钢笔字作品不少于5幅 ③上交高质量教案不低于2份(依据当地现行小课程教材内容)
3、开展“读好书”活动
充分利用假期读几本好书,做好读书笔记,抒写读书感想。有条件的同学建议观看电视或网络“百家讲坛”,认真做好感想及总结。暑假结束返校第一周上交一本读书笔记。(班长负责收交后到教研办审核评比)
三、参与对象
10级-12级本科学生;12级-11级专科学生
四、评比及表彰方式
下学期开学初,由各班班长将本班作品收齐后,配合辅导员或班主任按不同项目评出本班人数15%的优秀作品;学院按照15%比例评出师范学院社会实践优秀工作者,颁发荣誉证书;我院选出的优秀实践报告送交学工处参与全校评比,获胜者由学校颁发荣誉证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