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指导教师实习生工作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顶岗实习;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5-0059-02
大学生不同于一般群体,要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具有时效性,就要引导学生走出校园,到企业去感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氛围,开阔视野,启迪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黑龙江东方学院根据专业特色大力推进校企合作,全面进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教学改革,从2007年开始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到企业参加顶岗实习。而怎样促使学生在顶岗实习中锻炼好自己的思想政治工作,对辅导员是一项艰巨的挑战。
一、顶岗实习显现的问题
1.实习初期,学生们由于角色转换,思想波动较大。学生阶段由于身份的原因,学生们的思想从里子里面就感觉是在校园里,但是走出学校,在社会中实习,就完全不一样了,改变了以前的学习和思维的模式,学生们要离开熟悉的环境,离开熟悉的人,从一名被管理的学生变成社会中企业乃至工厂的“职业人”,角色的转换,使学生们在身体和生理上都会产生一些不适应的感觉和情绪。
2.学生日常思想管理薄弱。学生在刚刚进行实习的时候,由于初期的新鲜与不适应,表现得十分主动和积极,行为上和思维上都表现很积极,比较稳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们渐渐熟悉了企业的环境,不守纪律放松学习的情况就逐渐表现出来。而限于企业基层管理人员本身也没有管理在校学生的经验,并且也不会像学校的老师那样去督促学生,致使学生日常思想管理方面显得较为薄弱。
3.人文素质的提高较少。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外在的、巨大的因素。社会中的环境和学校有着大大小小的差距,对于学生的影响效果也是各异的。学校里,有各科教师的循循善诱,有五彩缤纷的校园活动,有形式各异的知识讲座,有绚丽多彩的文体活动,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来提升学生们人文素质和文化水平;而社会中的企业主要的任务和目的是进行产品的生产,生活和环境会单调很多,是一种不断重复、时刻忙碌的工作状态,对学生而言是另一个世界。由于这种状况的存在,如何在社会企业中建构多种形式的生活氛围是值得每一位教育者乃至社会企业管理者深思的话题。
4.安全问题是重点。学生在外实习,学生的人身安全问题是我最为担心的。在工作中,一个不小心,就会使学生受到伤害。除此之外,交通安全、饮食安全也是管理方面的难点。
二、全方位做好顶岗实习学生们的思想政治工作
1.了解学生情绪,做好实习前动员工作。面对学校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大环境,学生们有着复杂多变的看法,作为一名学生的辅导员,走到学生中间,准确把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时刻关注学生们的情绪变化,通过不同的方面和环境去了解和掌握学生们的思想动态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多与学生们进行交流,和学生们一起去分析顶岗实习中的种种不适应的东西,帮助学生们建立良好的情绪,对他们在实习中的想法要积极地肯定,要多表扬少批评,努力引导他们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统一的实习动员大会后,再找到情绪波动大的学生进行单独谈话。
2.充分发挥党员的作用,将党员责任区延伸到实习单位。党员是这次实习的核心和主心骨,发挥好党员在实习管理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真正成为辅导员工作的得力助手,是实习管理成功与否的关键。我将党员责任区延伸到实习单位,给党员下任务、压任务,要求他们立责任状,在工作中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脏活儿、累活儿要抢着干,在同学们出现负面情绪时,要求他们即时调动气氛,随时随地帮助有困难的同学。临时党支部每天例会,研究解决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加强和企业沟通,指导开展各种活动,做好人文素质提高工作。为丰富学生们的业余生活,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体育活动,如“军训”“晚会”“篮球赛”等,发挥学生特长,使学生有种主人翁的感觉,增添学生的凝聚力,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4.利用电话网络,做好思想转变。学生每天都能收到我的飞信,“天气转凉,注意身体!”“加油!你们是最棒的!”让学生们时刻能够感受到我的关心。我还让同学们把自己在工作中的所见所闻通过微博和人人网及时和大家分享。有时就某些问题很多学生一起参与讨论,发表各自不同的看法,在深入分析探究根源的过程中提升了学生们的认识。对于某些存在比较严重思想问题的学生,就会个别谈话,进行面对面的分析交流,以便解开他们心理上的疙瘩。
5.深入到工作一线,与学生同吃、同住、同劳动,让学生时刻感受到来自学校、老师们的关心。整个暑期,我牺牲个人的休息时间,和同学们一起上夜班,一起劳动,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进行有效的疏通和引导,确保了整体学生工作的有序进行。
6.实习结束后,以班级为单位召开了总结座谈会,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分析顶岗实习对于他们整个人生所产生的积极影响和作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就业观,进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
三、经验与启示
加强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更好地为教学服务,进而要提高教学质量,是摆在我们思想政治工作者面前的一项十分重要的课题。
培养“应用性、职业型、开放式”的人才,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和教学工作缺一不可。在教学管理的各个关键环节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二者有机地结合到一起,会产生1+1>2的效果。围绕教学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了载体,同时也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教学管理工作在培养学生成才这一共同目标上的统一。
参考文献:
[1]张玉明.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思路[J].黑龙江道教研究,2007,(9):137-139.
一、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下实习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教师的角色定位受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取决于教师职业本身的特点和社会公众对教师的期待与要求。[2]实习指导教师的素质、业务水平和工作态度等,对教育实习能否取得良好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传统的教育实习模式是:实习期限一般为8至10周,相对集中在若干所定点学校实习,由本专业指导教师跟班指导。指导教师的任务包括:对实习生进行思想教育;与实习学校沟通,协调分配实习生实习任务;做好实习生教学、生活方面的协调工作、实习成绩评定等。不同的高师院校对指导教师规定的任务有所差别,但基本上,指导教师都承担着协调者、管理者、指导者和评价者这四种角色。由于传统教育实习模式的弊端,指导教师认定标准的模糊性,选派机制的不规范及对指导教师评价的虚化,使得高师院校很难建立起一支学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相对稳定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因而在实践中指导教师往往达不到预期的角色期待,从而影响了教育实习的质量。
二、顶岗实习支教教育实习模式下指导教师的角色定位
1.全面的指导者
高师教育实习指导教师是顶岗支教实习工作的主要指导者,对实习整个过程进行的指导,可分为实习前的指导、实习中的指导和巡回指导。
实习前的指导主要是指导实习生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工作,这包括:①思想准备。引导实习生明确顶岗实习的目的、任务和意义,充分认识实习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个人成长的重要作用。②心理准备。教育引导学生做好在艰苦条件下圆满完成顶岗实习工作的心理准备,端正思想,迎接挑战,在实践中磨练自己的意志。③教育准备。可采用指导实习生集体备课、听课、试讲、辅导、课后总结等方式,强化实习生的专业基本功,锻炼和提高教学技能。④物质准备。制订合理的开支计划,根据开列的用品清单进行准备。
在实习学校的指导,其工作重心应有所调整,主要有:①检查实习生课堂教学的情况,对后进生要重点关注,针对其缺点进行专门训练,对其试讲和初登讲台全过程跟踪指导,发现问题,及时改正;听课和评课,使实习生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找到差距,及时弥补不足,多角度全方位地提高教学技能。②引导实习生结合顶岗实习积极开展社会调查和教育研究,撰写实习日记,记录下实习期间的感受和收获,为撰写教育调查报告和毕业论文积累材料;提倡和鼓励实习生发挥学科优势,为当地学校和百姓提供咨询和服务;督促实习生全面完成实习任务。③担任班主任工作也是实习任务之一,这往往是实习生最薄弱的环节。指导教师应从思想作风、工作态度、组织管理和教育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加强与实习学校原班主任的交流和沟通,使实习生尽快融入到当地的教育和生活环境中。当然,指导教师还要为实习学校的教育管理和教学科研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指导。
2.民主的管理者
实习指导教师必须制订出详实的实习计划与严密的组织框架,帮助实习生提高对制度和责任意义的认识,自觉履行职责,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教育实习,保证顶岗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指导教师的管理职责包括:选择那些责任心强、善于与人合作、具有独立工作能力的实习生担任实习小组长,协助指导教师做好组织工作;检查并督促实习生遵守教学常规,做好各种教育实习材料准备、整理建档等工作;保持与实习生的联络沟通,协助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对实习生进行业务指导和组织管理。在顶岗实习学生相对比较集中的地区,要经常到实习学校与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实习生进行沟通、交流,掌握学生的思想和工作动态,及时向顶岗实习指导小组通报,并认真填写工作记录。学生在实习期间违反纪律或犯有其他错误时,指导教师应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对情节严重、影响极坏者,指导教师有权及时处理直至停止其实习,并向院系报告。
3.积极主动的协调者
顶岗实习支教涉及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高师院校和中小学三方的合作,实习小队也是各专业的组合。因此,顶岗支教实习需要在更大的范围内,调动各方面力量投入到实习工作中,发挥“多兵种”联合作战的优势。指导教师在很大程度上就起到中介和桥梁的作用。
指导教师要积极主动地与实习学校管理人员沟通交流,尽可能合理地安排实习生的科任指导教师和班主任人选或顶岗的职位,为教育实习的顺利开展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要本着认真负责的态度经常与实习学校原任课教师和班主任交流,保持密切联系,互相协作、落实和完成实习任务,为实习生的教育实习创造良好的条件;同时,各指导教师之间也要互相配合,更好地了解实习小组的学生;有效地协商、协调好实习生的实习成绩评定;指导教师在实习所涉及的各个部门和人员之间,加强和维护各方的良好合作关系。
4.自评与他评的双重评价者
传统教育实习模式下指导教师的评价职责,是在实习结束时对实习生的教育实习整体水平给予评价和鉴定,是单向的、终结性的评价。教师是评价者或评价者之一,而在顶岗实习支教模式下的教育实习,指导教师的评价者角色发生了变化。
首先,指导教师与原任课教师及班主任之间,应该就指导和评价等问题通过互相交流、合作达成共识,把顶岗实习支教看成是一个包括了实习前期、实习中期延伸到实习后期的完整的过程,既要对实习生教学效果进行诊断,也要对其从教能力、教学素质、组织管理能力等潜能加以分析,重视实习生在实习过程的态度、表现等,随时对实习生做出评价,提供评估结果,以便实习生尽快发现问题,及时弥补缺陷。在这个过程中,指导教师扮演的是自评与他评的双重角色[3],让实习生和指导教师都能对自己的工作进行分析、诊断、评价和反思,为提高师生的实践能力提供现实依据。
其次,指导教师不应只是唯一的评价者,实习生也可以进行自我的评价,在师生的双向交流和互动过程中,增加彼此的理解和信任,从而保证了实习评估的客观、公正和真实。
5.心理疏导者
指导教师心理疏导者的角色贯穿于实习的整个过程。在实习动员阶段,学生有高涨的热情,但对教师生活缺少切身体验,盲目乐观或缺乏信心,指导教师要引导实习生了解我国农村基础教育的现状,明确对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的认识,尽快适应实习学校的环境。
实习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工作安排和自身心态的变化、理想与现实的落差等,也可能会产生诸多矛盾和困惑,导致一些紧张和焦虑的心理问题。指导教师应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采用单独辅导或者提供咨询的方式,积极融入到实习生的集体氛围之中,善于体谅并引导实习生分析面临的客观形势和主观焦虑,从中协调,化解矛盾,培养实习生足够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与实习学校配合,切实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困难,为学生实习创造一个宽松和谐的环境,引导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学会正确处理、协调人际关系,调整心态,走向成熟。
指导教师在指导顶岗实习支教的整个过程中扮演的多重角色,并非是完全独立的关系,而是具有相互重叠的关联性,[4]对高师院校和实习学校也会产生相当程度的交互影响。随着教育实习模式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指导教师只有适时地调整和扮演好自身的角色,才能确保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从而优质高效地完成教育实习的指导任务。
参考文献:
[1]易连云,卜越威.探索与实施“顶岗实习支教”模式,促进农村中小学师资更新[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
[2]胡明宝,蒋艳柏.教师角色理论与师范大学生的社会化[J].现代大学教育,2001,(2).
[3]李伟.行动研究与教育实习指导教师角色再定位[J].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2).
根据×××学校实习生教学情况的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概况
实习领导组到实习学校----XX---XX级教育实习情况进行调研,通过听实习生讲课与实习学校领导、指导教师进行座谈及征求实习生意见等形式,了解了有关教育实习的基本情况。
1. 在----实习的XX级学生共有16人。
2. 在此期间听了化材学院在初一实习几位同学的讲课,写出教学实习调查表16份。 实习成绩大都是优,良。基本上如实反映了实习生的实际教学水平。
3.海山中学的校领导对这次实习工作非常重视,由专人负责接待安排,保证了这次实习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指导教师对实习生的意见和建议
1.-----指导教师普遍认为XX级实习生实习素质多数好于往届。主要表现在:虚心学习,工作认真,遵守纪律,对自己要求严格,能按照指导教师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2. 多数学生热情积极参予教学工作,认真写教案,认真备课,认真批改作业,上课时态度也很认真,知识面较广,个别实习生教学质量高,效果好,受到中学生的欢迎。实习生还积极参加所属教研室的教学活动,从中吸取老教师的教学经验、体会。
3. 师专实习生普遍生活朴素,谦虚谨慎,讲课仪表端庄,能深入班级与中学生打成一片,既提高了实习生社会工作能力,又减轻了任课教师的负担。
4. 有的指导教师反映:实习时间太短,应增加实习时间,时间太短许多知识掌握不了,效果也就差了。他们建议实习最好分两段:第一阶段见习,让实习生多听多看;第二阶段实习,让学生多参与教学。这样效果自然会更好指导教师认为,应多培养“一专多能”型的教师,才能适应中学生之需要。.
5.少数实习生普通话不过关,地方方言太重,有的板书不规范,字迹太撩草,说明“三字一话”的训练还要认真抓紧抓好。
三、实习生自己的情况
实习生谈了前段时间的收获、体会,也提出了一些改进教育实习工作的意见、建议。
1. 所在学校对实习生都很关心,指派专任教师指导他们的教学实习工作和班主任实习工作,而且要求很严格。试讲、教案等指导教师都严格把关,不达标不通过,体现了高度的责任心,同学们深受感动,从中也学到了老教师们的治学之道。
2. 经过指导教师的辛勤培养,精心指导,多数同学克服了最初的胆怯心理,积极承担辅导或讲课任务,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感到很有收获,初步尝到了甜头,为今后走上工作岗位,适应未来的教学环境打下了初步基础。
3. 实习生反映:在大学所学知识,包括教学方式方法等与中学实际脱节现象较普遍,教学内容不能衔接,教学方法不尽相同,因此一开始感到很吃力,对现在中学生的学习状况包括心理状态、学习方法等均不了解,增加了实习工作的难度。建议我校今后应加强对中学实际情况的研究(包括教材内容的取舍,教学方法的选用,中学生思想状态,心理状况的调查等)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这样才会取得好的效果。
关键词 教育实习 教学技能 实习生
中图分类号:G6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s.2015.10.006
The Problems and Reflections of Education Practice in Normal College
ZHU Xiaoming, SUN Weiwei
Abstract Education practi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students training in normal college, but there are several problems such as practice time is too short, skills of students is poor, responsibility of teachers is not strong and so on.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problems, it gives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practice.
Key words education practice; teaching technique trainee
教育实习是师范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重要途径,它可以使学生在教育环境中体会生与师的角色转换,同时,在此过程中巩固了学生在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的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但是,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近几年,我校的教育实习出现了不少问题,教育实习的质量不断下滑,笔者就近几年教育实习指导经历为例,思考和总结了其原因。
1 教育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1.1 时间过于集中
我校的教育实习安排在大四上学期,一般约2个月的时间。一方面,这个时间恰好和学生的考研、考公及找工作的时间冲突。随着就业压力的不断增大,学生将考研考公找工作作为自己首要需要解决的问题,这也是情有可原的,学生们为了保障自己最大的利益,就将实习工作马虎了事,将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备考和找工作上了。另一方面,教育实习的时间安排过于集中,不能很好地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这就会让教育实习的效果打折。再者,整个教育实共也就2个月左右,在这段时间里要求学生要完成见习、讲课、班主任工作等任务,学生们还未适应角色转换及职业环境,刚刚体会到教师的职业意义与工作特点就结束了实习工作,实际上整个过程中学生们也就只能听几节课上几节习题课,甚至有些学生连新授课都没有上过,实习时间过短使得学生并不能真正了解教师的行业,不能反思实习工作中的问题,使得学生们即使在毕业后踏上了教师的岗位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来适应教学工作要求。
1.2 实习生基本功差
很多学生们首先在态度上就不重视教育实习,一个是时间上和考研考公冲突,还有很多学生毕业后不想从事教师工作,因此,他们对实习极尽敷衍了事。而在实习过程中实习生所表现出来的问题有两方面。一是心理上无法完成从学生到老师的角色转换的过程,导致在讲台上紧张、怯场,授课效果极差。从生到师的角色转换时一个漫长的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实习生一直都是学生身份,突然转变为老师,心理确实有一定的困惑和茫然。二是教学技能的欠缺,实习生大多备课不足,对教材的重难点把握不到位,教学效果不好。我们的实习生在大三开设的专业教育类课程上不认真对待,不了解中小学的现状、教改情况,当实习时拿到教材后也不钻研,而是直接上网搜索相关课件、教案,并毫不修改地直接使用,不愿意下功夫研究教材,找到合适的教学设计。
1.3 指导教师责任心不强
指导教师本身就是高校教师,自身要面对教学和科研的双重压力,再加上近几年招生规模的扩大,指导实习的学生数也就不断上涨,有限的精力导致很多老师也只能按照要求完成基本的指导工作,仅仅只能指导实习生试讲,不能很好地与实习生沟通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问题的建议,指导教师敷衍的态度也造成了实习生态度的不端正。实习生在新的工作环境中的角色转换也需要指导教师的干预,帮助学生提高自信克服紧张与恐惧,这一点很少有指导教师能有效介入。实习生不懂如何进行教学设计也是需要我们指导教师示范、指导和共同研究的,但是,目前的指导也就仅仅停留在对实习生授课内容的简单指导上,授课技能、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等许多问题并没有给予学生很好的传授。而实习学校的指导教师常因工作繁忙,没有时间针对性地指导每个学生,加上怕实习生影响其班级的教学质量,只是把不重要的课或习题课交给实习生上,课后也不愿意指出学生的不足,更不愿花时间帮助实习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技能。
1.4 学校管理欠缺
对于师范院校来说,对教育实习缺乏科学的管理和指导。随着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日益增长,高师院校的发展也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很多高师院校为了消除生存危机,将自己的发展定位为综合性大学大力发展非师范类专业,削弱师范类专业。同时,学校考评机制也偏向于科研,使得许多教师为了生存发展不得不将重心放到科研上,而忽视了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和学生教学技能的培养,这在本质上就冷落了师范专业的建设。在平时的教学中学校、教师首先就忽视教师综合素质素养的培育,采取整齐划一培养计划,长此以往,学生的基本教学能力只会越来越差。而对实习基地来说,市区中小学不愿接受实习生,怕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即使学校接收了学生,很多中学老师并不会去指导实习生,大多采取敷衍了事的态度对待实习生,致使很多实习生最多只能上一节课,很少能够参与到教学过程,教育实习仅仅只是形式。
2对教育实习的几点建议
2.1 学校重视实习
尽管高校的生存与发展是学校的首要任务,可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教学基本功的学生才是师范院校的根本。如果我们培养的学生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就势必影响到学校的声誉,最终影响学校的发展。所以,学校应当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认识到教育实习对学校对学生的重要性,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加大各专业教育学科建设及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与地方中小学的联系,重视教育实习基地建设。同时,我们也很希望教育实习能够纳入当地教育局和中学的工作任务之中,教育局和各中学应当和师范院校共同制定教育实习方案,教育局应督促各中学完成实习任务,为学生提供更优质的实习环境。
为提高教育实习的质量,我们可以加大“顶岗实习”的力度,使得真正想在毕业后致力于教师行业的学生真正得到锻炼,实践表明,顶岗实习生经过几个月真正的磨练,教学水平、技能都得到质的提升,对于他们今后的就业增强了信心,也提高了工作技能。同时取消伪“自主实习”学生的名额,有些学生为了考研考公办理“自主实习”,而有些学院为了考研率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学生们对待实习的态度极其不端正,学校应该严格把控“自主实习”名额,端正学生对待实习的态度,让学生认识到实习对于他们从业的重要性。
2.2 延长实习时间
因为时间上的冲突,很多学生从根本上对实习就抱着满不在乎的态度,采取走过场的方式敷衍实习。为了培养更合格的师范生,我们应当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延长或提前教育实习的时间,当然这还需要教育实习基地的配合,为了不影响中小学的教学,我们可以让学生提前去见习,比如在大三时就让学生到中小学长时间的见习,让学生真正接触和了解中小学的教育、教改的现状,而不是在学校里的教育教学类的课程上只和学生纸上谈兵,这种方式会让学生更能理论联系实际,真正掌握中小学教学心理、方法、技能。
同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在大二或大三时在学校模拟实习,让他们提前体会到教学工作的重要性,这样一方面可以提前让他们体会教师的角色,在真正实习时能尽快进入教学环境,另一方面也可以让他们提早认识到听课和教学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而且过硬的教学技能不是实习那两个月就能完全磨练出来的,这是一个长期坚持不懈训练的过程,因此,提前让学生模拟实习,提前训练他们的教学能力,对他们的技能提升也是一种很大的帮助,在真正的实习时他们才能更好地加以体会和应用。
2.3 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
在近几年的实习中,实习生首先出现的一个问题就是上课时不注意专业规范性,这就反映出实习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学生首先在前三年的学习中认真学习专业课知识,才能在表达上更严谨更专业。此外,实习生在授课期间都存在语言表达不规范,衔接不自然等问题,这就要在平时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加强教师口语课程的质量,通过一些测试或活动加强学生的语言技能的训练。最后,很多学生不知如何备课、上课。他们拿到教材后不是去研究教材、吃透教材,而是上网搜索现成的教案、课件,直接照搬到课堂,不去思考如何讲解知识点,哪里重点讲,哪里需要提醒学生注意,讲课 如同念教案一般。因此,学生在上每堂课之前首先要熟知所教内容,然后琢磨这部分内容的重难点,思考怎样引入怎样讲解更简单易懂,是否需要其他教具或教学方法,从一个问题转到下一个知识点是应当怎样过渡等等问题,之后再做出教学设计,这时指导教师可以从旁协助其完成。课后,学生们往往不去反思这节课的问题,自己授课时的问题,这样不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提高。
2.4 加强指导教师的选拔
无论是高校指导教师还是实习基地指导教师,他们对于实习生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实习生教学技能提高的关键要素。可是,高校指导教师由于科研压力无心了解基础教育,而实习基地教师要么责任心不强,要么只流于形式上客套的指导,对学生并没有起到实质上的帮助。因此,加强指导教师的甄选是提高教育实习质量的关键。
首先,应明确指导教师的职责。指导教师首先要端正教育实习的态度,并以身作则的指导学生完成教育实习工作。教师是良心事业,是一个对职业道德有着极高要求的职业,指导教师都敷衍了事只会让学生也不重视自己将来的职业,将这种缺乏职业道德的态度带入教育事业中,不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更阻碍了教育事业的进步。其次,指导教师本身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教学技能,能够真正有效地指导学生进行教学,使学生真正通过实习增长专业技能。最后,指导教师应身体力行地带领学生开展反思性教学实践,开展教学课例研究等,有效锻炼和提高实习生的教学能力。
3 结束语
教育实习是对师范生进行综合能力培养和专业教育的重要形式,学生通过实习可以了解中小学教学现状、教改动向,培养他们的从事教育工作的能力。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学校应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帮助学生完成角色转换和心态调整,提高学生教学技能,保证教育实习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赵红.师范生教育实习相关问题研究[J].宁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4(3):286-288.
学界对美术教育实习困境的描述主要集中在课程设计、管理体制、组织指导、评价体系、时间安排等方面。如,吴婷英在针对高师美术教师教育专业的顶岗实习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总结认为,传统美术教育实习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实习时间过短、缺乏教育理论和专业技能的培养、教育实习专业指导教师缺乏、实习评价体制不完善等[1]。徐丹旭认为,高师美术教育实习主要存在教育实习基地建设滞后、实习生缺乏充分的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实习时间短,内容单一、管理体系不健全,指导不力等[2]不足。这些观点基本阐明了美术教育实习面对的困境,然而细究困境背后的原因,笔者认为根源在于基础美术教育不受重视。在现行教育体制下,应试教育仍然是中小学教育逃不开的一道坎。强大的升学压力下,教学质量评价的重点是在语、数、外等所谓的“主科”,而音、体、美等“副科”不得不为“主科”让道,不仅课时量少,师资力量、教学设施等都得不到保障。以成都附近都江堰某中学为例,该中学现有学生1000余人,美术教师两人,三个年级中仅有七、八年级共15个教学班级开设了美术课,每个教学班级每周仅一节课,毕业班学生的美术课程则被砍掉。在平时授课的过程中,不仅学生不重视美术课,认为美术课就是“休息课”,上课期间不准备美术用具,任课教师也不认真备课,随意让学生画点素描、练习书法,一堂课就此混过,美术教师很难按照美术教材规定内容完成美术教学工作。在基础美术教育难以推进的情况下,高师院校更难以找到美术课程开展良好的实习学校,实习基地建设非常滞后,一些高师院校美术教育实习形式化问题突出,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二、开展有效美术教育实习工作的策略
美术教育实习虽然面临许多困境,但却不能因噎废食,必须不断探索摆脱困境的现实途径。笔者认为,应从如何更好地组织美术教育实习的问题入手,加强实习工作各参与主体的协调合作,做好过程控制,引导实习工作走上良性循环,以期达到良好的实习效果。
(一)努力建设实习基地
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实习工作开展的首要策略做好美术教育实习工作需要多主体的协调合作,其中关键点还在于高师院校和实习基地学校合作关系的达成和维护。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搭建合作平台,建设实习基地。第一、用美术知识帮助中小学摆脱校园文化建设的困境,是在对方学校建立高师实习基地,让学生重视美术课程的一个策略。我们以实习生能为中小学教学添彩为吸引点,通过辅导中小学生参加市县级绘画展览,能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出力。从笔者观察到的情况来看,虽然有的中小学美术课程开课情况并不很好,但大多数学校均非常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而音乐、美术等艺术活动的开展被视为学校文化建设、内涵建设的重点,并作为学校的办学特色向社会宣传,这一心理基础和需要就是高师院校打开局面的突破口。适应美术专业的特色,高师院校应多组织学生参加县市级展览,多向社会及中小学展示教学成果,“推销”优秀学生,积极向中小学宣传有创作热情的实习生能为校园文化建设带来新的活力,鼓励实习生多为中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出力。如在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即将到来之际,大邑县教育局、文明办就在大邑县晋原中学举办了乡村学校少年宫成果展示活动。其时,在大邑县乡村中学实习的阿坝师专美术实习生就积极参与,辅导学生为参展创作了多幅版画作品,并经评委公开、公平评比为实习学校取得了良好成绩,受到实习学校的欢迎。通过这样的活动提高了中小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也提示了学校美术教育的重要性。第二、与实习基地学校签订合作协议,加大经费投入是实习工作的有利保障。长期稳定合作关系的维护依赖于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平等,同时须签订合作协议,由法律将双方约定的责任义务规定下来。一般来说,高师院校要向实习基地学校支付一定的费用,这些费用一是用来补贴实习基地指导教师的指导费用,二是补偿实习基地学校付出的管理成本。高师院校在实习基地建设过程中,应加大实习经费的投入,管理费用的标准可根据学生实习时间长短、实习人数以及基地指导教师的人数等予以动态调整,鼓励基地学校多接纳实习生,多派指导教师。如阿坝师专近几年建立教育实习基地10余个,每年投入经费几十万,使得学校实习工作开展顺利,学生综合教育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在每一期的实习结束后,高师院校都可对多个实习基地的情况进行调查反馈,给予实习生反响好的基地学校适当奖励,以激励和巩固合作关系。
(二)美术实习工作参与的主体“各尽其责”
是角色的定位要开展工作,就要分工明责。一般来说,实习工作的参与主体主要有高师院校、实习基地学校、实习生本人、带队指导教师、基地指导教师。各主体的责任和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高师院校的责任在于做好教育实习的组织工作,积极寻找基础美术教育开展较好的中小学,并与其建立并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建设好美术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基地;实习基地学校则要为高师院校的实习工作提供支持,不仅要安排好实习生的生活问题,更要激励并敦促在校美术教师多给予实习生指导,多为实习生提供实践机会,安排其承担正常教学工作,而不是仅做一些“打杂”的事情;对于实习生本人来说,首先要从思想上认识到实习工作的重要性,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重教学能力和技能的学习,更要在实习之前精心备课,谦虚认真地接受老师的指导,虚心请教,认真锻炼自己;带队指导教师则应明确自己的责任,除了当好实习生的带队老师,做好管理工作以外,还要成为高师院校和实习基地学校间的联络员,维护二者之间的关系,更要肩负起指导实习生教学的任务,在实践中传授经验和技能,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基地指导教师与高师院校派出的教师责任有所区别,主要是为实习生分配工作任务,讲解基础美术教育实践中应注重的问题,带领实习生观摩课堂,点评指导实习生试讲课堂,帮助实习生适应角色的转换。只有实习工作各个参与主体劲往一处使,才能取得良好的实习效果。
(三)重视实习过程的组织和管理
是美术实习工作的核心建设好实习基地之后,实习过程的组织和管理就是另一重头戏。笼统地说,教育实习可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实习前工作准备。在这一阶段,高师院校要做好实习前的动员工作,除了要向学生阐明参加实习的重要意义,同实习基地学校沟通好实习事宜以外,更要派遣得力实干的指导教师负责实习生的管理和指导工作;就实习生本人来讲,要充分认识到实习实践的重要性,提前做好课程准备,可先进行模拟教学,亲自设计一堂课,进行微格训练,并反复地试讲和调整,做到有备而来;实习基地则要向实习生介绍学校情况,为实习生指派在校美术教师为指导教师,组织实习生观摩美术课堂教学、班主任工作以及美术活动课,为每位实习生分配教学、班主任工作和美术活动课的辅导工作。还可以在平时的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学生师范技能的培养。如在中国画教学中可以按照中小学教学需要,选取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让学生有针对性的练习,为教育实习做准备。
第二、实习工作深入展开。实习生要根据观摩课堂的经验进行教学设计并试讲,带队指导教师和基地指导教师负责评价指导,课后要组织实习生展开总结讨论,帮助实习生把握教材内容,调动学生积极性。除了课堂教学工作外,实习生要多和学生接触,主动和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分析把握中小学学生的心理特点,学习班级管理工作。如美术实习在空余时间,实习生应主动开展美术兴趣小组,辅导学生完成美术作品创作,提高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
[关键词]教育实习;专业成长;指导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604(2011)01/02-0041-05
教育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职前教师教育的重要工作,它对准教师运用、检验、深入理解课堂所学理论,获取实践性知识,形成教师理念和角色认同,培养专业能力有重要作用。目前已有许多研究对实习生的角色特点、角色适应、教师指导策略、教育实习模式与改革等进行过理论分析,或比较过国外经验,为教育实习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本研究通过对某高校学前教育专业大四本科实习生及其指导教师的访谈,对实习生工作总结、教育日记等文本资料分析,以及对其中7名实习生的深入观察和指导,总结了实习生专业成长的阶段性特点以及相应的指导策略。
一、实习生的专业成长
实习生的专业成长是指实习生通过实习在专业知识与能力、专业自主意识等方面获得发展和提高的过程。本研究将其划分为准备、适应、调整、提升四个阶段,并归纳总结了实习生在每个阶段的总体特征及其专业成长诉求。
(一)准备阶段:憧憬与不安
在正式实习之前的两周内,大部分实习生开始进入准备阶段。在这一阶段,实习生已经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将要发生变化,即从幼儿园教育实践的学习者、旁观者转为参与者,并开始着手为实习做一些准备,但往往不知道从何下手。虽然他们对鲜活生动的教育实践充满好奇,期望在实习中充分展示自己、证明自己,但由于教育现场具有很多不确定性,他们对即将发生什么缺乏足够的认知和掌控能力,不免产生惶恐与不安的心理。
“我们作为幼儿园实习教师。要面对的是丰富精彩的个体。因为丰富,也就充满了不确定性。而这种不确定性,可能会给我们带来惊喜。”(K01ST03)
“在这之前的几天心里就一直忐忑不安,很担心没有任何教育技能的我是否能够很顺利地带班,幼儿是否能够接受自己,自己的教育理念能否付诸实践。”(K01ST06)
“听师姐们说,小孩子比较喜欢手指谣、故事,我也准备了一些,但是这是不是他们真的喜欢和需要的呢?”(K01ST02)
(二)适应阶段:观察与模仿
在正式实习之初,实习生初次登立担当教师角色,渴望得到幼儿的接纳和指导教师的认可,因此,特别关注自己的形象,表现出强烈的身份认同需求。为了尽早介入工作、树立自己的教师形象,实习生一般会充分了解班级的工作环境和一日常规。熟悉每一位老师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法,选择模仿“权威”教师。
“我的教师形象几乎没有建立起来。虽然已经来班里两周,仍有一些幼儿对我只是敷衍了事。曹xx是个特别好动的男孩,我对他进行指导时,他往往是对我做做鬼脸,或者根本不理我,必须等到该班老师出马他才肯罢休。”(K01ST05)
“组织活动的时候才发现自己不了解班级有哪些资源可用。”(K02ST02)
实习生尚处于熟悉幼儿和指导教师以及班级工作常规的阶段,一般只是在指导教师的指点下参与个别环节的组织工作。在组织教育活动时,实习生往往比较关注能否完成教学计划,是否能按预设的内容与过程展开教学活动,而较少关注幼儿的反应,更少根据幼儿的反应来调整自己的教育行为。例如,笔者曾在观察实习生的教学工作时看到这样一个案例:一位实习生组织健康教育活动,内容是鼓励幼儿多吃蔬菜,不要偏食。她拿出实物,让孩子观看后在纸上记录下自己喜欢与不喜欢的蔬菜。但是幼儿的注意力大多集中在实物上,对教师提出的问题以及记录要求毫无兴趣。此时,实习教师仍然不断地要求孩子保持安静,并一再重复自己提出的问题和要求。
在与幼儿的互动中,实习生通常较多提出面向全班幼儿的指令性要求,或者只与固定的几个幼儿互动而无法顾及全局;不会说幼儿听得懂的话,容易出现负向指令以及成人化语言;不善于灵活处理幼儿的违规行为。
“我让小朋友们手拉手围成一个圈。有几个小朋友比较调皮,拉着圈不停地跑来跑去,结果更多的小朋友不听我的指令,加入到他们的‘游戏’中去。这时,一旁的李老师说了一句:‘我们来吹个大泡泡。来,让我看看这个泡泡大不大。’小朋友一下子手拉手站成大圈圈了。这个小小的细节让我意识到。将命令具体化、形象化很重要性。”(K01ST07)
(三)调整阶段:探索与反思
实习生熟悉了工作环境和工作内容,对班级幼儿的特点有了初步认识,其他教师逐步认同了实习生在班级里的地位,幼儿也逐渐认同实习生的“教师权威”,实习生本人对教师角色产生了较强的认同感,参与教育活动的主动性和自主性明显提升,对“教师”身份的需求已经逐渐从外部的树立“教师权威”形象转向内部的追求专业自。
在这一阶段,实习生开始独立组织某些环节的活动。他们开始关注教学任务本身以及教学情境创设,能够注意到幼儿的总体反应,并尝试作出调整。但是,由于缺乏对幼儿的经验、兴趣、能力的充分了解和准确判断能力,实习生在设计和组织活动时容易出现一次活动的目的和内容太多、活动持续时间过长,只考虑部分幼儿的需要、忽略其他幼儿,对幼儿的反应预期不足,无法灵活有效地调整教学过程等问题。
“这段时间保健医生正在给孩子们检查牙齿,我本来打算教他们认识牙齿及其功能。当时,我拿着模型让他们看,但是他们根本不听,他们在讨论“牙齿掉了还能不能再长出来”“上面的牙掉了后该往下扔还是往上扔”等问题。因为班上有的孩子开始换牙了。他们很怕牙掉了不再长。”(K01ST03)
“我在教孩子用手势表示音高动作之前,没有向孩子们交代清楚为什么要学这套手势动作。因此很多孩子问我为什么要学这套动作。显然,新的知识与他们的已有经验产生了冲突,而我没有给予必要的引导,他们学习的兴趣没有被有效激发出来。反而出现了一些抵触情绪,从而影响了活动进程。”(K01ST07)
正是由于熟悉了环境,获得了认同,实习生参与组织活动的愿望增强了,开始从一个相对被动的观察、模仿者转换为一个主动的探索、反思者。他们除了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有特长的领域进行教育活动设计与组织外,也尝试运用所学的知识去思考幼儿园里的现象以及班级中的教学与管理工作,并努力表现自己的特点。
“指导老师不太愿意让我去带班,怕影响班级
常规,因此我做的基本上是助理教师的工作,我很烦恼,我的实践机会太少了。”(K01ST10)
“我一开始也是耐心地去跟孩子解释的,可根本没用,特别是面对一帮幼儿时。我发现主班老师偶尔采用的自己静坐、恐吓幼儿等惩罚方式比较有效,可是这明显与我们新学的理论是相悖的,我不知该不该用类似的教育方式。”(K01ST04)
(四)提升阶段:创新与重复
这已是实习工作的后期。实习生完全熟悉了班级幼儿的特点,适应了工作环境,能相对得心应手地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组织半日活动。在这一阶段,实习生的专业成长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
一种是在前期积累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专业发展。他们更加积极主动、全面地参与到班级的各项工作中去,形成自己的教育思路,更加关注任务与情境,并开始注意到幼儿的个体表现或反应。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他们能对幼儿作出相对全面、准确的判断;在组织教育活动时,能够采取相应的教育策略来处理突发事件。
“在实习的最后两周,主班教师让我带完整的半日活动。我觉得可以为班级和孩子们再做些什么。我发现我们班有与家长交流的网络平台,但是内容几乎没有更新过,互动性也不强。于是,我把幼儿园活动的照片、文字资料上传到网上,供家长分享,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就家庭教育等问题与家长进行交流。这也是我完善自己,促进自身专业发展的过程。”(K02ST05)
另一种则是倦怠松懈,简单重复。由于失去了最初的新鲜感和紧张感,或是疲于应对细琐但高强度的工作,一些实习生满足于现状,不思提高,只是在原有水平上简单重复每天的工作了。
“后期的工作内容似乎一直在变,但本质是一样的,现在工作顺手了以后,反而不如以前那么用心设计活动方案了。”(K02ST04)
二、指导教师的指导策略
指导教师在指导实习生时应重点关注实习生对儿童发展和自我专业成长的理解,着眼于培养实习生探索、反思以及创新的能力。
(一)准备期:积极与实习生沟通,指导他们做好实习准备
这一阶段的任务是指导实习生做一些有针对性的具体准备工作,并引导实习生把憧憬与期待转化为动力,缓解紧张不安的情绪。
首先,在实习前三周学校开实习动员会,向实习生说明实习计划、介绍接收单位的基本情况,帮助实习生明确实习的目的、任务和要求。其次,安排实习生提前三周进入班级见习,重点帮助实习生熟悉班级的环境(活动室布局、可利用的图书和材料等)、一目生活流程、幼儿的基本情况,并与幼儿初步建立起关系等。再次,督促实习生准备一些教学活动材料,如小游戏、小故事、手指谣等。
“实习生一来就带班有一定的难度。主要原因是他们跟孩子相处的时间短,对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把握不准,他们说话时很多时候是成人式的,和孩子难以沟通了。实习生事先就要多接触孩子、了解孩子,可以在实习之前每周都来一两次,和孩子多交流,以积累一些和孩子打交道的经验,到了实习时就能较得体地和孩子交流了,也能很快适应幼儿园教师的角色,比较好地运用已学过的教育理论。”(K02T01)
(二)适应期:帮助实习生深入了解班级幼儿,获得“教师威信”
这一阶段实习生的主要任务是深入了解班级幼儿,熟悉工作内容与要求,获得幼儿与教师的认可。
首先,指导教师要支持实习生对“教师”身份的诉求。实习生的情绪情感和成就感明显地受制于其对角色的接纳和认同程度。在实习生初到班里时,指导教师就应将实习生作为教师正式介绍给本班幼儿和其他同事,突出实习教师的特长和不可替代性,同时应给予实习生足够的机会与时间、充分的信任与肯定,鼓励实习生大胆工作,允许实习生失败,并对其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以帮助实习生树立信心,建立威信。
“我的指导教师是这样向小朋友介绍的:‘这是新来的张老师,小张老师,她很喜欢你们,会教给你们很多新的本领,这些本领只有她会,我还不会。’我觉得这样的介绍很容易让小朋友接纳我。”(K01ST02)
“我的指导教师在我还不能很好地组织活动时,只要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不会当着幼儿的面向我指出来,或者抢走我的话语权,她说,如果这样会让幼儿对我产生不信任感。但是在每天工作结束以后,她都会及时和我交流,这对我帮助很大。”(K02ST03)
其次。指导教师应以多种方式支持和引导实习生深入了解班级幼儿,熟悉班级工作,重点帮助实习生对教师的教育行为和幼儿的行为作更为细致的观察。例如,可以引导实习生细致地观察和比较分析主班和配班教师组织的半日活动,包括不同岗位教师的职责、一日生活流程(什么活动在什么时间以什么方式开始和结束)、每个环节的主要任务以及教师的语言与行为(教师在什么情境下说什么、做什么)、班级规则(教师在各个环节提出了哪些要求,如何处理幼儿的违规行为)等;观察分析不同幼儿在同一活动以及同一幼儿在不同情境下的具体表现,以了解本班幼儿的年龄和个性特点。
“这一周我开始带半日活动了,前两个星期虽然每天都在看半日活动。可是只有真正自己经历整个过程才能将每一个细节记住,比如什么时候该提醒幼儿喝水,什么时间该催促幼儿快点吃饭,等等。”(K01ST07)
“主班教师去开会了,让我组织分享活动。其他小朋友都很好。就是淘淘不老老实实地坐在线上,我让他把腿收回去坐好,他说董老师在时就可以这样坐的。当时我就有点懵了,不知道董老师在时是不是真的允许他这样坐。”(K01ST08)
(三)调整期:给予一定的自,鼓励实习生积极反思
在这一阶段,指导教师首先要给予实习生一定的自,使其有充足的机会在实践中提高专业能力,获得实践知识,初步形成专业自主性。给予自并非放任自流,由于此阶段实习生的关注点已经转向教育教学活动,指导教师宜在教育教学等方面给予实习生具体的指导,包括:(1)让实习生根据班级现阶段的活动计划,结合自己的专业特长,自主地设计教育活动,与实习生就教案的目标设定、活动内容和活动组织形式选择以及活动评价等进行沟通,引导实习生充分考虑幼儿兴趣和已有经验及其在活动中可能出现的反应,并做好活动材料的准备工作。(2)结合实习生出现的同题与困惑,给实习生一些具体的实践性指导,如应对幼儿告状行为的策略,表扬和批评的方式方法等。(3)通过每周一次的教育活动回顾及教育活动观摩,引导实习生进行反思和自我评价。(4)组织实习生参加幼儿园的园务会议、教研活动等,让实习生对幼儿园的全部工作有较全面和客观的了解。
鼓励实习生积极反思是此阶段的另一重要任务。带队教师每周开实习生例会,实习单位指导教师也应要求实习生在每日和每周实习结束
后撰写观察日记、活动总结等,以引导实习生对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反思,并同其他实习生一起讨论和交流。
“在活动的第三个环节引导幼儿做音高游戏时,我在教案中只安排表演音高的小朋友做动作,没有其他小朋友,所以当主班老师为了维持活动纪律,让原本只观看的小朋友也一起跟着做时。我乱了阵脚。另一个较大的问题就是在设计教案时没有明确每个小朋友每个环节的角色和任务,导致很多小朋友被动地坐在线上不知道干什么,场面陷入混乱之中。”(K01ST07)
(四)提升期: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敦促实习生关注幼儿与自身的发展
此阶段已经接近实习尾声,实习生在教育实践中已经获得了一定的进步。指导教师一方面要肯定实习生的进步,另一方面要引导实习生更多地关注幼儿的全面发展及个体差异。
“我觉得她能够完整地组织好半日活动以后,就对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过交流,敦促她去思考活动当中幼儿获得了哪方面的发展以及为什么能得到发展,提示她尽可能照顾到每一个幼儿。当然,这对实习老师来说是比较难的。”(K02ST03)
就实习生可能出现的懈怠心理,指导教师应该更多地结合个人经历和对职业的深刻理解与实习生进行深入的交流,以自己的深刻感悟和高尚的教育理想鼓励实习生在实习工作的最后阶段乃至今后的职业生涯中持之以恒地作出努力,促使其关注自身的专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李玲,高师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有效性构想[J],中国成人教育,2010,(2):64-65
[2][7]王香平,李学翠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生角色特点与适应过程分析[J]幼儿教育:教育教学,2009,457(11):27-30
[3]王芳,卢乃桂,教育实习中的“三角关系”探析[J],教育科学,2010,(2):40-45
[4]杨秀玉,实习教师的反思:理论研究与来自美国教师教育实习项目的探讨[J],外国教育研究,2009,(12):74-79
1.实习内容单一
目前的教育实习只注重提高实习生的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使教育实习单纯地成了上好一节课的教学实习。由于实习内容过于单一,流于形式,因此离教育实习的本质目标还有很大的距离,并没有达到全面锻炼师范生实践能力的目的。在实习过程中,指导教师与实习生普遍只注重教学能力和班级管理能力,而忽略了其他诸多方面的实践与探索,如科研能力、实践指导、课外活动的组织、师生之间的交流等。另外,在理论知识运用的指导上,指导教师与实习生的观点不大一致:实习生希望指导教师能指导例如心理学、教育学等专业知识与实践如何相结合等问题,而指导教师往往只关注教学理论的指导,对实习生科研能力几乎没有太多的指导。其原因除了在职教师的自身科研能力比较薄弱,不能有效指导实习生之外,实习学校本身对学生的科研能力也不够重视,往往只是形式化地布置任务,而没有安排具体的时间与内容来让实习生完成科研项目。
2.实践教学课时偏少
目前教育实习时间安排通常在第七个学期,共8周,在校准备1周,回校总结1周,在小学6周,平均每位学生上4~6节课,学生往往刚刚进入状态,上课刚有点感觉,实践就结束了,实践教学成为了理论课程的点缀,实践效果可想而知。多数实习生认为,实习时间太短,建议实习不仅仅要安排在大四,还应该穿插在大二、大三学年同步进行。实习时间过短,时间安排过于集中,已严重影响了教育实习的质量,引起多数师范生的不满。
3.缺乏稳定的实践基地
由于缺乏稳定的实践基地,大学与小学严重脱节,使得校际间的学术活动、教研活动、专家讲座等很难共享。虽然有些大学与小学之间签署了合作协议,建立了一些实践基地,但大多流于形式,协议缺少行政的约束力。就拿实习来讲,通常实习是实行双导师制,即以小学指导教师为主,大学再派几名带队教师指导。不少学校并不乐意接受师范生教学见习和实习,认为会打乱他们的教学秩序,影响他们的教学质量,但迫于面子实在推不掉也只能勉强应付。指导教师的指导受到自身教学任务的限制,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指导实习工作中去。指导教师的态度总体不够积极,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实习效果产生影响,这是实习管理制度不健全、落实不到位的表现,有待于高校、实习基地学校以及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协调寻求解决的措施,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以提高指导质量。
4.缺少有效的激励制度
缺少有效的激励制度是当前小学教师指导积极性不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师范生进小学教育实习,小学指导教师不仅要开放课堂给实习生听示范课或随堂听课,而且还要指导教学、班级管理及科研活动,教师的压力和工作量就无可避免地增加了许多。他们承担了自己日常教学工作以外的指导实习生的任务,同时,又担心放手让实习生上课、管理班级会使教学质量受到影响。而学校及教育主管部门又没有对参与指导工作的教师的工作量作客观的评价,没有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实习生的指导工作。因此,多数小学教师对指导学生的实习工作处于被动状态,指导的积极性不高,接受任务只是出于学校的压力。所以,指导工作往往是走过场,不敢放手给实习生工作,严重影响师范生的实习效果。
5.师范生主体意识淡化
部分实习生对实习工作的关键性和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自己在实习过程中担当的角色(教师)以及对这一角色的意义和应承担的责任认识不足,对实习在自己今后工作过程中的重要性认识不清。因此,在教育实习过程中就表现得漫不经心,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备课,不认真去了解学生,自律性很差。有的实习生不遵守实习纪律,随便请假甚至自以为是,不虚心求教。大多数实习学生(甚至有些教师)认为教育实习仅仅是他们毕业成绩中的一项考核,他们常常认为教育实习不过是“走走过场”,到下面上几节课,马马虎虎过去就行了。有些不准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学生,认为实习好坏对将来的工作没什么影响,将来的前途全凭“关系”。
6.投入资金不足
资金的保障对于开展正常的教育实践活动至关重要。师范生教育实习期间实习学校提供的住宿、水电费、实习生正常的办公开销、交通费以及教师的指导费、两校领导沟通的工作餐等等都需要一定的经费支出。而这些开支通常要由高校给予支持,但实际上高校用于实践教学的经费十分有限,捉襟见肘,所以给予的实习指导费往往只是象征性的,与工作的付出不对等,小学可能还要为教育实习贴钱。因此,见习学校接受实习任务的积极性不高,能推辞就推辞。
二、小学教育实习的应对策略
1.提升对小学教育专业重要性的认识
师范院校应加强对学生在校期间学习态度的引导,抓理论学习的同时,要关注师范生思想道德素质和从教意愿的培养。根据现实情况反映,实习生参与实习的积极性不足关键在于对实习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更甚者是对自身专业重要性的认识不正确。因此,高校应该让师范生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对全民素质提高的基础性和关键性的作用,以及作为小学教师所要承担的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使师范生树立稳固的专业思想,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应具有热情、公正、真诚、执著的道德态度[1]。应当通过开设小学教师必备专业知识与道德素质课程,介绍我国小学教育现状,并且组织学习教育部颁发的文件和政策,让师范生了解小学教育专业的重要性,使师范生从学习之初就给自身设定一个明确的职业定位。同时,及时有效地召开实习动员大会,端正师范生对教育实习的态度,加强实习生对实习重要性的认识,从根本上改变学生的态度。师范院校应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逐步让学生了解实习的相关内容与要求,使师范生根据实习所需知识、技能来规划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并且,学校可以整理历届实习生所留下的宝贵的经验与心得,编辑成册,交给在校师范生相互传阅与学习,使之从中悟出实习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同时,给师范生以充足的时间,让师范生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制定自身的实习目标。
2.丰富教育实习的内容
在强化教学技能与班主任工作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还需要注重师范生活动组织能力、交流表达能力、教育调查与科研等能力的培养。丰富实习内容,有助于提高实习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创造性的才能。从目前小学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情况来看,教学工作与班主任工作这两大块内容是教育实习中师范院校特别注重的,往往也是唯一落实较好的。一方面,安排实习生进行课堂教学,熟悉教学的全过程,可以使之初步掌握从事课堂教学工作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技巧,为今后从事教学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另一方面,让实习生担任实习班主任,了解班主任的作用和任务,增长教育工作的知识和能力,为达到逐步独立地从事班主任工作打下基础。事实上,实习生本身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去关注其他能力的锻炼,但由于实习内容与目标的制定偏向于这两大块内容,也就只能按照要求来完成实习内容。因此,高校应该丰富实习内容,给各项内容以科学配比并将其纳入最终的评分体系,以利于实习生综合能力的均衡发展。实习是一个实践性的教学过程,不仅小学教育专业所在高校本身要制定明确而全面的实习目标,并通过科学的评价体系来检验目标的达成,每个实习生也应该给每个过程都赋予实际性的意义[2]。实习生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不足,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个人目标,如培养交流能力和活动组织能力,制订教学计划,改善自己的教学观,获得管理一个班级的经验,验证自己是否适合教师这一职业,理解作为一名教师的责任,等等。要制订个人实习计划和个人努力的目标,再用这些目标的达成来验证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程度,以有针对性地继续努力。
3.加强技能类课程改革
根据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对教师的要求,以及高等师范学校小学教育专业的专业特性,本专业教师职业技能培养和训练的内容主要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与图形表达能力、课堂教学基本技能、现代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教科研能力与班级管理能力等几个方面。这些技能和教学基本功的提升,依托“普通话与教师口语”、“书写”、“音乐”、“美术”、“各科教学法”、“教育研究方法”等必修课程和由此延伸的任意性选修课来进行,并以学校技能实训中心、实践教学基地、远程教育网络平台等载体来实现。应当以院校共育、内外结合的思路,通过严格考核目标,增加课时数,更新训练方法,组织丰富的活动,如才艺展示、竞赛评比以及拜师学教、名师讲坛等手段来达到教师技能训练的目的。
4.教育实习全程化
即延长实习时间,扩充实习范围,采取连续性、阶段性结合的教育实习模式。我国高师教育实习普遍采用在大四集中实习的方式,将同专业的学生组队派往当地小学,时间一般为6~8周。在这段时间内,除去动员、准备与总结工作,中间只有6周左右的时间在实习学校。这6周之内,除了了解情况、见习、试讲、协助班级工作等,还包括真正上课与班级工作的实践。学生真正用来上课和实践的时间不多,并且往往是多个实习生集中在一个班级开展实践活动,不利于熟悉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和把握教学原则,极少独立地、创造性地开展班主任工作,很难达到教育实习的根本目的。因此,实习时间可在总量上加以延长,贯穿于整个大学生活。例如,可以在大一和大二时安排适当的时间到小学听课实习;在大三时将微格教学指导与听课相结合,并组织学生到实习基地了解当地学校教学与学生情况,以便减少实习生适应的时间,在实习过程中快速进入状态,多参与实践尝试;大四的集中实习阶段,可以先安排实习上课一个月,在此期间,安排一个星期左右进行反思和理论指导,再回实习基地进行最后一个月的实习授课,最终给予综合性考评,真正将教育实习全程化。
5.探索三级管理体系,建立实习保障制度
(1)加强高校与基地联系,建立互惠关系
以集中实习为主,分散实习为辅,尽量减少分散实习,这就需要建立一定量的较稳定的教育实习基地。当前的小学教育专业基本上有其独立而固定的实习基地,但是与实习基地的联系往往是在见习、实习需要时才建立,而且这样的联系很多又是程序化的,即开会、制订见习实习计划、落实等,至于每一届实习生的区别、实习基地的变化等情况则很少去考虑。有的实习计划甚至几年不变。这样的见习、实习对学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帮助是很小的。因此,要加强实习院校双方间的沟通,及时进行信息反馈,调整实习目标与内容,让实习双方能在长期合作中加深了解,不断协商改革,使得双方都有所收获。此外,高师院校与实习基地的联系仅仅是单向而非双向的。只有高师院校的学生到实习基地去,却很少有实习基地的带队老师到高师院校去。针对这一问题,实习学校可以与高校相互交换学习,派遣在职小学教师到高校接受理论培训或为师范生开展名师讲坛活动;高校老师可以到小学进行教科研指导等。这种合作,不仅有利于当前在职小学教师开展教育研究,提高教育质量,更好地指导实习生开展实践活动,而且也能完善高校教师的知识结构,提高实践能力,达到双方互惠的效果。
关键词:体育教育专业 顶岗实习支教 存在问题 对策
2007年9月,黑河学院正式启动顶岗实习支教工作,黑河学院体育系第一批顶岗实习支教大学生进入孙吴县、爱辉区、五大连池、北安等25所农村中小学校进行顶岗实习支教。顶岗支教实习模式促进了高校人才培养与基础教育的紧密联系,有利于中小学教师的整体素质提高,有利于基础的教育教学质量提高,有利于师范生的教师专业化水平和综合素质提高,而且有利于推进高校教师培养模式的改革。本人选择六届参加顶岗支教实习60名学生为研究对象,针对实习过程相关因素进行全面研究。
一、现状调查
1. 实习学校认识现状调查
对60名实习生进行调查研究,其中认为接受学校非常重视大学生支教的有23人,占38.3%:认为比较重视的有31人占51.6%:认为一般重视和不重视的分别有5人和1人,占2.3%和1.6%。说明受实习校对定岗实习支教本身认真对待,响应国家政策,对实习生以较高的重视程度,对实习生为以重任,并派专门教师指导其工作,生活中尽量满足要求,为实习生实习过程中减轻压力。但也有极少数学校,并没有认真对待,只是迫于行政压力敷衍行事而已。
2.实习生实习工作情况调查
通过调查有53人参与体育教学,占88.3%;有7人没有参加体育教学,占11.6%。说明实习学校能够给予实习生一定教学任务,对实习生较为信任,但同时也说明实习学校教师严重存在缺乏现象,部分实习生除担任本专业课程之外还要承担一定其它学科课程。同时也有个别学校将顶岗实习支教学生委任非教学任务,对于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及综合能力有一定作用,但不利于学生教学能力提高。
通过对实习生授课课题时量调查,每周12课时以上的实习生有12人占20%;每周8-10课时的实习生有25人,占总数的41.6%;每周6-8课时的实习生有18人,占总数的30%;每周5课时以下的实习生有5人,占总数的8.3%。说明大部分实习生都能够有充足课时量进行教学能力锻炼,同时也说明实习学校对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给予高度重视,实习锻炼空间较大。
通过对教学内容调查,教本专业课的有53人,占88.3%,有7人没有教本专业课,占11.6%。说明实习学校对定岗支教实习生给与专业的肯定,只有极少数实习学校没能按要求让实习生教自己所学专业科目,这种行为在顶岗实习支教中大大降低了实习生检验专业能力和提高专业素质的机会。还有部分顶岗实习支教学生并没有参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教学,而担任了非体育课程或是非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教学能力提高、教学经验积累、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产生一定不良影响,致使部分顶岗实习支教学生实习过程出现流于形式现象。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参与体育赛事活动锻炼机会较多,并且通过座谈了解到,一部分顶岗实习支教学生在竞赛组织与训练过程被委任关键环节工作,为顶岗实习支教学生竞赛组织与训练提供充足的锻炼机会。
3. 实习生存在能力欠缺情况调查
对顶岗实习支教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表现出的能力欠缺调查,主要集中在适应生活的能力、沟通能力、人际关系等方面,分别占78.3%、65%、50%;另外专业素质方面顶实习支教学生也存在一定不足现象。通过座谈了解到,顶岗实习支教学生在支教活动中凭热情、敬业精神,满满的一腔热血,但由于当代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日常生活中被娇生惯养,由于独立生活能力差,在顶岗实习支教过程中明显表现出生活能力不足的缺点,某种意义上说,顶岗实习支教也正是对学生独立生活能力最好的锻炼与教育的过程。沟通能力不足在顶岗实习支教过程主要表现在在与学生同事及学校领导的沟通、与指导教师沟通方面、与学生沟通方面。
4. 指导教师情况调查
通过指导教师配备情况调查显示,发现有56人有专业指导教师,占93.3%;4人没有,占6.6%。说明体育系专业指导教师认真执行了顶岗支教的相关政策,能够进行有效指导,但由于部分学校交通不便或其它原因造成指导不及时的问题。
通过指导教师的指导频率情况调查,发现有18人认为经常指导,占30%;23人认为时常指导,占38%;有15人认为是偶尔指导,占25%;没有指导教师或基本不指导的有4人,占6.6%。说明实习学校分配的指导教师对实习生基本都能认真对待,经常指导教学授课方法,有少数指导教师可能也是形式上的有名无实,很少过问实习生事情。
5. 在顶岗实习支教过程中的影响因素
通过调查显示,在顶岗实习支教过程中,最大的影响因素是食宿问题和安全问题,分别是53人和45人,占总人数的88.3%和75%。同时也存在指导教师问题,实习学校重视问题,教学能力问题和其他问题。但在以上问题中,有关单位都做出了积极响应,只是效果还差一点欠缺,现在困扰实习生最大的因素就是食宿问题和安全问题。
实习生实习地点以农村居多,而农村学校在安排住宿一般是民居,需要睡炕、烧火,自己做饭等问题。而实习生在这方面经验十分少,所以适应较慢。在安全方面,实习生主要女生居多,来到陌生地方生活方式大变,例如去厕所通常都是几人结伴而去难免会害怕。
二、对策研究
1.做好岗前培训,做好顶岗支教实习实施工作
因为体育系的学生接触的就是实践课和理论课俩大类,我们去支教主要是实践课,所以在岗前要重视实践课,而且学生对实践性知识的掌握较差,这一结果可能是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很少有会注意老师是怎么教学的,因此,在培训课程的设置中应该增加了《实践课和观摩课》的教学,让系里老师亲自讲解现场课,而且要花一些时间多培训一段时间,目的是让学生熟悉中学课堂教学,进一步强化学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使学生能够尽快、尽早转变角色。
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开设相关课程,保证实习师范生在进行支教实习之前,已经接受过相关培训,提高支教水平。为了适应教育实习改革的要求,各师范院校应在学习其他高校顶岗实习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开设相关课程。一是改革课程结构体系,根据学校的办学定位,突出师范性,加强学生的教育理论课的学习、教师基本功训练和人文科学素质的教育;二是加大实践类课程的学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全面提高师范实习生的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三是在实习生上岗前应对实习基地的环境与实习硬件水平有比较具体的说明;四是做好实习生上岗前的心理教育
2. 谨慎选择,确保顶岗支教实习试点工作的有效性
为确保本次实习试点工作的有效性,学院从支教学校方面工作:一是加强与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联系,选择支教学校。通过与地方教育主管理部门的联系,了解中小学校教师编制、师资短缺等状况,并派专人五大连池、孙吴、北安等地区的部分中小学的教学、交通、食宿等方面情况进行了解,主要考察学校是否需师资队伍,以及对支教学生的态度最后有针对性地选择的几十所中学作为本次支教实习试点学校。
3. 加强对师范生的实习指导,确保顶岗支教实习工作的质量
关键词: 学前教育 教育实习改革 策略
教育实习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一门必修课,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前的一次综合性实践活动,是提升学前教育专业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因此,我们必须要重视教育实习工作,努力采取措施确保教育实习的质量,提高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水平。
一、实习生自身的准备
实习生作为教育实习的主体,是影响教育实习质量最主要的原因。实习生应对教育实习持有正确的态度,认识到教育实习的重要性,做好实习前的准备工作。
在心理上,要正确对待教育实习,教育实习是检验自身在校所学知识的一次重要机会,是自己走向正式工作岗位前的一次全面系统的训练。同时,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加强吃苦能力和适应能力的锻炼。比如,在假期多去幼儿园参观,实习,获得对幼儿园工作全面细致的了解,从而增强到幼儿园工作的适应能力。
在理论上,实习生在校期间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资源,认真学习相关专业的理论知识,培养专业理论素养。当然,作为一名幼儿教师,还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以便应对幼儿园教学工作中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所以,实习生在校期间既要进行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还要注重五大领域等专业技能知识的学习,更要重视专业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为自己以后的工作做好充分的理论准备。
在技能上,实习生在校期间既要注重学习相关艺术技能,比如钢琴、舞蹈、绘画、唱歌、讲故事等,又要注重相关实践技能,加强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组织游戏活动能力等技能的训练。在实践技能上,实习生要多为自己争取实践的机会,比如课堂上大胆发言,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胆识,课余时间多参加幼儿园实践教学工作等等,以便在实习中展现自己的才能,从而得到全方位的训练。
二、高校方面的努力
1.推行课程改革
目前,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着重理论教学轻实践技能培训的现象。因此,要想使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目标得以实现,应把以理论知识教授为主,逐渐转变为以培养学生实际工作能力为主,让学生接受全面科学的教育。
在知识的教学上,要多注重实用性课程的开展,如:幼儿园各领域的教学法、幼儿园游戏的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卫生与保健等等。同时,增加对实习生自身素质训练的课程,比如人际交往和礼仪、教师口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等,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在能力的培养上,艺术技能的课程设置,既要保证内容的全面,同时也要保证课时的充足、实训室设备的齐全、又要注重技能课程的考评;在教学实践课程的安排上,可以尝试“虚拟场景”的培训,即创设一种相对较为真实的课堂教学情境,由实习生担任教师,让其余的学生扮演幼儿,随时提问问题,发表自己的想法,共同模拟课堂教学活动。在“虚拟场景”培训中,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体验,去揣摩当教师的过程,体会在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能出现的问题,使学生像正式教学一样保持注意力,调动全部的智慧,应对课堂教学中的突发问题。同时也可以采用“微格教学法”,对学生的教学能力进行训练。
2.实行全程实践
科学合理地设定实习时间,是充分有效地完成实习计划的前提和保证。各高校应丰富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形式,将教育实习贯穿于教学计划的全过程。大一可以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参观学习;大二可以让学生到幼儿园进行教育见习;大三可以组织学生顶岗实习;大四进行集中实习,实施全程实践教学。这样,学生可以把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更好地联系在一起。
3.丰富实习内容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应涉及幼儿园工作的全部内容,既包括幼儿园教学工作实习,又包括对幼儿园保育工作、幼儿园日常管理工作、幼儿园家长工作的实习,同时还要涉及对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的理解与把握等工作的实习。让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接触尽可能多的实际工作,从而获得更多的经验和知识。
4.完善实习评价
首先从评价的内容上,不能单把实习结束时上交的文字性的东西作为评价学生实习期间表现好坏的唯一标准,同时要注重对实习生在实习单位现实表现的评价。比如工作态度,职业情感,进步水平,等等。在评价与考核的主体上,应以学校评价为主,同时辅之以实习单位评价和学生的自我评价,将学生在实习期间的考核成绩与学生获得相应的学分和毕业证书相挂钩,引起学生对实习的重视。
5.加强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的指导教师队伍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大学的带队指导教师,一是实习幼儿园的指导教师。作为影响教育实习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高师院校必须建立一个高素质的实习指导教师队伍。首先,实习指导教师的选用要有一定标准,各高师院校最好选派那些有幼儿园工作经验,了解幼儿园工作的基本内容和情况,或者有过多年实习带队经验的老师作为实习指导教师的主要成员。同时,建立实习指导教师队伍还要有一定的制度作保障,高师院校对于带队教师要给予适当的物质或精神鼓励,从而调动指导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保证教育实习的顺利进行和促进教育实习质量的提高。
三、幼儿园方面的配合
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在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更要大力加强与幼儿园实习基地之间的联系。幼儿园作为教育实习的重要基地,其管理人员和教师必须要正确对待教育实习,理解与高师院校合作的重要意义,接收在校生实习不仅能给幼儿园带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和技巧,同时,从长远来讲,也有助于我国幼教事业整体教育水平的提高,幼儿园的管理人员及教师应给予教育实习以最大的帮助和配合。
以上是对学前教育专业改革教育实习提出的几点建议,相信随着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不断发展,教育实习活动一定会逐渐走上正轨,推动学前教育事业更好更快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文娟.学前教育专业实习的困境与出路[J].当代教育论坛(下半月刊),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