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文化创意论文范文

文化创意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文化创意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文化创意论文

第1篇:文化创意论文范文

关键词:创意文化创意产业产业的文化创意

文化创意产业,有时又称创意产业(CreativeIndustries),已成为近年来各国经济中一个炙手可热的新概念。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义有不同的说法,英国创意产业工作组给出的定义是“源于个人创造性、技能与才干,通过开发和运用知识产权,具有创造财富和增加就业潜力的产业”。2006年12月,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联合制定《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分类标准》,将文化创意产业定义为“是以创作、创造、创新为根本手段,以文化内容和创意成果为核心价值,以知识产权实现或消费为交易特征,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体验的具有内在联系的行业集群”。

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在经历了以生产要素为动力和以投资为动力的经济发展阶段后,人类社会正在走向以创意为动力的经济发展新阶段。越来越多的国家依靠文化创意产业带动了本国的产业升级与经济进步,以英国为例,在经历了传统制造业持续衰退的打击之后,1998年,布莱尔政府成立创意产业工作组并制定《创意产业路径文件》,指导和推动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美国,创意产业更被认为是知识经济的核心与动力,成为美国保持和提升国家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性因素。发达国家的成功加深了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的认识,从21世纪开始,国内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呼声日高,措施迭出,成果可喜。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大城市的文化创意产业已初露锋芒,业界热情高涨,政府积极支持。

创意与创新、创造的区分

创意与创新、创造语义相近,容易混淆。一般而言,三个概念都是指通过人类的创造性劳动,产生一种前所未有的事物或思想。然而,三个概念在外延上还是存在明显的区别。创造常常与发明联系在一起,指人们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见《辞海》),虽然创造一词也常被引申到其他领域,但其核心含义仍是指在科学技术上取得新成果。至于创意,应理解为在社会文化领域的新观念、新思想、新设计,与人类的精神文化活动相联系。尽管在很多情况下,创意也会借助于某种物质载体表达出来,例如新颖的服装设计,独特的产品造型等,但其满足的仍然是人类的一种精神文化需求,提供的仍是一种文化体验。创新是一个使用频率极高的概念,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是指"企业家对生产要素的新组合",这包括:引进一种新的产品;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开辟一个新的市场;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的供给来源;实行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创新并不等于发明,一种发明只有应用于经济活动并成功时才能算是创新。不难看出,创新更多的是指经济商务层面的创造性活动。

事实上,在不十分严格的语境下,上述三个概念常常被混淆,例如,单纯的技术发明有时也称为创新,而有助于一种技术发明的新设想、新观点也被称为创意等。于是一部分学者主张将任何形式的具有创造性和创新特征的产业统统归结为创意产业,并据此认为在称谓上应以“创意产业”代替“文化创意产业”。笔者认为,这种泛化创意概念的做法对正确认识文化创意产业的内涵和特征是十分不利的。至少在现阶段,将创意界定于社会文化领域,将其与科学技术领域的创造和经济商务领域的创新区别开来,这对于发现和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独特价值、推动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都是十分必要的,应保留目前文化创意产业的称谓,以突出创意的文化特征。

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界定

突出创意的文化特征,并不是要把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混为一谈,事实上,当代的文化创意产业之所以倍受关注,其根本原因在于创意本身,正是创意的巨大潜在经济价值吸引了人们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关注。各国在推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过程中,通常会列举本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例如英国定义的文化创意产业就包括广告业、设计业、电影、表演艺术、出版业等10余种产业。北京市统计局划定的北京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包括:文化艺术;新闻出版;广播电影电视;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广告会展;艺术品交易;设计服务;旅游休闲娱乐;其他辅助服务等9大类。从传统的产业分类视角看,文化创意产业与通常意义上的文化产业有着很大程度的重合,这导致许多人把文化创意产业误认为是文化产业的一种新的表述。笔者不同意这种混淆文化创意产业与文化产业的观点。文化创意产业不是传统国民经济统计意义上的产业概念,文化创意产业产生于新技术条件之下,是对产业链的分解重组,渗透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与关键是创意,只是因为文化产业中的创意性活动更为直接、更为密集,才使得各国在沿用传统的产业分类概念来界定文化创意产业的范围时,将许多属于文化产业范围的完整产业包含其中。

从总体上看,文化创意产业所生产的产品可以分两大类:一类是消费性文化创意产品,即直接满足大众消费的文化产品,例如电影电视作品、电子游戏、文学作品、音乐及表演艺术等,提供此类产品的产业类似于传统产业分类中的文化产业;另一类则是生产性文化创意产品,即为包括文化产业在内的各产业提供中间产品,如剧本、服装设计、工业品外观设计、广告方案、软件等,这些属于相关产业的文化创意,为产业链中的重要乃至关键环节,但本身却不能用文化产业加以概括。

文化创意产业与产业的文化创意二者的关系

文化创意产业超越了一般的产业概念,打破了传统的产业界限,是对产业链中文化创意环节的提炼、分解与重组。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渗透到从制造业到服务业,从文化产业到一般产业的所有产业之中,任何产业都会因成功的文化创意而获得价值的提升。那种试图沿用传统观点,将文化创意产业限定在某种成型的、完整的产业范围之内的做法,无助于我们对文化创意产业巨大价值的认识。

产业中的文化创意因素无所不在,并占据产业价值链的高端。产品设计、建筑设计、手工产品的制作、艺术品设计与制作、广告创意等等,创意活动与几乎所有的产业相关。发掘每一个产业中的文化创意因素,以文化创意来提升产品的附加价值,培育只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这不仅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题中应有之意,更成为体现文化创意产业价值的关键。意大利的成功就是对这一观点最好的诠释。当物美价廉的“中国制造”因规模化生产和低廉的劳动力成本而行销全球时,意大利制造业却利用自身优势,摒弃规模化的工业生产老路,以文化创意产业为基础,在汽车、时装、工艺品等工业设计、时尚创新及手工制作等方面闯出一条独特的发展之路,不仅使本国的文化创意产业蓬勃发展,也使着眼于精细生产、个和高附加值的“意大利制造”在世界市场独树一帜。“中国制造”由于附加值较低,给中国的经济带来的贡献到底有多大,历来存在较大的争论,与此不同的是,“意大利制造”无可辩驳地推动了该国的经济复兴。

毫无疑问,产业中的文化创意才是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认识到这一点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的。在文化创意产业大行其道的今天,仍有很多人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存在疑问,其根源就在于没有重视产业中的文化创意因素,仅仅把那些能够提供成熟文化产品的产业(例如影视产业、出版业等)看做是文化创意产业的全部。以北京为例,对于北京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良好基础与有利条件,人们所持的观点是比较一致的,但对于文化创意产业能否成为北京的支柱产业则有很多异议,部分学者或政府官员认为,文化创意产业不可能象制造业,如汽车、钢铁等行业那样,在解决就业和贡献税收方面发挥巨大作用。笔者认为,之所以会有这种观点,主要是对文化创意产业的认识存在片面性,忽视了产业中的文化创意因素。应该看到,文化创意产业是以文化为基础、以创意为核心,具有高渗透性的产业,可以与其他产业部门相互融合,促进产业的升级。将文化创意产业与传统产业对接,可以有效地提升产业的竞争力、提升城市的竞争力。作为国家的首都和政治、文化中心,北京的产业发展面临资源和环境的巨大压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则为北京走出目前的产业发展困局,创造首都经济新的辉煌提供了一条重要的路径。

参考文献:

第2篇:文化创意论文范文

中国嫩江流域少数民族由于居住地均在偏远地区,长期以来与外界交流不便,研究达、满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材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对传统认知,并以产品设计的形式传承下来,其文化不加过多修饰,具有强烈的原生态面貌,自然而淳朴,比如对于鱼皮一类传统材料的研究就很具有代表性,它们也是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亮点的发掘处。

2达斡尔族、满族传统材料及工艺的分析

2.1达、满两族传统材料

对于我选取的这两个少数民族来说,传统材料基本取自大自然生长的材料,比如动物类和植物类。动物类生产材料主要包括:牛羊鹿马鱼等,其皮、角、毛、牙,都是生活和生产的重要材料。传统的树木类植物主要有:榆木、松木、桦木、杨木、柳木。灌木类植物主要是指柳树枝条等,柳条包括沙柳、红柳、乌柳、黄柳等。木材的还原感和设计能力都是民族传统材料中最强的,就地取材能力也很合适设计。

2.2材料加工与相应工艺

木材在加工前必须需要进行干燥处理,这样制成的物品才会尽量减少变形和开裂,干燥处理木材有两种传统工艺,分别是“自然干燥”和“人工脱水处理”。达、满两族居住房屋所使用的粗柳条及木材都是自然干燥的。皮的加工都需要把皮熟制,经过这个步骤才能使用皮质材料。毛的传统加工方法基本包括搓、拧、编,这几种方法都能让毛更好的体现其百变的特点,制作出的作品才会更能有味道。达斡尔族和满族的传统工艺十分精湛、朴实。具有较好的使用价值和审美价值。是达斡尔族和满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不断创造和积累起来的。达斡尔族和满族传统的设计工艺首先就是雕刻,达斡尔族的雕刻工艺主要可分为骨刻、木刻、角刻、骨木结合雕刻这四种,骨刻工艺,用于制作衣扣、扳指等方面,木艺主要应用于碗类和吊篮等等,老人们使用的烟袋锅,造型坚固耐用,是达斡尔族独具特色的民间工艺品。

3文化创意产品的应用与传统材料的创新结合

3.1现代民族风格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设计

材料的创新:材料本身的色彩、质感、光泽、纹理、触感、舒适感、亲切感、冷暖度、重量感、柔软度等表面特征,对现代民族风格产品的外观造型有着特殊的表现力,在产品造型设计中应该充分的考虑,不同的材质都有其自身的外观特征和质感,给人们不同的感受,造型设计应该高度的重视和熟悉材料的这种特征,在造型设计中应该注重美得感受的同时,在细微设计上也要有对现代材料和传统材料的配合,做到总体的和谐,在突出重点的同时要做到呼应。例如在传统皮质材料上,它对产品的外观造型有着特殊的表现力,不同的皮质给人带来的感觉是不同的,合理的在现代设计中运用皮质材料,可以更加充分的表现出少数民族自然的传统文化,皮质材料可以在其传统的美感特征上做到最好的表现,它的形、色、质的表现力是独一无二的。工艺的创新:设计中所使用的任何一种材料、都有其固有的自然属性,不管这一材料是天然形成的还是人工合成的,都影响了工艺的创新方式。影响每一种材料的质感一般都是三种物理属性:硬度,粗糙度,温度。在视觉上影响材料特性的属性:光泽、肌理、色彩、透明度等等。这些属性能够影响人们对产品材料的各种联想和视觉感受,这各种联想和感受决定着这款产品在工艺上的设计内涵。为了更好地去理解工艺的创新,我选择了设计一款兽皮灯作为解释。所谓兽皮灯就是一种兼具传统材料味道和现代功能的很有代表性的文化创意产品,在灯的表面具有兽皮特有的原汁原味,让人们看到后就产生一种温暖的感觉,配以暖光的配合,更加富有温馨感,放在卧室床头都是绝佳的选择,比起金属质感和塑料质感的床头灯让人更容易产生想触摸的感觉,让使用者感受到更真实的传统少数民族文化气息。造型的创新:一件工业产品,无论是它的单元部分本身,还是多个单元的组合,总是以外在的技能形态示人。影响形态的因素有尺寸、比例、各单元组合的合理性、宜人性、安全性以及均衡、稳定、轻巧、秩序、节奏等效果。所以在现代文化创意产品的造型设计上我们要尽量回归本源,以传统材料自身所具备的形态特点来对最后的产品进行雕琢,无论是随形的还是抽象的作品,传统材料的自然形态都是现代文化创意产品设计的一个最有利的创新武器。

3.2达斡尔族、满族传统材料与文化创意产品的结合创新

文化创意产业的兴起和发展是当代经济、文化、科技融合发展在产业层面的具体表现。它以其独特的形态演变和运行方式与其他产业发生广泛而复杂的联系,及大地影响着一个城市、一个国家的经济运行和社会文化发展。众所周知,工业产品设计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所以说工业产品设计是多变的。但是,无论它如何多变,都是应该本着不变的原则:外观美和功能美。其主要研究的是产品的造型设计,所以在对产品的创新设计中,最起码要赋予产品外观的美,达、满两族的传统材料能够赋予产品的外观主要的形态美,并且还具备其他设计材料所不具备的自然特点,这种民族风的突破就可以达到产品创新目的。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上我们应该把文化和产品创新完美的结合起来,达、满两族千百年来常常把美好的心愿寄托在装饰上,以表达心情,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又因不同的自然环境、生存方式、、生活习惯、审美心理等,形成了各具风采的民族文化设计材料。我们要在材料上入手,找出这两个少数民族材料所体现出的美学规律,比如统一于变化、对比与调和、匀称与均衡、重点与呼应等,这才是对于产品创新的重中之重,这种具有强烈民族传统特色的设计材料必定会带动文化创意产品设计走向世界。

4结束语

第3篇:文化创意论文范文

艺术是相同的,艺术设计的应用也是可以非常广泛的,视觉传达艺术包含了多种的专业方向,尤其是在文化产业当中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发展。例如在企业的品牌设计上、产品包装上,醒目的视觉传达能够带来更多的文化感受,能够深入到消费者的内心,从而实现产品的深入推广,企业的文化也能得到传播。视觉传达艺术在媒体、信息等的领域都能够穿凿更多的社会收益和价值,并且体现着深刻的文化内涵,兼容了艺术特点和文化特性,实现艺术和产业的价值融合,为人们呈现更多的感受,为视觉传达艺术创造了发展空间。

二、视觉传达与文化创意产业中的关系

视觉传达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二者之间的联系是与生俱来的,伴随着文化产业带的发展,视觉传达艺术逐渐的形成规模性和产业化。这种文化的状态渗透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并且逐渐的被人们所接受和认可。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不断的提升,物质文化生活和精神而文化生活的水平应该事先共同发展,视觉传达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经济增长点,实现视觉传达艺术和文化创意产业的同步发展有利于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为生活注入更多的活力。

(一)视觉传达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创意产业不再满足于传统文化产业的发展那模式,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条件下,文化产业的必须实现突破和创新,文化产业的展现模式是通过调动人们的多重感官来达到传播的效果,视觉传达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中最重要的部分,也是文化产业得以发展的重要手段,将视觉传达艺术融入到企业的产品包装和企业文化的营造上,都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可能性。从内容上来将视觉传达艺术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是相辅相成的。

(二)视觉传达艺术是文化创意产业的价值增长点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能够充分的调动文化产业发展的积极性,文化创新是异常具有变革性的现实挑战,在人们的日常产品选择中,实用性不再作为唯一的选择标准,视觉设计传达出来的体验成为了更为重要的部分,想要在文化产业的竞争中取得更大的胜利就需要借鉴和利用视觉传达设计艺术的理念,运用现代化的信息手段提升文化产业的内涵,带来更多的艺术享受和文化体验,丰富人们的日常选择。

(三)文化创意产业是视觉传达艺术创新的重要媒介视觉传达艺术虽然经历了很短的发展阶段,但是其带来的市场空间和前景是有目共睹的,视觉传达包含了丰富的内容,也有广泛的应用领域,文化创意产业可以为视觉传达艺术提供很好的发展平台,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媒介,视觉传达艺术体现了时代感,体现了社会价值。通过对市场的深入把握和调研,提升文化产业和视觉传达艺术的发展能力,丰富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三、结论

第4篇:文化创意论文范文

通过产业集群化,使资源得到共享和互补,既降低企业运营的成本,又进一步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同时带动周边相关产业的发展。(一)发挥各个企业之间的优势进行互补,推动产业关联,形成较强竞争力的集群。通过价值链的纽带作用,突破核心业务,提高核心能力,带动中小企业,给他们共享发展的机会,协同工作,形成产业链。产业集群和产业园的发展,相当程度上促进了产业的优化,但是产业链一旦出现缺失,就会导致同类,同质产品互相竞争,甚至出现价格战,进而淘汰掉一些本来具有发展潜力的产业,因此,产业链的形成非常重要。文化创意产业种类较多,有十几余种大类,其间关联度很强,需要发挥各自优势,协同发展,形成一种规模的整合效应。(二)进行文化创意产业的再定位,确立主导产业。在产业集群化的同时,各个企业应该有自己明确的主导产业,这样才能更好地做到优势互补,发挥集群效应。

二、大力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和其他产业的融合,推动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适当转变

文化创意产业有低能耗,可持续发展的特性,加之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已经变成了价值链中的上游环节,通过和其他产业的渗透和融合,使其获得更高的附加价值。同时,我国传统产业的高损耗,以及带来的高环境污染已经变成了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尤其是河北的大气污染,雾霾的分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的带动,促使部分产业结构进行调整转型,在降低污染损耗的同时,实现创新型、高端化升级。将文化创意元素融入到部分传统产业中,使其赋予文化内涵,进而实现产品的价值创新,推动传统的制造业转型升级,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向更先进的制造业发展。例如清河的羊绒,承德的白酒,唐山的陶瓷产业等,从原材料的生产,再到加工和后期销售,将文化创意加入这些环节,特别是创意设计和营销,将会一定程度提升产品的层次和价值,借助文化创意是传统产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一)政策鼓励引导产业融合。2014年2月26日,国务院以国发〔2014〕10号印发《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引导产业融合。各级职能部门在政策方面必须给予大力的支持和引导,使其他产业能够发挥主动性,能够意识到文化创意产业给自身带来的利润。文化创意和其他行业的融合,将进一步促进产品和服务创新,催生企业发展多样化,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二)以价值链为基础,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推动相关产业向高端发展,提高产品附加值。目前,众多行业中,土地、人工、原材料等生产成本不断上升,产品同质化越来越严重,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发展壮大,通过创意设计对企业和产品进行重新包装,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无疑是新的突破点。河北省企业数量多,小规模企业占了相当比重,甚至有些企业产能过剩,产品以中低档为主,附加值低,市场竞争力差,急需进行产业创新和层次升级。这些传统产业,更多的是需要文化元素和创意元素的融入,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在包装设计创意和品牌宣传创意上实现创新提升,提高产品附加值。

三、结束语

第5篇:文化创意论文范文

语境即言语交际的环境,如交际的参与者、时间、空间、对象等。而文化语境则指言语交际的社会文化背景,一是文化习俗,由人民世代相传,沿袭下来;二是社会规范,指社会对人的交际活动做出的各种规定和限制。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更好地展现出来。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文化语境在翻译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文化创意产业翻译来说,文化语境的重要性也不言而喻。可以说,文化创意产业的翻译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语境中实现的。唐山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无不与唐山的历史文化紧密相关。要想让不同国家的人了解唐山市的文化创意产业,翻译人员就必须将唐山市的文化渗透到翻译中,形成文化语境,而翻译策略中的解释是是实现文化可译的重要方法之一。如在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关于开滦煤矿的介绍中“开滦,作为中国历史最悠久地煤矿企业,坚持‘内挖外扩’的方针,通过对唐山老区资源挖潜,走出去到内蒙古、新疆、山西,国外加拿大等地区开发资源,获得资源量115亿吨,形成了‘五大区域’、‘七大战略基地’的煤炭生产格局”,其中的“内挖外扩”、“五大区域”和“七大战略基地”的翻译都需要相关的文化语境,也就是说译者要将其中的“内和外”、“五”以及“七”分别解释并译出,才能实现翻译的目的。

二、文化创意产业语用翻译人员要具备跨文化意识

翻译是语言的交流,也是一种跨文化的交流,翻译人员则是文化交流的桥梁。为了保证不同文化的国家交流与合作的顺利进行,翻译人员需要具备跨文化意识。跨文化意识指不同文化间的差异敏感性。具备跨文化意识的翻译人员在认识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将自己置身于对方的文化和语境,从而传递语言中的文化意义。如果想要顺利地翻译文化内涵丰富的语篇,翻译人员需要灵活采用各种翻译方法,既要传递文化,又要使语言通顺自然。切不可只顾文化的存在而忽视了语言的流畅。

在文化创意产业翻译中,“文化”是一个关键词。但是由于文化差异的存在,不同的语言表达之间存在着文化空缺现象,因此,翻译人员在对文化创意产业进行翻译的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文化的介入作用,即要抓住词的对应关系,又要将词语背后的文化内涵充分表达出来。如在开滦国家矿山公园关于女娲燃煤炼石补天的介绍中“女娲补天的传说见于先秦时期的《淮南子》。女娲选用各种各样的五色石子,架起火将其化成浆,把天上窟窿补好。天上出现的彩虹就是女娲补天神石的彩光。相传女娲补天的五色石就是用煤炭烧炼而成”,其中的文化典故“女娲补天”是需要翻译人员去解释和传递的。

三、结语

第6篇:文化创意论文范文

在金融机构方面,主要表现为贷款的意愿并不强烈,最为常见的就是金融机构总是坐等企业登门造访,而不是主动出击,特别是对于一些中小型的企业,对于其自身的融资,金融机构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可能相对较多,因此,积极性不大,也就影响了企业的融资效果,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对于企业的信用评价标准比较单一,因此,有一部分确实需要融资的企业不能顺利融资,最为重要的就是金融机构的信贷管理机制相对落后,不能紧跟时代的步伐,那么在产品的服务以及创新方面,其做的相对也就不到位。在政府方面,主要是政府的扶持力度不够,这也就造成了配套的体系不健全、不完善,也就没有一个完善的担保制度和机制,不能为企业提供良好机会和及时的帮助。

二、以杭州为案例,解决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一)在主观方面,中小型的企业作为需要融资的主体,对政府不应当产生过多的依赖,应该紧紧把握好的政策,利用各种资源、信息和渠道,自己解决问题。例如,在浙江杭州的不少企业中,他们积极促进企业知识产权的资产化,也就是打开了一个新的融资渠道——知识产权抵押贷款。另外,也可以不断地推动企业的预期收益的量化,这样一来,一旦可以估量收益,那么就打通了一条股权的抵押贷款通道。与此同时,杭州各个创意企业最为显著特点是做到了强强联合,借助一切政府的扶持和有力的政策,抓住机遇,打造自己独有的特色,同时,杭州的中小型企业比较注重自身的企业管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在不断地提升企业的信誉。

(二)在客观方面,政府应当给予预定的支持,同时,呼吁金融机构为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提供便利条件,甚至说提供绿色通道。

例如,在杭州,我们可以看到,去借鉴北京的一个原则,即遵循“差别优惠、比例核定、额度控制、先付后贴”的原则,也就是说,政府或者金融机构,可以自主的对于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的各个中小型的文化创意企业的各项贷款给予不同的政策扶持,在利息支付上给予优惠。而杭州最成功的案例就是开启了小额贷款的新潮流,这对于中小型文化创意企业来说,无疑是个百年不遇的机遇,因此,我们今天看到杭州的文化产业的发展如此迅速。

三、结语

第7篇:文化创意论文范文

目前国内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定性研究上,比如洪涓、刘甦等通过与伦敦文化创意产业对比,认为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在社会文化环境、人才培养、政策资金扶持力度、各类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建设以及法制环境等方面需要提高。宋泓明通过对北京市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现状的实证研究,提出从产业前景、园区政策以及政府推动三个方面提出朝阳区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发展的对策建议。对文化创意产业的定量研究目前还比较少,文嫮,胡兵等以200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年度数据为样本,利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人才、技术、宽容、政策、基础设施这五个因素对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影响程度,发现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空间作用主要是通过邻近省域间的溢出效应来体现,技术因素在推动当前中国省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扮演重要的作用。韩顺法,陶卓民等设计了一套能够反映我国区域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状况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方法分析31个省区市的文化创意指数空间分布状况,回归后发现区域文化创意指数水平与区域经济增长水平存在正相关关系。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对产业本身发展模式和产业融合方面的研究,另外有少数研究试图探索文化创意产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对于经济结构转型视角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尚无相关研究。而经济结构转型过程中,文化创新产业作为一个新的增长点,是否对经济机构转型过程带来影响,经济结构转型是否又会影响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本文试图通过协整检验和格兰杰因果检验来探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之间的相互影响。

2实证研究

本文中用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代表经济结构转型效果,用TS表示;用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代表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情况,用CI表示。2004年以后的数据来源于历年《北京市统计年鉴》,2003年以前的数据不可以直接获得。根据《北京市统计年鉴》对文化创意产业的统计指标,选取教育、文艺、广播电影电视事业以及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服务业来代替。虽然两者在指标统计上有所出入,但并不影响文化创意产业的实质内容。本研究数据取样区间为1992~2013年。相关计算和分析均在运行Eviews6.0的基础上完成。

2.1单位根检验由于进行协整检验前,要求时间序列必须是平稳的,而在大多数情况下,时间序列都存在“趋势性变化”,这可能导致伪回归,因此有必要对时间序列进行单位根检验,本文采用ADF方法进行单位根检验。又由于对原始数据取对数,可以有效消除样本的异方差性,因此单位根检验的序列为取对数后的序列。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检验结果表明,在10%的置信区间下LNCI和LNTS均存在单位根,均为不平稳序列。对数据进行一阶差分后再进行单位根检验,检验结果显示在1%的置信区间下,DLNCI数据平稳,在5%的置信区间下,DLNTS数据平稳。因此判断,在5%的置信区间下CI、TS均为一阶单整序列,满足进行协整检验的条件。

2.2协整检验协整检验的经济学意义在于:两个变量,虽然具有各自的长期波动规律,但如果它们是协整的,或者是D阶协整的,则它们之间存在一个长期稳定的比例关系。第二步检验的单整性。如果为稳定序列,那么Yt,Xt为(1,1)阶协整,本文中我们用ADF检验方法检验残差项的单整性。如果平稳,则说明协整关系存在,从而确定经济结构转型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反之,别说明协整关系不成立,变量间不存在长期均衡。对残差项的检验结果如表2所示。检验结果如图所示,在1%的置信区间下残差项为平稳序列,表明经济结构转型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间的长期均衡关系存在,但这种关系是否是一种因果关系,需进一步做格兰杰因果检验。

2.3格兰杰因果检验通过格兰杰因果检验确定经济结构转型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之间是否存在短期均衡关系,滞后2期的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3所示。检验结果表明,经济结构转型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在5%的置信区间下,文化创意发展是产业经济结构转型的格兰杰原因。

3政策建议

通过实证考察1992~2013年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与经济结构转型长期均衡关系以及格兰杰因果关系,我们得出结论:经济结构转型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存在长期的均衡关系,但从短期来看,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是经济结构转型的格兰杰原因,经济结构转型不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格兰杰原因。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北京市另一个支柱产业,大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能够有效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经济结构转型。作为文化之都,北京市应该发挥文化中心的优势,积极贯彻实施《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功能区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年)》,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具体包括以下几点建议:

(1)加快文化与科技、金融、影视艺术、现代服务业的融合。北京市拥有全国最高的高校密度,拥有雄厚的科技基础,发达的金融市场,大量的影视公司以及影视从业人员,便捷的现代服务业,这些保证了文化产业与之融合的基础条件。通过产业融合,产业渗透能够积极发挥其他产业的优势,比如科技产业的研发优势能够对于软件、网络及计算机服务提供人才及技术支持,大量影视公司、影视从业人员的存在能够促进广播、电影电视产业的发展。大量金融公司的存在能够保证文化产业融资渠道,方便文化产业避开较长的原始资本积累阶段,快速发展,高度发达的现代服务业可以使文化产业拥有良好的运营基础。

(2)积极贯彻实施已出台的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文件,制定有针对性的差异化政策来扶持不同区县的文化产业发展。目前北京市不同区县已形成文化创意产业差异化集聚。针对不同的文化创意产业,需要制定相对应的政策来鼓励各地充分发挥已有优势,形成当地的强势产业,快速推动其具备造血功能。

第8篇:文化创意论文范文

(一)社区融入是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基础

创意旅游发展有赖于多维度支持,创意产业融入、创意管理、社区融入和活动设计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四个方面。对草原非物质文化进行创意旅游开发同样离不开这四方面的支持。在这四方面要素中,产业融入、运营与管理和旅游活动开展都离不开社区的融入。如果将草原社区排除在外,实施纯粹企业化经营,以人工制造的产品或场景为主,那将是生硬的、缺乏文化根基的设计。在大众旅游发展浪潮中,文化旅游呈现出了明显的麦当劳化趋势,表现为文化旅游体验的表象化、表演化和标准化。这引起了越来越多旅游者的反感,受到了本地居民的批评。所以社区融入是草原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前提和基础。

(二)社区融入可以展现真实的草原文化内涵

文化是特定地区的特定群体区别于非我群体的独特特征,包括有形文化实体、活化的行为方式和无形的精神。最核心的文化要素是居民独特的信仰、价值观念等精神文化,它指导着人们的行为,进而产生相应的物质文化。其他人群可以模仿本地物质文化的创造,可以学习人们的行为,但精神层面的核心文化是无法模仿的。只有通过本地居民的活动才可以真实表现本地非物质文化,只有社区融入到创意旅游活动中,才能带给游客真实的文化体验。

(三)社区融入是草原文化创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非物质文化是以非物质形态存在、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传的文化。从文化传承上看,只有本地居民参与到文化资源开发利用中,才能起到继承和发扬本民族文化的效果;从经济利益上看,只有为当地居民带来利益,才会得到本地的支持,得到政府的支持;从环境保护上看,社区居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本地环境,只有参与到草原旅游开发中,才会自觉保护环境;从知识产权角度看,只有本地社区参与和融入,创意旅游产品才是不可复制的。

二、草原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社区融入路径

草原非物质文化根植并传承于草原民间,对其实施创意旅游开发需高度依赖本地社区的全面参与和渗透。因为真正能满足游客对旅游地文化追求并有持续吸引力的,是根植于旅游地的原汁原味的文化。目前在内蒙古草原旅游发展中,社区参与率并不高,企业带动参与比较欠缺,个体经营举步维艰,社区参与层次总体较低。只有当地社区融入其中,草原非物质文化才能得到持续传承,创意旅游发展才会具有持续性。

(一)社区文化融入创意旅游具有强烈的文化依赖性

在创意旅游发展中,最具有吸引力的是融入社区生活、根植于当地的鲜活文化。社区文化为创意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创意产生的背景和创意基因,它是草原社区传统习惯、文化观念、社区精神等内容的综合体现,它与草原社区民众生活融为一体,地方性和不可复制性明显。社区文化融入路径包括:让游客体验草原社区的日常生活和民俗活动,例如参加那达慕大会和祭祀活动,参加“蒙儿三艺”比赛,以此融入到社区文化氛围中;为游客创造学习社区生产技术的机会,例如学习养马、驯马、放牧等,深入体验社区文化;为游客创造学习和设计民族生活用品的机会,例如制作摔跤服饰、马靴、制作马奶酒等民族用品。

(二)社区居民融入草原社区居民是草原非物质文化的展现者和传承者

民族文化作为创意资源被用来进行创意旅游开发时,需高度依赖本地人的创造力。社区居民融入路径:1.承担餐饮、住宿、对游客讲解或引导等必要的接待工作;2.积极传承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将技艺传授给游客,例如掌握并传授蒙古族的“男儿三艺”、制作民族食品的技能等;3.对外来旅游者传播和发扬本地文化,例如传播草原民族对自然的崇拜信仰、敖包祭祀习俗等传统非物质文化;4.草原非物质文化展示离不开草原居民的参与,其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符号是最有说服力的,是外来演员无法替代的。

(三)社区生活融入社区生活将社区文化和社区居民融为一体

社区居民可以通过日常生活来诠释真实的社区文化。随着时代的演进,草原牧民的游牧生活方式已不复存在,定居后的牧区生活受外来文化的影响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即文化涵化现象。在草原文化涵化过程中,优秀的草原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了传承和发扬。而传统草原文化经文化涵化后呈现出的真实文化只有通过社区生活才能得到印证。草原社区生活融入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将一些社区生活元素设计成创意景观或创意表演进行展示;二是将草原牧区家庭或社区作为创意旅游空间,引导游客参与到社区生产生活场景中,体验真实草原生活,例如参与到养马、羊、骆驼等过程中;三是通过当地非物质文化传承人传授民族文化技艺,例如传授奶酪、马奶酒的制作工艺,使游客获得身心发展,并且可有效避免游客产生“文化失真”的感受。

三、草原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社区融入机理草原非物质文化资源

对草原旅游业发展的作用是重大且持久的。非物质文化以口头或动作方式相传,最大的特点是不脱离草原民族特殊的生活生产方式,是民族个性、民族审美习惯的灵活显现。受草原文化保护与传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草原生态环境保护等多方面因素驱动,草原居民、家庭、社区乃至整个草原地区都会融入到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中,其具体形式和融入水平则随着创意旅游发展阶段的不同而有所差异。草原社区居民是草原非物质文化的主体和持有者,是草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者,是社区融入草原旅游的首要因素。社区居民除通过接待服务和参与管理来实现旅游参与、获得收入外,还可以多方位展示地方文化、创造好客氛围、丰富游客体验。他们在融入创意旅游过程中,首先体现在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的保护和培育上;其次还承担着展示本地文化的职能,通过创意景观、民俗表演等形式为游客创造文化元素的视觉体验;在创意旅游开发高级阶段,社区居民还是旅游者的创意引导者和配合者。对草原社区家庭而言,其日常生活是真实的草原文化写照。草原民族文化离不开真实的社区生活来展示其内涵。社区是多个家庭的组合体,是文化体验产品的载体,是旅游体验的重要空间。利用有形遗产和无形文化来吸引游客,已成为社区旅游发展的重要动力。通过家庭日常生活、社区生活乃至多个村落的生产生活,可以为游客创造一种文化氛围。将游客的活动融入到社区生活中,就形成了创意旅游社区或创意旅游村等创意空间。真正创意旅游活动的开展需要多个社区联合形成创意旅游综合体,形成大草原、大旅游氛围。创意旅游综合体是指在创意产业与旅游业融合背景下,由文化创意产业吸引物和旅游六要素相结合形成的旅游产业模式,在此之中,每个人都能以不同方式将不同旅游要素组合,产生新的创意体验。在特定草原地域内,没有严格的产业界限和地区边界,但在营销和组织管理等方面统一协调,共同为草原文化保护与传承、草原经济与社会发展服务,最终打破社区被隔离的企业化经营模式。

四、草原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的社区融入水平演进

对内蒙古草原社区而言,创意旅游尚未展开。草原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必然需要经过一个从初级到高级的逐步发展历程,即开发水平的逐步升级。刚开始应注重创意展示产品的开发,在此基础上考虑创建创意空间,最后开展真正的创意旅游活动。草原社区在创意旅游产品开发的不同阶段也应有不同的融入水平。在创意旅游开发初级阶段,旅游产品以创意展示为主,主要开发一些草原实体创意景观,将非物质文化元素有形化展示,社区融入也应处于初级水平。主要体现在社区居民参与景观的设计或一些本地文化节庆与表演活动,草原社区文化中的精华部分得到展示,而社区生活则是被完全隔离的。目前草原地区的文化节庆和民族舞台表演等文化旅游形式是这一阶段的基础。在创意旅游开发中级阶段,旅游产品以创意展示为基础,主要着力打造创意空间,塑造创意氛围,将一些非物质文化元素渗透到特定空间,大部分社区元素融入其中。主要体现在社区居民不但参与创意景观设计、本地文化节庆和表演活动,而且参与到与旅游者互动的活动中。草原社区文化精华得到了展示,而社区生活则可能被隔离或融入其中。这一阶段,特定主题下的草原文化创意旅游村将是未来的理想选择。在创意旅游开发高级阶段,创意旅游活动是无明显地域边界的,旅游活动的随意性和灵活性较大。在草原地区打造多个村落联合的创意旅游综合体是未来的一种选择。在这个阶段,社区即景区,一切以游客为中心,根据游客的创意需求,每个居民都是旅游接待者,社区生活和旅游接待融为一体,社区完全融入到旅游活动中。不过现在看来,这种方式还不切实际,其实现还有待时日。

五、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开发对草原社区的要求

(一)保护和培养非物质文化传承人

非物质文化是通过言传身教得以传承的,对非物质文化传承的过程来说,人显得尤为重要。目前,重点保护有影响的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已成为了社会共识。对于草原社区,草原非物质文化传承人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同时应培养更多的新一代文化传承人。最终使草原非物质创意旅游开发起到对草原传统文化保护的作用,得到草原社区的拥护和支持。

(二)培育草原旅游管理人才

草原居民是草原社区的主人,是草原旅游发展的受益者,也是受害者。对社区居民的培育和人才挖掘是草原非物质文化创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当前内蒙古草原旅游的企业化经营模式受到了广大居民不同程度的抵触和排斥,使草原旅游深化开发受到了重重阻碍,而牧民自发形成的牧户联营模式则得到了越来越多的认可。但民间个体、联营等社区化、本地化管理模式面临最大的困难就是缺乏专业的旅游管理者。一方面原因是当前的草原旅游业无力吸引专业人才前来就业创业,另一方面草原社区居民也不愿让自己子女回到草原工作。草原旅游管理人才培育可分步走:首先挖掘和培养本地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人员参与到旅游开发中;在创意旅游取得一定收益和影响时,通过政策优惠措施吸引大学生到草原地区就业。

六、结语

第9篇:文化创意论文范文

1.高校音乐教育是培养大学生创意能力的“孵化器”。多项研究证明,音乐教育能够潜移默化地“孵化”出人的创意能力。学生通过音乐教育,在提高视觉认知能力的同时,产生创造认识情感,并根据自己的创意选择相应的音乐语言、音乐表现手段和方式加以表达,能够促进自身创造力的发展与提高。因此,在高校音乐教育的环境中,音乐教师开发以发展学生创意为本的音乐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加强表达创意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灵活运用音乐的手段与方法解决普遍性问题,真正达到提高创造力的目标。

2.高校音乐教育是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起搏器”。文化创意产业是以创意为核心,以文化为灵魂,以科技为支撑,以知识产权的开发与运用为主体的知识密集型、智慧主导型战略产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目标后,全国各地纷纷出台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规划,以更好地促进当地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教育是产业的启蒙,音乐教育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创新教育是文化产业的核心要素。随着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培养顺应音乐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高校人才已成当务之急。高校音乐教育是培养文化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一方面,通过高校音乐教育,可以点燃学生心灵,照亮学生未来的成长道路,为学生源源不断地输送音乐元素的感受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提供学生个人多元发展的可能性,获得目前学习上以及未来职业上的成功和生活上的满足。另一方面,通过高校音乐教育,可以使学生具备创造性地使用各种技能的能力,立志成为未来的“创意人才”或“创意劳动力”,以应对信息社会的挑战,从而为促进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积蓄人才。

3.改变思维的音乐教育是实现创新国家目标的“助推器”。创新精神是决定所有国家在21世纪成功的最重要因素。21世纪的科技创新将奠基于文化的基础上,与高感性相结合的创意产业已成为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之一。音乐是提升我国软实力的一种文化音符,创新发展我国音乐文化,可大大提升我国的国际影响力。从这个方面说,改变思维的音乐教育是加速实现创新国家目标的“助推器”。“改变思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未来的社会是多维的,过去那种固定的关系、直线化和平面化的表达方式、思维习惯和音乐教育的空间都将受到巨大冲击。因此,个体或群体在音乐教育问题上应放弃旧的习惯性思维,转而以一种全新的方式来进行思考。近年来,我国的文化创意产业开始兴起,但由于缺乏创意人才而严重阻碍了这一产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培养创意人才,形成包括创意劳动者在内的创意阶层是推动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是助推我国尽早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目标所依靠的正能量所在。

二、地方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

1.地区发展失衡。从全国范围来看,最早开始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城市是北京和上海,北京已将文化创意产业列为支柱型产业,正在朝着中国“创意产业之都”迈进;上海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目标定为成为“国际创意产业中心”,和世界顶级文化创意产业城市伦敦、纽约、东京站在一起。深圳、长沙、南京、成都等一线城市,近些年也把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促进当地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而大多数二线以下的城市,一方面,因为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比不上发达地区,所以文化创意产业处于初级起步阶段,发展尚不完善,存在文化创意产业结构单一、产业链不完整、基础设施建设层次低、品牌效应相对薄弱等问题。另一方面,有些地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存在着盲目跟风现象,导致地方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出现重复建设、趋同化现象;有些地方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未经调研,在时机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却不切实际,盲目攀高、过量透支、恶性竞争、顾此失彼。

2.创新人才匮乏。受地方文化创意发展现状的影响,目前从业的及在校的音乐专业大学生,对创意产业还缺乏深度的认识,他们对文化创意的概念知之不深,在情感上也投入不够“,接地气”搞创作的意志不强,可以说存在“三个缺乏”,即缺乏开放活跃的学术思想、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高远协调的自我发展。这就导致高校和用人单位严重缺乏真正的“伯乐”和文化创新“千里马”。创新产业是新兴的高端产业,具有创新性的知识型高端人才及实践能力较强的技术型人才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而这些优秀的人才往往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他们大都愿偏安于文化中心地区。中西部地区求贤若渴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这对于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极为不利的。

3.课程体系单一。高校是人才的聚集地,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市场是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而现在高校音乐专业课程设置与音乐文化创意产业人才需求不相适应,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音乐系课程普遍公共类科目较多,交叉学科课程较少。一个复合型的具备创意才能的人才,必须具备快准细实的工作作风、严谨细实的干练素质、文理兼备的知识储备、专业技能的深度培植、交叉学科的融会贯通,显然你说我教的传统教学不能满足需要。二是音乐专业类课程设置不合理。一些实用性很强的课程,如即兴伴奏、钢琴教学法、声乐教学法、歌曲作法都是从大三以后才开设。从时间安排上看有些滞后,导致学生工作中动手实践能力差。三是课程考理论而轻实践。音乐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考理论不仅不利于学生专业水平和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更不利于今后的工作。

4.校企各自为政。合作互助的团队精神是攻坚克难的关键因素。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理论与实际的有效结合,而校企合作显然是将书本上的理论运用于社会实践的最好平台,是培养高技能音乐文化创意人才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高校音乐系学生的培养存在“三多三少”,即理论灌输多,社会实践少;单打独斗多,合作共事少;追寻一日成名多,十年磨一剑少,导致音乐人才大多缺乏实践经验,动手操作能力差。许多高校因条件所限,必要的硬件设施还不具备,自力更生强化创新培养不成体系。学校与用人单位、企业长期各自为政,导致音乐人才培养不佳。

三、地方高校音乐文化创意产业人才培养对策

1.创新教学方法。一是汇集教学案例。高校应当汇集国内外通过音乐教学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意、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听觉认知能力与创造力目标的教学案例。这些案例在教学中可以突破以往程式化音乐教学的藩篱,取得音乐教学的新进展。二是创设创意环境。高校音乐专业教师应注重营造培养学生创造力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多种发展的可能性。三是拓展研究领域。要从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角度出发开拓学校音乐教育研究的新领域,突破以往单纯从音乐教育学角度出发进行研究的局限,提供融艺术学、教育学、经济学、文化学、社会学、脑科学等诸多学科领域为一体的交叉学科教学研究方法。

2.培训创意师资。地方高校教师创新精神的形成是从认识到行为的内化过程。培养创意师资要做到:一是采取社会实践“育”。音乐实践可以丰富教师的视觉、触觉和听觉的审美经验,使教师获得对音乐学习的持久兴趣,形成基本的音乐教学素养。教师以个人或集体合作的方式经常参与音乐活动,可以激发创意,充分了解音乐语言及其表达方式和方法。二是参与创新团队“激”。创新团队可以聚集有相同兴趣的爱好者,通过这种团队的组成,使得其成员能够更好地沟通与协作。音乐教师参与这些团队,不仅可以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而且对于提高音乐分析能力、激发研究兴趣都有很大帮助。三是立足本职岗位“炼”。大学可采取“课题式研究、项目式管理、台账式督导、绩效式评价”方式强化音乐教师的本职管理,促进他们自我负重、加压创新。教师可主动参与科研课题研究,开发相关教材和教学方法,从而激发潜能,增长才智。四是选送人才外出“学”。选送优秀的音乐教学师资到开展文化创意课程好的高校学习,使其广泛接触到更多专业学科知识和音乐前沿学术大师,这对于他们焕发创新意识、积蓄创意才能、创造创意作品、产生经济效益都有现实的意义。

3.开设创意课程。音乐课程的设置要科学合理,才能满足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需求,实践中要做到“四措并行”:一是开发与文化创意产业相关的音乐课程资源,设立音乐与营销、管理方向和创新方向等多学科交叉的选修课。通过音乐选修课的开设,破解创意过程,尝试解决方案,并验证其有效性。二是选定一些通过音乐教育可以迁移到其他领域的知识和技能,加以培训,以培养大学生既具有复合型的知识结构,又具有创新能力和鲜明的个性。三是举办系列专题讲座,教育学生在学习音乐的同时,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创造出新颖独特的音乐类产品。四是组织创意大赛,如举办歌曲创作、即兴伴奏等比赛。学生在参赛过程中,不仅可以培养学习兴趣,体会专业价值,找到学习动力,还能增强创新意识,有利于打造“创意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