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课堂教学评价论文范文

课堂教学评价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堂教学评价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课堂教学评价论文

第1篇:课堂教学评价论文范文

  

  

现代心理语言学和认知语言学等理论认为,阅读是一种复杂的、主动思维的心理活动,是根据自己的已知信息、已有知识和经验对信息进行筛选、验证、加工和组合的思维过程,是一种相对独立的认知行为。积极高效的阅读教学活动应具备以下特征:  

1、个人参与。有两层含义:作为阅读主体—学生要使其心智全方位参与;作为实施教学的教师要设法让每一个学生都作为主体参与阅读活动。  

2、自我发起。就课堂上某一次阅读活动而言,学生可以借助外部的推动或刺激使其转化为自我阅读的需求,才能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才能使学生的阅读活动从形式化的表面上升为阅读的本质—理解内容并伴随着各种阅读能力的有效提高及阅读情感的实际体验与交流。 

3、自我评价。积极的阅读体验和自我评价是阅读主体不断进行阅读活动并获得更多实践的心理基础,也是阅读主体不断调整和完美自己阅读行为的动力源。因此,阅读体验的强烈程度和评价能力的高低,是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具体体现。 

当前,初中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不尽如人意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未能真正参与课堂阅读教学过程,从而缺乏相应的、及时的课堂教学环节评价,即形成性评价。阅读课上仍以教师讲解、学生记笔记为主,即使有检测阅读理解效果的提问或讨论,也往往流于形式,或局限于教师与个别学生的相互“应和”上,而大多数学生更多的只是充当“听众”的角色,因此,初中阅读教学的方法必须加以改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做的不仅仅是语篇内容的知识的传播,更重要的是积极创设学生参与阅读活动的条件和氛围,使教、学和课堂评价一位一体;课堂评价应成为教师和学生教学与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课堂评价始终贯穿于教与学的整个过程,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认为:将课堂教学程序评价化是进行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一条途径。  

一、 课堂教学程序评价化实施的理论依据—形成性评价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年7月)明确规定:“在各类评价活动中,学生都应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合作者。”还提出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并重的评价思想,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形成性评价是学生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和重要推动因素。如果形成性评价使用恰当,就可以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成功之处,并得到激励,建立自信心和成就感,从而形成继续进步的动力;也可以让学生反省和反思自己的欠缺之处,调整学习策略,并对自己的学习进行适当监控,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 将课堂教学程序评价化的阅读教学的具体操作 

(一)实施前 

以卡片的形式出示给学生阅读的具体目标及策略。学生在阅读中检验自己是否达到了这些目标、运用了这些策略,这是教师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自我进行评价的过程。 

李静纯先生的“阅读的具体目标”具有极大的参照性,见下列卡片: 

卡片一、阅读过程 

1、 Considering the purpose for reading. 

在接触文本之前的几秒钟内对阅读目的进行定位。 

2、 Identifying the type of the text. 

确认文本的体裁 

3、 Predicting what massage might follow. 

随着视觉扫描进程不断地对接踵而来的信息进行预测。 

4、 Controlling the speed. 

依据阅读过程的实际需要把握阅读速度。 

5、 Scanning 

跳读 

6、 Skimming 

略读 

7、 Deciding what the active words should be in the text. 

根据阅读目的确定文本中起作用的积极词汇。 

8、 Deciding what the receptive words should be in the text . 

根据阅读目的,确定文本中需要暂时接受的词汇。 

9、 Deciding what throw—away words should be in the text . 

根据阅读目的,确定文本中可以忽略的词汇。 

10、Storing important information. 

为了后续的需要,把扫描过程中的有用信息暂时存储在头脑中。 

11、Recognizing the presuppositions underlying the text. 

确认作者根据接受对象而预先略去的信息表述。 

12、Recognizing implication and making inference. 

确认隐藏在文本“深层”的因素,并据此进行意义上的猜测。  

第2篇:课堂教学评价论文范文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形成性评价的特点是要以学生的学习结果为出发点,对学生某一个阶段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从而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活动。由于高中生处于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期,其对外界的认知能力较为敏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他们很难长时间对枯燥、抽象的高中地理知识产生兴趣。因此,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就要通过测试或者对整体教学活动进行评价。但是这种整体性的评价方式往往却忽略了学生本身个体存在的差异,没有结合他们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及学习习惯考虑。而形成性评价就可以很好地反映他们每个阶段的学习特点及问题,从而不断改善学生的学习问题及教学活动,进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综合素养。

二、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中地理教学策略

(一)借助评价信息反馈,完善教学活动

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及时通过一些课堂观察、考试检测、作业批改、小组合作评价等检测手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并及时做出分析、处理,从而针对学生每个阶段的学习特点及薄弱环节进行合理的指导,进而有针对性地完善教学内容与教学策略。教师还要根据评价结果,科学设置教学目标,从而最大限度地落实综合素质教学。例如,学习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必修一《地球上的大气》课时,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般是对大气运动的原因是冷热不均,进而引申到气压带和风带及常见天气系统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就要根据学生的阶段性认知反馈信息做出及时的处理,并针对性地改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地理知识认知水平。

(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建立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那么,基于形成性评价的高中地理教学就要充分发挥人本化的教学理念,打破传统的以教材、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只有充分发挥人本化的教学理念,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基于形成性评价的以学生个体本身为教学主体,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充分利用教师的引导,利用每一次形成性的评价,不断完善高中地理教学活动。例如,在学习“正午太阳高度的概念”时,我们就可以列举生活实例。比如,将《两小儿辩日》这个小故事穿插到课堂,借助多媒体的形式充分展现给学生。在晴好天气,教师可以带着学生到操场上观察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变化,并仔细观察国旗杆的影子。利用课余时间对国旗杆的影子长度和方向做一个统计,并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原因。学生很明显可以得到中午时太阳的高度是一天中最高,从而得出教学概念。这种贴近生活、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教学方式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并将枯燥的高中地理知识生活化地给予学生消化,从而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理确定评价机制,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形成性评价可以加深教师对学生学习过程的深入了解,准确把握教学方向,合理设置教学目标。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合理确定评价机制,淡化学生过度注重学习结果的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探究的精神,注意他们学习兴趣的引导,避免出现体罚、侮辱等现象。例如,问题:(1)北纬30°附近的西湖龙井、君山银针、黄山毛峰、蒙顶甘露、庐山云雾、祁阳红茶等是我国的六大名茶,请分析其形成的自然条件。(2)为了提升我国茶叶的品质,增加茶叶出口量,结合材料一,请你提出一些合理建议。评析:解决这个题目时,由于每个学生自身存在个体差异以及对外界知识吸收能力各不相同,所以,教师要对学生解题、学习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使其符合学生的自身实际。例如,第一问相对难一些。这时,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组长让表达能力和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代为组长引导小组成员讨论学习。教师则要及时做出引导。第二问属于结合专业背景的开放性题目。这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对于成绩相对较弱的学生,教师在进行评价时只要涉及问题重点就要给予鼓励,避免因为负担过重而出现自信心击垮,学习消极的现象。而对于成绩较好的学生,评价标准及教学目标就相对较高,让他们的地理认知能力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升华。

三、总结

第3篇:课堂教学评价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堂教学评价 评价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2-0069-02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充满人文关怀的课堂,是充满尊重与赞赏的课堂,其课堂教学评价必须是有利于促进学生发展,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能促进教师提高,改进教学实践的。

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策略有以下几方面。

一、注重感情投入,给学生真诚的表扬

对孩子来说,学习是他们最重要的生活内容,孩子们渴望在学习生活中拥有一份感动,享受学习的快乐。

记得我上《桂林山水》这一课后,听到孩子们朗读得那么认真投入、有感情时,我被深深感染了,我激动地说:"同学们,听了你们的朗诵,我脑中只有一个字:美!美!美!我被陶醉了,我心中涌起了一种冲动,我也要读一遍。同学们,能陪老师一起来吗?"教室里顿时又响起了一阵快乐而深情的读书声。这看似普通的一次评价,却巧妙地暗示着学生读得入情,教师生动的评价语言使学生感到学习的快乐。这种快乐需要我们教师在民主、和谐、融洽的氛围中,与孩子们一起体验,一起创造。

平时,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在说出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前,要做到专心致志地倾听学生的回答,借助微笑的表情,传递出师爱的微妙信息,打消他们的紧张心情,使学生自觉打开心灵之窗,大胆表达自己的心声,要做到这一点,还可以与眼神、手势语言等相结合。学生回答时,教师应向学生投去鼓励、期望的目光,让学生感受到热情、赞许、鼓舞和喜欢。传神的目光再辅以适当的手势,它的作用不亚于语言的评价。当学生回答正确时,老师含着赞许的目光,微笑地点着头,向他竖起大拇指,表示欣赏,如果老师与该同学距离近,也可用手轻轻抚他的头,表达爱意,此时无声胜有声!一个赞许的眼神,一抹宽容的微笑,一个肯定的点头,一次温柔的抚摸,对孩子都将是一种莫大的鼓励。

二、评价要分层次

学生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无论是性格,心理特征,知识水平都是不同的,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讨论问题、发表看法、解决问题等方面进行分层次训练时,要根据训练的难易程度提问不同的学生,同时,评价也要分层次。

对优等生的评价,我们不能只停留在简单肯定所学课本知识的层次上,而要选择独特视角,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深入思考、探究的欲望,当学生在课堂上提出一些新颖的看法与见解时,我们要不吝赞辞,加以表扬,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如"你太棒了!不随波逐流,能从另一角度思考问题。""你讲得太好了,老师还想听听你的具体想法。"当学生突破难题时,我们可以说:"你真了不起,看来你只要全心全意地投入到学习中去,善于思考,什么事都难不倒你,老师佩服你!"

对于学困生,我们在评价时,就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评价他们,他们的共同特点的缺少自信心,最需要的是鼓励,教师对他们的评价应侧重在学习态度方面,尽量发现闪光点,使他们打消自卑心理,树立信心,激发学习的愿望。如"虽然你说的不完全正确,但我还是要感谢你的勇气。 ""你可能因为紧张答错了,平静一下心绪,你一定能回答得非常好。""别急,再想想,你一定会说好!""你说得不错,如果再简洁就更好了。"如此一来,所有学生都能体验满足、成功、喜悦的感受,对后续学习就更有信心了。

三、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究竟谁是评价的主体?以往,教师是评价者,是绝对的权威,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评价。教师的评价固然重要,但我们别忘了,学习的主人是学生,应坚持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力求让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学会正确地对待他人,学会欣赏别人,取长补短,相互促进,共同提高。

比如当学生的回答令我们"眼前一亮"时,这时如果立刻进行评价,就有可能造成老师知道了,可还有相当多的学生还没认识到。这时,我们是不是可以将评价的权力转让给学生:"他的这种方法,谁听懂了?……你们觉得他的这种方法怎么样?……好在哪里呢?……那么我们该不该为他的这种独特想法表示些什么呢?"掌声立刻响彻教室,这种由学生响起的掌声一定比奉命似的掌声更能震撼人心。

其实学生是具有成为评价主体的能力的,只是在很多时候,我们教师并没有给学生一个发展的空间,更何况,学生自评和互评的目的不是注重评价结果如何,而是一个追求探索的过程。

四、评价语言要具有幽默感

运用幽默风趣的评价语是调节师生情绪,打破课堂沉闷局面不可缺少的有效方法,能使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化解学生受挫后尴尬和难堪的心理,让学生在笑声中接受教育,而且能更好的进行情感交流,同时也是教师教育智慧、人格魅力、爱生情怀的真实体现。

如《海底世界》中有一段写到海底动物"窃窃私语",一位学生读得过于响亮,我轻叹了一口气说:"他这么读,动物们会被吓跑的。"同学们都笑了,该同学也会心地、声音低低地再读了一遍,读出了效果。这样的幽默评价能调节课堂的气氛,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学生的智慧,让学生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得以发展。

五、评价不应该放弃批评

赞赏的目光,激励的语言和会人的微笑,确实是课堂上评价学生的主流,但不是全部,我认为评价提倡赏识、鼓励的同时,也不应该放弃批评。

新课程强调对学生尊重、赏识的同时,并不意味着无论学生表现如何,教师都一味地给予表扬,不要批评。面对学生出现的错误,我认为一定要认真指出来,客观地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努力的方向,"鼓励赞赏"必须建立在"客观评价"的基础上。婉转的批评像一把钥匙,是一种育人的方法;善意的批评像一个音符,是一种教学的艺术;真诚的批评像一缕阳光,是一种无私的关爱。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是教育界有识之士的共识,教学评价也应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只有这样,教学评价才能朝着我们期望的方向发展,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健康成长,才能让我们的课堂更有魅力!

教师也只有不断更新教学理念,不断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评价才能屡评屡新,越评越精,学生才会在评价的舞台上充分地认识自己,发展自己,超越自己。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开明出版社

第4篇:课堂教学评价论文范文

关键词: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 教学评价 理论探索 实践探索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担负着提高职业学校学生语文素养和职业能力的重任,语文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得语文基础知识,形成汉语听、读、说、写的基本能力,提高阅读欣赏水平的基本途径。因此,认真分析中职学生语文学习的特点,探寻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规律,形成科学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以此指导、调控、诊断和评价语文教学,是我们教研组日常性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评价教师的“教”。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指导者,一堂课成功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师的评价包括:第一,是否恰当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第二,是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根据教学内容启发诱导学生探究知识,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课堂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是否重视教学内容的文化内涵,体现语文教学的科学性、工具性和人文性的融合。第四,是否关注教学的实践性,联系学生的专业实际和生活实际,主动为专业化服务。第五,是否讲究教学学策略,根据学生的个性特征和心理特点组织分层教学、分类指导,促进学生的个性差异。第六,是否有崇高的职业道德、科学合理的知识结构、全面的教学能力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二)评价学生的“学”。

课堂教学的质量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评学生的学习状况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学生的主动参与。研究结果表明,一般要求学生主动参与的时间为整节课的1/2以上,学生参与程度比较高的应有整节课的2/3以上。当然,中职学生基础比较差,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第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在通过与文本对话、与教师对话,特别是通过教师的瞬时评价,感悟人生哲理,享受成功喜悦;感受课堂生活的乐趣和愉悦,逐步形成乐学、好学的风气。第三,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即在学习过程中掌握比较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发挥自己的特点主动地学习和实践,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个性。第四,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学生要敢于质疑问难,努力挖掘自身的创造潜能,积极参与研究和实践,体验创新的乐趣,形成独特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评价师生的教学互动。

语文课堂教学过程是师生在语文教材内容背景下互动的过程。评价这种互动过程是我们评价的重点。首先,要注重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关系,克服传统的“师道尊严”,创设一种宽松、和谐的气氛,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良好的对话,互相鼓励、互相启迪、互相交流。其次,要注重合作学习组织。课堂教学是师生共同建构学习主体的过程,通过集体教学和小组合作相结合,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形成倾听、交流、协作、分享的意识和交往技能。最后,要注重教学动态生成。课堂教学效果具有动态生成性,课堂教学质量是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生成的,在生成的过程中充满了变数,教师必须科学设计,巧妙组织,才能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二、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与具体实施

(一)评价方法。

评价方法是实现评价目的的必要手段。中职语文发展性课堂教学评价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课堂观察法。

课堂观察是研究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和有关的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2.教师访谈法。

教师访谈法是评价者通过与授课老师面对面的交谈来收集资料、了解情况并作出评价的一种方法。访谈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评价者要按照一定的程序和标准对评价者进行访谈。访谈前要明确访谈目的,拟定访谈问题。访谈中要注意提问方式和问题次序,访谈后要做好整理和分析工作,形成比较准确的判断和建议。

3.叙事研究法。

叙事研究是指教师通过对教学事件的描述、分析发掘隐含于教育事件、学校生活、教育行为背后的教育理念,发现本质和规律的研究。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提倡任课老师把课堂教学过程、学生的表现、自己的感受记录下来,进行研究分析和自我评价。评价方法是一种手段,它可以适用于不同的评价主体,适用于自我评价、教师互评和学生评价;也可以运用于不同性质的评价,如诊断性评价、鉴定性评价等。

(二)评价的实施。

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实施分为准备和实施两个阶段。

1.准备阶段。

首先是确定评价标准。评价标准充分体现上述的中职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价值取向和评价内容,科学设计评价的评估指标。其次是确定评价者,如自我评价、同行互评或学生评价。发展性教学评价要求在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基础上,确定以自评为主的原则,以期对教学过程不断调整,促进教师专业水平的不断提高,还要对评价者进行必要的技能培训。

2.实施阶段。

首先是收集评价信息。通过说课,了解执教者对教学目标、内容、方法、手段、步骤的安排是否合理,对执教者进行必要的指导,修正和完善课前的准备;通过课堂观察,恰当地运用课前准备的评价工具和方法,全面收集课堂教学信息和数据;通过问卷调查、学生评价、自我评价全面掌握不同评价主体的意见。其次是及时进行评价面谈,反馈评价信息,客观进行评价。最后,评价者写出课堂教学评价报告,执教者写出教学评价反思。

三、中职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的实践探索

语文课堂教学有效评价是针对以分等和奖惩为目的的终结性评价的弊端而提出来的,主张面向未来,面向评价对象的发展。有效教学评价着力于人的内在情感、意志、态度的激发,着力于促进人的完美和发展,是以人为本的思想指导下的教学评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对学生的学习实施有效教学评价,是以学生自我需要和自主发展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个体的和谐发展、个体价值的自我实现和主体精神的激发完善为目标的。建立中职语文有效教学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语文学习过程。评价内容综合化,重视知识以外的综合素质的发展,尤其是创新、探究、合作与实践等能力的发展。评价方式多样化,将量化评价与质性评价结合。评价主体多元化,从单向转为多向,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贯彻实施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评价,全面落实最新课程教学理念,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评价体系,我们做了以下的尝试。

(一)加强理论学习与研讨,引领教师更新观念。

要构建新的课堂评价标准,教师首先要树立正确的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其次,教师必须做到“眼中有学生”,确立全部工作都是为了学生发展的意识,为了学生专业成长、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

1.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教师符合时代要求的专业素养。

围绕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我们组织全体语文教师认真学习了建构主义理论、后现代主义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当代国内外“教学评价”研究的主要成果。通过学习,教师们加深了对有效教学评价精神实质的把握,掌握了一定的评价方法。

2.开展“好课”标准大讨论,引领教师构建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为了构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我们利用整整一个学年的时间,组织教师边实践边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怎样的一堂语文课才算是好课”的核心问题,我们细化为如下要求:

新的理念催生新的行动,对好课标准的清新认识,为我们构建新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提供了理论支撑。

(二)构建新的评价量表,切实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

传统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弊端在于没有正确认识教学评价的作用,把教学评价简单地视作教师对学生掌握新知情况的评价,并没有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激励的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用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理念,树立新的课堂教学评价观,把课堂教学评价的重心从教师完成教学任务转移到正视学生的基础,促进学生的发展上来。

1.规范教师的课堂评价行为,明确在实施课堂评价时应重点关注的要素。

我们不能要求教师在每一堂课上对每一个学生进行全面性的评价,但至少在总体上对学生整体应该有明了的把握,尽量做到“五个关注”:

(1)关注参与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参与整个教学过程。

(2)关注思维状态:学生是否积极进行思考,具有独到见解。

(3)关注交往状态:是否有一定质量、多边、多样的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

(4)关注情绪状态: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表现得既紧张又轻松,既能安静地听讲又会理性地质疑。

(5)关注生成状态:包括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高、学习的效果等。

同时我们提出一个观点,如果教师很难在一堂课上对全体学生都作出评价,那么完全可以选择部分学生作为评价的对象,评价这一部分学生的重点应该放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变化和发展方面,并做到“三个统一”。

(1)知识评价与能力评价的统一:知识的评价是看它的生成与建构水平,能力的评价是看学会自我建构知识的水平。

(2)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的统一:结果评价是一种静态的评价,是对与错、优与劣的评价;过程评价是一种动态的评价,是对结果评价的必要补充。如果说结果评价属于“钢性评价”的话,那么过程评价就属于“软性评价”。

(3)教师评价与学生评价的统一:我们认为有效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主体是“双主体”,不但需要教师的客观评价,而且需要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和作用)和对同伴的评价。

当然,教师的评价活动如果要追求有效性的最大化,那么还要考虑评价的策略优化:选择合适的时机,采取多样化的方式,使用客观、得体的言语,等等。

评价时机的选择:一是学生需要;二是师生处于最佳的心理状态。当学生获得成功时,遇到挫折时,迫切地需要得到老师的点评、评价;当师生的情绪最佳时,理智胜出,教师的评价会成为学生发展的助推器。反之,评价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评价方式的选择:在以教师评价为主的基础上,适当采用多元评价方式,譬如学生的自评、同伴互评,甚至教师也可以听听学生对自己的评价。尽管评价方式多样,但目标指向同一――促进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评价用语的选择:教师在评价时要运用语言艺术,注意评价语言真、善、美的统一,做到既有激情又客观、得体。真,就是指评价的客观和真实;善,反映教师的评价充满人情味,富含“期待之情”;美,要求教师的评价多用肯定、鼓励的语言,多让学生体验成功,即使指出不足也让学生乐意接受。

另外,教师在评价时除了使用口头语言外,还需发挥肢体语言的特殊作用,有时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个握手都会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诚、评价的善意。

2.指导学生参与评价,使学生也成为课堂教学评价积极的主体。

在实际的评价活动中,我们除了高度关注教师的评价行为外,更应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不但成为现代课堂教学评价中的客体,而且成为评价的又一个不可或缺的主体。换句话说,在语文课堂教学评价中,学生不仅是评价的接受者,而且是评价的积极参与者。这是由教学评价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我们之所以认为教学评价具有特殊性,是因为考虑到教学评价的对象不是一件件简单的产品,而是有着灵性的一个个“人”,对“人”的评价当然需要顾及他们的主观意识和体验,而这一点正是传统评价中所忽视或淡薄的。如果我们毫无疑问地认同“学生也应成为评价的又一个主体”的观点,那么,教师在安排教学环节时,在课堂上就有必要留适当的时间让学生参与进来。

(1)评价自我。我们要求教学评价从外部转化到内部,从形式的转向实质的,从被动的转向主动的。表现在课堂评价中,教师的即时评价固然重要,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必不可少,而且效果更明显,更有优势。

(2)评价同伴。在小组学习中,同伴评价是特别有用的。在同伴评价中,同伴的学习、活动的习惯、态度,以及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将成为评价的重要内容。有时,同伴的评价较之老师,信度更高。

(3)评价老师。如果说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除了是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者外,还是学生学习的伙伴,那么,由学生评价老师也就顺理成章了(在传统的课堂中是不可能的)。当然,学生评价老师,除了表达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外,帮助学生从另一个层面上向老师模仿、学习的作用显得尤为突出。

参考文献:

[1]汪红平.浅谈提高中学语文教学提问的有效性[J].成都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

第5篇:课堂教学评价论文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评价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05-0044-03

课程评价是应用型普通高校课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评价既是对教师课堂教学模式、教学理念、教学内容等效果的检验,也是对学生学习该课程情况的检验,检验结果将对课程的教学活动起到重要的反馈作用。

一、课程评价与课堂教学的关系

课程评价体系与课堂教学模式是密切相关、彼此依赖的,二者是需要互相匹配的[1]。如果只有课堂教学而无课程评价,则课堂教学失去了检验的途径,教学效果无法评价,课堂教学也就无法进步与发展。反过来,若没有课堂教学,那么课程的理论评价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进一步讲,如果既有课堂教学,也有课程评价,但是课程评价的模式不能适应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这样的课程评价使课堂教学失去了检验的合理途径,课堂教学也无法进一步完善与发展。可见课程评价模式与课堂教学模式是需要彼此相适应、共同发展的依存关系。

二、应用型高校专业课程评价模式改革的必要性

不同的课堂教学模式决定了不同的课程评价模式,课程评价模式是对教学模式的检验与反馈。如果课堂教学模式变了,而课程评价模式没有相适应的变化,则评价模式就无法准确衡量教学模式的效果,检验与反馈作用失效,也就无法进一步推动教学模式的完善与发展。

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课程评价模式是与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相适应的。在高等教育发展到大众化教育阶段的新时期,课堂教学模式必然要发生重大变化,即由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广泛参与、师生间及生生间双向作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转变,这是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而课程评价模式要与课堂教学模式相适应,因此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呼唤新型的课程评价模式。

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多元互动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如果仍然采用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课程评价模式,那么就会产生如下的问题:(1)为实现学生为主体、广泛参与、多元互动作用的课堂教学模式理念,教师在课堂上就要多采用引导式、问题讨论式、参与互动式等的教学模式,达到学生广泛参与课堂,使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参与。但是这些参与活动能用考试的方式来评价?如果不评价,那怎样保证对学生的激励作用呢?(2)在一般情况下,学生把课程结业作为学习课程的一个基本目标,如果课程评价仍以考试为主,则学生就会为了结业考试而努力,甚至依然沿用从前的考试前突击学习的方式。使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大为降低,因为学生会认为这样的参与对课程结业没有起到实惠的作用,进而使新型的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效果大打折扣,甚至使新型教学模式无法进行下去。

课堂教学模式与课程评价模式是互相适应、互相促进发展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必然呼唤新型的课程评价模式。传统的以考试为主的课程评价模式过于单一化,虽然在某种程度上能够检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学生的应用能力、思维能力、思考能力及实践能力等方面是很难通过考试来衡量的[2]。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目标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提供人才支撑,因此对学生创新思维、创新思考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培养与评价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新型的人才培养目标也将呼唤新型的课程评价模式。综上所述,应用型普通高校专业课程评价模式必然要随着人才培养目标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而发生重大变化,这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构建的意义与特征

高等教育评价是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存在着的高等教育的多元需要、多元价值就决定了高等教育评价必然是一种多元化的评价[3]。因此课程评价理应采用多元化评价思想。

总体而言,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 更重要的是要以发展的观点注重培养学生多方面的素质,要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和学会成长, 这与多元智能观念是一致的。采用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就会更多地关注学生能力和学习品质的培养,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情感与态度”、“科研精神”以及“科学认知”等内在品质[4]。针对一门课程而言,教学内容是多层次、多方面的,讲授者对课程教学的模式不应是单一的,而应是多样的或多元的。因此,在评价学生课程学习的效果时,评价的方式应该是多样的,评价的内容也应是多元的。

(一)多元化课程评价具有全面性与丰富性

课程评价模式将是学生学习课程的一个指挥棒。如果对课程的评价只采用单一的方式,例如采用考试方式,学生就会将主要精力用于知识的记忆和习题的练习上;若只采用论文方式,学生就会专注于文章的收集、整理与提炼归纳;若只采用作品方式,学生将会把精力投入在某一作品的制作与形成上。可见单一的课程评价模式的指挥棒的作用,主要集中在单一的某个方向,属于单向的引导作用。这种单向的引导,对学生的训练与培养是不全面的,是不适合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创新人才目标的。

如果课程评价采用多元化方式,例如采用“考试+论文+作品”的方式,这样学生就要从三个方面来学习认识课程。既要学习课程的基本知识,也要将课程知识以“论文”的形式进行应用思考,提升理论层次;若课程可以有作品产生,那么作品的形成过程无疑是学生应用课程知识进行的实践过程,对学生而言是收获了能力。可见,这样的多元化课程评价模式使学生至少在三个方面获得训练与培养,而如果考核内容是更加丰富多样的,这对学生的培养与训练也将是更加丰富与全面的。因此,多元化课程评价模式使课程评价具有全面性,使学生培养具有丰富性。

(二)多元化课程评价具有稳定性

多元化课程评价的作用就是保证了课程评价的稳定性,减少了随机性,因而使课程评价更具有真实性。若评价只采用单一的方式,如采用考试或论文或作品中的任一种,假使学生平时的多方面表现都很优秀,但是在考试、撰写论文或制作作品时,由于某些非课程因素(如身体状况欠佳、工作时间不充裕等)导致考试作答不理想,论文写作不充实或作品制作不成熟时,其课程的最终结业成绩自然不理想,而此种不理想几乎是不能弥补的,导致评价结果不能较真实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多方面学习情况。因此,单一的课程评价模式易受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使评价具有不稳定性与随机性。

若采用多元评价模式,如采用“考试+论文+作品”方式,即使由于偶然因素使学生在某一评价方面(比如考试)成绩不理想,但是可以从其他方面(如论文或作品)的优秀表现中补偿回来,因此总体成绩会是较稳定的。因此,多元课程评价使评价更具有稳定性。通过多方面、多角度的课程学习评价,学生在课程学习效果上将呈现出层次性,多方面的优秀表现才能取得课程的优异结果,这样的评价更能真实反映学生的付出与学习成效。

(三)多元化课程评价具有复杂性

评价内容的丰富必然带来评价的复杂化,使课程评价的量化与考核更加困难,课程评价任务量大大增加。因此,多元化课程评价模式是不易于操作的,执行中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比如在评价内容丰富多样的情况下,如何保证评价的公正、公平和有效?如何实现评价的有效引导作用和真实反馈作用?如何实现课程评价量化与非量化的有效结合?如何使教师的更多付出得到应有的认可?这些都是需要探索解决的重要问题。在实施课程多元化考核体系的过程中,如何保证考核信息的及时公开也是非常重要的[5]。

四、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改革的效果

在专业课程实践中,将多元化课程评价理念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工学院多个班级进行了教学应用,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改变传统的专业课程评价中非考试评价内容所占比例偏低的情况,由30%逐步提高到35%、40%、45%,甚至提高到50%,实践中授课教师以最大的努力,保证评价数据的真实性。在实践改革中针对2门专业课程、8个班级进行了实践探索,从这些班级的最终课程结业成绩分布中探寻多元化课程评价对成绩的影响及多元化课程评价的优势。

如图1为大二年级机械两个班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成绩分布图,考核比例为:平时成绩占35%,期末考试成绩占65%,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出勤、作业、课程报告、小测验和课堂提问等五个方面。由图1可见两个班级的成绩主要分布在及格段和中等段,两个班级的非考试评价占比35%。

如图2为大三年级机械两个班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成绩分布图,课程评价的比例为:机械1班平时成绩占25%,实验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65%;机械2班平时成绩占30%,实验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60%。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出勤、作业、演讲和课堂提问等四个方面。由图2可见机械1班的成绩主要分布在及格段和中等段,机械2班的成绩主要分布在中等段,其他段比例都较低,而2班的非考试评价所占比例为40%,高于1班的35%,相对来说2班的成绩分布要比1班的理想。

如图3为大二年级农机两个班的“机械制造基础”课程成绩分布图,课程评价的比例为:平时成绩占35%,实验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55%。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出勤、作业、课程论文和课堂提问等四个方面。由图3可见农机2个班的成绩分布主要集中在及格段、中等段和良好段。农机1班的最高段为及格段,农机2班的最高段为良好段,虽然不能呈一定的正态分布,但各区段成绩都有分布,两个班级非考试评价所占比例达到45%。

(a)农机1班成绩分布

(b)农机2班成绩分布

如图4为大二年级机械两个班的“金属切削原理与刀具”课程成绩分布图,课程评价的比例为:机械1班平时成绩占35%,实验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55%;机械2班平时成绩占40%,实验成绩占10%,期末考试成绩占50%。平时成绩的考核内容主要包括出勤、作业、课程报告、课堂演讲和课堂提问等五个方面。由图4可见两个班级的成绩在五个分布区段都有比例,主要分布于良好段、中等段和及格段,且中等段最高,以中等段为中心,两侧区段能够呈现较好的对称分布,表明成绩分布比较接近正态分布状态。其中1班的非考试评价比例为45%,2班的非考试评价比例为50%。

(a)机械1班成绩分布

(b)机械2班成绩分布

总体分析图1、图2、图3和图4,可以得出如下的初步认识:(1)在课程考核中,非考试考核内容的多少及考核比例的高低对课程成绩分布有较大影响。(2)非考试考核的比例较低,也就是考试考核所占比例较高时,成绩分布偏于中等段和及格段;而非考试考核的比例较高,也就是考试考核所占比例较低时,成绩分布偏于良好段、中等段和及格段,且以中等段最高居多,能够较好的接近正态分布状态,表明成绩分布比较稳定,层次分布比较均匀、明晰。(3)非考试考核的内容丰富及考核比例增加,也就是考试考核比例降低,这样的考核也就更接近于多元化考核,初步表明多元化考核对成绩分布是有较大影响的,我们想要的正态分布课程成绩更容易在多元化考核评价中出现,也初步表明多元化课程评价使评价更稳定、更全面。

参考文献:

[1]张吉军,贾昕宇,张学娟等.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与课程考

核体系实践改革的效果分析――以“机械制造基础”课

程为例[J].科教文汇,2014,(10).

[2]贾昕宇,王宏立,张伟.农业高校工程实训与“机械制造

基础”课程整合路径探析[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

评估,2015,(4).

[3]李卫东.高等教育价值与评价多元化分析[J].江苏高

教,2008,(2).

[4]蒋青松.多元化考核评价模式的构建与实证:以大学数

学课程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3).

第6篇:课堂教学评价论文范文

1.1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

可以制定如《动物医学学院课堂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动物医学学院实验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动物医学学院试卷命题与阅卷环节的质量标准》,《动物医学学院实践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动物医学学院毕业论文(设计)环节的质量标准》等。以质量标准为依据,不断加强教学管理,通过各类常规教学检查、领导和同行听课、学生座谈会、学生及同行评课、学生信息员意见反馈等途径和方法,实施教学质量的监控工作,确保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落实,促进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改进决策举措的科学性,学院决策委员会还可以构建学生、家长和用人单位等多元主体的评价反馈体系。学生是学校的服务主体,为此,利用座谈会或不计名问卷调查的形式调查他们对教学管理、课程设置和教师授课情况的反映。与此同时,我还可以通过辅导员搭建家长与学校的沟通桥梁,以便及时了解家长对办学质量的评价。此外,为了了解社会对动物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每年利用社会实习的机会定期征求用人单位信息反馈。

1.2规范课堂教学

除了贯彻执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工作规程》、《关于教师教学常规及检查工作的规定》等文件外,还可以制定《动物医学学院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标准》,从“教学准备、课堂教学(组织与管理)、作业要求、课外辅导、成绩考核“等方面对教师课堂教学进行规范,根据教育部的相关文件明确教师应该遵守的教学规定和课堂纪律要求。

1.3强调实验实践教学

在贯彻学校制定的一系列相关的文件的基础上,设立本学院的一些规章制度,如《实验教学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实验室开放管理办法》、《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实验室工作条例》、《学生实验守则》等文件,同时结合具体情况,求危险性实验提出更严格的要求,同时进行实验教学质量的跟踪检查,不断提高实验教学的质量。此外,在实践方面可以制定《动物医学专业实习教学大纲》、《专业实习指导书》,提前稳固实习基地,认真做好实习计划,指派实习指导教师,并进行实习工作跟踪与监控,制定实习工作总结,实习基地建设等规章制度,保障实习工作的质量。

1.4重视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是整个大学期间学生成绩的具体体现,也是评价学生专业素养的手段之一。因此,在贯彻执行学校的有关的制度,包括《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与管理的规定》、《毕业论文及答辩工作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毕业设计及答辩工作质量标准及评价方案》等文件的基础上,应制定《动物医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指导与管理的规定及质量标准》,对毕业论文的选题指导、开题、指导过程、中期检查、论文答辩、成绩评定和优秀毕业论文的选拔等环节,提出了动物医学专业的要求和质量标准,特别是对学生一人一题的选题要求、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人数及具体职责做出具体规定。此外,确实优秀的毕业论文作为毕业班的指定讲授内容,以便大家共同分享和学习。

1.5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教师结合自己的科研条件和支配时间积极申报科研项目,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申报不同的创新课题,自己联系导师和实验室,提高学生钻研科研的能力。学院制定一系列的鼓励教师从事科研活动的政策,促使教学和科研紧密结合,教师及时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和兽医学前沿引入课堂,转变成专业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教师选择一些学生加入到自己的课题研究中,锻炼了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及科研意识,实现了教学、科研互相促进。

1.6跟进教学检查与督导措施

成立学校、学院两级教学督导组,课后及时与任课教师交流,指出缺点和不足,保证课堂教学质量,在师生共同评课的基础上,每学期对各位任课教师课堂教学质量进行排行,对排名后几位的教师,通过谈话,提出改进要求,让经验丰富的教师指导一年,以便迅速提高教学质量。

2培养目标的更新

综合国内外其他院校的优点和特色,动物医学专业本科优秀人才的培养应遵循三个基本原则:发挥优势培育特色原则;产学研合作办学原则;积极农业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原则。改革旧的与社会发展要求严重脱轨的教育模式,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要求,有利于全面提高人才素质和人才全面发展“产学研”相结合的动物医学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改革重理论、轻实践的人才培养观念,建立以理论为基础、以就业为向导、以能力培养为主体教学体系,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相结合,把能力培养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学生应用能力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积极探索与积累实践性教学模式与经验,以案例讨论教学、模拟教学、临床教学和科研性教学为手段,将课堂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依据教学规律,建立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多层次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3培养方案的更新

经过考察国内外相关专业的人才培养经验,跟踪调查毕业生就业趋向和社会的需求情况,充分利用学校的优势学科力量,进一步理清人才培养的思路,把握好特色专业建设的导向,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培养综合素质高、综合能力强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宗旨,修订原来的教学计划,加大实践教学比例,改进实践教学方法,拓宽实践教学途径,制订新的适应我国畜牧业快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

4小结

第7篇:课堂教学评价论文范文

关键词:高校课程教学;考核方法改革;过程化教学;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26-0081-02

一、目前高校成绩考核概况

高等学校的课程考核,既是对学生的专业知识学习掌握程度进行检验,保证大学生培养的质量,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衡量。传统的课堂教学考核办法,主要是以期末一次性闭卷考试作为标准进行衡量,既不能全面反映学生对该课程的掌握能力,也无法展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更无法衡量并促进学生的创新活动。大多数学校、大多数科目还是以闭卷考试、百分制打分为主要的评价标准,其他的考核方式仅作为非专业课、非必修课的考核方法,或者在必修课考核中仅占较小的比重。

目前的课堂教学考核办法,存在一定的问题。第一,部分教师平时并未详细记录平时成绩,并未批改作业,甚至不对期中考试进行合理的衡量,仅根据期末考试的最终卷面情况来推算该生平时的表现,既是对平时认真学习的同学在成绩考核上不公平,也是对多样性考核方法的抹杀,换汤不换药,相当于传统的一次性卷面考核形式。第二,部分高校,尤其是高等教育扩大招生后,录取学生高中基础较差的学校,为保证学生顺利毕业,存在教师考试前划范围,给重点,提前透露考试题的现象,并且又缺乏平时的考核,导致学生临时抱佛脚,背了就考,考了就忘,完全没有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培养的大学生专业水平不足,就业困难。第三,各门课程之间缺乏联系,各考各的,各教各的,导致学生不能全面应用专业知识,无法将书本与现实结合起来,具体表现为毕业论文完全无头绪,走入社会就业运用能力差。

高校课堂教学亟须考核方法改革,以给予学生与教师更为公平的教与学的绩效考核,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提高高校的培养质量和学生整体素质。本文将从考核方法改革、课堂与实践相结合、个性化考核等方面分析高校课程教学考核方法改革。

二、课堂教学考核方法改革

全面推进“过程化”教学考核。高校缺乏升学压力,即使考研也是个人行为,并且考研科目与教学科目经常并不符合,导致大学生学习不够努力。而教师方面,很多学校重科研,轻教学,导致教师工作重心向科研倾斜,不注重教学工作。“过程化”教学考核,不仅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是一种激励,也是对教师认真负责的约束,并且帮助学生更深度地理解专业知识。

大学生在经历了中小学十二年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学校教育之后,通常不能理解除考试之外学习的意义和目标。从新生开始,推行过程化教学考核,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例如,有一定比例的新生无法通过高等数学课程的期末考试,是各层次院校都存在的现象,然而高等数学既是重要的学位必修课,学生获取学士学位的必要条件,也是大多数理工农医经管学科以后课程学习的基础。如果在高等数学课程中推行课程化教学,随时通过作业、小测验、分析报告的形式进行考核,教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及时给予指导,也督促学生不放松地随时学习,并且降低了期末一次性考试的成绩比例,提高了通过率。杭州师范大学推进“过程化”教学考核已有一段时间,教学效果良好,深受学生好评。而以课程系数的形式作为教师工作量增加的补偿,也激励了教师更多参与到中间过程评价中来。

过程性评价不拘形式,根据课程性质、教学目标、专业特色不同,由主讲教师自行决定,课程组通过,并征集学生的意见。但是须限制评价次数,一学期至少十次过程性评价成绩。专业基础课,可以通过小测验、小作业、小论文、小组讨论等形式。理论与实验结合的课程,可以通过多次实验报告,以小组等团队为单位的实验设计等形式进行考核。语言类的课程可以通过听说读写全方位地进行考核。

三、课堂与实践相结合的考核方法

1.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不但具有考核的连续性,帮助学生各门课程之间的理解和融合,也能促进学生创新。大学之大,并不仅仅是提供未来就业的一个专业工具,而是为了对本专业有深度的理解,有创新的能力。各高校根据教育部的要求,都开设了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等大四的专业知识运用型的实践类教学,大多数学校还开设了短学期、学年论文、学年设计等从大三开始的对实践能力的准备。然而,实践环节往往与课程教学联系不大,与各门课程的关系都是孤立的。并且存在师生对实践环节教学积极性不高的问题。暑期短学期适逢期末考试结束,学生存在厌学情绪,并且短学期的成绩通常打等级制,是否积极认真、学习效果如何不影响学生通过。而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实训环节与学生寻找就业机会的时间相互冲突,导致学生将考研、考公务员、应聘面试作为大四的主要任务,对毕业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则抱着能通过就行的心态。若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相结合,不但可以减轻学生在大四的负担,而且可以培养锻炼综合分析能力、专业知识运用能力等可以让学生受益终身的综合知识能力和专业素养。以金融学科为例,在进行证券投资学、金融市场学、金融工程、金融衍生品、投资银行学等投资相关的课程教学的同时,可以引导对投资方向有兴趣的同学,逐步在各门课程的过程性评价教学中,培养资料收集、数据查询、数据分析等研究能力,同时学生选择的课程论文的题目,可以进一步成为学年论文或者短学期教学的研究话题,再更深入一步成为毕业论文的题目。在金融学科中,货币银行学、银行会计、国际结算等商业银行相关的课程教学中,可以引导对于银行业有兴趣的同学,按照教学规律在各门课程中,培养起商业银行资料、信息、文献、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能力,为以后的学年论文、短学期、毕业论好准备。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环节的结合,可以提高学生对专业知识理解的深度和广度,通过研究型学习,系统性地学习了某门课程的某个专题的知识,并且培养了研究问题的能力。

2.课堂教学与就业相结合。虽然就业并不是高等教学唯一的目的,却是高校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问题。学生未来的职业发展,应融入专业教学,将象牙塔和社会实际相结合,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人才,也为学生奠定好良好的职业发展基础。高校课程所提供的专业理论学习,与学生所需的就业综合竞争力,并不矛盾,是一种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专业能力强的学生,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中更具优势。面对近几年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考验,在校大学生颇具危机意识,并对学校课程开设与就业接轨有强烈的需求。部分学生提前逃课在校外实习或创业,部分学生花费大量时间漫无目的地参加各类职业资格相关证书考试,缺乏针对性,职业目标不明确,甚至花费大量金钱参与校外培训,忽略了校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考核,可以与获取相关行业的资格证书相结合。如果课堂考核本身,即与相关行业的从业要求相联系,可以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积极性,而考证与期末考试相结合,也可以减少学生重复劳动,减轻负担,增加用于创新和实践的时间。例如,非会计专业的其他经济管理类学生,在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同时,可以结合当年的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大纲要求,并可以允许以会计证来作为会计学基础课程的期末考试成绩,可以用会计电算化单门课程的成绩作为实验教学成绩。证券投资学课程可以融入证券从业资格证考试中的知识点,可以将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成绩作为期末考试的成绩。除了获取资格证书,行业实践也非常重要,可以在传统理论授课的教学大纲中,增加实践实验学时和学分,通过部分课时在相关企业观摩学习,例如每学期一至两周,培养学生的职业认知程度。

四、个性化考核

各门课程性质不同,考核方法各异;各位学生能力不同,具有不同的个性特点,也可以设计出不同的考核方法。即使是同一门课程同一专业的学生,随着时间推移,该专业理论与实际的发展,考核方法也不宜一成不变,也应与时俱进,不断改变,采用最合适的考核方法。从课程的角度来说,以金融学专业为例,有需要广泛阅读的类型的课程,例如金融学;有需要思考分析的课程,例如金融数据分析;有注重实践能力的课程,例如证券投资学;有需要关注最新动态的课程,例如国际金融学;虽然上述课程在培养计划中的分类均为专业必修课,考核类型均为考试课,但是各类课程不宜采用统一的考核方法,而应结合各课程的特点设计出特有的考核方法。学生个性各异,既需要因材施教,也需要因材施“考”。例如考试紧张型的学生,可以给予更多的过程性考核机会,在学习兴趣浓厚的情况下完成难度较大的论文、设计、项目等;背诵困难型的学生,可以不用条条框框的试卷进行记忆能力考核,而专注于其对相关概念的理解和应用;缺乏实践能力,偏向应试的学生,也需要更多培养实践能力,降低期末考试比例,促进其主动地参与实践学习。

五、结论

目前高校普遍采用的课堂教学考核方式存在一定的缺陷,不能够全面地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掌握情况和运用能力,也不能起到促进学生创新发展、激励教师课堂教学的作用。通过考核方法改革,推进过程化教学;课堂与实践教学结合、与就业结合进行考核;因人而异、因课而异进行个性化考核,可以全面提高学生学习主观能动性、创新实践能力,激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第8篇:课堂教学评价论文范文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教学改革;翻转课堂;小慕课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要求高校“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关于改进和加强研究生课程建设的意见》则明确,“重视课程学习,加强课程建设,提高课程质量,是当前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重要和紧迫任务”。可见,尽快推进我国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改革,有效落实上述两项政策目标,这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难题。

一、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任课教师精力投入不足,严重影响了研究生课堂教学质量

目前,硕士研究生的课堂教学普遍不及本科教学规范、严谨。任课教师通常是副教授、教授和一些院级领导,其本人的科研项目一般相对较多,因此忽视教学成为较为普遍的现象,甚至都不能保证课程所要求学时的完成,很多教师往往在完成了一部分学时以后就让学生查查资料写篇论文。因为教师本人的精力投入不足,考核的时候也就并不严格,进而严重影响了课堂教学质量。

2、教学过程互动性不强,严重影响了研究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目前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大多沿袭了本科教学方法,基本可以归入“老师讲,学生听”、“教案+粉笔或PPT”的传统讲授法,集体讨论、小组互动、调查研究等方法依然用得很少,缺乏课堂上的学生参与。这种单一的、缺乏互动的课堂教学方法,严重影响了研究生独创思维能力的发展。

3、考核方式多样化不足,严重制约了对学生实际能力的检验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主要包括传统的期末试卷考试和提交小论文两种形式。其中的期末试卷考试仍然以基础知识的考核为主,学生只要死记硬背就可顺利应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得不到充分的检验。小论文考试形式难以避免学生抄袭论文,任课教师对论文复制比的检测也难以操作,论文答辩更难落实,因此往往是只对小论文的既有内容和论文形式进行评价,难以充分检验出学生的学识水平和学术水平。

二、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改革对策

1、通过设置教学咨询员以期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近几年,很多欧美国家的研究型大学为了追求优质高效的课堂教学质量,设置了一种教学咨询员职位,申请者为具有教学经验的高年级研究生或博士后,承担的主要工作是观察课堂,收集学生的反馈,为教师提供建议与指导,帮助提高教学技能,改进教学质量。[1]这样,每堂课都相当于配备了2名教师,一名教师负责课程的讲授,另一名教师则负责全程监控上课的过程和上课的效果,充当教学咨询员的角色。当讨论问题时,其往往也会参与其中,协助主讲教师解答学生的问题。简单地说,除了从事传统的教学与科研的辅助工作之外,同行教学咨询员还充当课堂教学质量的监督者与评价者。

2、通过合作学习方式增强学生间的互动性

互动式开放教学在欧美是极为盛行的,也被公认为是欧美国家研究生教育的成功之所在。为此,建议在硕士研究生课堂教学中,适当采用信息加工建构主义合作学习方式,[2]一般由2-4个人构成一个合作学习小组,小组成员由拥有同质能力或异质能力的学生构成,合作学习的任务是对信息的复述或者整合,教师在合作学习中起到对学生进行协助的作用,可以参与记录互动过程,用以指正互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可以形成一种成员间互帮互助的人际关系,分享其他成员的学习资源和学习经验,在一定工具帮助下,成员间通过协作的方式共同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同时通过教师的全过程考核,也将大大促进学生课堂学习中主体地位的发挥。

3、将“翻转课堂”“小慕课”教学模式引入课堂

目前我国硕士研究生教学的主要组织模式是集体学习,而很多异地的在职研究生经常不能保证上课时间。基于此,可以考虑安排课程开设校区的学生到指定的教室上课,其他异地的学生到当地指定的教室或在家里,以远程教育的方式,通过网络实现与师生的实时交流。这种远程教育方式既保证了教学效果,又方便了学生就近上课。具体到教学方式,可以借鉴“翻转课堂”和“小慕课”这两种新型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彻底地颠覆了传统意义的教学模式,知识的传授不再发生在课堂上,而是通过网络技术辅助在课前便已经完成;而知识的主要内化过程则发生在课堂上,在同学间的团队协作以及教师的帮助指导下完成。在“翻转课堂”中,学生是自主学习者,教师是资源的提供者、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负责个别指导和答疑解惑。[3]这种模式对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增强课堂学习中的探究性、扩展问题探索的广度和深度、更加高效地利用课堂时间都具有积极作用。

“小慕课”的主要课程类型是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目前,这种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已经在美国的哈佛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等全球顶尖学府进行了探索与实验。这种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更加强调赋予学生系统化、个性化、深度化的学习体验,增强了教师、学生与同伴之间的高效交互,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内化效果。

“翻转课堂”“小慕课”无疑都带来了培养方式和教学模式上的巨大变革,但它们也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研究生课堂改革不能简单套用照搬,而应根据实际情况,结合传统学习方式和网络化学习的优势,共同促进研究生教学改革的进行,促进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吴慧平,杨春洪.同行教学咨询员:研究生助教的新角色――以密歇根大学为例[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14.6.

[2] 李俊佐.基于研究生课堂的学习共同体构建研究-―以教育技术专业为例[D].四川师范大学,2014.

[3] 李燕,陈文,刘京诚.“翻转课堂”、“反慕课”影响下的研究生文检课改革探索与实践[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1.

第9篇:课堂教学评价论文范文

二、课题的背景与意义

现阶段高职高专音乐专业教学,无论是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形式还是教学手段仍停留在原有传统方式。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人才的培养需要,甚至已经桎梏了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相脱节,这将影响和制约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学生的培养,不利于高职高专音乐专业学生的发展。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着以下几点不足之处:

1.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

2.各门课的学习保守而独立与其它课程不相联系;

3.教学内容缺少实用性;

4.评价体系不完善;

5.自主学习与实践机会较少;

6.教学手段单一。

本研究以现代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应用技术能力为主线,针对高职高专的音乐人才培养目标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在教学中重新整合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克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将教、学、做结合起来,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构建高职高专音乐课程模式。

三、实施方法

1、用观察法收集学生课堂上的各种表现;

2、用实验法观测实验班与普通班的对比;

3、用测验法(比赛、展演、音乐会、实践技能测试)检查学生的音乐学习成效;

4、用资料法搜集、积累教学的各种资料。

四、实施计划

1、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年7月——20**年11月。

本阶段主要工作为初步调研、成立课题组、制定实验方案、确定实验班。

2、第二阶段:实验阶段20**年11月——20**年7月。

本阶段主要工作包括:①修改各专业教学大纲;

②教材开发和利用;

③创新教学方法;

④改革评价体系

⑤教学模式构建。

3、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年7月——20**年12月。

本阶段主要工作为把实验班的教学模式向音乐专业班推广、总结验收实验成果、撰写实验研究报告、结题论文。

五、课题组人员及分工

六、实验对象

通过初步调研,确定**级小学教育(音乐方向)一班为实验班,二班为对照班。

七、研究内容:

本研究打破单一的教学内容,把相关专业知识有机结合,如:在钢琴专业课教学中加入音乐史、欣赏、曲式分析等相关知识,在乐理可教学中有机融合奥尔夫声势训练、达尔柯罗兹体态律动等音乐教法,并把视唱、钢琴、声乐等融合其中,在教学方法上,克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新型教学策略即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教学方法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改革教学手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完善评价体系,改革考试方法,改变以往以期末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考试模式,把考试分为理论测试、能力考核两部分,为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成立多个课后实践小组,把课堂教学中的课后作业与实践小组活动紧密结合,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增强适应社会能力。

根据就业形势和教学改革的需要,适时调整教育理念、课程体系、内容建设、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育途径,形成了以职业教育理念为指导,以内容为核心,以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育途径为辅助的综合性改革,适应市场需求,达到以职业能力教育为中心的“一专多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七、成果形式:

1、实验研究报告:《高职高专音乐课程模式的实验研究报告》

2、《钢琴》精品课

3、《声乐》精品课

4、《舞蹈》精品课

5、相关论文

八、学术价值:本研究打破单一的教学内容,针对高职高专学生的就业需求,在音乐专业教学中增添了适于高职高专学生特点的实用性教学内容,如:钢琴的即兴伴奏、声乐的组织排演、舞蹈的创编教学等等。同时把相关音乐课程专业知识加以整合,拓展相关音乐技能教学内容。重新拟定了教学大纲。在教学方法上,克服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运用新型教学策略即在建构主义指导下的研究性学习与自主学习,教学方法以启发式和讨论式为主,同时在教学中针对不同学生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发挥实践小组的功能和作用。改革教学手段,积极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扩大课堂教学信息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活力,完善评价体系,改革考试方法,改变已往以期末分数为唯一标准的考试模式,以平时学习态度、学习效率及课堂出勤率为依据。结合艺术实践与课程考核给学生已全面综合的评价。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发展,增强适应社会能力。使学生不仅能弹、能唱、能跳,而且有一定的音乐表现力和实际应用的能力。真正体现“一专多能”。满足了社会不同行业的人才需求,从而实现高职高专音乐课程教学目标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本研究具有:综合性、灵活性、实用性特色。

九、研究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