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课本剧晏子使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优秀的文言文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的积淀,阅读文言文是当代中学生集成我国优秀文化传统、提高自身文化修养的需要。所以,《新课程标准》针对文言文对初中学生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并能“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语文教材也大大增加了文言文的比重,苏教版文言文篇目共有37篇。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的效果不够理想,原因很多,但归根结底是两条:一是教学目的定位不当,“为考试而学,为升学而学”成为文言文教学主要甚至唯一的目的。二是教学策略失准,教学形式单一,串讲、串译被视为文言文教学的不二法门,忽视了学生学习的心理,教学过程枯燥乏味。中学生中流传着“一怕写作文,二怕文言文,三怕周树人”的顺口溜。
新课程理念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笔者大胆尝试采用文言课本剧的创作和表演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改变他们怕学文言文的局面,鼓励学生自己走近文本,理解字词,读懂内容,提高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培养多种能力。
那么什么是课本剧呢?课本剧就是“把课文中叙事性的文章改编为戏剧形式,以戏剧语言来表达文章主题。改写的时候还务必要保留原意,不能改得面目全非”。七上:《郑人买履》、
《刻舟求剑》、《梵天寺木塔》;七下:《赵普》、《黔之驴》;八上:《晏子使楚》、《人琴俱亡》;九上:《陈涉世家》、《捕蛇者说》;九下:《曹刿论战》、《愚公移山》、《邹忌讽齐王纳谏》都可以让学生尝试着进行课本剧创作并表演。如果能在教学中依据学生学情,即学生文言文学习的兴趣、特点以及水平、初中学生身心特点,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编演,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初一:也傍桑阴学种瓜
初一学生学习文言文时间还不够长,改编课本剧的能力相对较弱,也不会很好处理详略,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应给学生明确的指导:对能表现中心、人物性格的细节应细加揣摩这时初一学生在心理上个人意识开始出现、群体意识日益增强,因此要尊重他们的个人创作,通过小组的对比,选出最佳剧本进行表演,通过竞赛形式来激发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下面就以《赵普》为例说说我们的处理方法。这篇文章的重点是通过细节描写表现人物性格。课堂上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 试举例说明本文刻画人物时运用的细节描写并理解其作用。太祖:“大怒”,“碎裂奏牍掷地”写出了太祖怒不可遏的样子。侧面烘托赵普精神的难能可贵。赵普:“跪而拾之……颜色不变”“补缀”这些生动感人的细节描写,写出了赵普的沉着镇定;写出了赵普超人的毅力和耐心、坚定的意志;表现了赵普为国荐才的精神。学生在课后对课本剧的编演就有力地突出了这一点。老师提供赵普阖户读书的范例,要求学生改编赵普举荐人才事件。
通过这个课本剧的编排,学生将课本的内容进行了很好的展示,同时又考虑到了赵普活动的另外场景:私第,又再创了一个管家形象,更好地村托了赵普冒死为国举荐人才的高贵品质。
正因为老师课上引导得当,学生才有了课后创作的明确的方向。正是因为有了学生的自我创作和表演,他们对文言文的畏惧心理有所改善。
初二: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初二学生思维能力大为提高,经过一阶段的课本剧编演,能力有所提高,可以在此基础上提出更为具体细微的编演要求,也就是全篇编演。在编演过程中为了全面把握人物性格,师生可以互相提供相关材料促进对人物的进一步解读。学习《晏子使楚》,在疏通字词后,我给学生提供了另外一段《晏子使楚》课本剧,涉及到他出使的背景和与楚王第一次交锋的具体内容。学生对晏子的形象有了初步的了解后,要求学生改编时特别注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对表现人物的作用。这样具有挑战性的作业激发了学生的创作能力,晏子的沉着冷静、不亢不卑和机智善辩,楚王的盛气凌人、傲慢无礼,侍卫的阿谀奉承,在学生的创作中得到很好的表现,使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除了这篇文章,《人琴俱亡》和语文读本上的《杨震暮夜却金》等都可以让学生亲近文言,提高编演能力。
初三:百花齐放春满园
初三学生的思维能力空前提高,对文言文的语法现象已有一定积累认识,而初三文言文普遍较长,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会持续走低,基础好的同学不愿发言,基础差的同学甚至游离于课堂之外,课堂上必如一潭死水。在这时如何给学生提供持久的动力支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课堂的主人呢?
教师可将全班分成三到四个大组,推出组长,组内协商再推出编剧、导演、道具、演员等,然后各司其职、着手准备,尤其编剧,不可一人完成,应集体创作,一人执笔。这一步在课堂上进行,留出一节课的时间,供学生编剧,其他活动均在课下,学生自主安排。课文较短的,一组演一遍;课文较长的,则可一组演一片断,一组继一组,排出顺序,大家共同完成。表演结束后,一组谈谈对人物形象的认识,另外一组谈谈对主题的认识,还有一组可谈谈小组在对剧本创新形式上的探索,在此基础上再由师生互评。如此一堂课学生亲自体验,每位学生都有了展示自己的机会,这样就有效培养了学生的活动能力、组织能力、创造能力和良好的品质。在此基础上,再回归文言文的语法现象。由表演的几个小组分别负责,总结出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一词多义等。
比如同学们在编写《愚公移山》时,就融入了音乐、舞蹈,大家根据自己喜欢的流行歌曲的曲调,为剧本编写了好听的歌曲,如愚公上场时先加了一段快板:“老汉今年八十八,耳不聋来眼不花。我家门前有座山,不搬走我心不甘,方圆七百实在大,得想办法搬掉它,搬掉它!”在编写剧本时,要求按照剧本编写的格式,充分利用这一创作的机会,在基本忠实原文的基础上,大胆地发挥想象,写出有创意的剧本。当然,为了充分展示同学们的创作才能,发挥他们的个性,还可以加上音乐、舞蹈、快板或演绎课文的现代版、滑稽版。教师在课堂勇敢地放手,保护学生的自我学习和创新能力。
先生说过:“学生参加演戏,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演戏里的人,就必须理解他们的思想和感情,要具备活泼生动的想象,也要有一定的表演能力,使他们对听课读书发生兴趣······”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引入课本剧编演对教与学都起着如虎添翼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新课程标准》
[2]《课本剧,文言文教学的一扇窗》许织云
【关键词】课本剧;兴趣 ;能力;编演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学生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己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点燃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成功的快乐。使其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分锻炼自己,展示自己,提高自己,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一片广阔的天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活力”是现阶段素质教育下课堂改革的方向。在当前语文教学中,怎样才能使学生自主、快乐地学习,并提高听、说、读、写等各方面的能力呢?我认为,应该注重于文教学的实践性,把呆板的语文知识同鲜活的生活实际结合起来,学生在活动当中学习,定然会兴趣大增,在实践中真正提高能力。课本剧是以课本为基础的一种语文教学实践活动,它特别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旨在培养学生创新、合作、组织、协调多方面的能力,既能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又对语文课堂进行了有益的拓展和深化,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极大的空间。因此,课本剧无疑是学生乐于学习语文的催化剂。
1 关于课本剧
课本剧,是师生以语文教材中的有关课文内容为基础,改编成适合学生演出的相声、小品或小型话剧。它的规模可大可小,布景可有可无,不求灯光音响,不求是否具备表演天赋。既可以是班级内几个学生、一个小组、几个小组的理解性表演,还可以是全校性的比赛性表演。它力求充分表达原课文的主题思想,尽量运用原作的语言、动作和主要情节来塑造人物形象,从而更好地体现课文内涵。小学阶段适合改编课本剧的课文主要集中在寓言、童话、和对话较多或情节有趣的记叙文等作品中。如《狐狸和乌鸦》、《丑小鸭》、《守株待兔》、《晏子使楚》等。
2 课本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2.1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中,只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好学,才能提高教学效率,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课本剧以一种表演的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了一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表演中体验,在欣赏中品悟,学习就成了一件快乐的事。例如在学习《美丽的小路》时,我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学生并不是很积极。于是,我接着说这不仅仅是预习课文,还要大家当演员,选择你喜欢的角色认真准备。一听完,学生的反应很大,热情都很高。第二天上课时,孩子们头上都戴着自己精心制作的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头饰,满心期待地坐在座位上。课本剧表演开始了,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上台表演的小朋友入情入境地表演着,他们表演的惟妙惟肖,生动活泼。就连平时最讨厌上语文课的王珊珊同学在扮演兔姑娘时也是那么投入,那么专注。一节语文课就在学生的精彩表演中结束。同学们不仅深刻理解了课文内容,活跃了课堂气氛,更是激发了学习语文的兴趣。
2.2 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首先,一台课本剧的成功要求学生对课文有正确的感知,深刻的理解,对课文有较强的记忆和大胆的发挥,变死的课本知识为活的演出实践。这就需要学生发挥想象,培养感情,还要求学生有很好的相互协调与配合的能力。其次,课本剧表演通过人物的对话、旁白,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丰富学生的普通话水平和优美的言语表达能力。因此 ,演好一出语文课本剧,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是培养学生组织能力,创新能力,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3 课本剧的编演
首先,精挑细选。哪些课文适宜改编成课本剧?可以引导学生一起讨论,形成共识:一是要情节集中、紧凑,冲突性强。二是要人物性格鲜明。三是场景高度集中,不能变换过多。如《陶罐和铁罐》、《半截蜡烛》、《两小儿辩日》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相信学生,放开学生的手脚,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让学生大胆选文。
其次,精编细演。如何把剧本编写得更为生动、有味,富有特色,需要老师师做一定的引导。编后的“成品”主要以话剧为主,话剧中情节的发展、人物性格的展示,都要通过人物的台词来完成。因此,对台词的编写有较高的要求,而学生初学改编,往往会为文中人物对话所限制,缺少补充想像的意识。教师要鼓励学生勇于创新,对剧本中人物的台词进行充实、调整、完善,以使人物性格得充分展示,人物形象更为丰满可感。另外,剧中人物的心理独白、幕后的相关故事、人物的相互关系等,都要指导学生应该通过台词来传达。表演时,舞台布置和道具可从简,重点是表演好人物对话,注意把握好语调、语速、节奏和停顿,以及动作、神态的表演,最大程度的为突出人物性格、情节发展服务。
一、导语激发兴趣
师者善“导“,这就要求教师要善于创设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导入课文学习。一位教师为了让学生迅速而有效的进入人教版第七册《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的学习,她用图片这样导入新课:师:你最喜欢的体育明星是谁?生:姚明。(出示姚明成为骨髓捐赠志愿者的图片)。记者问:你是真捐,还是假捐?姚明答:一旦需要,马上就捐。记者问:假如正在举行一个重要的比赛呢?姚明答:有什么比生命更重要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第斯多惠指出:“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孩子们犹如那含苞欲放的花朵,教师要善于用自己的智慧去开启它,让它在和煦的春风中绽放。教师从学生感兴趣的体育明星入手,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为学生学习课文奠定了情感的基础,引起了学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这样的课堂才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
二、赏识激活思维
教师要从课堂入手,为学生创设一个被赏识的氛围,让他们受到赏识,树立自信──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赏识教育能激发学生内心的潜力,把成长的快乐还给学生。当学生专心听讲时,教师投以赞许的目光;当学生发言精彩时,教师不惜尽情地鼓掌。课堂上多用“你真聪明!”“你的问题提的真妙!”“我喜欢你这种思考问题的方式!”“我赞许你这种与众不同的回答!”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注重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即使学生说得结结巴巴、吞吞吐吐,也应寻找闪光点给予肯定和赞扬,让他们树立自信心。如教学《》时,设计让学生进行配乐颂读比赛的环节,看谁能读出不畏艰险的气势。同学们感到新奇,都跃跃欲试。在音乐声中,同学们的诵读仿佛让大家再次看到了爬雪山、过草地,巧渡大渡河,翻越五岭山脉的情形,他们声情并茂的诵读就像舞台上表演的演员!紧张的比赛中诗句逐渐为同学们所熟悉、牢记。在这表现自我的舞台中,同学们不但提高了自身的朗读水平,而且在无形之中增强了自信心。这为学生创设了被赏识的环境。学生在活动中全方位地受到赏识,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自信心。轻松、快乐、愉悦的心理状态与畅所欲言的氛围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从而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
三、“好剧本”要让学生“演”出来
要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就需要教师能创设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枯燥的读背,学生肯定要丧失兴趣,他们喜欢新奇事物,喜欢展示自我。表演是孩子喜欢的节目,为了演好角色,学生就必须主动去读课文,揣摩人物的心理,设计符合人物身份的动作。一个需要多种才能的综合活动,需要学生发挥创造能力。课内的采访表演和课外的课本剧表演,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此时课堂上师生的关系完全是平等的,教师只是活动的设计者和组织者。纵观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有很多适合学生演课本剧。如教学《晏子使楚》这一课,学生通过表演课本剧,领悟到了晏子语言的巧妙机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使得课堂焕发出了活力。孩子们积极主动地参与课本剧的演出,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听说的能力,积淀丰厚的语文素养,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再如《将相和》,一位教者是这样指导学生编排课本剧的:蔺相如:(上前扶廉颇)将军这是为何,快快请起!廉颇:蔺大人,您真是宽宏大量,肚中能撑船,我廉颇是粗鲁之人,以前的言行有辱大人,我竟不顾国家生死存亡和您闹不和,真是罪过。蔺相如:将军能知错改正,不是很好吗?有何罪过?廉颇:上卿大人,过去您不与我斤斤计较,我感激不尽。您劳苦功高,要是没有您,我国稀世珍宝──和氏璧一定会被秦王骗去;要是没有您,“渑池之会”赵王定会受到侮辱,请您再受我一拜!蔺相如:将军说的是哪里话,“渑池之会”要不是您的兵力,不但秦王不会为赵王击击,恐怕我和赵王也早就成了阶下囚了。廉颇:蔺兄真是令人敬佩,往后我听您的,我们一起做好赵玉的左膀右臂,为赵国强盛做出贡献。新课标指出:教师要发挥创造性,针对教材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将相和》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问、学生听答”的常规教法,它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调动了学生参与语文实践活动的积极性。好剧本,让学生演出来,不仅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突破口”。
本次汇演共有4个方阵的同学,甲:兰色方阵的同学你们好。
乙:红色方阵的同学节日快乐!
丙:黄色方阵的同学节日快乐!
丁:绿色方阵的同学节日快乐!
合:让我们共同度过这美好的一天!
(乙:下面请校长为大会致词星期二庆祝才说)
第一乐章
《绿色畅想》
甲:当河沿的杨柳抽出第一枝新绿,
乙:我们的心情像阳光一般明媚,
甲:因为绿色是和平,
合:因为绿色是生命,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一乐章--绿色畅想
1、《快乐的竹林》
甲:呀,小熊猫你在找什么呀
小熊猫:我饿了,想吃竹子!
乙:瞧 ,哪儿,不是一片竹林吗?请欣赏由校舞蹈队带来的舞蹈《快乐的竹林》请一、一班《绿色旅行团》作准备。
2、《绿色旅行团》
丙:当蔚蓝的天空描绘出报春的新燕,当迎春花摇曳出金黄的蓓蕾,走出家门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吧。请欣赏由一、一班带来的舞蹈《绿色旅行团》。请一、二班《花喜鹊》准备。
3、《花喜鹊》
丁:(唱着歌儿进来)"太阳光,金亮亮,雄鸡唱三唱,花儿醒来了,鸟儿忙梳妆,小喜鹊造新房…"
乙:帆帆,唱歌真好听。
丁:谢谢,我呀在我心目中的明星喜鹊姐姐学习呢?
乙:它还有一身漂亮的舞艺,不知道吧!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由一、二班带来的舞蹈《花喜鹊》请四、一班《绿色祖国》作准备。
4、《绿色祖国》
甲:在不知不觉中迎来了我们的节日,我们用绿色装伴祖国,让我们的童真挥洒在绿色祖国的土地上!请欣赏四一班带来的舞蹈《绿色祖国》请永洪小学一年级《我家门前有小河》作准备。
5、《我家门前有小河》
乙:我家门前有小河,哗啦啦,哗啦啦,河水唱着歌儿奔四方。请欣赏永洪小学一年级舞蹈《我家门前有小河》,请四、二班《绿色萌动》作准备。
6、《绿色萌动》
乙:大地初始,绿色便开始了生命的旅程,瞧,那一片萌动的绿色。请欣赏由四、二班带来的舞蹈《绿色萌动》请五/!/二班小品《晏子使楚》作准备。
7、《晏子使楚》
甲:"人不可貌相,水不可斗量"其貌不扬的晏子是如何机智免受楚王的侮辱,维护自己和齐国的尊严的呢?请欣赏由五二班同学自编自导自演的课本剧《晏子使楚》请二一班舞蹈《童趣》作准备。
第二乐章-欢乐童年
9、《童趣》
甲:童年是一只歌,跳跃着美妙的音符。
乙:童年是一首诗,充满了幻想和憧憬。
合:让我们共同走进第二乐章-欢乐童年
乙:请欣赏二、一班带来的舞蹈《童趣》请二、二班的舞蹈《玩具畅想曲》做准备。
10、《玩具畅想曲》
合:同学们节日快乐!
吕:你发现没有,今天我们的校园特别美。
陈:今天我们的同学也特别精神。
吕:我们来看看那个方阵最热情。
陈:让我们带着这份热情一起来欣赏由二、二班表演的舞蹈《玩具畅想曲》,请一、三班《小蚂蚁》作准备。
11、《小蚂蚁》
丁:未来战士,你的力量很大,你能把它劈断吗?
丙:小菜一碟,(弄断)
丁:(拿一捆来)哈哈,这下你办不到了吧!
丙:恩,这可不行。
丁:这就是团结的力量,小蚂蚁虽然很小,但它们就是依靠团结而战胜困难的
甲:让我们一同来欣赏由一、三班带来的舞蹈《小蚂蚁》请二三班舞蹈《花裙子飘起来》作准备
12、《花裙子飘起来》
乙:把所有的声音变成一支歌,把所有的色彩变成一只烛,在节日里你的花裙子是梦幻中的彩蝶,飞舞着最诚絷的祝福。请欣赏由二、三班带来的舞蹈《花裙子飘起来》请三、一班童装展示《夏之梦》作准备。
13、《夏之梦》
丙:童年是七彩衣,正躺在我们各式各样的花衣裳里向我们微笑。看啦!我们的童年踏着悠扬的乐声,蹦蹦跳跳的向我们走来了。请欣赏由三、一班带来的童装展示《夏之梦》,请校舞蹈队《欢乐童年》作准备。
14、《欢乐童年》
丁:刚才三、一班的小模特表演的怎么样?支持他们的就挥舞起你们的方阵表示。
甲:红色的方阵同学最热情。
丁:那我们把活泼欢快的鼓点敲起来
甲:我们一起走进欢乐时代。请欣赏校舞蹈《欢乐童年》请永祥小学小品《小明上学》作准备。
16、《小明上学》
甲: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父母的行为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多关心关心孩子吧!让孩子在健康的环境下成长。请欣赏永祥小学小品《小明上学》。请三三班舞蹈《黄城根脚下踢花毽》作准备。
第三乐章《雏鹰展翅》
17、《黄城根脚下踢花毽》
丙:鲜红的领巾在我们胸前飘扬,
丁:星星火炬把我们的前程照亮;
丙:我们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
丁丙合:今天,储备知识,积蓄能量,
明天,万里长空,任我翱翔!
让我们走进第三乐章--雏鹰展翅请欣赏三三班带来的舞蹈《黄城根脚下踢花毽》请五、四班舞蹈《再试一下》作准备。
18、《再试一下》
甲:老师经常教导我们要做一个有理想的人,刘钰有什么理想?
乙:我想成为像杨丽萍一样的舞蹈家!
甲:遇到困难呢?
乙:不怕,克服它,再试一下!
甲:对,我们不能被失败打倒!
乙:请欣赏五、四班带来的舞蹈《再试一下》
19、《腾格尔草原》
丁:今天真是太高兴了,不但看到这么多精彩的节目,而且老师也加入我们的行列,请欣赏陈老师带来的蒙古舞《腾格尔草原》请永祥小学《中国功夫》作准备。
20、《中国功夫》
甲:武术是我国的国粹,请欣赏由永祥小学带来的武术表演《中国功夫》。请四三班《感恩的心》作准备
21、《感恩的心》
乙:风的轻柔道不尽人间深深的爱,我们的世界是一个爱的世界,带着感恩的心去散播我们所有的爱吧!请欣赏四、三班舞蹈《感恩的心》请三二班舞蹈《七彩动画娃》作准备。
22、《七彩动画娃》
23、小品《不做小皇帝》
丙:我们身边都充溢着爱,有的在爱中学会了给予,有的却在溺爱中迷失了自我,你看这不就来了一位吗?请欣赏六三班带来的小品《不做小皇帝》请五一班舞蹈作准备
24、
丙:刚才的课本剧真有意思.,学校的同学真多才多艺.
丁:那当然了,你看有会唱,会跳的,会武术的,会表演的,卧虎藏龙之处。
丙:还有一群健身教练呢
丁:下面我们请欣赏五一班带来的舞蹈请永新小学《你好周杰伦》作准备。
25、《你好周杰伦》
甲:今天,我们欢歌笑语,今天,我们畅想未来,下面让我们一起随着永新小学活泼欢快的舞蹈《你好周杰伦》唱起来!跳起来!请六一班作准备。
第四乐章奔向明天
26、
甲:创新是我们的积极行动,
乙:体验是我们的 教育内涵,
甲:成才是我们的共同愿望,
合:让我们一起走进第四乐章--奔向明天!请欣赏由六一班带来的舞蹈请六五班小合唱《童年》作准备
27、《童年》
丙:教室里,操场上,活泼的是我们孩童的天真。
丁:阳光下,绿荫里,收集的是我们童年的欢笑。合:我们用歌声来表达我们的喜悦。丁:请欣赏六五班带来的小合唱《童年》请六二班《校园活力》作准备
28、《校园活力》
乙:青春是歌,青春是舞,青春是我们的理想和追求,让我们和着他们的节拍,一同去领略真我的风采,请欣赏街舞《校园活力》请__班小品《校园的一天》作准备
29、《校园的一天》
丙:学校是我们的大家庭,同学之间犹如兄弟姐妹,应该团结友爱。请请欣赏__班带来的小品《校园的一天》请六六班《奥运北京》作准备
30、《奥运北京》
丁:20__年北京奥运正向我们走来,中国向世界证明了我们的实力,作为小学生的我们更应锻炼身体,报效祖国。瞧,六六班的奥运队向我们走来。请欣赏舞蹈《奥运北京》请五三班舞蹈《踏歌起舞》作准备
31、《踏歌起舞》
甲:轻歌曼舞一曲又一曲,唱不了"永寿小学"人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万古豪情。
乙:开拓进取一浪高一浪,讲不完"永寿小学"人无怨无悔、勇往直前的动人故事。
甲:今天我们在这里踏歌起舞,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活动
素质教育要求把课堂的主体还给学生,如何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转变思想,变换方式,通过各种有实际意义的课堂活动,挖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想象,培养多方面的能力。
一、让学生动起来,挖掘他们无穷的潜力
小学生活泼好动,不喜欢死板无趣的课堂,那我们就想办法让学生动起来,调动孩子们的天性,让他们动起来,你会发现孩子们有无尽的潜力等待老师去帮他们挖掘。
例如,分析《晏子使楚》一课,为了让学生深刻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口才,我让学生自导自演了一幕课本剧。晏子由班上巧言善辩的张同学扮演,楚王由一向不服输的李同学扮演,还有很多同学主动扮演大臣、旁白等。面对“楚王”的百般侮辱,“晏子”不卑不亢,应对自如,旁白恰到好处的“煽风点火”,让楚王和宴子之间的唇枪舌剑不断升级,现场气氛紧张、搞笑。
大臣:(一脸傲慢,说话拿腔作调)来人可是齐国使臣?
晏子:(彬彬有礼)正是。
大臣:(上下打量晏子)齐国使臣要想进城只能从此门通过(手指旁边用课桌代替的五尺高的洞)。
晏子:(看了一眼五尺高的洞,轻捻胡须,微微一笑)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能从狗洞进去。
旁白:无奈之下,楚王只得让晏子走正门进入,此时楚王在与晏子的交锋中已经输了一局,接下来他将如何扳回这一局,让我们拭目以待。
晏子:挺胸抬头,迈着自信的大步走进城门。
…………
整个表演过程,学生们从表情到动作都能从人物的性格特点出发,拿捏准确,语言也做了加工,幽默搞笑又不偏离主题,俨然一部穿越剧。表演结束,台下的同学还要给每个演员打分,对每个人的表演进行评说。如此下来,同学们对整篇课文及课文中的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同时也锻炼了他们的口才及表演能力,最主要是学生们非常喜欢这种学习方式,课下揣摩人物性格,研究人物动作,精练人物语言,真正能够做到学中乐、乐中学。
二、让学生唱起来,激发他们内心的情感
写作讲的是真情实感,没有感情的东西写出来也没有人爱看,也不可能得高分,而现在学生的作文恰恰缺的就是这一点,空洞、枯燥,没有灵魂。怎样才能帮助学生激发内心的情感,写出带有灵魂的好文章,我多次使用这样一个妙招,屡试屡成功。
例如,作文课《父母的爱》。显而易见,这篇作文要求学生写出父亲或者母亲对孩子无私的爱,父母的爱是每时每刻都在,可是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能感受出来吗?他们能意识到吗?已经慢慢步入青春期的孩子是不是把父母的爱看成是一种负担,一种累赘,正不知该如何摆脱呢?怎样才能让学生从日常生活的琐事中感知父母爱的深沉与伟大?我觉得应该先让他们接受一次深刻的情感教育,然后带着这份浓浓的情感投入写作当中去,这样的作文才有真情实感,才是有灵魂的好文章。我用一首谭晶的《我的父亲和母亲》作为背景音乐烘托气氛,学生们看着屏幕,听着歌曲,“养我长大不容易,历尽万苦和千辛,好饭拨进我的碗,好衣穿在我的身,眼花了背驼了,白发又添几根根……一生操持这个家,一心都为儿女们,盼我成材眼望穿,教我做人操碎心,我长大他变老,老来又送我离家门”,听着听着大家跟着一起唱起来,有的同学眼中还充满了泪花。一首深情的歌曲,充满爱的温暖,顿时让年少的学生,深深浅浅地找回了父母爱的点滴,心中有想说的东西,水到渠成,这时就不愁学生没什么可写了。
三、让学生画起来,展现他们想象的魅力
语文课学生们最不喜欢的就是老师不断地在讲,学生一味地在听。即使教师的口才再好也总有让学生感到厌烦的时候,学生爱参与,喜欢热闹,教师要在把握好课堂整体节奏的情况下,放手让他们在参与中学,在学中参与。
例如,《草原》这篇课文记叙了作者老舍先生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内蒙古同胞热情欢迎的情景。在学习时,为了让学生更深地了解大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给学生安排一项任务,让他们动动画笔,把老舍笔下的大草原画下来。为了不遗漏草原上任何一处美景,学生们都非常认真地反复阅读课文,了解草原上的风土人情,有的还添加了自己的想象,虽然画功参差不齐,但是内容都很丰富。老舍是用优美、清新的语言将草原的自然美、人情美渲染得淋漓尽致,读来令人神往,孩子们是用稚嫩的小手,五颜六色的画笔勾勒出草原的缤纷世界,同样引人入胜。这个活动不但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及创新意识。
新课改的深入,我们的课堂也在发生着微妙变化。教师在教学中应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创新思维,巧妙地将各种活动融入课堂,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乐趣。
参考文献:
1.邸雅洁.浅析小学语文课堂提问[J].学周刊,2011(27).
“愉悦教学情境”就是从学生现实性学习需要出发,设计符合他们当前学习需要的教学活动,将喜闻乐见的各种形式融入语文教学过程中,以激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使师生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下,进行知识的传授和思维活动。现就如何创设语文教学中的“愉快情境”,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和做法。
一、巧用故事,激发课堂求知的兴趣
课堂上引入语文故事,不仅能够使学生有兴趣、愿意参与课堂活动,也更有利于学生理解、掌握语文知识,注重语文生活积累。
1.用在课堂导入处,创设“愉悦情境”。
在学习《对联六副》时,我就在导入时给学生们讲了《纪晓岚讽对石先生》的故事。清代文学家纪晓岚幼时智对古板老学究私塾老师石先生,石先生害死纪晓岚藏在砖后的鸟雀后写:细羽家禽砖后死,纪晓岚发现后对:粗毛野兽石先生。纪晓岚解释为:有“细”必有“粗”,有“羽”必有“毛”,有“家”必有“野”,有“禽”必有“兽”,有“砖”必有“石”,有“后”必有“先”,有“死”必有“生”。尽管石先生很生气,最后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扔下教鞭,拂袖而去。讲完后学生们边笑边赞叹纪晓岚的智慧。同时我顺势利导,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热情,效果很好。在分析概括对对联的基本要求时也用上了故事里的逐字相对的方法,从而使课堂更具活力。
2.用在课堂教学中,创设“愉悦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会经常性出现思维转移的现象,此时引入语文故事则能起到唤起学生的注意,重新回到课堂思路的作用。在学习季羡林先生的《幽径悲剧》一课谈到季老一生淡薄名利,专心学术,我就讲了关于他的小故事:先生永远是一身中山装,每日三餐粗茶淡饭。有一年一位北大新生看见一个老头在报名处,就对他说:“大爷,你替我看一下行李,我去办手续。”直到一个多小时后才回来。次日当他在开学典礼上看到那老头坐在主席台上,一打听,他就是北大副校长著名学者季羡林时真的吃惊不小,对同学说:“就像个邻居大爷,一点也看不出来。”此时,学生对季老的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对文中先生爱惜生命、鄙视名利的思想有了深刻的理解。
3.用在课堂小结时,创设“愉悦情境”。
一节课临近结束,养成小结的习惯很重要,然而一味地重复会产生乏味之感,如果能用故事的形式加以强调,效果会不错。在学习完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一文时,为了强调杜甫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我就和学生一起回顾了“为中华崛起而读书”、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小故事,很好地理解了本文的主题,也积累了新的知识。
二、开展活动,提升课堂实践的热情
我们总认为语文是母语,可谓轻车熟路,可是学生就是不愿意享受它。我认为要让学生学的开心,就是用设计学生长时间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方式,不断地召唤、激励探究者,从而使语文课堂变成巨大的“向心场”,是学生应用语言,内化语言的过程。活动的目标是进一步强化和内化文本内容。在课堂上根据具体的学习内容和要求可以采取如调查访问、新闻会、做主持人、当小导游、当小记者、演课本剧、举行辩论会、资料展评会等。活动的开展过程应该是师生共同研读课文——挖掘文本的语言实践点——开展活动——展示活动成果。
在学习《阿里山记行》一文时,我就让学生充分阅读文本后,自己设计一段阿里山的导游词,先从大环境上了解阿里山的美丽,然后再研读每一处景物,最后让他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处详细介绍,做一个阿里山风光和文化交流的使者、主持人。这样本来枯燥的游记就变成了学生展示自己的舞台。
学习《晏子使楚》,学生对晏子这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和智慧并不能理解透彻,尤其是一些边缘生。那我就在理完文章大意后,结合本文故事性强的特点,让学生们小组合作,根据课文编写课本剧并进行汇报表演,特别要求小组内的成员必须全部参加。学生们兴味盎然,表演生动,有的小组还特别准备了服装。通过活动,他们不仅掌握了晏子的忠心爱国、智慧善辩,还锻炼了合作的精神,为以后班级参加学校的活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同样其他活动的开展也能达到上述效果,更重要的是这些活动还能够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为更好地开展教育和教学奠定基础。
三、关注生活,强化综合素养的形成
一、作业形式要强调开放、探究、合作
(1)体验。学完课文后,为了让学生明确某些自然现象的存在,可布置?W生亲身体验,然后有顺序地说说观察或实验的过程结果。如让学生根据《挑山工》一文中的描述,挑物上台阶进行体验,“折尺形路线”的理解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2)观察。观察是认识的起点,写作的起点。设计观察性作业,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有助于学生养成主动观察、勤于积累的习惯。在学习写景状物的文章时,我常让学生自己到大自然中、到生活中去观察,通过有序观察,了解其本质特征。这样的观察,学生多管齐下,听、嗅、看、想结合,经分析、比较后,往往可以抓住物的特征,揭示事物的本质。
(3)作图。动手作图,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感受语言文字的美,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获得新知。在教学《草船借箭》一文中,让学生根据文意画出诸葛亮的妙计的内容,学生兴趣大增,通过作图,学生能轻松正确地表述其内容。而上了《台湾蝴蝶甲天下》后,让学生猜想台湾蝴蝶还可能有的品种,并画下来,许多学生创造性地画出了“骨蝶”、“飞碟蝶”、“虎蝶”等,这样的作业让老师惊叹之余,觉得赏心悦目。
(4)表述。在学完课文后,为了加强思想教育,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可引导学生以辩论的形式、演绎的形式或讲述的形式再现课文情境。学生通过用心想象和体会,发展了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如《晏子使楚》一文中有些句子含义较深,初读课文,学生很难体会其中之意,通过演课本剧,学生领略了晏子的聪明才智,也学会了如何合理地去推理。
二、作业要求上讲,要分层布置
(1)作业量的分层。由于已有经验、智力、学习习惯等,学生在学习能力方面形成了差异,这种现象非常正常。为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获到自由发展的时间,尽量“吃饱”,一般学生得到充分练习,可以“消化得了”。我在布置作业时,进行了量的细化。
(2)作业难度分层。针对学生评议能力有差异的客观事实,我在教学中,经常把作业设计成“快餐”型,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和能力去选择。一般来说,作业可确定为基础、发展、创造三级目标,要求一般学生能实现基础目标,努力完成发展目标,基础较好的学生实现发展目标,努力完成创造目标,基础最好的学生实现创造目标,帮助其他同学达到共同目标。这样的作业布置能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要求。使不同层次,不同水平的学生都能体会到成功的乐趣。
三、在作业评价上,要倡导多元、民主的评价方式
1.教师评价
作业本是老师和学生情感交流的一个平台,老师的每一次作业批改,都应该及时掌握学生作业本上透露出的信息。平时作业很认真的同学某一次作业字迹潦草了,某学生前一半作业正确率很高,而后一半作业却连连出错,一贯不爱学习,拖落作业的学生有一天及时上交了作业本……这些信息都向我们传递着学生做作业时的状况。老师应当及时抓住学生的思想动态,主动介入其学习生活,鼓励有进步的同学,为有疑难困惑的学生排忧解难等,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班上的王剑波同学因从小失去母爱而一贯沉默,学习上敷衍了事,每次作业字迹模糊,我一直基于找不到他的闪光点。然而有一次班里组织绘画比赛,他的画得到了老师和学生的一致好评。
2.学生评改
有些实践作业可组织学生自评、小组评改或同桌对评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评改,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体。从而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平时的教学中,如学生编演课本剧、小组配乐朗读课文等,我都是教给学生去评定,只是事先了解他们困难的地方,适当给予引导。让学生参与作业评改,既可以让他们感受到“当家作主”的权力,又可以从中发现别的优点,找出自己的不足,达到取长补短之效。小学生都是有表现欲望的,如果把好的作业再展览出来,对他们而言是非常光荣的,于是会更努力地去做好这种实践作业。
3.家长评改
关键词:语文特点;高效课堂;熏陶感染;实践应用
在素质教育下,教师要把握好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来展现语文学科的魅力,进而使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本文就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入手,对如何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进行概述。
一、发挥语文熏陶感染的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可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熏陶感染的特点,要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同时,语文素养也能得到大幅度提升。
1.美的熏陶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也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部分。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抓住其熏陶感染的特点,要引导学生去体会和感受语文文本中所蕴含的美,要确保学生在美的熏陶下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最终,为学生综合水平的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例如,在教学《桂林山水》时,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为了让学生得到美的熏陶,有效地展现语文学科的价值,在授课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展开自己的想象力,跟随着作者的笔调在脑海中形成一幅美丽的桂林山水图,随后,我借助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相关图片,目的是让学生在对比中获得美的熏陶。
2.情感的感染
随着课改的深入实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项已被纳入了教学课程教学目标之中,是语文教学价值的重要体现。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价值,要借助恰当的方式和方法来促使学生获得健康全面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好语文教学,要搭建平台,促使学生在高效课堂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例如,在教学《难忘的一课》时,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也为了让学生感受台湾人民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和强烈的民族精神,受到爱国主义教育,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选择了问题思考的方法,首先,我引导学生思考了下面几个问题:①为什么作者说这堂普通的语文课令人难忘?②文本中多次提到“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③文本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组织学生自主阅读文本,并试着解答上述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效率,锻炼学生的思考探究能力,而且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同时,也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二、发挥语文实践应用的特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所以,在新课程改革下,我们要认识到语文实践特点的重要性,要借助恰当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进而确保语文学科目标的最大化实现。
1.交流能力的提高
语文作为母语教育课程,交流能力的提高不仅是语文教学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有助于学生与人交流能力的提高。所以,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搭建自主交流的平台,要鼓励学生开口说,要逐渐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最终,提高学生的与人交流的能力。
例如,在教学《晏子使楚》时,为了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为了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闷,使学生能够积极地走进语文课堂,在本节课的授课时,我将文本改编成了课本剧,引导学生按照下面的对话情境进行表演。片段如下:
场景一:楚王:听说齐王派来的使者,叫什么“晏子”,身材矮小。
大臣:是的,陛下。
楚王:哈哈,吩咐下去,在城门口开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洞门进入。
场景二:侍从:请……(指着洞口让晏子进)
晏子: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看看洞口,思虑着说)
……
引导学生按照这个场景去表达,并在自主阅读文本后揣摩晏子和楚王的性格特点和说话语调。这样的情境表演活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中心思想,提高学习效率,而且通过情境的表演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也能得到提高,进而,使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
2.写作能力的培养
写作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但也是重点,更是语文综合应用能力的重要体现形式。那么,新课程改革下如何改善作文教学呢?如何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呢?在笔者看来,除了多练习之后就是要学会观察、学会积累。所谓观察就是看自己身边的人、事、物,从他们身上找到写作的素材,进而,为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打好基础。所谓的积累就是积累写作技巧、方法的应用特点,积累一些优秀文章中的好词好句等等,目的就是要给自己的文章增加亮点,这样才能吸引读者。所以,我们要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写作教学质量,以大幅度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在素质教育思想的影响下,我们要把握好语文学科的特点,要借助恰当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在学习知识、锻炼能力、提高素养的过程中获得和谐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教育;“语文味”;品尝语文
农村语文教学要想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起到与城市学校一样的教学效果,要想让语文课更具有语文味,就要让学生能主动地学习语文,让学生体味到学习语文的乐趣,让学生主动地去体味语文的博大精深,让学生学会享受语文。
所谓语文味,就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中渗透着教师的精髓,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丰富学生的头脑和提高语文学习的能力,提升学生的人生境界为主要目的,从而在语文的教学中呈现出一种科学的教学特点和学习风貌。语文教学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品味,定期阐述和用幽默的语言等手段,让学生体验一种个性化的教学方法。那么,如何围绕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学科的特色,完成本学科独特的学习内容,找到语文味呢?那就是文本和课堂,源在文本,扬在课堂。文本是构成“语文味”的重要基础。脱离了文本,语文就失去了依托,就断绝了味源。只有紧紧抓住文本主题,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进行设计加工,才能让“语文味”更加醇厚、更加馨香。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以朗读品尝语文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读书,在读书中体味语文,让学生轻声地来粗略读书,把课文的大概意思理解清楚,让学生用这种办法把课文读通、读顺,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然后再默读,心平气和地认真阅读课文,同时还要不断地圈阅重点语句,反复地阅读重点语段,品出课文的中心思想,品出作者想表达的一种想法,就是读懂作者。然后,再咬文嚼字地读课文,悟出课文中蕴含的道理,悟出课文的真正含义,体味出自己的想法,课文对自己的成长起到了哪方面的作用,也就是说课文对自己有什么启示。
二、用兴趣来挖掘课文的趣味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要想让课堂取得较好的效率,做到省时但得到的收获并不省去,要想达到这种效果,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挖掘课文的趣味。
1.唱:我在教学《小白杨》一课时,当讲解“旁边一棵高大的白杨树,几棵小白杨正迎风成长”这句时,我随机把这段话改编成歌词,用《小白杨》的旋律进行教唱。
2.演:小学生好动,表现欲强。我在教学《晏子使楚》时,让学生把课文改成课本剧进行表演,通过表演学生对文本进行了反复咀嚼,分析人物,让人物丰满起来,把人物性格表演得淋漓尽致。
3.画:单凭教师的讲解学生会乏味。如,我在教《开国大典》时,就让学生当设计师,根据文义画出当时的会场布置。学生纷纷挥笔泼墨,稚嫩的作品把文本演绎得异彩纷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