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护师考试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我校2008级护理专业全日制本科生83名,男7名,女76名;年龄19~22岁,平均(20.6±0.5)岁。授课教师3名,其中讲师2名、助教1名。
1.2 方法
1.2.1 教学内容及方法 《护理伦理学》是我院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必修课程之一,共27学时。教学内容以尹梅主编的《护理伦理学》为主,并参考国内其他同类教材。根据教学大纲规定的要求内容进行教学,采取讲授法、小组讨论、应用多媒体等多种方式教学。期末成立教学考核小组,对教学内容、方法及考核方法统一认识并按计划实施。
1.2.2 考核方法 课程开始时即向学生介绍考试的具体措施和评分标准。“情景演示-辩论-总结”式考核方法主要是关于《护理伦理学》知识应用的考核:考核主要包括3个部分: 一是案例情景演示(40分):以宿舍为单位,4~6名学生组成1个小组。要求学生选择目前教材上或实际工作中遇到的伦理问题,设计方案,充分拓展思维,将案例以小品或者情景剧演示出来,然后表明此案例中的伦理问题。②辩论环节(40分):该组同学针对案例中所呈现的伦理问题进行辩论,辩论过程中各自表明自己对此伦理问题的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以及解决方法,时间不超过10 min。然后回答其他组的学生对本组情景演示以及伦理问题的意见或者看法。③总结:(20分):课程结束后,小组根据自己的表演和辩论以及回答问题情况等详细地整理记录下来,以作为书面作业。
1.2.3 评价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创新式考核方法的满意程度、对学习效果的自我评价等。全部考核完毕后,组织学生进行集体答卷, 共发放问卷83份, 收回83份, 有效率为100%。
2 结果
调查结果:对创新考核方法的满意程度:满意74.7%,一般14.5%,不满意10.8%;是否赞成考试改革:赞成66.3%,一般24.1%,不赞成9.6%;对强化护理伦理理论知识的理解的帮助:有帮助72.3%,一般16.9%,没帮助10.8%;对分析和解决护理工作中的伦理问题的帮助:有帮助68.7%,一般18.1%,没帮助13.2%;对提高沟通交流能力的帮助:有帮助69.9%,一般21.7%,没帮助8.4%;对提高团队合作能力的帮助:有帮助67.5%,一般20.5%,没帮助12.0%。
3 讨论
3.1 《护理伦理学》考核方式改革是时展的必然 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以及整体护理模式的深入开展,护士在临床护理过程中与患者的交流也越来越多,护士的角色不再简单的是“打针、发药” [1]。 传统的闭卷考试方式容易造成诸多弊端:考试题型中客观性试题比例大,而综合性思考题、分析论述题少,其鼓励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死记硬背,不利于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因此传统的闭卷考试已经不适应当前的发展。另外,课程结束时进行闭卷考试仅仅是一次性考试,很容易让学生产生误导,使其认为平时可以不认真参与学习,只要临考前“抱抱佛脚”,考试60分过关就行。这些弊端若不克服,势必影响护理人才的培养[2]。从改革实施的实际效果来看,《护理伦理学》课程的考核改革确实可以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考核学生多方面的能力,从而培养适应护理学发展的人才。
3.2 “教学互为一体”可促进《护理伦理学》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改革 传统是采用在课程讲授完成后,通过一次性的理论考核给护生记本门课程成绩,根本无法考虑其教学的实际效果[3]。在新的考核方式中,教师从多方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不仅能发现学生的优点和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还能从考核过程中发现自身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进一步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达到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成长、相互提升的效果。在考核评价过程中始终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又改变了以往教师期末“一卷定分”的考核方法,全面提高《护理伦理学》课程的教学质量。
3.3 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 新的医学模式将护患交流提到了重要日程[4],而以往的闭卷考核都是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的掌握,学生沟通交流的机会很少,几乎是没有的,因此使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不能很好地体现出来。而在新的考核方法中不论是情景演示还是辩论的环节过程中需要与同学进行沟通交流,这种模式正好提供给学生展示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机会,提高其沟通交流能力,为将来更容易地面对临床复杂的护理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3.4 能较全面的评价学生掌握护理伦理知识 《护理伦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贯穿了护理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以及护患关系、护护关系的沟通及处理原则等,提高了学生在一门课程的学习中将多门知识融会贯通的能力。首先选择案例环节,需要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分析案例,并思考如何才能将案例更好地展示出来;在情景演示过程中学生运用相关学科( 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 知识的能力;在辩论环节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护理伦理学》案例的综合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
3.5 有助于学生将护理伦理知识和实践相结合 《护理伦理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科, 通过情景演示和辩论把枯燥的理论考核变成对理论知识的应用,同时在考核前帮助学生选用或制作教材上以及现实发生过的案例,然后让学生分析、判断、解决护理案例中的伦理问题,在此过程中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技巧, 加深学生对《护理伦理学》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做一名合格护士的责任感和职业道德观[3]。
4 小结
经过实践发现,“情景演示-辩论-总结”式考核方法有助于学生理解、掌握和应用《护理伦理学》知识,它的目的不单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将来的护理工作中能很好地面对并解决护理伦理学问题。《护理伦理学》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顺应了素质教育的要求,是让学生从应试型人才向应用型人才转变的一个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
[1] 孙艳华.浅谈护患之间的沟通技巧[J].中外健康文摘,2009,6(4): 213-214.
[2] 周瑾,陈君英.护理管理学考核评价方法改革的尝试[J].护士进修杂志,2008,23(17):1554-1555.
【关键词】护理毕业生;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标准化患者
客观结构化临床考试―OSCE[1]发展于1975年,由英国Dundee大学的Dr. R.M. Harden提出,用于测试医学生的临床能力;被认为是评估医学生临床专业知识的金标准。OSCE要求每个学生在模拟的工作环境中,应用特定的技能和行为来护理标准化病人[2](Standardized Patients,简称SP)。这个工作环境是监考老师事先评估并安排妥当,由一系列的简短的评估,工作任务组成[3]。测试内容包括:入院介绍,临床资料的采集,在医学模拟人上实际操作等。从2010年起,我院应江苏省卫生厅要求对护理学院应届毕业生进行综合操作考核,以检验临床实习效果,为日后教学和实习提供可靠依据。但是传统的考核方法无法全面检验护理的临床能力,而且缺少系统性和连贯性。这使得护理教育者和管理者必须寻找一种既接近临床又可以灵活应用于教学的考核模式。经过一系列的探讨与研究,我们采用OSCE对完成临床实习的毕业生进行考核。现在介绍OSCE在我院2010级护理专业毕业生综合模拟考核中的应用及效果分析。
1 研究对象
以我院2010级护理学院1-6班30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护生均为女性,年龄在18~21岁。两组的基础文化和在校所学课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本次考核中的SP病人为盐城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培训的兼职工作者,均为女生,年龄在43~55岁。SP病人的个人信息匿名处理,不侵犯隐私和人权。
2 方法
2.1 考核方法
实验组采取OSCE考核法。专业任课教师和临床兼职教师的指导SP病人准确的模拟某一临床病种,并根据临床的真实案例设计出与考核密切相关的临床模拟病例。考生根据所给病例了解病人基本情况,分析病情和设计护理计划。考核流程包括入院介绍开始,一般资料收集,症状与体征的评估,提出护理方案和在医学模拟人上实施操作。对照组的考生按照传统考核方法在医学模拟病人身上实施单项护理操作。本次考核监考教师由我院护理学院专职教师和盐城第一人民医院各科护士长兼我院护理学院教师组成。专兼职教师两两搭档组成考核小组,随机抽取实验组和对照组进行监考。
2.2 评价方法
自行设计调查问卷测评考核效果。问卷根据有关文献编制,采用很好,好,一般,较差,差五个评价等级,计分依次为5分,4分,3分,2分,1分。问卷经过护理权威专家审核和修改,信度和效度通过测量符合要求。考生结束考核后发放问卷,共300份,回收问卷300份,回收率100%,并且都为有效问卷。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所得数据采用t检验。
3 考核结果调查及评价
调查结果见表1。
4 讨论
4.1 目前,护理操作能力评估是医学教学评估的棘手问题同时也是热点话题。大多数护理高职院校操作考核偏重于动作规范性和熟练度,而忽视了操作对象和所处环境存在着差异,在考核过程中也无法体现护生的沟通能力及对病情的判断和动态评估能力。特别是对于护理毕业生,他们已经在临床实习一年,传统的考核模式已无法全面衡量他们的护理能力。OSCE考核模式是临床评估实习医生操作能力的首选考核方案,我院护理学院决定大胆采取OSCE模式考核应用于护理毕业生实践考核。通过考核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调查问卷,可以明显看出OSCE考核模式的效果和认可度。多数考生认为OSCE考核有助于培养护生的整体护理,冲破临床分科模式的局限,与临床案例的结合起来,并且有助于系统化贯彻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护理技术操作时能主动运用护理程序,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岗位上将应用整体护理理念去全面护理病人并形成一种自然而然的、习惯化的行为。
4.2 本次考核的另外一个显著特征是SP病人。OSCE考核组多数护生反应,与SP病人沟通交流和对SP病人进行身体评估和临床真实操作环境相似,有利于反映临床护理的真实水平,同时提高了与患者的沟通能力。OSCE考核模式将各项临床护理基本操作可能发生的情况或意外设计入病例,并在SP病人身上有所体现,让护生对此作出判断,并做应急处理,教给护生沉着、冷静、遇事果断的应对方法,以提高护生的应急能力。此外,本次考核应用的是SP病人而不是生物模拟人更真实的反应护生的人文关怀思想和伦理道德意识。为日后的临床工作奠定了基础。
4.3 通过和对照组的问卷数据分析对比,OSCE考核模式在十二个护生的能力提升方面都占有绝对的优势,并且P
【参考文献】
[1]Mitchell, M.L., Henderson, A., Groves, M., Dalton, M., Nulty, D., 2009. The objective structured clinical examination(OSCE): optimizing its value in the undergraduate nursing curriculum[J]. Nurse Education Today,29(4):398-404.
【关键词】 综合教学;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应用
doi:10.3969/j.issn.1004-7484(x).2012.08.563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8-2866-02
《护理学基础》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课程,实验教学质量优劣直接影响到护理专业学生(简称护生)的临床工作态度,因此,构建优秀的实验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是值得广大护理教育者重视和探讨。现将我校实验教学经验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某专科学校2010级三年制大专护生,随机抽取两个班级为研究对象,其中实验组57人,对照组60人。两组护生在性别比例、班级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教学方法 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示教,学生反复练习”为主;实验组采用教学模式,以传统教学方法为基础、小组合作教学法、PBL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教学法等进行综合,根据课程内容,合理安排,采取适当的综合教学模式进行实验课堂教学。例如,在讲授“肌肉注射操作”时,可按照①实验教师提前一周将教学病例和教学问题发放给护生,课前由各个小组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对病例进行讨论,分析问题;②实验课堂上,可以由三名学生分别扮演护士、10岁的儿童,儿童的母亲。在进行角色扮演时,护患之间的沟通尤为重要,护士不仅仅要注意技术操作的熟练性,还要做到安慰患儿,对患者母亲给予指导和健康教育,并随时解决在实验过程中引发出来的各种问题;③教师进行归纳总结,课前十分钟教师进行总结,对各个小组的操作手法进行评价,对所设置的问题一一解答。
1.3 教学评价 ①课程结束后,两组进行统一理论考试和操作技能考试,满分100分;两组护生的考试内容、监考老师均一致。比较两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②课程结束后,对两组护生进行《护理学基础》实验课堂教学效果的问卷调查。
1.4 统计分析 资料整理收集后,运用SPSS11.5软件进行数据录入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和x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护生的理论成绩和操作成绩的比较 详细结果,见表1。
2.2 两组护生课堂教学效果调查情况 详细结果,见表2。
3 讨论
3.1 综合教学模式有利于提高高职高专护生理论知识水平和操作技能水平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生在理论考试成绩和操作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3.2 综合教学模式有利于课堂教学效果的提高 综合教学模式的应用能提高护生学习操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课堂中以“问题”为主线,在实验练习过程中各个小组成员根据教学病例,是沿着“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路线完成实验操作过程。教师将情境-问题作为学习背景,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以增强学生获得和运用知识的学习动力[2],提高了学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在进行角色扮演中,让学生既能体会到患者的痛苦,又能够感受到护士和蔼的态度、亲切的语言[3]。同时,小组成员间也相互比较和相互竞争,学习紧迫感和良好的学习氛围促使护生学习更加自主主动。
3.3 综合教学模式有利于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 通过综合教学模式,教师将临床实践中所遇到的问题发放给护生,各个小组护生通过角色扮演,主动性和积极性提高,无形中拉近了实验室教学和临床实践的距离,使得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结合更加紧密,也有利于高职护生更快的由“学生”向“护士”角色的转换。
总之,综合教学模式的整个教学过程注重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拓展了学习的思维[4],顺应了高职高专护理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改变了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提高了高职护生护理技能操作能力,有利于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护理人才,值得护理教育者将此教学模式进一步探讨并推广。
参考文献
[1] 王艳梅,窦冬梅,李博.综合教学模式在《社区护理学》教学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2C):564-565.
[2] 周芸.PBL教学法在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1,(4):7-8.
关键词: 中职卫校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提高途径
近年来,国家卫计委对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政策及难度都有较大调整,中等职业学校护理专业学生在考试过程中由于基础底子较薄,应试能力较差而较难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由于考试难导致学习上形成畏难情绪,导致学习兴趣降低,形成恶性循环。因此,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成为当前卫生类学校领导、教师及学生最关注的问题。笔者根据多年护士执业资格考前辅导及教学和班主任经验,结合我校国家示范校建设过程中进行的教学改革,就如何提高中职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谈谈看法。
一、问题背景
国家卫计委明确规定,凡申请护士执业者必须取得护士执业资格证书并注册后方可从事护士工作。我校属于中职卫生学校,主要招收护理专业学生,因此要提高护生就业率,必须提高护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以下简称护考)的过关率。护考的过关率就是学校的生命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10年新的《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规定了护考包括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2个科目。考试涉及学科包括:基础护理学、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中医基础知识、护理伦理、法规与护理管理和人际沟通等课程,知识模块包括:医学基础知识、专业知识和技能、社会人文知识3个模块。考试内容编排形式由学科到系统,涉及的知识范围十分广泛。参加护考时,护理学中专学历、专科学历、本科学历毕业生都采用同一套试题,并实行统一考试大纲、统一命题、同样合格标准,使位于学历层次最底层的中职护理教育面临挑战。为此,如何帮助学生提高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成为我校领导、教师及学生最关注的问题。
二、具体措施
(一)“三段培养、工学交替、校院合作、双证融通”的人才培养模式。
1.“三段培养、工学交替”,即在校学习临床实习考前培训。我校实行的是“1.5+1+0.5”三段式人才培养模式,即在第一阶段的“1.5”期间,学生主要在校学习理论和训练操作技能,同时,安排时间到医院见习,了解护士职业特点和熟悉医院环境并强化基本护理技能和专业护理技能,为实习做好准备。第二阶段的“1”期间,安排学生到医院进行临床实习,实现理论联系实践,促进理论水平的提升。第三阶段的“0.5”期间,主要安排护生实习结束后进行集中护考辅导培训,为培养实用型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2.“校院合作、双证融通”是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高育人质量,努力培育德育双修人才,紧紧抓住中职学生的特点,面向学生未来发展,加强学生素质教育,医院参与教学全过程,学校和医院共同培育使用型护理人才,密切课程与岗位的联系。在学历教育的同时增强护生对护考重要性的认识,将国家护考融入护理专业课程体系中,在培养方案中加入护考要求,在教学中将护考知识点一一对应,实现学历教育与执业资格证考试的有机结合,实现“一教双证”。
(二)加强考前辅导工作。
1.领导高度重视,部门全力支持。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考前辅导,专设辅导领导小组,多次召开讨论会议,合理安排部署各项工作,实现上下各科、各部门的通力合作,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具体做法是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牵头,教务科负责教学安排、质量监控、护考培训成果评估和协调工作;学生科负责学生管理和班主任配备;实习就业办公室负责宣传动员;总务科负责学生后勤保障;保卫科负责学生安全保障。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不扯皮,不推诿。
2.班级合理分配,教学有条不紊。在护考考前辅导中,将参加护考的所有班级分成小组,每组安排骨干教师进行专门辅导,针对每个班级的特点负责备课、抓住重点授课、课后辅导和答疑并协助做好学生思想工作,使学生充分认识护考的重要性并增强考试信心;学生科及班主任负责各项管理工作,辅导期间尽可能跟班管理,做好学生宣传和思想工作,维持自习秩序和学生考勤,及时向家长通报有关情况,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
3.精心选取教材,合理使用教材。在选取教材方面,我校历年来增多选取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及第四军医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护考急救包应试指南教材》、《护考急救包同步练习及解析》和配套模考试卷。辅导教师对“应试指南”理论知识应精讲,监督考生精练习题集及同步练习,并指导仿真模拟练习,以便更好地适应护考改革后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儿科护理学、妇产科护理学、中医、沟通、管理及法律法规等学科知识融在一张试卷中,多学科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考试模式,避免考生机械地记忆知识点,需灵活应用课本知识应答时不知所措。
4.认真解读大纲,统一组织培训。组织辅导教师认真解读护考大纲,考试分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每个科目题量为135~137题,专业实务科目考查内容:运用与护理工作相关的知识,有效而安全地完成护理工作的能力,考试内容涉及与健康和疾病相关的医学知识,基础护理和技能,以及与护理相关的社会人文知识临床运用能力等。实践能力科目考查内容: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护理任务的能力。题型全部采用选择题,主要包括考查概念的A1型题和有临床背景的A2、A3、A4题型。通过培训,让辅导教师领会大纲精神,把护考大纲融入教学计划,科学组织教学,精心备课,精讲精练,运用科学的记忆方法,关注学生学习效果,及时总结和反馈,增强考前辅导效果。
5.考试循序渐进,解答有的放矢。在辅导过程中分前、中、后三阶S段进行仿真模拟考试,从考试环境、考试时间安排上完全模拟正式考试情景,使考生逐步适应考试。在题目选择上依照范围广、内容全、针对性强、难度均衡的原则组卷,以便分析、找出问题,查漏补缺,抓住重点,并要求学生建立错题集,老师及时解答错题,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更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进一步辅导。
三、思考与体会
(一)建立健全管理制度,为护考保驾护航。提高护生护考过关率是一项系统工程,和学校领导的重视、教师教学方法、教学质量、护生的学习态度及学生管理等都是密切相关的。在护生管理方面,必须从入校开始就宣传国家卫计委有关护考的文件精神,强化护考理念,让每位考生对护考的重要性、任务、要求、时间有充分了解,认识护考和就业是密切相关的,增强学生学习动机;制定学生管理相关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约束不良行为习惯。任课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把护考大纲融入考试科目教学中,使考生明确学习重点,有更明确的学习目标,激励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学习中,在一年半的在校学习期间,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为护考做好充分准备。
(二)改革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护考改革以后,考试范围扩大,内容全面,各科知识融合、贯通,更突出对应用能力、综合能力的考核,对考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提高。而考前辅导时间为2个多月,考生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消化、掌握所有知识点。这就要求辅导教师把握如何“教”与指导护生如何“学”增强辅导效果。教学应遵循“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其更易于理解和掌握重点、难点”为目的,多增加病例分析、情景教学、演示练习等方法使大纲要求的知识点得到强化;教师有针对性地穿插常见多发病的临床案例,层层设问,步步探究,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使学生围绕知识点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激发学习热情,逐步提高分析、解决问题能力。通过归纳总结,教会护生记忆技巧,如对比记忆、口诀记忆、浓缩记忆、提取数字、兴趣记忆、边背边做等多种方法强化知识点。监督考生精练习题集及同步练习,仿真模拟练习,以便更好地适应护考改革后多学科相互渗透、融会贯通的考试模式,提高护生应试能力,从而提高护考通过率。
参考文献:
[1]王怡平,黄云彤.强化医学基础知识提高护考通过率及学生就业率.职业技术,2014(06).
关键词:护士执业资格考试 教学方法
一、提高师生对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重视度
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检验了护生在校期间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 客观地反映出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也是各护理院校在招生和就业得以良性循环的重要保证,将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师生共同重视护士职业资格考试,共同做好考前的各项准备工作,为在校护生通过职业资格考试奠定坚实的基础。
1.加强思想教育,增强护生主体意识
新生入学教育时,让护生了解护理专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队护理人员的需求,使其清楚认识到必须持有毕业证和执业护士资格证才能顺利就业,从而使护生重视执业护士资格考试,促使其在校期间主动、自觉学习。
2.严抓教学质量,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核心,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建立执业辅导管理团队和教师团队。管理团队由学校教务处、班主任组成,教师团队主要护理教师组成。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
二、深入分析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新大纲的变化
1.考试科目及内容进行重大结构调整
1.1 考试科目 2010年5月10日,国家卫生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颁布了《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作为2010年度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工作纲性文件,并于2010年7月1日起正式施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办法》第四条规定:从2011年开始,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将改变为专业实务和实践能力两个科目。同时,自2011年起,考试成绩不再进行滚动管理,必须一次考试通过两个科目为考试成绩合格。
1.2考试内容 专业实务:《基础护理知识和技能》、《法律法规和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人际沟通》、各疾病内容中的第一节解剖生理、各疾病的病因、病理和辅助检查。实践能力:临床表现、诊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2.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七个变”
(1)考试内容编排由学科到系统:由原来5门学科变成现在的21章内容;(2)加重人文学科:新增6门考试内容,即精神病障碍病人的护理、生命发展保健、中医基础知识、护理管理、护理伦理与护理法规、人际沟通;(3)考试形式立体整合:考试科目由原来的4门转变为专业实务、实践能力两大科目,每个科目约120-160道题;(4)考试题型临床病例题份量大增:与临床相关的病例题占80%;(5)增加护理问题和健康教育,重预防、近临床:例如:支气管扩张症 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大量脓痰滞留呼吸道有关;(6)疾病的增加和删除:增加肝炎、艾滋病、羊水栓塞、子宫破裂、多胎妊娠、心包疾病、肥厚性心肌炎等,删除休克病人的护理、麻醉病人的护理、外科围手术期病人的护理、绪论(基础护理学);(7)大纲抽象化,考试内容灵活:无了解、熟悉、掌握之分,各病的考点依次为:解剖生理、病因、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原则、护理问题、护理措施、健康教育。
3.题型多样化
新的考试大纲全部采用客观选择题形式,分设了A1,A2,A3,A4四种新题型。A1型题(单句型最佳选项题)考查考生对单个知识点的概念掌握情况,变化不大占总试卷的20%;A2型题(病例摘要型)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占总试卷的60%;A3型题(病例组型)与A4型题(病例串型)以叙述患者为中心的临床情景,拟出多个相互独立的问题类似于共用题干单选题,问题可随病情的发展逐步增加部分新信息以考查临床综合分析判断能力。
三、系统精讲、认真分析考纲,改进考核方法
在以往考试中,有的学校和护生采取考前集中突击复习来备考,这种临阵磨枪的方式收效是甚微的。从医学护理专业的特点来看,最好是将护士执业考试的知识点牢固地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创新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帮助护生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为护生毕业前参加护士执业考试奠定良好的基础,以减轻考前负担,提高护士执业考试的通过率。
1.认真分析考纲
历年来护士执业考试以考试大纲和卫生部规划教材为依据,我校组织辅导教师团队认真分析考纲,研究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命题原则、规范和方法,比较日常教学内容与护士执业考试大纲的异同,找出教学与考试要求的差距。
2.系统精讲
中职护生学习能力较差,授课教师应该吃透教材,重视考试大纲,熟悉考试大纲,熟悉考点。日常教学时尽可能多地覆盖考点,全面讲解,强调理解记忆。为日后护考奠定坚实的基础。
3.习题点睛
目前,护生的临床实习时间不足一年,不仅缺少临床经验,而且有些护生学知识死板,不能很好地联系临床实践分析、解决问题。然而,护考题型的实践性较强,灵活度较大,考试中会有不少实际病例分析题。因此,教师在平时授课过程中指导学生做些典型习题,特别是病例分析题是必不可少的,讲解典型习题,查找薄弱知识点。通过做题总结经验,提高护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扎实的掌握医学护理知识。消除学生对知识理解不透、记忆不深即 “夹生饭”现象。备考复习的过程中少走弯路,节省复习时间,复习的效率也会提高很多。
4.改进考核办法
关键词:课程改革 健康评估 护士职业资格考试 教学 护理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6)01-0212-01
近年来,各中职p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教育部对课程改革的号召,在教学中探索,创新出各具特色的教学改革.在我校的课程改革中,以培养熟练扎实的实践技能和良好职业素质的护理应用性人才为目标,积极开展了一系列别具一格的教学改革.以《健康评估》为例,在教学改革中有以下的心得体会。
一、学生的分析
我校是一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一部分参加过高考,还有一部分初中还未读完,而这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基础差,在接受程度上就会表现出参差不齐.学生在入学的第一年,大多会对于护士这个职业存在一定的偏见,随后,第二年开始了对专业课程:内护,外护,妇护,儿护的学习,以及对护士职业资格考试了解后,会转变学习态度,努力学习,但是第一年基础课程学习的不扎实,又会使她们在学习专业课时表现出学习费力,课堂上不能很好的理解,吃透老师教授的内容,课后不知从哪儿开始复习,怎么复习,所以,如何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中的关键。
二、基于护士职业资格考试的教学改革对策
我国自1995年实行护士职业资格考试,护士执业许可制度至今已有20年,也已经成为衡量护理院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而如何把在校的中职学历教育和护考有机的结合起来,是我校课程改革的重点内容,也是本门课程在课改中面对的主要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认真研究本门课程的教学大纲,大纲的修订要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紧随国家护考大纲,及时修订内容、方法和要求,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而更好的与护考相结合。
其次,开展多种教学方法改革,坚持摒弃以教师讲授为主的传统单一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病案导入法是最早进行的一项课改内容,它是将真实的病案引入课堂,是将单调枯燥的理论教学变的生动活泼,直观形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前自学思考,在课堂中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实验室检查的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粪便检查、肝功、肾功的检查评估时,直接用临床上的化验单,让学生自己讨论化验结果如何。近年来,我校给每个班级都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多媒体教学已经极为普遍,这种教学方法可以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应用于课堂,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生动的图像等,更能清晰的表达书本上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如:肝硬化病人出现的腹水(蛙状腹),肝掌,蜘蛛痣,几张图片就能让学生印象深刻;通过影像的播放,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准确的听诊正常呼吸音、异常呼吸音、病理呼吸音,以及心脏的正常心音S1、S2,异常心音,奔马律,胎心率,开瓣音等等。图表比较式教学法的应用,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自主归纳总结的能力,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例如:黄疸按病因学的分类及特点,血液、尿液、粪便检查的项目、用物、方法、注意事项等。
再次,每次课下课前的5分钟,用多媒体设备给学生播放历年护考的原题,随堂做,随堂讲,不仅能使学生对本次课的重点内容加以复习和巩固,也能提前让学生熟悉护考的考点和考试题型,培养学生做分析题的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尽快适应护考。
最后,建立与护考相适应的考试模式,在学业成绩考试时实行标准化考试,教考分离等方式,尤其在设计考试卷时,参考护考大纲根据考试范围,考试内容,题型要求和认知层次比例等综合制作考题,不仅能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反馈教学质量,也可以使学生对护考进行一次模拟考试和预演,使学生更清楚自己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情况,以便有的放矢的针对性复习和准备护考考试,从而提高护考的过关率。
三、实验课改革,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能力的测评
一、坚持自觉学习,努力提高学识水平。
在临床护理工作,特别是护师工作的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加强本专业理论与技能知识学习的极端重要性,从而比较自觉地把学习列为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内容,一以贯之坚持不动摇。
一是注重系统理论学习。我自xxxx年护理中专毕业后,随即参加工作。在工作之余又先后自学了三年护理专科并于20xx年取得毕业证;于20xx年完成了护理本科教育,并取得了学士学位,为我提供了难得的系统理论与专业学习的机会。我十分珍惜这些学习机会。每一阶段都取得了很好的学业成绩。晋升护师以后,更加注重护理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更新,除每周定期至青岛图书馆阅读护理专业书籍外,每年还订阅三种以上护理学科杂志。不断夯实本人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基础。
二是注重专业技能培养。担任护师以来,在日常工作中及工作之余,我注意跟踪和了解国内外本学科的最新动态和进展,不断汲取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并紧密结合自身工作的实际,积极加以推广和应用,并且在“护理技能比赛”皮内注射组中获得第二名。
三是注重自我经验总结。在临床护理工作实践中,我逐步形成了勤于思考,适时总结的良好习惯。根据实践工作的切身体会,近7年来,我撰写了多篇论文,其中在临床消化病杂志上发表了文章,题为《十二指肠周围憩室与胆总管结石关系的探讨》。
此外,我还加强了护理专业之外其他知识的学习,英语己具备较强的读写能力,参加全国职称外语等级考试(综合。英语b级),取得了93分的好成绩;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电脑编写电子教案,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20xx年1月顺利通过了“全国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考试。
通过上述努力,我已具有相当广度的医学理论基础知识`系统扎实的护理专业知识和熟练的护理操作技能,以及灵活务实的工作思路,能独立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的技术问题和应对各种突发事件。
二、坚持勤勉敬业,认真履行工作职责。担任护师以来,不管在什么岗位上,从事何种工作,我都能发奋努力,尽职尽责。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我校2006级10个班高职护理专业学生500人,研究对象均为女生,年龄18~20岁,均为全国中考统招生。
1.2确立项目
根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全国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大纲要求,将产前检查实训项目分解为4个任务,任务涵盖产前检查的常规护理操作。
1.3项目评估
1.3.1护生层次评估
2006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该年级护生已掌握了一定的医学基础及护理基础知识,初步具备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已系统掌握了护理职业基本技能,能较好地把握护理操作整体实施过程,具备护理职业道德,有较强的求知欲,实践能力强;能在原有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建构新的知识体系,适合开展项目教学。
1.3.2教学资源评估
我校教学资源丰富,校内妇产科护理实训基地设施完善,功能齐全。模拟产检室为护生提供了高仿真的学习环境,内有四步触诊模型、骨盆外测量器、多普勒胎心听诊仪(台式、袖珍式)等仪器,供护生学习和反复练习。我校与多家医院建立稳定的合作关系,方便护生临床见习,促使护生通过临床实践加深理解理论知识。校外临床见习产前检查与校内高仿真学习环境,真正实现了教学和临床的“无缝连接”。校内拥有多媒体教学系统,教学中配以幻灯片产前检查VCD碟片等资源,可吸引护生注意力,加深记忆,活跃课堂气氛。
1.3.3本课例功能定位评估
在开展本次课程前,护生已学习了胎势、胎先露、胎方位概念,正常胎方位种类,足月胎头的结构和径线等基础知识,明确了产前检查实训操作的前期准备工作。在本次课程的基础上,护生将继续学习妊娠图的绘制等知识和技能,从整体上把握产前检查工作流程。本次课程的内容分析:产前检查实训操作,旨在向护生阐明产前检查的具体操作流程,使其掌握产前检查操作的具体内容。本次课程中的4项任务互相联系,是产前检查中关键的一环。
1.4项目目标
1.4.1总体学习目标
高职护理专业妇产科护理学旨在培养满足妇产科实际工作需要的高素质护理人才,通过妇产科护理基本理论及操作技能培训,注重提高护生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水平,进而全面提升综合素质。
1.4.2具体学习目标
在教学过程中,按照任务顺序,通过教师组织和引导、护生分组学习、组内护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方法,帮助护生完成以下学习目标:(1)认知目标。掌握四步触诊的目的和方法;正常胎心音的次数,胎心听诊的位置;骨盆外测量的正常值和方法。(2)能力目标。在项目实践操作中通过学案、网络、参考书等多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源,培养其查阅文献获得知识的能力;通过临床见习培养护生敏锐的观察力和临床思维能力,为今后临床工作奠定基础;通过分组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知识的能力及与人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3)情感目标。通过实际操作端正护生学习态度,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通过护生自评、组间互评、教师点评等方法培养护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
1.5布置任务
根据目的性、涵盖性、问题性、协作性、开放性五大原则制订项目实施计划,准备相关教学资源,为实施项目教学奠定基础。笔者根据项目目标布置4项任务:(1)四步触诊(在孕妇模型上进行);(2)胎心听诊,掌握正常胎心音的次数,在模型上找到胎心听诊位置,鉴别正常胎心音与孕妇腹部杂音;(3)骨盆外测量,掌握骨盆外测量的正常值;(4)为孕妇进行产前检查,进行骨盆外测量并判断是否正常,在孕妇腹部进行四步触诊,根据四步触诊结果判断胎心听诊位置,正确听胎心。
1.6制订项目实施方案
教师给出项目和任务,具体实施计划由护生制订,经教师修改且双方认可后执行。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1.6.1课前预习
教师编写学案,指导护生阅读学案,使其通过网络、图书馆等多种渠道查找相关资源,培养其查阅文献获得知识的能力;组织护生在产前门诊见习,引导其进行临床观察,对产前检查形成总体印象。
1.6.2复习回顾引入新课项目介绍
教师通过设置问题(设疑激趣法)引导护生回忆相关知识;激发护生探索新知的兴趣,进而展示学习目标,介绍项目并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1.6.3护生分组制订计划
首先对护生进行分组,为教学开展奠定基础。2006级高职护理专业每班50人,随机分组,每5人1组,每组推选1名护生任项目组长。每组配备1位教师指导护生制订计划。各组存在的共性问题,可由教师统一示范,集体解决;而个别问题可由教师组织组内或组间讨论,从而培养护生自主学习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1.6.4执行计划、调整计划
项目组长按计划组织护生进行技能操作演示,组内其他护生观察并记录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给予指正、补充及总结,确保操作正确。在此过程中,教师用任务驱动法、探究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法指导护生实施计划,指出其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调整计划。
1.6.5成果展示
各组选出1名护生演示操作后,教师引导护生总结学习心得,组织护生进行互评,最后教师总结护生优点和需要改进的不足之处,帮助护生掌握项目教学的一般流程和注意事项。在这一阶段,护生进一步巩固了所学知识,使掌握的知识熟练应用于实践。
1.7教学评价
通过提问、观察、任务展示等方法,对本节课内容进行多角度和全方位评价。
1.7.1自我评价
让护生采用自我反思和自我总结方式,记录任务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获得的经验等并进行总结归纳。
1.7.2小组评价
小组成员对他人在任务完成过程中的优点、不足等作详细评价,使护生从互评中发现自身不足,进行反思。
1.7.3教师评价
教师分析护生学习状况、特点,将实践操作技能、观察实验技能、语言表达技能、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作为评价重点。让评价真正发挥督促和改进作用。
2讨论
项目教学法大大提高了护生妇产科护理实训操作技能,2005级护生实训考试90分以上的占80.0%,60~90分的护生占12.0%,60分以下的护生占8.0%;而2006级实训考试成绩达90分以上的护生占90.0%,60~90分的护生占10.0%,无不及格护生。笔者对2006级护生进行了项目教学法教学效果调查,共发放问卷500份,收回有效问卷5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0%(见表1)。在项目教学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地位和角色不断转变。当护生学习新技能时,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当护生运用已学技能时,教师是引导者;当护生自主活动时,教师是秩序维护者;当护生进行小组活动时,教师又需要充当协调员[2]。而护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课堂主体,在完成任务过程中不断发现、分析并解决问题。实施项目教学法,护生将有更多的操作机会,易有成就感,进而激发学习兴趣。
关键词:情景模拟;急危重症;角色扮演
情景模拟教学是为学习者进入复杂的临床实践做好准备的一种教学策略[1]。近年来,情景模拟教学在护理本科教育及临床相关培训中被广泛应用[2]。情景模拟是[3]将模拟与真实的临床环境相结合,提升真实感,通过教师引导,护生根据病例进行双向的角色扮演,将认知与情感、形象与抽象巧妙地结合起来。我院在2012级护理专业的急危重症护理学教学中采用现场情景模拟教学法,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2级护理5个班249人为实验组,其中女244,男5,年龄(19.50±0.30),其余 5个班268人为对照组,其中女264,男4,年龄(19.20±0.50)。两组护生均为全国统招生,一般资料及既往学习成绩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急危重症护理学在我院由同一教师授课,学时数相同。对实验组护生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即教师做引导,真实病案为载体,分组讨论后由护生角色扮演,在实验室完成操作。对照组按传统教学法,即护生在教室接受理论,实验室完成操作。
1.2.1明确教学目标 典型案例为导入,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述,结合理论基础对病案讨论,制定护理程序,突出整体护理,体现急危重症护理学中的"时间就是生命",培养护生独立的临床思维模式。
1.2.2 情景模拟设计 授课内容通过病例进行模拟演示,以讨论为基础,把理论知识和护理操作结合在情景剧中。教师配合护生在实验室进行用品准备和模拟病房布置。
1.2.3 情景模拟教学实施
1.2.3.1 教师对角色扮演的护生在情景上和操作重要内容进行指导,使护生对虚拟环境及情景产生心理认同,尽快进入角色。
1.2.3.2护生以小组为单位练习,每人都能独立对模拟情景进行分析,提出护理诊断,迅速实施操作,直至熟练。
1.2.3.3教师进行归纳总结。
1.3评价方法 课程教学结束后对 2 组护生分别进行理论和操作考核,理论考试统一命题,总分100分。操作考核为常用护理技术:头部包扎、心肺复苏等,总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将资料输入 SPSS 16. 0 软件,数据以(x±s)表示,采用t检验和统计学描述。
2 结果
分别用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显示两组在理论和操作成绩中均有显著差异(P
3 讨论
普遍高职护理院校中均存在理论与临床教学无法衔接的问题,而传统教学模式中的"填鸭式"越来越限制护生的思维 [5]。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充分调动护生的积极性,设身处地中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参与中调动学习热情,在操作中培养独立的评判性思维。情景模拟教学法中教师依然是主导,不仅要具备熟练的操作和娴熟的教学技巧,还要统筹全局、疏导护生的胆怯心理,改变护生的适应能力等。综上所述,急危重症护理学采用情景模拟教学法能够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Jefferies PR,Rogers KJ.Theoretical framework for simulation desingn[M].Jeffries PR.Simulation in nursing education:From conceptualization to evaluation.New York:National League for Nursing,2007:21-33.
[2]Datta CRU padhyay KJ aideepC.Simulation and its role in medical education [J].Medical Journal Armed Forces India, 2012 ,68(2): 167-172.
[3]杨冰香,王爱玲,喻思红.模拟教学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5,2(29): 390-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