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品牌公关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开始,企业主的流失让传统公关面临新的挑战。
1.更快速的反应
众所周知,传统公关的传播多会采取组织媒体进行高层专访、参观企业研发中心、举行新闻会、维护日常媒体关系等常规手段。一旦企业出现了负面报道,公关从业人员需要较长时间的运作才能够进行公关应对。然而在互联网时代,企业的一个微小的负面报道就会在极短的时间呈现在网络的各个角落,从而使公关从业人员的应对时间被压缩,面临极大的挑战。
2.更全面的发展
除反应速度外,在互联网时代,公关人员需要面对的新事物逐渐增多,尤其需要随时追踪新的技术、动态和关注点,对公关人员的从业素质、职业技能有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
以前的公关传播,只需要通过一场新闻会,公关人员撰写各类稿件在报纸、杂志等纸媒,收集样刊之后一轮传播便结束。结果导致受众的定位不够清晰、范围过于分散,一张载有信息的报纸即使到了有效受众的手里,也不能保证被受众阅读。在信息快速膨胀的web2.O时代,公关人员需要更加透彻地研究和了解市场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传播策略,方能达到有效的受众定向传播。
在信息快速膨胀的Web2.O时代。公关人员需要更加透彻地研究和了解市场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传播策略,达到有效的受众定向传播。而网络公关在这种形势下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新形势下的网络公关现状
作为朝阳行业,网络公关已经被众多世界五百强企业如IBM、英特尔、微软、可口可乐、戴尔、三星、通用、大众、联想等认同,在传播企业形象、提升品牌知名度、建立和完善客户沟通渠道等方面甚至比传统公关效果更胜一筹。大企业的网络公关效果明显,便吸引到了越来越多的中小企业尝试网络公关,虽然在投入成本上二者不能等同,但是所追求的传播效果却是殊途同归。网络公关通过门户网站、社区论坛、个人博客、即时通讯等互联网平台,优势逐渐凸显:
1.互动效应
与电视、报纸、广播这些传统媒体的单向传达信息相比,网络公关最大的优势是互动效应。通过网络,不仅可以让用户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而且能够就某产品或话题进行更加广泛深入的讨论,达到信息的二次甚至三次传播。
据艾瑞咨询调研数据显示,网民通常在已经形成较为明确的购买意向时选择网络社区查询相关商品的信息,42.5%的用户查询信息时已经形成购买欲望,38.8%的用户已经对目标产品产生兴趣。可见,网络社区中评论信息对用户的口碑影响力占据了用户购买决策前端的关键环节。因此,在进行网络公关行为前,要明确相当一部分目标受众(81.3%)处于购买决策前期的敏感环节,从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舆论导向策略,达到及时互动的效果。
2.草根效应
网络公关在操作上比传统公关更加难以控制,电视、报纸、广播只代表了少数人的说教意见,是比较狭窄的渠道。而互联网作为零门槛的渠道,是4.2亿网民的媒体,代表了4.2亿人的声音意愿。因此,网络公关在社区中传递信息的优势表现为自下而上的草根效应。以论坛为例,浏览及跟帖行为实际上是网友对帖子的投票,其数量的高低表现了大众对帖子的关注或认可程度,同时,跟帖补充提供了更丰富的针对性信息,因此,浏览和跟帖较多的帖子更易获得用户的关注。网民的声音也是不可忽视的强大舆论导向。
3.娱乐效应
网络公关比传统公关的媒体拥有更多的表达方式,传统媒体的表现形式无非是文字加图片,但网络却拥有视频、动画等多样的表达方式,更直观、更娱乐。2010年的几大知名网络公关案例中都有娱乐性的特质:“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彪悍的小y闯天涯、可伶可俐的“向青春告白”、互联网首部职场轻喜剧《司马TA呀》等都给网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精准效应
传统公关采用的媒体多为电视、报纸、广播,无法计算信息接收量的多少。而网络公关可以通过统计点击率和网友回复,精准地计算出信息传播的效果,让传播效果更加直观。网络公关的发展趋势
当网络公关首次成为业内各类服务模式的双料冠军时,如何有效利用互联网的传播力,塑造传播主体的良好形象,预防网络公关危机.实现企业利益,已成为网络公关行、监和企所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据2008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对中国公关服务行业各公司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公关首次成为公关行业内各类服务模式中收益增长比例和收益增长趋势的双料冠军,业务产值占整个公关服务市场比重6.3%,年度服务毛收入超过10亿元人民币,仅次于传播顾问、媒体执行、活动管理等传统公关服务手段,成为当年无可争议的“最佳新秀”。
经过两年时间的历练,网络公关逐渐被厂商认可,企业市场部门针对网络公关的预算正在逐年增加。在经历了探索阶段、发展阶段和井喷阶段之后,网络公关进入优胜劣汰阶段,开始向整合、稳定和健康的方向发展,各种趋势显示网络公关开始全力打造自己的品牌。网络公关为何需要品牌化建设
因为是新生事物,网络公关在显示出各种优势的时候也出现了鱼龙混杂的局面,一些损害网络公关服务声誉的现象也随之抬头,如恶意炒作、虚假信息等,于是“网络打手”、“网络水军”一时成为热词被各类媒体批评。在这种背景下,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继向所有网络公关从业者及公司发出“绿色网络公关”倡议之后,又出台了首份行业标准性文件《网络公关服务规范》,它向外界传递的信号是,网络公关行业对目前的繁荣和问题有清醒的认识,并正努力自律。
信息传播是公共关系服务的基础,如果以互联网为平台的网络公关布满荆棘、陷阱和邪恶,也必然影响到公众对网络传播环境的认知,损害行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因此,净化市场是网络公关建立品牌的首要任务,品牌效应才是网络公关的最终结果。网络公关的品牌化趋势
趋势一:互联网行业得以规范化
在互联网上每天都有新鲜事发生,从总书记获赠QQ号码,到网民通过互联网“网络问政”,从80后创业代表分贝网CEO组织网络违法犯罪事件,到那句经典的“杯具啊”……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同时,国家也采取相应措施加强对互联网的监管力度,如:有效整合各种资源,加强网上管控,将网警力量向县级公安机关延伸,将网上巡控触角向QQ群、微博客等管理
薄弱空间延伸,提高网上发现、侦查、控制和处置能力,严防形成隐蔽性犯罪组织。同时,各大网站也投入巨大人力物力来保证网站的健康环境。
国家对互联网监管力度的加强,决定了网络公关在传播时,必须遵守国家的政策方针,注重道德规范和约束,传播健康文明的话题,维护健康的网络环境,通过正规化、专业化的运作来打造自己的品牌。那些违规运作曾被外界称作是“网络黑社会”、“网络打手”的网络公关公司终将遭到市场的淘汰。
趋势二:网络公关需被消费者认可
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6月底,中国网民人数达到4.2亿,为网络公关市场带来了庞大的受众群,在网民整体素质得以提升、网民年龄结构多元化、农村网民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为更多企业通过网络公关开辟新的市场提供了动力。
网民正在逐渐形成通过搜索引擎和垂直网站查询产品信息等方式产生购买行为,并且逐渐接受和认同企业通过网络公关传递给消费者的企业和产品信息。网络公关作为一种媒介面对4.2亿网民更需要谨慎操作,无论采取何种营销手段都要遵循为消费者服务的原则,口碑形成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急于求成地去追求片面效应。
趋势三:网络公关专家取代网络推手
最初的网络公关更侧重炒作人物,具有时代代表性的芙蓉姐姐、二月丫头、哎呀娃娃等都是网络公关最初的典型案例。但是随着网络公关概念的修整与规范,网络推手的词性已经出现了本质的变化。炒作个体人物不会产生长久的影响和效益,越来越多网络推手正在向公关公司职业经理人、资深网络公关专家转变。通过事件营销、网络活动、危机公关等方式对企业进行服务,来进行企业的品牌建设,对各类大型项目的操作经验也让这些曾经的网络推手们更加专业化。
趋势四:本土网络公关公司更加强大
在中国的互联网行业有一个奇特现象:外资企业容易水土不服。比如新浪战胜了雅虎、QQ战胜了MsN,淘宝战胜了易趣等。虽然互联网技术没有国际,但是网络文化却有国界。国外知名网站在中国没有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就是对中国文化缺乏了解,而这恰恰是本土企业的强项。
之前达能和娃哈哈争执之时,达能聘请了一家国外的公关公司,但却没有取得成功,这就是国外公关公司不了解中国文化所致。本土化和专业化的公司将会在未来几年蓬勃发展,可以说,谁拥有更多的专业人才,谁就将成为未来行业霸主。
趋势五:网络公关与传统公关融合
《中国公共关系业2009年度行业调查报告》显示,虽然2009年度中国公关服务市场遭受全球金融危机严重影响,增速明显减缓,年增长率为20%左右(上一年度为29.6%),整个行业年营业额估测为168亿元人民币。但网络公关却出现了逆势上扬的情况,成为2009年度公关服务的亮点。
面临市场环境的变化,传统公关公司甚至广告公司都开始逐步建立相关的网络公关部门,培养相关人才,充分地将网络公关与传统公关相融合。
趋势六:网络公关的营销渠道多元化
随着新浪微博的上线,加之具有新浪特色的名人推广方式,注定了微博的火暴。腾讯、网易等门户也紧随其后加入了微博阵营,而“脖士”则成了微博的那些活跃用户的代名词。
然而,近几年来国内外众多品牌纷纷爆发品牌危机,下图列举了2005—2012年每年在中国产生广泛影响10大品牌危机事件。
这些频频发生的品牌危机事件,一方面损害了企业的声誉、品牌的价值,另一方面也挫伤了中国消费者对于品牌的信任和崇拜。例如,2009年春当强生婴儿卫浴品被媒体披露含有可能致癌的有毒物质的时候,中国消费者摆出一副“见怪不怪”和“宁信其有,不信其无”的表情。尽管强生在危机发生之后迅速启动危机公关,先是将产品送到国家药监局检验,得到药监局产品无毒证明的权威检验报告,接着向全国各大媒体发出产品澄清说明的传真。然而这依然未能阻挡上海、杭州等地超市中强生产品或是下架或是销售锐减的局面。消费者用实际行动来表明着他们的态度,如果金融危机并未对以生产日用消费品为主的强生造成实质性的冲击,而这次危机事件却撼动了消费者的信任基石,给自1986年就进入中国市场的强生公司的品牌抹上了一笔重重的阴影。
品牌危机发生了,企业通常都会采取公关行为以求将负面影响降至最低,品牌危机公关也秉承着公关五原则,即承担责任原则、真诚沟通原则、速度第一原则、系统运行原则、权威求证原则。然而在公关执行过程中,却遗憾地看到并未将这五原则彻底贯彻下去。尤其是当品牌面对消费者的时候,常常并不能真正做到真诚沟通。在传媒高度发达的今天,企业对消费者的任何表现都将被传媒迅速展示,从而左右受众对企业的判断、影响危机事件的解决走向。例如在奔驰汽车安全事件中企业透露出的对消费者的傲慢,激起消费者的不满,使得奔驰声誉大损,这背后显示了企业对中国消费者缺乏了解,这也正是本文写作的原因,通过对中国消费社会的产生及消费者特点进行分析,为企业解决品牌危机是对消费者的正确理解。
一、中国消费社会产生历史及其特点
中国消费者的消费历史与西方相比时间短,较为快速的从物质匮乏的年代,进入物质丰富的消费社会,并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特点。
学者们普遍认为现代意义上的消费社会是工业革命的一个产物,兴起于欧洲,昌盛于美国。1913年美国福特机车制造厂开始使用机器组装汽车,大大降低了汽车的成本,汽车成为美国普通人家可以购买的产品。同时福特汽车厂给工人付大大高于其他行业的工资,工人一小时挣5美元,八小时工作制。如此一来,不仅仅有了大规模的机器生产,而且还有了相应的消费能力,美国的消费社会因此成熟起来。在这样一个社会里,很多人的生活目标是部分地构建在获取他们显然根本不需要的物质或不是传统地需要展示的东西上。他们投身于获取东西的过程——买东西中。他们的身份,部分地由他们所拥有的新买的东西或新展示的东西决定的,消费社会由此产生,在消费社会中消费行为本身对人的社会意义上的构建具有多重意义。
反观中国的消费社会历史,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时候,在上海等大都市曾短暂出现过消费社会的萌芽,但随着战乱、政治体制的变更等因素在很长时间内中国奉行典型的计划经济,人民的供给由国家调配为主。消费社会再次进入公众视野是从70年代末的改革开放开始,并极其快速地进入了消费社会,而在这种转变中,身在其中的消费者即是这场变革的始作俑者,也受这场变革的深刻影响,尤其表现在消费者与商品(物)之间的关系上,这种关系的转变又经历三个明显的阶段。
第一个阶段,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中国社会基本上不存在“消费者”这样一个概念,社会的物资被控制在国家行政调控的范围内,国民的收入也仅局限于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八十年代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商品日益丰富起来,国民的收入也有了较大幅度的增加,其中一部分人还先富起来了,并将更多的钱用于商品的购买,“消费者”这样一个群体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至今,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脑海中还留有这样的印象,在大中城市人们疯狂地涌向百货商店,购买从的确良布、自行车到双卡收录机、电视机等产品,被压抑已久的购物欲望在寻找到出口之后,释放出的能量让人吃惊。然而,此时也有一些特定发展阶段的特殊现象存在,表现为商品供应的相对短缺,因而出现凭票、排队买彩电的现象。对于大多数普通消费者而言,外国的产品或品牌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但这丝毫不妨碍上层社会的人或是从国外带入或是在国内顶级消费场所购买国外高档商品的行为。八十年代中国,对“洋货”的使用绝对是财富或权贵的象征。实际上,整个八十年代,中国的消费者对商品达到了一种崇拜的程度,但凡一户人家买了一台彩电或冰箱,定能引来周遭邻居无比艳羡的目光。此时,中国的社会尚未具备条件进入消费社会,但中国的消费者却积攒着对物的热情随时随地等待着消费社会的来临。
第二个阶段,上世纪90年代后,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制造业的蓬勃发展和对外资的吸引政策反应在消费社会中最明显的表现就是商品的丰富,大的卖场如雨后春笋般纷纷产生,凭票购物成了非常遥远的事情。同时,国外一些大品牌或是在中国开厂设店,或是将专卖店落户中国,至九十年代末,在中国的大都市几乎可以买到世界任何品牌,包括奢侈品。此间,中国的消费者消费能力随着经济收入的快速增加而有了质的飞跃,对物的消费态度也进一步发生转变,不在满足于对物的功能性消费,开始追求品牌消费,买电子产品就选择日本的品牌、买香水要法国的等,每一次购买都有一个终极品牌的导向,在社会各个不同的阶层之间形成了品牌追求的链条,并在此指导下,人们心甘情愿付出更高的价钱具有品牌的产品。这个阶段是品牌(尤其是国外品牌)在中国消费的黄金时期,凭借着成熟的营销管理和一贯的品质表现轻而易举地占领了中国的消费市场。这个阶段也是中国的消费者对品牌最为狂热的时期,对品牌的信任和追求也达到了一定的高度,电影《大腕》中有句经典的台词“不求最好,但求最贵。”从某种程度上,形象地揶揄了国人消费时所存在的一种非理性但又具有普遍性的现象。
第三个阶段,进入千禧年后,正当更多的品牌依旧在享受中国消费者品牌狂欢而带来的盈利之际,中国的消费者面对品牌的热情却在悄然回落,对产品的“性价比”的追求慢慢形成一种共识,外来的和尚也不再那么好念经了。这种理性的回归,一方面的因素是消费者在大量重复购买行为中培养了较为成熟的购物技巧,虽然依旧热衷购物,但又保持着与物的理性距离;另一个重要的原因是近几年国内外众多的品牌因品质问题而遭遇危机公关,进而引发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进一步加剧了消费者对品牌的重新审视和理解。尽管这样的反思依旧无法逃脱消费社会中人被物所奴役的本质,但与八十年代对商品的崇拜、九十年代对品牌的狂热相比,消费者的确已经调整了与商品的关系,在尽可能的范围内保持着与商品、与品牌的理性距离。
通过对中国消费社会近30年的回顾,勾勒出中国消费者在30年间的变化与成长,是想提醒企业(品牌)经营者,任何消费都是有历史的,对现有品牌危机的处理,都无法脱离这种历史的影响。与西方近百年的消费社会的历史相比,中国消费社会发展时间很短,中国的消费者在很短的时间内经历一个从物质匮乏到物质富裕、从无钱购物到面对即便是高档消费品亦能从容购物的阶段,其身上具有所有消费社会中消费者所具有的一些特点,同时由于在较短时间内经历消费社会的巨变,因而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消费特征也格外明显地凸显出来,这些特点无不影响着消费者对品牌的理解、信任和选择,而品牌的经营者倘若能深谙其道,将有助于品牌在发生危机的时候正确处理,以最妥善的方式解决品牌的危机。
二、中国消费环境下消费者特点
首先,中国消费者购买商品时对其符号价值的考量比重最大。罗兰·巴特在《流行体系:符号学与服饰符码》一书中指出,生产者提供的商品在经过广告公司等传媒文化的塑造并赋予符号价值,而消费者进行商品选择的时候,对符号价值的选择是消费社会中的消费者进行商品选择的决定最主要的动力因素。也就是说,消费者对商品的购买不再停留在物的功能性价值上,而转向物的符号价值的消费。实际上,工业革命带来的机器流水线生产必然导致产品的物差异化生产,进入流通市场的商品进行差异化竞争的最主要的元素就是符号价值,通俗来说就是通过品牌来赋予具有相同或相似功能的产品不同价值,并通过广告等营销手段让消费者取得消费者的认同,进而获得消费者的购买。与欧美国家的消费者相比,中国的消费者在购买商品时,对符号价值的考量比重更大,这与中国消费者形成的背景密切相关。中国改革开放在进入消费社会之前,曾经历近30年对消费、对物质极度压抑的阶段,特殊的国家政治、经济形势又消除了富有阶层和贵族阶层,因而在七十年代末消费社会来临之前,中国的消费者并没有太多的消费历史记忆和消费传统,基本上处于相同的水平和统一起跑线上。随着经济收入差距逐渐拉大,先富起来的人势必要求得到与其经济地位相当的社会地位和民众尊重,而购买品牌商品乃至购买奢侈品是实现这种社会愿望最直接和快速的手段,因而中国的消费者与很多国家的消费者相比,更多地购买品牌产品甚至是奢侈品借以显示其社会地位。报纸上曾载文报道,浙江的“富二代”在杭州聚会的时候,门口停的都是法拉利、保时捷、宝马等高档车,而手挎之包也多是LV,似乎此番行头便是财富与社会地位的标签,商品的品牌价值、符号价值成了中国消费者进行身份区分的重要标志。
其次,中国的消费者不安全感强烈。这种不安全感的产生一方面是消费社会所固有的特点,正如让·波德里亚在其著作《消费社会》中所言“总之,消费社会的主要代价,就是它所引起的普遍的不安全感”。另一方面,与成熟的消费社会相比,中国的消费者这种不安全感尤其严重,这和中国消费社会信用体制不完善和商业道德沦丧密切相关,消费者在这样一个消费环境下首要考虑到的问题是消费的安全感。这也促使了一个悖论的形成,一方面消费者进行品牌选择就是为了规避消费不安全的陷阱,另一方面即便是对品牌消费也习惯性地保持心怀谨慎小心。前文已提及,中国的消费者消费历史短,在短短30年间并没有来得及培养自身的消费习惯,与之有典型对照的是欧洲消费文化,在漫长的消费文化中,社会的不同阶层都形成了自己一套消费文化,并且表现的形式是多样的,并不以价格和品牌作为唯一的衡量标准。与此相比,中国消费者的消费文化就显得单一许多,常以价格和品牌作为消费的最主要的消费指标,而建立在这一基础之上的消费形式因为缺乏更深厚的消费理念的支持而显得单薄很多,并且呈现基础的不稳定性,这也是导致中国的消费者产生消费的不安全感的深层面原因。
独特的品牌定位:创建读者的认知度
新兴财经报纸自身的特点决定了其目标读者群基本上以精英阶层为主,大中型企业具有较高专业知识的经营者、管理者及知识界成为各家新兴财经报纸追逐的主要目标。但市场化的新兴财经报纸灵活度高,在高端市场中实现了进一步的市场细分。不同的新兴财经报纸的品牌定位有很大的不同,品牌区分度比较明显,新兴财经报纸无论在报纸理念,还是报纸内容、版式风格等方面都体现了各自独特的品牌定位。
《中国经营报》提出的报纸理念是:为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服务,为市场竞争有序化的追求服务。它是目前我国唯一一家以报道和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经营之道为宗旨的报纸。这就决定了《中国经营报》在内容上必须强调实用性,以提供“实用的经营管理知识和信息”为主,从而“满足个人提升和促进企业经营管理”。《21世纪经济报道》认为:我们的梦想就是国家的梦想,要与加入WTO之后的中国一起成长,并提出“新闻创造价值”的核心理念,这使它成为中国最富理想气质的财经报纸。与报纸理念相对应的,《21世纪经济报道》在内容上更注重新闻性和微观报道,“以产业经济为出发点,倾向微观领域”,并“立足于国际运行的经济法规”。《经济观察报》则以“理性、建设性”作为自己的办报理念,《经济观察报》总编辑何力将“理性、建设性”解释为:不冲动、不破坏、不媚俗、不偏激、不炒作、不盲从、不骄傲,以务实、开放、求证的心态,冷静地观察经济走势,以全新的视角报道经济新闻。①为了实现自身的办报理念,《经济观察报》最为突出的就是深度报道和宏观分析。《第一财经日报》在《21世纪经济报道》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为你创造价值”的办报理念,更加注重读者的自主性,在内容上力图将时效与深度进行有机结合。
新兴财经报纸的办报理念不仅反映在内容上,同时也在报纸的版式及风格上直接体现出来。《21世纪经济报道》为了配合自身的理想气质,在报头设计上费尽了心思,如报头字体选用稍显圆润的大标扁宋,色调上以墨绿色的冷色调为主。在版面风格上,《21世纪经济报道》黑体、楷体两种标题字的使用,使报纸显得整齐而又自然;版面6栏的基本分割,形成了较宽的模块,比较适合报纸深度详尽的报道风格,同时也在版面上体现出一种舒缓的节奏,再加上恰当的留白和六号细线适当地运用,使整个版面秀气而大方,稳定里显轻松,虽有很多大块的文章,但给人感觉并不拥挤冗长。而《经济观察报》给报业带来的一个巨大冲击便是其具有国际理念和水准的报纸包装艺术,它在国内报业界率先采用与国际接轨的橙色、环保、可循环使用的新闻纸,充分显示了其典雅高贵的品牌形象,在众多白纸黑字的报纸当中成功地实现了形象区分的品牌策略,同时,报纸富于艺术气息的版式风格增加了读者的心理认同,获得了读者的好感,产生了附加值。
推出品牌专栏和品牌人物:打造深度与权威
《中国经营报》的“案例点评”、“与老板对话”、“热点三人行”等栏目在读者中已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它们主要邀请业内权威人士就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追求与目标读者的互动、前瞻行业变迁趋势、探讨企业的兴衰成败,凸显其务实风格。《21世纪经济报道》的评论版,特别注重对中外经济社会问题的深入分析,强调其言论的权威性和世界眼光,因此,请权威人士撰稿、开设专栏,并辟有国际评论栏目。它还通过与MSNBC、LATS等国外机构互动供应新闻稿件,刊登美国著名经济分析家的文章,力图展示国际背景下的中国经济全景。《经济观察报》则不仅召集众多专栏作家,而且还单独开辟出专版“北京消息”,借此提高自身的权威性。
新兴财经报纸如《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第一财经日报》等还非常重视员工公关意识的培养,经常把优秀员工作为报纸品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报社内外加以推介。例如,《经济观察报》率先在全国设立了“主笔制”,每期头版的重头稿件均由其主笔完成,很快就在读者心目中形成一种思维定势,将主笔也纳入该报的品牌之一。《第一财经日报》采用树立品牌评论员和记者的策略,大量开辟专栏,在诸多栏目中附有作者画像,这样既加深了读者的印象,又为记者队伍树立了诚信形象,报纸也以这种方式达到了品牌效应。
策划活动:强化品牌价值
新兴财经报纸为了提高自身的品牌影响力,还积极策划各种论坛、研讨会等活动。《中国经营报》推出了一系列提升品牌影响力的活动,大至年度的报业、企业竞争力年会,小至月度的沙龙、俱乐部,从而与政府、企业、媒体等各界建立了合作关系,为报社品牌传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05年1月,新闻出版总署报刊司主办了名为“20年改革之路暨报业改革研讨会”的会议,报界名流济济一堂,这次会议同时也是报界同仁为《中国经营报》举行的20周年庆祝会,这次会议充分表明《中国经营报》与媒体同行之间已经建立了良好的竞合关系。《21世纪经济报道》与海南省建设厅于2001年8月联袂举办的“中国第一个高水准的地产峰会,集结中国地产界的精英,一起探索中国的房地产新理念”的“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这是两大品牌的一次双赢,此后每年举办一次年会。这个年会被誉为中国地产界首脑级会议、中国地产界思想性论坛。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还组织策划了思科21世纪证券行业高峰论坛、百事可乐“银罐之城”专辑、广州乐百氏网球挑战杯等活动,这些活动为《21世纪经济报道》的品牌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品牌延伸:提升品牌影响力
一个品牌一旦拥有广大的忠诚顾客,其领导地位就可以经久不变,即使其产品已经历改良和换代。财经报纸的品牌同样如此,如我们熟知的品牌《金融时报》、《华尔街日报》等都拥有悠久的历史。正因为品牌可以超越生命周期,因此就使品牌从开始的依附在产品身上慢慢地发展到与具体产品相对独立开来。品牌与产品的相对独立,就导致了品牌延伸的出现,同一品牌拥有众多类别的产品,品牌成了内核。
大量的新兴财经报纸都是传媒集团或各种资本借以提升自身品牌影响力的产品。但是与此同时,新兴财经报纸也依靠主办单位或投资集团提供强有力的品牌依托和支撑。《21世纪经济报道》既是南方报业集团系列产品中的重要一员,同时也依靠南方报业集团已有的影响力;《经济观察报》依托于三联集团的巨额投资,同时也提升了三联集团的品牌价值;《第一财经日报》背靠三家大的传媒集团――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北京青年报社,同时也为三大传媒集团注入了新鲜血液。
除了作为媒体集团或投资集团品牌的一个延伸产品外,新兴财经报纸还以自身品牌为核心拓展市场半径,实施自身的品牌延伸战略。目前,新兴财经报纸已经开始在同一品牌下发展系列产品,从而获取更加广泛的资源。已有20年历史的《中国经营报》一直以来只经营一家报纸媒体,盈利点较为单一,品牌影响力也十分有限,直到2003年才开始进行品牌的延伸,实施多产品组合策略。《中国经营报》于2003年开始正式运作图书出版系统,并完成了“中国经营报企业竞争力监测系统”的构建,2004年又首创旗下第一期刊《商学院》。自此,《中国经营报》推出了由“周报+《商学院》月刊+图书+CBCI企业竞争力监测指数”共同构成的产品系列来扩大其品牌内涵。②通过构建四位一体的产品组合战略,《中国经营报》提升了自身的品牌影响力。《21世纪经济报道》总编辑刘洲伟说:我们是21世纪“报系”中的一员。我们现在已经拥有两家报纸和多家杂志,今年还要继续发展几种报刊。我们《21世纪经济报道》可以比喻为一个“航空母舰”,上面可以驾驭很多“飞机”,这些“飞机”就是很多不同的报刊,这也许是和其他报纸不同的地方。这样会产生很多协同效应,例如我们要推行周二刊,我们可以在我们所有的报刊上打广告,这样就会形成一个产业链效应。《第一财经日报》与隶属于上海文广的第一财经传媒有限公司旗下的广播电视统一命名,这是继上海文广“第一财经集团”开辟频道、频率以来第三次大的举动,自此,一个融合广播、电视、报纸三位一体的财经媒体集团诞生。③跨媒体的组合不仅能使《第一财经日报》实现跨媒体资源整合的优势,而且作为同一品牌,广播、电视的品牌影响力必然会直接体现于《第一财经日报》。
作为比较充分的市场化报纸,新兴财经报纸的公关意识、公关理念及公关策略在我国传媒市场上具有一定的引领作用,值得其他媒体借鉴。而随着我国新兴财经报纸公关意识的进一步增强、公关策略的进一步科学化和系统化,新兴财经报纸的品牌建设必然有着更加广阔的前景。
注释:
①何力:《走在理性、建设性的路上》,http://cme.ce.cn/left/rw/200603/27/t20060327_6506582.shtml).
②高玉忠:《〈中国经营报〉营销策略浅析》,《青年记者》,2007(5)。
③李俊彦:《传媒集团的资源整合与优势――以〈第一财经日报〉为例》,《当代传播》,2005(4)。
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心理暗示呢?笔者在南通各零售终端随机询问了一些消费者,他们普遍认为南通本地产品形象欠佳。他们认知化妆品的主要途径是各种媒体广告(以电视广告为主),而Y企业由于自身实力的原因,很少做公众媒体广告,更多的是靠在终端售点举行各种活动来促进销售。产品的品牌形象缺乏有效传播,知名度和美誉度都不高。尽管价格较低,但消费者并不认为这是降低了运输、人员、销售等费用的结果,反而认为是产品质量不高的缘故。
消费者这些想法源于对本地品牌的不了解,导致消费信心缺乏。但消费者的这些心理暗示在实际购买过程中会形成一种习惯,而要改变消费习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对消费者进行消费引导,让他们明白本地产品的品质并不比外地产品差,相反在价位、服务等方面还有一定优势。如何将这些优势传递给消费者呢?笔者认为必须先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1.时间。改变消费者的购买习惯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作,决不是靠几个促销活动就能改变的。对小型企业而言,一方面需要时间进行企业原始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又舍不得拿出时间进行一些企业形象与品牌建设的公关活动,实在是有些矛盾。
2.形象。Y公司的主打产品是“芦荟护肤系列”,一直致力于在市场上建立“芦荟护肤专家”的品牌形象,而且经过几年的努力,已有了一定成效。可是这种形象在南通消费者群体中却没有建立(这与公司一直疏忽了南通市场建设有关),现在的问题就在于如何使这种形象让南通消费者认知?如何将其他市场上成功建立这种形象的手段再运用到南通市场上来?
3.对象。我们要改变谁的消费观念?我们有什么样的能力来改变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哪个消费群体才是最值得让我们改变的?
4.实际性。小企业的一个“通病”,就是将所有的推广、促销、公关等活动都与销售挂钩得十分紧密,以销售业绩衡量活动的成功性。那么,我们通过什么方式来化解销售业绩与建立品牌形象之间的矛盾,并能使销售额与品牌形象一起提高呢? 以学生引发连锁效应
笔者经过与营销人员、消费者的沟通,针对以上四个问题,确立了解决问题的三大核心:
第一,如果我们无法过河,那就绕过河流。以Y公司的实力,暂时还无法做大规模的引导性宣传,而且消费者认为本地产品形象不好,那么我们能否为产品树立良好的口碑,并以此来吸引消费者,让他们忽略产地呢?
第二,南通从古到今都是教育重地,拥有多所在当地有影响力的大专院校,学生消费群体十分稳定。因此,我们选择18~25岁年龄段的大学生作为改变消费观念的群体,因为他们容易被潮流吸引,能够快速进入消费角色,对产地没有很强的敏感度。如果公关活动能让大学生觉得具有人情味和吸引力,那么带来的连锁效应是不可低估的。
第三,公关活动是为了建立品牌形象,间接带动销售,二者密不可分。我们需要寻找到一种好的方式,使消费者在公关活动中既接受我们的品牌形象,又心甘情愿掏钱购买我们的产品。
围绕着这三大核心,我们策划了名为“爱心系青春”的校园公关活动:
活动目标场所:以有数十年历史的南通工学院为主要场所,其他院校为辅。
活动针对人群:大专院校学生、教师及相关人群。
活动时间:当年6月至次年2月。
活动目的:提高Y品牌在校园内的知名度及美誉度,扩大产品消费群体,利用形象的提升实现销售的促进。
活动主要内容:
1.聘用部分学生作为Y品牌化妆品的销售员,以市场零售价的9折作为“校园市场零售价”。为销售员确定每月的目标销售额(1500元),提供一定数额的底薪(300元/月)。学生们只需交纳保证金(数目可由学生自定)即可拿到相当于保证金额数的产品。按照“校园市场零售价”出售,每月如达到目标销售额,即发给底薪并奖励销售额的20%作为提成,超过部分按30%提成;如没有达到目标销售额,则不发底薪,但照发20%的提成。
2.从所销售的任何一种产品销售额中提出1元钱,捐助给学校内贫困学生或作为学校助学基金。
3.挑选销售业绩较好的学生,在周末到终端售点担任促销员,照常发日工资和提成。
4.赞助举行校园元旦联欢会等活动,通过与学生联欢的形式,加深品牌与学生的联系,并可在联欢会上将募集基金捐赠给学校推荐的贫困学生。
活动细节:
1.挑选的目标院校应在当地有一定的影响力,学校在校人数至少在800名以上。校内配套设施齐全,有超市、食堂、礼堂等。
2.提高活动在学校与学生中的信任感,并与传销等活动区别开来。与学生处、勤工俭学处、党委、团委、学生会等部门联系,请这些部门出面进行活动的安排,向学生发放产品,保证金的缴纳和货款回收也由这些部门完成。我们每月与学校结算一次,当场完成贫困学生的捐赠。
3.学生正值青春期,不可避免会出现很多种皮肤问题。我们首先对聘用学生销售员进行培训,并发放试用装免费让学生试用,同时在学校设立“护肤热线”为学生解答皮肤护理方面的问题。
活动宣传:
1.利用团委、勤工俭学处、学生处等的引导倡议作用,在校园中以海报形式加以宣传,利用学校广播、各科系会议等不同渠道将活动细节传达给学生。
2.学生是容易诱发冲动的群体,如果活动中商业气息浓厚,可能会受到学生们的抵制。在聘用销售员时,选择在校内具有一些影响力的学生,联系学生会配合此次活动写一些宣传性短文,作为广播稿在校广播站播放,并将此次活动细节、捐赠情况写入学校校刊。
3.将活动进展情况通报本地媒体,由媒体对学校、学生进行采访,同时在媒体刊登一些关于此次活动的软文,以增大受众面。
4.将Y产品打入学校超市,以“市场零售价”销售,所有单品的销售额中每种拿出1元钱捐赠给贫困学生。这样做可以使“市场零售价”与学生的“校园零售价”形成对比,让学生销售的产品具有一定竞争力,增强学生的信心。同时,可以给超市另外形式的价格补贴。 品牌建设功在长远
活动刚开始时,效果并不太好,没有多少学生愿意参加。但随着一些学生的业绩体现及企业兑现了承诺后,越来越多的学生加入到活动中。
锦湖轮胎是由韩国集团之一的锦湖韩亚集团在中国投资兴建的大型专业轮胎生产企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锦湖轮胎已经成长为中国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之一,为推动中国轮胎产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6年5月锦湖在中国上海成立了销售有限公司,全面负责锦湖在中国四大工厂的产品销售工作,实行了产销分离。目前中国设立16个办事处,建立起了一个拥有250余家经销商、5000多家分销商的庞大销售网络。为包括通用、北京现代、一汽大众等汽车厂家提供配套轮胎,在国内配套市场占有率第一。
案例回放:
2011年3月15日,央视315晚会曝光锦湖轮胎天津工厂违规大量使用返炼胺生产轮胎。
3月16日中午,在其官方微博上消息,坚称报道“不准确”——“原片胶、返回胶的添加比例是按照重量来进行计算,并非直观的数量比例”。
3月17日,央视跟进报道,反驳锦湖的澄清声明。对此锦湖轮胎称,公司正配合国家质监部门进行检测,会公布官方声明以做回应。 无论是否央视冤枉了它,各大汽车厂家都忙着与锦湖轮胎作“切割”,有的厂家表示:“我公司汽车所用轮胎非曝光厂家生产”,有的表示:“马上进行全面检查”。
3月18日,工信部办公厅消息称,将“积极配合有关监管部门进一步查处”。大批媒体开始跟风深入挖掘锦湖问题:媒体质疑锦湖其他工厂生产的轮胎也有质量问题,锦湖不予回应;媒体继续爆出锦湖3C认证被没收,锦湖否认。国家质检总局最后出面确认锦湖轮胎有13张3C认证证书被收回……媒体口诛笔伐,锦湖轮胎的躲闪应对,加剧了消费者的反感。
3月21日,锦湖轮胎全球总裁金宗镐、中国区总裁李汉燮在央视正式向广大消费者道歉并承认其天津公司产品和管理有问题。同时宣布天津公司管理负责人员被免职;承诺在最短时间内确定锦湖轮胎(天津)有限公司问题范围后申请召回;承诺公司对于锦湖轮胎质量问题进行快速处理。但是对召回具体时间、具体步骤并没有提及。上海通用、北京现代、一汽大众、东风标致、奇瑞汽车纷纷发表声明称:已经采取了一些紧急应对措施,并在积极地跟锦湖轮胎方面沟通,等待他们的结论及解决方案,目前使用的不是天津工厂生产或者不是锦湖轮胎。
4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言人李元平在新闻会上通报称,锦湖轮胎(中国)公司决定从4月1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召回部分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生产的锦湖轮胎产品,涉及数量共计302673条。
4月8日,一辆装配锦湖轮胎的全顺牌警车行驶途中因爆胎发生交通事故,1名民警当场死亡,4名民警受重伤。
4月10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告称,因使用锦湖轮胎,从4月15日开始,东风悦达起亚、长城汽车以及北京现代将共计召回75480辆问题车。
4月11日,锦湖轮胎在官方网站正式公布了召回细则,就召回轮胎具体规格、识别方法、召回检测流程、免费检测点及相关服务内容进行了详细介绍,并以磨损率以及鼓包状况为标准判断轮胎是否予以补偿。同天,北京现代、东风悦达起亚以及长城汽车三家车企也了对旗下匹配锦湖轮胎的部分车型予以召回的通告。但是细则中对一些问题仍没有给出明确具体的回答,如所涉及的召回批次是如何确定的,为何仅有天津工厂生产的部分批次实施召回;返退胶的违规操作对于车辆在行驶中会产生哪些影响;锦湖指定维修点的检测流程又是否和官方给出的流程保持一致等。
4月15日,锦湖轮胎(中国)公司于召回2008年至2011年生产的部分轮胎,有媒体评论称,锦湖轮胎召回,从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场闹剧,归起起来讲,其一,锦湖轮胎召回完全只是以央视曝光素材作为依据,仅限于被曝光的工厂和被曝光的时段,这就造成了只召回天津生产的锦湖轮胎,而上海、南京分厂则不在召回范畴之内。其二,召回的数量只是“毛毛雨”。召回数量为30万条,仅占总生产量的1.5%。其三,“理赔范围”至今没有细则公布,显然,这种“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形式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其四,轮胎召回批次明显糊弄人。所涉及到召回轮胎批次,大都是节假日生产,这期间不是产能最低,就是停产,这意味着,所谓召回,只不过走走形式,让大家看看罢了!
5月15日是锦湖轮胎宣布正式召回满月的日子,在沉默两个月后,锦湖轮胎(中国)董事长李汉燮携几大高层赴京接受媒体“拷问”。李汉燮表示,截至5月11日,宣布召回的32万条轮胎里已经更换了3.4万条,完成率约为11%。此外,不在召回批次里通过免费检测给予免费更换的轮胎达3.3万条。不过,不管是召回的轮胎还是因检测而更换的轮胎,品质都没有问题,锦湖轮胎在产品质量没有问题的情况下进行了一次召回,他同时呼吁轮胎行业尽快出台统一的行业标准。
9月1日下午,经济学家贾康及家人驾车行驶于京沪高速沧州德州段时,车辆爆胎,发生车祸受伤。贾康在病床上发微博讲述此事,并控诉锦湖轮胎,疑因其质量问题致车祸发生。针对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贾康在微博上提出的控诉,锦湖(中国)回应称锦湖(中国)轮胎销售有限公司非常重视这一事件,对伤者表示慰问,锦湖轮胎已责成相关人员积极配合有关方面调查事故原因,如事故确因锦湖轮胎造成,锦湖轮胎愿意承担相应的责任。事故调查结果及后续工作将在锦湖轮胎官方微博给予回复。
9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透露,今年3月锦湖轮胎事件后,到目前为止,质检总局已督促召回锦湖轮胎30余万条,韩泰轮胎召回了240余条。
10月10日,锦湖召回工作仍然在继续,原定免费检测服务是2011年4月15日至2011年10月15日,现在又增加了两个月,延长到12月31日。轮胎的质保时间从三年变为五年,也就是说,生产日期起5年之内的产品,如果存在制造上的质量问题的话,可以得到商务理赔。
11月3日 ,羊城晚报报道称,与大家想象的不同,锦湖轮胎出事后,中国消费者反而更青睐国外的品牌,中国国内轮胎品牌并未得到更多的市场。
案例点评:
根据著名危机公关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公共传播研究所常务副所长游昌乔先生危机公关5S原则,对案例做如下点评:
1、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
央视315晚会曝光锦湖轮胎后,企业坚称报道“不准确”,后又被媒体曝出其他的问题,锦湖都给予否认。事隔一个月之后,4月15日,锦湖轮胎(中国)公司于召回2008年至2011年生产的部分轮胎,但有媒体评论称,锦湖轮胎召回,从开始就注定了是一场闹剧。媒体对其召回数量,召回批次,服务时间等逐条分析,质疑声四起。
项目分值:40分 评分:10分
2、真诚沟通原则(SINCERITY):
在央视315晚会曝光后,锦湖轮胎仍然坚称报道“不准确”,顽强抵抗,在媒体质疑锦湖3C认证被没收,锦湖否认,当国家质检总局最后出面确认锦湖轮胎有13张3C认证证书被收回时又不得不承认,锦湖在媒体口诛笔伐下仍然顽抗到底的形象加剧了消费者的反感。3月21日锦湖轮胎全球总裁金宗镐、中国区总裁李汉燮在央视正式向广大消费者道歉并承认其天津公司产品和管理有问题使公众情绪得到了一定的缓解。在召回过程中,各种条款被媒体拿出来“晾晒”,漏洞百出,其诚意大受质疑。
项目分值:20分
评分:5分
3、速度第一原则(SPEED):
锦湖轮胎在315晚会前就已经出现了关于轮胎质量问题的投诉,但未予正视。在315晚会这样的平台公布锦湖轮胎的轮胎质量问题后,锦湖轮胎第一反应是报道“不准确”,宣布召回更是在一个月之后。对危机事件反应速度之迟缓,应对不及时,都对锦湖轮胎形象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
项目分值:20分 评分:0分
4、系统运行原则(SYSTEM):10分
整个事件中,锦湖轮胎处理得毫无章法,声明、道歉、召回都处理得漏洞百出,而且也未举办相应挽回公众信心的公关活动。
项目分值:10分
评分:0分
5、权威认证原则(STANDARD):10分
在事件发生后,合作伙伴和政府部门无一对其表示支持:合作厂商纷纷划清界线,与锦湖轮胎作“切割”;质监总局更是宣布收回其3C认证,使锦湖轮胎丢掉了最后的幻想。
宁波是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基础和潜力的城市,在城市品牌化发展方面已经做出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尝试,目前已经基本确立了“东方大港、商贸都会、文化名城、和美家园”的城市品牌定位。宁波在城市品牌塑造和推广中积极引入公共关系理念,通过一系列公共关系策略的实施,使宁波的城市品牌形象得到了较为广泛的传播。
政府公共关系:主导宁波城市品牌传播
政府公共关系在承担管理、指导、协调、服务、监督等基本职能的同时,又拥有强大的传播、沟通职能。①作为宁波城市品牌公共关系最重要的主体,宁波市政府非常重视与公众的沟通。在历年的城市竞争力报告中,宁波市政府的管理能力和服务能力一直位居全国前列。宁波市政府网站的建设颇有特色和成效,成为宁波市政府传播宁波城市品牌最重要的渠道。
宁波市政府的门户网站体现了四大特点:内容丰富、信息全面、更新及时、服务市民。其网站页面设置了三大站点:公民站、企业站和政府站。
“公民站”为市民提供各类服务信息和网上办事的渠道,具体包括市民服务平台、宁波动态消息、市民服务、就业培训信息、信息查询、宁波生活和宁波旅游等内容。“企业站”以服务企业为主,设置了企业服务平台、财经动态、企业服务、投资指南、招投标公告等板块。“政府站”则以各级政府信息公开为主,包括各级政府工作动态、政府信息公开、政府新闻、建议提案、互动交流等板块。宁波市政府每个月都会针对公众最关心的问题举办一次新闻会,政府网站也会对相关信息及时公布和更新。
作为受关注度比较高的公众人物,宁波市政府官员经常会以城市代表的身份参加各种场合的见面会或接受新闻媒体的采访,向公众传播宁波城市品牌的信息,同时也展示了宁波市政府的形象。宁波市各级政府官员积极利用“活力城市”、“环保模范城市”、“卫生城市”、“文明城市”、“幸福城市”等各项荣誉的颁奖典礼和采访活动,向公众传达宁波城市品牌形象。此外,宁波市市委书记、市长也经常做客“中国宁波网”,与网友进行在线交流,解答市民的疑问,帮助市民解决难题。
地方媒体公共关系:参与宁波城市品牌传播
媒体作为公众获取信息、信息、交流信息的中介,必然是城市品牌开展公共关系最重要的工具。近年来,宁波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吸引了中央媒体、其他地方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扩大了宁波的对外影响力,但在各类媒体的报道中,宁波本土媒体对宁波城市品牌的传播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因为地方媒体虽然不是传播城市品牌形象的唯一手段,但其普遍性和持久性特征使其最有资格成为城市品牌的首要传播者。②宁波地方媒体几乎每天都致力于对宁波地方新闻尤其是民生新闻的报道,通过对宁波发生的典型事件和人物的持续报道,使其成为宁波城市品牌最细致的传播者。
事实上,地方媒体本身的品质和水准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这个城市的文化水准和城市形象。目前,宁波的地方媒体主要包括两大媒体集团和新华社浙江分社主办的《现代金报》。《现代金报》能够入驻宁波并与宁波同城媒体展开竞争,其本身就已经很好地诠释了宁波城市开放的形象。
此外,宁波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宁波晚报》、“中国宁波网”等已经成为宁波对外展现城市品牌形象的重要窗口。《宁波晚报》已连续多次跻身“都市报晚报竞争力20强”,并获得“十大晚报品牌”称号。“中国宁波网”不仅新闻报道全面及时,而且还设置了宁波对外形象传播板块,“中国宁波网”因为独特的宣传报道使其在2006年被评为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十佳新闻网站和中国报业新媒体10强、浙江省首批文明办网示范单位,2007年被评为全国十大创新新闻网站。
特色品牌节庆活动:提升宁波城市品牌传播
近年来,节庆活动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城市品牌塑造和传播的公共关系方式和手段。宁波根据城市特点自创的节庆活动非常多,其中有很多已经获得了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宁波国际服装节、中国开渔节、中国(宁海)徐霞客开游节、中国宁波国际茶文化节、中国梁祝爱情节等都已经成为宁波的品牌节庆活动,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作为宁波最有影响力的节庆活动,宁波国际服装节已经成功举办了十二届,每届的主题都会在上一届的基础上有所提升,但都是紧紧围绕宁波城市品牌定位进行设计,与宁波城市品牌建设的步伐相一致。自第九届宁波国际服装节开始,服装节日益成为宁波与国际大都市进行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展现了宁波“国际化港口都市”的城市建设要求。
CIS战略:强化宁波城市品牌传播
所谓城市形象,是人们对城市的一种感知,是城市本性的某种表现,并区别于其他城市。③为了使人们能够对宁波城市品牌形象获得准确的感知,宁波在城市品牌形象传播中也有意识地借鉴和引入了CIS战略,使之与公共关系结合。
在总结宁波城市历史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宁波的城市定位,宁波的城市理念最终被确定为“诚信、务实、开放、创新”。依据宁波的城市理念,宁波政府展开了一系列旨在传播宁波城市品牌的公共关系活动,包括政府新闻会、节庆活动以及邀请城市形象代言人等,比如担任“宁波旅游亲善大使”的赵雅芝、曹众,担任“宁波城市旅游推广高级顾问”的姜昆,担任“宁波旅游形象代言人”的周星驰,为宁波城市品牌形象传播发挥了名人效应。
与城市理念和城市活动相比,宁波在城市品牌的形象标志设计和传播方面还比较滞后。虽然在宁波政府网站上可以看到由浅蓝、黄色、深蓝三个船帆组成的标志,这个标志与宁波港口城市形象也比较吻合,但没有将宁波的城市品牌理念完全体现出来,而且也缺乏统一的宣传认定,受众的认知度不高。目前,国内外许多城市都非常注重城市品牌标志的设计和传播,香港、北京、上海、南京、杭州、哈尔滨、昆明、苏州等城市都拥有体现自身城市品牌特色的品牌形象标志,强化了城市品牌形象的传播。因此,宁波城市品牌标志有必要在城市理念的指导下进行城市品牌识别系统的设计与传播。
通过一系列公共关系活动的开展,宁波城市品牌形象已经取得了较好的传播效果,但在城市品牌公共关系活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在宁波开展的一些城市公共关系活动中,公众的参与度还不够,尤其是本地市民的参与热情不够高,在公共关系活动策划过程中忽视内部公众、过于重视外部公众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宁波在今后的城市品牌公共关系活动中应该以“全员公关”思想为指导,吸引和引导市民参与到公共关系活动中,充分发挥市民的品牌效应。
注释:
①谢昕 李晓玉 李彦军:《政府公关在城市形象塑造中的作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年第17期
②谢迪君:《城市品牌与地方媒体》[J],《青年记者》,2007年第11期
通过将近两个月的忙碌实践,通过与物流、生产的沟通组织协调工作、通过与经销商、商、分公司,部分终端客户的深度沟通,了解了经销商的想法,了解了渠道成员和终端消费者的需求,了解了工业管道产品的现有商业模式。新年度的企业化改革将是一个导火线,诸多企业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以及品牌深层次的问题显露头角、下一步的市场任务也浮现水面。如何缓解矛盾、化解市场危机呢?现就个人近期的调查、实践、心得及对企业发展和品牌推广的领悟提出粗略的想法。我相信态度能决定一切,积极地心态将赋予企划案诸多的灵气,为企业树立起一个领导型的品牌提供有效建议。 二、对工业管道市场的观察分析、及形势评估
工业管道的宏观描述:塑料管道是从80年代后期才开始在中国工业领域蓬勃发展的,主要应用于建筑给排水、工业给排水领域、以及市政给排水、电力工程给排水、电信工程给排水、民用给排水、城市排污、燃气输送等领域,还有矿山、原油输送、化学液体输送以及采暖工程等。由于工艺采用了新型的化工原料,摒弃了钢管以及水泥管易腐蚀、不卫生的缺陷,在环保性、卫生性、耐腐蚀性、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等方面具有其他管道不可比拟的优势,得以在全国快速发展,特别是建设部、水利部、电力部、信息产业部关于新型管道用材都做了大量的推广。现在,管道行业在全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再加上目前小城镇建设、居民用房政策出台后,全国房产业发展势头大好,同时,全国各地的经济建设开发形势持续高涨,水利部主抓的“大力发展农村小水电”“人畜饮水工程”,建设部的“精装房”政策、以及城市污水处理工程的大力重视,以及全国各地的建设都必将给塑料管道行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契机。
工业管道的业内现状:行业门槛低,滥竽充数者多。塑料管道生产企业多以各种聚脂作为生产原料,生产工艺大多都采用挤塑、注塑或者缠绕方式生产,由于现在的塑料管道的生产工艺日趋成熟,技术壁垒很小,进入门槛较低,受投机倒把的心态驱使,很多地方军打起简易的工棚、买几台破旧的机器,买一些劣质的化工原料就开始了生产,无工商税务部门许可,采取秘密的地下生产,采用游击作战,由于消费渠道比较明确,不求遍地开花只求抓住一个歼灭一个的心态作祟,也能很快发展,当自己的资金原始积累到一定程度后,才正式注册,但作坊式的管理思维和市场投机的做法将一直贯穿于这个企业的发展过程,这是很多管道企业的发展通病。
工业管道的发展历程:塑胶管道企业生产发展历史短。由于国家在80年代后期才真正大力推广塑胶管道,很多企业的生产历史只有十几年,生产历史在10年以上的企业就不多,大多都在90年代后期受利益驱使,临阵磨枪,匆忙上阵。
工业管道的厂家分布:生产企业地域分布广,但缺乏企业横向联合发展。全国塑料管道企业不下几千家,遍布全国各地,尤以江浙沿海地带为主,但企业大多都是按照各自并不明确的思路发展,企业之间缺乏必要的互动和联合发展的思路,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塑料管道行业从业数量很多,但是真正有规模的企业还很少,大多都还是摆脱不了作坊式管理思维的影响,只能占据着某个山头称“王”,行业内还没有形成领头羊之势。
工业管道的品牌运作:行业中品牌运作尚不成熟,缺乏能在行业里占据绝对明显优势的品牌。生产企业为数不少,但真正能够占据全国市场份额的却很少,能将全国市场做透的就少之更少了,大多都靠地方保护主义或者初期创业的老客户割据江山称候;在产品品质上,中下游者居多,高品质的较少,而品牌高端的就更少了;在企业规模上大多都是一个亿产值以下的中小企业居多,产值能到10个亿以上规模的企业就属凤毛麟角了。
工业管道的的营销战略规划:大部分缺乏必要的战略规划,很多企业对各自的定位很少思考,应该集中优势兵力攻占某个山头的,不应向周边扩张的,他却发动“全国战争”,结果营销成本居高不下,企业净利润少甚是微薄,外围市场由于后续跟进不足,大量失守,而赖以成名的“大本营”也极度空虚,被竞争对手蚕食;有的企业从综合实力来讲完全可以发动“全国战争”的,但却保守,固守“大本营”市场,最终造成外围市场被竞争者占领,竞争者形成全国市场的良好局面后,自然会向其大本营攻击,事实上,这类企业最终形成大本营不强、外围空虚、市场份额日趋缩减的不利局面。
工业管道的品牌架构: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地方诸侯军阀混战,逐步形成了如下局面:全国市场有影响力的品牌为广东的“联塑”、“顾地”、“南塑”;佛山“日丰”;福建的“亚通”;江浙的“中财”、“方明” “佑利“、“伟星”、“枫叶“协羽”环琪”;河北的“宝硕”;辽宁的“金德”;安徽的“华亚”。但真正能够在全国市场都有逐杀,占据第一集团的是“佑利“ “宝硕”“顾地”、“亚通”、“金德”。这也只是单纯市场推广上的品牌效应,但要论到市场份额,这些第一集团的品牌占据的份额还是相当小的,并无任何绝对行业优势。这与塑料管道带有工业品的属性分不开的。
工业管道的细分:从使用渠道上细分很多大型集团还是以民用管业为主。真正在工业管道领域份量较重,竞争激烈的只有方明” “佑利”“协羽”“环琪”等部分厂家。
市场格局:当今塑料工业管道市场,真可谓“群雄逐鹿,外强肆略,烽烟四起”,虽然工业管道行业内目前还没有呈现出王者之风的老大势态,但目前市场上也有各种品牌近百种,其中以UPVC、CPVC、ABS为招牌的管道也有上百种。按照实力可将其分为:上海佑利、浙江天乐、上海方乐等“国防军”; 华亚(东营)、昆山协羽、环琪(太仓)、等外资“侵略者”;中国佑利等合资企业为首的“洋枪队”; “宝硕管业”等根深根深固底的 大军阀”,以及众多的、长利(乐清),温州经纬,东盛(山西)等“地方武装”。市场增长逐渐呈现出两个特征,第一,总体市场继续增长,工业管道市场的蛋糕在不断放大,由此竞争势必加剧;第二,单一公司的增长越来越依靠于对竞争对手市场份额的蚕食。逐渐形成战国七雄之势,出现了上海佑利、中国佑利、宝硕管业、昆山协羽、环琪(太仓)、浙江天乐、上海方乐七大品牌控制市场的鼎立局面。
工业管道的消费者分析:管道的购买人群基本分为:实力派经销商,国营企业、外资企业,私营企业和零售商四类,实力派经销商大部分是通过自己的现有网络进行销售,依据的就是各个厂家的价格和下游客户消费习惯,在消费习惯可以改变的情况下谁的价格底经销商的利润就高,其就会选用谁的产品销售,对厂家并无真正的忠诚度可言。国营企业选购工业管道时,往往是要求与其原来的管道系统想配套,主要靠客情进行销售维护,并不考虑价格因素;外资企业主要从品质和价格两个因素去考虑,既要质量好又要价格能够接受;私营企业和零售商优先考虑的是价格;
各品牌运作市场分析:整个行业在通路建设上都采取粗放型模式,没做市场与价格管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覆盖出货,只要出钱都给供货,以致价格透明度过高,互相压价恶性竞争致使利润率一降再降。
2.缺少把销售网络做细做透的能力和意识,厂家对通路下游的掌控能力很弱,使自己的命运不能靠自己掌握,而是悬于别人手中。
3.促销手段空白,竞争对手都忽略了针对消费者这个消费点最重要的终端的促销。
4.竞争对手所提供的产品附加值很少,在以服务为导向的经营方面几乎空白。
三、企业营销诊断-发展卡壳
市场的销售工作基本还严重依赖渠道成员,没有深入做好掌控渠道成员,提高其销售能力并永远忠诚于品牌的根本工作。
今天我们的销售70%还是严重依赖渠道成员——经销商。这也和整体工业管道行业依靠渠道销售的商业模式有关,但我们依赖的手段基本还停留在赊帐和降低价格两个砝码。长期以往企将不企。实质上经销商忠诚的根本原因是产品能让经销商赚到更多的钱,而赚到更多钱的关键是有竞争力的整体思路。思路的关键部分是如何能解决终端客户的购买问题。能很好地解决购买问题,就能赚钱,经销商当然会跟着我们走,哪怕全由他来干,都心甘情愿。本质上,即使对于强势的经销商,终端客户(消费者)也绝对是它的软肋,握住了终端客户(消费者),经销商一切好说。
想用价格战去赢,却不知道未来会怎么输。
价格战过去在中国的确成就了不少企业,但价格战打到今天,除了极少数的确具有成本优势的行业领先者,大多数企业其实不具备这个资格,很多企业不清楚自己是谁,帐算不清楚。价格战一直打下去,靠什么?降低产品质量、降低服务水平,甚至不惜违法乱纪,既降低了自己的利润,又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没有利润的结果是什么?没法改善质量、没法开发新产品、没法改善服务。于是竞争力每况愈下。损害渠道成员的利益又伤害终端客户。这样的结果是什么?终端客户对品牌的印象差,更不愿意买单,买单少的结果是企业更没钱。为了活命,不得不再次降低质量和服务。这就是行业价格战的自杀怪圈。反过来,不少具有成本优势的行业领先者,倒是坚挺甚至提升价格,这样就能拿出利润空间去改善、创新产品、提升质量和服务,走向一个良性循环。本想用价格战去赢,却不知道反而成就了对手,输掉了自己。正处在价格战彷徨漩涡中的企业,请务必想明白这一点。
对渠道成员的协销、分销工作力度微弱。
总部的销售工作目前基本还停留在经销商层面,对于区域内的市场和经销商帮扶较少,直接接触终端的力量更是微弱。营销工作基本停留在维护老客户以及坐店等客的阶段。
对分支机构(上海营销中心)的管理,包括经销商,商的管理没有标准化、规范化,由此会带来企业对远程业务分支机构不可控的长期经营风险。网络的配合差: 网络—客情—收益三者得不到完美的结合;致使部分网络忠诚度低,网络稳定性差,不能够抵御外敌(竞品)的入侵。年度营销目标的分解,可根据往年月、度销售情况进行月任务,季度任务的目标分解,按时汇总,便于总部掌握销售动态。
渠道模式优势:
1.能直接控制市场。
2.能得心应手的进行产品宣传和推广。
3.能摆脱总部单一销售力度微弱的局面。
4.能对零售终端和品牌增值有很好的把握。
现有渠道模式劣势:
1.渠道成员忠诚度不高,谁的价格底,谁赊帐的数目大,时间长就用谁的产品。
2.对品牌的品质维护不做要求,若是竞争激烈,“有奶便是娘”的做法为渠道冲突埋下隐患。
3.商(或分销商)因为怕我们抢他的下游客户,而对我们不信任,事实上我们在这一块也应该加强管理和逐步改善。
4.产品利润率底,企业净收益差。同行相比较我们更应该注重生产成本的控制。
现有渠道模式不足:
1.没有通路层次,进货量也无硬性要求,经销商无库存,造成企业总部劳动量增加,增加了产品各项的运营成本。实质上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现象。生产厂家反而成了经销商的仓库系统,财务系统。变成了厂家为经销上打工的怪异现象。
2.市场的信息反馈和回复不及时,对市场动态的把握比较滞后。
3.少发多发,退换货,货款回收的问题,保单遗失的问题,回单管理的问题 。
4.没有建立完整详实的营销客户档案,产品数据分析报表,利润分析报表等一套完整营销档案数据链,对营销网络的管理和维护都大有裨益。
5.本部自己的营销团队建设基本为零,营销人员的向心力差,积极性低:工作的计划性、条理性有待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工作的指导、节日的关怀需要均尚需加强。
6.无促销,给经销商的价格下浮就是变相降价。
7.缺少样板市场,无成功的操作模式可借鉴。
8.各区域,各渠道发展不平衡。
四、营销出路-产品营销存在机会点:
营销理念:
朝消费的处女地挺进。
有一句话很熟悉:没有夕阳行业,只有夕阳产品。前些年都说彩电业没法做了,后来我们都看到,“背投”、“液晶”、有多火,相信还会有更火的。需求在不断更新,社会在变化,每个行业都存在很多处女地――未经开发的市场。
用价值挤压低价。
做品牌价值、做有价值的品牌是营销持续的重要考量点。中国经济当前正处于消费升级的大好形势下,重视价值的终端客户者会越来越多,只图便宜的终端客户则正在减少,抓牢那群重价值的终端客户,足够企业吃饱!千万不要小看今天中国的购买力。哪个企业利润积累得越多,企业淘汰那些低价低利的品牌就越来越容易。
用心智占位超越公关黑洞。
要想长久从根本上获得销售链条上的主动权,企业就必须逐步把产品铺到客户心智里去,在那里建设漂亮的“专卖店”!把对手挤到鸡角旮旯里去,甚至开除出局。要知道,心智占位是整个营销系统的核心和龙头,营销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这个展开。为什么最好的产品不一定卖得最好?最好卖的产品不一定最好?原因就在此。事实不等于认知,而认知等于事实。所以,要抢占客户心智——圈脑!圈到终端客户要买,渠道成员不得不卖的地步就是市场的成功。
营销增长机会点之一.终端渠道由粗放到精细。
营销增长机会点之二.力保价格现状,保证各环节的利润点,维护渠道各成员的利益。
营销增长机会点之三.加大终端(使用者)及流通各环节的促销公关力度,使消费者受益。
营销增长机会点之四.通过培训业务人员的业务技能,提高人员的销售能力。
营销增长机会点之五.市场的第二战场定位在服务上———从整个价值链过程中强调改善至为关键的人性化服务。
营销增长机会点之六.整合商的社会资源,与政府密切合作。
营销增长机会点之七.布全全国网点,重点突破,加强纵深发展,完成全面覆盖。
综上所述,以上分析我品优势大于劣势
五、市场控制纲要、营销体系的完善
逐步建立、规范和强化总部的营销管理体系,主要职能在于规范销售管理和品牌建设。这种具有前瞻性的正规军操作往往是以牺牲短期业绩着眼于持续健康发展为前提的。据个人分析我们企业已经超越了生存基础,有能力也有实力改革。
巩固和提升销售业绩,重点侧重于市场开发和业绩提升。在规范管理体系的基础上增加销量与建立管理体系并不矛盾。这就好比价格和销量之间的关系,难道工厂的价格下浮10%,每个经销商的业绩就能翻10翻吗?
建设品牌和公关拉动,职能侧重于品牌拉动和知名度,美誉度的建设。
营销体系作战的力量是惊人的巨大。为什么前几年风光的国内家电行业,尤其某些国内彩电行业,为什么到现在整体亏损,甚至销声匿迹?为什么前几年日赚万斗的保健品企业现在却生意惨淡?而前几年默默无为的部分外资,国资企业现在却逐步摆脱困境从幕后走向前台?不是别的原因,这就是营销体系作战的威力。
六、组织文化、团队建设以及管理理念
企业文化实质上就是企业用什么来凝聚人心?一个优秀的企业应该像军队,像学校,像家庭。工作有上军人的严谨,业务上有哑哑学语的谦虚,生活里有家的温暖。中国21世界奇迹创业家阿里巴巴董事长—马云先生曾向媒体坦言成功秘诀:我没有钱,没有背景,没有社会资源,但之所有成功,只是因为我有一个好的团队。文化激励的作用是巨大的,它会从内到外渗透到组织成员中的每一根毛细血管,预见着这个企业的未来。制度是让想犯错误的人不犯不了错,文化是让想犯错误的人不愿意犯错。制度和文化就像是一个组织的两条腿,缺一不可。
合理分配,实施员工的绩效考核。怎么样发挥员工的能力?(把企业的远景渗透进全体佑利人共同的目标当中),怎么样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公开,公正的奖罚措施,信任,认可尊重员工的劳动,唯才是具大胆启用新人,从家族化逐渐转移到家族制摆脱皇亲国戚对企业成长的负面干扰),怎么样回馈员工?(工厂的总效益与员工的收入相结合起来)。
人才管理理念:
人才使用的秘诀就在于激励,激励,再激励。这是一个人才流动频繁的时代,也是一个人才最昂贵的时代,我们能努力做的就是用感情来留住人,用事业来吸引人,保护员工为公司利益的安全感,给员工一个职业归属感(价值的认同)。要有人才的短期,中期,长期储备培训规划,企业的最终进步一定会归结为员工综合能力的不断提升。
七、分支机构的建设与管理方式
分支机构的管理要注重规范化和标准化; 我企业有21个销售分支机构,依靠各地销售的个人能力和经验,各显其能,拿回销量就有利润的做法,势必造成总公司对各地的经营过程缺乏了解,缺乏控制,必然会出现因分支机构负责人能力或者职业道德问题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以至无法挽回的局面。
实行目标管理和过程管理,比如信息是否及时;客情是否到位;服务是否到位;沟通是否到位;库存管理是否到位。
推行必要的分支机构的业务运作指引和标准化的表单管理制度,命令各经销上、办事处负责人严格复制,认真落实,勤力检查,分公司的营销中心还要填写《客户回访表》、《销售目标跟踪表》等相关表格,通过这些表格,量化对分公司和经销商的考核与管理,便于营销部门掌握市场情况,及时针对市场上的问题,采取相关措施,防患于未然。
八、渠道策略与市场布局 :
总策略:“渠道为王”!谁掌握了渠道谁就在工业管道产品行业中占据王者地位,尽管这个观点对于营销发展较快的快消品行业已略显落后,但是对于管道行业,我认为目前尚不落后,很多企业在渠道建设上尚不完备,而且目前管道行业中取得市场领先地位的企业大多都是渠道建设相对完善、健全,稳定的。对于新形势下的管道企业渠道运作来讲,一方面在现有渠道的基础上增强深度分销,现有的渠道要精耕细作;另一方面要增强渠道的多元化,增强开发、兴建新的渠道模式力度。健全全国垂直渠道管理网点,减少分销环节,节省曲线管理费用,投向市场终端;尽量布全网点,找出重点突破,加强纵深发展,完成全面覆盖。
我们希望能看到一张连接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的上海佑利管道中国销售网络图,希望在全国地图上每个独立行政区域都能清晰地标注着佑利管道在当地的销售情况,附着销售地图的是标注号的客户档案,我们随时随地通过电话和网络即可抽查经销商的运营情况,以便对经销商进行量标与质标的考核。
区域选择:以杭州、宜兴、北京、重庆、成都,广州,哈尔滨、南京,天津,大连,为中心组建10大区域已经形成,并且已经建立了由点带面的全国网络。
样板市场:通过2个季度时间,建立样板市场,给其他经销商提供一个操作模式。避免投资过大,或市场没有代表性。
利润测算:商的销售利润为20-30%之间,零售商的利润是20%左右.
返利体系:采用明返暗返两种手段。明返按阶梯式,最低起点为40%,其比例最高为45%。暗返给予市场管理规范、潜力巨大、业绩良好的商,可以采取两个标准,①年度销量超过约定任务80%以上②年度销售量超过600万,奖励比例不低于5%。
返利形式:以贵重实物为主,实物如车辆或者国际旅游,原则上不给予兑现现金。
资金控制:为提高抗风险能力,收支两条线。所有的合同,经总部统一签订。签订前需提交该区域的年度营销方案,经批准后及时准确执行。原则上先款后货,由总部统一控制管理,特殊情况下信誉良好的老客户可以给予帐期(以经销商合同为准)。
九、协销策略
包括信息提供、战略指导、资源共享、品牌宣传、销售支持、售后服务等等全套流程。
对商网络的建设是服务的根基,终端客户的档案建立、开发和管理是经销商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协助经销商做好这份数据库工作。
要有一套管理体系并且要有人员来推动协销的持续进行。
分销网络,协销的对象是经销商的下级客户和整个分销网络,一定要抓住整个分销网络中的关键环节(黄金客户),通过分销网络建设达到促进产品顺畅销售的结果。
十、服务策略
利用竞争对手的弱点,并通过这个弱点,来“制造”和强化自己的优点———加强服务策略。
让经销商得到“额外”价值:1.市场容量在不断扩大; 2.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力在不断增强; 3.区域保护,市场竞争有序,建立一个健康良性的有序体系,保护经销商的利益;4.新产品研发能不断满足市场的需求;4.样板市场为经销商的商业经营树立威望和信心。
服务支持:给客户提供各种证书、按时按质按量提供优质样品、产品使用指导手册、使用说明,定期培训经销商的产品、营销知识。
客情关系:经销商与生产厂家的关系实质上就是水与舟的关系,水能覆舟亦能淹舟,必要的客情关系建设必不可少。建议把全国各地的经销商集中组织起来,建立俱乐部性质的“佑利管道之家”由公司出资出力定期把他们组织起来,给他们讲解统一的经营理念和产品知识,组织进行各类比赛和聚餐等活动,促成客户及用户对佑利品牌忠诚度的提高,切身感受佑利的企业文化,增加了对佑利的感情。
提高服务水准:服务不仅仅意味着“售后服务”(当然这也很重要),它还包括了完善业务流程、加快财务核算、及时的信息反馈和回复等诸多问题。
1.建立强有力的服务平台支持。
2.建立一套顺畅的客户倾诉抱怨体系,给客户一个倾诉抱怨的机会,让他们有机会说出心中的不畅。
3.及时回复客户信息。企业信息的反馈速度与客户对品牌忠诚度是密切相关、且成正比的。所有询问投诉必须在24小时之内给予合理解决。
十一、传播策略
重新树立经销商目标消费者对佑利品牌的使用信心,在一定程度上收复失地,采取针对性强的目标消费者传播策略,使所有的传播活动都瞄准目标消费群体而展开,减少品牌宣传量,加大渠道和终端促销力度,费用投入分配到目标市场,保护重点市场突破。具体方法如下:
通过参加各种展会增加知名度并紧跟行业步伐。展会上的招牌、吊旗、POP宣传画,货架,样品为总部统一设计制作,对外保持形象一致。
加强网络推广,要勤于更新总部的网络内容,适当选择合适推广中介增加产品的推广机会点。
参加和行业密切相关的产品研发会,及时了解行业动态获得市场情报。在专业宣传册上进行产品宣传,扩大销售机会点。
十二、促销策略:
理念:把促销做到终端去!!!
终端客户历来是各种促销活动的重中之重,但因其工业管道特殊性的消费群体,目前这一部分工作往往被各个生产厂家所忽略,大家往往只超一个方向走,就是公关,回扣,降价。走到最后,不难想像我们的路到底会怎么样?这样的商业竞争环境对我们既是考验又是机会。我们更应该先人一步,提前把促销做到终端去。
促销形式:赠品促销遵守底成本、高价值、具有纪念意义的原则。
促销要点:波浪式促销,不断冲击市场,制造声势。根据季节不同,各经销商业绩回款不同,各终端客户订货量不同,公司总部同时促销渠道成员和终端消费者的双重资源。对终端消费者的促销,目的在于提升品牌美誉度;对渠道成员的促销,是想刺激销售激情增加市场份额,并强化其品牌忠诚度;通过对渠道成员和终端消费者双向同时促销,要达到打击竞争品牌,稳定占领终端和渠道的目的。
促销方案的拟订:方案的预算和筹划由总部市场部进行申报,经批准后全国各级市场统一执行、过程跟踪、效果评估、活动结束后总部统一备案留底。各办事处经销商负责人,需全力配合全国范围的整体促销,要达到促销的实效性并形成大面积的造势推广,要有效稳定老资源并抢占大量新资源。扩大企业的知名度,提升品牌美誉度。
渠道成员的促销要点:展开销售竞赛,根据业绩指定月份,制定季度销售任务,依据任务的完成率(包括回款)不同,采取具有等级差异的奖励,比如通过分别提供渠道成员出国旅游、学习深造、高贵物品(笔记本)等形式进行激励,提高其销售积极性,并增强其对品牌的长期忠诚度。
终端促销用在经销商管理理念中也可称之为“斧底抽薪”这是“继”渠道为王“之后的营销升级,终端客户要卖,渠道不得不买就是终端营销做的优秀的最
好写照。终端促销的成败,决定着生产厂家和经销商合作伙伴的主被动关系。只有生产厂家占有主动地位时才能很好的控制市场局面。把企业和品牌做成“百年基业”。
十三、成本控制与利润策略(价格策略)
依据规模效应的利润思路,每当产品销量上升一个台阶,产品单价就相应下浮一个指标(销量上升成本自然下降),如此可确保市场竞争的需要,也可确保企业永久利润。
十四、持续行销的关键元素:
完成战略企划关键元素
1.明确提出“要打策略战,打价值战,不打价格战”。在价格上,要坚持高开高走的长远品牌之路。为达到此目的公司在营销人员(包括各级经销商商)的培训时要反复灌输“好的产品,要有好的价格”的营销理念。
2.确立观念:目标管理机制市场化,人才定位优选化;按确立的方案,岗位到人清晰化,综合评估阶段化,统一指挥集中化,营销队伍精干化.,逐步打造一只具备开拓力,战斗力和亮剑精神的佑利营销团队。
十五、后序:
用一些简单的经营管理理念去展望一个企业美好的未来和指出现存的问题无疑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即使是再卓越富有远见的理念也只有通过艰辛漫长的的实践磨合才能最终发挥作用。尽管只节选了企业组织经营活动中很少的一部分进行论证,但已显篇幅过长。若有机会一直参与一个优秀企业成长的每一步成功和进步,内心当会更加坦然与尽兴。我自营销管理实践直到自行创业以来也有5多年的实战经历,如今一切的成功与挫折都已成过去,今后我希望能够与一个适合优秀企业发展的同时也适合个人发挥才能的组织荣辱共进,通过奉献自己的青春激情和才华,实现与企业的共同发展并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梦。
一、落实责任
(一)推行三化监管,落实监管责任。
1、推行网格化监管。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市食品药品质量监督所负责市区、高区、经区和工业新区内的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各市(区)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辖区内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的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各监管单位要合理划分辖区内监管网格区域,细化岗位职责,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责任到人的监管网格体系。
2、推行痕迹化监管。各监管单位所有监督检查活动都要通过执法文书、电子资料等方式记录并予以留存和管理,有关监督检查信息要及时录入省保化电子监管信息系统。
3、推行标准化监管。进一步明确监管事项和重点,确定监督检查内容和标准,统一监管尺度和执法标准,形成保健食品监督检查标准体系。
(二)实施三项制度,落实主体责任。
1、实施质量安全公示和承诺制度。组织保健食品生产企业签订质量安全责任书,完成保健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质量安全承诺书和“八不准”宣传单张贴上墙工作。
2、实施保健食品生产企业质量受权人制度。根据省局工作部署,适时启动质量受权人制度实施工作。
3、实施约谈及“黑名单”制度,进一步细化完善相关规定,强化对违法违规企业的监管和问责。
二、深化生产监管
(三)实施重要原料登记管理。对阿胶、蜂胶、明胶、鱼油、珍珠粉、红景天、芦荟、螺旋藻、真菌类、益生菌类、红曲、褪黑素、辅酶Q10、核酸、大豆磷脂、甲壳素、大豆异黄酮、大黄、何首乌、决明子、硒铬微量元素、海狗油、海狗鞭等23种重要原辅料实施电子化登记管理。组织辖区内相关企业完成重要原辅料信息录入工作;6月底前,开展对照检查并完成信息审核整理和上传工作。
(四)组织开展监督检查。
1、加强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制定、下发2013年度保健食品生产企业日常监督检查计划。除对辖区内所有生产企业至少监督检查两次外,还要对受托生产和委托检验的,生产、质量管理关键岗位人员变动频繁的,间歇生产的,风险监测和监督抽验出现多批不合格或存在重大安全隐患的,有重大违法违规行为被行政处罚的企业增加监督检查频次。要及时发现并纠正企业违法违规行为,规范执法文书制作,健全日常监管档案,监督检查情况要及时录入省保化电子监管信息系统。
2、开展跟踪检查和飞行检查。要加强对停产时间较长及委托生产相关企业生产许可情况的跟踪检查,对检查中发现达不到生产许可条件的,要责令企业停产,限期整改。
(五)强化原料和成品检验制度落实。健全生产企业检验设备设施、检验人员及检验项目监管档案,按照国家总局有关要求,督促企业配备必备的检验设备和具备相应能力的检验人员,建立保存原料和成品出厂检验(产品质量标准全项目)的原始检验数据和检验报告记录,有效落实原料进厂查验和成品出厂检验制度。
三、加强流通监管
(六)开展经营单位日常监督检查工作。各监管单位要以落实索证索票制度、标签说明书规定等为监督检点,制定详细的保健食品经营单位日常监督检查计划和方案,按计划开展监督检查。原则上对重点经营单位(经营保健食品的药品经营企业、商场、超市、专卖店、批发市场以及以往日常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较多的经营单位)每年监督检查不少于一次,对重点区域、重点单位要加大监督检查频次。
(七)组织开展专项检查。组织开展保健食品标签标识和打击假冒伪劣产品专项检查,加大监督检查力度,整顿市场秩序。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对利用宣讲等方式(包括公益讲座、健康诊疗、学术交流、会议等形式)宣传、推介和销售保健食品的,开展联合执法,加强对产品合法性的监督检查。
四、推进能力建设
(八)组织开展学习培训。要组织开展不同层次的监管业务培训。适时建立保健食品监管实训基地,组织监管人员到企业一线岗位锻炼,实施轮训。
五、做好风险防控
(九)认真做好安全风险监测工作。对2012和2013年度安全风险监测发现的问题产品,要按规定的程序和要求,加强监督检查和隐患排查,并监督指导企业整改到位,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十)积极开展监督抽检。要落实《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的相关要求,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尽快开展本地区监督抽验。对监督抽验发现的不合格产品,要及时组织查处,追根溯源,彻底消除产品安全问题。
六、加强宣传引导
一、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品牌汽车销售监督管理
按照川工商办()91号文件要求,市工商局市场监督管理科是我市工商系统监管汽车市场的主管机构,其主要职责是按照国家《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规定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省局的相关文件要求,积极探索适合我市实际情况的品牌汽车销售监管方式方法和措施。市局今年下发了《四川省泸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品牌汽车销售监督管理工作意见》,要求市场、企业、法制等科室工作相互配合,完善相关工作机制,按照“谁备案,谁监管”的原则,建立全市品牌汽车经销企业监管档案和备案制度。
各区、县工商局在市场巡查中,发现品牌汽车市场存在的问题,及时报告市工商局,需立案调查的,由市工商局或由市工商局指定所在工商部门立案调查。
二、严格执行品牌汽车经销企业备案管理制度
1、品牌汽车经销商新申报汽车品牌销售,应凭汽车供应商授权书到市局市场科填报《品牌汽车经销企业申报表》(见附件1),市局核实审批后报省局备案。经国家工商总局备案公布后,由市工商局市场科进行核实并建档。品牌汽车经销商持备案公布文件等相关手续到企业所在地工商局企业登记部门办理注册登记或变更其经营范围。凡未经国家工商总局备案公布的品牌汽车经销商,不得办理注册登记和变更登记。
2、新申办品牌汽车经销的企业,应凭企业名称预先核准通知书,向汽车供应商申请该品牌汽车销售授权,经国家工商总局备案公布后,到市工商局市场科进行核实和建档,并到企业所在工商部门按相关规定办理企业注册登记。
3、品牌汽车经销商需设立品牌汽车销售非法人分支机构的,应当凭汽车供应商对其品牌授权证书和同意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批准文书,到市局市场科填报《品牌汽车经销企业设立非法人分支机构备案表》(见附件2),市工商局核查并上报省工商局审定,同意后由所在地工商机关办理注册登记。
4、按照国家工商总局文件要求,“对经营商用车及九座以上乘用车的企业,不实行备案制度。”对此类企业和新办企业的设立,汽车经销企业应向市工商局市场科提交《品牌汽车经销企业建档登记表》,并按照企业登记管理的规定办理注册登记。营业执照经营范围核定为“汽车销售(不含九座以下乘用车)”。
三、加大市场巡查,严厉查处品牌汽车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
加大市场巡查力度,严厉打击无照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保证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市场经营主体合法,规范经营,努力营造我市品牌汽车销售市场公平竞争、有序、守法的汽车交易环境。今年主要对品牌汽车市场开展以下整治:
1、检查实行备案的品牌汽车经营企业资格。核查企业经营范围中是否将原有“汽车销售(含小轿车)”或“汽车销售(不含九座以下乘用车)”变更为“品牌汽车销售”,检查品牌汽车经销商是否出售其他未取得国家工商总局备案公布的品牌汽车。
2、检查不实行备案经营商用车及九座以上乘用车经营企业资格,是否有汽车供应商授权证明。
3、检查品牌汽车经销商擅自在异地进行汽车展示行为。
4、清理未经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批准,品牌汽车经营企业擅自设置分支机构的行为。
5、清理品牌汽车经营企业擅自将汽车批发给或者摆放在没有取得该品牌汽车经营企业进行销售。
6、检查专业汽车市场是否违规开展品牌汽车经销行为。
7、清理未取得品牌汽车经营资格,擅自汽车经营广告行为。
8、检查品牌汽车经销企业销售合同,以及在经营场所向消费者明示汽车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内容。
加大市场巡查力度,加强对企业交易行为的监督检查,重点查处无照经营、超核准范围经营、异地经营、商标侵权、违法广告、违法展示展销等违法行为,保证品牌汽车销售企业市场经营主体合法,规范经营,努力营造我市品牌汽车销售市场公平竞争、有序、守法的汽车交易环境。
全市有品牌汽车经销企业64家(经营九座以下乘用车),清理品牌汽车经销企业58家,泸州达昌、泸州上海大众、泸州宏源、泸州松明、泸州都惠、泸州忠山、泸州浩翔、泸州昕达、泸州百通等汽车4s店没有违规经销汽车,对33家未按照《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公司法》、《企业登记管理条例》发出《责令改正通知书》33份,限期1个月改正。依法查处品牌汽车违规经销企业泸州港虹、泸州万友、泸州钰林、泸州方顺、泸州天奥、泸州富豪、泸州林盛、泸州神牛、泸州翔汇、泸州轩龙、泸州陆驰、泸州星鑫、合江县罗四、合江县个体户曾汝群的5家
公司进行了处罚,罚没金额14.9万元;积极与泸州市车管所沟通,对不符合品牌汽车经销资格的经销企业,车管所不颁发汽车临时牌照,督促对已取得“某某汽车品牌”的经销企业在营业执照营业范围上增加“某某汽车品牌”,通过检查督促,我市品牌汽车市场经营秩序不断得到规范。四、主要存在的问题
1、品牌汽车经销企业普遍存在超范围经营。64家品牌汽车经销企业有就有33家存在超范围经营现象,并且有相当一部分企业不具备经销九座以下乘用车资格。
2、部分品牌汽车经销企业在取得国家工商总局品牌汽车销售企业资格后,没有及时在营业执照上变更经营范围。
3、企业登记人员存在不按规定办理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对泸州富豪汽车贸易有限公司、泸州钰林汽车贸易有限公司在没有取得相关手续,所在地工商机关违规为其在营业执照经营范围上作了重新变更登记。依照《汽车产业发展政策》、《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之相关规定,“汽车销售商应在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核准的经营范围内开展汽车经营活动,其中不超过九座的乘用车品牌经销商的经营范围,经国家工商总局备案公布后取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