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勤俭节约的故事范文

勤俭节约的故事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勤俭节约的故事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勤俭节约的故事

第1篇:勤俭节约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勤俭节约;习惯;节约意识

印度作家泰戈尔说:“鸟翼系上了黄金,这鸟永远不再在天上翱翔。”家长不要让奢侈成为孩子飞翔的“黄金”牢笼。作为教育者的我们,应该如何培养小孩子的节约习惯呢?可以从下面几点着手:

1 做孩子的榜样以身作则

为孩子树立好榜样,教育孩子懂得节约和爱惜身边的物品。由于学龄前幼儿理解能力相对较差,对他们进行节约教育有一定的难度。实践中我发现从幼儿特点入手是培养节约意识的最有效的方法。让孩子在模仿中产生节约意识。

俗话说:“身教胜言教。”成人的一言一行对幼儿时时刻刻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幼儿突出的特征是喜欢模仿老师、家长、伙伴,他们在模仿中学习、成长。模仿可以成为他们学习的动机、也可以成为他们学习他人经验的过程。模仿又是他们主要的学习方式,成人要充分利用幼儿这一特点来强化他们的节约意识。

幼儿由于生理发育还不成熟、小肌肉动作准确性不高,会有撒饭的现象。吃饭像喂小鸡,往往一顿饭下来地上、桌上撒着饭粒,碗里的饭也吃不干净。这时我们就要对幼儿进行正面教育为幼儿寻找模仿的对象,“××小朋友真棒会变魔术把饭都‘变’到肚子里。”幼儿在模仿同伴的过程中,在成人的引导下从兴趣出发主动地学习掌握进餐的方法、技能,从而也达到了节约粮食的目的。成人要有很强的节约意识,在刷牙或擦肥皂时关掉水龙头的同时用语言告诉幼儿你在做什么,让幼儿通过成人口头和肢体语言掌握节约的方法,教育孩子,房间里没有人时要随手关灯;没人看电视时,要关上电视机;在洗手、洗澡的时候,擦肥皂时要把水龙头关上;每天吃饭时要将碗里的饭菜吃干净;吃零食时,如果一次吃不完就将包装重新包好,下次再吃。

2 讲故事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

故事的趣味性和引人入胜的特点使幼儿百听不厌,他们往往把故事情节与实际生活相混淆,它促使幼儿的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转化,他们常常和“娃娃”说话、跟小椅子“再见”,这些都是幼儿思维“拟人性”特点的体现。而情绪对学龄前幼儿心理的作用极大,用情绪性的故事往往能打动幼儿,我们可以将关水龙头这件事编成小故事,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动作来表现没关水龙头后小水龙头的反应,“它很伤心、流了很多眼泪,听小水龙头哭得多伤心。”幼儿被故事情节感染,对水龙头产生同情会主动关掉水龙头。为了巩固节水意识,我们还要在日常工作中不断以小水龙头的口吻提醒幼儿,从而强化幼儿洗手后关掉水龙头的意识以达到节水的目的。

3 玩游戏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小孩子生来是好动的、是以游戏为主的。有目的地开展一些游戏,将节约的意识渗透到幼儿每天的生活之中,利用废旧材料以物代物玩游戏,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产生节约的意识。几种培养孩子节约意识的小游戏:

(1)游戏《看谁找得快》。

将百宝箱中的废旧材料制作成各种交通工具,让幼儿找一找、说一说这些交通工具是由什么做出来的,然后在亲子活动中与爸爸、妈妈一起利用废旧材料制作交通工具等并将其投放到活动区中。

(2)游戏《小厨师》。

在废旧的纸板上扎几个眼,做成莲藕的形状,将废纸剪碎当馅让幼儿制作藕合。用废纸剪成圆形放上馅包饺子等。这样幼儿在游戏中既提高了操作水平,又享受到了成功的快乐,同时也使幼儿产生废物利用的意识。

(3)游戏《猜猜我是谁》。

让孩子闭上眼睛,成人分别敲击各种“乐器”让幼儿猜一猜,是谁发出的声音,使幼儿在寻找中发现奶筒做的小鼓,瓶盖做的小镲也能为音乐伴奏敲出的声音也很好听。

4 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价值观

家长对下一代的疼爱有加,关怀备至。往往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的时候,忽视了勤俭节约精神的培养。有些孩子的爷爷、奶奶、爸爸、妈妈过于溺爱、迁就孩子,孩子要什么就满足什么,千方百计地满足这些“小皇帝”的要求。孩子浪费的行为也十分严重,有的孩子吃不完的包子、油条、面包、饭菜,到处乱扔乱倒……这种现象不能不引起家长高度重视。家长必须充分认识教育孩子勤俭节约的必要性、迫切性,认真在孩子心目中种下勤俭节约的种子。

加强对孩子进行勤俭节约的教育,培养孩子俭朴的作风十分重要。家长可以给孩子讲革命老前辈艰苦奋斗的故事,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焦裕禄、雷锋、吴天祥……等先进人物的模范事迹,使孩子学习有榜样,行为有规范。现在的孩子是在蜜罐里长大的,不知道什么是苦,容易脱离现实条件。如果孩子从小只知享受,不知节约的意义,长大后就会养成大手大脚花钱的习惯,不仅使家长难以负担,而且容易走上犯罪道路的可能。

第2篇:勤俭节约的故事范文

【关键词】幼儿;勤俭;美德

一、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

由于我们每天和幼儿生活在一起的时间占一天的三分之一,教师的言谈举止,日常生活中哪怕极小慎微的动作也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所以教师要当勤俭节约的模范。

(一)教师的一言一行。作为一名教师,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因此教师的一言一行也为幼儿提供了参考的范本,假如教师在班上对穿得漂亮的幼儿进行语言上的赞许,会对其他孩子无形中就形成了一种攀比的心理暗示。因此,老师不应对孩子的穿着太关注,自己也要穿着朴素大方,消除孩子的攀比心理。

(二)语言巧妙的言传。美国教育家杜威曾指出“教育即生活”,即教师在生活中潜移默化的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意识。如可以把关紧龙头编成一个小故事:“水龙头啊这几天很伤心,流了许多许多的眼泪,每当我听到水龙头伤心得哭时我就跑过去问它为什么伤心?它告诉我,原来是因为有小朋友没把它的阀门拧紧,害得它很伤心的流了很多眼泪。”老师利用孩子们所熟悉的语言,按照孩子们的思维来达到教育节水的目的。同时,老师可以寻找有关水资源污染的自然景观和严重缺水图片张贴于宣传窗,让孩子们深刻明白水资源的重要性。

(三)日常生活中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吃饭时,幼儿总是有挑食的现象;撕父母买的书却从来不心疼;跟父母要这要那,稍不满足就会大哭大叫……面对如此种种,要想让幼儿有勤俭节约的正确态度,就得先让幼儿明白勤俭节约的意义。我们主要通过童话故事和生活故事对幼儿进行教育,让他们明白一粒米、一滴水都是人们辛勤劳动换来的,教育孩子尽量不用一次性的产品等,帮助孩子了解资源是可以反复利用的,反复使用可以大大节约有限资源。另外,针对幼儿吃饭时大部分有挑食、剩饭、剩菜等现象,我们在《爱惜粮食》的活动中,给幼儿讲解粮食生长的过程,讲劳动的辛苦,引导幼儿思考,真正体会一粒粮食一滴汗水的含义。平日里,还鼓励幼儿收集家里的瓶瓶罐罐,利用废旧材料和老师一起做教玩具,一起游戏,将节约的意识渗透到幼儿每日的生活中。

二、家长具有榜样的作用

有人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家长爱学习,孩子就爱学习,家长爱劳动,孩子就爱劳动,家长乐于助人,孩子就乐于助人。

(一)知道钱的来历。家长要让孩子知道钱是怎么来的,有机会要让孩子看看成人是怎样劳动的,让孩子知道劳动是很辛苦的,并且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教育他们懂得金钱的价值,并教会他们储蓄,让孩子养成储蓄的习惯。

(二)引导孩子正确消费。现在不少孩子大手大脚花钱的情况十分严重。他们挑吃挑穿,甚至为了想买的东西跟家长发脾气,然而对买到的东西又不珍惜。家长应帮助孩子学会正确消费,如让孩子将自己的压岁钱用作新学期的学费,让孩子有计划地买书、买文具等。父母还可鼓励孩子省吃俭用,把省下的零用钱捐献灾区,捐献希望工程等,或帮助幼儿园有困难的同伴,有助于培养教育孩子高尚的道德意识。

(三)营造节俭的家庭氛围。孩子年龄虽小,但可塑性极强,家长只要探索勤俭节约习惯的方法和途径,是能很快帮助幼儿勤俭节约习惯养成的。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以自己的节俭行为影响孩子,如:将洗衣服的水留下来拖地或充厕所,淘米水用来浇花等。孩子天长日久耳濡目然,自然就会习得,家中一切设施摆放整齐,勤收拾,常整理,那么孩子的心中也会埋下爱劳动、勤节约的种子。因此,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时时注意自己的言行,在节约方面为孩子做出榜样。

三、家园配合 习惯成自然

不少幼儿在园表现良好,不吃零食,不浪费点心,能爱护图书玩具等,甚至帮老师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回到家里,往往就不行了。

(一)相互联系,持之以恒。幼儿行为习惯是需要在持续的、耐心的、正确的引导下形成,毕竟幼儿园只是幼儿一日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孩子能否养成良好的节约习惯,很大程度上在于家长的坚持。孩子年龄小,他们的自我评价往往依赖成人的评价,当你看到孩子出现节约行为时,家长一定要做出肯定和鼓励,及时表扬支持孩子的节约行为,为了能使家园教育同步,除了日常通过电话、家访、及面对面与家长交流外,我们还把一些资料通过家园联系栏等向家长宣传,家长也可以把一些好的教育方法或建议通过QQ群进行讨论、共享,这样我们能够更好地了解幼儿的节约表现,有效地巩固幼儿的节约意识。

(二)注重实践,学会做人。幼儿园教育和家庭教育要将劳动教育、消费教育与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有机结合起来,注重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采取多种形式,让幼儿在主动活动中接受勤俭教育。并且幼儿期教育的特点是“养成教育”,因此,合理消费、爱惜物品、勤俭这些品质也应从孩子一具备独立活动能力时就开始注意培养。应赋予他们一定的责任和义务,让他们承担力所能及的劳动,如自己穿脱衣服、整理玩具,逐步引导孩子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的良好行为习惯,并使他们逐渐学会生活,学会自理,学会做人。

第3篇:勤俭节约的故事范文

记得老师给我们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勤和俭》:从前有一个农民叫吴成,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

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着两个字去做。”后来,兄弟分家时,将匾一据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

日后大儿子虽勤恳工作,但不知道节俭,二儿子只知道节俭,而不知道勤恳工作。最后,他们都过着贫苦的生活。于是两兄弟便决定把“勤俭”两字合在一起,从此他们既“勤”又“俭”,终于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第4篇:勤俭节约的故事范文

敬廉崇俭手抄报的图片欣赏

敬廉崇俭手抄报图片1

敬廉崇俭手抄报图片2

敬廉崇俭手抄报图片3

敬廉崇俭手抄报图片4

敬廉崇俭手抄报图片5

敬廉崇俭手抄报的内容:勤俭节约标语

1) 欲享资源用不竭,各种能源随手节

2) 勤劳是穷人的财富,节约是富人的智慧

3) 勤俭节约,点滴做起

4) 节约促发展,节约出效益

5) 提倡绿色生活实施清洁生产

6) 节约创造价值,节省就是赢利

7) 降低损耗齐关心,开源节流效益增

8) 垃圾混置是垃圾,垃圾分类是资源

9) 废料再生,妥善分类,垃圾减量,避免浪费

10) 节能尽一份力,环保多一点心

敬廉崇俭手抄报的资料:勤俭节约的名人小故事

1、勤俭节约的民间故事

有这么一个民间故事:从前,在中原的伏牛山下,住着一个叫吴成的农民,他一生勤俭持家,日子过得无忧无虑,十分美满。相传他临终前,曾把一块写有“勤俭”两字的横匾交给两个儿子,告诫他们说:“你们要想一辈子不受饥挨饿,就一定要照这两个宇去做。”后来,兄弟俩分家时,将匾一锯两半,老大分得了一个“勤”字,老二分得一个“俭”字。老大把“勤”字恭恭敬敬高悬家中,每天“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年年五谷丰登。然而他的妻子却过日子大手大脚,孩子们常常将白白的馍馍吃了两口就扔掉,久而久之,家里就没有一点余粮。老二自从分得半块匾后,也把“俭”字当作“神谕”供放中堂,却把“勤”字忘到九霄云外。他疏于农事,又不肯精耕细作,每年所收获的粮食就不多。尽管一家几口节衣缩食、省吃俭用,

毕竟也是难以持久。这一年遇上大旱,老大、老二家中都早已是空空如也。他俩情急之下扯下字匾,将“勤”“俭”二字踩碎在地。这时候,突然有纸条从窗外飞进屋内,兄弟俩连忙拾起—看,上面写道:“只勤不俭,好比端个没底的碗,总也盛不满!”“只俭不勤,坐吃山空,一定要受穷挨饿!”兄弟俩恍然大悟,“勤”“俭”两字原来不能分家,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吸取教训以后,他俩将 “勤俭持家”四个字贴在自家门上,提醒自己,告诫妻室儿女,身体力行,此后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2、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

第5篇:勤俭节约的故事范文

勤劳节俭既是我们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也是当前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一个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党的十六大报告就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而勤劳节俭作为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前景却不容乐观。尤其是新时代背景下的青少年一代,他们正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因此现在“老调重弹”,有其相当大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一、现状、存在的问题

(一)社会宏观背景

在公益广告中,有一句广告词说的特别好:不要让我们的眼泪成为最后一滴水。虽然今天,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改革开放,取得了极大的成就,我们的生活水平取得了普遍的提高,但我国现在的国情仍是人多而物不博。我国的国土面积有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但我们的资源还是相当匮乏的,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潘家铮指出: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短缺问题!我国现在发展水平还很低,人均GDP仅为发达国家的十几分之一,还需要大力迅猛发展。中国人口却已占全球1/5,高峰将达16亿或更多,而主要资源耕地、水、能源、各种矿产按人均计,都列在世界最后列。另外,中国的环境也不容许这样消耗下去。这种资源的短缺又和资源的严重浪费、低效使用并存。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只有建设节约型社会才是惟一的出路。

但与此同时,在很多时候,我们见到的恰恰是与之相反的现象。根据有关资料,2004年全国餐桌上的浪费竟然高达600亿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临我国当前的国情,在西部老少边穷地区还只是处在刚刚达到温饱、向小康艰难前行的时期,600亿元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而这一数字在2005年又上升至800亿元,可见浪费之大。

曾经主席有过这样的话:“贪污和浪费是极大的犯罪”。而眼下,将浪费视为与贪污同样是犯罪的人不太多了。而将浪费视为可耻之事的世风也在大大弱化。于是,有的人也就不再将节约视为美德、大德,视为君子、仁人和真正大智之士的重要标志。殊不知勤劳节俭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一种体现。真正的德才兼备者,可敬品格之一便是以廉俭为荣,以奢糜为耻。

(二)微观背景

正是由于社会上的不良风气的误导,使得我们的许多青少年也认为艰苦奋斗、勤俭节约已是老调重弹,早就没有了必要。当前在学校里,我们经常会看到学生吃饭时挑三拣四,剩下的饭菜要倒满满几大桶;教室里随处可见丢弃、弄坏的铅笔、橡皮、圆珠笔、尺子等文具;学生离开教室常常忘记关灯、关电源,浪费水的现象也很严重,学生们根本不知道什么是珍惜。殊不知艰苦奋斗不仅对老一辈很重要,对青少年一代更为重要。

另外,家庭教育的不重视,父母将教育重心全放在孩子的学习成绩上,而忽视勤俭节约等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也是当前的一大问题。许多家长都表示认识到培养孩子养成勤俭节约等道德行为习惯的重要性,也承认在家庭教育中都普遍缺乏对这些传统美德的重视,结果导致现在的孩子都不知道珍惜眼前的一切,铺张浪费成了习惯。但家长同时也无奈的表示在当前的社会竞争压力下,不得不把孩子的学习当成重中之重,因而在有限的精力和时间内只得有所取舍;另外,当前许多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祖辈、父辈又都吃过苦,由于现在物质文明的不断丰富,生活条件的不断改善,大多数家庭远离了往日的艰苦生活,经济状况较好,都想好好照顾孩子,认为“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孩子”,而且现在生活富裕了,勤俭节约也没有以往那么必要了,家长(特别是祖辈)出于疼爱,对孩子的要求几乎百依百顺,有求必应,甚至供过于求;更有一些父母,要求孩子一定不要浪费,而自己却肆意挥霍。现如今很多家长自身不重视节约,滋生了攀比、从众、追时髦、喜新厌旧等心理,潜移默化地影响了孩子。缺失家庭节约教育的孩子又怎能体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必要呢?不懂得勤俭节约的父母,怎么能教育自己的孩子勤俭节约呢?

由此可见,开展青少年节约教育在当前是十分迫切和需要的。怎样做到艰苦朴素、勤俭节约是我们要好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生活条件较好的大城市,特别是我们的青少年一代!

二、开展的研究

根据目前情况,开展全民教育,树立节约观念,实为当务之急。总书记担任中央总书记的第一个动作就是率领中央各级干部到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重温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精神,重温的教导,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艰苦奋斗的作风。并提出了“社会主义荣辱观”即“八荣八耻”的口号,其中一条就是:以勤俭节约为荣,以骄奢逸为耻。提倡全民节约,反对浪费。

由于学校是孩子获取知识、塑造人格的主要场所,也是进行节约教育的主课堂。因此,配合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号召,“廉洁文化进校园”活动也与此同时在全市各大、中、小学校园内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我校也开展了一系列贴近学生学习生活、年龄特征的各具特色的主题活动。

配合学校的活动,我在班中也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目的就是要培养孩子具备节约意识,从“小”养成节约的习惯。这里的“小”不仅仅是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而言,也是指我们身边这些不起眼的小事,从小处入手培养学生把节约意识渗透至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

为了能更好的开展节约教育,我多角度、多线条入手,探索培养学生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的教育方法和途径:

1、重视认知教育,课堂教育、教学渗透节约意识

根据《学生民族精神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的民族精神教育应遵循坚持认知教育与实践体验相结合的原则,我在语文、思想品德、好习惯养成教育等课程中,挖掘文本资源,从情感、态度、价值观角度入手,研究将节约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中的方式。其中,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取得了较大效果。

如:《品德与社会》第五册第一单元“人人有需要”中有“需要有不同”,“需要与付出”“需要有哪些”“学会取舍”“劳动满足需要”等几课,都能从中找到联系,进行节约教育。再如:第二单元“学会购物”中有“价格秘密多”一刻,通过让学生做一份家庭购物统计表的活动,让学生在自己的实践过程中,明白如何合理的使用零花钱,培养学生节俭的观念和科学的理财观。最后一单元中“我们制造了多少垃圾”及“垃圾减量大行动”等课,则使同学意识到垃圾的危机,养成主动勤俭节约的习惯。

2、开展寓教于乐的活动,制造氛围,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活动中养成节约的习惯

(1)创设情境,开展主题活动,制造节约氛围

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我设计了围绕“节约小卫士,漂流集宝藏”为主题的,贯穿一学期的系列主题活动。创造一个“节约小卫士”不幸漂流到大海上的故事,让每个学生都以节约小卫士的身份,在海上“节约集宝藏”,比一比谁能节约下最多的水、粮食等生活必需品,能在海上坚持得最久,最后在学期末“找到陆地上岸”,如果不努力,就有沉到海底的危险。同时贴出了评比表,在表上记录“漂流集宝”的情况。活动内容包括每月定下一个“节约集宝”的主题大目标,再围绕大目标,开展形式多样的各类活动。

如:九月“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制作“节约水和电,我有好办法”小报,在班会课上交流节约的好方法,并选举代表成立监督小组,监督学生在校用水、用电情况,及时提醒不注意的小朋友;十月“节约每一粒饭”,制定班级记录表,把每天吃剩的饭菜称一称,记录下分量。还要张贴光荣榜,让大家学习每天都吃得干干净净的学生;十一月“节约每一分钱”,结合《品德与社会》课程,开展小统计活动,比一比谁最会合理使用零花钱,在课上开一个交流会;十二月“节约每一张纸”,搜集资料说说纸的来历和原料,明白到节约纸张就是保护树木,同时开展比赛,比比谁最会节约用纸,不随意浪费、乱涂乱画、乱撕、乱扔纸张;一月召开“节约小卫士、漂流集宝藏”表彰大会,通过召开中队主题班会,总结活动内容,同时通过活动反映出学生的节约意识与习惯有无提高,表彰表现出色的“节约小卫士”。

经过一学期的实践研究,本班大部分同学较开学初相比,节约意识已有所增强,在一定程度上养成了节约的习惯。通过制作交流节约水电的小报,同学们知道了我国现在面临的危机,监督节水节电的小组组员也能每天按时到岗,作好纪录;通过称剩饭的活动,班级里吃饭挑食、浪费的现象也有所进步;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制作的家庭购物单,也明白了科学理财,勤俭节约的重要性;而为节约纸张设计的节约角”,不仅使同学养成了节约每一张纸的习惯,而且懂得了怎样为垃圾分类。

(2)丰富多彩的小队活动,培养做节约的小主人意识

在过去的一学期中,我们班四个小队围绕节约分别在各自的社区里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各不相同小队活动。其中有向社区居民宣传节约用水的,他们自己设计了口号,制作了标语,向居民进行宣传;有在小组组员之间进行节约用电比赛的,纪录下一周的家庭用电情况,进行评比;有制作调查表,去小区附近饭店进行饭菜浪费现象调查的;有在小区里以“保护环境、减少垃圾”为主题的减垃圾活动的等等。这一系列形式丰富、有趣新颖的小队活动,都是围绕节约这个大主题,设计小的活动内容来展开的,有的活动还持续或间断连续进行,贯穿一学期。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学生们从客观上被要求养成节约习惯转变为主观上要求别人来节约,自己以身作则作榜样,这一思想认识上的变化,为学生形成节约意识、养成节约习惯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3)主题班队会的开展,巩固各项活动的效果

本班围绕节约主题,针对班级里出现的较大问题,结合十月“节约小卫士”主题――开展了“勤俭节约,爱惜粮食”为主题的班队活动,通过此次活动,学生明白了各种粮食所含有的营养价值,懂得了均衡膳食,不挑食,节约粮食的道理。在第一学期末,还召开了“勤俭节约,从一做起”的主题队会,以文艺汇报演出的形式,通过小品表演、资料收集等途径,反映一学期的学习成果,进行思想交流。

第6篇:勤俭节约的故事范文

一、古代家训与幼儿诚信行为(于自身)

1.幼儿家庭行为实录。

亮亮平时由爷爷奶奶照顾。一天,亮亮的表弟来家里做客。晚饭后,爸爸发现给表弟买的礼物包装被撕开了。爸爸有点生气,便厉声问亮亮:“是你把包装弄坏的吧?”亮亮抬起头,小声说:“不是我。”爸爸又厉声地问:“不是你?那会是谁?!”亮亮换了更小的声音:“是小宇。”爸爸一听,更加生气了:“你竟然还会撒谎。”由于赶时间,爸爸暂时压下怒气,去办别的事情了。自此,亮亮经常说谎,玩具摔坏了,说是别的小伙伴玩坏的;故意往墙上画画,却说是不小心画到的。

2.古代家训启示及反思。

言忠信,行笃敬,乃圣人教人取重于乡曲之术。盖财物交加,不损人而益己,患难之际,不妨人而利己,所谓忠也。不所许诺,纤毫必偿,有所期约,时刻不易,所谓信也。处事近厚,处心诚实,所谓笃也。礼貌卑下,言辞谦恭,所谓敬也。若能行此,非惟取重于乡曲,则亦无入而不自得。然敬之一事,于己无损,世人颇能行之,而矫饰假伪,其中心则轻薄,是能敬而不能笃者,君子指为谀佞,乡人久亦不归重也。

袁采告诉我们:言论讲究忠信,行动奉行笃敬。在财物方面,不干损人利己的事;在关键时刻,不干妨碍别人而方便自己的事,即为“忠”。一旦许诺言给别人,就是一丝一毫的小事,也一定要有结果;一旦约定了时间,就是一时一刻也不耽误,即为“信”。待人接物热情厚道,内心诚实敦厚,这就是人们所说的“笃”。礼貌谨慎,言辞谦逊,即为“敬”。“言忠信,行笃敬”,不仅能得到乡亲的敬重,干任何事都能顺利。

对于孩子来说,诚信主要表现为:诚实,不说谎;和小朋友玩,不用欺骗的手段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答应别人的事,按照事先的约定去做等。孩子的撒谎行为与家长的教育方式有关。亮亮拆开玩具包装是故意淘气,还是因为好奇心?答案很有可能是后者,对于孩子的好奇心,我们是不是应该可以保护呢?爸爸应该在理解的基础上耐心引导,而不是严厉训斥。亮亮内心充满了恐惧,为了不受惩罚,拿出表弟来当挡箭牌撒了谎。亮亮撒谎后,爸爸没有进行真正的责罚,而让他以后“习惯”了撒谎。如果当时爸爸不那么严厉,而是耐心询问下情况,亮亮可能就不会因为害怕而撒谎了。

3.以古思今,幼儿诚信行为如何培养。

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论语》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心口如一,童臾无欺。

人而无信,百事皆虚。

――《增广贤文》

结合古代流传下来的古训,我们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诚信行为呢?

首先,孩子说谎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时间长了就会养成惯性撒谎的不良习惯,就会影响幼儿诚信品质的养成。亮亮爸爸应该让孩子在轻松没压力的状态下做到心口如一。要让孩子明白:做错事情也没关系,勇敢承认错误并改正就可以了。但欺骗父母是不对的,父母会因为孩子撒谎而生气的。

其次,家长自己也要做到言而有信。“许人一物,千金不移”,经常听到小朋友说:“妈妈,你不是说我得到了小红花就给我买玩具吗?妈妈又骗我!”妈妈没有做到“一言既出,驷马难追”,便让孩子认为妈妈答应我的事情没有做到,我也可以这样子。家长答应孩子做的事情一定要尽量做到,没有做到,也要跟孩子解释。这样,孩子也会尝试在自己做错事情时勇敢说出原因。家长为幼儿树立了良好的诚信榜样,幼儿就会将说实话,不撒谎视为“自然”。

二、古代家训与当今幼儿感恩行为(于家庭)

1.幼儿家庭行为实录。

在幼儿感恩行为现状调查中,有这样一个案例:子凡是家里的独子,平时由奶奶和妈妈照顾。一天,妈妈给他买了小酥饼,妈妈在给他之前试吃了一下,子凡就大哭着叫起来:“这是我的,谁让你吃的啊?快还给我!”还有一次,下雨了,奶奶送子凡上幼儿园。进班前,奶奶蹲下给他换鞋子,子凡非但没说谢谢还嫌奶奶换鞋太慢了。现在的孩子大多都是独生子女,自从来到世上就是父母眼中的“小皇帝”、“小公主”,不懂得何为感恩,更不知道怎样感恩,只是一味地接受和索取,对幼儿实施感恩教育势在必行。

2.古代家训启示及反思。

施惠无念,受恩莫忘。

――《朱子家训》

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诗经》

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

――《弟子规》

今人受人恩惠多不记省,而人所急于人,虽微物亦历历在心。

――《袁氏世范》

古代家训中不乏关于感恩的家训格言,大多倡导人们对他人施恩惠时,不要记在心里,受了他人的恩惠,一定要常记在心,要知恩图报。常记他人之恩,以感恩之心看待周围的人及所处的环境,则人间即是天堂。以忘恩负义之心看待周围的人事,则人间即是地狱。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法去忘掉;抱怨不过是一时,报恩才是长远的事。

其实,孩子的上述行为往往是家长“培养出来”的。家长们全力以赴为子女提供最大能力的服务,毫无怨言,不求回报。久而久之,让孩子形成了父母就该把好的东西给我,我要什么就要给我买等错误意识。子凡的妈妈和奶奶忽略了对子凡的感恩意识和行为的培养,没有让子凡体会奶奶送他上幼儿园,给他换鞋的辛苦。换鞋子对于中班孩子来说是力所能及的事情了,但子凡还认为奶奶帮他换鞋是应该的。

3.以古思今,幼儿感恩行为如何培养。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朱子家训》

知恩者知勇,知恩者知耻,知恩者知义。

――《哈佛家训》

“知恩图报,善莫大焉”“投之以李,报之以桃”,千百年前的家庭教育中,长辈们总是从“坐言起行”开始,让稚子从幼时便懂得从爱身边的人开始懂得感恩,这种感恩小到对单一的人、事,大到对整个国家、社会。《哈佛家训》中也告诉我们:只有真正具有感恩之心的人才会更愿意承担责任,也只有真正具有感恩之心的人才知道爱,才懂得施予。家庭中实施感恩教育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

(1)要培养孩子的感恩行为,首先要让孩子获得感受的满足。孩子在饥饿时从母亲那儿得到食物,获得了基本的生理上的安定和满足感,达到生理的舒适状态。父母经常给孩子唱歌、讲故事,让孩子获得心理上的关注和抚慰,达到精神的愉悦状态。当孩子吃饱喝足,面带微笑地望着自己的父母时,他的微笑就是最初的一种表达感谢的方式。

(2)第二步是发展对恩惠来源的认知能力。当孩子有了基本的自理能力后,父母要鼓励孩子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动,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满足自己的需要。慢慢孩子就会明白自己每天吃的食物、玩耍的玩具、穿的衣物都是父母辛勤劳动换来的。

(3)结合传统节日,培养感恩行为。如三八节、教师节、父亲节、重阳节……都是我们开展感恩教育不可错过的良机。我们可以在这些节日里开展感恩活动,让幼儿感受学会感恩。如在我园去年的六一亲子活动中,中班的幼儿与父母一起包饺子、做面条,并亲手喂给父母吃。孩子们亲身体会到了父母做饭的不易和辛苦,有不少的父母为此感动得留下眼泪。生活中点滴的小事都能成为家长教育孩子感恩的“素材”,这就是一种很好的感恩教育方式。

三、古代家训与当今幼儿浪费行为(于社会)

1.幼儿家庭行为实录。

蕊蕊的父母忙着做生意,加上家庭条件优越,因此对她的节约习惯的培养比较忽视。一次,妈妈说:“这几天蕊蕊总嚷嚷着饿,要吃小蛋糕,其实她是喜欢吃里面的奶油。吃不掉就拿来扔着玩。吃米饭时也会撒的到处都是,我总告诉她农民伯伯种粮食很辛苦的,可为什么就没用呢?”几天后,我们还注意观察到:有时爸爸来送时会给她买好早餐,几乎每次蕊蕊都吃不掉,爸爸说:“吃不掉就扔到垃圾桶吧。”此后,每次吃午点蕊蕊都会告诉老师吃不掉,有时就自己偷偷扔到垃圾桶里。

2.古代家训启示及反思。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匆流连。

居身务期俭朴,教子要有义方。

――《朱子家训》

《朱子家训》中重点指出:对于一顿粥或一顿饭,我们应当想着来之不易;对于衣服的半根丝或半条线,我们也要常念着这些物资的产生是很艰难的。我们自己生活要保持节俭,父母要以做人的正道来教育子孙。在自己生活节约的同时要注意招待客人时千万不要小气或吝啬。

当前,在倡导下的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社会风气下,人们的节约意识和行为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幼儿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离不开家庭环境的熏陶。虽然蕊蕊的爸爸妈妈有培养她节约习惯的意识,但是他们没有用对方法,在教育观念上不够统一,作为家长的榜样作用没有体现出来。孩子觉得好吃的东西就使劲吃,不喜欢吃的东西就想要丢弃甚至拿来“玩耍”,但她们没有认识到浪费的危害,节俭的好处等。

3.以古思今幼儿,节约行为如何培养。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诸葛亮《诫子书》

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是以父不慈则子不孝,兄不友则弟不恭,夫不义则妇不顺矣。

――《颜氏家训》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也提到了:有道德修养的人,他们以静思反省来使自己尽善尽美,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在这些家训中我们都能感受到,中国自古以来崇尚节俭,反对铺张浪费。自古教化都是从上到下实施的,都是先人教育给后代的,所谓“身教重于言教”。

1.让孩子明白勤俭节约的意义,帮助孩子树立勤俭节约的正确态度。家长可以通过童话故事和生活故事对孩子进行教育,让孩子明白一粒米、一滴水、一度电都来之不易。通过教育,孩子明白节约的意义,从而也就有了勤俭节约的态度。

2.从小事做起,培养孩子勤俭节约的习惯。首先使用学习用品时要节约,不要因为画错一点就撕掉一张纸,不要老是损坏图书等。对孩子的节俭教育从生活小事入手,要注意细小行为的节约。如人走灯灭、一水多用、爱护衣物等。针对大部分孩子的挑食、撒漏、剩饭、剩菜现象,给孩子讲解粮食生长的过程,引导他们思考,真正领会“一粒粮食一滴汗水”的含义。

第7篇:勤俭节约的故事范文

认真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适应学生个性发展和社会需要,以学生的直接经验或体验为基础,以“实践、创新、发展”为主线,把学生在校内的学习同校外生活及需要和兴趣紧密结合,使学生通过综合性、开放性的实践,获得积极的、全面的发展,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学生回到生动的社会生活中去,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自然界的奥秘、探索实际问题、参与实际生活,成为一个有血有肉的“社会人”。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生活的积极态度和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兴趣。

2.使学生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交往协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初步掌握参与社会实践与调查的方法、信息资料的搜集、分析与处理的方法和研究探索、实验实证的方法。

4.获得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体验和丰富的经验,塑造完善人格,初步养成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等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对自然的关爱和对社会、对自我的责任感。

三、社会实践活动安排

主题一:我爱家乡 我爱祖国

活动时间:x-x月

活动地点:家中

参加人员:三—五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正值国庆,通过我心中的祖国、为祖国喝彩、为家乡建设尽一份力等活动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

活动形式:自己选择喜欢的一个主题,利用节假日时间完成。

活动成果展示:制作手抄报,写歌颂祖国、家乡的诗歌、文章,用喜欢的方式为祖国华诞献礼等。

主题二:走进烟台金鼎葡萄庄园

活动时间:x月

活动地点:烟台金鼎葡萄庄园

参加人员:四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组织学生走进烟台金鼎葡萄庄园,了解葡萄的种植与管理,参观葡萄酒厂,了解葡萄的酿造与贮藏,品味红酒文化。

活动形式:班主任、副班主任组织学生统一参加

主题三:快乐诚信 诚信快乐

活动时间:x月

活动地点:学校、家中、社会

参加人员:四、五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通过活动明确“诚信是金”,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及故事,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诚信之处并用于改正,学会正确对待他人的不诚信。

活动形式:班主任组织主题班会,并将此活动长期坚持、延伸。

活动成果展示:搜集有关诚信的名言、故事,制作一期手抄报,以班级货小组为单位制定诚信守则。

主题四:“珍惜与尊重”活动

活动时间:x月

活动地点:家中、学校、社会

参加人员:二—五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

1.人与自己—能了解自己的优缺点,并且能接受自己与他人之不同。

2.人与社会—能孝顺父母,并了解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方法。

3.人与自然—能欣赏大自然的美好,认识人对动物的责任及保护动物的方法。 活动成果:二年级展示自己的画,三—五年级写出活动感受

主题五:勤俭节约从我做起

活动时间:一月份

参加人员:二—五年级学生

活动目的:了解勤俭节约的意义、方法,制定勤俭节约计划,培养学生的节俭意识,并通过学生将勤俭节约倡导到每个家庭。

活动形式:班主任组织、发动

活动成果展示:定期召开交流会,交流活动中的做法及感受。

主题八:社会调研活动

活动时间:寒假

参加人员:一—五年级全体学生

活动目的: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社会调研能力及综合、分析等能力。 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2.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处理的可行性调查

3.市区白色污染调查研究

4.市区交通安全问题研究

5.旅游资源状况调查

6.社区勤俭节约状况调查

第8篇:勤俭节约的故事范文

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老百姓的钱袋子充实起来了,学生的消费行为也变得更加随意,校园中因此出现了不少攀比行为。正处于长见识、塑性格阶段的初中生朋友该怎样抵制校园攀比之风,践行勤俭节约呢?

故事一:吃不消的家长

张女士的两个儿子是双胞胎,在南京一所中学读初中。前几天下午放学后,兄弟俩异口同声地要张女士给每人买一个MP5,每个单价一千多元。“两个孩子说是要学英语。我认为买更便宜的录音机或者MP3就可以了,他们却说班上同学都是用的名牌MP5,如果不给买,学不好英语全由我负责。”最终,张女士咬咬牙买了两个MP5,花了两千多元。

据张女士介绍,孩子班上有个李姓同学,父亲下岗后每天天不亮就赶往江宁打工,母亲在家附近的超市里卖卤菜。家里这么拮据,但李同学却从来都是一身名牌,连自行车都是“捷安特”的。上学期父母省吃俭用给他买了一台苹果电脑,这学期他又要父母买一个苹果手机。家长连呼吃不消。

故事二:攀比造成犯罪

据报载,在某地一所农村初中,有个男生为了让自己穿得更体面,吃得更高档,经常到附近村庄的农民家里偷窃。

一次,他撬开一家人的门锁,进入卧室,偷得现金3万元。这些钱是这家人卖猪的钱,还没有来得及存起来。主人把钱锁进卧室的钱柜子,还是被那个男生翻箱倒柜找到了。随后他叫上几个哥们儿去县城消费,买名牌衣服和手机,进卡拉OK厅唱歌,去游泳馆游泳,没几天就将偷来的钱挥霍一空。

警察抓到他的时候,他还在网吧玩游戏。警察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全身发抖,久久不答话。后来,在警察的劝导下,他哭着说:“我错了。班上同学都穿名牌衣服鞋子,我看着很羡慕。家里没有钱,就想去借。可是,没有人肯借给我,我只好去偷。”

事实上,正是盲目的攀比心理造成了该男生犯罪。人家有的,他也想要,得不到就去偷窃。他的行为给我们广大青少年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想教育课,值得我们深思。

关于“攀比”的声音

学生夕娟(女,南昌二十八中初二):我们班有很多同学喜欢攀比。他们比谁的鞋子贵,比谁的家长官大,比谁的衣服值钱,比谁的住房豪华,就连骑的自行车都比谁的牌子好。整个校园都有这样的不良风气。我不喜欢攀比,也不支持这样的消费观。

学生文杰(男,宜春市上高田心中学):我班上有个同学,很喜欢攀比,几乎每天都穿新衣服。我们都说他是富二代。他以此为荣,还常常在班上炫耀自己的名牌书包和手机。他的行为影响了很多人,班上的同学都很羡慕。家长们的意见很大。为此,班主任召开了一次专题家长会,可惜没能改变这种风气。我本人不支持攀比和浪费。但是,也不知道怎样做才好。

家长革雄(女,四川公务员):对于成长中的学生来说,手头用的,嘴里吃的,脚上穿的,身上披的,哪样不是父母的血汗钱换来的?在学生中加强反对攀比和奢侈之风教育很有必要。我的儿子读初二,一月花费一千多元。说实话,这个数目对我们家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销,我有一个生病卧床的老母亲,需要请人照看,还有一个残疾家婆需要供养。所以我们家几乎成了“月光族”。真的希望大家共同来正确引导学生消费,不要为高消费推波助澜。救救孩子!

家长疆然(男,湖南返乡农民):我女儿很孝顺也很听话。她每周的消费额一般是100元(含生活费),穿用也很随意,没有太强的攀比心理。女儿跟我说要好好读书,将来自己去赚更多的钱。从小学一直到现在上初二,她穿着都是很随便的,有时候,也穿别人送的旧衣服。我们一般过节时才给她买一套新衣服和一双新鞋子。孩子很听话,没有给我们添堵,学习成绩一直是年级第一。我就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她读书才返乡的。

老师问(女,江西景德镇初二班主任):接手新班级第一天,我就做了一个关于攀比之风的小调查。结果令我吃了一惊:全班72%的同学有过攀比行为,有41%的同学支持高消费,而83%的同学父母都是打工族;知道节约是美德的仅有33%,懂得珍惜粮食、节约消费的不超过40%。身为老师,真诚希望更多人关注学生的攀比心理,共同做好学生的消费导师。

老师欣成(男,上海徐汇初二班主任):从古至今,成由勤俭败由奢。初中生正处在长身体、增见识的阶段,开展一些拒绝攀比之风、鼓励勤俭节约的活动,是很有利于他们成长的。我经常关注学生的消费,同时也经常对学生的消费进行一些指导。比如一周消费额度限定,这项活动起先遭到过部分学生的反对,实施几个月后,得到了大家的热烈支持。现在,班上很多同学改掉了以往喜欢攀比的行为,养成了勤俭节约的好习惯。

“攀比”心理的成因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科技的飞速进步,中学生面对的诱惑已经不仅仅来自于社会。虚拟的网络和大量信息的冲击,对于生理以及心理尚未完全成熟、判断力不足的中学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学生之间不再以优异的成绩、良好的行为表现以及教师的表扬等作为追求的目标,而开始追求基于物质的优越感。对于一些难以支付自身消费需求的学生,就在攀比心理的驱动下,产生了较大的异化行为。攀比心理不仅给学生造成了心理障碍,还对其身体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同时由此造成的学生自私的表现对家庭也产生了难以估量的伤害。攀比之风的出现主要有以下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导致部分中学生消费观念扭曲。中学生往往缺少正确的判断和选择能力,好奇心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他们的心理或多或少受到各种社会上攀比之风的影响。比如说很多明星作秀的攀比,便成了学生模仿的对象。社会环境中各种不良因素对学生也有着负面影响。一些媒体和影视作品传递一些不正确的价值观念,不良的校风、学风等,都对学生消费心态产生了不良的影响。

2.学校里良好教育的缺失 。出现学生攀比成风的现象,学校也有一定的责任,主要在于缺乏足够的教育和引导。由于年龄太小,学生自我认识不够,不能明辨是非,只知道同伴有的自己不能没有,可能的话甚至还要比同伴的更好,不管这些东西对自己成长是好还是不好。学校这个小环境的教育如果没有做好,社会这个大环境的不良因素便不可阻挡地侵入学生的肌体,使其在行为上不可避免地产生攀比现象。

3.父母消费观念的影响,导致学生不适宜行为的产生。父母自身的消费观念也会对中学生产生较大的影响。当前我国的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对于孩子的爱已经超过了正常的范围。比如有些家长因为自身童年较贫困,唯恐自己的孩子受到任何委屈,只要孩子张口,即使是一些无理的要求,家长也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满足;对于一些超出家长承受能力范围的要求,为了让孩子高兴,家长也勒紧裤腰带满足他。有些家长会放纵孩子的行为,孩子要什么就给什么,结果渐渐促使学生之间的攀比愈演愈烈。例如孩子们会比谁的父母钱多,比谁的父母官大,比谁家的车更高档等。不良的风气甚至会导致一些家庭贫苦的孩子为了不让自己“丢脸”,不愿意让自己的父母到学校来,开家长会也就出现了“家长”。

对中学生的消费行为进行正确的引导,使其远离攀比之风,树立勤俭节约意识,健康成长,才能为新时期的国家建设输送合格的人才。

专家解读“攀比”现象

针对校园中广泛存在的攀比现象,本刊采访了国务院津贴获得者、德育特级教师张万祥老师。

黄长贵:初中生有攀比心理,家长该怎么做呢?

张万祥: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家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并且不可磨灭的。因此,家长要端正自己的行为,形成正确的消费观念,以身作则。孩子在学校能学到知识,但是只有在家庭里才能完全学会做人,走上社会的每个人都被打上了不同家庭的烙印。因此家长应培养孩子良好的消费习惯,杜绝孩子虚荣心的膨胀,从而避免出现攀比消费的心理。

黄长贵: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思想的塑造者和道德的启蒙者,针对校园攀比之风,老师们又该做些什么呢?

张万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们要认识到,自己是学生在学校这个环境中接触最多的人,自己的一言一行都透露出了自己的观念,学生很自然地将老师作为崇拜模仿的对象,所以老师们当以奋发向上、勤俭节约的言行去引导学生。还应该因势利导,对学生进行心态上的调整。由于他们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因此运用正面典型案例来改变学生的攀比心理,将其注意力引到“比掌握知识的多少、学习能力的高低”上来是十分重要且可行的。传播正能量,成就好人生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黄长贵:拒绝攀比奢靡之风,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对于学生来说,意味着什么?他们又该如何做呢?

第9篇:勤俭节约的故事范文

爷爷年轻时在村里的代销店(商店)上班,因为他诚实善良,童叟无欺,深得左邻右舍的爱戴和信任。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他从未占过公家一点东西。

他还教我做人要诚实。记得我8岁那年的一天中午,爷爷身体不舒服,回到家刚躺下休息,就有邻居急匆匆找上门买东西。当时我和弟弟妹妹正在院子里玩,邻居进门就问爷爷在家不。想到爷爷每天都很辛苦,今天身体又不舒服,我就说爷爷不在家。他正准备走,爷爷从屋里出来,先向邻居表达了歉意,而后当着邻居的面教育我:“说谎话不是好孩子,以后不要这样,如果从小就撒谎,长大了也成不了才,以后要诚实!”这番话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从那以后我再也没说过谎。

爷爷还爱给我们讲他当年闯关东时的艰苦生活,他告诫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历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苦,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才能高人一等。也许这就是书中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吧!

我奶奶也是心地善良、勤劳节俭的人。她“唠叨”的最多的就是《悯农》中的“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小时候吃饭挑食,还常常剩饭剩菜,并且每次洗手时总要浪费一盆水。奶奶发现我这些“毛病”后,对我说:“孩子,勤俭节约是我们老辈人的规矩,以后要懂规矩,守规矩,不要挑食,更不能剩饭;要学会节约水,水都是你爷和你娘一担一担费力挑来的,你看浪费了多可惜!”她那朴素的话语让我明白了勤俭节约的深刻道理。奶奶还给我们讲“孔融让梨”的故事。她常说“吃亏人常在,行善才是福”。我问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她解释说吃亏的人平平安安,吃小亏赚大便宜;经常行善做好事,长大后才有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