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电梯实训总结范文

电梯实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电梯实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电梯实训总结

第1篇:电梯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校企合作;电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的建设

一、建设电梯专业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一)电梯工程技术的发展趋势

国家规定20米以上的高楼就应该安装电梯,随着经济的发展,高层建筑也如雨后春笋,迎来了建筑的黄金时代,建筑的高度越来越高,相对电梯的需求量也日益加剧。此外,机场、商场、地铁等大型公共设施建设对自动扶梯、观光电梯等电梯的需求也十分可观。据中国电梯协会预测,在未来几年里,我国电梯产量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年增长速度在15%-20%之间。2016年全国电梯保有量为493.69万台,青海省电梯保有量为16500台,占全国的0.33%。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落实,我国节能电梯产量将呈现上升趋势,为配合国家有关建筑物节能政策的实施,各地方政府纷纷出台电梯更换或改造计划,将到期需更换的电梯通过更换或技术改造替换成节能电梯。因此,节能电梯未来的市场需求量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新增需求量;二是旧电梯的更换量;三是节能改造量。

(二)电梯行业人员基本情况

通过电梯行业的发展,可以看出电梯行业的人才需求也是一个逐年上升的趋势,电梯的维护保养、安装检修、调试运行、更换等都需要大量的专业人员,占电梯制造总人数的60%左右。电梯专业属于特殊工种行业,从事电梯行业的人员占比较小,其中电梯工程技术人员熟练技术的过程中成长周期较长,技术人员的培养模式较为落后(传统的师傅带徒弟),造成电梯行业人才的紧缺。造成高端的电梯人员分布于发达的地区,二三线城市的电梯技术人员分布不均,其中从事电梯作业大多数技术人员的学历普遍底下,应对多变复杂的市场和电梯工程技术,电梯从业人员缺乏相应的理论知识(单片机技术、PLC控制技g、变频器技术等),尤其面对电梯群控系统智能化、超高速电梯、蓝牙技术在电梯上广泛应用、绿色电梯、可视系统或人机对话等情况时,更是无从下手,因此电梯行业的技术人员的技能水平逐年呈现下滑趋势,这进一步加剧了对电梯专业人员的需求。

(三)深化“校企合作”应对电梯行业的快速增长

为应对电梯行业的快速增长,专业的技术人员的培训显得尤为重要,主要通过两种渠道来培养人才,一是企业自身培养,传统的师傅带徒弟;二是由高校设置专门的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培养。但是面对每年增长的电梯需求人员,师傅带徒弟局限性较大,学校的教学理论多于实践,缺乏实际操作,将两者结合实现“校企合作”,缓解人员技术不均。引进现代西方国家的“现代学徒制”即学生即是学校的学生,又是企业的员工,实现学生身份的“双元制”。建设电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能在很大程度上保障电梯工程专业的硬件设施。

二、电梯工程技术实训基地建设

(一)深入调研,挖掘地方他特色,确定实训方案

利用青海地方电梯行业的优势资源,对电梯行业调试深入研究,了解电梯行业的就业需求和人才培养模式。青海属于欠发达地区,随着经济条件的增长,青海20米以上的高楼越建越多,电梯技术人员越来越紧张;电梯技术人员的培训相对不完善,对电梯安装工、电梯维修工四级、三级、二级(技师)、一级(高级技师)和电梯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实操考核缺乏相应条件。在响应国家现代学徒制号召和校企合作的思路引领下,由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和青海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搭建电梯工程实训基地。实训基地的建设过程中,学校借助电梯协会、青海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奥的斯机电电梯有限公司等单位的力量,形成实训基地培训中心。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由政府来发挥校企合作的主导作用,给予企业适当的优惠条件,吸引更多的企业主动参与校企合作;另一方面,由学院机电专业电梯工程和青海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电梯实训中心,共同参与实训中心的日常管理。

(二)“双师”队伍的建设

电梯行业的从业人员不仅需要高技术还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通过实训基地的建设,既可以促进企业人员的技能培训,还可以针对学院的老师展开系统的实操培训。在外聘企业老师的指导下,完成对电梯安装、调试、保养、检修等的实操课程体系的搭建,提高了学院老师的水平,实现“双师”人才的建设,同时增加多学生的技能提升。以实训基地为平台,更加的优化课程资源的建设,为合理化的课程设置、教学改革、创新教学的实现提供了依据。

(三)确定基地建设的发展目标

根据调研,在电梯协会相关人员、学院领导和企业领导的支持下,展开了对实训中心的筹划和设计工作。实训基地建设包含以下几个功能模块:

满足在校电梯专业学生的技能培训;满足社会电梯从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和电梯技能实操考试的需求;符合电梯行业的标准和要求;能够承办和电梯相关的各种赛事的能力;能够实现和行业技术的同步,在电梯发展的过程中留有进一步的空间。

根据《国家职业标准――电梯安装工》、《国家职业标准――电梯维修工》、电梯行业的各种标准规范中的技能要求,配备完善的课程体系,作为电梯实训基地的理论支持。电梯实训基地的功能可以实现对学生的基础实训和专业实训。在实现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学生能够及时的进入实训阶段,极大地刺激了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为学生更快的掌握理论和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借助企业平台,联合学校打造电梯实训中心

实训基地的建设始于2015年4月,定期组织专家进行技术交流、工作指导保障了实训基地建设的高标准、严要求,竣工于2015年11月。期间完成了实训基地的选址,为了方便学校学生授课,同时也能方便企业人员的培训,地址位于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实训基地。能够实现60个学生的集体授课、容纳10人的同步实操及考核。作为配套资源的还有一个电工电子实训室和一个PLC控制实训室。2015年11月,实训基地投入使用后,接待了第一批青海特种设备协会作业人员110人培训考试。

(五)建立健全运行保障机制

一是明确校企合作的双方责任和义务,加强管理力度。充分发挥校企合作双方的优势,发挥职业教育为社会、行业、企业服务的功能,能够培养更多的高素质、高技能复合型人才,在双方自愿的情况下,资源互补、为实现双赢,抱团发展的理念下,建立了校企双方长期紧密的合作关系。

二是制定规章制度,规范基地的建设和利用,建立健全《电梯实训基地的管理办法》、《实践训练考核办法》、《现代学徒制三方责任管理办法》、《师傅带徒弟教学规范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实训基地管理制度,邀请行业专家、企业高管、技术人员、专业教师参与实训计划的编制,拟定相关的教学大纲、编制实训指导书、实训考核方式等形成完善的教学管理办法。及时更新行业的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保证学生的实训能够与行业动向同步。

三是签订校企合作协议,明确相互的职责和协作关系。青海西奥电梯有限公司与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西宁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产学结合的协议,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校企合作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

(六)电梯培训中心设备及资金投入

2015年5月由青海西奥电梯有限公司出资198.5万元,青海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投资80万元,后期陆续有资金注入,经青海省教育厅批准成立“青海建W电梯技术培训中心,场地面积850平方米,有综合实训场地1个、多媒体教室1间、电脑微机室1间(电脑60台)。主要设备有有机房乘客电梯1部、自动扶梯1部,反复拆装的XO-REZO-800垂直电梯2部、全封闭钢结构井道2个,10个实物演示操作模块、30件/套主要电梯部件、10个考试实物授课平台、2部整梯功能和性能试验电梯、5个电气线路实操板及全套试验用测量仪器仪表。培训、考试场所均安装了高清视频监控系统和考场无线广播系统。

三、电梯实训基地的效益分析

实训基地的建设极大地方便了老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具有行业电梯的基本功能和所具备的所有特性。为学院和从事电梯行业的人员提供了一个可以提升技能的平台,为高职院校的电梯业发展奠定了基础平台,实训基地的“开放性、职业性、实践性”得到了极大的发展,也同时为同行业的基地的建设和运行起到了辐射作用。

举办青海省大学生电梯安装调试技能大赛一次。建奥电梯培训中心的建成不仅为学校的学生提供服务,而且将面向社会开放并共享以下资源:为电梯安装和电梯的维修等工种提供技能鉴定;为社会转岗人员、再就业人员提供职业技能培训;为企业的产品开发、调试、试验提供环境。力求为青海省电梯行业的发展及周边地区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经济改革的步伐日益加快,市场经济的主导地位不断上升,我国的电梯行业也在飞速发展,那么电梯行业的顶尖人才也面临极大的挑战,快速提高从事电梯行业人员的技术水平迫在眉睫。建奥电梯培训中心的建成是学生的是实训场地,更应该是校企合作的平台,是教学和企业实践的纽带。学校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拉近了企业和学校学期合作的关系,更是接轨了技术实践和理论之间的平台,为更加快速的培养人才提供了有力保障,实现了教师的“双师”人才建设,也巩固了学生的技能水平,为老师和学生的快速发展带来了机遇。建奥电梯培训中心也可投入科研技术的研究,解决电梯行业的各项难题,为新型的电梯行业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也为社会中从事电梯行业的人员提供了就业培训的平台,为一个地区的电梯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第2篇:电梯实训总结范文

本选题选自电梯专业核心课程《电梯安装与调试》,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使学生理解专业理论知识,熟练掌握电梯安装维修工操作技能,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及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科学的学习方法、工作方法以及良好的职业素养。为了让学生学会电梯样板的放置方法,在放样的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的理实一体化”使理论与实践更好地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同时,我将样板相关的知识提前引入学习中,即在学习《脚手架的搭设》时,让学生去检查自己搭设的脚手架与放样后样板线位置关系,这样既能确保搭设的脚手架不妨碍样板线,又能让学生熟悉井道平面图,据此初步设定样线的位置,这样学生对之后的样板放置有了一个大体的概念。

二、教材分析

为更好地适应行业岗位需求和教学实际,提高教学效率,我校电梯专业全体教师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原则编制了《电梯安装与调试》课程教材。本教材降低理论教学的难度,简化知识要点的理论陈述,理论联系实际,将各知识点融合在技能训练中。教材共分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垂直升降电梯的安装调试,包括七章。第一章:电梯基本知识;第二章:曳引系统;第三章:轿厢和门系统;第四章:重量平衡系统;第五章:导向系统;第六章:安全保护系统;第七章:电力拖动及电气控制系统。第二部分扶梯的安装调试,包括六章。第一章:前言;第二章:自动扶梯的机械结构;第三章:自动人行道的结构;第四章:安全保护装置;第五章:系统;第六章:自动扶梯控制系统。我将教学内容分成两大模块、17个教学项目,35个教学任务。本选题即模块一(电梯的安装与调试)中的项目二(样板的设计与放置)之任务一,是学生第一次学习现场设计放置样板。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每个项目都编制任务书。任务书的编制,以“够用”和“必需”为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技能、经验,认知水平和兴趣,整合精简知识、理论,强化技能的适用性、可操作性,让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掌握知识和技能。设计放置样板是学生第一次实际操作,教材中涉及样板设计和放置的内容分别在门系统和导向系统。我以模拟电梯配套的井道平面图为所有设计样板所需尺寸的来源,以三根式样板为本次操作的主要方法,让学生先做后学,学中做,做中学,初步学会样板的设计与放置方法。

三、教学程序

(1)教学准备。①学生分组。全班学生30人,按“同组异质”将学生分成6组,每组5人,1人当组长,1人当安全员。②实训设备准备。学校一共六套模拟电梯,配套的电梯图纸人手一张,工具箱每组一个工具自己申领,样板用木材若干。

(2)教学实施。

①导:情境激趣。播放视频:上一届学生L在实习中放样的视频,放样后出现部分厅门安装困难的问题,有的需要加垫水泥牛腿,有的则需要凿去多余的牛腿。教师提出问题:L同学放样出现了怎么样的问题才导致了之后的工作困难?我们如何预防这种问题的发生?由此,引出本节课课题。【设计意图】以学生以后实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为切入口,创设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把学生思维引向学习内容,为营造灵活有序的课堂学习氛围打下良好基础。

②学:合作学习。学生5人一组,根据任务书,通过仔细分析井道平面图设计符合自己井道的电梯样板(详见任务书)。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巡视指导,释疑解难。【设计意图】通过任务书的任务驱动,学生做中学,学后应用解决做中的问题。同时,合作学习,可以发挥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特长,使学生不仅能学到知识,掌握技能,体会成功解决问题的乐趣,还能习得解决问题的方法。

③教:精讲点拨。A. 样板上各尺寸及允许误差范围。教师讲解样板尺寸的设置方法,用PPT中的特写照片示范样板图设计的操作要点:知道各导轨与门之间的尺寸;量得导轨端面宽度;自己设定样线间隙(依照个人操作习惯)。【设计意图】先做后学,在学生尝试设计样板后自然引出对尺寸的要求。教师用事先拍摄的照片演示样板图设计的操作要点,边讲解边演示,为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养成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打下良好基础。B. 样板实际放置时操作注意点。教师按照操作规范示范操作,讲解操作要点,学生跟着教师分组操作,教师纠正错误动作。规范使用卷尺养成走尺的习惯,每次放置样板之前要先测水平。【设计意图】做中教,做中学,教、学、做合一,将理论教学内容与实训内容有机地结合,有利于学生掌握操作技能,养成规范操作的职业习惯,使教学过程更具有实际意义。

④做:实践操作。学生5人一组,根据自己设计的样板图来放置样板。教师巡视指导,释疑解难,纠正错误。【设计意图】在模拟井道中实际操作比纸上设计更有难度,这样层层递进,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将获得的知识、技能综合应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掌握技能、方法。

(3)评:总结评价。师生共同讨论,归纳总结本节课的学习要点。教师布置作业,讲解作业要求,指导学习方法。【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所学得知识进行梳理分析、系统归纳,形成系统化、有序化的知识结构,学会归纳总结的学习方法。合理布置适当深度的作业题,让学生能在课后拓展本课的内容,强化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对专业的学习。

四、教学反思

中职专业课,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中来,真正在用自己的头脑思考解决问题。设计和放置样板是电梯维修安装工的核心技能之一,是学生学习的难点。如何在学生现有知识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将本课的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也是教授中要解决的问题。我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非常顺利地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在写教案之前,我会先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编写任务书。在任务书的帮助下学生的学习效果有所提高,而且还可以当做课后复习资料使用,非常值得。

第3篇:电梯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电力传动;教学改革;创新;模式设计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20-0245-01

一直以来,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力传动控制》课程由于受传统的教学方式与考核方式的影响,教学中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培养,课程教学大纲往往强调注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而往往忽略学生将学到的机电控制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工程问题的实践中去。反映到教学安排上,教学计划安排的实践环节偏少,而实践教学部分只有6学时,并且是简单地针对课程内容,安排3个观摩性实验,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更谈不上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

一、教学内容调整与优化

认真研读专业培养计划,分析各门基础课、专业课与“机电传动控制”的关系。该课程在中等职业学校第三学期开设,课程的部分内容在相关课程已进行了学习,例如:电机的工作原理在“电工学”里已进行学习,学生在“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课程中已学习了PLC的基础知识。如果严格按照教学大纲与教材进行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会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对于重复的内容只做简单介绍,带领学生对学过的基础知识做快速复习,重点放在知识的应用上,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重点讲解采用PLC对电机的控制的编程技巧,如何运用PLC对复杂工业生产系统的控制等。为使学生了解与掌握机电传动控制新技术,增加2学时电力控制新技术专题,较为系统地介绍智能控制技术的发展及在生产中的应用。另外结合笔者的教学经历,课堂讲授时把关于机电一体化的科研成果带入课堂,及时将最前沿的学术成果不断充实到自己的课堂中,弥补原有课程知识与最新研究之间的“断层”,这将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方法改革和创新

(一)提出问题

教师提出的问题是问题式教学的关键,问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课堂教学的成败。《电力传动控制》课程的教学内容比较抽象,根据教学要求和学生实际,结合工程或生活实际,设计生动形象的问题情境,将有关教学内容转化为面向全体学生的系列问题。学生在上课时总有“课程有什么用”这样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设计问题时,引入日常机电产品实例。例如:在讲授电机的制动特性内容时,关于“电梯是如何在短时间内实现快速准确的停在某一楼层”的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和经验,探讨解决措施。另外,同样电梯运行的例子在可编程控制器的控制中也可以应用。日常生活中的例子可以让学生感觉到学到的知识实用性,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另外,提出的问题要紧扣教学重点与难点,并且难度要适中,让学生能够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学习掌握知识点,掌握问题的解决方法,并能运用。

(二)引导学生质疑

学生针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可以广泛地讨论,教师辅以启发式的分析,增强了互动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完成理论学习和论证的全过程。例如:结合电梯的控制方式,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单片机、PLC、工控机等多种控制方式,使同学们分组分析每种控制方式的优缺点。引导学生自我纠正各种控制方式分析中的优点与不足,让其自己找出所论证问题的不完善和不足之处。这样,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更牢,更全面。

(三)教师总结讲评

根据布鲁纳的反馈原则,学生必须获得反馈意见,知道效果如何,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独立思考,必须指导学生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学生探究发现和自我矫正的能力。教师要善于组织学生总结一堂课的重点内容,对学生理解难度较大的地方、教材的关键点,再进行重点讲解,以确保学生系统地掌握知识。

三、实训项目模式设计

《电力传动控制》课程原来的实训性环节较少,学生仅通过简单连线,观测实验现象,不能够很好地理解理论知识,更谈不上动手能力与创新思维的培养。因此,在实训教学活动中注重改造传统的实验装置、开发新型开放式实训项目,积极指导学生参加职业学校的学生创新实训项目,改革实训模式,实训室全天开放,不受上课时间限制,学生可以利用晚上和周末去实训室做实验,保证每名学生都动手做实训,独立完成实训报告。为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创新实践能力锻炼,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创新活动与机电类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电力传动控制》课程在培养中职生机电系统知识及动手能力中起着关键作用。以上所述的教学改革,能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理论知识学习、实训能力锻炼、创新精神培养等方面得到了全面提高。

第4篇:电梯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电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增长,电气行业发展迅速,社会对电气专业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同时对电梯专业技能型人才提出更高要求。为适应社会需求,响应国家“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加强职业院校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技能培养”的号召,我校在电气运行与控制控专业开展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电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是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一门由“电梯电气安装与维修”岗位典型职业活动直接转化而来的专业核心课程,在2009级和2010级四年制中职进行了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整体设计与实施。

一、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职业教育是德国20世纪90年代以来针对传统职业教育与真实工作世界相脱离的弊端,以及企业对生产一线技术型、技能型人才提出的“不仅要具有适应工作世界的能力,而且要具有从经济、社会和生态负责的角度建构或参与建构工作世界的能力”的要求,在一系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职业教育理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其内容不是指向科学学科的内容,而是来自职业活动里的工作过程,在职业活动中构建训练职业技能的工作任务。

工作过程指在企业里为完成一项工作任务获得工作成果而进行工作的完整流程。工作过程的核心要素包括:组织、内容、对象、手段及产品,并在特定的情境下完成预期的任务,达到预期的成果,工作过程便随之结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就是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建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实际工作任务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每个工作任务都以典型职业活动转化而来,以工作任务为中心实现知识与技能的选取和重构,同时要求对理论知识的选取要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达到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

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任务分析

通过企业调研,针对电梯安装与维修岗位,找出典型职业活动,通过对具体工作任务的分析,找到完成工作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确定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核心课程《电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的教学任务是:使用通用和专用工具、夹具、量具、检测仪器及检修装备对电梯进行安装、维护、修理、检测、调试、改造的工作;识读电梯电气系统原理图、安装图的图上作业能力;熟悉电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相关的国家标准与操作规范,养成自觉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职业习惯和团结协作、文明施工、节能环保的职业素养。

三、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教学设计

从课程三维目标出发,借鉴电梯安装与维修岗位真实工作项目和工作案例,设计教学载体,整合教学内容,依据工作流程序化教学单元;以学生实践为主体,以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主,设计各类教学情境;融入行业标准和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标准,以项目考核为载体,设计课程多元评价体系;以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为核心,配套设计课程教学资源,开发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学材,实现《电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整体设计。

1.教学载体设计

以实际职业活动和工作情境为背景,借鉴实际工作项目设计教学载体,整合教学内容,由一个一个的工作项目作为教学单元来承载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依据岗位工作流程,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序化课程教学单元。

2.课程情境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强调在学习情境中以行动导向组织教学过程,以实际工作任务为载体实现“教”“学”“做”“评”于一体。根据现场工作特点,设计“正常情境”“出错情境”“紧急情境”“违规情境”等课程情境。

“正常情境”是指按照正常的工作流程,设置工作情境,学生根据工作流程安排一步一步完成工作任务。主要培养学生根据任务要求,正确按照工作流程完成工作任务的能力。“出错情境”是指在学生正常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教师人为地设置故障,学生独自排除故障的情境。主要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紧急情境”是指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的同时教师设置意外情况出现,学生要针对紧急情况做出应急处理,主要是锻炼学生的应急能力。“违规情境”是指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出现违反操作规程现象时,同组负责监护的同学要做出必要的措施,防止事故发生。主要是培养学生规范操作的意识。各种情境的设计和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

3.课程评价体系设计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多元评价。《电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业评价体系由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两部分构成,其中过程性评价占课程总成绩的70%,由项目考核为主,按照考核主体不同有学生自我评价、小组互评和教师评价三种,评价内容根据不同项目内容和不同的评价主体具体设计。自我评价多用于学生检查自己知识点掌握情况;小组互评可以促进学生参照行业标准评价其他小组实施结果的正确性;教师评价主要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终结性评价占总成绩的30%,以综合项目考核为主,分笔试、实操和口试三个阶段,笔试主要考查学生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实操主要考核学生的操作技能,口试主要考查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新意识。评价的主体可以由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构成。

四、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教学实施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堂教学通过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汇报与评价等步骤完成一个完整的、接近现实工作任务。在《电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课堂教学过程中,项目实施的一般步骤为:识图与原理分析元件与工具选取线路连接与部件安装检查与调试故障排除与维护现场管理与恢复。在实施过程中考虑中职学生基础弱、学习能力不足、自控能力差等特点,用工作页引导学生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学生“学中做,做中学”,融“教、学、做”为一体。《电梯电气系统安装与调试》课程改革实施后,归纳总结出“导向”“咨询”“计划与决策”“实施”“检查”“汇报与评价”“系统化”等7个课堂教学环节,见下表。

五、课程改革实施的效果

1.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实施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兴趣较以前极大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得以加强,职业素养较好养成,取得预期的教学改革效果。毕业班学生在电梯安装维修工操作证考核中,通过率达到90%以上。用人单位如北京京港地铁、三菱电梯公司等企业普遍反映学生知识基础扎实,操作技能熟练,职业素养良好。

2.教师能力得到提升

在行动导向教学中,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和引导者,学习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去完成,这样教学的重心就由传统教学的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从而促使教师积极加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通过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提高了教师的理论知识水平和职业实践能力,同时还提升了教师的教学资源的整合和开发能力等。通过对课程的实施也提高教师对行动导向教学模式的理解,加快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及教师团队的建设。

六、总结与反思

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的设计与实施,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使之更适应当前企业的人才需求,教师的职业能力与理论水平也得到相应提升。但是新的教学模式也给带来很多问题:课程改革之后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加严格了,教师必须具备相应的职业技能和工作经验,这就要求教师要通过企业实践不断增加自己的职业技能和经验,对于学校实训设备的配套、教学管理的匹配、教学资源的整合要求随之提升。这对我们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课程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我们不断努力尝试和探索。

参考文献:

[1]季业益,孙书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计算机绘图》课程设计研究[J].广西轻工业,2011,12(12).

[2]姜大源.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课程开发探索与实践: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课程开发案例汇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第5篇:电梯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项目教学法;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教材

中图分类号:G718.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43-02

项目教学法已成为职业教育的一种热门教学方法,但此法的应用不是将整门课程的所有内容都按项目教学法教学。将项目教学法泛化,误解了项目教学法的实质。应该将课程内容通过项目化整合,打破传统的教材编制方法和授课方式,通过将项目场景模拟化、项目目标难度分解化以及示范项目演示等方式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项目教学法

1.项目教学法的内涵。项目教学法是通过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项目教学法的主体是学生,每个环节都尽可能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师的作用只是组织、协调和指导,而不是代替学生去做。一个完整的项目教学,内容包括项目名称(包括项目任务)、制订计划、项目实施、项目检查和项目总结五个环节(有的项目完成后还要对项目归档),除项目名称主要由教师确定外,其余各个环节都是以小组合作形式,由学生独立完成。

2.项目教学法的优点。项目教学法最显著的特点是“以项目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教学模式,在实验实训课程中应用其特点尤为突出。教学中所选的项目一般为生产、生活中的真实项目,要完成一个项目必须调动完成项目所需的综合知识和综合技能,根据项目中需要的角色来安排学生各自的任务,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通过调换角色让学生熟练操作各个任务内容,因此项目教学法具有综合性。

二、高职院校《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授课分析

1.从教学内容上分析。首先,《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这门课程的教材选择性较小,几乎所有教材的编写都是按照低压电器元器件的介绍电气控制电路的基本环节的分析应用环节举例说明(消防、空调制冷、锅炉设备、电梯和机械设备等方面)三个模块,这样从基础到典型再到应用的顺序,符合我们传统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育教学方法适用于基础学科的学习,对于专业课程虽然可以达到教学目的,但对于学生而言缺少学习兴趣。其次是课程安排是否合理,实验是否仅仅作为理论教学的补充内容。目前高校教育里普遍存在的一个现象就是把实验作为对理论内容的一个验证,各校编制非常详细的实验指导书,学生只需要按照指导书的实验步骤去操作验证其结果是否相符,这样无疑淡化了实验的作用。

2.从学生的学习状况分析。通过对连续三届电气专业学生19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的学习动机(态度)、学习目标、学习效果以及遇到的问题多个方面。调查结果如下:①学生的学习目标明确,但不能执行到底,导致最终学习效果未能达到预期。由于该课程在电气专业占有重要的地位,专业教师曾多次强调该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对后续课程的影响,有60.91%的学生希望通过该课程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有30.46%的学生仅仅是为了考试及格,还有8.63%的学生对此不屑一顾。②学生质量参差不齐。高职院校由于近几年扩招,生源质量下降,文科生学理科的比例不断上升,学习基础相对较差,基本上都是被动上课,课后也以完成作业为主,基本上不涉及预习、学习、复习的基本过程。有63.86%的学生感到学习困难,有36.14%的学生可以适应。③学生对实验实训内容兴趣浓厚。实验实训课中通过自己动手接线、调试,通电试车成功,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同时也激励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三、项目教学法在《建筑电气控制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上述提到的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建筑电气控制技术》课程中的三个现象,可以归纳为学生由于过于强调技能培养,片面地理解为学习只为技能,忽略理论,导致学习追求实用,在理论课上学习情绪低迷,而在操作中虽然兴趣很高,但是遇到理论问题又感到难以扩展和提高自己。所以采用一种合适的教学方法以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显得尤为重要,在此提出项目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实例。首先,要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教材应以实例为主线、以项目为单元编写内容,将低压电器元件和典型电气控制环节分别分布在各个项目中交叉学习并即时操作练习。目前在教材领域存在这样的空白,分析现状后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一是该课程本身是一门综合叉学科,内容既是基础必备知识,又是多个领域的复杂综合体,涉及内容较广,教与学的过程都受课时的制约而不能达到良好效果;二是建筑电气行业需求虽多,但按照我国目前的建筑业发展水平,电气控制方面并未真正达到普及,所以对该系列设备的生产研究以及更新相对缓慢。此内容现已列为校研究课题正在进行中。其次,合理设置项目内容亦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以三层电梯的基本控制项目为例列出各项目内容:①项目名称:三层电梯的基本控制。②项目计划:教师对项目内容进行前期引导分析,然后针对项目内容的不同需求对各组别提出项目要求,并监督其实施,随时检查,总结分析。③项目实施:教师先让学生熟悉项目内容,通过对前期项目的回顾分析该项目的控制要求,可以将该项目中的具体要求细化,学生划分小组(每组至少三人)分组领取任务,小组各成员各自列出该控制系统所用设备清单及其控制方法,组内进行讨论并加以说明讲解,选择最优方案;编制控制系统安装说明书;实物接线及其调试;通电试车。④项目检查: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内容跟踪检查。⑤项目总结:总结心得。⑥扩展项目:在对项目掌握良好的基础上适当增加难度,通过增加控制要求完善系统控制需求。上面列出的六个内容中,项目内容的选择及其组织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同时项目实施和项目检查是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实施过程的重要性无需强调,但项目教学法的使用不能忽略项目检查部分的作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的考试,项目教学法应该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如果没有严格的要求和健全的考核手段,分组教学过程中将会有部分学生浑水摸鱼,所以应该将考核标准与项目内容和项目实现目标结合起来确定,同时也是希望学生可以在严格的要求下能持之以恒以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四、建立良好的校内、校外项目研发实验实训基地

校内教学设施不足将大大限制项目教学法的实施,学校应引进现代化的教学实验实训设备,或者支持校内教师自主研发教学用设备,既能节省资源,又能带动青年教师提高实践操作能力。校企合作也是实施项目教学法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部分,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地到实践中去摸索才能发现哪些内容既是企业工程中的热门问题,又是可以纳入到教学中去研究并应用的,并且不断更新,保证了高职教育的与时俱进。

第6篇:电梯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职业能力

高职院校培养具有一定理论基础、动手能力强、创业与创新精神的高技能高素质专门人才,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关键,因此积极主动融入区域地方经济,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思路,突出职业能力培养,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是当前职业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依托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优势,进行广泛调研和详实分析,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取得了较好的建设成效。本文就该实训基地建设思路、方案等进行分析,旨在探索实践融日常教学与技能实践,具备教、练、培、鉴、赛等功能,实现校企资源共享、区域资源共享,充满企业文化工作氛围,积极发挥引导、辐射和示范作用的实训基地建设发展模式。

一、实训基地建设必要性分析

重庆科创职业学院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作为学校特色专业,不仅沉淀了较好专业基础,多年来紧紧依重庆市及周边区县(特别是永川)区域经济发展,为重庆市和周边区县地区的机械、汽车制造、电子通讯等产业培养了大量的高技能型高素质专门人才,而且与致申科技(重庆)、东聚公司、广数机器人(重庆)、新浦、广达、东风小康、力帆等重庆地区的汽车制造、电子电气等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深层次的校企合作关系,为实训基地项目启动奠定了良好基础。项目启动前期,对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产业发展的要求,产业发展对自动化技能人才的需求,需要建设功能完备的实训基地。近年来,重庆及周边地区的电子电气、汽车制造、模具数控技术等产业规模的不断扩大,行业和区域的经济发展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和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随着企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扩大,职业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二)订单培养的要求,提升“订单式”高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需要建设示范引领的实训基地。重庆科创职业学院与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东风小康公司、北汽公司、广达电脑、广数机器人等著名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组建了“东聚班”、“伟易达班”、“德昌班”,“斯比泰班”将企业文化、规章制度、生产工艺、检验技术等纳入教学计划中,为确保培养符合企业需求的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高水平技能人才,确保学生成为拔尖技能人才,确保学生毕业后能迅速适应工作岗位要求,综合性实训基地建设非常重要。

(三)师资建设的要求,提升教师教科研水平和对外服务能力,需要建设理念新的实训基地。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建设、职业技能培训服务、职业技能鉴定、科技项目开发等工作正在全面开展,要保证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深化校企合作,师资队伍的整体教学与科研能力,对外服务能力是关键,需要完善的教学、研发、技术服务平台,需要紧跟技术发展趋势,理念新的实训基地。

因此建设一个理念新、针对性强、满足现代电气自动化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职场化氛围浓厚的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是非常必要的。

二、实训基地建设内容设计

实训基地以综合控制为目标,包含了自动化的核心控制技术,主要有先进的电气控制实训室、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室、电气传动实训室,因此整个实训基地主要由电气控制实训室、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室、电气传动实训室三个控制室和综合控制中心组成。

(一)电气控制实训室: 电气控制技术实训室配置了自行研发的可编程控制、变频、调速等电子线路控制模块,以及电梯控制系统、模拟仿真等功能模块。实训室以实物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根据不同等级、不同模块分别着重于不同的操作技能实训,引入计算机自动设置、排除故障等功能;适用于电气类、电梯类职业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的实训和鉴定。

(二)可编程序控制器实训室:PLC是可编程序控制(Programmable Logical Controller)的简称。它是一个以微处理器为核心的数字运算操作的电子系统,它采用可编程序的存储器,用以在其内部存储执行逻辑运算、顺序控制、定时/计数和算术运算等操作指令,并通过数字式或模拟式的输入、输出接口,控制各种类型的机械或生产过程。实验室配备高性能的西门子PLCS7-300和S7-200系统组成的教师机(3台)、学生机(30台),并通过服务器和24口网络路由器组成了完整网络型可编程控制器综合试验平台。同时配备了触摸屏、变频器、伺服电机等。

(三)电气传动实训室:对变配电系统进行操作控制,主要包括变电站的送电与停电操作、断路器就地及远方自动分合闸、倒闸操作等,可完成变配室值班电工技能培训,中、高级维修电工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监控系统及模拟屏可实时监控操作过程。

(四)综合控制中心:将三个分控制室的监控系统,通过先进网络技术、通信手段等接入控制中心的总监控系统,通过供配电模拟屏、生产线监控屏、生产工艺流程监控屏实现对每个控制室工作的实时监控。

通过自动化综合控制实训基地建设,可实现单独的供配电设计与操作、生产线安装与调试、工艺流程控制与运行调试,而且也可实现从电能配与变、过程控制、流程监控、工件(产品)装配、系统调试与运行维护等一体化功能,集中了电气控制、自动化控制的核心专业知识和技术,将有效提升学生综合专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三、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总结

(一)基地投运后,实践教学质量提升。不仅已成为了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群)的理实一体化专业课程教学的主要基地,同时是学生进行“自动化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维修电工”等职业技能培训的主要基地,是学生获取中、高级维修电工、UG、PLC等职业资格证书的鉴定基地,更是学生进行科技作品设计、开展大学生实践创新项目、毕业设计的重要场所,对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每年可承接电气自动化专业(群)200多人次的技能实训,且可承担本校其它电类、汽车类专业近1000多人次的技能培训;学生就业竞争力显著提升,为行业和重庆区域经济建设培养了一批深受用人单位欢迎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人才。

(二)基地投运后,社会服务效果突出。由于系统装置的工业化、职场化氛围浓厚、生产线的真设备与真产品、过程控制的真系统与高仿真装置,完全符合电气、电子、机械、汽车等企业生产的实际情况,已成为企业职工职业技能的培训基地,与企业开展了横向课题合作等,提高了对外服务能力,进一步满足了东聚电子电讯制品有限公司、东风小康公司、北汽映象公司、广达电脑、广数机器人等现代化大型企业生产一线自动化人才的需求,促进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实验室建设与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F12).

[2]周兰菊,顾青.高职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9(14)

第7篇:电梯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职;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课程设计

1 引言

虚拟仪器(virtual instrumention,简称VI)是基于计算机的仪器,虚拟仪器允许测试人员根据不同的测试要求,通过软件重新定制硬件,创建自定义的解决方案,实现计算机和仪器的密切结合,是仪器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随着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掌握虚拟仪器技术已成为毕业生应具有的、不可缺少的关键技术。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实用型人才,教学中需要大量的实训设备,虚拟仪器技术以最少的硬件投资即可改进整个系统,非常适合高职教育体制的实训基地建设。《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课程的设置,能够满足轨道交通等多个行业电子测绘领域高职毕业生培养的需求。

2 《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课程设计

《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课程是我院电子测量与信号监控专业方向的核心课程,课程依托教师自主设计的虚拟综合实训平台,结合校企联合开发的课程项目和实训项目,培养学生在电子测绘、轨道交通等方面职业能力,为电子技术等多门课程提供很好的技术支撑。

2.1 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内容选取前期以Labview基础知识学习为主,后期以项目教学为主,项目以信号发生器等常见仪器设备的开发为主。课程项目根据企业当前所需技术,用传统仪器与虚拟仪器相结合的方法,以地铁轨道信号设备的信号分析、处理及基于声卡的虚拟仪器信号发生器设计等为案例开发。课程教学内容安排顺序,通过简单游戏开发,学习Labview基础知识;设计以声音采集卡为媒介的简易信号发生器;完成多通道数据采集装置的综合项目,从简到难,使学生逐渐掌握虚拟仪器开发流程和设计方法。表1是单元教学的主要内容。

2.2 课程的实践教学平台

2.2.1 虚拟仪器系统构成

以通用的计算机硬件及操作系统为依托,实现各种仪器功能。图1是常用的虚拟仪器系统方案。虚拟仪器实际上是一个按照仪器需求组织的数据采集系统。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定义和制造各种仪器。虚拟仪器的研究中涉及的基础理论主要有计算机数据采集和数字信号处理。

2.2.2 虚拟综合实训平台的硬件系统

本课程的实践平台按照图1的虚拟仪器系统而设计,以“NI6221数据采集卡”为核心,以传感器模块,数据处理单元,组成高性能的模块化硬件系统。再结合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系统集成。平台开发以来,在企业项目开发中起到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数据采集和数字信号处理方面应用较多。平台可以实现通用台式仪器的全部功能以及一些在传统仪器上无法实现的功能。经过多年的教学和总结,该平台目前包括虚拟仪器教学实验箱、USB高精度采集卡和图形化软件开发工具、仿真工具等,此外基于Labview图形化系统的设计,能够辅助完成大部分课程的课堂教学,学生竞赛及科研项目,非常适合高职院校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技能训练。虚拟综合实训平台的硬件总体框架如下图2,利用模块化硬件,结合软件来完成各种测试、测量和自动化的应用。软件能帮你创建完全自定义的用户界面,模块化的硬件能方便地提供全方位的系统集成,灵活的可编程软硬件平台满足对同步和定时应用的需求。只有同时拥有软件、模块化IO硬件和用于集成软硬件的平台,才能充分发挥虚拟仪器的优势。

由Labview软件构建虚拟仪器实训系统,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物理量的测量中,在实际应用中,平台可以完成多个实训内容,可供电子、通信类专业学生作为设计性、创新性综合实验和毕业设计使用。

2.3 实训内容

课程开发了一系列实践项目,包括:示波器、频谱分析仪、数字电压表、温度测量系统、光强检测与控制系统、红绿灯控制系统、红外传输系统、电机调速与测速开环系统、电子秤设计、步进电机控制与霍尔元件检测、电机调速与测速闭环系统、模拟电梯超重报警系统等。学生可以在实训中完成测试、测量和数字信号分析,从而为嵌入式设计、工业控制以及测试和测量项目开发中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解决方案。

2.4 课程在高职电子类专业中的定位

在电子测量与信号监控专业方向的培养方案中,本课程是核心课程,该课程在培养目标中起重要的作用,对培养其他岗位能力起着支撑作用,在课程体系中起着呈上启下的核心作用。

3 课程对学生的培养

课程可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可以完成仪器电路的设计、参数分析与计算,调试与测量,嵌入式技术的学习,掌握并熟练使用各种电子设备及仪器、测量技术等,利用现有计算机资源,Labview图形化软件、数据采集等,完成测试、控制、自动化或者其他创新性的应用开发,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学生能够配置、创建、、维护和修改已有的解决方案,掌握仪器定制或自制步骤,面对简单的测试任务,能很快的组建测试系统。

4 总结

高职《虚拟仪器设计与应用》课程设置,适应当前虚拟仪器技术岗位的发展需要,课程就业方向明确,具有很强的可持续发展优势。通过课程,学生掌握了电子测量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大大提升学生电路设计和应用能力;课程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使学生初步掌握新技术的数字化仪器仪表的开发流程;借助虚拟综合测试仪平台,学生体验具有先进技术、开放性和高集成可扩展的工作环境,参与企业实际的项目设计;将理论知识学习、实践能力培养和综合素质培养三者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校企联合培养体系,帮助学生获得高质量的动手能力训练,同时平台在实训设备的功能和设计方法、水平方面产生了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 陈栋,崔秀华.虚拟仪器应用设计[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

第8篇:电梯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PLC;电机控制;案例教学

Abstract: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should enable the students to obtain work process involved in the complete procedural knowledge,occupation skill and related occupation experience,in order to promote the formation of occupation ability as purpose."The programmable controller technology and application" is carried by the project or the case,innovates the organization mode of the curriculum,gradually realizes the learning areas and work are as consistent,the learning process and work process consistent,the learning task and work task consistent,Initial implementation.

Key words:PLC;Motor control;Case teaching

1.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向特定的行业和岗位培养合格的生产或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如何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是高等职业院校一直在探索的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课题。本文以《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为例。该课程是理论性与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且PLC可应用的指令较多,传统教学采用逐个指令的使用讲解为主,先介绍基本指令、再讲授高级指令,很难从根本上提高学生学习质量和实效性。为加强高职学生就业竞争力,我们改革教学方法,实施了将实际案例引入到教学过程中,采用了项目教学法教学,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和激励了学生们学习新的知识,大大地提高学生的各种技能,包括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2.课程设计

本课程设计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学科课程模式,从“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出发,设定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变书本知识的传授为动手能力的培养,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课程,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本课程以电气自动化岗位能力需求为主线,培养学生PLC基本编程能力、PLC控制系统调试能力、PLC控制系统维护管理能力;以交通灯设计、PLC控制传送带和气动机械手、现场PLC模块故障诊断排除等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融合高级维修电工对PLC技术知识、技能的要求,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本课程按照上述设计原则,设计了三大学习领域,课程内容根据工业生产系统的典型控制设计,采用12个项目加一周校外实训进行教学。各个项目包含的学习内容不同,采用循序渐进、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设置。其中项目一到项目八选用教学中相对较简单的完整工作过程作为教学案例进行情境设计,包含了电机控制、交通灯系统设计、多种液体混合系统设计等项目,通过该部分项目的练习,达到对学生PLC系统基本编程能力的培养。项目九到项目十一设置了较复杂系统的设计,包含MPS系统、锅炉液位系统及电梯系统的控制,通过该部分项目的训练,达到对学生PLC控制系统调试能力的培养。一周校外实训可以满足对学生控制系统维护管理能力的培养。

3.项目实施

在运用案例教学法时,《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可引入的案例有很多,教师要善于设置案例,引导学生思维,适时地进行案例讨论,并通过相类似案例的练习,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与操作能力。货物升降机上升、下降的控制线路是实际生产机械运动的典型控制线路,在实际生产中广泛应用。下面就以“小型货物升降机的PLC控制”项目为案例说明。

3.1 案例描述

某货物升降机由交流电动机M控制,由电动机的正反转实现货物升降机的上升和下降运行。以该货物升降机的继电-接触器控制为载体,用PLC实现升降机的上升和下降运行。其基本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SQ1~SQ4 可以是行程开关,也可以是接近开关,用于位置检测,起限位作用。控制要求:手动实现上升和下降的切换。按下上升按钮,货物升降机上升并连续运行,按下下降按钮,货物升降机下降并连续运行。按下停止按钮,升降机停止运行。

图1 升降机结构示意图

3.2 案例实施

(1)实施环境

该项目在PLC实训室进行。该实训室现有西门子S7-200PLC装置13套,学生分组进行,3人一组进行项目的实施进展。

(2)实施方法

采用“做中学、做中教”的方法教学。教师先启发学生了解一些够用的基本指令,结合实际进行适时的讲解,再将PLC的主要设计步骤要求具体化,包括输入、输出点的分配,PLC型号的选择、外部接线、编程设计、运行等环节。

(3)实施步骤

①提出任务,引入新知识;

本次课要求学生完成小型货物升降机的PLC控制系统设计。要求设计硬件接线图、原程序并调试成功。教师简单介绍系统控制要求及工艺结构。

②介绍授课目标、学习方法和考核要求;

授课目标:了解PLC基本原理;掌握PLC基本指令;了解PLC内部元件;掌握继电接触器控制如何改造为PLC控制;熟悉编程软件的使用。学习方法:小组讨论设计系统控制方案并上机调试。考核要求:分小组考核,每小组向每个人提问,打出个人成绩。

③讲练过程;

第一阶段:学生分组设计该系统的电气控制线路,教师解答学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二阶段:介绍将继电接触器控制线路改造为PLC程序控制的基本方法,以点动控制及连续运行控制为例讲解转换过程。介绍PLC基本工作原理;讲解PLC基本指令,包括常开、常闭触点及线圈的使用方法;介绍梯形图编制的基本规则;介绍内部元件输入映像寄存器和输出映像寄存器。第三阶段:介绍PLC编程的基本步骤。根据控制要求列出PLC控制的输入输出分配表见表1。第四阶段:学生分组讨论,设计系统梯形图程序。教师解答学生设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第五阶段:教师讲解PLC硬件接线图的设计。学生根据接线图完成接线。系统硬件接线图如图2所示。第六阶段:学生分组调试已设计的程序,并观察结果。教师解答学生调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参考程序如图3所示。

表1 输入输出分配表

输入分配表 输出分配表

输入电器 输入地址 输出电器 输出地址

正转起动按钮SB2 I0.1 正转接触器KM2 Q0.0

反转起动按钮SB3 I0.3 反转接触器KM1 Q0.1

停止按钮SB1 I0.2

过载保护继电器FR I0.0

图2 输入输出配置及外部接线图

图3 系统梯形图程序

④学生休息;

⑤各组对本次内容进行总结陈述,教师最终总结;

⑥根据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设计要求布置相关课后项目作业,请同学们课后认真完成。

(4)案例反馈

通过该案例,让学生从实际例子中学会选择PLC型号、掌握接线知识,理解PLC的基本应用,重点是常开、常闭及线圈等基本指令的使用。同时掌握西门子编程软件的使用。在具有基本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点的拓展,此时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包括知识如何拓展,拓展的知识量,拓展知识的前后联系。结合实际,可参考下面的案例设计。案例拓展控制要求:在上例的基础上,将题目要求适当增加,增加SQ1~SQ4行程开关的控制,按上例步骤组织教学,让学生参与设计。

4.教学效果

(1)加强了学生团队合作的能力。

项目进行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软硬件设计、系统调试,并写出总结及心得。通过项目训练及考核测试,重在给学生传递一个信息:注重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而且从学生写的实训日记、总结及心得体会中均能看出学生深刻体会到了团队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性。

(2)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以前该课程教学模式主要以讲授为主,该模式效率低下,学生积极性不高。改革后的教学模式,完全跳出了旧有教学模式,使知识能够最快速、最大限度地让学生吸收,并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效果也显著提高。

5.结束语

本文以《可编程控制器技术及应用》课程建设为切入点,对高职教育中的项目教学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着重在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方面进行实践和探索,提出一些具体措施,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实施教师指导下的学生自主性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胜宇.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的创新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07(2).

[2]薛士龙.《电气控制与可编程控制器》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2(11).

第9篇:电梯实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PLC自主学习策略 项目任务实践――理论――实践 大学城网络空间视频微课 现场学习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4-0072-02

可编程控制器(PLC)已成为现代工业控制的核心,在各大中型企业的生产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生产企业对高职毕业生的PLC的应用能力要求也越来越高,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任务更加艰巨。如何适用不断发展、不同型号的PLC应用的需要,让高职学生在学校、在生产实践中自主学习不同品牌、不同型号的各种应用场合的PLC编程方法及操作技能,让高职学生掌握PLC的自主学习策略显得尤其重要。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作为主导作用的老师教给学生知识的获取方法与策略比教给学生知识更为重要。学生掌握了自主获取知识的策略,才会在轻松的学习中提高学习兴趣,享受学习的成功与快乐。因此,作为老师,找到适合本专业及本课程的适合自己的学生自主学习策略才是从根本上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

本人通过长期从事PLC的教学与实践、且多次承担高职机电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抽查之专业核心部分――即PLC部分的技能训练, 通过多次在学生中实践、对比,总结了几种较为有效的学生自主学习PLC的策略。并有待于与大家更进一步的探讨与实践。

一、以项目任务为目标实践――理论――再实践

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实践悟导理论,理论又指导实践。

首先,从实践中学习。教师在选择项目时,针对性地以企业生产实际项目为载体,将知识点分块融入到具体项目之具体任务中,组织学生进行有目的的项目应用操作训练,让学生在实践中初步领悟到相关的理论知识,并激发学生对理论的求知欲望。

其次,实践促进理论的学习。学生在具备一定实践基础的前提下,上升到为完成项目任务而主动进行的理论学习。此时,教师充分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法,逐步将知识点分散到项目的应用之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拓展思维范围,逐步渗透性掌握理论知识。

再次,理论指导实践。学生将理论应用于项目,独立完成项目中的具体任务。在项目中学生根据所掌握的理论基础,独立在实训中完成程序的设计、硬件的接线、程序的调试、运行等过程。

以项目任务为具体目标,引导学生 实践――理论――再实践 ,既能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又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知识应用能力。促使学生自主学习,从根本上提高学习效果。老师只要指导学生,让学生能突破学习中的遇到的难点问题,引导学生轻松的悟导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进行 :【项目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 的项目教学时,第一次课,学生去实训台上进行几个简单的梯形图程序的操作练习:

操作练习1: 操作练习2:

操作步骤:1)输入梯形图;2)将程序下载到PLC;3)运行程序。

在自作学习过程中,我听见学生边做边说:“很神奇”。学生兴趣盎然,兴奋不已。

第二次课,理论课,学习电动机的PLC控制,全班同学早早地等在教室,无一缺席,期待老师讲课。学习中,他们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主动思考、提问、讨论,课堂非常活跃。

第三次课,项目实训。要求大家独立完成项目二 三相异步电动机的PLC控制。从I/O-分配――接线图――硬件连接――程序设计――调试运行。学生既能独立完成项目的每一个过程,同时项目小组互相协作、讨论,任务完成质量非常高,在项目学习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还培养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与人协作的能力、知识应用的能力。

二、 大学城网络空间自主学习

建立职校新干线学习与交流平台 ,每个老师、每个同学都在大学城网络空间建立了自己的账户及空间,建立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如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辅导资料等。老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在空间学习、交流、完成练习、作业、批改作业、答疑等。在这个平台上,学生可以自由学习,随时学习,老师经常与学生保持练习,及时回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难题,鼓励学生、引导学生学习好本课程的内容,可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效果。目前,本课程在大学城的课程资源包括PLC的教学课件、教学视频、教学参考资料已全部对我所任教学班级所有高职学生开发,并在大学城空间指导他们的学习、并对他们跟踪、答疑、考核,取得了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

三、我的PLC教学视频

我将每个项目的教学过程录制成视频,上传到我的个人空间,让学生可以任意的在我的空间,通过我的视频讲课进行自主学习。在平时上课、学习,我与学生建立了深厚的师生感情,我的视频虽然并不漂亮,但能吸引学生。学生能适用我的风格,听到我的讲课感觉特别亲切容易接受,而且我的视频都是具有对学生的针对性。还有未弄清楚的地方,或者还需要加强的地方,都建议学生通过教学视频,自主学习,巩固所学内容。

四、plc微课教学

为让学生在自己宝贵的业余时间进行随时、随地的短时间的学习,且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我将一个具体的项目或任务分解为多个独立的小块,一个小块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原理、也可以是一个小项目、或一个技能操作过程。每小块做成五分钟左右的视频讲课、或课件,上传到我的空间,让学生在我的空间,每次只要花上五分钟甚至更短的时间,每次学习一个知识、弄懂一个问题、学会一个操作技能。这样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目前,在大学城空间对学生开发,取得良好的自主学习效果。

五、现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