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海燕阅读理解范文

海燕阅读理解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海燕阅读理解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海燕阅读理解范文

她讲授的是高尔基的散文诗《海燕》。激情导入之后,这位教师让学生速读课文,用不同符号画出文章中描写海燕、其他海鸟及环境描写的语句,然后就让学生进行分角色朗读。但不料课堂出现了冷场,没有一个学生主动举手要求朗读,教师只得自己匆匆点将,被点的两位同学一人读海鸟语句,一人读环境语句,教师读海燕语句。教师激情澎湃,读出了一个乐观自信、勇敢坚强的海燕形象,而两位学生的朗读却语气生硬、苍白无力,丝毫没有读出角色的情感特征,教师与学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显然这次分角色朗读是失败的。

分角色朗读是一种让学生进入文本角色、感受作者之情的有效的途径和形式。教学中每每进行这样的训练,课堂气氛便异常活跃,同学们纷纷举手,跃跃欲试,就连性格内向、平时寡言少语的同学也不甘示弱。学生一旦进入角色,用角色去感受课文、感受生活、感受人生,那么,课文的情感内容也就落到了实处。

但是我们值得探讨的是,分角色朗读的练习到底应放在什么时间,熟读文本之前?之时?亦是之后?

有一些语文教师习惯于导课之后学生还未熟读文本之前,就开始进行分角色朗读教学,之后,老师再对学生朗读的角色语气和情感进行一番指导,最后再对人物形象作一总结。虽说课无定法,但总感觉这种朗读指导教师很吃力,孩子们的理解也似乎被分割了。

“情”是文的命脉。作者之情往往渗透于字里行间,渗透于文章的每一细微之处,外现于重点字、词、句、标点等。学生由外而内,用心灵去感受、去揣摩作者(人物)的心理活动,产生与作者相似的情感,才能读得有情有义,而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语言的准确、生动、富有感情方面,比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有更高的要求。他不是课本剧的表演,也不是课堂教学的作秀,它的本质仍是阅读,是在熟练阅读基础上的一种提高、体验的过程。所以学生只有在扎实的阅读理解基础上,才能读出角色的情感、态度,正确表达角色的内心世界。

第2篇:海燕阅读理解范文

关键词:阅读习惯 猜词技巧 主题句

一、提高英语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新课改的重点是:要改变课程过分注重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的倾向,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提高跨文化意识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综上所述,不论从客观要求上看,还是从学生的主观阅读心理规律来看,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都成为高中语言教学中一项重要内容,成为当务之急。

二、提高阅读能力的几点策略:

(一)阅读教学中,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同时发挥教师的促进者作用:

教育心理学认为,阅读是一个互动的过程,如何使学生这个主体真正参与到阅读教学活动中来,是英语教师一直苦苦探索的问题。学生是有潜力的,学生不主动参与的原因在于教师的方法或课堂设计不能令学生满意。因此,任务型教学的方法效果较好。

(二)注重对学生阅读技能的训练和培养:

阅读技能主要指通过读抓住要点,理解文章内容,汲取书面信息等。阅读里面包括精读和泛读。学生只有具有较强的泛读能力,才可以说具有了阅读能力。而它的获得,掌握方法是关键,方法得当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学生应尽量做到:

1、克服不良阅读习惯,养成正确阅读习惯:

许多学生在阅读时有这样或那样的不良习惯,若不及时改正,势必影响阅读技能的提高。

(1)指读法:有些学生习惯边阅读边用手、笔等指着文章一字字地读,这个小动作严重影响阅读速度,甚至会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错误方向。

(2)出声读:很多学生都有出声阅读的习惯,这种习惯会使阅读速度受到说话速度的限制。研究证明,正常阅读比出声读的速度快两倍以上。

(3)心译:它是学英语学生的一个普遍现象,很多学生在阅读时,心中始终把英语译成母语,这其实是很坏的习惯,它会直接影响阅读速度和效率。

(4)不断复视:复试是指读完一个句子或段落后不断重复阅读,其实这样不但降低阅读速度,更难提高阅读能力。

因此,学生一定要养成一个正确的阅读习惯,这是提高阅读技能的一个基本要素。

2.掌握猜词技巧,提高阅读速度;

成功的阅读必须保持一定的速度,而实际上相当数量的学生处理不好阅读的速度。阅读过程中遇到生词是难免的,如果一遇到生词就停下来查不仅影响阅读速度,会降低阅读的积极性,这时,学生若具有一定的猜词能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具体地说,猜词有两种方法,一是用构词法猜测;二是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义。

(1)用构词法猜测词义,英语中有三种构词法:

A.转化法:由一个词类转化为另一个词类,如:

water(n.)——water (v.) slow(adj.)——slow(v.)

B.派生法:通过加前后缀构成另一个词,如:

happy——unhappy happu——happiness

C.合成法:由两个或更多词合成一个词,如:

wood+cut —— woodcut son+in+law——son-in-law

(2)根据上下文判断词义的方法有:

A.定义:根据定义或解释说明判断生词。如:

a. A linguist is a person who studies and is good at foreign languages.

B.对比: 根据对比关系判断词义。 通常表示对比的连词有but, in spite of ,while等等,如:

a. Today is fine, but yesterday is gloomy(阴暗的)

C.因果:通常在because/as 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中,或so/such…that…以及so,therefore等词连接的句子中,可通过因果关系判断生词含义。如:

a.We couldn’t walk very fast because/as the road was slipper.(滑的)

D.同义:由 and 或or 连接的同等关系的词,我们可以根据认识的词判断生词的含义。如:

a.Some enemy offices surrendered(投降), and other soldiers give up.

3. 提高辨别主题句的能力:

主题句是用来表达段落或文章主旨大意的,大多数情况下,文章都是首句为段落主题句。如果放在段尾,则以总结论点的句子收尾。其顺序是先表达细节,交代论据,最后做出概括性的结论;有时也会处于段落中间,这时先以一句或几句开篇,然后出现主题句,在主题句后,仍有恰当句子陈述细节或给予例证;还有的文章没有主题句,需要读者归纳总结。

4.熟练掌握并运用语法知识:

文章是由句子构成的,具备了一定词汇量的同时,还需具有一定的语法知识才能使阅读顺利进行。英语语法包括句法和词法两大块,其中复合句是学生公认的难点,学生必须在平时的学习中,认真掌握,勤于练习,不断巩固;当然掌握了语法知识才能准确的理解阅读内容,而大量的阅读过程也是复习语法的过程。

所以,掌握语法知识和提高阅读能力是互为补充的。

以上只是探讨了阅读能力培养的几个方面,其实,学生阅读水平的高低还和母语的运用息息相关,与其他相关学科的关系也很密切。总之,培养阅读能力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掌握一定的方法和理论并不够,学生还要注意平时积累,再加上大量的练习才能有效地提高这一技能。

参考文献:

[1]潘海燕.英语阅读策略与阅读理解相关研究,上海: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3. 11

[2]王丽茉.阅读珍萃,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9

[3]王清亭,奕述文.四级阅读理解与翻译,石油大学出版社, 1998. 10

[4]顾中行.通向大学之路,北京:知识出版社,1998. 8

第3篇:海燕阅读理解范文

关键词: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新课标的实施对高中英语教师的阅读课教学方法策略以及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从学生的学情出发,采用形式多样、灵活有效的教学策略,进行系统的阅读训练活动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那么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搞好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几点看法。

一、创设最佳课堂情境,激励学习动机,优化导入过程

布鲁姆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教学中针对不同体裁的阅读材料设计恰当的导入活动,能使学生对所学的课题产生浓厚的兴趣,保

持高昂的学习情绪。

1.热身活动(warming-up)是每个单元的重要开篇。自然新颖、富有趣味的热身活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使学生自然投入新授课氛围之中,使他们积极参与语言交流,从

而实现新旧知识的自然过渡,提高学习效果。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多种多样,教师通常可以通过图片、图表、实物、音乐和录像片段等多媒体手段激活学生大脑中相关背景知识,引导学生大胆谈论单元话题的相关内容。

2.阅读前活动(Pre-reading activities)是阅读课的导入阶段,学生阅读文章前,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课文题目、插图或利用多媒体手段给学生提供相关素材的图片文字等,帮助学生预测即将读到课文的主要内容,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之产生进一步阅读和探究文章的动机和兴趣,并逐步引入课文话题。

二、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改变英语教学中存在的“耗时较多,收效较小”的状况,我认为关键之一是英语教师要明确教学目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使课堂教学富于独创性,以极大地刺激学生的学习情绪,满足他们的学习欲望,营造师生之间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真正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1.要全面兼顾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阅读课理所当然应以读为主,训练学生的阅读技巧,培养阅读能力。不能把阅读课上成知识传授课,主次颠倒。但是,其他能力也不能忽视。教师应尽量用英语上课,在不得已的时候再用汉语,减少学生对母语的依赖,训练听的能力。巩固环节中复述、角色扮演、采访较花时间,但教师要舍得花这些时间,因为知识由理解到掌握需要一个过程。

2.要注意教学目标的达成。一般说来,教学目标分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目标。就英语学科而言,知识目标包括有关英语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等知识;能力目标指听、说、读、写技能及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情感目标则指通过英语学习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及健康的个性品质。阅读课教学应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要视能力的培养,此外还要注意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

如,教人物传记的文章,可以引导学生学习名人崇高的品德,形成好的人格品质。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加强阅读技巧的指导

良好的阅读习惯会提高英语阅读速度,对英语学习者产生持久深远的影响。而阅读能力是学生拥有英语自学能力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该在阅读技巧和阅读方法上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

1.限时阅读。英语阅读速度因人而异。计时阅读的目的是从时间上约束自己,迫使自己定时定量地达到阅读目标,以利快速阅读习惯的养成。我们可以将现行教材的阅读课文作限时阅读材料在每堂课前几分钟使用,效果很好,但教师必须先设计好阅读理解题。

2.整体阅读。即注重文章大意,不究细节。很多情况下对文章的宏观理解远远重于对某些细节的精确掌握,它有利于我们调动以往的知识与经验去领悟作者的意图,掌握中心思想和组织结构。要学会用英语思维,即直接用英语接收信息,避免出现将英文翻译成汉语再去理解这一中间环节。

3.找主题句。可先从辨认主题句开始,没有主题句的段落就引导学生依靠段落中的衔接、句际关系来分析、推断和概括段落的大意。对所学文章要点,要求学生阅读并寻找答案、引导学生阅读时注意抓住全文的主旨;要求学生从每篇标题,到各个部分都进行概阅,以归纳出要点,这样就能了解全文的概貌。概阅要注意上下段结构上的衔接、语义上的连贯,注意段与段之间的关系。

总之,阅读教学是为完成这一从“知识向能力过渡转化”所进行的实战。读得懂,然后才能说得出阅读理解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所以中学阶段的阅读教学既是常规教学的组成部分,也是考试的重点、难点,教师要下工夫思考英语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

只有这样,我们的英语教学才能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第4篇:海燕阅读理解范文

关键词:高校英语;阅读教学;问题;对策

中国分类号:H31

1.加强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

21世纪以来,全球全面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大量涌现,但是在这些如海的信息中,只有一部分是有用的,而人生非常短暂,如何在这浩瀚的阅读资料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要求读者具有非常强大的阅读能力。对大学生来说,阅读能力的强弱对其今后的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在当今世界,英语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信息交流工具,新时期对英语学习者的阅读能力提出来更高的水平。可以说,英语阅读能力是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社会人力必备的能力,在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是非常重要的部分。高校英语教师必须具备强大的英语阅读能力和优秀的教学能力才能上好英语与的课,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其更加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全面提高我国国民素质,必须提高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我国综合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上升,要求我们在全球经济发展中不仅要参与游戏,更应参与游戏规则的制定,争取更多的话语权,维护我国和人民的利益。而在经济发展中,英语作为重要的交流工具,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

2.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现状及问题

2.1忽视大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

在学习中,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国高校英语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授课内容单一、授课方式单一等问题。教师在指导学生改进阅读方法的同时,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很多教师在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中,以通过英语四、六级考试为宗旨,一切从考试出发,把大量的阅读时间放在书本的讲解和枯燥的做题过程中,将英语阅读认为地限定在习题中,不重视学生英语兴趣的培养,使得课堂缺乏活力,抑制了学生阅读兴趣的培养。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吸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制造和谐轻松的学习氛围。

2.2重视应试教育,忽视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

有调查显示,大学英语教师普遍认为英语阅读教学是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和获取知识的重要渠道。但是部分教师在大学英语阅读中教育理念落后,将教学精力全部放在知识传授上,而忽视学生情感需求。殊不知,有效教学效果的取得与教师对学生的心理和情感重视存在紧密联系。教学活动的实质就是学生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组成的活动,全面实施英语阅读教学,必须以培养学生的英语阅读教学能力为目标,将学生当初朋友,实现师生平等互动,关注学生情绪生活和情感体验,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丰富学生阅读体验。

2.3阅读策略和技巧的传授不到位

高校英语教师在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中,忽视学生默读能力培养,当然这与学生在中学英语学习期间养成的诵读习惯有重要关系。诵读对发音和语感培养有很多帮助,但是对于阅读诵读影响非常大,很多学生习惯在阅读过程中拿着笔进行记号阅读,这使得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单纯的理解上,而忽视文章的主要内容。高校教师要强化学生默读训练,明确默读目的,提高阅读效果。阅读不是无规则的,而是有策略可循的,因此,在课堂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大学生的阅读策略及技巧。

2.4学生的阅读量不足

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的提高,依赖于长期的阅读积累和技巧的总结。淡出依靠教师课堂传授知识时难以实现阅读能力的大幅提升的,必须充实阅读量。当前我国高校英语教学课时非常有限,而分配在英语阅读上的课时则更少,教师要努力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提高阅读量,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丰富的阅读素材。

3.改进高校英语阅读教学的建议

3.1提高教师素质

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提高,离不开老师的教育和指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努力适应社会发展对教师专业化的发展要求,不断调整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扩大知识面,转变教育理念,培养自身的创新精神,掌握丰富的阅读知识和素材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3.2重视学生阅读兴趣培养

有效提高大学生的阅读效果,关键在于培养起阅读的兴趣。学生阅读兴趣的提高,要从教学方法上动脑筋,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达到教学相长。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演讲比赛、专题活动等形式开展,给与学生充裕的实践课前搜集知识,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

3.3培养学生阅读技巧

高校英语教师要努力培养大学生的默读能力,提高学生阅读速度,形成对文章的正确理解。默读可以采取小组赛的方式进行,以一小时、一天或一周为计时单位,规定阅读量,看小组成员在有限的时间内掌握知识的多少。注重阅读策略和技巧的训练,针对不同文体运用不同的阅读策略,如浏览、略读、识别指代关系、猜测词义等方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和阅读速度。

3.4扩大学生阅读量

有效的阅读量时提高阅读能力的保障,教师在阅读材料的选择上要合理安排。注意文章的长度和难度,文章太难容易使学生失去阅读信心,文章太容易则达不到训练的效果;也要注意文章的趣味性,讲究阅读时效。学生在阅读中可以无形中扩大词汇量,有利于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和生活习俗,对于培养学生的英语理解和运用能力非常重要。

4.结语

英语是当前全球经济一体化过程中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工具,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人们对大量信息进行细嚼慢咽的方式无法满足社会化的发展需要,学生要快速理解英语信息内容,必须具备很强的英语阅读能力。高校英语教师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兴趣的培养,提高其阅读技能,扩大其阅读量,为学生后期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张贯之.英语阅读理解过程刍议[J].西南科技大学高教研究.2013(2).

[2]吕中舌,涂远程.中国学生英语阅读策略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8(4).

第5篇:海燕阅读理解范文

关键词:阅读能力;阅读兴趣;阅读习惯;阅读氛围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B 收稿日期:2015-12-18 

1.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1)关注故事背景,感知作者心理。现在的小学语文教学常常有种浮于表面的感觉,比如学生想知道某些成语的意思可以查字典,但很多学生却往往不查出处。作为语文教师应该挖掘课文和故事的背景,让孩子们可以在对应的视角和故事背景中去感知作者的心理,也可以把查找课文背景作为家庭作业布置给学生。学生在查找课文背景的过程中不仅可以了解作者心理,还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检索信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了解课文背景之后,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对课文的遣词用句领会得更深。如学生在学习《忆江南》时,我们在搜索时可以知道它的作者白居易生活在什么朝代,他当时的境遇怎样,这首词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在了解了这些背景信息之后,学生就会知道白居易为什么这样写。再引导学生们去体会他那一刻的心情和想法。学生通过阅读,体会了作者的情感,也培养了阅读兴趣。 

(2)难度适中,循序渐进。阅读需要学生有毅力地坚持。我们都知道小学阶段的学生注意力的持续时间都不长,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学习时间的不断增加,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会相应延长,这就需要小学语文教师针对不同的学年、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制订不同的阅读培养计划。 

提出合理的阅读要求,在适合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年龄特征的前提下,引导学生逐步进行阅读。如在一年级时,只要求学生通过拼音的辅助读懂一句话并且能够大体复述便可;二年级,要求学生在读懂一句话的基础上能够准确理解句意,能够阅读一些小短文;三年级则提出更高层次的要求,可以要求学生概括大意或者略读短文。如此循序渐进,让学生树立信心,步步引导,逐渐其提高阅读能力。 

(3)角色扮演,理解文章。朗读虽不是严格意义的阅读,不过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可见朗读对阅读能力的提高有多大影响。小学阅读课本以故事为主,其角色众多、有趣,非常适合小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比如在教学《小柳树和小枣树》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分别扮演小柳树和小枣树,这样就可以明白小枣树和小柳树各自的心态,让孩子们明白不居功、愿实干的好处。而且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也能激发学生的表演欲望和想象力。 

2.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是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为日后的语文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通过不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养成热爱阅读的好习惯;通过不断阅读,积累更多的语言知识。 

小学阶段正是培养学生学习习惯的阶段,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读书,通过言传身教,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例如,我们可以教导学生边读边思考,画记好句子,标注生字词,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不偏信作者,有批判思维等。 

3.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乐在其中 

常言道,要想走得快,就一个人走;要想走得远,就要一起走。这就是氛围的作用。小学生生性活泼,喜欢伙伴,而他们的学习能力和专注力又相对较差,所以教师在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时候要注意应用科学有效、符合学生实际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师可以通过为学生营造轻松的语言环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可以发动班级读书活动,让每个孩子都参与读书活动。阅读之后的讨论分享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说和想的能力,也是对阅读能力的考验:只有认真读过、思考过才有可能说出来;讨论分享还可以带动学生提高逻辑分析能力,激发想象力,头脑风暴不仅带来好点子,更会带来创造力。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里,阅读能力不再只是简单地认认字,而是能快速甄别出需要的信息,具有能分辨好的文章的能力,所以提高阅读能力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语文并不是信息甄别课,它不应该失去自己的诗意和美感,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语文老师自身具备文学素养将是很重要的因素。 

参考文献: 

第6篇:海燕阅读理解范文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胡鹏

让阅读教学展示出高中语文的独特魅力 王春雪

浅析英汉语言文化差异及其翻译 刘海华

"五点疗法"让学困生走出心理的低谷 张亦林

谈谈高中英语写作 肖立

创新思维在生物教学中的培养 刘江

浅谈如何提高地理课堂效率 武玮萍

浅谈《祝福》的讽刺艺术 夏国福

浅析高中地理课堂实施探究式教学 罗启洪

加强中学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的探索 施玉明

探究性学习在我校的开展 罗秀云

浅谈高中地理新课程教学中问题与对策 马才

浅谈新课标高中地理教学反思 秦海民

寓思想教育于日记教学之中 宋飞

让思品课堂编织成四季风景 宋爱花

"感悟教学法"探索与实践 童辉

议论文写作中怎样选择事例论据 王春霞

如何上好地理课 夏亚新

加强化学教学中环保意识教育 蒋金娟

充分发挥教材优势,努力提高教学效果 曹福才

中学生加强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 陈元东

关于初中英语听力教学的探析 丁文玲

让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生机盎然 范晓霞

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综合学习能力的探讨 黄建成

散文应注重审美教学 江海燕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有效教学初探 李永威

如何为"学困生"解"困"——浅谈农村物理学困生的成因及对策 吕敏

培养中学生物理实验探究能力的有效教学 陈娟

新时期小学管理模式问题探析 潘丽蓉

让数学课堂因生活化而精彩 林艺华

丰富词汇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刘晓玲

巧妙"乞巧"让古诗教学散发春的绿意 许军红

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思考 徐艳

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能力的有效途径 杨鹏

激发学生学习语文兴趣之我见 申冬梅

新课标下对实施学习方式的反思 石清飒

生活事例在政治课堂中的运用 张婷婷

高校图书馆流通工作中出现问题的原因分析与防范措施 杨启秀

浅析德育教育下的计算机教学 虞璐

陈钢小提琴作品解析 张蒙

英语复习课教学浅探 张敏

探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 常娜

学生惧厌作文的应对策略探析 赵雪莲

集思广益上好美术课 刘小波

新形式下的政治教学管理 卫毅

让和谐的师生关系融入语文教学 吴锋

早期训练与体育游戏 徐会军

计算机专业教学中"任务驱动法"的使用 甄娟

美术课改要落于实处 朱珠

如何让学生爱上思想政治课 张礼荣

化学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作用 魏玉芬

试谈新课改中的"导"和"学" 徐叶琳

浅谈地理课堂教学改革 韩玉华

感受物理美,愉快学物理 葛雪娣

运用多媒体教学让美术课堂更生精彩 殷林洁

在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 吴粉珍

"巧"用网络资源优化小学几何教学 张跃根

让多媒体为语文教学增效 陈红

小学数学课堂多媒体应用例谈 陈燕

浅谈利用电子交互白板开展小学识字教学 王萍

运用电化教学强化素质教育 吴统进

我们在教改的路上且行且思——浅谈我校新课堂教学模式 顾玉兰

2010年《文理导航》约稿启事

作品展示

春天

阅读理解3篇

完形填空3篇

高一(下)Units 13-14重点词汇

高一(下)Units 13-14重点句子解析

情态动词should,ought to,had better的用法 郭义庆

区别must与have to

《道林·格雷的画像》节选

少年比尔·盖茨

信息动态

有趣的标识

风的色彩——《风中奇缘》主题曲

谈谈如何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高一(下)Unit 13单元测试

高一(下)Unit 14单元测试

第7篇:海燕阅读理解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拓展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121-01语文新课程标准中向我们提出了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建议语文教学"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新课标的这一全新理念,告诉我们语文学习内容再也不能仅仅局限于语文教材了,语文学习再也不能仅仅等同于语文学科学习了。

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阅读理解。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解释、整理、归类、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基于以上的认识,在教学中尝试着围绕教材内容进行拓展训练,能收到非常好的教学效果。

1.课前搜集信息,了解感知课文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讨论、交流、探究等学习方式已成为课堂的主流。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力求做到让学生变得鲜活,让学生学得兴致盎然,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学习的乐趣,从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感知是认识的第一步,丰富的感性认识是深化我们对客观事物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一。对同一主题领域素材宽泛的阅读,有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助于他们"建构属于自己的意义理解"。《一夜的工作》一文,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人们对的爱戴,更好地体会生活俭朴、工作劳苦的伟大品格,就有必要让学生更贴近人物,对人物的生平有一定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这一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总理的资料(图片、故事、生平、名言等)。当这些资料汇集到一处时,这些多个角度的不同信息,让学生更完整地认识了一个有血有肉的伟大人物的形象。在这些丰富的感性认识之后,在学生心理留下的是对人物充满个性化的理解,留下的是更想走进人物的兴趣冲动。

2.课中整合信息,深入理解课文

在语文教学中,阅读者对语言意义、语言情感、语言技巧的感悟,在很大程度上与学生的生活经历、知识积累、认识能力、理解水平有关。为此,在语文教学中,构建语义的理解、体会,要引导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大胆,各抒己见。在思考辩论中,教师穿针引线,巧妙点拨,以促进学生在激烈的争辩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得到语言的升华和灵性的开发。教师应因势利导,让学生对问题充分思考后,学生根据已有的经验,知识的积累等发表不同的见解,对有分歧的问题进行辩论。通过辩论,让学生进一步认识了自然,懂得了知识无穷的,再博学的人也会有所不知,体会学习是无止境的道理。这样的课,课堂气氛很活跃,其间,开放的课堂教学给了学生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教师也毫不吝惜地让学生去思考,争辩,真正让学生在学习中体验到了自我价值。这一环节的设计理解和表达,输入和输出相辅相成,真正为学习提供广阔的舞台。阅读的目的在于获得意义的建构,而意义的获得有赖于多方面因素的相互作用,而将某一阅读对象还原到当时具体的自然或社会情景中,有助于学生较为深入而准确地理解阅读对象。《草船借箭》一课,为了让学生了解周瑜、诸葛亮这两个人物多方面的性格特点,在原有课文提供的信息基础上,呈现了另一个信息。为学生准备《三国演义》中孔明借东风的课外阅读材料。学生在阅读两篇同一个主题的材料时,就自觉地进行对比、整合,信息之间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自然地总结出了周瑜、诸葛亮等人物丰满的性格特点。

3.课后推荐信息,拓展延伸课文

美国的一位教育家指出:"课堂的外延与课外的外延相等。以课堂学习为核心,能动地向学生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各个生活领域自然延伸和拓展,使课堂训练与课外行为训练形成有序、有趣、有力、有效的结合,取得语文教学的整体效益。"在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已把语文教学的触角伸向了广阔的天地。让学生阅读《水浒传》等课外书;通过这些收集与阅读,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奠定了基础。 "大语文"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是一个圆形的完整结构,学完了课文并不意味着知识学习的结束,而应该是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又一个开端。教《草船借箭》,便把学生带向三国;教《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便把学生带向《西游记》。教《春》时,带学生走进著名作家朱自清;教《猫》时,带学生走向老舍。语文阅读教学就应该这样把学生带向古代文化,带向现代文化,带向中华文化,带向世界文化。 拓展阅读的实践,就是一种"大阅读"观的实践。它能使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灌输的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参考文献:

[1]刘庆明;小学语文理念与创新[M].中国教育学刊,2002年第12期;

[2]周海燕;试论小学语文教学的探究学习[J].课程教材教法,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第3期;

[3]杨春钊;小学语文研究性学习初探[J].中国教育学刊,2001年第1期;

第8篇:海燕阅读理解范文

关键词:古诗词鉴赏 比较法 比较 风格 时代 题材 意象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 在诗词鉴赏中恰当地运用比较法教学,将两首或两首以上的古诗词将其内容或形式等方面进行比较、对照,这样既可以开阔眼界,活跃思想,使认识更充分、深刻,又可以看到差别,把握特点,提高鉴赏力。古诗词比较阅读可以提高学生古文知识的迁移思维的能力,以及学生语文知识系统化、条理化的梳理水平,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在诗词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指导学生进行比较。

一、作家自身风格的比较

同一个作家,或由于时代的变迁,或由于人生的坎坷经历 。他们的作品所表现出来的风格也迥然不同。利用作品的比较,可以清晰地了解这些作家作品的风格。

在李清照诗词模块教学中,出示她的两首词。

其一,《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其二,《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彷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漫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去。”

第一首写于北宋,作者用白描法,勾勒出一位活泼天真、热爱生活的少女形象,栩栩如生地揭示出她那美丽的内心世界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这是与她大部分作品的风格一致的作品。而后一首则是写于南迁途中,词人发挥奇特的想象力,以豪迈清空的意境,雄健矫拔的笔力,刻画自己的精神世界,那“九万里风鹏正举”的气概令人钦佩,正像梁启超所评价的那样,“此绝似苏辛派,不类《漱玉集》中语”。那种“无一毫钗粉气,自是北宋风格”,突破了易安词的婉约格调。

再如,在陆游《书愤》一诗的教学中,出示他的另一首词《钗头凤.红酥手》 。

陆游《书愤》一诗,笔酣墨饱,通篇浑成,雄放豪迈,极有气势。既有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忠愤之气,也有世事间阻、功业难成的悲愤之气。但,悲愤而不感伤颓唐,仍以诸葛孔明自期,于此可见英雄本色。这首诗秉持他一贯的风格,是他爱国主义诗篇的代表之作。

通过作品的比较,学生从不同的意境中了解到作者不同风格的作品,对作家有立体的认识。

二、作者不同年代作品相比较

好多诗人、词人跨过的年代漫长,或太平盛世、安居乐业,或烽火不断、民不聊生,由于前后生活的时代不同,政治、经济、文化经历了大动荡、大变革,也自然而然地形成不同的风格。

在对李清照的词《声声慢》进行教学时,将她的两首词放到一起来进行阅读鉴赏。

出示其前期的词《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再出示后期的作品《声声慢》:“寻寻觅觅,冷泠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最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惟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在前一首词里,作者以外物形象刻画人物形象,以具体的艺术意境体现抽象的内在情思,为我们描绘了一位感春的少女形象。全词体现出一种较为欢快的气氛,将其前期的艺术风格充分地表现出来。

而后一首词,是李清照婉约派的代表作品,在她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的惨痛后,“悲”之情在内心煎熬,整首词深得六朝抒情小赋之神髓,体现其“神骏”的风格,无枝无蔓,始终紧扣悲秋之色,用接近口语的朴素清新的词语谱入新声,其悲其愁跃然纸上。

学生一比较,其中的欢快与悲愁不言而喻。

三、同类题材作品的比较

现当代文学作品中,同题材作品屡见不鲜,而古诗文中,此类情况也是所见甚多,在教学中可以通过同题材作品的比较,了解作品的不同。

比较同是以元宵为题材的词,李清照写的《永遇乐》:“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辛弃疾写的《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前一首词,李清照以小见大,用对比的手法,即从其所写的个人过元宵节时的今昔之感,想到了国家的兴亡,广大人民丧乱流离的疾苦。

后一首词,是辛弃疾六百多首词中不多见的婉约风格的作品,作者用象征的手法,本身虽为英雄豪杰,却塑造了一个不慕繁华,自甘寂寞,与世人情趣大异的象征性女子形象,将其作为自己的理想化人物。

通过比较,可以让学生明白即使同一题材,作家不同,其审美情趣不同,即使表现形式相同,内容也会截然不同。

四、同一意象的比较

意象是寄托诗人的情感,构成诗歌意境的客观物象,如果要理解诗中蕴涵的

情感,解读诗的意境,那就必须把握意象。然而由于学生的知识面有限,阅读面不宽,他们对意象的理解比较困难。如果用比较法学习,就会形成可比可感的具体印象。

在学习柳永的“杨柳岸晓风残月”时,有的学生问:词人为什么非要写残月而不写别的。实际上从古到今,有许多以“月亮”为物象的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我们不妨列举一些进行比较。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杜甫的《月夜》:“今夜州月,闺中只独看。”唐人王建《十五夜望月》:“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亮是有圆缺的,正如人有离合。因此,在我国古诗词作品中人们往往寄托于月亮这一物象之上的意思就是思人、思乡。这样由表及里,逐层剖析,诗意就不难理解了。

此外,还可以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抒情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进行比较。通过反复的比较,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会得到大大的提高,知识面也会得到拓展。同时,学生从中得到的知识是完整的,而不是零碎的;是有联系的,而不是孤立的;是灵活的,而不是呆板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只要认真寻找规律,掌握方法,就能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词表现的具体内容及诗词中传达的思想感情、人生观,更好地理解诗词反映的时代特征、社会习俗、人物形象及社会意义。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2003年,教育部颁布

第9篇:海燕阅读理解范文

本文作者:张远李海燕工作单位:内蒙古化工职业学院

不确定性现象和确定性现象定义的描述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事物是相互联系和不断发展的。在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发展中,根据它们是否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不确定性现象,指在一定条件下的结果是不确定的。例如,在同样条件下,进行玉米品种的人工催芽试验,各颗种子的发芽情况也有早晚之别。为什么在相同的情况下,会出现这种不确定的结果呢?这是因为,我们说的“相同条件”是指一些主要条件来说的,除了这些主要条件外,还会有许多次要条件和偶然因素是人们无法事先预料的。事物间的这种关系是属于偶然性的,这种现象叫做偶然现象,或者叫做随机事件。另一类是确定性现象,指在一定条件下,必定会导致某种确定的结果。如,在标准大气压下,水加热到100摄氏度,就会沸腾。事物间的这种联系是属于必然性的。如上,概率中的知识点都可以用现实生活中的例子加以阐述,而概率中古典概型的讲解最为复杂,同样古典概型的实例在现实生活中也是随处可见,我们可以将一些耳熟能详的例子在课堂上和学生加以探讨,以加强学生们对古典概型的理解,提高学生们的概率学习兴趣。

在现实生活中有一些例子就可以很好的吸引并引导学生理解古典概型

在令人心动的彩票摇奖中,概率也同样指导着我们的实践。继股票之后,彩票也成了城乡居民生活中的一个热点。据统计,全国100个人中就有3个彩民。通过对北京、上海与广州3城市居民调查结果显示,有50%的居民买过彩票,其中5%的居民成为“职业”(经常性购买)彩民“。以小搏大”的发财梦,是不少彩票购买者的共同心态。那么,购买彩票真的能让我们如愿以偿吗?以目前最受彩民欢迎的足彩为例,看起来似乎并不很难,其实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投一注的理论中奖概率如下:13场比赛均选“3、1、0”可组合出3的13次方1594323注单式号码,一等奖的中奖概率为1/1594323,换句话说,每销售320万元的足彩,平均就可能诞生一个一等奖。而如果将足彩竞猜的场次增加到14场,足彩的头奖中奖概率则降低为1/4782969,难度增加了3倍。而体彩“幸运七星”则属于数字型玩法,即从0000000~9999999共1000万个号码中任选一个七位数号码组成,每个号码均从0~9共10个数字中开出“,幸运七星”头奖的理论中奖概率为1/10000000。由此看出,只有极少数人能中奖,购买者应怀有平常心,既不能把它作为纯粹的投资,更不应把它当成发财之道。日常生活中我们总希望自己的运气能好一些,碰大运的也大有人在,就像众多考生一样,这其中固然有真才实学者,但也不乏抱着侥幸心理滥竽充数者。那么,对于一场正规的考试仅凭运气能通过吗?我们以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为例来说明这个问题。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全面检验大学生英语水平的一种考试,具有一定难度,包括语法结构、阅读理解、填空、写作、听力等。除写作15分外,其余85道题是单项选择题,每道题有A、B、C、D四个选项,这种情况使个别学生产生碰运气和侥幸心理,那么靠运气能通过四级英语考试吗?答案是否定的。假设不考虑写作15分,及格按60分算,则85道题必须答对51题以上,可以看成85重贝努利试验。概率非常小,相当于1000亿个靠运气的考生中仅有0.874人能通过。所以靠运气通过考试是不可能的。这些例子既可以使学生更好的理解概率课程中的基础概念,又可以使学生明白人生的道理,那就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对生活中的某些偶然事件要理性的分析、对待。这样既达到了知识点讲解目的,也达到了素质教育的目的。总之,将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用于概率知识点的教学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好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