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城市林业论文范文

城市林业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城市林业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城市林业论文

第1篇:城市林业论文范文

城市林业起源于北美,ErikJorgensen、美国林业工作者协会城市森林组、日本专家及我国学者分别对城市林业的范畴进行了不同的定义和诠释。总之,现代城市林业体现了4点核心内容:

①能够服务城市发展,并带动城市四周农林发展,取长补短,从而达到城市和林业共同发展、持续发展的目标。

②建立以城市为中心,带动郊区和远郊区一体化绿色发展的绿化体系,并以此为城市林业的指导思想。

③城市林业应区别乡村林业和大林业,将园林和园艺的优势融合为一体。

④兼具城市林业典型性、服务性、示范性和生态性等特点。总之,城市林业是现代林业的一个分支,它不但是园林的扩大和延伸,更是林业的提高和升华,是以服务城市为主旨的。

2我国城市林业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关于我国城市林业的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显著的差距,我国城市林业发展中仍存在以下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①城市林业建设资金不到位。任何一项建设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和保障,城市林业作为一项通过为全社会提供林产品及生态服务的公益性事业,其经济效益是可持续的却非显而易见的。这就容易造成投资在城市林业建设中的资金大量转移到其他行业,从而使城市林业建设资金短缺,阻滞其可持续发展。

②城市林业建设尚未完全纳入城市整体规划,致使城市林业建设赶不上城市发展的步伐,滞后于城市发展速度,城市发展为了满足商业需求,绿地和森林被征占和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压力,严重制约着城市林业的发展。

③城市林业结构不合理,人们盲目追求绿地覆盖率和绿化面积,导致树种结构配置不合理,在树种的选配上表现为“结构单一”“绿化质量差”“立体效果差”,难以实现生态、社会和经济的综合效益,无法满足城市可持续发展。

④我国城市林业的经营管理粗放,致使我国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等方面表现不良。

⑤城市林业发展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由于我国科技化和机械化滞后,认识不足,致使我国城市林业得不到重视、总体质量不高,和其他国家的城市林业以及本国其他领域内的企业相比,我国林业发展有“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产品附加值少”等劣势,阻碍了城市林业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⑥政府扶持力度不够,领导重视程度不够,降低了城市林业建设效率。

3我国城市林业的发展对策

3.1增加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投入

建立保护城市绿色植物、优化城市生态环境的多元投资机制,为城市林业发展提供资金保障,制定一项由政府引导,全民参与,并有银行信贷做支撑的投资政策,专门针对城市绿化工作的开展。并建立城市林业建设基金会,加大该项投资力度。同时,成立专门的法律法规以保护城市林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3.2合理规划布局,并提高规划设计品质

首先,应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将城市林业建设纳入到城市建设中来,以保证城市设计建设的整体性,如此才会实现布局的最大合理化和设计方案的最优化。此外还要将有关部门划入统一的管理体系中并协调好各部门间的关系,以保证城市林业的有序和持续发展。

3.3优化城市林业结构,扩大城市绿地面积

根据城市自然特点科学选择树种,加强乔灌木良种的选育,对古树及珍稀树木建立保护机制,适当增加木本观赏植物的比例。并根据城市的气候条件和土质适当进入外来树种和乡土树种,丰富城市森林生态的多样性。

3.4加强对城市林业的管理力度

建立科学的、健全的城市林业经营制度和管理制度。对城市林业进行分类经营,并加强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开展森林资源综合利用和开发技术的研究,鼓励推行清洁卫生生产以提高城市森林资源的利用效率,将城市林业发展水平推向国际化标准。

4结语

第2篇:城市林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城市林业误区出路

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重要分支,1967年第九次国际林业大会上首次公布了城市林业这一概念。当前,城市林业已经逐步形成了一个涉及多领域的综合学科,并且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得到了世界范围的广泛承认和接受。我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对城市林业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展和成效,如长春的“森林城”、上海现代城市森林发展规划与实施、长沙启动城市林业生态圈建设等,都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一、发展城市林业建设的意义

城市林业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是建设、经营和利用城市森林的事业。城市森林是指城市范围内与城市关系密切的,以树木为主体,包括野生动物、微生物在内的生物群落及其中的建筑设施。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生态系统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建设的必要内容,发展城市林业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1.1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推动林业的整体发展,城市林业是林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城区、近郊区和远郊区的林业建设,其同山区的林业建设息息相关,且各自的发展相互促进又带动整个林业的进步。此外,城市林业建设对林业的重要功能即生态功能和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有利于引导林业的全面发展。

1.2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林业立法的发展,各地方在发展城市林业的探索进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同时对立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急需一些配套的法律法规出台为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提供法律基础,而且在实践中摸索出的一些经验也可以为立法所参考,增加立法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1.3发展城市林业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发展,解决城市问题。城市林业建设和经济建设是相辅相成的,林业不仅能直接带来经济利益,还能利用其生态功能解决许多城市问题,美化城市,增强城市的综合竞争力,促进城市经济建设的健康发展。

二、城市林业建设中的误区

尽管发展城市林业对于林业和城市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是在实践中由于制度、管理、思路上等方面的原因,我国的城市林业建设道路上出现了一些误区。

2.1将城市林业建设和经济建设割裂开来。

城市林业建设和城市经济建设都是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林业不仅是林业的一个子系统,同时还是城市系统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其结构和功能可以影响城市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表现在:⑴生态功能,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净化空气、减噪降噪等功能,可以缓解城市的热岛效应和温室效应,保障人们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生产建设,创造出更多的社会财富;⑵美化功能,森林自身的美与城市建筑融合在一起构筑成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为居民营造美好的生活环境,也是发挥其经济功能的基础之一;⑶经济功能,森林不仅可以直接向人类提供多种林产品,还能带来经济利益。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已经不满足于温饱问题的解决而是有了更高层次的追求,希望生活在健康美好的环境之中,于是环境消费成为热点,房地产开发商都把小区的绿化作为一大卖点。此外森林的美观和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的功能还能促进城市旅游业的发展,自1992年以来,旅游业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行业,每年向各国政府上缴的利税在6650亿美元以上,我国的环境“十佳”城市无一不是旅游的热点。⑷保健和医疗功能,森林能够有效的吸收和固定现代化工业生产中释放出来的大量有毒有害气体,还能减轻噪声和电磁波的污染,维护人类的身体健康,此外许多林产品都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对于医学研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总之,城市林业的健康发展能够带动城市经济建设的有序和稳定;反之,若城市林业不太发达,城市建设中的环境成本则会增加,从而阻碍城市经济的顺利开展。

2.2把“绿化”和城市林业建设相混淆

人们一般把城市绿化误以为就是城市林业建设,这和我国的立法现状有关。1994年4月1日起施行的《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应该包括绿地系统,随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他一些城市,根据《森林法》和《城市规划法》相继制定了适用于本地区的城市园林绿化条例而非城市林业建设的法律规定,将绿化尤其是园林绿化当作城市林业建设来进行规范。

城市林业如前所述是由林业和园林融合而成的,园林绿化被包含在其中,城市林业不仅要在园林中实现绿化,更为重要的是和城市建设相统一,将林业建设与城市建设融为一体。道路、建筑物两旁无法建设园林的地方,却可以实现林业建设;园林绿化多为种植草坪、灌木,而城市林业注重乔木的培育种植;园林绿化建立的是一个人工系统,需要人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管理成本较高,而城市林业建立的是一个自然系统,管理成本较低。国际上一直认可的城市林业建设是森林化,是生态层面的城市建设,而绿化的层次较低,不能与国际接轨

2.3城市绿地系统单调

目前,不管大中小城市都热衷于建设人工绿地,这和政府对城市林业建设的误解有关。由于盲目强调大面积的草坪、广场,城市不断引进国外的植物及其新品种,导致城市绿地系统单调,缺乏自然特性,且生态效益低下,根本无法和城市林业的功能相提并论。此外,我们学习的应该是国外的先进经验而不是非要把国外的植物品种移植到中国来,这必须考虑到我国的国情和市情、环境和气候条件的差异、成本回报等问题,否则可能适得其反。广东的中山市每年园林绿化养护费高达3000万元,而3万多公顷的林地财政一年的投入费用不过300多万元。经济利益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2.4没有将城市林业和山区林业相区别

城市林业虽然属于林业,要适用《森林法》的有关规定,但其和山区林业建设存在着许多差异,这是由于二者的功能、目的侧重点不同造成的,山区林业重在用益,发挥其经济功能,而城市林业重在发挥其生态功能,兼及经济功能;山区林业多是成片林,且林种较多,而城市林业中成片林较少,林种也较少;山区森林生长环境要优于城市森林,而城市的环境污染造成林木成活不易。因此,对于城市林业应该有更加严格的保护和管理措施,如在采伐的许可、流转条件上要严格限制,且应更加注重树木的病虫害防治问题。

2.5植物的选择上没有贯彻因地制宜的原则

不同的环境和气候条件下适合不同的植物生长,在发展城市林业时必须考虑到这一问题,同时由于城市环境恶劣,土壤透水性差,应该选择那些生命力比较顽强、抗病虫害能力强的植物来种植,不能只注重美观或是盲目的抄袭其他地方的做法。北京一到春天就漫天的杨絮,简直和下雪一样,使得大气能见度降低,给人们行走、行车和城市清洁工作都带来困难,说明这一树种就不适合在城市种植。此外,植物的选择还应该符合本地区、民族的特色,树立起一个城市的绿色形象。最重要的一点是植物是依水存活的,离开了水,植物难以自行生长。有人作过一项调查,每年植树造林的成活率太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缺水,人们只管种不管养,一是因为没有法律上规定的义务,再就是因为离水源远,管理成本高,因此城市林业的发展应该和城市给水系统相贯通。

2.6政府对城市林业的重视不够,资金、科研投入不够

一些地方政府一心发展城市的经济建设,认为林业建设无所谓甚至限制了经济的发展。如前所述,这一观点是错误的,林业建设的发展不仅可以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还能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由于得不到足够的重视,用于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和科研投入都不到位,这方面的专门人才也很紧缺,导致城市林业建设的发展缓慢。

三、城市林业建设发展的出路

鉴于目前城市林业建设存在着种种误区,要建设符合我国国情的城市林业,必须寻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出路,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

3.1制定科学合理的城市林业规划

根据国家的政策法规,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的发展经验,并结合我国的国情和城市的市情以及发展趋势,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确定了我国城市林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是:按照保障城市生态安全、建设生态文明城市为战略要求和“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的布局要求,建设以林木为主体,总量适宜、分布合理、植物多样、景观优美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实现城区、近郊、远郊协调配置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公园及园林绿地、河流、道路宽带林网、森林公园及自然保护区等相结合的城市森林,使全国70%的城市林木覆盖率在2050年达到45%以上,使城市的人居环境有显著的改进,使城乡绿地实现一体化。

按照这一战略,在编制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建设的规模、性质、布局、气候特征等规划出城市林业建设的布局、规模和数量,要按照现代城市的要求,编制城市林业规划,在城市林业规划中应该包括林种的选择、公共绿地、居住区绿地、单位范围内的绿地、道路旁的绿化等内容,建设完整、结构合理的城市林业体系。

3.2依照规划进行城市林业建设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必须依照城市林业建设规划,建成以花草林木构筑的景观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和生物物种多样性为特征,以林木为主体,森林与其他植被有机结合的绿色生态圈,形成城区、近郊、远郊及自然保护区的林业之间协调配合的城市森林生态网络体系。

在进行城市建设时还要将林业建设和其他方面的建设结合起来,建设中的各个项目从投资到验收,绿化不达标的不能批,也不能验收,这样才能形成完整的科学的城市建设。

3.3行政部门之间需要协调配合

城市林业建设虽然主要由林业主管部门负责,但是需要很多部门的协同配合才能搞好,并且只有实行行政领导目标责任制,才能将林业建设顺利的开展下去。如党政主要领导应承担第一责任,分管领导具体抓落实;财政部门负责资金的协调和安排到位;林业绿化部门负责公益林建设;交通、水利、电力、通讯和市场建设部门分别负责园林外的道路、给排水、供电、通讯设施建设,不因人设岗,政策具有连续性,并且对各个部门在推进城市林业建设中的活动进行严格考核,作为判定城市政府是否履行环境综合整治职责的标准。

3.4大力开展公众参与

城市林业的发展直接关系到环境质量,而环境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人们享有在良好的环境中生存的权利,可以依法参与环境管理、监督污染破坏环境的行为。林业建设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项举动,只有全体市民共同参与,抵制毁占林地、绿地的行为,支持绿化建设,城市林业建设才能长足发展下去。

政府还也可以把公众组织起来,成立民间的护林组织,或是支持市民自发形成的保护森林的团体,开展林业发展的学术交流、科技成果推广、监督政府的依法行政,发挥公众参与的积极作用。

此外在涉及林业建设的重大调整,可能对市民生活造成重大影响的建设项目的立项和开工,应当召集市民参加听证会,并且听证会的笔录必须在最后决定中有所反映,以免流于形式并在将来引起不必要的纠纷和损失。

3.5林网化与水网化结合

这是上海在发展城市林业建设中首次提出来的,其内容是:基于城市特点,全面整合林地、林网、散生木等多种模式,有效增加城市林木数量;恢复城市水体,改善水质,使森林与各种级别的河流、沟渠、塘坝、水库等连为一体;建立以核心林地为森林生态基地,以贯通性主干森林廊道为生态连接,以各种林带、林网为生态脉络,实现在整体上改善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活力的林水一体化城市森林生态系统。在城市范围内建立起一个能够最大限度地改善城市环境的森林生态网络体系,以期在发挥森林净化水体作用的同时,较好地利用城市水体改善森林生长环境。这一经验很值得其他城市学习借鉴。

3.6拓宽资金筹集渠道,加大林业科研投入

城市林业建设的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投入,但这是不够的,可以充分利用森林的经济功能来筹集资金。如上海规定凡是在《上海绿化系统规划》范围内从事大型成林建设,且经过规划批准的,可适度进行低密度生态住宅、体育、休闲和生态观光旅游等项目的开发建设,鼓励社会资金参与林业建设。还可以利用林地发展经济林、苗圃、花草基地等林业产业。城市林业中的生态效益补偿基金一般也大多来自财政拨款,还有企业和个人捐款,可以考虑采用发行环境彩票的方式筹集资金。基金重点用于扶持防护林、水源涵养林、大型生态林、环城林等生态公益建设及公路两侧林带、河道防护林、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管护。

另外,为了保持城市森林的健康发展,相关技术的开发必须也同步进行,例如开发新的植物健康监测及信息交流方法以促进植物健康综合管理,了解树木生物学特征及预先采用维护植株健康的方法可降低植株栽培成本,以及研究生态恢复技术,预测在各种资源管理状态下,植物群落将来的生长及发育。林业科技不仅能够促进城市林业的进步还能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3.7强调法制要求

城市林业的有序发展需要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城市林业的发展已经对立法提出许多新的要求,急待立法的完善,加快城市林业立法的步伐,规范城市林业建设的健康有序进行。此外强化法律责任可以让人们增强保护森林的意识,同时还需要有严格的执法队伍,将法律贯彻实施下去。

四、结语

一直以来,人们对城市林业的作用认识不足,多侧重于采用污水治理、废气控制等方法解决城市问题,导致解决城市问题的方法偏废。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城市问题越来越多,城市林业在解决城市问题中的作用日益显现,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和接受,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许多城市都是建设在森林之中,城中有林,林中是城。中国在加入WTO后,全球化的进程加剧,城市环境优势日益占据重要地位,将环境优势转为经济优势才是未来发展的优势,在新世纪中,城市林业建设必将蓬勃发展,我国应该大力建设新世纪的生态化城市,不断提高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参考资料:

王木林《城市林业的研究与发展》载于《林业科学》,1995,(5)

蒋有绪《新世纪的城市林业方向世纪之约:深圳市生态风景林建设文集》魏小琴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99年出版

韩强《绿色城市》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

第3篇:城市林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园林工程;投标;报价

近年来,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园林绿化建设也日新月异,园林工程项目越来越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第3条要求“大中型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项目,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或者国家融资项目必须进行招标”,园林工程也纳入招投标范围,施工企业如何做好招投标工作,并尽量控制各项成本费用,提高投标工作的投入产出比,做好今后盈利的铺垫和准备,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是施工企业必须考虑的问题[1]。投标报价工作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应针对投标报价各个阶段的不同情况和工作目标确定适当的投标策略[2]。能否科学、合理地运用投标技巧,使其在投标报价工作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关系到最终能否中标,是整个投标报价工作的关键所在。

1确定投标工程项目

掌握工程项目的有关信息,如工程项目的性质、规模、管理,项目资金来源(贷款资金、国有资金、自有资金等),土地性质(征用、租用),有无土地纠纷,工程所处位置等。

分析本企业在现有资源条件下,在业主规定的施工期间内,可承揽的工程任务数量,拟投入的项目经理同期是否有其他工程。

标段的选择。有些大的工程,常常分为几个标段,常允许一个承包商同时报投多个标段。投标单位要考虑投几个标段、投哪些标段,在选择工程标段位置方面,要综合考虑,因园林工程范围很广,包括土方工程、给排水工程、水景工程、园路工程、假山工程、种植工程、园林供电工程和园林机械工程等,要了解工程的主要施工项目,以充分发挥本企业的特点和特长、技术优势和装备优势,所选标段工程施工内容要与本单位施工强项相吻合,做到扬长避短;同时要到工地现场查看,综合了解工程情况后再做决定,做到标段大小兼顾,施工兼顾。

要依据竞争对手的技术经济情报和市场投标报价,考虑能否有取胜的把握。反之,不宜勉强投标,更不宜陪标[3]。

2研究标书

对施工企业来说,追求经济效益永远是第一位的,一旦购买标书后,要选配一名或几名业务素质高、工作积极热情、责任心强、具有较丰富投标经验的工作人员,认真研究招标文件,投标报价不仅具有很强的技术性,同时还有赖于编标人员的实践经验及临场决策,应该灵活掌握,采取合理的投标策略和报价技巧,这是提高中标率的重要因素。

根据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建设部、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联合制定的《评标委员会和评标方法暂行规定》第29条“评标方法包括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综合评估法或者法律法规允许的其他评标方法”,第30条“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一般适用于具有通用技术,性能标准或者招标人对其技术性能没有特殊要求的招标项目”,目前在园林工程行业中较多使用经评审的最低投标价法,对技术标采取符合招标文件规定的技术要求和标准,即可参与商务标评审,因此,对招标文件技术标要求部分应认真审查,对招标文件提出的所有实质性要求和条件作出响应,避免出现重大偏差。

研究标书阶段应认真研究标书的内容和有关规定,如了解各项技术要求,以便制定先进合理的施工方案;弄清工程量清单中各个工程项目组成的内涵,防止漏项发生;弄清开、竣工日期及总工期的要求以及奖罚条件,以便制定合理的施工进度计划;工程款支付条件,有无工程预付款、结算方式、拖延付款的责任和利息支付、工地现场调查、标书有无缺陷等一系列的要求。

不少招标文件中存在缺陷,其中对投标人有利而含糊的过错或错误的条款,答疑时应注意策略,以免提醒业主及其他投标人。如某工程清单数量,本应150000m3的土方回填误写为15000m3,某施工企业合理提高了该项报价,在最后的工程结算中取得了较好的收益。在项目施工中,可利用含糊或错误进一步洽商,以达到效益最大化。

3标书编制

3.1技术标编制

要按照招标文件的要求积极响应,如“标函”、“项目实施方案”、“技术措施”、“售后服务承诺”等都是投标书的重要部分,也是体现投标者是否具有竞争实力的具体表现。如果投标者对这些“重要部分”不重视,不进行认真、详尽、完美的表述,就会使投标者在技术标方面失分,以致最后落榜。工程施工方案是其中的关键,直接影响到预算标价及投标的成败,投标单位要根据现场考察情况,初定几套方案进行测算、比较,以确定合理、经济的方案。施工组织设计主要包括:项目经理部人员机构组成、工程施工方案、工地平面布置、工期进度安排、劳力和设备调配、质量保证措施、安全生产措施、后勤供应措施等。

在制作投标书的时候,要认真细心,稍一粗心大意,就会影响全局,导致全盘皆输。如未全部加盖法人或委托授权人印签的,投标者单位名称或法人姓名与登记执照不符的或有简写现象的,投标保证金未在规定的时间内缴纳的,有关表格填写漏项、投标书字迹不端正,无法辨认的,投标书装订不整齐等[4]。

3.2商务标编制

投标最终报价是投标单位以标书编制的预算价为基础,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后对预算标价进一步修订的报价,可以在标书中列报,也可以以降低函的形式另报。所以,一定要根据所做工程预算认真分析、反复比较,以使所确定的最终报价最大限度地接近报价,提高中标率。一般情况下,在总价基本确定后,技巧的运用关键是如何调整各个子目的报价,既可提高中标机率,又能在竣工后结算时得到良好的经济效益,巧妙地化险为夷,进一步加快其资金回笼。

常用项目可报高价,如土方工程、上水项目、铺装等。大多在前期施工中能早日回收工程款,而后期施工项目适当降低报价,以使资金快速回笼,形成项目资金的良性周转,同时还有索赔和防范风险的意义在里面,如果承包商永远处在这种“顺差”状态下,一旦出现对方违约或不可控制的因素,主动权就掌握在承包商手中,随时可向监理或业主发函,提出停止履约和中止合同,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挣钱要先做到“入袋为安”,当然,这种不平衡报价要有个适当尺度,一般以调高10%~30%较为合理。

通过施工图纸和现场勘查,与提供的工程量清单进行分析,预计工程量会增加项目,单价适当提高,这样在最终结算时可增加工程造价。将工程量可能减少的项目单价降低,工程结算时损失不大。

设计图纸不明确,根据经验估计会增加的项目和暂定项目估计自己能承包的项目可报高一些,对概念含糊、将来可能发生争议的项目和暂定项目,估计自己将受到专业限制不能承接的项目可报低一点。

招标文件中明确投标人附“分部分项工程量清单综合单价分析表”的项目,应注意将单价分析表中的人工费和机械费报高,将材料费适当报低。通常情况下,材料往往采用业主认价,可获得一定的利益。

特种材料和设备安装工程编标时,由于目前参照的定额仍是主材、辅材、人工费用单价分开的,对特殊设备、材料,业主不一定熟悉,市场询价困难,则可将主材单价提高;而对常用器具、辅助材料报价低。

苗木报价。注意本土植物及特色品种报高,外地引进植物树种宜低,因为外地引进植物变更的可能性较大。如由于设计人员水平有限,绿化苗木不一定适合在此种植(如温度因素、光照因素、地下水质等因素),可以变更的项目要报低价。

对于一些大型的分期项目,可将一些先期总价报低一些,通过自身技术优势,进一步优化设计,提高景观效果,抓好过程签证,取得效益。然后可以利用一期施工中建立起来的社会关系、信誉以及成功的经验继续施工,节约开办费。

在投标时应充分了解其他几家投标单位的情况。根据他们以往的投标策略,给自己定位,适当地调整投标报价,也是取胜的策略之—。

综上所述,虽然运用技巧可以降低风险,取得中标或能争取利益的效果,但投标报价时必须认真核对施工图纸、复核工程量清单,特别是对报低单价的项目,若实际工程量增加,将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报低单价也要控制在合理的幅度内,同时避免引起业主的反感。把握住编标的几个关键环节,加上认真细致的工作和强烈的主人翁意识,一定会编制出准确的投标报价,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4参考文献

[1]胡玎,陈卫杰.风景园林招投标中的专家评论[J].园林,2006(8):16-17.

[2]郑技杰.建设工程招投标管理方法探究[J].中国科技博览,2009(26):50.

第4篇:城市林业论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TU9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Abstract: Green space system can coordinate urban system planning, leading establish environment construction by balancing and improving the function of environment.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process faces many problems ,there has not been a the urban green space in the classification of the accurate research .This paper, from the function of urban green space,in《 Urban green space classification standards 》&《urban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outline》basis,For natural form as the main body, to the city natural process, biodiversity protection dominant function of " nature protection green open space " the definitions\ analysis ,realize the classification of urban green system further discussion and deepen the research .

关键词:绿地系统;绿地系统规划;绿地保护;绿地分类

Keywords: green space system; green space system planning; caring green space; green land classification

1研究缘由及目的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以来,提倡实现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规划。规划需要研究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的相互关系,统筹安排市域大环境绿化的空间布局,统筹安排各类城市绿地,分别确定其位置、性质、范围和发展指标。编制过程往往需考虑

城乡交接地带绿地联系问题,各类城市绿地量的合理性分布问题,《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中G5其他绿地的权属管理问题等。其他绿地包括林地、耕地、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湿地、森林公园等分类尚缺乏具体研究。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过程中,对绿地归类往往定位不明确,针对城市绿地的主导型功能进行进一步分类对规划编制有实际指导意义。

本文力求从保护城市自然风貌以及改善城市居住环境角度入手,初步探讨主导为保护自然进程、保护物种多样性、最大改善城市热岛效应的城市绿地,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基础上,分析相关问题力求为绿地系统规划编制提供理性依据。

2 相关研究及研究内容

本文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学者雷芸的博士论文《持续发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法研究》一文,文中提出了城市绿地系统子系统概念,并从自然进程、缓解都市热岛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方面定义生态子系统内涵,考虑自然与城市协调发展,宏观把控区域以及国土范围的空间结构层次,对结构规划如何实现土地功能承载以及绿地具体分类没有进一步推敲。本文认为“生态”一词,现今运用十分广泛,其详细定义无法明确定位,提出“保育”一词,侧重自然资源的保护与恢复,实现城市与自然的协调,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居住城市环境等。

本文对保育性绿地研究内容:城市中自然山地、林地、水域占一定比率,其中对缓解城市热岛效应、保护生物多样性起关键作用的城市绿地,包括综合性公园、社区公园、植物园、动物园、带状公园(滨河带状公园,城墙遗址公园,花园式林荫带)、生产绿地、各种防护绿地(河流廊道,道路廊道,卫生廊道,铁路廊道)等;近郊区对城市维持良好自然环境起重要作用或者能进行环境整治的未建设用地,包括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郊野公园(风景名胜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生产绿地、风景林地、海岸公园、自然遗迹公园、城市废弃地以及垃圾填埋场等。

3 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需求

3.1现有城市绿地分类探讨

我国《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85-2002)将绿地分成五部分,公园绿地(G1)(其中的小区公园不计入城市用地平衡表,但计入专项绿地系统规划中的绿地平衡表)、绿地(G2)、防护绿地(G3)、附属绿地(G4)、其它绿地(G5),其它绿地(G5) 不计入城市用地平衡表。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规范中绿地用地分类只分成三类,包括公共绿地(G1)和防护绿地(G2)以及广场绿地(G3)。绿地不包括专用绿地、园地和林地,公共绿地向公共开放,有一定游憩设施的绿化绿地,包括其范围内的水域,三类绿地都计入城市用地平衡表。

《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GB50137-2011)中,对城市绿地的定义主要是从城市用地分布的情况进行考虑,从绿地利用的角度侧重在于提供居民游憩休闲场所的公共绿地、广场绿地以及对城市起隔离防护、隔离作用的防护绿地。《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则侧重使用功能的情况进行分类,对公园绿地进行了更深层次的分类。城市绿地本身的特征,都具有自然要素如植物、土壤等,空间都能满足休闲、游憩需求,隔离防护城市污染、噪音,体现城市门户特色节点等。具有同一性又具备特征性,梳理城市绿地主导功能类似的地块形成系统,如建立在保护自然进程或保护生物多样性、生物迁徙廊道的系统规划,不仅可以借助自然的力量形成合理性绿地系统空间布局,还可以说服社会各方力量确保绿地系统规划科学性实施的有力保障。

3.2城市绿地主导分类探讨

城市绿地旨在保护城市自然资源,整治城市居住环境,这是城市绿地的基本特征以及基本任务。根据城市绿地主导归类,可主要分成保育、防护、游憩、景观四大类。

表3.1 城市绿地根据四大主导功能分类表

重要道路 街旁绿地(行政、商业、文化广场等);纪念性公园;历史名园;带状公园(城墙);能表达城市特色的各类公园等。

游憩绿地 满足城市人群不同休闲游憩需求 日常

假期 公园绿地(游憩设施齐全)

其它绿地中能提供相关节假日休闲活动的郊野公园等

城市绿地的四项功能分类是基于绿地分类标准之上,对于城市绿地的功能进行全面的囊括和详细分析,以便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层层分析进行构建空间布局,从功能角度提供更合理性布局以及规模指标,提供更合理性的依据。

3.3城市绿地系统保育性绿地相关问题剖析

3.3.1城市绿地系统保育功能定义不明晰

现有绿地分类功能尚有不明确的地方,许多绿地兼顾有保育、防护、景观、游憩的多重功能,对于城市的意义也是不同一般的,若只是单纯指明它是综合公园或者其它绿地,并未能详尽发挥其优势体现对城市的主导作用。现有的生态功能更多停留在一个理论的层面,所有绿地都有生态效益,泛泛而谈并没能剥离本质体现生态具体指的含义。

3.3.2城市绿地系统保育功能载体不明确

保育型绿地针对的各类城市绿地具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如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中其他绿地分类中风景林地具体对象不明确。相关研究如徐波论文《关于城市绿地分类中“风景林地”的讨论》,论文认为风景林地与自然保护区、郊野公园等定位、分类不明确,建议生态景观控制区替代,并分成“生态控制区”和“景观游憩区”两个中类,旨在囊括其它绿地,指导全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

3.3.3城市绿地系统保育性绿地规划操作难度大

其一体现在保育性绿地规划的实现依托的空间布局形式需求较高,需要比较稳定的结构从而确保环境不被侵蚀。从绿地系统规划布局的研究层面来看,网状结构能比较合理满足这点,保育子系统依托此可以奠定城市自然山水的基本格局骨架。

其二,城市中自然形态为主的河流、山脉等影响城市绿地空间布局特色,一般需要大量的研究与长期技术支持。如波士顿查尔斯河控制规划:奥姆斯特德对查尔斯河进行流域控制规划,主要实施手段为保留河流自然模式,如保护和隔离河滩湿地,实现防洪和展现自然风光的河流廊道,其河流的防洪要求可以根据河流本身的河滩湿地蓄水功能以及相应的水闸等协助人工设施达到,根据此类技术,借助自然力量,实现波士顿城市与自然共存。

其三,控制绿线之后,常缺乏强有力的保障性管理,良好的自然资源往往难以按照规划落实,形成良好的稳固的空间布局结构更具难度。如城市周边的山林地、农田等不属于城市建设区的土地的管理有脱节甚至放任的现象。

其四,《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纲要(试行)》提出市域绿地系统规划,提出城乡一体化的绿地系统,保育性绿地系统与此息息相关。相关学者也进行过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建设建议,但是由于规划范围以及界限不明确,所属范畴不确定等问题,最终整体性规划只能停留在表面,缺乏可操作性。

3.4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中保育性绿地组成

通过以上分析,本文将保育性绿地由保护绿地、恢复绿地、整治绿地三大类组成。

3.4.1保护绿地

一类是涵养水源,保护自然进程形式的河川绿地,如湿地公园、中型水库、基塘系统等。二类是生态保护区如自然保护区(林地为主的)、水源保护地(涵养水源林)、基本农田保护区、森林公园(依托原有林圃发展而来的)、风景名胜区、郊野公园、风景林地、自然遗迹公园等。

3.4.2恢复绿地

包括自然灾害敏感区(野生动物栖息地的林地)、土壤侵蚀防护区、水土保持建设区、垃圾填埋场恢复地、自然恢复区等。

3.4.3整治绿地

包括生产绿地苗圃、花圃、草圃等;生态廊道(ecological corridor),主要由植被、水体等生态性结构要素构成,一般分成线状生态廊道、带状生态廊道和河流廊道三种类型;环境绿地,包括历史古迹、古树名木等形成的区域、城市经济林以及城市中大型公共绿地(以动植物生存地保护为目的的公园)。整治绿地一般可以通过生态技术手段进行研究和调整。如在历史古迹以及古树名木及城市大型公共绿地,人工技术的保护以及自然区域缓冲带的建立对于保持原有自然资源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基于绿地分类标准以及城市用地分类标准,保育性绿地分类体系如下。

表3.2 保育型绿地分类表

4.结语

本文研究城市绿地系统自然进程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等主导,在城市绿地分类标准基础上,分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提高绿地系统规划可操作性,提出城市保育性绿地详细组成。并结合保育性绿地的不同功能、形态、城市用地分类及规划建设用地分类标准形成保育性绿地分类表,是城市绿地系统深层次的细分及演绎。在此基础上,还需要从城市绿地系统编制角度,结合不同规划阶段,配合不同层次规划,分类进一步配置相关强化实施手段,落实规划后的实施运作。

参考文献:

[1]雷芸.持续发展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理法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5).

[2]张晓佳.城市规划区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11).

[3]戴菲,陈福妹.日本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特点与案例分析(下)[A].中国园林 ,2010(8):25-31.

[4]商振东.市域绿地系统规划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6.

[5]谭维宁.快速城市化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考和探索[B].城市生态规划,2005(1):52-56.

[6]周聪惠, 金云峰. 城乡规划法颁布对我国绿地系统规划编制的影响[A].城市规划学刊,2009(5): 49-56.

[7] 李金路,徐波,赵锋.关于城市绿地分类中“风景林地”的讨论[B].中国园林,1999年增刊

[8]王伟岸. 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过程中对绿地系统规划的思考和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5)

作者简介:刘佳微 女 湖南人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景观系09级硕士

第5篇:城市林业论文范文

联系县(区)农林局,建设局、园林局,行业协会。

二年来,我强化学习,扎实工作,廉洁自律,团结班子,带好队伍,加大落实力度,不断开拓进取,圆满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林业、园林城乡一体化,开创城乡绿化工作新局面。现述职述廉如下:

一、立足本职工作,认真履行职责,较为满意四项工作

一是积极联系客商,发挥行业优势,切实搞好服务,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第一责任,第一要务,调动多方关系,多次上门造访客商,邀请客商以商引商。在土地选择、项目资金争取、银行贷款联系等方面给客商解决实际问题,深受客商信任。在胡局长等同志的大力支持下,引进竣工和签约项目各1个。

竣工项目:ddd吉星针织袜业有限公司在市经济开发区投资16000万元建设__博远实业有限公司,一期投资已到位,9月份正式投产,产品已远销海外。

签约项目:经过两年半的洽淡,ddd林木产品有限公司投资定向刨花板(osb)项目,20__年10月中旬,已与宿城区签订投资合同。

二是对内全面规范管理,对上策应扶持支持,对外强化形象宣传,做好分工负责的主体工作。强化制度建设,注重学习提高。坚持每月例会制度,学习重要文件,布置业务工作,提出严格要求,形成局务会议纪要。

选举产生林业(园林)局第三届党支部委员会、第一届团支部委员会、第一届工会委员会。完善市风景园林协会、花卉园艺协会、木材行业协会和林学会运行机制,通过协会加强业务培训,提高行业整体运行水平。

定期召开党组会、民主生活会、班子碰头会,组织青年职工座谈会、主题教育演讲比赛、国防教育专题讲座、林业形势报告会、扶贫慰问、书画摄影比赛、论文评比等系列活动,营造班子团结,同事配合,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

多次带项目申请赴省进京,并邀请上级领导到__现场办公,争取支持,二年共争取到国家和省各类项目资金逾2500万元。

深入开展“杨树产业年”活动,每年植树1000万株以上,积极引导木材加工企业发展,全市木材加工企业2587家,规模以上369家,产值达105亿元。

完成黄河景观桥及周边造景工程;建成新河滨公园;抓好春秋两季市区绿化工程;完成__省第五届(南通)园博会__工地建设任务;全面接管雪枫公园。

同时,借外省外市林业考察团来我市之际,积极宣传__生态特色,提高__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是高标准严要求,努力争先进位扛牌夺旗争一流,力取创新创优佳绩。常给同志们灌输“有牌就扛,有奖就得”意识,每年度汇总一次局各处室、单位在省市内获奖情况,张榜公布,并分不同档次再予以适当奖励,以激发大家在其位谋其政履其职尽其责创其优。

20__-20__年,局荣获全国林业产业突出贡献单位,__林业产业先进单位,绿色__建设一等奖,省第五届园博会造园艺术奖二等奖、组织工作优秀奖,《绿色__实践与建设》主题生态文化建设唯一最佳组织奖,市二〇〇七年度目标管理先进集体;河滨公园荣获市创建文明风景

旅游区(点)工作先进单位,雪枫公园荣获__市文明风景旅游区(点)称号,创建国家4a级景区已通过省初检。积极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组建专门班子,配强人员,量化任务目标,责任落实到人,10月中旬,省专家已进行专题调研。

创新公园管理体制。实行“免费开放”和“公园绿地管理人”模式,花钱买服务,养事不养人,并加大园林绿化主体培育,靠大靠强,设立省建筑园林设计院__分院。

创办“中国杨树网”,推出移动农信通“杨树产业”频道,向林农和企业,传播杨树育苗、造林、营林、采伐、运输、加工等产业体系技术、产业动态、产品价格等信息。

四是全面摸清家底,理清旧帐,深入调研,编制规划,做好具有长远效应的打基础工作。林业园林工作分几大块:造林营林、木材加工、林政执法、古树名木、园林工程、绿化管养、风景名胜、湿地野保。

逐项调查摸底,逐类编制规划,近二年已完成《现代林业发展规划》、《木业发展中长期规划》、《骆马湖湿地保护与生态修复工程》、《骆马湖—三台山、古黄河—运河风光带省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古树名木保护总览》;启动《野生动物保护规划》、《有害生物风险管理体系建设》、《植物多样性与乡土树种保护规划》、《绿地系统规划》。

就如何进一步理体系、顺体制、建制度、强队伍、上台阶,作了为期一旬的深入调研,制订出台《绿地补偿实施意见》、《园林绿化规划建设导则》等规范性文件。并组织人员对建市以来,市园林局承担的所有工程124项进行全面清理,请财政审计人员再验收核查,理清帐目,结清欠款。

二、强化理论学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塑造勤奋好学、明理敏行、廉洁奉公的良好形象

一是坐得住,学得进,在理论学习上取得丰硕成果。20__年3-4月,在省委党校学习,被评为优秀学员;20__年8月参加全国地市级林业局长培训班半个月,被推为学员代表发言受到好评,随后不少地区林业考察团来宿。

20__年2月起,坚持学习南林大森林培育专业研究生课程。

组织人员编写《杨树良种繁育与速生丰产栽培技术》一书,由中国林业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

组织完成的《__市木材加工产业可持续发展中长期规划》和《__

市森林分类区划界定及应用研究》,均荣获“第二届(20__年)__省优秀软科学成果奖”三等奖。

合作撰写的《__市森林资源现状、特点及培育技术措施探讨》在自然科学核心期刊《河北林业科技》20__年第二期发表。

合作撰写的《杨树产业在平原地区现代化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在《中国林业》20__年第4期发表,收入《中国林业论坛(论文集)》并获论文二等奖。

撰写的《杨树林地高效复合经营模式研究与初步实践》被收入__科技论坛__分论坛优秀论文集。

二是严要求,常警省,在廉洁自律上做到警钟常鸣。作为局领导班子班长,作为年轻干部,我时刻提醒自己,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受委托行使的公共权力,只是意味着责任和义务,而不是个人炫耀的资本,更不是谋取个人私利或小集团局部利益的工具。

要求自己政治上不软,经济上不贪,工作上不浮,生活上不奢,纪律上不散,管理上不松;要守住__的绿线,守住自律的底线;要健康而充实,善思而踏实,肯干而廉洁。

平时,认真执行《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试行)》及省、市关于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认真执行工作纪律、“禁令”等规定,坚持自省自警,并自觉接受组织和群众监督。同时,履行监管职能,严格要求教育管理监督好干部职工,努力使集体成为团结进取阳光向上学习型创新型奉献型团队。

第6篇:城市林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游憩 游憩行为 文献分析 国内

一、游憩与游憩行为

1. 游憩的概念

游憩是一个较为难以全面定义的概念,因而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游憩给出了各自不同的理解。加拿大学者斯蒂芬L.J.史密斯(1992)在其《游憩地理学》中这样的论述:“游憩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概念。在实际应用中,游憩常常意味着一组特别的可观察的土地利用,或者是一套开列的活动节目单。游憩还包括被称为旅游、娱乐、运动、游戏以及某种程度上的文化等现象。”。保继刚(1999)在其所著的《旅游地理学》中提出: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游憩可以恢复人的体力和精力,它包含的范围极其广泛,从在家看电视到外出度假都属于游憩。俞晟(2003)在其所著的《城市旅游与城市游憩学》中认为:游憩是在离开居所一定范围内进行的,能够带给行为实施者生理和心理上的愉悦,有助于恢复其体力和精力的合法行为。本文中认为:游憩是在短期内(一般不超过24小时),人们离开居所一定范围内进行的,能够使自身生理和心理上感到愉悦的合法行为,且原则上不从事赚钱活动。

2. 游憩、旅游与休闲的含义辨析

游憩与旅游和休闲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有着极大地相似性。首先,从空间上讲,游憩不包括在居所内进行的活动,活动主要在户外距离居所一定距离的场所开展;而休闲则包括在居所内进行的活动,活动可同时在室内和户外开展;旅游是指离开居住地或工作地进行的活动,可以认为是在异地进行的游憩活动。其次,从时间上讲,在闲暇时间内开展的活动都可以认为是休闲;游憩更多的是指不过夜(即不超过 24 小时)的娱乐活动;而旅游多是指人们在目的地过夜的休闲行为。最后,从目的上讲,游憩、旅游、休闲活动都是以获得愉悦而不是经济报酬为目的。可以说,不一定每个城市都是旅游城市,但每个城市都应该具有游憩功能。

3. 游憩行为的内涵

游憩行为是游憩者根据自己的思想决策,借助游憩资源进行的各项活动。这些活动是受到游憩者的心理、动机和决策行为等方面的影响的,最终目的则是为了达成某种愉悦的游憩体验。因而可以说其是一个涉地理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的综合概念。对其研究则主要是研究游憩者在进行游憩活动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些行为方式、模式的特征,以及这些行为带来的社会影响等,从而可以为决策者在做城市规划、旅游规划、城市游憩场所建设等方面的决策时提供参考。近几年来,城市游憩行为研究的文献日益增多,有关的文献分析还很未见,本文将依据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上检索到的78篇期刊论文,对国内游憩行为研究进行综述分析,以期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之功效。

二、国内城市游憩行为研究文献分析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加之国家有颁布了除正常双休日假期外的端午节、五一国际劳动节、中秋和元旦各三天的短假及春节和国庆节的七天长假,使得城市居民有了更多选择参加旅游或游憩活动的机会。

作为对城市游憩活动快速发展的响应,学术界开始对其进行研究,相关论文的发表数量呈现出逐步上升的趋势。根据对中国知网的检索(分别以题名和关键词为“游憩行为”,方法为“模糊”进行检索,检索后对原始结果进行了筛选,使其大致能反映总体研究的态势和状况),2001年前国内对游憩行为研究的论文极少,只有5篇,01年到04年也只有10多篇,而2006年至今则有50余篇文章问世。

从已有的研究文献分析,大致可将游憩行为研究主要概括为9个领域,当然,因为才进入研究的初始阶段,各领域发表的论文数量都还不多(表1),还不够成熟为一个完整的体系系统,但在现有的研究领域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三、主要领域研究进展

上述分析的游憩行为研究的9个领域中,只有前3个领域发文数量较多,其他则都较少。根据论文数量及研究热点方向,主要选取以下几个领域进行分析。

1. 游憩者行为特征研究

城市游憩者通常包括外地游客和本市市民,从城市旅游建设角度出发通常以前者为主,而从城市本身功能发挥的角度来讲又以后者为主,了解了游憩者的行为特征将为城市游憩业的规划、建设、发展等及其他研究提供基础。此类研究多数是采用数学方法对案例城市进行实证研究。吴必虎、黄安民探讨了长春市外来旅游者在本市的游憩行为特征。林岚、唐俊雅等通过实际问卷调查,分析了在小尺度的游憩活动中,福州市游憩者的行为属性特征及游憩流动的空间特点。马秀峰、张红菊以河北邯郸市为例,通过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得出游憩者游憩行为的基本特征,探讨了城市游憩的一般规律。宋秋以中国西部的中等城市乐山为例,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旅游城市居民的游憩行为影响因素,包括闲暇时间利用、出游方式、游憩动机、游憩吸引因素、游憩阻力因素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

城市中某些特定人群,他们或有相同的职业,或有相同的年龄、收入、爱好等等,这些相同的特征,也决定了他们有相同或相似的游憩行为特征。张岚岚的硕士论文就是以上海市的白领人群作为研究对象,遵循需求导向的方法来探究游憩者行为特征及空间选择、活动选择的关系,提出人性化、可持续的城市户外游憩空间整合建议。

2. 公园等特定场所游憩者行为研究

公园、森林公园、野生动物园等一些特定场所,是某些特定人群进行游憩活动的高频发生地,因而对这些地方人群游憩行为的调查研究成为一个热点。这部分研究成果也为城市设计更有吸引力、生命力的旅游游憩产品打下了基础。谭杏菊以北京海淀公园为例,对城市中各个游憩群体的不同行为进行分类调查,并与其他公园进行对比,得出城市公园游憩者游憩动机、行为的多样性特点。屈雅琴以重庆山地城市公园为例,分析了山地城市公园游人游憩活动特征和山地城市公园构成要素对游人游憩行为的影响,并对基于游人游憩行为的山地城市公园的规划设计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管露露和魏园园分别对城市森林公园游憩者的游憩行为进行了研究,栾春凤和林晓对城市湿地公园中的人类游憩行为模式进行了研究,主张通过在城市湿地公园中有效组织和规范人类的游憩行为,最终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另外,高万辉和卢涛研究了城市娱乐场所对居民休闲游憩行为的影响,探讨了居民对城市娱乐场所的空间感知。黄向和保继刚则引进了“场所依赖”的概念、理论,并构建了场所依赖理论的CDEEM研究框架,为以后研究游憩行为现象(尤其是特定场所游憩行为)提供了理论及框架平台。虽然目前有关特定场所游憩行为的研究还多集中公园等自然环境中,但场所依赖的理论将会使特定场所游憩行为研究进入一个新。

3. 基于游憩行为的游憩空间研究

对游憩空间的研究是目前国内游憩研究的热点,有关此方面的研究成果也很多,而基于游憩行为的游憩空间研究的成果也在日益增长。秦学从空间类型、空间要素、空间结构与形态等方面系统探讨了城市游憩空间结构,并以宁波市为例详细分析了其游憩物质与环境空间结构、游憩行为与需求特征、游憩行为空间分布规律等一系列要素。张安、丁登山等通过实地调查问卷获得基本数据,运用使用曲线分析技术,研究南京城市游憩者时空分布模式与活动频率特征,探讨不同动机的游憩者的活动空间。周菁和王倚天以菏泽市为例,通过对市民日常游憩行为的调查,探讨了中小城镇居民游憩空间体系的特征,对居民社会属性及其游憩地的选择进行了相关分析,为城市游憩规划提供了基本依据。

城市滨水区是城市特殊的空间,是游憩者喜爱的游憩空间。近年来城市滨水空间得到大力的开发建设,对城市滨水空间游憩行为的研究也相应出现。周晟紧扣城市市民与滨水环境的互动关系,从游憩这一角度出发,系统的研究了城市滨水区建设游憩空间在景观设计中应该注意的诸多方面,研究重点放在如何在城市滨水空间中真正做到景观设计与游憩行为的协调与统一,即如何以满足人类的游憩需求为目的,来进行城市滨水空间的景观设计。

4. 环城游憩行为研究

环城游憩带是吴必虎于2001年提出的概念,是以城市居民为主、并拉动相当数量外来旅游者参与的游憩活动和支持这种活动的游憩设施和游憩土地利用,除部分地发生于城市内部空间,更多地推向城市郊区,出现了环绕城市、处于近城乡镇景观之中、与中心城市交通联系便捷,具有观光、休闲、度假、娱乐、康体、运动、教育等不同功能,这些土地利用构成的游憩活动空间称为环城游憩带(ReBAM, Re2creational Belt Around Metropolis)。大多数大城市都有已形成或正在形成的环城游憩带,因而对城市居民在环城游憩带的游憩行为研究也成为热点。李江敏、张立明在对都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发展原因分析的基础上,以武汉市为例对居民环城游憩行为的特征进行了调查与实证分析,并得出相关结论,提出了都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的发展趋势及进一步发展的启示。吴必虎、伍佳等阐述了影响居民在内城游憩和环城游憩间进行选择的作用力模型,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了杭州本地居民环城游憩的行为及偏好特征,并在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统计检验总结出杭州本地居民对环城游憩产品类型、游憩时间、目的地区位的偏好规律。同时,不同时间约束条件下居民对环城游憩目的地的区位偏好也会呈现明显不同的倾向。最后,对游憩选择与偏好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彭顺生从自然属性、经济属性和文化属性三个方面分析了广州市居民出行目的,并依据第一手资料,从游憩类型、游憩设施两个方面揭示了广州市居民的游憩行为特征。还针对穗港澳居民以城市周边为目的地近距离游憩日益增长的现象,借助实地问卷调查,从比较的角度,揭示了穗港澳居民环城游憩行为存在的差异,并从政治经济制度、意识形态、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分析了造成穗港澳居民环城游憩行为呈现差异的原因。

此外,还有学者对游憩行为与居民幸福感的关系,“东道主/游客”休憩行为二元关系,交通与游憩行为融合对策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四、结论与启示

城市游憩的快速发展使其相关研究日益增多,尤其是2006年以后,发文数量明显增多。对游憩行为文献的梳理,有助于了解其现阶段研究的大致状况,并可明确今后的发展方向。通过以上对检索到的论文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到以下几个结论。

理论研究仍是薄弱环节。由于游憩的概念迄今仍无权威定义,其内涵、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则更少,因而与游憩行为相关的理论则几乎都还处于例证研究阶段,上升到理论高度的研究还很少见。

游憩行为研究的领域还不够广泛,除了文中对现有文章的领域分类,还有很多未涉及或涉足很少的领域等待研究。如:游憩行为与环境保护的关系问题,游憩者的受教育程度、心理状态、价值观等个别人口统计学特征与游憩行为关系的研究,游憩行为对游憩地生命周期的影响,本市市民游憩行为对游憩地、旅游区及城市文化、形象的影响,游憩行为的负面影响等等。对于一个刚刚起步发展的学科方向,希望其以后向多领域多方向发展研究,才能促进整个游憩学科体系的建立。

在研究方法上,目前使用的多为对某一城市进行问卷调查获取数据,进而以数理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描述研究,而在模型构建方面的成果还不多。因为是对人群这个综合体的研究,游憩行为的研究显现出其跨学科、多维综合的方法和技术来进行分析的特点,这也成为游憩学科研究的一个趋势。

参考文献:

[1]吴必虎,黄安民等. 长春市城市游憩者行为特征研究[J]. 旅游学刊,1996,(2):26-29

[2]林岚,唐俊雅等. 福州市游憩者活动的行为特征[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19(1):103-106

[3]马秀峰,张红菊. 城市居民游憩行为特征分析――以河北邯郸市为例[J]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07,(2):81-83

[4] 宋秋. 旅游城市居民游憩消费实证研究[J]. 特区经济,2008,(2):144-146

[5] 张岚岚. 白领阶层户外游憩行为及空间选择研究[D].上海:同济大学,2006

[6] 覃杏菊. 城市公园游憩行为的研究[D]. 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6

[7] 屈雅琴. 山地城市公园游憩行为与规划设计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7

[8] 管露露. 城市森林公园游憩林及其游憩者行为研究[D].合肥: 安徽农业大学,2008

[9] 魏园园. 游客游憩行为特点与城市森林公园旅游产品设计[J]. 林业勘察设计,2007,(1):190-193

[10] 栾春凤,林晓. 城市湿地公园中的人类游憩行为模式初探[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1):76-78

[11] 高万辉,卢涛. 城市娱乐场所感知空间研究[J]. 人文地理,2007,(6):21-25

[12] 黄向,保继刚等. 场所依赖(place attachment):一种游憩行为现象的研究框架[J]. 旅游学刊,2006,(9):19-24

[13] 秦学. 城市游憩空间结构系统分析――以宁波市为例[J]. 经济地理,2003,(2): 267-271+288

[14]张安,丁登山等. 南京城市游憩者时空分布规律与活动频率分析[J].经济地理,1999,19(1):106-110

[15] 周菁,王倚天. 中小城镇居民游憩空间体系研究――以菏泽市为例[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116-118

[16] 周晟. 城市滨水游憩空间景观设计研究[D]. 长沙:中南林业科技大学,2006

[17] 李江敏,张立明. 都市居民环城游憩行为初探――以武汉市为例[J]. 开发研究,2004,(6):83-85

[18] 吴必虎,伍佳等. 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J]. 人文地理,2007,(2):27-31

第7篇:城市林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由于林业资源可利用周期长,可利用资源面临枯竭等因素导致林业整体经济快速下滑。发展林下经济,增加林业附加值,改善林业经济局面势在必行。文章介绍了林下经济的意义,指出了林下经济的发展应该以国有林场为主力,注重林下经济发展。

一、林下经济及其意义

林下经济是以林地生态环境为基础,在林冠下开展林、农、牧、能源等多种项目的复合经营。对缩短林业经济周期,增加林业附加值,研究和建立科学的人工森林群落结构,维护生态安全,保障森林资源永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林下经济必须以国有林场为主力军,因为国有林场是林业企业的主体,并且有很大的企业属性优势。

不论是国有的、集体的还是民营的企业,同样是人在管理,国有企业出现的问题绝不是权属问题导致的,国有企业发展的障碍在于管理层及管理机制带来的问题。发展国有企业经济必须建立针对管理层的,可监控的、有问责约束、民主的制度来给予保障,这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前提。国有林业企业更是这样,否则国有林业企业的资源优势、地域优势、人力资源优势、技术优势等都将会被损失殆尽。

二、林下经济的发展应该以国有林场为主力

(一)便于政策的执行

不论是哪个行业,对政策能够有效执行是该行业发展的关键。国有林业是林业的主力军,拥有相当多的优势。比如,拥有较大面积森林资源,并且有企业管理方面的经历和经验,同时具有一定的人力资源优势,有稳定的行政关系、兄弟单位关系、技术信息关系和市场关系,对于各种政策的理解和执行都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有利于统筹林地整体经营

林下经济是一种人工利用林地或改变森林群落结构的活动,因此这个活动既关乎生态安全也关乎林业资源的永续利用。林下经济的发展不适合私人随意的点状,相互无联系的布局,它的设计应该根据林地整体群落结构、林分、面积、地貌、水源等分布特征进行科学调查和设计,如果按生态群落的角度经营,一般来讲不必密植,不必集中,尽量仿原生态进行种植。这样的整体设计既是生态安全的需要,也是林业资源合理利用的需要,又是探索和优化森林群落结构的需要。因此,林下经济在整个林场内(或者整个林业局内)实现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可调度发展是相当必要的。这样可以减少不必要的自我保护竞争,凝聚大力量才能够快速实现发展。如此,只有以国有林场为主发展林下资源才有利于林下经济发展的统筹安排和调度。

(三)有利于信息的利用

信息已经成为了各个行业前进方向的航灯,没有足够的信息就没有足够的分析和预测,就如同一个人没有视觉、听觉和嗅觉,企业就无法生存和发展。由于国营林场有本行业多层、多种信息的渠道,比如政策的、上级单位的、科技的、市场的。所以在国营林场基层上很容易建立和完善信息渠道,并得到信息支持。这是国营林场的又一个优势。

(四)有利于技术扶持

国营林场拥有自己的技术资源,又有自上往下的技术网络,对于发展林下经济中获得技术支持是重要的基础。技术是维护和发展企业的重要因素,没有技术,没有更新技术的优势就如同没有了营养,没有了营养的适时更新。

(五)有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利用

林场有很丰富的人力资源,也很容易调度利用人力资源,所以,对于林下经济的发展,国有林场在人力资源上也是一个优势。

三、多方向发展林下经济

(一)发展能源型林下经济

人类一些重要的能源面临枯竭,这是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人们把能源开发的对象无奈地转向了植物,玉米等农作物做了首选,但是这又严重地威胁了粮食安全。而能源草类植物的发现和利用有望极大地解决能源危机,比如有荻、芦竹、象草、柳枝稷、草芦等。能源草一般为禾本科多年生高大的丛生草本植物。从化学组分上来说,能源草富含碳氢化合物,炭活性高,灰分含量低,热值高,适用于作燃料原料。因此,能源草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质能源资源之一。再有就是能源矮林,在瑞典已经有了比较成功的经验。20世纪70年代石油危机之后,伴随石油燃料被新能源取代的趋势,短周期柳树矮林的栽培被引入瑞典。瑞典曾进行大量研究,寻找可通过集约经营生产能源的速生树种,结果表明以矮林形式经营的柳树是最适合用于生产能源的。瑞典通过栽培短轮伐期柳树矮林获得生物能源,其造林地主要是农地,所生产的生物量在地区供热厂中用于联合热电生产。可见,在林区发展能源型林下经济将是大有前途的举措。

(二)发展园林资源型林下经济

随着国民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审美、养生、休闲、环保意识逐步增强,城市化进程加快,交通、旅游、绿化产业随之兴起,园林苗木业做为城市绿化、美化、环保的重要构成异军突起,发展强劲。而林区有大量的林地资源,也有若干植物可以提供给城市园林绿化工程。比如:沙棘果、白桦、油松、忍冬、山桃、刺楸、兰草、刺玫蔷薇、三叶草、珍珠梅、紫丁香、绣线菊、芍药等。那么,在现有植物资源的前提下发展园林型的林下经济是可行的,如果在此基础之上引进外来园林植物进行种植则更有前途。

(三)发展畜牧业型林下经济

发展牧草地,池塘生态养殖,在林下可规模饲养肉牛、奶牛、肉兔或野兔,在林中养鸡、鸭、鹅、雁等禽类,在郁闭的林下饲养肉鹅、柴鸡、乌鸡、肉鸭等,放养、圈养均可,每年可养3~5茬,技术简单,群众易接受,市场潜力大,收益可观,是发展畜牧型林下经济的首要模式。新晨

(四)发展林药型林下经

在未郁闭的林地内种植较耐阴的中药材,如白芍、板兰、人参根等。也可以种植五味子、天麻、沙参、党参、玉竹、贝母、灵芝等等。技术比较简单,收益可观。

(五)发展菜果型林下经济

草莓、西瓜、甜瓜、菌类、蕨类、刺五加、刺老芽、大叶芹、山菠菜、薤白(小根蒜)、蒲公英等都是可以在林下种植的品种,应该以点带面形成特色和规模发展经营。

最后,林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当地农村、农民的支持,所以,以国有林场为主力带动当地农村经济发展是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佰顺.林下经济植物栽培技术[M].中国林业出版社.

[2]群落的结构与物种多样性.生命经纬

第8篇:城市林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园林绿化是城市生态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树种选择与优化配置在园林绿地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概述了园林植物滇润楠的生物学特性、培育方法及其抗性生理生态研究现状, 并对滇润楠的研究及发展进行探讨。

引言

园林绿地作为城市生态建设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建立在有效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基础之上的。因此合理的树种选择与优化配置在园林绿地建设中显得尤为重要。

滇润楠(Machilus yunnanensis var.)为樟科润楠属,常绿乔木,木材黄褐色,具光泽,材质优良,叶果可提取芳香油,皮和研粉可作蚊香的调合剂及饮水净化剂[1-2]。该树种具有树龄长、冠大荫浓、树形优美,萌芽力强、耐修剪等特性,是很好的园林绿化树种已列入昆明市城市园林绿化规划中采用的乡土树种之一,被选昆明市市民"最喜爱的十种园林绿化树种"之一,近年来苗木呈现出供不应求的趋势。园林科学工作者已经对滇润楠的生物学特性、抗旱及抗污能力、指示环境污染现状的能力进行了研究,综合全面了解滇润楠的各项特性对科学合理配置及繁殖育种具有重要作用,对指导将来的科学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1. 滇润楠的生物学特性

滇润楠乔木。枝条圆柱形,无毛。叶互生,倒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革质,上面绿色或黄色,光亮,下面淡绿色或粉绿色,无毛,边缘软骨质而背卷,中脉在上面下部凹陷,不平坦,下面凸起,侧脉每边约7-9条,有时分叉,弧曲,近叶缘处消失且网结,两面凸起,横脉及小脉网状,两面明显构成蜂窝状小窝穴;叶柄腹面具槽,背面圆形。圆锥花序,各级序轴及花梗无毛;苞片及小苞片早落,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外层苞片较小,外面密被锈色软毛,内面近无毛,外面被锈色柔毛,内面无毛。花淡绿、黄绿或黄至白色;花被外面无毛,内面被柔毛,筒倒锥形,花被片6,长圆形,先端急尖;能育雄蕊9,花丝无毛,基部被柔毛,第一、二轮雄蕊与外轮花被近等长,花丝无腺体,花药卵状长圆形,第三轮雄蕊稍长,花丝基部有2个具柄的圆状肾形腺体,腺体柄长达花丝长之一半,退化雄蕊,先端卵状正三角形,柄基部被柔毛;子房卵球状,无毛,花柱丝状,与子房近等长,柱头小,头状。果卵球形,先端具小尖头,熟时黑蓝色,具白粉,无毛;宿存花被不增大,反折;果梗不增粗。花期4-5月,果期6-10月[3]。

2. 滇润楠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近年来滇润楠苗木供不应求 常规繁殖方法不能满足市。而组织培养解决了种苗迫切需求,利用组织培养方法是发展其产业化生产的重要途径。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开始于20世纪初,以植物生理学为理论基础。开始纯粹研究植物学基础理论,现已发展成现代农林业生产及科研的重要手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为当代生物技术领域中理论最为基础、应用最为广泛、进展最大的领域。2003年林萍,普晓兰等人[4]研究证明:对于滇润楠并非细胞分裂素(BA)及生长素(NAA)浓度增大,诱导率越高,生长就越好,而重要的是二者浓度的最佳配比。并得出BA 4.0 + NAA 0.5 的组合诱导率高,芽苗生长健壮。此研究为滇润楠的组织培养奠定了科学基础。2004年邵金平等人在林萍的研究基础上研究发现山地红壤配以福贝菌肥可提高生长量 加速成苗过程。研究还发现,加入福贝菌肥的基质幼苗病虫危害程度较轻、基质保肥性能较好、且不易板结、幼苗根系发达、生长正常[5]。

3. 滇润楠的抗性生理研究

3.1 滇润楠对大气污染的抗性研究

城市生态系统中植物在空气净化、减少污染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工业及车辆废气排放量急剧增加产生大量的大气污染物威胁人类健康。大气污染对植物的影响极为严重,这无疑是对城市绿化植物的一大考验。张学星等[6-7]进行抗污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滇润楠对SO2较敏感,对HCl、HF、NO2具有较强的抗性。滇润楠抗污能力强,在环境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条件仍然可以生存,适合种植于路边、工厂周围等易受污染的环境中。

3.2 滇润楠抗旱性研究就

昆明四季不分明,分旱、雨两季。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期间的降水量仅占年均降水总量的11 %,因此,旱季水分通常成为昆明市树木生长发育限制性因子,灌溉养护管理成本很大。因此合理选择相对耐旱是昆明市园林绿化建设工作者的主要任务之一。滇润楠适应干旱交替的环境变化,有很强的抗旱能力,通过赵林森的研究可以证实[8]。

4. 滇润楠对SO2的指示作用

SO2是目前城市大气的主要污染之一,随着含S能源使用增加,SO2污染日趋严重,对生态系统产生很大影响。近些年利用高等植物监测大气SO2取得了不少研究成果[9]。何蓉等人测定不同季节中,滇润楠叶片中S的含量与大气SO2的污染程度表现出极显著的正相关性。说明滇润楠是一个比较好的监测大气SO2污染程度的树种[10]。可用于SO2污染较严重的地区,用于监测大气污染。

5. 讨论与建议

创造健康、安全、舒适和优美的生态城市已经成为人类的共识。现代园林建设过程中,不仅注重美观,同时注重园林的生态效益。这就要求园林工作者加强对园林植物的全面认识。现有资料表明:滇润楠是园林植物中优良树种,适合推广、发展和利用。但是对其认识还有有待深入:

(1) 加快滇润楠的组织培养与育苗工作。虽然滇润楠的组织培养与育苗研究已有多年,但是尚存在原有技术不够成熟,可操作性差,新技术尚不完善等问题。应加快研究工作,以满足社会对滇润楠种苗的需求。

(2) 加强对滇润楠生理生态特征的研究。由于对滇润楠的研究尚属初级阶段,所有有关滇润楠生理生态特性研究还未开展,这不利于对滇润楠的全面认识。尤其是光合特性是衡量物种生物量、固碳释氧效益的基础,应尽早开展。

(3) 综合评价、科学配置。结合树种的抗污吸污净化能力其生长适应性进行综合评价。

参考文献

[1] 李锡文. 中国植物志, 北京.科学出版社, 1984,31:1-463

[2] 初庆刚, 胡正海. 中国樟科植物叶中油细胞和粘液细胞的比较解剖研究, 植物分类学报, 1999,37(6):529-540.

[3] 吴征镒, 等. 云南植物志, 中国科学出版社.

[4] 林萍, 普晓兰. 滇润楠的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研究, 园艺学报, 2003, 30(2):239~241.

[5] 邵金平, 等. 配方基质对绿化苗木移植保存率和生长的影响, 广西林业科学, 2004, 33(2):90-92.

[6] 张学星, 等.云南乡土绿化树种对HCl和HF气体的反应,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6,21(5):47-51.

[7] 张学星, 等. 云南13种乡土绿化树种对SO2、NO2气体反应的研究, 西部林业科学2005,34(4):40-46.

[8] 唐甜甜, 赵林森. 滇润楠与香樟幼苗受旱复水后的生理变化对比研究, 林业建设, 2006,15-18.

第9篇:城市林业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态 湿地 城市湿地公园 植物景观

Abstract: the wetland ecosystem of mankind has the vital significance. Urban wetland is the most important city landscape unit nearly natural space, plant landscape design of the urban wetland park landscape design is the important factor. From the planning of the urban wetland park, combining with trees, flowers, and learn to learn ecology related theory,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plant landscape design key points.

Keywords: ecological wetland landscape plant of the urban wetland park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在人口高度密集的大城市,生态化建设最基本的内容就是水体与绿地的建设与保护。湿地被喻为“地球之肾”,与海洋、森林并称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1]。它是一类既不同于水体,又不同于陆地的特殊过渡类型生态系统,为水生、陆生生态系统界面相互延伸扩展的重叠空间区域,是人类和经济社会赖以生存发展的宝贵自然资源,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生存环境[2]。近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和利用导致湿地面积减少,生态环境恶化,直接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

城市湿地是城市周边地区的一个生态交错地带,具有很强的敏感性,一旦城市湿地受到破坏,就会直接影响到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正是由于其功能的特殊性和系统的不易恢复性,城市湿地的保护和开发开始受到社会极高的关注[3]。发展城市湿地公园,不但可以保护现有的湿地生态系统,还能更好地发挥其自然观光、旅游、娱乐等功能。

1湿地及湿地公园

1.1 湿地的定义及分类

湿地(Wetlands)的英文原意是过度湿润的土地。《拉姆萨湿地保护公约》1982 年3 月12 日修正后对湿地定义的文字表述是:“湿地系指不论其为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或流动、或为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 米的水域。”湿地是融合自然、园林景观、历史文化等要素的绿色空间,具有生态、景观、游憩、科普教育和文化等多种功能[4]。

湿地的类别有很多,其中《湿地公约》的分类方法较为常用,它将湿地分为两大类:天然湿地和人工湿地[5]。天然湿地包括多种类型, 珊瑚礁、滩涂、红树林、湖泊、河流、河口、沼泽、水库、池塘、水稻田等。它们共同的特点是其表面常年或经常覆盖着水或充满了水, 是介于陆地和水体之间的过渡带。湿地公约一般将湿地分为三类: ①海洋/ 海岸湿地。分为12 类, 主要有: 浅海水域、河口、泻湖、盐湖、滩涂; ②内陆湿地。分为20 类, 主要有: 河流、湖泊、沼泽、泥炭、冻土; ③人工湿地。分为10 类, 主要有水产养殖、灌溉地、盐池、污水处理池、水库。

1.2 城市湿地公园的定义及其分类

湿地公园是以具有一定规模的湿地景观为主体,在对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进行充分保护的基础上,对湿地进行适度开发,可供人们开展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适度生态旅游的湿地区域[6]。

根据原有的场地状况,城市湿地公园大致可以分为天然湿地公园和人工湿地公园两类。前者是指利用原有的天然湿地所开辟的城市湿地公园,如荣成桑沟湾国家湿地公园;后者是指人工开挖兴建的城市湿地公园,如北京的翠湖国家湿地公园。人工湿地公园主要是以自然湿地为蓝本,采用人工挖填的方式创造一个湿地来进行公园建设。人工湿地公园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如何使得公园内的湿地景观更加接近自然,因此它的规划方式与自然湿地不同。人工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功能比较单一,主要满足城市居民的娱乐休闲和污水净化需要。城市湿地公园按其功能可分为生产型湿地(养鱼塘、稻田、沟渠等)、水利型湿地(水库、水坝)、生态保护型湿地(自然保护区中野生湿地部分)、环保型湿地(污水处理区)、游憩型湿地(生态展示型、仿生型湿地)[7]。

1.3城市湿地公园的功能与意义

湿地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是自然界生物多样性丰富的生态系统,也是人类最重要的环境资本之一首先,湿地是许多野生动植物的栖息地;其次,湿地在涵养水源、调节河川径流、补给地下水和维持区域水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蓄水防洪的天然屏障;另外,湿地的生物和化学过程还具有降解过滤污染物的功能,使当地河流下游区域受益总而言之,各类湿地在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保护环境方面,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8]。

湿地环境是与人们联系最紧密的生态系统之一,对城市湿地景观进行生态设计,加强对湿地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具有重要意义首先,能充分利用湿地渗透和蓄水的作用,降解污染,疏导雨水的排放,调节区域性水平衡和小气候,提高城市的环境质量其次,这将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接近自然的休憩空间,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促进人们了解湿地的生态重要性,在环保和美学教育上都有重要的社会效益一定规模的湿地环境还能成为常住或迁徙途中鸟类的栖息地,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此外,利用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可减少杀虫剂和除草剂等的使用,降低城市绿地的日常维护成本。2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营造

植物种植设计是湿地保持生态性的根本,很多湿地由于长期的破坏和疏于管理,植物生态系统结构已经遭受了破坏。通过种植设计恢复原有的生态系统是湿地公园建设的根本目的之一[9]。湿地公园的种植设计应该考虑湿地植物的生态恢复和保护、景观、以及水质净化等多重功能要求,特别是生态保护区域对原有湿地植物进行保护和对已遭受破坏的植物生态结构进行恢复设计是必不可少的处理措施。

植物景观规划设计时,应根据湿地公园现有植被类型和总体布局的要求,在尽可能保留现有植被的前提下,进行湿地植被种植,既考虑保证湿地生境的多样性,又追求营造出不同季相及林相变化的湿地植物景观,使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得到充分的展示。植物是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之一,也是景观视觉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湿地公园生境创造中最活跃、最关键的因子,直接影响湿地景观的质量。湿地植物是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之间的过渡类型,具有适应于半水半陆生境的特征。

2.1 植物选择

在城市湿地公园中,湿地植被规划要以湿地的功能类型为依据, 进行湿地植被种植, 尽量保护现有的植物, 既要保证湿地生境的多样性, 又要能营造出不同季相及林相变化的湿地植物景观, 使公园湿地生态系统多样性与景观多样性得到充分的展示。

整体的植物选择中要遵循“地带性”原则。在进行植物种类的选择之前要对该区域自然植被做充分的调查研究, 确定该区域的地带性植物种类和植物群落以及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比例。选择时尽可能的选择本地植物种类, 既经济又实用, 还可以避免外来物种对本地生态系统构成威胁和破坏。

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构建以生态效益为首要目标, 既要有较大的改善湿地生态环境的作用, 又要满足湿地群落内植物健壮生长的生态要求。植物配置以多样的植物群落, 能产生更好的湿地植物生态环境景观为主要目的。在污染较重的地方, 应以抗污性强的树种, 能吸收污染物质和净化水质的植物群落类型, 以减少污染物质对湿地环境的破坏性。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群落要以乡土植物为主要植物, 并根据该立地条件引入野外不同的植物种类, 以丰富湿地植物群落的营造, 发挥湿地植物群落的景观功能和生态作用[10]。

2.2 植物景观设计

公园内的植物主要分为三个部分:水上丛林、人工湿地植物观赏区、休闲森林植被区。水上丛林区主要采用缓坡护岸的方式,植物在种植形式上形成“乔木+ 湿地植物”的水陆结合配置方式[11]。此外,大型乔木的种植不但可以净化水源,还可以为水生生物提供多样性的生存空间,保持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在水生植物观赏区,主要采用观赏效果好的菖蒲、鸢尾(Irisgevmanica)、玉簪(Hosta plantaginea)等耐水湿的植物和芦苇、荷花(Nelumbo nucifera)等净化功能强的植物一起搭配。在湖心小岛上主要种植水杉和鸡爪槭(Acer palmatum),地被主要种植八角金盘(Fatsia japonica)、鸢尾、睡莲(Nymphaeatetragona)等观赏植物。此外,在人工浮岛上种植鸢尾、美人蕉等植物。休闲森林植被区除了以乔木为主的植物群体外,林下可增加玉簪、蝴蝶花(Convallaria majalis)、紫萼(Hosta ventricosa)等耐阴湿植物;路边或草地中间可布置一些观花地被植物及自播繁衍能力强的波斯菊(Cosmos bipinnatus)、蛇目菊(Sanvitalia procumbens)等;滨水低湿地带可以种植水生鸢尾、美人蕉等,并配以成片的开花地被植物,形成突出季相色彩和林面倒影水面的景观效果。

2.2.1 景观设计要点

在营造湿地植物群落时应该表现植物群落的美感, 体现群落营造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在构建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群落时掌握各种植物的观赏性及造景功能, 对植物的配置有整体的把握, 根据美学原理和人们对群落的观赏要求进行合理配置,并对所营造的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相景观具有较强的预见性, 使城市湿地公园植物群落在春夏秋冬具有不同的景观, 以丰富群落的美感, 提高湿地植物群落的景观效果。同时要根据城市湿地不同的环境条件而定,以结构与功能相统一、丰富多样的植物群落来满足城市湿地公园不同的生态景观要求, 建设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科学的植物群落, 满足各种植物的生态要求, 从而形成合理的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 与周围环境组成和谐的统一体[12]。

营造湿地公园植物景观时,应突出植物群体美,强调远观,成带状或大片栽植,形成一定规模,展现群落整体美。比如在营造水港沿岸的植物景观时,可以采用早园竹和旱柳大面积片植,充分展现其群体美,形成优良景观;如果过分强调植物种类的丰富,则会使景观显得杂乱且没有重点。应注意远、中、近景的协调搭配,避免过多主体,有时只需一种或几种植物,便可形成优美的天际线,构成宜人的景色[13]。要利用远山、水面、地被等各种处于不同空间层次的景观元素,营造出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可以想像,以远山为背景,堤岸柳树为中景,错落栽植勾勒出丰富的天际线;近处水面中形成柳树的倒影,恰如一副优美的水彩画,给人虚实结合的美;游人所到之处都可以欣赏到地被和路边植物带来的美景。

每一个城市或地区文化的发生、存在和发展, 都与其所处的自然地理环境、文化主体的创造意识、文化创造行为以及民族地区间的文化认同意识等密切相关。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造成了地域文化具有各异的价值观、发展理念和特色, 形成了独特的地方精神原则。每个城市湿地公园都应有其特色和个性, 在植物景观设计时应根据原有植被现状, 结合场地的历史、文化内涵, 营造一个真正属于该区域的城市湿地公园, 发现、挖掘、选择该城市湿地公园最具地方特色的植物景观作为重点,并通过设计进行强化, 进而营造有自然地理、历史人文特色的湿地景观, 形成美的意境景观[14]。

2.2.2 地被植物在城市湿地公园景观中的应用

园林绿化中常用的地被植物在湿地景观中的发展潜力是相当巨大的。地被植物一般是指低矮的植物群体,铺设于空旷场地或适于阴湿林下和林间隙地等各种环境覆盖地面的多年生草本和低矮丛生、紧密的灌木等[15]。地被植物的应用极为广泛,除用以覆盖地面、保持水土外,又具有美观的枝、叶、花、果等,有多样的季相变化和丰富的景观效果,给人们提供优美舒适的环境。野生地被植物应该满足植株低矮、覆盖力强、生长迅速、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无公害、便于管理和环境适应性强等特点。

目前在湿地公园中应用较多并且已初具规模的地被植物有芦苇、芦荻、芦竹、蒲苇、野茭白、香蒲、二月蓝、野菊、美女樱、白三叶、狗尾草等, 这些正处于良好状态的地被植物, 在湿地公园中形成了较好的景观效果, 对这类地被植物应加以保护,使其组成相对固定的植被群落, 可以减少人为干涉所增加的养护成本。当然, 对于狗尾草这类繁衍较快, 易形成侵略的植物应注意控制其种植面积及其生长规模, 以防止其泛滥, 取其有利的一方。

我国地被植物种质资源丰富, 其野生资源适于大面积栽植, 自播能力强, 管理粗放, 抗性、适应性强, 养护成本低, 在园林中直接应用, 既能突出本地特色, 又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可以丰富园林景观, 改善生态环境, 其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对于野生地被植物的筛选, 应该符合以下几个标准: (1)可以露地栽培; (2)植株高度低于1m; (3)覆盖力强, 生长迅速;(4)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 (5)具有一定的环境适应性和稳定性; (6) 便于管理, 无公害。如玉簪(Hos taplantaginea)、二月蓝、蒲公英、野菊、堇菜类(Violaspp.)、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 is )、点地梅类(Androsace spp.)等都是优良的野生地被植物,

3 结束语

在湿地公园中,城市湿地公园显得尤为重要,它是城市绿地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和提高城市生物多样性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人们对人工化的园林景观司空见惯时,城市湿地公园的出现无疑给人们带来一丝清新感。

在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中, 如何延续传统园林中的理水手法以更自然化的理念创建更富自然野趣的观赏活动空间, 将成为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设计的重要课题。在进行城市湿地公园植物景观设计时, 要顺应自然规律, 保护自然资源, 维护自然过程, 既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各要素之间的平衡, 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前提, 又要以关爱自然、尊重自然为核心, 融合艺术的原理进行湿地植物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 1 ]苏雪痕. 植物造景[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1994.

[ 2 ]麦雷格・S・坎贝尔,迈克尔・H・奥格登. 湿地与景观[M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5.

[ 3 ]吴江,周年兴,黄金文,丁正山. 湿地公园建设与湿地旅游资源管理保护的协调机制研究―――以江苏、上海沿海湿地自然保护区为例[ J ]. 人文地理, 2007 (5) : 124 - 127.

[ 4 ]周建东. 城市湿地公园生态规划设计的理论框架研究[ J ]. 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12) : 11818 - 11821.

[ 5 ]潮洛蒙,李小凌,余孔坚. 城市湿地的生体功能[ J ].城市问题, 2005 (3) : 9 - 12.

[ 6 ]王凌,罗述金. 城市湿地景观的生态设计[ J ]. 中国园林, 2004 (3) : 39 - 41.

[ 7 ]周武忠. 园林美学[M ]. 北京: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

[ 8 ]李尚志. 水生植物造景[M ].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

[9] 李湘萍等. 江苏湿地植物群落学特征及分布和演替规律[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19(1)

[10]黄成才,杨芳. 湿地公园规划设计的探讨.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4,8:26~29

[11] 李学伟. 城市湿地公园营造理论初探[C]. 北京林业大学硕士论文,2004

[12] 包青青. 城市湿地公园景观营造- 以西溪湿地公园为例[J]. 浙江大学硕士论文,2006

[13]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系花卉教研组. 花卉学[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0

[ 14] 王晓文, 曾从盛. 城市湿地景观建设及原则[J].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06,3: 8-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