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学习提高计划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本学期我校物理教研组工作,将继续以全教会精神为指针,认真学习和贯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校物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具体工作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加强教育教学理论学习,提高物理教师理论素养
1.认真学习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物理课程标准》、《学科标准解读》和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等各类课程改革的材料。
2.组织教师进行理论学习交流,积极撰写教学论文。
二、按物理课程标准,进行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1.设立新课程标准教学研究小组,共同研究,促使课程改革。 本学期教学研究内容主要是:⑴优化课堂教学,实施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⑵构建教学模式,重视物理知识的形成过程教学和情境教学;⑶开展研究性学习和综合实践活动,重视科学探究教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⑷新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要求;⑸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方法。
2.加强教学常规调研,做好备课笔记、听课笔记、作业批改等的检查或抽查工作。认真学习洋思经验,借鉴洋思中学?quot;三级备课"做法和"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课堂教学模式,切实提高备课和上课的质量,严格控制学生作业量,规范作业批改。
3.组织每位教师每学期上好一节示范课、教学研究课,共同探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和途径。 3.组织学习教材教法,熟悉教材体系及教学要求。
三、加强课题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本学期继续加强江苏省级教科研课题《初中物理"自主学习" 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和溧阳市级教科研课题《指导物理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研究,进一步完善研究内容,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到人,保证研究质量。提高研究效益,并做好课题的总结工作,在认真总结的基础上推广研究成果。
四、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促使青年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1.继续组织青年教师学习教育理论,要求他们坚持自学教育理论,写好学习笔记,不断提高青年教师的教育理论水平。
2.加强对青年教师备课和上课的指导,探讨课堂教学结构、模式和方法,组织青年教师参加各种讲座、讨论、参观等学习,帮助青年教师熟悉教学业务,提高教学业务水平。
五、加强毕业班物理教学工作,提高毕业班教学的质量
初中毕业班物理教学要把重点放在加强双基和能力培养上,要求教师运用启发式、讨论式教学方法,注重知识形成过程教学和实验教学,重视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同时积极进行复习教学研讨活动,共同研究历届中考试卷,交流复习经验,明确复习方向,努力提高物理中考成绩。
六、其它工作
1.积极参加溧阳市教育学会物理专业研究会的第二届年会,组织教师撰写论文,进行评选。
一、专题的划分
化学总复习的知识点多且分散,如按课本顺序复习,学生做题往往是“一看就会,一做就错”。因此,教师在研究教材整体结构的基础上,从学生实际出发,针对学生在知识、技能和能力上存在的问题,重新认识和精心组织教材,并把课堂上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成具体的导学案,作为组织教学过程的中心。导学案通过专题形式从纵横两方面对知识进行归类、联系,以求复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导学案要既能帮助学生全面系统地理解和巩固知识,又能促使学生再次发现新问题中的某些信息。在复习中对知识进行专题划分:①知识梳理与能力培养相结合;②突出重点知识复习与关键能力培养相结合。
二、导学案设计
导学案是教师为了指导学生而编写的,而不是教师教案的浓缩,为达到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其编写时我注意到:
1、课时分配 按课时处理复习内容,避免几个小专题的内容只写成一个导学案,一般一个小专题为1-2课时。这样有利于控制本课时内容的知识量,加强授课的针对性、计划性,较好的实现课时目标,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问题设置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以问题形式设计成题组)、质疑、释疑、激思,培养学生的能力品质和创新素质。
3、注重参与性 在学案设计中应考虑让学生进行参与性学习,在课堂上通过导学案,增加人人参与的机会,提高人人参与的能力,内化人人参与的意识,激励人人参与的成功,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
4、方法指导 强化学法指导,通过导学案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同时注意学法指导的基础性与发展性。在引导学生形成基础性学习方法的同时,重视学生的发展性学习,让学生能够用已学方法,去解决新情况、新问题。
5、有层次性。
充分考虑每个学生的个性不同,认知水平的高低层次,在编写导学案时应该将难易不一、杂乱无序的复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每阶层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全体学生素质,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
三、导学案内容
每个学案主要包括以下六个主要内容,这六点要有机结合,各有侧重,具体如下:
1、高考复习要求 根据教学大纲和考试说明制定便于操作的具体要求,目的是使学生明确本专题复习的重点和方向,在知识目标复习要求的描述中可用“识记”、“理解”、“会用”、“综合”等行为动词。
2、基础知识回顾 将每个专题所涉及到的基础知识设计成填空、图解式、图表式、问题式方案,帮助学生回顾和梳理知识,在知识问题设计时要做到基础、全面、系统;将这些知识点设计成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辩析等方式,找准重点、突破难点、消除疑点。从而启迪学生思维,培养能力。
3、知识要点 提炼归纳考点知识网络,提示本专题知识点,重点难点的内在联系,帮助考生理清知识脉络,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清晰的知识点框架,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
4、样板题精选或设计有代表性的例题(精选近三年全国、上海、广东高考题,及省市模拟题),目的是通过课堂解题指导使学生学会审题,形成解题思路,总结规律和技巧,培养解题的规范性,重在培养方法。
5、知识能力训练 编写知能训练题时,为保证教学质量,应注意:①以涉及本专题知识为主,并重视知识的综合应用;②提倡多种题型合理搭配,题目编排由易到难;③控制习题数量,以课堂完成90%左右为宜;④避免教师占用过多讲解时间,在练习中可适当给出提示或答案。
6、跟踪训练 跟踪训练的设置要体现“步步为营,步步为梯,步步提高”的原则,避免在同一知识、同一层次上的机械重复,摒弃过难、过大、过深的问题。做到试题设计规范,题型新颖,材料新鲜;编写时力求增加与生产、生活、新科技等有关的新情景题,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训练情趣,使考生变苦练为乐练;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化学;学习效率;学习方法;提高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必须有一桶水。这句话确实有一定的道理,但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如果教师确实有一桶水,可是他倒水的技术很差,一桶水全被他溅到地上,学生一无所获;如果教师只有一杯水,但他倒水的技术很娴熟,能滴水不漏地将自己的这一杯水全部倒给学生,学生获益匪浅。这种倒水的技术就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在21世纪的今天,教师获得知识的途径很多,很多教师知识非常渊博。但如何将自己掌握的知识转化为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尤其,江苏省实行2008年新高考方案,对学生学习化学的冲击非常大(理科必选物理,而物理是很大一部分学生学习的拦路虎)。对于本人认教的普通中学,情况更为严峻,高三几乎没有学生选化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教学中有意多年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类比法
类比法的使用可以使抽象的问题具体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在讲解碘水与苯萃取实验时,有许多学生对这一现象认为不可思议,认为原来溶解在水中碘怎么可能跑到苯中呢?此时,笔者做如下类比:小孩小时候大多很喜欢母亲,当小孩与父亲单独在一起时,他(她)对父亲也比较喜欢;但当小孩与父母亲在一起时,他(她)就对母亲很喜欢。小孩相当于碘,父亲相当于水,母亲相当于苯。很喜欢母亲相当于碘在苯中溶解度大于碘在水中的溶解度,这样一类比,使学生豁然开朗。在讲解离子键与共价键时,学生对NaCl与HCl中微粒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比较困惑。笔者做如下类比:一个高三大同学和一个初一小同学(力量悬殊很大)在一起打篮球,大同学打的次数多,小同学打的次数少,大同学对篮球有绝对的控制权,小同学无可奈何;如果两个势均力敌的同学打篮球,两人之间虽有力量差别但差别不大,两人打的次数差不多。其中,大小同学类比于Na原子与Cl 原子,势均力敌的同学类比于H原子与Cl原子。通过这样的类比,使学生如醍醐灌顶,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联想法
联想法是利用学生熟知知识与学习的内容相连,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共鸣,以达到比较好的教学效果。在讲解氧化还原有关概念时,总结出: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这一结论,进一步浓缩为:“失——升——氧,降——得——还”,此时电视连续剧《康熙微服私访记》正在热播,其中有这样一个场面:康熙扮成叫花子在捉虱子,一面捉一面在瘙痒,即“身——虱——痒”,身上因为有虱子而发痒,再联想到古代大将军打了胜仗凯旋而还,即“将——得——还”,使学生在欢声笑语中掌握了氧化还原的有关概念。在容量瓶的使用中,学生对“开始时容量瓶中有少量的水是否会对所配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产生误差?”这样的问题很困惑,笔者做这样的联想:用电饭锅做饭时,如果开始电饭锅里有少量的水是否会对所做的饭产生影响呢?(两者最后都要再加少量水)学生茅塞顿开,问题迎刃而解。在Fe(OH)3胶体制备的实验中,操作的过程如下:先将水加热至沸腾,再加入饱和的三氯化铁溶液,再继续加热到溶液出现红褐色为止。学生对操作的过程不太熟悉,笔者做这样的联想:煮稀饭时,先加水加热到沸腾,后加面粉再加热到沸腾。在学习乙醇的溶解性时,学生对乙醇能溶解多种无机物和有机物不太理解,笔者让学生这样联想:油脂粘到衣服上如何洗去?为什么超市卖的药酒都用酒来浸泡呢?
三、归纳法
在教学的过程中,对学习的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学生的学习也能起到很好的效果。如在学习催化剂的性质时,笔者将它总结为“一改变两不变”。在学习四种基本反应类型时,笔者将分解,化合,置换,复分解总结为:“一变多,多变一,一单换一单,成分相交换”。将阿伏加德罗定律归纳为四同定律(同温、同压、同体积、同分子数)。将可逆反应的定义归纳为:两同(同一条件下,同时进行)。将金属钠与水反应的实验现象归纳为:浮、熔、游、红。将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归纳为:两先两后(实验开始先通氢气后加热,实验最后先撤酒精灯后停止通入氢气)等等。
四、实验法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最高法庭,也是学习化学的魅力所在。对化学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如果我们运用实验的方法,也许效果会更好。例1标准状况下,向一定量的溴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和过量的氯气,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向一定量的碘化亚铁溶液中通入少量的氯气和过量的氯气,分别发生怎样的变化,写出有关的方程式。
这个例题实际上涉及到亚铁离子、溴离子和碘离子与氯气发生氧化反应的先后顺序问题,也就是这三种离子的还原能力强弱问题,如果只要求学生死记硬背,效果不佳,而且会降低学生学习的兴趣。笔者将学生带到实验室,让学生自己动手,亲身实验,教师再加以适当的指导。这样既提高了学习效果,又培养了他们的多种能力,一举多得。
例2 高温下硫酸亚铁发生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二氧化硫气体和三氧化硫气体,如将生成的气体通入氯化钡溶液中,得到的沉淀是:(1)硫酸钡和亚硫酸钡 (2)硫化钡 (3)硫酸钡 (4)亚硫酸钡
例3 向一定量的氯化钡溶液中通入二氧化硫气体,有无沉淀产生,如有,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关键词】高职 机电一体化 课程体系建设
一、本专业与课程的建设步骤
(一)教师队伍建设
我系为尽快建设一支能够适应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立了我系今后师资队伍建设目标。具体措施为:
1.加强在职教师培养,改善学历结构
目前本专业教师体来看有较强的教学水平和较强实践能力,对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有极大热情,知识更新和提高学历层次成为当务之急。吸收优秀毕业研究生,改善知识结构。引进掌握本专业前沿领域技术、有较强科研能力,具备教师素质的研究生。
2.有计划选派青年教师参加现场锻炼,提高实践能力
专业教师现场锻炼不少于半年。要求教师参与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向社会招聘和引进企事业单位技术人员到校任教,提高“双师型”教师比例,优化师资队伍结构。
(二)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1.大力倡导创新精神,以科学态度研究高职高专课程的教学要素。勇于创造,把握规律,紧追前沿,以新思路、新内容、新形式使专业课程呈现出崭新面貌。
2.以培养学生综合应用能力为本,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在构建课程体系、组织教学内容、实施创新与实践教学、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等方面进行系统配套的改革。
3.坚持边改边建的原则。以科学严谨的态度,从实际出发,制定周密的建设计划与方案,通过教学改革,重点突破,分步实施,把课程改革贯穿于课程建设的全过程。
4.以“突出能力,强化素质,注重实践,强调实用,形式多样,引进开放”作为课程建设的基本方针,建设特色课程、优质课程。
5.充分发挥专业指导委员会的作用,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技术专家、管理专家直接参与课程体系的设计与构建。
6.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用创新教育观来统率教学改革工作,把教学改革的重点从“怎样教好书”转移到“如何育好人”上来。
(三)教学方法和手段改革
要根据专业课程特点和实际需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合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等手段,积极采用“启发式”、“案例教学”等先进的教学方法,贯彻“学为主体、导为主线、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并重”的原则,将教学主体从“教”转移到“学”,最大限度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同时,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并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实施现代信息技术下的个性化教学;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课程应尽可能使用网络进行教学和管理,相关的课程教学大纲、实践性教学大纲、教学设计、电子教案、习题库、案例库(素材库)、实验指导书、技能考核标准及实施方案、参考文献目录、网络课件等要尽可能上校园网并免费开放,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针对本课程实践性、实用性强的特点,以“强化能力、重在应用”为指导思想,课程内容设计与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要求相融通,将课程划分为多个课题单元,按照中级、高级、技师的职业技能鉴定标准来划分。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以培养技能型专业人才为出发,以满足岗位职业技能需求为目标,以真实的工作任务或产品为载体设计教学过程,以必需够用为度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工程应用能力。
(四)教材建设
在教材建设过程中紧密围绕教学改革,重组、整合的课程都有配套的教材。加强教材管理,优先选用适宜高职教育的国家优秀教材和国外高水平原版教材。教师积极编写适宜专业教学,具有特色的高质量的自编教材和讲义以及一体化设计、多媒体有机结合的立体化教材。
(五)完善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
科学高效、切实有效的激励和评价机制是确保课程进一步发展的良好保证。通过精品课程建设,进一步健全课程评价体系,完善教师评教、学生评教制度,促使课程建设不断发展。
二、实践教学内容的设计思想与效果
(一)教学内容上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应用为目的
模拟实际应用环境,实现仿真教学
由于主讲教师参与多项教研和科研项目,课程组适时将教研和科研中总结的经验充实到授课中,在授课过程中加入实际问题解决环节,进行情景教学,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得了很多宝贵的间接经验。
(二)加大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教育的重中之重,设计了的实验任务书,任务书中明确规定了实验的目的和要求,但又给学生一定的思维空间,完全模拟实际设计的环境,使学生能很快对所学知识消化吸收。
由教师提出任务,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设计,独立完成,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学生应用方面的竞争能力,使学生在毕业后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关键词】导学功能 积极性 语文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0 -0194-02
开放式教育试点工作通过近些年来的探索与实践,教学模式的改革已经逐步实现从教学向导学的转变,然而,大部分人对导学的认识的还不够清楚,在具体的教学模式中如何进一步进行探索的导学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完善。这就要求我们应该进一步深化对导学的内涵与外延的认识,通过建立倡导、引导、指导、教导等一系列环节的导学机制,进一步完善导学功能,从而能够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导学概述
教育学家崔峦曾经讲过:“我们要在教学中强化导学的功能,用启发式的教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由此可以得出,导学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导学顾名思义就是在引导下进行学习,它主要是指着眼于学生学的前提下,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自主的学习的过程。任顺元在《导学论》中曾经论述过:导学是指导教师的“导”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导”与“学”是教师与学生二者共同协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导学是一种互动的过程,在导学的活动中,教师起着主导的作用,其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导学还从另外一个层面揭示了“导”与“学”两种活动的有机统一,是两种活动的综合体,二者不能偏废任何之一,如果说只有“导”或只有“学”都不能称之为二者的有机统一。从哲学意义上讲,“导”与“学”也可以被看作为一对矛盾的结合体,“教师主导,学生主学”。“导”可以被看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它引导导学过程的方向,而且引导着学生学习的方向,作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主要作用。重视导学中“导”的作用并不是否定学生的主体地位,而是在教学有效的指导下,能够让学生的主体得到最大的发挥,通过教师的“导”帮助学生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更加主动积极的投入到学习中。
二、导学在中学语文中的课堂教学任务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新课程要求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在语文的课堂上教师应该有意识的点拨学生,积极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课堂中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应该多涉及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提问一些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让学生都自觉自愿的参与到课堂问题的回答中。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具体的例子去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如:在中学语文课文中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中,教师应该适当的引入田晓菲的生平及现状来鼓励学生们向她学习。并且这些颇具故事性作者生平往往能够引起学生极大的重视,而且能够吸引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自主的学习,让学生学会学习。
(二)引导学生独立思考
导学虽然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帮助学生学习,但并不是代表学生的思考应该依赖于教师的指导,相反导学能够引导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够让学生在思考中增强自己的想象力和思维力。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师应该把教学过程中同一课题的不同观点拿到课堂中间,让学生针对这些观点自由的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语文不像数学那样严谨,语文问题的答案可以有多种多样,只要能够自圆其说就是正解,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课的过程中对语文问题答案的设置不应该固定为一。应该鼓励学生抛弃固定答案去探究自己所认为的正确答案,这样能够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能够让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中,而且能够提高学生独立探索和思考的能力。
三、中学语文课堂中的导学
(一)学习之前的引导
预习阶段也可以理解为自学阶段,教师应该及时给学生布置一些预习任务,这样能够让学生较早的认识到课文的内容和教师教学的重点,能够让学生自主辨别自己哪里不会,哪里会,对于一些不会的知识,学生能够在课堂中间更加认真,同时也能让学生带着疑问和悬念进入学习,这样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能够让每个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学习的活动中去。
(二)学习之后的导学
对课后知识的整理和积累是学习语文至关重要的一环,复习是一种查漏补缺,它能够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教师做好学习之后导学工作,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升华自己所学的知识,而且能够使得学生的知识更加牢固。学习之后的导学不同于学习之前的导学,学习之后的导学是一种查漏补缺,起到一种检查的作用,但是它与学习之前的导学同等重要,都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参考文献:
关键词:会计;实验教学;优化
一、会计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实验教学意识不强
一直以来,在各大高校中,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实验教学就不如理工科实验教学那么受重视,实验手段也不够丰富,由此造成高校激励机制与管理体制跟不上,实验条件和实验设备落后。有的高校电算化实验内容侧重于核算型内容而轻管理型内容,如账务处理模块实验内容重于销售模块的实验内容;有的高校根本没有手工会计实验室,只能购置实验教材和资料在教室里完成所有的实验过程,甚至暂时让位于理论教学。以上这些情况都真实地反映了高校因为场地、经费、师资等条件的限制,对会计实验教学不够重视或重视程度不够,从而使得会计实验教学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实验指导老师缺乏实践能力且知识面较窄
大多数高校的会计实验教学一般是由会计专业教师和实验员共同完成的。实验员主要负责实验室的管理,不参与具体的教学环节,而会计专业教师从事过会计实际工作的寥寥无几,缺乏实践经验。即使部分教师有从业经验,因缺少后续培训,也渐渐与会计实务脱节,因此专业实践能力不强。另外,会计专业教师的知识面较窄,懂基础会计实验的不懂会计电算化,懂会计电算化的不懂企业资源计划,造成经济与管理综合知识与运用能力不足。
(三)实验教学形式传统
1、缺少会计岗位分工。
现行会计综合实验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独立全程模拟全部会计岗位,完成所有流程。学生由此陷入会计分录题海之中,手工记账过程更令人望而生畏,影响学生参加实验课程的积极性,更另学生将会计工作于繁琐、枯燥视为等同。电算化实验课也面临同样的尴尬。学生以同样的身份、同样的密码在不同的用户之间来回地切换,漠视了电算化会计的安全保密性,而大量记账凭证的输入工作也分散了学生对账务流程的注意。
2、缺少不同的会计主体
目前,高校实验课程都是对同一家会计主体的不同经济业务进行模拟实训的,因此,所有学生的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学生把握这个规律后就在课堂上懒于思考,甚至不屑于讨论 ,只坐等他人的实验结果。对于会计主体这个会计核算基本前提并没有通过实验课程而加深对此理论问题的理解。而实际上,同一笔经济业务对于不同的会计主体,结果是不一样的。如,同样是投资,相对于被投资方而言则是融资行为。若高校能选择两个发生同一批经济业务但相对独立的会计主体作为模拟对象,学生参与其中进行实训如同比赛,课堂气氛将会全然不同。
二、会计实验教学的优化对策
(一)加强实验教学的优化意识
2007年,教育部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推进实。可见教育部开始关注高等教育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特别是80后本科生,他们是典型的实用主义者,对于所学的知识第一反应就是“有什么用?”,同时,他们学习、创新、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因此,高校应该改变传统观念,将会计实验教学与理论教学视为同等重要的组成部分,并优化现行会计实验教学体系,以适应教育环境的变化。
(二)优化课程体系,建立合理教学内容
建立合理的教学内容,构建三个层次的实验课程:
1、第一层次:非独立实验课程。
为把理论教学与实践结合得更加紧密,笔者建议在《基础会计学》及《财务会计学》课程中开设一定的实验课程,这是整个实验体系的初、中级阶段。对于《基础会计学》的实验课程,可在理论课程总的60个学时中的课程中开设10个学时的实验课程。这10各学时的实验课程应在相关教学章节结束后即同步进行。教师在选择经济业务时不求多但求精,只要能基本反映企业的基本业务,便于完成账务流程即可。这样既可以实现学生实验课程的连续性,又可保持其继续学习的兴趣。
2、第二个层次:独立的会计综合实验
(1)设计财务管理学中所涉及的筹资业务。
现行的会计综合实验课程仍停留在对某企业业务的会计核算,数据都是给定的,如给定企业向银行借入资金30000元,学生根据相关的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然而实际中,企业筹集该笔资金的方式可选择向银行借入也可以向股市筹集,筹集金额也可有高有低,企业应如何进行决策呢?设计此类业务既可以让学生运用财务管理课程所学知识为企业进行决策,又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企业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而不是被动地接受一组数据。
(2)设计财务会计学中所涉及的准则业务。
可以设计相应数量的准则业务如投资业务、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等。这类业务设计的主线不是分析同一会计主体对不同业务的会计核算,而是分析不同会计主体对相同业务的会计核算。如投资业务对于投资方这个会计主体是资产的增加,而对于被投资方这个会计主体则是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三)优化实验教学队伍
1、走出去。应支持高校教师到企业兼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
2、引进来。聘请会计行业的专家参与实验课程的设计和指挥,将会计相关政策法规的前沿动态尽快地融入到教学试验中。另外,还可以聘请部分会计业务工作者做兼职实验教师。
3、加强互动性。会计专业教师应与其他相关专业教师一起共同研究、开发试验项目;会计专业教师可以与经验丰富的软件公司共同编写教材;高校教师定期参加相关培训;高校之间定期开展交流研讨,建立资源共享平台等。
参考文献:
【关键词】 会计电算化; 高职院校; 教学; 问题
会计电算化是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账务处理,完成对会计信息的核算、分析、预测和决策的会计管理工作。它的使用,大大提高了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准确性,促进了会计核算的规范化,也促进了会计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高职教育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强调的是人才的应用性,在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具有与本科不同的鲜明特点。如何加强会计电算化教学,培养出社会需要的会计电算化人才,是高职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矛盾和问题
1.对会计电算化的认识还不到位。 部分教师认为电算化仅仅是“以机代账”,软件只需一次投入即可,出现了只重视硬件换代,不注意软件升级的情况。致使所选教材、财务软件仍停留在老的版本上。
2.教材质量、内容不利于人才培养。教材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目前,在财会专业中,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实训教材较多,而适合高职高专会计电算化实验实训的教材很少,多数来源于软件公司的培训资料,这些资料对于项目管理、采购管理、存货管理、成本及销售管理等方面涉及的很少,经济业务过于简单有时与实际不符,不能充分使用软件所提供的各项功能,直接影响实验实训的教学效果。另外,相当多的教材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两类缺陷:一类是只讲述基本理论 ,缺乏与应用软件配套的操作内容;另一类是仅讲述核算的操作过程,忽略了会计电算化的基础理论。同时,教材内容也往往落后于各种实际技术的发展,由于会计电算化所涉及到的会计要求和计算机技术等发展变化很快,而这些新的知识和技术在教材中无法及时调整补充,造成教材与现实脱节。
3.教师能力制约电算化发展。高职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能力,取决于它是否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专业教师大都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但缺乏真正的专业实践,缺少从业经验。教会计的教师没做过会计工作,大多数教师没有专业技能证书,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远远不足;讲授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师大多是计算机科班出身,会计专业知识相对贫乏,在教学过程中难以将计算机技术与会计技术融会贯通,合二为一;另外,传统的学校教育观念使得很多学校没有把提高教师的实践技能摆在重要的位置而给予应有的重视,对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实践和体验没有相关的政策支持和保障,教师的教学研究主要是围绕评聘职称进行的。从而造成会计教师在观念上对会计实践教学的重视度不够.
4.会计电算化课程设置、实验方面不合理性。在目前的会计专业课程中,还普遍存在计算机内容与会计内容相脱离。一些会计专业课程不涉及信息技术知识。而大多数会计专业课程在信息技术环境下都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和新的方法,由于教师缺乏信息技术方面的能力以及一些客观条件的制约,在课堂上不能补充讲授与信息技术有关的知识,从而使课程的内容不能与时俱进,缺乏新观念、新思想、新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职院校比较重视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大多建有手工会计模拟实验室并配备专门的实验指导老师,而会计电算化的模拟实验普遍没有受到重视。
二 、解决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中存在问题
1.提高认识与时俱进。科技的发展推动着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新型教育环境推动着教育思想的转变,产生了更多更新的教育理论,高职院校的师生必须提高认识,要求学生学会运用当前国内最优秀的几种会计软件如用友、金蝶等进行日常账务处理;掌握利用会计软件进行财务核算的一般流程,掌握应用相关软件进行工资管理、存货管理、销售管理、往来账项管理。并能熟练运用软件进行会计处理工作。 学校应该增加对会计电算化系统实验室的投入,硬件、软件适应教学需要,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学会操作的同时,在找工作方面更有竞争力。
2.提高教材质量、丰富教内容。一方面可以组织教师开发、编写能反映新知识、新技术 、新工艺以、新方法以及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和教材,在教学上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教材主要根据一些案例编写而成,其中案例来源可通过以下途径取得:教师通过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深入企事业单位,收集实际工作的案例;鼓励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帮助企事业单位做一些实际工作,既锻炼动手能力,同时也可收集一些会计资料作为教学案例;教师可以根据有关资料,结合实际工作情况,根据企业生产状况经过整理作为教学教材。在设计和选择会计案例时应注意,教学案例必须符合企事业单位的工作实际,不能主观造成,教学案例要有代表性典型性,能反映经济业务的共性,同时教学案例要有一定的难度,不要过于简单,让学生充分使用软件所提供的各项功能,利于提高学生的业务综合能力。另一方面,也可选择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贯彻“学以致用”的原则 ,删除过时和不实用的内容,节省教学时数 ,增加案例教学内容和实践教学环节的内容。
3.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 教师应主动地再学习,力求知识更新。一方面学校可以有计划有组织地安排教师到高等院校进修,以更新知识储备,完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老师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身一定要有实践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组织、指导学生实践。充实教学内容,学校可以聘请既有理论知识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事业会计电算化专业人员到学校来进行案例讲座和实践指导,把企业里会计业务处理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传授给学生和教师,也可聘请一定数量的校外经验丰富的会计人员来校兼职,承担一些课程的讲授任务,培育好这支队伍,让它与学校专职教师队伍形成互补,动态调节、优化整体师资队伍结构。并且对专职教师要加大培训力度,让教师带着课题到企业第一线实践,及时了解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的热点问题,从而提高教师专业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4.优化课程设置、利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和设备。因会计电算化系统课程内容体系比较复杂,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只有根据教学目标来安排教学内容。会计电算化系统教学内容既应该包括规范的理论教学内容,也应该包括实验教学内容。为此开设会计电算化的综合实训非常必要,这是培养和检查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的能力,同时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它包括两大部分的内容。即:会计电算化的专业知识实训与企业运作平台的信息化实训。第一部分包括:一是小型企业基于在线的会计处理及财务管理 ;二是中型制造业基于 ERP的会计处理及财务管理 ;三是集团式企业的大型 ERP系统会计处理与财务管理。第二部分基于ERP企业经营电子沙盘。将会计电算化放在企业动态经营的过程中,用实践去检验与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另外,多媒体网络教学使得教师在有限的课时内可以向学生传授大量的知识,弥补课时的不足。师生由此可以实现双向交流和多向交流,实现“教育平等,因材施教”的原则。
高职院校会计电算化教育必须积极应对新型教育环境下出现的各种问题 ,不断探究新的教学方法,以适应新环境对会计人才的需求,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会计电算化的普及与蓬勃发展需要大量的电算化复合型人才,而我们这些职业院校承担着为社会、为企业输送优秀人才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黄昌勇,黄国胜.电算会计基础[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2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 教学质量 策略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C-
0136-02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我校于2004年实施基础化学教学改革后,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的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形成的一门新的课程,是化学工程、高分子材料工程、生物工程、环境工程等工科专业学生在大学阶段学习的第一门化学课,对培养基础扎实、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应用型人才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门课程的学习效果直接关系到后续课程如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及相关专业课程的学习。整合以后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内容更紧凑、合理、连贯,并且大大减少学科间知识点的重复,从而建立起更有利于学生系统地学习和创新思维培养的课程体系。针对目前该课程教学内容较多、课时数较少的情况,为了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我们在改进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收到了明显的效果。
一、教师提高教学科研水平
课堂是教师传道授业的大舞台,教师要在这个舞台上面充分展示自身学识、能力、魅力。教师在课堂中若能旁征博引,引经据典,妙语连珠,必然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和兴趣,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要做到这一点,单纯地在课堂上照本宣科讲授知识是不够的。素质教育对现代教师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老师不仅需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要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业务能力。专任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必须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教学技能,并且时刻关注学科前沿信息及发展动态,注重教学内容的更新和拓展,避免过多地讲授陈旧过时的知识。教师的业务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保证,而教学与科研相结合是提高高校教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科研过程也是学习过程,教师在科研过程中可以发现和弥补自身知识、技能的缺陷,促进自身对于科研方法的掌握、运用与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我校采用的教材是林培喜、朱玲主编的《无机化学与分析化学》(第一版),全书共十九章,主要分为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四大化学平衡与定量分析、原子结构与分子结构、元素化学和现代分析方法四大部分,教学大纲要求是一个学期教完,70个课时。学生普遍觉得教学内容繁多,上课进度太快,对知识点的消化理解周期短,上一节课的内容还没有掌握好,下一节课又有新的知识点,如此下去就进入一个恶性循环,也就谈不上对教学内容学透、学深了。因此,在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设计的布局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要在有限的学时内按质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就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适当安排学生自学的内容。为此我们选择了化学热力学与动力学及元素化学这两部分内容进行处理。由于热力学和动力学方面的内容学生会在后面的物理化学课程中重点学习,所以在课堂上只是重点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吉布斯自由能及其与化学平衡的关系这一内容,因为这一内容对后面四大化学平衡的掌握非常重要;而元素化学部分的内容繁多且没有规律,由于学生在高中化学也学过相关的知识,要掌握起来也不算难,所以在教学这一部分时,重点把各族元素的通性向学生介绍,学生通过自学掌握其它的知识点。如此就可以把教学重点放在其余部分的教学上,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
另外,我们还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来制定教学内容。例如,对于环境专业的学生,除了基础概念的讲解之外,在涉及具体的分析方法和仪器分析时,可以和环境污染方面的内容联系起来,如自来水硬度的测定可用EDTA滴定法、环境中甲醛的测定可用分光光度法等;而对于食品及生物专业的学生,可以把“如何分析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如何检测三聚氰胺的存在”“如何鉴别及检测地沟油”等相关的热点问题和教学联系起来。这些内容不仅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还跟学生的专业紧密相连,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既能体会到分析科学在实践中的具体过程,也能将抽象概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即加深了学生的印象,又帮助其掌握了相关知识点,达到学以致用。
三、讲解做到深入浅出
一个知识点,阐述方法不同,难易程度可能大大不同。针对教学过程中的一些疑点、重点、难点,应该做到深入浅出,讲明讲透,尽量让学生在课堂上就能掌握。对于教材中的原子结构、分子结构这一类空间结构的内容,很多学生感到抽象难懂。如果我们单纯地照本宣科,只是把其中的条条框框讲出来,很多学生是听不懂的,而且也会因此对这个内容产生厌恶的情绪,也不会主动再学习,不利于今后其他专业课程的学习和深造。比如,“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要遵循的三大原则中的“洪特规则:电子在简并轨道上排布时,应优先分占尽可能多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这一内容,如果以公共汽车上的座位为例,将原子核外的各个电子比做乘客,将原子核外的各个轨道比做座位,学生觉得有趣,通俗易懂,普遍反映比较好理解。诸如此类问题,在课堂上要随时发现并用通俗的实例化抽象为具体,深入浅出,提高教学质量。
四、善于综合利用教学法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方法直接影响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在人才培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虽然广大教育工作者普遍都认识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弊端,也一直在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但由于很大程度上受到传统思维习惯的影响,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在很大程度上难以实施。在课堂教学上一方面要继承和借鉴传统教学的经验和长处,使其不断发扬光大;另一方面也要在认真调查、深入研究的基础上,大胆改革那些陈旧的、落后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敢于打破常规,不断推进课堂教学理念及课堂教学工作的更新、丰富和发展。要根据教学内容及特点选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各种教学方法综合起来利用,如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过程当中,可以采用启发式、设问式、提问式、自问自答式等方法;在以研究探讨为主的师生互动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以学生为主体的探究式、开放式、研究式、创造式等教学方法。
五、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手段有机结合
随着教育教学研究的日益丰富、教育技术的日益提高,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目前教学技术的主流之一。因为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这样的特点,具有许多对于教育、教学过程来说特别宝贵的特性与功能,这些特性与功能是其他媒体(例如幻灯、投影、电影、录音、录像、电视等)所不具备或是不完全具备的。利用多媒体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对教学任务繁重的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来说是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而且这种教育技术具有强大的表现力和渲染力,增强了教学的趣味性和直观性,在教学重点和难点的讲解上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这是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
将现代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无疑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但是课堂信息过多过滥只能使学生被动地接受授课内容,缺乏思维的过程;甚至造成教师只是播音员和解说员,失去了对教学应有的控制。科学的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不仅仅是现代教学手段和教育技术,同时也包括传统的教学手段,如粉笔和黑板等。课堂教学不应该单纯依赖于教学课件,而应该根据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学手段,为教学内容服务,不能喧宾夺主、本末倒置。比如对于教材中的公式推导,应该通过板书的边讲边推理来引导学生理解公式,如此学生才可以清楚地理解公式的来源及推导过程,对于公式的应用及理解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应避免盲目使用和滥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现象,要正确把握其中的度。只有将多媒体与其他教学手段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
六、注重课后辅导和答疑
课后辅导和答疑一直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验教学效果的一种手段,同时也是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的一种途径,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一方面,教师通过辅导答疑可及时了解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助于“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辅导答疑也能促进教师自身的成长,学生咨询的问题包罗万象,无疑会给教师造成一种压力,进而转化为教师积极学习、不断提高的内在动力。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的课时有限,仅仅通过课堂上的时间来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教师除了每周应安排固定的答疑时间,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课后辅导。如可以利用我校的网络教学平台,在网上解答问题,上传一些教学心得、无机化学课后习题答案、教学安排、实验安排、考试成绩和优秀的化学课程网站等,学生通过课外时间上网查阅各种无机化学的资料,扩展了知识,弥补了课堂教学和课堂讨论的不足,进一步加深理解和巩固无机化学的基本理论及基础知识。
总之,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是多方面的,而教学方法是没有固定模式的,我们要始终坚持不懈地探索、实践,努力提高教学水平,才能适应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为培养高素质的人才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李俊卿.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J].中国大学教学,2010(1)
[2]肖顺华,钟福新,刘 峥等.充分发挥多媒体优势,提高无机化学课程教学质量[J].梧州学院学报,2008(6)
[3]于新蕊,宋 辉,邓淑凤,郝 勇.对课后辅导答疑的探讨与实践[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J].2012(5)
[4]夏金虹,莫德清,李学军.环境工程专业无机化学教学改革初探[J],高教论坛,2007(1)
[5]王薇,张旺喜,孙 丹.QQ博客及QQ群对工科无机化学教学的辅助作用[J].理工高教研究,2009(1)
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设计原则
1.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原则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由教师向学生进行传递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在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下获取的。教师自始至终都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切不可越俎代庖。
2.启发性原则
自主学习的学案编制非常重要,它决定着自主学习能否有效地进行和实施。学案的编制和使用要做到承前启后,循循善诱,即充分考虑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和问题的解决,不断打破学生认知结构上的平衡状态,激发和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并且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地学会如何更有效地去思考。
3.整体参与性原则
自主学习活动既要做到使全体学生积极参加,又要让学生手脑并用,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实践获取知识。
4.合作学习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的原则
当前很多教师在上课时不敢放手让学生大声地讨论问题,唯恐课堂“乱哄哄”。实际上学生在“乱哄哄”的讨论中会有智慧火花的碰撞。教师应让学生意识到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集体的智慧是无穷的,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而乐于与别人合作。合作学习不仅可以为学生日后的学习、生活、工作提供良好的人际交往基础,也可以为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在课堂上让学生合作讨论问题的时候,要注意提高讨论的效率与质量,否则小组讨论会变成闲聊。
5.提供探究性学习任务的原则
任务驱动法是实施信息技术学科探究性教学模式中一种最为常见的教学方法。教师在设计探究任务时要有层次性,即无论是能力强的学生还是能力弱的学生,都有跟他们能力相符的探究任务,否则会打击能力强的学生的积极性,也提高不了能力弱的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针对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学设计还需要坚持以下几点
1.设计好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
一个好的教学情境及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并经历信息处理的过程,还可以学结一些技术技巧,提高学生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比如,在教学 “表格数据的图形化”时,可以让学生结合自己平时的学习成绩,找到适合自己的选科方案,使学生充分感觉到学有所用,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信息素养需要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而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上因特网去查找。除此之外,教师还需针对不同的学习主题提供针对性较强的学习资源,如可以在校园网上或学科教学平台上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3.提供有针对性的技术支持
如何处理技术与工具的学习是教学实践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实践中的解决方案是将不需要教师过多讲解的技术操作和工具的使用写成“技术支持”。比如,在教学“图像信息的加工”时,由于学生很少接触Photoshop软件,不清楚软件的使用,因此教师有必要在学案中给予针对性的技术支持,把各种教学信息和操作步骤(提示)做成超本文方式(网页),在教师机上共享。让学生花一定的时间学习网页中的知识,边自学获得提示边上机实践,最后独立完成规定的作业。这样不仅能使学生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还能让他们通过自学获得成功的喜悦。
4.设计难易程度适中的实践
每次教师布置的实践活动要难易程度适中,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发挥创意留下空间。
5.交流与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