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山东高考作文范文

山东高考作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山东高考作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山东高考作文范文

温儒敏教授2015年6月8日在《人民日报》撰文,称“还有些高考作文题的题意不清,缺少必要的规定性。如山东卷题目是乡间有谚语:‘丝瓜藤,肉豆须,分不清。’意思是丝瓜的藤蔓与肉豆的茎须一旦纠缠在一起,是很难分辨的。……要求考生根据这则材料来自拟题写作。这道题的毛病是缺少必要的规定性,是提示从生活看结果,还是说探究也需要分类?无论哪个角度都有些牵强,让人无从下手。这是命题的忌讳。”

温教授是语文教育大家,一言九鼎。在他看来,今年山东高考作文题应该在写作材料和写作要求之间加上一些必要的引导提示语句,帮助考生理清写作的价值取向和判断倾向,可提示“从生活看结果”或“探究也需要分类”等.否则考生则无从下手。

从考生角度看,温教授的说法不无道理,考场如战场,考生在考场上是很紧张的,留给考生写作的时间不过一小时,最好的作文题应该是不让考生在审题立意上费更多时间,让大多数考生在对写作材料做简要理解与分析后就能拟定出较为合适的观点或主旨,着重考查考生语言表达能力和行文布篇水平;而不是在审题立意这个环节上就让大多数考生卡了壳。从这个角度讲,今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的确有点难。

那是不是就此得出一个结论:今年山东高考作文题缺少必要的规定性,一棍子打死呢?

笔者以为,万万不可得出这样的结论。相反,在笔者看来,添加“必要的规定性”或许能够降低审题立意难度,让更多考生更顺当下笔,但这不是问题的关键和肯綮;根子在于我们的作文教学与备考给予学生的写作思维训练不到位,大多数学生还不能掌握透过生活现象深入本质的思维方法,还不能形成在排除思维障碍基础上便捷掌握事物之间内在联系的思维能力。因此,优化写作思维训练才是破解考生“无从下手”的关键!

那么,如何优化我们的写作思维呢?

首先,思维不要“懒惰”,不要先人为主,要依据写作提示材料加以分析。有考生一看到作文材料,就先去回忆原先做过的作文题目,想走“捷径”,从而导致思维的先人为主和思维定式。因此在写作时一定要清空白己的惯性思维,以写作提示材料为思维起点,看看材料说了啥,想干啥,浅层的内涵是啥,深层的意图是啥。今年山东作文题材料涉及的物象多,触发的生活感悟也多,可以让不同思维类型的考生找到不同的立意角度,也可以让考生在正面议论里面引入逆向思辨。丝瓜藤和肉豆须缠绕难分难解,这是自然现象,可让人触景生情;偏偏有孩子硬要分辨两者不同,这是孩子的好奇心使然,这是人文现象,可触发一些感悟;父亲对孩子的教育引导,有其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这可以引发见仁见智的议论。因此,从孩子的角度,可以确定出这样的立意:积极探索奥秘,在探究过程中减少对事物的损害,改进探究分辨的方式方法。从父亲角度,积极的方面是说尊重生物成长规律,勿人为过度干预,方能获得丰厚回报;批评的方面,可以谈不要扼杀孩子探究分辨的天性与趣味,帮助孩子完善探究分辨的方式方法,等等。当然也可以从教育孩子的角度来分析,如针对孩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作为父母一定要及时引导与批评,并提出解决方案,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一味赏识。

从揣摩命题者的本意来看,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来说,这仿佛是对前段时间炒得很热的钱学森之问的一个回应。是啊,我们的教育为啥就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呢?我想,山东省今年高考作文题的设计也有解答钱学森之问的意图!

其次,寻求到思维发散路径,做多维度思考。由感性材料走向理性思维,从而确定出切近的写作主旨与观点,需要对写作提示材料加以深度研读和辨析。一般的思路是:首先,要解读出写作提示材料整体指向与内涵本质;其次,还要辨析出提示材料层次之间关系和各自指示的侧重点;再次,还要寻找出每个层面的核心词与关键词,确定出每个层面的实质蕴涵。也就是说,从作文材料到写作观点,这中间存在着一条思维路径;只有沿袭上述思维路径,才能“遵路识斯真”。如材料提到了几种物象、人物的关系:植物方面有丝瓜藤、肉豆须,人物方面有孩子、父亲;丝瓜藤与肉豆须之间关系是“分不清”,孩子与两种植物之间关系是孩子想弄清楚两种植物的不同,父亲与孩子之间关系是劝阻孩子的分辨行为,并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因此,我们可以从植物缠绕生长方面、孩子探究分辨植物方面、父亲劝阻孩子方面等思维路径去思考,去确定行文立意。

再次,确立立意后要和人生社会现实生活发生关联,实现立意原点的生活化拓展。今年山东作文题具有浓重的“问题求解”倾向,孩子在分辨探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瑕疵,怎么办?植物成长过程中过早遭到了人为损害,怎么办?父亲阻止孩子进一步分辨探究,怎么办?如何达成分辨探究与不伤茎叶的统一?父亲的阻止与建议是否合理,为什么?……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就是确立行文立意的前提。在确立好立意后,要将思维空间投放到社会生活当中来,想一想与之相关联的事件有哪些,用哪些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说服大家。

如从父亲角度来说,有考生确立了莫扼杀分辨探究天性的观点,且运用了英国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得主麦克劳德小学时杀死校长家的狗的事例,还用了前段时间北大学生周浩退学,转到北京技师学院学习,后一举成名的事例……

如从植物生长角度来说,有考生确立用何必分辨的观点,作为缠绕在一起生长的两种植物就是这样成长的,人们最好不要过度干预,以免弄伤了茎叶,等到瓜熟蒂落,就会给人类送上丰厚回馈。其实人类社会不也是这样吗?

如从材料整体理解来看,有考生确立了心守瓜豆、不辨其藤的立意:“种下瓜豆,纵使他们藤须缠绕,无法分辨又何妨。若为藤须而分神,努力分辨,将其扯断,瓜豆便会不在。社会上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学者不去钻研著书,而是遍跑全国,高谈阔论;运动员不去努力训练而是成为众多广告、访谈上的常客;演员不去演戏而是只顾在红毯上花枝招展。他们为名利的藤须而分神,只顾去分辨而忘记了自己最初种下的‘瓜’和‘豆’……”

第2篇:山东高考作文范文

当你从我的身边经过,淡淡的竹子香味飘散在空中,被3月和煦的温风吹进我的内心深处,久久不能散去。我知道,你回来了,见证我们的竹子香回来了。

——题记5·12发生后,一对情侣踏上了志愿之路,伴随着竹子的香味,他们到达了目的地—一个偏远的受灾地区。那里比想象中的更为严重,倒塌的房子死死地压在地面上,很多小孩盯着这些废墟的房子、教室不肯离去,这一走就注定那些熟悉的,为他们遮风挡雨、教授知识的家不会再出现在他们的视野。“因为新的始终代替不了这些,这里是我们的家,我们曾经的记忆都在这些建筑上啊!怎么能轻易的忘记这些见证过我们成长的地方!”曾经一个初中模样的学生的话在女孩的脑海中划过。女孩的脸上不知何时已占满了泪,墓碑上面,男孩子笑得很灿烂,所有的记忆都蜂拥而来。

那天他们正刚给孩子们上课,正走在刚下完小雨的泥泞的小路上。周围的草木一片翠绿,他们贪婪的呼吸着属于他们的空气,这时一个孩子出现在他们的视野,孩子背后是一棵摇摇欲坠的大树,仿佛被风一吹就会倒下,男孩刚喊完闪开,那树便应声而倒,女孩紧闭双眼,心紧了一下,果然,那一幕发生了,睁开眼时,巨大的树上沾满了鲜血,而在下面的却是自己的男友,树下熟悉的竹子香味散在空气中,旁边是那个被撞开的小男孩。女孩紧抱着男孩的身体,冰凉的脸上已没有了血色,天又下起了雨,雷声不停的响,震着大地,雨点打在女孩惨白的脸上,鲜血被冲刷到泥土里,仅有的竹子香气味被风吹散,只剩下夹杂着泥土的血腥味,让人忍不住呕吐!墓前,那个小孩笨拙的为女孩擦去脸上的泪,将女孩从这个梦魇中拉回,女孩缓缓地说:“闻到了吗?今天特意带来了你喜欢的竹子香水味。”说着泪又不由自主地落下,只有竹子的香味散在空中。

随后女孩独自背着行李又去了四川一个偏远的山村,在那里,她将所有的心思放在了孩子们的身上,将自己的所学尽最大限度交给他们。然而,一次爬山,女孩为救一学生,不幸坠山死亡。一年后的清明节,一个妇女和一个小孩站在墓前,那个中年妇女将两瓶竹子香水和证书放在墓前。

证书上有一句“竹子香味见证了你们两个的爱情,更见证了你们的舍己救人。”墓旁,大片的竹林,永久的飘着竹子香,飘散,散向人们的心中。

第3篇:山东高考作文范文

记忆是花种,在时间流水的滋润下,开出了迷人的花。

还记得那个叫李春燕的汉族女子,嫁入苗寨,从此便成了照亮苗家的月亮。

她居住的那座吊脚楼,她昏黄灯光下整理欠条的背影,她急步于山寨间行医治病的身姿一次次地出现在我的记忆中,时间越久,越给我长久的感动。她的无私,她的奉献,她的坚持就如同一朵玫瑰,散发着大爱的芬芳,弥漫在记忆里,时间越久越浓郁。

记忆是花香,在时间之风的吹动下,飘散到更远的地方。

还记得记忆中那个叫王雪原的男子,毅然站出来揭开医药费的黑幕,不惧丢掉工作,不惧恐吓与报复,他让丑行暴露于光明之下,正义得到伸张,他的壮举让我们拥有了今天更为透明的医疗费用制度。他的勇敢,他的牺牲,他就如同一支清濯的莲花,散发着大义的芬芳,弥漫于记忆中,时间越长越浓烈。

记忆是时间长河两岸的繁花,时间不仅不曾让它们风化,还给了它们滋养,让它们愈加美丽。

还记得一人一马的邮路上的王顺友,教我敬业;还记得为友守墓30年的陈健,教我守诺;还记得舞出千手观音的邰丽华,教我不屈;还记得生命中无数帮助过我的人,教会我爱……他们都是记忆长河旁的花,用馨香沐浴着我。他们教给我的,都成了我一生的财富,它们不会被风化,而会随时间的风、时间的流水传到心底,浸润全身,恩泽我的一生。

第4篇:山东高考作文范文

人生变数很多,没有人能承诺我们的一生永远是晴天,没有人能预测草莽中是否潜藏猛兽毒蛇,没有人能勾勒出命运的风刀霜剑……万事如意、心想事成都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望,人生路漫漫,现实生活中的困难、挫折、失败……都在所难免,如何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挫折”,这是人生的一个极为重大的课题。懦弱者在“挫折”面前,丧失信心,失去勇气,眼前一片黑暗,最终被“挫折”压倒,坚强者在“挫折”面前,勇敢奋起,将“挫折”当作“动力”,最终赢得了成功的喜悦。正如英国富勒所说的那样:“挫折磨练一些人,也毁灭一些人。”

  明末清初着名史学家谈迁,29岁时编写《国榷》。经过27年的辛勤笔耕,前后修改6次,写出了长达500万字的初稿。不幸的是,书稿还未出版,便在一个深夜被人偷走。27年的心血付诸东流,谈迁心痛欲裂,悲愤地仰天长号。但是,沉重的打击没有动摇谈迁的志向,书稿丢了,可人还在,只要自己还有一口气,书就一定要出来。谈迁擦干泪水,重新拿起了笔。尽管年事已高,体弱多病,记忆衰退,行走不便,但是倔强的禀性和执着的信念支撑着他千里奔波搜寻史料,夜以继日,笔耕不辍。又经过9年,他谈迁终于完成了《国榷》这部巨着。这时,谈迁已经是一位65岁的白发苍苍的老人了。

   雪莱说:“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雪莱又说:“无论头上是怎样的天空,我都准备承受风雨。”一切经历都是财富,所有的遭遇都在充实我们自己。 

  前苏联也有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被命运捉弄了一番。他在病榻上完成了长篇小说《暴风雨里的诞生》。可是,书稿被邮局不负责任的邮差在投递中丢失,作者的痛苦和愤怒无以复加,他心如槁木,想就此作罢。经过一番冷静思索,他选择了从零开始、从头做起。又经过两年的呕心沥血,名着《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终于问世。他的名字--奥斯特洛夫斯基,也就传遍全世界并流芳百世。

   外界虽不能把握,行动却可以产生力量。这力量的源泉就来自坚强的信念。真正的信念永远是不可战胜的,有了信念,人才会冷静地面对挫折和困难;有了信念,人才有足够的勇气克服阻碍。信念,可以让人透过失望看到希望;信念,可以让人从逆境中奋起;信念,可以让人从失败中走向成功。当遇到挫折、陷入困境时,只要心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努力拼搏,就一定会度过难关,取得成功。 

  卡莱尔经过多年的艰辛耕耘,终于完成了《法国大革命史》的全部文稿。他将这本巨着的底稿全部托付给自己最信赖的朋友米尔,请米尔提出宝贵的意见,以求文稿的进一步完善。隔了几天,米尔脸色苍白、上气不接下气地跑来,万般无奈地向卡莱尔说出一个悲惨的消息:《法国大革命史》的底稿,除了少数几张散页外,已经全被他家里的女佣当做废纸,丢进火炉里烧为灰烬了。卡莱尔在突如其来的打击面前异常沮丧。当初他每写完一章,便随手把原来的笔记、草稿撕得粉碎。他呕心沥血撰写的这部《法国大革命史》,竟没有留下任何可以挽回的记录。但是,卡莱尔还是重新振作起来。他平静地说:“这一切就像我把笔记簿拿给小学老师批改时,老师对我说:‘不行!孩子,你一定要写得更些!’”

   卡莱尔又买了一大沓稿纸,从头开始了又一次呕心沥血的写作。我们现在读到的《法国大革命史》,便是卡莱尔第二次写作的成果。 

第5篇:山东高考作文范文

难道时间已将历史风化,坚忍的犹太民族已似“一笑泯恩仇”。没有!不但犹太人没有忘记那曾经的苦难,德国人民也没有忘记。每当犹太人纪念日那天,德国总理总是跪在营前,默默悔过。男儿跪地惊天动地,何况总理,而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他们没有忘记。

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任时间长河滚滚不息,他们没有忘记。犹太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知道知耻而后勇,于是在诺贝尔奖面前,他们经常是胜利者。德国人没有忘记,因为他们把昨日的罪过,当作今日的教训,防止明日的错误。全世界的人民都不会忘记,因为和平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渴望。

时间不会使记忆风化,谁都不想让奥斯威辛的哥特式建筑真正打破世界的宁静,但这也不会影响到我们记忆中的伤痕,它只会作为我们的一个和平的标志,以示警钟长鸣。现在犹太民族早已得到了公正的对待,但他们也未曾将自己的历史忘掉,即使那是一段令人不堪回首的记忆。

古人云“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下则为河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佩乎塞苍溟”。犹太人正是凭着这一股浩然之气,将心中的愤怒转化为一股复兴民族的决心。不要以为不声不语的他们已将历史忘却,时间永远不会使有些记忆风化,就像叶延滨永远不会将荒野无灯的感触忘记一样,奥斯威辛也永不会讲屈辱的历史遗忘,即使时间不断轮回。

第6篇:山东高考作文范文

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进步,首先体现在开放与限制的结合上。以北京卷为例,在给出“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两句写景佳句之后,用五种不同理解为考生搭建了一个打开思路、选择角度的宽阔平台;五种理解之后的省略号,又为考生立意提供了更自由的空间,此为“开放”。但无论立意点有多少,都必须来自于两句诗;如果把两句诗弃置一旁,随心所欲地去另起“炉灶”,就有跑题之嫌。这就是“限制”。

今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进步,还体现在注重发展个性、培养创新精神这一新课标理念上。广东卷作文题“传递”,既可以写历史,也可以写现实;既可以写本民族,也可以写其他民族;既可以写具体的传递,也可以从抽象的角度,去写一种习俗、文化和精神的传递,选择立意有较大的余地。如果题意过窄,考生就会被压挤到一条狭窄的巷道里,纵有天大本事,也难以施展。这与新课标理念下调动考生的写作激情,写出具有个性和鲜活生命意识文字的精神不符。

另外,提升文化品位、丰富文化内涵也是高考命题的一大进步。有人认为“人人都有话说”就是一道好题,笔者对此不敢恭维。生活中,家长里短、吃喝拉撒之类,自然也是“人人有话说”,但未必是一道像样的作文题,“常挂在嘴边”的话未必就能落到纸上。就像一条溪流,无法检验出弄潮高手的本领;一道单薄、浅俗的作文题,无法见出考生的真本事。

第7篇:山东高考作文范文

2014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命题取材各具特色、命题水准高下不一,社会各界的评价也是众说纷纭、褒贬不一,但是总体上来讲,其导向性还是大体一致、清晰可辨的。这个可以把握的“导向”就是:直面社会现实问题,在对传统的守望和传承中,着眼未来,培养具有现代素养、独立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公民。这个导向,清晰地透射出现代语文学科以“立人”为终极目标的学科价值取向。

一、直面社会现实问题

任何一门学科的生命活力,都源于我们的社会现实生活,语文学科也不例外。2014年全国各地的高考作文命题,大多数直面当今社会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难题和困局。这一点是非常清晰的。在18份高考作文题中,取材于社会生活、直面社会现实问题的命题有: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Ⅱ卷、北京卷、广东卷、广西卷、湖南卷、浙江卷、江西卷、重庆卷、天津卷、辽宁卷等,共计11份,涉及到全国24个省(市)的考生。其中比较典型的例子有:

2014年新课标Ⅱ卷高考作文题,取材于游客给野生动物喂食这一社会现象。这是在当今社会旅游业日益发达、游客素养亟需提升的问题,与此相关联的还有“到此一游”式的刻字、拍照等现象,此前也都是网络上热议过的话题。广西省高考作文题,选材是农民工老王患病住院、在医院打工抵债的事情。看病贵、看病难,医疗保障不健全,医患关系紧张等一系列问题也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矛盾焦点。广大考生大多不会全都有这种亲身经历,但是日常所见、耳濡目染,对此也不陌生,作为国家公民自然应该关注此类民生问题。江西省高考作文题,是关于探究式学习的思考与讨论。这一话题与社会其他人员无关,但是与考生自身的校园生活、学习经历密切相关,也具有很强的社会现实性。

这样直面现实生活、正视社会现状的高考作文命题,其“导向”自然是十分明确的。这就是,我们的语文教学要走出单纯“应试”的狭小窠臼,要有“大语文”的观念,让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全面对接。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应试思路和做法,是经不起推敲的,也是历来遭到批判的。所谓的“圣贤书”,无论是儒家的《论语》《孟子》,还是道家的《老子》《庄子》,诸子百家,经史子集,无一不是直面社会人生、与“窗外事”密切相关的。语文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将语文课堂学习与关心现实生活、关心社会人生融为一体,真正做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唯有如此,考生才有可能写出富有生机与活力的好文章来;而那种只知道引导学生读死书、死读书、死记硬背那些堆积如山的所谓《作文素材大全》的应试做法,除了搞出一堆套题、宿构、七拼八凑的“新八股”来外,对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生机勃勃、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始终是写作过程中汲取素材、提炼思想的不竭之源。这是作家文学创作的普遍规律,也应是中学生写作学习和写作实践中应该遵循的重要规律。

二、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转换

站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来看,任何一个时代都会面临一些现实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促进社会的进步,一般有两种途径:一是追溯历史,从传统文化中发掘、吸收优秀的、积极的因子,二是借鉴、吸收外来的优秀因子,以他山之石来攻己之玉,积极探求新的出路。无论是哪一种途径,都会存在一个对接、转换的过程,尤其是在传统与现代之间。在这样的过程中,思维就显得异常重要。高中时期是人生思维最活跃、最有创新点的时期,也是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黄金时期。对于高考学生来说,引导他们思考关于人生、社会的一些重大问题,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做的目的,不一定要求他们立马就有什么高深之论,但至少可以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受到相应的思维训练。2014年的高考作文命题中,大多数命题正是体现出这样的一种导向。比较典型的有北京卷、新课标Ⅰ卷、辽宁卷等。

2014年北京卷作文题是“老规矩”。所给材料中,有很多好的“老规矩”是当今年轻人身上所缺失的,也是这个社会所需要找回来的,以弥补现代社会的不足,如“出门回家都要跟长辈打招呼”、“吃菜不许满盘子乱挑”、“站有站相,坐有坐相”、“作客时不许随便动主人家的东西”、“忠厚传世,勤俭持家”等;也有一些“老规矩”是有前提条件、值得商榷的,如“不许管闲事”、“笑不露齿话不高声”等。这里就涉及到对传统的继承和转换的问题,要求考生对此有自己的思考。对于这个作文命题,可供参考的角度有:新时代不可忘记老规矩;老规矩也应“与时俱进”;不要迷信“老规矩”;等等。

2014年新课标Ⅰ卷高考作文题,陈述了传统的“山羊过独木桥”游戏规则与当今现实中的“新做法”不相适应的现象,要求考生对此做出自己的思考。对于这个命题,可供参考的角度有:老规则遇到新问题;打破陈规,敢于创新;思路创新,别有天地;合作才能共赢;是对手亦是朋友;等等。这个现象本身所蕴含的一些道理,不仅仅体现在这个传统游戏中,也体现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2014年广东高考作文题,通过对黑白胶片时代与数码科技时代“照片”现象的对比,以敏锐而独特的视角,折射出在社会发展与历史变迁日益加快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与现代的对接、转换频率也必须随之加快的问题。在这种不断加快的社会发展节奏中,很多人一时无从适应而导致整个社会的焦虑和不安,这也正是所谓的“后现代”主义文学作品经常表达的主题。对于高考生来讲,这样的问题并不陌生,也是有过思考的。这个作文题,可供参考的角度有:照片永流传,真情恒久远;科技发展与人文关怀;科技时代,我们该怎样守护人间真情?

2014年辽宁高考作文题的材料,表面上看是祖孙俩对现代科技、环境的不同看法:孙子肯定现代科技对社会发展的贡献,祖父怀念古老的自然美景;深层次上,仍然是传统与现代的冲突、对接与转换问题。这一材料主题,直接与“科学发展观”这一社会主流意识相联系,也是高中生几乎在各个学科中都有所涉及的问题,更是当今社会必须直面和解决的问题。可参考的角度有:科技发展不等于社会进步;科技与自然要和谐统一;等等。

三、着眼未来的思考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教育的根本原则和要求。现代语文学科从建立的那天起,就是以“立人”为其学科价值追求的。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种统一的终极指归,还是“立人”。中学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国家未来的公民。作为最直观地体现“立人”的学科价值追求的高考作文,其命题的核心要求,自然应该着眼于未来,包括国家的未来和学生的未来。着眼于学生的未来,至少有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要具备现代公民的意识和素养,一是要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和思辨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2014年的全国高考作文命题,在这方面的反映也是颇为明显的。

2014年高考作文命题中,涉及现代公民意识和素养的代表性命题有:新课标Ⅱ卷作文题,通过游客给野生动物喂食的普遍现象,提出的是现代公民的文明意识和公共素养问题;重庆卷作文题,通过房东老人因为游客不够重视玻璃碎片而不租房子给他、同时将玻璃碎片单独放入垃圾袋并写上“玻璃碎片,危险!”的提示语这样一个细节,提出的是人文关怀意识和注重细节的重要性;浙江卷作文题,通过引导考生对大学之“门”与大学之“路”的思考,提出的是人生规划意识的问题。这些作文命题所提出的现代意识和素养,是每一个考生作为未来公民所必须具备的,也是社会文明发展和进步必不可少的,具有较强的普适性和导向性。

考查学生逻辑思辨能力的命题,则显得尤其突出。例如,2014年湖北卷作文材料中,不同的游客对所观景物有不同评价,要求考生对此现象进行独立的思考。山东卷和福建卷与此有些类似。山东卷是对“窗外”世界见仁见智的看法,福建卷是对“空谷”的不同联想和想象。这三个考题都表现出明显的考查学生的辨证思维和逻辑思辨能力的倾向,对考生要求较高,难度也较大。天津卷作文,是对未来“智慧芯片”的畅想与思考;辽宁卷作文,是对科技与自然、社会关系问题的辩证思考;广东卷作文,是对数码科技时代“照片”现象的思考。这3个作文命题,都是有关科学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自然、生活关系的问题,也是当前世界普遍面临和关心的问题,具有较强的人文性。

上海卷作文,要求考生对“自由”、“不自由”提出自己的思考,可以从“自由相对论”、“自由是有限度的”、“带着镣铐跳舞”等角度切入;四川卷作文,要求学生对“人,只有在自己站起来之后,这个世界才属于他”这句话进行独立思考,可以从“不抛弃,不放弃”、“爱拼才会赢”、“自尊者,人尊之”、“站直喽,别趴下”等角度切入;江苏卷作文,要求考生思考的是“青春不朽”的话题,可以从“拼搏(激情燃烧、奋斗)的青春永不朽”、“我的青春我精彩”、“青春如何不朽”等角度切入。这3个命题均与学生对人生观、世界观的思考相联系,也是对考生的逻辑思辨能力的考察,所体现出来的“人文性”更加直接、更加强烈。

第8篇:山东高考作文范文

关键词:高考作文;2011高考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1)05-0200-01

重视作文命题特点的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其发展规律的认识,从而更好地指导作文复课。

一、高考作文的考查特点

(一)从2010年各省作文卷看

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以新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形式出现,在18套试卷中,话题作文一个,命题作文七个,新材料作文十个;16个新课改省市共采用了12套课改试题,话题作文一个,命题作文五个,新材料作文六个。可见,命题作文及新材料作文继续占据优势,平分秋色。这对我们2011年作文备考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二)从陕西省近几年作文试题看

从2007年到2010年都是新材料作文,这充分说明一点,陕西高考作文的样式还相对稳定。2007年是图画场景型“摔了一跤”,2008年是现象事例型“汶川地震”,2009年是寓言故事型“兔子游泳”,2010年是引述评议型“狼、热带鱼”,恰巧在四年里考完了新材料作文的四种类型。

综合考察各省考卷和陕西卷,2011年陕西高考作文命题形式很可能是新材料作文或命题作文。

二、考纲变化

考纲要求由“全面理解材料,可以选择一个角度立意”变为的“选准角度,明确立意”。它强调了审题的准确性,要求考生寻找最佳角度,作文立意要明确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提出自己的见解。在实际的考查中,能为高水平考生创造更好的展示自己的机会,加大了作文的区分度。考纲的细微变化,必须引起广大师生的足够重视。

三、从教学实际看,复课中的确存在着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从教师方面看

1.思想上,还不够重视,对高考作文研究不到位,对新材料作文学习不深刻。2.训练上,没有教给学生方法技巧,导致学生普遍不会分析材料,写作时容易偏题、跑题。3.指导上,有些评语操作性不强,空话、套话多,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帮助不大。

(二)从学生方面看

1.心理上,除过程度不同的畏惧心理外,高三学生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一些现象:重形式技巧、轻内容立意;重应试格式训练、轻写作能力培养。

2.认识上,一些同学认为:练不练都是四十七八分左右。

3.审题上,越来越多的同学忽略审题。

4.表达上,语言不过关,错别字、病句较多,要么书写特潦草,卷面不整洁,而这些都是影响作文得高分的一些情形。

四、对2011年高考作文备考的建议

1.教师要引导学生积累素材。很多学生也想写好作文,只是苦于积淀少,阅历简单,素材不多。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注重美文、时文的积累,注重课本经典范文、古文名篇的积累。我们备课组要求学生每人准备一个积累本,还发给学生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作文写作素材、精彩语段汇编等资料。

2.开展多种作文教学模式。高三年级,复课时间紧,怎样提高作文效率?首先,要注重思维的训练。有些训练题,我们开展学生口头作文、拟写作提纲、师生讨论交流等教学模式,进行思维的培养和训练。其次,学校要求语文老师每周面批一部分推进生的作文。

3.教师要明确五种意识:

A、计划意识:传统作文教学的弊端,就是作文训练处于无序状态。这严重挫伤了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制约了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

B、审题意识。尽管新材料作文中有较明确的立意倾向,但是要从材料中提炼出具体、准确的论点或主题,往往很不容易。命题作文的审题立意也是如此。我们的做法是在每次作文前,利用五分钟时间,给学生一则材料或两三个题目,要求学生至少写一个立意点,老师抽样点评。

C、文体意识。2010年湖南卷、江西卷明确要求写成议论文或者记叙文,山东卷出现了“文体特征鲜明”的字样,这就意味着那些“四不像”的文章即使语言再漂亮、审题再准确、立意再深刻也将不会获得高分。因此我们平时训练就强化文体意识,要求学生作文文体特征必须明显。

D、“亮点”(创新)意识。针对学生作文普遍脉络不清、语言缺乏文采,我们提出“段首句主旨化、精彩语段独立化”教学要求。段首句主旨化要求学生写好段首句,体现主旨,展示文采,分清脉络;精彩语段独立化。一些精彩的句群或句子,思想精彩或语言精彩的内容,我们要求学生单独成段,以便引起阅卷者的注意。

第9篇:山东高考作文范文

【中图分类号】G623.24

2012年高考已尘埃落定,高考作文,是高考中分值最高也是关注度最高的一个大题,它在高考语文试卷乃至整个高考中,都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性;分析高考作文,对今后复习备考的同学来说,当然更有诸多现实意义。综观今年全国各地高考作文,笔者认为呈现出以下特点:

1、命题格局:材料作文包打天下

前几年,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等类型的多种命题格局并存;近两三年话题作文逐渐淡出,材料作文与命题作文半分天下;今年材料作文几乎成为高考全国统一命题和各省自主命题的不二选择。在一统天下的材料作文中,除了江苏是“材料+命题”这种格局外,其他几乎都是自拟题目。这里应给今后考生一个提醒,拟题能力是必须提高的。题目对于作者来说,是文章的主要内容,对于读者来说,是文章的中心,所以说,它是很重要的。

既然是材料作文,读懂材料当然是应有之义。对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考生必须熟练掌握。在17则材料中,有14则为单则材料,所以对单则材料的审读能力培养好了,对多则材料的审读自然也不在话下。材料作文,将会成为高考作文的主要题型。

2、命题思想:注重理性思辨

以人为本,体现人文精神,以感悟为手段,发掘情感体验是作文命题的基本思路;以理性为目的,培养创新思辨能力是高考作文质量的一个标准。今年的作文材料几乎都是形象的、具体的,命题的目的是要求考生读懂材料,揭示材料中包含的道理、意义。这显然没有理性思维能力是不行的。尤其考“关系”的题,像“忧与爱”,“人与音乐”,“生命的长度与高度”,“拥有与没有”,“传统文化与科技进步”,“中国改革发展与责任、信心、困难、成功”,“希望与失去”,“救人与被救”等等。都是需要理性思辨,因此,要求今后的考生,特别要加强理论学习,懂得一些哲学知识、辩证常识、逻辑知识。材料是形象的,隐含的意义是抽象理性的,要把作文写的"深刻",必须理性思考,特别是要有批判性思维能力。一般说,只有讨论"关系"的作文,才可能是一流的作文。

3、作文材料:直击现实生活,体现核心价值观

2012高考作文题中,直接选取当下现实生活中的材料居多,在17个题中,有8个题是这样的。新课标倡导“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在今年高考作文题中,大多数作文题在主题内容上体现了新课标要求。调研近三年的高考作文题目,常考的角度如下:如冷热、远近、曲直等;人生观、价值观,如生命、奉献、幸福等;人与自然,如环保、自然对人的启发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等;学会认识,如认识自己、自然、人生、社会等;理性分析,如感性和理性、人性、理智、自我等;传统美德,如礼貌、孝顺、谦逊等;现实生活,如贫富、生存、奋斗、坚持等;道德法律,如功德、反腐倡廉、平等等等;集体观念,如团结、合作等;心理健康,如自卑、孤独、承受力等;人文关怀,如老人、残疾人、乞丐、农民工等;为人处事,如宽容、帮助、表现自我等;读书做人,如成熟、情操、品位等。这些主题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高尚品行。

表现核心价值观,倡导高尚品行,正成为主旋律。无论是叙事性材料,还是言论性材料、文艺性材料,无不直指人生三观,只不过或明或暗罢了。

面对这样的形势,就要求考生,两耳要闻窗外事,家事国事,事事关心,实现选材的现实性。以往那种靠投机取巧式的背诵几个经典的例子、名人名言,套用一下,已经没有"市场"了。

关心生活,关心时事,写出具有强烈时代感的文章,已成为高考作文的鲜明要求。这也是课标的要求。

4、命题立意角度:立意开放多角度,大多取消提示语

材料作文大多可以多角度作文。立意的开放性,有利于考查考生的理性思考能力和逻辑能力,对分析综合评价等能力有更高的要求,特别是探究思辨能力,这种能力差一些的考生,立意就一般化;种能力强一些的考生,立意就深刻些。立意高下不同,得分就不同。

如,北京题,可从“敬礼”与“回声”的角度立意。课标题,可从漆工和船主综合角度立意。浙江题,可从“丙“的角度立意。辽宁题,从“人与音乐的关系”立意。还可以从“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的角度立意。

除了材料作文本身可以多角度解读外,有些作文命题还含有比喻象征意义,这里比喻象征的事物、事理是什么,也是考生可以有不同角度立意的突破点。今年考题有8家包括大纲题、天津题、上海题、辽宁题、福建题、安徽题、浙江题、四川题等等命题中都有这种比喻象征意义。这就要求考生既要在整体上读懂材料,又要准确理解把握“喻体”的意义。

如上海题,“微光”象征什么?一切关乎人类真善美的事物都可以视为"微光"。"微光"有什么特点?细小微弱而不易察觉,稍纵即逝而难以把握。把这些弄清楚了弄明白了,才立意,才作文。

作文命题的提示语,历来是受争议的产物,一方面它对思维能力、写作水平一般的考生来说,是一个导引和提示,沿着一条类似的轨迹展开,让作文不至于“跑偏”,但它也使得考生思维与表达受到严重束缚,考生求稳避险的心理只敢在提示语规定的圈圈内写僵化作文,创新性思维、个性化表达难于实现。或许是基于以上考虑,今年作文几乎都没有"写作提示语"。包括新课标题、大纲题、上海题、江苏题、安徽题、福建题、湖南题、山东题、重庆题、四川题等等都没有提示语。而2011年,课标题、北京题、江苏题、湖南题、天津题等等都有明显的写作提示。

二、备考策略

1、加强习得训练

揣摩作家时文和学生佳作,写出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主要通过研习作家优秀千字文去提高作文水平,而不是简单套用往年满分作文,此所谓“取法乎上”。但要注意模仿与创新的结合。

2、读写结合,观察、感悟与写作结合

拓宽阅读和作文的文化视野,体现社会人的视野和学识,杜绝“低龄化”或“幼稚话”思想或言论。关注生活,阅读和思考生活,体验和思考人生;将阅读训练与写作素材积累和写作技巧结合起来,适当读一些中外名著,也很有必要回归教材。在进行现代文学作品分类阅读时,可以适时进行写作角度思考和分类写作训练。

3、强化能力训练

进行严密而简明的序列化能力分项训练,如审题训练、构思立意训练、文体训练、书写和写作速度训练及行文思路训练等。特别要注意辩证思维能力的锻炼。辩证思维能力在高考作文中普遍运用到的无外乎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的观点。

4、强化整篇训练

加强发展等级能力训练,力求丰富、深刻、有文采、有创新。加强作文讲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