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名牌申报材料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市政府办公室68号、72号明电下发后,我们按照滨政发〔2005〕1号文件的要求,组织对贯彻落实重点工作,推进实施名牌战略情况进行了认真自查,下面将工作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领导高度重视,狠抓贯彻落实
滨政发〔2005〕1号文件下发后,市质监局高度重视,立即组织有关科室进行学习,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贯彻文件要求。经研究,我们将推进实施名牌战略作为2005年全局的重点工作,列入目标管理的重点考核项目。市局主要领导亲自抓名牌创建工作,由质量科牵头,各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各县区局也都确定了分管名牌工作的领导和业务科室。局质量科每周汇总、调度全市推进名牌战略工作情况,作为每次局长办公会首先汇报和讨论的重点内容,初步形成了上下协调、齐抓共管的名牌工作机制。
为了进一步推动名牌战略的实施,加强对名牌工作的领导,我们积极向市政府汇报,协助市政府于2005年1月14日组织召开了全市名牌工作会议。会议由市长助理××主持,市委副书记、副市长××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市委副书记××参加了会议,××局长通告了全市名牌工作情况。会议对获得名牌荣誉的企业进行了表彰,向市直名牌生产企业颁发了42万元的奖金。会议对今后推进名牌战略工作进行了新的部署和动员,有力的推动了名牌工作的深入开展。
二、强化措施,帮助企业努力争创名牌产品
在山东名牌、中国名牌、国家免检、省质量管理奖、国家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保护产品等申报的准备阶段,我们通过召开协调会,深入企业调查研究,与企业负责人座谈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实施名牌战略对经济发展和企业提高效益的巨大推动作用,提高企业申报各级名牌产品的积极性,根据去年制定的《2004—2007年名牌培育计划》,积极做好培育工作。按照国家质检总局下发的2005年中国名牌评价目录和山东名牌申报条件,目前我市有3家企业参加中国名牌产品的申报,有34家企业申报山东名牌产品,3家企业申报山东省质量管理奖,2个产品申请地理标志(原产地域)保护产品,初步形成了我市争创名牌产品的团队。
为了争取我市优势产品列入中国名牌评价目录,并在名牌产品评价中取得满意的结果,今年以来,市局班子成员先后与各争创企业负责人一起赴北京、济南汇报、协调工作19次,与国家质检总局、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省质监局领导座谈30余次。3月17日至3月25日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确定的关键时期,局领导带领市局名牌工作人员驻北京现场办公,做了大量宣传、汇报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今年公布的中国名牌产品评价目录中,我市××企业集团总公司生产的三元素复合肥、××集团有限公司生产的玉米淀粉等产品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为了准备好中国名牌产品申报材料,我们组织我××等4家企业到济南参加全省中国名牌产品申报工作会议,就准备申报材料请教了有关专家,并将于近期再协调省质监局有关领导、专家对我市企业申报材料进行初审,保证材料按申报工作的进度要求及时提交。
为推动山东名牌产品的申报工作,我们广泛宣传,先后召开两次动员会议,极大提高了企业申报的积极性。共有34家企业向市局提出了申报申请,经认真组织初审,我们从中筛选出在全省同行业有竞争优势的26家企业的28种产品,帮助企业一起修改完善了申报材料,向省质监局推荐申报2005年山东名牌产品。
三、强化质量基础工作,建立发展壮大名牌的长效机制
争创名牌是一项系统工作,重点是要在加强质量管理、搞好技术创新、大力开拓市场上下功夫。为此,我们在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名牌产品、质量管理奖的同时,注重加强技术基础服务,通过帮助企业进行质量教育培训、运行ISO9000系列标准、加强计量检测体系建设等措施,从源头上提高了企业的技术基础工作和质量管理水平。其中,为了促进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发展壮大,市局有关业务科室与名牌生产企业签定跟踪服务协议,帮助企业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加大宣传力度,共同做大做强名牌。仅今年第一季度,全市质监系统为企业提供各项服务958人次,帮助解决质量、计量、标准化、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等相关问题128项。通过帮助企业开展名牌争创活动,强化了企业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水平和市场占有率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四、加强宣传调度,努力营造名牌工作的良好环境小陈老师工作室原创
今年以来,市质监局紧紧围绕政府中心工作,以质量强市为目标,充分发挥标准化、计量、认证认可等职能优势,全面夯实企业技术基础,确保名牌争创成功。
一、积极争取新增山东名牌评价目录。为确保多创牌、创好牌,成立了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名牌工作领导小组,责成分管局长靠上去抓,及时了解名牌创建工作,协调解决名牌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先后多次赴**向上争取,向省质监局领导汇报我市产品的创牌优势和企业强烈的创牌意愿,今年全省共新增山东名牌产品评价目录26个,其中我市就新增了钢质海洋渔船、离合器总成、渔网具3个,占全省比例的12%。
二、加强沟通做好名牌申报工作。从3月份开始,我们就组织人员按省质监局通知要求,及时调整工作思路,详细了解和掌握今年名牌的申报要求和评价通则。在名牌申报过程中,我们成立了具体的办事机构,由专人负责,免费为企业提供一条龙服务,从帮助企业争取申报目录,到指导企业整理、上报申报材料,从帮助企业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和网上投票,到同企业共赴**参加答辩,都做到环环相扣,有条不紊。
三、跟踪对接确保创牌成功。我们主动跟踪对接,对上,多次去省或电话联系,及时与省质监局保持联系,掌握名牌申报工作动态;对下,将掌握的名牌评价工作动向和进展情况,及时向参评企业和单位通报,做到落实到人,沟通及时,传达到位。
截至目前,我局共组织赤山集团、黄海造船有限公司、**造船工业有限公司等14家企业的16个产品申报山东名牌产品。其中:新增9个,复评7个。目前,已顺利通过公示和网络评价阶段,进入了用户满意度调查阶段;市风景园林局、市农商行、石岛新港等3家企业申报山东省服务名牌。其中:新增2个,复评1个。已顺利完成省名推委组织的名牌答辩,现正在进行顾客满意度调查。
关键词:企业科技项目;申报材料;材料撰写;质量提高
1 引 言
“十一五”期间国家财政科技投入年均增长20%以上,2010年的国家财政科技投入资金已达到6980亿元,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达到1.8%。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中提到“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我国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逐年提高,到2010年达到2%,预计到2020年达到2.5%以上”。《国家“十二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中也明确提出“十二五”时期科技发展主要指标之一就是在2015年研发经费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要达到2.2%这一硬性指标,仅仅按国际经济刚刚复苏时期2010年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2015年的国家财政科技投入资金则不低于8500亿元,随着世界经济的回暖,2015年的国家财政科技投入资金有望达到万亿元以上。
国家对科技创新的重视,并投以数以千亿的财政资金对相关行业领域企业的科研项目予以扶持,无疑给企业打了一针强心针,极大地鼓舞了企业进行科技创新的决心。但科技项目扶持资金的申请是近几年才实施起来的,各企业科技管理水平、申报人员素质和所处行业领域不同,其申报材料质量也不同。有不少企业虽有较好的项目,但因未理解申报要求、没把握好申报契机、申报材料没体现出项目的创新性和优势、项目技术水平仅仅处于国内先进,且申报材料撰写的严谨性和逻辑性不足,谬误之处较多等各种因素,导致无法得到专家评委的认可,因而纷纷落选。
2 项目申报应注意的事项
2.1 捕捉项目申报信息,开拓信息来源渠道
2.1.1及时获取项目申报信息需具备的条件
现今的社会是信息化高度发展的社会,以往的战争中,“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是兵家所遵循的规律,而信息化时代将更加重视遵循“兵马未动,信息先行”的原则。在项目申报方面,项目申报信息的第一时间获取有着重要意义。
(1) 先敌了解
先敌了解中的敌是指项目申报过程中存在的潜在竞争对手。若你能早于竞争对手获取信息,将会极大地提高项目申报的运筹谋划、计划组织、控制协调等指挥活动的时效性,从而大大缩短了项目申报的指挥决策周期。
(2) 先敌发现
早于竞争对手发现本企业的现行不足之处,如:无《科技查新报告》、《检验报告》、个别证明材料已经过期或即将过期需补办等。因为无论是《科技查新报告》、《检验报告》还是个别证明材料需盖年审章或相关主管职能部门出具证明(如环保、纳税)等,办理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早发现便于早解决。
(3) 先敌行动
现在大多数项目申报的时间都很短,个别项目申报时间甚至不到一周的时间。若早于他人获得该项目的申报信息,则有利于统筹安排,组织材料进行申报。在充足的时间下,申报材料的质量也会远远高于后期临时汇编材料的企业。
2.1.2项目申报信息的获取方式
(1) 历年来项目申报时间的规律
有些项目的申报时间有着大致规律的,如每年12月左右进行的国家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国家星火计划,每年3月和8月左右的民营科技企业认定,每年4月或7月左右的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和复审、常年接受申报的省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科技成果鉴定等。这就需要项目申报管理人员脑海里要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和轮廓,能妥善的做好项目申报规划,未雨绸缪的提前是做好项目申报基础工作。
(2) 互联网信息
在互联网信息发达的今天,不论是政府职能部门也好还是行业协会也好,只要他是一个正规部门,有自己的独立网站,那么相关的项目、奖项申报信息都会在网站上予以通知。若想获取项目申报信息最简洁的办法就是去相关网站浏览一下即可。
这一点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之所以难就在于可申报的项目繁多、涉及的各级部门、行业协会也多,按项目类型分有科技、技改、经贸、信息产业、知识产权、节能、低碳、转型升级等,而每个项目又可细分成若干类,例如科技类项目又分省、市、县(区)产学研;省、市、县(区)科技奖;省、市、县(区)科技专项、工程中心、民营科企、重大专项、高新技术产品、重点新产品、火炬计划、创新基金等等。对于有一定规模实力和知名度的企业来说,这些项目的申报要随时留意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小企业信息网、国家知识产权局以及省、市、区各类职能部门,还有相关的各类行业协会。
有些项目虽然不适合报国家级项目,但省或市乃至区,以及行业协会的项目在符合条件要求的情况下企业是可以酌情申报。虽然国家级项目申报时,国家会让省、市、区各级部门层层转发通知,但是由于层层转发通知,当企业接到通知时,少则已经过去三天,多则已经过去一周乃至两周的时间,留给企业的时间就相对较少。所以建议项目申报人员在每天的例行工作中,尽量把相关职能部门的网站游览一下。
(3) 人际关系
做项目申报人员若有心想做好这个工作,其实难度是很大的,除了对行业知识的要求外,还要对其它的辅助专业技能要识,并灵活运用,而这些都不难,最难的则是学做人。做了项目申报人员,尤其是全能型(各类型科技、经贸、技改、知识产权、名牌、商标等)的项目申报人员的性格、脾气尤为重要,因为对内他的工作涉及到公司多个部门,对外他接触着多个政府职能部门和行业协会。若是一个口无遮拦、性格莽撞的人,往往本职工作没做好还得罪了人,搞得大家之间有着隔阂,不利于工作。
想做好这份工作一要管好自己的嘴巴:该说的、能说的就说,不该说的、不能说的坚决不说;至于哪些能说哪些不能说,则要自己心里事先掂量好;二是不能太骄傲:不要以为自己有本事或者在知名大企业甚至最近取得了什么显著成绩就傲气十足,实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取得的成绩只能代表过去、只能代表你公司的实力,并不能代表你自己。
只有与同事、政府职能部门、行业协会以及同行(仅指项目申报行业)和自己交际圈的朋友关系融洽了,这样你在与他们交流的同时才会学到不少的东西,得到不少有价值的信息。当你在项目申报过程中遇到问题请教别人时,别人才会热心指点。
2.2 项目申报书及可行性报告的撰写
2.2.1申报项目的选题和项目名称
申报项目的选题是否准确是申报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也是开展项目科研的基础和关键。要做好项目的选题工作,就要掌握大量的信息,包括科技信息、市场信息、同行科研情况等。在充分明了项目申报指南后,找到最适宜的项目申报领域范围和题材,便可着手组织材料。
项目的名称是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项目的重要信息点。项目题目出现问题,往往对项目申报材料乃至整个项目的研究方向带来不小影响。项目名称最能吸引专家和评委,并能给读者最简明的主题提示。在了解一个项目大致情况时,往往都是先看项目名称。项目名称的精妙,在项目可行性报告等申报材料中常常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相反,项目名称如果很差,让人不知所云,往往会损失整篇项目申报材料的信息价值。
总的来说,项目名称应用简明、精确的词语体现出项目的研发方向或主要内容。名称应简洁,用字一般不宜超过20个汉字,切忌用拗口的用语和不大为同行所熟悉的符号、简称、缩写以及商品名称等。
2.2.2可行性报告撰写的关键点
项目可行性报告的撰写主要注意五个方面,项目的可行性、项目的创新性、财务数据的分析预测、研发单位及研发人员的资质以及知识产权等五个方面
(1) 项目的可行性
项目是否会被立项,并获得财政资金扶持主要是看项目的实施可行性和含金量,项目可行性的撰写应侧重于国内外背景状况分析、项目实施存在的困难及准备采取的措施以及项目进度的合理安排。你要对项目实施的国内外背景进行分析研究对比,以及对可能存在的困难所采取的措施及对项目进度的合理安排。
在日常项目申报中不少申报人员会将项目研发周期定的太短或者太长,这是因为他们没有掌握好尺度。项目研制周期太短,恐怕你的项目是否立项,以及是否给予财政扶持,在还没有确定时你的项目就已经结束了,这对你的申报工作不利。专家评委会认为项目既然已经结束了,无需申报立项和申请扶持资金了,你的申报工作也就白费。项目研制周期太长,会对项目进展的跟踪和扶持资金使用的监控造成难度,一般情况下也很难获得专家评委的认同。当然,特定行业的研制周期另当别论,如:生物制药等是按阶段计算。
(2) 项目的创新性
无论什么科研课题必须要有创新性,这是申报书最突出的特点。申报课题的创新都是要求在前人没有研究过的或是在已有的研究基础上的再创造。研究的结果应该是前人所不曾获得的方法和结论,它可以是结合课题研究实践提出的新观点、新发现、新设想、新见解,也可以是通过研究建立的新理论、新技术、新方法或开拓的新领域,还可以是某个学科领域、制度、政策等方面的突破。
针对创新性可以通过该项目产品或实施后,与同行业类似的项目产品或项目进行参数对比,通过数据对比结合文字描述,配以科技查新报告等材料来体现出该项目产品或项目的创新性。
建议大家在平时要留意相关行业信息、收集同行的一些数据信息,当数据资源库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不会为了对比数据而发愁。在进行数据对比时,要结合时下政策环境,选取对自己有用的数据资源对比。如选取节能、降耗、环保、增效、信息化融合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对比。
(3) 财务数据的分析预测
申报材料中财务数据情况方面(含项目资金筹措安排)方面,要分析并说明公司财务状况良好,研发资金能及时到位确保研发工作的开展,同时在研发资金投入与效益预测方面,其数据要经得起考验,需平衡好两者之间的关系。
例如,某公司报区科技计划项目时,研发周期为一年半,其研发投入是上年年度销售额的6成左右。如此高的研发投入,企业的日常流动资金能满足其它方面的开销吗?这是要关注的首要问题。
还有一个企业,投入不到千万的项目,其项目结束当年会有近4亿的收益、项目结束第二年有近7亿的收益,收益额度是否过高或者其收益计算方式是否有误,在现今如此高额利润收益的项目,必然会引起专家评委的关注。
(4) 研发单位及研发人员的资质
新手在申报项目时,经常对研发单位研发能力的表述不到位。企业简介是对企业综合性的概述,对企业研发资质方面的表述不够全面和清晰,而在项目申报时专家评委不可能对所有企业的情况都十分清楚熟悉,只能通过你文字上的表述来了解你企业的研发能力,所以在对研发单位介绍时,最好重点介绍一下企业的研发能力和资质。
项目申报时项目负责人的资质也不能忽略。按规定,项目负责人必须是副高以上职称,也就是必须是有高级以上的职称资质,如果疏忽这一点,在项目负责人信息栏录入中级甚至初级,那么在专家评委严格审查下,十有八九会被刷下来;如果项目是个非常好的项目,小小疏忽而落选就真的有些不值得。
(5) 项目的知识产权情况
在项目申报时一般会有相关的预期成果提供形式和数量要填写,里面涉及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专利申请和授权量,以及新产品、新材料、新装备、论文著作、技术标准和新工艺(新方法、新模式)等。在这里通常会出现一些错误,如大多数企业申报人员会将专利、新产品、论文著作、技术标准和新工艺等数据填写的过大,在申报项目时,虽然会让专家觉得项目取得的成果会很好,这将对后期的合同书填写或者验收不利。合同书填写时有些系统会有申报书和合同书内容对比的功能,当对比发现差距时系统会要求你给出合理解释。在验收时,专家评委验收通过的主要参考依据为你的专利、新产品、论文著作、技术标准和新工艺等是否与申报时填写数据相符。
例如,某单位有一项目纳入“863计划”,获得上千万专利资助,现临近验收时发现合同书中提到该项目相关申请授权的专利要达到上百项,可实际上相关专利目前才三十多项。故建议在填写预期成果提供形式和数量时,切忌过份夸大,一定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认真评估。
2.3 项目申请资料的准备及装订
项目申报工作涉及面广、所需资料多,不同的项目所需提供的资料大致相同,由于项目的侧重点不同,其附件要求也就不同。项目申报的材料数据大多数情况下需与公司的研发、财务、营销、人事行政、生产制造、质管、环境管理等部门协同配合提供,项目申报人员如何搭建好这一个互通有无的信息沟通桥梁,以及汇总这些资料进行排版、装订较为关键。
2.3.1可行性报告的排版
大多数项目申报都需提供可行性报告,或者研制总结报告之类的文件。这类文件是专家评委审核查看的重点,正常情况下排版布局会给专家评委一个先入为主的印象。排版简洁、美观、字体段落格式统一,可以增加印象,专家评委有一个好心情,对你的项目评估是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在可行性报告等文件中设有专门的封面,可显示企业重视程度的同时,也把相关项目负责人、联系人、联系电话、项目负责单位等信息表达出来;建立文件目录及页码,可便于快速查阅相关内容;文件中字体大小、格式和段落统一,有些信息资料是文件撰写者在网站或其他学术期刊上摘录来的,这些来自各处的资料往往字体、大小和段落都不统一,会整体的美观造成影响。
2.3.2附件证明材料的排版
正常情况下一个项目允许上传的文件数量不超过15个,PDF格式的文件大小需小于1.5M。为了将相关申报文件要求中提及的文件都上传,而申报过程中提供的专利资料和近几年的获奖证书较多时,切忌要将这些资料生成PDF格式文件后上传。
在生成PDF上传这些文件前,切忌要给这类文件一个目录,以便查看。例如:建立一个20个专利清单的文件目录,把目录连同授权专利证书的扫描件一起生成PDF文件。大多数人往往生成文件后不予以检查就上传了,其实这是错误的,在生成这类PDF文件的同时,专家评委往往可看出项目申报人员的责任心与素质,以此推断该企业的重视程度与水平。
目录往往是用WORD软件编制的,而扫描件往往也有扫描精度的不同,以及尺寸像素的不同,若直接将他们生成PDF文件,那么打开PDF文件阅览时,往往目录与图像大小不一致,不便于查阅,甚至目录中的顺序与PDF文件中图片的顺序不同。所以,在排版布局生成PDF文件时除了考虑到最终文件的大小,更应考虑如何让生成PDF文件后,其目录与图片的尺寸大小一致,以及目录中的顺序与PDF文件中图片的顺序一致。
2.3.3相关附件界面的质量
这里相关附件界面的质量是指扫描件以及书面材料中附件的影印质量。有些人在扫描或复印相关证书时,为了赶时间,往往将证书连带封壳一起扫描或复印。其扫描或复印出来的质量就大打折扣,整体的清晰度和美感会受到影响。甚至有些人证书扫描出来后根本不旋转就直接上传,专家评委网上审核材料时看起来得斜扭着脑袋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若你自己都觉得看起来不方便,为何不旋转图片后再上传。
3 结 语
现在企业对科技项目申报工作越来越重视,申报要求和评审也越来越严,要想取得申报成功,只靠一时的努力是不够的,必须注重平时的积累。在申报过程中要事先充分领悟文件精神,并换位思考,以专家评委的立场角度来审核文件,这样有助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科技项目申报对项目申报人的综合性要求很高,其知识面要广、信息面要全、文件精神的领悟能力要强、内外的沟通联系要能协调处理好,各类软件的操作要熟练,尤其是工作压力承受能力要强。
要做到这些,除了平时注重加强信息积累,多和研发人员联系,多与公司内部和外部相关职能部门沟通外,也要关注政策的动向,并把握住其精髓含义,这样才有助于及时了解项目有关信息,必要时根据情况,对申报材料作出调整和补充。
参考文献
[1] 赵秀珍,杨小玲.科技论文写作教程[M].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
社,2005,4.
年,全市申报认定无公害农产品产地105.2万亩,申报认证无公害农产品41个,申报认证绿色食品6个,建设有机食品转换基地1万亩,建设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0.2万亩(详见市年农产品质量建设任务分解表)。
二、工作措施
(一)强化领导。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是一项功在当代、福泽千秋的公益性、基础性事业,需要各级政府的强力推动。各地、各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把此项工作作为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抓紧抓好。为确保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顺利开展,各县(区)要成立专门机构,明确专人负责,保证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建设与组织申报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责任。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是一项要求高、难度大、影响深远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地、各部门的协作配合,共同努力。各县(区)人民政府是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的责任单位,分管副县(区)长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本县(区)农业标准化生产、安全农产品认证申报工作协调及检测、业务经费的筹集与安排工作;市、县(区)农业、水产部门负责本行业技术规程审定、农业标准化生产指导、农业投入品管理、安全农产品认证申报材料审核与上报工作;质监部门负责农业地方标准管理、组织专家评审及备案工作;工商部门负责农产品商标注册及市场准入工作;环保部门负责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的监测工作。各地、各部门要强化责任、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共同抓好农产品质量建设工作。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质量立市战略,不断提高全社会质量意识,引导和激励全市各行各业提高质量总体水平,进一步增强综合竞争力,促进我市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市长质量奖管理办法的通知》(**政〔20**〕123号)的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市市长质量奖(以下简称“市长质量奖”)是市政府设立的最高质量荣誉奖,主要授予在**市登记注册,有广泛的社会知名度与影响力,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管理,质量管理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在国内外同行业处于领先地位,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
第三条市长质量奖的评审,坚持科学、公正、公平、公开的原则,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的原则,在企业自愿申请的基础上,严格按照程序和标准进行。
第四条市长质量奖为年度奖,每年度不超过3个,当年申报企业达不到条件的,奖项可以空缺。
第五条每年年初,由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市长质量奖的评选行业。
第二章组织管理
第六条设立**市市长质量奖评审委员会(以下简称“评委会”),市政府分管领导担任主任,市政府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和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局长担任副主任,成员由市质量立市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人组成。评委会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质量技术监督局,负责市长质量奖的评选和日常管理工作。
第七条评委会职责:
(一)组织、推动、指导市长质量奖评审活动,研究决定市长质量奖评审过程的重大事项;
(二)修改、完善和审定市长质量奖评审细则和工作规范;
(三)决定年度评审市长质量奖的评审组成员;
(四)决定拟奖企业名单。
第八条评委会办公室职责:
(一)制(修)订市长质量奖评审实施细则和评分标准、评审工作程序、行业评审特殊要求等工作规范;
(二)根据市政府常务会议确定的年度市长质量奖评选行业,制订市长质量奖评审工作计划,组织开展申报工作,受理市长质量奖申请;
(三)建立评审员专家库。每年度根据申报行业的实际情况,随机从专家库中抽取有关行业专家,组成相关专项评审组。评审组应具有广泛代表性和权威性,包括知名学者、质量专家、企业管理专家、行业人士和政府有关部门人员等,各评审组必须由5名(含5名)以上的评审员组成,评审组实行组长负责制;
(四)对企业的申报资料进行审查,确定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
(五)组织评审组对符合条件的申报企业进行现场考核和评审;
(六)提请评委会审议市长质量奖评审结果,确定获奖企业名单;
(七)推广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经验,组织开展广泛的交流学习活动;
(八)对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企业持续不断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和取得进步、规范荣誉的使用。
第三章申报条件
第九条申报市长质量奖的企业,必须同时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依法在**市行政区域内登记注册,具有法人资格,从事合法生产经营5年以上;
(二)质量管理体系健全,有效运行5年以上,已逐步实施卓越绩效模式管理,主要技术、经济和质量指标在国际或国内同行业处于领先水平;
(三)连续5年未发生重大安全、环保、质量等事故,产品连续5年经市级以上法定检验机构检验合格;
(四)自主创新能力强,实施标准化战略和品牌战略,企业文化突出,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效果明显,大力开展资源节约型、质量效益型、科技发展型企业建设;
(五)品牌优势突出,具有良好的诚信记录和社会声誉,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高新技术和服务行业知名品牌等企业可优先列入评审范围;
(六)获得市有关主管部门推荐。
第十条凡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企业,不得申报市长质量奖:
(一)不符合国家产业、环保、质量等政策;
(二)国家规定应取得相关证照而未取得;
(三)近3年内有质量、安全、环保等责任事故(按行业规定);
(四)近5年内国家、省、**市监督抽查产品不合格,或存在严重服务质量问题;
(五)近3年内参加市长质量奖评审活动存在弄虚作假等违规行为;
(六)近3年内有其它违反法律法规不良记录的。
第四章评审标准
第十一条市长质量奖的评审标准主要依据国家标准GB/T19580《卓越绩效评价准则》。评审标准内容包括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等部分,各部分的每个条款都有明确的要求和相应的分值,按标准量化评分。市长质量奖逐步引入顾客满意度指数(CSI)测评,并将测评结果作为评审依据之一。
第十二条为保证市长质量奖评审标准的有效实施和在不同行业评审工作中的一致性,在同一标准要求下,可按行业类别分别制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将根据本行业的特点,重点在经营规模、质量管理、科技进步、市场占有率、诚信记录和社会贡献等方面拟定推荐标准,以保证市长质量奖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第十三条市长质量奖的评审主要包括申报企业资格审核、材料评审、现场评审、顾客满意度测评和专家评委会审议,材料评审和现场评审均须依据评审标准逐条评分后进行综合评价。
第五章评审程序
第十四条每年度市长质量奖评审前,由评委会办公室在市级主要媒体、网站上本年度市长质量奖的评审公告。
第十五条符合申报规定的企业,应根据本年度市长质量奖的申报条件,向评委会办公室索取申报表,按要求整理申报材料,并经所在乡(镇、区)签署意见后,在规定时限内提交。
第十六条评委会办公室对申报材料进行初审。初审符合申报条件的分别由市安监、环保等部门出具审查意见后提交相关专家评审组。各专项评审组根据材料评审、现场评审等情况,综合排序,提出市长质量奖获奖企业候选名单,提交评委会全体会议审议并研究确定拟奖企业名单。
第十七条评委会办公室在市级主要媒体和网络上对拟奖企业名单进行公示,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公示期为15天,对公示期间反馈的意见,由评委会办公室调查核实,形成调查报告,提交评委会审查。
第十八条经公示没有异议的拟奖企业名单,报市政府分管领导审核签署意见后,由市政府发文公告,向获奖企业颁发市长质量奖奖牌(奖杯)、荣誉证书。
第六章奖励及经费
第十九条市政府对本年度获得市长质量奖荣誉称号的企业给予**万元奖励。
第二十条市长质量奖的奖金和评审经费,列入市财政预算,实行专款专用。
第二十一条当年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同时获得中国名牌、驰名商标、标准化实施战略和农产品博览会奖励其中之一或多项的,执行最高奖励。
第七章管理与监督
第二十二条市长质量奖有效期为4年,期满可重新申请。
第二十三条获得市长质量奖的企业在证书有效期内可将“**市市长质量奖”字样在其广告、包装、使用说明书、铭牌上使用,但必须标注有效期。
第二十四条建立获奖企业定期巡访及动态管理制度。有关部门应及时了解获奖企业的生产经营和质量管理等情况,督促其保持荣誉,不断提升改进。
第二十五条市长质量奖奖金主要用于获奖企业的质量持续改进、质量攻关和人员培训、质量检验机构和实验室建设的投入及对质量持续改进做出突出贡献的个人等,不得挪作它用,评委会办公室对获奖资金的用途予以监督。新晨
第二十六条对弄虚作假、采取不正当手段骗取市长质量奖荣誉的企业,评委会办公室可提请市政府批准决定撤销其市长质量奖称号,收回奖牌(奖杯)、荣誉证书,追缴奖金,并予以曝光。
第二十七条在市长质量奖有效期间,企业出现用户或消费者投诉、重大质量事故、国家或省监督抽查不合格等情况的,由评委会办公室查证,并根据情况报市长质量奖评委会分别给予警告、通报处理,情况严重的由评委会撤销其荣誉称号。被撤销市长质量奖的企业,5年之内不允许申报市长质量奖。
第二十八条承担市长质量奖评审工作的有关机构和人员要依法保守申报企业的商业或技术秘密。
第二十九条评委会办公室要切实加强对评审工作的监督,对在评审过程中、、、造成不良后果的人员,取消其评审工作资格,并提请其主管部门或所在工作单位给予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部门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一、积极培育和引导小企业进规模
(一)加大对规模以下企业的培育力度。
进一步加大对规模以下企业的帮扶力度,对有发展潜力、成长性较好的规模以下企业,各县、区政府要建立规模企业后备库,制定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帮助解决企业在发展中遇到的用电、用水、用地、融资、企业管理、产品质量、市场销售、项目建设等方面的困难和问题,促进其上规模、上水平,尽快进入规模企业行列。
(二)规范规模企业申报条件和认定程序。
申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须具备独立的法人地位,当年产品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且有齐全规范的会计、统计基础资料和专(兼)职统计人员。严格执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认定程序。镇(园区)对拟申报工业企业进行初审;县、区统计局和经委进行复审,复审要深入企业调查,认真核实申报材料,复审合格并经县、区政府确认后,向市统计局、市经委申报;市统计局、市经委审核后,向省统计局推荐上报,国家统计局审核批准后纳入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范围。对于达到规模企业标准而不进行申报的企业,要依法依规引导其申报进入规模企业行列,促进企业规范管理、健康发展。
二、进一步加强对规模企业的扶持和奖励
(一)加大对规模企业的政策资金支持力度。
1。对规模企业投资建设国家、省和市产业政策鼓励支持的项目,各县、区政府和市政府有关部门要优先推荐、安排各级财政资金给予补助和贴息资金支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当年利用银行贷款发生的利息,由受益财政按照一定比例贴息。规模企业整体搬迁到工业园区的,优先安排项目用地。
2。对新列入的规模工业企业,环保部门收取的企业排污费地方留成部分的75%,连续三年返还给企业专项用于环保治污建设。
3。供电部门在电力供应紧张时期,优先安排规模企业用电指标,规模企业因发展需要扩容电力的,优先给予支持。
4。税务部门要加大税收政策宣传与执行力度,及时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享受国家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税收负担。
5。工商、质监等部门要积极引导企业申报“驰名商标”、“名牌产品”,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督促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和市场竞争力。
6。国土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帮助企业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用地问题,及时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办理用地手续。
7。各金融机构要进一步加大对规模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创新信贷产品和信贷模式,着力解决企业融资瓶颈问题。
(二)加大对规模企业的表彰奖励力度。
1。对新进入规模工业企业统计范围,能如实、按时上报统计报表,生产经营正常的企业,每年给予一定奖励。具体数额由县、区政府自行确定。
2。凡年销售收入首次达到1000万元以上且年纳税额占主营业务收入3%以上的企业,由受益财政给予1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凡年销售收入首次达到5000万元以上且年纳税额占主营业务收入3%以上的企业,由受益财政给予2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3。根据企业经营规模、注册资本、社会贡献等,推荐企业负责人参与年度全市“十大创业明星”、“明星企业家”评选活动,并以市委、市政府名义表彰;积极推荐优秀企业家作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选。加大对先进企业、优秀企业家的宣传力度,努力在全社会营造创业光荣、发展为上的浓厚氛围。
三、进一步加强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规模工业企业培育工作由市工业经济和全民创业领导小组负责,日常协调和服务工作由市经委、市统计局承担。各县、区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精心组织,强化措施,扎实做好本地规模企业的培育发展工作。
(二)加强基层统计工作。
各县、区政府要进一步加强企业统计工作,保障工作经费,强化企业财务人员和统计人员业务培训,积极帮助、指导企业做好财务报表和统计报表填报工作。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届二次、三次全会、全省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关于“保增长、促转型、重民生、创和谐”的要求,认真履行好质监职能,进一步优化服务,促进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为我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贡献。
二、目标任务
深入推进名牌战略,积极争创中国名牌,新增浙江名牌20只,新增*名牌50只;深入实施标准化战略,帮助和指导行业、企业标准创新,新增标准创新型企业10家,力争规模以上企业重点产品采标率达到85%以上;大力加强质量标准创新项目建设力度,新增质量赶超项目4个,省级块状产业质量提升重点项目7个;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服务节能减排,淘汰改造锅炉70只以上;充分运用好各种政策,积极为企业争取各类项目资金和奖励资金;开展清费减负工作,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深化技术机构质量帮扶活动,为100家企业开展质量帮扶工作。
三、服务内容
(一)大力开展名牌战略服务,着力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加大对我市企业实施品牌战略的扶持力度,重点加强企业申报中国名牌、浙江名牌、*名牌支持力度,引导企业走名牌强企之路,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力争在我市区域内形成以中国名牌企业为龙头,以浙江名牌企业为重点,以*名牌企业为基础的三级名牌梯度发展格局。
1、调整名牌评价政策方向。名牌评价工作向优势企业(产业)、重点骨干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装备制造业等企业倾斜,对符合中国名牌、浙江名牌申报条件的企业优先予以推荐,符合*名牌申报条件的企业优先予以认定。
2、制订名牌培育规划。根据各级名牌评价目录和条件,全面摸清符合要求的企业情况,制订各级名牌培育规划,明确目标,分步实施。同时对列入各级名牌培育的企业根据各级名牌评价条件,帮助企业对照检查,分析存在问题,指导解决,逐步完善企业申报条件。
3、积极培育和发展区域名牌。认真分析研究我市块状经济的特点,帮助和指导块状产业行业协会(商会)按照《浙江区域名牌评价管理办法(试行)》的要求制定具体的培育计划和方案,建立相应的管理机构,争创区域名牌。对基本符合条件,已申请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注册并由相关部门受理的块状产业,优先作为浙江区域名牌重点培育对象。
4、加强名牌宣传和保护。建立名牌企业定期宣传机制,通过报纸、电台、网络等媒体大力宣传名牌,叫响名牌,提振企业发展信心,提振大众消费信心。
(二)大力开展标准化战略服务,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1、帮助和指导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标准化活动。帮助企业积极申报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研制项目,参与国际标准化组织活动;通过产学研有机结合和政策激励,促进关键技术及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技术及时转化为标准,提高科技创新成果的产业化水平。
2、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现代物流、连锁经营、旅游等服务行业标准化工作。积极帮助企事业单位和行业协会制订城市建设、社会服务、旅游景点、现代物流、商业行业服务标准,并积极推广实施。
3、帮助企业提高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力。强化企业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工作的意识,逐步建立健全应对工作预警体系和工作机制,提升TBT预警能力;组织企业积极参与TBT评议工作,及时提出合理建议,避免或减少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带来的风险和损失。
(三)开展企业质量管理基础服务,提升企业质量管理整体水平。
1、帮助企业完善质量管理工作。加大《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宣贯力度,引导和帮助企业采用六西格玛、5S、ISO9000、ISO14000、ISO18000等国际先进管理方法,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工作,提升质量管理水平。
2、帮助企业完善标准化基础工作。引导企业健全以技术标准为主体,管理标准、工作标准相配套的企业标准体系,50%市级以上名牌产品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
3、帮助企业完善计量基础工作。指导企业加快计量检测体系建设,100%市级以上名牌产品生产企业通过计量检测体系或计量检测能力确认;帮助企业开展节能降耗工作,大力开展“双百一千”工程,重点引导年耗5000吨以上标煤企业完善计量检测体系,并开展计量检测体系确认,至2009年底力争全部按《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的要求配备计量器具,建立能耗监测计量基础设施,促进能源使用精细化管理。
4、开展企业培训活动。根据企业生产的实际需求,采取课堂讲解、实地操作、实习观摩质量管理先进企业等多种形式,全面开展质监法律法规、质量管理、标准计量和检验检测技术培训,提高企业法律意识、质量主体意识、责任意识和自律意识。质量法律法规宣贯1000人次,标准、计量及检测人员培训1000人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1000人次。
(四)开展重点项目服务,加大质量标准创新项目建设力度。
1、加强质量赶超项目服务力度。帮助和指导企业赶超国外质量先进水平,提高企业质量竞争能力,全年力争有4个以上项目列入省级质量赶超项目。
2、加强标准创新项目建设力度。加大块状产业名牌培育质量提升工作的服务力度,指导企业高质量完成列入省块状产业质量提升项目的工作目标,确保更多的产业列入当地质量提升工作计划,争取更多项目列入省级重点项目。通过项目的提升,带动整个行业质量水平的提高。
(五)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
1、先行服务行政审批事项。加大对生产许可证企业(包括食品生产许可证企业)、3C产品企业、特种设备制造企业以及代码证办证企业的服务力度,帮助企业进一步完善生产条件。对所有需要进行行政许可审批的企业,做到履行职能、服务先行,在进入正常审查程序之前,对相关企业进行免费的先行服务;缩短办理许可证时限,提高申报材料审查效率,实行一次性告知补正材料,市级以上发证的,帮助做好与发证部门衔接,方便企业办事。
2、开展证后服务。对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采取定期回访、信息通报等方式,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国家标准、实施细则的动态信息。
3、优化服务,提高办事效率。完善并落实服务承诺制,推行“一站式”服务、限时服务、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等工作制度。提高办事窗口的服务水平和能力,进一步缩短组织机构代码证办证时间。
(六)全面开展技术服务,着力解决企业生产中存在的技术问题。
1、拓宽技术服务领域。充分利用质检部门技术机构优势,为企业在产品质量检验、计量检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节能减排、工艺改进、技术培训等方面提供技术服务。
2、建立技术服务队,开展技术指导服务。根据企业的不同需求,组建相应的技术服务队深入企业开展节能降耗、产品质量提高、工艺改进以及标准制修订等方面服务,为企业提供计量管理评定、质量管理、认证、综合测试等服务,推广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为企业免费提供节能减排技术咨询。
3、加强技术机构能力建设。根据我市产业特点,建立相应的检测项目,提升技术机构服务主导产业和优势企业的能力,为我市企业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保障。积极为企业提供便捷有效的计量和特种设备在线检测服务,面向中小企业开放实验室。
(七)开展清费减负服务,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1、进一步落实清费减负政策。暂停制造修理计量器具许可证、计量器具型式批准、计量标准考核以及省级发证的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审查等收费项目;降低检验检测收费标准,对企业的计量器具检定、校准以及部分特种设备检验收费给予10%—30%的优惠,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2、转变理念,提升行政执法有效性。对企业存在违反质监法律、法规行为的,有符合法律法规可从轻、减轻或免于行政处罚的,一律依法从轻、减轻或免于处罚;对违规违法情节轻微的,实行“首次告知整改”制度。建立“联手打假,扶优护牌”协作网,力求我市名优企业合法权益不受侵犯,为名优产品构建良发的发展环境。
3、改进和完善产品质量监督抽查方式方法。减少质量稳定产品的监督抽查频次,对产品质量抽查连续3年以上合格企业减少1次抽检。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建立组织。
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是质监部门服务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做好质监工作的有效途径,是提升质监部门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市局将成立服务企业年活动领导小组,指导、协调服务企业年活动的开展、实施工作,各单位、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结合全年目标责任制和当地实际,开展服务企业年活动。
(二)落实责任,确保实效。
各单位、部门要围绕实施方案中确定的目标和服务措施,认真落实,要将各项服务目标、任务和措施分解到具体责任部门,分解到人,确保服务活动不走过场,狠抓落实,抓出成效。开展领导干部联系企业活动,将重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业作为服务重点,市局确定30家企业作为重点联系帮扶对象,局领导每人重点联系帮扶2家企业,局机关各处室分别重点联系帮扶2家企业,各县(市、区)局(分局)领导干部对辖区内重点企业实行对口联系。组织百名领导干部深入企业,保持与企业的联系沟通,及时了解企业服务需求,制定针对性的服务措施,切实解决企业实际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第一条为了贯彻落实党的*精神,坚持科学发展观,引导、推动我国企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努力提高工业整体水平,加快实现我国工业现代化,经国务院批准设立中国工业大奖(以下简称大奖),为规范大奖实施工作,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大奖是我国工业领域的综合性最高奖,是我国工业领域最有影响力的奖项。奖励在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自主创新、培育世界知名品牌、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在技术、生产、经营、管理方面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并为促进产业发展和增强综合国力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及具有特殊重大影响的产品。
第三条大奖在国务院及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下,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组织全国性行业联合会(协会)共同实施。
第四条大奖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坚持高标准、坚持自主创新、坚持市场检验。
第二章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五条为组织好大奖的实施工作,设立大奖组织委员会。大奖组织委员会下设大奖评审委员会和大奖组织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大奖办)。
第六条大奖组织委员会由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全国综合性行业联合会(协会)、全国性科研机构、相关专业协会(组织)及新闻媒体等单位领导组成。负责制定、修订大奖实施管理办法;组建大奖评审委员会;审定荣获大奖的企业及产品等。
第七条大奖评审委员会由我国工业经济界专家和学者、中国工程院院士等人员组成。负责对申报大奖的企业及产品进行综合评审并提出评审意见;对已获大奖的企业及产品进行复查。
第八条大奖办为大奖组织委员会的常设工作机构,设在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负责组织协调大奖评审和日常管理工作等。
第三章申报范围与条件
第九条大奖的申报范围:中国工业领域及其相关产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及具有特殊重大影响的产品。
第十条企业及产品申报条件。
(一)企业申报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且中方控股;
2.特种行业企业须持有国家生产许可证;
3.近三年内未发生过重大质量、生产安全责任事故及违反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行为;
4.主要工业经济指标在国内外同行业居领先地位;
5.中方控制关键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6.拥有中国世界名牌的实力和水平。
(二)产品申报条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依法注册商标;
2.中方控制关键的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
3.生产技术、质量水平、经济及社会效益达到同行业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4.达到中国世界名牌的水平;
5.近三年内未发生过重大质量责任事故。
第四章评审标准
第十一条企业及产品评审标准。
(一)企业评审标准:
1.科技水平
采用先进技术和科研成果,使用的核心技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有自主技术创新并达到同行业国际先进水平;信息技术应用广泛,注重研究开发工作,有较强的国际竞争力。
2.品牌发展
质量保证体系健全,市场占有率高,产品和服务质量达到国内领先和国际先进水平;具有发展战略规划和措施;拥有或达到中国世界名牌的实力和水平。
3.经济效益
实现年销售额、利润、税金及出口创汇额在国内同行业中领先;资金投入产出率高,产品性价比好,附加值和总资产贡献率高。
4.资源消耗
原材料利用率高,能源消耗低,有效利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效果好,在同行业中达到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重视新资源的开发和应用,发展循环经济。
5.环境保护
各类污染物的处理排放持续达到国家的排放标准,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注重环境和生态保护,实现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6.人力资源
注重人才培养,拥有素质较高的管理者、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和劳动者队伍,人力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充分发挥科技人员和管理人员、操作人员的作用;劳动生产率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
7.安全生产
建立健全安全标准体系,重视安全教育,具有针对本企业产品、工艺、设备的严格有效的安全控制措施及相应管理制度;达到行业和国家标准。
8.社会责任
注重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的协调;坚持以人为本,建立了完善的职工劳动保障制度;重视企业信用管理,诚信度高;形成了优良的企业文化;支持公益事业,遵守社会公德。
(二)产品评审标准:
1、科技水平高,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及关键的核心技术;采用国际标准或达到国际先进标准水平;其生产工艺过程良好,生产技术达到国际尖端技术水平;信息化技术应用广泛,信息化水平居世界同行业前列。
2.质量安全可靠,实物质量达到国际同类产品先进水平;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高,国际影响力强,品牌形象良好,形成了世界顶级品牌;经济效益达到国内同行业领先水平。
3.资源利用合理,利用率高;环境保护意识强,措施到位,污染物处理持续达标;无不安全生产隐患,确保安全生产;对维持生态平衡和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4.具有特殊开拓创新性,能够推动产业进步,促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对我国工业现代化建设有重大积极推动作用,在国际市场上有着长远发展前景。
第五章评选程序
第十二条大奖评选程序包括:申报、推荐、评审、公示、审定、上报、等。
(一)申报申报企业或产品生产单位按照大奖申报要求,认真填写《中国工业大奖企业申报(审核)书》、《中国工业大奖产品申报(审核)书》,并将申报材料分别报送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协会)和相关的全国性行业协会(各三份)。尚未成立工业经济联合会(协会)和全国性行业协会的,报送相关的全国综合性行业联合会(协会);无相关全国综合性行业联合会(协会)的,直接报送大奖办。
(二)推荐受理申报单位对申报企业及产品进行资格审查后,将同意上报的企业及产品的材料和推荐意见上报。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协会)报送大奖办,大奖办按照行业分类分别送往相关的全国综合性行业联合会(协会);全国性行业协会报送相关的全国综合性行业联合会(协会)。无相关全国综合性行业联合会(协会)的直接报送大奖办,由大奖办转送大奖评审委员会。
(三)评审
1、全国综合性行业联合会(协会)进行初评,提出行业意见及第一轮候选建议名单;
2、大奖评审委员会进行综合评审,提出综合评审意见及第二轮候选建议名单;
3、大奖组织委员会对第二轮候选建议名单进行审议,提出大奖的正式候选名单。
(四)公示将大奖的正式候选名单向社会公示一个月,对提出异议的企业或产品进行必要的复核。
(五)审定大奖组织委员会在听取社会各方面意见后,对公示后的名单进行审定,确定大奖正式获奖名单。
(六)上报大奖组织委员会将正式获奖名单呈报国务院。
(七)大奖组织委员会荣获中国工业大奖的企业及产品名单。
第六章表彰
第十三条召开中国工业大奖颁奖大会,由大奖组织委员会向荣获大奖的企业及产品授予“中国工业大奖”荣誉称号,颁发荣誉证书及奖牌(杯)。
第十四条对荣获大奖企业及产品给予大力宣传。荣获大奖的企业及产品可以使用“中国工业大奖”荣誉称号及标识。
第七章经费来源
第十五条大奖实施工作的经费依靠国家财政部门拨款。
第十六条接受国内外友好团体组织及人士的自愿捐赠款。
第十七条申请建立大奖基金或大奖专项资金。
第八章管理
第十八条大奖每二年评定一次。由企业或产品生产单位自愿申报,不向申报单位收取任何费用。
第十九条大奖评定年度进程:一季度为企业及产品的申报;二、三季度开展大奖推荐、评审、公示、审定、上报工作;四季度结果及表彰。
第二十条大奖每三年复查一次。一季度受理已荣获大奖企业及产品的复查申报工作;二、三季度开展考察及审定工作;四季度复查结果。
第二十一条获大奖的企业及产品生产单位,填写《中国工业大奖企业复查表》及《中国工业大奖产品复查表》并报大奖办;由大奖评审委员会进行复查,并将复查结果上报大奖组织委员会审定。
第二十二条大奖组织委员会对荣获大奖企业及产品生产单位发出复查结果通知,并抄送其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协会)和全国性行业协会、全国综合性行业联合会(协会)。对不按时提出复查申报和复查不合格的,撤消其大奖荣誉称号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三条为了保证大奖的严肃性和良好声誉,全国性行业协会,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工业经济联合会(协会)及相关组织,不再设立相应级别的工业大奖奖项。
第二十四条全国综合性行业联合会(协会)如开展行业初评工作需要,可根据《中国工业大奖实施管理办法(试行)》的规定,制定《细则》并报大奖办备案。
第二十五条荣获大奖的企业及产品进行宣传时需注明获奖年份,正确使用大奖标识和英文名称(ChinaGrandAwardsforIndustry,缩写:CGAI)。
第二十六条荣获大奖的企业及产品如发生下列情形时,应在一周内以书面形式报告大奖组织委员会,并由大奖组织委员会采取相应的措施:
(一)因不可抗力导致无法进行正常生产和运行;
(二)发生重大质量、安全责任事故;
(三)产品品牌所有权发生变化;
(四)知识产权与国内外企业发生纠纷;
(五)企业及其主要领导违纪、违规和违法;
(六)发生并购、重组等重大组织形式改变。
第九章纪律
第二十七条大奖评审工作做到科学化、程序化和规范化,受政府、企业、新闻界和社会的广泛监督。
第二十八条参与大奖评审的有关人员必须遵纪守法,公正廉洁,实事求是,认真负责,保守机密,团结协作。对违反纪律者,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直至撤消其资格。涉嫌犯罪的依法提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二十九条申报单位要实事求是,不得弄虚作假,对违反纪律的视情节轻重给予批评、警告或撤消申报资格;对已获大奖的企业或产品,一经查出立即取消获奖资格,收回荣誉证书和奖牌(杯)并向社会公告。十年内不得重新申报。
第三十条大奖推荐、评审单位,一律不准以任何方式收取企业费用,企业不准以任何方式付费。对违反此规定的,一经查实立即取消其申报、受理、推荐、评审资格,并追究其当事人责任,涉嫌犯罪的依法提交司法部门处理。
第三十一条社会各界对已经公布荣获大奖的企业或产品如发现弄虚作假行为,可向大奖办举报;对参与大奖评审的有关机构和人员如发现违反纪律的,可向其上一级组织举报。
第十章培育
一年来,在市科技局的正确领导下,中心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紧紧围绕全市科技经济工作大局,中心上下齐心协力,创新思路,开拓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在为政府服务、为企业服务、科技咨询、培训等方面取得了新成效。中心2009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中心。
一、围绕全市科技经济工作重点,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一是编辑印发《**科技参考》4期。中心结合本地区产业现状进行专题调研,并形成专题调研报告,重点就国内外科技发展动向、水平、趋势及影响,科技成果的应用,科技发展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以及科技发展战略、发展政策等通过《**科技参考》有针对性的进行报道,为政府、科技决策部门和从事科技管理工作的领导提供参考服务。二是为市政府化解金融危机提供决策参考服务。积极为市政府收集、整理国内发达城市所采取的应对金融危机的有关政策和措施资料,为我市政府部门科学应对金融危机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整合科技资源,完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为区域科技创新提供科技支撑
中心通过整合科技资源,加强科技服务软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建成了**市中医药企业科技创新公共服务平台、技术转移服务平台等8个共性技术支撑平台和17个基础数据库,打造了一个区域性公共科技网络资源服务平台,拓展了服务空间,为加快区域自主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不断提升科技自主创新服务水平,促进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服务。
三、发挥优势,开展特色科技服务。一是依托公共服务平台,大力开展信息服务。充分发挥现代网络优势,通过中心网站、中药科技创新服务、技术转移网等公共服务平台各种信息23972条,为政府、企业、社会等提供信息服务;二是发挥中心科技人员智力优势,开展咨询服务。利用中心科技人员智力优势,开展咨询和技术服务,减少企业的创新市场风险,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经济发展。先后为**生化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化学工业**工程有限公司等100多家企业及个人提供了咨询和技术服务。其中,提供技术咨询服务32项、管理咨询18项、申报项目咨询20项、解决技术难题、科技成果登记及奖励咨询和科技项目查新服务80余项。取得了良好成绩;三是组织“三农”专家服务团,开展科技服务三农工作。为加强科技服务三农服务工作,中心对科技服务“三农”专家库进行了更新和充实,扩大了“三农”专家服务团专家队伍,拓展了服务领域,三农专家由原来的由60多人扩大到100人。先后组织三农专家深入**、**、**、**等县(区)村屯田间地头,针对***病防治、**优质高产栽培、**修剪、**病虫害防治、**改造技术等开展技术指导、咨询服务,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全年共组织专家开展三农服务工作15次,发放技术资料1600多份,接受技术咨询250余人次。与此同时,为破解制约产业发展难题,为农业产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撑。中心积极组织“三农”专家服务团专家对***穿孔并**病进行课题攻关,其中由市科技局立项支持的**穿孔病防治试验,已通过专家验收,目前,正组织专家在**主产地**进行**病防治试验;四是积极开展培训服务,提高科技素质。中心围绕提高中小企业管理水平和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农民的科学素质等关键问题,积极开展科技培训服务。先后举办了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申报、监理培训班、组织企业参加“企业转型与升级管理研讨会”、“制造业设计仿真一体化解决方案”研讨会以及三农科技培训等共20多期,培训各类人员1000多人次。
四、认真组织企业参加“两会一周”活动。
中心利用“**科博会”、“**高交会”和“**科技活动周”平台,组织企业参加展览和项目对接洽谈,为企业技术需求项目牵线搭桥,使企业通过“两会一周”这一平台,既宣传了企业,扩大了企业的影响力,又实现了企业与名牌高校、科研院所及大企业集团技术项目洽谈对接,为企业产品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科技支撑。今年共组织4家企业的4个项目参加**科博会,并成功与**有色金属总院、**大学、**科技大学以及**中国公司和中国**工业集团、中国**总公司等进行了对接洽谈;组织22个企业的22个项目,参加深圳高交会;在市科技局的领导下,成功筹备了**届**科技活动周,组织了300多人、80多家企业的新技术、新成果参加了展示展览及项目签约洽谈,高标准完成了市科技局委托我中心承办的“新技术新产品交流交易会”任务,在全*评比中**市获得最佳组织奖,我中心获得地市组织一等奖。
五、大力加强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推广应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为加强广西科技文献服务平台的推广应用,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加大对平台的推广宣传力度,与县科技局联合将平台的推广应用向县(乡)机关、企事业单位延伸辐射,为县级政府部门制定县域经济、发展规划、政策法规,以及企业提供信息服务,有力的促进了县域科技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对提升中小企业竞争力起到积极作用。今年举办平台推广应用培训班2期,其中6月份在**县举办的培训班由县政府主办。共培训人员100多人次。全年接待用户300多个、读者1000多人次。先后到**科学研究所、**有限公司等20多家企事业单位开展了科技文献服务,发放了广西科技文献共享与服务平台用户卡150多张。发展20多个会员单位。
六、加强科技项目工作,提升中小企业创新能力
中心为9家企业编制了国家创新基金项目申报材料,为企业策划包装自治区、市科技计划项目、农业成果转化资金项目共15项。对***仪器厂、***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7家获得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的企业进行了监理工作,指导3家企业开展项目验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