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土木导论论文范文

土木导论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土木导论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土木导论论文

第1篇:土木导论论文范文

现在的大学生,往往已经习惯了养尊处优的生活,面对建筑业可能远离城市、家人和网络的工作条件,心生畏惧;面对建筑业可能出现的消极和腐败现象,缺少必要的抵制能力.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之一,就是职业道德意志不够坚定.

2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

职业道德行为是指人的职业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是衡量从业者职业道德水平高低的客观标志.只有具备了正确的职业道德认知、良好的职业道德情感和坚强的职业道德意志的基础上,才能形成正确的职业道德行为.然而,在调查中发现,只有35%的同学有主动培养自己的职业道德行为,26%的同学认为自己的职业道德水平低.

3“卓越计划”背景下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模式研究

随着“卓越计划”开展的不断深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结合建筑企业对行业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要求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现状,才能培养出适合建筑市场要求的卓越土建工程师.

3.1加强家校和校企沟通,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

一名卓越土建工程师的培养,离不开家庭、高校和建筑企业的共同努力.高校作为连接家庭和建筑企业的中间环节,应充分发挥自身的纽带作用,加强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家庭和实习就业单位的联系.通过了解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实习单位的表现,及时解决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的开展职业道德教育.

3.2加强与任课或实习老师的交流和沟通,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利的内部环境

随着卓越土木工程师计划的实施,单纯依靠辅导员或是专任老师都很难满足学生成长成才的要求.因为,在专业技能培养、行业动态等方面,专业老师具有很大的优势,但又存在着对大学生缺乏思想教育经验的不足;而思想政治辅导员,虽然有着很强的教育学生、指导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能力,但又缺乏对建筑行业技能、专业知识的了解,造成对学生职业道德指导针对性不足.因此,思想政治辅导员和专业老师只有加强沟通了解、取长补短,才能为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提供有利的内部环境.

3.3通过榜样引领作用,激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自觉履行职业道德的意识

社会学家研究认为,人的社会行为具有群体模仿和认同的特性,从大学生职业道德养成的过程来看这一现象尤其明显.大学生往往会不自觉地模仿自己所崇拜的偶像,然后在周围人的反馈中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3].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并收到良好的效果,就必须努力营造良好的氛围.具体措施如下:(1)继续深入开展“十佳大学生评选”活动“.十佳大学生评选”作为展示在校大学生风采的标志性活动,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学生的关注.由于这些榜样就在他们身边,使得学生更容易找到自己的不足,进而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2)邀请建筑企业卓越的土建工程师来院讲座.现在,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未来充满困惑,不知道毕业后该做什么、怎么去做,怎么才能够成长为一名卓越的土建工程师.因此,可以通过邀请建筑企业卓越的土建工程师来院讲座的方式,让学生了解一名卓越土建工程师的成长之路.(3)邀请优秀校友来院交流.由于部分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快速发展的同时,软件硬件建设仍有不足之处.一小部分高考失利的学生在进入校园之后,难免有些失落而自暴自弃.此时,可以邀请优秀的校友来校交流,通过他们的亲人经历,激发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对专业的热爱.(4)通过宣传海报、QQ群、微信、微博、校园网等方式大力提倡良好的职业道德风尚.宣传恪守职业道德的模范人物,使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收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3.4深入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和科技创新活动,拓宽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途径

职业道德教育有别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其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为将来的就业做准备,这就决定了职业道德教育的特殊性,即技能性[4].一方面可以通过鼓励学生参与各级的职业技能竞赛,如测量大赛、CAD制图大赛、手工绘图大赛、力学大赛、结构设计大赛、纸桥设计大赛等,培养学生的职业资格意识和职业荣誉感;另一方面,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开放性实验、校立学生科研、浙江省新苗人才计划、挑战杯创业创新计划等,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3.5大力开展职业道德类相关的校园文化活动,提高大学生培养职业道德的热情

职业道德教育不能仅仅依靠职业道德教育课或是两课课堂的理论灌输,而是要结合学校的各项教学、实习环节,进行全方位的教育活动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对于刚步入大学校园的新生,面对陌生的学校和所学的专业充满了好奇和疑问,这时高校要结合新生特点,着重开展始业教育、适应与成材、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思想教育、遵纪守法教育等活动.让土木工程专业学生可以尽快了解专业培养计划、目标及发展方向等;让学生能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学的专业将来一定可以大有作为,从而使他们热爱自己所选择的专业.只有热爱自己的专业,才能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使学生初步树立职业理想和职业道德.对于大二、大三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专业基础,可以积极鼓励他们参与专业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服务社会的过程中国,切实了解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与实用性.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则应结合就业形势,开展就业择业道德、职业生涯规划和发展等内容的教育活动.

4结束语

第2篇:土木导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连续刚构桥;动载试验;有限元模型;冲击系数;动挠度

中图分类号:TU24 文献标识码:A

简支转连续箱梁桥的施工顺序为预制好的主梁安装到位,形成简支梁状态。进而在墩顶两侧一定范围内现浇混凝土,并且在主梁上部布设预应力短束来实现连续。该种桥型施工简单可行,施工工期短,具有施工材料和设备投入小的特点。但,人们对该种桥型的认识远远不如单一的简支梁和连续梁那么深刻。因此,通过现场检测获取第一手实验数据是十分必要的。再者,该类桥梁在施工过程中和运营期间,也出现了一些病害,通过现场检测,探明出现病害的该类桥梁的承载能力同样十分必要。

1 工程概况

某嘉陵江大桥位于武胜县境内,是典型的简支转连续桥型。主桥为90+2×170+90 m四跨一联的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桥长520m。连续刚构采用单箱单室,三向预应力,箱宽6.35m,翼板悬臂2.5m,全宽11.35m。两端副桥为简支T梁。全桥共设8道横隔板。另中跨24号截面设置加劲横隔板,增加箱梁整体受力性能。此处只研究此桥的简支梁。。桥面铺装C55混凝土,设计荷载为公路—I级。

2动力特性

2.1 建立有限元模型

为了能够更好地模拟结构的质量和

刚度,利用商用软件MIDAS/CIVIL建立

三维实体单元有限元模型,模型采用空

间实体单元模拟T梁结构。三维实体有

限元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三维实体有限元模型

2.2有限元计算

本文基于MIDAS软件,采用子空间迭代法对

某嘉陵江大桥进行模态分析,得出该桥的前5阶

固有频率对应的5阶振型。桥跨结构理论计算振

型图如图2~图6所示。

图2 T梁一阶振型图

图3T梁二阶振型图图4 T梁三阶振型图

图5 T梁五阶振型图 图6 T梁五阶振型图

3 动力性能分析

3.1 结构频率和阻尼比

利用所建立的有限元模型模态分析和对桥跨结构的脉动测试,获得结构的前5阶自振频率实测值和理论计算值如表1所示。

表1 前5阶自振频率实测值和理论值表

通过实测结果和计算结果的对比可知:

(1)该桥结构自振频率(周期)实测值与理论值吻合良好,变化规律基本一致。

(2)该桥结构自振频率(周期)实测值均较计算值大,符合设计要求。

(3)实测阻尼比最大值为3.64%,说明该桥具有一定消耗外界能量的能力。

(4)桥跨结构阻尼比的实测值在2.15%~3.64%之间。根据《地震工程学》(胡聿贤著)的推荐数值,在小振幅振动时,结构物的阻尼比一般在0.1以下;根据《地震工程导论》(李杰,李国强编著)的推荐数值,对于钢筋混凝土桥,阻尼比经验值的平均值为0.032左右。对表1中的数据分析可以得出,该桥的阻尼比小于0.1,也基本在0.032左右波动,因此该桥的阻尼比处于正常范围之内。

3.2动挠度和冲击系数

此桥调用两辆汽车进行动载试验,分别进行了单车20km/h、30km/h、40km/h的匀速跑车试验、20km/h障碍行车试验和30km/h制动试验,记录了桥梁跨中截面处的振动反应。部分有关记录与分析图见图7~图12所示。

图7 T梁竖向脉动时程曲线图图8 T梁横向功脉动时程曲线图

图9 T梁20km/h跑车动位移曲线图10 T梁40km/h跑车动位移曲线

图11 20km/h跳车动应变移曲线图12 40km/h跑车动应变移曲线

表2 典型工况下结构动挠度、冲击系数

由表2分析可知:

(1)以40kM/h匀速运行的单车和车列(2辆)使桥跨产生竖向振动,测点瞬时最大振幅达到2.54mm,最大动应变-26με;

(2)以20kM/h匀速运行的单车跳车时,测试部位产生剧烈的竖向振动,测点瞬时最大振幅达到3.11mm,最大动应变-33με。

(3)桥梁结构冲击系数比较低,最大值为1.158。

4结论

(1)通过软件MIDAS/CIVIL建立简支转连续桥梁三维实体单元有限元分析计算模型,结构自振频率(周期)实测值与理论计算值吻合较好,表明该软件能够比较精确、真实地模拟T梁的动力特性。

(2)桥梁结构频率的实测值比理论值大,表明该种桥型的整体刚度较好,有较强的抗冲击性能,即结构动力特性能够满足设计要求。

(3)该桥最大实测阻尼比为3.64%,既在正常适用范围内,又具有一定消耗外界能量的能力。表明,简支转连续箱梁桥型在动力性能方面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4)该桥的结构冲击系数较低,说明该结构行车性能比较好,充分反映了桥面的平整度良好。

参考文献

[1] 崔爱民. 银滩黄河大桥静动载试验研究[J].桥梁建设,2002(5):23-25.

[2] 朱先祥. 荷载试验在桥梁检测中的应用[J].公路交通科技,2008,(30): 77-79.

[3] 刘自明,王邦楣. 桥梁工程检测手册[M]. 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2.

[4] 林镇洪. 海南西环线既有桥梁动载试验研究 [J],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2010.6:37-43.

[5] 刘炳涛,史青芬. 兰青线K146简支T梁动载试验检测研究[J]. 山东交通学院学报,2010.9:42-47.

[6] 田志勇,唐茂林,浦黔辉.宁波庆丰桥静、动载试验研究[J].桥梁建设,2012,42(5):31-36.

[7] 史剑发. 简支转连续多片箱梁桥静动载试验研究:[吉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吉林:吉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2011.

第3篇:土木导论论文范文

学校简介

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是“十大”盟校(The Big Ten)之一,建立于1867年,一直是全美最优秀的大学之一,理工科在“十大”中更是排名第一。该大学排名全美前10名的研究生专业有物理学、化学、计算机科学、心理学、教育学、工程学、会计学、大众传播学、图书馆科学、音乐、数论、代数、逻辑学、微生物学。工程学院在全美闻名遐迩,其电子工程、计算机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机械工程、原子工程、农业工程、环境工程等系科都排在全美前五位,化学工程、航空航天工程排在全美前十位。

该校的教授和校友有不少知名人士,比如历史上第一次在同一领域(固体物理学)中两次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发明了晶体管并提出了低温超导理论(BCS理论)的巴丁教授;哈肯教授与阿佩尔合作在计算机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网络神童马克・安德森(Mark Anderson)在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设计了因特网浏览器软件Mosaic及Netscape;身价一度超过比尔・盖茨成为世界首富的甲骨文公司(Oracle)董事长兼首席执官拉里・埃里森(Larry Ellison)曾在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读书;AMD创始人兼首席执官杰里・桑德斯(Jerry Sanders)是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电子工程学士;通用电气(GE)董事长兼首席执官杰克・韦尔奇(Jeck Welch)是伊利诺大学香槟分校化工博士。截至2003年,该大学共有二十位教授及校友荣获过诺贝尔奖,两位校友荣获过图灵奖,一位教授荣获过菲尔兹奖,二十一位教授及校友荣获过普利策奖,十一位教授荣获过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现任教授中有两位普利策奖得主、二十六位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二十九位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该校的计算机系创建于1972年,多年来在全美排名一直保持在Top5之内,一些事实也无可争辩地捍卫着这一地位:世界上最早的计算机Eniac诞生在这里;世界上第一个网络浏览器Mosaic诞生在这里;其毕业生所建立的公司(Netscape、YouTube、PayPal、Lotus和Sieble Systems)在计算机界赫赫有名;其国家超级计算机应用中心(NCSA)是全美国五大计算机研究中心之一。

课程设置

该校计算机系的课程设置乍一看上去和国内大学似乎没有什么大的区别。对本科生来说,“1”开头的系列基础课程,主要是包括计算机导论,离散数学等计算机基础课程;“2”开头的是更专业一些的课程,比如类似国内操作系统的System Programming、计算机体系结构和数据结构;“3”开头的目前仅有两门课:397 Individual Study和398 Special Topics in CS,主要是扩展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能力。研究生的课程都是以“4”开头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以“5”开头的专业课程,其中以598开头的为前沿学科讨论课程。学生也分为硕士和博士,但对硕士的要求不高,所以很多直接跟随教授做研究的学生都是博士。课程的要求也是作业、项目和最后的考试。但实质上,由于管理、研究水平等原因,这些设置还是有所不同。

该系目前提供三种类型的本科学位,一种是五年的本科和硕士生打通的学位,五年毕业后取得本科和硕士两个学位;另两种是计算机科学本科学位和软件工程学位。每一种根据对学生都有不同的学分和课程要求。比如对于第一种学位,要求选够120学分,其中理论(473 Algorithms或者475 Formal Models of Computation)、结构(431 Embedded Sys Arch and Software或者433 Computer System Organization)和软件(421 Programming Lang and Compilers或422 Programming Language Design或423 Operating Systems Design)必须按研究生学分选修。

研究生分论文和非论文两类。论文学位中和国内一样分硕士生和博士生。普通论文硕士要求28个课程学分和4个论文学分。博士生的总学分要求是96个课程学分,包括课程学分和论文学分,其中至少要求32个论文学分;学士直读的博士生要求96个课程学分。目前注册的研究生人数近450人。

从课程设置方面看,该系的课程分得很细,从和国内相类似的专业基础课,比如计算机导论、数据结构、软件体系结构、数据库系统、操作系统、软件工程;到很专业的课程,比如算法、密码学导论、程序验证、自主信息系统、形式化软件开发方法以及以598打头的带有主讲教师名字代号的扩展课程。尤其以研究生的课程设置最为细致。数一下他们的课程可以发现,学生有很多方向可以选择,本科生的课程多达77门,研究生的更是多达102门。当然有不少课程是两者都可以选修的。一般一门课程3~4个学分(根据是否完成Project区分),每周两次,一次75分钟。

讲授该课程的教师基本上都是该校专门从事这一方面研究的权威,有着多年的研究经验。比如我所选修的“程序验证”课程属于该系的研究生基础理论课程,任课教师Meseguer教授已经在这方面从事了近三十年的研究,而且目前也是这方面的权威。“数据挖掘”课程的教师是Han教授,也是数据挖掘的世界级权威。这保证了任课教师在讲授课程的同时贯穿了该课程在学科中的领先技术和知识。同时,比较明显的一点是课程结合实际动手的项目比较紧密。比如我所选修的“程序验证”课程虽然有很强的数学背景,介绍了等式逻辑和重写逻辑,但该课程辅以该实验室的Maude系统作为实践工具,所以所介绍的理论可以实实在在地在计算机上看到其作用和结果。“程序设计原理”这门课也使用了Maude系统作为高级程序语言的规格说明语言,这立刻就让本来很抽象的两门课有了感性认识的平台,学生可以立刻通过工具感受逻辑在计算机中的作用,可以使用该工具立刻设计出自己的新的程序语言。相比而言,国内类似的课程都缺乏相应的辅助工具,学生学理论不知道怎样用到计算机中,学程序语言设计多是看看别人设计的语言是怎样的,难以在短时间内自己动手设计一个。

开放性

这半年中我感受最深的当数该系信息资源的开放性。从课程上来说,每学期的每一门课程都能在系里的网络上找到相应的讲义、作业、项目以及阅读的参考资料。和课程相对应,每位教授都开设一个甚至多个专题讨论会,这些讨论会都有相应的MailList可以让学生或是研究人员加入。根据我的研究兴趣,我参加了Maude、Runtime Verification以及软件工程讨论小组。每一个讨论组由教授主持每周定时讨论一至两个小时,同时维护一个网站公布每次讨论的主题或是论文。所以,和国内的例会不同,这些讨论会除了教授自己的学生,往往会有一些感兴趣的学生或是像我这样访问学者参加。通过这样的方式,也有教授的介绍,我和目前我感兴趣的几个教授都交流过,他们都很细致地介绍自己的研究,包括介绍实验室开发的软件工具。而这些软件工具都放在他们自己实验室的网站上,有的是可以免费使用的,有的甚至是源码公开的,同时有他们公开发表的论文。有两位教授的实验室研究内容我比较感兴趣,但他们还没有源码,经过两次讨论后,他们都表示可以提供源码以便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同时,我找他们的学生询问相关工具的一些细节技术,他们都详细解答,有时甚至花费两个多小时。

其实这一点在我联系访问的Host Professor时就感受颇深:每一位教授都可以在他们的主页上找到非常详细的资料,他们的研究概况、发表的论文、教授的课程、所做的研究项目、学生、联系方式等等。对比国内同行,很多都没有自己的主页,有一些由于单位组织倒是有,但所找到的基本上都是仅仅一页的概述而已。这导致国内很多信息无法交流。当然,我想这也有一点客观原因,就该系的项目情况而言,纵向课题的资助就已经足够教授们完成研究,所以他们并不在乎把研究成果转化为实际产品,而是公开这些研究成果,让其他人尽量多地使用,让其他人或公司完成产品的转化工作。反之,国内很难找到根据研究成果完成的软件工具,因为一般如果做到工具,都希望更进一步做到产品化,能以此争取到横向课题的支持,以便弥补纵向课题经费的不足。由于横向课题讲求实用,有很多非前沿性,非研究性质的工作需要完成,直接影响了研究的深度。

开放性还反映在该系的研究领域交叉之中。该系的研究领域分为:算法和理论;人工智能;体系结构、并行计算机和系统;复杂生物及计算生物;数据库及信息系统;图形图像和人机界面;系统和网络;程序语言、形式化系统和软件工程;以及科学计算。但在我所参加的讨论中,经常可以看到多个实验室的教师和学生相互参与讨论。比如我上上周参加的形式化小组的讨论会上,就有体系结构实验室的学生;上一周的软件工程讨论会上,报告者是一个数据库实验室的学生,因为他的工作内容涉及到用数据挖掘和统计的方法进行软件调试,同时与会的还有该实验室的两位教授以及其他实验室的学生。同一个研究领域内的合作就更多,比如我所访问的教授专注于程序语言、形式化系统和软件工程领域,他自己的实验室和另外该领域的另一位教授Rosu的实验室相连,两人合作过多篇文章,Rosu的程序设计语言以及形式化软件开发方法课程中应用了Prof. Meseguer的形式化工具,甚至有一些讲义。我大致看过该系教授们的简历,非常少有本校毕业的学生,这说明相关合作并不是以前师生关系的继续。同时,这里常常有一些前沿讲座是由斯坦福、剑桥、伯克利和爱丁堡大学的教授和博士生开设(应聘的博士生都要公开做一个面试形式的讲座),也有微软和IBM这样的大公司的研究院或是一些著名公司的学者的讲座,这些讲座频率很高,常常可以在该系每周的日历上看到这些通知。

其实,访问学者这样的一个制度本身就是很开放的。半年一年的互访,带来了很多交互的信息。相比而言,国内有不少实验室虽然也设有客座教授、开放项目等,但是很难落到实处,很难有人真正是在实验室里交流这么长时间,更多的仅仅是每年几次的互访而已。不过,为每一位访问学者提供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提供所有办公服务恐怕也是目前高校难以提供的紧缺资源。

风气

另一个让我感受比较深的地方是该系的学习风气。由于课程设置很细,很多课程选课的人并不多,一二十个学生的课堂是很常见的,有的课程仅仅4~5个学生。当然也有上百人的大课,这一般是本科和研究生共同选修的课程。我上学期选修的program verification课程共有12个学生,这学期选修的formal method software development也不过十七八个学生。但给我印象很深的一点是,从开学到学期末,学生数目基本上保持不变,可见很少有人缺课。上课的气氛很活跃,课堂上几乎没有见过学生打瞌睡,讲课中间学生随时提问,教师也是当时就回答。对于教师提出的问题,也几乎没有冷场没有人回答的情况,当然也不是每一次回答都正确。相比而言,国内大学目前缺课的现象相当严重,有的必修课程都有三分之一缺课的,选修课就更不用说了。这当然有教师的原因,目前教学普遍不受重视,所有职称的评定基本上由科研决定,这从前年上海交大的倍受学生欢迎的教师始终仅仅是一个讲师就可见一斑。而教学显然是很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的。

也不是说这里的教授上课都很好,也有底下学生反映讲课不好的,但无论是从教师的授课还是学生的学习,你可以明显感受到两个字:认真。研究生自己决定上什么课,一个学期一般也就选修2~3门。相比而言,国内硕士研究生一学期的课程多达七八门,其中不少都是必须选修的,学生的学习相对比较被动,很多学生就为拿学分,课堂上打瞌睡,学Tofel和GRE,复习考研的学生大有人在,课堂上很少看到学生主动提问。在我的一门电子商务的选修课上我就问过学生,他们是否愿意做我以项目的方式提供的考试,很多学生说很有兴趣,可是却没有时间。必修课和学位课的项目、作业已经让他们穷于应付,还要复习考研、考Tofel和GRE,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为此我还调整过项目完成时间,允许学生在第二个学期开学时交,可以看到效果要好一些,有一些学生利用假期完成了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可是随着教学管理的正规化,要求课程结束后一周内必须给成绩,刚开放一些的项目只好又恢复原状。

这些情况造成了恶性循环,学生老师相互认为对方不认真,老师认为学生既然不想学,花的时间精力又不值,何必认真。学生认为老师备课不认真,讲授的内容陈旧,学不到东西,没必要好好学。从作业方面看两者也有很大的差距。作为访问学者,我虽然选修了课程,但其实并没有学分,也没有在学校注册,充其量也就是旁听,但由于教授建议我做作业以加深理解,我也基本上按时完成了作业,一学期一共五次作业,有理论证明,也有系统的使用(实验室开放了根据他们的理论开发的软件工具)和编程,要求打印作业并提交。发还作业的时候,我看到所有学生,包括我自己在内的作业都被认真批改过。而我自己为了完成作业把讲义看了一遍又一遍,花了很多时间,但也从中发现很多深入的问题,如果不做作业还以为自己理解了,其实不然。询问其他学生,他们也花很多时间做作业。该系的学生鲜有抄作业的,一方面学校处理很严,大家都认为是很不光彩的行为;另一方面认为做作业时为自己能学到东西做的。相比之下,国内目前学生抄袭作业的现象非常严重,有的学生私下里说有的课程甚至超过90%的比例。我认为这一方面有社会风气的影响:君不见教授、学者的学术抄袭都时有曝光;另一方面是管理不严造成的。虽然国内的大学也有同样的制度说抄袭者要惩罚,可是国内大学一门必修课由于研究生扩招甚至达到三百多人,虽然也有助教制度,但如此高的学生教师比例势必造成作业、项目甚至试卷批改难以把关,从而进一步加剧了抄袭现象。

第4篇:土木导论论文范文

突出优势,强化内涵,奠定轨道交通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基础

学校依托轨道交通类国家重点学科、国家特色专业、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以及一批国家级实践教学平台和科研平台,以行业前沿理论和先进技术为引领,通过学科专业交叉、教学科研协同、学校企业联合,深化课程平台、精品教材、实践平台和师资队伍内涵建设,为轨道交通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坚实基础。

1.构建轨道交通特色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以行业先进技术为引领,鼓励教师积极将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带入课堂和实验室,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和实验教学项目,建设了一批与前沿技术接轨的特色专业课程群。在课堂教学中加大双语教学课程比重,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提高学生的国际竞争力。

2.编写轨道交通特色教材

以精品教材建设为核心,吸收最新科技成果和前沿理论,不断加强轨道交通特色系列教材建设,编写出版了《交通运输》《车辆工程》《铁道工程》《铁道信号》《轨道牵引电气化》等特色专业系列教材,保持专业课程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的先进性。

3.搭建科研教学一体化实践平台

学校在现有的科研平台、实验教学平台和校外基地建设的基础上,及时将科研最新成果转化为实验教学内容与实验教学系统,自主研制一批与轨道交通关键技术发展同步的实验系统,实现了校内优质科研资源、行业企业先进技术条件和实验教学资源的深度融合与共享,为轨道交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奠定了坚实的实践基础。

4.培养一支掌握轨道交通前沿理论与先进技术的师资队伍

通过引进与培养相结合、承担学科前沿理论研究课题与行业先进技术项目开发相结合等方式,培育了一批掌握轨道交通前沿理论与先进技术、学历层次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一体化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提供了师资保障。聘请长江学者、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学名师和学科带头人等优秀教师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班授课,让学生感受大师风范,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拓展途径,营造氛围,探索多元化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学校在原有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点改革建设基础上,持续探索“研究型、复合型和工程型”三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拓展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途径。

1.通过“2+2理科试验班”“通信工程本硕及本硕博连读班”“土木工程茅以升班”,开展专业特色鲜明的研究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2+2理科实验班”是从全校新生中选拔优秀学生,招生规模由原来的60人扩展到现在的180人,这些学生在理学院完成2年深厚理科基础培养后,于第3年根据其兴趣进入相应专业学习;土木工程专业每年从本专业选拔优秀本科生30人进入“茅以升班”;通信工程专业每年从本专业选拔70人进入“本硕博一体化实验班”。这些实验班通过加强基础学科学习和配备学业导师个性化指导,培养基础理论扎实、知识结构合理、专业兴趣浓厚、科研创新能力突出的具有学术带头人素质的拔尖创新人才。

2.通过“轨道交通复合型实验班”开展“运―电、运―控、运―建、运―车”等主学科专业交叉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该实验班依托北京市级“轨道交通复合型工程拔尖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建设,每年从相关专业选拔优秀本科生30余人,从集成线桥隧站、机车车辆、供电传动、信号控制于一体的轨道交通规划与运营管理复合型拔尖人才培养要求出发,实施“3+1+2”本硕连读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即在土木工程、车辆工程、电气工程、自动化、通信工程、计算机等专业进行3年的专业教育,选拔优秀学生进行1年轨道交通综合理论与实践学习,再进行2年研究生阶段学习,培养基础宽厚、特色鲜明、视野开阔、个性突出、发展潜力大、创新意识强、综合素质优秀、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运―建”“运―车”“运―电”“运―控”等轨道交通复合型工程拔尖人才,满足轨道交通关键技术领域的高端人才需求。

3.通过“卓越工程师产学联合培养试点班”校企联合开展工程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依托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育计划”试点项目和“探索行业高校产学联合培养人才的模式和机制”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从全校工科专业选拔100余人,通过校企双导师制,开展“3+1+2”卓越工程师产学联合人才试点培养,要求学生1年在企业开展本科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后2年研究生论文要在指定企业进行实习和工程项目研究,突出了学生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企业培养了急需的卓越工程人才。

科教融合,注重实践,建立一套系统的科研训练方法

通过开设研究方法论课程群、主干课程研究型教学、自主创新实验、专题讲座等,及时将科研成果和前沿技术引进课堂、引进实验、引进教材和引进毕业设计;通过将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项目、学科竞赛、企业实践等固化到培养方案中,引导学生早进课题、早进实验室、早进团队、早进企业,形成了“四引进”和“四早进”的科研训练方法。

1.研究方法课程群

包括专业导论课程、科技文献检索课程、学科专业研究方法论课程、产品创意设计与实践课程等,是指导学生认识学科、了解专业、明确专业取向的引导课,是吸引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参与科研项目、探究未知领域、激发科研兴趣的探索课,是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系统的研究方法、务实的科研作风和活跃的创新思维的训练课。

2.推行主干课程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性教学载体内容主要来自教师实际科研项目或专题研究项目,在教学内容与科研充分融合的同时,也将科研方法融入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技创新能力。

3.创建了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科研训练体系

以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科竞赛、专题研究和自主创新实验为载体,设立了3个层次的科研训练内容,通过学生创新实践给予自主教育学分,引导学生系统参与科研训练,参与到导师的科研实践中,培养学生掌握专业研究技能和科学的研究方法,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研究能力与创新精神。

完善制度,提供保障,形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组织制定各类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改革试点的相关管理文件,制定不同模式下的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指导等运行管理办法,建立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发展和科研创新的激励措施及经费保障制度,形成了行业特色研究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长效机制。

第5篇:土木导论论文范文

Abstract At present mos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 are trying to transform the practical and professional, The corresponding curriculum teaching reform, mathematics courses as the compulsory basic courses of institutions of higher learning, Faced with many problems in the transition period, this paper on the teaching process of the problems and reform measures, Taking Xinhua College of Ningxia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explore the teaching reform of advanced mathematics courses.

Keywords teaching reform; applied talent training; modular teaching

深化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改革,是独立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环节。高等数学课程是学院应用型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如何正确处理好学院高等数学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的关系,以及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是独立学院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作为宁夏大学新华学院,正逢转型之际,高等?笛Э纬痰慕萄Ц母镆彩且幌钪匾?任务。

1 课程现状分析

独立学院是在大力推广普及高等教育的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是相对独立的本科层次的院校。高等数学是高等院校中理工科, 经济管类非数学专业学生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它所具有的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广泛的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它与初等数学相比较所具有的难度和深度。一是独立学院的学生普遍入学基础低,数学基础也参差不齐,自控力和自学能力也相对较差,面对有难度的高等数学时,会产生一种畏惧的心理;二是课堂教学主要采用的是传统教学“粉笔+黑板”的模式,这样大大降低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三是考核方式单一,好多学生抱着只要期末考试通过就能拿到学分的侥幸心理,忽略了课程的过程学习;四是学院的大多数数学老师都是学数学专业的,对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很难涉及到,授课过程倾向于数学知识的理论和方法。因此,探索高等数学的改革措施,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和质量,是摆在数学老师面前的一项重要事情。

2 教学改革的思路

转型背景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的定位是: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以及具有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应用创新能力的人才。根据培养定位的要求,我们确定了学院高等数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改进原有大学数学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构建“模块化”的大学数学教学模式。

(1)构建“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及其教学内容,将每门课程分为“基础模块、专业模块、应用模块、拓展模块”等四个模块。创新多元化的“课程模块”教学方法,以高等数学的具体教学内容为载体,从学生实际出发,运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针对各个“课程模块”采用不同的、多元化的教学方法。 “基础模块”是对所有学生进行基础性与教育通识性教育,是必修课程的主要部分,由数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形式完成。同一基础模块应执行统一的教学要求,而不同模块则体现不同的教学要求。“专业模块”是专业所必需的独特性数学知识与能力。是必修课程的另一部分内容,由数学教师通过课堂教学形式完成。在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基础模块和专业模块教学方式中,鼓励教师积极改革与实践各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应用模块”的主要特点是数学与专业的交融性,教学中应充分凸显数学的应用性。该模块教学根据具体内容而采用灵活多维的方法:①由数学教师渗透在课堂教学中完成;②以“问题解决”为导向,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师生“教学合作小组”共同完成。应用模块的这种开放性、合作式的教学方式,正是大学数学教学面向专业和凸显数学应用性的最好途径,对提高应用型人才的思维方式及创新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拓展模块”的教学则应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通过开设辅修专业、双学位、开放性实验与实践等各类课程,以学生自主学习或选修课教学的方式完成,加强学生自觉学习和应用数学的能力以及实践操作的能力。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学生课外学习活动,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使学生的课外学习活动效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从而使学生的数学学习与应用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

(2)提高学生课外学习效能,重视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在原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建设好高等数学精品课程,选用一定数量的教学软件,为开放性数学实验与创新学习项目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3 教学改革的措施

(1)基于“模块化”的课程体系,制定适合各专业需求的教学大纲。不同专业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的要求不一样,甚至差别很大。例如,在给经济管理类的各专业授课时,重点要讲导数、微分等知识,涉及到计算机相关的专业时,傅里叶级数是重点内容,给土木工程的部分专业授课时,曲率、曲线积分等知识的要求较高,而与生物相关的部分专业只需要一元函数的微积分,多元函数的微分用得相对较少。针对学院理工科、管理类各专业的自身特点,将相关内容重新整合,制定了与各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大纲。

(2)在“应用模块”中,加强应用型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将各专业的专业知识融化到高等数学的课堂上。第一,注重应用型教师的培养,派老师去企业挂职锻炼,承担高等数学课程的老师常期与专业课教师交流,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了解高等数学在相关专业中的应用,以及数学课程中涉及到的专业案例。第二,建立专业案例教学资源库,例如,平时用于教学的专业案例、习题、作业论文和课内外实践教学的案例。第三,改革教学方法,课堂教学中,数学教师应多引入一些和专业背景相关的数学案例,这样既可以使学生了解高等数学在各专业中的地位和作用,也能使学生提高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学习和运用数学的目的。

(3)改革高等数学课程考的核方式。为了突出技能型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实行形式多样的考核方式是必然趋势,一是开设高等数学课程的导论课,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把专业课对高等数学课程的要求细化到具体的理论、知识点和实践习题,这些是学生必修必掌握的内容,可归结为“基础模块”,第一节课就告诉学生;二是针对“基础模块”内容,在学习过程中,可增加考核次数,如课程论文、?x书心得,也可以是章节测验、口试等,过程考核占总成绩的30%。

(4) 对于基础比较扎实和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可以进行分组,每组布置一个小课题或者项目,由组内同学共同协商完成,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队协作的能力,如数学建模等。

4 教学改革的体会

第6篇:土木导论论文范文

关键词:以就业为导向;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

一、引言

房地产行业带动了相关专业的发展,而其中工程造价尤为突出。工程造价专业招生形势很理想,但是,据调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学生理论能力很强,相对实践能力较弱。近年来,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各个院校不断的探索新的培养模式,例如工学结合,“2+1”顶岗实习等教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工程造价专业主要是培养具备工程造价相关理论,能满足独立算量,熟练运用造价软件,能独立承担工程造价工作的一线工作岗位要求的技术应用性人才。该专业具有实践性,动手能力强的特点,针对该特点,如何培养市场需求的人员,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由《建筑业企业资质等级标准》我们知道,施工企业的资质标准中,在人才考量方面,目前还主要集中在具有一级、二级建造师等相关证件上。据实行建造师考试改制之后,未来对施工企业的资质评定中,有关施工人员,预算人员,质量人员,安全人员,材料人员,机械人员,测量人员,资料人员等相关的数量也会列入资质评定的标准中。而这一规定,意味着市场上对该相关人员的需求会增多。因次,在设置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方面,我们可以据此为导向,设置工程造价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二、现行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以下从两个方面对目前现行的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分析。现行工程造价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以及职业能力。

1、 现行工程造价人才培养模式存在问题

建筑行业的发展带动工程造价专业的发展,目前,对工程造价专业而言,招生院校的增多,招生规模的扩大,促使用人单位对该专业人员的要求逐渐细化,要求越来越高。而原有的培养方案存在一些问题:原有的培养方案侧重于培养基础扎实,理论性较强的人才,例如合同管理,建筑力学等相关课程占据了学生不少的学时,而这些课程的开设,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方面所起作用不大。另外,职业千叶能力的培养和企业的需求有些不符。据调查,工程造价学生的毕业去向主要是施工单位,就业岗位主要集中在造价员,资料员等方面。而以后企业所需的质量人员,安全人员,材料人员,机械人员,测量人员等并没有设置相应的培养计划。

2、 对目前的工程造价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目前大多数工程造价专业所做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在就业 方面主要集中在施工单位,造价咨询单位等。该专业的职业能力分析方面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认图识图能力。针对该能力而设置的相关课程主要有建筑识图与房屋构造,施工组织设计等。其次是计量与计价能力方面。开设的课程主要有工程造价基础,工程造价基础课程设计,CAD,以及相关造价软件的开设等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手工算量,以及套定额的能力等。但是,由于开设的课程较多,而课时量又有限制,所以,造成的后果是学生所学东西不精细,不深入。另外,在拓展职业知识迁移方面,主要有工程建设法规,建设监理导论等方面,一些理论性的课程。这些课程的开设,会在一定程度上拓展学生的就业范围,但是作用不是特别大。

三、以就业为导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针对目前的就业形势,以及目前的工程造价专业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对于工程造价人员的培养方面,以就业为导向,工程造价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如下。

1、明确培养目标

工程造价专业旨在为社会培养具有“工程预算+工程技术+法律法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应用性、职业型创业者。学生在校期间即可取得土建工程造价员资格证书。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具备工程造价全过程管理基础理论知识和专门知识,掌握工程建设阶段造价管理的基本技能,具有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与素质,具有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评标、审标,建设工程造价概预算、工程造价确定与控制、成本核算及建设工程项目投资管理能力,经过严格职业技能训练,获得土建工程造价员初步技能,能够适应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需要,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性、职业型专门人才。

不断调整培养计划

2、适时调整培养计划。以往的培养计划重在理论,课程设置方面亦如此。以“应用”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将那些和本专业关系不大的边缘课程给删除。增加一些实践性强,动手能力强的课程。课程设置方面,改变以往的公共基础,专业基础,专业课,选修课等的划分方式,替代以能力模块划分: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实习实训模块、专业拓展能力模块。并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将这些模块设计成有机联系的整体,并在规定时间内按照一个恰当的顺序完成课程教学。

3、课程体系建设是教学的重中之重。目前对工程造价人员的需求,首先需要很强的实践能力,需要精通软件,所以这是设置课程首要考虑的问题。其次,不但要懂技术,还要具备相关的经济、法律知识。在专业课程体系构建方面要考虑到这一就业特点。并且在构建课程体系时,与我国目前工程造价相关资格考试挂钩。国家通过相关的工程造价管理体制改革来提高和促进该专业队伍素质和业务水平,因此对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非常有必要的。

综合上述知识特点,我们构建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从事工程造价及工程管理工作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以专业基础模块、专业核心模块、实习实训模块和专业拓展能力模块为四个平台,多元化的课程体系框架,从而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如下图所示。

4、 多元化的考核方式

以就业为导向,应用性人才的培养,对于人才的考核方式与评价也应该改变传统的仅凭一份毕业设计论文来衡量学生的做法,着重考核学生实践能力,理论课和实践课分别进行,理论课的考核可采用例如闭卷、开卷考等方式,而实践课可采用具体案例来进行考核,并且采用多次考核取平均的方法。

四、结论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应用性人才,同时应该以学校、社会、企业三位一体,寻求应用性本科教育心得突破。(作者单位:1.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建筑工程系;2.河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本文系中原工学院信息商务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1420)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陈宏伟,沈国华.关于高职工程造价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的思考[J].价值工程.2013.(7)

[2] 陈金华.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院校工程造价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J].高职教育研究.2008. (4)

[3] 李怀伦.试论《工程造价》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河北唐山,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第7篇:土木导论论文范文

论文关键词:采矿工程;本科教学;改革

世界上科技、经济发达的国家.如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的采矿高等教育均采用重基础、宽口径的培养模式.教学中体现培养方式的灵活性和教学内容的综合性,多学科交叉,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因此,为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迎接世界知识经井的到来,采矿工程本科教育应进行彻底改革。

一、我国有美高校采矿工程本科教育改革情况

目前,孢国大多数设有采矿工程专业的高等院校,其专业设置、教育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均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改革。例如.中南工业大学,原采矿系经调整、改造后.现为资源环境与建筑工程学院.包括地质工程、采矿工程、测绘工程、城市规划工程及土木工程等专业采矿工程专业本科1999年招生30名,其中1/3在湖南省单考单招,2/3在全国统考生中招收。学校对采矿、选矿、地质及测绘等四个艰苦专业的学生,在专业奖学金评定上实行优惠政策凡学科各科考试合格的学生都可评为A类奖学金,在教学内容上增加岩土工程有关内容,重点是地下工程、道路建设等方面的内容,同时添加会计、金融等经济类的选修课程。中国矿业大学仍设采矿工程系及本科教学中的采矿工程专业。1999年采矿工程专业奉科招收四个班,计划1~3年级合为大班教学,4年级分为四个专业方向,即地下开采、露天开采、通风与安全及工业工程等专业方向。学生在校期问均获专业奖学金,教学内容主要围绕矿山进行。重庆大学原有的采矿工程专业发展起来舶矿山工程物理专业和矿山环保专业现已分别发展成为土术工程专业和珂=保专业采矿工程专业新设岩土工程及检涮技术方向.单考单捂,年招收25名本科生.教学内窖增加爆破、地基基础、边坡工程和地下工程等有关岩土工程知识。北京科技大学原采矿系现改为资源工程学院,采矿工程专业改为矿物资源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包括采矿,选矿、石油等方面。教学改革目标是拓展专业面.由金属矿开采改为以金属矿开采为主,同时包括石油、煤矿、非金属矿开采及海洋采矿。学生在校期闻加强CAD教学、计算机绘图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课程及部分岩土工程方面的课程。1999年该专业本科招生33人。武汉工业大学为原武汉建材学院,其采矿工程专业现改为矿物资源加工工程。1999年本科招生一个班。教学非金属矿开采为主.增加化学化工、矿物资源深加工及利用方面的内容。

采矿工程本科教育进行了较大改革的高校还包括东北工业大学、山东矿业学院、湘潭工业学院(原湘潭矿业学院)等高等院校。

前述高校采矿工程专业本科的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专业选謦课改革后涉及的课程门效达150门,涉及的专业实习、实验及设计等实践性环节16个。原有的采矿工程专业课程门数减少或合并,学时减少。在校生所授课门散增加较多。总之,各有关高校根据自身的教学基础和人才需求特点,均在不同程度上扩大了专业范围,在学生招收、培养方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做了较大改革。

二、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情况

采矿工程、地下工程及地面岩土工程等均属“工程”类学科,处理的对象同为岩土.有非常接近的专业特点,要求的基础知识和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相同或相近.且实践性强困此,了解这些相关专业的教学情况.有助于采矿工程的教学改革。

我国清华大学、北方交通大学、北京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长沙铁道学院、长沙交通学院等高校的土术工程、交通工程、隧道工程及地下建筑工程等专业或专业方向的教学改革也各有择重。倒如.清华大学课程门数少,每门课择重基础知识教育;中南工业大学课程门数多,内容细.着重地下工程及地面工程有关知识的教学;长沙铁道学院重点在于隧道、桥粱与道路方面的教学。

课程设置中.前述诸高校开设的与岩土工程有关的课程有碧恂力学、钢筋混凝土结构、建筑材料、建筑掩工、基础工程、工程项目管理、道路工程、地下结构设计与掩工、路基与路面工程、工程勘测、高速公路、隧道工程地基加固与处理、地下铁道、地下空间利用、掩工组轵与概预算及防灾硪灾导论等课程及相应的实删生环节。

三、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培养特点

多年来,采矿工程本科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数学力学知识较多,还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技术等知识。因为采矿工程专业是采矿业的主导专业,毕业生在矿山主要从事矿山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要求基础知识扎实,综合性强,因此,学生在校时需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基本的数学力学知识,及大学物理学、工程制图、电工技术、液压传动及采掘机械、矿山提升运辅及压气排水机械等相关领域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培养中.可适当减少这些课程的学时.增加专业改造后其它所需知识的学时数。

第二,专业基础知识还包括岩土工程所需的地质测量等方面的知识。课程包括地质学基础、矿山测量、爆破与井巷工程、地质实习及测量实习等学生必须掌握和了解地球概况、矿物与岩石、地层、古生物、地史、地质构造、矿井水、岩落塌陷、岩土层的工程地质、矿山地质勘探等地质方面的知识,矿山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测量、联系测量、井巷贯通测量及施工测量等测量方面的知识,及凿岩爆破、井巷断面设计、支护及掩工等井巷工程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均可应用于其它行业的地面及地下的岩土工程中。

第三,专业课程门数多.专业知识划分太细。在70年代以前的采矿工程专业基础之上.进一步细分为露天开采专业、地下开采专业及矿山安全与通风专业等,因而涉及的专业知识更多、内容更细,导致毕业生专业适应面更窄。因此,有必要进行专业谭程及其内容的调整、综合,在近几年进行专业教学改造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减少专业课的门数和学时数。

第四,本专业实践性及实习、设计环节多。大学四年,学生需经过盘工实习、电子实习、地质实习、测量实习、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及专业毕业实习等许多实习环节.机械零件设计井巷工程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及专业毕业设计等许多工程设计环节.及许多相关课程的实验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今后,可对现有的实验实践性环节作适当调整增加岩土工程等方面的实习设计。

总之.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及培养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及今后国民经跻建设发展要求,在已有的改革基础之上,还有进一步调整、改革之必要。

四、21世纪对采矿工程教学的要求

目前,各学科知识渗透日益显见,学科领域日益扩大.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层出不穷另外.当前许多矿山企业严重不景气,资源枯竭,生产技术落后.安全环保问题突出,生产成本高.经济状况差,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发生较大变化。采矿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减步,对岩土、机械、化工、电子及环保等方面人才需求增加,要求更高素质的复合型采矿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我国采矿工程本科教育也应摒弃过去专业划分太细、专业面太窄的局隈,以适应世界经跻发展竞争和国民经济鸯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1世纪对采矿工程本科教育的总要求: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教育应与地下工程、地面岩土工程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结合,达到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交叉、渗透,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此,应切实落实以下四点

第一.生源质量和特殊政策相结合是采矿工程专业培养

高素质毕业生的重要条件。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首先应有高素质的学生.即该专业的学生中小学基础知识扎实,素质高。其次,学生在校期间,国家对采矿工程等艰苦专业应有优惠政策,如学费减免、奖学盘增加等措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撮性,也有利于吸纳高质量的学生。

第二,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拓展到岩土工程领域。目前,在国家对矿山没有特殊政策的情况下,各有关的高等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在采矿工程本科教学中增加有关岩土工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利于增强学生毕业以后的社舍适应能力。

第三,加强计算机应用船力的培养。计算机应用已深入到国民经济建设的各个领域。在企业的生产管理、技术开发和科学研究等方面.计算机已成为一种有用的工具。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中.应注意计算机知识和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培养,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第四,加强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在更高层次上的学习和对外交流。在加强基础外语学习的同时,应增加专业外语及专业课程外语教学的比重.逐步提高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外语教学的门数.全面提高采矿工程专业学生的外语能力.

三、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培养特点

多年来,采矿工程本科教育有以下几方面特点:

第一,数学力学知识较多,还涉及机械、电工电子技术等知识。因为采矿工程专业是采矿业的主导专业,毕业生在矿山主要从事矿山生产技术管理方面的工作,要求基础知识扎实,综合性强,因此,学生在校时需学习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与数理统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弹性力学等基本的数学力学知识,及大学物理学、工程制图、电工技术、液压传动及采掘机械、矿山提升运辅及压气排水机械等相关领域知识。在今后的教学培养中.可适当减少这些课程的学时.增加专业改造后其它所需知识的学时数。

第二,专业基础知识还包括岩土工程所需的地质测量等方面的知识。课程包括地质学基础、矿山测量、爆破与井巷工程、地质实习及测量实习等学生必须掌握和了解地球概况、矿物与岩石、地层、古生物、地史、地质构造、矿井水、岩落塌陷、岩土层的工程地质、矿山地质勘探等地质方面的知识,矿山平面控制测量、高程测量、联系测量、井巷贯通测量及施工测量等测量方面的知识,及凿岩爆破、井巷断面设计、支护及掩工等井巷工程方面的知识。这些知识,均可应用于其它行业的地面及地下的岩土工程中。

第三,专业课程门数多.专业知识划分太细。在70年代以前的采矿工程专业基础之上.进一步细分为露天开采专业、地下开采专业及矿山安全与通风专业等,因而涉及的专业知识更多、内容更细,导致毕业生专业适应面更窄。因此,有必要进行专业谭程及其内容的调整、综合,在近几年进行专业教学改造的基础上.可进一步减少专业课的门数和学时数。

第四,本专业实践性及实习、设计环节多。大学四年,学生需经过盘工实习、电子实习、地质实习、测量实习、专业认识实习、专业生产实习及专业毕业实习等许多实习环节.机械零件设计井巷工程课程设计、专业课程设计及专业毕业设计等许多工程设计环节.及许多相关课程的实验等,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今后,可对现有的实验实践性环节作适当调整增加岩土工程等方面的实习设计。

总之.传统的采矿工程专业教学内容及培养方式已难以适应当前及今后国民经跻建设发展要求,在已有的改革基础之上,还有进一步调整、改革之必要。

四、21世纪对采矿工程教学的要求

目前,各学科知识渗透日益显见,学科领域日益扩大.边缘学科、交叉学科层出不穷另外.当前许多矿山企业严重不景气,资源枯竭,生产技术落后.安全环保问题突出,生产成本高.经济状况差,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发生较大变化。采矿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减步,对岩土、机械、化工、电子及环保等方面人才需求增加,要求更高素质的复合型采矿工程技术人才。因此,我国采矿工程本科教育也应摒弃过去专业划分太细、专业面太窄的局隈,以适应世界经跻发展竞争和国民经济鸯设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

21世纪对采矿工程本科教育的总要求:重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采矿工程专业的专业知识教育应与地下工程、地面岩土工程的知识和能力培养结合,达到多学科多领域知识的交叉、渗透,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为此,应切实落实以下四点

第一.生源质量和特殊政策相结合是采矿工程专业培养

高素质毕业生的重要条件。采矿工程专业本科教学,首先应有高素质的学生.即该专业的学生中小学基础知识扎实,素质高。其次,学生在校期间,国家对采矿工程等艰苦专业应有优惠政策,如学费减免、奖学盘增加等措掩,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撮性,也有利于吸纳高质量的学生。

第二,顺应市场经济发展规律,采矿工程专业教学拓展到岩土工程领域。目前,在国家对矿山没有特殊政策的情况下,各有关的高等院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在采矿工程本科教学中增加有关岩土工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实践性教学环节,以利于增强学生毕业以后的社舍适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