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总结范文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总结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总结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总结

第1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总结范文

一、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识,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随着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它已经成为有效的教学工具。利用信息技术实施教学活动,将其作为教学工具辅助教学,以直观、形象的画面、视频或音频将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不仅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也让学生享受到课堂学习的乐趣,对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发挥出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从现阶段小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信息技术的运用情况来看,信息技术依然没有完全发挥出重要作用。部分教师过于依赖信息技术,直接将课本教材中内容以多媒体呈现出来,仅仅改变了教材内容的呈现方式,“换汤不换药”的做法难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热情,照本宣科教学方式根深蒂固,使得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难以实现。另一方面,部分小学教师不习惯运用信息技术,这一部分教师任教时间比较长,已经形成固定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思维,相比起信息技术,他们更加习惯使用传统教学手段和教学工具,信息技术被闲置,导致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难以发挥出重要作用。所以,新形势下,如何促使信息技术充分发挥重要作用,直接影响小学教学目标的实现。从教师的教学特点来看,在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活动中,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实现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是保证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活动顺利开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

现以小学英语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为例,有的教师以往课堂教学中更习惯采用“粉笔+黑板”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不仅难以对教学内容中的部分内容进行更好地诠释,也使得课堂教学效率比较低。而且由于小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导致小学生对课堂学习的兴趣大大降低。通过信息技术培训,教师充分认识到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如利用信息技术拓展教学资源,以视频、图片、音频等方式形象、直观地呈现教学内容等,这项新认识拓展了教师的视野,使得教师对课堂教学形成了新的认识。教师带着这种新认识开展英语教学活动,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的优势,利用信息技术适当拓展教学资源,例如对于语法知识点“there be”句型讲解的时候,教师就利用多媒体将重要知识点呈现出来,首先,对这个句型的含义进行解释,即“某处有某事”或“某时有谋事”,在学生对其含义形成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进行举例,学生:Ten minutes ago,there was an eraser,a pen and some books on the desk.为了让学生了解所理解的知识是否准确,教师再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即在多媒体上展示出该句型的常用结构“There is(are)+ 可数名词单数或不可数名词/复数+时间或地点”。让学生掌握准确、全面的知识点,同时也充分发挥出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重要作用。所以,巧用信息技术,实现对教学资源的适当拓展,既有效简化了教学内容的理解难度,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由此可见,对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必然要通过培训提高教师对信息技术的认识,让教师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合理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实现对教师教学观念的更新,促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应用信息技术,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重要目的。

二、合理组织信息技术培训,增强培训的有效性

对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必须合理组织信息技术培训,加强培训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从以往信息技术培训情况来看,培训目标没有真正落实。主要是因为培训活动存在“走过场”的嫌疑,信息技术培训没有目的性和针对性,只是将小学教师集中起来,强调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然后让教师分享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经验,最后对经验进行总结,以此作为信息技术培训。在在这种培训模式下,教师没有得到“成长”,难以使得课堂教学得到调整,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问题依然存在。为此,对小学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必须增强其有效性。即在培训活动中,实现其与考核相结合,对教师培训学习情况进行考核,增强教师对培训的重视。并根据小学教师反馈出来的问题展开有针对性的培训,促使教师将培训中学到的经验应用于实际教学中,真正达到培训的重要目的。除此之外,也可以在信息技术培训活动中采用集中培训与校本培训相结合的培训方式,即先对各个学校的一名教师进行集中培训,然后由这名教师带动学校其他教师进行学习,通过这样的方式提高培训的效率和质量。而校本培训也就是由参加完集中培训的教师在学校开展培训活动,为了保证培训目的能够顺利实现,必须抓住校本培训的本质特征,将其划分为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实施不同的培训活动,保证培训活动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例如对于部分教师带头学,可以让一部分教师先集中学习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再由这些教师一σ桓ǖ计渌教师,促使全体教师掌握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及其使用技巧。最后,通过教学实践检验培训效果,即由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开展教学活动,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保证信息技术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完全发挥重要作用。

第2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总结范文

一、领导重视,目标明确,认识到位。

培训工作开始前,我校领导高度重视,召开了工作协调会,从组织领导到课程设置,从授课人员到日程安排都落实到位,使全体参与人员充分认识到暑期信息培训工作的重要性,从组织领导上保证了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有序进行。培训中,我们做到了有计划、有过程、有考核、有评价,使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二、授课教师工作热情高涨,认真实施教学计划

正是由于多方面重视,在培训工作中,我们全体任课教师,不畏困难,顶烈日、冒酷暑,精心备课,认真上课,勤于辅导,担任这次教育信息技术中级、高级培训的8位授课教师都是中青年教师,他们工作热情高,干劲足,吸纳新知识快,有着一定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知识底蕴,一接到工作任务,就马上以饱满的工作热情和严谨的工作态度,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三、严格管理,为培训工作的圆满完成提供强有力的保证。

为了保证培训工作的实效性,今年的培训我们采取过程评价与终结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模式对学员进行严格考评。这种严格的管理方式为此次培训的顺利完成提供了保障。此次信息技术培训,培训形式和教学质量都得到了广大学员的一致认可。

四、基层学校领导大力支持,基层学校教师勤学苦练

这次信息技术培训,我们得到了基层学校领导的支持和理解,其中,三中、实验小学、铁路二中、洮河中小学、金祥中学、到保中学在假前就检修了自己的机房,安装了相应的培训软件,主动申请暑假期间到他们的机房进行培训。十三中田忆春校长在他们学校教师来进修学校参培期间几次亲自到机房检查老师们的出勤情况。

第3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总结范文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08)07(B)―0019―01

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教师培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有效进行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是农村中小学校本教研的一项重要课题。下面就以我校开展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谈几点体会。

一、培训过程探索

起初,我校大多数教师没有接触过计算机,信息技术水平相当薄弱,为此,培训领导小组在与全体教师广泛交流、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暨考核安排表》。2006年12月3日开始,我们根据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安排表,进行了为期两周的集中培训(共计15学时,参加教师169人),并下发了培训反馈表。从教师的反馈中我们发现,虽然主讲教师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制作了培训课件,但部分主讲教师理论讲解过多而实际操作跟不上,给初学电脑的教师尤其是老教师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培训效果欠佳。于是,我们充分采纳了广大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对培训作了如下调整:

1.在时间和人员安排上,由原来每周除星期三、四政治业务学习时间外,所有下午自习、晚自习时间无课教师全部参加培训,改为现在的每周星期一、四晚7点至10点分两批培训。

2.在培训方式上,由原来主讲教师在多媒体投影教室先讲解后示范操作,被培训教师抄写笔记,改为在微机室利用屏幕广播讲练有机结合的培训模式,使培训效果较前有明显提高。

3.在培训内容上,我们注重教师的教学和办公需要,将以下内容列入培训重点:一是汉字输入法,文章的编辑、保存和打印;二是电子表格的制作、编辑,数据的简单统计;三是实用性教学演示文稿的制作和播放;四是从网上和本地资源中下载、保存的学科资源;五是简单的Flas制作和网页制作。

我们根据调整后的安排表和培训模式进行了为期四周的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并于2007年4月10日面向全体参与培训的主讲教师和受培训教师再次下发了反馈表并反馈了新的情况。为了使培训工作更科学、更具实效性,培训领导小组针对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再次作出调整,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

1. 采用讲练培训模式,其流程是:出示内容标题――出示、记写操作程序要点(顺口溜等)――讲解并全程示范操作演示――示范、讲解、模仿――学员按操作要点试练,教员个别辅导(辅以学员之间的“一帮一”)――学员独立练习。

2. 培训要求:

⑴ 教员讲解时,适当说明某些操作的作用,有助于学员举一反三,灵活应用。

⑵ 教员要考虑到学员的不同层次,起点要尽量放低,内容不宜过多,讲解力求清楚,并及时反馈学员学习情况,及时调整讲授策略。

⑶ 教员应根据总体安排,结合培训需求,拿出具体的培训方案,努力使培训系统化。

⑷ 教员要进一步明确培训的目的,抓住学员的实际需求进行有针对性地拓展培训。

⑸ 主讲教师应提前设计出相应的考核模拟样品,便于学员有针对性练习,从中发现疑难,使其由一贯的被动培训向主动求教转变。

根据培训教员反映,在上半年的培训中,部分受培训教师由于基础薄弱,加上平时练习较少,所学知识遗忘情况比较严重。为此,下半年我们尝试了把讲练培训模式和任务驱动培训模式相结合的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任务驱动模式的程序是:下传作业要求和素材――学员按要求尝试、提问――教员解疑答惑――学员完成作业并上传――教员评定作业。

在培训策略上,每学期我们都要进行培训反馈意见征求,及时调整培训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大限度地做到根据参加培训教师的年龄、性别、任教学科等实际情况进行培训。我们总结出培训的“四要四宜”:一要控制讲课节奏,宜慢不宜快;二要照顾到面,宜浅不宜深;三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宜少讲多练;四要主讲与助教相结合,宜多配辅导老师。

二、对今后培训工作的思考

1.加强管理,教员根据总体安排,结合培训需求,拿出具体的培训方案,使培训内容有计划性和系统性。

2.在继续注重实用性技能培训的基础上,适当对部分基础好的教师增加新的技能培训,做到分层发展。

3.及时做好培训信息反馈和培训策略调整工作。

第4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实现路径

随着教育信息化2.0时代的到来,互联网技术已经成为未来教育发展的一个大趋势,高职教师要利用这些技术和资源,打造自己的特色课堂;利用信息化教学资源并结合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不断为信息化教学提供建议,追求新型的教学模式;不断学习和进步,成为学习型社会的创新者。

一、信息素养内涵及构成

(一)信息知识

信息知识不仅包含信息的定义、本质、信息运动的规律以及人类与信息之间关系的基础知识,还包含信息技术的一些常识、计算机原理以及基本的技能知识,通过信息进行检索的能力、图书分类管理以及信息教学软件的应用等。信息知识是整个信息素养的基石,是指人们在使用信息化技术手段的过程中进行信息传播以及增强信息交流频率所产生的认识和经验的积累。

(二)信息能力

信息能力从概念上来说包含三个方面的能力:一是提取信息的能力及教师需要明确地了解自己所需要的信息,能够通过何种途径获得这些信息,并且从大量复杂而烦琐的信息中筛选出自己所想要、所需要的内容进行加工改造;二是处理信息的能力,即面对网络上复杂多变并且真实性不可考究的信息,需要根据实际的问题和内容,对所获得的信息进行整理、分析、研究,将这些信息进行归纳和总结;三是生成表达信息的能力,主要是指教师根据自己所收集到的信息,在归纳整理后,综合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课本和知识的思考,运用多媒体的方式将知识展现出来,利用信息化技术、媒介或者工具,及时与学生进行讨论;与教师进行探讨,推进教25学、推进课堂教学的能力[2]。

(三)信息道德

信息道德是指人们在信息采集、使用、传播、评价等一系列信息活动中应该遵循的道德规范和道德行为。高职教师的信息道德具体表现为:教师应该以符合社会道德规范的方式实现对信息的检索与获取、理解与评估、使用、创造与分享,以更有效地从事个性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活动;教师应该能够准确认识和评价信息,包括信息的对与错、真与伪,能分辨信息中的负面与正面道德要素,并对信息内容持有批判性的思维;教师必须从正规渠道获取信息,自觉维护网络的秩序和安全,不从事非法活动等。

二、教育信息化的概述

随着我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工智能、无人机、区块链、物联网、机器人以及虚拟信息技术等优秀的先进技术已经成为未来三到五年内最具行业影响力和价值的智能核心领域,在全球影响力和技术可行性以及发展潜力中都有提到。信息技术的发展给传统的教学思维和传统的教学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冲击,高职教师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以及区块链等新兴的技术为依托,教育面临着不断改革与重构。高职教师要重点培养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能力,从整个教学思维以及教学方法方面提高自己的信息化技术水平。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探讨、验证、调整“利用信息化进行教学”的方式,设计灵活多变的信息化教学课堂,利用信息技术达到教学要求和教学目标;形成规律性的教学方式,让师生共建信息化教学平台,利用客观准确的信息化综合评价模式呈现出有趣的教学课堂和精准的教学评价[3]。教育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既对传统的教育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促进了教学思想和观念以及方式、方法、内容的整体变革。从概念上来说,教育信息化主要包含:第一,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相辅相成,信息化要为教育现代化的实现提供服务;第二,教育部门要从国家整体政策的高度,统一规划组织,实现教育信息化建设;第三,要在教育领域进行各方面深入探讨,不断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中;第四,实现教育信息化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各方面不断努力;第五,在不断发展过程中,要进行谋划以达到高度教育信息化的目的。因此,我们说教育信息化的基本目的包含四个:一是在教育系统中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二是借用信息技术工具进行教育改革与深入发展;三是根据社会对教育领域的要求,培养专业的创新人才;四是依托信息技术不断推进教育现代化[4]。

三、提高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必要性

(一)提高信息素养是国家对高职教师的时代新要求

2017年,未来教育大会提倡大量运用科技的力量去推动教育进步,进而实现教育方式的变革。《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重视信息技术的作用,重视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中的革命性影响。《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对教师的培训提出了信息技术方面的内容,将其作为教师培训的必修科目之一,同时要将信息技术广泛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另外,在其他的规划和纲要中也明确提出了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教育领域的大方向,要实现突破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难点问题,促进整体的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除了颁布明确的纲要和政策以外,各级政府以及学校也作出了相应的行动。在改进教学设备以及环境的过程中,建设了信息化的教学基础设备,不断完善多媒体设施,实现学校全面的教育宽带网络覆盖设备的改进;提高了教师运用技术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建设信息化的实践操作基地也是学校建设目标之一,如智能化的信息教室、数字化控制室、网络媒体培育中心以及远程教育培育中心等信息技术的应用。不断加强学生对信息技术能力的运用和操作能力。在信息化的大时代中,具备基本的信息素养只是基础;高职教师必须不断加强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学习并充实自己的信息技术素养和知识,只有这样,才能跟得上社会和时展的步伐。

(二)提高信息素养是高职教师应对信息化挑战的必然选择

随着信息化与教育信息化的大面积布局,大多数人获取知识的方法和途径越来越多,整体呈现多样化的基本特征。教师不再是知识的主要传播者,也不再是传授知识的垄断者;大学生成为互联网的“主要居民”,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不仅来自教师的课堂传授,还会通过互联网上的一些知识进行自由选择[5]。这样的方式既增加了学生进行学习的主动性和灵活性,也有利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传播,还影响了教师作为知识传播者的主体地位。随着一系列信息化所带来的知识传承的方式的改变和更新,以及教学场景环境的不断变化,师生关系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在传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既对学生起到引导和帮助的作用,也要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在教育化时代中,教师的作用和影响力被弱化,面对一系列信息化所带来的方式以及整体环境的改变,教师需要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不断利用自身的信息素养与学生达到同步。

(三)提高信息素养是高职教师落实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现实需要

总的来看,虽然我国在人口红利以及人力资源方面占优势,但从世界角度来看,缺乏创新型人才,整体的创新能力和创新度也不及发达国家。国家的发展需要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人才的发展与成长,只有经过教师的教育才能达到目的。在如今国际的大环境下,创新能力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尤其是在中美之间的贸易争端中,小小的芯片更是刺痛了国人之心,使我们进一步面对残酷的现实。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一直是我国教育中的短板,而著名的钱学森之问,使得全国人民开始思考中国教育所存在的缺陷。在人才培养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高质量信息素养的教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具有重要的作用。教师利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改变传统枯燥的刻板式教学方式,通过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讨论以及互助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在当今时代中,创新型人才已经关乎国家人才的发展以及产业未来的希望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使命。因此,提高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在当今时代的教育领域中是非常重要的。

四、高职教师信息化能力现状分析

在某高职院校采用问卷调查过程中发现,在农林牧渔以及电子信息、土木建筑、经济管理等基础教学活动中,年龄层次在20—50岁之间,64%的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会使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56%的教师认为在教师专业发展过程中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而57%的教师认为信息技术与自己知识相结合之后的课堂效果有明显的提升。因此可以看出,大部分的教师已经对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并将其充分应用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使得课堂效率提升。在掌握了信息技术方面的教学方法后,教师能够熟练地运用计算机操作系统进行网络资源教学的搜索和整理,熟练使用office软件进行及时沟通,制作相关课件。在此活动中,图形处理及动画制作、音频处理、视频制作等软件资源的运用在课堂上仅占20%,而有93%以上的教师有意愿对相关的信息技术进行培训,希望在培训中优化自己的信息技术设计能力,将信息技术运用在课堂设计中[6]。有许多教师愿意自主学习课件制作以及网页制作技能,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所带来的课堂教学变革的意义。从这些调研结果来看,教师在信息素养以及信息化思维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变,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是整体信息化技能的水平还不足、信息与基础知识的融合也不足、信息化素养能力参差不齐。有调查结果显示,理工科的教学教师具有良好的信息化接受度和转化度,而其他教师则需要进一步做思想工作。

五、培养与提高高职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一)更新高职教师的教育观念,树立新型的信息意识和信息观念

在发展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更新高职教师的教育观念,实现更有效培养与提高高职教师的信息素养是非常重要的,必须在更新教育观念上下功夫。如果教师的意识相对滞后,那么就会影响到课堂教学的发挥。想要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就要对教师的认知以及固有的思想进行改变,让教师从根本思想上重视信息素养的重要性;用全新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作为指导,培养、加强教师的信息化技术,促进信息技术在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高职教师不仅要认识到信息技术对于教育变革和教学的影响,还要认识到教育改革和发展是现代化信息教育的必由之路。在当今社会,谁把握了信息技术,谁就把握了未来。在信息社会,我们要发展教育信息化,首先就要掌握信息技术的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整体对教学进行改革,提高课堂效率。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要激发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动机。例如,可以45举办一系列的多媒体教学大赛、教学软件培训以及相关的学术讲座、交流会等,让教师亲自去感受信息技术带给教育发展的变化,激发他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高职教师要有运用信息技术解决教学问题和学生问题的意识,具有这样的教学和信息意识,教师才会更加积极主动地运用信息技术的方式来解决科研和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将信息技术作为自己教学工作中的辅助工具,从而自然而然地将信息技术运用在日常教学和学生问题解决方面。

(二)加强高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

1.制定切实可行的培训目标。在高职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中,其培训内容各有不同,主要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理论层次,在此层次中,教师只需要了解基础的相关知识,其中包括信息技术的理论学习方式以及网络基础、多媒体技术基础等;二是在技术知识层次,教师除了掌握基本的基础知识,还应熟练地运用常规的教学媒体进行教学,熟悉多媒体教学教室的基本功能,进行正确的操作和使用,并及时了解教学设备中出现的故障,对计算机运用进行简单的文字处理制作演示,通过相关的网络工具和媒介进行资源的检索与处理,收发相关邮件信息,浏览相关的网上图书馆,获取教学资源;三是在实践知识层次,教师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主要体现在信息技术与实际课堂和课程设计的整合能力中,在实际课程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完成课程设计和相关教学目标教学系统设计的能力,对整个教学过程的各要素进行统筹和安排。2.采取多种途径实现信息技术培训目标。高职教师关于信息技术的培训主要分为职前培训和职后培训两种途径。职前培训主要是指在正式从事教育工作前进行教师专业的职业技能集中培训,其中就包括信息技术内容的专业。职后培训是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的一个主要形式。目前,职后培训通过以下方式进行:首先,短期培训,它主要是在各个高校、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中心等进行集中、短期的信息技术培训活动。例如,由相关行业协会组织或教育行政部门领头的一些高职教育信息技术培训工作。其次,校本培训,是指各学校利用节假日的空闲时间,组织教师进行信息技术培训活动。该培训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时间上自由灵活,可以是专题讲座和教学规模形式,内容也比较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以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结合起来,使整个培训效果更具有生动性和活力。最后,自主研修,即教师为了教学改革和教学科研的需要,同时为了提高自身的信息技术水平,自主学习相关知识;改进自己的教学能力,掌握相关的技能,进行研究的一种互动[7]。例如,闲暇时进行有关信息技术方面专业书刊的阅读,参加行业内的培训以及业务研讨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学以及参与信息技术教研活动。3.建立信息技术培训的评价体系。传统的信息技术培训通过笔试或论文等形式,采用优秀、良好、及格的等级评价教师的综合培训结果。这种方式只重视培训结果,而忽视了实际的运用能力,在教师问题的解决思路与方法、培训过程灵感的迸发等方面不利于教师的发展。同时,也无法让教师体验到成功的感觉。因此,信息技术培训的评价既要重视结果,也要重视过程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还要形成综合性的培训机制、培训结果机制。让教师对自己整体培训过程进行评价,从记录过程中看到自己的成长,进一步自主建构自己的信息技术能力体系,从而促进自身全面发展。

(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营造有利于高职教师信息素养培养与提高的外部环境

第5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网络课程资源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引起了课堂教学的深刻革命,它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引起学习目标、学习方法和评价手段的深刻变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中以下的几个问题是值得我们注意的。

1.领导认识不够

农村学校不关心、重视、支持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或只关心在口头上。未成立专门机构,配套政策,致使农村学校教师的意识也不强。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领导重视是前提,教师是关键。认为计算机是计算机教师用的,不积极学习、更新自己的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导致学习气氛不浓厚,把计算机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活动也不多。计算机与学科课程整合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所以要积极开展实验活动,根据各学科的实际,探讨把计算机技术完美恰当地融入到课程中,逐步形成一套适合各学科的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的具体思想与实例。

2.农村学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不高

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教师的能力是关键。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就必须有一支掌握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农村学校教师运用信息技术的水平不高导致学生与计算机的交互有限。人机交互是计算机的显著特点。然而,现实教学软件大多是传统教育思想、模式、内容、方法的电子化、声像化翻版。尽管教学内容的呈现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而在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创新方面存有明显的不足。长此以往,必然造成计算机教学的新专制化,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的兴趣不仅仅在于教学内容呈现的图文并茂、生动多彩,更重要的是靠教学策略、教学方法的多样性、科学性、创新性来激发。教学策略、教学方法才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的智慧源泉。

3.农村学校计算机网络与课程资源结合的不足

计算机网络与优质教育资源的结合能使学生突破时空的限制,实现个性化的优质学习。当然这需要不断更新、丰富网络信息资源,需要优质的期刊、报纸、图书馆等教育信息,需要与各学校资源的共享。由于缺乏资金、技术、时间等支持,农村学校很难以数字化的形式开发出来供师生共享,即使开发出来也仅仅是网络与课程资源的低级组合,而非整合。目前农村学校几乎所有系统都是采用超文本方式对信息进行组织与管理。然而,由于信息技术的水平相对比较低,导致系统的超文本特性技术开发不足,对各种教学信息、教学内容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没有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极不便于检索、阅读。

推进农村学校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我认为应采取以下一些做法:

1.首先领导要提高认识,负起担当意识

要充分认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和作用。通过学习、宣传、观摩、实验和继续教育活动,不断提高兴趣,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激活当事人的思维,努力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创造条件,既要形成强大的宣传攻势,又要从内心自省,深刻认识形势的紧迫性和任务的艰巨性,大家共同努力,为教育现代化作出贡献。 应关心、重视、支持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成立专门机构,组织好不同人员的分工、培训及管理工作。要优化管理,全面推进整合。学校要制定积极的配套政策,调整相关机构的职能,加强整合管理,努力将信息化教学制度化、规范化,还要通过师资培训、教材建设、内外交流、学术探讨、效果评估等,促成农村学校信息技术与各科教学有机整合这一综合模式的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2.建设农村学校数字化硬件环境为“整合”提供物质条件

硬件设备是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物质基础,农村学校应在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方面加大投资,要更新观念,想法引进资金,建设校园网络,建设能为开展现代化教学服务的信息技术教育设施体系,该体系应包括:(1)现代教育技术系统:校园网络综合管理系统,整个系统把学校所有计算机都联成网络,教师在教室即可操作控制设备随意切换计算机、DVD或录像机进行教学。(2)现代化技术教育中心:包括多媒体综合电教室和多媒体梯形教室,计算机教学中心,电子备课中心。(3)多媒体资料库:拥有网络教学资源库和大量成套化、系统化、内容涉及各学科的教学录像带、VCD片、多媒体光盘、录音带等,这些资料大多数都经过加工放在学校的服务器上。

3.加强农村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为“整合”奠定基础

第6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总结范文

通过本次的培训分清楚了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这两个概念。教育技术必须以信息技术为基础,但却并不同于信息技术。教育技术中的技术包括有形技术和无形技术。有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依托,无形技术是教育技术的灵魂。教育技术的有效运用,是要在先进的教育思想、理论的指导下合理地选择有形技术,将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应用到实际教学中。而信息技术是指一切能够扩展人类有关器官功能的技术。我们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要合理的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为我们的课堂增添情趣,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有一个良好的结果奠定基础。

通过培训对信息技术的运用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一改过去的“多媒体可有可无”的落后思想,我们积极采用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并初显成效,可以说终于尝到了信息化教学的甜头。相信这些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很好的保证。但是,信息化教学发展到目前为止已经有好几年了,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方面的技巧和方法还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发展。那样才可以说是真正发挥到了教育信息化的优点。从而使信息技术更好地辅助我们的教学,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

教师教育技术培训心得体会

20xx年6月,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山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中级培训辅导教师的网上远程学习,在这之前,已经参加过初级培训的学习,并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当时就已经确实感受到远程学习的优越性,使自己在教学理论上又上一个台阶,在此,我记录一点自己中级培训以来的一些收获。

一、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

此次培训,在每个学习模块中,都设置必选案例和可选案例,这些案例非常有代表性,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会遇到的情况,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我更清楚地知道了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所提出的要求。我们要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从事的教育工作,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总结自己的得失,提高认识,不断学习,才能适应教育发展对我们教师的要求。网络研修,好处多多。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即时性,有利于我自主安排学习,减少了工作与学习的矛盾。可以说网页学习的快捷性,有助于我提高学习和实践应用的效率。可以说网页学习的互动性,有助于我和众多教师及时学习和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现代教育技能得到了提升。

随着学校信息化的不断建设和发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也得到了更为有效的整合,如何将信息技术更好地在教学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是值得我们去思考和探究的,通过这次几个模块的学习,使我掌握了更多的电脑操作技术,为以后的教育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7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教师信息技术能力

信息技术应用程度标志着学校与时俱进的程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又决定着学校信息技术的应用程度,因此学校大都很注重教师队伍建设,每学期都会不定期组织教职工参加各种信息技术培训,培训组织者精心准备培训内容、培训课件,培训过程中大部分教师感觉效果很好,但培训过后信息技术的应用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本课题研究意义在于通过案例分析、经验总结、调查谈话等研究方法分析找出制约教师信息技术提升的主要问题、提高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的效率和应用能力,为学校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保驾护航。

一、案例分析

案例一:数字图书培训

2014年数字图书推广年活动中,科研与图书馆老师进行了数字图书培训,该培训特点是教师提前做了充分准备,培训内容丰富,包括数字图书的使用情况介绍、数字图书馆的操作技能培训、数字图书馆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等内容。培训思路清晰,举例恰当,语言表达流畅,视听效果很好。培训方法上讲练结合,但由于培训对象在全校范围内人数较多,因此,培训地点选在多功能厅,受训者不能当场跟着老师做,培训过后由于不是工作必须要做的,加上自身学习意识不强,克服学习困难的信心和毅力不足,很少有人再练习巩固,个别有人根据培训笔记尝试着使用,但数字图书馆软件本身还不够完善,界面功能丰富,可使用的功能却没几个,此外使用时需要下载插件,插件与Windows系统兼容性不十分好,容易造成系统慢、卡等现象。

案例二:Windows操作系统培训

2014年由于微软宣布停止对Windows xp系统的支持,Windows xp面临安全隐患,技术处老师进行了Windows 8操作系统培训。该培训特点是教师在Windows 8应用方面实战经验丰富,教师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思路清晰,讲解过程包括为什么要更新操作系统、具体安装操作步骤、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培训内容系统全面,特别在遇到问题及解决办法这部分是培训教师总结自己多年工作实践经验,举例生动,与实际应用结合紧密,是一次很到位的培训。但培训由于在全校范围内人数较多,地点选在多媒体教室,也存在受训者不能当场跟随老师操作的问题,而且即使在机房也不方便提供实训机器。培训过程中有的受训者不感兴趣,不注意听讲,还有的受训者基础较差,听不懂。培训结束后技术处提供光盘和服务,但主动要求更新升级系统的人数不足全校八分之一,除以上原因还有培训没有全体参加,学校没要求必须要更新,有些软件新系统不支持等问题。

二、经验总结

根据以上两个案例分析培训地点都没有选在微机室,根据以前的培训经验,在微机室培训也存在很大弊端,受训者在电脑旁容易开小差,微机室座位较少,每次培训人数有限。以往培训经验发现的问题还有培训对象名义上虽为全校,但实际很难达到绝对的全校,为了学校正常工作的运转,各岗位总要有人留守,而且集中培训的内容往往对每个部门、每个岗位重要的程度不同,学习者重视程度也不同,培训过后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就会差很多。

三、调查谈话

通过与教职工访谈了解到,有的人觉得培训内容没有用,与自身工作联系不大,不喜欢参加学校的培训;有的人底子比较薄,基础性内容还不会,参加培训跟不上、听不懂,希望能给予基础知识的培训;而有的人觉得培训内容简单,不需要培训就会用。可见单一的培训内容不能满足各层次人员的需求。调查中发现,经常主动学习的人占26%,感兴趣偶尔学学的人占47%,工作中用到才学的人占28%,可见能经常主动学习的人不多,学习兴趣仍然非常重要,学习实用性也占一定比例。在学习信息技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56%的人是想学没人教,21%的人培训听不懂,16%的人感觉学的用不上,还有7%的人对学习不感兴趣。也就是说培训方和被培训方没有达成共识,其实大部分教职工还是很愿意学习的,但他们想学的内容没人教,而培训者教的内容他们由于听不懂、不感兴趣、觉得用不上等原因没有很好的接受。在学习方式上只有35%的人喜欢集中辅导,16%的人喜欢通过问题答疑来掌握技能,19%的人喜欢培训者提供资源自己看,26%的人喜欢多种学习方式结合起来,还有2%的人觉得不需要学。

四、问题总结

第8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新课改 信息素养 教师

随着高中课程改革实施的不断深化,给师生带来新的学习平台,在这个空间中也总结出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如何促进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信息技术培训,全面提高教育技术能力,探讨农村教师信息化水平提升的策略,对于实现农村教育信息化、丰富并拓展校本研训、教育的减负提质、全面实施素质、丰富学校发展内涵、推进教育统筹具有重要意义。

在农村教育条件和观念普遍落后的状况下,教师专业化发展是当前教育改革所探讨的热点问题之一,也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趋势,重视教师的"学、教、研、思",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同时处在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将不再以信息的传播者或组织良好的知识体系的呈现者为主,其主要职责应从"教"学生,转向"导"学生。因此,在农村地区中小学中,如何运用有效的途径和模式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以适应时展的需要已成为亟待解决新问题,为此本人总结了教学中的一些得失,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新课改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对于贫困地区的老师来说,毫无信息技术的基础和能力,网络知识严重缺乏,一部分教师很难适应新课改的环境,不能用多媒体驾驭课堂,不能很好的利用有利的条件改善和优化自己的课堂教学。因而信息意识普遍比较淡薄,信息面不够广泛,信息技术掌握不够系统,缺乏对信息的敏锐性及获取与利用的能力,仍是受传统教学授课方式的影响,不愿意改变自己的定式授课方式。

从多媒体技术手段引入到我们的教育领域,教育的方式和效果有了显著的变化和成效,但是我们也看到现在的有部分老师上课,完全依赖多媒体技术手段,甚至离开了这些就不知道怎么上课,完全用多媒体代替"粉笔+黑板"让学生没有了思考的过程,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整合从理念出发与活动结合,促进了新课标环境下教师观念的转变的同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了学生全新的学习方法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利用信息技术营造一种理想教学环境,以实现能支持自主探索、多重交互、情境创设、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多方面要求的新型学习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课堂的教学结构发生根本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培养落到实处,从而实现了教师角色的转变。

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前提是教师观念的转变,结合本校的信息技术培训活动的深入,我们坚持了"技术培训与理念渗透相结合"原则。在对教师的培训中,做到了从体现"自主、探究、合作"的新型学习方式的"建构主义"理念和"资源共享"理念出发原则。

三、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优势,拓展知识,扩大信息来源,提高信息技术素养,从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

课堂教学中曾经出现的因获取、交流和创造知识信息能力的匮乏而产生的"信息的贫困",在这种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改善,我们必须重视学科知识的外延扩展及其与时展的紧密结合,并培养学生有效利用、查询、评估和创造各种形式信息的能力,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内化和提升青少年的信息素养。在整合实践中,地理老师这样反思有代表意义:

在网络环境下的地理教学,教师的角色已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和学习伙伴,和学生的距离拉近了;要求教师备课时更好地制作出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网页,不仅要学习教育教学理论,熟悉教材、教法,而且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并把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

通过这堂课我认识到,在网络环境下的整合课教学,最根本的目的是还给学生主体地位,否则最好的课件,最多的资源也毫无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还给全体学生的主体地位,不但要面向全体学生,更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如在处理论坛内容时,我有意识地表扬平时不敢发言的学生,并对有创意的答案大加表扬;要保证学生充分的自主活动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变"苦学"为"要学"和"乐学";在网络教学中,通过BBS论坛,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做好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引导学生自己解决,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在了解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基础上,保证教学任务的完成。

四、以本校的"硬件"为依托与"软件"的结合,与高考相结合,注重学生综合思维培养同时培养教师的信息素养

本着整合从软件高于硬件理念,充分发挥学校现有资源,发掘骨干,培养一批整合人才,带动全校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提高。全校教师均能使用多媒体课件上课。绝大多数教师会制作网络课件,每个教研组均有本组的网页。

以信息技术的运用为切入口,深化信息技术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改革,努力构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课堂教学模式;以网络课件和整合案例为突破口,做好校园资源库建设,特别是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资源库建设;以各子课题研究为依托,提高教师的论文写作和教科研水平,在全校范围内形成良好的教科研氛围,为科研兴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奠定基础。例如在学习《数学必修3》时的算法案例教学时,切忌将算法课变成程序设计课。我们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学习基本算法语句,并用它们表示算法,从而更准确地理解算法及其思想,而不是把算法的学习变成实验课,学校可以结合信息技术课,安排学生上机练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标。

综上所述,在农村地区中小学中,如何运用有效的途径和模式提升教师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以适应教育教学的改革,充分发挥学校自,体现办学特色,稳步推进新课改,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柳明.教育改革论文汇编学苑出版社

[2]赵春泉.客户/服务器开发工具实用手册,清华大学出版社

第9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总结范文

关键词:教师;信息素养;培养;提高

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为我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和极大的发展潜力,信息技术迅猛地影响、渗透、冲击着教育,由此带来了教育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的深刻变革,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的广为应用,教育信息化已经不容置疑地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作为教育活动中重要角色的教师无法回避信息化的巨大冲击。如何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以促进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这一问题,就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教育信息化呼唤教师信息素养的尽快提高,培养教师信息素养成为当务之急。在信息时代背景下,信息容量大,信息组织方式和管理方式大大改变,如何在浩如烟海、漫无边际的信息中获取所需的有用信息,如何对有用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处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工具进行高效率、高质量的教与学,成为对教师发展至关重要的问题,也对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作为教育者,教师要带领学生走进信息化时代,自身必须有着较高的信息素养。教师集体的信息素养状况对学生的信息意识的启发和学习热情有着直接的影响。那么如何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学校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为了全面培养和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作了如下探讨。

一、培养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1.时展的需要

人类已进入新世纪,知识经济方兴未艾。高度信息化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日新月异的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大大地加快了现代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同时,迅猛的信息化浪潮正冲击着包括政治、经济、教育、军事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令人注目的信息高速公路为我们提供的多种服务正在明显地改变着人类的交往方式、学习方式直至生活方式。有理由认为信息处理能力将是21世纪所有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如同“听、说、读、写、算”同样重要的生存能力。当今时代是瞬息万变和信息量极剧增加的时代,终生学习是适应时展的必然要求,而信息处理能力是实现终生学习的必要条件。

2.素质教育的要求

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学生习惯于被动地学习,思维的主动性和敏捷性逐渐萎缩,创新意识逐渐丧失,学习兴趣消磨殆尽,严重地制约了他们作为未来建设者必备才能的发展。因此素质教育强调学生在学到知识的同时,能够发展自己的个性特长,形成能力,其中学会求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信息教育的开展可以促进学习者主动学习的实现,使学生可以利用信息媒体主动地获取相关信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了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会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学生据自己的爱好、兴趣和先天素质,健康自由地发展。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落脚点,完成这一使命必须由高素质的教师来承担,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是素质教育的要求。

3.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增加了,教育资源极其丰富,教育打破了国别和地区的限制,为所有受教育者服务,逐渐实现了平等教育。教育形式也一改过去单一的课堂教学形式,获取知识的渠道越来越通畅和广泛。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要是知识的传授者,而今天教师更重要的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面对丰富多采的内容和形式,为尽快地汲取营养,使自己进步更快,要求提高信息处理能力。信息技术进入教学领域,不仅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将成为探索新型教学结构和模式的有力技术支撑,它将影响教学改革的方向。没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教师,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方面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尤其在进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显得尤其重要。

二、培养和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方法与途径

1.理论学习与技术培训相结合

理论学习是为了解决观念和认识问题。观念和认识不仅是教师认同、接纳教育信息化的前提,更重要的是,现代教育需要教师用全新的知识观、人才观和教学观去重新审视和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对信息技术的认知水平。因为信息技术本身是中性的,在不同的教育思想观念的指导下应用信息技术,产生的教育效果也有所不同,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质并促进教育的信息化,观念的变革必须先行。当前一些学校更重视技术培训而忽视观念建设的作法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只有理论学习与技术培训相结合,才能实现观念转变推动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技术应用水平提高促进观念转变的良性发展。

2.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

教师信息素质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长期性工程,在实施培训中必须注意全员培训与骨干培训相结合。提高信息素质是对全社会教师的要求,只有面向全体,才能从根本上使整个教师队伍适应时代的要求,因此必须全员参与。但是必须承认,教师队伍中个体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技术水平有高低,认识到位有先有后。因此在全员培训的同时,有必要先期发展一批教学思想先进、信息素质较高的骨干教师群体,通过骨干教师的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去带动周围的教师,为其他教师的提高积累经验,进而促进大面积的提高。

3.校本培训与自我培训相结合

教师的信息素质培养、技能培训需要加强组织、统筹安排,因地制宜地进行集中统一培训。如果学校利用空暇时间进行信息技术培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观摩等这样的校本培训,那是再好不过的。通过实践证明校本培训是最具活力和效力的师资培训活动。但由于人数众多,涉及设备、师资等各方面问题,又多是在职培训形式,因此有组织的集中培训只能解决工作面上的问题,无论是从观念上还是技术上,都只能是一种入门引导。要真正使教师的信息素养得到进一步提高,以推动教育信息化向纵深发展,还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动性,进行自我培训。主要包括:阅读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教育方面的相关资料;与他人交流经验,同时,要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保障措施,引导教师将加强信息素质的培养作为自已终身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4.专题培训与学科教学实践相结合

通常的教师培训是专题培训形式,如组织理论学习、专家讲座、技术操练等。实践证明,这些作法对大面积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确实是一种经济、简便、快捷的方式,但如果操作不当,就有可能使培训流于形式,也有可能把应试教育模式搬到师资培训中来。因此,必须把教师的信息素质培养与他们自身的学科教学工作结合起来,在实践中应用、研究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质,同时把自身的信息素质整合到教育教学实践中去,可以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整合”课程的开发,通过网络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研究性学习组织完成某一项课题的研究等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出信息技术在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方面的价值,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育信息化。

三、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实施策略

教师的信息素养主要是指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素养,包括现代教育观念,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技术的操作技能、整合能力。提高教师信息素养不仅要注重信息技术培训,更要注重教学实践,而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信息时代和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探索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很有现实意义。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可以从教学设计、教学流程、教学反思、课堂评价四个方面入手:

1.在教学设计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教学设计是应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和研究教学问题和需求,确定解决它们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和教学步骤,并对教学结果作出评价的一种计划过程与操作程序。教师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在突出学科特点与教材重点的基础上,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启发学生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在教学目标设计中关注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课堂教学目标是多元化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除了应该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外,还应该特别关注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2)在教学内容设计中关注学习资源的丰富和呈现方式的新颖

教学媒体设计要注意:(1)内容适切性,(2)目标达成性,(3)实施高效性。在教学策略设计中要关注情境创设和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2.在教学流程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传统的教学是以知识的理解为基本目标的,这种教学十分注重教学目标的设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以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基本目标的学习形态。这种学习形态注重学习过程的设计。整合过程的设计实际是知识探究过程、问题解决过程。在教学过程设计中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使教学流程设计合理、流畅,过程架构简洁、新颖。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模式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增强学生的求知欲和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参与协作意识,实现知识的探究、问题的解决,师生的信息素养都将在这个过程中获得提高。

3.在教学反思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

教学反思是指对教学经验的回忆、反馈、思考、评价的活动过程,同时又是作出新行动、新决策的依据。教学反思注重总结教师的实践知识和经验,并上升为理性认识,以建构个性化的思维方式和智能结构,是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有效途径。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过程进行评价和反思,探索教学反思的方法途径,发挥教学反思的最佳功能,把信息技术观念融入到自己的思想观念中,使信息技术自然地应用到日常的工作中,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4.在课堂评价中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