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与荷花有关的诗句范文

与荷花有关的诗句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与荷花有关的诗句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与荷花有关的诗句

第1篇:与荷花有关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办公室 企业管理 和谐管理

和谐管理在企业的运用在业界成为了一种趋势。随着建设和谐社会的全面展开,和谐企业的建设已经得到各国有、民营企业管理者的重视。当今时代,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内部职能划分既强调分工,又注重协作。企业办公室是一个有机整体,这个整体中的任何一个部门都无法离开其他部门的配合协作。作为企业办公室部门,在整个企业的工作中处于服从和服务地位,是为企业工作提供各项保障的部门,也是企业的中心枢纽。因此,在构建和谐企业的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和谐办公室建设。

1.以人为本,重视企业资源与企业战略匹配发展

办公室是企业的一个个体,但是企业个体的发展必须要服从或者归顺于企业的和谐发展,因此企业的战略就铸就了企业办公室的和谐发展原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本就蕴含了和谐发展,以人为中心,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在新的历史时期,和谐企业的标准就是企业内外环境和谐,人际关系和谐,企业资源和谐等等。但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注重企业的办公室管理与企业战略的相互匹配,与企业战略目标的同步协调。企业办公室在管理过程中要注重管理的有效性,注重和谐本身的内涵发展与激励和促进作用。

办公室是一个企业的首脑部门,是企业决策的辅助,是一个充分代表民主,民意的窗口,是企业是否和谐的衡量标准。因此,企业办公室的和谐管理确切地说是企业办公室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充分揉合企业战略实施的管理。在整个过程中,企业办公室应当遵循企业战略,制定相互适应的管理制度,根据制度的适应性调整管理办法,在规范、优化管理手段的同时要注重沟通的有效性与企业制度的有效性。不仅如此,在具体的管理实施中,“以人为本”不单纯是一句口号,而是应该深入到企业管理的各个层面,注重管理实践中的动态和不良信息的萌发。利用和谐的,优化的,科学的管理制度,规范员工的行为规则,利用管理实践中的核心能力培养与办公室管理目标,结合企业的战略目标,塑造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并整合企业的现有资源,进行科学的资源整合。在这个基础上,人是主要的因素,要充分利用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真正意义上实现以人为本。真正的人本管理要注重人才效能与管理绩效的运用。在企业的管理实践中,要将人才资源的最大潜能发挥好,利用人力资源的各种优势实现企业的能力再造。比如在企业办公室管理中,以人为本首先要民主,为办公室的员工创造和谐多赢的环境,其次是要在制度上针对人才管理进行科学的规划,为他们的职业生涯打造规划出一个良好的发展前景。“企业办公室管理在企业的层面来看,是企业机构的一种组织行为,对于企业整体来说不具有足够的影响,甚至在管理的优劣上,企业办公室管理不具有明显的危害性。”但是如果要深层次探索企业办公室的不和谐因素对企业的影响和危害,显然在具体的企业办公室管理中要做到:首先要全面落实和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理念。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传统的以“事”为中心和以“物”为中心的企业办公室管理理念和模式己不能适应企业办公室管理的需要。为此,企业办公室工作人员必须全面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管理过程中切实做到以人为本,为人服务,对人负责,在尊重、服务、协调等形式中进行管理,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办公室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办公室优质、高效地运转,这是企业办公室管理实现和谐管理目标发展的必然趋势;其次是提高办公室人员的素质。要实现企业办公室的人本管理,就必须提高办公室人员的素质,它是企业办公室全面实施人本管理的关键。(1)办公室管理人员应具有良好心态和奉献精神。(2)强化学习和培训,提高业务素质。(3)提高服务和协调能力;再有就是坚持以员工为本,战略为本,面向企业服务为本。在企业管理中,员工是管理工作的主体,因此在企业办公室管理中实施人本管理的方式之一就是坚持以员工为本。企业在企业队伍、生产实现、学习条件、生活设施等方面必须满足员工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并充分考虑员工的权益。在管理中尊重员工的个性、价值、尊严,对员工实行机动灵活的管理。按照多样化的质量标准,制定一整套公平、公正、合理、正确、人性化的奖惩制度,充分调动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员工的全面、自由发展创造一个民主、平等、融洽、尊重和充满人情味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2.强化沟通,构建和谐高效办公环境

“协调是办公室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协调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办公室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关系到办公室的形象,关系到领导决策的落实。”’因此,具备良好的协调技能,掌握高超的协调艺术,是出色完成办公室工作的保证。必须认识到沟通的过程就是相互协调。既然是沟通,就要注重办公室管理中的高效与集中。当然,以人为本是最为基础的手段,不过由于以人为本的科学管理在一定程度上还不能够弥补办公室与基层,办公室与决策阶层之间的协调。因此,企业办公室管理中首先要以尊重为原则,无论是上级对下级,还是办公室对员工个体都必须要体现尊重,体现相互尊重,创造和谐环境。

3.文化引领,以企业文化促进管理绩效提升

文化引领是企业实施文化管理的重要手段。也是文化管理在企业管理的具体创新实现。“文化引领是企业办公室人员利用企业文化的建设,整合科学的管理手段,将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管理、科学激励、环境管理、科学评价融合为一体的先进的现代化企业管理手段。”但是传统的办公室文化与企业文化是有冲突的。企业文化最初的形态是依附建立在企业主的个人魅力及个人文化体现上的,但是,在企业逐渐成型后,企业就必须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单纯靠企业主及其创业团队已经不能满足企业的发展了。企业就必须有更多的规章制度,机构设置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企业的机构部门日益增加,制度的日益完善下,企业员工自然就会离企业主越来越远,企业主的个人人格魅力也就很难影响到企业员工了。因为企业员工更多的是和企业的各个层次的管理干部接触,在这种背景下,企业文化更多的是要求企业的管理干部来共同建设,使之整个企业都认同建立在企业主个人人格魅力上的企业文化了。

在企业的内部中,企业的办公室中,企业领导为了权利的最大化,权威的形成,也就往往会形成一种小团体的氛围,拉帮、结派这种消极的文化就会逐渐风行,而企业主更多的考虑是企业的长久发展。企业的发展战略的一些思路的整理上,就必然会忽视企业的这个办公室文化的形成及影响。当这种办公室的文化成型后,就不可避免的会和企业文化产生一定的冲突,间接的导致了企业文化的建设举步艰难,无法继续。所以必须认识到企业文化与办公室文化是不同的,特别是在新的管理办法实施的过程中,企业文化建设是贯穿在企业办公室管理的整个过程的。他的目标实现,他的价值观念,他的目标性与管理定位都是对办公室管理的具体工作的推进,可以理解成企业文化的系统工程对于企业办公室和谐管理具有深远的意义和价值。

在企业办公室的管理中,我们把企业文化理解成一种管理方式,也可以把这种抽象的概念理解成企业管理中的文化引领。文化的概念是具有内涵发展模式的,不过在和谐企业的建设中,文化是极为重要的,而文化引领不但是将管理具体化了,更为重要的是在文化引领的作用力和调整下,管理制度不可能在企业办公室针对企业基层的管理中再具有强制性,而更多的是人本性,人文性与激励性,所以我们说,文化引领是绩效管理的再造,更是对绩效管理实施的一个有力保障。

4.管理创新,依托创新实现管理的深层次和谐

我们必须认识到,企业的制度管理始终是企业的命脉。笔者认为:企业办公室和谐管理要树立三种意识:一要增强政治意识。企业办公室要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结合本企业实际,协助企业领导制定企业的改革发展规划,协调职能部门的有关工作。这就要求工作人员必须具有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和政治责任感,深入透彻地理解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内在精神实质,使自身的理论功底、战略思维、党性修养和工作能力等方面有明显提高。二要增强创新意识。企业办公室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突破传统工作模式和工作方法的束缚,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

“21世纪是一个知识经济的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新技术应用越来越快,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企业办公室人员要跟上时代步伐,就要不断更新知识,切实加强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一要不断提高政治理论素质。加强各种政策法规的学习,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场和观点,把握工作全局,为工作奠定良好的政治理论基础。二要不断提高文化素质。办公室工作人员要自觉地“充电”,既要不断提高学历层次,夯实文化基础,又要广泛学习文史、心理、教育学、经济学和法律知识,建立起层级性的知识储备和开放性的知识结构。三要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广泛掌握企业信息与进展情况,洞悉企业发展规律。要善于从繁杂的事务工作中挤出时间来钻研业务,既要对自己承担的本职业务深钻细研,又要兼收并蓄,熟悉全面,切实掌握好综合分析、文字处理、组织协调、计算机应用等各项技能,做到一专多能、融会贯通。只有不断吸取新的知识,掌握新的技能,才能优化办公室人员的知识结构,促进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从而为办公室工作的创新提供不竭的动力。四要加强职能建设,围绕企业的工作中心开展工作。办公室的职能是多方面的,包括参与政务、处理事务、综合协调、检查督办、提供服务等。

5.环境建设,借力环境建设提升企业人力资本

环境和谐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实现企业管理的环境和谐的实质其实就是实现制度管理的相互和谐,“软环境”建设与制度管理的相互匹配与磨合。环境建设是企业办公室和谐管理在新的历史时期的特殊使命,首先它要求企业的办公环境和谐,人际关系和谐,工作节奏井然有序,其次是要求企业的制度与文化和谐,塑造和谐的人文环境。在这里我们要说到的环境和谐主要是指企业的“软环境”与“硬环境”的和谐建设。

“硬环境”是指企业的制度,企业的管理办法与硬性的考核标准等等,这些硬的要素直接影响到企业员工的创造力和潜能,也可以理解成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了企业员工的积极性。硬的制度是企业办公室在决策阶层指导下制定的企业管理办法,对于企业的管理具有强化,促进的作用。但是不容忽视的是硬环境对于人才资源是有制约的,甚至在很大程度上硬环境不利于企业人才的成长,更不利于企业办公室针对企业进行和谐管理;“软环境”就是可以规避硬环境为企业管理带来的硬伤,从情感上,心理上注重员工的生活,工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快乐的激励办法,立足管理上来说,“软环境”是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提升企业人力资本含金量的重要手段,因此企业办公室和谐管理的目标实现要加强企业“软环境”建设,深入企业的人才资本能力转变,实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当然,在这个基础上,企业办公室的和谐管理能力也就增强了。

参考文献:

[1]赵延斌.对国企办公室管理的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09,(09).

[2]刘玉明.新型势下如何做好办公室工作[JJ.现代企业教育,2009,(04).

第2篇:与荷花有关的诗句范文

为了进一步规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加强对职业资格证书规范化管理,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启用〈职业资格证书〉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厅函〔1999〕44号)、《关于职业资格证书核发与管理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劳社培就司发〔1999〕29号)和《关于印发〈职业资格证书填写要求〉的通知》(劳社培就司发〔1999〕39号)精神,结合本市实际,现将启用《职业资格证书》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本市执行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将原《技术等级证书》、《技师合格证书》和《高级技师合格证书》统一更名为《职业资格证书》的决定,并于1999年7月1日启用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统一印制的《职业资格证书》。届时,原证书一律停止办理和核发,此前按本市有关规定核发的仍然有效。

二、职业资格证书由各鉴定机构按要求填写。

(一)职业资格证书(以下称证书)填写内容的汉字、数字、日期从规定日期开始一律采用打印机打印。

证书各项内容所填写的汉字使用仿宋小四号字体,数字使用仿宋小四号阿拉伯数字。姓名超过6个汉字的可以按照两行填写。

文化程度应分别填写:小学、初中、高中、中专、技校、职高、大专、大学、研究生。

(二)证书职业(工种)名称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中规定的名称分两行填写,第一行为职业名称、第二行为工种名称。未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的职业(工种),各主管部门应在接到本通知后15日内报我局,经请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准后,方可使用。

(三)理论知识考核成绩和操作技能考核成绩采取百分制填写。

评定成绩填写合格、良好、优秀。成绩在60--79分的为合格,在80--89分的为良好,在90--100分的为优秀,评定成绩按两项考核成绩中最低成绩确定。

(四)证书照片处须贴本人近期2寸免冠黑白照,并在左下角加盖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钢印)。凡由国家统一命题或从国家题库提取试题鉴定合格者的证书,须在照片右上角压贴国家统一命题鉴定合格证签。

(五)证书发证机关处应盖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职业技能专用章(红印)。职业技能鉴定(指导)中心(印)处应盖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红印)。日期处应填写考核成绩审定的日期。

(六)实行国家统一鉴定的职业(工种),其鉴定合格人员统一使用套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职业技能鉴定专用章和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印章的证书。

(七)证书应在考核成绩审定后的15日之内发放,证书发证日期处应填写发证机关审核批准办证的日期。证书自发证日期起生效。

(八)证书身份证号处按本人实际身份证号填写。现役军人和“两劳”人员由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编号。

(九)证书填写内容必须按上述要求执行。各机构要抓紧做好相应技术条件的准备。从10月1日起,一律采用打印机打印,打印软件由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提供。未按照上述要求填写与验印的证书,一律为无效证件。

三、证书编码根据《职业技能鉴定证书编码方案》(劳培司字〔1997〕44号)规定采用13位数字编码,从左至右的含义是:

(一)第1——2位为证书核发年份代码,取核发年份的后两位数字,2000年代码从00开始,每年顺排。

(二)第3——4位为发证地区或行业代码,北京地区代码为01.(三)第5位为鉴定机构标识代码,取值为1——6,依次表示:

1--北京市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

2--地方职业技能鉴定站;

3--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

4--工人考核委员会;

5--行业技师考评委员会;

6--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

(四)第6——8位为鉴定机构,编码由三位数字(不足三位时在前面零补足)组成。工考委用许可证代码后三位数字表示;行业技师考评委员会按北京市劳动局通告(1996年第5号)公布的序号表示,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编码为“000”。

(五)第9位为证书等级代码,取值为1——5,依次表示:1——初级、2——中级、3——高级、4——技师、5——高级技师。

(六)第10——13位表示证书核发顺序编码,每年度按鉴定机构分等级从0001——9999依次顺序取值。

遗失证书补证的证书编码由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统一编号。

四、加强证书管理和统计工作。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要坚持职业技能鉴定统计报表制度,按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实行职业技能鉴定统计报表制度的通知》(劳办发〔1996〕262号)的规定程序和时间做好上报工作。各鉴定机构应于每年6月15日、12月15日之前上报鉴定统计报表(软盘)。市鉴定中心应按规定时间汇总上报,并报职业技能开发处。根据全市职业技能鉴定开展情况,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于每年6月、12月中旬以前提出证书需求计划,填写《职业资格证书需求审核表》(见附件),经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核准后到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鉴定中心办理领取证书手续。

五、应严格对申请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员的资格审查。各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在受理申请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人员报名时,应按《职业技能鉴定规范》规定的报名条件,严格进行资格审查;实行全市统考职业工种,必须依据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通告确定的统一条件进行资格审查。参加鉴定每位考生填写的《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申报表》(见附件),一份存入本人档案,一份由鉴定机构保存,试卷均应保存半年备查。

六、境外就业、对外劳务合作人员统一使用中英文对照的证书。凡因出国需要办理证书公证的,需由本人提交以下材料到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审核验证。

(一)北京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原北京市劳动局)核发的职业资格证书;

(二)本人所在单位的出国、跨地区交流证明(无工作单位的由户口所在地街道办事处出具证明);

(三)区、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属局、总公司劳动部门(中央在京单位,驻京部队持单位上级主管部门)介绍信;

(四)本人二寸免冠近期黑白照一张。

对经过技能鉴定复核合格人员,按原市劳动局、司法局《关于办理北京市工人技术等级技师证书涉外公证的通知》(京劳培发字〔1991〕591号)规定的办法并出具相应证明。

七、补办证书和外省市调京人员办理更换证书手续按市职业技能鉴定中心有关规定办理。

八、各机构在办证中由于证书质量问题或填写损坏,须交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集中销毁,并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相应机构备案。

九、新的《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申请表》和《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花名册》(见附件)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开始使用。

  附件1

                       北京市职业技能鉴定申报表

-----------------------------------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

|-------------|------------|    照      |

|身份证号:                |联系电话:              |            |

|-------------|------------|            |

|文化程度:                |身体状况:              |    片      |

|--------------------------|            |

|现有职业资格证书职业(工种)名称:                  |(二寸黑白)|

|              级别:        编号:                  |            |

|---------------------------------|

|本工种工作年限:                                                  |

|---------------------------------|

|申报鉴定职业(工种)名称:                          级别          |

|---------------------------------|

|鉴定成绩:理论知识              操作技能                          |

|---------------------------------|

|职业资格证书编号:                                                |

|---------------------------------|

|    职      |                                                    |

|    业  培  |                                                    |

|    工  训  |                                                    |

|    种  简  |                                                    |

|    工  历  |                                                    |

|    作      |                                                    |

|------|--------------------------|

|    本  理  |                                                    |

|    人      |                                                    |

第3篇:与荷花有关的诗句范文

第一节 如何把握古诗的意象

技术点拨

“意象”中的“意”是指诗人的主观情感,“象”是指诗人感受到的客观物象,“意象”就是蕴涵着诗人思想感情的具体形象,是诗人表达情感的载体。诗歌的意象,包括三个方面:人物意象、物象、景象。

一、人物意象

人物意象指蕴涵诗人情感的抒情主人公形象。鉴赏人物意象要注意以下几点:

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知人论世”主要指要了解诗人的阅历、情趣、心境乃至创作风格,了解诗人创作诗歌时的时代特点。“知人论世”应注意两点:

(1)单项思考。了解诗人的写作背景,有利于掌握他的写作意图,或别有所指,或言在此而意在彼。同时,还可以联系诗人的创作风格,如苏轼的豪放旷达,杜甫的沉郁顿挫,李清照的柔婉幽深等。

(2)双向联系。就是要把诗人笔下的“客观对象”与他的“主观情志”联系起来,两者之间总有某种联系,或命运不济,或遭受打击,或不被重用,写物实则写人,物不过是诗人的“代言人”。常用手法为暗喻、象征、烘托。

2.抓人物形象的语言、肖像、动作、心理和细节描写。人物形象的塑造离不开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等方面的描写,诗歌也不例外。古诗中的人物形象不如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丰满,完整,它通常描述的只是人物的一个神态、一个笑容、一个动作、一个微妙的心理变化,或一组人物的语言、声音,或是一个典型的细节等。通过精当的描写,以简练的笔法刻画人物的形象,表现人物的性格,反映人物的思想感情。如刘禹锡的诗句“何处深春好,春深稚子家。争骑一竿竹,偷折四邻花”,诗人写道:哪里的深春景色最好?最美的春色原来是在儿童嬉戏的庭院里。你看他们正争着骑一竿竹马,悄悄地去邻居家折花。诗人用典型的动作“争骑”“偷折”写出儿童好动、淘气的天性,惟妙惟肖,极具情趣。用“竹”“花”写孩子的,暗示他们将如竹、如花一样地茁壮成长。

3.关注对人物描写的侧面烘托。侧面描写是不直接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描写、刻画,而是描写与之有关的其他事物,或通过其他人物的评价来表现描写对象。通过侧面烘托、映衬,含蓄地表现出描写对象的特征,给读者以特殊的美感。如李白的《子夜吴歌》一诗:“镜湖三百里,菡萏发荷花。五月西施采,人看隘若耶。回舟不待月,归去越王家”镜湖方圆三百里到处都是盛开的荷花。五月里,西施到这里来采莲。若是在若耶溪,来看西施的人就要把若耶溪挤得水泄不通了。诗人用婉曲的手法从侧面渲染了西施的美貌绝伦。全诗只字未写西施的外貌,但是这种婉转表意的手法却言已尽而意无穷,足见其艺术感染力的深远。

二、物象

物象,即饱含诗人主观情感的事物形象。一般来说,物象所蕴涵的情感是有一定的习惯性的。简要举几例:冰雪的晶莹象征心志的忠贞、品格的高尚;月引发离愁别绪,思乡之愁;草木繁盛反衬荒凉,以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梧桐、杜鹃是凄凉悲伤的象征;鹧鸪鸟是离愁别绪的象征;鸿雁象征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梅兰竹菊松和蝉象征坚贞高洁的品质。因此,在古诗阅读中,学生应抓物象的内涵。

当然也不可一概而论。比如同是《卜算子咏梅》,在笔下,梅是不畏严寒、凌霜美丽的形象,表达了他的赞美与喜爱之情;但在陆游笔下则是孤高清绝的形象,寄托了词人的悲怜与同情。

三、景象

写景诗中的景象最集中,鉴赏时学生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来说,除了诗人表达对大自然的热爱外,大多数的写景诗寄寓着诗人各种各样的情怀。有的借眼前景物的壮丽抒发个人的雄心壮志,有的借山水寄托坚守信念、乐观旷达的情怀,还有的在大自然的奇伟瑰丽中感悟人生哲理。当然穷山恶水也会引发诗人凄凉的身世之感,异地山水会让人有思乡之念。中国诗人历来有伤春悲秋的情结,见流水落花而感伤,悲叹的诗篇不在少数。有些诗人因为仕途不得志被迫隐居,景物之乐,虽然能感受到,但诗人志不在此,美景徒增诗人对现实的不满。这种情感以南宋诗人居多,学生鉴赏这些诗歌时应结合诗人生活的朝代知人论世。

2.关注诗人写景时的表现手法。大致说来有几下几种:

(1)对比衬托。如唐求的诗句“岩间松桂秋烟白,江上楼台晚日红”中“秋烟白”与“晚日红”色彩对比鲜明,如一幅加彩的水墨画。

(2)动静结合。如孟浩然的诗句“天开斜景遍,山出晚云低。余湿犹沾草,残流尚入溪”,“天开”“出山”是静景,意象开阔;“斜景遍”“晚云低”颇具动感,给人以清新、明。

(3)虚实结合,即将写实与想象结合在一起。如李贺的诗句“天河夜转漂回星,银浦流云学水声”,诗人写实中融入自己的想象,将星空描绘得美妙多姿。尤其后一句,运用通感的修辞手法,为画面加进了醉人的声响。

(4)渲染色彩。如杜甫的诗句“红入桃花嫩,青归柳叶新”。“青”“红”二色,令人觉得花红欲燃,柳青如碧。

(5)观察角度的变化。①远近高低变化角度。如杜甫的诗句“河汉不改色,关山空自寒。庭前有白露,暗满团”,描绘的是月隐云端后的景象。银河不因月出月隐而改变其明暗,关山也如往常一样空寂冷峻。院前有白露,在不知不觉中挂满了露珠。河汉、关山写远景,庭露、言近景,远景近景相映成趣,描绘出月隐云端后的一幅朦胧夜景图。②东西南北中、前后左右上下的变化。如晏殊的诗句“小阁重帘有燕过,晚花红片落庭莎。曲栏干影入凉波”,描写的是一处安静闲适的居住环境,流露出词人闲适自得的孤高情趣。古雅的小阁楼,低垂的层层帘幕,轻盈的娇燕在堂间来回穿梭。片片落红飘洒在庭院中,犹如散在绿毯上的朵朵彩花,分外鲜艳。夕阳晚照,栏影斜映于凉池之中,随波荡漾,这是多么悠闲深静的环境呀。词中画面是依据时间的先后,采用视转景移的方法,从内向外,由上而下,从室中到水面的空间顺序进行着墨的。③调动各种感官综合感受。如杜甫的《绝句》一诗:“日出篱东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鸡。”这四句诗描绘了山间村院雨过天晴之后清新明快的景象。诗人调动各种感官综合感受,使诗显得错落有致,情趣盎然。

(6)侧面烘托。如王勃的诗句“山中兰叶径,城外李桃园。岂知人事静,不觉鸟声喧”,诗人写山中春兰茂盛,遮掩了小路;城外的庄园中桃李争艳,绚丽多彩。面对这样的美妙春光,一切人间俗事都不愿过问,内心无比宁静,就连鸟的吵叫,也没发觉。诗人正是用侧面衬托的方法,描绘出醉人的风光。

3.掌握写景诗常用的修辞手法。

(1)比喻,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做另一种事物或情景。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能够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2)比拟,把物当做人来描写叫拟人,把人当做物来描写叫拟物。比拟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得更形象,生动。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能够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

第4篇:与荷花有关的诗句范文

花是大自然的语言,花是造物主的恩赐。自古至今的文人墨客大多喜爱花,这是因为自然界中的花是与中国文化植根在一起的,尤其是与人文精神相绾结,便成为一种内蕴的生命力和灵魂的情感生灵。李太白如此,坡亦然,白居易更甚。此说并非空穴来风,也不是主观臆断,只要我们随手翻阅《白氏长庆集》,便处处可见牡丹的雍容华贵、茉莉的淡雅清香、梅花的疏影横斜、杏花的胭脂染腮、的凌霜不凋……并且从这些花的身上,我们都能找到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或者寄托的情怀,不过白居易最爱的只有两种花,那就是坚贞纯洁的荷花与漫山红遍的杜鹃。

在白居易的诗歌中,有关莲花的意象(包括荷花、芙蓉、菡萏)被明确使用的就有83次之多,在古代堪称“咏荷第一人”;不过白居易更爱白莲花,将其用以自比,作有《种白莲》、《东林寺白莲》、《感白莲花》、《六年秋重题白莲》、《莲石》、《白莲池泛舟》等等有关白莲的诗。莲花是佛教之花,是花中君子。白居易对白莲花的纯洁无瑕赞美备至,甚至连自己一向推崇的红莲便只是“虚得清净名”(《东林寺白莲》)了。其《感白莲花》诗云:“白白芙蓉花,本生吴江濉2挥牒煺咴樱色类自区分。谁移尔自此,姑苏白使君。初来苦憔悴,久乃芳氛氲……”白莲这种孤清不群、遗世独立,但仍馥郁芬芳、颇具神韵的形象,不正是诗人非常偏爱而用以自诩的真实写照吗?

白居易对杜鹃花一往情深也是比较罕见的。杜鹃花又名映山红、山石榴、山踯躅、红踯躅,其花叶兼美,地栽、盆栽皆宜,用途最为广泛,生命力极其顽强,素有“百姓之花”的美誉。杜鹃花的此类特点,正好契合了白居易一向亲民爱民的为官之道与性格特点,所以垂青自在情理之中。他在《山石榴寄元九》中写道:“闲折两枝持在手,细看不似人间有。花中此物似西施,芙蓉芍药皆嫫母。”诗人把杜鹃之美比作绝代佳人西施,而芙蓉和芍药都相形见绌,能得到如此之高的礼遇,想必杜鹃花更会“争及此花檐户下,任人探弄尽人看”了。因为酷爱杜鹃花,白居易不仅把江州(今江西九江)山上野生的杜鹃移植到住所,还写下了《戏问山石榴》一诗:“小树山榴近砌裁,半含红萼带花来。争知司马夫人妒,移到庭前便不开。”不仅如此,元和九年(819),白居易调任忠州(今重庆市忠县)刺史时,还千里迢迢,把庐山杜鹃带去种植,并写下了《喜山石榴花开》一诗:“忠州州里今日花,庐山山头去年树。已怜根损斩新栽,还喜花开依旧数……”白居易惟恐读者不知此花的来历,还特意在题目下写下了“去年自庐山移来”的注脚。这一小小的细节,足见香山居士对杜鹃花的痴迷程度。

第5篇:与荷花有关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园林水景;水生植物;环境

1 前言

水生植物是植物界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生长速度快、分布广、繁殖快、病害少、用途大等特点。在营造园林水景时,水生植物作为主要的构景要素之一, 其配置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体设计效果。水生植物不仅观赏价值高,而且具有净化水体、稳固堤岸等作用。湖南境内河流、湖泊、水库、天池和瀑布跌水等水景丰富多彩,广泛使用水生植物对保护、营造和改善湖南的水景,具有十分重要的景观意义、生态意义和社会意义。

2 水生植物在园林水景中的应用

2.1 以水生植物造景

中国水生植物资源丰富,其中荷花、睡莲、莒蒲、干屈菜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类较早、也较广泛地应用在园林景观中。《诗经》中:“彼泽之陂,有蒲有荷”,是最早有关荷花与蒲草在相同的生态环境下生长的记录。宋代杨万里“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诗句将西湖的荷花描写得淋漓尽致。庭园小池植荷造景,如苏州拙政园、无锡寄畅园、北京谐趣园、濠濮涧等,都是利用小水面植荷的代表作。承德避暑山庄的景点中多处以水生植物命名,如“曲水荷香”、“观莲所”、“采菱渡”、“萍香泮”,圆明园中也有“芰荷深处”、“濂溪乐处”、“天然图画”等以水生植物景观为主的景点。由此可见,以水生植物造景在中国园林建设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在观赏水域中,在保证水体、阳光、温度和基质的条件下,对水生观赏植物进行合理、巧妙的规划,能大大提升园林的造景功能,强化园林的景观效果。如杭州西湖,经过综合治理后,已成为锦鳞可数、水草丰盈的湿地。在水生植物设计中,西湖湖西景区在不同的水域选择了不同的水生植物。在岸边,使用了大花萱草、千屈莱;在浅水,使用了鸢尾 沉水植物选用了金鱼藻、亚洲苦草、菹草;挺水植物选用了莲、水芹、慈菇、菖蒲等,由于采用不同的水生植物群丛搭配,金沙江、茅家埠、乌龟潭、浴鹄湾4个水面景区形成了不同的景观特色,丰富了水景个性。

2.2 构建水生植物专类园

观赏型水生植物专类园具有一定的展示性、教育性和娱乐性。在不影响水生植物生长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对水生植物进行专类种植,对环境进行美化设计,可形成一种特有的园林艺术风格。

3 水生植物在园林造景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3.1 对水生植物生态功能的发挥考虑不够。在园林水景设计中,因为过多地考虑园林美学的要求,忽视了生态系统的建立,一些污水净化效果好的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应用较少。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不仅能丰富景观层次,延长水景观赏期,而且漂浮植物能遮蔽光线、减少藻类活动,沉水植物能消耗水中多余的养分,使藻类因缺少食物而死亡,它们正是水体良好生态环境的动力。仅使用挺水植物和浮叶植物所建立的水体生态系统是非良性循环的,尤其是在城市人造水景中,水中的低等藻类植物在水体富营养化的过程中迅速繁殖,原有的水生植物不能耐受而灭亡,使草质湖演变成藻质湖,加剧了水质的恶化。

3.2 对水生植物的种类应用不够。从古代文人的诗句、中国各个园林水景中的水生植物应用的历史和现状来看,应用于园林绿地中的水生植物种类还十分有限,大多局限为荷花、睡莲、浮萍、干屈莱、鸢尾、金鱼藻、菖蒲等常见的水生植物,而这些只是中国已知水生植物中的极少部分。

3.3 对水生植物的配置方式研究、运用不够。当前,水生植物应用于水景中的形式多为堤岸边垂柳映水,池中荷花映日,菖蒲、芦苇等水生植物护岸的“四面荷花三面柳”式的景观,形式单一,不能给观赏者提供步移景异的自然景观。而在自然湿地中,由于对水生植物配置、利用缺乏足够重视,导致湿地水景观赏期短,景观单调、乏味。

4 运用水生植物的具体措施

4.1 充分发挥水生植物的生态功能。水景设计中,因沉水植物生长在水中,观赏价值相对较差,没有特殊要求一般不栽植这类植物,所以沉水植物并没有得到广泛应用。但是沉水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积累能力均大于漂浮和挺水植物,而且可以在水下产生氧气,是水体中的初级生产者。人们在用生物工程治理滇池污染的工作中发现,沉水植物在整治水体污染中具有重要作用,以沉水植物为基础的生态系统是优化的生态系统。对一些容易受到污染和富营养化或已经受到污染的水体,宜配植菹草、竹叶眼子莱、海菜花、黑藻、浮萍、水葱、石菖蒲、鸢尾等吸污和净化水质功能较强的水生植物,特别是漂浮植物和沉水植物,以形成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充分发挥其生态功能。

4.2 积极丰富水景中的植物种类。要丰富水景,必须增加水景中的植物种类,大胆选择野生水生植物资源,或引种国内外优良的水生植物品种。

4.2.1 运用各种方法培育新品种。为了丰富水生植物景观,国内外有许多园艺工作者正致力于此,并且取得了一些成果。陈秀兰等对观赏荷花进行辐射诱变,发现红色系花色由原来的粉红色转为淡粉色或红白色,也有少数复色品种红色部分加深;内圈花瓣发生变形、呈皱折,瓣尖呈绿色。世界著名的睡莲育种家马利耶克致力于耐寒睡莲的杂交育种30年,培育出很多好的耐寒睡莲新品种。

4.2.2 应用野生植物资源。野生植物资源成本低廉,能让远离自然、久居城市的人们有机会欣赏到自然生态和野生植物之美,而且其成活率高,繁殖能力强,随着水际植物群落的形成,使许多野生动物和昆虫也得以栖居、繁衍。

4.2.3 灵活运用水生植物的配置方式。植物造景中常常追求春花秋叶、夏荫冬枝,在水景中也应注意随季节更替而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要根据水位的变化及水深情况,形成水生一沼生一湿生一中生植物群落带,要有一定起伏,高低错落、疏密有致。要通过水面大小宽窄、水流缓急、空间开合,有大有小、有高有低、有前有后地把不同姿态、形韵、线条、色彩的水生植物种类搭配组合,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力求模拟、浓缩、创造自然水景之美,构成形式稳定和季相变化的自然美。

第6篇:与荷花有关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古诗;情境;鉴赏;感悟;诵读;实践;重点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2)25-0168-02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占有一定的比例,选入古诗题材广泛,体裁多样,内容丰富,有写景也有叙事的。学习古诗能引导学生发现美好的事物和激发他们对祖国丰富优美的语言的热爱,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品味、鉴赏、感悟、想象的能力。

一、解诗题,揭背景,激发趣

叶圣陶先生在对诗文“题目”作了十分精辟的阐述:“从作者方面说,有了题目,可以表示自己所写的中心。从读者方面说,看了题目,可以知作品含义内容。题目的必要就在乎此。”因而,从古到今,诗人、作家都把题目喻为诗文的“眼睛”,称为“题眼”。

所以,教师不管在教哪首诗,都是由解题入手,这主要在于这些诗往往是在题目所提示的范围内或者就是扣住题目来写。如叶绍翁《游园不值》,诗的前两行写作者去游园“不值”,后两行写作者看到伸出墙外的“一枝红杏”联想到院内“生机勃勃”,百花争艳的春色,算是“游园”,进而再现春天万物旺盛的生命力。

当然,这仅是从古诗的题目分析而言,对于作者及背景也是教学前要让学生知道的,只不过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查找相关的资料,然后在班上交流,教师归纳。甚至可让学生说说是用什么方法查到这些资料,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动手、动脑,也有利于学生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进而让他们知道古诗的题目、背景与诗的内容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如《示儿》这首诗,教师在教学时向学生介绍《示儿》是作者写的最后一首诗,直到他临死之前,心中念念不忘的不是个人的死,而是祖国领土的完整,他沉痛地表示了收复中原的坚定信心。这样,学生对理解诗句、领悟诗人所表达的情感都能达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抓字眼、知诗意、再现活

古诗句子精炼,字里行间不仅闪耀着美的光彩,还蕴含着美的韵律,但由于古诗是用古代汉语提炼而成的,它精辟、简短,含义之深。因此,教学中教师仅以简单草率的讲解,让学生仅懂得句意就“收场”,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应在重点字词上做文章,使学生学有所得,品有所味,想有所感,思有所悟。例如,杨万里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与众不同,诗的前两行抒情,后两行写景。那时恰逢盛夏,又是拂晓时分,因此,诗人在清静的湖光山色之中,心情舒畅清爽。如诗后两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可以这样教学:①先让学生说说“无穷”和“别样”这两个词的意思,然后再找出“无穷”和“别样”的近义词(无尽、异样)。②“接天”是什么意思?用一两个意思相近的成语表示。(一望无际、无边无际等)③这两行诗句分别写哪两样东西?(荷叶、荷花),诗中分别描写这两样东西颜色的词又是什么?(碧、红)④拓展“碧”字,这个字可解释为“青绿色”。除此之外,还可以说什么绿?提示:让学生在学过的课文《可爱的草塘》中找出有关与“绿”字组成的词(墨绿、鲜绿、翠绿),而“红”字,让学生说说“红得怎样?”(红得发光,红得发亮,红得娇艳,红得发紫等)。

这样,既抓住了诗中字词的教学,又让学生懂得了诗句的意思;既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又丰富了学生词汇,既巩固了学生学过的知识,又把诗句给教“活”了。

三、读诗句、品其味、悟诗情

关于读,叶圣陶先生曾这样说过:“文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就是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觉。”吕淑湘先生也曾说过:“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语感能力。”由此可见,语文教学过程中,读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如将其忽略,那是失败的教学,荒唐的教学。所以,古诗教学的读尤其重要。让学生在读中品味,语中知意,读中感悟,读中体会;而要在反复吟诵中感悟诗人的情感——让学生的感情和诗人产生共鸣,把诗句中的真情实感化为强烈的情绪活动,在体味声韵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做法:①提出要求,教师有感情地诵读诗句,学生注意听,用“/”线标出稍短停顿,“∥”线表示停顿稍长,用“.”表示字词的重要。②学生根据“要求”试读。③师正音并纠正标出错误的地方。④按正确的标示,让学生再读诗句。

如《饮湖上初晴后雨》朗读提示,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通过“读—知—悟”,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使学生受到感染、启迪,进而悟出:这首诗的作者是从“晴”和“雨”这两个不同的角度描写西湖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之情。

四、入意境,拓发展,联其想。

有诗就有物,有物就有诗。诗人的构诗是缘物生情,寓情于景,托物抒怀,把诗中的形象、画面、图景以及其中渗透着的作者思想感情再现出来。如《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久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首诗的第三句是作者的联想与猜测,第四句则画龙点睛,是极神的一笔。“一枝红杏出墙来”,这种以小见大,以偏概全的写法,给人们留下无限的遐想。

当然,要想引导学生深入诗的意境,就必须从诗句入手,然后利用课文中的插图,让学生观察画面上描绘的景物,探索出作者观察生活的经过并展开联想,想象、体会诗人的情感。

在学生理解诗意后,教师根据诗中插图引导学生想象:

问题一:这是一个怎样的花园?

要点:①院子的墙不高;②位置不在闹区;③周围幽静;④私人花园不气派,农家气息很浓。

问题二:诗人很高兴想游园赏花,园门紧闭,本是件扫兴的事,读诗句,体会诗人这时却是什么样的心情?为什么会有这种心情?

①启发:“一枝红杏出墙来”,想象诗人心目中的院内春色是怎样的?

②用描写景色的词说说。

③看到春天的特点,心情如何呢?

这样,让学生在学习古诗中学会“读诗品其味,知意悟其感,见图联其想”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阶段语文课程标准[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夏登高.试论诗歌教学中的审美赏析[J].小学语文教学,2006,(4).

[3]黄权.古诗欣赏——让感官动起来[J].福建教育,2006,(3A).

第7篇:与荷花有关的诗句范文

【关键词】 初中语文 学案导学 教学应用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4)06-014-01

导学案就是教师在课前为了引导学生有针对性的学习而设计的方案。“学案导学”更加强调把教学重心从研究教材的教法转变到研究学生学情现状及学法引领上,促使教师进行角色的转换。在新课标的背景下,特别在当今课堂改革新理念的指引下,导学案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多教师认可。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借用语文导学案提升教学课堂质量呢?

一、利用导学案的“问题导引”,设疑激发学生的兴趣

“好的开头等于成功的一半”。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依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头导语,用新颖而平中有奇的导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自主学习及探究。如在教学《狼》一文时,我是这样导入设计:同学们,你们能说出哪些与狼有关的成语俗语?这些词语有什么共同点?(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狈为奸、一片狼藉、豺狼虎豹、官虎吏狼、狼虫虎豹、狼吞虎咽……)之后的设计版块中有师生归纳:这些成语全含贬义。这说明,在人们的心目中,狼历来是狡诈、凶狠、残忍、贪婪的代名词。从古自今的许多文学作品中所描述的狼也都是狡猾、凶狠、贪婪的形象。最后出示对联:“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说的是哪部作品?引出《聊斋志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出自《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狼》。(出示课题);再如在教学《爱莲说》时,我在教学时是这样创设问题导引的:“同学们,说说你最喜欢什么花?为什么?”学生经过思考后,并纷纷进行了展示:有的同学说喜欢牡丹花,因为牡丹花是富贵的象征,有一种尊贵典雅的气质;有的同学说喜欢梅花,因为梅花有着坚强品质,让人敬佩……“有没有喜欢荷花的,能不能说说喜欢的理由”。由此引出作者笔下的荷花。通过巧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创造思维的兴趣。

二、利用导学案的“合作探究”,体验探究问题的快乐

作为学生,高效学习必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行为,学习的高效在于引导学生主动地学,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事。学生的学习过程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主动参与的过程,更是一个尝试探究的过程。课堂教学中充分要利用学生已有知识,注重学生的探究,从旧知识中引入探究出新知来。

如在《观沧海》的学案中,在课堂探究导学中设计这样的探究问题:(1)《观沧海》中实写观海所见景色的诗句是哪几句?分别描绘出大海怎样的特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总写全景,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树木丛生,百草丰茂”表现了大海充满生机;“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写海上景色变化,表现了大海的雄壮气势。)(2)全诗是以哪个字展开来写的?(全诗以“观”字统领全篇,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3)诗中哪些诗句最能体现作者博大的胸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又如在《渔家傲・秋思》课堂探究中,设计了这样的合作探究问题:(1)范仲淹所作的《渔家傲》描写的是哪里的景致?从哪句词体现出来的?(2)词分为上阕和下阕,本词的上阕以“异”字统领全文,词中从哪些方面体现出来的?(3)下阕则围绕一个“情”字展开,结合语句体会词人当时的情感。

三、利用导学案的“归纳总结”,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平时教学中,导学案的设计有预习案、探究案和训练案三部分,每个单元有复习学案和单元测验案。在导学案的设计上,我比较注意“归纳总结”的版块,有学生学过知识的链接和铺垫,也有与教材紧密相连的内容链接,由点到面的设计探究性问题等,更多的是从能力立意上,提升学生的表达能力、人文素养和学科素养,以此拓宽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面。

如古诗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在教学《己亥杂诗》时,我就设计了这样的问题:“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景理交融,被视为名句而广为流传。从这两句诗中你会联想到什么?在教学范仲淹所作的《渔家傲.秋思》,我就设计了:王维曾经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表达了边塞的壮美景色,而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用相关的景物描写了边塞的悲凉状态,这句词是什么?在设计导学案时,我通过对比的变式思考来激发学生的思维,丰富教学的内容,引导学生注重联系比较,以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利用导学案的“达标训练”,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

第8篇:与荷花有关的诗句范文

1

诗歌作为一种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它除了在形式上具有其特定的声韵、节奏、格律等要求外,好的诗歌还必然表现出其艺术思维和艺术语言高度的创造性的特征。首先,诗人“精鹜八极,心游万仞”对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原型作精心的疏理、分类和选择,然后以高度的概括力,“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构成精彩的诗歌形象。对于诗人来说,这是一个将生活丰富的内涵与作品浓缩的外延相统一的过程,也就是一个创造性的艺术思维的过程。其次,诗歌作为一种内容精邃而篇幅简短的文学形式,对语言的简洁、准确和传神方面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文学史上为作品学斟句酌以至废寝忘食的诗人也是大有人在的,“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便是典型一例。另外,一首佳作无论在思想或艺术上都是高品位的,它在思维和语言上的创造性,往往体现出简单中蕴含复杂,拙朴中暗藏机巧,浅显中隐匿深邃,产生“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多不同”的艺术效果。

简言之,高明的诗人不仅用创造性的艺术思维和创造性的艺术语言去概括生活和表现生活,而且也深深懂得这是把握读者欣赏心理,调动读者的创造性思维去再创诗境的必然要求。同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也遵循这种要求来进行诗歌教学。

2

就目前的中学诗歌教学情况而言,部分教师的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的保守与陈旧直接影响了诗歌教学效益的提高。

首先简要谈一下观念问题。在诗歌教学中相当部分的教师认为,只要“扫清字词障碍”,会翻译诗句大意即算完成教学任务,因而将其教学目标归位于识记(充其量带点表层理解)的能级上。无疑,这是对中学诗歌教学功能认识的片面化,它只是着眼于某种狭窄的语言因素和知识因素,而忽视了思维因素与情感因素,影响了诗歌教学整体效应的发挥,其结果必然是乏味的、低效的。

其次,要改变教学方法上的陈旧性,努力体现综合化与灵活性。教学观念上的片面保守,必然会导致教学方法上的失误。这种失误主要表现为教学过程的程式化和教学形式的单一化。就过程的程式化而言,主要是无视诗歌写景状物、抒情明理时那种既文意贯一、血肉交融,又开合跌宕、灵动多变的表现特点,而一概实施“一解题、二释词、三译句、四总结(往往是一些术语套语的复述)之类的“工艺化”的切割肢解的拼搭组装。另一方面,与这种程式相呼应的教学手段与形式,是教学满足于教师一张嘴一支笔单调乏味的讲述与板书,因为据此实现上述“一二三四”的程式已经绰绰有余。显然,这种机械的程序与单调的手段形式降纸了诗歌教学的趣味性,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这就提醒人们要转变诗歌教学观念,要从具体作品的具体特点出发,努力体现教学程序与形式手段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就程序而言,可因诗而宜:或以诗眼入手,提携全篇;或先着眼于诗意的整合,再辅之词句的剖析;或循景物人事以求题旨理趣,或提示背景主题以推敲物象形体;长诗当然先讲析后记诵,短诗不妨先熟读后品味……

在教学形式和手段上,要防止教师单纯的讲解和繁琐的板书,而应根据诗歌与学生的具体情况而有所区别:或教师主讲学生补充丰富,或学生评析为主,教师概括深化,或口头欣赏,或书面评论,或变体改写,或模拟仿作……另外,还要充分发挥现代电化教学设备的优势,如借助录音、幻灯、录像、电影等声光电色谋多种媒体,以增强诗歌教学的直观性与丰富性。

3

在观念更新、方法优化的前提下,教学者思维上的创造性对提高诗歌教学的效益就是至关重要的了。

从思维的方向看,诗人的创作在某种程度上说,是向心式的凝聚思维,而我们的诗歌教学却主要是辐射式的发散思维,它要求我们把那些内涵高度浓缩、外延高度集约的名篇佳作的典型形象与深邃的意境得以生动、传神的再现。这个再现的过程无疑是一个高度创造性的过程。从创造心理学的角度看,它至少对教学者的思维提出了敏锐性、联结性、扩散性、灵活性和统摄性这五大要求。

探幽发微,思维的敏锐性。历代的诗文大家,都十分讲究行文的含蓄和折,他们有时写而不“满”,弦外有音;有时句式变形,运笔迂曲,使诗歌中形成了若干的“空”与“曲”,并以此来激发读者广泛丰富的联想和想象,产生了有限中寓无限,严谨中现活泼的艺术效果,体现了“空山闻鸟语”、“曲径通幽处”的艺术魅力。由于中学生对诗歌的了解无论在数量与质量上都十分有限,他们很难发现和理解诗歌中的这种“空”与“曲”,对此,往往会感到迷惑甚至产生误解。这就需要教师的思维具有敏锐的艺术触觉,去探幽发微,努力捕捉这些“空”和“曲”,并形神兼备地将其内容及功能表述出来。我们且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为例,作一简要分析。

第一句,从逻辑角度和语法常规看,语序应为“三秦辅城阙”,诗人之所以在语序上这么一“曲”,固然是诗歌的格律要求使然,但另一方面将“城阙”置于句首,显然又达到了强化凸现这一物象、激发读者去心驰神游的目的,其表现功能上的匠心实在是不容忽视的。试想:那拨地而起的巨垣高墙、皇城气象,那三秦拱卫、据守要津的恢宏气势不是跃然纸上了吗?它的历史文化,它的热闹繁华,它荟萃着无数的文人雅士,真是一个令人向往,令人留恋的地方啊!知心的朋友编编就在这特定的处所与背景中将与诗人分手远行了,此时此刻当有多少的感慨啊!若不是这么一“曲”,五字虽然相同,但那只是呆板地写出了长安的地理环境,而长安本身倒被“三秦”给淹没了,更遑论其包容的人文景观及诗人的情怀了。

以上讲的是“曲”,再来研究一下“空”。第二句中有个“望”字,这个“望”字的主语是什么呢?当然不是“风烟”,更不会是“五津”,显然作者将主语“空”了起来。然而“空”决不等于“无”,它可以是诗人,也可以是杜少府,还可以是二人兼指。作者之所以将它空出,固然是按诗词的惯例,诗人(或其它有关人物)的形象未必要直接出现,同时也限于字数不能写出,但从欣赏心理的角度看,作者这一“空”,就巧妙地消除了你我他彼此之间的身份与时空之间的界限,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感情也因此有了交流,当读者吟诵之时,也就如同站在了诗人的身边与他一起放目远眺,并努力地从那一片风烟迷雾之中寻觅着杜少府任将要赴任的“五津”之地,在眺望中,我们仿佛领受到了长安至五津之间的山重水覆、曲折坎坷。我们既可体会到离别的悲凉之情,又能感受到诗人寄托在雄壮景色中的豪放之气,甚至情不自禁地朗声吟诵——“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诗歌中的“曲”和“空”往往是诗人有意无意地留给读者进行艺术再现的契机与天地。作为教师,启发学生去寻觅、发现与分析,使空白处见丰富,在曲折中见深意乃是诗歌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

勾新连旧,思维的联结性。由于诗人的某些特殊经历和气质等原因,他们往往会对某种景物有着特殊的偏爱与感受,在他们的作品中这种景物往往会屡次出现;有时某种情感会久久萦绕在诗人的胸中,甚至在一生的创作中对此情结屡屡抒发。同样,由于相似的际遇和禀赋,不同的诗人也会在上述方面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同理,在某种条件下,读者与诗人也会出现某种程度的相同或近似,以致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某种共同的情感,这就是所谓的共鸣。要让学生与诗人形成某种共识以至产生共鸣,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巧妙联系,善于启发,促使学生创造性地联想与想象,以形成“勾新连旧”的动态思维习惯与能力——既会将同一诗人的类似作品相互联系,以达到温故知新、强化感受的目的,又善于用甲诗人的作品来补充丰富乙诗人的作品,进而自觉而自然地渗透自身的见闻感受、知识储备、文学修养来涵咏、深发。

例如月亮,它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吟咏的对象。李白将它当作知心的伴侣(《月下独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苏轼通过它来表达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与激励(《水调歌头·中秋》: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张九龄把它当作良辰美景的化身(《望月怀远》: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若虚借助它来表现出情人间刻骨铭心的思念(《春江苑月夜》: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柳永却因它而触目伤怀(《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在人世沧桑,自然永恒这一点的认识上,诗人与读者岂不是始终相通的吗?在课堂教学上,教师只要善于勾新连旧,就能使学生把新获取的信息与原有的储存信息结合起来,再把它们纳入到已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学生就比较容易进入作品那丰富深远的艺术境界之中,逐步提高艺术鉴赏水平。在我国的诗歌宝库中,有不少作品不仅给人的感官以美的享受,而且还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这也需要我们对学生进行提高思维联结性的训练,使他们在受到形象美、语言美陶冶的同时,还能在联系比较中从更深的层次上领悟作者深邃的思想,久而久之,对提高他们的思想修养也有很大的裨益。

“全息造像”,思维的扩散性。诗歌教学中重要的思维形式是扩散思维,也就是要将高度浓缩凝炼的诗句膨化开来,使作品的诗情画意如同腾空爆放的焰火一般飞珠溅玉,流光溢彩。这就需要教学者在富有创造性的欣赏过程中艺术地再造诗歌丰富深刻的内涵。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可启发学生通过“点面辐射”、“感觉迁移”、“动静联想”和“主客相生”等方法去展开扩散思维的翅膀,使其能在一定的深广度上把握诗歌的意境和特色。现以“接天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为例作一说明。

1.点而辐射。这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根据诗歌给定的具体物象在加深或拓宽上去化合渗透。如:扣住诗中的叶、花、碧、红、天、日,想象出画面层次的远近错落,色彩的红绿相映,即有主体的碧叶荷花,又有陪衬的蓝天红日。二是除了对该作品内容本身的扩展外,还应借助同类题材的作品来丰富和补充。如:可由《爱莲说》联想到荷的高尚节操,由《芙蕖》联想到荷的种种妙用,还可由《荷塘月色》联想到荷含苞时的羞涩,盛开时的潇洒……这样,这两句诗就成了一幅具备了多维空间、绚丽色彩和传神情态的工笔画了。2.感觉迁移。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积累,使诗歌形象通过不同的感官的沟通与转移来产生丰富与强化的效果。在以视觉扩展的“点面辐射”的基础上,我们还可对莲叶荷花等物象在感官上由视觉向嗅觉、味觉、触觉等方面迁移——习习微风送来了莲叶荷花缕缕的幽香,在这炎炎六月的暑天,真是沁人心脾,凉意顿生,令人心旷神怡啊!3.动静联想。我们欣赏诗歌时,往往要将作品中的静者化动或动者化静,以此来增强画面的生动感。前文所述,我们虽已想象再造出诗句中的形、色、味等要素,但毕意还是一幅孤立的、静态的画面,我们不妨进一步想象:朝阳冉冉升起,清风徐徐吹来,灿烂的阳光把金丝眼缕撒满了莲叶荷花,湖面上泛起了阵阵红波绿浪,空气中回荡着悠扬悦耳的渔歌……这就不仅在光和色上增加了画面的丰富性,而且突现了景物的动态美。4.主客相生。在诗歌教学这一典型的艺术鉴赏活动中,只有诸者与作者心灵相通、情感共鸣时,其效果才会理想。此时,读者的主观意识深深沉浸到作者描绘的客观景物中,并借助自身的艺术创造力使之更丰满、更厚实、更鲜活。这就要求教学者富有敏感的角色意识,即在必要时使自幻化成作者或与作品相关的人物,去充分地感受其声光形色,体会其喜怒哀乐。在欣赏上述诗句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地角色化,使自己的思绪与诗人的心境吻合贯通起来,仿佛正在西湖边那温馨的氛围里,绚丽的色彩中,柔和的阳光下,陪着知心的朋友在漫步赏景,这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和满足啊!恐怕主人忘了送客,客人也忘了辞别了。

上面将诗歌教学中的扩散思维分成四点依次说来,只是因为论述的方便,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它们往往是交叉的、综合的。

品求诗眼,思维的灵活性。思维迅速地由一类对象转移到另一类对象上的能力称作思维的灵活性。诗人是十分重视语言的锤炼的,在一句乃至一首诗中,往往因一字着色而满篇生辉,人们称这些妙字妙词为“诗眼”。由于欣赏角度的不同,这些诗眼的内涵往往会呈现出它的多重性,而这些多重的差异性恰恰又体现了诗歌意蕴的丰富性,而要发现这种差异以体验其丰富,就需要欣赏者的思维具备迅速转换跳跃的能力,亦即需要思维的灵活性。在诗歌教学中,固然有因浮光掠影而未识诗眼的情况,但更多的是由于思维的刻板呆滞而对诗眼或视而不见,或“食而不化”。它轻则使学生学来索然寡味,重则抑制阻塞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这就要教师本身的思维具有灵活性,而且要求教师以自己思维的灵活性来训练和造就学生的灵活思维能力。

王维的《鸟鸣涧》中“月出惊出鸟”这句虽平白如话且寥寥五字,却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颇耐寻味的深山月夜图:月儿在山嘴边露了脸,如水的月光泻满了深山幽谷,它冲淡了笼罩山谷的夜色,也惊起了栖息窝巢的鸟鹊。其中的“惊”字就是一个内涵丰富的诗眼,我们既可对它作——连顺延性的联想——也许是月光大亮了,使鸟儿感到分外的惊讶,也许是这皎洁的银辉来得过于突然了,引起了山鸟惊惶,再不就是今晚的月儿圆得有些异样,不由得使鸟儿莫名的惊恐……;同时,又可作反向联想——莫不是鸟儿们为能依偎在暖融融的“家里”,借助今晚格外明亮的月色欣赏它们白天无法领略的美景而惊喜呢!试想,若是由于思维的情性,仅满足于将该句译为“月亮出来了,惊起了入巢的山鸟”,那又怎能唤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呢?

当然,思维的灵活性与思维的敏锐性、扩散性是密切相关的,要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就必须长期进行综合化的思维训练,诗歌教学正是重要的途径之一。

完整把握,思维的统摄性。前面谈到诗歌中往往有许多的“空”和“曲”,但在落笔前,诗人对所写的情与景往往是成竹在胸的,他们在创作时,其思维一般是高屋建瓴、环环相扣、前后呼应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讲究完整性,从思维的角度来说,就是统摄性。就诗歌教学而言,这种思维的统摄性主要有以下两个要求。

一是化间隔跳跃为联贯流畅。它要求教学者不但要发现诗歌中的“断裂”与“跳跃”,理解其内涵,还要善于由形入神地将它们表述出来,同时还要与上下文自然得体地连缀贯串起来。这就要求教学者在具备敏锐的发现力、深广的理解力、严密的分析力的基础上还得有准确、流畅而又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力。爱因斯坦说过:“一个人的智力发展和他形成概念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是取于语言的。”由于思维的统摄性主要是体现在理解、分析的基础上的综合表达,这就要靠语言来实现,再加上诗歌教学对教学语言苛刻的要求,这就迫使教师加强自身语言表达力的锻炼,并以此来感染和训练学生。

二是由局部到整体的“化归”。这首先要求教师在诗歌教学时让学生对诗人有个总体的了解(如所处的时代、世界观与美学观、诗人的思想发展及个性气质等),当然这并不是机械求全地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大讲一通时代背景和诗人生平,而是要灵活的、有选择地将这些内容的教学贯穿在诗歌教学的过程中。其次,诗歌教学要做到情与景的和谐统一。这里包含着两层意思:一是要准确深入理解、分析诗歌情景交融的特色;二是要求教师在把握诗人感情脉络的基础上,进入角色,以诗人一般的感情来讲解赏析,并以此来感染激励学生,使他们也能会意动情,进入诗歌意境。名家诗作深刻的思想性与高超的艺术性往往是高度统一的,这就忌讳在教学中用一些术语套话不着边际地插几个标签,或者一主题思想二艺术特色等八股式的机械小结,而应在教学的过程中用中国典型实在的生活形象、生动鲜活的语言、灵活自然的穿插点化来实现。

第9篇:与荷花有关的诗句范文

一、清宫茶宴

明末清初时期,饮茶风尚极为盛行,当时的许多文人墨客,写诗作画时都要以茶相伴。嘉靖十三年(1534年)大画家文徵明作《茶具十咏图》,画面描绘了两位隐者在林间亭前烹茶、品茶,幽静安逸的生活情景。似这种饮茶、品茶的画面,在历代绘画作品中屡见不鲜。清代有许多帝王也喜好饮茶品茗,据传说,康熙皇帝南巡游览洞庭湖时,当地官吏纷纷献茶,其茶香芬芳无比,康熙特赐名为“碧螺春”。乾隆帝嗜古好文,酷爱品茗作赋,几乎尝尽天下名茶。不仅如此,乾隆帝还命宫制三清茶,以梅花、佛手、松子仁入茶,烹以雪水而成。宫中举行茶宴时,要以三清茶宴请群臣,之后还要将茶碗赏赐与宴大臣,以示恩典。这位不可一日无茶的皇帝,留下许多茶事轶闻,写下不少咏茶诗篇,在历代嗜茶帝王中堪称第一。

茶宴,是清代宫廷中一项重要仪式,在宫廷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此风肇始于康熙朝,乾隆时达到极盛。乾隆帝在位60年,几乎每年都要在重华宫举行盛大的茶宴活动,命王公大臣、内廷翰林等宴集,命题作柏梁体联句,君臣所做诗句全部收录于《御制诗集》。为了满足宫中茶宴的需求,宫中每年收取进贡的名茶就有30多种。据《内务府奏销档》记载:“乾隆时,各省例进方物,茶叶一类,两江总督进碧螺春茶一百瓶,银针茶、梅片茶各十瓶,珠兰茶九桶。闽浙总督进莲心茶四箱,花香茶五箱,郑宅芽茶、片茶各一箱。……四川总督进仙茶、陪茶、菱角湾茶各二银瓶,观音茶二次二十七银瓶,春茗茶二次十八银瓶,名山茶十八瓶,青城芽茶一百瓶,砖茶五百块,锅焙茶十八包……”乾隆时期,宫中设有茶库、御茶房、皇后茶房、寿康宫皇太后茶房等,各类茶具数不胜数。这些茶具主要来源于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的瓷质茶具和江苏宜兴的紫砂茶具。

二、江西景德镇御用茶具

乾隆时期,景德镇制瓷工艺达到了陶瓷史上的最高水平,数量和质量均达到历史顶峰,瓷质之精细,釉面之莹润,造型之新奇,色彩之绚丽,可谓登峰造极。正如《陶雅》中评价:“倡条冶叶,不乏奇丽之观。”《饮流斋说瓷》中亦有:“至乾隆,则华缛极矣,精巧之致,几乎鬼斧神工。”由于乾隆皇帝对茶事的热衷以及宫中茶礼的繁多,江西景德镇御窑厂生产出了大批精美的御用茶具,其风格华丽浓艳,尽显宫廷用器之奢华。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以下称《清档》)记载,乾隆皇帝常常依照自己的审美标准,指导茶具的设计与生产。

《清档》中有如下记载:

“六月二十五日,太监高玉交……官釉高四足茶壶一件,足再放高些烧造……钦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乾隆三年江西)

“正月初八日,太监高玉等交磁胎珐琅红地锦上添花茶碗一对,磁胎珐琅黄地锦上添花五寸碟一对。传旨:著配匣入乾清宫珐琅器皿内。钦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乾隆六年乾清宫)

“初六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太监胡世杰交木样二件,随画本文十六张、诗八首,著交唐英用此诗画,照此木样各烧磁茶吊八件。钦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乾隆十七年江西)

“十一月二十五日,员外郎白世秀来说首领张玉传旨:照烧过御制诗茶吊样款再烧造八对,要红花红字白地茶吊四对,青花青字白地茶吊四对。钦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乾隆十八年记事录)

“于十九年十一月初一日,员外郎达子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青花白地撇口盅二件。传旨:将茶盅配双元茶盘一件,镶银里,紫檀木盅盖二件,用玉顶嵌上。钦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乾隆十八年记事录)

“二十六日,首领董五经交青花白地茶盅二件,上贴御制诗。传旨:著将盅底花纹改茶花,先镟木样呈览。钦此。”

“于本月二十九日,催长四德、笔帖式五德将做得白地青花茶盅木样一件,上画茶花,贴得御制诗,持进交太监胡世杰呈览。奉旨:著江西按此盅样,要白地青花青字、白地红花红字盅随意各烧造送些来。钦此。”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乾隆三十一年行文)

“正月初六日,员外郎四德、库掌五德、笔帖式福庆来说,太监胡世杰交青花白地执壶一件(随紫檀木座,宁寿宫蘸宴用);青花白地执壶一件(随紫檀木座)。传旨:将执壶上矮些盖一件发往江西照样烧造一件,得时将执壶上高些盖一件换下,其木座亦改做一样,成一对。钦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乾隆四十年行文)

“九月二十八日,员外郎五德、库掌大达色、催长金江将九江关送到配盖白地红花执壶一件,……交太监常宁持进,呈览。奉旨:磁执壶交宫内赢台等处照样查一件,配成一对。如无,即发往九江关照样再烧造一件……”“随查得重华宫五大格内现设白地红花磁执壶一件(随木座),磁盖因盖上花纹、颜色与现配来壶盖不能一样等,呈览。奉旨:所华宫磁执壶准用,其壶盖撤下,将新配来磁壶盖仍发往九江关,照依颜色、花纹一样再烧造壶盖一件,其原随木座撤下,著造办处照现送到执壶木座另配木座。钦此。”(《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活计档》乾隆五十年记事录)

由此可以看出,乾隆帝对茶具生产极为关心。在他的倡导下,御窑厂不惜工本,集中了最好的材料与匠师,烧制出大批美轮美奂的御用茶具,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乾隆皇帝的审美情趣。

乾隆时期的瓷质茶具品种有:绿地粉彩勾莲茶船、仿雕漆茶船、青花淡描勾莲长方茶船、白地红花长方茶盘、仿定云龙椭圆委角茶盘、仿朱漆菊瓣盖碗、白地轧道红彩龙凤纹盖碗、白地红御题诗盖碗、白粉地油红勾莲茶壶、勾莲瓜棱茶壶、开光茶壶、粉地粉彩开光茶壶、粉地粉彩瓜蝶瓜式茶壶、粉彩开光人物烹茶图壶、珐琅彩胭脂红茶壶、黄地珐琅彩开光方壶、绿地粉彩开光菊石茶壶、白地红花开光荷花茶壶等等,不胜枚举。其中,茶壶壶体饱满浑圆,器型较前朝增大,盖面隆起。这一时期,提梁式壶较少见,盖碗和成套的茶具开始增多。

茶具涵盖了各类瓷器彩釉,品种有粉彩、青花、斗彩、矾红彩、珐琅彩、霁蓝等。其中,以珐琅彩茶壶尤显珍贵。珐琅彩亦称“瓷胎画珐琅”,滥觞于康熙晚期,兴盛于雍正、乾隆时期,它吸收了西洋铜胎画珐琅技法,是在瓷质胎地上用各种珐琅彩料描绘而成的一种釉上彩瓷。由于珐琅彩瓷制作难度大,成本昂贵,仅供宫廷使用,因此传世品很少。故宫收藏的乾隆珐琅彩茶壶,堪称稀世珍品。

乾隆时期,瓷质茶具以粉彩制品最为多见,在用色和施彩工艺上不仅承袭前朝特色,并且有创新和发展。第一,在传统的白地粉彩以外,出现了不同色地的粉彩工艺,分别有红、黄、蓝、金以及青釉、豆青釉、窑变等十余种色地,大大超过前朝。如,乾隆粉彩金地盖碗,外壁通体以金彩为地,以深浅不同的红、绿彩绘荷花图,色彩鲜艳,在金色地釉的衬托下,图案愈显富丽华美。第二,粉彩与其他彩料同饰一器,有加绘青花或黑彩的,也有与五彩、斗彩并施的,充分反映出乾隆朝精湛的制瓷工艺。第三,色地粉彩常常借用珐琅彩的“轧道”工艺,装饰画面呈现乾隆时期特有的奢华和绮艳的装饰风格,开创了乾隆粉彩装饰新风尚,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轧道”工艺,《清宫档案》称其为“锦上添花”,即在珐琅彩色地上用针一样的工具划出凤尾状纹饰,然后在“轧道”地上加绘洋花图案,构成乾隆珐琅彩的装饰风格。第四,乾隆粉彩最大成就是利用粉彩的特点模仿各类工艺品的质感和色调,其效果惟妙惟肖。如仿木器、仿竹器、仿漆器、仿金属器、仿玉石器、仿织锦纹及各种动、植物的象生瓷等,既模仿造型、釉色、纹饰,但非亦步亦趋,而是赋予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其中的精品之作与真品实物对比,形态、质地、色泽完全相同,甚至无法分辨真伪。如,乾隆仿漆器茶盘,是先在瓷坯上刻出各种花纹,素烧后施以红釉,经低温焙烧而成,其效果与传统的漆器工艺酷肖。乾隆皇帝对此件作品倍加欣赏,特此题写御题诗:“吴下髹工巧莫比,仿为或以旧还过。脱胎那用木和锡,成器奚劳琢与磨。博士品用谢青喻,仙人颜似晕朱酡。事宜师古宁斯谓,拟欲吟愧即多。”句末有“乾隆甲午御题”及“乾”、“隆”印款。

乾隆瓷质茶具的装饰一种是以几何图案为主,有勾莲纹、瓜蝶纹、螭龙纹,寓意喜庆祥瑞,形成了乾隆时期“图必有意,意必吉祥”的特色。另一种是以乾隆御制诗作为装饰内容,诗与画相互衬托,这种集诗、书、画于一体的装饰手法在茶具中表现得尤为突出,形成了乾隆时期御用茶具的主要装饰特色。如,白地红花茶具,由长方盘、圆壶及两个盖碗组成,通体在白色釉面上以红彩装饰,主题图案为荷花图,配有两首乾隆御制诗,周围装饰有吉祥寓意的辅助纹饰。茶碗与茶盘御制诗文为“荷叶擎将沆瀣稠,天然清韵称茶瓯。胜泉且免持符调,似雪无劳拥帚收。气辨浮沉原有自,火详文武恰相投。灶边若供陆鸿渐,欲问曾经一品不。”句末书有“乾隆御题”四字,并钤红彩篆书“乾”、“隆”印款。(原诗见《御制诗三集》卷四十)茶壶御制诗文为“秋荷叶上露珠流,柄柄倾来盎盎收。白帝精灵青女气,惠山竹鼎越窑瓯。学仙笑彼金盘妄,宜咏欣兹浮。李相若曾经识此,底须置驿远驰求。”下署乾隆乙卯御题(原诗见《御制诗二集》卷八十八)。所书诗句字体工整,笔画流畅。据《清宫档案》记载,此套茶具为乾隆十八年下旨令景德镇督陶官唐英烧制,于翌年十月烧制成功。

乾隆瓷质茶具的款识,主要见有青花、红彩、蓝料彩书写“大清乾隆年制”六字篆书款以及“乾隆年制”四字篆书款两种。

三、江苏宜兴窑御用紫砂茶具

宜兴自古生活富庶、文化发达,文人荟萃。根据考古发掘证实,宜兴古窑紫砂制品始见于宋代。1976年,在宜兴鼎蜀镇蠡墅村羊角山发现了紫砂龙窑和紫砂残片,残片泥色紫红,复原后大多为壶、罐等器物,为目前所见最早的紫砂窑址和紫砂制品(《宜兴古窑址调查》,江苏《文博通讯》,1976年第一期)。北宋时期文人的诗句中有关紫砂器的诗句比比皆是,如欧阳修《和梅公仪尝茶诗》:“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梅尧臣《依韵和杜相公谢葵君谟寄茶诗》:“小石冷泉留早味,紫泥新品泛春华。”米芾《满庭芳·绍圣甲戍暮春与周熟仁试赐茶》:“轻涛起,香生玉尘,雪溅紫瓯圆。”诗句中的“紫泥”、“紫瓯”均属紫砂器。

紫砂器是用宜兴当地独有的一种质地细腻、含硅量较高的紫砂土塑造成型,经过1200℃高温烧成的一种无釉细陶。紫砂器釉色并非专指紫色,有紫、红、黄、绿、灰等多种颜色,五彩纷呈,卓然殊观。清代吴梅鼎《阳羡茗壶赋》中将紫砂釉色形容为“忽匍而绀紫,倏桔柚而苍黄,摇嫩绿于新桐,晓琅之滴翠,积流黄于葵露,暗飘金粟之香。”清代画家汪文柏曾有“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的诗句,是对紫砂器不似珠玉胜似珠玉的高度赞美。明清时期,紫砂器的制作达到了鼎盛,产品丰富,名家辈出,特别是文人的参与,使紫砂工艺与书法、绘画、篆刻艺术相结合,具有实用及观赏性,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紫砂装饰工艺,对紫砂器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这种集江南特有的历史文化和人文景观造就的独特的紫砂艺术,自问世以来,就被广大市井百姓和文人雅士所喜爱和使用,并享有盛誉。明末清初之际,随着宫中茶礼盛行,紫砂茶具开始被皇室选为贡品,从而成为御用茶具,其造型、纹饰与官窑瓷器一样,须经皇帝的审阅、核准方能烧制。御用紫砂茶具,其工艺、装饰、砂泥等代表了紫砂器制作最高水平。

乾隆时期紫砂器的制作,无论器型、纹饰,都达到随心所欲的高度成熟阶段,品种更加丰富,有茶叶罐、盖碗、茶壶等,以茶壶为大宗,有深腹六方式、深腹圆柱式、深腹细颈式、扁圆式、瓜棱式、覆斗式等等。其中重要的紫砂茶具制作与官窑瓷器一样,由内廷造办处出样本在宜兴定制。茶具均以不同色彩的紫砂泥浆堆绘烹茶图,并配以乾隆御题诗,画面制作精细,集诗书画印于一体,图文并茂,形成鲜明的时代特征。如,乾隆紫砂御制诗阔底茶壶,壶阔底,硕腹,弯流,螭龙形长柄。壶腹两侧均有长方形委角开光,一侧开光内堆绘烹茶图;另一面开光内刻有乾隆十六年御制诗《惠山听松庵用竹炉煎茶因和明人韵即书王绂画卷中》:“才酌中泠第一泉,惠山聊复事烹煎。品题顿置休渐昔,歌咏膻芗亦赖前。开士幽居如虎跑,舍人文笔拟龙眼。装池更喜商邱荦,法宝僧庵慎弃全。”常用于紫砂壶装饰的还有作于乾隆七年的御题诗《雨中烹茶泛卧游书室有作》:“溪烟山雨相空蒙,生衣独坐杨柳风。竹炉茗碗泛清濑,米家书画将无同。松风泻处生鱼眼,中泠三峡何须辩。清香仙露沁诗睥,座间不觉芳醍转。”这两首诗被广泛应用在乾隆时期不同造型、不同泥色的紫砂茶具上,这些茶具已成为宫廷紫砂的标准器。

“由朴而华,日渐巧妍”,不仅乾隆官窑瓷器如此,乾隆紫砂器的风格同样也是如此。乾隆紫砂茶具更加注重器表的装饰,尤其是紫砂描金装饰更体现出了繁缛华丽的时代特征。宜兴黑漆描金茶壶,紫砂胎外通体以黑漆描金饰有双鱼、灵芝、蝙蝠等“吉庆有余”图案。此壶造型端庄古朴,制作精细,紫砂与漆器两种工艺合为一体,不失为一件既实用又具观赏价值的艺术珍品。宜兴窑黑漆描金壶,壶内紫砂胎,外通体饰黑漆,上以金彩绘大朵的纹,竞相恕放,蝴蝶在花丛中飞舞,一幅生机勃勃的景象。漆黑莹亮的底色,将金彩花纹衬托得高贵典雅、华美富丽。

精选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