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第1篇: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成式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3.2

现代教学论研究认为,课堂教学不只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过程,它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叶澜教授指出:“要用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应该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生命历程。”因此,我们应该站在生命的高度来看待学生的语文课堂学习,积极改进措施,努力提升课堂动态生成的有效性,这就需要采用生成式教学。

实施课堂动态生成式教学,机智地做好课堂实施则是关键。范梅南认为:“教育机智”是一种实践性语言,是情境性、智慧性行动。在具体课堂教学中,教师以课前预设为基础,面对不断变化着的课堂情境,要“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细心观察,敏锐捕捉各种信息,并运用教育机智迅速形成判断,果断付诸行动。具体而言,做好生成式课堂,需要做好如下几个方面。

一、即时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要善于观察与倾听,及时捕捉动态生成的有利信息,科学加以审视,对其是否具有教育资源价值迅速作出判断,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与策略,对预先确定的教学内容、学习目标做出适当修正与补充,利用这些动态信息,巧妙创设问题情境,构建开放的、有利于彰显主体意识的新型学习平台,引发师生、生生、文本之间多向互动对话。同时鼓励质疑,倡导“标新立异”,不断点燃学生探索、创新的思维火花,形成新的问题或答案,进而不断生成促进学生更好发展的学习资源。如《我的战友》一文中有两句话:①“烈火在他身上烧了半个多钟头才渐渐熄灭。”②“从发起冲锋到战斗结束,才2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其中两个“才”进行比较:“半个多钟头才……”表示时间长,表现了忍着烈火烧身的长时间痛苦,突出了他不怕牺牲的精神;“才20分钟”表示时间短,表现了战友们在精神鼓舞下奋勇杀敌的英勇气概。两个“才”有着时间长短之别。这时,有学生突然提出:“为什么说前一个表示时间长,而后一个表示时间短?”教师略作思考,即时引导辨析:“两个‘才’字在各自句子里所处的位置有何不同?”学生经过对比发现:“才”在时间后表示时间长,在时间前表示时间短。进而,教师又临时出示“一斤苹果要5元钱才买到”、“一斤苹果才卖5元钱”等几个带“才”字的句子让学生判断。学生终于发现:“才”字在数量词前表示数量少,在数量词后表示数量多。这里,教师由一个质疑,及时生成新的问题,引领学生联系、观察、比较和辨析,获得了规律性认识。

二、机智处理“意外”事件

由于受学生主体自我建构、能力差异等因素影响,教学过程总是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各种各样的“意外”随时都可能发生。尽管课前教师已经对学情做出了各种“可能”的预测与假设,但谁也难以穷尽课堂上种种“意外”出现的可能。当“意外”发生时,教师要正确面对,热心呵护,要善于运用自己的机智,尽量使这些具有资源价值的信息得以放大,让个别学生的发现成为全体学生的创造,使得课堂闪射智慧的火花,呈现跃动的生命力。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学生突然提出:“老师您平时教我们写文章要注意审题,按题目要求来写。这篇课文题目叫‘草船借箭’,可内容明明写的是诸葛亮骗曹操的箭。这不矛盾吗?”这个问题不仅质疑了文本,也质疑了教师平时指导的写作方法。教师明显地感到很有价值,于是“顺水推舟”,让学生小组讨论:“在筹备箭的问题上,周瑜与诸葛亮的策略有何不同,哪种做法更好,说明什么?”学生经过联系全文,积极讨论,终于认识到:周瑜以常规的思路提出“造箭”,诸葛亮发挥创造性思维,利用天时、地利,以及曹操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大胆地以“骗箭”代“造箭”;箭是用来对付曹军的,交战时就“射回去”了,所以用“借”是幽默的写法,既讽刺了曹操,更突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经过这一讨论,学生对文本内涵、对写作方法的认识更加深入和透彻。

三、热心营造民主氛围

课堂动态生成要取得实效,前提必须是基于一种平等对话与民主沟通的课堂文化氛围,使师生间彼此倾听和共同分享成为课堂关系的主旋律。只有在平等对话式的民主课堂氛围中,学生才能畅所欲言,才能自由思考,才能积极发挥主观能动作用,最终才能发挥其主体作用。所以,作为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合作伙伴”的教师,应该用温和、机智的行动构筑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平等基础上对话、互动。这样,学生才有可能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全身心投入探究,获得更多元的理解,更真实更丰富的独特体验和感悟,课堂才会精彩纷呈。

综上,在现代教育理论背景下,课堂教学要动态地看,要实施生成式教学。实施生成式教学,就要注意即时创设问题情境,通过情境辅助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要机智处理课堂教学中发生的种种“意外”,使意外事件对课堂产生积极效应,而不是负面效应;同时,要热心营造民主氛围,使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发表意见,自由思考,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B.A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步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8.

第2篇: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生处于人生学习阶段的黄金时期。由于年龄小,思维能力不发达,对很多事物都处于好奇的阶段。他可能对什么都感兴趣,但是对事物的是非曲折还是很模糊。因此,这个时候必须告知他们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什么是应该做的,什么是不应该做的。要慢慢培养他们的分辨能力以及自控能力。以往在计算机的教育上,很多的功能都是由游戏入手的。这不失为一个好办法,能够很快地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但是同样让人担忧的是,很多小朋友们会以为计算机就像游戏机,计算机技术就等同于玩游戏了。这样不仅没有达到教学的目的,也对以后的学习生活埋下了隐患。因次,在刚开始引导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地告诉小朋友计算机的用处。

二、计算机教育无时不在,应该深入到各个学科当中

现在的教育是发散的,多元化的教育。每门学科的老师应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计算机,把计算机是一件工具的概念深入到小学生的心里。无论是语文、数学、英语、体育、音乐、美术等各个学科都使用计算机,并且不局限在课件的制作上。这样,小朋友们会对计算机产生强大的好奇心,让他们有种联想“所有学科的老师都使用计算机,那么如果我会使用计算机了,我是不是就掌握了所有学科呢。”小学生的想法是天马行空的,如果真的产生了这样的遐想,这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很有帮助的。

三、要营造一个学习计算机的良好氛围

学习语言要有语言环境,学习计算机也是一样。在另一个层面上讲,我认为学校就是一个营造学习氛围的地方。计算机的学习和学习语言一样,需要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此这就需要家长的全力配合。现在部分家长总是觉得学校才是学生学习的地方。其实这种想法是极不负责任的。对于计算机的使用上,家长更应该言传身教。现在计算机已经普及到各个家庭,如果家长一味的把计算机应用在个人娱乐休闲上,那么无论学校怎么教育,小朋友也不会对计算机有一个正确的认识。那有的家长可能会提出异议,不是每个家长都具备足够的计算机知识的。这里所说的家长的全力配合不是要求家长也要去学习计算机的相关知识,只是提醒家长,在计算机的使用上要合理。当您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要想一想对小朋友的影响。

四、重视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目前小学在计算机课程的安排上还存在一些问题,总体上课时不够,而且理论课比实验课多,比例不合理。计算机这门课程的信息量很大,知识很杂,对动手能力要求很高。因此小朋友们要通过动手操作才能加深印象。这就对学校的硬件设施和管理制度有了很高的要求。

五、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年龄小,但学习往往专心,听课时间短,学习起来也比较马虎。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有限,为了使他们注意力集中,因此在计算机的教育上要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要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启发性的提问,向学生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老师要使学生主动获取知识。老师要让孩子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过程中懂得如何学习计算机。

六、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第3篇: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当前的班级授课制,把数十名年龄接近,而知识基础、能力、兴趣、气质和性格都不相同的学生编成一个班,接受统一的教学内容、方式,按着统一的教学要求授课,这种教学组织形式很难满足不同学生的多种学习需求与发展差异的要求。这就暴露了班级授课制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很好地对学生时行因材施教。而基于现代教育技术的智能教育环境,却改变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能很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充分地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如同一学习内容,每一个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与需要,对学习内容的难度与练习次数进行不同的选择,由于教育资源题库可以为不同的学生出不同的习题与试题,学生可以选择学习不同难度的知识与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有一定的自由选择,这样就能实现因材施教,促进了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现代教育技术所建构的智能化环境,为解决学习困难生的学习信心、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方面都有特殊的价值。在网络中心,为学生提供大量的学习态度、信心与习惯等自我测试与诊断量表,学生可自由选择使用。学校还可以根据学生测试结果及日常行为观察,建立学生电子档案资料系统,综合判断一个学生的个性,为学生个性的发展创造良好条件。

二、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结合教材内容提出各种问题,让学生借用网络解决问题,启发思维,开拓学生学习内容的广度、深度与难度,这有利于发展学生思维四种品质。第一,发展学生思维的独立性。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中,老师会经常组织学生开展网上辩论活动与信息交流活动,动员全体学生参与,并让学生在网上尽情地发表各自的独立看法,这就不知不觉发展了学生思维的独立性;第二,发展学生思维的批判性。老师根据教材内容与本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向全体学生提出有问题的问题或不当的看法,让学生在网上讨论,要求学生自己去网上找到各种解释,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观点,批评错误的观点,这就发展了学生思维的批判性;第三,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教师依据课堂教学内容学习的要求,提出由由浅入深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讨论,逐渐把问题引向深入,发展学生思维的深刻性;第四,发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网络为学生提供多种多样的丰富无比的学习信息资源,学生可以自由在网上学习与找寻问题的答案,这为解决各种学习上遇到的问题,提供广泛的思路,发展了学生思维的广阔性。

三、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教学能让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式

第4篇: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1.施教者诚信缺失的不良示范。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工作中缺乏踏实肯干的精神。例如有的教师不认真备课,不亲自制作课件,而直接使用教材附带的课件,并将制作者修改成教师本人的名字;有的教师为了评教获得良好,在对学生课程成绩评定时没有原则性的讨好学生,而不结合学生平时课业表现给予评定。二是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学术不端行为主要表现为:抄袭、剽窃、侵吞他人学术成果;篡改他人学术成果;伪造或者篡改数据、文献,捏造事实等。殊不知,教师的上述行为都不经意间都潜移默化地在影响学生的道德认知和价值取向,影响大学生诚信道德品质的形成。

2.诚信教育途径较单一。

当前,高校诚信教育主要通过第一课堂来实施,如以系列思政课的形式培养学生诚信态度,提升学生的诚信道德意识,形成良好的诚信行为习惯。由于途径、形式较单一,效果不甚明显,许多学生对诚信道德的理解仅仅停留在感性认知层面上,没有达到理性认知程度,更没有形成内心信念和内化为行为习惯,使学生难以自觉做到知行的统一。

3.诚信操作教育惩罚机制不健全。

目前高校实施诚信教学存在重课堂教学、轻操作教学的实际。经过近几年的建设,各高校在诚信操作教育方面虽然也制定了一些约束、监督机制,如签订考试承诺书和发表毕业论文声明等。但在约束的同时,缺乏有效激励、惩罚措施,更多强调克己和自我反省,对符合诚信准则的行为一般的做法是口头表扬,对违反诚信、违背道德的做法普遍做法是批评教育,没有建立有效的惩罚终止措施,诚信操作教育效果不明显。

二、扎实推进诚信教育对策

(一)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育人者的示范引领作用

高校教师作为传播高深学问的践行者,在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也担负着教会学生如何诚信做人的重任。一个对待教学严肃认真,对待学术严谨诚实的教师,必然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社会阅历和人生经历去影响学生。这对学生而言恰恰是看得到、听得见,且比起书本式的教育更显真实,更具说服力。为此,高校要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师德建设,充分发挥教师在诚信教育中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一是高校要尊重教师的主体地位,将培养教师树立教书育人、以身立教的社会使命感和责任感作为师德建设的一项长期工作,常抓不懈,使广大教师自觉提高为人师表的道德觉悟,以爱岗敬业、严谨治学等道德规范严格约束自己,自觉接受监督,用良好的道德形象和渊博的学识取信于学生,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诚信道德风范影响和教育学生。二是高校要重视对教师学术道德规范的培养,制定相关制度来约束和规范教师的学术行为。一方面高校要加大对学术道德规范基本要求的宣传力度,另一方面要依据学术道德规范的基本要求在教师职前培训以及教师整个职业生涯中贯穿学术道德基本规范的培训工作。对在科研工作中出现的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篡改侵吞他人学术成果、违规使用科研经费以及滥用学术资源而产生的不良学术影响制定相关惩处制度,发挥制度规范约束作用。三是要激发教师提高诚信度,发扬主人翁精神,自觉捍卫职业尊严,珍惜教师声誉,提升师德境界。要明确诚信道德培养目标,并将诚信道德修养自觉纳入职业生涯规划。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改进,将诚信道德规范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并主动融入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实践中,提高诚信道德践行能力,在工作和生活中,以良好道德形象影响、感染、取信学生,培养学生诚信良好品质。

(二)以契约精神为导向,使受教者重视并践行诚信道德自律教育

契约精神是现代法治社会和经济社会的基本特征,只有契约才能使现代社会建立所有人都平等互信的有效保障机制。契约的本质,在形式上体现了主体的相互平等和意志自由,契约主体行为是一个“他律和自律”不断交错的过程,如果达成了协议,则是他律和自律统一的结果,从过程到结果都具有道德性。为此,高校在对受教者实施诚信教育时,首先要在学生入学教育时宣传契约精神,通过课程教学、校园网页等多种途径让学生对契约精神的发展历史、内涵、作用等方面形成感性认识;其次要让学生重视契约精神在诚信教育,特别是诚信自律教育中的重要性,使契约主体行为中“他律和自律”不断交错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调动自律教育作用。将诚信道德教育自觉纳入到个人道德修养养成的过程中去,通过自主学习,自我改进,将诚信道德品质转化为稳定的内在信念和行为品质。并主动融入日常学习、朋友交往等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提高诚信道德能力。

(三)重视诚信操作教育,建立集约束、监督、奖惩、评价为一体的诚信操作教育机制

第5篇: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大学生法制教育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需求,我国确定采用依法治国的基本国策,通过各种途径以及形式管理国家事务,逐渐实现社会主义民族的制度化和法律化。但是人们并不会自动出现民主的法制思想,我国在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中存在不少的问题,我国公民自身法律意识比较单薄,我国在民主法治建设中只有大力开展法制教育才能实现法制教育工作。学校是依法行政的重要换届,想要最大程度维护学生和学校的权益,还需要充分了解法律,大学生是社会成员文化素质较高的人群,这对法律方面的要求也较高,只有加强大学生法制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提供保障。大学生法制教育是高等院校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重要保障,当前我国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的进度,传统的知识结构和教育方式难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当前社会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创造性思维和创造能力,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较高的法律修养,法制观念是人才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法制观念也是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需求,高校大学生在毕业后融入到社会中,并逐渐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学生只有掌握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融入到社会中,推进市场经济的发展。

二、大学生法制教育现状

我国大学生法制教育已经经过了好几个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中已经开始出现各种负面思想,这些对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有很多的要求。20世纪末期我国把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作为高校法制教育的核心,到21世纪初期有大学生法制教育开始逐渐完善,但是当前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还存在不少的问题。我国高校教育对法制教育不够重视,法制教育归属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法律技术的内容被严重压缩,虽然知识足够,但是地位明显降低,教学内容不够充实。另外思政教育工作并不是专业课,学生不够重视,很少主动关注新闻,教学缺乏连续性。法律基础课程课时较少,学生在学习中就比较困难,教学效果不是很好。高校法制教育存在内容编排不合理的情况,相对缺乏生动性,学生在学习中内容比较广泛,影响教学的有效性。另外教学内容也是相对比较广泛,内容不够详细,主动学习的学生非常少。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教学手段单一化的情况,教学形式局限在传统教学模式中,缺乏行动导向能力,很多高校很好实用校园网等教育方式,不能向学生提供足量的社会实践活动,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改革遵循的原则

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改革需要遵循目标与内容相一致的原则、教育与自我教育相一致的原则、理论实践相结合等原则。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法制观念相对而言比较缺乏法制教育理念,在教育中需要有意识的转变教育模式,培养公民的法律意识,逐渐引导公民养成守法精神,探索更加适合我国发展的法制教育体系。法制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曾部分,在教学中需要全面提高法律意识,进一步明确行为的合法性,在提高教育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大学生的自我教育。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修正自己的行为,更深层次的理解法律,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法制教育中。我国虽然非常重视大学生的法制宣传教育,但是社会中的各种思想,影响了学生的法制教育,学生很少有机会参与到实践中,部分学校过分强调法律知识的普及,影响法制教育的实效。高校在法制教育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自觉地身体力行,学会采用法律来维护自己的利益,采用多样化的社会实践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改革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的措施

针对以上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革,加强法制教育。

(一)提高法制教育的地位。

受到我国传统法制教育的影响,我国一直存在重视道德教育轻视法制教育的认识,在社会中还存在很多就很多人轻视法制教育。从理论上来说,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密切相关,但是也需要看到,两种教育存在很大区别的。道德教育强调自律性,而法制教育则是重视强制性。高校在法制教育中只有结合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才能更好地发挥出教育效果。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重视道德教育,认为法治教育就是道德教育的从属品,这不利于社会的发展。在高校的法制教育改革中需要把法制教育独立起来,并确定相应的配套教育机制,避免法制教育边缘化。从当前的教育体系来进行分析,目前法制教育属于思想政治政治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学生的思想品德的教育,因此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法律制度教育,导致法制教育没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法制教育虽然也存在思想教育的成分,但是需要看到两者之间并不能等同,因此高校需要借鉴国外法制教育的成功经验,加大法制观念教育,使法制教育独立出来,形成自己的教育体系。

(二)改革法制教育内容。

当前我国高校法制教育内容存在很多的问题,过分强调宣传法律条文以及守法意识的教育,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另外高校社会实践与法制教育结合不够,学生很难以参与到法律具体实践活动中,难以形成学生自己的观点,改革法制教育是必要的措施。具体而言,大学生法制教育需要联系实际情况,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发展特点,强调内容的针对性,在符合我国法制教育课程教学大纲的要求下,有意识的拓展教学内容,向学生讲述进入社会后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法律知识等。另外社会生活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避免学生对法制的观念认识失误。当前高校大学生普遍重视网络以及就业等问题,因此需要向学生讲述一些劳动法等内容,提高大学生法制教育的实践性和实效性。

(三)改进法制教育方法。

在高校大学生法制教育中,不仅需要向学生传授基本的法律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的法律信仰,传统的课堂教育方式难以使用社会的发展。高校需要积极创新法制教育理念,引导学生认真学习法律理论,逐渐将法律素养刻到学生内心中。在法制教育实践中,高校课堂教育中可以尝试案例模拟的方式,强调师生之间的讨论,鼓励学生通过讨论等参与方式,与专业的教师进行沟通,为学生营造热烈的课堂学习气氛。在教学中,教师还需要结合社会现实进行点评分析,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实现法律教学的目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需要有意识地开展与师生之间的案例,提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在案例的选择中需要有意识的选择与学生相关的案例,如刘海洋杀熊事件等,引起学生之间的共鸣,充分调动学生运用法律范畴的积极性。另外高校也可以利用学生会等开展实践活动,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四)加强法制教育师资建设。

提高法制教育师资建设还需要具有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建设,当前我国高校法制教育相对比较薄弱,有条件的高校可以由法律专业的教师来担负教育工作,若是办学条件不足还需要充分提高师资力量,针对非法律专业的学生还需要不断进行培训工作,提高教师的法律意识,提高高校法制教育的专业化水平。另外教师在教学中还需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坚定自身的法律信仰,为学生的学习树立榜样。

(五)开展丰富的实践活动。

第6篇: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陶行知 “生活教育” 语文教学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27-0313-03

说起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育,其现状固然比十多年前有所好转,但由于升学考试的存在和语文升学试卷的不尽科学,语文教学的情况依然不容乐观,说句老实话,在中小学我们现在提倡进行的是语文素质教育,但实际上搞的仍近似于语文应试教育。这样做的危害不言而喻。语文教师迫于通向应试教育的一次次语文考试,出于对所教学生语文分数的考虑(因为老师们明白,学校中主任、校长们说不看重学生的每次语文考分,但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羞羞答答或者义无反顾所搞的还是语文应试教育的那一套,怎样教学生语文考分高就怎样搞,哪管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能不能提高。如此行为,我们的中小学语文教育还是没有前途。

所以,现在摆在我们中小学语文教师面前的问题,首先不是自己的教学能力如何,而是教学胆量如何。能力不高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提升,教学胆量没有才是最为可怕的。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语文教学胆量呢?

不管平时的语文检测和统考试题如何,不管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语文考分“理想”和“不理想”,只盯准学生的语文能力和语文素养的提高去教学,这就是我们现在提倡的语文教学胆量!

只要你坚持这样去做了,最受惠的还是学生,随着中国各地小考、中考和高考语文试卷的进一步科学化,学生会从你的这种靠谱的语文教学中受益,即便在考试中暂不能受益,也会在以后的求学和工作中受益,所以,如此靠谱地从事语文教学,你最后就能成为这些学生一生中最好的语文老师或最好的语文老师之一,这应该就是你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最大动力,因为一切的教育最终通向人的完善和成长,教育最终在人的完善和成长中得到检验。

笔者所认可的“靠谱”的语文教学又是什么样的语文教学呢?

靠谱的东西往往是最为朴素的。

靠谱的东西往往也是离真理最近的。

我们本能地认为,我们所认可的靠谱的语文教学,是出于现实生活的语文教学!

我们朴素地认为,生活是语文学习之源,生活铺就语文学习之路!

然而,我们长期的语文教学和学习却忽视了生活,抛弃、轻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我们的语文教学,从书本到书本,最为可怕的是连书本上有血有肉的整体文章也被开肠破肚地细分下去,搞无休止的分析,搞大运动量的丢弃人文内涵的语词操练!这样的操练对应试教育而言必不可少,但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却帮不上大忙,甚至连小忙都帮不上。长此以往的无效劳动出现在语文课堂和课外,多么令人痛心。

其实,国人学习语文的此种误区由来已久,许多有识之士指出过这种情况,陶行知先生早在20世纪20年代就已经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教育所以弄到山穷水尽,没有路走,是因为大家专靠文字、书本做唯一无二的工具,并且把文字、书本这个工具用错了。”[1]

陶行知先生针对此种情况,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

众所周知,陶行知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伟大的人民教育家,是反对“洋化教育”和“传统教育”的坚强旗手。陶先生原名文浚,早年曾信仰王阳明的“知行合一”学说,改名知行;后体悟到王阳明学说的不足之处,主张“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遂又改名行知。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他在1927年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时提出来的,这一思想体系吸收了杜威反传统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又加以他的成功改造,形成了“教育以生活为中心”的理论学说。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与我们的朴素认识较为一致,我们本能地认为,生活是语文学习之源,生活铺就语文学习之路,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则从不同方面对“生活教育”理念作了科学而朴素的阐释,令人十分信服,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我们从事语文教学工作的指南!

每一个想要从事靠谱的语文教育的老师都有必要好好地学习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内容。

每一个有从事靠谱的语文教育之想法但还未付诸行动的语文老师,更有必要学习或重温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通过自己的进一步学习,找到从事靠谱的语文教育的根据,从而进一步增长从事靠谱的语文教育的胆量,将内心理念化为实际的行动!

我们重提和重温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便有如上的意义和作用!

靠谱的东西往往是最为朴素的,朴素的东西往往是离真理最近的,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最朴素不过的,它恰恰揭示了教育中最为可贵的事实:

生活是教育之源,生活铺就教育之路!

陶先生对“生活教育”的解释是:“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的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2] 这也就是说,要把教育放到生活中去,要用生活本身来教育人,教育要提升人们的生活。陶先生从这一思想出发,提出了生活教育的三大主张,“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它们分别揭示了教育的源头、阵地和方法。

一、“生活即教育”,指出了教育的真源头

在陶行知看来,自有人类以来,生活就是教育,人过什么生活便受什么教育。生活教育既然是人类社会本来就有的,那么是生活便是教育,所谓“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过好的生活,便是受好的教育,过坏的生活,便是受坏的教育”。陶先生还认为生活要与教育相一致,如果“过的是少爷生活,即使天天读劳动的书籍,也不算是受劳动教育”。陶先生还说:“生活教育与生俱来,与生同去。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

由此可见,陶先生所认为的“生活即教育”的基本含义有:第一,“生活即教育”是人类社会本来就有的,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第二,“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第三,“生活即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是一种与人生共始终的教育。

所以,就语文学习而言,教材中的范文充其量只是学语文的例子,学习语言文字的源头在生活那里。

二、“社会即学校”,指出了教育的主阵地

陶行知认为自有人类以来,社会就是学校;如果从大众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大众唯一的学校,生活是大众唯一的教育;如果从学生的立场上看,社会是学生用来学习的主阵地,生活是学生所要历练的主要教育内容。

陶先生指出:“我们主张‘社会即学校’,是因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的增加,学生、先生可以多起来。”“从前的学校完全是一只鸟笼,改良的学校是放大的鸟笼。要把小孩子从鸟笼中解放出来……解放了空间,才能收集丰富的资料,扩大认识的眼界,以发挥其内在创造力。”“在社会的伟大学校里,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先生,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同学,人人可以做我们的学生。随手抓来都是活书,都是学问,都是本领。”

在这里,陶先生明确地指出了学校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主要需面向社会,社会生活的内容才是教育的主要内容。只有把学生放到社会这个大课堂中去学习,他们的知识才能真正丰富起来,才能培养出真正的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

陶行知在创办晓庄试验乡村师范时说:“我们要以宇宙为学校,奉万物为宗师,蓝色的天空是我们的屋顶,灿烂的大地是我们的屋基。”陶先生认为学生的认识水平代表着他们的思想见识和价值观念,学生的认识水平提高了,语文素养才会得以提高。所以,语文学习不仅仅是课堂教学的事,语文课堂不可能担负起语文学习的全部,只有让学生的语文学习通向生活,通向社会活动,他们的语文学习才会呈现丰富多彩、学用自如的面目。

由此,面向社会的生活实践,才是学生丰富生命体验、培养审美情趣、学好语文的有效途径,“实践出真知”。因此,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调查和参观访问等方式,关注本地的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以及国内外的重要事件等,让学生在这样的亲历亲为中,提高对生活的理解和对生命的体验,读懂前人和今人的优秀语文篇章,写出承载自己生命体验的真实华章。

所以,语文素养教育的落脚点应该在社会,课堂教学只是学语文的一种方式和途径,社会才是学生尽情邀游、提高语文素养的海洋。

当然,陶先生提出“社会即学校”的命题,并不是主张取消学校,他不过是借此高度强调教育的主阵地在社会中,而不在学校内;另外,他提出的这一命题也向学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学校很好地履行教书育人的任务,以不断适应社会需要,推动社会向前健康发展。

三、“教、学、做合一”,指出了教育的好方法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论的方法论。在陶先生看来,“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既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又是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来说是做,对己之长进来说是学,对人之影响来说则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的三个方面,不是三个各不相谋的过程。陶先生说:“教学做是一件事,而不是三件事。” 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事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教学做有一个共同的中心,这个中心就是‘事’,就是实际生活”,可见,“教学做合一”主张以实际生活为中心,这是从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上,强调教、学与生活实践的结合,强调以“行”求知,达到“学用一致”。

陶先生的“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告诉我们,老师、学生、社会生活是三位一体的,教的法子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根据做的法子,教学要以“做”为中心,强调以“行”求知,以做求学,以学求教,反对为读书而读书。由此,在语文学习中,不是老师拿着既定的语文教材走向学生,而是学生带着探寻社会和人生所生的问题走向老师,老师起到学生学习路上良师益友的作用,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明白了事理,提高了认识,言语认知和言语表达的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综上可知,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中小学的语文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是疗救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效率低下的一剂良药。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尤其可为那些虽有朴素的“生活教育”理念但还没有勇气去践行的语文老师打了气,增了胆,为他们从事语文教学改革提供了坚强的理论武器。

有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及其内容给他们撑腰,给他们壮胆,给他们指导,他们的语文教学改革之路便有了起点,并且不会因为暂时看不到眼前的利益(如在准应试教育中让学生得虚假的高分)而停止前行的步伐!陶先生是坚决反对“洋化教育”和“传统教育”的伟大旗手,是国内外公认的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杰出的人民教育家,我们有理由跟着他继续走下去,谁发现和掌握了教育的朴素真理,我们就跟着他前行而义无反顾!

诚然,近二十多年来,中国的最高教育主管部门(教育部)的教育官员、科研人员及教育战线上的众多有识之士,继陶行知之后,亦注意到了国人学习语文的老毛病,发现了中国中小学语文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即语文老师比较重视对范文作多角度、多层面的分析(因为语文试卷中多有相关的考点,这样的试卷好出、好改、好给分),语文老师在课堂上就相关问题分析来分析去,占去了学生大量的语文学习时间,影响到学生大量地去领悟和记背那些反映个体生命体验和人性魅力的优秀篇章,也不鼓励学生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从事丰富的社会实践,如此的语文教学,学生的语文素养可想而知。

有鉴于此,教育部近几年先后颁行的《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稿)》一致指出:“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语文教学应该“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3]

总之,现行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重视以学生现实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为基础的课程资源了,认为凡是有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活动及所能开发与利用的物质的、精神的材料与素材,都是语文的课程资源,如图书、报刊、音像资料、网络信息、自然风光、风俗习惯、文史典故、时事新闻等等。如此界定的语文课程资源,使得语文的含义丰富了,语文的外延扩大了,语文亲近生活了,从而使得生活有多宽广,语文便有多宽广。很明显,这样的《语文课程标准》已经表现出对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高度认可和重视,这是令人十分欣喜的事情!

如此,如今从某些从教个人到教育主管部门,对语文的教和学都有了比较清醒和较为科学的认识,“生活教育”理论已在相当多的语文科研人员和语文教师那里深入人心,引为结论,这是可喜可贺的。

然而,由于语文平时检测和升学考试试卷的难尽人意,并且这样的难尽人意还会存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因为对中小学生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的科学检测工程是个较难彻底攻克的尖端课题),所以,便会有语文老师还会徘徊在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之间,他们有时从事应试教育,有时从事素质教育,有时为了眼前学生的语文考分而完全丢掉了素质教育,让语文教学再次回到高分低能的教学老路上去。所以,面对中国中小学语文教学的如此现状,我们有必要重提和重温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先哲的声音和告诫我们不能忘记,要时刻铭记!

陶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给我们精神养料和前进动力,使我们从事语文教改的步伐坚定,再坚定,毫不动摇!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全集:卷二[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5:23.

第7篇: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生活教育;学习兴趣;生活经验;认知水平

根据现代中国社会的实际,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了“生活教育”理论,“生活决定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只有和社会生活相结合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基本点。英语新课程标准强调课程应“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主动思维和大胆实践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由此可见,生活化已成为现代教学的大势所趋。英语教学应该贴近生活,运用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心理学家研究表明,当学习内容与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受的程度就越高。与生活密切相关,每天重复出现的生活内容,会使低年段学生感到亲切,从而降低学生学习英语的难度,自然而然地加以运用。反之,学生容易遗忘,甚至会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中要创设生活情境,把教材内容融入日常生活用语,使学生容易对所学产生共鸣。

一、教学内容生活化,激发学习兴趣

英语教材的教学内容贴近现代学生的生活实际,为英语教学的生活化提供了可能。将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起来,利于低年段学生接受。

1、教学内容来源于生活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善于展开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们可以从学生自身以及其熟悉的家庭,学校和社会生活层层展开。

学生自身的生活内容是他们最感兴趣的,包括姓名,年龄,性别,身高,体重,胖瘦,身体部位,喜好和能力等等。例如,I’mBill.I’msixyearsold.Icanreadalittlebook.Look!Thisismymouth.Theyaremyeyes.家是学生最熟悉的地方,家庭的生活内容包括家庭成员,职业,家庭用品等等。学校的生活内容,包括文具,教室,图书馆,操场,老师和同学等等。社会生活包括购物(有关蔬菜、水果、肉类和衣服),旅游等。

在教水果这一课时,除了学习课本上原有的lemon,apple,pear,peach,orange和banana外,我还增加了在超市常见的mango,mangosteen,longan,watermelon,durian,strawberry,pineapple,grape和lychee。我从网上下载了大量精美的水果图片,让学生看了浮想联翩。当看到真实的水果时,他们更是垂涎欲滴。我制作了一个表格,Whatdoyoulike?Whatdoesyourmother/father/grandma/grandpalike?先让学生回家调查,再回到课堂作报告。走向社会去体验、感受、创新,回归学校总结、评价、提高,这是新课程的基本思路,也是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深化。

2、利用节日,体会英语

美国教育家毕特指出:“生活的世界就是教育的世界,生活的范围就是课程的范围。”每逢节日,无论是中国传统的还是外国的,元旦、妇女节、愚人节、母亲节、父亲节、儿童节、教师节、国庆节、中秋节和圣诞节等节日,我都会向学生致以节日的问候,并简单地介绍一下节日。比如,在圣诞节期间,介绍平安夜、圣诞老人的来历,唱唱JingleBell和SilentNight等歌曲,互相赠送圣诞卡片,与学生共同体会国外的重大节日氛围。在母亲节的来临之际,我让学生亲手制作卡片,写上HappyMother’sDay,表达对母亲的爱意,同时,学生也能体会到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乐趣。

3.捕捉即时的生活素材

课堂上的偶发事件是最真实,最直接的教学素材,教师可抓住时机,合理加以利用。有一次,我刚刚引出“Comein,please.You’reverylate.Don’tbelateagain.”这时,一个迟到的学生出现在前门口。我向她招了招手,说“Comein,please.”然后指了指墙上的时钟,说“You’reverylate.”最后皱了皱眉头,摆摆手说,“Don’tbelateagain.”全班学生都笑了,更好地理解了这三句话的意思。爱因斯坦说过:“教育应当使所提供的东西让学生作为一种礼物来领受,而不是作为一种艰苦的任务要他去负担。”我想,学生应该很快乐地接受了这份礼物。

4.教学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我们的教学要对学生的现实生活或将来有实实在在的意义。在教26个字母的时候,我带了几件不同尺码的衣服展示给学生看,告诉他们L(大码)、M(中码)和S(小码)的涵义。还找了一些现代社会常用的英文缩写让学生猜猜其意思:USA(美国),UK(英国),UN(联合国),H5N1(禽流感)等等。教师应该时刻想着怎样把教材内容化为实际生活,同时又能将实际生活引入教学过程中。

二、课堂创设生活化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从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心理来看,跟自己的学习生活密切相关的、生动有趣,以及理解起来较容易的知识越能激发学生的热情,促进学生积极有效地参与。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他们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设计富有情趣、直观形象的教学活动情境。

1.鼓励用英语问候,营造学习英语氛围。

开学见面的第一天,我就告诉学生,“我是你们的英语老师,以后就称呼我为MissZeng”。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我给每一个学生起了英文名字。不管在校内还是在校外,每次见到学生,我都会主动打招呼,“Goodmorning,Andy.”“Hello,Alice.”渐渐地,学生会用英语主动地大声向我问候,“Goodmorning,MissZeng.”我还鼓励学生之间也用英语互相招呼,问候。当英语问候能够自然而然地脱口而出,生活化英语也就成为现实了。

2.在教学中增强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学习五官单词时,我让学生画画自己的脸,然后展示学生的作品,让他们用英语介绍:Look!Thisismynose.Theyaremyears.有的学生把嘴唇涂得红通通的,把脸蛋搞得粉粉的,小小的眼睛配上猪八戒的大耳朵,引得全班学生哄堂大笑。“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教师需要大胆而创造性地处理教材,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气息的题材转换为学生感兴趣、活生生的生活素材,让学生在情趣交融的氛围中快快乐乐地学习英语。

旋律欢快,节奏感强的英文儿童歌曲深受低年段学生的喜爱。简单的诗歌,如琅琅上口的歌谣、韵律诗等,学生也很乐于学习。在唱一唱,读一读中,配上有趣的动作,符合低年段学生学习的特点,learningbydoing.

三、回归生活,学以致用

1、鼓励学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英语

在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着英语。我经常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善于发现生活中的英语。比如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银行名称,BANKOFCHINA(中国银行),ChinaConstructionBank(中国建设银行),INDUSTRIALANDCOMMERCIALBANKOFCHINA(中国工商银行),AGRICULTURALBANKOFCHINA(中国农业银行),CHINAMERCHANTSBANK(招商银行),BANKOFCOMMUNICATIONS(交通银行)等等。回家找找家用电器的牌子:Galanz(格兰仕微波炉),S^msung(三星),Haier(海尔),Philips(飞利浦),SONY(索尼)等等。看看日常用品的名称:shampoo(洗发水),toothpaste(牙膏)等等。记记公共场合的标语:Nosmoking!Noparking!KFC(肯德基),McDonald(麦当劳)……让学生明白语言时刻存在于生活中,而不是与生活无关的东西。

2、转换角色,回家当小老师

一年级上学期的教学内容主要是指令,比如,Standup,please.Sitdown,please.Clapyourhands.Showmeyourbook.Touchyourface.我让学生回家当小老师,指令爸爸妈妈做动作。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生活,体会到生活中英语处处可用。

3、学以致用

语言是社会生活中人们进行传递信息,交流思想,表达情感的工具,因此,英语教学首先要注意其工具性和交际性的特点,“学以致用”是外语学科教学的根本目标。同样是语言,学生会觉得学语文容易得多,原因在于,中文是我们的母语,在生活中时刻使用着。而英语作为一门外语,一般局限于课堂,下课铃一响,学生就似乎与英语说Goodbye了。这样,英语当然就变得陌生了。因此,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英语,养成说英语的习惯。能用英语表达的地方,尽量避免使用母语。鼓励学生努力做到,无论走着,站着都想英语,学英语,用英语,让英语真正走进学生的生活,为生活所用。

参考文献:

1.《谈生活教育》《陶行知全集》第4卷第428页

2.刘爱萍《幼儿园英语教学生活化的探究》,昆山实验幼儿园

第8篇: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一、教师精心设计作文教学环节,为学生的写作练习提供必要的支撑过程

写作是近年来受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影响形成的一种写作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法认为写作学习应当与学生的人生经验发生联系,成为一种有意图、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任何写作学习都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其教学侧重点由传统的篇章结构、语法、词汇,转向对于写作内容及写作过程的关注。

1.构思文章。在传统写作教学中,通常老师布置题目,学生开始写作。过程写作教学法强调充分的准备工作是写作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指导学生选定话题、构思文章、提供词汇表等。帮助学生构思文章是写作准备阶段最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对话题所涉及的问题展开自由而广泛的联想或讨论,接着要指导学生创建写作思路图,用文字帮助学习者记录并整理写作思绪,可以用带有个人色彩的标记,如箭头、图形、分项符号等。为写作提供参考词汇和表达也十分必要,学生集思广益,共同为写作搭建桥梁。

2.学习经典语篇,领悟英语写作格局。在起草作文之前,教师还应当提供一定数量的范文。范文可以是完整文章,也可以是一个经典段落。在阅读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各种写作知识和写作方法。大学英语写作练习安排在每单元阅读课文之后,阅读与写作密切结合。词汇与话题融为一体,阅读与写作同步进行,这样的课程设计为课后的写作练习奠定扎实的基础,也为写作练习做好充分准备。

二、在语篇学习中,领悟作文规则

《新视野大学英语》的写作要求的重点在于训练学生写好段落,学会段落的展开方式。每一单元的写作练习都是在学生有细致的阅读理解之后进行,而且阅读理解的文章中提供的语篇知识和技巧是写作的基础。段落构成和展开方式的讲解应当是语篇教学涉及的非常重要的内容,也是与写作关系最密切的知识。英语典型的段落结构为:主题句、若干扩展和结尾句,尤其是说明性和论述性的段落更具有上述特点。而且,每一段在内容上要保持一致性,还要有连词使句子连贯,紧凑。段落展开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式包括:列举法、举例法、因果法、比较法、分类法、定义法和图表法。而每一种发展方式又包含一系列的相关词汇,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写作套语。不同的段落展开方法有一套与之相配套的连接方式或表达方式。

1.在语篇理解中领悟词汇的衔接作用。胡壮麟认为词汇的衔接指语篇中出现的一部分词汇相互之间在语义上的联系,只有词汇的相对集中,才能保证语篇的主题取得统一。朱永生在其论著中对词汇的衔接功能做一比较详细的论述。他认为:1)同义词出现在同一句内,其功能可能是解释另一个层次的含义或加强说话的语气。而同义词跨句出现时,它们既可以从意义上把句子联系起来,还能够使两个段落彼此衔接。从修辞角度来看,使用同一语义获得多种表达方式,同义词的使用给整个语篇增添色彩。2)反义词在同一句内或同一语篇中出现,其基本功能是使两个不同的语言成分在意义上形成明显的对照,使句子或语篇上下衔接。3)搭配作为语篇衔接手段包括所有语义相关的词项。在这里我们会认识到,同义词、反义词和搭配的作用远远超出词汇本身的作用,它们深层的语篇功能在教学中不可忽视。在实际教学中,词汇的语篇衔接功能往往不被普遍重视。学生常常脱离语篇学习词汇,写作时很少考虑使用同义词或反义词或有共现关系的词来加强语篇的连贯性。语篇教学可以让学生感知词汇的语篇联系功能。这些表达在语篇衔接方面、突出话题方面都起到很好的作用。通过这些教学指导和训练可以逐步培养起学生对词汇与语篇关系的意识,而这种语篇意识的建立是写作的重要基础,而且高质量的作文必然涉及选词意识和能力。

2.以语篇理解促进写作连贯、照应。连贯是指段落的层次和顺序。如果段落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它们之间就没有连贯性。过渡词表现出来的逻辑关系,可以大大增加文章的连贯性。照应是语篇中的指代成分与指称或所指对象之间的相互解释关系。照应在语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首先,它可以使发话者运用简单的指代形式来表达上下文中已经提到的内容,从而使语篇在修辞上具有言简意赅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照应可以使语篇在结构上更加紧凑,从而使语篇成为前后衔接的整体。朱永生认为领会文章整体连贯,照应决不是靠词汇、语法知识就可以达到的,它需要学习者跳出词汇和语法去通篇解读文章,领悟文章的妙笔所在。课堂的语篇分析和探讨是培养这种语篇意识的重要途径。

3.以语篇理解指导思辩方法。在英文写作过程中,具体和实证的思维方式是很典型的英语书面表达方式,英语文章非常注重使用细致具体的证据支撑主题。详实、细致的支撑句可以加强文章的可读性,也是优秀作文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这些知识和技能只能通过语篇学习获得。大学生写作的一个突出问题是不能通过恰当的事实,事例或有效的数据阐明观点,以至内容空洞,观点不明,缺少可读性。

三、通过网络批改、教师评阅,学生互评提升写作能力

评阅作文是写作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点评之后的再次修改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关键所在,但为每一位学生评阅作文几乎是不可实现的教学任务。目前,有许多学校都在使用网络批改系统。教师应当充分利用网络批改的优势,同时使用传统的批阅方法。PeerReading在写作教学中占有特殊重要地位。许多教师都认为学生在评析、欣赏别人作文的过程有助于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但是教师应当对peerreading提出具体要求,比如要求重点检查时态、主谓一致、冠词使用、拼写、搭配、句子之间和段落之间的连贯等。每次项目不宜过多,视作文性质而定。这样有助于养成他们自我检查的习惯。此外,可以结合四级作文评分标准,让学生清楚不同档次的作文存在的问题。此外,用一些固定的符号来标识作文的错误会提高修改的规范性和效率。

四、结语

第9篇:小学生语文教学论文范文

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的课堂才精彩纷呈、充满生机。预设与生成是教学中相互矛盾的一个整体,是课堂教学的双翼,两者都不可或缺。没有预设的课堂是自由散漫的课堂,而没有生成的课堂是没有活力的课堂。但是,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两者相互冲突的现象屡见不鲜,课堂中难以实现和谐统一,这样以来,对学生学业质量的提高也有帮助,但是目前的课堂生成还存在以下不足:

1.教学目标虚设,课堂流于形势

《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有些教师就错误地误认为,应该把课堂完全地给学生支配,由学生做主,这样的课堂预设才符合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所以,我们面前的课堂一改以往的枯燥、沉闷、被动的现象,反而是一派热闹、繁荣的景象,然而,这种只注重了便面形式,却忽视了真正教学内涵和教学目标的课堂,它又具有多少真正的意义和价值呢?这种放任自流、浮于表面形式的课堂浪费了资源和生命。

2.固守预定教案而按部就班

根据自身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课程自身的价值,新课改提倡老师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以科学严谨大态度世纪课程目标,精心准备并灵活的运用教学预案。可是有些老师虽有新理念作为理论支撑,但在课堂上死守教学目标,呆板的授课。在教师看来,有效的思路就是他原先设定的思路,是教学顺利进行的枢纽。这种观点导致了,学生机械地随着教师的思路走,学习的创新性和积极性难以展现,学生的创意思维难以体现,师生之间的双向沟通与交流不复存在,师生与文本间的思维碰撞与心灵交流也消失了。忽视生成资源存在的典型代表的课堂“随着教师的指导,学生循序渐进的似乎走进了一个圈套,配合着老师完成了所谓的教学目标”。

二、语文课堂教学设计动态生成提升学业质量的策略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富有人文关怀的动态课堂,崇尚充满生机与活力,从而从根本上否定了“教材本位”的思想。动态生成要求从生命的高度,用动态生成的观点看待课堂教学,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之一。教师需要从理念与实际备课中做充分的准备,根据课堂师生及生生互动的情况,顺着学生的思路,有利地组织适合学生参与、自主创新的让学生不但获得知识,又能有自己的学习经验,获得丰富的情感经历。可以从课前预设、思维方式、教学资源、教学氛围还有学生基础等来完善构建动态生成课堂。

1.进行学程的构思

以“学生的学为本位”的教学观为依据,确定“为了学习而构想”的学成构想,以生成为本的教学理念反映到教学构思中去,要尽最大可能的联系学生的需求与可能性, 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第一,了解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新现象的矛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所在,从而引进高效率的学习活动,让学生真正的学有所成。因此教学构思不能简单的从课本或从教师遐想的问题和凭借经验出发,而是要从学生的真实具体的情况着手。因此,关键是要把握学生已掌握的知识与新现象之间的矛盾,指引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第二,学生是教学中的主导者,学生也要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构想中去,任何学生都有对教学构想提出自己的意见的权利,这些都不可以用成人的看法去判断和权衡,相反应该在教学构思中要受到尊重。

3.进行动态的课堂教学设计

立足于动态生成,强调系统开放,突出互动影响,重视从整体上构思,动态的课堂意味着他就不只是简单的一个构想,更不是原封不动的进行的精密筹划。为了使整个构想留有更大的包容性质、自由性质,为创造教学资源打下基础,为个体知识的生成提供可能,就应该全面考虑到课堂上的突发事件,给学生与老师更多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