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实心球教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117-02
近一二十年来,许多地方教育部门把投掷实心球作为毕业、升学测试学生上肢力量的体育科必考科目,近四年来广东省更是将该项目作为高等学校体育专业招生考试的术科必考项目。那么如何投掷实心球、怎样进行投掷实心球教学是一线体育教师必然探索的内容之一,本人经过多年的初三体育教学和高三体育班的训练工作,对此有些自己的心得和看法以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投掷实心球的动作要领:
为了方便,把投掷实心球的技术动作分为持球、预备姿势、最后用力过程三个部分来按顺序叙述:
持球:通常有两种方式(以实心球放在地上为例):
第一种:握桃式。两手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虎口张大,其余四指也自然分开,两手虎口相对,各相应手指相对分别握在实心球的两侧偏后上方的位置,两手好像握成“爱心桃”的样子。手较小,身材较矮者最好运用这种持球方式,因为这样手容易控制球。
第二种:抓棍式。两手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两手虎口并拢,然后两大拇指也并拢平行抓在实心球的后方,同时两手其余八指同样并拢抓在实心球的前方,两手的虎口在球的上方,如同两手同时抓木棍的样子。这种持球方式要求手较大,否则抓不稳球。
预备姿势:其目的是超越器械,加大最后用力阶段对球的做功距离。
动作要求:两脚前后开立约比平时步长长一脚的距离,两手持球向上经头顶向后摆,同时身体重心后移至后腿,后腿屈膝,前腿基本伸直、放松,上体后仰,抬头,两臂摆至体后约与地面平行。
根据持球方式的不同,两臂在预备姿势中所呈的姿态也有所不同。用握桃式持球时,两肘应稍弯曲约135度。而用抓棍式持球时,两臂基本伸直。这样的姿态都能使上肢和肩关节较为放松,这种放松能在最后用力时,使上体依次带动肩、上肢、实心球向前上方快速的摆动。如火车启动后要前进,先要后退,使车头与车厢及车厢与车厢之间放松的连接在一起,然后才能容易地从前到后依次拉动后面的车厢前进。当然投实心球动作中的放松不仅依靠合理的动作,还要依靠身体良好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来实现。
最后用力过程:
这个过程中用力顺序非常重要,如同前面所讲,如若火车头同时拉动所有车厢起动并前进是非常吃力、缓慢的,所以火车启动后是车头从前到后依次拉动后面的车厢前进,同样实心球的投掷用力顺序是从下依次向上的。下面根据这个顺序通过几个关键词来阐述最后用力的过程。
蹬地、顶髋:从预备姿势开始,后腿用力蹬地使力量向上传递至髋关节,形成顶髋动作。
展腹、挺胸:紧接前面的动作展腹、挺胸。力量由髋关节传递到胸部,能感觉到躯干被拉紧,使身体成为一张蓄势待发的弓。
含胸、低头:身体形成背弓后,含胸、低头,使肩关节有被头和胸牵拉之势。
挥臂、拨球:保持含胸、低头的姿势不动。顺着肩被牵拉之势,手臂快速向前上摆动,形成鞭打动作,在实心球将被摆至最高点时,屈腕、手指拨实心球,将其投出。
这里鞭打动作的形成或运用非常重要,根据动量守恒定律,这个动作能使全身的动量传递给实心球,实心球将获得最大的出手初速度。另外在实心球将被摆至最高点时及时出手能使实心球沿着以手臂为半径所划得弧的切线方向投出而获得理想的出手角度。
上步缓冲:实心球投出手后,两臂随着惯性向前下方自然摆动,身体重心随之前移,后脚及时前移一小步,起到支撑和缓冲的作用,防止向前跌倒或跨大步,以致犯规。
投掷实心球教学:
投掷实心球教学与其他体育项目的教学有很多共同之处,当然由于体育项目的不同,实心球教学也有自己特殊的地方,在下面将重点介绍:
一、安全第一
尽量避免意外伤害是教学中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投掷运动对人造成意外伤害的风险较大,投掷实心球也不例外,解决好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学的前提。
为了避免意外伤害的发生,教师首先要加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和组织纪律性。另外投掷实心球造成的意外伤害可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投掷者自己的意外受伤,第二种是投掷者以外的人受伤。对于第一种,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中先要安排学生做好充足的准备活动,准备活动不光有一般性的,还要有专门性的。其次教师应在平时加强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提高机体对运动的适应能力。
如在力量练习时既要重视对大肌肉群和主要肌肉群的练习又要重视对小肌肉群和远端肌肉群的练习。在学生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教师还要根据投掷实心球的技术特点加强组织对学生易伤部位和薄弱部位的练习。例如腰伤是投掷实心球练习中常见的损伤,对此教师在安排练习时既要重视腹肌的发展又要重视背肌和两侧的稳定肌群的均衡发展。对于第二种,教师在教学组织上合理安排,要有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例如一定要规划出投掷区域、安全区域等等。
二、技术教学和素质练习
合理的技术和良好的身体素质是提高锻炼效果和成绩不可缺少的条件,教学中应该做到:
1、使学生了解一些投掷运动的一般规律
如:超越器械的目的和意义;
鞭打动作的目的和意义;
投掷时器械要有尽可能高的出手初速度,较高的出手点,合理的出手角度。
2、在技术教学之初应先使学生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
教师可通过示范完整的慢动作、播放慢动作视频等方式使学生了解动作结构,建立完整的动作表象。
3、根据实际合理进行分解教学和完整教学
教师可先将动作分解出来,根据动作顺序进行逐个动作的分解教学再组合起来进行完整教学;也可以将动作分解出来,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进行分解教学,再组合起来进行完整教学;还可以先进行完整教学,在对技术环节中的个别动作分解出来进行精雕细刻。再有就是对于有的学生一时半会掌握不了的动作,可以配合在专项素质练习时学习、消化、掌握。如在做展腹、挺胸——含胸、低头——挥摆哑铃的练习中体会、掌握以胸带动肩及上肢摆动的鞭打动作可能会收到很好教学的效果。
4、根据需要选择徒手或不同重量的器械进行练习
在技术动作的学习阶段可让学生徒手模仿技术动作或持轻器械熟悉技术动作。
在完全掌握技术动作后,为了提高学生某些专项素质可有针对性的选择较重或较轻的器械。如为了加强学生某个部位的力量或强化某个动作可用重器械练习;为了提高学生的爆发力或动作速度可用轻器械进行快速完成动作的练习。
在多数情况下,学生应该用正常重量的器械进行练习,以巩固动作、熟悉球性、了解自己、适应测试从而提高投掷能力。
根据需要按照不同的顺序灵活的把不同重量的器械组合起来用于练习、教学中往往可达到很好的效果。
5、要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成绩必须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
在发展学生身体素质时教师要处理好一般身体素质与专项身体素质的关系,尤其是发展顺序或练习比重上的关系。
6、投掷实心球相对比较枯燥,学生容易产生懈怠和退缩的情绪
一、夯实基础,引导学生掌握投掷实心球的基本要领
提高初中生投掷实心球的办法是千变万化的,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原地正面双手头上向前掷实心球的基本要领,具体必须抓住四个“把握”:
其一,把握持球要领。掌握持球技术是提高学生投掷实心球的水平的前提条件,要求学生的左右手手指自然分开,两手的中指、食指、小指和无名指放在实心球的两侧紧紧夹住球,两只大拇指握于球的背后形成“八”字形,从而确保学生牢牢握住实心球。
其二,把握站立姿势。投掷实心球似的站立姿势非常重要,一般要求学生左右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离起掷线20厘米左右,前后脚距离控制在一脚掌内,左右脚间距离约半脚掌,后脚跟可以稍微离地,两手自然持球;同时,身体肌肉必须放松,双眼注视着前方。
其三,把握出手角度。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不少学生往往出手飞行弧度低于30度,为了纠正学生的这一错误,先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由于出手太迟,导致出手的火候不能正确把握好。然后提示学生在练习出手的时间适当提前一些。另外,我在投掷区插两根标杆,在它们之间拉一条高度比较符合要求的红带,许多学生在训练时都能做到越过红带的高度。
其四,把握出手速度。出手速度的快慢直接影响投掷成绩,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采取以下两种提速训练的办法:其一,要求学生适度加长实心球出手前的用力距离,身体成反弓,努力形成一个完美的鞭打动作。其二,逐步把握发力的先后顺序,即双脚蹬地、挺髋、收腹、送肩、挥臂和甩腕,从而确保学生出手的初速度。
二、加强协调,重点优化投球时的两臂发力和腰腹收缩
协调好投掷实心球时两臂用力和腰腹收缩是提高投掷成绩的关键环节,实心球的运动轨迹属于出手点低于落点的斜上抛运动,成绩的优劣由实心球飞行的水平距离决定的,而水平距离的远近则由出手初速度和出手角度决定。按照人体肌肉用力的生理特点,假如过度放缓动作来延长作用时间,就会降低肌肉收缩的力度,肌肉的爆发收缩也就不够理想,最终不能达到增加冲量的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在确保学生发挥肌肉最大用力的同时,还必须借助延长力的作用距离来延长时间。譬如,我在优化投球时的两臂发力和腰腹收缩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利用好助跑,当学生的身体向前达到一定水平位移时,就让他们把握好增大力的作用时间,尽量使身体超前于实心球先运动的状态,从而使原动肌充分拉长,有效增强爆发力,并达到增大冲量的目的。
三、千方百计,提高学生投掷实心球力量
在初中投掷实心球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投掷力量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在平时通过多种渠道来提高学生的投掷力量。
其一,重复训练。负荷量的大小随肌肉力量的增加而增加是重复训练的显著特点。此法的负荷强度一般是训练者最大负荷量的70%~90%,适合以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各组重复次数3~6次,每组间歇时间控制在4分钟内。诸如站立头后拉杠铃是重复训练的有效方法之一,要求学生背靠在山羊上,双手紧握杠铃于头上方,双脚前后开立于地面,在向头后下降杠铃的同时向上挺髋,并借助反弹以胸带臂快速上拉,如此重复练习,能提高胸部和肩带的专门力量,肩带的柔韧性也得到了加强。
其二,加大强度。所谓加大强度就是要求学生在力量训练时逐渐达到用力的极限,直至感到疲劳为止。此法的负荷强度一般控制在40%左右,负荷次数与组数的控制以不降低速度为原则,使学生中枢神经系统保持良好的兴奋状态,每组1~4次,间歇时间以学生的训练能力完全恢复为佳,一般不超过3分钟。
其三,负重半蹲跳。此法要求学生肩负杠铃,双脚开立与肩同宽,背部保持挺直,屈髋、屈膝,直到大腿接近于地面平行,并且两脚发力向上蹬起,从而有效提高大腿肌肉群的力量。
其四,前抛铅球。要求学生面对铅球的抛掷方向,双脚左右开立的距离保持一肩半宽左右,双手高举铅球过头顶,弯腰下摆铅球至两小腿间接近地面,最后快速蹬腿、挺身、挥臂向前上方抛出铅球,从而有效锻炼学生的背部、肩部、下肢和上肢的爆发力。
一、一种有效的训练方法
推实心球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运动,对学生身体各项的运动技能及协调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因此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对其进行训练不能一下子就进行完整动作的训练,而应当结合不同的教学要求,进行有侧重点的训练。笔者经过总结后认为可以遵循如下要领:
第一大步:动作分解训练。其包括:培养学生手指拨球发力时,可采用双手体前头上交替拨传球训练,即通过手臂带动手腕抛球,在球离手的瞬间手指要有拨球的动作;培养学生持球技术与稳定性时,可采用持球并作体前屈的左右摆动训练,即将球放在锁骨处,用手指持球并将上体前屈九十度作左右摆动;培养学生用力顺序(蹬地――送髋 ――收腹――双臂用力――掷球)时,可采用原地对地推球训练,即双脚左右开立并与肩同宽,然后保持上体前屈,双手托球并置于头上处,重复进行伸臂向下拨球的动作;培养学生的双手推球的动作时,采用原地向上推球的方式,准备姿势与上基本相同,主要动作在于两手向上推球;如果为了培养学生的腰部发力技巧,则可以通过坐姿推球的方式进行,这一方式的最大好处在于通过坐姿来实现腰部用力的主要动作过程,在学生保持坐姿的基础上,去完成推球的动作;在培养学生的腿蹬地发力技巧时,关键则在于学生要掌握正确的送髋动作,这时可以通过二人合作或一个学生借助于肋木(这一选择较好,但对器材要求较高),让学生熟练地通过发力腿蹬地实现腰部发力。
在上述不同的训练方式中,学生可以完成推实心球所需要的各项能力的肢解式训练。为了让学生的各项动作能够协调一致,还需要进行综合训练。
第二大步:动作综合训练。综合训练实际上就是以上动作的连续性的训练,除了传统体育教学中强调的要领之外,笔者此处想重点强调的是学生心理角度的动作表象的构建。这是当前高中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的能力发掘点,即高中体育教学的潜力所在。研究表明,学生的体育活动往往是受着心理角度的动作表象的构建影响的,这种影响虽然有可能不为学生自己所知道,但一定会发挥作用。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学生在推实心球的时候,其头脑中构建出什么样的动作过程,其实际上就会有什么样的动作结果,因此要想正确地完成推实心球的动作,就需要学生在上述基础上,首先去构建一个正确的动作过程表象,然后再去实施具体的动作训练。
二、不同训练方法的比较
相对于传统的动作重复式的训练教学而言,上面所提到的两大步训练实际上遵循了从“分”到“总”、从“心理”到“动作”的训练思路。比较这两种训练方法可以发现,前者直接瞄准推实心球的整体动作,强调的是一步到位,其缺点则在于动作的粗放及训练思路的机械重复性,事实表明这样的训练方法不仅不利于学生精确地掌握推实心球的具体动作,还会影响学生的训练积极性。
而通过上面第一点所述的训练思路,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看似笨重的推实心球运动,实际上是一个技巧性极强的运动:动作的分解与训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一个前后只有几秒的推实心球动作却需要用到全身的力量与不同部位的训练技巧;动作表象的构建可以让学生认识到包括推实心球在内的体育运动,不可能只是体力的付出,而也应当包括了脑力(思维)的付出。这对于帮学生建立科学的体育认识是极为有益的。
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训练方法可以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笔者的教学表明,一旦学生建立了这样的动作训练意识,那么在其它的诸多体育教学项目中,他们也会下意识地通过动作分解的思路去思考如何才能高效地掌握某一综合性的动作。同时心理研究的参与,也让学生在体能、技能得到训练的同时,思维能力也能得到进一步增强。
三、教学心得
对原地推实心球教学的研究,让笔者认识到高中体育教学要想走向高效,至少要做到两个方面的思考:
一是体育教学尤其是高中体育教学,是要讲究技术含量的。高中学生的学习时间本就紧张,高效的体育教学只有建立在对传统教学方法的研究与创新的基础上,才能真正达到高效的境界。笔者连续数年对新接手的学生进行过调查,结果惊人的相似,即绝大多数学生都认为推实心球是一个笨重的学习内容,没有技术性,就是用蛮力。显然,要做好推实心球的教学,必须改变学生的这一认识,而这认识的改变只有在具体的动作训练中才能完成。
二是高中体育教学一定是脑力与体力的协同付出。即在体育教学中,通过对运动所需要的智力要求进行强化,以让学生认识到只有对所学习的不同体能与技能项目不仅需要体力的付出,还需要动脑思考怎样才能高效学习时,才能真正激发学生内心对体育的一种热爱,而热爱恰恰是学生对体育学习态度的一种经验表述。事实上在高中体育教学中,可以选择作为改变学生对体育不当认识的内容还比较多,推实心球只是其中的一个典型(典型的笨重运动当中包含着丰富的技巧)事例。
起初,笔者也遵循传统的思路,试图通过口头教育等方式,让学生意识到投掷实心球时有一定的危险性,要求他们按我所提的要求在课堂上有序活动。但这样做的效果并不太好,一旦收紧纪律,学生则无法充分活动,一旦放松要求,学生又乱跑乱动。于是笔者产生一个想法,只有让学生体验到这种不注意安全的行为确实会受到伤害时,他们才会知道必须要遵守安全要求。
可在实际教学中又不能真的用实际实心球去砸他们,如何让学生有效体验呢?这个问题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在笔者头脑中挥之不去的问题。有一天课间,当我看到一些学生在课间用废纸团成纸团互相“攻击”时,笔者突发奇想,可不可以用纸团模拟实心球让学生训练呢?于是,下次课上我提出,让我们利用好身边的废纸来做一个纸球,看谁做得又圆又结实。学生一下子来了兴趣,纷纷将自己的废纸找出来,几个人一合作就做成了一个纸团,还别出心裁地利用胶带将球包好。
到了操场上之后,我不再提什么安全要求,只是将学生分成五个小组,让他们在各自的场地进行纸球的投掷训练,为了防止学生过于放松,我给每小组安排了一个比较有威信的小组长,我则在进行流动检查。这下学生感受到了自由,到了自己的场地之后,在小组长的带领之下开始了训练。在训练当中,那些调皮的学生开始了“流窜”,然后一不小心就听到被砸中后的哎哟声和别的学生的笑声。经过了十五分钟的训练,我将学生集中起来,让他们说说什么时候容易被砸中,说说怎样才可以避免这种情况。在讨论、交流与碰撞当中,加上我提供的一些数据,例如真正的实心球造成的伤害力量会是模拟纸球的十几倍时,学生终于知道了在真实投掷实心球时不能乱跑,在投掷者做预备动作时就要处在安全距离之外等。更为可喜的是,由于纸球比较轻,所以学生将球握在手上练习握球技巧和投球技巧时显得更为轻松,而不是以往感觉很累的情形。但同时问题也出现了,由于纸球比较轻,用真实的实心球进行训练时所形成的技巧很难转化为可实施的行为,这个问题如何解决呢?
经过仔细思考之后,我认为这是由于从纸球到实心球之间的重量跨度太大形成的缘故。于是我再次把这个问题提出来,体育课上与学生一同分析。学生们七嘴八舌,有的说不如直接用实心球训练,这样好一些;有的学生说,如果有这么五六个重量逐渐增大的实心球就好了,这样就可以逐步训练,最后就可以掌握力量与技巧了……我立即抓住这个观点引导学生讨论,并提出自己的问题:可不可以弄出几个外形一样大的,但轻重又不同的球出来呢?这节课学生并没有想到办法,只好留到下一节体育课解决。
课后,有几个学生找到了我,说想到了办法。我问他们想的什么办法。他们说,我们可以做几个中间空心不一样大的球,在里面装上沙子,这样球的质量最后肯定是不一样的。我表扬了他们,让他们实际做来试试看。
又一节体育课上,这几个学生提供了他们的作品,内部用布或方便袋装成球形的沙子球心,外面再用纸包上,这样做出了四个外形与真实实心球差不多大,但质量轻重不一样的模拟球。到了操场上,学生们对这些球非常感兴趣,纷纷选择自己合手的球自发地形成了四个训练小组,小组内成员之间互相指点,相互提醒,很快掌握了实心球的投掷技巧。一个球训练熟练以后,再找质量大点的球进行训练,经过几节课的训练,学生投掷实心球的水平有了明显提高,成绩也有了明显的进步。
关键词:实心球 教学 方法 易犯错误
一、指导思想与学情分析
学习原地正面双手头上前抛实心球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新课标理念为依据,最大限度的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从而提高学生实践中的协做能力,并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的健身意识,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投掷实心球是九年级毕业班学生体育考试中的一项,学生们都想在很短的时间内得到理想的成绩,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欲望较高,运动积极性活跃,学习兴趣浓厚。男生身体素质好于女生,男生爆发力较强,女生柔韧性较好但是力量较差。
二、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技术
原地正面双手头上掷实心球 在技术层面上包括:持球技术、预备姿势、发力阶段和实心球出手后维持身体平衡四个环节。
1. 动作要领:
面对投掷方向,两脚前后开立,身体重心落在右脚(后面那只脚)上,两膝微屈,双手举球至头的后上方,然后利用双脚蹬地,收腹,挥臂的力量将球用力由头后向前斜上方38--42度角掷出。
2. 投掷实心球动作方法:
(1)持球:因人而异,采用两种不同的持球方法: “包裹”式和“八”字式。
(2)站位:两脚前后站位,两脚与肩同宽,前脚站在投掷线后,前后脚距离大概同肩宽,身体重心在预加速前放在两脚之间,加速时重心后移落在后脚上。
(3)预摆:将球握好后,持于体前下方。双臂伸直放松,向上举球的同时身体重心后移。手臂伸直,同时髋关节向前送,腰腹充分展开,胸部前挺。手臂尽可能后伸,手臂在发力前,应向头后远端送,以加大做功的距离。
(4)最后用力:包括“送”“挺”“鞭打”三个动作。
“送”:蹬地发力时积极向前送髋、上体向前送,迅速收腹。
“挺”:在发力前,胸部充分前挺,抬头向上看。
“鞭打”:要求两臂快速挥动将实心球从头的上方“鞭打”出,以肩关节为轴,以胸带大臂,大臂带动小臂向前甩,最后运用拇指、食指、中指及手腕的拨动将球掷出。
(5)球出手后身体缓冲:
如果用力过大会产生向前的惯性,身体重心会向前移,很容易造成脚踏进投掷区造成犯规,所以要进行身体缓冲,球出手以后迅速控制重心在前脚上,手臂伸直控制平衡。
三、 易犯错误:
(1)出球时腕指没有用力拨球。
(2)没有利用充分蹬腿收腹的力量,仅仅利用双手的力量将球投掷出。
(3)低头含胸,使球抛出后成射线,并且脚踏入投掷区而犯规。
(4)投掷实心球,几乎不存在抛物线,或者,实心球出手角度太大,高而不远。
(5)身体不协调,分解用力顺序。
四.针对以上易犯错误的练习方法 :
(1)持球:采用两种持球方法进行教学。
在实践中,因为每个学生的手掌大小有差异,绝不能用同一标准去要求学生。持球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将实心球固定,使球不易脱手、控制球的出手方向,最关键的一点是在出手时所发的力量要作用到球的中心,这样才能不脱手,不是让学生感觉到有力使不出。在实际教学中我采用了两种持球方法,根据观察学生,选择出其中一种,这大大提高了实心球的成绩。
第一种方法:五指自然分开,两手形成半球状“包裹”在实心球的后侧下方,用指根以上部位及掌根边缘(大鱼际及小鱼际)触球,掌心空出。两手大拇指相对成“八”字,左右食指、中指相对成“八”字,小指护于实心球侧方。
第二种方法:是手指自然张开,手心空出,握球的后3/4部分,两拇指成倒“八”字,把球包裹在手掌之中,用拇指和四指卡住球,小拇指护与实心球侧方。
(2)“满弓”的练习
所谓“满弓”就是腿、腰、胸、臂的连线像“弓”一样的向后反张,形成了掷球前的反弓身体姿势。良好的“满弓”姿势是充分用力的前提,使身体各个部位用力更加流畅。“满弓”动作的过程包括预摆、身体反弓、引球。首先是预摆,预摆是完成身体反弓的预备过程,身体略向前弯曲,肢体放松,调整呼吸,摆动一到两次即可。其次是身体反弓,膝关节稍弯曲,后脚脚跟稍抬起,头部稍后仰,挺胸,送髋,在头部反射作用下形成身体反弓动作。再次是引球,双手持球后引于脑后,构成手臂的反弓动作,从而使整个身体形成“满弓”姿势。学生在投掷实心球时,往往都达不到“满弓”。
形成良好的“满弓”身体姿势,一定要屈膝,挺胸抬头看较高的标志物。
练习方法:一是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成马步的站位,腿部顶住另一位同学的腰部做搭桥的练习,注意仰头。二是额头上顶辅助物体,如:硬币或者橡皮等。
(3)解决蹬地伸膝、腰腹收缩与两臂用力不协调的辅助练习
原地正面双手抛实心球的教学难点就是蹬地、伸膝、收腹的用力协调,学生有的静止动作是对的,但是在发力时,由于各个关节肌肉的用力不协调,导致出手角度,出手时机不对,动作变形。对此我采用了两种教学辅助手段:
一是:在开始教学时,采用辅助物体如“橡皮、硬币”让学生顶在额头上,不能掉下来两腿前后站立,身体成“反弓”,然后让学生用力将橡皮顶出去,练习伸膝和腰腹用力的配合协调。这种练习既练习了学生的“满弓”又练习了学生的腿腰之间的用力配合。
二是:针对于不会腰腹发力的学生可以采用两脚平行站立,双手头上掷实心球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只能利用腰腹和手臂的力量进行投掷,学生体会到腰腹肌肉感觉,在进行一段时间的练习后,继续正常的两脚前后站立,学生的成绩往往会大大提高。
(4)手臂发力的练习
在教投掷实心球时,要给学生一个概念,上肢是哪个关节发力最重要。其实是胸带大臂发力,大臂带小臂。很多学生在练习时,不是大臂发力而是引球时肘关节过度弯曲。球出手时,肩部前移过早,肩关节两个肘关节过早下降或摔小臂现象,造成出手角度过小,使球出手点低,投掷近。
在教学中,我采用的是利用废旧的书本,让学生卷成筒状,双手抓住举过头顶,用力向地面摔去,看看谁摔的响。不仅增加了学习兴趣,而且达到了锻炼效果。这种辅助练习,使学生体验到胸带大臂发力的肌肉感觉,然后引申到头上掷实心球上,使学生更加直接掌握手臂发力的规律。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好技术动作的基础。所以我们要在七八年级加强学生的身体素质练习,实心球的成绩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九年级的时候,教师进行科学合理的锻炼,在中考时一定能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现象1、球出手时两脚正常站立,而不是两脚跖屈站立把身体向上顶高一些。
现象2、球出手时双手恢复正常位置,而不能保持稍内旋。
现象3、持球时两大拇指成“八”字形,两手包裹实心球。而不是采用两大拇指成“一”字形,双手十指卡住实心球。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从思想认识和技术训练两方面进行了教学。
一、思想认识
1、从相同高度向各方向同时放射的器材落地时间相同。用多个垒球演示,使学生提前掌握还没有学习的物理知识。重点是让学生认识到球出手后的飞行时间同球从出手高度自由下落的时间相同(在生活空间略有不同,但肉眼并不能分辩)。
2、从不同高度同时下落的器材落地时间不同。用两个垒球演示,使两球出手高度不同且两球间高度差适当大点儿。让学生认识到同样的出手,出手高度高的下落时间要长一些。
3、让学生联系1和2,真正认识到在投掷实心球时,在自身条件下要有意识地把身体舒展,并尽可能把身体向高处顶送一些。
二、技术训练
1、针对现象1:让学生按“满弓”预备姿势站立,上体向后稍微打开一点背弓,做徒手的投掷动作。重点练习后脚用力向前上蹬送身体的同时前脚顺势固定向上顶撑身体,体会从前脚跖屈、后脚背屈到前后两脚都跖屈的动作过程。从而实现有效提高出手高度。切记前脚是从跖屈开始,尽量保持并加大跖屈幅度。对踝关节力量小的学生,通过连续的双脚跖屈跳(身体直立踝关节提起)和背屈跳(双手后背下蹲踝关节提起)发展踝关节和跟腱的力量。
2、针对现象2: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在其前上方适当位置悬挂一排球,让学生徒手练习出手动作,在出手瞬间要以两手内旋的形式向斜前上方够拨排球。
摘 要 实心球项目属于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型项目,单一动作结构,需要肌肉短时间内达到最大功率。技术特征表现为技术动作的高度稳定性、准确性和可控性。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Tabata训练在中考体育实心球教学中的应用进行实验研究,研究发现,在保证动作技术正确的情况下,通过正确、合理的Tabata训练能有效提高中学生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项目成绩。
关键词 Tabata训练 中考体育 实心球
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是初中田径教学的主要教材之一,也是体育中考测试项目之一,天津市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统一测试成绩12分中占有4分。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技术动作方法包括握球和持球、预备姿势、预摆、最后用力四个环节。影响其成绩的主要因素包括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出手高度和用力顺序,如何利用课堂有效提高实心球成绩是每一位初三体育教师思考的问题。刚毕业的天津益中学校男生66人,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满分人数51人,3.6分以上人数60人,平均分数3.87分,高出和平区2015年平均成绩0.5分之多。上课过程中,始终贯穿技术是核心,力量是基础的宗旨。在素质训练上,把速度、力量和专项爆发力作为重中之重来发展,同时,加强柔韧性训练和协调性训练。Tabata训练它是由日本科学家Izumi Tabata博士创造的一种高强度间隔训练方案。每个Tabata间隔由20秒高强度(尽全力)训练和10秒间歇组成。重复8轮,总计4分钟,也称为四分钟训练,在Tabata训练中逐渐提高难度(训练阶段划分)很重要。本文重点研究Tabata训练对提高中考生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成绩的积极影响。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1.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取天津益中学校2016届初三毕业生66名男生为研究对象。
2.实验分组
本校体育课采用分性别上课模式,1、2班男生一班,3、4班男生一班。随机抽取一个班为实验组,另一个班为对照组,抽取结果为1、2班男生为实验组(33人),3、4班男生为对照组(33人)。实验前对两组学生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成绩进行测试,然后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其结果显示P0.05,说明实验前两组学生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成绩没有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可进行有效实验。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
通过中国知网等查阅有关实心球训练和Tabata训练的有关理论知识,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四分钟训练周期与内容。
2.实验法
本实验研究从2015年9月21日到2016年4月15日为止的20周时间,分别在体育课素质练习时采用四分钟训练法和常规力量训练法,实验前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成绩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实验结果。
3.数理统计法
利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对实验前后所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处理,为研究结果提供依据。
4.对比分析法
对所采集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几次测试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成绩数据进行对比分析。 (三)实验设计与实施
1.实验器材
体操垫若干块,秒表一块。
2.实验方案阶段设计与具体内容
通过查阅、研究了一些有关实心球教学、力量训练和Tabata训练方面的书籍与论文,最终确立了Tabata训练的阶段周期和内容。
(1)每周两次体育课中安排素质练习,每次课力量练习时间10分钟左右,地点在天津一中体育馆及操场。实验组体育课时间在周三下午13:30至14:15和周四下午15:30至14:15;对照班在周一下午15:30至16:15和周三下午14:25至15:10。对照组在同样的时间里采用一些常规的力量训练方法进行练习,如:仰卧起坐20次/组×4组、俯卧背起20次/组×4组、立卧撑15次/组×3组等。
(2)并不是每个人在第一次尝试时都能坚持4分钟,需要逐渐提高难度,最终完成完整的Tabata训练,保证强度,避免过度训练。因此,根据学生实际情况,本研究采用12周进阶模式,将实验组这个周期分为三个阶段。腰腹肌训练内容为仰卧起坐、俯卧背起、平板支撑、三点支撑;上下肢训练内容为深蹲、俯卧撑、立卧撑(Burpee)、快速收腹跳(使膝高于髋)。
第一阶段(2015年9月28日―11月6日,共六周):为基础性阶段,主要是让学生们体会力量训练中主动用力和控制身体的感觉,对Tabata训练有一个初步的了解。训练内容、时间和间歇时间见表1。
第二阶段(2015年11月9日―12月23日,共六周):为适应与提高阶段,目的在于加大训练难度,有效地动员学生主动参与运动,提高动作规范程度,训练时间为7-12周,训练内容、时间与间歇见表2。
第三阶段(2016年2月22日―4月15日,共八周):Tabata训练练习,此阶段加大了难度和强度。训练时间20秒,间歇时间为10秒,8轮,组与组之间间歇为3分钟,训练时间为13-20周。
3.实验控制
实验过程中,为了排除其他干扰因素,两组由同一位老师授课,上课时间基本相同。整个实验过程按照中考体育考试标准进行六次数据采集。 二、结果与分析
如表3、表4所示,实验前对照组和实验组学生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成绩相差不大,对照组学生成绩和满分人数甚至要好于实验组学生,中考时两组学生的成绩都有提升。经过一段时间的Tabata训练后,实验组学生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成绩、得分平均分和满分人数逐渐超过对照组。中考体育时,实验组成绩由实验前7.53米提高到10.04米,提高幅度为2.51米,高于对照组提高幅度2.31米。同时,实验组得分平均分、满分人数也均高于对照组。因此在技术动作掌握同等情况下,采用Tabata训练比常规训练对提高学生中考体育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成绩帮助明显,效果更显著。从供能系统来说,主要使用的能量系统是ATP-CP系统,需要肌肉短时间内释放更大的能量,Tabata训练可有效达到目的。 三、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影响中考体育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项目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可从不同角度评价、诊断,应有针对性的制定、实施个人处方来提高中考生实心球成绩。在教学中应始终贯彻技术是关键,力量是基础的宗旨,辅以柔韧素质和协调能力练习。
2.Tabata训练是一种流行的训练方法,能有效提高学生无氧运动能力、利用氧气的能力和肌肉爆发力。相对于一般的力量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原地双手头上前掷实心球成绩。 (二)建议
【关键词】 新课程标准 教师 能力 要求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3)03-031-01
一、知识的更新能力
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竞争已经给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不仅是一项事业,更是为了使人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使人的个性得到自由和谐的发展;学校对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要求越来越高,单凭职前的文凭是不够的,“教师要给学生一碗水,自己也要有一桶水”这强调教师知识和能力的必要储备,而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新的科技效果不断涌现,这就更强调知识更新的能力。如:具有现代教育理论、人体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心理学、运动训练学等的体育理论知识、及取得运动员等级证书、裁判员证书、社会体育指导员证书等的相关的体育技能知识。既有理论知识又有技术知识,有多种综合知识又有专业技术知识。
二、教师的创新能力
新体育课程标准十分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的意识被视为新课程的生长点。因为只有教师不断地创新,学生才会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体育老师应该积极不断革新、力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改变单一考试法、改变传统陈旧的教法。教师应是一名决策者、创新者,而不是实施者、依赖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主动学习而不是被动接受,自主探究是培养学生创新性精神和能力的主要途径。体育教师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和爱好,鼓励学生发挥他们的求索精神,敢于发表意见。因此,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意识,创造性发展能力、创造性动手能力是十分重要。故首先要求体育教师要大胆实践,敢于创新,在体育教学中要善于打破常规、突破传统、具有敏锐的洞察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只有教师首先成为创新者才能使学生大胆探索,敢于怀疑、敢于创新,积极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创意。
三、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能力
现代技术教育是信息时代的教育,现代信息教育可以使学生的视野开阔,提高学习效果,拓展教学的空间,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现代多媒体教学将广泛应用于教学之中。新课程标准强调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及对教学效果的影响,因此体育教师应充分利用计算机及多媒体设备,更要掌握现代化技术渗透到体育教学、体育管理、体育科研中去。如:优秀运动员的图片动作技术分析、网络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运动心率测试的运用等,有利于诱导学生形成学习先进技术意识的方法。因此体育教师必须掌握现代化的设备大胆改革,提高课堂质量。这既是革新教育手段的前提,又是我们培养学生“有理想”的需要,更是教师在21世纪生活必备的知识素养。
四、具备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改变学习机械模仿的学习方式,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把自主、合作、探究这些对人的成长至关重要的曾经被我们忽略了的东西凸显出来,变成学生的自觉追求,主动学习,让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引导学生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敢于探究学习、交流学习与合作学习为主要特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与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运用新课程的标准要求,选择有价值有吸引力的题材让学生探究、分析。教师应放手让学生探究,但应对学生学习情况了如指掌。在探究性的学习中要培养学生的自律性,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收到预期效果。
五、具备学生的科学评价能力
评价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的潜能,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的水平上取得新的进步。在评价时要中注意以下几方面:(1)要关注对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评价;(2)恰当地对学生的基础知识评价;(3)重视评价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育教师要从实际出发,针对各项练习,运用恰当的评价方式发挥评价作用,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和教师的共同进步。
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能力
新的课程标准指出,积极利用和开发课程资源是顺利实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地制宜地开发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可以发挥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优势,体现课程的弹性和地方特色。教师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人力资源的开发,学校教育活动的直接参与者是教师和学生。在体育与健康实施过程中,除了体育老师以外还应开发和利用班主任,校医等人力资源,发挥体育特长生的作用,如请他们作示范,当体育委员等。
(2)体育设施资源的开发,发挥体育器材的多功能,如:垫子可以用来跳高也可以做前后滚翻等;栏架可以跨栏也可以做足球门。根据学校情况废旧器材的利用如:用铁圈,木桩作篮球架;用旧足球、沙子、制成实心球等。
一、强化安全意识
在实心球教学中,学生要有很强的安全意识。教师在发放实心球前,就要告知学生如何拿球、停球、捡球;告诉学生听信号进行投球和捡球。并且告诉学生实心球练习中可能会出现的危险情况。比如不按要求进行练习,不听信号捡球,不按规定动作拿球、停球,投球时球没有握紧等等,这些情况会导致的后果要告知学生。
教师在上课前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如实心球的数量,放置位置,场地布置等。我在进行实心球教学时,会划好练习场地,标好明确的投掷线等,每节课都将实心球归还到器材室。教师还要和其他教师共同好场地使用,选择干扰较少的场地,并与其他教师做好沟通。教师必须要处处考虑周全,时刻紧绷安全这根弦。
二、细化教学要求
1.如何拿球不可小视。很多老师在发放教学器材时,往往会忽略拿器材时的要求,从而课还没开始上,就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我在日常的教学中也发现,在没有强调拿球要求是,很多学生拿到实心球多会好奇的把玩,拿到手就上抛实心球等危险的动作。于是我在课上强调拿球方法(双手拿住球不能抛),并告知学生不按要求拿会导致砸伤自己或者是同学。学生排好队有序的按要求拿球到达指定的位置,这样有效的避免了在发放实心球的过程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2.投球安全是关键。投掷实心球是一节课最重要的内容。学生在投掷实心球前,教师规定预备动作。要求让学生双手将球平稳的移到头顶的后方做好准备动作,放置学生用力过猛后脱手,球砸到后面的学生。学生在投掷实心球时,必须听信号投掷。准备好后,必须听到教师哨音后才可将球掷出。如果没有投出,不可急急忙忙将球投出,把球放置在脚前,等待下次投掷信号。
教师的讲解示范一定要规范明确,握球方法、用力部位、用力顺序等细化到每一个步骤。在教学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徒手练习,学生明确动作要领后,再持球练习,循序渐进的投球练习可以让学生对动作要领得以掌握,从而预防投头球过程中的运动损伤。
教师在投掷实心球练习时,队形的组织是预防教学安全的重要条件之一。很多老师公开课教学时,为了教学更有新意,往往采用的队形也花样繁多。但我在教学中发现,小学生的自制力比较差,在练习过程中很难保持好队形,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我觉得四列横队对掷,这样的练习队形比较实用。
3.怎样停球很重要。我在实心球教学时,问学生怎么让滚动的实心球停下来安全,很多学生告诉我用手、用脚背等等飞,方法多种多样。而滚动中的实心球,容易让手和脚趾受伤。教师要示范讲解停球的方法,让学生知道用前脚掌停球。要求只要学生左右移动停好滚到自己身边的球,不要前后移动停球。学生能够安全的停球,有效的杜绝停球引发的安全事故。
4.捡球同样要有序。学生停好球以后,要听教师的哨音进行捡球。教师看学生都将球投出后再吹哨捡球,要求学生就近捡球,不抢球。捡到球后,不抛球,双手握球,回到指定地点,将捡到的球放在脚前。我在进行实心球的教学时,是让第一组学生投,再由投的同学听指挥捡球捡回,交至下一位学生的手里。这样就预防了第一组学生还没投完,第二组不听指挥的学生就冲出去捡球而导致伤害事故的发生。但这样组织时,教师一定要强调传递实心球的安全,要求学生传递实心球时要手把手的传,不能抛球。
三、硬化教学管理
要预防实心球教学中的安全事故,硬化教学管理非常重要。有句古话说“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充分说明良好的课堂纪律是课堂教学安全实施的重要前提。教师在进行实心球教学中,要强调学生一切听教师的指挥练习,遵守课堂纪律,不嬉戏打闹。同时要对学生加大安全教育的力度,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但是在日常的教学中,我们还是会发现因为小学生活泼好动,出现抢掷、抢捡等危险的行为,所以,教师不单单只是对学生在课前进行课堂纪律的强化,还要时刻关注学生在课上的行为表现,不断地强调课堂组织纪律,强化安全的重要性,杜绝意外伤害事故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