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民币国际化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冷静地思考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明确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目标,确立切实可行的战略,无疑是当前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一项重要政策研究,值得深入讨论。
人民币国际化不是泛泛而谈的一个定义
在讨论人民币国际化问题时,目前缺乏对人民币国际化的严格定义。有人把扩大人民币的贸易结算货币范围视为国际化;有人把人民币逐步取代美元成为国际储备货币视为国际化;还有人把2020年建成上海国际金融中心视为国际化,这些看法和观点存在泛泛而谈的现象。当前,我国金融发展与金融开放最迫切需要的是,认真界定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正确思考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和方向,进而确立我国的金融国际化战略。
如果以美元为蓝本,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包括以下目标:人民币取代美元成为唯一的国际储备货币,是世界各国中央银行的主要外汇储备资产;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结算货币;人民币汇率完全自由浮动,成为国际外汇市场自由交易货币,每天由国际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欧元、日圆和其他主要货币的交易价格来决定人民币汇率;人民币自由兑换,取消外汇管制。此外,中国经济必须成为全球经济的引擎,有足够的经济增长实力,维护人民币币值稳定。中国还必须有亨廷顿先生所描述的美元帝国那样,能够垄断或控制国际资本流动,是全球的金融寡头。
很显然,上述目标并不是我国在短期内能达到的,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实力和经济环境决定了人民币还需要相当长时间的国际化过程。人民币汇率由国际外汇市场决定,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完全自由浮动,汇率控制和调整将会失控。人民币成为国际外汇市场的交易标的,除增加外汇投机的交易量外,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并没有直接的帮助。这也是日本、新加坡在经济起飞时限制日元和新元国际化的原因。因此,现阶段提人民币国际化问题,主要是扩大人民币作为国际结算货币的使用范围,逐步减少美元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结算货币使用。通过区域贸易协定或双边贸易协定,逐步扩大人民币与其他主要国
家货币的国际结算范围,逐步“去美元化”,应是比较可行的国际货币战略。
取代美元形成新的国际储备货币是否成熟
虽然现在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但是美元是否就此成为国际经济体系中一个次要的,不占主导地位的经济体呢?显然不是。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体系,是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后,随着美国经济实力逐步取代了英国,才建立起来的。而要改变这一点,很显然必须是世界经济格局发生根本性改变,也就是说,美国不再是主导性的世界经济强国,其地位被其他国家取代或和多国地位均等。只有在这种状况下,才能改变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
以超地位的国际货币(SDR)取代美元,最典型的例子是差不多已运行了十年的欧元。但欧元在协调欧洲国家财政政策、货币政策以及经济增长方面,遇到了不少困难。因为在SDR框架下,各国的经济发达程度是不一样的,经济体不一样,要求货币统一,只有理论上的可能性,实际操作仍有很大的技术障碍。超货币的定价和定值,也是个复杂性问题,在理论值上如何把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加权综合,合理准确地确定SDR的稳定值,客观上也是很复杂的技术性问题,难以解决。此外,超货币缺乏货币“锚”,就是币值基础。SDR作为一揽子货币,就等于要有一揽子“锚”,这是很困难的技术问题。
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中国成功的唯一道路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改革实际上存在两种途径。
一种是遵循华盛顿共识,按照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体系,实行完全市场化的浮动汇率,实行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也有人称之为市场原教旨主义的市场化、自由化改革。这是上世纪80年代日本,90年代后期东亚国家走过的金融全球化道路:货币升值一国际游资大量涌入一资产价格上涨的泡沫经济一金融危机。
另一种是根据国际货币体系改革的发展趋势,在探讨IMF改革方案的基础上建立21世纪的国际货币新秩序,既承认金融全球化的必要性,同时也尊重不同国家金融发展的多样化需要,不选择人民币汇率自由化发展路径,明确人民币汇率在相当长时间内是有管理的官方调整,并在此条件下逐步放松国际资本的自由流动,避免在中国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出现人民币博弈性升值。坚持后一种改革路径,并不是不想人民币国际化和自由化,而是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走过的道路已证明那是不成功的,而积极稳妥地进行人民币国际化,至少目前还没有被证明是失败的。
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坚持独立自主地根据市场需求状况调整人民币汇率,对中国经济稳定与顺利崛起有下面几点好处。
一是自主地、有序地、逐步地调整人民币汇率,可以提高人民币升值因素对贸易影响的预期,防止因贸易收支的大起大落引发金融危机。
二是采用官方调整人民币汇率方式,可以减少外汇管理制度改革面临的不确定性,减少国际资本流动带来的风险。亚洲金融危机的教训就在于,新兴市场国家在国际资本流动和汇率管制两方面同步实行自由化的政策,因此,在汇率和国际资本自由化的过程中,不能将两者同时都放。
1、货泉国际化的含意
货泉国际化是指能够逾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贮备货泉的进程。对于于货泉的国际化概念的界定,按货泉功能划分可以提供1个相对于完美的框架。依据Kenen的定义,货泉国际化是指1种货泉的使用超越国界,在发行国境外可以同时被本国居民或者非本国居民使用以及持有。咱们下面通过1张ChinnandFrankel编制的国际化货泉的功能清单(见表一)来直观的阐释。
表一国际化货泉功能
货泉功能官方用处私人用处
价值蕴藏国际贮备货泉替换(私人美元化)以及投资
交易媒介外汇干预载体货泉贸易以及金融交易结算
记账单位钉住的锚货泉贸易以及金融交易计价
资料来源:依据ChinnandFrankel(二00五)以及Kenen(一九八三)收拾。
依据这份清单咱们可以看出,1种国际化货泉能为居民或者非居民提供价值蕴藏、交易媒介以及记账单位的功能。具体来说,它可用于私人用处的货泉替换、投资计价和贸易以及金融交易,同时也可用作官方贮备、外汇干预的载体货泉和钉住汇率的锚货泉。
2、人民币国际化的道路——由区域化到国际化
一九九七—一九九八年亚洲金融危机暴发之后,中国1直踊跃介入树立区域金融架构。中国已经经成为清迈倡议框架下最大的双边互换协定的资金供给者之1,同时也踊跃介入区域多边政策对于话以及经济监控机制。在现有的区域合作机制中,人民币在必定规模内可以用于双边互换协定的支付货泉。截至二00七年七月,在清迈倡议(见表二)框架之下,中国已经经分别同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以及菲律宾签署了双边互换协定,总额达二三五亿美元。其中中国与日本、韩国、菲律宾以及印度尼西亚签署的互换协定使用本币支付,其他协定也可以使用美元支付。
表二中国以及其他“东盟一0+三”国家之间的双边互换协定(截至二00七年七月)
BSA单向/双向货币协定总额状态
中国—泰国单向美元/泰铢二0亿美元签署日期:二00一⑴二-0六
终止日期:二00四⑴二-0五
中国—日本双向人民币/日元
日元/人民币六0亿美元签署日期:二00二-0三⑵八
中国—韩国双向人民币/韩元
韩元/人民币八0亿美元签署日期:二00二-0六⑵四
中国—马来西亚单向美元/林吉特一五亿美元签署日期:二00二⑴0-0九
中国—菲律宾单向人民币/比索二0亿美元签署日期:二00三-0八⑵九
正日期:二00七-0四⑶0
中国—印尼单向人民币/卢比四0亿美元签署日期:二00三⑴二⑶0
修正日期:二00六⑴0⑴七
资料来源:日本银行。
二00八年,由美国次贷危机诱发的国际金融海啸席卷全世界,给东亚各国经贸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东亚各国普遍认识到,只有通过加强货泉金融会
作提高各国金融的资源配置效力,才能有效抵抗以及化解金融海啸的消极影响。可以说,国际金融风暴生客观上推进了包含货泉互换在内的东亚货泉合作的深化。二00八年以来,东亚货泉互换再次获得突破性进展,中国前后与韩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尼等国和区域外的白俄罗斯、阿根廷签署货泉互换协定,总额达六五00亿人民币。另外,货泉互换的多边化版本区域外汇贮备基金的筹集也获得了重大突破,基金范围从原定的八00亿美元扩展至一二00亿美元。
货泉互换的拓展客观上推动了人民币国际化的过程。人民币的区域化是实现国际化的必要环节。我国通过与周边国家签署货泉互换协定,增进周边国家在贸易流动中采取人民币作为结算货泉,可以晋升人民币的国际地位,部份实现人民币国际结算功能以及贮备功能,加快人民币成为区域主导货泉的过程。目前在我国资本项目尚未实现自由兑换的情况下,人民币国际化选择以东亚地区为基础以及平台,坚持从区域货泉到国际货泉的发展路径是1种现实的选择。
文章举荐:
一.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二.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三.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汇总
四.物流管理专业论文提纲范文
五.邮电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六.汽车专业毕业论文范例
七.企业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八.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九.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二00八年一二月二四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抉择“对
于广东以及长江3角洲地区与港澳地区、广西以及云南与东盟的货物贸易进行人民币结算试点”。此举1方面必定程度上降低出口企业的风险,减少企业经营本钱有益于双边贸易水平的提高,另外一方面更将有益于人民币向国际化方向的推动。时隔三个半月,二00九年四月八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抉择在上海以及广东的广州、深圳、珠海、东莞展开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从货泉互换到人民币用于国际贸易结算,人民币国际化迈出了实质性的1步。 但整体上看,人民币依然处于国际化的低级阶段。目前人民币在境外使用还局限于跨境流通,取决于人口的活动。真实的国际货泉应当融入物流以及资金流中去。此外,在国际金融市场上,人民币还只是1种交易符号,如无本金交割的人民币远期交易,不能用于结算,基本上与资金流隔绝。因而,人民币的国际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依照由区域到国际的战略思想不断前进。
3、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收益
咱们可以将货泉国际化利益按不同的情势分为两个部份:1是通过相干数据的核算可以计量出来的经济利益,2是难以量化的经济利益和超越经济规模的利益,货泉国际化总利益即为2者之以及。
一.可以计量的货泉国际化收益
(一)国际铸币税收入
国际铸币税(internationalseigniorage)是指当1国货泉国际化后,货泉当局凭仗其发行特权,从外国居民那里所取得的可量化的发行收益与发行本钱之间的差额。货泉发行收益巨大但发行本钱却微乎其微,国际铸币税收入至关可观。美国是国际铸币税的最大受益国,据专业人士计算计算,截至二00二年年底美国取得的国际铸币税收益高达九五三0亿美元。目前我国具有数额巨大的外汇贮备,这实际至关于对于发行国政府提供巨额无偿贷款,同时还要承当通货膨胀带来的风险,这是1种巨大的财富损失。如果人民币实现国际化,我国不但可以减少因大量使用外汇而酿成的财富流失,还可以通过向国外发行人民币筹集资金,取得国际铸币税收入。依据国内学者钟伟的测算,如果人民币的购买力在长时间维持不乱,并且逐渐推动人民币的区域化,那末人民币的铸币税收入可维持年均二五亿美元摆布。
(二)从境外贮备资产的出产本钱到金融运作的净收益
对于铸币税的钻研表明,货泉当局可获收益的多少取决于它令人们持有货泉或者者其他资产的能力。这象征着当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贮备资产主要以银行存款或者国债等情势存在的时候,国际货泉发行国必需为之提供1个正利息补偿,这类非零的出产本钱减少了发行国的国际铸币税收益。进1步来说,如果存在足够多种类的国际货泉可供选择,或者是持有贮备资产的情势足够多样化,则国际铸币税收益可能由于竞争而消失殆尽。
事实上,国外央行持有的境外贮备资产,不管是以存款情势仍是以国债情势存在,都象征着为国际货泉发行国的银行体系及其政府提供了巨额的资金来源,通过银行体系的资金引用以及政府财政支出机制,这部份资金势必转换为可贷资金并带来收益。而且,国际货泉所执行的交易媒介等职能必然通过发行国银行体系所提供的结算以及支付服务来完成,这也为相干金融机构带来了佣金收入。
二.其它类型的货泉国际化收益
货泉国际化所带来的经济利益,远远不只是国际铸币税收益以及运用境外贮备资产投资的金融业收益,更多的是为国际货泉发行国及其居民带来许多灾以计量的实实在在的利益。例如,当本币成为国际货泉之后,对于外贸易流动受汇率风险的影响将大大减少,国际资本活动也会因交易本钱降低而更为顺畅,从而使患上实体经济以及金融经济的运作效力有所提高。
(一)人民币国际化有益于我国的国际贸易以及对于外投资
绝大多数跨国货泉收支,如国际贸易中的货款结算,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资金借贷以及本息偿还,都是由国际货泉来介入的。因而国际货泉成了1种紧缺的资源。而要患上到这类资源,其他国家就必需与国际货泉发行国进行贸易来往,展开经济合作。在对于外经济来往中直接用本币计价、结算,10分快捷,有益于其对于外经济来往的扩展。1国货泉的国际化还给本国进出口商、投资者及消费者带来良多的便利,使其在从事国际经济交易中可以大规模的使用本币而免受外汇风险的困扰。对于进出口商来讲,汇率风险是他们面临的主要风险之1,规避它的最佳办法是用本币计价、结算。这样做,1方面能使该国进出口商免去了对于外汇收支进行套期保值的本钱支出;另1方面便于对于国外进口商提供本币的出口信贷,从而进1步晋升出口竞争力,扩展对于外贸易以及经济来往,货泉国际化势必给发行国居民以及企业的对于外贸易创造便利前提,提高经济效益。
人民币国际化后,大部份国际贸易结算可以采用人民币进行交易,防止频繁的货泉兑换所带来的交易本钱。依据欧盟委员会估量,欧洲货泉统1每一年节省的货泉兑换本钱在四00亿美元摆布。由此可患上,美国历年所节省的货泉兑换费用是可观的。固然,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居民出境游览将更为便捷经济。我国政府在对于发展中国家提供经济赞助时,也能够提供人民币信贷。
另外,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对于外投资最大的障碍——外汇资金的供给问题也就不复存在了。国内投资商可以直接应用手中的人民币对于外投资,投资能力将大大增强,同时也降低了因为汇率变动而致使的投资风险,投资收益有了进1步的保证。有益于我国海外直接投资的扩展,增进我国对于外经贸流动以及国家交换的发展,特别是推进我国对于周边国家以及地区的经济贸易以及境外投资,加快我国企业“走出去”,提高我国在世界贸易中的地位。
(二)人民币国际化有益于晋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以及政治威望
目前的国际金融体系中,因为不存在世界政府以及世界中央银行,1些国家的货泉同时担负着国际货泉的角色。树立在1国或者几国“国内货泉国际化”基础上的国际货泉本位轨制,内在地规定了国际汇率轨制的不同等性。当前的国际货泉体系主要由美元、日元、欧元组成,是1种不对于称的货泉体系,发达国家因为掌握了货泉话语权,在国际货泉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相反,发展中国家,因为具体历史的缘由,在国际货泉体系中处于被安排的地位。
人民币的国际化减少国际货泉体制的不完美对于我国的影响,1旦人民币完整国际化后,中国就具有了1种世界货泉的发行以及调理权,对于全世界经济流动的影响以及发言权也将随之增添;1旦成为国际货泉体系的首要组成部份,其对于全世界经济的不乱以及增长也会做出首要的贡献。
货泉的国际化常常象征着该货泉发行国在国际货泉体系中地位的提高及在国际货泉及金融政策调和中作用的加强,有益于增强1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人民币实现国际化后,中国就掌握了1种国际货泉的发行权以及调理权,将使那些使用人民币的国家在必定程度上构成对于中国经济的必定依赖性,中国的经济发展状态以及经济政策变化也将对于那些国家发生影响,从而加强中国的经济中心肠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将拥有更大的发言权,有益于中国经济的延续增长以及综合竞争力的晋升。另外,人民币的国际化可以优化世界货泉结构,支撑世界政治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后,成为
国际结算的货泉之1,可减少我国与世界各国经济贸易来往中对于美元、欧元等国际货泉的过分依赖,从而增强中国防范外部金融冲击以及抵抗“货泉入侵”的能力。 文章举荐:
一.金融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二.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
三.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汇总
四.物流管理专业论文提纲范文
五.邮电大学毕业论文范文
六.汽车专业毕业论文范例
七.企业管理专业论文范文
八.电大毕业论文范文
九.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货泉国际化其实不只带来了经济利益。人们对于货泉的追赶,表面上是对于货泉所代表的经济价值的确定,实际上则是对于暗藏在货泉以后的政治、经济、社会轨制甚至文化意识形态的某种自自愿的服从。因而货泉国际化对于于国际社会的影响是全方位的,给货泉发行国所带来的益处自然也是多层次的。
(三)人民币国际化有益于国际融资
因为发展中国家“原罪”的存在,发展中国家没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乃至是国内市场上错款以及取得长时间借款。(Eichengreen以及Hausmann,一九九九年)。具体来讲,就是没法以本币从国外市场上借款是致使大多数发展中国家货泉错配以及期限错配的主要缘由。对于那些持有外币债务的国家来讲,他们没法从总水平上降低货泉敞口风险,因此大多数国内贷款者将不能不面对于资产负债表上的货泉不匹配问题,从而面临更大的外汇风险。
人民币成为国际货泉后,时常项目呈现赤字可以通过境外流入的资本进行融资,人民币汇率的波动与时常项目赤字的相干度将降落,美国在多年呈现财政以及时常项目“双赤字”的情况下经济依然维持高速增长,1个很大的因素就是美元的国际中心货泉地位。固然,对于于时常项目赤字,还可以通过本币发行便利的进行融资,然而这类国际货泉的特权不能滥用。同时,因为时常项目赤字的融资渠道更加宽泛,我国可以降低外汇贮备水平,分流部份外汇贮备资源以进行钻研以及开发投资。
(四)人民币国际化有益于减缓高额外汇贮备压力
中国外汇贮备延续增长,截止到目前为止已经突破三万亿美元。外汇贮备的增添致使人民币升值压力加大。人民币升值会对于我国贸易及加工业发生不利影响,而汇率不乱则贸易顺差更大,进而人民币升值压力更大,国际利益冲突也将加重。解决这1两难窘境的有效法子就是人民币国际化。尽管说高额的外汇贮备有益于保护国家的对于外信用,但本国货泉在国际货泉体系中的地位其实不会由于外汇贮备的增添而有相同比例的提高,反倒是持有本钱增添不少。人民币国际化后,中国的了债力将可以用人民币来实现,这样将大大减少对于外汇贮备的需求,也有益于减缓人民币的升值压力。
4、人民币国际化带来的本钱
人民币国际化是1把“双刃剑”。从上面的阐述中咱们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可以给中国带来丰富收益,对于中国各项事业的发展都有着不可估计功效。然而中国在取得上述利益的同时,也需付出必定的代价以及本钱。
(一)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货泉逆转的风险
铸币税的区域延伸表现为货泉职能延伸到发行国规模以外取得货泉发行收益。在国际货泉市场与资本市场高速活动的前提下,货泉国际化在理论上存在可逆转性。这象征着货泉国际化在带给发行国利益的同时,也使发行国承当者着巨大的风险。信誉货泉的国际竞争力主要取决于经济体对于该货泉的信念与预期,终究取决于这类货泉的运行效能。信念与预期拥有“双向强化”特征。对于货泉国际交易媒介能力的乐观预期使强币更强,进而使国际铸币税收益扩展;对于货泉国际交易信念的不足致使对于该货泉国际地位的悲观预期,从而影响其国际地位。在国际货泉多元化格局中,在国际货泉市场以及资本市场活动效力足量,能够支撑货泉迅速转换的前提下,当1种国际货泉的国际竞争力预期悲观时,货泉持有者会通过资本市场或者者货泉市场在不同患上贮备货泉之间迅速转换。这类国家货泉在国际资本市场或者货泉市场上的可选择性抉择了货泉国际化的可逆转性——经济体可以选择1种货泉,也能够抛却它而转向另外一种预期乐观的货泉作为国际了债手腕。国际货泉市场上的风险溢价及其引发的货泉与资本套利行动是国际货泉可逆转性的最好诠释。
此外,国际货泉的选择,会因为货泉替换问题,带来货泉政策施行效果的不对于称乃至货泉政策的作用方向完整相反。这1点在美元化国家表现的淋漓尽致。美元化至关于美元化国家抛却了货泉而达成为了暂时的货泉统1,但因为经济实体政治的独立性及其经济周期的差别性,抉择了货泉1体化国家之间的利益不1致。货泉发行国为了自己的利益难以全面照应美元化国家的利益,乃至所制订的货泉政策带来美元化国家的利益损失,只要货泉接受国与货泉发行国处于经济运行的非1体化状况,这类情况就必然存在。
当货泉区域内呈现极度的利益不均与本钱分配不公时,货泉合作收益就难以填补为合作而支付的本钱,原来的利益均衡就会被打破,1种新的合作情势(不合作)就成为新的选择,具有政治独立的国家政府则会从新选择货泉,货泉国际化的逆转就不可防止了。国际货泉的逆转必然给不管货泉发行国仍是货泉接受国都会带来巨大损失,对于于货泉发行国而言,货泉国际化逆转是百害而无1例的,而对于于接受国而言,抛却1种货泉作为了债货泉或者媒介货泉,理性选择的结果多是取得更大的收益。
(二)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政府宏观调控难度加大
在封锁经济前提下,1国经济政策只受国内经济变量的影响,货泉政策所调控的也只是国内经济;而开放经济下,外部经济变量也将对于国内经济发生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患上资本国际间活动变患上更为容易,流通本钱更低,这就为投资资本提供了更大的空间。资本活动将对于我国资本市场利率发生影响,资本流入会增添对于人民币的需求,在维持货泉政策不乱的情况下,市场利率面临上升压力。一样,资本的活动也会引发外汇贮备的变动,进而引发人民币汇率波动。在这样1种情况下,政府的货泉政策将遭到影响,国内宏观调控的效果也将大打折扣。例如,为了应答国内产生的通货膨胀而施行压缩性的货泉政策、提高市场利率时,国内商业银行可以利便地从境外借入大量的人民币资金以知足客户的借款需求,其他逐利资本也将迅速流入;相反,当实施宽松的货泉政策、降低利率时,又会引发大量资本外逃,极大地抵消货泉政策的效果,加大宏观调控的难度。
(三)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面临更大的货泉需乞降汇率波动
1国货泉成为国际货泉后,其货泉将被许多国家贮存以及使用。1旦国外货泉需求的偏好产生变化,将会致使国内货泉供需产生波动。另外,因为1国货泉国际化后,将允许外国居民取得本币资产,外国居民如果大量购买本国资产,资本的大量内流就可能致使本国货泉升值,这将影响本国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影响贸易收支的平衡。人民币在境外大范围流通可能在必定前提下对于人民币汇率发生压力,增大人民币汇率不乱的难度。当人民币离岸市场构成后,将对于国内的人民币汇率构成首要的参照,人民币汇率的构成机制将更加繁杂,准确地评估人民币均衡汇率水祥和影响人民币汇率长时间因素的难度更大,干预人民币汇率也就较为难题。
(四)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货泉政策的效果减弱乃至失效
1国货泉的国际化会影响发行国中央银行执行货泉政策的效果,降低本国货泉当局节制基础货泉、调控国内经济的能力。国际货泉作为本国的货泉以及作为国际货泉的职能有时候会产生冲突。货泉国际化以后,本国货泉与国际金融之间的1体化程度将增强,这样,国内的货泉政策将面临更为严重的“内外均衡的冲突”问题。货泉政策的调剂与施行将遭到国际因素的制约,货泉政策的制定,不能仅斟酌国内经济发展状态,还要顾及世界经济的发展周期。有关国家为不乱本国货泉将人民币视作为锚货泉,货泉政策的传导机制会产生相应变化,货泉政策操作的难度将大大增添,中央银行很难肯定货泉政策调剂的适量时机。
关键词:人民币 国际化 SWOT 分析
中图分类号:F8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9-032-02
一、引言
随着中国经济30多年的飞速发展,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并跃居第一贸易大国的位置,目前人民币已成为第六大国际支付货币,在国际结算的地位日益提高。当前我国经济增速下滑步入平稳增长的新常态,再加上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要想最大限度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依然任重道远。在当前经济形势下,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经济带来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因此本文将对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进行SWOT分析,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推进也将有重要的意义。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内涵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
货币国际化是指一种货币不受国别限制,在国际贸易与资本流动中具备货币的一般职能。因此人民币国际化,指的是人民币在国际贸易流通和国际资本流动中行使流通手段、价值尺度和贮藏手段等货币职能,成为国际社会广泛认可并使用的货币。人民币国际化程度与把人民币作为储备资产的国家数量成正比,储备国家越多,国际化程度也相应越高。世界上已经有40多个国家的央行投资人民币,将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未来还有更多国家的央行会采取同样措施,这体现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推进以及其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基本条件
人民币能否国际化的首要条件是我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我国自2010年起GDP总量一直位居世界第二,成为第二大经济体,同时世界上很多国家在对中国贸易中处于顺差地位,因此持有大量人民币。除此之外,一种货币的国际化还取决于该国货币是否具备合理的利率与汇率水平以及资本项目是否具有完全可兑换性。
一是利率与汇率的合理性。2015年10月份央行降准降息,放开存款利率上限,意味着我国离利率市场化的目标更近一步。而受美国经济回暖以及美联储加息使美元有升值预期,以及英国脱欧导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相对下跌,使人民币在一定程度上有贬值压力。面对国内外多重挑战与经济下行压力,自去年8月以来,我国央行动用将近500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来支撑人民币汇率,以缩小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区间,维持人民币币值稳定。二是资本项目的可兑换性。目前我国的经常项目已实现可兑换性,但资本项目仍存在许多管制。在我国除了外国直接投资(FDI)能自由流动外,短期资本流动的管制还未完全放开。因此人民币还未实现自由兑换,还不能被国外居民与非居民广泛认可。
三、当前经济背景下人民币国际化的SWOT分析
(一)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势分析
1.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是人民币国际化强有力的保证。一是日益壮大经济规模。人民币将于今年10月份加入SDR,而加入SDR货币篮子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发行货币的经济足够重要”。2014年起我国GDP已经突破10万亿美元大关,去年我国经济继续保持稳步增长势头,GDP总量达到67.67万亿元。二是充足的外汇储备。我国的外汇储备排名在2006年已经上升至世界第一,2015年我外汇储备为3.33万亿美元,依然位居世界第一,约占全球外汇储备总量的三分之一。充足的外汇储备有利于维持币值稳定,币值稳定是一国货币是否被人广泛接受的前提条件。
2.“一带一路”战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开展,我国资本对外输出规模增加,到去年7月份为止我国非金融类FDI已达7098亿美元,再加上金砖国家开发银行和以中国为首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组建,为我国资本输出的资金提供强有力的支持。这不仅提升了中国的国家影响力和权威性,而且也大幅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二)人民币国际化的劣势分析
1.人民币国际化内部劣势。首先,我国出口贸易规模逐渐壮大,但大都依靠成本低廉的优势,缺乏一定的技术创新,无法在国际贸易上提高自身地位与话语权,导致人民币无法在国际贸易中广泛使用。其次,我国经济增长方式处于变革期,过往依靠投资与出口拉动经济存在很大弊病。在投资上多以政府投资为主,造成现在产能过剩,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结果,而对外依存度太高也导致我国经济容易受到外部市场影响,因此若贸然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会导致国际资本大量流入本国,会严重冲击我国实体经济。
2.人民币国际化外部劣势。借鉴日元与欧元国际化的经验教训,人民币国际化进程中定受到美元的冲击,美国自次贷危机后,连用几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以使美元贬值来刺激美国经济,这必然使人民币相对升值。而这两年美国经济开始回暖,美联储又动用加息政策影响市场预期,使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可见美国的经济政策必会影响人民币汇率,同时也会滋生国际投机者通过投机炒作人民币的行为。目前我国尚未完成汇率市场化,但是人民币国际化的进程中,将使人民币面临更多国际市场的冲击,承担更多的风险。
(三)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机遇
1.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我国实体与金融经济。人民币国际化不仅使我国获得更多的铸币税收益,而且将提高我国的实体与金融经济的运作效率。人民币国际化后,有利于稳定人民币币值,同时在对外贸易时可以用人民币计价,将大大降低我国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的汇率风险。同时,交易成本的降低也会促进国际资本流动,并为我国居民和企业在对外交往中更加便利与顺畅。
2.人民币国际化有利于提升我国的国际地位。人民币国际化后,我国能影响世界货币的发行,因此可以运用货币政策影响持有人民币储备资产的他国经济,同时我国经济的运行状况也将对这些国家与地区产生重要影响。此外,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提升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增强我国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话语权。
(四)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的挑战
人民币国际化也将给我国带来更多的风险。人民币国际化意味着资本项目的完全放开与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尚处于初期,金融体系还未健全,放开资本项目管制将导致国际资本能大量流进流出本国,从而影响我国的国际收支平衡,导致币值不稳,增加汇率波动风险。此外,人民币国际化将使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联系更加紧密,国际金融市场上的风险也更容易影响我国金融市场,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造成一定的影响。可见,人民币国际化并不能一蹴而就,若过早过快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将会导致我国经济更不稳定。
四、结语
通过探究人民币国际化的优劣势以及机会与挑战,可以看出人民币国际化对我国而言是利大于弊,因此我国应借鉴美元、日元、欧元等货币国际化的经验,利用自身日渐壮大的综合经济实力,借助“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通过金融体制改革积极推动人民币的国际化。
参考文献:
[1] 李稻葵,刘霖林.人民币国际化的计量研究及政策分析[J].金融研究,2008(11):1-5
[2] 高海红,余永定.人民币国际化的含义与条件[J].国际经济评论,2010(1):59-61
[3] 范祚军,何欢.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的SWOT分析[J].广西大学学报,2016(7):95-100
[4] 李建国.人民币国际化制约因素及推进措施.[D].东北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14:9-15
[5] 余永定.从当前的人民币汇率波动看人民币国际化[J].国际经济评论,2012(1):18-20
【关键词】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香港
一、前言
离岸金融在上世纪60年代的兴起,使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和发展,使传统的、分割的信贷市场变成统一的国际借贷市场,从而使国际金融市场彻底国际化、自由化。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人民币的国际地位在逐步提高,境外对人民币的需求也在迅速扩大,而我国在经常项目实现自由兑换后,资本项目一直都没有开放,经济学界提出了“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这样的课题。而把香港建立成为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也成了目前经济界讨论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就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做出一些探讨。
二、离岸金融的基础理论
上世纪50年代,离岸业务作为以逃避管制为动因的金融创新在欧洲产生并迅速发展起来,伦敦也作为最大的美元离岸中心,成为了著名的世界金融中心。1981年,美国在纽约经营美元离岸市场IBFs,破例在货币发行国境内开展本币离岸业务,吸引了大量的离岸美元回归本土;1986年,日本为了实现日元国际化在境内设立日元离岸市场JOM。
(一)离岸金融概述
IMF给离岸金融市场做了最新定义:离岸金融市场是指那些离岸金融活动(由银行或其他机构主要对非居民提供的一种金融服务)发生的金融市场。从实际操作上看,是指那些拥有大量的资产和负债两方面都发生离岸业务的金融部门的地方。常常指那些:
(1)具有相当多的主要从事非居民商务金融活动的金融机构。
(2)金融体系中来自非居民的资产和负债,大大多于国内金融中介为国内经济融资的水平。
(3)大多提供较低的或零税率,温和的或者较松的金融管制,银行保密或者匿名等有关优惠政策。
由此可知,离岸金融市场是在货币发行国境外或境内并在非居民之间经营该货币的存货款业务、基本不受法规和税制限制的市场。离岸金融市场是金融全球化和自由化的产物,从20世纪50年代产生至今,其发展迅速,影响日趋扩大。离岸金融市场与在岸金融市场相比,具有明显的优势,它不受货币发行国的金融政策、外汇政策的限制,可以自由筹措资金,进行外汇交易,实行自由汇率。
(二)国际离岸金融发展中的问题与经验借鉴
随着离岸金融的发展,离岸货币这一概念被赋予了新的内涵。美国IBFs和日本JOM的创立都是通过在本国境内设立本币的离岸市场发展起来的,其经验告诉我们,通过建立人民币的离岸金融市场,形成我国国内金融体系外的人民币交易中心,这不仅是管理境外人民币的理想途径,而且有助于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
1.美国的IBFs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银行业的“胜利大逃亡”导致了其国内资本的大量转移和国际金融市场竞争力的削弱。1981年,为了增强纽约金融市场相对于伦敦金融市场的竞争力,美国纽约设立国际银行业设施(IBF),对非美国居民开办美元存贷业务,大批美元回流美国。美元成为美国离岸金融市场的主要交易币种,占整个市场交易量的2/3以上。IBFs开辟了在货币发行国境内设立本币离岸金融市场开展本币离岸金融交易的先例,打破了传统的离岸金融中有关货币须游离于货币发行国境外的这一特点。
2.日本的JOM
如果说美国的IBFs证明了在国内设立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的可能性,日本的JOM则走出了一条可为人民币离岸效仿的道路,而其中所出现的问题也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日元国际化的进程也是日本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10余年长期萧条的转折过程。日本为了鼓励海外持有日元资产,放松了对离岸金融市场和国内市场间资金转移的限制;放宽了对市场参与资格的确认程序,还放宽了关于资金必须由交易对方使用的确认程序,尤其是欧洲日元债券和欧洲日元的借贷采取了鼓励的政策,其结果就是日元资产市场迅速扩张,加剧了日本股市和不动产的泡沫。日本股市的流动性并不很高,很多大公司之间相互持有很大的股份,这部分股份是很少流通的。当外部资金流入后,很容易引起价格的大幅度上涨。因此在1985~1993年期间,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疯长,资产价格被严重高估(股价1988年时已经是1985年的2.58倍)。
从日元国际化的困境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人民币离岸的审慎态度是很有道理的,人民币的离岸经营问题应该分阶段地慢慢尝试探讨,而非一步到位。
三、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的发展模式
关于在港发展离岸人民币金融业务的模式探讨可以分为长期和短期。长期方面,要考虑到实现人民币的完全自由兑换。短期内,一方面,应大力发展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市场,建立起多样的人民币回流渠道;另一方面,可以考虑将人民币业务发展到香港的股票市场。
(一)短期发展模式――发展债市、开放股市
1.发展债市。由于本土经济还不够强大,国内金融监管还不够完善,急于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的离岸中心容易受到外界的冲击;因此在短期内,在香港建立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条件还不够成熟,但目前应该大力发展香港的人民币债券市场,从而营造人民币离岸中心的条件。
2.开放股市。香港金融体系的三个资金融通渠道中已有两个,即银行系统及债券市场,可以处理人民币交易。香港金管局局长任志刚表示,相信人民币在香港的第三个资金融通渠道,即股票市场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开通。换言之,若有需求,股票也可以在香港以人民币上市及买卖。
(二)长期发展模式――人民币的自由兑换
1.人民币自由兑换与资本项目开放
我国目前的资本项目管制中:直接投资方面,放开了对华直接投资,正在逐步放松对外直接投资,我国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需经外汇管理部门审批;证券投资方面,我国从2003年7月开始,通过QFII(合格境外投资者)方式逐步放开境外证券投资资金的流入。2006年4月,商业银行开办代客境外理财业务,正式启动了QDII(合格境内投资者)方式的运行。2011年10月14日,中国商务部14日的《关于跨境人民币直接投资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境外投资者(含港澳台投资者)可以用合法获得的境外人民币依法开展直接投资活动。总体而言,我国目前的资本项目正处于逐步放松管制的阶段。
2.人民币自由兑换与人民币在港离岸业务的关系
(1)人民币的自由兑换是必然实现的目标,而发展人民币自由兑换的过程却不可操之过急。下一阶段,中国应当以放松资本项目交易限制、引入和培育资本市场工具为主线,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分阶段、有选择地放宽资本项目交易限制,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
(2)在港离岸业务间接推动自由兑换。首先,香港开通个人人民币业务具有一个潜在的功能,即可以推动人民币早日平稳地实现自由兑换。另外香港人民币的借贷模式等也可以为内地提供参考,香港将成为人民币管理改革的试验场,为内地金融业的深化改革服务。其次,如上文提到的,我国已经启动了资本账户可兑换的进程,目前的资本项目正处于一种逐步放松管制的阶段。香港开通人民币业务之后,人民币“离岸”性增强,通过人民币港币其他硬通货这一渠道,人民币可以间接实现自由兑换和国际化。
四、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将带来的积极影响
(一)有利于进一步对外开放
从长远来看,离岸金融业务的开展作为人民币的国际化大方向的重要步骤之一,中国能够从人民币的国际化中获得可观的铸币税收益,可以扩大中国在亚洲地区的经济政治影响,这符合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总体战略。
(二)有利于掌握境外人民币流动规模的变动
对于中国内地的金融改革来说,人民币离岸中心的积极意义首先表现在,如果允许人民币在东亚地区流通,监管部门可以获得的一个重要收益,就是将境外流通的人民币纳入银行体系,便于监管部门掌握人民币境外流动规模的变动,从而相应采取措施。
(三)有利于形成一个完全市场化的人民币利率指标
中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必须需要一个市场化基础上形成的利率指标,作为各项金融决策的参考,当前在内地积极发展债券市场无疑是一个可以考虑的选择,如果能够充分利用离岸市场条件,通过吸收境外流通的人民币,形成一个市场化的利率指标,对于中国的人民币利率市场化和金融中心发展同样具有参考价值。
(四)有利于为中国内地的外汇市场调节提供参照
尽管中国在加入世贸之后被没有承诺放松资本项目的管制,但是随着金融服务业的发展,保持对于资本项目的管制对于经济金融发展必然形成阻碍。同时,目前中国内地的外汇市场并不发达,也缺乏回避外汇风险的足够的金融工具,没有外汇市场的各种指标作为参考,中央银行的外汇政策调整必然缺乏足够的市场依据,人民币离岸中心的形成则可以提供一个参照。
参考文献:
[1]杨海珍,赵颖.香港人民币离岸中心建立模式与效应分析[J].金融管理,2003,11.
[2]潘英丽.中国国际金融中心的崛起:沪港的目标定位与分工[J].世界经济,2003,8.
[3]李瑶.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研究[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
[4]陈宗浩.人民币离岸金融中心的形成、意义和风险控制[D].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位论文,2006.
[5]冯郁川.人民币渐进国际化的路径与政策选择[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6]李羽中.关于境外人民币利率的预研究[J].广东社会科学,2004,4.
关键词:香港 离岸人民币 均衡机制 供求决定
一、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特点和功能
(一)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特点
1、离岸人民币业务没有与国内金融业务相分离
1)在资金流入或流出内地市场时,对个人投资者存在限制:同一账户下,每人每天被允许汇向内地的金额不得超过8万人民币;而对于机构投资者来说,他们必须按照相应的需求或得到监管当局的同意。
2)从立法方面来看,香港的金融市场是独立于内地金融系统的,在进行人民币业务方面是采取自治的方式。香港金融管理局2010年2月11日的《香港人民币业务的监管原则及操作安排的诠释》很好的说明了这一点。
2、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运作与在岸市场具有特殊的关系
中国人民银行与香港金融管理局2003年签订了一个关于在香港进行人民币业务的合作备忘录。在这个基础上,中国人民银行同意为香港银行在港办理个人人民币业务提供清算渠道和回流机制,引导在香港的人民币有序回流。这表明,离岸人民币市场在香港的运作基本符合了人民币作为一种非自由兑换货币的特征,同时也符合了内地市场的外汇管理制度。
(二)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功能
由于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独特的发展背景,相对于一般的离岸金融中心它具有更多的功能:
1、作为离岸人民币资金的管理和统筹中心。
由于国内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人民币进一步的国际化,海外持有的人民币资金的数量会逐渐增加。随着一些涉及人民币资产的设施或机制在香港的建立,比如先进的结算系统、资金回流或银行间业务的官方渠道等,香港将会更有效的管理人民币资产,并成为为整个全球服务的离岸人民币市场。
2、作为人民币融通与投资的离岸基地。
香港的人民币汇兑和金融业务已经开放,目前,现存的服务能够满足市场的需求,在未来,香港的人民币产品将不断扩展和多样化,并建立一个能够产生规模经济的巨大市场。
3、有助于促进人民币资金的效率,并提高人民币的吸引力。
从欧洲美元市场的经验可以看出,它能够保持持久的发展势头原因是,它相对于在岸市场能够提供更优的存款和贷款利率、更有效的利用美元资金,从而有助于美元的投资回流,增强美元作为国际货币的地位。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的发展和进一步成熟也会带来同样的好处。
4、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试点。
这是香港离岸市场具有独特的功能。香港可以利用离岸和在岸人民币市场之间独特的关系,在人民币成为一种国际货币的进程中发挥作用,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有助于发现人民币的国际价格,包括利率和汇率;2)有助于建立人民币在定价、作为交易媒介和国际市场上的储备货币的机制;3)为制定人民币国际化战略和识别涉及到的金融风险提供实践经验。
二、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均衡机制
为了更好的分析人民币离岸市场的均衡机制,首先要了解导致人民币存款增加的因素。简单的来说,在岸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提升导致了对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从而促使离岸市场对人民币的需求增加,而这个又会触发离岸/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差的进一步扩大。汇率差的扩大使得在离岸市场对人民币的存款需求不断增加,需求增加了则拉动了离岸人民币(CNH)的存款量。因此,可以看出离岸/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差是影响人民币存款的重要因素。
对于中国的进口商,他们在向外国供应商购买商品后,可以以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进口商可以把他们在岸账户中的人民币存款(CNY)转移到供应商的离岸人民币账户,并进行结算。这些存款就可以在离岸市场进行自由的交易,但是由于存在资本管制,这些存款是不能自由的转回在岸市场的。而对于中国的出口商,出口的商品可以以人民币进行结算和计价,他们通过他们在香港的离岸人民币账户收到人民币后,然后可以将其转移到在岸账户。
三、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供求决定
(一)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供给决定
香港人民币离岸市场的人民币供给主要是由中国进口商和出口商的离岸结算来决定的。在不考虑资本管制限制资本流动的情况下,进口商提供的CNH和出口商决定的CNY决定了香港离岸人民币市场CNH新增存款的供给,而过去积累的资金差决定了CNH的货币存量。
1、进口商采用人民币计价的动机
假设外国供应商同意以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中国的进口商可以被允许将其在岸市场的人民币转移到香港的账户,此时,CNY就转移为了CNH,然后进口商就可以用他香港账户中的CNH向供应商进行支付。如果这个供应商不是一个货币投机者,他就会在香港市场中将他手中的CNH售出,换取美元或其他货币,而这一部分CNH就会在香港市场沉淀,并随着中国的进口规模的增加而不断积累。
中国进口商采用人民币计价和结算的动因主要是离岸/在岸人民币相对于美元的汇率差,相对于在岸市场的CNY,离岸市场的CNH相对于美元更加强势(下图)。CNH兑美元要比CNY兑美元低,这意味着在香港离岸市场用相同的人民币可以换得更多的美元,而如果CNY/CNH兑美元的汇率差不断扩大,进口商将有更大的动机采用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同样,如果预期人民币升值减速甚至出现贬值,这样汇率差就会逆转,进口商将会转而倾向于用美元结算。
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官网、香港金融管理局官网
2、出口商采用人民币计价的动机
中国的出口商被允许以人民币进行计价和结算,那么出口商则可以通过他在香港的CNH账户收到货款,然后再将货款转移到国内的人民币账户。出口商采用人民币计价的动机于进口商正好相反,但是也是基于在岸/离岸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差,由于CNH相对于CNY对美元的升值力度更强,出口商更偏向于收取美元,然后转移到国内在上海外汇市场卖出美元换得更多的人民币。同样,如果这种汇率差发生逆转,出口商就会变成更倾向于收取人民币。
(二)香港人民币存款的需求决定
目前正对CNH的需求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但都是基于外国投资者对人民币的升值预期。一方面,一些想要在中国进行直接投资的外国投资者,希望通过获得CNH来对冲人民币汇率变动的风险。另一方面,一些想进行投机行为的外国投资者,他们绕过在岸市场严格的资本管制投资于CNH市场,从而获得人民币潜在升值的收益;另外,他们还可以利用手中持有的大量头寸给中国人民银行施压,来影响一些决策的制定。
参考文献:
[1] 张纯威.香港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发展与人民币国际化[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9(24)
[2] Tse Kwok Leung.Hong Kong's Offshore Renminbi Market——Its Characteristics, Functions and Development Prospects[J].ECONOMIC REVIEW.March, 2010.
[3] 何帆,张斌,张明,徐奇渊,郑联盛.香港离岸人民币金融市场的现状、前景、问题与风险[J].国际经济评论.2011(3)
论文摘要:人民币币值稳定孕育国际化的新优势;世界需求结构变化孕育企业“走出去”的新优势,孕育制造业竞争力的新优势,孕育我国开展区域经济合作的新优势;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孕育我国加速培育国内消费市场的新优势,孕育我国吸引人才和科技创新的新优势。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使我国发展面临新挑战,但也带来了新机遇,而且这些新机遇正在孕育我国发展的新优势。
准确把握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的特点,是研究如何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机遇中培育我国发展新优势的重大课题和中长期任务。从2009年第三季度全球经济开始缓慢复苏后的形势看,当前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动向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动向
发达经济体被迫改变负债消费模式。长期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主要靠消费来拉动经济增长。其中,美国个人消费支出占经济总量的2/3以上。今后这种基本格局虽然不会改变,但以住房次级按揭贷款形式为标志的负债消费和过度消费模式已经难以为继。美国消费信贷2010年连续7个月放缓,美国民众的消费习惯有所改变,倾向于更为谨慎。在欧元区,长期居高不下的失业率和人口老龄化加剧了居民消费的低迷。而且,欧元区各国为了遏制债务危机所采取的财政紧缩政策,如增加税收、减少补贴等,又对居民消费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在日本,2010年前三季度的数据表明,民间最终消费的增长速度低于民间企业投资和货物劳务出口的增长速度,居民消费仍然疲软。在消费不振的情况下,发达经济体的缓慢复苏更多得益于投资与出口。美国采取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促使美元贬值,加上奥巴马政府提出的“再工业化”和“出口倍增计划”,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恢复并弱化了经济增长对消费拉动的依赖。2010年前三季度,美国个人消费的增长速度都低于私人国内投资和出口。2010年上半年特别是二季度,欧元区经济加速复苏主要得益于出口的迅速恢复。日本的情况也是如此。
新兴经济体开始更多转向扩大内需。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世界贸易额从2008年的16099.6亿美元下降到2009年的12419.1亿美元,下降了22.9%。2006年和2007年中国商品和服务净出口对GDP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8.3%和15.4%,分别拉动经济增长2.1个和2.0个百分点;而2008年至2010年,净出口的贡献率依次下降为1.7%、-41.8%和-3.2%,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2、-3.8和-0.3个百分点。相反,内需特别是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大大增加。其他新兴市场国家2009年货物出口也都大幅度下降,如韩国下降13.7%、新加坡下降20.2%、印度尼西亚下降14.4%、印度下降15.3%、巴西下降22.7%、墨西哥下降21.1%、南非下降22.7%、俄罗斯下降35.7%。进入2010年,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内需出现增长势头,如俄罗斯1月-10月固定资本投资同比增长4.7%;巴西依靠内需拉动,前三季度实现了GDP同比增长8.4%。
资源输出国开始调整过度依赖资源出口的发展模式。最明显的是俄罗斯。2010年1月-10月,俄罗斯以美元计价的商品进口同比增长30%,出现了进口增速明显快于出口以及经常项目顺差逆转的趋势。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不少资源输出国提高了本国固定资本形成额在GDP中的比重,如沙特从2008年的19.6%提高到2009年的24.8%,印度尼西亚从27.7%提高到31.1%。这表明,资源输出国的发展模式开始发生以增强内生动力为目标的转型。
挑战
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各国纷纷根据本国实际进行政策调整。这些调整有的将使国际经济环境更加复杂,对我国发展形成新的挑战。
发达经济体消费需求不振使外需大幅度上升的可能性减弱。这主要表现为全球贸易增长势头减缓。2010年以来,全球贸易量第一季度环比增长5.2%,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分别放缓至3.2%和0.9%。因而,我们对外需快速回升不应寄予过高期望,仍然要坚持扩大内需的战略方针。
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美元贬值,人民币升值压力增大。从2010年8月以来,美国已经启动两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并开始酝酿2011年的宽松货币政策。这导致美元对日元等西方货币一路下跌,并使许多发展中国家货币对美元大幅度升值。2010年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幅度已接近3%。人民币汇率上升,使我国出口贸易企业经营困难,贸易顺差呈下降趋势。在这种情况下,坚持扩大内需更具有现实意义。
国际初级商品价格出现上升趋势,对我国稳定物价形成新的压力。由于美元贬值和新兴市场国家的需求上升,国际初级商品价格大幅度上升。2010年,全球石油需求大幅上升,已恢复到衰退之前的峰值水平。世界市场谷物如小麦、玉米和大米的价格都出现上涨势头。受国际粮价上涨的压力,巴西主要粮食产品的价格2010年以来上涨了6.59%,豆类价格翻了一番。2010年10月份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CPI涨幅分别达到4.4%、5.2%、7.5%和9.8%。
国际资本加速流入新兴市场国家,加大了这些国家宏观调控的难度。由于美元流动性泛滥,促使国际资本转向大宗商品,转向制造业等实体经济基础坚实的发展中国家,即出现了软货币向硬资产的转移。2010年三季度,约有115亿美元外资流向印度、印尼、韩国、菲律宾、我国台湾、泰国和越南等地的股市,是2010年二季度净流入20亿美元的5倍多。2010年前9个月,投资者已向新兴市场国家债券基金投入395亿美元,创下历史最高增速。许多新兴市场国家面临流动性过大、推高资产价格和商品价格的处境。这不仅增加了宏观调控的成本,而且压缩了宏观调控的空间。
机遇
世界经济结构进入调整期,使我国发展面临新挑战,但也带来了新机遇,而且这些新机遇正在孕育我国发展的新优势。
人民币币值稳定孕育国际化的新优势。改革不合理的国际货币体系,特别是减弱美元汇率波动对我国经济的不利影响,最终要靠人民币能够成为国际结算和支付的硬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为人民币国际化开辟了历史性起点。2010年12月,中央银行宣布,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区域“版图”大幅度扩大后,试点出口企业从365家扩大为67359家。这将大大促进人民币结算业务跨越式发展,并加快把资本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业务正式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随着人民币结算业务的扩大,境外人民币债券市场将进一步发展,将会有更多的人民币资产持有人,有的还会以人民币作为官方外汇储备。2010年12月,白俄罗斯国家银行宣布,其11月国家外汇储备新增60亿元人民币。这是在货币互换基础上人民币国际化的新步骤。
世界需求结构变化孕育企业“走出去”的新优势。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世界需求结构发生新变化。在2009年的世界经济增量中,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贡献超过50%,改写了发达国家主导世界经济增长的历史。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阶段,与发达经济体消费需求和经济增长恢复缓慢形成对照的是,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增长较快,进入新的建设高峰期。这不仅产生商品和服务需求,而且产生对投资和各类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的更大需求。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不仅具备了海外投资的外汇资金实力,而且工程建设企业竞争力不断增强,具备了参与国际竞争的条件和优势。工程建设企业对外承包业务的发展,将带动出口贸易和实体投资的同步发展,成为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经济贸易合作的新纽带。
世界需求结构变化孕育我国制造业竞争力的新优势。世界需求结构变化的另一个表现是,由于发达国家需求恢复缓慢,体现我国与发达国家经济互补性的出口产品特别是中低端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增长弹性变小,而体现我国与新兴市场国家特别是一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互补性的机电产品、高新技术产品、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的增长弹性变大。这种新的需求将带动我国进一步发展先进制造业,带动传统产业改造和提升。我国应利用这一机遇,加快从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此外,在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中,提高增长质量、改善生态环境成为重要议题。在应对气候变化中提出的低碳排放要求,将对我国新能源产业、环保产业以及各类降低能耗和排放的新产品提出新的需求,从而带动这些新兴产业发展。
6月最后两天,《珠三角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获批的消息,一股脑儿释放出来。
与两个月前“温州金改”放出消息时的情形不同,盘桓在2200点左右的股市没有应声上涨,被研究机构精心挑选出来的“金改受益股”也未能享受资金狂热追捧待遇。
此间的上海陆家嘴金融论坛上,又传来“金改先行者”温州的非利好消息。有专家说,由于往深一步不知如何改起,“温州金改”面临难题。
这是否让“珠三角金改”的前途平添一重阴影?
金融第一省“金改”
“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广东金融学院代院长、联合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陆磊,参与了广东省内重要金融规划,他在今年5月底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就透露“珠三角金改”即将获批。在他看来,如此量级的“金改”动作,对于珠三角,尤其对于广东而言,稍显姗姗来迟。
广东筹谋全省范围内金融改革创新,最早可以追溯到2004年。彼时,“十五”刚刚启幕,当年6月,正在系统反思金融发展“大而不强”的广东省,始挂牌成立省金融服务办公室,“金融强省”随即上升为政府意志。
进入“十一五”,2007年6月,广东趁热打铁,正式推出“金融强省战略”。而直到2010年,广东在布局珠三角产业规划时,才提出“允许在金融改革与创新方面先行先试,建立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思路。
此为“珠三角金改”构想首度面世。之后不久,2011年,《广东省建设珠江三角洲金融改革创新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上报至国务院。而今年3月底,国务院批复的第一个“金改”试验区是温州,“珠三角金改”方案能否获准批复,一度显得不太确定。
现在,“珠三角金改”已成定局,陆磊评价其政策力度超过温州,“这是真正的国家战略,这里是人民币国际化的第一站,而人民币国际化将引至整个东南亚地区政治、经济、地缘等一系列大的变化,我们将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范围内的货币版图”。
广东是中国的实业大省,2011年度GDP突破5万亿元人民币,金融总资产超过13万亿元,稳居全国第一。与之对比,抢得“金改”头筹的温州,无论经济体量还是金融体量,大致只抵珠三角区域内一个市辖区。
另外,从地缘上看,珠三角毗连香港、澳门,尤其香港,本身具有国际金融中心地位。因此,即便从国家层面考量,置身特殊地缘环境,在一个巨无霸经济体中力推“金改”,其意义应该比温州更加“牵一发而动全身”。
与“温州金改”的不同之处是, “珠三角金改”的起点有自己的特征。“简而言之,我们在金融改革创新中的一些关键问题上,还没有真正破题,全国性首创要么来自于滨海新区,要么来自于浦东,社区性的面向自然人的金融创新和服务更多来自于江浙。因此,无论(金融)市场、服务、产品、机构,广东没有非常突出的亮点,还处于滞后期。”陆磊认为。
这一说法不缺印证。6月26日起连续3天,首届中国(广州)国际金融交易博览会作为“珠三角金改”的预热节目,在广州会展中心举行。本刊记者走访展区内粤籍小贷公司,发现大多数公司正专注于抵押贷款,而本刊此前在中国西部调查显示(见《瞭望东方周刊》2012年第16期《小额贷款公司灰幕》),小贷公司抵押贷款业务已经步履维艰,转而谋求信用贷款技术创新。在融资技术创新上,重庆小贷资产甚至已经推入金融资产交易所上市交易。
“珠三角金改”布局中,广州是重要一环。6月29日,广州市金融办主任周建军向《瞭望东方周刊》介绍广州未来一段时间金融工作抓手时,提及广州将致力于发展“碳排放权交易所”、“股权交易中心”、“期货交易所”三大市场交易平台。
实际上,在广东以外,从北京、天津、上海一直到大连、成都、重庆,类似交易平台在三到四年前完成搭建,部分交易平台经证监会整顿之后已进入二次亮相阶段。
“63层”的金融伤痕
“这并非说,广东金融一直就死气沉沉,相反,广东早在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期,拆借市场、融资中心、外汇交易都已经相当活跃。问题是,那时缺乏有效监管和风险认知,因此产生了严重的风险和历史包袱。”
陆磊领衔创办了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研究中心,对广东金融流变尤其熟悉。据他介绍,中国城市信用社全行业关闭起源于广东,国家层面推动的贷款五级分类政策最早也从广东试点,“1998年,几乎当时全中国风险管理方面的政策制定者、管理者和操作者都集中在广东”。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广东确曾在“金改”创新的道路上迅猛突进,既有令人眼花缭乱的金融奇观,也曾留下伤痕。而这一切的见证者,当属至今仍矗立在广州环市东路上的广东国际大厦。
广东国际大厦俗称“63层”,曾有“南天一柱”的赞誉,在2010年世界第六高的广州国际金融中心大厦(广州西塔)崛起之前,老广东人心目中,“63层”既是广东改革开放成功的象征,又像是广东金融的敏感高度。
“63层”主要由原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下称“广国投”)于1991年投资建成。在此之前,“广国投”已被国家主管机关确定为全国对外借款窗口公司,并作为此类窗口公司的领头羊,在香港国际金融市场上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到1997年底,“广国投”一路走到最高点,成为总资产327亿人民币的特大型综合金融投资实业集团,位居中国信托业第二。
转眼到第二年,随着亚洲金融风暴愈演愈烈,“广国投”于1999年1月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随后的清算结果令人咋舌,其总资产214.71亿元,总负债361.45亿元,负债率高达168%。
“破产后,‘63层’成天被债权人围堵,甚至有人围攻22楼清算小组。相当一部分又是上年纪的老人,情绪激动,场面混乱,高峰时候人数上千,警察就来了好几百人。”一位曾专访过“63层”负责人的记者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当时这种局面持续了一段时间。
作为“中国第一破产案”的“广国投”破产,给广东金融发展留下一道阴影。曾任广东省财政厅长的刘昆在《金融研究》发表过论文,说:“广东地方金融机构,是从1980年成立广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粤海公司起步,1988年恢复广东华侨信托投资公司,成立广东发展银行,以后市县政府又陆续以这些公司分支机构名义成立独立法人的金融企业、城信社。1995年以后,一些地方又组建农金会,到1998年进行清理整顿时,形成了庞大的金融资产和负债。巨额的资产损失,成为广东经济生活中的‘定时炸弹’。”
“1997年以后,一直到2007年,广东在金融工作方面的一个着力点就是化解金融风险。这十年中,广东面临非常严重的金融历史包袱,因此不能责怪这些决策者(未能改变广东金融‘大而不强’的局面)。”陆磊打了一个比方,“假设你面对的是姚明,而且他又生病了,你就不能指望他立即重现赛场神威。但是,广东金融现在看起来似乎落后,并不意味着将来也会落后。”
政策力挺“国际金融”
此次“珠三角金改”,广东设定了五条路径,即国际金融、科技金融、产业金融、农村金融、民生金融。对此,陆磊认为,广东未来推进“金改”的看点,是国际金融。
在6月26日开始的“金博(交)会”期间,中国人民银行广州分行特意主办“跨境人民币业务与企业国际化发展机遇”分论坛。随后,“深圳前海将推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试点”、“RQFII相关ETF产品和港股ETF产品获批”等重大消息不断释放,显示国家政策层面力挺广东“国际金融”战略。
陆磊主持了前述“跨境人民币业务与企业国际化发展机遇”分论坛,他日前向《瞭望东方周刊》解读了“珠三角金改”中有关“国际金融”设计的基本逻辑和可能愿景。其逻辑起点仍在广东实体经济上面。
广东所呈现的实体经济图景,首先是对外开放窗口。长期以来,“对外”所指,核心是立足香港的外商直接投资,同时以香港为中转站,实现中国商品对外输出,并由此塑造了中国“世界工厂”形象。而广东在“世界工厂”当中,向来三分天下有其一。
随着实体经济走到现在,广东积累了丰裕的货币资金,区域要素禀赋却在变化,劳动力更贵,土地更贵,原先的制造业基地优势可能不再。此情此景,广东企业家除了面向中国中西部地区,还同时向东南亚国家输出资本。
广东的现实是外贸仍然偏大,外资由进变成出。于是货币之间的结算,也就是作为一种贸易货币和投资结算货币,到底以哪些币种为主,成了一个活生生的金融课题。
人民币在这期间迅速展现活力。陆磊公布一组数据:2009年,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只有35.8亿元,2011年即飙升到2.08万亿元。2007年,人民币在香港存款余额为200亿元,去年年底则达到7000亿元人民币。
“贸易项下,中国进口其他国家货物对外支付人民币,人民币就通过贸易流出。第二个,由于人民币相对于美元、欧元持续升值,跟我们发生贸易关联的人就将人民币作为一种资产持有。现在,一些东南亚商人、政府都在公开或不公开增持人民币。”
由于一种货币只能用于境内投资,当境外越来越多的人持有数量庞大的人民币时,他们基于生利愿望,便希望中国开一个口子到境内投资,比如买中国金融资产,或者持有中国商品。
“这样一来,金融层面的链式反应便展开了。需要相应币种之间交易,这是最早的外汇市场;需要对汇率进行管理,有汇率衍生品市场;需要对企业股权交易,就有产权交易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OTC)。”
陆磊说,广东目前积极推动国际金融板块建设,恰好是人民币国际化的内在需求,“所以才有珠海横琴离岸货币市场的想法,才有深圳前海能否打通港股和A股的想法,也才有广州南沙建设跨境总部金融基地的想法。”
陆磊认为,“珠三角金改”篮子中的“国际金融”板块建设,比指定某地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更接地气。
“去年中国外贸进出口总值中,1/4是广东贡献的,广东有真实的贸易背景和投资背景,有真实的交易量,有内在的交易机理,并且有获利动机,所以它不同于某些地方向‘一行三会’要政策,广东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完全基于实体经济需要。”
广东省社科院经济学博士丁力,此前长时间工作在浙江,立足“温州金改”观察广东,他认为,如果“温州金改”是在探索利率市场化,那么,“珠三角金改”可以探索汇率市场化。
丁力的着眼点在于“地下”。在他看来,以前温州地下钱庄、民间金融发达,导致利率混乱、风险积聚,故“温州金改”改堵为疏,给予适当的利率空间将地下金融引入合法轨道,并形成有效监管。
广东地下钱庄业务偏重外汇交易,事实上也在监管之外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地下外汇市场。因此,丁力认为,“珠三角金改”要直面现实,绕不过汇率市场化这道门槛。
丁力是在今年5月底接受《瞭望东方周刊》采访时提出这一设想,其时,外界对“温州金改”尺度的议论悬而未决,主张温州为利率市场化改革探路的呼声渐高。
而刚进入6月,悬念即告终止。此间周小川在华盛顿接受媒体采访时明确表示,“利率、汇率方面的改革不可能由一个地方试点,要做就大家都做了,否则套利机会太显著。”
技术派突围“金改”
6月28日,广东“金博(交)会”尚未闭幕,上海“2012陆家嘴金融论坛”又告开幕。在这场政、商、学界金融精英荟萃,规格更胜广东一筹的金融大会上,中央财经大学中国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面对媒体采访时说:“‘温州金改’有可能出现雷声大、雨点小,走向‘流产’现象。”
在郭田勇看来,温州金改实验区准备并不充分,有些仓促上马,上马以后便会骑虎难下、进退两难,“因为不改也不行了,但是往深处改又不知道怎么改,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突破口”。
目前,“珠三角金改”实验区已经获批。那么,“珠三角金改”到底能改什么,怎么改革,不止被各方猜测,也有人担忧会不会沦为“温州金改”后继。
“首先,金融政策很大一块都掌握在北京,地方很难在政策上有作为,真正地方‘金改’创新,一是制度创新,就是突破政策管制,同时又在监管方面有所创新。二是金融产品创新,三是金融技术创新。”综合开发研究院(深圳)常务副院长郭万达告诉《瞭望东方周刊》。
综合开发研究院是接受国务院研究室业务指导的研究机构,中国29个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指数,这种全国视野下就金融工作进行经常性比对,使郭万达建立起一套审视地方“金改”的格式系统。
在郭万达看来,地方“金改”千头万绪,究其实质,都跑不出制度、产品、技术三个层面的创新。而这三者当中,他尤其看重后两者。
深圳从2007年推动的中小企业集合债,被郭万达视为金融产品创新活生生的案例,“大企业发债很方便,小企业要发两三千万的债,标的太小,谁都不敢买。于是把多个中小企业集合起来,捆绑打包统一发债,这就是创新”。
郭万达还预判,未来金融技术创新或更多通过IT技术达成。他举例,深圳某保险公司目前正打算在互联网上打造金融超市,面向客户实现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产品的一站式服务。
“客户眼中,这家保险公司同时做银行、保险、证券业务,好像它违反监管搞起了混业经营,但实际上它只是通过网络技术把分业经营的金融业务整合到一个平台上,既方便了客户,又在政策规定之内。”
陆磊则对“金改”政策收放尺度不作过多揣测。陆磊于1995年至2003年在中国人民银行总行政策研究室和研究局工作,谙熟央行面向地方出台政策的基本原则,“我们搞政策研究的人都有一个基本判断,并非给你什么政策,你就能做出什么,只有你在现有法律框架下已经做得很好了,不给你政策都说不过去”。
陆磊反对把改革创新寄望于顶层设计,为此,不久前他专门发表《让金融回归技术》一文,斥责“我们如滥用抗生素一样滥用‘改革’”。他认为,过于强调金融的体制性,结果是诸多可以在技术层面解决的问题变成了体制改革,他甚至认为“无论是利率市场化还是汇率形成机制,无论是人民币国际化还是新股发行,均属于由谁定价、如何定价的技术问题”。
郭万达、陆磊这样的技术立场,似在拓展地方“金改”上手的空间。但陆磊接受本刊采访时又特别强调,“珠三角金改”的全面推开,亟待广东形成一个掌握现代金融知识的技术官僚集团,方才能抓住“金改”主动权,真正达成改革愿景。
本刊记者此次走访了“珠三角金改”3个布局点,即深圳前海、广州南沙、珠海横琴。在如火如荼的建设工地背后,从与基层官员交谈中不难发现,部分官员谈及新区招商引资往往滔滔不绝,涉及金融则显得力有未逮。
据陆磊说,他已向广东省政府建议“十百千万工程”,即5年内引进10名国际顶尖金融人才、100名高级职业经理人,培养1000名金融骨干专业人才、10000名金融中介技术人才。目前,该计划已被政府采纳,并写进《广东省金融改革发展“十二五”规划》。
“广州价格”
6月28日当天,在具有百年商业、金融源脉的广州长堤大马路上,广州市政府倾力打造的“民间金融街”正式开街,以本土小贷公司为主的32家金融机构一齐入驻。
中欧贸易摩擦解决机制研究 出口退税率的调整对浙江省外贸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中国企业国际化方式和成功因素研究 外资在华并购的动因研究浙江省各地区利用外资效果评价和实证比较 中美纺织品服装贸易摩擦的原因及对策研究 外资在华并购动因分析 出口信用保险在中国的发展应用分析 中美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 TCL 跨国并购的问题研究 江浙沪制造业外商投资现状比较研究 中国农产品贸易结构及竞争力:入世前后的比较分析 垄断、安全威胁与反垄断控制--外资并购中的问题和对策 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和前景分析 国际服务贸易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江浙沪制造业的竞争优势比较研究-以通信计算机及电子设备制造业为例 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与管理模式研究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风险因素分析 江浙沪 FDI 技术溢出效应比较分析 中日企业国际化模式的比较分析 外资并购中资银行的影响及对策 外资在华并购绩效分析 FDI 对我国通讯产业的垄断分析 浙江化工产品的出口现状和对策分析 外资在华并购后的整合研究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外资并购中反垄断问题的经济分析 东亚区域经济合作障碍分析:农产品贸易视角 欧盟 RoHS 对浙江省机电产业出口的影响分析 宁波服装出口的品牌战略:合创品牌研究 人民币升值对我国外贸的影响分析 长三角地区纺织品出口市场秩序研究 日本企业投资中国的区位选择研究 温州鞋业出口现状及对策分析
新形势下区域发展中招商引资的战略思考 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入世后我国国际贸易摩擦上升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浅析进口配额的效果及政策取向 绿色贸易壁垒对佛山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我国加工贸易政策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的对策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出口贸易的影响 贸易技术壁垒对我国纺织服装出口的影响及对策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与对策研究
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与技术创新问题研究 引进外国智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研究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垄断行业监管机制问题研究 人民币成为世界货币的条件及路径 当前我国外贸发展对就业的影响 对外贸易与我国经济发展 惠州对外贸易企业的变迁 中国农产品对外贸易逆差:现状、成因和对策 中国农业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转基因农产品贸易政策的国际比较与启示 中泰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研究 中国农业开放模式的选择研究 中国农业补贴政策的选择与完善研究 从轮胎特保案看我国的反倾销 金融危机下广东的双转移战略 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的新特点 广东企业走出去研究 广东外资的可持续利用研究 金融危机下广东某产业发展对策探析 港口与区域经济的相关性研究(具体哪个港可以自己定) 中国国际多式联运问题研究 港口发展中的问题研究(具体哪个港可以自己定)
中国第三方物流中的问题研究 中国集装箱运输中的问题研究 提单的风险及防范研究 贸易救济制度研究 对国际贸易原理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电子商务环境下新型国际贸易交易结构的确定 欧盟优惠性原产地规则调整与中国出口战略应对 我国纺织品出口的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 国际贸易政策的政治经济分析——以美国对中国输美纺织品设限为例 后配额时代我国纺织品出口面临的难题及对策 国际动物疫病区域化管理趋势与促进肉类产品出口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或某省市)产业结构升级的效应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产业的技术提升研究 引进外资对我国出口的影响或作用研究 FDI 技术溢出效应对我国企业创新影响的实证分析 对外贸易推动广东产业结构升级研究 比较优势理论与竞争优势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应用研究 国际商品流动与要素流动关系研究 对外贸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自主创新与增进我国出口商品比较利益研究 论技术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及推动 加工贸易在我国外贸中的地位、利弊或转型升级研究 我国农产品国际贸易研究 社会责任对提升企业国际竞争力影响的研究 国际劳工标准对我国出口企业的影响及对策 人民币汇率变动对我国对外贸易的影响研究 出口退税政策对我国外贸的影响研究 标准化在我国对外贸易中的效用研究 国际贸易中的电子商务发展趋势 国际经济一体化与贸易相关问题研究 我国发展国际贸易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 劳工标准与国际贸易 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与我国商品出品对策
国际劳工标准下我国政府、企业对策 我国纺织业出品竞争力问题和对策研究 我国纺织业的贸易格局与市场策略 绿色壁垒对我国外贸出口的影响分析 世界 FTAS 发展态势与中国策略分析 我国纺织业出口竞争秩序现状分析与对策探讨 行业协会在规范出口竞争秩序中的作用探讨 加入 WTO 后我国民族产业的保护 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选择——以惠州经济为例 古典比较利益论与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FDI 与我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从发达国家对外直接投资对本国贸易的影响看我国开展海外投资 海外投资与出口贸易的相互关系 中国经济反垄断立法的探索 广东区域聚集经济对外贸易的依存度及风险研究 论我国进出口贸易对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 欧元汇率变动对惠州制鞋行业对外贸易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在机理及未来演变研究 中国国有经济角色演进的反思与前瞻 我国产业结构调查研究 我国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成因及解决思路 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可持续发展研究 我国企业“走出去”的战略思考 广告语言与消费心理研究 民营企业融资渠道拓展研究 浅论我国民营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中小企业文化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论民营经济发展的障碍和对策
中小企业品牌经营误区及创名牌战略研究 顾客忠诚研究述评 基于顾客感知价值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研究 浅析房地产市场营销策略 客户关系管理的探讨——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运营模式 金融危机下的消费思考——中、美消费模式的比较与启示
基于顾客关系投资的个性化价格促销 中小企业出口及其社会责任研究 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研究 广东农产品出口跨越贸易壁垒的对策研究 中小企业出口低价竞销的原因及治理对策研究 惠东鞋业出口的现状、困境及对策分析 对外贸易对惠州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外商直接投资对惠州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全球知识网络与跨国公司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经济的机制和对策 国际金融危机的跨国传播机制研究 国际金融危机对广东经济的影响研究 知识的国际传播机制研究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研究 双边 FTA 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 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对进出口的影响 FDI 对我国国际贸易影响的区域性差异分析 广东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我国国际贸易波动的影响因素——基于因子分析的研究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社会倾销问题 反倾销背后的国家利益博弈 我国对外贸易战略调整的原因及障碍分析 绿色国际贸易与绿色国际贸易壁垒 绿色贸易壁垒对我国外贸的影响 如何跨越绿色贸易壁垒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出口退税率调整的政策思考 出口退税政策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国际市场水果检疫准入与促进我国水果出口的对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竞争法、产业法与反倾销法的冲突与协调 中国的对外贸易环境与政策变化 市场营销视野下的大学生自主择业策略分析 对中小企业国际市场营销方式的分析 论国际市场营销者如何跨越文化障碍和避免政治风险 国外消费者对“中国制造”的感知与评价及对中国企业的启示与建议
开题报告举例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 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 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论文提纲 前言、 一、 1、 2、 3、 ·· ·· · · 二、 1、 2、 3、 ·· ·· · · 三、 1、 2、 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 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 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 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论文摘要:汇率的高低直接影响该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成本和价格,直接影响商品的国际竞争力。外汇汇率的波动,也会给金融投资者带来巨大的风险。本文就汇率变动形成的风险对国际贸易的影响进行了简要的分析,给出了规避汇率风险的措施,以期降低汇率波动给贸易造成的风险,减少损失。
国际贸易活动中,商品或劳务的价格一般是用交易双方均认可的货币来计价。目前约70%的国际贸易以美元来计价。这就需要考虑人民币与美元的汇率了。由于汇率波动频繁,在国际贸易结算中,就需要较为准确地估算费用和盈利,避免汇率变动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这就是汇率风险。
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的影响体现在两个方面:从微观角度看,汇率变动影响进出口企业的成本和利润;从宏观角度看,汇率变动使贸易收支差额从国际收支差额发生变化。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一直呈升值态势,一度突破6.8元大关。人民币大幅升值将严重影响我国产品出口的竞争力。汇率变动的风险,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和研究。从目前形势看:
1.人民币面临较大的升值压力
自2003年初起日本在七国会议明确提出要求“人民币升值”的主张后,以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机构以各种形式要求人民币升值。其理由是,由于人民币币值低估,使得中国的出口产品具有很强的国际竞争力,充斥于世界市场的中国产品对许多国家的工业造成了冲击。一方面,它们认为这是中国输出通货紧缩的表现,中国输出通货紧缩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复苏;另一方面,人民币币值低估,使中国贸易收支持续表现为顺差,因此人民币应该升值,从而通过升值来改善一些国家的贸易收支状况。
2.美元贬值动力尚存
在以美元为本位的世界金融体系下,美元贬值表现为对其他货币的相对升值,在该体系中,美元总是处于多发行货币的状态,美国可以开动印钞机发行大量美元来适应其过高的国防开支和提高其本国国民的福利待遇,从而形成其赤字财政政策。近年来美国对其它国家的负债仍然以每年5%的速度上升,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2006年底以前的统计,各国中央银行持有美元头寸约4.8万亿美元,过多的美元发行量必然会使美元有贬值要求。这意味着美元的贬值趋势仍将继续。
3.我国的汇率改革还不完善,汇率浮动仍显刚性
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后,汇率弹性较之前已有所增强,但与完全浮动相比仍显刚性。汇率制度的改革,使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增强,大量投机资本流入境内,央行为维持外汇市场均衡,必须不断进行外汇干预,大量买进外汇资产,进而导致外汇储备相应快速增长。面对外汇储备的高速增长,央行又不得不采取公开市场业务,发行票据进行冲销干预,而在冲销干预下货币的升值压力进一步加大,利率有上升压力而其预期却不上升,利率一汇率内在传导的机制被相对刚性的汇率制度所隔断。正是利率政策与汇率政策的这种矛盾冲突。造成2005年以来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持续过热,货币供应量超标,潜在通货膨胀压力增大。
当前人民币汇率形成的机制尚未完全市场化,人民币汇率主要是在银行间的外汇市场上形成,外汇市场供求关系是决定人民币汇率的基础,但中国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仍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外汇头寸市场,还有一部分外汇供求关系还不能在外汇市场上实现。
通过上面的分析,不难看出人民币升值将带来我国企业在结汇时出现汇率风险,因此如何规避汇率风险就成为我们研讨的重心。笔者认为合理规避外汇风险应从宏观和微观两方面入手协调进行,以减少汇率波动造成的损失。
宏观方面规避风险的措施应“长短”结合。
1.短期措施—主要目标是使汇率维持在一个狭窄的区间内波动
一是继续采取钉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制度,并公布货币篮子的组成。从而给市场一个明确的货币汇率变动规则。将对货币的升值预期转移到对篮子中主货币的贬值预期上。
二是适时扩大汇率的浮动区间,并承诺在一定时期内不会改变区间。这需要迅速对外汇交易市场、外汇指定银行与居民和企业的交易制度、银行的外汇头寸管理制度和强制结售汇制度进行相应的改革和调整。
三是通过在外汇市场上的有效干预,使汇率反复进行窄幅震荡。这种方式虽然可能有一定效果,但并非长久之计,而且其实际效果需要视市场心理而定。
四是采取更严格的资本管制,这是一种改革期间的不得已的方式。
2.中长期措施—逐步由管理浮动汇率制转向单独浮动汇率制
一是可逐步扩大汇率的可浮动空间。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使央行有更大的汇率预警空间,有利于实现内部平衡目标.有利于积极地发挥市场的价格信号作用,逐渐达到均衡汇率水平,也有利于对外贸易竞争和国内经济结构的调整。鉴于浮动汇率面临的技术难题及入世后国际收支平衡的需要.我国的汇率制度改革应首先将目前较为“固定”的汇率制改为真正的浮动汇率制,即将汇率浮动设定上限和下限.并逐步增大人民币汇率波动区间,汇率的走势将主要由市场来决定,使人民币汇率将可以真正反映市场的供求关系,央行的操作也会更加灵活,可动用各种公开市场业务工具来干预外汇市场,而不是简单地宣布升值或贬值。
二是自律突出在控制与调节。市场价格规律预示我国人民币单边升值不可持续,我国自律的重点在于市场规律的认定和选择,而不是简单对应国际舆论。这需要我们用自我控制和调节得到验证与掌控。自律的结果是化解自我的风险压力,增强自身的经济实力和金融作为。而从自律角度反思,我国人民币汇率带来的压力不是在释放和化解,相反矛盾和压力在逐渐上升,我们需要考虑和改变我们的对策和策略,主动掌握我们自己需要的价格与价值。
三是加强汇率波动理论的研究,加强对汇率的检测,建立完善的汇率预警机制,定期预警信息,加强对企业的引导。
微观方面规避的措施要从加强管理入手。
1.增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技能
培养和引进懂专业、懂技术、懂工具的财务人员,加大有关信息的投入,使之能够在外部咨询的基础上对汇率做出独立的判断,能够识别风险点,并运用有关工具管理风险。树立正确的风险管理理念,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产品和方法管理风险。
2.选择合理的避险工具和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