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水利规划与设计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 专业学位工程硕士 问题 应对措施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从1990年开始,先后批准设置了16种专业学位。经过多年的发展,专业学位的种类、培养院校的数量、招生的规模等都增长较快,培养质量也在不断提高。教育部于2009年推出了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这一新的硕士培养方式,并不断加大其在硕士招生中的比例,表明了国家对专业学位工程硕士这一培养方式的重视,以及对其今后发展的规划。在这一形势下,如何发展在职的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又有了新的课题。
一、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招生过程中的生源质量与生源流失问题。
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发展,首要的决定因素就是招生质量。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发展了多年,招生地域上主要集中在大中城市。随着学术型硕士的发展,大部分大中城市的设计院、规划局等单位招聘人员已经以硕士生为主,本科生很少。这就需要高校转移地域,生源下移至二、三线城市,以本科生为主的设计院所等单位。同时带来的问题就是这些单位有一定规模的没有本科学位、只有本科学历的专科再深造的考生。这就需要招生单位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严把“入口关”,不能为了招生规模,盲目扩招,最终影响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
往年,有部分考生是本科应届毕业生选择了先工作,再在职攻读工程硕士,在不影响工作的前提下,获得工程硕士的学位。随着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这一培养方式的提出,本科应届毕业生可以选择脱产学习两年,然后获得工程硕士的学历与学位双证书。这种更接近普通的学术型硕士的培养方式,入学门槛比学术型硕士低,学制更短,含金量又比在职攻读专业学位高,势必会吸引部分原本打算先工作后读书的考生,这对在职的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招生数量有了一定的影响。
2.培养过程中的管理失范与培养脱节问题。
在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由于学员在职学习的特殊性,导致学校的教学管理规划等不能很好地实施。培养单位在保证学员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再进行工程硕士的教学等培养工作。在工作与学习产生冲突的时候,学员通常选择工作。如何尽量减少这一工学矛盾的产生,就需要培养单位制定更为机动灵活的培养方式,同时要严格遵守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培养要求。
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学员是至少经过几年的工作实践,有一定工作经验,部分已经成为单位技术骨干的工程人员。他们对自己在日常工作中产生的问题很明确,需要在学习中得到解决。这就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学员的工作实践,要求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在学习期间不但学习相关领域的知识,而且应能对学员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提供指导。最终学员不仅获得了工程硕士学位,而且获得了学习与工作的方法。
3.论文过程中的学术道德与论文质量问题。
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研究生学位论文要求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规划设计报告或可行性研究报告;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可以是工程设计,也可以是课题研究。但在日常的培养过程中,会有一些问题。比如某一设计院一个项目组有几位成员都是在读的工程硕士,在论文的写作中,如何选择自己的论文写作部分,在突出自己研究成果的前提下,不侵占他人的劳动果实,需要学员对自己的严格要求,以及单位导师和校内导师的严格把关。
有部分学员在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期间,并没有适合做学位论文的工程项目或课题。有时候论文的质量,并不能达到硕士生学位论文的要求。培养单位考虑到在职攻读学位的困难,通常也不会过于严格地进行把关。这反而导致部分学员抱着“混文凭”的想法,进行工程硕士的学习和做论文。这就要求培养单位在体谅学员在职学习的困难的同时,坚持必要的原则,严格要求学位论文的质量。
二、培养单位采取的应对措施
1.在扩大生源渠道的同时把好入口关。
培养单位在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招生工作中,必须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严格把好“入口关”。在扩大招生规模的同时,通过规范专业学位招生工作提高生源质量。培养单位要树立争创名牌意识,解决规模与质量的问题。河海大学作为水利行业的佼佼者,自1998年首次招收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以来,始终明确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与思路,以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制定具有水利特色的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在水利行业里,河海大学的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已经成为一块办学招牌,不少学员都是已经参加工作多年的河海大学的毕业生,由于工作的需要和单位的推荐返回母校攻读专业学位。学校对少量具有本科学历、没有学士学位的考生严格控制在一定的比例内,工作突出的在职人员优先推荐。
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这一培养方式的推出,对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招生带来了一定的影响。虽然这一培养方式于2009年才开始实施,目前了解它培养方式及目标的人不多,但随着国家对全日制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政策侧重,学员对这一培养方式的逐步了解,以及一年后首批毕业生进入工作岗位,这一培养方式势必影响到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招生。在日常的招生报考咨询中,因为这一新的培养方式门槛较学术型硕士低、培养年限短、能获得双证,已经有在职学员考虑报考。培养单位在招生宣传过程中,应仔细介绍这两种培养方式的异同,强调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这一培养方式的优势,即以社会需求为前提,采取形式多样的办学模式,校企深入结合的培养方式,为企事业单位培养“在职学习不离岗、在岗学习不误工”而且“留得住、用的上”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
2.在保证教育质量的前提下完善灵活机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对于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学员来说,如何解决工作与学习的冲突,是十分头疼的问题。河海大学在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过程中,考虑到学员大多数都是单位的技术骨干或负责人,再加上水利勘测设计及工程建设部门的工作特点,如汛期、抗洪、抗旱、野外勘测等工作要求,采用多种形式的办学模式,做到“集中学习,过程消化,阶段检查,督促管理”,一方面在学校设点,以脱产形式集中学习,另一方面与协作单位采取异地办学的形式联合培养工程硕士,做到“忙时休学工作,闲时脱产学习”,合理安排教学,分阶段完成专业学位工程硕士培养方案设置的培养目标。与此同时,学校严格执行工程硕士培养的学习要求和规定,对于课程考试不合格者不得补考,要求学员跟随下一个年级的班级重修,严格管理的同时督促了学生对每门课程的学习质量。
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特点,决定了学员的学习时间和精力难以集中,必须将课程教学内容加以提炼整理,突出学科发展的前沿。另外,随着工作实践的开展,新的问题不断涌现,要求学员不断更新知识,获取最新信息。这就要求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课程设置要反映学科发展的前沿内容,突出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河海大学在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上,分别于1999年秋和2005年秋两次对培养计划进行修订,始终强调培养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在提升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水平上加强知识点的学习,将课程学习的专业层扩宽到技术应用与管理层面。除规定的基础知识必修课外,还设置了应用面和知识面较宽的技术经济、组织行为、项目工程管理、计算机信息应用等课程,特别是加强水利工程专题的学习。水利工程专题一是由学校的专家学者结合当下学科领域新知识、新技术和前沿领域开设的系列讲座,受到学员的极大欢迎。水利工程专题二是由导师根据学员专业缺口采取一对一增补相关专业知识体系。这些都为水利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提供了强大的保障。此外,针对每一个异地办学合作单位的需求,学校都适时调整课程安排。学校可根据企业需要增加一定课程,校企双方共同商定选修课程,更好地达到为企业培养需求人才的目的。
3.在确保论文质量的前提下建立导师负责制的论文培育模式。
学术道德规范问题,对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学员而言是一个尤其需要强调的问题。因为同一协作单位的学员,经常会有合作进行工程项目施工或课题研究等,对自己科研成果的保护和对他人劳动成果的尊重就显得极为重要。河海大学从新生入学教育开始,就始终强调学术道德问题。在日常的培养过程中,导师也严格把关,杜绝学术失范问题的产生。
对于在职攻读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硕士生学位论文,应与学术型硕士学位论文同等要求,也采用抽检、盲审等考核方式,将部分抽查论文送至外校专家进行审查,盲审不合格的坚决不允许答辩,为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提供更多的考核手段。同时,对在规定学习期限未能做好论文的学员,导师应担负起督促学员的责任,设立对应的约束机制。培养单位可对保质保量,按时安排学员答辩的导师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导师按照培养要求的时间安排,督促学员进行论文写作与答辩。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为了落实科教兴国的战略,为了满足广大企事业单位和应用部门的需要,为了更好地发展专业学位教育,积极培养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广大的培养单位应从确保招生质量、规范培养过程、加强论文培育等多方面入手,逐步提高专业学位工程硕士的培养质量。我们应及时总结经验,完善质量评估标准,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稳步扩大招生规模,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
参考文献:
[1]谢发琴,吴向清,田薇.工程硕士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几个问题[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7,(2):34-37.
论文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景观与环境生态水利工程建设正成为现代水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分析了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发展必要性,探讨了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原则和策略。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对城市的水利工程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和内容,除满足防洪安全的要求外,还要提出改善和美化环境的要求。使城市环境得到保护、保持生态平衡、市民生活更趋舒适。城市水利工程建设应该主动适应这种需求,逐步实现从传统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的转变,注重水利工程的景观和美学要求,要用新理念进行规划设计。
1.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发展与需求
20世纪90年代,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在城市现代化建设中对于改善水域环境的要求不断提高。以改善水域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目标的“城市环境水利工程”建设,成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现代城市的功能,对流经市区的河流归纳起来有两类要求:①对河中水流的要求是:水质清洁、生物多样性、生机盎然和优美的水面景观。②对滨河带的要求是:能反映本地独特历史、文化、风俗的滨河景观;能提供一充满鲜花、有人工景点、公园化的休闲、娱乐、体育活动空间;能营造一充满文化、艺术、科学气氛,具有现代气息、人水关系协调、引人胜、便于人水亲近的滨河带。
人们提出这些要求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水利建设者应当适应这种趋势,满足社会的要求。在水利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等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注入更多的人文、艺术、科学和现代气息,注重工程的环境效益和美学效益。从这个角度来说,现代水利可以称之为“大水利”,即“通过流域的综合整治与管理,使水系的资源功能、环境功能、生态功能都得到完全地发挥,使全流域的安全性、舒适性(包括对生物而言的舒适性)都不断改善,并支持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
水利工程,改造山河、兴利除害、综合开发、合理利用、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水资源,使之更好的服从人们的意志,更好地为人类造福,这不仅改变了自然界中天然水流的形态,也改变了周围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国内外的大量实践都表明,许多水利工程不仅发挥了它们正常的工程效益,而且也越来越显示它们的环境效益,成为一种新颖的,十分引人注目的旅游资源,在发展旅游业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开发水利工程旅游,已经成为水资源利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生态经济环境水利阶段,人们普遍关注环境与生态问题,普遍重视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的协调发展。在这样的前提下,强调水利工程建筑物的环境功能和美学价值,己成为国际、国内在水利工程设计方面的新趋势。
2.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的原则
2.1技术与美学相结合的原则
水利工程建筑物和枢纽布局不能单纯追求美学效果,它首先要实现工程的基本功能,并满足技术优化的要求.即使是城市环境美化水利工程,其基本要求是保证工程的安全、稳定、技术可行和经济合理等。因此,水利工程的美学设计必须首先满足工程的技术、经济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景观构成元素进行美学调整。技术美是水利工程的美学基础。
2.2生态环境 (改善)保护原则
从生态学角度来说,河流是生态环境中能量转换和生物活动的廊道,为生态环境敏感区域。在河道上修建水利工程,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会破坏河流生态环境、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另一方面,水利工程能改善河流的水质,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尽管河流生态系统有自我恢复的能力,恢复期与河流生态生命力有关,但不能百分百的恢复,有些河流的生态甚至完全不能恢复。因此,水利工程建设应注意对周边环境以及流域的生态进行保护,不应以生态的破坏、环境的退化为代价。注重环境和生态的保护是水利工程景观 (美学)设计应遵循的原则之一。
2.3强调个性和创新的原则
水利工程常常因其独特性和大空间的跨越带来景观特质和震撼的效果,给人留下深刻的映象,具有地标的意义。要发挥水利工程景观特点,必须在设计中注重水工建筑物的个性发挥,注重建筑物的布局和色彩方面的创新。同时,也要注重与周围环境(如:城市建筑)的和谐,综合考虑工程所在地区的地域性、文化性、整体性等方面的因素。
3.水利工程景观规划策略
3.1沿河绿地
滨水环境的总体构思应尽可能扩大沿河绿地,形成较为连续性绿化带,用绿色来勾画古城的轮廓,延续城市文脉。同时,以良好的绿色空间,优化环境景观质量,体现现代化城市的新形象。
3.2闸坝结合,扩展沿河水面。
规划河道可修建彩色橡胶坝,泵房外观可按风景区房屋标准设计,橡胶坝的主要功能是增加蓄水面积,以形成水面,形成人工湖美景。水边设置亲水步道、平台、桥梁、滨水建筑物等,供游人欣赏水面景色。
通过新建湿地连通闸向人工湿地定期供水,以增加水面及绿地面积,改善和美化生态环境、给市民和游人提供良好的视觉效果。同时可为生态化污水净化技术的引进提供良好的试验场所。
3.3生态护堤
可规划采取自然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等生态工程护堤,既防止水土流失,又为水生植物的生长、水生动物的繁育、两栖动物的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对于河岸边坡较陡的地方,采用木桩、木框加毛块石等工程措施,这种护工程既能稳定河床,又能改善生态和美化环境,避免了混凝土工程带来的负面作用。在应用草皮、木桩护坡时也可以运用土工编织物,袋内灌泥土、粗沙及草籽的混合物,既抗冲刷,又能长出绿草。有利于堤防保护和生态环境的改善。
3.4绿化树种及花草
沿河绿化树种,以合欢、国槐、银杏、杨树、柳树等乔木为骨干树种,以桂花、雪松、紫薇、黄杨球、桃树等灌木和牡丹、月季、三叶草、金边书带草、马尼拉草坪等花草为主要植被,形成多种类、多层次生态群落。
参考文献
[1]王蜀南,王鸣周. 环境水利学[M]. 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1996
关键词:河道整治,生态修复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对河流开发力度的增大,河流的管理问题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一方面河流要发挥防洪、供水、灌溉、发电、航运、旅游等传统水利功能,另一方面要兼顾河流生态系统健康和可持续性的需求,实现水利功能和生态修复功能的统一,并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与保护河流生态系统之间寻求相对平衡。目前河道治理主要解决的问题是河道渠道化,传统的护坡工程侧重于工程安全和人类单方面的需要,设计时往往采用不透水的硬质结构,对河流的环境效应和生态补偿重视不够。因此修复河流生态和优化河流管理是保障河流健康的先决条件。基于这一观点,从河流健康的理念出发。对河流的现状、发展及治理进行分析。
1 河道现状
1.1 河道管理现状
近年来,我国在河流管理方面,已采取了许多措施,但是仍有区域性的水污染严重、水资源紧缺、水生态退化、洪涝灾害等问题尚待解决.流域多头管理、职责不明、公众参与不足等现象仍然严重存在。虽然水利工程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也改变了原有河流生态系统的功能。其主要表现在河流干涸,水生态环境消失;河流功能降低,地表水和地下水污染加重。因此.基于环境变化及社会发展的需要,探讨河流治水方略,修复河流生态刻不容缓。
1.2 存在问题
大多数集镇、村庄、农田及交通等基础设施均零星分布在河道两侧。由于建设用地和耕地资源不足,占用河道水域的现象比较普遍。同时,早期河道的建设规划受历史因素的限制,河道行洪断面偏小,与集雨面积不成比例,甚至出现倒置现象。另外,由于历史上对水土保持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造林育林力度不够,水土流失较为严重。此外,防洪堤、堰坝等河道建筑物大多建设年代久远.已运行了30—4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工程老化现象比较突出。
2 河道治理原则
河道是水生态环境的重要载体。河道治理首先是要利于生物的多样性,为水生、两栖动物栖息繁衍提供生存环境,这样既有利于保护河道水生态环境,又有利于提高河流的自净能力。论文参考,河道整治。除满足渲泄洪水要求外,还应尽量保持河道的自然特征及水流多样化。为此,河道的整治要从生态、经济、人文、社会效益等多方面考虑,既要修复自然河道的功能,又要满足人类依赖生存的要求。论文参考,河道整治。
2.1 平原河道治理原则
2.1.1 平原河道特点
平原河道纵向坡降较缓.横断面一般呈复式,河道较宽,阶地、河漫滩较发育,水深较浅。枯水期河道内水量很小或无水,洪水期河势变化剧烈,水流泥沙运动规律复杂,河床冲淤变化无常。近年来由于干旱少雨,河道径流量减少,河床、河滩裸露,有的河段行洪区域内栽植了大量树木及高杆作物,致使河道行洪断面缩窄.影响河道正常行洪。
2.1.2 平原河道治理原则
治理平原河道,要求既满足河道体系的防护标准.又利于河道系统恢复生态平衡。论文参考,河道整治。所以应根据岸坡稳定、正常行洪、表面异质、材质自然、内外透水、成本经济等原则进行。目的是在满足人类需求的同时,还要使工程结构对河流的生态系统冲击最小化,不仅对水流的流量、流速、冲淤平衡、环境外观等影响最小,而且要创造动物栖息及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多样性空间。治理原则为宜宽则宽、宜弯则弯、宽窄交替、深潭与浅滩交错、急流缓流并存的多自然型河道。
2.1.3 生态护坡技术
平原河道护坡应尽量减少混凝土用量.优先采取自然的土质岸坡、自然缓坡、植树、植草、干砌块石等各种浅护坦.为水生植物生长、繁育及两栖动物栖息繁衍活动创造条件。土堤可采用植树、种草和生物袋等工程措施.以利于保护河道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便于河道管理,防止河岸边坡耕作,可设置防护带,以确保堤防安全。常用的生态护坡形式有抛石护坡、混凝土预制件护坡铺砌、生态砖和鱼巢、土工织物袋、格宾网护砌等。河北省近年来河道常用的护坡形式为格宾网生态护坡和草皮护坡。从工程效果看,格宾网生态护坡优于草皮护坡,且观赏性强。从生态环保方面.格宾网生态护坡属生态环保型护坡,透水透气性好,一定时间后易于植物生长;又由于其柔性结构,故整体性较好.适应变形能力强.能满足河道较大流速对岸坡的冲刷,适应冻胀变形,不易破损,尤其适应北方寒冷地区,是理想的护坡材料。
2.2 山区河道治理原则
2.2.1 山区河道特点
山区河道纵向坡降陡.横断面一般呈“V”或“U”字型,阶地、河漫滩不发育。论文参考,河道整治。河道洪枯变幅大,枯水期流量小,河岸或河堤承受高水位压力时间短。山区河道集雨面积小,暴雨集中强度大,汇流时间短,水流速度快,挟沙能力和冲刷能力强,其推移质和悬移质多,危害性不容忽视。轻则河岸坍塌、淤塞河床,重则损毁耕地、摧毁城镇村庄,直接威胁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2.2.2 河道整治原则
山区河道治理中.要统筹上下游及整个流域相互关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并遵循自然规律,尽量发挥天然河道功能。所以在规划治理中。一方面在流域内采取水土保持措施,退耕还林,封山育林.拦截地面径流,减少泥沙进入河道。论文参考,河道整治。另一方面进行河道整治,采取上堵下排,修建堤防、护岸工程。上堵就是在河道上游修建一定的拦挡坝、沉沙库,拦截泥沙;下排就是疏导河道,清除阻水障碍,使河道畅通。论文参考,河道整治。其次在关键河段修建堤防护岸工程,约束水流,保护岸坡。堤身结构和型式应尽量采用当地的建筑材料。由于山区河流水土流失严重,推移质多,大部分河道内都有充足的卵石材料.可采用大块鹅卵石堆砌、干砌块石等护岸方式,使河道趋于自然形态。还应注意河道的生态平衡问题,充分遵循自然规律.不宜过多改变河道自然特性,尽量保护天然河道的作用。
3 水质改善及污染源的处理
在河道水质污染严重的地区,必须控制点源、面源污染,强调源头治理。通过河道清淤、水面保洁、控制进入河道的污染物总量,实行雨污分流排水体制,减少排入河流的污水量。改善末端治理,对于必须排出的污水,应逐河段进行总量控制(即功能区的水质目标确定后的河段最小环境容量)。必要时需进行深度处理。提出更严格的排放标准。对于易积累的有毒物质,要坚决制止排人河流。根据河流径流时空分布不均的特点和自净规律.合理规划排污口位置和排污时间,按实时水情调度.合理利用水体的环境容量,达到逐步改善水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郑可娜.河流健康状况评价及其枯河流管理中的应用[D].北京:国家图书馆一博士论文库.2005.
[2]李宏伟,赵艳丽.宜阳县河道治理思路与措施[J].T程建设与管理,2009,(9).
[3]余国庆,朱雯,邱美娟,等.淳安县山区河道治理规划与设计探索[J].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08,(3).
[4]董哲,孙亚东.生态水利T程原理与技术[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7.
【关键词】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生态环境;影响;应对措施
中图分类号:TV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水利水电工程设施建设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国家大幅提高了水利基础设施的投资。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防洪、灌溉、发电、运输等行业的发展,为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效益。但是,福兮祸所伏,水利工程的兴建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水利水电工程按照其规模来分可以分为大中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和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大型水利水电工程一般由国家来规划承建,其科学性较高,而目前很多的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在建设和后续使用的过程中缺乏严谨的科学规划,给人们的生态环境带来巨大的破坏。因此,如何规避危害,充分的发挥出水利水电工程的重要优势,减少其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已经成为目前水利水电工作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河流生态环境的影响
小型的水利水电工程大多直接修建在天然河道之上,这种修建方法对河流的生态环境造成的一定的破坏,改变了河流生态环境的生态多样性,水利工程修建的大坝也会改变河流的水深以及含沙量的变化,进而影响河流的泥沙含量、河流的温度、水质以及地质环境,还有可能改变当地的气候。此外,小型水利水电工程修建影响范围广,工期时间相对较长,施工时间可以达到几年,大型的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工期甚至会达到十几年,在漫长的修建时间中,施工人员会进行石料开采、工程取土,并修建临时性的营地,如果在石料开采和营地修建的过程中未做好相应的防护措施,就会导致严重的水土流失,进而影响到河流的水质。加上在施工的过程中无法避免的要排除一些废水,如果没有做好处理措施,直接将废水排入河流中,那么这就会给河流的生态环境带来致命性的打击。在水利工程修建好之后,将会改变原有的河道和大坝的宽度进行蓄水,在蓄水之后,由于水平面对太阳的反射率与陆地不同,那么就会增大水面的辐射,改变河流原本的水温,使河流的水温出现明显的分层,水库下面的水温将会长期维持在低温状态,这种水温的变化会对河流中的动植物带来不利的影响,甚至改变整个河流的生态环境。
(二)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
在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过程中,对陆地生态环境的影响是最大也是最显著的。在修建小型水利水电的时间中,会对周围的草丛、树林、农田等造成破坏,破坏了陆生生物的生态平衡。同时,在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中,也会排放出大量的污水,这些污水流入河流中也会破坏河流的水质,改变河流内生物的生存环境,造成大量生物被迫迁移,改变整个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性。此外,在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后续使用过程中,也会导致水面抬高,水面的升高会淹没河岸上的植物,对生存在岸边的动植物产生负面的影响,减少物种数量,改变岸边动植物的生存结构,迫使动物不得不向其他地方迁移,严重的破坏了当地的生态平衡。
(三)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土壤环境的影响
在小型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过程中,由于工程施工、管道开挖等施工会造成土壤的,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处理,在雨天以及水流的冲刷影响下,就会导致当地水土流失,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出现山体滑坡,严重的威胁着当地居民的生存安全。此外,水利水电工程的修建也会导致河流下游的土壤肥力下降,使地下水位抬高,甚至出现土壤的沼泽化和盐碱化,因此,在水利水电工程施工完成后,一定要做好相应的处理措施。
三、应对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方法
(一)政府应当完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目前,我国对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还不够完善,这也是很多小型水利水电企业在施工过程中疏于管理的原因之一。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是指对规划和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出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通俗来说就是分析项目建成投产后可能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并提出污染防止对策和措施建立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并制定相关的预防方案。为此,政府应该完善水利水电工程建设的环境评价制度,强制水利水电施工企业在工程施工前必须要做好对施工地生态环境的调查,全面了解施工地的环境、气候、水质、动植物、人口、土壤等情况,并根据调查的具体情况做好施工影响的分析工作,预测出水利水电施工对当地生态环境的各种影响以及影响范围,根据预测结果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将水利水电施工对施工地生态环境的破坏控制在最小。在工程建设完成后,施工企业必须在第一时间内做好生态环境的整改工作,在发挥出水利水电工程重要性的同时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环境。
(二)在小型水利水电工程施工过程中,要遵循环保先行的施工理念
在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的过程中,施工企业要树立好环保先行的理念。在工程图纸的设计中,设计人员要遵循和谐发展的理念,在不破坏动植物栖息场所的理念下设计施工图纸;在施工阶段,施工企业应该采用环保技术措施,运用无污染、不影响动植物生长的环保材料;在工程的施工完成阶段,施工企业应该排除相应的技术监察人员做好水利工程环境影响和检测工作,及时的对环境影响进行跟踪和评价,如果发现有不良影响应该立即向上级部门报告,上级部门在接到报告后要在第一时间制定好处理方式,把对施工地生态环境的破坏降至最小。在这个过程中,可以采取责任到人的负责方式,并采取一定的鼓励机制,对于表现由于的技术监察人员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监察不到位的工作人员给予一定的处罚,提高监察技术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三)健全生态环保法律法规和生态补偿机制
目前,在我国的水利过程建设中,大多很少考虑到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而一味的依靠施工企业的自觉很难在短期内实现水利水电施工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因此,国家必须要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明确水利水电施工企业的权责,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做好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避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应该根据“谁污染,谁治理”的原则制定好完善的生态补偿机制,明确好生态补偿的范围和责任人员,制定专项生态治理基金,做好对施工地生态环境的补偿工作,保证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态平衡。
四、结语
水利水电工程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工程,可以促进国家生态环境的发展,在水利水电工程的建设中,施工企业一定要树立好环保的意识,充分的意识到水利水电工程对施工地生态环境产生的潜在影响,做好事前的防范工作和时候的处理工作,降低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参考文献:
【1】张传新1.戴克义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期刊论文],水科学与工程技术,2010(5)
【2】李玉海1,陈亚杰2: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期刊论文],水利科技与经济,2009(8)
【3】谷永祥: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期刊论文],2011(5)
关键词:水利工程,问题解决措施,新农村建设
在新时期,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在新的历史时期、新的发展阶段统揽全局、着眼长远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中央关注农村发展、着力解决“三农”问题的信心和决心。水利建设是当今环境保护的一项重要环节,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在我国,目前大型水利工程管理主要集中在城市,在农村还是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与水利建设。中国大部分农村特别是西北部,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众多的人口与有限的资源加剧了环境的负荷,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因此,进一步做好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工作十分重要,水利在建设新农村的过程中大有用武之地,同时也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与先导。建设新农村,水利要先行。
1.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的现状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主要包括小型沟、渠、圩、坝、桥、涵、水库、机井、排灌站等。农村现有小型水利工程设施一部分是由乡、村(组)集体投资投劳建成的,一部分是贷款、国债资金或其他农业扶贫开发项目资金兴建的。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及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农民个人及联户兴办的小型水利工程数量也日趋增多。但由于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农村小型水利工程普遍现状值得担忧,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1 工程管理滞后
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农民的个体经济意识较强,集体观念淡薄,从而在水利工程管理上存在只知用水,不愿管水,在圩堤乱垦乱种、在行洪河道设置鱼网鱼簖现象屡禁不止,而且圩堤沿线近年又增添不少鱼塘,出现了新的“两水夹一岸”地段。农村水利工程管理粗放,有的灌区支渠以下用水混乱,“跑、冒、渗、漏”较为严重,致使水利工程老化失修,毁损严重。同时由于各领域的生产进度很难一致也很难统一,彼此间为了各自的生产需要随意截流、堵坝、开沟、放水,把水线和明渠搞得支离破碎,干疮百孔,逐渐失去应有的功能,农民们没办法只好在原灌渠内挖井,开采地下水,也是对水资源的一种浪费,这样下去,不光是农业生产受到影响,生存环境也会受到破坏。另外,由于近年来的过度垦荒,水体植被越来越少,水土流失严重,渠道淤积输水不畅,而承包者既没有清淤的意愿也没有清淤的能力,这样下去就不单是一个蓄水、灌溉问题,还潜在引发洪灾危险的不确定性因素。
1.2 财政投入不足
由于农村地方政府财力紧,严重制约着农村重点水利工程配套和小型水利工程补助。新农村建设以来,虽然国家大力扶持农村水利建设与管理,在规划布局、项目安排和资金补助上给予很大倾斜。但我国很多农村地处欠发达地区,难有较多资金用于农村水利重点工程的建设配套,致使部分工程无法按期启动,开工建设的也很难按计划竣工验收,加大了继续向上争取工程项目的难度。同时所有财政支持的资金与农村水利工程建设所需补助资金差距较大,主要还是靠受益群众自行解决,政府只能“以奖代补”形式,普洒细雨。
1.3 农村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
近年来,由于水利项目逐年增多,规模不断扩大。科技论文。但是很多水管单位内设机构不科学,非工程管理岗位多,人力资源配置不尽合理,导致效率低下,人浮于事。基层水管单位真正急需的高、中、初级工程技术人员又严重短缺,有技术的留不住,无技术的又不愿意学、干。基层技术力量的薄弱,不利于农村中小型水利工程健康的发展。
2. 农村小型水利工程管理对策
2.1 进行科学管理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向他们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其次,要搞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配套工作,以充分发挥其最大效能。因为农村水利既有农田灌溉、水产养殖和生活供水等兴利功能,也有防洪、除涝、降渍、防治地方病等除害减灾功能。所以以水利为主的工程兼有经营性和公益性,而防洪除涝等工程完全是公益性,不具备经营条件。根据各种不同农村水利的特点,需要对不同功能的水利工程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尊重农民意愿,依靠农民自己的力量,使水利工程在完善的工程管理条件之下,取得较好的工程效益。以水利为主的工程,既要适应市场经济要求,有偿服务,核算成本,降低费用,促使工程良性运行,又要坚持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宗旨。
2.2 加强资金投入
在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需大量的工程投资,应由中央明确各级地方政府在水利工程建设中的财政投入责任,以此来增加各级地方政府财政投入.对现有工程进行维修改造,同时增加新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以适应当今水利发展要求.在努力增加地方财政投入的同时,地方政府应加强对农村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行政领导,积极组织群众参与水利工程建设中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的引导作用.为了杜绝挤占挪用农业专项资金的现象发生,项目实施单位要及时向主管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项目情况,与财政部门积极协调衔接,争取地方配套资金。
2.3 开发人力资源
关键词:中小型水利;施工技术;管理
1绪论
近年来,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与发展,受到很大的重视,主要因为水利工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国水土流失问题,而且也有效改善了我国生态农业的发展状况,同时对区域生态环境发展以及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在发展水利工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问题,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强化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对水利工程相关的技术进行有效管理势在必行。第一,需要多单位协同作业。中小型水利工程结构复杂,耗时较长,是一项系统工程。在中小型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需要多个单位协同完成,全方位的进行规划和管理,需要多方相互合作,互相配合。具体在在施工现场,各个工作点相对比较分散,只有各单位有效合作,确保工程质量达标,降低施工技术难度,提高技术水平,才能解决中小型水利工程在施工管理工作遇到的问题。第二,筹划设计的环节相对复杂。通常情况下,在中小水利工程的筹划设计的初始阶段,首先需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工程力学计算,做到心中有数,纸上有数,对中小型水利工程中所涉及的每一个环节以及影响因素进行详细的规划设计。
2施工技术管理在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的作用
施工技术管理是指在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针对工程施工存在的问题,进行技术方面的管理。它重点强调工程施工过程中,对各项工作的“管理”。中小型水利工程相对于其他工程,存在着工作量大,各部门需要分工合作的特点,因为环节琐碎,在管理上容易出现漏洞和质量瑕疵,而这将对整个水利工程的安全生产,产生非常重要的影响。
2.1全方位提高施工企业整体管理水平
加强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能够不断的提高技术工人的专业技术水平,并在此过程中施工单位能够及时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发现问题后进行及时反馈和处理,将安全隐患消除于萌芽状态,从而确保中小型水利工程在质量安全的前提下顺利完成。
2.2确保工程有序进行
加强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能够确保施工过程中,按照预先设计的、科学的发展规划,将理论设计落实到施工实践中,确保水利工程质量按计划顺利得以实施。
2.3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做好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技术管理,有利于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施工设备、施工材料和施工人员的价值最大化,从而有效降低施工过程中的各项成本,提升施工企业的预期收入和经济效益,最终提高企业自身竞争力。
3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的特点
实施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目的是为了使水利工程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工作进行最大限度的有效融合,发挥施工技术与施工管理的最大优势化,从而确保提高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
3.1.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范围广
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水利施工、建筑施工和电力施工等。在具体的施工现场,还涉及到施工所在地的地质条件、经济水文、文化氛围、法律法规的适用、利益的分配等其他条件。对于整个管理过程只有做到进行科学分析和对症管理,才能让水利工程的施工质量得以保障。
3.2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具有不确定性
中小型水利施工技术管理,在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的影响,这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也就会给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带来不确定性。
3.3.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具有差异性
中小型水利工程会遍布每一个地方,单单就在国内的不同区域,因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质条件存在差异,致使在管理过程中就不能适用统一的管理标准,这种差异性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难度。
3.4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具有不确定性
中小型水利施工技术管理,在具体的施工管理过程中容易受到人为因素、自然因素等的影响,这些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也就会给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带来不确定性。
4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措施
在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的管理过程中,针对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科学适当的采取技术管理措施,能够有效促进中小型水利施工技术的应用以及科学发展。对中小型水利工程进行科学的管理,首先要逐步完善施工过程中各阶段技术管理制度。第一,在施工准备阶段要对项目的顺利完成进行整体规划。第二,在施工的阶段要对施工过程中可能用到的各种材料进行列举式管理,对于参与施工的技术人员进行必要的思想教育。第三,在竣工阶段要针对已经完成的工作进行技术总结。施工过程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安全问题,而安全问题重在防范于未然,但预防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因此,完善必要的应急处理机制,制定完备的应急措施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李永华,郭永莉.对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探讨论文[J].中国月期刊,2012(3):116.
[2]何伟宁.关于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1(9).
[3]张启华,祁军平.浅谈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中的质量问题[J].2012(12).
[4]张宝真.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管理的分析和探讨[J].黑龙江水利科学研究院,2011(5).
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质量控制
1质量控制概述
1.1质量控制的基本模式
动态控制模式。此模式主要用于建设周期长、建设环境影响因素复杂的工程项目。通过动态的控制及时纠偏、调整措施,达到工程质量控制的目标。
主动控制与被动控制相结合模式。主动控制是一种事先预控,被动控制是一种事后控制。工程建设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目标偏离的情况,对此采取被动控制及时制定预防措施,而此措施将成为主动控制的指导计划。
项目综合管理模式。项目综合控制的目的是:一方面控制各项建设目标的实现程度,另一方面又要协调各项建设目标之间的各种关系,并通过目标协调来保证建设目标的组中实现。在展开项目综合依据时首先要开展单目标控制和阶段目标控制,才能为开展项目综合控制提供依据。
1.2质量控制的基本原则
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的规模虽然不大,但是项目内容与大型工程相比基本一样,施工的要求与标准并不会因此而降低。本着对国家、人民、社会负责的态度,必须坚持质量第一的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的原则。工程的建设要将隐患尽量消灭在萌芽状态之中,因此必须加强事前控制,严格过程监控。事先预控要贯穿工程的始终,从项目的审批、立项、设计、招投标、承包人的选择及施工质量控制等方面,都要充分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对项目的每个环节加强全过程监控。
坚持以人为控制核心。人是质量的创造者,质量控制必须“以人为核心”,把人作为质量控制的动力,发挥人的积极性、创造性。要以人的工作质量保工序质量、保工程质量。
2我国中小型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控制存在的问题
中小型水利工程具有小而全、专业多、单项工程量小、单价低、投资少、工期短等特点,其质量控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项目管理水平差。项目部人员素质不高,缺少高水平的管理人才,项目管理科学化决策少,相关的技术支持比较少,随意性较大。中小型水利工程主要由地方筹资,采用地方单价都较低,加上资金到位情况比较差,是工程往往不能够按照计划进行,而一些地方矛盾也由于领导的重视不够,在一定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工程的施工进度。
工程前期勘测设计不规范。个别水利工程建设项目的项目规划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和初步设计文件,由于前期工作经费不足,规划只停留在已有资料的分析上,缺乏对环境、经济、社会水资源配置等方面的综合分析,特别是缺乏较系统全面地满足设计要求的地址勘测资料,致使方案比选不力,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严重滞后,整个前期工作做的不够扎实,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估﹑立项﹑进度和质量等。
监理单位之间无序竞争比较严重。我国监理单位的人员来自不同部门,监理人员素质良莠不齐。部分监理人员缺乏相应的专业水准与职业道德,影响了监理工作的正常开展。同时由于监理人员素质低下,管理水平有限,也导致监理单位工作质量下降,市场上无法形成有力的竞争优势。
3施工质量控制的内容研究
关键词: 生态;旅游;水利工程;济宁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671―7740(2009)07―0021―04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是现代城市建设的全新理念。随着济宁集团结构大城市时代的来临,从满足城市居民多样化需求,体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出发,城区水利工程不仅具有泄洪排涝的基本作用,而且还承担着调节生态、美化环境的休闲功能。城区水利工程的休闲功能延伸将都市里的水利和园林中的都市融为一体,形成协调发展的局面。
一、认知生态旅游水利工程
生态旅游水利工程是基于水利工程的现有设施、空间、场地、生态环境、田园景观、自然资源、人文特点等各种有利资源,经过规划设计,进行有机融合,修复、扩建、提升、改造,使其赋有为城区居民提供休闲休息、观光旅游、亲水利验、认知水文化的新功能。城市生态旅游水利工程不仅可以防洪排涝,而且可以美化城市环境、亮化市容,兼具了防汛、生态、经济、休闲的多功能性。生态旅游水利工程既是城市水利工程与休闲旅游的有机结合,又是对水利工程功能的拓展和延伸。
城市规划区生态旅游水利工程的主要类型有:
1.开放式景观公园。通过对城市河道的整治,河堤硬化、边坡砌石、河水净化、空地绿化美化,为城市居民提供最实惠的开放式沿河休闲公园。
2.经营性水利公园。如济宁北湖旅游区等城市近郊的河湖、塘坝、水闸等水利工程,利用自身条件特点,进行多形式的开发。一是可以开发亲水戏水项目。如沙滩游泳戏水、拉网捕渔、垂钓放生、乘船划水等。二是可以开发休闲娱乐项目。利用河堤、坝顶、边坡、滩涂、空地等植花种草,建造绿荫堤、休闲林等。三是可开发农家乐、渔家乐、野外生存体验等项目。让近郊市民在此种花植草,浇水、施肥、拔草、剪枝、采揶、野外烹饪等活动,在亲身体验耕作生活的过程中,既可锻炼身体,又能享受大自然,亲历田园生活。四是可以发展地方特色餐饮业。可开设农家菜、全鱼馆、全藕宴、野菜馆等池塘特色餐饮。
3.水文化认知公园。一是可以建设小型水生物博物馆。利用坑塘或河道的天然水利资源,通过硬件设施改善生存条件,把不同地域多种鱼类或水草集中养殖,形成小型水生物博物馆,供游客观赏。二是对当地传统水故事、水文化的挖掘深化开发,成为现代城市新的旅游景观(如济宁古运河文化、大禹治水故事、水浒故事等)。三是可以通过建造既实用又新颖的不同类别的坝体、涵洞、泵站或不同材质的别具一格的桥梁(木质、铁质、石质、钢混等)及世界著名水利工程微缩景观等等,能让游客(特别是中小学生)了解水利工程历史、工程结构、工程作用及现代工程设计理念,现代化工程施工设备、施工手段,新材料、新工艺的应用等科学知识。
以上各种形式既可以独立成型,也可以相互兼容,形式不拘一格,灵活多样。
二、济宁市城市规划区水利工程概况
济宁城市规划区河道较多,水利工程完善,水资源丰富。城市外河水系,主要包括京杭运河(梁济运河)、哺河、泗河、辽河沟和南四湖,呈线性辐射。内河水系主要由老运河、越河、埠印⒏河、任城河和王母阁坑、小北湖等水系组成,在城区均匀环行分布。其中老运河全长约5 033米,越河全长2 800米,埠尤长3 670米,府河全长6 800米,任城河全长约550米,城市河道总长达22.93公里。城区水系影响着济宁的方方面面,为城市经济带来了空前的繁荣,也创造了济宁地方特色的古老运河文化。“江北小苏州”、“运河之都”的美名成为济宁水乡的写照,也是济宁人引以自豪的城市特色。
从20世纪80年代末起,随着工业发展和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人口密度过大、植被覆盖率过低、生态失衡、环境堪忧,已是城市建设中再也不能回避的问题。我市城市规划区河道工程老化、滩涂水土流失严重,河槽多年淤积,泄洪防汛能力大幅下降。城市污水排放量迅速增长,市区老运河、越河、哺河、小埠铀奶鹾拥朗艿搅瞬煌程度的污染。鱼虾绝迹了,河道逐渐变成了臭水沟,两岸居民深受其苦,沿河商业大受影响,城市风采因之逊色。河道内水量较少、水系改造对水量需求大;部分断面为直坡式,亲水差;河道两侧城市用地与河道关系亲密度不够;亲水景观及特色景观不足;水利、市政设施及排水系统不完善阻碍水系改造。总之,济宁城区内河水系现状不甚理想,难以形成独特、连绵的景观,与济宁定位旅游城市的建设极不协调。
三、生态旅游水利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分析
自古以来,人们逐水而居、傍水而聚,繁衍生息。
20世纪90年代后,济宁市逐步加强了河道管理,加大了对河道治理工程的投入,但是多为零星、局部整治,未能进行全面综合治理。我市水环境资源得天独厚,运河文化优势极为突出。一个城市,有了水就有了绿色和宁静,城市经济就有活力,居民生活就能安逸,城市形象充满魅力,城市文化感染灵性。
亲水休闲工程建设势在必行。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1.历史底蕴和资源优势
济宁城区古运河旧称运粮河,西起京杭大运河迤逦南流,经顺河门入南四湖,流经市区6.44公里。运粮河地处运河中游,为南北枢纽,漕运的发展,使济宁在明代永乐年间成为“运河之都”。济宁有河港密布的水乡特点,城西有京杭大运河穿越,城东有哺河迂回,南有烟波浩淼的微山湖,二河抱城,一湖拥簇,所以济宁地名许多与运河的桥梁、涵闸、码头、河埠有关。有太和桥、夏桥、大石桥、南门桥、草桥、济安桥、济阳桥、东门里汉石桥、竹竿巷附近的南汉石桥等。济宁自古有四爻、八景、三塔、七寺、十八阁、七十二衙门之称,城区内文物、名胜多不胜数,分布于城关各处。济宁是运河繁盛时的商业大都市,皮毛业、酱园业、竹器业、陶瓷业、北果业、茶叶业、粮食业、国药业、绸布业等不断发展,使得城区不断发展。清道光年间,城内新增街衢62条,城外新增140条。
运河之畔的济宁,旧有雄州之誉,不惟李白,杜甫、苏轼、司马光、朱熹等文人墨客都在此处挥洒文思才情。值得一提的是作为政治家和文学家的林则徐也在运河之都留下了政绩文名。文人墨客给济宁古城留下了许多名人古迹,如城隍庙街、皇经阁街、天仙阁街、渔山书院街、鼓楼街、皇棚湾街等。龙行胡同,就是因为乾隆皇帝下江南时,曾于运河坝口处登岸经过这里而得名。
正因为古时济宁运河一带的水景盛世,口岸多、桥梁多、街道多、坝口多,所以济宁城区的口岸也多。如阜桥口、草桥口、坝口、二坝口、柳巷口、学门口、石门口、龙门口、申家口、戴家口、驴市口等,足有20多个。
从济宁人饮食结构、生活习惯、桥头口岸、大街小巷、商业经济、历史文化等无不与水亲密联系着,因此,济宁是水的世界,与水有着不解的渊源。
2.城市生活的需要。随着城市的发展,如今的济宁市人口已经达到60万人,人口密度加大,生活空间越来越小,居民对亲近自然、参与休闲的需求与日俱增。
3.城市生态的需要。城市规划区生态旅游水利工程可使传统的“城中花园”改为“花园中的城市”。在保持和改善生态平衡、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改善社区生活环境、调节身心健康、协调人与自然关系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促进了人们有意识地开发水利工程的其他休闲功能。绿化后的城市规划区生态旅游水利工程的生态价值远远高于其自身的经济价值,据《北京城市园林绿化生态效应研究》表明,1公顷绿地在夏季可从环境中吸收81.8兆焦耳的热量,相当于189台空调机全天工作的制冷效果。京城17 242公顷绿地每年通过蒸腾作用可释放4.39亿吨水分,吸收107.396亿焦耳的热量。同时,对于近几年的“非典”、高致病禽流感、甲型H1N1猪流感病毒等诸多传染性疾病,城市近郊的水利工程及附属绿化带可形成天然隔离带而大大降低了其传播速度。
4.建设条件、建设时机成熟。合理开发、利用水利工程及对近郊水利、农林、渔业、运河文化、地方风俗等各项资源全面整合,可刺激人们对高质量健康旅游消费品的消费,旅游观光、休闲度假方面的支出大大增加。而生态旅游水利工程正是市民亲近自然和休闲娱乐的重要载体。据分析,城市规划区居民收入的提高促进了郊游观光业的迸发,有着不可遏制的爆发力。据调查我市市民一日游愿意承担100元以下的人占40%,愿意承担100元~200元者占25%,200元~300元者占9%,城区或城市近郊旅游是我市大部分居民的消费方式,开发生态旅游水利工程正好可以满足市民这一需求。
四、重塑“运河之都”、打造“江北”水城的设想与建议
1.实施城市规划区河湖水系综合改造工程。2005年,天津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济宁市城区河湖水系综合整治规划》和《济宁市老运河(城区段)改造规划》。依据规划,制定了《济宁市城区河湖水系综合改造实施计划》,对老运河、埠印⒏河、越河、任城河等五条内河河道进行整治,实施清淤、堤改、拆迁、绿化、造景、建桥、截污、整修、公共设施工程等九大工程,全面改变城区河湖水系面貌。
2.实施引水进城工程。为保证内河水系的循环,结合水系现状,可实施济北引水和运河引水两个引水方案。(1)济北引水。济北近期引水方案是在327国道上建桥涵(或铺设管道),由橡胶坝控制济北引水,使引水以每秒0.2立方米的流量沿府河自北向南流,至秦庄市场北与埠咏唤哟Ψ至,一部分向西顺埠尤肜显撕,另外一部分顺府河向南。在府河支流入老运河解放桥处建橡胶坝(不影响汛期泄洪),控制水位,使河水沿府河经市区继续南下入老运河。在老运河济安台扬水站建节制闸,由埠釉诨嵬ㄇ帕魅肜显撕拥乃流分为两路,一路向东流经市区,转向南排入南四湖,另一路向西流入越河,沿越河流经市区至解放桥处入老运河,南下入湖。由越河向西的水在原糖果食品厂北流入王母阁湖,再向东顺任城河流入老运河,与老运河及越河来水相汇合,沿老运河排入南四湖。(2)运河引水。从京杭大运河河口引水,沿老运河向东流,在济安台扬水站水分为两路,一路进入越河,一路沿老运河向东。在会通桥处,水分为两路,一路向北流入埠,一路向东流入老运河。埠铀向东流入府河向南流入老运河,越河水向东流入老运河,向南流入南四湖。
3.打造环状游线独特景观。随着新规划的实施,济宁城区独特水景观将有望成为济宁旅游的一大亮点。济宁城区内河水系旅游将形成老运河的历史文化游线,埠拥亩际蟹绻庥蜗,哺河的娱乐休闲游线,越河的生活休闲游线四条各具特色的游线。越河、埠印⒏河形成环状游线。整个内河游线形成“一环套一环”的格局。
规划旅游线路突出了济宁水文化,展现水乡特色。根据线路的特点分为回归自然游、展望未来游、娱乐休闲游、自然休闲游和都市景观游五条特色旅游线。不久,济宁城区特有的历史人文古迹,加之连贯流通的滨水景观和滨水开放空间体系,将成为济宁旅游新形象的一大亮点。
五、工程与措施
(一)实施河道景观工程
1.桥梁景观工程。在河湖水系工程中,桥梁工程是重点工程,规划将桥梁景观打造为济宁水系改造的亮点,“塑造特色桥文化,打造百桥精品”,以桥文化为主题,保留现有质量好的桥梁50座,整修改造桥梁29座,重点改造桥梁6座,另根据总体规划道路网新增桥梁15座,届时共有桥梁100座,形成既有古典风格,也有现代风格,浓缩全国各地造型别致的桥梁建筑风格,建设各具特色的景观桥梁。2006年将对古运河济安桥至老洋桥段桥梁进行装修、翻建、新建,其中新建桥梁4座,翻建桥梁4座,装饰装修桥梁7座。经公开招标,从国内外12家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中最终确定了15座桥梁的建设方案。目前,草桥、胜利桥、解放桥已拆除完毕,正在进行基础施工,年底将基本完成建设改造任务,形成既风格和谐、形成系列,又造型各异、自成景点的古运河桥梁景观带。
2.河岸整治改造工程。对古运河沿岸进行综合改造,放低护坡,取消二滩三滩,沿河建设宽3~6米距水面20~30公分处的亲水步道,设置错落有致的亲水平台,使人与水相亲、相近。目前,古运河南岸胜利桥至济安桥段河岸护坡、南门桥至济安桥河北岸、越河中西段河岸整治改造工程已经全面开工建设,年底全面竣工,形成景观。
3.滨河建筑景观工程。鲁兴公司筹资建设独具特色、古色古香的苏州苑滨河仿古建筑,形成类秦淮河景观。华园公司筹资建设地下两层滨河仿古商业建筑。盛泰公司筹资建设沿河两层仿古商业建筑及地下运河博物馆。九巨龙公司出资沿河建设6处船型商业建筑。
4.运河文化景观工程。实施沿河雕塑小品及广场绿化等工程,形成沿河景观文化休闲带,筹建运河之都―运河文化博物馆。
5.沿河灯光、音响工程。滨河步道、沿河广场、桥梁等将设置灯光音响设施,力求形成独特的河岸特色景观。
6.延伸工程。2007年将对古运河老洋桥以南至石佛、济安桥以西至京杭运河沿线进行改造,整治河岸、改造沿线桥梁、疏通河道,继续深化越河沿河景观工程建设。
7.其他中小河道景观改造工程:小府河上游河道治理和越河东段等河道的挡墙维修、护坡、绿化及市区河道贯通等工程。哺河城区段两岸植树绿化和景观绿化工程,形成滨河公园。抓住汛期有利时期,对市区老运河、小埠印⑿「河、越河等河道实施“换水”工程,使河水变清变活。
(二)湿地水景工程
济宁拟投资4.2亿元建设20平方公里的梁济运河入湖口湿地公园,同时新建运河广场(老运河河弯段)、古运河(南门桥―济安桥)两岸绿化、北湖度假区、廖沟河公园(高新区廖沟河两岸)、王母阁公园、李营湿地公园(三号井采煤塌陷区)。完善已建成的埠庸园、哺河风景带、快活林绿地、中心闸绿地、府河绿地、秦庄绿地等沿河绿地公园,目前这几处公园升级改造工程已拉开序幕。老运河景观改造工程已完成施工及石材的招标。
利用城区运河广场、越河滨河公园和快活林西延二期工程、老洋桥河西绿地、廖沟河滨河公园等公共绿地建设。启动北湖风景区起步区绿化,加快王母阁公园建设步伐。
不过,生态旅游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从各个环节的多个要素协调入手,对全过程、全方位有重点的控制。在生态旅游水利工程建设中应注意解决项目决策的前瞻性、优化设计方案、择优选标、强化监督、培养一批高素质的管理队伍等多方面的问题。
随着济宁生态旅游水利工程的全面实施,届时,济宁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45.5%,人均绿地面积达9.5平方米,市区空气质量优于国家二级标准的天数达到284天。未来的济宁市将成为水文化的代表性城市。
参考文献:
[1]王广兵.科学发展观与都市农业[D].山东省第一届农业科技学术论文,山东省农业厅,2005.
[2]王广兵,刘心宇,刘凤菊.浅谈休闲水体工程对生态济宁建设的作用[D].“节能环保・生态济宁”重点学术研讨论文,济宁市科学技术协会,2009.
[3]郝明雷,张宝珠.园林城市渐露芳容[N].济宁日报,2004-01-31(01).
[4]孟凡佩,段本鑫,王广兵.对发展市场化农业的探讨[G] //世纪新思维.汕头:汕头大学出版社,2001.
论文摘 要:水利工程作为调节水资源,防洪防涝,提供能源的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工程,具有需用的设备众多、人员众多、施工周期长、需用资金大等特点。如何用最经济的办法完成水利工程并且保证质量就成了水利工程在设计阶段的关键要求,好的设计方案在水利工程的兴建中能起到至关重要的造价控制作用,更简单的说,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的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质量,经济性的成功度。
1 设计概算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初步设计阶段,根据国家现行的各种政策,设计文件,以及工程所在地建设条件和资金来源以货币的形式表现的经济文件是为设计概算,设计概算是水利工程造价控制的主体纲略。设计概算作为初步设计文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反映出建造该水利工程的社会总必要劳动时间,总必要劳动时间是工程造价的基础;设计概算的编制也能反映出设计单位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设计概算一旦确定,就具有约束力,因此设计概算的编制是一项政策性强、技术要求高的工作,在编制前应确定编制依据和原则,并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批准,保证概算的编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编制设计概算有一定的原则:为保证设计概算在工程施工阶段发挥出作用,必须做好设计概算的编制,主要根据以下原则:执行政策;保证质量;侧重要点。水利工程作为投资巨大,建设周期长、社会关注度高的基础设施,与国家经济各部门,社会群体,广大人民群众都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在编制设计该算时,一定要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根据水利工程的性质、资金、规模以及隶属关系,确定设计概算按那个部门的法规执行。比如,中央直属和参与的大中型水利工程,应执行水利部要求的相关政策,地方性水利工程执行地方的规定和定额;保证质量是水利工程得以发挥作用的基础,在设计概算中的质量控制直接关系到水利工程设计是否合理,工程质量是否达标的关键,质量高的设计概算,既应该起到控制工程造价的目标,也能达成施工要求的目标;侧重要点指要用重点的对工程所需材料,设备,人员工资等具体资金需要处合理统筹,水利工程的建设费用巨大,资金使用任何一个环节设计不到位,出现的资金偏差就难以估计,因此侧重要点要对资金的使用上保证较高的准确度,以实现水利工程在预算内的造价。
2 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措施
(1)用技术和经济相结合对造价进行控制,这是全程工程造价管理的需要,技术是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特点,水利工程的建设过程中,技术的运用贯穿于整个阶段,并且技术的运用,设备的购买、使用等都是占据总生产成本的重要因素,因此对技术的掌握理解是十分重要的,除此之外,还要掌握水利工程的经济运算,水利造价工程师就是水利工程成本控制的衍生,造价工程师掌握工程建设技术和经济知识,并运用这些知识确定工程总造价。在设计阶段,通过技术比较和经济分析,力求达到技术的合理运用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有效控制造价成本。
(2)以预防为主,对可能发生的造价偏差因素进行主动控制。水利工程的建设资金巨大,如何运用最少的投资实现水利工程的建设,是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重要内容。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长期以来存在投资失控,预算超标的现象,这对国民经济的危害是极大的,一方面,预算超标就意味着要舍弃其他的建设项目,给国民经济的计划安排带来困扰,另一方面,意味着设计决策或者设计方案的错误,有可能水利工程的设计作用达不到预期需求。因此,对有可能影响出现偏差的因素要提前调差,勘测清楚,针对性预估建设金额的额度。
另外,施行限额设计控制也是在设计阶段有效控制造价的重要手段,水利工程作为巨大的工程,工程建设过程中的环节很多,个别环节出现造价超支导致的总成本超支的现象,可以采用限额设计,每个环节严格按照设计要求,在要求内对资金使用严格控制,维护投资的严肃性,增强设计单位,建设单位的责任感和使用意识,有效节约国家建设资金。限额设计控制要求在建设中不得随意提高建设标准,只重视技术先进而忽略了从水利工程的实用性,这也要求设计者既重技术又重经济,二者有机结合,从而达到控制造价的作用。
(3)运用价值过程对过程造价进行控制。价值工程指运用群体智慧,通过有效组织对工程进行分析,使用较低的成本,实现所要达到的要求。这要求设计人员密切联系,群策群力,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运用最佳方案,每个环节最佳方案的叠加,整体的最佳也就实现,具体到水利工程造价控制中,就要求设计人员将建设需要的环节分离,将每个环节的最佳方案集成到整个设计的造价控制中。
3 结语
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是一个管理问题,基本过程就是编制质量高的设计概算,按照设计概算,运用一定的方法以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这个过程要求设计人员运用技术手段,发挥群体智慧,经济分析建设环节的最佳化方案,在执行过程中,严格预算定额,防止出现设计规划外的资金支出。水利工程的造价控制事关重大,造价控制严格,国家在基础设施的建设中就能用更少的资金实现更多的功能,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不仅适用于水利工程,也适用于其他基建建设,对于水利工程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需要我们不断深入研究,服务于国家人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