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教育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医学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经济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金融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管理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科技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工业杂志
CSSCI期刊 北大期刊 CSCD期刊 统计源期刊 知网收录期刊 维普收录期刊 万方收录期刊 SCI期刊(美)
SCI杂志
中科院1区 中科院2区 中科院3区 中科院4区
全部期刊
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子宫肌瘤手术范文

子宫肌瘤手术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子宫肌瘤手术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子宫肌瘤手术

第1篇:子宫肌瘤手术范文

关键词:子宫肌瘤 阴式 剔除术

Analysis of uterine fibroids vaginal surgery removed 

Zhu Xiujun 

Abstract:Uterine fibroids Vaginal surgery removed for analysis and discussion;Methods:54 cases of uterine fibroids using transvaginal excision in patients after surgery for patients with conventional treatment - antibiotic therapy,and patients were maintained for 3 6-month follow-up and recording,for detailed study and analysis; Results:54 patients with uterine fibroids vaginal surgery the patients were removed successfully,without the ureter,bladder,rectum damage due to surgery,there is no conversion to open the patient,the patient recovered well physically;Conclusion:Vaginal excision of uterine fibroids is characterized by trauma,time is short,quick recovery,to preserve the uterus,abdominal wall scar-free,cost-effective,worthy of promotion.

Keywords:Uterine fibroids Vaginal Excision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02-0039-01

在女性生殖器中,子宫肌瘤是一种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在30~50岁女性中发病率较高,月20%,通常都采用开腹剔除子宫肌瘤或切除子宫的方式来对患者进行手术,但是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和完善,子宫肌瘤阴式剔除在妇产科领域内得到了认可和应用。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006年~2011年子宫肌瘤患者中,选取54例患者采用子宫肌瘤阴式剔除术并对患者进行维持3~6个月的随访和记录,作详细的研究和分析,在本组实验的54例患者中,年龄21~49岁,平均年龄31岁;产次最少0次,最多2次;多发肌瘤22例,单发肌瘤32例,15例患者的单个肌瘤大于6cm,7例患者的肌瘤直径大于8cm,肌瘤最短的直径为4cm,最长的为12cm。

方法:所有患者月经后,相隔3~7天,方可进行手术,在进行手术的前三天,要将患者的阴道擦洗洁净。所有患者的麻醉方式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的方式并做好前期准备,在患者膀胱截石位周围进行消毒、导尿。为了确保在手术的过程中视野清晰,需要放置阴道拉钩。为了找到膀胱沟位置需要用钳夹宫颈前唇,并且将配制好的肾上腺素稀释液注射到患者的阴道前壁,以注射部位为中心,将患者的阴道壁横向切开,宫颈钳夹在阴道黏膜正中间的位置,将膀胱宫颈的间隙分离开来。用手探查患者相关部位的情况,主要探查患者盆腔、子宫及其附件,再找到患者肌瘤凸起的宫体组织,用皮钳将其钳住并牵拉,使患者的肌瘤凸起组织在阴道的切口处暴露出来,接着再在肌瘤凸出的部位纵向切开子宫浆膜层,使其深至肌瘤组织,并将其钝性分离。如果遇到患者的肌瘤很深很大,则可以分几次将患者体内的肌瘤分别剥除,通常情况下,剔除患者子宫内的肌瘤后,患者的子宫会缩小,缩小到一定的程度便可以从阴道切口出翻出宫体,并将子宫切口北欧露出来,若想缝合子宫切口,1号可吸收缝线内“8”字间断合层,如果由于子宫大而不易翻出子宫体,可以再次用皮钳来解决,用皮钳将子宫切缘钳住并在阴道切口处暴漏,便可以将子宫切口缝合,手术完毕后,要连续对患者静脉注射抗生素,持续时间为3天,并且术后6h患者便可以进食,但是必须是半流质饮食,术后24h便可将患者阴道的导尿管和纱布,当盆腔引流量不大于50ml/d时将引流管,并对患者进行随访跟踪记录。

2 结果

采用子宫肌瘤阴式剔除术的患者手术后均成功,没有输尿管、膀胱、直肠因手术受到损伤,没有中转开腹的患者,患者身体恢复良好,在手术的过程中,患者出血量平均150ml,手术时间平均85min,手术后患者的体温大多数正常,2例患者体温达到38℃,手术后患者住院时间最短的为5天,最长的为7天,对患者进行维持3~6个月的随访和记录,效果良好,术后的患者常规超声检查一切正常且无下腹不适的感觉。

3 讨论

对子宫阴式剔除术中注意事项。

在本组实验中,54例子宫肌瘤阴式剔除术患者均获得成功,没有输尿管、膀胱、直肠因手术受到损伤,没有中转开腹的患者,患者身体恢复良好,对此将此次实验的体会及注意事项作以总结:

(1)在确定手术方式前,患者必须要先进行全面的妇科检查和超声检查,并不是所有患者都适用于子宫肌瘤阴式剔除术,使用该方法进行实验的患者需要其子宫活动度比较好,而对于一些子宫肌瘤巨大、盆腔粘连或者阴道狭窄的患者并不使用,建议这类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所以对患者检查后可以确定患者肌瘤的数目、大小、部位、盆腔是否粘连以及采用哪种方式手术。

(2) 患者的肌瘤越大,就说明手术的难度越大,所以要求医师娴熟的掌握有关阴式手术的全部技巧,根据患者体内肿瘤的具体情况,适当采用肌瘤劈开、去核、破解等方法,降低手术的风险。

(3) 根绝患者体内肌瘤所在的部位确定合适的切口,如果肌瘤主体在后壁,则选择阴道后穹窿作为切口,相反,如果肌瘤主体在前臂,则选择前穹隆作为切口,缺口确定好后,还要求医师具备子宫与周围脏器解剖结构的知识,将膀胱宫颈间隙以及宫颈直肠间隙正确分离开来,进而能够顺利找到前后腹膜,并将其打开,顺利进入盆腔进行手术。

(4)手术结束后,在患者体内方志软胶管进行引流,这样做的目的有两个,一个是将盆腔引流液排除体外,另一个目的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5)术后放置软胶管引流,可了解子宫内出血情况,并可排出盆腔引流液,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4 结语

随着微创理念的发展和完善,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子宫肌瘤阴式剔除术是经阴道的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为患者保留完整的器官,而且术后不影响患者的生理功能和生殖功能,能够维持盆地解剖结构的完整性,在手术的过程中,安全可靠、操作时时间短,值得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参考文献

[1] 郑睿敏 高静.术前早知道子宫肌瘤手术患者必读[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9.2

[2] 钱睿亚.经阴道子宫肌瘤剔除25例临床分析[J].首都医科大学学报,2010(1),4-5

第2篇:子宫肌瘤手术范文

【关键词】 子宫肌瘤;腹腔镜;开腹;胃肠功能

子宫肌瘤属于常见良性肿瘤, 40~50岁女性为其好发人群[1, 2], 且其发病率为20%~30%[3]。目前子宫肌瘤常用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 其中手术治疗是最主要治疗方法。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在为子宫肌瘤患者进行治疗时, 对照组给予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 观察组给予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 其中观察组治疗效果显著,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于2011年9月~2013年9月收治子宫肌瘤患者85例, 年龄为30~48岁, 平均为(39.4±2.5)岁;其中浆膜下肌瘤32例, 肌壁间肌瘤53例。所有患者体内肌瘤的数目均不足3个, 将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内脏功能异常、宫颈癌及恶性病变患者排除。将8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对照组42例, 观察组43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病情、病程等基本资料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可展开对比。

1. 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治疗:在下腹正中处做直切口, 或在耻骨联合线上做弧形切口, 在直视下将腹壁切开, 促使子宫暴露后展开子宫肌瘤剔除术, 利用1号微乔线对肿瘤穴创面进行连续缝合, 对盆腔清理后对腹部切口进行缝合。观察组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对患者展开全身麻醉, 取头低脚高截石位并展开常规消毒, 于腹部做4点穿刺, 利用气腹针向患者腹部穿刺后将适量二氧化碳气体充入其中建立气腹, 气腹压力为14 mmHg。利用Dexon将带蒂肌瘤的蒂部扎住, 利用电凝切断并加以止血;无蒂肌瘤用单极电凝自子宫肌层直接切至瘤体组织处。对肌瘤假包膜进行分离, 促使肌瘤可完整剥离, 对创口展开电凝止血, 同时对肌层与浆膜层进行缝合, 将瘤腔关闭, 利用粉碎器对剔除的肌瘤进行粉碎后取出。

1. 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手术用时及术中出血情况, 对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正常时间、体温恢复时间、起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进行对比。

1. 4 统计学方法 利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展开统计学分析, 用( x-±s)形式表示计量资料。对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组内数据展开t检验, 当P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手术用时、术中出血情况对比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 相邻脏器均未受到损伤, 术后均未应用镇痛剂;对照组手术用时为(97.5±3.2)min, 术中出血量为(195.8±2.1)ml;观察组手术用时为(84.3±2.8)min, 术中出血量为(129.5±2.5)ml;观察组手术用时显著短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P

2. 2 两组患者术后时间指标对比 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起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

3 讨论

子宫肌瘤即子宫纤维瘤、纤维肌瘤, 是女性生殖器官良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 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引发。近年来子宫肌瘤发病率居高不下且不断升高, 对女性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子宫肌瘤不仅可导致患者盆腔紧迫, 引发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量变多等症状, 严重时还可造成不孕症[4], 因此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展开治疗。

手术治疗是子宫肌瘤治疗的主要方法, 其中子宫肌瘤剔除术应用较为广泛。子宫肌瘤剔除术不仅可对子宫生理功能、患者生育能力及盆底解剖结构完整性等加以保持, 同时这一术式给患者下丘脑-垂体-卵巢-子宫轴造成的影响相对较小, 不会影响患者手术后身心健康快速恢复。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是对子宫肌瘤患者生育功能及子宫加以保留并展开治疗的传统术式, 然而这一术式常会给患者腹部造成较大创伤, 不利于患者术后的快速恢复。在腹腔镜技术逐渐成熟及操作设备不断改进下, 尤其是在女性关于生活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下, 腹腔镜手术以其创伤较小、失血量少、住院时间较短、对腹腔造成的干扰较小、便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等优点, 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日益广泛。采取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还可对子宫生理功能予以完整保留, 故而该方法已成为了子宫肌瘤临床治疗的首选方案。在本次研究中, 观察组经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展开治疗, 对照组经开腹子宫肌瘤切除术进行治疗, 结果显示, 观察组手术用时显著少于对照组, 术中出血显著少于对照组, 这和孙延清[5]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 说明腹腔镜手术在治疗子宫肌瘤时更为安全、可靠。另外, 观察组体温恢复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起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 这揭示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比开腹手术疗效更加显著。部分学者认为腹腔镜手术后子宫肌瘤复发率比开腹手术高, 可能的原因是腹腔镜下器械触摸感觉差, 无法对处于子宫浆膜下、深部肌壁间的肌瘤有效触摸, 故而患者术后有复发风险, 因此, 在利用腹腔镜进行治疗前, 应先展开宫腔镜检查及超声检查, 对子宫肌瘤位置、数目确定后再展开腹腔镜操作。另外, 在治疗时还应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的适应症予以严格把握, 这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手术医师腹腔镜下缝合等技巧熟练;②患者为多发或单发子宫浆膜肌瘤, 肌瘤直径最大值不超过10 cm, 特别是带蒂肌瘤较为适宜。③多发肌瘤患者肌瘤数量应在4个及4个以内。然而腹腔镜手术在应用时存在一定局限性, 当肌瘤较大时会导致术中大量出血, 致使缝合难度加大, 在将肌瘤取出时所需时间较长, 而当肌瘤过深过小时, 由于无法触摸探查, 故而易造成肌瘤遗漏。同时, 手术医师应具备丰富的开腹经验与内镜操作训练, 手术费用也比开腹治疗更高。

综上所述, 在子宫肌瘤治疗中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创伤较小且失血量少, 不会对患者腹腔造成过多干扰, 便于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黄英.阴式与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的临床分析.重庆医学, 2010,39(8):975.

[2] 王康荣.巨大或多发子宫肌瘤行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剔除术临床疗效比较.中国全科医学, 2010,13(33):3804.

[3] 葛小红.腹腔镜与阴式子宫肌瘤剔除术临床疗效对比分析.中国全科医学, 2012,15(25):4083.

第3篇:子宫肌瘤手术范文

【关键词】 子宫肌瘤; 宫腔镜手术; 开腹手术; 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 R737.3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6)29-0149-02

doi:10.14033/ki.cfmr.2016.29.083

子宫肌瘤是女性群体常见的生殖系统良性肿瘤,高发年龄段是30~50岁,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如果不能及时治疗,瘤体会随之增大,甚至发生恶性病变[1]。就目前而言,手术剔除子宫肌瘤比较普遍,能够彻底清除病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伴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宫腔镜、腹腔镜等术式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表现出较高的临床价值。本文对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比了开腹手术和宫腔镜手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笔者所在医院妇产科2014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病例,共计患者60例。按照数字随机法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在对照组中,患者年龄23~48岁,平均(37.5±1.4)岁;肌瘤单发26例、多发4例;直径1.0~5.2 cm,平均(3.2±0.4)cm;位于肌壁间24例、浆膜下5例、黏膜下1例;症状表现:月经异常14例、阴道不规则出血12例,其他4例。在试验组中,患者年龄21~46岁,平均(35.8±1.7)岁;肌瘤单发25例、多发5例;直径1.2~5.0 cm,平均(2.9±0.7)cm;位于肌壁间22例、浆膜下6例、黏膜下2例;症状表现:月经异常12例、阴道不规则出血16例,其他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依据《妇产科学》[2],患者经B超检查、宫腔镜检查后确诊,符合手术指征;本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知情且自愿参与,能够积极配合医师操作。(2)排除标准:精神疾病患者,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心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

1.3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在月经干净后的3~5 d实施手术,具体操作如下。

1.3.1 对照组 行开腹手术,患者取仰卧位,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麻醉。手术切口选择在耻骨联合上方2 cm左右,横向切口依次打开皮肤、皮下组织、子宫,在直视条件下探查宫腔,剔除子宫肌瘤,使用1-0号线逐层缝合切口。

1.3.2 试验组 行宫腔镜手术,患者术前向阴道后穹隆放置米索前列醇,用于软化宫颈,麻醉方式为连续硬膜外麻醉,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扩张宫颈后,辅助应用B超进行监测,确保电切镜缓慢置入宫颈管。根据瘤体大小选择不同切除方式,对于直径在3 cm以内的肌瘤,在B超引导下直接剔除;直径在3 cm以上的肌瘤,分次片状切割瘤体。术中注意对肌瘤表面的大血管进行电凝处理,能够减少出血量。完成后使用生理盐水冲洗宫腔,退出宫腔镜。

1.3.3 术后处理 两组患者术后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2 d,观察生命体征指标变化,积极防治并发症。

1.4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和恢复时间,准确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2)术后24 h评估患者的镇静和疼痛程度,前者采用Ramsay量表[3],1分代表烦躁不安;2分代表清醒状态,能够配合临床操作;3分代表患者嗜睡,对外界干扰作出快速反应;4分代表浅度睡眠,容易唤醒;5分代表中度睡眠,对外界干扰反应迟钝;6分代表深度睡眠,对外界干扰毫无反应。后者采用VAS量表[4],其中0分为无痛、10分为最痛。(3)观察术后并发症情况,做好准确记录,常见如出血、感染、尿频、子宫穿孔等。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统计分析软件SPSS 18.0对本次研究相关数据进行处理与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字2检验;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P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和恢复时间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手术用时、排气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术后镇静、疼痛评分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24 h镇静评分、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术后并发症比较

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1例,发生率为3.3%;对照组共计发生6例,发生率为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针对子宫肌瘤的研究表明,该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同时受到细胞突变、生长因子、性激素水平的相互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和试验证实,子宫肌瘤属于激素依赖性肿瘤,雌性激素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上具有重要作用[5]。手术治疗子宫肌瘤需要根据肌瘤的位置、大小、数量等,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本次研究中,试验组、对照组分别实施宫腔镜手术和开腹手术,结果显示试验组术后恢复时间短,镇静和疼痛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当然,该术式的缺点主要是术野相对狭窄,使用电凝刀容易造成出血、子宫穿孔等并发症[7]。本次研究中试验组、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3.3%、2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综上所述,针对子宫肌瘤患者,宫腔镜手术优于开腹手术,表现在恢复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可以获得满意的镇静镇痛效果,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 Liu H.Clinical observation of the treatment of different types of submucosal uterine fibroids by hysteroscopy[J].China Practical Medicine,2013,8(29):34-36.

[2]谢幸,苟文丽.妇产科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11-220.

[3]钟苑仪.宫腔镜手术治疗黏膜下子宫肌瘤的效果观察[J].中国实用医刊,2014,41(2):106-107.

[4]黄晓武,夏恩兰,马宁,等.宫腔镜手术治疗早期弥漫性子宫肌瘤病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2,18(6):581-584.

[5] Wu Q Y.Effect of hysteroscopy on ovarian reserve fun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submucosal uterine fibroids[J].Chinese Journal of endoscopy,2013,19(10):1069-1071.

[6]赖影.宫腔镜手术治疗粘膜下子宫肌瘤的临床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213-215.

[7]孙晶,李元涛,黄晓雷,等.右美托咪定在宫腔镜手术静脉麻醉中的应用[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3,13(5):425-428.

第4篇:子宫肌瘤手术范文

35岁以上的中年妇女中,大约有15%的人患有子宫肌瘤。同时因为子宫肌瘤恶化的几率很小,一般在1%以下,所以大部分子宫肌瘤患者不必手术,只需定期追踪检查,可以每3~6个月随访一次,动态观察肌瘤大小。一般来说,对于小于5cm的小肌瘤,无临床症状(比如无月经改变及不适),可暂时不需要治疗,特别是近绝经期的妇女,绝经后肌瘤往往会萎缩变小或逐渐消失。

但是总是有一些特殊情况出现的:

1.子宫肌瘤造成大量出血,或长期的经量过多、经期过长以致贫血,而药物无法根治。此时,手术切除是有效的解决办法。

2.子宫肌瘤长到拳头大小,单个肌瘤大小大于5cm,造成骨盆中的其他器官受到压迫,压迫膀胱、直肠、输尿管,引起尿频、尿急、便秘、肾盂积水等症状,手术切除可解除症状,而且大的肌瘤发生恶化的几率比小肌瘤要大。

3.肌瘤生长速度太快,或者在更年期之后,肌瘤不但不萎缩,反而变大,此时已经不能靠药物来控制子宫肌瘤了,就必须要通过手术切除以防其继续恶化。

4.妇女不孕而其他一切检查正常,此时不孕的原因可能就是子宫肌瘤。子宫肌瘤可能会造成习惯性流产,这时您如果想要孩子的话,您就必须要手术了。切除子宫肌瘤是否要切除子宫呢?这要视肌瘤的位置、大小,以及患者的年龄、有无生育要求、症状严重程度而决定。

为什么子宫肌瘤易复发?

让很多患者接受不了的是,手术后过不了几年,肌瘤又重新长了出来,仿佛白白挨了一刀。为什么子宫肌瘤容易复发呢?

只要存在子宫和雌激素的刺激,子宫肌瘤就有复发的可能性。尤其是服用含有激素的补品,比如蜂王浆、激素养殖的动植物等可能导致子宫肌瘤的复发。子宫肌瘤复发的几率非常高,单发性子宫肌瘤(只有一个肌瘤)的复发率为30%~40%,多发性子宫肌瘤的复发率高达60%~70%。对个体而言,复发几率要看肌瘤数量、年龄、遗传、个人饮食习惯等。在未绝经女性中,术时年龄越小,肌瘤复发率越高。但多数患者在手术后2~5年左右复发。

复发原因:

1.服用含雌激素的补品,如蜂皇浆、激素养殖的动植物等,肌瘤复发几率可能会增高。

2.手术方式也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因为真正的子宫肌瘤根治术是将子宫切除。然而,有生育需求,或出于个人意愿希望保留子宫时,选择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子宫肌瘤剔除术,就会让子宫肌瘤便有了复发的可能性,因为微小的位于子宫肌壁层内的肌瘤,体积非常小,肌瘤剔除手术中无法让其“现形”,可能成了漏网之鱼。在没有完全把小颗粒的子宫肌瘤剔除干净的情况下,这类肌瘤将在雌激素作用下又逐渐长大,看起来就是子宫肌瘤复发了。

3.再生新的肌瘤。

4.发病会受遗传因素的影响。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的母亲和姐妹均有子宫肌瘤。这类有遗传因素的人,子宫肌瘤的复发几率比没遗传因素者高。

因此,对于已经做过子宫肌瘤手术的患者,不能认为肌瘤已治愈,从此可以高枕无忧,而应该定期复查,一般每三个月到半年复查B超一次。

值得一提的是,子宫肌瘤是良性肿瘤,即使复发了也不一定必须再次手术。复发肌瘤是否要治疗跟原有肌瘤的原则一致:肌瘤只有2~3厘米,本人没有任何不舒服,可以继续观察;虽无症状但超过5厘米的肌瘤可考虑手术;有些肌瘤虽体积小,但造成了症状,也要积极治疗干预。

子宫肌瘤术后能否怀孕

对于做完肌瘤切除手术后的病人来说,是不能马上怀孕的,因为子宫上有切除肌瘤后留下的瘢痕,如果切除的肌瘤较大较深,就如同做了剖宫产一样,子宫需要一定的恢复过程。如果伤口尚未充分愈合,马上怀孕,则有发生子宫破裂的危险。

第5篇:子宫肌瘤手术范文

是否手术需看病况

子宫肌瘤虽属于良性肿瘤,但目前治疗方式不是传统的药物治疗,而是手术或新的海扶刀、动脉栓塞药物等方法。然而,并不是每一个患了子宫肌瘤的人都可以选择手术。那什么样的肌瘤需要手术处理呢?首先,肌瘤有了症状,就需要手术处理。主要的症状包括月经量过多、继发贫血、压迫膀胱产生尿频症状或者压迫直肠产生便秘或排便困难等。太大的肌瘤,譬如查体发现子宫像怀孕12周大小也要考虑手术处理。此外,如果怀疑肌瘤有恶性变的可能,为排除恶性变的可能性,也应考虑手术。

对于年轻的未生育的妇女,如果有生育的要求,多大的肌瘤应该考虑手术,目前没有统一的认识,有人认为4厘米以上就需要手术,有人认为7厘米以上才需要手术,对于小的肌瘤可以不予处理。孕妇最主要的担心是在孕期发生红色变性,导致疼痛和流产,但是几率不大,有不少人可以带瘤妊娠(怀孕过程中肌瘤可能会长大)。如果没有生育要求,小的没有症状的肌瘤完全可以不进行处理,肌瘤发生恶性变的几率不大。

是否保留子宫 需看子宫的作用

无论是通过何种途径进行手术(开腹、腹腔镜或者是阴式手术),子宫肌瘤的手术有两种,一种是剔除肌瘤把子宫保留下来,另外一种是切除子宫的手术,两种手术有不同的适应证。选择何种手术方式主要是要根据患者的年龄、生育要求来决定。

子宫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生孩子,另外一个是来月经,子宫和人衰老不衰老没有关系,体内的雌孕激素是由卵巢分泌的。年轻的妇女,有生育要求的,一般是行肌瘤剔除术,而对于接近于绝经无生育要求的患者,以选择子宫切除术为宜。在门诊遇到不少近绝经期的患者强烈地要求保留子宫,虽然从技术上来说完全可能,但是作为医师来说,冒着复发以及二次手术困难的危险,一般不会建议患者进行这样的手术。这样的患者如果愿意尝试新的聚集超声的治疗或者动脉栓塞治疗,倒是可以考虑,但是任何保留子宫的手术都要面临复发的风险。

手术方式 选择有标准

若是考虑行子宫肌瘤剔除术,可以通过开腹、腹腔镜、宫腔镜进行或通过阴式手术进行。

开腹术:几乎适应所有子宫肌瘤;创伤大恢复慢

开腹手术是传统的手术方式,通常情况下是在下腹部做一个10厘米左右(具体取决于肌瘤的部位和大小),该术式几乎适合于全部的子宫肌瘤,但是相对来说创伤较大,恢复得慢些。

腹腔镜、宫腔镜:肌瘤大小、位置、个人有特殊要求;创伤小,恢复快

腹腔镜技术是近20年来逐渐流行的一种手术方式,它是在腹壁上打上3~4个直径0.5~2厘米的切口,通过手术器械把子宫肌瘤切除的一种手术方法,由于腹壁手术疤痕小,术后恢复快,受到多数患者的欢迎。

有人会问,肌瘤一般都比腹腔镜的切口大,怎么取出呢?不用担心,现在有一种器械叫肌瘤粉碎器,可以将子宫肌瘤粉碎后从小孔中取出。腹腔镜手术由于手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因此已经成为目前子宫肌瘤治疗的一种主要方式。

但是并非所有的子宫肌瘤剔除都是可以通过腹腔镜进行,如果肌瘤太多,由于腹腔镜手术缺少触觉,对于小的肌瘤就不能触及到,因此有可能造成遗漏。如果术前超声提示肌瘤超过5个,就不要非得坚持腹腔镜手术。如果肌瘤太大,譬如超过10厘米,手术时候出血多,缝合困难,也不考虑首选腹腔镜手术,考虑开腹手术比较合适。如果患者肌瘤大于10厘米,又坚持腹腔镜手术,术前也可考虑应用一些药物来缩小肌瘤的体积,但是费用昂贵(每支GnRH-a针剂费用在2000元左右,需要用1~2支)。

宫腔镜手术主要是适合于位于子宫腔内部的肌瘤。

阴式手术:肌瘤位置要求特殊;创伤小,感染风险略高

阴式手术对肌瘤的大小、个数以及肌瘤的部位也有特殊的要求,一般而言,适合于肌瘤直径在7厘米以下,个数不超过2个,肌瘤比较靠近下面。阴式手术后疼痛较轻,但是相对而言,由于阴道是有菌的环境,术后发生感染的风险略高。

总的来说,手术能不做就尽量不要做,一是手术有风险,二是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往往会发生比较严重的粘连。也就是肌瘤与膀胱、肠管以及盆壁发生粘连,这样的粘连可能会产生腹痛的症状;有的没有症状,但是对二次手术影响较大,二次手术往往不能通过腹腔镜手术来进行处理。因此,如果要手术,能一次性解决问题的尽可能一次性手术解决。

链 接

子宫肌瘤治疗新方法

目前提到比较多的新方法是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和动脉栓塞治疗子宫肌瘤。

聚焦超声的原理是类似于太阳灶,通过将超声波的能量聚集到一个焦点上,焦点局部的温度上升到80℃以上,起到消融子宫肌瘤的目的。该方法在2003年就得到了美国FDA的批准,目前国际上有两家公司的产品,一家是以色列的Insightec公司,另外一家是我国的重庆海扶公司,国内在这方面的设备制造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不差于以色列的技术。从目前的临床治疗效果观察来看,在治疗后3个月后子宫肌瘤的体积就可以得到明显的缩减,体积可以萎缩50%以上,对于有症状的肌瘤,也可以获得症状的缓解,整个治疗过程可以在门诊完成。以色列公司是在核磁共振的监测下,而重庆海扶公司的设备目前是在超声的监测下完成,由于是聚集的方式,皮肤没有损害,也没有刀疤,创伤较小。

第6篇:子宫肌瘤手术范文

关键词: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子宫切除;

【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02(2015)04-0575-02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中最常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间有少量纤维结缔组织?育龄期妇女子宫肌瘤的发病率有20%~30%?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保留子宫及其生育功能的一种建设性的手术[1]?适用于年龄在40岁以下渴望生育的子宫肌瘤患者?选取 2014年1月~12月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方法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40例,患者年龄 22~46 岁,平均31岁,单发30例,多发肌瘤10例?肌壁间肌瘤39例,浆膜下肌瘤1例,肌瘤直径3~7cm,平均4.5cm?重度痛经18例,中度痛经12例,影响工作和生活?

1.2 方法:患者置膀胱截石位,以利于肌瘤从后穹隆切开取出?腹壁穿刺点:在下腹部进行第二?第三?第四穿刺,穿刺点的位置应该根据子宫增大的程度相应向上选择,便于手术操作?注射血管收缩剂50ml空针抽取10~20U催产素溶于40ml生理盐水中或者将0.5ml肾上腺素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分几点穿刺入子宫肌瘤假包膜层,助手将药液注入?在子宫肌瘤最突出处,电凝纵行切开子宫肌层与肌瘤直径等长,达肌瘤假包膜层?切开时明显的?较大的血管应电凝后再切断,及时止血[2]?剥除子宫肌瘤,将子宫肌瘤螺旋锥旋转刺入子宫肌瘤或用有齿抓钳夹持提起子宫肌瘤,用拨捧或冲洗管分离肌瘤和子宫肌层?分离至肌瘤基底部,电凝基底部后剪断,暂时将肌瘤放在子宫直肠陷凹处?剪断之前,向上方提起肌瘤,充分暴露肌瘤床,止血?取出子宫肌瘤,经阴道切开后穹隆,在腹腔镜下将肌瘤向后穹隆方向用力,经后穹隆取出肌瘤?小于5cm的肌瘤,可在腹腔内用剪刀剪成似锯齿状从腹部取出?或用组织粉碎器将肌瘤“粉碎”成条状取出?

2 结果

40例子宫肌瘤患者经腹腔镜手术,手术时间平均65min,术中出血65~140ml,平均105ml?术后腹腔引流出血量平均65ml,术后平均住院7天?术后无盆腔感染及穿刺口感染发生?

3 讨论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子宫肿瘤,由子宫平滑肌细胞增生而成,其中含有少量的纤维结缔组织,其确切的诊断应该为子宫平滑肌瘤?子宫平滑肌瘤的发生发展和消退都与内分泌激素有着密切的关系?肌瘤的发生和生长是一个多步骤的过程?孕酮的致有丝分裂作用可能增进体细胞突变的繁衍?肌瘤增殖是无性繁殖的扩大,在这过程中可能是雌激素?孕激素和局部生长因子间的复杂相互作用的结果,作为肌瘤生长的促进因素,雌激素与孕激素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

肌瘤多为球形实性肿瘤,表面光滑,周围有肌纤维束和结缔组织形成的假包膜,界线明显?肌瘤切面呈漩涡状结构,白色?质硬?按肌瘤生长部位分为宫体肌瘤(占92%)和宫颈肌瘤(占8%)?根据肌瘤与子宫肌层的关系分3类?肌壁间肌瘤位于子宫肌层内,周围均被肌层包绕,为最常见的类型,占60%~70%?浆膜下肌瘤向子宫浆膜面生长,突出于子宫表面,约占20%?浆膜下肌瘤继续向浆膜表面生长,基底部形成细蒂与子宫相连,成为带蒂的浆膜下肌瘤;若肌瘤向宫旁生长,突入阔韧带两叶之间称阔韧带肌瘤?黏膜下肌瘤(向子宫黏膜方向生长,突出于宫腔,表面由黏膜覆盖,称黏膜下肌瘤,约占10%~15%?

子宫肌瘤由平滑肌和结缔组织所组成,又称为子宫平滑肌瘤,是女性生殖器官中最常见的良性肿瘤,是导致子宫切除术的主要原因之一?多见于30~50岁妇女?目前在总体女性人群中,子宫肌瘤的患病率仅能反映与症状有关的子宫肌瘤的百分数,而肌瘤大部分是无症状的,故很多患者因无症状或因肌瘤较小,临床不易发现而被遗漏?随着B超等影像学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近年在妇女普查中发现很多无症状肌瘤患者,但缺少确切统计资料?

腹部子宫肌瘤切除术为经腹切开子宫肌层的假包膜,从假包膜中剥出肌瘤,不切子宫,可以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适于

参考文献

[1] 李力.子宫腺肌病[M].乐杰.妇产科学.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32.

第7篇:子宫肌瘤手术范文

【关键词】 子宫肌瘤; 腹腔镜; 微创手术; 手术配合

随着微创妇科腹腔镜手术应用,更多的妇科患者愿意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腹腔镜下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是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治疗方法,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它具有手术切口及术后痛苦小、治愈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相比传统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创口大、术后恢复慢具有明显优势。手术是否顺利进行与手术护士的密切配合有一定的关系,但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认真做好手术中的各项护理工作,掌握好手术中的配合要点。笔者所在医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共有105例患者实施腹腔镜下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手术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实施腹腔镜下微创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105例患者,年龄28~56岁,平均年龄 38岁;其中肌壁间肌瘤52例,浆膜下肌瘤35例,黏膜下肌瘤18例,105例手术均获成功,术中无大出血,术后未使用止痛药,术后为了防止感染适量抗生素,24 h拔出尿管,患者适应较好,手术接受后继续住院天数为3~6 d,平均4.3 d,全部治愈。术后随访11个月,无1例并发症发生。

1.2 手术方法 采用全身麻醉的方法,麻醉成功后去枕平卧位,取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协助术者建立气腹,冲入CO2气体,气腹压为10~14 mm Hg,阴道内放置杯状举宫器,手术切口一般采用脐部、左下腹和右下腹三切口,各切口长约1.0~1.5 cm,用10 mm 套管针穿刺并置入镜头,在视屏系统的监视下,分别置入5 mm及10 mm 套管针,认真检查子宫及附件情况,查看子宫肌瘤生长的部位、大小及数量,分离子宫浆膜层和肌层,彻底摘除肌瘤,用电动碎宫器协助取出切除的体积较大的肌瘤,并彻底冲洗腹腔,最后拔除穿刺套管并缝合窗口。

1.3 护理

1.3.1 术前护理 (1)术前访视:腹腔镜是近年新开展的一项技术,患者及家属对这种新型的治疗方法不了解,担心治疗效果不理想容易出现恐惧、忧郁、紧张的心理变化。因此,需护士进行心理护理,护士在手术的前一天与患者交流,互相沟通,告诉患者这种手术的有点,介绍治愈良好的病例,建立患者和家属治愈的信心,熟悉患者的病情及基本信息,介绍手术室环境、麻醉方法,有针对性简单介绍女性生殖系统的解剖和生理功能,耐心讲解手术的原理、方法,介绍手术创伤小、效果好、恢复快等优点,交流中注意患者的表情变化,善于发现患者对护士讲解的表现,对能够引起患者积极治疗的方面多做介绍,也可以让同期去的良好效果的病友做介绍,取得患者的信任以取得患者及家属的理解和配合[1],减轻患者和家属对手术的顾虑,使他们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接下来的手术,也可以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介绍完毕时并告知患者术前晚9点后禁食,以免肠胀气妨碍镜检视野。(2)术前准备:术前一天做好皮肤准备, 尤其是对脐部要严格的清洁和消毒, 防止切口感染;术前12 h,禁食、8 h禁水;手术前一晚及术晨使用肥皂水做大量不保留灌肠,目的是清洁肠道,防止术中肠内容物污染手术区而引起严重的感染, 并排空膀胱,术前30 min给予全身麻醉,物为0.1 g鲁米那,0.5 mg阿托品,肌肉注射。(3)手术物品准备:腹腔镜摄像监视系统、电脑显示屏、光源系统、二氧化碳气腹机、高频电凝线装置、碎瘤机、冲洗抽吸系统、电脑图文处理系统及手术所需器械。安装好各种仪器并加以检查,确保运转良好,手术间室温调在22~25 ℃之间,湿度40%~60%。

1.3.2 巡回护士的配合 患者入室前常规核对无误后,患者取舒适,建立上肢静脉通道,保持液体通畅;在麻醉前截石位, 此时患者清醒,可以自主参与的安置保证在手术中采取自己感觉较为舒适的位置, 但要保证该不会影响手术的操作。手术中巡回护士应熟悉手术不同阶段对及手术床倾斜度的要求,并随时根据手术的要求及时调节,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中要求头的位置低于臀部15°~30°,头部垫高20°~30°,双肩部垫海绵垫,用肩托固定,避免头部过度充血[2],协助麻醉医生进行麻醉诱导,负板紧贴于大腿,注意身体各部位不能与金属接触,防止意外电击伤,正确无误安装腹腔镜的仪器、设备及各种管道,尤其是要保证手术室各主机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保证显示屏的图像清晰。与洗手护士核对器械并记录于手术护理记录单上,严密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随时提供手术台上所需一切用物。

1.3.3 洗手护士的配合 备二部无菌器械车,将普通器械和腹腔镜器械分开放置,认真检查器械的完整性,常规消毒铺巾后建立气腹后,使CO2气腹机压力维持在12~14 mm Hg[3]。密切关注手术进展,及时备好5 mm及10 mm套管针,提前准备好用电动碎宫器,待切除肌瘤后及时递上,并准备好大号标本袋,缝合子宫,冲洗腹腔,拔除穿刺套管并缝合各穿刺口,手术结束时,患者双腿应慢慢的被放下以防低血压,因喊着的血液离开躯干重新进入下肢会导致心脏,脑等重要脏器的缺血[4]。

2 结果

经密切护理配合,本组10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成功,无中转开腹病例,手术时间50~80 min,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恢复良好,均无并发症及后遗症。

3 讨论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手术的突出优点是手术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患者痛苦少,术后恢复快,女性患者易接受等优点。手术能否顺利进行与手术前、中、后的护理密不可分,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在手术时游刃有余。因此,术前正确评估患者的心理,做好患者的心理、生理准备,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手术较为依赖设备仪器,器械护士应熟练整个手术过程,及时准确无误地传递器械,提高手术质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风险。术后加强观察,有效缓解伤口疼痛,积极防止感染、伤口愈合不良[5]。

综上所述,随着微创妇科腹腔镜手术在临床上大量的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已经被很多的妇科患者所接受,但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对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专门培养一批腹腔镜手术的护士是有必要的,建立相对固定的腹腔镜手术配合小组,减少人员变换对器械的管理、保养、使用上的潜在影响, 术前准备是手术顺利能够进行的保障,尤其是术前对手术仪器的调试,是一项很有意义的工作,它能够决定手术是否可以按计划执行。在检查时如遇故障及时维修,应该及时联系相关人员,确保手术时仪器的完好,手术护士应熟悉手术步骤和程序,掌握仪器的使用和腹腔镜器械的拆卸和使用,并对手术进程有一定的预见性, 只有具备这些经验的护士才能在手术中顺利的协助医生完成相关的工作,在手术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手术护士在配合手术时应该精力集中,传递器械准确稳妥准确,确保术者在目不离开荧光屏取用到合适的器械,尽量减少术者不必要的动作,这就要求护士传递器械是准,且方向正确。因此,必须认真做好手术中的护理配合工作,掌握好各种手术的护理配合要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配合,以更有效杜绝或减少护理失误,提高护理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蔡煦华.57例腹腔镜辅助阴式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J].家庭护士,2008,21(6A):1605.

[2] 冯彩娣,吴爱芬,张芳燕.腹腔镜下全子宫切除术的手术配合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0,19(2):249.

[3] 林金芳,冯缵冲,丁爱华.实用妇科内镜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276.

[4] 宋烽,王建荣.手术室护理管理学[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45-52.

第8篇:子宫肌瘤手术范文

关键词: 腹腔镜;子宫肌瘤;疗效

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常见疾病,大部分患者在育龄期发病,临床主要病变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月经时间延长、下腹部出现包块、白带增多。由于工作压力大、生活环境影响,患者发病年轻化[1]。采用腹腔镜下切除,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是很大的突破,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术中失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我院选取20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她们进行不同的处理,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选取 2014年10月到2015年6月作为研究时间,200例子宫肌瘤并且行切除术的患者作为调查对象,将200例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对照组100例患者,年龄范围在(27~55)岁,平均年龄为(42±1.3)岁, 治疗组100例患者, 年龄范围在(28~54)岁,平均年龄(41±2.4)岁。首先对两组患者的基本情况进行评估,确保三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等一般情况基本相同,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选取100例患者,用临床上常用的处理方法切除,治疗组选取100例患者,在腹腔镜下切除子宫肌瘤。腹腔镜下切除方法:第一步给予患者全身麻醉,术中持续行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度,采取截石位;第二步规范消毒以后,在脐周相应部位做小切口;第三步为患者提供人工气腹的处理;第四步置入腹腔镜观察病变及情况;第五步在左、右下腹分别做穿刺点,观察查子宫肌瘤的数目、位置,与周围组织粘连情况;第六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2]。

1.3疗效评定指标:

记录对照组和治疗组患者的临床效果,可以从手术耗时、术中失血量,伤口大小,痊愈时间等方面对比。

1.4统计学处理

对文中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5.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

2 结果

2.1治疗后的临床情况

治疗组患者在手术耗时(70.5±2.1)min、术中失血量(116.9±1.3)ml、术后并发症(4.9±1.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4.9±2.3)min、(123.4±1.5)ml、(8.4±2.2)%,统计学上有意义(P

表1:两组患者临床效果情况[(X±S)]

3讨论

子宫肌瘤是一种女性常见疾病,大部分患者在育龄期发病,临床主要病变表现为月经量增多、月经时间延长、下腹部出现包块、白带明显,患者年龄、雌激素水平和家族史是此病的发病因素[3]。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肌瘤的类型、大小有关,大肌瘤可有明显体征在腹部可触摸到不规则肿块,容易引起压迫症状,妇科检查可扪及增大的子宫。有的肌瘤在窥镜检查下即可以看到明显的病变肌瘤。传统的手术疗法,需要开刀开腹,增大手术风险,而且恢复慢,伤口感染几率大,相比较腹腔镜下子宫切除术优势不大[4]。而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切除术,不仅可以有效的治疗子宫肌瘤,而且手术不开刀,切口小,不易感染且美观易被患者接受,在子宫肌瘤切除术中有很高的推广意义;手术耗时短,手术后几乎可立即出院、可以保留子宫不影响生育能力。研究表明治疗组患者在手术耗时(70.5±2.1)min、术中失血量(116.9±1.3)ml、术后并发症(4.9±1.5)%明显少于对照组的(84.9±2.3)min、(123.4±1.5)ml、(8.4±2.2)%,统计学上有意义(P

综上所述,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具有很好的临床效果,可立即出院、伤口感染率小、切口不影响工作生活,可以作为临床上的手术首选方法。

参考文献:

[1] 支翠芳. 腹腔镜下子宫肌瘤手术的疗效研究[J]. 安徽医药,2014,10(8):1538-1539.

[2] 王瑜娟. 腹腔镜下行子宫肌瘤手术的护理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下旬刊),2014,10(6):3387-3388.

第9篇:子宫肌瘤手术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1月~2014年11月间本院收治的50例子宫肌瘤合并高血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高血压诊断标准[2]。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5例。研究组患者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4.98±12.57)岁;其中4例行子宫全切术,7例行子宫次切术,14例行子宫肌瘤剜除术。对照组患者年龄43~70岁,平均年龄(55.23±12.78)岁;其中5例行子宫全切术,8例行子宫次切术,12例行子宫肌瘤剜除术。两组患者年龄和手术方式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具体包括:①术前护理:在患者进行手术前,医护人员应详细告知其手术的方法及相应的注意事项。由于许多患者在手术前会担心手术会对身体及术后生活造成不良影响,容易出现不安、抑郁、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因此医护人员应在术前向患者详细介绍手术的相关知识,以消除患者的顾虑。同时,因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高血压症状,医护人员应针对患者的心理情况给予合适的心理指导,使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②术中护理:在患者进入手术室后,护理人员应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和各项生命体征,进行常规消毒,并根据患者的血压给予合适的降压药物,辅助手术医师完成手术。③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压的变化,待患者回到病房后,每隔30min对患者测量1次血压,若出现血压不稳情况则立即通知医师并进行合适的处理。待患者血压平稳超过1d后可改为每隔2h测量1次血压,超过3d后可改为测量2次/d。对出现伤口疼痛的患者,应给予适当的安慰,并按患者的疼痛情况采用适当的镇痛药物进行治疗。患者血压平稳1~2d后可协助患者下地进行适当活动,以促进患者的恢复。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血压变化情况。使用SF-36生命质量量表对患者干预后的生命质量进行评分,其包括患者的生理功能、社会功能、情感职能、心理功能、活力、总体健康及疼痛等7个项目,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3]。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血压对比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评分对比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小结

子宫肌瘤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通常诊断为良性,其患者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痛经、月经失调及腹部有肿物等症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血压病的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从而导致子宫肌瘤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的发生率逐渐上升。在两种疾病的作用下,在围手术期很容易出现术后感染和血压升高等症状,从而影响手术的成功率和患者的预后。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AI写作,高效原创

在线指导,快速准确,满意为止

立即体验
文秘服务 AI帮写作 润色服务 论文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