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大学生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大学生实习工作自我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大学生实习工作自我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大学生实习工作自我

第1篇:大学生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在思想上,我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参加公司每次的培训。要求积极上进,爱护公司的一砖一瓦,一直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工作者的重要性。

在学习上,更是对自己严格要求,端正工作态度,作到了理论联理实际;从而提高了自身的一专多能的长处及思想文化素质,包括生活中也学到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做事原则,能与同事们和睦相处。

在工作中,我努力一丝不苟,无论在总台、还是在客服部门,都是以客人为先,尽量满足客人的要求。那时候是学习gps的操作技能,不管在哪个部门,都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就是凭着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争当行家里手。为我以后的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2篇:大学生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在思想上,我能够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公司的各项规章制度,坚持参加公司每次的培训。要求积极上进,爱护公司的一砖一瓦,一直严谨的态度和积极的热情投身于学习和工作中,虽然有成功的泪水,也有失败的辛酸,然而日益激烈的社会竟争也使我充分地认识到成为一名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优秀工作者的重要性。

在学习上,更是对自己严格要求,端正工作态度,作到了理论联理实际;从而提高了自身的一专多能的长处及思想文化素质,包括生活中也学到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有严谨的生活态度和良好的生活作风,为人热情大方,诚实守信,乐于助人,拥有自己的良好做事原则,能与同事们和睦相处。

在工作中,我努力一丝不苟,无论在总台、还是在客服部门,都是以客人为先,尽量满足客人的要求。那时候是学习gps的操作技能,不管在哪个部门,都严格要求自己,刻苦钻研业务,就是凭着这样一种坚定的信念,争当行家里手。为我以后的工作顺利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第3篇:大学生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关键词]高职院校;顶岗实习;思想政治教育

[作者简介]梁业胜,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招生就业处副处长,副教授,硕士;黄翠瑶,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公共教学(社科)部主任,讲师,硕士,广西南宁530003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09)04-0160-03

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普遍采用的一种实践教学模式,一般是学生在校内完成两年的基础理论和部分专业技术课程之后,第三年到专业相应对口的企业带薪实习3―6个月。在顶岗实习阶段,大学生从单一的校园学习生活来到纷繁陌生的社会工作生活,以不同的社会角色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激烈的就业竞争,承受着前所未有的困惑和压力,产生一些思想和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如何做好这个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对于许多高职院校而言,仍然是一个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一、大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随着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和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毕业生到企业开展为期半年左右的顶岗实习已成为高职院校进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一种重要教学组织形式。顶岗实习是大学生从校园生活进入社会生活的过渡阶段,既是校园学习生活的延续,又是社会生活的前奏。在这个阶段,大学生以“准员工”的角色在企业岗位上进行生产实践,既是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对象,又是企业生产管理的对象。因此,这个阶段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即是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与对接的需要,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和提高毕业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职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由“校园人”向“职业人”的转变。

开展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有利于大学生在社会生产实践中掌握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运用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有利于大学生顺利地完成顶岗实习的学习任务和工作任务,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提高职业适应能力,增强就业竞争力;也有利于大学生在顶岗企业的具体生产岗位上与社会实现“零距离”接触,在相互了解、相互选择的基础上顺利实现就业。

二、大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管理体制,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渠道不畅。由于顶岗实习教学一般都安排在校外企业进行,大多数高职院校对这个阶段的教育教学不够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缺乏周密的计划,没能建立起完整有效的管理体系。主要表现为:一是在这个阶段的教学计划中没有体现。出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内容;--是没有建立起一套能使学生与班主任、辅导员、实习指导教师、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等进行思想沟通的有效载体;三是没有建立起全校性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机构,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没有形成合力;四是学生群团组织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功能难以实现。

(二)缺乏健全的规章制度,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松散。一是顶岗实习管理机制不健全,实习效果较差。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教学,大多依靠实习指导教师的个人社会关系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一般只有口头协议而无正式协议,难以规范和监督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行为。二是顶岗实习管理模式单一,顶岗企业没有积极性。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顶岗实习往往只考虑学校的教学安排,学生实习批量安排、时间统一,不考虑企业的接收能力和工作需要,这自然影响了实习单位的积极性。三是实习指导教师实践能力不强,难以胜任实习指导工作。四是学生顶岗实习日常管理的评价制度不完善。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评价无法依据学生在顶岗企业的实际表现进行,在学生评优评先、奖助学金发放、就业推荐等工作上,个别辅导员、班主任随意性较强,出现了一些对部分顶岗实习学生不公平的现象。

(三)缺乏稳定的实习基地,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力量单一。由于大多数高职院校没有与企业建立起稳固的实习就业基地,校企合作没有形成双赢的局面,顶岗实习企业缺乏建立实习就业基地的热情。在校企合作关系中,由于没能给予企业足够的现实利益,学校开展工作处于相对被动状态,难以向企业提出更多要求,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顾及。

(四)缺乏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不当。目前高职院校实习岗前教育,一般由教学管理部门安排安全生产、实习管理、就业指导等内容的教育,没有真正找到与现代企业对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相一致的教育内容,与企业文化建设要求相衔接的思想政治教育无从谈起。由于缺乏针对性,大多数企业还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对参加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岗前培训,造成企业过多的负担,挫伤了企业接纳顶岗实习学生的积极性。

(五)缺乏鼓励性的政策法规,导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保障不全。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学校、教育行政部门和政府对顶岗实习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承接实习的企事业单位也应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国家应该出台鼓励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接收大学生顶岗实习的政策法规,约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否则学生一旦在实习期内出现诸如安全事故的事件,实习单位与学校互相推诿,学生的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从而严重挫伤了实习企业的积极性。

三、大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本原则

(一)学校与企业共同教育的原则。根据顶岗实习阶段学生以双重身份分散在各个企业的特点,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及管理工作必须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完成,形成学校和企业共同教育、共同管理的模式。学校和企业应当共同成立专门的组织机构,分别安排专人共同负责,定期沟通,相互配合,齐心协力共同做好顶岗实习阶段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企业文化相衔接的原则。由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侧重于理论,大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只局限在理论认识层面,缺乏职业实践活动的体验,导致进入职业活动实践后,不少学生出现对岗位工作要求不适应的现象,缺乏企业文化中普遍认同的爱岗敬业、吃苦耐劳、诚实守

信、热情奉献、团队合作的素质和能力。因此,在顶岗实习阶段,学校应该针对企业文化的特质,对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三)专业技术实习和岗位职责双重考核的原则。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学习包括专业技术学习与岗位职责学习两方面。因此,高职院校对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应进行专业实习和岗位职责的双重考核,利用考核将两个方面的任务要求有机地衔接起来,以更好地全面实现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专业学习和职业实践的双重目的。

(四)深入了解和定期汇报相结合的原则。顶岗实习指导教师一方面要深入到实习单位,深入到学生中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帮助学生解决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要求学生实习期间定期汇报实习情况并定期写出实结或心得,可以采用集中、分散、讨论、演讲、互动等多种形式汇报。内容包括企业的基本状况、岗位职责、工作环境、工作内容、工作流程、实习感受、自身技能的提高等。通过掌握学生的思想变化情况作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工作,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五)教师引导与学生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大部分时间是自我管理。根据这个特点,实习指导教师应结合实习的具体情况,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带头作用,正确引导学生党团组织开展优秀实习团队、优秀实习生的评比活动,努力调动学生的积极因素,解决实习生工作生活中,的实际困难,鼓励他们制定个人奋斗目标,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批评、自我修养、自我反思的教育作用。

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顶岗实习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措施

(一)建立统一领导的实习管理机构,明确顶岗实习阶段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职责。顶岗实习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同参与,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因此,加强齐抓共管、统一领导的顶岗实习管理机构建设至关重要。在学校,要建立起学院党政领导直接领导、教务处统筹安排、各职能部门协同配合,各系各教研室层层落实的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在顶岗实习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具体职责,制订出具体可行的考评奖惩制度。同时,学校与企业还应合作成立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形成学校(企业)―带队教师―企业班组长一学生干部四级联动的管理网络,共同制定教学方案、实习计划和管理办法,共同负责实习学生的日常管理,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场合、方式,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学生实习期间双方的管理责任,确保整个实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

(二)建立完善的实习管理制度,确保管理育人目标的实现。首先,要严格执行实习纪律管理制度。大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如果纪律涣散,轻则影响实习效果,重则造成企业经济损失和生产事故。因此,要对学生进行校规校纪和厂规厂纪教育,要求学生严格遵守有关纪律,严守工作岗位,杜绝迟到、早退、旷工现象,严格履行请假手续,严禁私自换岗和顶岗、缺岗现象。其次,要实行契约化管理制度。大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走出校门到企业的具体生产岗位去,育人环境和育人主体都发生了变化。为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对顶岗实习应实行契约化管理,通过协议较好地协调和保证学校、学生、企业各自的权利与义务。作为学校应为学生争取合法的权益,如安全、劳动条件、生活条件、劳动报酬等,作为学生也应与学校、企业签订有关协议,并认真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学生履约的过程,既是接受诚信教育的过程,也是学习维权的过程。最后,要建立奖惩分明的激励制度。对于在思想道德践履方面做得好的实习生要表扬,在评优、评先进、入党、就业评价上给子充分肯定;对于在思想道德方面表现不好的实习生,要严肃批评、教育,情节严重的给予必要的处分。通过鼓励措施在实习生中树立高尚思想道德的学习榜样,鞭策措施则约束实习生的不良行为,可以普遍提高实习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三)建设一批稳定的实习基地。促使企业对学生开展企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顶岗实习需要企业的积极配合,需要建立一批相对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为此,应找准企业与学校的利益共同点,在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赢发展的原则下,将学校的人才优势与企业的资源优势有效结合,建立良好的校企合作关系。长期合作、稳定双赢的实习基地,有利于学校针对不同企业情况、不同企业文化特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根据不同学校、不同专业的素质特点,选择有企业文化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生在顶岗实习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第4篇:大学生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就业指导;问题

【中图分类号】 G64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08-092-2

大学生就业问题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还关乎到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大学生就业一直是全国关注的一个重点话题,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我们需要不断地自我完善,创新方法,促进大学生就业指导的有效进行。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与问题

(一)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意义

就业是大学生获得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方法,是他们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效途径。然而,由于现在的大学生从幼儿园开始就与社会隔离,缺乏一定的社会实践经验,对于自身的定位模糊,职业规划不明确,面对铺天盖地的就业信息也缺乏一定的选择标准和就业技巧。这些问题导致很多大学生不能找到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方向,盲目就业甚至找不到工作,给社会带来很大的人力资源浪费。这就要求学校要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发展方向,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其次,做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还能够有效促进社会人才配置的均衡,促进东部沿海与西部城市之间的人才调配,城市与农村之间的人才调配,帮助大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地区就业。帮助大学生进行合理、及时地就业不仅能够为他们的生活提供保障,还能够给他们带来安全感与归属感,有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目前高效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影响工作的进展。首先,对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涵理解不够全面,就业指导目标不够明晰,忽视对于大学生人生观、就业观的教育,一味地追求就业率,片面地认为就业率高就等于就业情况好。其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内容单调,没有针对性。很多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仅仅局限于面试技巧的传授和就业形势的介绍,内容狭窄、功能单一,缺乏职业道德教育和总体安排,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要求。就业指导工作的对象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仅仅对毕业年级进行就业指导,忽视了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期性与艰巨性。与此同时,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在指导机构建设、信息平台服务等众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不足。

二、大学生就业指导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就业指导目标的差异性

各学科对于大学生的培养目标不一样,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也不尽相同再加上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大学生就业指导应该实行差异化的方针。首先,要对本校与其他高校进行区别分析,寻找自身的优势与弱点;对本校不同专业之间进行区别分析,明确各专业的特性已经培养目标,社会对于各专业的人才要求;对于同一专业不同学生群体之间也要进行区别分析,了解不同的学生就业观、职业规划与发展方向。只有对这三者进行详细的区别分析,才能明确就业指导工作的具体目标、方法、工作方向。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特点,对他们进行优势定位,指导学生对自身有一个合理的认识,帮助他们在求职过程中扬长避短。另一方面要做好推荐工作,根据学校的特点以及社会资源,向不同的单位推荐不同专业、特点的学生,邀请不同的单位来学校进行校园招聘,为学生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

(二)就业指导工作的全程化

在就业指导工作中,不仅仅是要针对应届毕业生进行就业指导,还要针对基础年级的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对于新生,要树立他们的就业危机意识,增强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通过就业问题激发他们的奋斗意识帮助他们知识与能力的提升,促进他们职业观的尽早形成。对于大二的学生,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大学知识基础,离毕业也更近一步,学校应该积极为他们打造与社会接触的平台,对他们进行一定的实习指导,鼓励他们在暑期、寒假进行社会实习与社会实践,为他们创造更多的机会去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避免与社会脱节。他们在接触社会的同时,更明确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认清自己与这样的标准之间的差距,不断反思自我、完善自我。大三的学生已经离就业问题很接近了,学校应该及时对学生开展职业、心理测评,帮助他们认清自己的人生方向,做好职业规划。尤其是要帮助那些对未来比较迷茫的学生,帮助他们在考研、升学与出国之间做好选择,让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方向去完善自我,提升整体素质。大四的学生是就业的主力军,学校应该尽全力为他们争取更多的社会资源与就业机会,对就业形势、面试技巧等进行及时辅导,疏导学生的就业压力,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

(三)加强校企合作,促进就业指导

大学教育不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让他们能够快速适应社会的要求。严格意义上来说,如果学生找不到工作大学教育就不能算是完全成功的。每年毕业季大学生就业问题都是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每年也都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2013年中央电视台的调查显示,企业录用人才考虑最多的因素就是相关实习经验,因此,要想搞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必须要搞好大学生的实习指导问题。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间的合作,建设更多、更好、更全面、更有效的实习基地,为在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从大一开始就安排学生去专业相关的实习基地实习,还可以每个专业多联系几家实习基地,让学生每年可以循环轮换实习,为他们提供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及时发展自己能力中的不足,不断完善不断提升,这样他们在就业的过程中就能够有更多的砝码。同时,从长远角度来说,企业接纳大学生进行实习实践不仅能够对新一代大学生有所了解还能为自己的人才资源做好储备,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应该热心为之。

(四)加强就业指导中的思想教育工作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大学的扩招,大学生已经成为了社会的普通一份子,不再是天之骄子了。这就要求学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让他们在新形势下放低身段、调整心态,能够从基层做起。通过就业指导工作帮助他们认清就业的整体环境、人力资源市场的供求规律,对自我有一个新的定位,形成准确的就业目标。另一方面,在帮助学生认清就业形势的同时也要做好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尤其是要发挥辅导员的作用,及时疏导学生的就业压力,调整他们的就业状态。将就业指导融入到学生工作中去,促进学生价值观与就业观的成熟,从思想根源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五)建设现代化的就业指导信息平台

传统的就业指导平台主要是通过一些讲座、班会、课程以及老师面对面辅导的方式进行,这样的指导方式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各种网络社交平台的建立,现代大学生已经走在了技术的前沿,而老师们还在缅怀传统。学校应该根据学生社交特点,建设多样化、现代化的信息平台进行就业指导。可以建立专门的就业指导网站,对区域内各个学校的招聘会信息及时,网站还可以张贴就业形势介绍、大型招聘公司介绍、面试流程面试技巧讲解等内容。其次,可以在人人网、新浪微博等设立就业指导的主页,一些就业信息,为同学们提供最新的就业导向。还以建立网上交流平台、短信交流平台等,为学生提供一个可以互相交流求职经验的地方。通过现代化就业指导信息平台的建设,让更多的就业指导信息能够第一时间有效地传递给学生。

总之,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不能仅仅将帮助大学生找到工作最为最终目标,而是通过就业指导帮助大学生进行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实现更广泛的价值。

参考文献:

[1]贺黎.大学生就业指导诌义[J].教育与职业,2010,(09).

[2]杜桂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方式方法探讨与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3,(03).

[3]施梅.大学生就业指导研究综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0,(02).

第5篇:大学生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一、把就业教育与创业教育相结合,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创新性

1.要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首先,指导学生适时调整期望值,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相当一部分学生择业期望值很高,与社会实际相脱离,要让学生认识到: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走向大众化教育,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学生对自己应有一个合理的定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其次,针对目前绝大多数毕业生仍然属于岗位就业这一现状,要指导他们树立相适应的就业观念和择业道德,认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全面了解社会的需求信息和就业行情,确立与自己实际能力和特点相符的求职目标。运用成功企业家的成长经历引导学生进行准确定位,让学生把自己放在普通劳动者的角度去择业,适应市场的需求。

2.要指导大学生走自主创业之路。自主创业需要毕业生具有扎实的专业素质和优秀的意志品质,这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立志创业者,要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素质,规划好自己的创业之路,为他们提供各种政策咨询与服务,帮助他们审慎地选择,大胆地决策,迈好创业生涯的第一步。

当前,缺乏工作经验是妨碍大学生就业的首要原因。因此,创建并推动大学生实习制度,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的重要思路。大学生实习教育必须注重与市场需要接轨,可以聘任校外专家参与教改及教学;为大学生提供科学的职业潜能评价及职业发展指导;建立校内实习人才市场,确保大学生和实习单位的信息对称;国家应出台相应金融、税收政策,鼓励企业接纳大学生实习;逐渐制订并完善大学生实习及相关权益保护制度,保护大学生实习的合法权益。

二、把理论讲授与实习实践相结合,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

加强就业和创业的理论讲授,在课程设置时要有针对性、系统性。目前我国高等学校普遍都开设了就业指导课,而在创业教育方面还有一定的欠缺。在高校就业指导理论讲授中应包括两方面:一是就业理论,包括就业政策与程序及就业形势分析;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就业的知识和能力的准备;求职材料的填写等。二是创业理论,即:创业的形式、领域、环境;创业的素质要求;树立创业精神等。

在加强理论引导的基础上,要进一步加强以教学实践、专业实习为主的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如决策能力、社交能力、操作能力和组织管理能力等,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因此应逐步探索建立社会实践与择业就业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实践锻炼的机会。如:组织大学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问题、引导学生参加社会劳动、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参与技术改造、工艺革新、先进适用技术的传播;学校可以吸纳一定比例的学生参与科研、管理工作;联系校外单位组织实习实践,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举办创业大赛等等。

三、把阶段性教育与全程性指导相结合,增强就业指导工作的长效性

过去有些学校在毕业生就业指导方面缺乏全程性指导,主要表现:对象上,局限于毕业生;时间上,集中在临近毕业的半年甚至几个月里完成;内容上,注重就业指导,忽视了创业指导。针对时弊,我们认为:要把阶段性指导与全程性指导相结合。要拓宽就业指导对象,把在校大学生都纳入到系统的就业指导中来;在指导时间上,应贯穿于整个大学阶段。大一,主要侧重引导适应大学生活,系统介绍专业专业与职业之间的关系以及职业对人的要求,帮助学生尝试性地确立目标。大二, 注重实践能力培养,打好扎实的知识基础、优化知识结构,帮助他们了解社会,正确进行自我评估,设计自己的职业生涯。大三,侧重于如何根据自己的特点拓宽知识面,提高能力,增强就业的适应性;介绍创业的形式、环境及创业的素质要求;举办创业大赛;加强技能培训;加强抗挫折能力的培养。针对大四学生,主要在就业政策、择业技巧、制作求职简历等方面给予指导,加强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训练,学会自我推销。

第6篇:大学生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关键词:本科教育;科学研究;生产实习;道德教育;体育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45-0003-02

本科教育是大学生选择未来发展方向的一个最重要的转折点。如何能够让他们在今后的工作或者学习生活中更加得心应手,本科教育的重要作用不容忽视。目前很多高校向研究型大学发展,或多或少的忽视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部分学生也抱着混毕业的心态,对学习没有激情、对未来没有憧憬、对生活没有热情。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的认可度也降低,普遍的观点认为:“现在的大学生跟以前的比相差太远了”,“素质不高”或“毕业了也找不到工作”等很多消极的态度,这也导致了很多大学生自我否定。为什么?仅仅是因为这几年大学扩招所带来的负面效应吗?答案肯定不是的。扩招的目的是整体提高我国国民的素质,那是什么造成了现在这种局面呢?按理说,随着我国教育资源的丰富,学生获取资源更加便捷,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更高,为何反而不受大众认可呢?在当前中国的教育体制下,大家普遍认为,高考最难,大学毕业相对简单,相当一部分人认为只要进了大学就可以毕业;高中的强压和大学的放任,让他们犹如脱缰的野马,四年光阴都荒废度过。本文从以下四个方面讲述本科教育的全面发展。

一、本科教育与科学研究的联系

本科教学与科学研究工作密切相关,本科教学为后续科学研究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科学研究工作也完善了本科教育的教学计划。通过本科教学中的创新设计让大学生对科学研究有了初步认识,为他们揭开了科学研究的神秘面纱,让他们能学以致用,增加他们对科学研究的兴趣和提高他们对理论知识学习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研究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因此,科学创新教育计划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教学环节。

与过去相比,我国的教学资源和科研水平已经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与之对应的大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并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可以说远滞后于我国目前的发展水平。目前,我国很多高校已经开展了本科生进实验室,参与实验创新设计等方面的科研活动,参加“奋进杯”、“挑战杯”等比赛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力和创造力,但比较遗憾的是普及率不高,只有少数同学参与。主要原因是:一是学生参与度不高,二是学校提供创新研究的资源比较欠缺。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可将创新设计作为必修课加入到大学生的学习任务当中,提高参与度,让他们认识到科学研究的魅力;或由社团定期举办“小发明小创造”等类似的创新活动,激发同学的兴趣;另外,学校应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提高他们的整体教学和科研水平,鼓励他们为学生的创新研究提供更多资源。另外,随着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的推广,在提高社会整体教育水平的同时,也引起了一些教育问题。譬如各个高校间评估基本取决于高校申请的项目和所获得的科研成果,而忽视了本科教育重要性;高校教师的职称评审也基本取决于申请的科研项目和在国内外著名期刊的数,而在本科教学方面的好坏仅作为参考意见,导致了大多数高校老师为了职称晋升,将主要工作重心放在科研工作上,而对本科教学敷衍了事。因此,如何把科研工作和本科教育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又根据不同教学目的有所区分和侧重,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和重要考核指标。

二、本科教育与生产实习的联系

生产实习是学生理论学习与现场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桥梁,是工科学生实践性教学环节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1-2]。

与过去相比,现在大学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课堂里,而在生产实践中参与度不高。虽然每个学校都有金工实习、工厂参观实习等实践活动,但是由于实习时间短和学生人数多,绝大部分都是走马观花,至于对机器的具体操作和生产工艺等可以说完全不知道。造成这种局面往往是因为学生的动手能力太差,没有实践经验,企业不敢让学生去操作,同时也由于企业的生产模式和管理方式发生变化,现在很多企业并不欢迎甚至拒绝学生去参观。因此,如何合理安排学生的生产实习对于他们的实践经验非常重要。可采取相应的措施:(1)由于企业的改革和学生人数的激增,学生不能在车间停留过久,导致学生无法深入学习,导致实习无法与理论学习联系起来。为了能够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学校应与企业积极联合制定好策略,实现双赢的培养模式。一方面工厂里工人的理论知识比较匮乏但实践经验丰富,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经验,企业和高校的需求正好互补,如何利用好这种关系,很值得深入探讨研究。(2)学生的实习时间较短,无法将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联系起来,高校应调整教学安排,增加工厂实习时间,至少有一个学期的工厂实习,培养真正的技术型人才,让他们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用到实践中去,从实践中取得创新。(3)另外,也可鼓励大学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老师定期检查并进行监督。

三、本科教育与道德教育的联系

当今社会随着物质经济的快速发展,与之相对应的道德体系并没有与之匹配的发展速度,甚至在很多方面出现倒退现象[3]。比如,(1)耻为人的底线。一部分来自农村的大学生由于在物质方面与其他学生相差甚远,而产生自卑心理、沮丧、自我怀疑、绝望等负面情绪,认为自己对事情无能为力,自我孤立,严重者甚至会产生形成社会的不公、仇富等心态。而有些环境优越的小孩,从小都是父母呵护和宠爱,没有基本的道德观,而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终会受到法律的严惩。(2)诚信,近几年大学生诚信问题也是备受关注。考试抄袭、弄虚作假、见财起意等现象层出不群,这些不仅损害大学生的个人形象,而且也不利于大学生以后在职场中的发展。(3)礼貌礼仪,也是现代大学生比较缺乏的精神。比如上课穿拖鞋、上课吃东西、上课玩手机、上课睡觉等比比皆是,这也从侧面反映了一个人的精神状态――缺乏活力;同时,以自我为中心,集体意识淡薄,服从意识减弱,完全不是新时代大学生应具有的精神面貌。因此,我国大学生的道德教育迫在眉睫。

在《礼记・大学》中提到:“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可见,只有先提高自身素质,才可以经营好家庭和处理好工作。因此,如何提高大学生自我素质是大学生教育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学校可通过社团定期举办礼仪讲座,为了能够提高执行力度,应将讲座学习计入学生学习课程中;也可组织学生去养老院进行对应服务,在帮助他人的同时提高自身修养,一举两得;鼓励学生回家为父母分担家务,体会父母的艰辛和不易,让他们更懂得孝顺父母。学校作为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环境,虽不能做到完全改变大学生的自身素质,至少可以改正他们所原有的一些问题。

四、本科教育与体育教育的联系

看到这个小标题,大家可能觉得很奇怪,本科教育与体育教育有什么关系。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现在普遍大学生的体制偏差,以前传统1000米的体育测试,在很多高校中也取消了。《2010年国民体质监测公报》结果显示,我国成年人、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水平有所回升,中小学生爆发力、柔韧性、力量、耐力等身体素质指标连续20多年下降的趋势得到遏制,但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出现了继续下滑[4]。主要原因:一是目前的教育体制过分注重学科教育,而忽视体育锻炼,尤其在高中教育阶段,虽然安排了体育和活动课,但是基本没有执行,被语数外三门主课占去是常有的事情。到了大学阶段后,也会安排一周一节的体育课,但是由于惯性往往受不到学生重视,很多学生上课的时候躲到阴凉处休息。另外,大多数学生由于高中被管的太严,没有业余生活,等到了大学处于没人管的状态,生活变得散漫,经常通宵打游戏上网等,白天上课睡觉或者不去,网络基本是他们生活的全部,吃饭叫外卖,基本不走路,更别说体育锻炼了,这也是造成大学生身体素质降低的主要因素。二是大学体育教育安排的不合理,很多高校每周只安排一到两节体育课,而且到了大三、大四就不开设体育课了;同时,现在大学生身体素质普遍较差,学校也担心如长跑、引体向上等体育项目上会出现问题,因此很多高校并没有采取其他方式来增加他们的身体素质,而是盲目地采取措施――直接取消,从而导致了大学生身体素质越来越差,不能得到全面锻炼。

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在某种程度上关乎着国民素质,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迫在眉睫,加强个人体育锻炼。大学生们最好能保证每周3次,每次40分钟至1小时的运动锻炼。值得注意的是,“突击性健身”、“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往往难以达到强身健体的效果,大学生应制定一个长期的锻炼计划,长期的坚持下去,这样才能达到提高自身身体素质的效果。

综上所述,口号喊的再响,说的再多,也不如做的多。只有将这些切实落到实际的本科教学工作中,才能真正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夏毅敏,王琴,何玉辉,彭兰,胡均平.高校生产实习教学改革的探索[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3):91-92.

[2]周建华,机械工程类专业本科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的改革方法[J].现代教育技术,2009,(07):135-137.

第7篇:大学生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一)

一、调查目的:

时下,大学生通过利用课余时间找份兼职工作打打工或在假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打暑期工、实习体味生活已经成为了一股热潮。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挣钱是打工的首要目的。有的却认为挣钱并不是大学生打工的惟一目的,不少同学把打工看作是参加社会实践、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许多学校也积极鼓励大学生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一方面可以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各方面的能力;另一方面可以积累工作经验对日后的就业大有裨益。通过调查可以了解当代大学生对社会实践的看法以及透析大学生生活实践情况,从而结合哲学分析大学生社会实践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解决方法,使大学生能正确对待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见真知。在往后实践中能更好地接触社会、实践自己的专业技能,寻找发展的机会。

二、调查对象:

大学生成长成才,是高等院校普遍关注的问题。而大学生社会实践已成为培养合格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决不能忽视或放弃大学生社会实践。因此这次调查就选择了在读大学生50名,其中广州大学20名,中山大学10名,广东外语外贸大学10名,华南理工大学5名,广东工业大学5名。年级分别为大一学生5名,大二学生30名,大三学生15名。

三、调查内容:

本次调查通过对大学生有否参加过暑期工、兼职或实习,最想参与何种社会实践,所参与的打工或实习是否与所学专业相符,能否体现实践与理论知识相结合以及在工作或实习中获得了什么等问题进行展开。

四、调查方法:

通过派发问卷进行调查,发放问卷共50份,收回有效问卷50份。(调查问卷及数据统计详见附录)

五、调查结果:

从调查中发现,许多大学生都认为兼职是大学生的第二个课堂,通过兼职可以学到许多宝贵的东西。存在就是合理,职业没有高低之分,无论什么职业都有其可取与不可取之处,就看自己的需求。不少大学生觉得只要是能够赚钱的工作,就可以去试一试,品牌,促销等以前不会是大学生从事的工作,现在都成为了大学生们可以接受的工作。

有52%的同学认为如果要参加社会实践,最理想的就是到企事业单位进行实习交流,其次是打工或做兼职占40%;而56%的同学有做过兼职,20%打过暑期工,14%参与过实习,表示从未做过的仅占10%;现在大学生兼职、打工,除了做家教(14%)、网络的实习实践(6%)外,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在兼职或打工时从事派传单、商品促销(22%)、校园销售(14%)、当餐厅服务员(8%)等简单、不需要特殊技能的工作,但却与所学专业知识相去甚远,76%学生认为所实习或兼职的工作与自己专业不全相符或完全不符,仅24%的人认为完全或基本相符。能够使大学里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的只占38%,在实习或工作中66%的人满意自己的课外实践能力;12% 的学生认为兼职是为以后的求职做准备,在选择实习或打工目的是什么的时候,有32人选择接触社会,积累工作经验,占了总数的64%,选择赚取生活费,占了20%。从选项人数中显示,大学生兼职以赚钱和充实自己为主要目的。现在的大学生已经将打工看得很重了,钱虽然是一定因素,但是希望通过打工获取的经验对将来就业时有所帮助应该是更多学生考虑的问题。大学生在打工时间上的弹性还是很大的,这应该和他们宽松的学习环境有一定关系。56%的人会选择在假期实习或打工,30%会选择任何没有课的时间,12%会选择周末。有31人认为在不影响学习的基础上赞成合理兼职或打工实习,19人很赞成兼职、打工,没有人反对。54%的人都提出学校除了提供就业指导以及专业课程外,还应该提供实习机会,22%觉得学校应该提供就业体验,至于选择素质拓展和职业生涯规划的各占12%。

六、调查结果分析:

在调查中发现没有人在参加社会实践上选择参加三下乡活动一项,说明当代大学生与以往的大学生相比较,他们的求学经历、生活条件、所处社会大环境都相对优越,也没有经过必要的挫折教育,因此,他们意志往往比较脆弱,克服困难的能力也较差,常常是对社会的要求较高,对自我的要求较低。当前,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成为不少地方采用人才的两个新标准。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是促进大学生素质教育,加强和改进青年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引导学生健康成长和成才的重要举措,是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参与三下乡实践,其目的是为了支援农村的教育事业,同时给农民带去相应的指导,本着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同时把自己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与劳动实践相结合,并从群众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用于知道自己的将来的学习生活工作。现在大学生,除了一部分学生来自农村以外,很有一部分是来自城市的,往往这些学生家庭环境好,父母亲更是不允许或者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所谓的 三下乡实践活动,这样,学校所提倡的通过 三下乡实践活动来提高学生素质的目的就未能够达到。在哲学中,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而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个体价值观体系中,人生价值观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总的价值取向,对价值观系统中其它价值观起着指导和制约作用。由于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观主要是围绕自己出发,致使大学生自身社会阅历和实践经验不足,更不用说参与三下乡活动服务人民了。

另外,没有人选择反对大学生兼职、打暑期工或实习,大家都认为只要不影响学习能够积攒经验可以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应当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综合素质和运用知识的技能。从大学生活的开始到走进社会的大圈子中,就只有短短的几年时间,谁不想在将来的社会中能有一席之地呢?所以大家认为大学生必须投身校园内外的各类实践活动,有助于锻炼品质,提高能力。可见其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不可抵触的重要性。不能否认有过打工经历的同学,看起来要比其它同学更成熟、社会适应力更强,但对于学生,社会适应力只是一方面的衡量指标,大学期间主要的任务是学业结构的搭建,即知识结构、专业结构的搭建,为了打工影响甚至放弃了专业知识的学习,结果是得不偿失的。

七、结论与建议:

哲学认为实践是人自觉改造客观世界,使外部对象发生某种改变的现实的物质性活动。实践是人的活动,而人是社会的人,处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因此,实践不是单个人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会的活动。所以,实践作为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在社会历史中不断发展演变的。实践的主体是人民群众。三下乡是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是促进农村两个文明建设的有益补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实践出真知,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份,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实践育人的作用,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检验所学理论知识的标准,社会实践不但为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挥自我才能,展现自我风采的舞台,也是培养和锻炼同学们综合能力的一个阶梯,更是一个大学生进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前的演练场地。了解国情是年轻人的首要任务,这就需要放眼960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对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有所了解才行。学生利用假期时间参加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样可以使同学在实践中更好的认识国情,贴近社会,从而确定比较正确的人生前进方向。作为高校教育者,如果能引导大学生将强烈的使命感转化为学习、服务、实践、奉献等实实在在行动,把行动变为责任,将会使大学生在人生轨迹上树立起更高的起点。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应该说不仅有助于他们较快适应、融入社会,同时也是实现自我价值的必由之路。

一切认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说明了亲身实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并不排斥学习间接经验的必要性。实践的发展不断促进人类认识能力的发展。实践的不断发展,不断提出新的问题,促使人们去解决这些问题。而随着这些问题的不断解决,与此同步,人的认识能力也就不断地改善和提高。哲学强调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认识对实践具有巨大的反作用。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主要表现在认识和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认识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但是认识一经产生就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对实践进行指导。处理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活动,即人类的社会交往以及组织、管理和变革社会关系的活动。如政治活动、社会改革实践、阶级斗争等。因此,大学生应该积极参与实践,使实践与认识相结合。大学生可以通过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结合所学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参考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既提高能力又服务社会,这是一种双赢的选择;二是志愿者服务,将专业知识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利用专长服务社会,回报社会。三是参加各种公益活动,培养自身的社会责任感,这是一种贯穿于日常生活当中的社会实践形式,以小见大,以细微之处见长,是进行社会实践活动的一种长效机制。现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一种比较普遍的形式。很多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到各地和很多行业去进行社会实践和社会考察,回校后进行认真的讨论总结,用他们自己的视角来理解社会,思考未来的人生道路。

通过这次的社会实践,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我深深地感受到一个人在工作岗位上的那份热情。正因为如此,我才渐渐地懂得了一个道理:要创造自己的事业,就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凭着一个人对工作的执,坚定的信念会指引着他走向完美的事业之路。

在实践的这段时间里,我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体会到了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这时才发现自己是最幸福的。因为我还在学习的阶段,还没能真正地接触事业,没能真正地了解到工作的难处和辛苦。想起来,还是觉得自己现在还是不错的了,能在这么好的环境下读书,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基础,只是,我觉得个别惭愧,都怪自己不够争气,不珍惜这好的时间和机会去好好读书,整天都无所事事,在家里一点事也不会做。是这一次社会实践给了我学习的机会,同时也给了我一次记忆深刻的经历。

大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报告范文(二)

大学生活是紧张而又充满期望的日子,学习的闲暇时总是憧憬着背起行囊,远离亲人朋友以及师长护佑,去走真正属于自己的路。然而当我们终于可以像刚刚长满羽毛的雏鹰般离开长者们搭建好的巢穴,独自一人走上社会工作这个大舞台时,却发现人生的道路原来是如此的坎坷不平,任何人的成功都是经历过一番狂风暴雨的。

为贯彻学院三练三创实践教育,利用暑期难得的实践机会,开展了丰富多采、卓有成效的社会实践活动,将课堂学的理论与实际工作将结合,从实践中对这门自己即将从事的专业获得一个感性认识,为今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走进了即将踏入的社会,走上不同的实践岗位。同学们还自主建立起10支爱心团队,放弃家里舒适安逸的环境,奔赴512地震的重灾区开展献爱心送温暖的活动,他们不怕脏,不怕累,团结协作帮助灾区人民重建家园,为他们自己的心灵塑造了永恒的甜美。

短短几十天的实习生活让他们体味到生活的酸甜苦辣,原来的那种心高气傲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脚踏实地的努力工作学习;摆正了自己的心态,从初涉社会工作的被动状态,转变到开始适应社会的主动状态,仿佛思想又得到了一次升华,心中又多了一份人生感悟。

一、及早落实,认真准备

暑假前夕,我系社会实践部以身作则,举行了多次社会实践活动,以开发同学的自主性为主,让他们能勇于展现自我,勇于创新,全面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并在同学中广泛宣传社会实践的必要性,让大家都树立起利用做实事的观念,要求参加实践活动的同学在活动任务和活动时间上都提出了具体要求,积极争取实践机会,同时保证实践活动的顺利安全进行。

二、内容丰富,注重实效,成果显著

暑期社会实践的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除在保持自原有实践工作特色外,学院也鼓励同学多方面,多角度投身社会服务社会,锻炼自己。内容主要有:企业帮扶,科技扶贫,支教扫盲,志愿服务等。广大同学通过深入企业,深入农村,进行法制宣传,现场服务,挂职锻炼,志愿者服务活动等多种方式完成了社会实践。

第8篇:大学生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1.基础教学阶段(大学一年级)。

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大学生的元认知能力(M),包括基础知识培养模块和个人发展规划模块。基础知识模块是公共课、基础课的理论学习,使学生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个人发展规划模块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学会自己对自己负责,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表现和成就,对自己个人的教育培训和职业发展做出规划,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激励。主要形式职业生涯规划大赛、个人发展规划档案等。

2.专业教学阶段(大学二年级)。

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大学生的学科理解力(U),包括专业知识培养模块和职业发展教育模块。专业知识培养模块是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为今后职业的发展打好专业基础;这一阶段职业发展教育模块的主要的侧重点是培养学生自我提升技能,培养职业规划管理能力,了解所学专业对应的具体职业知识及学科发展前景。主要形式有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个体咨询。

3.专业技能培养阶段(大学三年级)。

这一阶段的主要目标仍然是侧重提升大学生的学科理解力(U),同时初步涉及提升技能(S),包括专业技能培养模块和职业发展教育模块。专业技能培养模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加强学生对专业核心知识和核心技能的理解力,逐步培养学生的项目开发能力掌握和运用科学研究方法;职业发展教育模块的主要内容是使学生掌握简历、面试等求职技能,了解当前的就业形势,了解该职业发展趋势。主要形式有开设课程设计、工程设计课程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团体职业辅导。

4.职业教学阶段(大学四年级)。

第9篇:大学生实习工作自我范文

【关键词】教学实习;团队合作;能力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报告中曾指出:教育必须围绕四种学习能力来安排,即“四个学会”(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其中,学会共同生活、学会做事尤为重要。特别是在当前的“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虽然成功地实现了规模扩张,但随之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就业压力。因此,如何让学生在大学期间具备一定的团队合作、沟通交流、组织协调与自主学习能力,为走出校门以后能更快的融入社会奠定一定的基础,则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缺失的原因

1、当代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

当代大学生中,独生子女占有很大的比例。很多人都在相对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从小就被家长娇生惯养,已经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去考虑别人的感受或处境,不会关心和帮助他人,从而形成了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些年轻人往往表现出集体观念淡淡漠、缺乏合作精神,甚至因为不习惯与和许多人一起生活而出现交往障碍。团队合作能力缺失的大学生在毕业步入社会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出现不适应的状况。由于以前习惯了个人的“独来独往”,工作中无法有同事形成良好的合作关系,不仅工作效率低下,而且很难融入社会。因此,大学生群体必须具备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2、现行教育体制忽视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

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缺失从某种程度上与学校教育对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的忽视不无关系。中国现行的教学体制下,学生们从小学开始接受的就是“竞争”的教育,成绩是对学生能力考查的首要指标,只要成绩优异,就是“竞争”中的胜利者,其他都在次要。如此一来,自己的同辈群体就成了竞争的 “对手”,而不是合作的伙伴。进入大学以后,学校重视个门专业课和必修课的教育,很少学校专门开设与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有关的课程。对学生成绩的考核,仍然是以个人为单位的,即便是需要合作的一些实践和试验性的课程,最后的考核也是针对个人。大学阶段,学生能体现“团队合作”的机会主要在课堂之外,如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虽然在某种程度是可以使学生能够得到一定的锻炼,但这活动都是自发的,无系统无指导的。因此,通过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改革,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是必须的。

3、社会转型中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我国开放政策的实行以及现代媒介资讯的发达,西方文化得以更广泛的传播。西方文化中的一些消极因素如极端的个人主义倾向、利己主义的观点严重冲击了大学生们的集体主义观念。特别是当前我国处在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多元化,让人们无所适从。同时,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利益的观念已经为人们所接受,为了获得更多的利益,人们疲于竞争,而忽视了人与人的团结与合作。这些观念,对大学生思想意识中的合作精神和合作理念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使很多大学生习惯于“单打独斗”,对自身是否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漠不关心。因此,学校应该承担起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重任,以便使毕业的大学生能更快地融入社会。

如前所述,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专业素质和专业技能,同样需要具备良好的合作能力。因此,高等教育理应担负起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重任。在相关的课程设置和教学研究方法改革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二、专业教学实习中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实践操作

本研究将本科生的专业教学实习与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联系起来,改变了过去以个人为单位学习模式,代之以小组为单位,将团队工作理念和工作过程引入本科专业教学实习中,在教学组织形式上,以团队为基本组织形式,通过包含团队初建期、团队冲突期、团队规范形成期和团队功能发挥期四个阶段的团队工作过程进行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培养,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竞争力、交流沟通能力等。同时,在具体的教学方法手段上,拟采用与常规教学方法不同的参与式学习、小组讨论、小组展示、小组互评、角色扮演等方法,使每个成员有相同的机会参与团队工作,直至达成共识,体现了参与、互动、互助、平等、公开和民主决策的新理念。

1、成立团队合作小组

在本科专业教学实习中,实习内容的设置都与所学的理论课有关。一般在理论内容讲授以后进行。将团队合作理念引入教学实习中,就是要打破以往的以个人为主体的行动模式,代之以小组、团队的形式,要求学生以团队为单位完成实习任务。因此,成立团队合作小组是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第一步。建立合作小组时可以采用“自由组合式”的办法,即参与实习的学生们自己选择合作伙伴。有研究表明,一个最有效率,一个高度组织化,能够实现团队工作的预期和高效绩,并能够使参与者产生归属感的团队规模是5-7人。基于此,在小组人员的确定上一般7人左右,整个实习班级大致保持在9组左右。学生可以根据性别、居住寝室、特长等方面的因素自由选择小组合作对象,并由小组成员选出小组长以及小组成员内部的分工。小组确立以后,在指导教师的引导下,要让每个小组明确自己的人员构成、实习目的与内容、团队内合作的必要性等问题。

2、制定团队合作规范

小组成员确立以后,便进入团队合作的规范的确立阶段。在该阶段,需要小组成员根据研究的主要任务进行分工与合作,小组成员应该为实现工作目标而积极努力。该阶段任务是在指导教师的协助和推动下,由团队成员集思广益来完成。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全体团队成员共同讨论相关小组活动的细则,同时根据团队成员的特长,进行内部分工。同时,为提高完成任务的质量和效率,小组成员要共同拟定小组活动的章程,明确小组成员的分工,让每个人明晰自己在团队中的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如何做才能发挥团队的合力,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出色的完成工作任务,以便为接下来的实际工作过程做充分的准备,使团队的每个成员能迅速进入角色,更快地融入团队工作中。

3、进入团队工作过程

这一阶段是对前面准备工作的检验,也是真正开展团队合作的阶段。实习指导教师需在学生交代清楚实习的主要任务之后,便可以进入团队工作过程。首先,围绕实习内容,小组成员之间展开讨论,进行信息交流与分享,找到本小组成员感兴趣的主题。这其中包含了团队工作理论中团队构建过程的冲突期的特征。在讨论研究主题的过程中,每个团队成员的兴趣点不同、各自的观点不同,这时团队成员之间就会产生思想“碰撞”,会出现彼此不认同的情况,由此,团队合作必须的成员之间的沟通、理解、包容和妥协则变得非常重要。在互相的基础上小组研究主题确立后方可进入下一个阶段。其次,按照制定的研究主题设计研究方案及实施。这一环节同样需要团队成员按照研究主题确定详实的研究方案,研究方案确定后,按照计划开展实习工作。整个过程仍是以团队形式进行。

4、评估团队合作效果

效果评估是对整个团队合作过程的评价。当每一个合作小组按照实习的要求和内容,通过小组内的沟通、讨论甚至是冲突和碰撞以后,每一个承担任务的团队能否按照既定的目标完成任务、完成的效果如何等需要进行测量和评估。效果评估阶段,指导教师会要求每个合作团队展示自己的成果,包括团队合作过程的记录、团队成员分工与团队章程、团队工作方案、实习结束后研究报告展示等方面。评估采取组内评估和小组间评估的方式。组内评估针对团队合作过程中的个人表现进行打分,组间评估则是小组间根据成果展示对小组进行打分。同时,评估中指导教师由于全程跟踪,也要给每个团队做出评价。通过小组内和小组间的评估,可以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让学生感到合作的重要。

研究实践表明,在本科专业教学实习中,用团队工作的方法完成实习任务比以往的传统教学模式更能锻炼学生的合作、协调、主动学习的能力。通过实习,学生体会到了团队工作方法和团队工作理念,更加调动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由于每个人在团队当中都充当了不可替代的角色,让学生感到自我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自信心,另一方面,通过合作,让学生体会到了团体的力量,体会到了合作过程中沟通、理解、甚至妥协的重要性。合作能力的提高,有利于他们在毕业够能够更快的适应社会、融入社会。当然,在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的过程中学生是主角,教师在学生工作过程中一定要起到关键性的作用,在学生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加以正确的引导,及时解决问题。

参考文献:

[1] 贾进波:团队绩效中的情感因素,人才眺望,2004年第4期.

[2] 赵明宪、卢敏:高等院校学生“团队口工作”能刀培养模式构建及其绩效评价研究,农业科技管理,2005年第5期.

[3] 刘念、李茵莱:论大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西部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7年第4期.

[4] 肖铭:培养“团队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交通职业教育》,200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