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关键词】信息化;IT;专业设置;培养目标
应用电子技术是科技含量高、应用面广、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层出不穷的学科。由于它广泛渗入社会各个领域,现已成为各工科院校的主干专业。随着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应用,电子产品的制造工艺、技术手段、设备的运行和维护、生产技术管理等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而且高新技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这样社会对电子信息类人才的规格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了解职业岗位的人才需求情况,明确应用电子技术类专业的定位和发展方向,深化专业内涵,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电子类人才。为此我们利用暑假进行了一次调查,现就调查情况及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设置谈一些设想。
一、职业岗位
我们调查了苏南、苏北等多家单位,其中包含三资企业、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就电子类专业的专业内涵、能力培养、课程改革、成长途径、生产一线的电子类技术人才的素质、规格及现状进行了调研。由调查可见,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从业岗位主要有:
1.从事生产一线工艺实施(含设备操作、简单维护)。
2.从事设备、仪器仪表维护修理及仪表校验。
3.从事产品质量检验的。
4.从事营销及售后技术服务的。
5.从事产品开发、技术革新、辅助技术开发。
6.其他(含行政管理工作、非电类专业的个体经营、服务性行业的从业人员等)。
二、高职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培养目标
1.岗位分析
根据调查材料的汇总与分析,高职电气类人才的岗位(群)有:
电子设备的运行、安装、调试、维修
电子产品生产现场的工艺实施、仪器仪表的配置、检测、调试与维修
电子类产品的营销与售后服务
电子设备的技术改造、技术管理、产品辅助开发
2.培养目标
根据职业岗位对人才要求,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电子设备生产的工艺实施、设备运行和维护、技术改造、电子产品营销第一线的高级实用型电子技术人才,突出以能力为主线是本专业的特点。
3.能力分析
具有电气电子技术专业所必需的文化基础和较深厚的专业理论基础
具有使用计算机进行计算、辅助设计、管理及控制方面的能力
具有阅读和翻译本专业方面的英文资料的能力(大学三级)
具有电气电子产品生产一线的工艺实施和技术管理能力
具有操作、维修、安装、调试及改造电子设备的能力
具有电子产品的部件开发、设计,成熟技术的应用、推广的能力
具有一定的电子产品的营销能力
三、调查分析
1.用人单位共识
通过与毕业生座谈和与用人单位负责人的交流,他们对专业的发展方向、能力的培养、课程的开设、自学能力的提高以及实现培养目标的措施等方面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达成了一些共识。
(1)提高综合素质,培养自学能力,加强基础理论。调查中有些学生说是:“我们现在最缺的是创造性、自信心,思维不够开阔、社交能力较差,以及可持续发展应具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一句话就是缺少综合能力”。电子知识更新很快,要跟上时代,自学能力尤为重要。被调查的毕业生中有近80%正在或已通过一轮自学考试,获得了高一级甚至高两级的文凭。也有一部分人为了提高技术,参加一些技术培训。从一些学生的成长过程来看,几乎都是通过自学来更新知识提高技术水平的。有人说“学电的人很辛苦,永远是学生,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跟上时代”,这可以说说中了要害。要继续学习就需要有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特别是专业基础知识,调查中几乎100%的学生认为,电路基础、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是所学的众多课程中最有用的,是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有待进一步加强。社会的进步,科技发展,呼唤一批高素质的专门人才,素质教育应放在首位。
(2)扩大专业内涵,明确专业方向,拓宽就业渠道。以前的电专业毕业生主要是瞄准电子设备的运行与维护,由于近年来不断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先进技术,其设备逐渐向智能化方向发展,技术含量越来越高。要求操作、维护人员,生产、销售人员的素质、技术要求越来越高,就业岗位也逐年增加。这些岗位对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应用能力要求进一步提高。这样在新的形势下,在实施教学突出以能力为主线,这就是专业的方向,使毕业生有较强的上岗或转岗的适应性,提高专业覆盖面,拓宽就业渠道。
(3)提高专业的技术含量,办出特色。现在的电气电子产品的功能不断完善,技术含量不断增加,从使用的角度要求操作方便、简单、可靠。所以在明确专业方向的同时,提高专业的技术含量,加强成熟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产品的二次开发,办出专业特色。
(4)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动手能力。技术应用型人才不是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能培养不出来的,必须经过反复的从理论到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过程才能有所复合。同样实践动手能力的提高必须经过反复的操作训练,在理论指导下既动手又动脑地反复实践,才能有所提高,增加真刀真枪的训练,才能缩短生产岗位的磨合期。同时我们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增加一些参观,校际、校企之间的交流,多方面开展课外活动,积极开展有组织的社会实践(如假期打工、社会调查等)。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要建立教学过程能力控制点,如电子整机装配、电子技术应用、计算机应用等,真正体现以能力培养为主的职业教育。
2.实现培养目标的措施
根据电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的开设和设备的投入应以能力为主线,计算机、外语为工具,电路、电子技术、射频技术为基础,较强的动手能力为支撑,以专业教材建设为突破口,是专业的发展方向。
实训设施建设:加强基础实训:电工电子;建设专业实训。
教材建设:加快适应高职教材的改革,基本点是重应用、重实训。
师资队伍建设:专业的特色主要是教师的特色。在提高课堂教学水平的同时,提高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能力和产品的二次开发能力,创造条件让专业教师,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的产品开发和技术改造中去,从而使教学内容更加结合生产实际,使我们的教师走出校门,融入社会。
参考文献
[1]王建惠.探究高校研究性教学模式存在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09(3).
[2]商杰;无锡电信IPTV产品研发项目管理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8.
[3]《IT环境的安全复杂性》调研报告出炉[J].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11(08).
[4]Hobson,S.M.,& Talbot,D.M.Understanding Student Evaluations-What all faculty should know[J].College Teaching,2002,49(1):26-31.
作者简介:
关键词:电子专业改革培养模式
中国高等教育经多年发展,现已成为在校生人数最多的国家,而高职发展更迅猛,几乎与普通本科平分半壁江山,但办学条件和质量实在令人担忧,提高教学质量,改革培养模式已成为各高职学院面临的一重要课题。
一、目前培养模式的一些弊端
1、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专业需求不相适应
传统教学体系的课程设置(老三段的教学模式)是按照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模式进行设置的。
(1)出现了课程设置比重不符合高职要求的状况。
(2)出现了课程设置比重不符合学科要求的状况。
(3)没有考虑职业院校专业的学科特点。
2、课程的设置与职业技能鉴定相互矛盾。
目前的课程体系并没有考虑国家的职业技能鉴定的内容,因此,出现授课内容与技能鉴定内容不符的问题,技能鉴定时临时抱佛脚,甚至停课集中复习考试,学得不扎实,企业不认可。
在对企业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企业对学校的技能等级证的认可程度仅为20%。要想扭转这种局面,开发新的课程体系,必须充分考虑职业技能鉴定标准,让学生掌握真实的技能水平,使学生满意,企业认可。
3、实践教学课时的不足导致学生的技能水平不达标
4、单学科的授课方式导致缺乏综合知识的应用能力
传统的课程体系采用的是并联的学科体系,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只注重本学科知识的逻辑性与系统性,并没有考虑本学科对专业的实际意义,而应用电子专业各学科间联系和运用很紧密。
授课方式单一,一些教师缺乏跨学科知识的应用能力,出现教师一辈子只教一本书,对外面的世界不闻不问,这样的教学方式如何能使学生学以致用,更谈不上满足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目前市场、企业对职业院校人才需求现状
对职业的认知程度是做好本课程体系开发的基础,因此,我们对重庆及沿海就业需求量较大的部分企业进行了调研,以问卷的形式了解在企业对电子专业学生岗位的分布情况和对课程、知识、技能需求程度,调研结果主要特点:
在技术难易度中,最简单为使用电子基本工具(15.7﹪);最困难为程序设计(40.3﹪);在重要等级中,最高为使用电子仪表(35.1﹪);最低为辨识及选用电子元器件(8.9﹪);在未来需求中,最高为组装微处理器电路(32.6﹪);最低为使用电子基本工具(15.2﹪)。
三、教学改革措施
由上述分析调查,我们主要作出如下改革:
(一)课程设置模式改革
树立综合职业能力课程观,课程目标由“知识客体”转向“学生主体”;教育导向由“教育专家导向”转向“企业专家导向”;教育模式由传统的“教程”向“学程”转化;课程内容改革注重综合化、实用化、精简化;课程的结构注重有阶梯化、模块化、弹性化。
1、课程设置打破传统的三段式设置,增强课程的适应性,避免课程之间内容的简单重复,实现模块式设置。
摆脱“学科本位”课程设置思想的束缚,建立以电子“职业能力本位”的专业课程体系,根据职业实际工作岗位,构建若干个技术模块,将结构、原理、故障诊断、维修等融为一体。
2、实施替代学分制,加大限选课和任选课比重,突出学生个性发展。
3、充实完善专业课的一体化教学改革,将工作重点转移到对职业基础课的教学改革上。
4、开设综合实训课程,实施项目教学。
(二)教学方式的改革
1、理论教学体系的改革,从三个方面进行,一是大胆改革传统教学方法,克服教师一支粉笔、一本书满堂灌的方式,本着“必需、够用”原则,减少理论课的课时数,由过去的2000多学时减为1500多学时。
2、及时融入新知识、新技术,在课程安排上强化现代电子科学方面的较新技术,如开设“电子设计自动化(EDA)”、“单片机技术应用”等课程。
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与教学改革
4、教学模式多样化
由于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基础差、偏科多,因此,基础课尽量采取分层次教学;为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专业课采取模块式教学;为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增强教师之间、学科之间的横向联系,鼓励教师采用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方法。
(三)实践教学的改革
调查中,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的学习缺乏目的性,对为什么学认识不足”。这说明,老师在教学中只注重了理论知识的讲解,对知识的如何运用、实践教学不到位。
1、认真研究国家职业标准
课程体系应以职业能力为主体,充分考虑企业对电子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同时注重国家职业标准,使教师的教学有目的,学生的学习有目标。
2、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实践课教学改革主要强化学生的基本操作、技术技能、职业综合素质三级能力平台的设计,电子应用能力的培养力求贯穿教学全程。
3、“双证融通、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
在现有“分层次、模块化、项目化”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实施“双证书、工学交替”,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实现工学结合(见下图)。
按照企业实际工作的要求,进行职业技能课程的教学改革,将国家电子行业技能认证标准与教学融合,建立模块化的课程体系;积极完善与工作相结合的“分散实训、顶岗实习”的工学交替模式。
四、专业教学改革的保障措施
1、成立电子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对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情况进行研究,提出指导性意见。“专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对课程的设置、实验、实训内容和计划及课程体系的改革广泛征求专家们的意见。
2、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的改革由专业负责人、学科带头人落实,电子教研室、系部定期检查和考核。
3、学院教务处、督导处及系(教研室)对教学纪律、教师工作实施督导。
参考资料: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基础等现代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具备计算机基本操作与应用、电路识图与绘图、PCB版图绘制与制作、电子线路的安装与调试、单片机等智能电子产品软硬件开发能力,从事现代电子产品设计应用、电子产品安装调试与生产管理、设备维护、工艺与质量管理、技术支持、工程施工、产品销售及售后服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就业前景
由于信息时代的到来,据推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此类人才仍将供不应求。据调查,现阶段对于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需要量十分巨大,“应用电子技术”的专业,对缓解当前该类人才的供需矛盾是非常必要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已经成为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的热点。电子信息产业是一项新兴的高科技产业,被称为朝阳产业。
未来的发展重点是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软件产业和集成电路等产业;新兴通信业务如数据通信、多媒体、互联网、电话信息服务、手机短信等业务也将迅速扩展;值得关注的还有文化科技产业,如网络游戏等。目前,信息技术支持人才需求中排除技术故障、设备和顾客服务、硬件和软件安装以及配置更新和系统操作、监视与维修等四类人才最为短缺。此外,电子商务和互动媒体、数据库开发和软件工程方面的需求量也非常大。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主要课程
关键词:学生 职业能力 培养
电子信息是无锡的支柱产业之一,我院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经历了几年的实践之后,已初步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怎样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该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显然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1课题背景
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提到“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要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以企业为主组织实训;加强和推进校外顶岗实习力度,使校内生产性实训、校外顶岗实习比例逐步加大,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要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开发虚拟工厂、虚拟车间、虚拟工艺、虚拟实验。”
我院较早进行了“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实践,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也在不断探索中,人才培养质量逐年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素质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但随着现代化生产模式的不断改进和新技术新工艺的不断涌现,市场对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要求也随之提高,促使我们要进一步充分利用校内和校外资源,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2目前现状
根据教学计划,应电专业的校内总课时约1600,其中包括通识课近800(这也是系科要求改革的原因之一),进行职业基础课和职业技术课课时就十分宝贵了,而一年级在马山校区进行职业能力训练的条件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训练量非常有限,二年级是训练的重点,基本上要完成电子装配中级工的考核,三年级则进入顶岗实习,因此,我们认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的着重点是校内的二年级及校外的三年级,抓住了这两个不同的阶段,进行科学有效的规划,按照“进入、融入、深入”的认知规律,是能够取得明显效果的。
3具体实践
①校内基地建设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培养学生岗位认知能力。我们的培养目标是要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职业岗位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实际上就是操作能力强的技能型人才,这一般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才能培养出来,训练放在实验室与放在真实或相似的环境中效果肯定是不同的,因此,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有了实验室,更应该尽力营造相似的职业环境,引入企业普遍采用的“5S管理”,即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修养(SHITSUKE),因为5S管理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始于素质,也终于素质,在开展5S活动中,要实质性地贯彻自我管理的原则,“规范现场、挑战自我、提升素养、塑造形象”的方针要贯穿始终,尤其在我们规划新校区的校内基地建设时,必须将此模式引进。表1是电子实训基地5S规范示例。
②从战略高度培养“双师型”教师——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基本保证。
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在校期间主要取决于教师的实践能力,根据专业实际情况,2008年10月我们通过公开招聘方式,引进了原海鹰电子集团高级工程师黄交宏老师充实到专业教师队伍,随着专业的发展,今后还要继续加大引进力度;
原有教师以年轻教师为主,基本上是近一两年刚踏出校门的研究生,我们实施“青蓝工程”,由老教师进行传帮带,同时要求他们暑期自己联系或系里落实下企业不少于20天,以青年教师柳亚平为例,去无锡捷普电子生产线上和实习学生一起工作,既了解了生产实际,又理解了学生实习的甘苦,感觉收获很大;
锡的电子信息产业发达,高职院众多,我们经常采取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方法与同行交流。08年我系先后邀请了无锡职业技术学院电子信息学院郭再泉副教授,无锡机电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系杨海祥副教授,无锡居里中央空调总经理李学树先生来校讲学,同时系领导带队去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科技职业技术学院实验室学习,通过交流,明确了思路,确定了方向。
③认真抓好校外专业顶岗实习——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
首先要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这方面,我院教务部门已有原则性的指导意见,将整个第三年分为岗位认知实习、专业顶岗实习、就业顶岗实习和在岗毕业设计四个阶段。我系对每个阶段又有明确要求,如我们对第一阶段岗位认知实习(3周)的具体要求是:联系实习单位(可学校推荐或自主选择),提供实习单位的常规信息;进行实习动员、实习分组,指定校内实习指导教师;办理相关审批手续;领取实习指导书和实习手册,初选综合能力训练项目;认真填写实习周记,结束时由实习单位鉴定盖章。
通过以上要求,在管理制度上形成统一规范,有效进行管理。
严格进行过程控制。有了制度关键还是执行情况,为此,我们进行过程的全程监控,对学生我们原则上要求一个月回校一次,由指导教师和班主任检查实习进展和状态,对指导教师我们要求每周与学生的联系不少于一次,联系的电子记录或文字稿由教研室每周进行检查,形成实习学生——指导教师——班主任——年级辅导员——学生的信息闭环系统,整个环节中的核心是实习学生,这样一来,该学生实习怎样?处于怎样的状态?进展到什么情况,可以说系里是非常清楚的,也只有在学生离开学校后还能够与之保持密切的联系,各项工作的实施才能有保证。
想方设法进行职业能力培养。实施“2+1”的培养模式不是简单让学生在第三年找到一个实习单位,关键是在学校所学的知识与企业的需求有多少适应?我们专业的生命力一是看对专业岗位的适应能力,二是看在专业岗位上的可发展能力,尤其是第一条。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们的实践是:尽量要求学生的实习岗位与专业一致,学校推荐的岗位自不必说,对学生自主选择单位的我们也希望与专业一致,根据我们对学生实习岗位的调查,专业对口率在90%以上;提供根据专业特点进行设计的课题4个,每个专业学生根据自己所在岗位选择2个利用业余时间完成;每个学生配备一名专业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实习指导教师主要针对学生在完成课题时遇到问题给予及时指导,可以通过邮件、电话等方式,同时系里基本上每一个月要求学生回校一次,由指导教师给予当面指导;更为主要的是让学生在校期间打下良好专业基础,系里大力推进教学改革,同时在业余时间安排了一些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选修课,如PHOTOSHOP、3DMAX、AUTOCAD等,使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得到显著增强;不仅安排学生回校,同时组织学校老师进行校外实习单位走访,以我系06级学生为例,我系老师走访了从上海到苏州到南京及本市的学生实习单位近20家。
④加强学生非认知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专业基本技能是高职学生在市场上获取工作岗位的基本生存能力,这一能力强调专业的应用性和针对性,是属于第一层次的能力,只有具备了这种能力,才能够真正地在企业“留得下”。社会适应能力是指高职学生与他人交往、合作、共同生活和工作中的人际交流、劳动组织能力、群体意识和社会责任心等,强调积极的人生态度、对社会的适应性和行为的规范性,它应包括积极的工作态度、思想道德水平、团队合作精神、人际交往能力、心理素质等,社会适应能力是企业考察高职毕业生是否“用得上”的重要指标。新的就业形势要求高职学生在多样性、多变性的职业生涯中具备专业发展能力,它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专业发展能力的学生,在进入用人单位后将逐渐表现出优越性。
调查显示,越来越多的用人单位认为,高职学生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和道德修养水平比专业技能更重要,特别是有较多的外企在招聘学生时把正确积极的工作态度作为最重要的因素进行考虑,道德修养水平也被用人单位认为是第二重要的因素。用人单位认为目前大部分学生在言行上存在较大差距,企业往往在培训方面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学生在追求较高报酬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对等付出和多一点奉献的思考,不安心工作,跳槽频繁,不辞而别的现象越来越多。而实习单位是学校的宝贵财富,虽然我们学生也为企业创造财富,但由于总体上的人才过剩,加之高职院校众多,用哪一个学校的学生就由多种因素决定。以我系应电专业学生在无锡华润安盛公司实习为例,该公司同时录用了我院、江苏信息职院、南京信息职院三所学校的各20多名学生,一年以后,公司领导明确表态,以后只用我院学生,原因何在呢?我们认为:
①我们将职业指导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学生从入学起就不断进行入职教育,努力让学生尽快实现由学生到学员到员工的转变;
②学生的基础及职业能力及岗位适应性与兄弟院校学生不相上下,但关键在于他们心态平和,有从基层干起的心理准备,这和系里平时的教育是分不开的,我常跟学生讲:
原来我最担心的是我们学生没有单位要,但接触企业后得知,企业最担心的是留不住合适的人才,因此,只要你踏踏实实地干下去,一定会得到企业重用。正是学生有了平时的教育,才使得学生在经历了基层的磨练后能够脱颖而出;
③我们经常利用讲座引导学生准确定位,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适应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的要求,提高把握就业机会的能力,避免盲目追求就业中的高层次、高薪酬,同时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寻求就业。
④主动加强和企业的交流与沟通,我们通过带学生篮球队与企业进行友谊比赛,带学生文艺积极分子与企业搞联欢活动,有效的缩短了与企业的距离,由于相互熟悉,感情日益加深。
4结语
通过几年的实践,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培养规格、职业素质及可持续发展能力已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以2009届学生为例,共有5个班级188名学生,除去40多名同学继续就读扬州大学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专接本”外,08年5月份,我系首次开考的电子装配高级工考核51人参加,通过44人,合格率86.3%,在无锡市名列前茅。学生实习主要分布在无锡捷普电子63人,无锡强茂电子10人,无锡华润晶芯半导体公司10人,苏州大智集团41人,上海响亿电子14人等单位。实习单位给予我系学生高度评价,充分说明了我们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水平。下一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强教学改革和校企合作,努力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办成无锡市级示范性专业。
关键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 实践教学改革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专业面广,且电子技术发展迅速,新技术、新方法层出不穷。如何在有效的时间和空间内针对就业岗位群,培养出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的高素质人才是教学改革的关键。面对市场需求和就业的挑战,我们坚持改革和加强实践教学,努力做到学校与社会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相结合、师生与实践劳动者相结合。通过立项研究,实验室、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实践,本人在培养方案、课程设置和建设、课程教学模式、实践和实训内容等领域作了一些研究和探索,使专业实践教学具有良好的技能适应性,初步形成了以技术应用与综合实践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规范应用电子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体现职业教育特色
高职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定位应建立在对电子行业广泛人才需求的调查基础上,只有通过充分的调查,才能了解专业人才的岗位和能力素质要求。我们在本地区对电子行业对电子专业人才的素质要求进行了深入调查,确定出高职电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学生在具有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以电子生产工艺为主,兼顾设计的实际能力和操作技能。根据这一目标,组织以电子企业技术与管理专家为主体的电子技术专业指导委员会,进行专业岗位能力分析,根据岗位要求确定毕业生明确的实践能力要素和结构,将各要素分解到各个实践教学环节中,构成合理的实践教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和实践能力素质结构要求设置实践课程模块,形成了电子技术基本专业操作训练、电子技术基本专业技能实训、电子技术工程顶岗实践的循序渐进的实践环节。
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构建
实践教学绝不仅仅限于传统的实验与实习课,而是应涉及教学过程中的各个领域和环节的全方位的实践教学活动。实践教学的特色是高职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依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和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以及多年的实践,我们形成了自己的实践教学组织和实施的思路,主要包括:
1.构建完整的、与理论教学进程和培养技能相符的实践教学计划。通过调研我们建立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计划,包括课程实验、专项实习和设计、综合性实训。确保技能培养过程、课程实验实训环节、针对某一技能的专项训练的连续性,与理论教学兼具相关性和相对独立性。
2.确保基础技能实践环节,努力提高扩展技能和拓展技能实践环节,努力打破只限于演示性,验证性实验的传统实践教学模式。
3.实践教学的组织和实施要有一定的仿真性,实践目的、环境、要求、过程、效果尽可能接近生产实际状况。
4.提高实验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为学生服务的水平和设备利用率。
三、电子应用专业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
实践教学由实验、实习与实训和课程设计四个单元组成。实践教学的组织应遵循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规律,技能训练由简单到复杂,保证技术训练内容环环相扣,逐步加深,逐步提高。将分散实践与集中实践、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实验是为具体课程教学而设计的,教学的组织可以是以理解课程理论与知识点为目的的实验教学组织,也可以是以技术应用和技术实践为目的的实训教学组织。具体措施为采取减少演示性、验证性实验数量,增加设计性、综合性实验学时数,对于部分实践性强的教学内容直接安排实验室进行。
实训是技术应用性实践教学,是对学生单项能力和综合技术应用能力或职业岗位进行的训练。通过实训,学生能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操作技能和基本技术应用能力。尤其是综合实训,能大大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实训教学安排上主要从以下几点出发:首先,应精心选择实训项目。实训课题的选择设立讲究职业性,学生在模拟项目中“模拟顶岗”,实现专业技能和技术应用的真实训练,因此应精选最基本的但有较高实用价值的实训项目。加强常用仪器仪表的使用及常用电子元器件的测试与识别教学,加强综合性、应用性实训。实训过程中要特别强调操作的认真、规范,保证实训顺利进行,避免事故发生。实训前,要求学生根据实训要求进行预习,从而在观察现象和发现问题等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实训过程中,注意考查个别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有针对性地提出线连接和实验现象方面的问题,让学生边做边学,防止学生机械接线,使实训走过场。注意介绍新仪器、新仪表的使用,使学生直接感受到技术发展带来的便利。通过理论操作的密切结合,使学生边学边做,切实贯“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其次,应精选课程设计题,加强综合能力训练。课程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加强学生的综合能力训练,同时培养和提高学生自我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是单项操作实训不能代替的。学生在完成课程设计项目的过程中,既要有单元电路的基础,对电路分段调试,同时又要将知识综合起来,对电路进行整体的调试。为达到此目的,必须找到合适的制作项目,既能把本课程的主要内容概括进去,同时又要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新颖性。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制作项目往往会安排3~4个,由学生任选一个完成。为使项目制作保质保量按时完成,通常提前将任务布置下去,让学生提早准备。课程设计除了进行电路的焊接、制作、调试外,还要求写出详细的课程设计报告或设计说明书。同时,还要进行课程设计答辩。答辩时,模拟毕业设计答辩的形式,可以请本专业的其他教师都来参加,锻炼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在课程设计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指导学生阅读参考文献,审阅设计方案,检查设计进度,及时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存在的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设计技能和建立正确的设计思想,重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四、实践教学环境建设
1.建设基于网路的数字化仿真实验室。
基于网络的实践教学并不意味着用纯粹的虚拟仿真试验代替实物实验,而是需要两者的优势互补。教师应通过实物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践能力和初步设计能力;通过初步实验和仿真实验,给学生提供一个自由的、自主学习的空间和培养设计和创新能力的良好环境。
2.建立开放式实践和仿真实验室。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要把实验室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有机结合,以技能培养结构为主线,以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利用为原则,加强校内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优化实验室与实训室设备资源,安排最佳的实验、实习和实训方案。同时,要适时根据专业培养方案的修订,不断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科技含量,形成教学、科研、生产相结合的多功能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同时建设、维护好校外实习实训基地,确保其满足实践教学需要。同时建立开放式仿真实验室,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电路的参数,在计算机上进行仿真设计,然后装调实验电路测量技术目标。
开放实验室,为主动要求学习的学生提供方便。我们采取对电子专业的所有实验室作统一部署、适当开放的方针,使学生有更多的动手机会,养成良好的动手习惯。同时,在开放实验室内配备相应的人力、物力和可供参考的实验项目,其中尤其是指导教师的配备。
3.建立稳定的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
为让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在学习期间就必须对全部学生进行顶岗实训,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接受到电子行业的生产组织、电子产品的开发、设计与制造全过程,以及不同电子企业间的运作模式、开发手段等,并了解我国电子行业和世界其它电子行业的质量执行标准等。因此,建设校外的稳定的实训基地是至关重要的。定期组织学生分层次在相关电子企业顶岗实习可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能力。为让学生毕业后即可上岗,在学习期间就必须对全部学生进行顶岗实训。利用每年寒暑假对每个学生采用分层次,逐步提高的顶岗实习法:第一步,对大一年级学生进行基础实习,以技术工人身份顶岗实习,掌握生产工艺、流程和基本操作技能;第二步,对参加过基础实习的学生进行提高实习,以工程管理者身份顶岗或跟班实习,要求学生具备生产组织、工艺与制造管理全过程的基本能力。
五、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是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
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建设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因此电子专业的实践教学要求指导教师既具有应用电子专业设计理论水平,又要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技能,懂得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工艺和相关电子企业的运作,必须具备“双师型”素质。没有高素质的“双师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实践教学的任务和目标不可能完成。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一方面坚持“持证上岗”,要求实践教学指导教师必须有相关职业资格证或工程实践合格证才能上岗;另一方面,建立了中青年教师定期到相关电子企业实践的轮岗制度,大大提高了电子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
六、建立实践教学考核体系
实践教学的考核需要一套科学、可操作性强的考核方法。考核内容不仅涉及对任务完成情况的考核,还包括知识和技能的拓展情况考核,可以采用项目成品验收、问题讨论、答辩、功能扩展构思、典型故障设置排除等方法。近年来,我们尝试在大型实训和设计的考核中引入集体合作情况指标,提倡团队合作,以培养学生的协作和角色分工意识,共同解决问题。事实表明绝大部分学生从中收获很大,集体观念得到弘扬。
结束语
经过几年的专业实践教学的建设和探索,实践内容比较精练、综合、线条清晰,以技术应用与综合实践为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初步形成,学生的动手能力及电子产品、技术的应用能力显著增强,新技术产品的接受能力明显改善,基本上满足了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技能。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深化教育改革培养适应21世纪需要的高质量人才.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吕鑫祥.高职课程改革的若干理论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31-33.
[3]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挑战・探索・实践(第三集)[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221-226.
关键词:职业沟通;沟通能力培养;应电专业人才培养;电子行业沟通技能
所谓职业沟通能力是指在从事相关职业活动过程中,为达成职业工作目标而与他人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它是职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的都是未来从事电子与信息技术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维护等创新型高技能人才。这些未来的电子产品工程师在他们的职业生涯里将要面对不同的工作伙伴和客户群体,需要执行不同电子产品的设计、生产与推广。因此,对他们来说,良好的职业沟通能力对未来职业生涯的开展、取得事业的成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目前在校学生职业沟通能力欠缺
目前高职院校电子专业学生在职业沟通能力方面普遍欠缺,以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为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开口说不了,特别是在涉及有关专业问题时表现得尤其突出。有些学生私下里侃侃而谈,但真让他对某个专业问题谈谈认识,或者对某个硬件设计方案进行分析时,往往是吞吞吐吐、含糊其辞。还有些学生明明实际动手能力很强,毕业设计时的方案、实物做得非常好,但到了毕业答辩需要表述时,往往语焉不详、不得要领,没能让答辩教师真正了解自己的专业水平。更有甚者,在毕业应聘面对面试官提出的“请你谈谈这三年你学到了什么”这一类问题时,表现得一脸茫然。
2.提笔写不了,特别是在撰写技术文档时问题尤其明显。作为电子行业的未来从业人员,撰写技术文档是一个基本素养的体现。近几年通过教学练一体的课程教学改革,很多教师在项目课程实施过程中都增加了技术文档撰写的训练环节,但学生的表现不尽如人意。很多是想不到、写不出,有些是想到了、写不出。语言总是干巴巴,专业术语基本不会,内容的安排总是缺乏条理性和逻辑性,有些学生甚至连基本的行文格式也会弄错。这样的问题到了毕业设计阶段时暴露得更为突出。
3.不注重沟通时的礼仪。有些学生在与教师、同学就专业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时,往往不注重礼貌用语的使用,甚至有时还会缺乏良好的态度、情绪。
二、未来所需的职业沟通能力
作为一个未来的电子产品工程师,在今后工作中总会碰到形形的人和事,如何与人进行交流、沟通,解决不同的问题与困难,最终达到所需实现的工作目标,是这些未来工程师们目前亟须掌握的基本职业能力。下面以一个电子产品的设计、开发、生产过程为例,探讨一个电子产品工程师可能会面临的职业沟通问题。首先是在电子产品的规划阶段。不论这个产品是委托开发还是立项开发,都需要先跟客户交流,了解客户和市场需求;然后和工作伙伴一起进行可行性论证和方案调研,形成方案报告;最后将整体方案向技术主管和相关专家汇报,通过交流、论证以取得方案评审通过。其次是在产品的设计、开发阶段。由于在这个阶段要完成系统方案设计,硬件、软件设计、调试,以及样机的组装、测试等大量工作,因此作为开发小组中的关键成员,只有与其他小组成员通力协作,及时沟通、协调,才能做到各司其职、各尽其能,才能保证整个项目顺利开展、有序前进。如果是作为小组负责人,还需做好与其他部门如器材供应部门、生产测试部门的协调工作,在产品开发完成后做好开发总结报告。最后是在产品的试生产阶段。在这个阶段,研发部门的电子工程师需要和生产部门的技术人员做好技术交接,帮助生产部门理解、消化、吸收相关技术要点,做好技术指导。对在试生产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反馈的信息,要认真分析与研究,以便进一步改进、修正、优化相关技术文档。需要说明的是,沟通方式包括语言沟通和非语言沟通。其中后者是指通过动作、体态、语气语调、空间距离等进行信息交流与沟通的方式。由于这一方式跟对话主体、对话时的环境及语境有很大关系,因此表格1中未做具体描述。
三、职业沟通能力的培养途径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对一个电子产品工程师来说,一个产品的开发过程实际就是一个全方位的职业沟通的过程,沟通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着他们职业生涯的成功与否。对一个资深的电子工程师来说,不仅要掌握多种口头沟通和书面沟通技能,同时也要充分运用非语言沟通技能,这样才能使沟通更为及时、高效,才能有助于工作目标的实现。结合目前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未来职业要求,对高职院校应电专业学生职业沟通能力的培养应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口头沟通技能,主要是能熟练运用专业术语来口头描述一个专业事件,要求表述完整、条理清晰、观点明确,用词精炼。二是书面沟通技能,要熟悉未来专业工作中可能会涉及的各类技术文档书写,要求格式规范、文笔通畅、结构完整、观点明晰、逻辑严谨。三是注重沟通礼仪。通过对沟通礼仪的培训,熟练应用肢体语言、面部表情、语气语调、位置距离等非语言沟通技能,快速拉近沟通双方距离,使语言沟通表达得更加准确、有力、生动、具体。对上述沟通能力的培养通常采取课堂教学,通过专业性的显性课程和渗透性的隐性课程相结合的方式。前者可设置诸如职业沟通、科技写作、沟通礼仪等针对性课程,而后者则把相关沟通技能的培训渗透到专业课程的教学之中。目前我院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教学中,通过对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模式的改革,建立了基于工作任务的、教学练一体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中设置了若干用于职业沟通能力训练的教学环节,如工作小组成立、设计方案讨论、团队分工协作、技术文档撰写、工作汇报与总结等。这一系列训练环节不光体现在一门专业课程中,而是贯穿到所有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而且这种内嵌式、渗透性的训练模式相对于通用课程来说更具有针对性和实战性。这样的培养模式使得学生在口头专业表达、技术文档书写、灵活运用多媒体手段、沟通礼仪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为今后开展全面、系统的职业沟通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作者:阮越广 单位: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武洪明,许湘岳.职业沟通教程[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关键词]职业教育 电子专业 实践教学体系
[作者简介]尚亚蕾(1979- ),女,河南许昌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技术应用;杨彬(1983- ),男,河南温县人,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为电子信息。(河南 鹤壁 45803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2)30-0164-02
一、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背景
目前社会需要的人才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研究型、学术型人才;第二类是理论设计型人才;第三类是技术技能型人才,即我们通常说的技术工人,是社会大量需求的创造社会生产力的最直接人才。一般来讲,前两类人才的培养主要由普通高等教育完成,职业教育主要进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理论和实践方面具有双重性,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得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实践技能方面的培养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走在了前列,但诸多方面的差异如教学方式、教学设备以及中西方文化等,使我们不能完全照搬他人经验。因此,在借鉴他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探索出一套适合我国高职高专院校电子专业的教学体系尤其是实践教学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
二、国内电子专业教学现状
1.课程内容重理论轻实践。目前学校的教学模式仍然是以教材、课堂、学校为中心,强调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学习,注重学科的系统性、课程设置的规范性。这虽然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然而却忽视了知识的应用性,忽视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知规律,从而降低了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具体到电子专业而言,目前基本电路的工作原理与分析方法的学习仍然是学生学习的重点,占用了学生大量时间,而真正赋有实践意义的实验实训,由于时间的原因,内容大量被删减,只剩一些验证性实验,充其量只能算是对理论知识的印证和加强。很少能真正调动起学生创造性思维。不设计、组装、调试、维修电子产品,触及不到电子专业使学生感兴趣的核心部分,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们对专业的兴趣,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认识。
2.课程开发体系以学科为基础。教学计划的编写一直以来是我国高职高专课程开发的重点。整个过程虽然也有行业企业的参与,但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市场的实际需求,最终导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动手能力,上岗后不能很快适应,凸显不了高职教育的特点,难以适应社会的需求。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为例,高职高专学生不仅应掌握一些必备的专业理论知识,如基本电学原理、典型电路分析,还应具备根据实际要求设计不太复杂的电子产品并通过绘制原理图、设计、印制电路板、装配元器件并最终调试出成品的专业技能。但是,目前大多数毕业生只能掌握一些专业理论知识,根本不具备专业基本技能和专业操作技能。况且随着近几年招生分数线的下降,录取的学生文化知识底蕴越来越差,加上难懂的电学原理,使许多学生在校期间就已经对电子专业失去了兴趣和学习的信心。据调查,职业院校电子专业的毕业生除极个别的同学能够从事本专业技术工作以外,相当多的同学只能从事技术含量低或没有技术含量的普通工作。这也是这些年全国电类专业招生普遍下滑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就造成了极大的教育浪费,逐渐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三、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随着社会对学生实践能力的看重,高职教育应改变以理论为重心、实践支撑理论的传统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突出实践教学的主体地位,建立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实践教学为主,以理论教学够用为辅。依据教学目标确定实训项目内容,根据项目内容确定所需的知识点,再由知识点对课程理论内容进行整合,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培养技术应用能力,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过程中,通过对真实岗位能力的分析,经过几年的实践与探索,已经初步建立起了一套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基本技能、专项技能、专业技能、综合技能四大模块为核心。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模块如165页图所示。
Abstract: Skill training is the key for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cultivate senior practical technical talents, so skills training has an important position and role in the application of electronic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teaching. This paper expounds the contents, methods of skills training, it can be summarized as two main lines, three links and five steps, namely 235 model.
关键词: 高职;技能训练;235模式
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skills training;235 model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36-0260-02
0 引言
技能训练是高职教学的灵魂,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技能训练的内容、方法可概括为:两条主线、三个环节、五个步骤。两条主线:一是基本技能的训练。二是专业技能的训练。三个环节:即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的三个环节。包括:不涉及电路的基本技能训练;涉及电路的基本技能训练;必要的关键能力的训练。五个步骤:即进行专业技能训练的五个步骤。包括:感知认识;理论教学中的演示及技能训练;实验操作的技能训练;实训中的技能训练;实践实习中的技能训练。
1 第一条主线——基本技能训练
基本技能训练可从学生入学开始,贯穿于整个在校学习期间。可分为三个环节。
1.1 不涉及电路的基本技能训练
1.1.1 内容 ①首先讲万用表的基本结构及使用方法,因为万用表是最基本的元器件测量工具,如果不知道它的结构及使用方法,元器件的测量等就无法进行。所以必须先讲万用表,但内部电路结构,不宜细讲,只讲微安表和电阻的串并联电路即可。着重讲它的使用及注意事项。②了解常用的元器件外形、结构、参数、使用、测量。包括:电阻器、电容器、电感器、二极管、三极管等。其中二极管、三极管的内容可略讲,只讲由那几部分组成,用什么材料制造的即可,工作原理可不讲。在后续课程中会详细讲到。③常用仪器仪表的结构、使用、保养。包括:稳压表、信号发生器、示波器、高频毫伏表、扫频仪等。其中高频毫伏表和扫频仪作为了解,以后涉及到高频电路中再做详细介绍。④焊接技术包括:电烙铁的种类、使用,焊料和焊剂的选用,焊接方法要领,怎样提高焊接速度和焊接质量。可准备一些铜质电线,截成小段,让学生练习搭接、绕接和勾接。准备大量废旧线路板,让学生先拆后装,训练焊接技术。⑤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制作。让学生了解印制电路板的设计基础,能熟练进行手工制作印制电路板。到工厂参观,了解工厂生产印制电路板的工艺流程等。
1.1.2 课程设计思想 按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从学生入学就对其进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边讲边练。改变以往先理论后实践,理论实践脱节的旧模式。这样做有三个方面的好处:①让学生一入学就进入角色,从而也培养了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克服了由于高职学生底子薄,对理论缺乏兴趣,学习信心不足的弊端。②缓解专业课教学压力,为专业课教学铺路。以往理论课讲完后再进行技能训练,要想进行专业技能训练,先要进行基本技能训练,由于时间较短,基本技能训练只能草草进行。造成教师抱怨:“还要先补基本东西。”学生则说:“基本功不扎实”。③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全程进行技能训练,可增加技能训练时间,体现高职办学特色。
1.2 涉及电路的基本技能训练
1.2.1 内容 结合所学电路内容,电工学、模拟数字技术的技能训练。可采用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行设计搞小制作、小发明的形式进行。包括:电工学方面的小制作;模拟电子技术方面的小制作;数字电路方面的小制作;综合电路的小制作、小发明等。
1.2.2 课程设计思想 本课程可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①是对学生基本技能训练的检验和延伸。所学技能只有通过多次、长时间的应用,才能加以巩固和熟练,才能体现出所学技能的作用和意义。②是学生所学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实际应用相结合,才能变得形象起来,有意义起来。③激发学生对本专业的学习兴趣,树立良好的专业思想。学习理论和技能训练往往是很枯燥的,如果把它们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所学知识和技能在实际中的用途。且可通过声、光、电等现象表现出来。势必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专业思想,同时还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1.3 必要的关键能力的训练
1.3.1 内容 ①求职能力的训练。包括:对当前就业形势的认识;就业观念的转变;求职礼仪及方法技巧的训练;自荐材料的设计。②职业能力的训练。包括:职业道德;劳动安全和劳动保护的基本知识;客户心理团结协作意识及艺术。③创新能力和自我创业能力的训练。
1.3.2 课程设计思想 如前所述,高职毕业生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不经再培训可直接上岗工作;不需要长时间的工作适应期;能够承担一定的业务领导和技术管理工作。要实现这些,只有专业能力是不够的,有必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关键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以保证让学生毕业后不仅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胜任自己的工作,而且要做得出色。
1.3.3 应注意的问题 ①关键能力的训练不是一般教师都能胜任的,要找搞相应专业的工作人员担任训练。比如:求职能力的训练,可找就业指导方面的人员担任。②要创造相应的氛围,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在进行训练过程中不要光讲一些相关知识,必要时可进行现场模拟,让学生有现场感。比如,可组织模拟现场招聘会;模拟对客户服务现场,教师可现场示范,现场指导。
2 第二条主线——专业技能的训练
第二条主线与第一条主线是同时进行的,同样贯穿于教学的始终,其内容包括两部分:专业基础课的技能训练;专业课的技能训练。
2.1 专业基础课的技能训练 专业基础课主要有:电工学、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三门课,其技能训练可通过实验的方式来进行,这里不做过多论述。
2.2 专业课的技能训练 专业课主要有:收录机、电视机、VCD、DVD、音响技术、制热、制冷技术,微机原理与维修,通讯器材等。其专业技能训练可分为五个步骤。
2.2.1 感知认识 对于所讲电子产品,同学们不一定都非常熟悉。我们在讲解其原理和工作过程前让学生熟悉其外观,功能及操作等基本知识,并让学生感受一下其功能效果,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在讲解原理过程中,教师讲到那里,学生能想到那里。如果学校有所讲设备,并与所讲内容相适应,可以在校内参观、操作、感受。学校没有的可以带领学生外出参观,让学生了解机型的种类、操作、发展现状及前景,感受高科技给我们带来的生活变化。
2.2.2 理论教学中的演示及技能训练 每讲一部分内容都要拿来相应的实物,边讲边演示,让每一个学生都要看看摸摸,实际操作几遍,切忌:“板”(黑板)上谈兵,只讲不练。器材要准备充分,避免有同学看了练了,而有同学看不到,练不了。
比如,在讲LD、CD、VCD、DVD光盘时,可分别拿来实物,比较外观,标识。演示其图像、音响效果。在讲家庭影院结构时,可对照实物,讲解哪是中置、环绕、左右主音箱,哪是超重低音箱,怎样连接,最后让学生分组连接试听。在讲AV放大器内部结构时,打开机盖,分别讲解电脑控制板、解码板、功放板的结构及工作原理。如果脱离了实物,不是边讲、边看、边练,简直难以想象怎样完成。
2.2.3 实验操作的技能训练 实验操作的技能训练,是向实物技能训练过渡的一个重要阶段。它可以把电路结构用模块的形式分解开来,具有简明、灵活、直观的特点。一般学校都配有模拟实验设备,每讲完一部分,都要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操作、测量、观察现象,还可以进行故障演示,设置不拆器件或换简单器件的故障,让学生排除。注意一般不拆大的或复杂的元器件设置故障。
比如,在制热制冷实验室中装有空调机的模型,可供学生深刻理解空调器的工作原理,进行各种性能指标的测试,进行简单的故障演示和检修训练。
2.2.4 实际训练中的技能训练 实验设备是一套模拟机型,与实际机型的结构还有一定距离,且仅限于实验操作、测量、观察现象、设置故障演示及排除等。实训室备有实际机型,一般两人一组,分组训练。实训机型可以是多种,训练完一个目标交换循环进行,这样可以让学生对多种机型都熟悉。
在实训室中进行下面几种训练:实际操作;讲解内部结构;进行电路分析、测量、观察现象;进行故障演示,设置故障,让学生排除。
2.2.5 实践实习中的技能训练 尽管实训室中已是实际设备、器材,但工作环境不同,场所不同,面临的人员不同,学生的心理状态就不同。所以在实训室中,工作熟练,但在实践实习中未必熟练、顺畅,这里就有个心理素质问题在起作用。只有经过实践实习,才能让学生真正掌握实际技能,也才能检验所学知识,技能是否过硬。
实践实习安排可分两个阶段进行。一个是在每一门专业课程学完后的课程实践实习,专业课程实践实习内容要与季节相适应。比如,为了能让学生进行充分的实践实习,最好选择上半年开设空调器制冷课,在完成前四个步骤以后,正值五、六月份空调销售、安装、使用的旺季,既便于学校联系实习,又使学生实习训练的机会较多。根据不同情况可将学生安排到生产、销售、安装、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实习。再一个是整个专业课程学完后的毕业实践实习。
参考文献:
[1]杨元挺等主编.电子技术技能训练[M].电子工业出版社.
[2]电子工艺实训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
关键词: 高职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英语》 教学策略 研究与实践
1.引言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英语旨在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和提高就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教授法。教学实施过程主要以教材为序,从专业英语语法结构电子器件及原理介绍专业论文的翻译等几方面循序渐进地完成整个教学。但由于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掌握普遍较为薄弱,难以让学生对通篇都是长难句、语法结构复杂的专业文献产生兴趣,到实际工作岗位上,很难实现专业英语听、译、说、写的能力。面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项目案例教学的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法。
2.专业英语项目的构建
随着我国与国际接轨步伐越来越快,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走进来,尤其在珠三角,国内外电子企业的技术和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这就要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必须具备专业英语的听、译、说和写技能,以提高自己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根据电子企业对专业英语技能的实际需求构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项目设置,如下表:
以上十个项目结合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知识和英语,能有效提高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中,项目1、2、3锻炼学生英语听和说的技能;项目4锻炼学生专业英语读的技能;项目5、6锻炼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英语的听、说及写的技能;项目7锻炼学生如何用专业英语与外国专家在实际式工作中进行技术交流;项目8锻炼学生专业英语写的技能;项目9、10锻炼学生说专业英语的语气,以及在一定场合的“气场”。
3.专业英语项目的实施
3.1专业英语教学安排
专业英语不是采用集中上课的方法,而是采用六个学期分阶段的方法。在学生入学的第一个学期我们就明确本学期的专业英语的学习项目目标,这样就把大学英语+专业英语+企业对专业英语的需求三者结合起来。例如项目1、2,上大学英语的老师在教学过程就要突出电话英语和机场英语的教学。在每个学期的实践课(两周)专业英语教学就要对项目1、2的集中训练,因为有了大学英语的基础教学,学生完成项目目标的速度将很快提升。
3.2案例教学与实际项目教学相结合
上面制订的教学项目都是综合性的,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很高,如何把这一要求分解成很多难度不高的小要求,让学生每一步达到的要求都很容易,让学生知道学专业英语不但有用,而且很容易达到,从而产生积极学习的“内生动力”,这个问题就是专业英语教学迫切要解决的问题。例如项目4,如果学生一开始就到企业看实际的图纸和说明,学生一定对里面的专业词汇和专业知识不解。
针对这一问题,必须采用案例教学与实际项目教学相结合的教学策略。如项目4可分为以下教学案例:
经过上述案例的学习,学生在有目标的前提下,不但学习了专业英语词汇,例如:电阻(resistance)、电阻器(resistor)、电感(inductance)、电感器(inductor)、电容(capacitance)、电容器(capacitor)、欧姆定律(Ohm’s law)、基尔霍夫定律(Kirchhoff’s law)、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irchhoff’s voltage law)(KVL)、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irchhoff’s current law)(KCL)、结点(node)、支路(branch)、回路(loop)、网孔(mesh)、开路(断路)(open circuit)、短路(short circuit)、直流电路(direct current circuit)(dc)、交流电路(alternating current circuit)(ac)等,而且能用英语分析电路:The basic building building blocks of digital circuits are gates. A gate is an electronic component with a number of inputs and,generally,a single output. The inputs and the outputs are normally in one of two states: logic 0 or logic 1. These logic values are represented by voltages (for instance,0 V for logic 0 and 3.3 V for logic 1) or currents. The gate itself performs a logical operation using all of its inputs to generate the output. Ultimately,of course,digital gates are really analogue components,but for simplicity we tend to ignore their analogue nature.案例6可以让学生说出自己对电路和元件的理解,这里需要不断重复和训练的过程。
从以上项目和案例的分析,可以得出我们项目和案例的设置是递进式的,知识点从单一到综合,难度从容易到复杂,全方面地培育学生专业英语听、译、说和写能力。
3.3专业英语翻译软件使用
英语翻译软件很多,教学实践中用得比较多有二款软件分别为:金山词霸和有道词典,它们都有取词、查词和查句等经典功能,并支持全文翻译、网页翻译和覆盖新词、流行词查询的网络词典;其中金山词霸2011支持中、日、英三语查询,并收录30万单词纯正真人发音,含5万长词、难词发音,收录了日常词汇3万条,社科、自然和工程技术等方面常用词汇约9万条。
有了专业英语翻译软件的帮助,学生可以快速地进行专业英语翻译。不过软件翻译只是一个参考,符合文献内容的翻译还需要学生自己去修改。
4.结语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英语》教学实践表明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英语》项目教学法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技能业英语和就业的核心竞争力。
参考文献:
[1]何茗.电子技术专业英语[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6.
[2]冯新宇.电子技术专业英语教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8.
[3]张福强,孙萍.电子技术专业英语[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