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基础护理学论文范文

基础护理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基础护理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基础护理学论文

第1篇:基础护理学论文范文

一、资料与方法

(一)基线资料。随机抽取我校2015届中专护理专业3班为X组(n=40),4班为Y组(n=40)。X组男女比例1颐39,年龄范围是:20~24岁,平均年龄范围是(22依1.7)岁。Y组男女比例2颐38,年龄范围是:21~23岁,平均年龄范围是(22依0.9)岁。本组研究中,两组学生的基线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比性良好。(二)方法。两组均以护理教学为教学主题,4班采用传统教学法,即“教师演示、显示模仿”的教学模式。3班采用综合教学法。(1)自学讨论:教师告知学生实验课的问题,让学生在课前有充足的时间准备和讨论,有助于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很好的结合起来。(2)纠正问题:上课前,教师要充分掌握学生的讨论结果,对于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解答,对于实验课的整个授课过程进行认真辅导。(3)轮流模仿练习:分组让学生对实验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模仿练习,同时给予适当的指导,对于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给予纠正[2]。(4)多次练习:课堂中,学生要对实训内容进行反复练习,并进行角色互换。练习的内容主要包括:实施前的评估、物品准备、操作流程以及注意事项等。(5)评价总结:实验课结束之前,教师要对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行总结点评,对于优秀的学生,要给予一定的表扬,对于存在的问题,要进行重点强调。(6)技能考核:课后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考核,纠正存在的主要问题,促使学生尽快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三)评价指标。教学效果:主要从理论与操作结合能力、思维能力、合作能力、操作积极性、自学能力以及交流能力等方面进行考核。(四)统计学方法利用。Epidata3.0软件录入所有的数据,采用SPSS15.0的统计学软件对本次研究的观察指标进行统计,计量资料(教学效果)采用t检验。结果显示,两组间的数据有明显差异,即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X组的教学效果远比Y组的优,差异显著(P<0.01),详情见下表。

三、讨论

随着护理模式的不断变化,人文护理以及整体护理模式已经广泛开展,增强了护生与患者间的沟通能力,促进了护生综合学习能力以及发散性思维能力的提升。为了适应当前医疗模式的新变化,对护理教学方法以及护理模式不断地进行创新与改进,有助于学生学习护理内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轻松的教学情境中学习相关知识,显著提升了学习效率。综合教学法很好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教师与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了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3]。综合教学法带有一定的感彩,具体场景形象生动,能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理论知识,并使学生的心理机能得到一定的发展,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学习兴趣。本组研究数据表明:X组的护理效果远比Y组的优,差异显著(P<0.01)。综上所述,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进行综合教学法,可以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杨晓雯 单位:南宁市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赵立华,滑志娟,杜小静,等.综合教学法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医药,2012,34(9):1421-1422.

第2篇:基础护理学论文范文

1.1患者颅内高压的护理患者一旦发生颅内高压,就会有一系列明显的症状如恶心、呕吐等,严重的还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对患者进行颅内压的高压护理是必要的,可以降低颅内压来控制脑水肿。早期可以给予患者脱水的药物如甘露醇,可以辅助呋塞米对患者进行脱水。甘露醇用量每次0.25g/kg,加压静脉滴注20~30min内完成,6~8h/次[1]。但对年龄很大的患者,要尽量的减少甘露醇的量;心脏功能不好的患者,要将甘露醇的滴注速度减慢。另外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为了降低患者颅内的高压,应使患者的头部抬高;减少患者的移动,避免再次发生脑出血;如果患者出现电解质紊乱和酸中毒,及时纠正。

1.2并发症的预防及时清洗被单,保证患者的床是舒服的,定时给患者做翻身和擦洗。对呕吐的患者,可以预防性的使用抗生素,以避免感染;也可以服用降低胃酸分泌的药物,以减少上消化道应激性溃疡的发生;对呕吐过的患者,待呕吐后及时清洗口腔;如果患者痰液比较多,可进行吸痰,可以防止肺炎的发生,但是吸痰管要无菌的;如果患者尿液失禁,可以留置导尿管,但要注意每天更换尿袋,防止患者尿道感染。

1.3营养支持采用肠内营养,经鼻放置胃十二指肠营养管,在疾病初期应该吃清淡的食品,后期保证患者足够的营养。

1.4评判标准采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按照患者所处的状态,对患者进行打分。睁眼:自发睁眼(4分)、语言吩咐睁眼(3分)、疼痛刺激睁眼(2分)、无睁眼(1分)。语言:正常交谈(5分)、言语错乱(4分)、只能说出(不适当)单词(3分)、只能发音(2分)、无发音(1分)。运动:按吩咐动作(6分)、对疼痛刺激定位反应(5分)、对疼痛刺激屈曲反应(4分)、异常屈曲(去皮层状态)(3分)、异常伸展(去脑状态)(2分)、无反应(1分)。评定标准分为治愈、稳定、未治愈三种。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59例患者中,病情达到稳定的有38例,可以出院的有12例,未能治愈的有9例,稳定率64.41%(38/59);治愈率20.34%(12/59)。患者GCS评分、血肿量在急性护理前后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脑出血好发于中老年人,如果救治不及时,就会引起昏迷,患者随时都会出现生命的危险。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59例患者中,经过积极护理后,病情稳定率64.41%(38/59);治愈率20.34%(12/59);未能治愈的比率是15.25%(9/59),可见如果在患者发生昏迷时,及时的对患者进行脱水、清除血肿和急诊护理,包括病情的密切观察、颅内压的控制、并发症的控制和营养支持等措施,会使患者存活和康复的比率升高,并且护理前后的两个指标即血肿和GCS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同样说明对脑出血昏迷的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后,患者的病情得到缓解。

第3篇:基础护理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PBL;基础护理学;实验;综合能力

健康观念的更新以及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实施,对护士的创新能力、沟通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础护理学是护理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主干课程,其中实验教学约占该课程总学时的2/3。传统的基础护理学实验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主导、以“技术操作为中心”,忽视了护生综合能力的培养。

PBL(problem-basedlearning)是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是指在基础课或临床课中,以问题为基础、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导向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方法。该方法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巩固所学专业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尤其是培养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具有传统教学所无法比拟的优越性。我院在基础护理学实验传统教学中引入了PBL,教学实践和实验对比显示,PBL结合传统教学法的效果比较显著。

一、实验过程

1.研究对象

随机选择我院2005级护理专业两个班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64人)采用PBL结合传统教学法,对照组(62人)采用传统的教师示教—练习—指导教学法。

2.研究方法

实验组PBL结合传统教学法具体实施方案如下:(1)编写病例、提出问题。由带教老师结合实验内容编制病例,并提出与实验操作相关的问题。

再由临床护理专家和护理教育专家审阅、修改。将病例及问题打印成册并在学习前1~2周发给学生。

(2)小组自学讨论。将实验组护生分为8组,每小组8人并设组长一名。小组成员针对病例及问题通过网络图书馆等途径查阅相关资料得出正确答案并展开讨论,将个人认识扩大到小组认识。

小组长汇总大家意见书写出一套完整规范的答案,参加课堂发言。

(3)实验课前小组积极准备操作。小组成员结合病例做好实验课前准备。包括实验物品准备、患者准备、操作用语、操作步骤、操作要点等。开放实验室并发给学生操作光盘可在实验室观看并练习操作。以上三步在课余时间完成。

(4)课堂传统讲授结合课堂讨论。实验教学前教师先按照传统讲授法讲授实验理论部分基本概念相关知识点,讲授过程中穿插提问,之后学生结合病例围绕相关问题展开讨论,每个小组的代表发言,其他同学可补充或提出不同观点。最后教师简单讲授操作要点,注意事项,复杂操作项目教师不结合病例演示。

(5)学生示教操作。结合教师讲授及讨论结果学生以所给病例为依据进行操作示教。操作前对病人及病情先进行全面评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独立准备用物,按照课余时间的实验准备结合病人具体情况进行操作演示并讲解。

(6)教师总结评价护生模拟实践。课堂讨论及学生演示操作后教师进行评述总结,归纳概括知识要点,对存在的共性问题和重点难点问题讲解总结。问题比较多的操作步骤教师规范演示。护生分组结合病例反复模拟练习。

3.综合能力评价

参考国内外文献资料,设计评价问卷,经过有关护理专家修改认可,由实验带教老师对两组护生综合能力进行评价。包括10个项目,每项采取5级评分制,按满意程度分为5个等级,并赋予分值,即非常满意5分,满意4分,介于满意与不满意之间3分,不满意2分,非常不满意1分。

4.运用SPSS13.0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实验带教教师对实验组护生各项能力评分均比对照组高,经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分析

1.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PBL是以问题基础,以学生为中心,学生是问题的解决者。学生要主动学习知识,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库,学生对教师依赖减小,学生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以教为重点转移到以学为重点,护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及能力得到激发和锻炼,逐渐成为独立自主的思考者和学习者。在课堂讨论及操作前,学生为了解决教师所提出的问题,需要自己确立学习方法、解决问题的策略,主动通过网络图书馆积极查阅相关资料、综合应用不同学科知识,归纳、整理出问题的答案,再经过小组共同合作讨论解决所有的问题。这个过程极大地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查阅资料获取信息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2.提高了护生技能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师在技能教学过程中必须使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及技能的基础上发展能力,通过发展能力进一步促进知识及技能的掌握。操作者必须理解与操作技能相关的知识、原理、目的、在这样的基础上进行操作练习才会全面掌握整个操作。传统的技能操作是教师示教,过分地强调操作步骤和手法;学生练习时拼命地模仿教师动作,机械地重复,缺乏对操作背后理论的思考。PBL教学教师根据不同技能操作项目设计典型临床病例并提出与操作技能相关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学生通过自学查阅资料、预习教材,课堂讨论,掌握了操作的目的、原理、和注意事项。加深了对操作以及相关知识的全面掌握和融会贯通。而且实验操作由教师示教变学生示教讲解,在上实验课前已摸索出连贯的操作步骤全面掌握操作。操作过程中要结合病例解决问题全面评估病人设计合理操作用语,还要大胆创新,使整个操作更合理更全面更完美。教学实践证明PBL教学提高了护生技能操作能力,并培养了对传统操作创新能力。

3.提高了语言表达与沟通交流能力

现代护理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沟通技能,才能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利于治疗护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促进患者的康复。PBL教学突破了“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传统授课方式,将讲台更多的交给了学生。要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护生就要课下小组讨论、相互沟通交流意见、积极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对相关的问题进行讨论,各小组代表积极发言并回答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而且在实验操作中还要对病人进行全面评估,使用合理操作用语,以及健康宣教等护“患”有效沟通,在这一系列的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极大地提高了护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沟通交流能力。

4.发展了团队精神,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

随着整体护理的开展医护人员成为平等的合作者,护理人员在临床上必须与他人合作良好才能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PBL以小组作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小组成员共同承担学习的任务和分享学习的成果。小组讨论前,小组成员分头去收集资料、整理问题的答案。小组讨论时,各自汇报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分享他人的学习经验。对于不能独立解决的问题,小组成员通力合作、相互讨论、各自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共同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最后小组成员集中意见推荐一名代表作为课堂讨论时小组的中心发言人。在这一系列的过程中,有效地发展了护生的团队精神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这有利于将来实际工作中同事及医护之间的协调合作,有效应对各种人际关系问题,利于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也减轻由于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孤立感所产生的应激,利于护理人员的身心健康。

5.培养了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思维与能力培养

护生评判性思维是护理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也是我国教学改革的重要任务。评判性思维也是个体做出临床决策的重要能力。国外多数学者认为,评判性思维是概念性很强的复杂技能,不可能按照常规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进行传授,而需要采用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自实践的教学方法。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PBL教学中学生围绕问题及临床病例进行学习探究,通过各种途径寻求问题的答案,创造性地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广阔,深邃的思维空间,使其联想思维得到启发,护生的临床思维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正是在解决复杂而实际的临床问题中不断发展起来的。教师将临床问题带入课堂应用临床思维引导、启发学生,而且每个护理操作是与每个临床病例联系在一起,学生分析解决患者存在的主要护理问题,PBL教学法护生成为护理活动的主要实践者、知识与技术的探究者,打破了所学不为所用的僵局。有效地培养了护生的评判性思维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实践证明,在基础护理学实验课传统教学中实施PBL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学生知识水平、技能操作能力、培养了护生自主学习能力、交流沟通能力、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评判性思维能力、协作能力、护理评估能力等综合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新型护理人才开辟了一条新的思路,对推进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周银玲,宋丽华.护理学基础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华护理教育,2005,(2).

[2]杨耀防.典型的以问题为中心教学过程剖析[J].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1994,(4).

[3]周芳明,王振钺.PBL在美国药学教育中的研究现状[J].药学教育,2003,(19).

[4]乔敏.“以问题为基础学习”的医学教育[J].医学教育探索,2005,(4).

第4篇:基础护理学论文范文

1.浅谈高职医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2.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与探讨                 

3.近五年中国大陆文献中美国医学护理的现状 

4.高职医学护理生生活事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5.医学护理教育的创新思维培养 

6.医学护理观下的化学教学 

7.高血压病人的医学护理方法研究 

8.医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改革的研究与实践 

9.医学护理中无菌技术的使用技巧探析 

10.探究应急状态下的医学护理实践 

11.分析高血压患者的医学护理方法 

12.《运动医学护理》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3.综合性医学护理对脊髓损伤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14.应急状态下医学护理实践探讨 

15.脊髓损伤运动员营养与医学护理需求 

16.应急状态下医学护理工作的实践 

17.医学护理中无菌技术的使用技巧探析 

18.对现代医院临床医学护理工作的初步探讨 

19.高职院校医学护理专业“概念图”教学模式的探索 

20.大型综合性医院外科系运用循证医学护理理论控制感染管理体会 

21.浅析医学护理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22.论新时期医学护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23.本科生导师制在医学护理领域的研究进展 

24.综合性医学护理对脊髓栓系综合征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25.高职医学护理专业教学方法的改革 

26.医学护理专业开展计算机教学的探讨 

27.医学影像科室的护理管理探讨 

28.生理驱动ECS仿真系统在急诊医学护理教学的应用 

29.采用三维质量结构评价重症医学科护理质量 

30.医学护理论文的撰写 

31.医学护理人员的人文素质教育 

32.某市护理人员继续医学教育需求和科研意向调查分析 

33.浅谈临床医学肝胆的外科医学护理的研究方法 

34.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医学护理系 

35.高职高专医学护理专业学生实习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及对策 

36.高等医学护理教育之我见 

37.医学护理专业大学生在儿童期受虐待情况回顾调查分析 

38.中职医学护理模拟教育及现代护理技能训练中心建设探讨 

39.医学护理专业学生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调查分析 

40.探讨新形势下医学护理教学模式的重建 

41.论医学护理专业女生运动动机的特点与培养 

42.在医学护理专业开展ESP教学的可行性研究 

43.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实验中无菌观念培养的尝试 

44.蒙医护理与西医护理医学护理理念的分析与研究 

45.改变医学护理观念,突出礼仪发展 

46.灾难医学护理教育研究 

47.浅谈医学护理专业第一堂见习课的重要性  

48.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护理建设 

49.临床医学上的外科护理新技术研究 

50.PBL模式在医学四年制护理专业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 

51.优化护理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是现代医学护理模式的需要 

52.医学护理学的进展(综述) 

53.论医学护理专科生的就业心理指导探析 

54.论护理学在救援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 

55.现代医学护理中沟通技巧的重要性 

56.对涉外医学护理学生人体解剖学教学工作的探讨 

57.浅谈医学护理职业高中教师的人格魅力与教学方法 

58.分组分层级管理模式在我院重症医学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59.浅谈医学护理教育的发展 

60.Internet医学护理资源简介 

61.学习医学护理杂志 提高护士专业水平 

62.怎样撰写医学论文(连载) 怎样写医学护理论文  

63.对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64.高职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整合教学实践 

65.重症医学科护理信息系统应用实践 

66.浅谈加强医学护理教育中的素质教育  

67.提高医学护理实践能力的探索 

68.辽宁省临床护理人员循证医学实践现状的调查 

69.贵州省首届重症医学护理论坛会议论文研究分析 

70.INTERNET上的医学护理资源 

71.医学护理心理学在妇科手术患者中的应用 

72.医学护理职业学院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73.老年医学护理专家:是浪费还是必要? 

74.关于医学护理专业教师培养的点滴体会 

75.试论转化医学在护理学发展中的应用 

76.基于循证医学的颈椎病康复护理方法及体会 

77.美学在现代医学护理中的作用  

78.心肌梗死的医学护理与心理护理  

79.实习前临床医学生与护理学生患者安全知识调查与比较分析 

80.国外医学护理学分册稿约 

81.高血压性脑溢血病人的医学护理常识 

82.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工作环境的创建及效果 

83.临床医学护理对责任护士的素质要求 

84.品管圈在重症医学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85.从医学护理模式的转变谈护理教育改革 

86.持续质量改进在重症医学护理中的应用 

87.把握医学整体观促进护理管理 

88.基于第二课堂的护理医学生职业素养培养模式、作用机制与认知评价研究 

89.浅议医学护理学继续教育的必要性 

90.护理专业基础医学课程设置与教学调查分析 

91.康复医学护理 

92.医学护理女生青春期生理健康知识调查 

93.卫生Ⅷ项目医学护理培训班学习情况的调查 

94.有“血”有“肉”带心跳,医学护理模型人出世 

95.医学护理专业医用化学教学改革初探 

96.康复医学护理 

97.芜湖市某医学院校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与学习动机的相关性研究 

98.医学院校涉外护理英语课程体系构建探析  

第5篇:基础护理学论文范文

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和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化,专业课程学时相对压缩,使学生在横向知识体系加宽的同时减少了专业知识的深度,加上毕业生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大,使毕业论文工作面临着很多困难[7]。其突出的问题有3个:

1.思想重视不够

近年来,由于高校扩招的不断发展,学生数量逐年增加,使得指导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方面的工作量随之增加,毕业论文设计的教学资源趋于紧张。大多数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的同时还承担大量的教学和科研任务,因此,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在指导时间和精力上投入也非常有限。

而对于学生方面,有的学生平时课程学得不扎实,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不够深刻,容易造成对论文写作的无从下手。有的学生对指导老师的依赖性太强,不能正确、灵活地利用论文检索工具。有的学生思想上不重视,在要上交时随便从网上东拼西凑地抄袭,敷衍了事。这些学生都是从思想上没有能认清毕业论文的重要性,浪费了毕业前的一次综合训练机会。

2.时间安排不当

毕业论文设计的安排,往往是在最后一个学期开始,若时间安排的太晚,会给论文的开展带来困难。一方面,学生进入论文的设计时间较晚,不能深刻地理解题意,更不能进行充分的资料收集、准备,从而影响毕业论文的质量。另一方面,指导老师与学生的接触较晚,容易给师生交流和论文写作过程管理带来不便。

3.格式欠规范

学生的论文格式不规范,排版样式多样,错别字众多。而且许多学生习惯性地从网上下载一些文字,然后进行简单的拷贝,一方面容易造成知识产权的问题,另一方面会造成文章的写作风格不一,使文章缺少连贯性。

二、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举措

针对以上几点问题,护理学系结合本院系的特点,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规范要求,严格把关,以保证毕业论文质量和水平。

1.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作好组织动员总结工作

系部广泛动员全系教师、应届毕业生和临床教学医院,充分认识毕业论文工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保证学生论文的质量。护理学系成立了学术分委员会,召开专业教研室会议,布置年度毕业生论文工作安排,制订论文的写作规范和格式、确定严格的时间节点,最后形成详细的论文指导计划。在学生下点实习前进行专题毕业论文动员,组织有关教师讲解、宣传毕业论文重要性及写作规范。使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在掌握所学知识、培养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取学位和顺利毕业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学生实习结束返校后,召开毕业论文工作总结大会暨优秀论文颁奖典礼,评选出优秀毕业论文及临床优秀指导教师,邀请优秀论文作者上台介绍论文写作经验,由专家现场提问点评,并安排低年级学生共同参加,以使其对毕业论文工作有所了解。

2.严格制定毕业论文写作规范和程序,确保管理工作有序进行

根据护理学专业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的有关要求,我系特制定了《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工作的管理规定》,以规范护理学专业本科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同时,又详细安排了毕业论文工作的具体程序,将毕业论文工作划分为准备阶段、选题与审题、开题报告、论文撰写、检查与指导、论文评定、工作总结和归档与保管阶段,明确列出各个阶段的工作程序与要求、要求完成的时间以及完成人,并结合本科学生实际情况,将学生一年的实习期划分为上、下两个阶段:上半阶段要求学生完成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工作的前期准备工作;下半阶段主要集中精力撰写论文,并集中选择一个科室继续完成实习。然后再将两个阶段的时间进一步细化,列出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的各具体的时间段,保证了临床医院与实习生对实习与论文工作能够心中有数,确保了毕业论文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同时,我系制作了毕业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登记表、开题报告、评审表、成绩登记表等一系列表格材料,发给临床医院使用,并制作了论文“书写体例”,以统一学生论文的格式。还由郑国华博士制定了《护理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评分细则》,使论文的评审有据可依,从而也保证了论文成绩的公正性。

3.加强系部与临床教学医院联系,监控毕业论文工作全过程

为进一步完善论文管理工作,在2005年福建中医学院护理学专业临床教学工作会议上,我系与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地区各临床教学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临床教学负责人一起,讨论了此次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工作改革的情况,听取各方意见。2006年5月,我系在2001级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完成以后,也专门召开了毕业论文工作总结会议,与福州地区部分医院的护理部主任一起评选优秀论文、探讨改进工作的方法。2007年1月,举办2006年临床护理学师资培训班,对全省十五所医院护理人员代表进行为期三天的培训,介绍“护理临床教学与毕业论文工作”、“护理科研基本程序”等知识。此外,考虑到我系的毕业论文工作尚处于试验探索阶段,又专门安排了系部老师参加指导,负责与各临床医院护理部联络协调及为学生答疑释惑。并自2006年起,系部安排教师作为联络员,下到福州各临床教学医院,参加论文开题、论文答辩,并加强中期检查。

4.临床教学医院密切配合,保证毕业论文工作顺利完成

临床医院重视毕业论文工作,组织成立毕业论文评审委员会,严格选聘指导教师,开展指导人员培训,交流论文指导经验,明确工作任务、职责,清晰论文指导流程。护理部针对学生论文的选题、设计、资料收集、统计、分析、文献查阅等进行了专题讲座,讲座后,由学生根据自身兴趣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论文评审委员会认真审定学生上报的课题,安排指导老师与学生见面,并由教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协助学生论文拟题,为学生写作答疑,避免学生在论文创作过程中走弯路。护理部组织“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会”,针对学生论文题目、论文设计、方法等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护理部负责宏观调控,指导老师则耐心细致引导学生搜集论文相关资料撰写论文,并针对论文相关内容定期进行督促和检查,及时与学生交流并对论文进行修改,使学生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写出一定质量的论文。最后学生论文完成后由护理部组织论文评审委员会对学生论文进行评审,选出优秀论文上报系部。毕业论文工作结束后,护理部及时进行工作小结,综合分析学生毕业论文水平,指出存在问题,提出意见和建议。

三、取得的成效

1.学生表现了较高的悟性和科研能力,个人潜能得到发挥。能够将课堂所学知识与临床实际运用相结合,培养了严谨勤奋的工作态度和求实创新的科学作风。

2.大多数同学能够运用所掌握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对所选课题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统计和分析,掌握了文献检索、课题设计、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阅读专业资料等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与方法,具备了撰写论文的能力。

3.临床教学医院反馈,毕业论文工作的开展不仅培养了学生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精神,锻炼了学生从事科研的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同时,为更好地指导学生撰写毕业论文,带教老师也加强自我充电,使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53(1):46-49.

[2]杨立军,何志鹃.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山西建筑,2007,33(4):214-215.

[3]谷倩,彭少民,钟立汉等.高校土木工程本科专业毕业设计实施[J].理工高教研究,2005,24(1):75-77.

[4]欧丽,胡浩.工程力学专业毕业论文指导与答辩中的一些问题与对策[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189-190.

[5]欧孝夺.宽口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论文)的实践与探索[J].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0:16-19.

[6]李晓梅,张永春.毕业设计(论文)全程质量监控的研究与实践[J].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7):83-86.

[7]廖志凌,邵学军,刘贤兴,等.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4,26(2):82-85.

第6篇:基础护理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学科;护理学;概念分析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30-0268-01

1 “学科”的定义学科是科学研究发展到成熟或相对成熟阶段的产物

对于什么是学科,国内诸多学者进行了探讨。一般认为,科学研究发展到成熟而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的标志是:独立的研究内容、成熟的研究方法、规范的学科体制。美国历史学家沃勒斯坦认为,学科同时涵盖学术范畴、组织结构、文化三种涵义。国内学者宣勇从形态上将学科区分为知识形态的学科和组织形态的学科,认为学科具有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的呈现形态。廖益则认为,学科是根据学术分类和知识体系发展的需要,由专门从业人员分门别类进行知识生产、知识运用和知识教与学等活动的基本单元。周朝成提出,学科的涵义有三种:一是作为一种专门化的知识体系;二是规范知识体系与训练学习者的规训制度;三是以学科为基本要素,由相同学科背景的人而组成的学术组织。这三种涵义表现的是对学科在知识、制度与组织层面上的理解,在不同的层面上学科体现出了不同的构成要素。刘仲林认为,作为学科主体域内的学科,应具有六条标准:a明确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b有从事研究、传播和教育活动的特殊群体及有代表性的论著问世;c有相对独立的概念体系、原理或定律,有已经或正在形成的学科体系结构;d发展中学科具有独创性、超前性;e发达学科具有系统性和严密性;f学科地位不可替代,不是单纯由高层学科或相邻学科推演而来,能经受实践或实验的检验和否证。陈燮君在其《学科学导论》中指出,学科创生指标体系包括:特有的学科定义和研究对象,时代的必然产物,学科创始人和代表作,精心营建的理论体系,本学科的科研方法。通过以上探讨,我们可将“护理学科”界定为:是指按照护理知识的不同分类而划分的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以及围绕该知识体系而建立的相应的知识载体。即护理科学领域或护理科学的分支以及围绕这些内容而建立起来的相关研究及其组织建制,主要包括护理学科独特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研究范式等要素。

2 护理学科的内涵分析

2.1 护理学科是一种“资源共同体”该资源共同体由学者、学术信息和学术物质基础组成。学者指在学科带头人领导下的专家群和学术梯队;学术信息主要是指知识及其载体(课程、教材、专著、论文、科研成果等)和信息交换水平(学术交流的频率和层次);学术物质基础则是指从事教学和科研的资金、设备、设施等。具体到护理学科,是由护理研究者、护理研究成果和护理知识传播媒介及教研资金、设备等组成的资源共同体。

2.2 护理学科是一种劳动分工的方式一个学科的成立标志着社会分工中一个新的部门的建立,标志着一个新的工作团体和工作岗位的独立分化,也标志着一组人群新的诙角色的确立和巩固。这是从学科发展历程中归纳出来的论断。护理学科最早从临床医学实践中分离出来,逐步形成一定的实践标准,并成立护理协会等行会组织,逐渐确立了护士的专业地位。当护理知识进入高等教育阶段时,标志护理学科正式建立,形成了与临床医学不同的专业实践。因此,护理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是一种劳动分工的方式,共同为整个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2.3 护理学科是一种社会管理的单元当前的大科学时代,科学研究已与经济、社会和国家的利益密切相关,学科也成为社会和国家对科学研究进行资助、管理的重要框架和标准,具体表现在国家颁布的学科目录、各种科研基金的申报目录上。护理学科获批成为一级学科后,最典型的表现是研究生招生中可以单独授予护理学学位,也将使各级科研项目申报归入对应的独立专业评审组织,成为社会管理过程的一部分。

2.4 护理学科是一种信念系统这里指护理学科范式内容。库恩认为,学科的范式就是“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何处用”四维逻辑关系,分别指具体某个学科的概念或者基本定义、理论体系、方法体系及应用体系。护理价值观、护理学科文化、护理职业形象、护理伦理、护理技术等都属于护理学科范式的内容,具体表现在护理人员的行为举止、精神状态及其在学科教学、研究等工作中表现出的独特行为、思维方式等,体现出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独特信念和风貌。

2.5 护理学科具有内在逻辑发展规律学科发展本身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学科周期理论认为:学科组织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可分为形成期、成长期、成熟期、蜕变期四个阶段,并在每一个阶段有重点发展任务。依据该理论提出的学科特征,我国护理学科目前处于成长期,其理论体系、学科方向和研究资源等需要进一步规范和拓展。随着环境-社会-心理-生物-工程医学模式的形成,一些决定健康和疾病的各种重大因素,从内因到外因,包括遗传、环境和技能因素,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哲学、人文和技术因素等,正逐步被纳入研究范围,相应地,护理学科将逐渐分化出新的分支学科,在具体的分支领域纵深发展,逐步向成熟期过渡。

2.6 护理学科是专门化的组织学科是研究领域制度化和建制化的结果,它使学科成为“一种联结化学家与化学家、心理学家与心理学家、历史学家与历史学家的专门化的组织方式。”其外在体现是学会、机构或社会组织。因此,护理学科的组织形态表现为护理学科的院系结构、课程体系以及护理学会等。

参考文献

[1] 刘小强.学科建设:元视角的考察―――关于高等教育学学科建设的反思[D].厦门:厦门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2]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美].知识的不确定性[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6:71.

第7篇:基础护理学论文范文

1文献的概念及其分类

文献是通过载体记录的知识,载体是文字语言附着物,是物质形态。从古至今,载体有竹简、纸张、磁带、磁盘、光盘等。科技文献是记录、保存、交流和传播科学知识和思想的一切著作的总称。其分类包括:①一次文献即原始文献。②二次文献。在一次文献基础上加工而成,常称为“检索工具”,如目录、索引、摘要等。③三次文献。通过检索工具(二次文献)收集原始资料(一次文献),加工整理成的综合性文献资料,如综述、述评、年评、指南等。④零次文献。

未成文的口头传递的信息,或手稿之类的资料,即还没有传播载体。

从上可以看出,综述既不同于原始论文,不属一次文献,也不是论文的摘要、索引或书目,不属二次文献,而是一次文献高度浓缩的产物,是把多篇相关文献综合加工而写成的三次文献。因此,综述包容的信息量大、反映学术动态快,是获取信息、促进科研、指导实际工作的有效途径。

2文献综述的特点

综述包括现状综述——成就性综述、回顾性综述——动态性综述和专题争鸣性综述三种。其特点如下:①资料来源是拿别人的文章做自己的文章。②研究对象是文献资料,不是人或动物。③内容涉及面广,信息浓缩、精炼。④叙述性的表现手法,以事实为基础,在充分占有资料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评论。⑤引文多,有很强的参考性。

3撰写文献综述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信息时代的特点如文献数量多、增长快,内容分散,重复交叉,语种增加,知识老化加速,质量下降,时滞严重等,呼唤着护理综述文章的出现,使其显得非常必要。此外,综述是知识再创造的研究(科研分为创造知识、修改知识、综合利用知识),写作综述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步骤,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成熟,促进人才成长的重要环节。再则,综述提供回溯检索文献线索等,以上说明文献综述的撰写显得非常重要。

4写作步骤

4.1选题

①选取护理工作中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②选取位于学科前沿,有一定超前性,能反映新成果、新技术、新动向或矛盾焦点的问题。③选取自己熟悉或有一定研究基础的题目。④选题要大小适度。⑤希望在杂志发表的综述,应注意期刊的要求。总之,选题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掌握四个相符:与个人主观条件相符、与自身客观条件相符、与护理进展现实相符、与自己今后的研究方向相符。

4.2收集文献资料

4.2.1对文献数量和质量的要求:①数量要求。>40篇,有人提出初始收集资料最好>100篇。②质量要求。年代分析,文献发表的年代越近越好,近3年最好,至多不超过5年;专业分析,资料来自本专业学术期刊、核心期刊的论著性文章;国别分析,资料来自本课题研究的先进国家、权威机构、有威望的专家;主题分析,引用资料的主题与自己的选题相同或相近。

4.2.2收集方法:①顺查法。顺年查找,由远及近。②逆查法。由近及远,从当前开始,倒查近3年或5年的文献。③追溯法。又称篇后文献检索法,是利用已发表综述后的参考文献进行追溯查找的方法。

4.2.3检索工具:有目录、索引、文摘等类型。①中文工具。《中文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国外科技资料目录》(医药卫生)、《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中国医学文摘》和《国外医学》等。②英文工具。美国《医学索引》(IM)、荷兰《医学文摘》(EM)、美国《生物学文摘》(BA)、美国《化学文摘》(CA)等。③联机与光盘。中国生物医学光盘数据库(CBMDISC)、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联机数据库(MEDLINE)等。④网上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数据库、中医药信息检索系统网上数据库等。

4.2.4检索途径:①题名途径(主要按书名、刊名检索)。②著者途径(按作者姓名检索)。③分类途径(按文献所属学科类查)。中国图书分类法规定,“R”是医药卫生,如R4为临床医学,R47为护理学,R248为中医护理学,R5为内科学等。④主题途径(按规范化术语即主题词查)。

4.3整理加工文献

①阅读(浏览、粗读、精读;应确定优先阅读的文献)。②整理、分类、筛选。③综合组织(可按主论点、分论点组织论证材料,确定论证方法,安排层次结构)。④拟定提纲,完成全文。

第8篇:基础护理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护理本科实践教学质量管理

实践教学是整个护理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延伸,是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关键内容,是培养护理学生临床思维、职业道德、动手能力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关键环节,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学到各种生活技能,例如沟通技巧、自我照顾等。所以,如何把好实践教学质量关,培养出高素质的护理人才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一个重要课题。我院对护理学本科实践教学进行三个关键点的质量控制,即前馈控制、过程控制和终末过程质量控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前馈控制

为了让护理学生能顺利进入临床实习,开展形式多样的实习前的教育,使学生做好心理、生理上的准备。

1.1选择实习基地护理学专业的实践性很强,规范化的实习基地对于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动手能力强、职业素质高、具有一定教学和科研能力的护理人才非常重要。我院的实习基地必须是教学医院或规模较大、科室齐全、设备精良、患者较多、教学经验丰富的二级甲等以上的综合性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便于学生就业,我院实践教学地点是由学校安排和自我联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我院严格按照学校《关于毕业实习生自己联系实习单位的若干规定》进行实习点的审核把关。

1.2重视实习前教育在护生实习前,我院各部门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全方位对护生加强教育,着重对其进行思想品德、组织纪律、职业道德等教育。如开设护理伦理学、护士礼仪训练、沟通技巧、怎样当好实习生、如何撰写护理科研论文、如何防止医疗差错事故、如何防范临床医疗纠纷等专题讲座;召开实习前动员大会,组织学习学校“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医院简介”、邀请附属医院的优秀护士介绍爱岗敬业的先进事迹、举办往届优秀实习生的经验报告会、实会、“做合格实习生”讨论会等,使护生消除紧张的情绪,对医院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要求有所了解,放下思想包袱,做好实习的充分准备,愉快地进入毕业实习。这些措施对护生圆满完成实习任务无疑起到了重要作用。

1.3强化护生实习前的技能训练为了保证护理质量,满足患者的需求,各家实习医院都将对实习学生进行上岗前考核。为了让护生能够迅速适应临床实践。在我校实训中心对护生实习前进行66学时的强化技能培训。实训项目有:血压测定和记录、无菌技术基本操作、肌肉注射、静脉输液、铺床法、导尿术、穿隔离衣、戴无菌手套、鼻导管吸氧法、鼻饲法、口腔护理、超声雾化疗法、生理反射检查法、肝脾触诊检查法、骨盆外测量、复苏术等。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注意动作的准确与规范、动作的熟练速度、动作的协调性,强化“三查七对”、无菌观念等医疗护理制度。教师随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必要时进行示范。最后进行逐项考核,合格者才能获得实习资格,进入临床实习。

2过程控制

实践教学过程管理是事关整个护理教学教学的质量的关键环节,是重中之中的环节。护理学院领导就如何加强实习生管理多次开会研讨,制定了符合本院特点的管理办法。加强与临床各实习点联系是了解学生完成毕业实习情况,掌握实践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改进完善理论教学的重要途径。

2.1与临床各实习点保持紧密联系,强化医院的教学意识,共同完成实践教学工作在学生进入实习点前由实向实习医院呈递我校《普通本专科生实习管理规定》、《实习计划与实纲》、《本科生学士学位论文管理办法》、实习学生名单,学校和医院就共同的责任要达成协议,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学习环境的标准、轮转计划及考核标准,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工作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从而为护生在临床学习阶段创造良好的条件。

2.2制定实习医院的巡查制度我院领导亲自带队,和教学管理人员及班主任一起到实习医院走访医教科、护理部,到科室对实习生进行检查和慰问。建立巡查记录本,记录各实习医院学生实习期间的出勤、表现情况和完成实践教学情况,包括在实习带教师生间的评价和出现的问题。因我院有大量在外地实习的学生,为了防止实习管理失控,我院对各散在实习医院通过、电话、个别实习点实地检查的形式进行跟踪检查,了解学生实习情况,确保外地学生保质保量完成实习计划。

2.3实习情况汇报制度实行实负责制,实每周向医院护理部进行一次工作汇报;每月向学校进行一次实习工作汇报。各医院实习指导教师(班主任)组织召开实习生及带教老师座谈会,并向学院教学管理人员汇报实习生的实习情况,使学校能够及时掌握实习情况,对前段时间的实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先进,分析存在的问题,针对薄弱环节提出改进意见,让实习生讨论、制订相应的整改措施。

2.4严格执行请消假制度由于当前就业压力,许多学生在实习期间面临考研和找工作问题,以致部分学生不能安心实习,出现屡次请假、超假等现象。为确保实践教学质量,实习学生的请假由学校和医院共同执行,先由学校严格按照学校规定执行,再由医院按照本院情况酌情批假。对于个别违纪学生进行严肃批评教育,违反校纪校规的按学校规定给予处分。

2.5加强护生的心理疏导临床场所是一个社会场所,在这里,学生经历了护理的社会化过程。相对于在学校学习的理想状况,临床学习使学生接触的是真实的护理实践。许多学生在实习中因为环境及角色的改变,思想和行为上常常会有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1)有一些学生存在重技术性操作轻基础性工作的思想,故在做基础护理工作时表现出不积极、不主动。(2)觉得理想与现实落差太大,认为自己是本科生,不应该和低层次的护生做相同的事或者觉得自己做那些琐碎的基础护理工作很没面子。(3)临床实践与学校教育的不一致,不知该如何应对。老师要注意并重视这一变化,及时对护生进行心理疏导,指导其端正职业态度,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帮助学生克服消极情绪,消除隐患,确保护理质量和圆满完成实习任务。面对学生出现的心理波动,要针对性地为其进行解惑。要让学生明白,基础护理工作是护理职业的最为根本和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学生没有毕业,没有取得护士资格和执照时是不能单独执行特殊工作的。但随着技能的提高,获得了护士资格和执照,及医院采取了分级使用护理人员时,高层次的护理人员就会大显身手了。

3终末质量控制

只有按照学校和医院共同制定的临床实习目标,严格各项考核制度,才能培养出高质量的护理人才。

3.1严格执行各项临床考核学校和医院合作制定出一系列临床考核制度,对护生的医德医风、劳动纪律、护理知识及技能进行严格考核,包括出科考核和毕业临床技能考核,以及按照要求完成两份护理病历。从而保证护生完成在临床学习任务。

3.2重视毕业论文的质量护理本科学生的学位论文是实践检查的重要考核之一。我院毕业论文指导老师由实习医院带教老师和我院安排的指导老师组成,指导老师要求是中级以上职称或硕士研究生担任。在学生下实习点之前就针对论文的选题、撰写等进行指导,并建立了学生与指导老师联系簿和管理办法,从选题、开题到指导过程都有时间和次数的要求,使学生实习期间能及时与指导老师保持联系,以确保论文质量。

第9篇:基础护理学论文范文

1 人?橐蛩?

1.1 教学管理者

教学管理者是课程考试制度的制定者,一方面,他们要以上级管理者的政策为行动指南,另一方面,又要面对来自课程考试改革的具体实际困难,所以常常会选择现成的、固有的、传统的课程考试模式,简单易行、容易控制、风险小、省时省力。

1.2 任课教师

任课教师是课程考试的执行者[4],对传统的考试模式比较熟悉,对创新课程考试模式缺乏足够的认识。近年来,随着各医学院校不断扩招,护理专业学生逐年增加,总课时量成倍增加,任课教师工作量大,大部分护理教师是女教师,平时除了上班,还要照顾家庭,继续学业,为晋升职称做准备,非常忙碌,很难抽出时间和精力用于课程考试改革,并且任课教师大多是从事护理专业研究的,从专业学习到成为教师,都很少有机会学习课程考试理论及评价技术,也很少有自行学习的动机,基本上是凭老教师传授经验和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实施课程考试。改革课程考试模式的难度与工作量均很大,而且要付出大量精力,还要承担可能的风险与压力,大部分任课教师存在畏难情绪,进行课程考试改革的意愿不强,热情不高[5]。

1.3 护理学生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生源的持续减少,出现了学生文化基础总体比较薄弱的现象,学生缺乏坚实的学习功底和较好的学习能力,学习主动性不强,面对多次考试和多样化考试,学生畏难情绪较大,并且进行阶段性考试和综合性考核需要较多时间和精力的投入,但是护生在校学习时间较短,学习课程多,学习任务重,课余时间少,时间和精力都难以保证,效果不佳。

2 制度因素

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家长、任课教师、学生、招聘单位等都是看重学生的卷面分数和各种及格率、通过率,而非学生的综合能力,学校在考核教师时,多注重课时量而非学生考试情况,《护理学基础》课程考试多在每学期期末,教师要整理教案,书写年度工作计划、总结,出卷、阅卷,时间紧,任务多,任课教师往往愿意选择简单易行、评分标准简单、难出差错的考核模式,考试后的试卷分析也常常只是流于形式。教师晋升职称时,科研分数比教学分数所占比例大很多,导致大部分教师把心思放在申报课题、撰写论文及编写教材上,而非课程考试改革上,对于以追求学术地位为荣的教师来说,探索、改革考试模式无疑是一件付出大而收益小的事情。

3 设备设施因素

《护理学基础》包含出入院护理、清洁护理、饮食护理、用药护理、排泄护理等8大基本理论模块和20多项基本护理技能,内容多、实践性强,除去讲授基本知识之外的机动课时不多,想要进行综合性课程考核,课时难以保证,并且实验用物、考试场地、教师人数、教学资源,如教学视频,相关图书等都不是很充足,较难满足开展创新型综合性《护理学基础》课程考核的需求,进行《护理学基础》课程考核改革的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