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林业发展论文范文

林业发展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林业发展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林业发展论文

第1篇:林业发展论文范文

(一)林业生态发展资金要素注入结构不平衡,财政资金需求差距较大

多年来,在生态林业的建设中,资金的投入仍然还是以来财政来源,外国资本和社会资本投资占较小的比例。另一方面,生态林业在建设过程中,难以符合金融信贷要求,面对融资困境,只能依靠建设者来积累再投资,但是单纯依靠建设者自身资金的累积来促进生态林业建设发展是不现实的,要依靠社会投资发展。可是由于生态林业管理难和本身产业的特点,很难准确地计算投资回报率和判断风险水平,也缺乏有效的投资收益保障,因此投资生态林业回收比较困难。而生态林业在我国的整个建设过程中,还没有建立适应生态林业产业特点的、满足生态林业建设的投融资机制,尚未形成完善的资金来源,它决定了在国内对生态林业建设来源的单一性即财政,不能很好的吸引社会资本流向生态林业建设,生态林业产业资本积累严重不足。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生态林业建设资金的缺乏,形成了生态林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也造成了影响中国生态林业未来可持续发展的严重瓶颈。

(二)林业保险发展滞后,林农抵御风险能力弱,导致生态林业建设无法得到充分发展

林业的生产周期长,又受天气和病虫害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很大,同时也有森林砍伐和其他人为的破坏,还有面临着市场的不确定性,因此非常有必要建立也林业发展相适应的保险机制。在我国,对林业进行保险意识较弱发展很迟且发展速度不快;加上由于林民收入因素的制约,再加上对林业保险的认识不够,种种原因导致保险推广不开。此外,对于林业进行保险的险种非常少,又是一个高损耗率的险,加上在国内理赔频繁风险加大影响了保险公司进入的积极性。在现在众多的保险公司中,也仅仅剩下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有在开展类似的业务,其他保险公司很少涉及,且这一业务目前还处于亏损状态。

(三)林业信贷保障体系不健全,金融服务体系不完善

在农村信贷运营中利率偏高影响了其成本因素。同时由于不确定性的风险如气候、自然环境、市场和其他因素影响,使担保、抵押贷款困难的问题更加突出。首先是对林业进行担保抵押困难,林农可以用来抵押的资产很少,目前的农村土地流转制度下,难以转让土地使用权,因此很多小农户的贷款需求通常难以得到金融部门的支持。其次,很多农村地区没有信用担保机构,也没有完善的金融服务和评估中介机构运作,它就使得金融机构难以进入这一信贷发展领域。如今已退出了林业权的抵押金融服务、林业利息贷款和其他针对林业的金融产品,但是这远远不能满足农林业融资发展需要,其申请的手续也很麻烦,这样就使得财政对林业发展的支持大打折扣。

(四)林业融资信贷服务与林业产业化发展的情况不相适应

目前农村金融组织体系的现状严重阻碍了生态林业建设的发展,主要原因是农村金融服务品种单一、金融服务措施不足。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把大部分网点业务主要集中在城市、大中型企业和优势产业,逐步退出基层市场,网点覆盖率的下降直接导致林业相关业务减少,严重影响了金融业对林业的服务支持。而且国有商业银行实施严格的信用评级管理系统,农民很难获得贷款支持。单一政策性金融服务机构的如现在的农村商业银行,金融服务水平落后,整体竞争力还偏弱,导致其对生态林业的发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二、对加强林业金融财政扶持的构想及对策

(一)由中央财政设立专项资金保护,支持生态林业建设

财政对于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的补贴力度近两年来不断加大,2011年,中央财政全年安排林业投入1207亿元,比2010年增长27.3%。2012年,中央财政逐步扩大造林补贴规模,不断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政策。2013年中央财政拨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70087万元用于林业项目建设。同时我国第一个生态文明示示范试验区将落户福建,财税、金融改革和林业改革等诸多政策也将示范实验。这一次对我省的国家级生态文明示范试验区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很大,大致包括由中央财政设提供的国家生态文明示范试验专项基金、农村金融改革及森林管护体制改革、国有林场改革试点、林下经济发展试点、森林经营示范区等。

(二)鼓励林业建设利用外资,并制定适合的政策措施

生态林业建设,是一个回收投资过程长、且具有很多难以预测的因素存在的长期发展事业,因此要积极鼓励引进外资建设生态林业。外资参与建设的生态林业项目要给予优惠的税收政策,如实施税收减免期延长,对专业林产品、林业机械和设备的进口应降低关税和免除其他进口增值税。其次,对外商投资林造林项目需要的土地也给予政策支持,例如从事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免征土地使用费。林业技术开发项目,可以给予土地租金优惠或者延长土地使用期,如果已经开发的土地,可以依法转让、租赁、抵押、继承等等。

(三)以林业产业集团为载体,通过股份制上市募集资金

生态林业的主要功能,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发挥生态效益,发挥森林的调节生态功能。生态林业主要是注重生态和社会价值,有时经济效益会较差。因此我们应该建立和发展一些大中型林业企业集团,以这些大企业集团为主体吸引社会投资。据现有的林业政策,由一些大型林业股份有限公司和地方、集体共同建设生态林业,共同开发林产品加工和贸易,开展林业科研研究,为生态林业建设提供强大的支持。

(四)充分发挥国内金融服务机构在生态林业建设中的作用,完善国内金融服务机制,激发林农创业积极性

商业金融应拓宽林业信贷担保的范围,提高林业企业贷款的能力。农村金融机构应积极放开林权抵押贷款、林业集团贷款业务等小额信用贷款。充分利用财政贴息政策,增加贴息贷款和对小额担保贷款的政策补贴,对经过改良的茶林油林这些林木经济类品种,金融机构要大力给予信贷资助。在此基础上,积极介入资本市场,从股票市场、债券市场和基金市场直接融资,通过市场实现金融资源的配置优化,把社会资本引入林业产业。在金融政策性方面,可以制定适宜的林业金融政策措施,由专业的信用担保和融资机构,为客户提供服务支持。并根据银行现行金融政策,为林业债务融资担保提供一些优惠贷款,做好服务中介,支持林业创业者吸纳社会投资,帮助他们不断拓宽融资渠道,解决资金紧缺的问题。

(五)开发新品种林业保险,为生态林业建设提供保障支持

设置“寿险型”森林保险,例如,参保后,如果有火灾等灾害造成了巨大的损失,由保险公司和政府财政资金一起理赔,比如70%的财政资金补偿,另外的由保险公司赔偿。如果保险期内参保人没有出险,则返回80%的森林的保费,也由财政资金扶持,以保障保险公司和被保险人双方的利益。可以先试着采用如政策性森林保险,也是完善风险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2篇:林业发展论文范文

精确林业以3S技术、信息技术、智能化决策技术、可变量控制技术等为技术支撑体系,以生态学、造林学、工程学、系统学、控制学、测绘学为指导,能在自动化、智能化、一体化、时效性、准确性、可靠性等方面满足人们的需要,它的建立依赖于地球空间信息基础理论及其它高新科学技术的发展。

1.1全球定位系统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_种可供全球享用的空间信息资源,具有全球性、全天候、高精度、用途多、可靠性好、覆盖范围广、定位速度快、抗干扰性强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采集的林间信息进行空间定位,实时、快速地提供包括各类传感器(如CCD摄像头)和运载平台(如作业车辆、飞机等)目标的空间位置,辅助作业机械完成处方实施.

1.2地理信息系统

地理信息系统(GIS)可以在计算机硬件、软件系统的支持下,存储、管理、分析和描述整个或部分地球表面与空间和地理分布有关的数据,把地理位置和相关属性有机地结合起来,根据用户需要将空间信息及属性信息准确真实、图文并茂地输出。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多种来源的时空数据进行存储、分析和处理,根据数据绘制电子地图,作为新的集成系统的基础平台。

1.3遥感

遥感(RS)是一种多平台、多波段、高分辨率和全天候的对地观测技术,主要通过遥感器获取地球表面(层)自然界目标的波谱特征信息及对这些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达到认识自然界的目的。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用于实时地获取树木生长环境、生长状况和空间差异的大量时空变化信息,及时对GIS进行数据更新。

1.4数据库管理系统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使存储和查找数据最优化,实现了﹁体化存储和初步的一体化查询,具有很好的完整性,避免了数据过于琐碎带来的不便。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用于建立包含林木长势、自然条件和历史数据等信息的数据库,同时,它使GIS软件能充分利用商用数据库已经成熟的众多特性,如快速索引、数据完整性和一致性保证、安全和恢复机制及分布式处理机制,明显提高GIS软件管理空间数据的能力。

1.5决策支持系统

决策支持系统(DSS)综合了专家系统(ES)和模型系统(SS),它根据专家在长期生产中积累的知识,建立作物栽培模型、统计趋势分析与预测模

1.6可变量控制技术

可变量控制技术(VRT)就是根据不同位置及要求自动改变施用比率的技术。它通过计算机控制,对林木所需用的水、肥料、农药等变量的类别和数量进行判断,根据需要调控如植保机械向林间喷洒这些变量的速率,使系统能在特定时间对特定目标进行操作规划,以达到精确定量地灌溉、施肥、喷药的目的,体现了“对症下药”、“按需给予、”“变量投入”的原则,它的实施可有效避免传统粗放型林业生产活动中造成的资源浪费和伴随的环境污染问题。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生产过程进行调控,合理地进行施肥、灌溉、施药等措施。GIS绘制电子地图,生成林木长势情况分布图,分析此图,获得林区内树木长势的差异程度一根据该图,对影响树木成长的各项因素进行分析,将地形、土质、土壤肥力、土壤含水量、气候状况、虫害、病害发生情况空间数据输入计算机,利用树木生长发育模型、相关作业的专家知识库等建立空间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确定产生长势差异的原因,生成林木管理处方图一根据处方图,生成响应林业机械的智能控制软件,按照按需投入、区别对待的原则,利用可变量控制技术实施施肥、喷药等操作一对其执行效果进行评估。

2、精确林业的基本操作过程

精确林业的出现,使定量获取影响树木长势情况的因素及最终生成的空间差异性信息,实施可变量投入,达到低成本、低消耗、高效率、环保好等目标成为可能。图1是精确林业基本操作过程的示意图,其实施过程可描述为:带GPS和实时传感器的作业机械随时间和空间变化自动采集林间定位及对应林班的树木长势情况数据一通过型、空间分析与技术经济分析模型,通过用户选择最优模型,输入模型的参数,获得仿真运算结果,从而为决策提供辅助支持的依据。在精确林业中,它主要实现对树木长势、病害、虫害的发生趋势进行分析模拟,针对林木生长环境和生长条件的时空差异性,生成处方图,提供各林班施肥喷药方案,对精确林业的实施效果、经济效益进行评估。

3、精确林业的研究现状

3.1国外研究动态

一些发达国家在精确林业相关技术的研究方面发展较快,如在森林土壤类型分析、林地适应性评价、森林生态环境模拟、林木育种以及生长监测和森林收获等领域已有成熟的应用。

美国林务局为每个林管局和林业研究所配备了资源级GPS接收机,主要用于灾害监测和防治的飞机导航、林相图的自动更新和林区作业的定位服务。

美国林务局和伊利诺大学联合开发的SmartForest软件,实现了森林景观的可视化,以DTM三维显示技术为基础,使用GIS作为决策支持媒介来考察景观尺度的资源状况,在林业信息的支持下,可以从不同视角模拟观察森林景观及其变化。

美国太空成像公司对原有的利用卫星RS数据监测火灾的技术和方法进行了归纳、整理和合并,形成了一套基于Internet影像查询系统的、实用的火灾探测算法,该算法具有自适应和区域性敏感的特点,所以适合于区域和全球火灾监测,可以实时获取火灾位置等信息。

Reid等人(2001)研究开发了FIAMODEI。来存储和分析林业数据,主要具有森林现状分析、发展趋势预测、森林生态景观分析、观光风景区内的森林布局等功能,同时,它还可提供林道、河流、边界等数据的查询。

Dimitru和Olson运用空间信息系统集成和卫星数据来确定森林覆盖率。技术路线是,通过像素尺寸的变化来判别树种是否有所增加,对比LandsatTM和SPOY—XS遥感卫星摄像2、3、4波段得到的数据,可以得到林区内较为准确的信息。美国克罗拉多大学研究开发了一套航空录像的自动配准和校正系统,它是实时获取资源信息的RS工具,克服了影像配准与几何校正的时间太长、费用太高、与精确GIS匹配能力有限的缺点,在不增加过多硬件的基础上,极大降低了人为干预的操作,主要用于监测森林病虫害。

3.2国内研究动态

福建农林大学交通学院研究开发了基于GIS的木材运输决策支持计划系统,它综合运用线形规划和GIS技术,可以协助计划者确定最小费用集运材路径、确定最佳楞场空间位置和木材流分配,目标是在需材单位定货和森林资源条件的约束下,木材集运综合成本最低。

东北林业大学完成了基于WEB和3S技术的森林防火智能决策支持系统的研究,实现了林火数据库、林火预报预防、林火蔓延模型、扑火指挥决策等方面的智能化、网络化管理,使系统能够在互联网上实现运行和信息传输,自动优化系统参数和自动修正模型参数,形成扑火指挥决策支持专家系统。

南京林业大学机电学院开展了利用以机器视觉、图像处理、GPS、GIS、DBMS、DSS、VRT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从事精确林业的构成、实现、应用等研究,开发了基于机器视觉的室内农药自动精确施用系统。该系统以实验室环境中所建的试验模型为研究对象,模拟农药施用的真实情况,用总结出的一套算法进行图像处理,并以此为依据做出决策控制喷头实现农药的精确施用,分析和探索了在自然环境中基于实时视觉传感技术的农药精确施用的可行性和效果。在实验室内开展了一系列的试验和研究,对施药过程中的运动模拟、树木图像采集、图像分割、施药决策、数据交换、喷雾执行等主要问题和技术难点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和研究,涵盖了基于实时视觉传感技术的农药精确施用的主要技术要点。实验室测试表明,该系统运行良好并有很好的户外应用前景,特别适用于路旁树木的病虫害防治,林木栽植株距较大时,和常规施药方法相比,可节省50%以上的用药量。

此外,该学院还开展了农药精确喷雾机时空数据分析与融合研究,目标是建立集CCD摄像头、GPS、GIS为一体的移动式农药精确喷雾系统,图2为该系统的技术路线图,它的设计思路是:将CCD实时立体摄像系统、GPS、GIS在线地安装在高射程喷雾机上,随着喷雾机的行驶,所有系统均在同一时间脉冲控制下进行实时工作,把GPS精确定位数据和CCD获取的林木数字图像通过处理随时送人GIS中,而G1S中已经存储有电子地图信息和林班图,在GIS平台上有效集成时空数据、属性数据以及历史数据,根据历史上病虫害发生情况和植物保护专家在长期生产中获得的知识,进行病虫害统计趋势模型和技术经济分析,建立农药使用技术专家系统,并根据实时数据分析、图像处理、喷雾目标特征和病虫害防治目标阈值,建立智能决策支持系统,从而可针对当时当地的森林病虫害防治实际需要确定农药投入的种类、数量等,指导自动执行变量投入决策,控制可变量喷头实现农药精确定量喷雾。根据不同林业生产情况及病虫害发生类型、程度,利用此系统来对应控制特定区域做出可变量控制决策而实现农药精确对靶喷雾,在最大程度上杜绝非目标农药沉积,减轻环境污染。

4、精确林业在我国的发展前景

我国已经进行了一定规模的精确农业试点工作,部分技术、产品已趋成型,如由北京农业信息技术中心承担的北京市小汤山精确农业示范工程已进行了谷物测量、水分在线测量、田间信息采集、RS监测作物长势、水分、病虫草害、防治环境监测、GPS采样定位、导航、农业ES分析、农业机械的实时在线控制等试验。林业与农业相比有诸多不同,如森林资源类型多、区域差异大、周期长、干扰多、变化快、条件复杂,决定了精确林业实现的难度要比精确农业大。

在我国,精确林业的理论框架逐步完善,技术体系初步建立,应用领域进一步扩大,产业部门逐渐形成。3S技术及其它高新技术现已经广泛应用于森林资源清查、林地面积实时测量、林界划分、护林防火、飞播造林、荒漠化监测等方面。目前,北京市精确林业示范地建设已经启动,2001年,国家高新技术发展计划(863计划)批准了精确林业课题立项,这标志着精确林业的研究进入了系统集成与平台建立阶段。随着一些经济发达地区精确林业示范地的建立,我国精确林业将由实验转向生产,由技术形成产业,必将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强大的生命力。

第3篇:林业发展论文范文

1.1保护森林资源,改善生态环境

森林作为各种野生生物的产地和栖息地,蕴藏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和微生物资源,是森林发挥其生态和经济功能的基础。发展立体林业的主要目的是在不破坏林地生态功能的前提下,进行合理种植、养殖和旅游开发,增加林农收入,实现林业生态体系与林业产业体系的建设,以及区域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1.2利用林下空间资源,缓解土地紧缺问题

进入21世纪,我国面临着日益严峻的资源、能源、粮食、人口和环境问题。我国有3.07…亿hm2林业用地,林地资源丰富,其中集体林地1.8…亿hm2,是耕地的1.5倍。发展立体林业,建立立体、循环的农业复合生态系统,生产多种多样的绿色产品,提高林地利用率,有利于缓解我国土地紧缺问题。

1.3满足社会需求,拉动就业

1.3.1满足市场对绿色农林产品的需求立体林业建立在生态学原理和生物互利关系的基础上,可提供环保、自然、无污染的绿色农林产品。…

1.3.2直接创造各种城乡就业机会…立体林业以种植、养殖、加工、运输、物流、旅游和信息服务等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可直接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

1.3.3间接增加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立体林业以科技作为支撑,以综合管理作为保障,涉及农业、林业、畜牧业、医药食品、工商、旅游等相关部门,所需专业技术达几十种,还需要当地农民的积极参与,从而间接增加了相关行业的就业机会,有利于整体区域人口的充分就业。…

1.4促进农民增收,实现绿色增长

1.4.1林权证的发放激发了农民依靠山林致富的热情…林权证的发放使农民成为集体林地真正意义上的经营主体,真正拥有了可支配的生产资料和不断增值的家庭财产。

1.4.2“近期获利、长期获林”才能持久保护农民造林育林的积极性…林木生产周期长、投入大、见效慢,只有科学发展立体林业,走“靠山养山,兴林富民”的林业扶贫开发之路,才能使林地尽快产生效益,实现林农尽早脱贫致富,加快林区经济发展。…

1.4.3发展区域经济,拓展农业经济发展空间,实现绿色增长…以龙头企业加基地、加合作组织、加大户、加农户的方式,…实现林业生产产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发展。

2存在的问题

2.1发展不平衡

就全县总体情况来看,前半县发展较快,后半县发展较差,立体林业还处于自然发展阶段,一些地方发展思路还不清晰、规模小、经营差,缺乏统筹规划。

2.2管理水平不高

一些地方盲目种植,没有因地制宜,农户对技术掌握不够,投资成本高,不会管理,收效甚微。

2.3发展规模小

由于缺少科学规划,导致立体林业散、乱发展,无规模或规模太小。

2.4模式单一

立体林业是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充分利用土地、光、热、气等自然资源,建立以林业为主体,林(果)、农、牧各业有机结合的多成分、多层次、多序列、多功能的复合生态经济系统。其发展模式有很多,适合当地发展的模式有:

2.4.1林-禽种养类型…在郁闭的林下饲养土鸡、肉鹅、鸭,自然放养、圈养和棚养均可。养土鸡、养鸭饲料粗放充足,技术简便易行,群众乐于接受。如在郁闭的林下养土鸡,每667…m2可养500只,每年可养3茬,出栏1…500只。土鸡加工链条长,市场前景广阔,效益非常可观。

2.4.2林-蜂模式…山上蜜源植物丰富,可充分利用核桃树、枣树、桃树、梨树、板栗树、山楂树、槐树等蜜源植物进行养蜂。山上养蜂提高了果树和花卉的授粉率,减少了畸形果,提高了果树质量和产量,形成了良性循环。

2.4.3林-菌模式…充分利用林下空气湿度大、氧气充足、光照强度低、昼夜温差大的条件种植食用菌,主要以林-蘑菇模式为主。在郁闭的林荫下种植平茹、双孢菇、鸡腿菇、毛木耳、金针菇、鲍鱼菇等食用菌,其主料为麦秸、玉米秸等农作物废料,一次搭棚下料,可多茬轮种,技术成熟,市场潜力大,收益非常高,是荫蔽林地种植的首要模式。

2.4.4林-药模式…可间作的药材品种主要有芍药、桔梗、毫菊、天麻、板蓝根、茯苓、薄荷、山药、金银花等。

2.4.5复合种植模式…在以上配置模式的基础上,形成的更为复杂的立体组合模式,如林-经-粮、林-药-粮等。生态经济沟以山区小流域为单元,利用山体垂直分布差异,而采取不同的整地方式,配置适宜的种植层次,选择不同的树种和间作品种,做到以林为主,林、果、农、牧结合。小生物经济圈以户为单位,营造具有一定规模、乔灌结合的林带,形成闭合防护林圈。圈内建设畦田式农田,打井,种植粮、草、果、菜;圈外植树造林、封沙育林,实现农、林、牧齐发展。林(果)-农-牧套、间种。在同一林地上套种或间种农作物和牧草,做到林(果)、农、牧有机结合,形成多元化的经营模式。

3对策及建议

3.1全面做好宣传工作充分利用各种媒体大力宣传发展立体林业的重要意义,广泛宣传立体林业发展的成效,全面推广成功的立体林业发展模式,在全县范围内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激发农民发展立体林业的热情。

3.2政策引导,技术支持政府部门在倡导发展立体林业时,应注重调研,掌握本地立体林业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和动向,了解林农意愿,制定相关政策,正确引导,并提供一定的政策保障。加强与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及时引进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制定标准化生产规范,建立林地生态环境监测和安全评价体系,持续开展林地生态环境评价。

3.3搞好规划,提高管理立体林业发展模式多样,既可采取某种单一模式,也可根据地承载力和市场需求将多种模式相结合,进行林下立体种养。力争集农、林、牧、副、渔、游于一体;力争多目标、多组分、多层次、多生物种群、多功能相结合;力争建立综合性立体循环的人工生态经济系统,以利于产业间的经济互补、物质能量的多重互用和系统潜在生态优势的发挥。一方面,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建立“公司+基地+农户”的参与式林业发展模式,实施标准化生产,提升产业化水平;另一方面,要加强管理,统一组织和协调,完善产业链条,着力打造品牌效应。

3.4扶持典型,全面推进立体林业是由农民自发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具有盲目性,做好典型示范至关重要,让农户看见成效。

3.5保障服务,推动有力要及时成立技术指导服务队,深入实地开展技术服务培训。每个乡镇要抽调一定的人力,及时解决农民发展立体林业中遇到的难点、热点问题。出台一些相关政策,发放技术指导手册,使农民全面掌握立体林业发展政策和技术要点。

3.6设立专项资金,加速发展政府应出台立体林业发展政策措施,设立专项资金,对立体林业发展较好的要重点扶持,对发展产品要做好售后服务与市场信息指导。

3.7强化责任,严格奖惩把发展立体林业列为乡镇年度重点工作,签订目标责任书,制定考核办法,每个乡镇要明确制定出立体林业发展方案、发展目标、发展任务及行动措施,实行定期检查、年终考核,促进立体林业有序、规范、健康发展。

4结语

第4篇:林业发展论文范文

全镇有林业用地面积136025亩,占全镇总土地面积179157亩的75.9%。其中,有林地面积为120150亩,占林地总面积的88.3%。有乔木林地112449亩、毛竹7701亩、灌木林地762亩、经果林5185亩;按森林类别分,公益林面积达44813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25.0%,商品林地面积有91210亩,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50.9%。非林地面积43134亩,占全镇土地面积的24.1%。截至2008年底,全镇活立木总蓄积337029m3,森林覆盖率为67.3%。

2林业建设措施

2.1森林保护森林保护是英川镇目前林业工作的重点,全镇森林植被在人类活动的作用下,原始的森林植被已经比较少,森林生态系统十分脆弱,难以发挥森林的各项效能,只有通过对现有森林资源的有效保护才能加快森林的保护和恢复,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

2.1.1加强生态林建设全镇林业工作显著,但是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大镇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因此,林业工作应在注重保护和建设的同时,突出和加强在人为活动干扰较频繁和生态脆弱的滑坡地段,实施生态林建设,降低水土流失。坚持工程化治理和管护,落实迹地更新、补植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突出公路沿线两旁重点区位的生态林建设和保护。建立规范化的投入保障制度,完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把党和政府生态建设的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加强护林员的培训、考核与管理,发挥护林员队伍的作用,强化生态公益林的社会化管护。不断提高生态公益林管护水平,强化以负氧离子含量、生态公益林蓄积为重点的生态效益监测,大力宣传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提高公众对生态公益林的建设成效认知。在5年内,使全镇生态公益林面积占林业用地面积52%以上。

2.1.2加强森林抚育为加快材用林成材,全镇林农还对自留山、责任山的中幼龄林进行劈山抚育、间伐抚育,中幼龄林劈山抚育,据统计从1993~2013年,全镇森林抚育面积11万亩,其中未成林造林地抚育6万亩,中幼龄林和其他林分抚育5万亩。

2.1.3水土保持建设加大水土保持林建设,减少水土流失,进行植被保护和恢复,树立绿色英川理念,争创生态大镇目标。

2.2春季绿化造林每年的年初绿化造林作为全镇中心工作的重点,以沙川生态治理和用材林培育、阔叶林发展工程、珍贵树种造林、毛竹造林、生物防火林带营造等项目,对火烧迹地、采伐迹地进行更新绿化造林。

2.3发展绿色经济林基地全镇应在保护森林资源的同时,结合本地气候、水土等特点,大力培植以重点开发英川板栗、木本药材、油茶等地方特色产业为主的经济林木,在英川、王宅、董川、坑洋、梅状、新村、底洋、黄谢圩、木岱口、茶园、黄洋口等村发展板栗、木本药材、油茶等地方特色产业8500亩,提高林业附加值,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全镇竹林面积7701亩,通过劈山、深翻、施肥等技术措施,以兴隆林业专业合作社的毛竹基地为示范点,以点带面,带动全镇毛竹产业发展,建立笋竹两用林3000亩,其余4701亩毛竹林进行低产改造,经过5年,以后逐步发展成为笋竹两用林的高效基地,提高其经济效益。

2.4加快集体林权制度改革鼓励经营者以林权抵押、入股、合作等方式进行借贷和融资,支持和发展林农专业合作组织;用2~3年时间,完成lC卡任务,体现一卡在手,惠及林农。

2.5实施能源消费结构转换工程大力推广户用沼气、太阳能、液化气、电力等清洁能源,逐步减少生活用能燃柴。今后5年期间,户用沼气普及率要达10%,太阳能热水器普及率达到20%,厨房液化气、电气化普及率达80%。农产品加工燃柴取代率达50%。

2.6以采伐管理为重点,完善源头管理的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森林采伐管理,按照“严管公益林、放活商品林”的原则,完成集体森林可持续经营方案编制,探索建立以森林经营方案为基础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新体制。鼓励有条件的村级林场、经营大户开展森林经营认证,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强化“全镇主体、林业主管”的理念,严格执行森林的限额采伐制度,建立林木采伐追加计划集中审批制度;坚持责、权、利相结合,探索建立镇政府森林资源保护责任制,建立林业部门和镇政府信息对称、管理互动的工作动态交流机制,强化镇政府履行辖区林木采伐源头管理的职责,妥善处理镇日常监管和林业部门依法行政的关系,保障森林资源科学、合法、有序采伐利用。

2.7以防控、消防和保护、开发为重点,保障森林资源安全

2.7.1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调查和预报,全面掌握全镇森林病虫害的发生动态,为防控提供科学信息;加强经济林病虫害防治的指导,为产业发展、林农增收提供技术保障;加强松材线虫病等的防控,保障全镇松林的安全;加强林产品流通的检疫,为林产品的生产、流通、销售提供服务。

2.7.2加强森林消防工作加强森林消防工作宣传,提高全社会的森林防火意识;加强镇、村二级义务森林消防队和护林员队伍建设、管理和考核,充分发挥护林队伍的作用;加强森林消防装备建设,改进森林消防队伍的装备;加强森林消防预案建设,提高应对森林消防的预案保障;适时组织开展野外训练和扑救演练,提高森林消防的实战能力。镇建立1支以上相对稳定的森林消防队伍;各行政村均建立1支以上群众义务森林消防队。

2.7.3加强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保护全面组织开展资源调查,摸清各类森林资源的情况,为科学发展、谋划思路提供依据。发挥资源的差异性、稀缺性、珍贵性特点以及我镇良好的生态环境,引导林农大力发展林下养殖(牛、羊、鸡),鼓励企业、社会经济组织参与珍稀野生动植物驯养、开发、利用。加大历史和大自然赋予的古树名木宝贵资产的保护,传承人类发展的历史文明,打击破坏野生动植物和古树名木的违法犯罪行为。

3效益分析及评价

第5篇:林业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林业可持续发展森林资源经济效益生态效益

一、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提出及其涵义

1987年在挪威首相布伦特兰夫人的领导之下,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想联合国提交一份题为《我们共同的未来》的报告,在报告里提出了我们应致力一条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模式,并且对可持续发展作了明确的定义:既满足人的需要,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需要能力的发展。

可持续发展包括三个方面的内涵: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

二、林业的定义及目前我国林业的发展状况

所谓林业,是为进行森林经营组织起来的,以进行木材、林产品生产和保护性资源经营并以后者为基础的基础产业和公益事业。森林经营包括森林的采伐与更新、森林保护(含病虫害防治与防火)、森林再造、森林抚育和城市森林的建立、管理等一系列林事活动。

我国的林业发展经历了三个发展时期,第一个阶段是林业的初期发展阶段,(1949-1978),即传统林业发展阶段。这是为国家工业化提供积累,大量采伐原始林的过程。第二阶段是林业发展的探索阶段(1978-1992),这一时期的核心活动是在集体林区和其它非国有林区进行“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但由于对改革的目标认识不足,林业改革的进展,远远落后于其它部门,迄今未走出一条可行之路。第三阶段始于1992年,受世界环发大会和国际林业转轨的发展态势以及我国环境恶化的现状的影响,我国的林业迈向新的发展之路,但这一过程很漫长。特别是我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一般说林区多在山区,而这些地区也是经济上最贫困的地区。因此,基于经济的诱惑,各地破坏性掠夺式采伐利用仍时常发生。这一时期的林业的发展必须落实到林业的科学经营上。否则,再像过去几十年只知道造林、采伐而不知道森林经营,最终将葬送林业的发展。这也就提出了兼顾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的林业经营模式。

三、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及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含义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是在1992年的世界环境发展大会上提出的,这时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深入到各个方面,我国也已把此定为国策之一。当前世界各国都在研究和判定林业可持续经营的标准和指标体系,我国的林业工作者也参与了这一活动,有关方面也提出了标准和66项指标,对这方面的研究也正在深化。

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涵义,实质表现在三个方面:⑴经济能力,即能源、资源、资金和信息使用的效率、效益和增长率,人均收入、资源储量、资本可替代性等;⑵社会合力,即人口容量、人口素质、公共意识、文化道德、生活方式、社会公平性、社会稳定性、体制合理性等;⑶生态支持力,即生态自我调节力、生态还原力、资源承载力、环境资源等。

(二)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我觉得主要应作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1、依靠科技发展林业。我认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根本的策略是科技的发展,因为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包括经济的发展和对资源与环境的再发展能力的保护。那么既要发展经济又要保证资源与环境的发展力,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依靠科技来发展经济,改变传统的以环境和自然资源为代价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模式。因此,在林业发展上,实施科技兴林,不断提高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1)建立林业科技创新体制,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核心、以效益为目的的林业科技创新体系,以促进林业生产力提高;有人提出了“数字林业”的概念,即利用现代信息科技手段,推动林业经营和管理的精确化、科学化,加快实现林业的现代化。

(2)深化林业科技体制改革,坚持科研成果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指导林业的发展,从根本上解决科研与生产建设脱节的问题。要鼓励科技人员通过技术承包、技术转让、技术服务、联合开发、创办经济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的转化。

(3)加强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一要加强森林生态系统的研究,开展森林生态系统的监测;二要抓好良种壮苗和树种结构调整,充分利用先进的技术,提高良种苗培育水平;三要研究高新技术改造传统的木材加工、制造、利用技术,尽快提升木材工业总体技术水平,增加木材和林产品的经济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

2、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林业经济结构,促进林业产业的发展,是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物质保证。在第一产业方面,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推进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和其他原料林、速生丰产林、竹林和名特优新经济林建设;在第二产业方面,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促进以低层次原料加工向高层次综合精深加工转变的步伐;在第三产业方面,要加大森林旅游业、花卉业的发展。要采取“以二促一带三”的策略,调整生产力布局,淘汰落后产业,改造传统产业,培育新兴产业,推动产业重组,解决林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调整林产工业产品结构,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发展优势产品,努力开拓木材林产品的新用途,延伸产业链,增加附加值,解决林产品结构不合理和产品缺乏竞争力的问题。调整企业布局和资产结构,实施大集团、大公司发展战略,共同开发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市场,提高企业专业化程度和产品技术含量,提高市场的竞争力。

3、注重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

(1)林业的生态效益

就我理解,林业的生态效益是指林业的发展所带来的生态方面的正面影响。“人们普遍认识到,森林兼具有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等三种效益,其生态效益价值远远大于其经济价值。”林业的发展可以带来三种效益,在这三种效益中,经济效益往往最先受到关注,但我们可以看到,在目前的情况下,生态价值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而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着密切的联系,林业的生态效益可以创造经济效益。以下的这个表格可以看出这一结论:

1999年3月,广东省林业厅依环境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对重植林生态经济效益进行评估如下:

经济价值万元

重植林內部林产品价值417.72

外部吸收CO2放出O2价值8162.00

涵养水资源价值3.27

水土保持价值10.89

保肥价值10.79

旅游价值13320.00

生物多样性价值4.36

空气负离子效应无法评估

滤菌功能无法评估

吸尘功能无法评估

合计21929.01

由以上可见,生态效益实质上有巨大的经济价值,林业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时一致的。

(2)林业的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

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二者之间具有互相依存、互相矛盾、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的关系。在忽视生态环境而过度追求经济增长时期,尽管当期的经济增长速度相当快,但后期的经济发展却受到了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而增长环境恶化的巨大报复,使得经济发展停滞不前或萎缩。在既重视经济效益又注重生态效益的时期,不仅当期的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后期的经济增长也能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当然,我们应注意,对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注重,并非消极的注重,而是积极的注重。如果采取消极的注重,即单纯注重生态环境而放弃必要的经济增长,那么,终究会因没有必要的经济增长而导致经济效益滑坡,缺乏强有力的经济实力支撑会使得生态环境保护失去现实意义或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生态效益经济”的概念,它充分反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

生态效益经济是在以生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约束条件下的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它包括以下五层意义:

其一,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二,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三,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四,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的社会再生产活动。其五,生态效益经济是一种经济增长、经济效益、生态环境三者之间相互协调和有机统一的社会再生产活动。

从以上的生态效益经济的定义和涵义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生态效益经济的落脚点在“经济”上,它追求的是一种经济效益,它“讲求社会生产力发展速度和总量”,它“追求经济效益总量较大化”;其次它又是一种“再生产活动”,它“以保持环境系统良性循环为约束条件”、“以绿色产业为重要支柱”(3)注重林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在实践中的对策

这些年来,林业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受到了极大的关注,各地在实践中采取了各种对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大体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①林农结合式。应用和推广国内外先进技术和成果,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方法,以林为主,林农结合,多种经营,逐步建成具有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的林业发展模式。大力推广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备的生态经济兼作。如实行林草间作、林药间作、乔灌混交等种植模式,最终使退耕还林成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收入的良机,同时实现了生态和经济效益的综合效果。

②造林规模化。从提高生态效应、景观效果、经济效益出发,成片造林力度明显加大,。片林建设以发展苗木基地、经济果林、速生丰产林等经济型林地为主。

③造林多样化。采用多样化的以林养林方式,有的以发展苗木养林,有的以发展林木加工养林,有的以发展经济果林养林。农民还采取林苗结合、林禽结合、林菜结合、林果结合等方式,提高林地产出和经济收益。

四、建立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机制

以上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集中从政策制度层面进行了理解和阐释。我们知道,除了政策制度,法律是最有效的保证和监督执行机制。以下将简单地从现存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以及存在不足需要完善的地方进行评述。

(一)我国法律中关于林业可持续发展思想的体现

我们目前关于林业的单行法主要有两部:《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以下简称《森林法》)及其实施条例。

在《森林法》的立法目的种就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了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发挥森林储水保土、调节气候、改善环境和提供林产品的作用,是应社会主义建设和人民生活的需要,制定本法。”在这以立法宗旨中,充分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和目的。在总则中,第5条规定“林业建设实行以营林为基础,普偏护林,大力造林,采育结合,永续利用的方针。”第11条规定“植树造林、保护森林,是公民应尽的义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全民义务植树,开展植树造林活动。”这些规定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反映了我国法律对林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和关注。

在第二章“森林的经营管理”中的第14条建立森林资源档案制度、16条政府制定林业的发展计划、18条占用林地时的处理;第三章“森林保护”和第四章“植树造林”都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实施条例中的相关规定同样也体现了这一思想。

(二)对我国现存林业法律制度的完善

我国已经设立的林业法律制度的完整性、严密性存在缺陷,在立法思路、立法原则、履行程序、实现方式、法律责任等方面的制度内容上有遗漏、空白、不明确之处。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补充和和完善:

(1)首先,重新确立林业立法思路。我国的林业立法,没有全面反映生态规律的要求,没有真正贯彻生态优先、保护资源的立法思想,应该借鉴发达国家立法的先进经验,实行环境保护优先原则。在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及其他利益发生冲突时,优先考虑生态利益。

(2)立法原则的创新。

a、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的原则。林业立法充分地考虑森林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运行规律,重视生态平衡理论以及生物多样性的发展规律,尊重自然和生态规律。

b、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原则。林业立法应当充分地考虑实现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生态环境与森林资源条件,考虑地球环境与森林资源的保护。

c、突出生态利益与经济利益协调平衡的原则,在进行林业行政立法时,注重林业的生态经济效益综合评价。我们应当将森林生态环境损益分析立法和对法律规范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分别运用到对森林开发行为的预测、评价、管理以及拟定(或既定)法律制度的设计与分析之中,作为指导法律以及确定法律规范的理论基础。以真正通过立法实现社会、经济、环境三方面效益的均衡和综合发挥。

(3)在执法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必须实行森林采伐限额管理,控制森林资源过量消耗,健全管理机制,加大管理力度。二是必须加强林地管理,防止有林地逆转,实行林地用途管制和总量控制制度,严惩毁林开垦和乱占林地的违法犯罪行为。三是必须认真执行凭证运输木材制度,严格对木材经营加工单位的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木材运输证的领取、保管、发行和统计报告制度。四是必须坚持依法治林,加强基层执法队伍建设,抓好林业法律、法规制度的建立健全工作,将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置于法律、法规的约束之中,加强基层执法队伍的建设,实现森林资源保护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

(4)在监测方面,要进一步加强综合监测体系建设,实现对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要以森林资源监测为主体,整合现有监测资源,扩展监测内容,建立健全全国森林资源与林业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实现对森林资源和林业状况的综合监测和评价。要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采取有力的措施,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监测和林业经营的管理。要依靠科技进步,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为林业信息化建设和管理提供平台,全面提高森林资源监测的科技含量和监测成果的时效性。

另外,要在全面加强森林资源监测和分析的基础上,建立重大突发森林资源破坏事件的预警和应急系统,有效防范重大突发森林资源破坏事件的发生和发展。

(5)在诉讼方面,我国资源状况的严重问题和资源诉讼的特殊性联系起来,建立专门的资源诉讼法院。“在我国,土地法院、水事法院、矿业法院等专业法院已经存在,这表明资源诉讼的专门化已经优先例和经验可循。”所以基于森林资源的特殊性与重要性,我国也应设立森林法院。

(6)在法律责任方面,应建立健全法律责任制度。法律责任制度的不健全是我国法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徒法不足以自行”,“无惩罚即无救济”都说明了法律责任体系在整个法律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性。在我国的森林立法中,这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的明显,我们应当建立完善的法律责任制度,使得其能真正发挥其效用,从而达到对我国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经营的管理。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①蔡守秋等著《可持续发展与环境资源法制建设》,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3月第1版。

②金瑞林:《环境法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6月第1版。

③金瑞林、汪劲:《20世纪环境法学研究评述》,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第1版。

④原田尚彦著、于敏译《环境法》,法律出版社,1994年4月第1版。

⑤陈泉生:《环境法原理》,法律出版社,1997年12月第1版。

⑥张美华、叶谦吉:《可持续生态林业补偿问题分析》载于《林业经济问题》,2000年10月第5期。

⑦黄河亮、陈钦:《林业可持续利用管理问题初探》,载于《林业经济问题》,1999年第4期。

第6篇:林业发展论文范文

对林区内进行规划整改和资源配置,是林业资源使用之前必须进行的调查研究,只有运用科技手段才能确定林地内各个区域的用途,对多样性的林业资源进行科学的选择,利用最为合理的应用方式,满足人们的生活所需。

2林业科技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近些年来,国家对林业发展的战略实现了深化的改革,已经逐步建立起手段先进、服务林业、适应性强、灵活高效、配置优化的林业服务体系,在实际的林业生产和发展过程中,应该建立相关体系,由政府统一规划,科技部门牵头,相关部门协作,社会广泛参与,进一步推进运行机制。

2.1强化林业科技推广网络的建设

林业科技的应用和推广,要加强相关林业管理机构和组织部门的建设,发挥出主力军的地位和作用,为林业科技手段的实施提供技术引进、推广和吸收的服务,同时加强技术咨询等服务,带动技术、人才、资金资源的流通和整合,建立科技项目与示范基地,形成辐射与带动作用。林业科技成果主要流向农村,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农民,所以要结合林地实际情况,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和热情,更好的实行推广工作,积极开展林业科技下乡指导活动,定期对农民的掌握情况进行回访,利用管理机构的优势和便利,积极组织相关科技人员深入乡村和林区,开展形式多样的林业技术指导、咨询、培训活动,教授农民最为实用的技术手段,印发各类宣传手册,高效的普及林业科技常识,在实践中促使下乡活动的规范化,更好的实现林业科技手段的应用。林业科技应用的推广不能单靠技术人员口头说教,一定要为农民亲自示范,才能让林农真实的看到科技载体产品的优势,愿意主动学习新技术,在林业生产活动中真正起到作用。

2.2实现林业科技应用的信息化

现阶段林业科技应用存在着信息滞后的情况,不能完全实现信息共享,在第一时间向林农传递最新的技术指导和动态。所以要充分的利用通信手段,建立配套的信息数据库,及时传递相关政策和服务信息。林农在实施科技手段时遇到不容易解决的困难和疑惑,要通过相应的信息服务平台进行情况反馈,相关管理机构和部门要及时对问题进行解答,并定期进行问题记录和汇总,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统一指导和讲解。对一些无法及时解决的重大技术难题,要组织和协调相关专家进行咨询和指导,从而帮助林农实现无障碍科技应用发展。

2.3实行林业科技应用推广项目的战略目标

在林业科技应用的实施过程中,应积极对林业发展项目进行战略制定和目标规划,培养龙头企业,实现企业带动基地、基地联合林农生产加工等一体化格局。相关机构和部门应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努力建设和完善林业科技应用质量标准体系,推广实施标准化的生产服务,提升林业产品的质量和销量,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规律,对潜在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利用。在推广的同时,要对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选拔和筛选,培训和储备适合林业科技研究的专业型人才,确保林业科技应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才能切实提高林农的经济收入和经营水平,最终朝向生态林业公益化的方向积极发展。

3结语

第7篇:林业发展论文范文

榆林沙区位于位于我国于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的过渡区,也是沙尘暴发生的源区,整个地理环境相当复杂且脆弱,干旱,风沙,冰雹等灾害性天气频发,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不仅对于本地的农牧以及认识安全构成威胁,同时也严重制约了我国东部以及整个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整个榆林沙区的水资源匮乏,绿洲的位置也决定了当地的土地利用方式,整个沙区绿洲星罗棋布,它的发展也依赖着浅层地下水以及径流资源,但是当地人民不善管理,使用大水漫灌方式以及过度开采地下水,使得水资源的利用率低下,地下水位急速下降,进而导致了大量灌木以及草本植物的干枯死亡。在进行能源的开发过程中,较为传统粗放的工业发展模式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严重破坏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煤炭,石油以及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的不合理开采造成了地表陷落,植被枯死,浅层地下水干涸等现象,同时洗煤水以及油污水的乱排乱放也引起了严重的水污染。

二、榆林沙区林业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对策

(一)大力加强榆林沙区林业资源保护,打牢发展基础

积极弘扬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建设,让当地人民意识到林业资源的基础地位以及重大作用。因地制宜,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措施,运用人工进行干预,改善林质,提高林业资源的产出率,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积极培育森林资源,发挥其涵养水分,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维持生物多样性多作用。制定出详细合理可操作的林业发展规划及实施细则,同时构建一支执法严厉的退伍,打击破坏林业资源的违纪违规的行为。

(二)重点建设林业生态工程以及植树造林活动

仅仅依靠现有的林业资源不足以应对强大的风沙危害,所以需要展开大面积的植树造林活动,这也是一项重大任务,需要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育林规划,理清具体思路,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够达到理想的育林效果。积极鼓动全民义务植树,推动社会造林,形成多主体,多层次的造林格局。首先要根据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制定出发展培育目标,紧抓防沙治沙的重点工程,全面开展林业生态建设,封沙育林,圈养牲畜。同时严格根据修复退化生态系统以及重建要求,进行合理配置,适地植树,从组成,养分,结构,生物多样性以及稳定性等多个角度改造低产低质量的林地。第二是宣传发展节水林业,在育苗以及大棚中发展喷灌,滴灌等先进灌溉技术,严格管理控制地下水资源,严禁过度采掘。第三因地制宜发展径流林业,改变降水的分配格局,在煤矿排水区建立大型蓄水库,环节降水时空分布不均的问题。第四就是创新育苗技术,改进育苗方式,从源头上提高苗木的整体质量,创造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三)提高榆林沙区的林地质量以及生产力水平

在历史上榆林沙区的植被覆盖了达到了很高的程度,有众多河流,湖泊流经,畜牧业相当发达。但是反观现在,森林面积稀少,生产力以及质量低下。而影响当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就是就是林地的低生产力水平,这需要从光合生产潜力,水生产潜力以及遗传生产潜力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探索,以提高整体森林生产潜力。也需要从生物资源,土地资源以及气候资源等诸多方面去进行详细核算。森林草木在困难条件下的存活,生长需要详细掌握各种抗性生理机制,以及植被交替规律,这样能够有效降低病虫危害,并且为各种野生动物提供栖息之地,拥有更好的景观效应,提高林地结构的合理性,进而增强生产力水平。

(四)进行林业资源产业化经营,增强林业自身发展活力

林业主要是以基础种植业为基础,同时第二,第三产业齐头并进的综合产业,进行林业差产业化不仅仅是市场经济的必然结果,同时也是现代林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林业不进行产业化发展,就难以实现再生产,进而难以取得经济效益。榆林沙区林业产业化需要对林业资源的内部潜力充分挖掘,大力发展优势产业,调整产业结构类型,延长整体产业链,进行林草资源的复合经营,打破传统林业建设的被动局面。

三、结语

第8篇:林业发展论文范文

发展民生,保护生态,是维持林业和社会经济良性发展的重要指导精神和有力保障,在国内外社会都引起了广泛的共识和热烈的讨论。在国内,经过几代林业人的不懈努力,发展形成了几种具有代表性的生态经济模式,主要有:生态农业型生态经济、农工商一体化的生态经济、生态旅游、乡镇工业型生态经济、城市化生态经济、生态破坏修复型生态经济、流域生态经济。

2对生态经济模式的几点思考

发展森林生态经济,首先要明确森林的几项功能,从宏观上看,森林三大效益是木材生产、自然保护和游憩。在天然林停采的大形式下,传统独木支撑的经济模式明显已经不再适用,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森林的作用不仅在于物质上,更应该重视它对人们精神层面和心理影响上的作用,重点发挥森林的生物效应、景观效应和人文效应等。对于基于资源的林下经济,应该不断拓展产业内涵,丰富文化内容,创新机制和经营模式,提升产品档次,提高产业价值。

2.1形式简单复制

人参、五味子、枸杞、刺五加等药材种植;蓝莓、葡萄、山梨等水果种植及加工;红松果林承包;林蛙养殖承包;蘑菇、木耳等食用菌培育;特色农家院旅游;矿产、地下水开发等,各式林业经济可谓遍地开花。深入调查可以发现,各地林业经济模式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形式上的简单复制,缺乏整体规划。通过研究,我们可以清楚的认识到,林业经济具有明显的微观经济特质,地域特性明显,所以各地在发展林业经济,制定发展计划时,一定要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形成鲜明特色,走产业集群化道路。如以吉林省通化为中心,人参、五味子、葡萄、蓝莓等为主的特色医药、葡萄酒产业区;以敦化为中心,红松果林、林蛙养殖、木耳以及蘑菇养殖为主的食用菌交易中心等。都是基于当地自然条件特质规模化发展,充分体现了地方特色。

2.2资源利用粗暴

随着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饮食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营养丰富、天然绿色的山珍产品,广受好评和重视,产业价值巨大。山野菜、野生食用菌、生态鸡、山野黑猪、林下参、刺五加等食材、药材成了饮食行业的时尚宠儿。但是目前的行业发展仍处于初级阶段,产业化水平较低,甚至没有经过加工便直接走向了市场。面对停采的大形势,林下经济将成为林业职工、林农的主要收入来源,山珍产品,林下药材等林业经济,应深挖掘产业内涵,延伸产业链条,在内外包装、产销以及售后服务上下大力气,不断延伸产业链。同时,增加科技研发投入,对山珍产品进行深加工和高度提纯,寻求更加广阔的应用范围,推出更适合大众消费水平以及市场需求的产品,增加行业产值的同时提高林业职工的收入。

2.3结合文化内涵

人文效应是森林的一个重要作用,蓝蓝的天空,幽幽的绿意可以使忙碌的现代人得到彻底的释放和完全的放松。特色农家院、乡村旅游等,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风光以及天然的餐饮食材,得到都市人的广泛欢迎。但是由于缺乏深入的研究和急于求成,往往只是简单地学到了这种形式,导致有形无神,缺乏特色,遍地开花的同时,行业发展缓慢。深入研究后,不难发现特色农家院之所以广受欢迎,不仅是自然风光和食材的吸引力,在淳朴的环境中得到完全的放松,远离喧嚣的宁静,充分享受休闲时光带来的身心愉悦才是隐含在行业中最大的吸引力。另外,旅游产品更应该结合当地民俗特色、历史文化遗产,提升产品的文化层次和服务质量,推出结合地方鲜明特点的特色旅游线路和休闲方式。

2.4创新机制

受区域以及传统经营思维的限制,林区经济发展与现代社会建设形成了严重的滞后,行业“欠账”较大。林区基础设施严重落后,交通、通讯设施覆盖面非常有限,社会服务行业明显不足,导致林业经济发展模式受到了严重限制。缺乏资金、技术落后、运输不便、消息不通等是林区经济发展面临的巨大难题。转变发展模式,寻求新的合作方式,是发展林区经济的必经之路。剥离林区“不良资产”,由政府买单,依托优惠政策,走产学研、产供销的道路,让林区资源与企业资金相结合,跟随市场需求寻找发展方向,以增产增收为目标,是发展林区经济的重要内容。企业资金建立规模化产业基地,林农以自有林地等有价财产入股或承包方式承担药材种植、畜牧养殖等工作,企业回收后进行深加工,进行市场化销售的模式可以有效解决林农与企业双方各自面临的困难,实现互利共赢。

2.5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国有重点天然林林区停采,对林区造成了极大的劳动力剩余,如何转移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是改革面临的一个重大难题。在我国林业发展进程中,受传统观念以及林区自然情况等限制,造成了林区基础设施建设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形成了极大的反差,交通、通讯、医疗、教育等基础配套设施迫切需要发展建设,这笔账成了“老大难”问题。根据目前政府和林场都无力完全承担“欠账”的状况分析,可以采用BOO或者BTO等模式对林区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同时对于建设中毁占林地的,应根据相关规定严格审批并给与相应补偿。这种建设方式,在发展林区建设的同时,也将转移林区剩余劳动力缓解就业压力,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建设成本。

3总结

第9篇:林业发展论文范文

关键词林业产业;现状;存在问题;发展重点;对策;四川达县

加快林业产业发展,为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林产品和生态服务,是促进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增加地方和群众收入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现富民强县赋予林业的历史使命[1-2]。当前林业正处在一个重要的变革和转折时期,正经历着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林业产业也经历着由传统的以木材生产为主、粗放型经营向培育资源、多元化集约化经营的根本性转变。传统的以消耗资源为主的林业产业已成为制约林业发展的瓶颈,不能适应当前林业的发展趋势。因此,需要通过大力发展木竹加工业、特色林果、森林食品、森林旅游、生物能源,不断满足人们对天然绿色林产品、营养保健、休闲娱乐、防治疾病、延年益寿的需求[3-4]。

1达县林业产业现状

近年来,达县林业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生态与产业“双轮”驱动、推进林业资源大县向林业经济强县跨越的思路,切实推动林业产业发展,初步建成了涵盖一、二、三产业且产品种类较为齐全的林业产业体系。一是工业原料林建设稳步推进。1998年以来,达县发展了以工业原料为主的速生工业原料林逾2.67万hm2,基本满足了达县工农业建设需要;二是经果林及林木种苗建设发展势头良好,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种类较多,门类齐全,主要有枣、银杏、花椒、板栗等干果类;柑、柚、梨、桃、李等水果类;油桐、油橄榄等油料类;栀子、佛手、金银花等医药类;茶、桑等经济作物类;种苗花卉类等六大门类。截至2008年年底,全县累计建设各类经果林1.06万hm2,其中果树类6633.33hm2,木本药材1666.67hm2,油料、饮料600hm2,其他经济林1533.33hm2,林木花卉133.33hm2。三是林业加工产业有较大发展。目前,全县已有木材加工企业(户)51家,年耗材2.3万m3,年产值2000余万元,税收100余万元,解决农民工就业150余人,另四川升达、瑞丰木业等企业正在投资建设中,建成投产耗材22万m3,预计产值可达近6亿元,将拉动建设工业原料林逾3333.33hm2,解决农民工就业1000余人。四是森林旅游和乡村农家乐有较大发展。以铁山国家森林公园、雷音铺森林公园和真佛山AA级风景名胜区为主的森林旅游业,赵家桂花村、火峰山等乡村农家乐年接待能力达10万人次,旅游综合产值达5000余万元,成为了人们走进森林、回归大自然的好去处。

2存在的问题

一是林产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科技含量低、实力弱,规模以上企业,98%以上的产品为原料型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低、经营层次低,仅限于粗放的经营加工、利用,深加工产业薄弱;二是发展思路不明,一些项目过多,造成无序竞争、管理混乱,还有一些项目基础薄弱,扶持力度不够;三是科技支撑不够,经济效益不明显,项目科技含量不高,产品质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四是发展基础薄弱。达县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山区,自然条件差、经济欠发达,交通、通讯、水利等基础设施薄弱。多数林区道路、排灌设施等建设滞后,严重制约了林竹基地、森林景观的培育和开发利用。林木良种化程度低,产业建设和管理的专业人员缺乏,发展机制和政策不完善,严重影响了林业产业的发展。

3发展重点

应加快达县林业产业化发展步伐,实现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的有机结合与最大化,构建和谐达县、绿色达县、生态达县,加快达县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林业资源达县向林业经济强县转变,促进农民增收和林区经济发展,奋力推进县委“135”发展战略,按照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社会化服务和企业化管理的产业化发展要求,以发展生态产业为前提,以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础,以培育龙头企业为关键,以产品市场拓展为保障,全力推进达县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

3.1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

按照适地适树、集约经营、定向培育的原则,围绕林产加工、建筑建材、坑木原料、民用装饰用材积极培育速生、丰产、优质、高效、珍贵的工业原料林基地,结合低效林改造,重点发展以杨树、桤木、松树等乡土树种为主的原料林,主要布局在麻柳、石桥、堡子、碑庙、万家、葫芦、铁山林场、大树、平滩等乡镇。

3.2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林果业

根据各地自然条件和群众种植习惯,突出区域特色和市场优势,发展特色经果林,重在梨、桃、柿、柑等优质水果、板栗、核桃等干果以及乌桕、油茶、油桐等生物质木本油料林,加快现有低质、低效经济林改造步伐,发展特色经济。同时合理开发林下资源,充分利用丰富的林地资源,走立体经营之路,挖掘林地资源潜力,注意长、中、短效益相结合,大力培育林菌经济、林药经济、林禽经济、林虫经济、林蔬经济、林果经济、林卉经济、林草经济等,使林下资源的开发尽快形成规模,提高效益。主要布局百节、马家、赵家、碑庙、亭子、麻柳等乡镇和国有林场。

3.3适度发展种苗花卉业

为了满足全县造林绿化种苗需要,以县级骨干苗圃为主,积极推行基地育苗、大户育苗,建设固定的育苗基地。鼓励发展园林花卉业,为城市绿化、通道绿化和乡村绿化提供优质大苗和多色花卉,引导业主建设园林花卉基地。主要布局在南外、河市等乡镇。

3.4重点发展精深加工业

林产加工业的精深程度是林业产业发达的标志。要大力培植3~5个原料有保障、规模适度、辐射面广、竞争力强的林产加工龙头企业,从而充分发挥林业第二产业的牵引作用。积极整合县内小型粗放木竹加工企业,全面提升深加工、精加工和木竹综合利用能力,提高企业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同时,还要延伸到林果、畜禽、旅游工艺品加工等方面,延长产业链,实现多次增值,提高产业化程度。要以科技为依托,优化生产工艺,提高技术含量,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

3.5优先发展森林旅游业

积极培育森林旅游资源,打造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体、其他景观为辅助的特色生态旅游品牌,充分发挥生态旅游主力军作用。加快铁山国家森林公园、雷音铺省级森林公园和真佛山国家AA级风景区开发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和投入力度,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提高接待能力。积极打造三里坪人文生态区、火峰山、翠屏山城市生态公园和林庄经济、林家乐等特色乡村旅游,不断满足人们的生态需求,促进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及林农增收致富。

4发展对策

4.1加强组织领导

林业产业建设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从统筹城乡经济发展,统筹经济和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稳定增加林农收入的战略高度,广泛动员和组织群众积极投身林业产业建设。要把林业产业建设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任期目标和年度工作责任制,制定相应的监督和考核奖惩办法,加强督查、严格考核,把产业发展实绩作为干部任用考核的重要内容,对在林业产业建设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奖励。

4.2科学规划

县林业局要在实施森林分类经营的基础上,结合达县各地森林资源状况,因地制宜,制定切合达县林产业发展的政策和科学的发展规划。对生态公益林应重点发展森林旅游业,要搞好铁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及雷音铺省级森林公园的规划与开发。对商品林则大力发展工业原料林、特色林果业,以林木市场成熟理论,指导天然商品林、人工商品林经营管理和更新改造。

4.3强化政策扶持,营造发展环境

一是落实林业产业政策。认真落实国家《林业产业政策要点》和《达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影响林业产业发展全局的财政、税收、金融和市场准入等政策,要逐一明确并落到实处。完善林业贴息贷款管理办法,解决林业融资难问题。二是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加强林业产业行政管理体系建设,支持专业协会等社会中介组织发展。推进林业产业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完善林业产业预测预警机制。加快森林及林产品认证步伐,扶持一批林业龙头企业、名牌产品,强化林产品标准化建设和市场监管。加强林业会员经济管理指导,要办出精品,形成品牌,注重效益。三是完善林业产业管理和服务。加强林业产业协调管理机构建设,使产业管理落实到人,为产业发展争取政策,为企业和林农提业信息、技术服务。

4.4创新机制,提高林产品科技含量

加强林权制度改革,促进森林、林地、林木权属合理流转,鼓励业主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及合作入股经营,吸引社会各届力量投身林业建设。坚持先发展后消耗的原则,认真实施“造一用一”工程。充分应用现代林业科技最新技术,加强森林资源培育,积极选育和引进优良品种,推广适宜不同林地条件的造林优良树种及栽培技术,积极推行林药、林菌、林牧、林渔等复合经营技术,提高林地生产力。充分应用林产品精深加工技术,提高林产品科技含量,增加林产品附加值,增强林业产业综合实力。

5参考文献

[1]蒋海,苏志尧.林业产业化理论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1998,11(6):64-69.

[2]蹇兆忠,贾武锡,房用,等.关于加快山东省林业产业化发展途径的探讨[J].山东林业科技,2002(S1):95-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