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图书馆社会科学范文

图书馆社会科学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图书馆社会科学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图书馆社会科学

第1篇:图书馆社会科学范文

中国社科院文献信息中心黄长著主任莅会并向会议致了贺词。天津社科院党组书记、院长李锦坤出席了会议的开幕式并致开幕词。会议闭幕时,天津社科院项新副院长致了闭幕词。

会议中,代表们就图书馆信息化建设中有关技术层面的问题进行了交流。会议的另一项重要内容是研讨社科院系统图书馆的业务评估问题。大家一致认为,从长远发展着眼,全国社科院系统图书馆逐步建立和完善业务评估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应当借鉴公共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经验,从我们系统的实际出发,通过研讨,统一思想,创造条件,把这项工作推动起来。

会议期间,社科院系统图书馆各片区组长馆馆长召开了碰头会。会上,大家一致推举新疆社科院图书馆承办明年的全国社科院系统图书馆第十一次协作及学术研讨会。

第2篇:图书馆社会科学范文

摘 要:文章结合相关参考文献,探讨了现代公共图书定题服务的特点,分析了定题服务的内容和方法,阐述了应该注意的若干问题。

中图分类号:G25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5)01-0019-02

收稿日期:2014-12-13

作者简介:王 杰(1965―),铜陵市图书馆馆员。

公共图书馆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它能够为城市的发展和建设提供众多的优质服务。开展期刊信息情报服务是当今公共图书馆研讨的重要课题。如何将情报服务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知识型生产力,使其发挥一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作用,是值得思考和探讨的问题。

1 公共图书馆定题服务的作用

1.1 探究社科信息需求特点

期刊信息源属于重要的文献类型,它是社会科学研究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随着公共图书馆社科期刊信息需求的不断增加以及需求主体的不断扩大,社会科学研究者对文献需求有了更多和更高层次的要求。社会科学研究者需要对期刊信息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以满足他们研究过程中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这为图书馆的定题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应该及时了解社会文献信息的需求与特点,并根据需求与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

文献研究信息可以分为综合型研究信息和应用型研究信息。综合型研究信息对社会科学研究起着重要的参考和决策作用。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各个学科之间已经从隔离和封闭的状态转变为交叉和渗透的状态,由于大量的社会科学问题需要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性研究。因此,社会科学研究者对综合性的跨学科信息需求量越来越大。应用型研究信息主要为了克服社会科学研究中重理论、轻实践和理论脱离实践的现象,强调信息要面向应用,关注社会现实问题,并致力于对社会现实问题的探讨。当今社会科学研究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就需要将大量的社会研究理论成果转化为应用型的理论与方法。当前社会发展面临着众多的矛盾急待解决,相关科研机构并没有将大量的理论成果转化为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手段与途径。只有解决好当前实际的社会问题,才能更好地从事研究,不断地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1.2 大数据时代,量化研究信息

社会科学研究已经进入到众多学者自觉联合研究的一些大型的社会问题的时代,这就是所谓的“大科学”时代,也被称作大数据时代。大数据时代的社会科学研究者需要承担重大的综合性研究课题,一项课题研究可能有数十人扩展到数百人,并形成跨地区、跨学科的集体协作研究。社会科学研究不仅研究过去和现在,同时也研究未来。对当今社会大量的预测信息进行研究,有利于确定学科的发展方向,为学科的发展开辟新的领域与空间。在预测化信息研究的过程中,开展定题服务,将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及时反映到资源的开发过程中,结合社会科研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定题服务。

1.3 定题服务的特性

1.3.1 广泛性与综合性。考虑到社会科学的中和性研究信息特点,定题服务研究必须向多角度、多层次的方向发展,才能确保科学研究的中和性。结合图书馆定题服务的需要,研究某一科学领域以及边缘学科加交叉领域和综合性学科领域的资料,需要从大范围、多角度、多层次检索文献。如要检索网络对未成年人的影响这一课题,不仅要从社会科学、未成年法律法规的角度来检索,还要从经济学的角度去检索,研究未成年人生活物质条件,从教育学的角度研究学校对未成年人的教育方法,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未成年人家庭生活环境,从心理学的角度研究未成年人的心理特征。

1.3.2 新颖性和及时性。作为发挥定题服务的重要措施之一,及时性是影响定题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定题服务注重把握信息的时效性,促使社会科学工作者能够及时了解到当今已有研究成果的现状,并及时了解该领域在国内外的研究水平,将最新的研究成果第一时间反馈给客户,从而确定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水平的着力点。

1.3.3 连续性和准确性。社会科学研究信息复杂、广泛,可供参考的期刊种类与数量繁多。面对庞大而复杂的刊物市场,难免会出现一些质量低下,内容重复的劣质信息,严重地影响到社会科学研究者对有价值信息的开发。定题服务能够对信息进行有效的筛选,及时排除虚假信息,分辨信息质量的优劣。

1.3.4 针对性和预测性。情报服务中需要拥有超前意识,做到提前收集、整理加工、传递有关的资料和数据信息。采用科学的指导办法,通过众多的途径扩大信息源,确保科研工作者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获取有效的信息资源。

2 定题服务的方式

2.1 定题服务手工检索方式

手工检索的流程为接收课题、回溯检索、新文献检索、提供定题服务成果并建立档案。当图书馆接到相应的研究课题之后,为了课题能够顺利的展开研究,图书馆馆员需要与用户探讨研究课题的主题、目的、方向和要求。运用图书馆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查阅与课题有关或者课题所涉及专业书籍、确定课题所涵盖的指数范围,以获取课题服务的主动权。

新文献检索在原始文献具有新颖性和及时性的基础上,通过各种途径,将最新的信息提供给科研人员,并将文献加工整理、编制成二次文献,使之成为有效情报,向科研人员提供有参考价值的文献线索。提供定题服务档案是在新文献检索的基础上,对课题检索文献情报资料进行归档保存,作为今后定题服务的参考资料。

王杰:加强公共图书馆定题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王杰:加强公共图书馆定题服务的实践与思考

2.2 定题服务计算机检索方式

采用计算检索方式需要在检索前对课题进行分析,确定所需文献的种类和时间。CAJ以中文Windows作为平台,采用菜单操作的方式,方便快捷、简单明了。根据所要选择的数据库,确定查找途径,提供相应的期刊、分类、片名、关键词、作者、摘要、引文等入口。

采用计算机检索方式需要对课题的主体进行分析,首先确定主体词,根据主体词表选择正式题词。然后对检索提问进行标引,CAJ的全文检索系统在任意词检索框架下,使用多重嵌套结构,在进行逐次检索的同时引入主体词词库,也可以进行蕴含检索。若引入同义词词库,可进行关联检索,检索出有相关输入词语同义词的文章。在CAJ检索系统中,用户只要打开主菜单中桌面功能,就能通过检索窗口得到拼音或笔画排序的所有索引词。CAJ检索系统还具有双向翻译、自动统计和自动收费等多项功能。最后,将逻辑提问式输入计算机内进行文档查找,输入相关的文献信息,分析检索结果。

3 定题服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3.1 建立机构

图书馆需要设置专门情报部,安排专职人员从事情报服务工作,以强化情报智能。图书馆要在服务方式上实行开放办馆,改变传统的封闭办馆,并提供上门服务业务。将原来被动的服务方式转变为主动、多样化的服务方式,并逐渐由文献服务向信息服务方向转变。

3.2 加强宣传科研成果

图书馆要随时将情报服务成果向外界宣传展览,这样既可以促进图书馆管理水平和情报业务人员水平的提升,还能加深读者对图书馆工作的支撑与信任,并创造一定的社会效益,确保图书馆在信息社会中占有一席之地。

3.3 促进图书馆信息化

各大图书馆可以利用丰富的数据信息资源开展馆际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以弥补图书馆在选题服务中的不足。随着当今网络的急速发展,全球网络化趋势不可阻挡,促使情报服务人员的服务手段逐渐向网络化、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互联网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机遇,图书馆在提供选题服务时,要抓住这个机遇,逐步实现采购协调、联合编目、馆际互借等业务的自动化。

3.4 提高图书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图书馆情报工作人员一方面要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处理相关文献的情报能力,同时要加强知识结构的更新,熟练地掌握计算机技术与网络技术,并学会利用Internet远程登录功能实现联机检索,利用Internet提供电子邮件咨询服务。

参考文献:

[1] 刘煦赞,肖宏飞.公共图书馆“两会”服务的实践与思考――以福建省图书馆为例[J].国家图书馆学刊,2013(2).

[2] 何颖芳等.我国公共图书馆战略规划的实践与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13(1).

[3] 张彦静,曲晓玮.公共图书馆推动城市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以佛山市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2(4).

[4] 张海营.基于RSS技术的图书馆定题服务系统研究――以图书馆个性化电子期刊订阅为例[J].情报杂志,2011(6).

[5] 汪春芳.高师图书馆在行动研究中的定题服务探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2(3).

[6] 彭凌云.图书馆网上定题服务中的用户隐私保护[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9).

第3篇:图书馆社会科学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学 前科学 常规科学 范式 基础理论 比较研究

[分类号]G250

有人说图书馆学是前科学,也有人说是常规科学。图书馆学到底处于什么状态?本文假设图书馆学为常规科学,然后通过对当代中国著名的五部图书馆学著作的比较研究,来证明这一假设。这五部著作分别是:黄宗忠的《图书馆学导论》、徐引篪、霍国庆的《现代图书馆学理论》、王子舟的《图书馆学基础教程》、于良芝的《图书馆学导论》、吴慰慈的《图书馆学基础》。

什么是“前科学”和“常规科学”呢?库恩在他的《科学革命的结构》一书中提出:科学(主要指自然科学)的发展遵循“前科学常规科学反常与危机科学革命常规科学……”他认为,一门科学正处于前科学阶段的时候,范式尚未形成,只有常规科学(也称“常态科学”)才具有范式。范式是指科学共同体约定俗成的科学准则或范例,是一种大家遵循的观念上的模式或习惯。如在科学领域里,某些业已完成的科学成就就会形成范式。科学成就一般以学术名著或教科书的方式,使一门科学从其他领域中分化出来,发展成为成熟的学科。这些著作、教科书所显示出的科学成就具备了这样两个特点就可称为范式:①“足以空前地把一批坚定的拥护者吸引过来,使他们不再去进行科学活动中各种形式的竞争”;②“足以毫无限制地为一批重新组合起来的科学工作者留下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列举的五部著作就像是库恩所说的“业已完成的科学成就”、“学术名著或教科书”,所以,对于这五部著作的研究具有学术价值。

1 关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五著作已经形成了范式

黄宗忠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徐引篪、霍国庆认为“信息资源体系及其过程是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王子舟认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知识集合”。于良芝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知识与信息的组织整理方法,以及图书馆这一机构或服务”。吴慰慈认为“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

尽管五部著作对于图书馆学研究对象表述各不相同,但是,有两点是一致的:其一,图书馆这一机构应该包括在内。“信息资源体系”也好,“知识集合”也好,其实都是在讲图书馆。因为如果抛开了图书馆这一机构,也就不称其为“图书馆学”了;其二,这一机构的功能应该包括在内。知识组织、信息组织也好,保存、传递、利用也好,“及其过程”也好,“相关因素”也好,其实都是在讲图书馆的功能。可见,关于研究对象的范式是存在着的。

因此,既使笔者在这里提出一个新的表述“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是实体图书馆和虚拟图书馆以及它们对于文化知识的保存与传播”,也并不会违背现存的范式。因为关于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已经有了约定俗成的东西。人们只是随着认识的深入,对于有关研究对象表述,不断进行一些调整,增加一些新的内容,去掉一些陈旧过时的东西罢了。当然,研究对象的表述的变化,也代表着研究范围的不断扩大、加深和更新,这对于一个发展着的学科是很正常的事情。

王子舟提出“图书馆学研究对象是知识集合”,就是试图把图书馆学的研究对象扩大到图书馆的围墙之外,涵盖了“百科全书、字典词典、数目索引、知识库、数字图书馆等”,试图把图书馆学建成一门突破图书馆这一机构局限的科学。

2 关于图书馆学的学科性质四著作形成了范式

黄宗忠认为“图书馆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我们既承认图书馆学有社会科学的性质,又不排斥图书馆学有应用科学和方法科学的性质。我们不拘泥于过去已形成的概念,而是根据图书馆学的客观实际与发展趋势,改变自己的观念,认为今天的图书馆学正在走向社会科学、应用科学、自然科学相互渗透、相互交叉的综合过程”。徐引篪、霍国庆认为“图书馆学是一门研究信息资源体系及其过程的社会科学”。王子舟认为“图书馆学应归属于社会科学”。吴慰慈认为“①图书馆学是一门具有多重属性的学科,但在现阶段却带有较明显的社会科学的性质。②图书馆学具有应用科学的性质。③图书馆学具有管理科学的性质。④图书馆学是一门发展中的科学,其未来的性质有可能是综合性科学”。

通过以上对比不难发现,“图书馆学属于社会科学”这一范式是存在着的。只不过人们并不满足于已有的认识水平和已经取得的科研成果,正在朝着更新、更高的目标迈进,正在试图建立新的范式,以求替代旧有的范式。这是作为科学家的追求真理永不停步的科学精神的充分表现。

3 关于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四著作形成了范式

黄宗忠把图书馆学分为三个门类:“理论图书馆学,技术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徐引篪、霍国庆认为“现代图书馆学体系由信息资源体系的理论研究、信息资源体系的过程研究、具体信息资源体系研究三大部分所组成”。王子舟把图书馆学分成两个门类:“理论图书馆学和应用图书馆学”。吴慰慈说:“虽然,由于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不同而造成了人们对于图书馆学的体系结构认识上的差别,但是人们还是在这个问题上初步形成了如下的共识,即综观人们对图书馆学体系结构的分析,大致形成了这么几个分支结构,即普通图书馆学,专门图书馆学、应用图书馆学、比较图书馆学”。

四部著作表述略有不同,但是,实质上并没有多大的差别。黄宗忠所说的“技术图书馆学”所指的内容,和王子舟、吴慰慈所说的“应用图书馆学”的内容大致是一样的。徐引篪、霍国庆只不过是把“图书馆”换成了“信息资源体系”。吴慰慈所说的“普通图书馆学”,其实包含了“理论图书馆学”的内容。可见,关于体系结构的范式也是存在的。

4 关于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四著作形成了范式

黄宗忠把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分成:“①图书馆学研究课题的选择方法。包括:图书馆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原则4条;图书馆学研究课题的选择方法的具体内容留下了有待填补的空白、“有待解决的问题”。②图书馆学研究信息的获取方法。包括:调查研究方法、观察方法、实验方法和统计方法。③图书馆学研究的科学抽象与逻辑思维方法。包括:科学抽象方法、比较方法、分类方法、类比方法、分析与综合方法、归纳与演绎方法、假说方法、数学方法和历史方法。④图书馆学研究的综合方法。包括:哲学方法、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信息论方法和移植方法。”

王子舟把图书馆学研究方法分成:“①图书馆学专门科学方法:单元知识研究法,包括:校雠的方法、版本的方法、文摘的方法;知识集合研究法,包括:采集的方法、分类的方法、主题的方法、目录的方法、索引的方法和文献计量的方法;知识受众研究法,包括:咨询的方法、导读的方法。②一般科学

及哲学方法:一般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法、调查分析法、数学方法、横断科学方法、信息论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控制论的方法等;哲学方法。”

于良芝把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①几种常用的图书馆学定量研究方法,包括:社会调查、实验方法、文献计量方法和用户――系统交互记录分析。②几种常用的图书馆学定性研究方法,包括:个案调研、历史研究、理论衍生法、话语分析”。

吴慰慈把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分为:“①图书馆学研究中的哲学方法。②图书馆学研究的一般科学方法,包括:观察实验法、逻辑方法、系统方法、数学方法。③图书馆学研究的专门方法,包括:图书馆统计法、读者(用户)调查法、移植法和比较法”。

从上述四部著作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多数研究方法是共有的,可见关于研究方法的范式也是存在的。

王子舟所谓的“图书馆学专门科学方法”,其实是图书馆工作和文献工作的方法,把它们作为图书馆学的研究方法,列入“图书馆学方法论”专章里面显然是不恰当的。当然,他的意图是好的,试图找出属于图书馆学的专门的研究方法。

5 关于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三著作形成了范式

黄宗忠把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分为:“①图书馆学的理论基础学科,包括:哲学、系统科学、管理科学和社会学。②图书馆学的工具学科,最重要的是计算机科学技术。③图书馆学的方法学科,包括:哲学、系统科学、社会学、史学、逻辑学、统计学和数学。④图书馆学的交叉学科,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经济学。⑤图书馆学的同族学科,包括:图书文献学、目录学、情报学和档案学”。

王子舟把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分为:“①图书馆学同族学科,包括:文献学、档案学、情报学。②图书馆学相邻学科,包括:教育学、知识社会学。③图书馆学远缘学科,包括:心理学、语言学、历史学、传播学、法学、知识管理、计算机科学。”

吴慰慈把图书馆学的相关学科分为:“①同族关系的学科,包括:情报学、文献学、目录学和档案学。②交叉关系的学科,包括:教育学、社会学。③应用关系的学科,包括:心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信息科学等等。”

可见,三部著作所列举的相关学科,绝大部分是重合的,范式也是存在的。

6 关于图书馆学定义五著作形成了范式

黄宗忠给图书馆学下的定义是:“图书馆学就是研究图书馆收集、加工、整理、保藏、控制图书与一定社会读者利用藏书之矛盾产生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徐引篪、霍国庆给图书馆学下的定义是:“图书馆学是一门研究信息资源体系及其过程的社会科学。

王子舟给图书馆学下的定义是:“图书馆学是研究如何将知识组成知识集合并为人们使用的一门社会科学”。

于良芝给图书馆学下的定义是:“在本书中,图书馆学被理解为研究知识与信息的组织整理方法,以及通过图书馆这一机构或服务实现知识与信息传递的学问”。

吴慰慈给图书馆学下的定义是:“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事业及其相关因素的科学”。

通过上述对比不难看出,尽管五部著作的表述各不相同,但是,“图书馆学是研究图书馆这一机构及其功能的科学”这一范式是存在的,也是共同拥有的。“图书馆事业”,其实只是“图书馆”这一机构的复数形式。

结论:通过对于五部著作六个方面的比较,我们已经清楚地看到,图书馆学发展到今天,已经是一门具有范式的常规科学,本文的假设已经得到了有力的证明。

英国剑桥语言研究室的玛斯特曼女士说:“有些社会科学可能是多范式的,经常会有范式之间的竞争,但这并不妨碍它们是常规科学。”在图书馆学研究中,关于图书馆学的一些元问题,众说纷纭,属于正常的学术论争,并不妨碍图书馆学范式的存在,更不妨碍图书馆学作为常规科学的状态。因为有争论、有分歧,就认为图书馆学是前科学,笔者是无法接受的。

以为取消争论、设立就能够使思想统一、形成范式,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相反,范式的形成,往往是经历过激烈争论之后,自然形成的共识。

第4篇:图书馆社会科学范文

【摘 要 题】事业改革与发展

【关 键 词】地方社科院图书馆/馆藏结构优化/创新服务

【正 文】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是隶属于各地方社会科学院的社科研究型专业图书馆,在全国共有40多家,包括30个全国省区市社科院图书馆和14个中心城市社科院图书馆,是我国科研系统图书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大都成立于上世纪80年代,一直承担着为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提供强大信息资源的重要任务。近年来,随着哲学社会科学事业的不断繁荣和发展,其对图书资料系统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这些专业图书馆原有的管理和服务模式已很难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为寻找对策,探求改善途径,需要对此类图书馆在新时期的建设和发展做一些思考和研究。

1 图书馆旧有的馆藏结构需要优化,要尽快建立起符合“专业性”和“地方性”特点的特色化馆藏体系

1.1 特色化馆藏建设的必要性

要改变图书馆旧有的馆藏结构,指导思想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隶属机构的原因,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之间一直是“块状”并列的兄弟关系,缺少必要的交流与协作,各馆均为独立建设、独自发展。加之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科众多、内容涵盖的范围广,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基本上都是遵循“小而全”、“大而全”的办馆方针,无法形成自己的收藏特色和收藏优势,并且各馆的重复与短缺现象大量并存,不仅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使得图书馆专业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难以提高。这样的状况如果再不加以扭转,那么在失去特色的同时也将失去自己作为专业图书馆存在的价值。因此,当务之急是要重点推行特色化资源建设,优化馆藏结构,提高馆藏资源利用率。各图书馆应根据本院的科研优势和本馆的收藏实力选择若干领域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的特色化馆藏体系,实现全国社科院系统图书馆文献资源的合理布局,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正牵头策划和组织的系统内资源共建、信息共享建设奠定必要的基础。

1.2 特色化馆藏建设要重点突出“专业性”和“地方性”的特点

为科研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的办馆宗旨和工作重点,要建立特色化馆藏无疑是要重点突出其自身的这种“专业性”和“地方性”的特点。

1.2.1 “专业性”就是要突出本院的学科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地方社科院的社科研究工作都已形成了自己一定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它们可以说是各地方社科院的“金字招牌”,也是各地方社科院今后的发展重点。图书馆进行“专业性”特色馆藏的建设,就是要联系本院社科研究中的这些“特色”和“优势”,重点组织和采购与此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通过对这些学科的专业文献及参考用书的合理收集形成本院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的藏书优势,在满足科研需要的同时创建自己的“专业性”特色馆藏。

1.2.2 “地方性”就是要加强对地方文献的搜集

地方文献是对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地理以及重要人物事件、民间风俗等方面内容进行客观反映的文献书籍。各地区社科机构的研究对象和党政领导部门所制定的种种政策无不受本地区的这些因素所制约,这就决定了地方文献在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中有着其它类型文献资料无可替代的重要借鉴作用。作为地方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有必要在立足于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了解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出与其它地区不同的又具有开发意义的问题,进行情报资料的挖掘和搜集,创建具有“地方性”特点的特色馆藏,直接为社科研究服务,为当地党、政领导部门的决策服务。

2 突破图书馆原有的服务模式,大胆引进“学科馆员”制度,为重点学科和重点课题提供对口性跟踪服务,使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向纵深发展

2.1 “学科馆员”制度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

“学科馆员”制度是指以学科为对象,依托具有图情专业学科背景、又拥有某一类学科的专业知识,熟悉图书馆馆藏结构和资源利用手段、具有较强的信息捕捉和组织加工能力的图书馆高级专门服务人员,与某一学科建立对口服务的模式。它对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交流,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和为科研服务的能力,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学科馆员”制度最早产生于美国研究型大学图书馆,当时被称为“跟踪服务”(track service),深受读者欢迎。20世纪末被引进我国,由清华大学图书馆率先推行,经过几年来的探索和发展,这种国际图书馆界先进的办馆理念和全新的服务模式已经在国内一定数量的高校图书馆中开展,并已有少数专业图书馆开始尝试。从各馆推行这一制度的服务成效看,虽然各馆在运作方式、发展模式等方面不尽相同,具体内容也各有侧重,但是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2.2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有必要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从事社科研究的专业人员,他们对文献需求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科专业性强。随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专业对所需文献信息资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社科研究的信息基地,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如果还只是进行一些传统的、被动的信息参考和咨询服务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科研工作的发展和科研人员的要求。为适应服务对象的发展,图书馆需要对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进行大胆创新。要突破图书馆传统的服务模式,改变坐等上门的被动服务方式,鼓励馆员深入到科研工作第一线。要挑选出一批能力较强的图书馆员承担起专门为某一学科提供深层次专业信息服务的工作,特别是要为重点学科和重点课题提供对口性跟踪服务,使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向纵深发展。因此,在当前情况下,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引进和建立“学科馆员”制度就显得非常必要。

2.3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3.1 在借鉴它馆经验的同时要看到差异的存在

“学科馆员”制度起源于高校图书馆,目前比较成熟的经验也大都来自于高校图书馆。而科研专业图书馆无论是在馆藏资源、人才结构还是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方面都与高校图书馆存在差异,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需要借鉴其它类型图书馆的建设经验,但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的存在。

2.3.2 对“学科馆员”的资格不搞一刀切

“学科馆员”并非谁都能干,对“学科馆员”的选拔是有资格要求的,但是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照搬国外的标准去规定、统一“学科馆员”的条件。要结合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着眼于馆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重点挑选那些工作经验丰富、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并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爱学习肯钻研的馆员担任“学科馆员”。

2.3.3 根据本院、本馆的实际选择服务对象,不搞面面俱到

社会科学研究门类众多,各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划分也越来越细,基于图书馆的部门建制和人才结构等方面的现状,目前大多数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尚不具备为全院每个专业都配备“学科馆员”的能力,因此,服务对象的确立非常重要。图书馆要结合自己的馆藏优势和人才状况,着重选择那些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培养和建立对口的“学科馆员”,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搞面面俱到,防止制度走样变形。

2.3.4 注重实用价值,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

针对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高水平服务人员普遍较少的现状,“学科馆员”制度不要拘泥于其传统的模式,即一人对一所、一人对一个学科的服务模式,而应更加注重它的实用价值。可以选择“学科团队”的形式,由图书馆有学科专长的人员领衔组建“学科团队”,采取一个团队对应一个科研所、一个学科,一个团队对应多个科研所、多个学科的服务模式,以缓解当前人才资源不足的压力。

3 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

人事管理制度在图书馆的制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馆员的选用和配备标准。合理而先进的人事管理制度直接影响着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稳定的馆员队伍的重要改革措施。

由于体制的原因,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基本上都还是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尤其是在用人方式和组织结构等方面没有太大变化。这种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强调的是对纪律和制度的约束,对馆员服务品种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没有系统的考虑,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要进行特色化馆藏建设、创新服务方式并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都需要有一支高品质的馆员队伍作保证,需要营造和建设吸引、培养高素质的馆员队伍的环境和机制。因而有必要对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

3.1 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责任制

图书馆岗位责任制就是要把图书馆的总体目标细化或分解、划分为个人目标的过程。它把工作任务和要求落实到每个职工身上,明确规定他们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并对其数量和质量确立标准。图书馆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责任制是强化馆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增进图书馆工作效率、确保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基础环节,对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管理科学化程度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3.2 制定完善的馆员培训和发展制度

“培训和发展”是一个组织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终生教育”、“终生学习”新理念的具体表现。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要谋求发展,就不能忽视馆员的发展。馆员的发展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前提,因此,图书馆需要建立完善的馆员培训制度。要根据图书馆业务机制和专业化特点制定相应的专业培训方案,并帮助每个馆员制定持之以恒的职业发展规划,有意识地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以适应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要重点培养一批优秀馆员朝着“学科馆员”方向发展。

3.3 构建并适用高效能的激励机制

以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主旨的激励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适用有效的激励手段并辅之以客观合理的考评机制能够激发和培养馆员的工作需要和工作动力,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并使之保持持续的积极状态,促进图书馆的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

3.4 设计切实可行的奖酬方案

奖酬制度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也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手段之一。相对于激励机制而言,奖酬制度是将诱导因素集合与目标体系连接起来的要素,也就是说达到特定的组织目标就应当得到相应的奖酬。但是,当前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能够给予人才的职务和报酬总是有限的,与社会上的高标准相比差距会很大。那么,我们要使用激励手段留住人才,就必须设计出一套符合各地方社科院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的奖酬方案。

事实上,在人才建设方面,职务和报酬是第一杠杆,学习和提高是第二杠杆。真正的人才是永远不会满足于现状的,他们总是要追求新的目标。我们在设计奖酬方案时可以更多地考虑给馆员提供学习的条件和成长锻炼的机会,帮助他们不断提高工作适应能力和创造能力,不断迎接新知识新技能的挑战,使他们在其中寻找到自信和满足。要努力创建适合图书馆特点的文化氛围,用积极的文化塑造人,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的原则更加长久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

参考文献

1 蒋颖.复合图书馆馆员素质论纲.情报资料工作,2005(4)

2 胡继东.关于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问题.图书情报知识,2002(3)

3 赵九燕.对专业图书馆深化改革的若干思考.情报资料工作,2005(5)

第5篇:图书馆社会科学范文

【关键词】知识经济;图书馆;馆员;素质;建设

一、知识经济背景下的图书馆员应该具有的素质

(1)图书馆员必须要加快自身知识的更新,努力掌握现代科技,革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对于图书馆的信息服务产业来说,其要维持良好的运作,不能够单纯的依赖现代化的设施,还要依靠管理者和服务人员所具有的品质。图书馆整体素质的高低是由管理人员的素质所决定的。对于图书馆的官员来说,他不但要有良好的信息收集、加工和处理以及研究等方面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社会知识、经济知识等。除此之外,伴随着计算等科学技术的发展,图书馆员还必须要熟知各个载体的性能,并能够引导读者使用各个载体和网络系统来寻找所需资料。最后,图书馆员还必须要有创造精神和责任感。(2)图书馆员必须要具有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根据有关部门的调查显示,当前人们在获取信息时,有20%的人是通过行业的管理部门,10%的人通过社会的情报信息机构,仅有5%的人是通过图书馆的馆藏资料。通过这样的调查资料显示,我们不难发现当前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和社会需求之间存在着十分大的差距,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要加大对信息服务的开发,努力发掘其存在的潜力。信息产业是我国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图书馆具有十分丰富的信息资源,在信息市场的竞争中,具有强有力的优势,因此,图书馆必须要以信息市场为目标,将信息市场作为自己发展的平台,加快对所收集的信息的加工,并要将其推向市场。图书馆只有在既具有决策能力和竞争能力同时又了解经营和管理相关知识的馆员的带领下,才能够更好地发展下去,才能够使图书馆在知识经济的时代中立足。

二、加强图书馆员的素质建设的有效措施

(1)要提高图书馆员的思想认识,促进其自我学习。当前,图书馆的领导必须要开展行之有效且深入持久的培训工作,帮助图书馆员认清图书馆的服务性质,并帮助其树立起服务意识,引导其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培养他们的事业心和敬业心。(2)对图书馆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的培养。在知识经济的背景下,图书馆要想站稳脚跟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就必须要参与的经济竞争中来,这就要求图书馆员具有一定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但是,由于图书馆员的知识有限,很好有具有这两方面知识的人员,因此企业就必须要才有有效地措施对其进行培训。在这方面,企业可以聘请专业的授课教师,定期开展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的培训,还可以根据所学内容举行论文比赛。此外,还可以请相关的专家教授来讲解图书馆的经营管理知识和市场竞争知识。通过这些措施能够有效的培养图书馆员的经营管理能力和市场竞争意识,使其具备这方面的素质。(3)图书馆员素质培养的其他措施。在培养图书馆员的素质时,除了要可以采取上述的两个办法之外,还可以通过以下的办法来实现图书馆员的素质培养:首先,可以联合其他图书馆组织业务交流或者业务研讨活动,有计划的组织图书馆的各级人员进行对口业务的参观、考察活动并做出相关的报告。其次,要大力支持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去参加国内外关于图书情报的学术交流活动,以此来提高其科研水平和专业能力。最后,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引导图书馆员进行业余学习,例如对自觉进行业余学习的图书馆员进行一定的物质和精神的奖励。对于业余学习来讲,其具有既不影响图书馆员的正常工作又能够有效地强化其素质的优点,因此,图书馆必须要加强对图书馆员的业余学习的引导。

当前,我国已经步入了知识经济的时代,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图书馆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除了要提高管理的水平,完善硬件设施之外,还必须要采取有效地措施提高图书管理员的素质。当前,图书馆可以通过加强对图书馆员的思想教育、举办相关的讲座和培训以及业务交流等形式,来不断的提高图书馆员的素质。只有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才能够加强对图书馆员的素质培养,才能够使图书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参 考 文 献

[1]霍玉娜.试论数字时代图书馆员的素质要求及培养提高[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10)

[2]黎旅.理论和应用结合 科研与普及兼顾——简评“儿童青少年心理学丛书”[J].中国图书评论.2010(3)

[3]王远库.论数字图书馆对馆员素质的要求与培养[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3)

[4]刘虹,孙志梅.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初期工作[J].企业导报.2010(1):213

第6篇:图书馆社会科学范文

1.1特色化馆藏建设的必要性

要改变图书馆旧有的馆藏结构,指导思想是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隶属机构的原因,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之间一直是“块状”并列的兄弟关系,缺少必要的交流与协作,各馆均为独立建设、独自发展。加之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学科众多、内容涵盖的范围广,图书馆的馆藏建设基本上都是遵循“小而全”、“大而全”的办馆方针,无法形成自己的收藏特色和收藏优势,并且各馆的重复与短缺现象大量并存,不仅造成了资金和资源的极大浪费,也使得图书馆专业化服务的水平和质量难以提高。这样的状况如果再不加以扭转,那么在失去特色的同时也将失去自己作为专业图书馆存在的价值。

1.2特色化馆藏建设要重点突出“专业性”和“地方性”的特点

为科研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的办馆宗旨和工作重点,要建立特色化馆藏无疑是要重点突出其自身的这种“专业性”和“地方性”的特点。

1.2.1“专业性”就是要突出本院的学科优势

经过多年的发展,各地方社科院的社科研究工作都已形成了自己一定的特色学科和优势学科,它们可以说是各地方社科院的“金字招牌”,也是各地方社科院今后的发展重点。图书馆进行“专业性”特色馆藏的建设,就是要联系本院社科研究中的这些“特色”和“优势”,重点组织和采购与此相关的文献信息资源,通过对这些学科的专业文献及参考用书的合理收集形成本院重点学科和特色学科的藏书优势,在满足科研需要的同时创建自己的“专业性”特色馆藏。

1.2.2“地方性”就是要加强对地方文献的搜集

地方文献是对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地理以及重要人物事件、民间风俗等方面内容进行客观反映的文献书籍。各地区社科机构的研究对象和党政领导部门所制定的种种政策无不受本地区的这些因素所制约,这就决定了地方文献在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中有着其它类型文献资料无可替代的重要借鉴作用。作为地方社会科学专业图书馆,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有必要在立足于对本地区的实际情况了解的基础上,研究分析出与其它地区不同的又具有开发意义的问题,进行情报资料的挖掘和搜集,创建具有“地方性”特点的特色馆藏,直接为社科研究服务,为当地党、政领导部门的决策服务。

2突破图书馆原有的服务模式,大胆引进“学科馆员”制度,为重点学科和重点课题提供对口性跟踪服务,使图书馆的参考咨询工作向纵深发展

2.1“学科馆员”制度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

“学科馆员”制度是指以学科为对象,依托具有图情专业学科背景、又拥有某一类学科的专业知识,熟悉图书馆馆藏结构和资源利用手段、具有较强的信息捕捉和组织加工能力的图书馆高级专门服务人员,与某一学科建立对口服务的模式。它对促进图书馆信息资源交流,提高信息资源利用率和为科研服务的能力,实现图书馆服务创新都具有重要意义。

2.2地方社科院图书馆有必要建立“学科馆员”制度

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是从事社科研究的专业人员,他们对文献需求的最大特点就是学科专业性强。随着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事业逐渐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社会科学的各个研究专业对所需文献信息资料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作为社科研究的信息基地,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如果还只是进行一些传统的、被动的信息参考和咨询服务显然已经不能适应科研工作的发展和科研人员的要求。为适应服务对象的发展,图书馆需要对其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进行大胆创新。

2.3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2.3.1在借鉴它馆经验的同时要看到差异的存在

“学科馆员”制度起源于高校图书馆,目前比较成熟的经验也大都来自于高校图书馆。而科研专业图书馆无论是在馆藏资源、人才结构还是在服务对象、服务内容等方面都与高校图书馆存在差异,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需要借鉴其它类型图书馆的建设经验,但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的存在。

2.3.2对“学科馆员”的资格不搞一刀切

“学科馆员”并非谁都能干,对“学科馆员”的选拔是有资格要求的,但是不能搞“一刀切”,更不能照搬国外的标准去规定、统一“学科馆员”的条件。要结合社会科学研究的特点,着眼于馆员的综合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重点挑选那些工作经验丰富、具备相应的知识结构并有良好职业道德和沟通能力、爱学习肯钻研的馆员担任“学科馆员”。

2.3.3根据本院、本馆的实际选择服务对象,不搞面面俱到

社会科学研究门类众多,各学科和专业之间的划分也越来越细,基于图书馆的部门建制和人才结构等方面的现状,目前大多数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尚不具备为全院每个专业都配备“学科馆员”的能力,因此,服务对象的确立非常重要。图书馆要结合自己的馆藏优势和人才状况,着重选择那些重点学科、重点专业培养和建立对口的“学科馆员”,成熟一个,发展一个,不搞面面俱到,防止制度走样变形。

2.3.4注重实用价值,不拘泥于传统的模式

针对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高水平服务人员普遍较少的现状,“学科馆员”制度不要拘泥于其传统的模式,即一人对一所、一人对一个学科的服务模式,而应更加注重它的实用价值。可以选择“学科团队”的形式,由图书馆有学科专长的人员领衔组建“学科团队”,采取一个团队对应一个科研所、一个学科,一个团队对应多个科研所、多个学科的服务模式,以缓解当前人才资源不足的压力。

3改革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创建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

人事管理制度在图书馆的制度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它决定着馆员的选用和配备标准。合理而先进的人事管理制度直接影响着馆员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的发挥,是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稳定的馆员队伍的重要改革措施。

由于体制的原因,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基本上都还是沿用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尤其是在用人方式和组织结构等方面没有太大变化。这种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强调的是对纪律和制度的约束,对馆员服务品种的创新和服务质量的提高没有系统的考虑,不利于形成良好的用人机制,制约了图书馆的发展。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要进行特色化馆藏建设、创新服务方式并建立“学科馆员”制度都需要有一支高品质的馆员队伍作保证,需要营造和建设吸引、培养高素质的馆员队伍的环境和机制。因而有必要对传统的人事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馆人力资源管理新机制。

3.1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责任制

图书馆岗位责任制就是要把图书馆的总体目标细化或分解、划分为个人目标的过程。它把工作任务和要求落实到每个职工身上,明确规定他们的岗位职责和工作任务,并对其数量和质量确立标准。图书馆建立科学合理的岗位责任制是强化馆员的岗位责任意识、增进图书馆工作效率、确保图书馆服务质量的基础环节,对地方社科院图书馆管理科学化程度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3.2制定完善的馆员培训和发展制度

“培训和发展”是一个组织进行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的重要手段,是“终生教育”、“终生学习”新理念的具体表现。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要谋求发展,就不能忽视馆员的发展。馆员的发展是图书馆发展的基础,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前提,因此,图书馆需要建立完善的馆员培训制度。要根据图书馆业务机制和专业化特点制定相应的专业培训方案,并帮助每个馆员制定持之以恒的职业发展规划,有意识地提高馆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以适应图书馆未来发展的需要。在大力引进人才的同时,要重点培养一批优秀馆员朝着“学科馆员”方向发展。

3.3构建并适用高效能的激励机制

以发挥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为主旨的激励是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和开发的基本途径和重要手段。各地方社科院图书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适用有效的激励手段并辅之以客观合理的考评机制能够激发和培养馆员的工作需要和工作动力,调动他们的工作热情并使之保持持续的积极状态,促进图书馆的工作不断创新和发展。

第7篇:图书馆社会科学范文

关键词:中华书局;图书宣传;期刊出版;民国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5242(2013)05-0144-06

收稿日期:2013-03-08

基金项目:江苏省教育厅青蓝工程“中国出版转型与发展”创新团队阶段性成果;江苏省普通高校研究生科研创新计划(CXLX12―0066)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张志强(1966―),男,江苏南通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社会学博士,博士生导师。肖超(1987―),男,湖北钟祥人,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博士生。

引言

民国时期,伴随着出版业的发展,一些探讨出版、读书的期刊相继创办起来。这一时期比较有名的出版类期刊有:1924年1月商务印书馆创办的《出版周刊》,1931年上海光华书局创办的《读书月刊》,1931年4月上海神州国光社创办的《读书杂志》,1931年8月中华书局创办的《中华书局图书月刊》,1932年10月浙江省流通图书馆创办的《中国出版月刊》,1934年上海杂志公司创办的《读书生活》,1935年浙江省立图书馆创办的《图书展望》,1937年上海杂志公司创办的《读书月刊》等。这些出版类期刊,大多以读书、书评为主要内容,兼及出版动态及出版知识的介绍,在宣传图书、指导阅读等方面有重要作用。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等著名出版企业,以这类出版类期刊为广告媒介,向读者宣传书籍,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促销效果。

但到目前为止,学界对中华书局的研究,已出版的较有代表性的著作如《中华书局与近代文化》、《回忆中华书局》、《守正出新――中华书局》、《陆费逵与中华书局》、《教育与出版:陆费逵研究》等,主要限于对其历史与近代文化关系的探讨;已发表的学位论文和期刊论文主要集中于对中华书局教科书、辞书、古籍、企业文化以及中华书局创办人陆费逵等的研究。对中华书局所出版的期刊研究,成果本来就少,且主要集中在《中华教育界》、《大中华》、《新中华》等期刊上;至于对民国时期中华书局出版的出版类刊物的专门研究,尚无看到。本研究希望能填补该方面的空白,并完善中华书局史的撰写。

一、中华书局出版类期刊简介

中华书局1912年1月1日在上海创立,以编印新式中小学教科书为主要业务。中华书局有创办杂志的传统。民国初期,中华书局与商务印书馆竞争中创办了多种优秀杂志,其中《中华教育界》、《中华实业界》、《中华童子界》、《中华小说界》、《中华儿童画报》、《中华学生界》、《大中华》、《中华妇女界》八种杂志,颇具影响,号称“杂志”。在这些杂志之外,中华书局也创办了专门推销本版书的刊物。目前,常见的中华书局出版类刊物有两种:一是1931年8月创刊的《中华书局图书月刊》,二是1937年4月创刊的《出版月刊》。

《中华书局图书月刊》1931年8月创刊,每年出10册,目前可见的最后1期是1932年12月出版的第13期。此后是否停刊不详。《中华书局图书月刊》每期篇幅不大,创刊号36页,其余每期篇幅14―20页不等,主要栏目有“最近出版新书提要”和“最近重版书一览表”等。

《出版月刊》1937年4月创刊,许达年主编,每期篇幅31页。《出版月刊》栏目较多,主要栏目为:论著、读书乐、新书介绍、书评、新书推荐、读书指导、读书语录集锦、大众讲座、时事丛编、时事选录、儿童之页、各地通讯、读书问答、中华书局最近出版之预约书、中华书局新书预告。其定位在于中华书局的宣传刊物,给机关团体提供免费赠阅,对个人收费订阅。存世的《出版月刊》,目前可见1―5期。1937年8月出版第5期后未见新一期的刊物出版。

二、中华书局出版类刊物的主要内容

《中华书局图书月刊》和《出版月刊》这两种刊物的主要功能是为中华书局的图书进行宣传,其主要内容均围绕中华书局本版书的宣传这一主题展开。

1.介绍中华书局情况及与出版有关的知识

作为出版机构自办的刊物,《中华书局图书月刊》常刊登一些介绍中华书局的情况和出版知识的文章。1931年8月创刊的《中华书局图书月刊》,创刊号即是“中华书局二十周年纪念号”,刊登了陆费逵的《中华书局二十年之回顾》以及在《中华书局一份子谈话》下陈协恭、舒新城、李廷翰、王瑾士等人所写的自己与中华书局关系的文章。这些文章,有助于社会加深对中华书局的印象。此外,《中华书局图书月刊》每期会邀请一些文化界名流撰写一些与出版有关的知识。如1932年第6―7期刊登的杜定友的《出版界与图书馆》,1932年第8―9期刊登的子敦的《溯一溯中国书籍和印刷的历史》、胡哲敷的《读书与习惯》,1932年第10期刊登的钱歌川的《新闻杂志的王国》,1932年第12期刊登的钱歌川的《校勘漫谈》,1932年第13期刊登的伯符的《美国报纸杂志界之现况》、颂棣的《著作家、出版家和读者》、胡哲敷的《怎样养成读书习惯》等。这些文章,对了解国内外出版的历史、如何读书等,具有一定的意义。尤其是图书馆学家杜定友发表在《中华书局图书月刊》第6―7期上的《出版界与图书馆》一文,长达12页。全文分为导言、内容、版本、手续、结论五个部分,论述了出版界与图书馆之目的、图书馆在出版界之影响、出版界与图书馆的合作、各科分配、图书之选择、纸料、印刷、制本、杂志、配书、书价等方面的问题。杜定友先生从图书馆界的立场出发,阐述出版界与图书馆的关系,并说明图书馆对于出版界的几点希望,认为图书馆与出版界有互相了解、互相合作的必要。《出版月刊》上也有《读书乐》、《中华书局股份有限公司概况》等介绍读书、出版知识以及介绍中华书局的文章。

2.推荐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

中华书局创办出版类刊物的一个重要目的是为中华书局的本版图书进行宣传。陆费逵在《出版月刊》第1期的《发刊语》中,在分析了当时国内出版与国外差距的基础上,指出中华书局“最近每年刊行四五百种,二三千册,虽每日每月刊登日报广告,但恐读者或未几寓目,且不便保存”,才有《出版月刊》之创办。推荐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是这两个刊物的重点内容。

《中华书局图书月刊》有“最近出版新书提要”、“民国二十年中华书局新出图书一览表”等新书推荐栏目。几乎每一期都推荐中华书局的教科书。《中华书局图书月刊》的新书推荐种类繁多。“最近出版新书提要”栏目推荐的图书主要有文学、教育、社会科学、教科书、史地、画册、英文、杂志等类。据笔者统计,《中华书局图书月刊》1931年第1期“最近出版新书提要”栏目介绍了文学、歌舞剧、哲学、修养、教育、社会科学、史地、商业、艺术、英文、杂志等类别的图书。这期的“最近新出图书提要”还附带介绍了文明书局出版的新书。1931年第3期介绍了文学、教育、法律、历史、画册、英文、杂志类别的书刊。1932年第6―7期介绍了文学、教育、社会科学、化学、艺术、英文、杂志类别的书刊。1932年第8―9期介绍了教科书、哲学、教育、社会科学、史地、语文学、文学、拳术、画册、儿童读物、杂志等类别的书刊。1932年第10期介绍了教科书、目录学、社会科学、国语、文学、拳术、画册、儿童读物、杂志等类别的书刊。1932年第11期介绍了教科书、社会科学、应用科学、文学、杂志等书刊。1932年第12期介绍了教科书、教育、社会科学、史地、检字法、外国语、画册、杂志类别的书刊。1932年第13期介绍了中华书局出版的教科书、哲学、教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文学、画册、杂志类别的书刊。

通过对《中华书局图书月刊》“最近出版新书提要”(或“最近新出图书提要”)栏目的分析,不难发现,这一栏目刊载的图书类别主要有文学、哲学、修养、教育、史地、外语、教科书、社会科学等,以教科书和人文社科类图书为主。因中华书局出版的自然科学类图书较少,刊登的自然科学类图书广告也较少。仅在1932年第6―7期有化学类的图书,1932年第13期有自然科学类的图书。

为了方便读者了解中华书局的新书出版情况,《中华书局图书月刊》还开辟了“民国二十年中华书局新出图书一览表”和“民国二十一年中华书局新出图书一览表”栏目,在1931年第1期、1932年第6―7期和1932年第10期上分别介绍。“民国二十年中华书局新出图书一览表(上)”介绍了小学教科书、中学教科书、农业师范学校用书、民众读物、儿童读物、歌舞剧、国语国音、文学、哲学、修养、教育、社会科学、史地、应用科学、拳术、挂图、外国文等类别的图书。“民国二十年中华书局新出图书一览表(下)”介绍了教科书、民众读物、文学、哲学、教育、社会科学、历史、自然科学、艺术、英文等类别的图书。“民国二十一年中华书局新出图书一览表(上)”介绍了教科书、目录学、哲学、教育、社会科学、交通、史地、语文学、文学、拳术、儿童读物、墨迹等类别的图书。这些图书表格仅列入了著译者、书名、册数、价目信息。

第8篇:图书馆社会科学范文

关键词:图书馆;流通;统计

中图分类号:G25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9-9166(2010)011(C)-0160-03

图书馆进行统计工作有利于深入了解读者需求、改善服务质量、优化藏书结构、指导图书采购方向等,它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真实记录,是衡量和检查图书馆工作的实际业务水平、工作数量和质量的重要依据,特别在当今实行定岗、定量及目标管理中,对它的应用犹显重要。本文对南化院图书馆流通情况进行统计,并分析存在的原因,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法,为我校图书馆以后健康的发展提供一点参考。

一、08、07、06年分类借阅统计 (册次)

流通统计情况及特点

从上表可以反映出读者借阅中文图书的主要倾向、主要学科,各学科图书的借阅流通量悬殊很大。借阅流通量最大的是是I文学类、T工业技术类、H语言文字类、K历史、地理大类等。2008年图书借阅量达到237272册次,借阅量居前6位的类别及其占总流通量的比例从高到低依次是:I文学36.36%、T工业技术16.96%、H语言文字13.04%、K历史地理8.31%、B哲学类4.78%、F经济类4.33%,6个大类的借阅量之和占总借书量的89.4%,其他16个类别的借阅量只占10.6%,流通量最小的V航空航天类、U交通运输类、S农业科学类。这个比例正符合现代读者的阅读口味,当今学生感兴趣的图书也即这几类的图书。文学类图书是大学生时代必读的图书,高中时由于学习较紧,没有时间阅读这类图书,上大学后长时间的压抑得以释放,加之文学类图书阅读比较轻松,这类图书借阅量大,是理所当然的。由于我院是以化工为主的高职院,理工类专业比例较大,工业技术类的图书是专业图书,借阅量大,也是必然的。H、K、B、F类也是大学生感兴趣的图书。除A、N、O、R、T、U这几类变化稍大之外,其他类这三年的数据来看,利用率基本持平。而且借阅倾向也是基本一致的。稳定中也是有些微变化的,表中如马列类、自然科学总论类、数理科学和化学类,06、07、08借阅率逐年递减;医药卫生、交通运输确实逐年递增的。借阅比例下降说明三个问题:一读者阅读对象的变化。新读者由于时代特征,和教育的逐年改革,使其爱好、阅读习惯和知识储备发生变化,直接影响到其阅读图书的类型;二采购的图书结构不合理。由于采购图书信息搜集不准确,采购的图书分配比例失调,造成文献收藏无法满足读者需要,进而影响图书的节约率;三采购的此类图书大部分不符合读者口味,使用率低。图书馆采购图书基本是以采购人员的认识采购,所以无法满足大部分读者的情况是时有发生的。只有通过对这些个具体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才能发现问题,做出下一阶段正确的采购计划,不至造成资源浪费。要经常对这些数据进行动态统计,及时发现问题。根据不同阶段的统计数据我们及时的调整订书方向,以满足我校学生的阅读倾向,从而提高借阅率,发挥出图书馆最大的价值。

上表反映出读者借阅需求基本稳定。中文图书全年流通量中,2008年读者借阅社会科学图书流通量179881约占总流通量的76%,自然科学图书流通量占23.6%,综合性图书流通量占0.4%;2007年读者借阅社会科学图书流通量166159占总流通量的78%,自然科学图书流通量占21.59%,综合性图书流通量占0.41%;2006年读者借阅社会科学图书流通量161348约占总流通量的78.69%,自然科学图书流通量占20.88%,综合性图书流通量占0.43%;三年的数据来看社会科学图书流通量明显高于自然科学图书流通量。三个年度的数据相比,十分接近。这说明读者借阅馆藏中文各学科图书的比率基本是稳定的,对中文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图书的需求也是基本稳定的。也就是说,读者群的变化是不大的,基本符合高职院学生的阅读特点的。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我们是理工类学校,自然科学类的图书是专业性图书占馆藏很大的比例,是馆藏的重点,从流通情况看专业图书只占到社科类图书流通量的25%多一点,这很值得我们思考。

结合表一和表二,三年馆藏量和流通率基本成正比,属正常现象,反之则要分析研究入藏品种与数量是否合理。两个年度借阅流通量最大的:I文学类、T工业技术类、H语言文字类和K历史地理类这四类图书的馆藏品种数量也是最多的。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我们的藏书和利用率并不成正比,例如T工业技术类藏书量第一,借阅量却是第二位。O数理科学和化学类藏书量第二,借阅量却是第七位。这中现象在很多类都是不成正比的,藏书量很多,借阅量很低。这说明相对于借阅量低的图书的馆藏量来说,读者需求量不是很大,应适当控制入藏品种和数量。在采访这些类的图书时要先仔细研究这些类的图书借阅次数相对较多的图书是哪方面的,也就是说要在采访前做更多的调研和分析工作,采访这类图书时要按照细分之后的类进行采访,会更加有针对性,而且复本不要太多。再者,适当增加种数,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余地,以提高借阅率。通过量表可以看出,每类图书的借阅量跟藏书量有很大的差距,说明有很多图书流通率为0,无人问津,对于这部分图书,要做好宣传和读者引导为这部分书需找读者,对确实没有读者借阅的图书,可做下架,或提前进入老书库,为新书让出空间。

图书利用率=全馆图书利用册数/全馆图书总册数。

分析文献利用率的高低,可以知道哪些学科的图书订购质量比较高,所订购的图书受读者喜欢的比例比较大;哪些学科的图书订购质量不高,受读者喜欢的比例比较小,从上表可以看出多大多数图书都未被利用,造成资源极大的浪费。这是每个图书馆人都不愿看到的情况。我们要做的就是:受读者喜欢比例比较大的继续保持这个科目的订购方向;受读者喜欢比例比较小的,要分析原因,从而纠正在过去订购图书所犯的错误。最大程度上满足不同读者的需要,提高图书馆馆藏图书的利用价值,充分发挥图书馆的资源。分类借阅统计可以从宏观上看出读者的阅读倾向,即读者所喜欢的类目的图书;文献利用率分析从微观上分析出我们现有藏书的合理性,在藏书上要做出微观的调整。以上两表结合起来分析,找出问题,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图书馆流通率、文献利用率。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图书利用率最高的是E军事类、K历史地理类、I文学类、H语言文字类、J艺术类、R医药卫生类,其次是综合性图书、经济类、社科总论,利用率最低的是农业科学类、交通运输类、数理科学和化学类、以及马列类。利用率高,说明两个问题一、这类图书的馆藏合理;二、这类图书的馆藏太少,读者没有选择的余地,借阅率自然就高。全馆图书平均利用率约为19.8%。这个数字是很低的。文献利用率低会造成大量的图书无人问津,造成资源的浪费。

以上三年的文献利用率基本稳定,这也说明我们的馆藏合理性问题一直都没有引起重视,仍然按照传统的思路进行采购,或者是所作出的调整仍然没有多少效果。要改变这一状况,还要继续进行调研,分析,调整藏书策略,以提高每一类图书的利用率。

二、造成利用率低的原因

(一)文献宣传力度不够。文献利用率低的一个原因是,文献宣传力度不够。有些高校甚至对文献资源不做宣传,买回来后就放起来,不能及时向读者宣传推介最新资料,缺少了读者与图书馆沟通的渠道,也缺少了读者了解图书馆的机会。读者不能在图书购买回来的第一时间借阅到自己喜欢的图书,最新的图书也没能被读者充分利用,而是被动的被发现,这个传统的管理方法已无法满足现代图书馆服务的需要。所以及时通过网络或海报等方式,向读者推荐新书,为书寻找读者,变被动的服务为主动服务,在现代高效率快节奏的今天很有必要的。

(二)读者群的整体信息素养偏低。高校图书馆的读者群相对比较稳定,主要由学生和教职工两部分组成,其中学生为数量最大的群体,其信息素养直接影响着图书流通率。信息素养的提高除读者自身学习外,图书馆的入馆教育、和文献检索教学也很重要。进一步加强文献检索课程建设,文献检索课既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能力的培养,通过完善内容提高质量,提高读者不断汲取知识、自学的能力,在教学中,把如何检索利用检索工具书作为专门的问题来讲,并不断锻炼实践能力。特别是当前新的检索方法、检索技术和检索理论不断出现并应用到文献检索中。[1]从表一的数据分析可以发现,我校图书馆的文学和社会科学类图书的借阅率较高,与我校实际偏重的化工类专业设置不相匹配。这种状况反映出: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了大学教学不重视利用图书馆,而图书馆不重视读者信息素养教育,使学生没有养成利用图书馆吸取知识的良好习惯,对图书馆文献资源的需求不大,或没有兴趣,或不懂利用。此外,学生没有意识到图书馆的价值,部分学生只把图书馆作为休闲的场所,忽视了其传递知识与信息、传播文明的社会职能。由此可见,这些问题导致了图书馆的图书流通率尤其是专业图书流通率严重偏低。值得注意的是,我校相当一部分的教师、学生对图书馆资源建设、服务功能缺乏了解,即使有必要搜寻信息也很少主动到图书馆寻求帮助。图书馆因为种种原因,尚未主动开展面向读者的图书馆利用、文献信息检索等的宣传活动,未能对新生进行必要的入馆教育,使读者的信息素养得不到及时地提高,对文献资源需求形成天然的障碍,进而使图书馆大量的文献资源被闲置在书架上,造成了资源的巨大浪费,严重的影响了图书的流通率。

三、文献采购不够客观

图书品种的选择应建立在学科、专业的基础上。扩大品种可以为读者提供更多的选择,但从表一来看,我馆较大幅度增加馆藏量后,图书借阅册数并没有太大的变化,新增加的图书并没有被读者广泛认可和充分利用。这说明文献采访工作没有建立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之上,缺乏对文献出版发行方面、本馆读者文献需求、本馆的社会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调研;没有广泛征求各方面的意见,例如没有重视征求系部教师、流通、阅览和读者的意见。文献采访工作落实不到位,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在实际运行中就会呈现相应的弊端,不但造成大量的馆藏资源浪费,而且不清楚读者类别或群体的划分,未能获知读者的读书倾向,因此无法最大限度的满足读者需求。

(一)馆藏结构不合理。经实地考察和流通统计,我馆有大量图书“无人问津”,实在是一笔巨大的资源浪费,说明我馆馆藏结构总体失衡。主要表现在:读者所需要的一些图书馆内没有收藏,读者最常用的图书复本量少,而读者需要量极少或几乎没有读者需要使用的图书却长期滞留在书架上,既占用了馆舍空间,又影响了流通率,而且耽误读者找书的时间。例如,在流通借阅室和阅览室,都有一定数量的馆藏文献不适合读者的需求,既有专业不对口,也有文献老化,或是复本量不足的情况。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图书的流通利用率。究其原因,一是图书涨价与经费短缺,使文献供给不足,文献保障率低;二是藏书剔旧工作不及时,造成了馆藏结构失衡,浪费了读者时间。

(二)工作理念陈旧。图书馆的流通部门是处在读者服务的最前沿,跟读者打交道最多的部门。流通部的基本工作是借书、还书、上架、倒架、顺架等,事务性工作,工作内容简单,体力活较多,技术含量不高。工作枯燥、劳动强度大,以及馆里普遍存在的“大锅饭”、平均主义,不能够做到同工同酬等原因,使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流通部门在工作理念上对图书的管理通常是“重藏轻用”,即只注重对书籍的管理,而忽视对读者的服务;只注重完成工作的量,而不是根据读者的需求在服务上有质的飞跃。由于工作环境差,工他们普遍对读者态度冷淡,对读者的咨询视之不理,使读者面对浩瀚的书海“无所适从”,使一些最新的,最有价值的图书不被读者所知晓,从而直接造成了文献资源的巨大浪费,并极大的降低了读者借阅图书的热情,严重影响了图书的流通率。图书馆导读服务没有重视,工作人员由于自身学历和知识的老化无法提供现代化的咨询服务。导读需要它能为读者起到“书海导航”的作用,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图书馆要优化服务功能,为图书做导读,为网络资源做导航。工作人员要更新观念,提高信息综合能力,增强信息竞争意识,从读者的需要、心理出发,尊重读者平等使用信息的权利。

四、合理布置馆藏的分布

在大部分高校图书馆馆舍面积紧张、经费受限的条件下,利用有限的空间,科学合理的布置文献资源,可以缩短读者的借阅时间,激活新书的借阅率,降低拒借率,避免经费和资源的闲置浪费。(1)开设新书专架,读者一步入书库,便可以在新书专架上浏览,花最短的时间找到自己所需的、最新的文献资料,自然就会吸引读者关注图书馆。(2)设立常用书架。另辟书架摆放与现代大学师生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的常用书籍,如科普知识、医疗保健、大学生求职、专升本、艺术欣赏、传记名言类的图书,可以极大的方便读者。(3)合理布置图书,及时剔旧。布置图书时,要根据读者的借阅规律,把流通率高的图书尽可能的放置在书架醒目的位置。对些过于陈旧、学术价值低、缺少实用性、无人借阅的藏书,根据文献资源的不断变化,及时做好剔旧工作,充实新的文献资料,才能提高馆藏的利用率。

作者单位:南京化工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

作者简介:王浩然,男,本科,助教。

第9篇:图书馆社会科学范文

>> 浅谈公共图书馆与社会包容 图书馆的社会包容与社会责任 公共图书馆社会责任研究 谈民族地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责任 浅谈提升公共图书馆免费服务的社会价值 试论公共图书馆的社会角色 公共图书馆知识管理与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论公共图书馆免费开放的意义和社会效应 公共图书馆服务在社会阅读推广中的作用和对策研究 公共图书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我见 公共图书馆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阅读推广实践与思考 思科:包容是社会责任的灵魂 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中社会包容实践研究 关于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工作的体系建设、理论研究和社会作用 浅谈如何发挥公共图书馆少儿图书室的社会职能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馆建设探讨 公共图书馆馆员社会形象刍议 谈公共图书馆社会化服务 公共图书馆如何服务全社会 图书馆的价值\使命与社会责任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5]Kevin Harris, Martin Dudley .Public libraries and community cohesion: developing indicators[EB/OL].[2008-12-08] . http: www .mla .gov .uk / information /publications/00pubs.asp.

[6]克莱尔・肖特.消除贫困与社会整合:英国的立场[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00,(4):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