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

系统解剖学论文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系统解剖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系统解剖学论文

第1篇: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

教学效果评价包括两方面,调查问卷和考试成绩,考试内容只包括神经系统部分,为了保证试题的客观性,由未参加此次研究的教师来命题。题型包括客观题(A1型:单选题;A2型:多项选择题)和主观题(名词解释,简答题和论述题)。统计分析应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2.结果

2.1问卷调查结果

我们对实验班的班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一共发放61份,实际收回61份,收回率为100%。根据对调查问卷的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大部分学生认为PBL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法有助于神经系统解剖学教学。

2.2成绩比较及分析

在简答题、论述题和总成绩的得分两组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名词解释题的得分两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965、0.602、0.448)。实验班中,总成绩不及格者仅占9.84%(6/61),总成绩优秀者(≥80分)占4.92%(3/61)。而在对照班中,总成绩不及格者占29.03%(18/62),总成绩优秀者(≥80分)占0.00%(0/62)。

3.讨论

通过对2013级临床医学专业部分班级的系统解剖学的神经系统部分采用PBL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法表明,PBL与多媒体技术相结合的教学法明显优于传统教学法。因此我们认为在神经系统解剖学教学中积极开展PBL结合多媒体技术教学法具有积极意义。

3.1PBL教学法的优点

PBL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核心,通过启发式、自学式和交互讨论式教学,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同时这种教学模式既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思考问题和分析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课堂的发言过程中,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发挥的空间,学生积极思维,大胆发言,互相提问,除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及综合分析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团结友爱,相互学习和相互合作的精神,从而使学生综合能力得到全面的提高。教学过程中,不但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同时作为教师在整个过程中也得到提高。教师在课前充分准备,查阅各种文献、书籍以及相关的临床资料,精心挑选有讨论价值的病案,教师的理论水平得到提高。在组织学生讨论的过程中,通过总结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的程度,对日后的教学工作有借鉴作用,同时教师驾驭课堂能力也得到提高。

3.2多媒体技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的优点

第2篇: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 对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学方法、教学设备的建设及教学效果的评价方法等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以提高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

随着医学影像学的进展,影像设备越来越先进,影像诊断学要求医学生必须具备扎实的人体断层解剖学知识,从而使断层解剖学成为医学生继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后的又一门人体解剖学课程。我校于2001年对影像学专业开设了断层解剖学课程,并不断的开展教学改革和科研的工作,以求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以下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结合其他院校的教学经验,对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提出几点体会,供同行参考。

一、教师综合素质的培养

1.教师应有丰富的解剖学知识

断层解剖学是研究人体各种方位断面上器官和结构的形态、大小、位置和毗邻关系的形态科学。教师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系统解剖学和局部解剖学的知识,同时对每个断层的器官结构位置毗邻关系以及各个断层间的变化都应了如指掌。因此,我们先后选送中青年教师全脱产到山东大学医学院及其举办的断层解剖学学习班学习,以丰富教师的解剖学知识。

2.教师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

断层解剖学实验教学必须有足够的标本让学生观察,所以教师应该具备熟练的标本的制作技术,如分离脑、肺、肝等主要器官的断层标本制作技术。熟悉断层标本在制作过程中会出现的磨损情况,标本的变异情况等,有利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指明。

3.教师必须具备相关的临床知识

一个合格的断层解剖学教师,不仅要知道解剖学知识,教授尸体断层解剖知识,更应该了解相关的影像学知识,包括各种影像技术的成像原理、特点及进展,能熟练讲授DSA、CT解剖、MRI解剖和ECT解剖的器官结构。因此,我们进医院影像科学习正常CT解剖、MRI解剖和ECT解剖,同时了解各种常见病和多发病的影像诊断。讲授时能使基础和临床相结合,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二、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

建立以疑难问题为中心,学生自行观察在体器官、断层标本、亲手切制离体器官断层标本,并对照CT、MRI图像学习的实验教学模式。[1] 这种方法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锻炼他们独立思考和动手能力,有效的提高了教学质量。

1.设立“疑难问题”,做好课前预习准备

在实验前给学生出几道能概括实验内容的问题,让他们围绕这些问题做好课前预习。学生通过寻求问题答案的过程中激发了学习的兴趣,学会了自学的方法,树立了自学的信心,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的“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

实验课要让学生观察在体标本,反复在大体上模拟做断层,再结合断层标本让其知道断层标本上结构什么时候出现,为什么会出现;最后亲手切制离体器官断层标本进行比对。让学生明白学习断层解剖学不能光知道一个器官的整体,也不能光从断层到断层,而应该让学生建立起“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

3.断层标本与影像图象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断层解剖教学过程中,实物标本的观察和临床CT及MRI图像的观察是重要的内容。临床CT及MRI图像的观察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生通过“整体-断层-整体”断层解剖思维,观察每个器官的立体结构及平面结构,再通过CT及MRI图像一一进行比对。这样从大体标本到断层标本,从断层标本到CT及MRI图像,反复进行观察。从而达到记忆CT及MRI图像及断层标本上的器官组织的形态结构,提高学习的效率,为学习影象诊断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三、实验条件和教学设备

1.模型、挂图、标本及CT、MRI图片

实验室内必须具备足够数量及较高质量的教学标本,这是完成一次实验教学最基本的条件。我们根据教学计划提供和断层解剖学相关的局部解剖标本和盒装的系统化的断层标本及临床正常的CT、MRI图片。同时准备相当数量的模型和挂图,因为有些结构不能在标本上直接观察,必须借助模型或挂图来显示。

2.标本陈列室

标本陈列室是解剖学科乃至一所学校的窗口,陈列的标本是解剖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建立了大体(系统解剖、局部解剖)陈列室和断层解剖陈列室两间。尤其在断层陈列室内陈列四套全身各个部位的横断层、冠状断层及矢状断层的标本,在每个标本旁边摆放该标本拍照放大过的教学照片(35cm*40cm),并对照片上的结构进行标注。学生可以充分的利用这一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大大的增加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

四、教学效果及评价

为了检验实验教学效果,我们对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对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进行考核,力争做到公正、合理,具体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操作能力:观察学生平时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如脑、肺、肝脏的离体器官的断层标本的制作。②实验报告:我们要求学生把上课观察到的主要的断层结构进行绘画。通过绘画有助于对结构的毗邻关系加深记忆。③标本考试:标本考试是解剖学教学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检验实验教学效果的必要手段和客观依据。通过标本考试能调动学生观察标本的积极性,对断层解剖实验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促进的作用。

第3篇: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运动人体科学;论文选题

中图分类号:G80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612(2006)09―1231一04

本文对1982―2003年全国体育院校及部分重点大学体育院系、国家体育总局等30多个单位的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硕士、博士生研究生论文选题进行了分类统计和比较分析,并对其选题方向和特点进行归纳总结,以期为今后运动人体科学学科研究生的论文选题提供参考。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本文共收集1982―2003年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各研究方向的研究生论文505篇,其各专业的分布情况如下表: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本文搜集了研究生论文选题方面的文献并进行了分类整理,获得了相关资料和信息。

1.2.2数理统计法 对论文的题目、研究对象、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特征等指标进行了初步统计,并对统计结果进行了数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人体运动科学专业论文分布情况 运动生理方向的研究生论文数量占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研究生论文总数的46.34%(表1),这与以北京体育大学为代表的一批体育院校运动生理学科点开设较早、而其他学科点开设较晚有关,同时与80年代某些院校只设立运动生理专业硕士的现象也有一定的关系。数据显示:运动生物力学方向的论文数量较少,90年代后有所增加,这主要是由于运动生物力学为一门较为年轻的学科,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而运动解剖学方向的论文数量总数也相对比较少,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的3年中运动解剖方向的研究生数量急剧减少,其原因主要在于各院系的招生培养结构所致,该学科属基础理论学科,且与运动训练相关性不大所致。

从图形及数量分析可以看出,各研究方向在年代分布上,尽管呈现出一些波动,但总体趋势是各研究方向的数量和总数都在逐渐增多。

统计结果显示,近年来运动生理学研究生的选题方向主要集中在骨骼肌生理、疲劳与恢复、机能评定和心血管等范围内,其数量占运动生理方向研究总数的55.98%,这与目前国内体育期刊上相关领域的研究方向与研究趋势基本相符。其原因是骨骼肌生理,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运动员机能评定及心血管等方向与运动训练关系密切,这些研究可以解决运动训练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进入21世纪后,内分泌功能的调解、训练效果等与大众健康、全民健身关系密切相关的问题也将受到了重视,其研究生论文数量必然有所增加。

2.2各专业方向研究生论文选题方向分析

2.2.1运动生理专业

2.2.2运动生化专业

如表3所示,营养是运动生物化学方向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其研究生论文数量约占总数的1/3。在运动训练中“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的新观点提出之后,人们开始逐渐着眼于营养学的相关研究,如何应用合理的营养手段来延缓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促进运动后恢复已成为体育科研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但这些论文的研究对象多采用动物实验,对人体的研究相对较少,而运动营养及合理的恢复段在运动员当中推广使用,还须更多的人体实验作为更直接的依据。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体育健身在我国的开展,近年来针对各种健身锻炼项目的训练效果的研究数量也在逐渐增加,呈现了与运动生理方向相一致的变化趋势。

2.2.3运动解剖学

统计数据显示,儿童少年体质现状和生长发育规律及体育运动在人体塑造方面的作用是运动解剖学方向研究者们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其论文数量分别占该研究方向论文总数的37.14%和28.57%。涉及骨骼肌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基础性研究也占有一定的比例,而其它方向的论文数量比例均相对较少,呈现出明显的“选题分布极不均衡”的特点,这一现象说明运动解剖学知识领域广泛,可供研究的问题相对比较多,而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运动解剖学已经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研究领域,这也是一个学科发展基本成型的表现。

2.2.4运动医学

统计数据显示,运动医学方向研究生的选题方向主要集中于心血管生理、训练效果、骨骼肌生理及运动损伤等方向,各个方向的科研讨论数量分布均衡,占其方向的百分比均在15%左右,且这些研究相对集中,与运动训练实践结合比较紧密,体现了科学研究服务于训练实践的基本指导思想,和运动医学实用性较强的学科特点。

2.2.5运动生物力学

统计数据显示,运动生物力学方向的研究热点集中在对运动项目的某些技术环节的动作分析上,其研究主要是利用运动生物力学的手段辅以现代化技术手段展开探索研究,从而得到一些敏感指标、数据,并采用计算机评价系统进行分析、评价。其中涉及动作技术分析的占42.86%,而涉及计算机评价系统的研究呈现逐渐增长的趋势,达到生物力学研究生论文总数的23.81%,体现了运动生物力学与计算机科学的联系日趋紧密。随着科学的发展运动生物力与数学、物理、计算机、医学等学科的交叉将逐渐增多。

2.2.6 各专业方向选题特点的分析 从表2~6的数据统计结果显示,各方向的选题方向一方面呈现了各自专业的学科特点,同时各学科之间互相关联,存在一些共同点。

从各自专业方向选题特点来看,运动生理方向选题中骨骼肌生理及疲劳与恢复的内容较多,尤其是在90年代前后,对肌纤维类型、肌纤维组成比例的研究很多,采用无损伤方法测定肌纤维类型,对延迟性肌肉酸痛以及骨骼肌疲劳后超微结构改变的研究,都是这一领域的研究热点。

运动生化方向对运动员营养补充问题以及运动后恢复手段的研究得到越来越多的注视。“没有恢复就没有训练”这一新观点提出之后,营养及其他恢复手段成为竞技体育中的热门问题。

运动解剖学方向论文选题明显集中在“儿童少年体质现状和生长发育规律的研究”、“体育运动对人体器官组织形态结构影响的研究”和“骨骼肌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研究”这3个方向,占论文总数的80%。

运动医学的选题则集中在创伤、心血管、训练效果及骨骼及生理四方面,而且分布比较均衡,各占该方向论文选题的13.04%、17.39%、15.22%和13.04%。

运动生物力学是相对较为独立的学科,其选题集中在两个方面:动作技术分析(42.86%),其次是计算机评价系统的研究(23.8l%);除此之外人体组织力学、动力学及身体素质等方面的论文选题也逐渐受到一定程度的关注。

2.3各专业方向研究生论文的研究对象

统计数据显示,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研究对象中动物实验占到总数的41.05%。运动员只占到19.26%左右,位居第

三位的是体院学生,占12.26%。近年来,动物实验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人体实验在逐渐减少。

从科学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上看,人体实验的科学研究通常具有更直接的实用价值。但是,由于人体实验时,实验条件不一,且实验对象在实验期间难以控制,作为受试对象的人本身个体差异较大,因此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会造成很大的困难。动物实验的优点是样本个体差异小,条件容易控制,测试结果更为准确,特别适合做一些机制性的研究。其缺点是动物与人的亲缘关系太远,有时候反映在动物身上的变化,未必可以在人体上得到重现。而且,动物采用的运动模型较为单一。从目前来看,常用的动物运动模式为大鼠(或小鼠)游泳,以及在动物跑台。且不说这些运动模型的控制是否严格,从这些运动方式上看,与人体的运动毕竟有一定的差异。而且疲劳点如何确定的问题,一直是动物实验论文中存在争议的问题。

在实际操作中,如何将人体实验与动物实验的优势结合起来,一直是研究生论文需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好的选题不仅在于题目本身,实验设计也是论文成败的关键。

2.4各专业方向研究生采用的研究手段

2.4.1运动生理专业

2.4.2运动生化专业

2.4.4运动医学专业

数据显示,运动生理、生化、解剖和运动医学方向研究生论文中使用的各种研究手段中,运动生化指标的测定占相当大的数量和比例。尤其与运动实践结合比较密切的论文多采用生化指标对受试者进行评定,观察受试者身体机能的变化。如:血乳酸一直是科学训练所关注的主要问题。另外,血常规、血尿素指标以及以血清酶的变化都是运动训练中经常涉及的问题。另外,在一些机制性的研究中,如运动性低血睾,运动性闭经或月经紊乱等问题,都需要对激素及激素受体辅助生化手段进行定性分析。近些年来,随着基因分析手段的日益更新、先进,实用性的基因分析手段逐渐应用到了体育科学研究中来,例如对骨骼肌a―actin基因表达的研究,对β-肾上腺素受体基因表达的研究,对衰老过程中线粒体DNA缺失的研究等等,都是现代基因手段与运动实际相结合的有益尝试。

在研究手段的选取上:运动生理学使用较多的是生化指际、生物电技术和常规生理指标,共占其研究总数的74.99%,近几年来,借助生化指标检测的研究数量逐渐升高。运动生化方向则是生化指标占绝对统治地位,达到总数的85.19%,充分体现了本学科的特点。运动解剖学则较多地应用身体素质指标、组化电镜、生物电技术及常规生理指标等,所采用研究手段相对较多,且分布均匀,即运动解剖学的研究手段呈现多元化。运动医学方向中应用较多是生化指标、常规生理指标和组化电镜及生物电技术,占该方向研究手段总数的89.36%,体现了运动医学监测过程中需要借助生理、生化手段的特点。各方向的研究手段呈现出互不相同特点,归结原因在于不同专业研究的侧重点不同所致。

动作技术分析系统是运动生物力学专业研究中最常用的手段,占生物力学各研究手段总数的42.22%,它是运动生物力学为运动训练直接服务的最常用手段,在近几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码拍摄技术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进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也逐渐进入体育科学研究领域,其主要运用在计算机分析、评价系统中,这些先进、准确手段的引入对运动训练和科学研究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4.6 除运动生物力学外所有专业不同年代研究手段的对比

表13显示,80年代采用较多的是生物电技术、常规生理、生化指标,各占总数的28.87%、25.77%、25.77%,他们之间的分布相对均衡。进入90年代后,随着研究的进一步深入,一些简单手段,如生物电技术和常规生理指标的应用比例逐渐减少,而生化指标等反应受试者机体机理的研究手段所占比例增大,达到总数的52.30%,体现了各学科研究的精确、精细化和定量分析的逐渐增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些前沿科技手段,如基因技术开始在运动人体科学领域中应用。本文所统计的只是2001―2003年的研究生论文,样本量相对较少,但其变化趋势基本和90年代相同,这些变化趋势反映了体育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研究手段的不断发展,同时也反映了运动人体科学专业学科水平的提高。

3 结 论

第4篇: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强,面对枯燥、抽象、内容繁杂、名词众多的解剖学,教师通过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歌诀来提高教学效果,一定会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论文关键词】解剖学;教学;体会

解剖学是一门医学基础课程,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由于其研究的对象是人体,符合学生求知探密的心理,这就给刚接触该课的学生一种新鲜、神秘的感觉,使他们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但现在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差,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不强,加上解剖学内容繁杂,名词众多,逻辑性不如其他学科那么强,时间一长学生的学习兴趣会大打折扣,甚至产生厌学情绪。现结合本人多年的教学经验谈一下怎样搞好中职护理专业的人体解剖学教学。

1培养学习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人是高等动物,具有主动学习的自我能动性,这种能动性能不能发挥出来,关键就在于有没有学习兴趣。兴趣的培养要在学习之初就应开始进行,教师在第一节课时,可以通过画图和对照自身把人体的九大系统做一简要的概述,在同学们用敬佩的目光看着你时,你可以告诉学生只要努力学习他们也能像老师这样;教师还可以通过结合护理临床操作的实例来引起同学们的兴趣,比如肌肉注射时选择臀部的外上1/4部分,现在他们只是知道应该在这操作,但不知道为什么要在这操作,你可以告诉他们通过解剖学的学习就知道答案了。从而使学生对解剖学从不熟悉到熟悉,从熟悉到喜欢,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学习过程中,也要不断利用新的刺激点强化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之自始至终对解剖学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

2以学生为中心。尝试多种教学方法

中职学校的学生学习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年龄偏小,一般在l5~17岁之间,理解能力较差。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对于枯燥、抽象、内容繁杂、名词众多的解剖学来讲,学生更容易处于压抑和被动消极的状态。在教学中老师要和同学充分互动起来,如在介绍完一个重要器官之后,老师可以指示挂图或模型上的结构,要求学生说出相应结构的名称,使学生在不断重复中很快掌握重要内容,同时集中注意力,始终与老师保持联系,紧跟课堂进度与节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同时教师要利用画图、挂图、标本、模型、多媒体等多种教学手段将所讲授的内容直观、形象的展现在学生面前,用不同的刺激使学生在头脑中对人体的组织器官形成感性认识。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有所侧重,比如讲解运动系统的骨和肌肉时,可以通过画图、挂图和标本让同学掌握;讲解血液循环、视觉传导路、胆汁的产生和排出途径等问题时,借助多媒体动画来演示效果会更好一些,总之,教学方法要多样化,各有侧重,相辅相成。

3以问题为中心展开讨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1巧设悬疑,唤起学生的求知欲。如讲到肛管的齿状线时先说明齿状线是内痔和外痔的分界线,然后告诉同学们在临床上患有外痔的患者会感到十分疼痛,而患有内痔的患者疼痛感却不明显,原因是由于齿状线上、下的神经分布不同所致,最后留下思考题:肛管的神经分布有什么特点。同学们课后会卜网或者查看教材后面神经系统的内容来寻找答案,这样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还能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3.2利用综合性的问题,引导和帮助学生复习巩固已经学过的知识,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如在讲完消化系统时,可以提出一个综合性的问题:甲型肝炎患者粪便中的甲肝病毒是经什么途径从肝脏到达直肠的。先让学生展开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回答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由老师作归纳总结,及时指出回答不够完整准确之处,加以改正,从而使学生对消化系统的知识更好的把握。同理,其他系统也可以通过解决综合性的问题的方式来复习和巩固。

4通过形象的比喻和歌诀来提高教学效果

4.1形象的比喻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讲到颏舌肌的作用时,可以把舌头比作小船,舌尖比作船头,颏舌肌比作船桨。在划船时当一侧船桨用力,船头摆向对侧;两侧船桨同时用力,小船前进。由此让学生联想颏舌肌的作用,即一侧收缩,舌尖伸向对侧;两侧收缩,舌尖前伸。把气管和各级支气管比作倒立的大树,大树的树干是气管,两个主干是左右主支气管,主干的分支是各级支气管,树叶是肺泡。把鼻子比作空气的过滤器和加湿器。把大脑比作人体的最高司令部。把白细胞比作人体内的警察和军队。通过形象的比喻让同学对器官的形态和功能有更深刻的认识。

第5篇: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双语教学;人体解剖学;必要性

双语教学是指同时使用两种语言—母语及第二外语(本文特指汉语和英语)来组织、安排、实施教学活动,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通过两种不同语言对同一知识的描述,从听、说、读、写上培养学生用外语思考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从宏观和长远角度看,双语教学是要培养对国际医学教育和学科发展具有战略眼光的医学精英人才,它能全面提高医学生的外语能力和综合学习、获取信息与知识的能力,有利于得心应手地进行学术交流和医学英语论文写作,了解本领域的发展趋势。

人体解剖学是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是其他医学学科的先导课程。据统计,约有1/3的医学名词来源于解剖学,所以掌握解剖学中的英文专业名词,为其他医学基础及临床课程的学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对于学习后续的医学课程,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采用英汉双语进行解剖学教学不仅能赋予学生一个更为广阔的英语学习空间,提高学生医学英语听说读写的能力,同时也能推动其他学科双语教学的发展。

1 开展解剖学双语教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

目前世界上约80%的权威医学期刊、书籍都是使用英语出版,真正意义上的国际会议,都是使用英语作为工作语言。因此,如何在基础课学习阶段引导学生重视医学专业英语的学习并建立起合适的学习方式,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双语教学对教师而言,通过阅读英文原版教材,从而能较具体地了解和理解国外医学教育的理念和模式,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和英语能力,进而提高教师整体水平。对学生而言,通过双语教学提高其掌握解剖学最新知识及跟踪科技前沿信息的能力,在学习解剖学专业知识的同时,逐渐提高专业领域的英语沟通、学习和交流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创造必要的条件。

双语教学如能合理并成功地开展,其优越性是传统教学模式无法比拟的。其突出优点表现在:①学习专业的同时学习专业英语,英语的读写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②如在一定量的主干课程中开展双语教学,可以不设专业英语这门课。专业英语只不过把学过的部分专业知识再用英语学习一遍,这样的英语学习不系统而且又占用了不少的课时。③双语教学可使老师和学生开阔视野、提高专业英语水平并增强与国际接轨的能力。

2 解剖学双语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

2.1 教师队伍的问题

目前的大多数教师都是在纯中文医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没有经过系统的医学英语的教育和训练。许多解剖学教师本身的英语特别是口语水平都不高,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虽然大多数老师都赞成双语教学,但具体实施中还存在一些难度。

2.2 学生的问题

学生英语整体水平较差,个体差异大。双语教学要求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用英语听懂并用英语思维本来就生疏难懂的医学专业知识,这对他们来说难度很大。对于从未接触过医学课程的学生而言,用英语授课不被大多数学生接受,学生普遍反映课堂上接受的医学知识太少,不能很好理解上课所学的内容[2,3]。而且解剖学中专业词汇之多,学时有限,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多,因此学生的学习负担较重,学生学习起来会很困难。

2.3 无合适的双语教材

双语教学无合适的英文教材。进行解剖学双语教学,需要有一本难度适中,适合国内解剖教学模式的教材。

2.4 双语教学经验不足

双语教学不是教学生讲几句英语就可以,而是要用英语给学生传授专业的核心知识和核心理论。大多数教师没有受过这方面的培训,缺乏“双语”教学经验,专业英语水平不是很好,这样在教学中很难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的目的。

3 解决办法与应对措施

3.1 加强师资培养,不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教师的素质和使用英语的能力是开展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的关键[4]。目前能自如使用英语授课的教师多为海外归来的学者,但这样的教师毕竟不多。尤其是从事人体解剖学教学这一艰苦行业的英语教师更是缺少。因此从解剖学教学师资队伍中选出一批英语水平较高、专业知识扎实、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中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是解决目前人体解剖学双语教学师资力量不足的重要途径。

3.2 加强双语教材建设

选用合适的教材是推进双语教学的基础。英语原版解剖学教材有助于学生了解外文文化和思维习惯,但内容编排也不适合我国的解剖学教学模式,而且原版英文教材的费用较高,会给学生增添经济负担。应提倡在参考原版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本学科的知识结构和核心内容,自编符合教学大纲要求的双语教学的英文教材。教师可以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从中精选一些内容,进行适当的删减、改编或自编讲义,更好地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3.3 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尽快适应双语教学

语言环境是影响外语学习活动和效果的重要条件。首先 ,应提高英语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其次,创建校园英语环境,鼓励学生开展英语交流活动,通过各种英语竞赛、演讲,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及水平,适当引进英文原版的教材、参考书等供教师和学生参考学习,积极开发利用网络资源和多媒体手段来提高双语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3.4 改进教学方式

由于解剖学是一门形态学学科,要求学生用更多的时间去观察标本。建议多采用小班实验室授课方式,这样能增强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动手能力。双语教学是一个师生双方互动的过程,老师和学生课内课外必须多交流,老师对英语水平低、基础差的学生要多照顾,消除其畏惧、抵触心理,鼓励他们提高英语水平。

总之,双语教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与国际接轨和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是提高我国本科教学工作和教学质量的重要举措。双语教学是解剖学教学发展的必然方向,在解剖学教学中开展双语教学是必备的,也是可行的,对教学双方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解剖学双语教学是适应形式发展的需要。可是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多方面的探索与尝试:如何营造良好的双语教学气氛,更新教学教育观念等。双语教学有赖于相关职能部门的政策扶持,教师的勤奋探索,逐渐实现在形式上由兴趣班—实习课—大课的转变,学生范围由点一面,个别章节一全部章节的平稳过渡。我相信,以后双语教学在解剖学中的运用会越来越广,路会越走越宽。

【参考文献】

[1]陈立章.推行双语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2,12(5):106-107.

[2]石献忠,赵靖,汪亚晴,等.开展双语教学的几点意见[J].解剖学杂志,2005,28(2):123.

第6篇: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

CBL教学法是高等医学教学中一种较新的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医学生利用涵盖某一主题大部分知识点的典型临床病例,进行学习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该教学法源于哈佛大学法学院,随后在医学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目前在中国的医学教学中也逐渐流行。CBL教学法核心是“以临床病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及以教师为主导”的小组讨论式教学法,最大的特点是可打破学科界限,围绕病例编排教学内容,改变了以往“灌输式”单向被动的教学模式。通过对具体病例的讨论,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理论知识融入到临床应用,有助于学生学习收集、分析和归纳病情的本领,提高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能力,培养科学严谨的临床思维方式。

2CBL教学法在神经解剖学中的具体运用

目前,虽然CBL教学法在神经解剖学的教学过程中不自觉的被采纳着,但对病例构建、问题设计、讨论模式及如何引导尚无规范、系统的研究,没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本课题组在教学中根据专业特点、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了系统设计。

2.1构建高质量病例

病例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教学效果。课题组针对夜大学生掌握集中欠佳的内容,如混合性脑神经、脊髓和脑干的内部结构、下丘脑与端脑内部结构等,对应的挑选了来源于医院的真实病例,进行编排与构建,如周围性面瘫、脊髓外伤、动眼神经交叉瘫、垂体腺瘤与内囊出血等。真实病例常较复杂,初学者分析难度大。这就要求教师对病例进行再构建,把教学重点和难点与临床学科知识相结合,体现出设计思路及预期教学目标。病例构建的原则:

1)主题鲜明,即一个病例围绕一个主题,且能覆盖该主题的大部分知识点;

2)客观、真实和准确;

3)难易适中,具有一定的深广度;

4)具有启迪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题组将30名学生分为4~5人的小组,各组分一个不同的病例。

2.2设计问题

教师在布置病例后不主动提问,而是在上课之前要求学生查阅相关资料,仔细查找病例中隐藏的问题,制作能体现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思考过程的课件,在课堂中讲解并讨论。但这不是说教师处于完全旁观的角色,而是说教师设计的问题应该在构建病例时就体现出。设计问题,要结合理论课程的逻辑主线,由易到难,由点到面,逐渐深入,把问题藏在病例里的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中。问题内容既要明确教学目标,体现神经解剖学的基础作用,又要广泛联系临床各学科,具备实用性。这需要教师对病例进行深入的研究。比如在脊髓外伤病例中,主要目的是考察脊髓内部的传导束,但可加问手术入路。这样既能促进学生掌握椎骨与脊髓的对应关系,巩固理论知识,又能让他们提前接触临床,明确学习目的,提高学习兴趣。

2.3巧妙引导

夜大专升本的学生已具备基本的解剖学知识,但课堂时间有限,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病例,应紧扣教学难点和重点,而不能像传统“讲授教学”一样面面俱到。教师的主要任务是仅作为主持人,引导学生不偏离主题思考及讨论,点评学生发言,适当的归纳和总结,把握课堂节奏。教师对病例中涉及的关键问题才作补充讲解,但每次讲解时间不宜过长,不能过多干涉学生的讨论。例如讨论周围性面瘫病例时,面神经损伤的位置不同,如在内耳道、面神经管和腮腺等处,其发病基础、临床表现和处理方式也不同。教师对其损伤的位置巧妙加以引导,就能深挖病例价值,扩展学生视野。

2.4充分讨论

课堂上由各组派出学生代表讲解他们自己制作的课件,充分展示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维过程。夜大学生虽已有一定的临床知识,对病例分析较为全面,但也会出现较多的分歧。此时,教师宜鼓励其他组成员积极提问,让主讲人及其同组成员作答。学生经过充分的讨论,分析分歧出现的原因,找到问题的正确答案,既巩固了神经解剖学的理论知识,又提高了临床专业素质。同时,更为重要的是,教师从“授之于鱼”转变为“授之于渔”,学生由“学会”到“会学”,提高了自我学习能力。这点对学生临床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2.5课后巩固

在课堂分析讨论后,每个病例会挖掘出大量的知识点,涉及基础医学与临床医学的多个学科。教师对此进行概要分析和总结,课后要求每位学生选取1~2个侧重点,撰写科研小论文,进行知识点扩充。值得注意的是,不宜过多加重学生负担,字数以1000~2000字为佳。学生通过检索和查阅资料,请教相关专业人士,一方面巩固了课中所学,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锻炼了获取信息和撰写论文的能力,培养了科研思维。

3开展CBL教学的体会

第7篇: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

实验技术人员是实验室的中坚力量,是实验室的管理者,提高他们的整体素质,是实验室规范化管理的基础[2]。为此,教研室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技术人员的培养计划。青年技术员有计划地听取高年资教师的理论课,参加每周教学备课会及青年教师试讲,以提高他们的解剖学理论知识水平。在教学实验技能培训方面,教研室指定有经验的实验技术人员指导新入职技术员熟悉教学实验流程,掌握实验准备的基本操作及解剖标本制作等基本操作技能以及相关仪器设备的使用和保养;每年外派青年技术员到其他专业院校或单位系统学习常规、特殊标本制作技术和实验室管理方法,从而提升他们的标本制作技能和实验室管理水平;鼓励技术人员积极申报教学课题和参加教师所主持的第二课堂项目,使自己理论和实验技术水平得到锻炼。通过近3年的规范化培养,实验室技术人员综合素质明显提高,共制作了400余件标本,发表教学论文6篇,参加第二课堂项目5项,主持或参加校长基金3项。

2完善实验教学的管理规章制度

建立完善的实验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为解剖实验教学得以顺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保障。实验课准备制度、技术员听课制度、实验室标本管理、制作、使用制度、尸体使用制度、标本处理制度、教学提醒相关规定、技术人员职责、实验室安全安全保卫制度、药品管理等一系列制度的建立保证了教学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做到有章可依,遵循一致,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提高工作效率和教学质量。这一系列规章制度及与之相配套的《人体解剖学教学过程规范化实施方案》的贯彻执行,有效保障了解剖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也逐渐形成了合理、行之有效的管理模式[3]。

3数字网络互动实验室管理

数字网络互动实验室是解剖实验室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承担着全校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层次的解剖实验课。根据教学秘书下发的课表分配各班教室安排,保证学生人数与标本数量达到一定比例。针对教室内全自动冷藏解剖台及以其为中心的高清摄像头、液晶电视,实验课上充分利用其网络互联和教学软件中的相关功能,根据教学需要,在本实验室操作台甚至不同实验室间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共享。实验技术人员需要对整个系统有熟练的掌握才能较为顺利地实现这些操作。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技术人员的相互配合。因此,全面熟练掌握数字网络互动教室的各项操作,提前做好上课准备工作,是充分发挥网络互动功能、实现教学高效率的基本要求。

4虚拟实验室管理

虚拟解剖互动实验室是电子化的解剖实验室,由教师机和学生机加上虚拟解剖及多媒体互动教学软件组成的网络化实验教学平台。学生可以通过虚拟解剖软件自主学习,也可通过传统多媒体教学方式与教师互动,还可以通过观看全部局解视频综合学习掌握系解、局解、神解的知识,还可以尝试作一些软件所带的练习题,检验对内容的理解程度,因而深受师生的欢迎。较高的使用率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问题,主要是学生使用登记和计算机病毒防范。让使用者登记并认真阅读存在计算机中的使用说明,是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并方便其他使用者;同时运用一定的技术手段(如优盘使用限制、系统保护还原)加强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控,最大程度地减少软硬件故障发生率,给学生自主学习和实验课教学以最大便利。

5人体标本陈列馆管理

人体标本陈列馆是我校不同专业、各层次医学生通过解剖实习课学习、了解解剖学知识的最直观真实的教室[4]。旧馆经过装修改造,馆内陈设令人耳目一新,洁净明亮,丰富的标本和开放式的摆放便于学生观看、学习。学生的第一次实习课会来此默哀致敬,表达对遗体捐献者无私奉献精神的感激和敬意,因此这里也成为医风医德教育的最佳场所。除了作为专业学习场所,标本陈列馆还发挥了对社会公众科普教育功能。陈列馆设有专人负责,制定了安全条例和开放制度。为保持馆内肃穆的学习气氛,同解剖实验室一样,禁止拍照喧哗。每学期使用过程中,实验技术人员时刻注意馆内标本情况,有浑浊、漏液的及时换液、修补更换;校外人员经批准登记后可前来参观、学习。为了更好地维护馆藏标本、服务解剖实验教学,馆内还新增了一定的安防设施并准备在今后进一步完善。作为解剖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馆中陈列标本是实验教学标本的补充和完善,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效果,还是对外交流的窗口[4]。加强人体标本陈列馆的建设和管理,使其在解剖实验教学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6人体标本保存库管理

标本保存库是解剖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存着用于解剖教学、科研、临床相关课题研究所需的各类标本。经我校遗体捐献站登记接收的遗体,由实验技术人员消毒、防腐处理后冷藏或冷冻保存。非专门工作人员均不得进入标本保存库、解剖实验室。尸体标本首先供解剖教学使用,其他用途的标本取用需经教研室同意并登记备案,未经学校批准、保卫处报批,任何标本均不得带离学校及用于其他目的的研究甚至交易。实验课和研究工作后的标本废弃物,填写学校下发的废弃物处理表格,经专人清点,交由学校相关部门联系的具备此项资质的单位进行处理。标本保存库属冷库设施,需定期对制冷设备的工作状况进行检查,进入冷库或者经专门用于监控的计算机查看库内不同库区的冷柜温度。遇到最常见的不制冷时,要对制冷设备的各个环节进行检查,如控制箱内的一些重要开关、冷柜内循环风机的运转状态、室外压缩机的运行等,而一般情况下最常见的影响压缩机工作的因素是聚集在室外机散热器周围的灰尘、毛絮、杂物等,对于这些影响散热导致室外机故障甚至报废的因素,需及时清除。对于较为严重的交流接触器及压缩机损坏的情况,则要及时通知仪修部门或厂家进行维修,以保障标本保存的品质。

7实验室示教标本管理

在正常人体形态学实验(宏观)的教学过程中,示教标本起着图谱、模型、电子课件都无法替代的作用。每间实验室至少有一具,是经多位教师从上一次局解课用后,选择质量较好、保留较为完整的尸体作为示教标本。存放示教标本的解剖台外面贴有文字标识,方便教师课上使用,用毕则恢复原样,可喷洒适量防霉剂并保湿,利于以后再用。由于示教标本保存在全自动冷藏解剖台中,遇有不制冷和升降故障及时联系维修人员并定期人工排放存于箱体底部的水分。每个实验室还有两箱湿性标本,主要是内脏器官和四肢关节,在系统解剖实验课时使用较为频繁,为维持标本的良好形态,会定期更换保存液,各室均配有六个骨箱,成套搭配,每学期还要调整更新部分标本。将各实验室的标本具体到技术人员个人管理,会对该室标本状况了如指掌,定期对标本状况统计核实,之后大家共同合作进行补充、调整等准备工作[5]。标本箱标有编号,防止各教室混放,所有标本禁止拿出实验室,便于清点核查。保持示教标本良好的状态和一定的数量,就能充分满足实验课教学的需要,获得好的教学效果。

8实验室模型管理

各类解剖模型是对教科书文字描述和图谱的有益补充,甚至可以替代一些数量较少或难以制作的真实标本。成套的模型分为系解和局解两类,系解模型按系统分别置于不同整理箱中并在箱外贴上标有系统名称及教室标号的标签,神解模型每个教室一箱,也标有教室编号,实验课前,有技术人员或学生搬到同标号的教室,用毕还回存放模型的准备间。这样,使得每个班都有较为充足的模型数量,而且相对固定,能够做到不乱拿乱放,易于技术人员检查、维护和调整。技术人员定期清洁灰尘,检查破损。如有教师上课临时使用或校内外相关单位借用模型,在实验室登记备案并限定时间,不能影响实验课教学使用。

9实验室卫生环境管理

实验室的环境卫生状况体现着一个实验室的工作精神状态。除了定期的集中清理维护,平时主要靠每次实验课后任课教师和学生的相互配合。每个班的第一次实习课后即按分组轮流值日,负责本教室清扫垃圾废弃物、放好座椅、模型标本归位,从小事注意养成学生良好的习惯,不仅减轻了技术人员的工作量,为下一次上课的学生保持了良好的环境卫生,同时也培养了医德医风。

10实验室安全管理

安全的实验室环境是良好的教学秩序的根本保障。解剖实验室同样面临着用水、用电安全及火灾防范的问题。熟记校园及公共报警电话、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实验室安全讲座和演习、配备较为完善的预防及灭火设施,成为应对火灾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也不能忽略用水、用电方面的安全隐患。如应经常对实验室内水路管线上的接头阀门进行检查,有跑冒滴漏及时报告更换。实验室用电设备较多,要按合理的顺序开关;对插座、电闸控制箱应熟知所在,一旦因某些原因造成跳闸,作出一定的判断再作合闸处理,以免造成用电伤人、因电失火的事故。实验室内标本模型的安全是重中之重,尤其对小件标本应采取一定的技术手段防止遗失,在使用过程中,应经常提醒学生要爱护标本,避免因损坏和遗失给实验课的开展造成困难。只有全面加强实验室安全意识,注意各个安全环节,才能保障实验室的安全运转。

11实验室开放管理

第8篇: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角色建模; 三维动画; 学科交叉

本文受到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院级质量工程项目(201313)资助。

一、国内动画教学课程设置情况

笔者查阅了目前国内部分高校动画专业设置的情况,包括有北京电影学院、中国传媒大学、中央美术学院、吉林动画学院等。这些高校的动画专业设置除基础的软件教学之外,多少都会涉及美术相关的教学。分析各个高校动画专业的相同点:一是动画专业名称基本相同;二是培养目标大致相同;三是基础软件课程相同;不同之处在于美术相关课程重视的程度不同,有些院校基本不开美术相关专业的课程。动画作为一门形象性很强的专业,没有美术基础知识的人想要很好地掌握动画创作和设计是比较困难的。所以在动画专业,尤其是三维角色建模的学习上务必要有美术学、设计学及艺用解剖学的知识。只有在熟练掌握人体结构构成、运动规律及造型的情况下,才能利用软件创作出高效、合理、准确的角色形象。

二、引入相关专业知识

在三维角色建模教学的过程中,老师需要学生首先要掌握美术学、艺用解剖学等学科的知识等。美术学主要涉及素描、速写、色彩、造型等,这是动画学生的所要基本功底。而艺用人体解剖学,作为造型艺术的一门基础学科,是高等艺术院校学生必修课,是在人体解剖学的基础上,以人体骨骼和肌肉作为对象,研究人体外部形态和结构以及人体运动和姿态的基本规律和特点。掌握人体骨的名称、形态和结构;掌握骨连结的类型、关节的结构和运动方式;熟悉肌的形态、结构,起止、辅助装置。熟悉人体各系统在整体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可以参阅由美国艾略特?古德芬格编撰的《牛津艺用人体解剖学》、乔治?伯里曼:《伯里曼人体结构绘画教学》和厉晓军编著的《艺用人体解剖学》等书。

三维角色建模的物体分为规则物体和不规则物体两种。在三维动画软件中在外观上有明显特征并能够精确再现的物体属于规则物体。如房屋、汽车等。不规则物体则比较随意,千变万化,如植物、动物和高山等。其中较难的就是人体结构的构造和分析了。人体,自古就被人类认为是大自然最完美的造物。因为人体中蕴含了均衡美、对称美、曲线美、协调美等美的表现形态,所以研究和塑造人体美,始终是各个时代美术家创作的重要题材。老师要讲解人体比例、骨骼、肌肉和头部的结构关系,让学生懂得怎么运用头脑中最初想法合理的分析,将成熟的角色设计展示出来,并学会把握三维造型空间。

人体结构极其复杂,人体各个部分关联之处极其细微,在表皮包裹之下部分与部分的形体绕和并不明朗。如何让学生很好地领悟到人体结构?首先这就要求授课老师具备专业的人体解剖学的知识,同时编制适合本校学生知识构成体系的人体解剖教学大纲。其次,利用人体骨骼和肌肉模型现场指导教学。再次,组织学生到动画公司参观三维角色建模现场操作,观摩角色创作。再次,带领学生利用CT三维扫描成像技术,观察人体构造以及在运动时骨骼与肌肉的变化。最后在老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们各自创作出三维角色,加强对人体结构的认识。

我们制作一个高质量的角色模型,我们要把握角色的比例关系、观察和表现角色的动态、描绘角色的肌肉和骨点,表现角色的精神面貌等等,这些都是需要有较强的观察和表现出来的能力的,这个能力就是“造型能力”。

在软件里建模的过程其实和美术学院雕塑专业做雕塑很接近,只是用的工具不同罢了。美术学院雕塑系学生大部分时间都是通过素描和泥塑来增强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的。通过系统的训练才能够达到一个高度,也才有可能制作出准确、生动的模型佳作。说到底,动画毕竟是一门视觉艺术,好的作品是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结合。技术艺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三、教学体系的改变

三维角色建模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如何让学生很好地领悟和掌握这门技术是困难的。因为一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要学生能够听懂老师课堂上的理论知识,三要学生掌握制作建模的软件。并且实践课本身存在一些难题,(1)有些学生对实践课不重视,准备不充分或没有准备,对实践的目的和要求了解不够。(2)学生对实践指导教师的依赖性强,一旦出现问题就等待教师来处理,不会利用学过的理论知识,把异常或出错的原因找出来。(3)实践时,大部分学生基本上按照教师讲的或实践指导书上写的步骤按步照搬地做操作。不注重操作过程,不善于主动思考、质疑。

这就需要老师认真思考教学上的改革与创新,要改变以往的以教师为主导的授课方式,而变为以学习为主导的教学理念。

(1)教学上,除教授基础软件外,还要教授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让学生们了解中国古代绘画、建筑、陶瓷等艺术传统。既要了解中国剪纸、泥塑等民俗风情,也要知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后创作动画角色提高基本知识储备。

(2)素质教育自娃娃就开始抓起,到了大学,素质教育依然很重要,在专业课程的同时要增加相应的素质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素质拓展教育,让学生了解尊师重道的重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律性,营造一个老师和学生和谐共处,共同进步的良好环境。

(3)编制教学大纲时,一方面在写作上排除死板和教条的语言,将各个学习点从基础到深化的过程体现得活泼而生动;另一方面,突出实例来指导教学,拉近知识与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在最新的资讯中以最简单的方式获得知识。

(4)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平台,这就要求学校和企业之间有联系和合作。进行定制教育,让学生学有所用。及时将所学知识付诸于实践。这样既是检验老师的教学是否过关的良好机会,也是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5)参加比赛,无疑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在学生掌握了一定动画创作技能之后,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动画比赛。通过比赛,既可以让学生走出去,也可以让学生接触其他高校动画的作品。通过比较,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在今后的学习中得到改正并提高。

第9篇:系统解剖学论文范文

[关键词]Protege 本体构建工具 应用

[分类号]TP391

1 Protege简介

1.1 含义

Protege的无数据首先是由马克・姆森(MarkMusen)于1987年为了一些医学项目的知识系统化而创建的,后由斯坦福大学药学院药学信息学系研究人员在其基础上研发而成。Protege常写作Protege,在斯坦福大学Protege Wila中对其的解释为:“Protege是一种免费共享的平台,为不断增长的用户群提供一套工具,用以建立基于本体(ontologms)的领域模型和基于知识的应用软件。其核心是提供丰富的知识建模和运行功能,以支持本体对不同格式的资源进行创新、可视化和管理。Protege可以为某一领域进行定制,便于知识建模和数据输入。此外,还可以用导入插件和基于程序设计界面(API)的java方式扩展,来建立基于知识的工具和应用软件”。该编辑工具最初应用于医学和信息管理领域,如斯坦福大学的Design-a-Trial、SAGE Project、Virtual Soldier等项目,目前在Protege Wiki中列有164个使用Plot6g6各版本及相关插件的项目。

1.2 管理机制

Protege之所以成为较成功的本体编辑工具,其原因之一在于有以下一套完善的管理机制:

1.2.1 Protege Wild Protege鼓励用户将自己的项目成果链接到Protege Wiki上,支持注册者对成果进行说明。因此任何登陆该网站的人都可以通过项目Wiki看到创始人愿意共享的成果,同时也可以随时注册。

1.2.2 Protege协会Protege协会集合了研发和使用Prot国§Protege方法和工具的学者及研究人员,其注册用户达到76 311人,使用成员名单达到17 313人,参与讨论成员名单达到4 122人,OWL使用人员名单达到2075人。

1.2.3 Protege国际会议Protege协会已成功举办过9次国际会议,建立了会议反馈机制,并在网上公布部分反馈信息。作为讨论Protege应用软件现状与将来发展的首要论坛,会议讨论的主题主要有:关于基于框架OWL和RDF的本体发展、语义网的本体、相关软件支持发展、医学应用软件以及可视化工具和推理与推论等。Protege第10次国际会议干2007年7月15~18日在匈牙利的布达佩斯召开。

1.2.4 Protege用户培训在Protege Wiki中列有Protegehbrary(知识库),用以介绍有关本体的知识,并有实例说明。同时Protege还提供收费的用户培训,并成立了用户协会,便于开发者和使用者以及使用者之间的交流。“使用中用户协会”包括的研究和实际应用项目,覆盖了超过100个国家。这些项目均被列入Protege协会Wiki之中。

2 Protege应用的学科范围分析

Protege Wlki中列举164个项目(统计分析的数据采集时间为2007年5月21日至6月10日),笔者逐一进行调查,其中在国内可以打开的链接有99个。下而对这99个项目涉及的学科范围进行统计分析(见图1)。

由图1可见,Protege在自然科学领域(生物和医学、信息技术、数学、工业、天文、航海、机械、石油开采、农业、人体测量学等)的应用占到了59%、社会科学方面(信息管理、经济、法律、教育、国土规划、社会、管理、旅游等)占26%、人文学科领域(语言学、历史、地理、艺术、哲学等)占16%。其中列在前4位的分别是“生物和医学”(24%)、“信息技术”(22%)、“信息管理”(10%)、和“语言学”(7%)。生物和医学所占比例最大,这与Protege开发机构为斯坦福大学药学院药学信息学系有关,在逻辑结构的创建方面比较适合这一领域;而信息技术领域占22%,说明Protege和本体这种信息组织的方式得到了技术开发者的青睐;信息管理方法和语言学则是本体开发和应用中关键因素,Protege在这两个领域中的应用也得到研发者的重视。

图中“其他”包括哲学、社会、安全、管理、天文、航海、旅游、机械、石油开采、工业、制造、农业、人体测量学等方面,说明Protege的学科使用面已相当广泛。

3 Protege应用实例分析

3.1 FMA解剖学本体基本模型

FMA全称为Foundational Model of Anatomy(解剖学本体基本模型),是数字解剖学信息系统(Digital AnatomistInformation System)的一部分。由华盛顿大学结构信息组(stmcmral Informatics Group at the University of Wasbangten)1995年开发并维护。

FMA采用象征模型表达人体的解剖学结构,构造了大约7.5万余个类、13万余条术语、20.5万余个框架以及174种槽来表示不同的关系和属性。概念和术语包括超过4.4万条规范化后的词汇,用以消除英文同义词的歧义以及超过1.5万条非英语同义词汇。术语中包括8 500条拉丁语术语、4 700条法语术语、500条西班牙语术语和350条德语术语。由于解剖学为其它生物科学提供了基础,因此FMA适用于所有生物医学领域。

FMA最突出的特色是灵活应用了“槽(slot)”及“槽”的属性“面”来表达各实体之间复杂的关系。在网页上同时提供树形结构的浏览和关键词查询,并显示被选实体的各种关系。其树形结构提供了子类(subclass)、部分(part)、系统局部(systemic part)、区域局部(regional part)等四种组织方式,力图在二维空间内显示多维结构。值得一提的是:FMA虽然现在只是使用文字描述,尚未提供可视化的内容,但是华盛顿大学组正在开发其层级可视化功能,重点是带有注释的图片管理,并且以“不仅管理者,连使用者也可以插入图片”为目标。

3.2 RadLex放射线学词典

RadLex全称为Radiology lexicon(放射线学词典),创建于2003年,由北美放射学社(RSNA,Radmlogical Societyof North America)提供全部基金资助并筹划。

RadLex目的在于提供统一结构的术语,用以放射学信息资源以及医学图片资源的捕获、索引和检索。该计划的实现

并非通过建立一个全新的词典,而是着重干吸取成功经验,在任何必要的时候选择和采用已成熟的术语和标准,如:ACRIndex(活动空腔辐射计索引)、the Unified Medical LanguageSystem(UMLS,统一医学语言系统),the Fleischner SocietyGlossaries(Fleischner社会术语表),等等。它将统一和完善其它词典中的术语,并交叉参考其他词典和标准,以提供网上的免费资源,具有“视图浏览”和“搜索”两种检索方式。

RadLex列表分为解剖学位置、发现、图像的获取与展示、图像质量、调整、关系、教学属性等几类术语,可以从相邻、子类、超类3种方式用图形表达术语之间的关系(见图2)。图形中选中对象与相关术语用不同颜色区分。相互关系用箭头和附加的文字来说明。图形可以反映出列表难以表达的关系。

3.3 BioPAX生物学途径交换

BioPAX全称为Biological Pathway Exchange(生物学途径交换)。该计划始建于2002年10月初,是在2002年8月ISMB分子生物学智能系统国际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Intelligent Systems for Molecular Biology)加拿大埃德蒙顿分会场第四届“生物学途径数据交换会议”的提议下建立的。其目标在于开发一个共同的生物途径数据交换平台,包括的数据库有aMAZE、BioCyc、BIND、eMIM、INOH、PATIKA、Reactome、WIT/PUMA2等。

由于OWL语言具有在本体库类目层级描述和数据交换格式方面的优势,其技术与XML工具可兼容,而用户对其表现出的兴趣和令人瞩目的技术发展前景,开发者决定使用OWL网络本体语言开发。在本体库构造过程中,BioPAX只采用了数量有限的概括性类目,而并未创建大量特定细目。一方面是因为在细目(specialized classes)的划分上分歧较多,而在大类上则易于达成共识,BioPAX就能为更广泛的用户群体服务;另一方面概括类目体系可以更方便地建立、维护和发展。为了整合的各个数据库的内容特色,BioPAX在这简洁的类目体系下,用大量的实例来代替类目细分,以便更符合提供者和使用者的认知习惯。

BioPAX的OWL文件可以使用Protege本体编辑器和OWL插件查看。BioPAX Wild中有逐步截图介绍,引导用户使用Protege浏览和分析数据。其最新版本BioPAX Level 2Version 100在的Level 1原有的代谢途径基础上,增加了分子交感、蛋白质转译修正等新内容,目前仍在完善中。

3.4 Harmon ISA区域数据资源的跨界协调计划

HarmonISA是Harmonisation of regional data resources forcross-border plannmg(区域数据资源的跨界协调计划,简称ISA-Map)的主要成果之一。该计划始于2003年4月,在2006年3月完成,由欧盟、欧洲部分国家和一些非欧洲国家基金资助,耗资共1 812 880欧元。作为ISA-Map的子项目,HarmonISA用于处理基于本体描述的地表类型和土地用途的分类,以达到英语、德语、意大利语和斯洛文尼亚语的语意会通,成为提供土地使用情况和地表植被情况的跨国界综合咨询工具。

HarmonISA采用的OWL语言编辑功能、表现出的较强的可兼容性和众多插件的支持。在开发过程中对开发工具Protege给予了相当的好评。Protege具有避免在本体库建立过程中出现错误的功能设置,相关过程中可以随时获得来自软件的帮助,并可以使用逻辑检查工具来保证类与子类的划分,在本体的框架建立时十分便捷。

Harmon ISA网站不仅提供用颜色区分土地属性的地图浏览器,还提供本体观察器。在地图浏览器中可以随时点击地图中相应所对应的土地类型,利用图例、目录、过滤目录、询问等方式中的列表来查看所对象对应的属性。本体观察器内容由“母类”、“定义”、“子类”、“领域”、“范围”等构成,可以实现逐级展开并支持跳转来现实术语之间的联系。

4 结语

作为开发平台,Protege提供了对本体的解释和对其产品的使用说明。使这种开源软件为更多人所了解、接受和利用。Protege应用的优势在于是开源软件、提供多种可选择的插件以及支持基于框架和网络本体语言两种可选模式等。Protege虽然开发于生物医学领域,但可以针对其他学科进行适应性调整,不断进化使其成为世界上众多研究机构所采用的本体建模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