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代化教学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论文摘要】计算机辅助教学(ComputerAssistedInstruction,简称CAI)在现代化教育中的地位日益上升,显示了传统教育不能比拟的优越性。因此,探索计算机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是化学电化教学的一个重要课题,是实验教学的一个重要延伸,也是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加强素质教育的新思路与新做法。
1促进教学思想的革新,提高教学技术辅助化学教学的前提和基础
教育现代化不仅要求“硬件”方面更新,最重要的是思想观念、思想内容和思想方法等“软件”方面的更新。后者是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方面和教学改革的深层目标,它意味着对科学文化、教育传统的继承,转变和创新,要求更新观念,转变落后于时代内容和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是以传授知识为基本宗旨的,传授知识是教学的根本目标,这种旧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不符合化学教育的规律,阻碍学生的化学素质的提高,不利于人才的培养。
现代化学教学善于揭示化学的本质和化学的思维过程,提炼化学思想方法,是化学教学艺术的充分体现。现代教学思想有别于传统教学思想,主要体现在教学的目的观、结构观、质量观和发展观等方面。专家们通过研究和实践证明,运用或不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效果大不一样。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计算机等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教学媒体,提高化学教学质量。
计算机辅助教学向着多媒体化、智能化、网络化发展,必将大大促进对未来一代化学的教育,如果说化学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能力和化学素质上的作用是不可低估,不可替代的教学手段,那么从现在开始,使用计算机辅助化学教学将会异军突起,在体现和实现教学目的观、结构观、质量观和发展观方面将成为不可多得的形式。
计算机是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和核心。人类已经进入了计算机时代,信息高速公路时代,近30年来世界科学技术90%以上的发明、发展都与计算机紧密相连,对未来一代青年人的要求,不是考察他们已经储备的知识有多少,而是更注重他们索取,获取知识的能力有多大。计算机与基础教育的结合是世界范围内教育改革的助教学的潮流也将势不可挡。
2了解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殊功能,是促进教学技重要条件
化学教学方法是化学教师工作方式与学生学习方法的集合,而教学方法是属于一定的教学思想的,教学思想的更新必然导致教学方法的深刻变革。现代教学论已把教学的目的提高到“知识能力思维实践”的高度,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智能,通过辅助常规教学手段,实验教学手段并与其它教学媒体有机结合将能使之相辅相成发挥整体优势,计算机辅助教学必将带来一场具有时代特色的教学改革。CAI的特点是教学内容的形象化、多样化、它有严谨的科学性、统一的适用性和及时的交互性,有利于实施个体化教学。,在揭示化学变化过程的微观实质;展示化学思维的与发展等方面,计算机辅助教学有如下作用:
2.1突破教学难点
现代计算机技术对图形、声音等多种传播媒体的处理能力高超,利用这一特有功能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变静态为动态;将微观过程进行宏观模拟;把宏大场景作缩微处理;对瞬变搞定格分析化枯燥为生动。“学习障碍”的存在是教学难点的成因之一。抽象思维的障碍、逻辑思维的障碍、语言表达的障碍等在计算机技术的上述功能下被打通了,降解了,消失了,从而降低了学习难度,使教学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例如在高中化学《离子键与共价键》一节中,教学内容抽象、难度大,用一般模型演示不能给学生以动感,且易造成概念模糊,计算机的二维及三维的图像与动画模拟将能够达到了其它教学手段无法或很难达到的效果。比如形成离子键时的电子的转移,阴阳离子的形成,离子间引力与斥力的平衡等都表示得清清楚楚,使学生有了直观的感受,能比较科学准确地理解化学键的实质和特征。
传统的教学模式信息传输通道狭窄单一、信息容量小,传输速度慢、效果差,单纯的文字板书、声音都远不如画面图像易于人们对信息的接收,过去靠老师讲,靠表格,靠模型等手段的教学经和微机课件比较立刻相形见绌。有机化学中烷烃的同分异构体及其命名的教学,因学生初学概念生疏头绪多,又缺乏空间结构意识和空间想象力,黑板上的平面板书无论如何也难以唤起学生的共鸣,是教学的难点和重点,利用CAI则能把一种烷烃的结构进行多种不同的展示:比例模型、球棍模型变换角度旋转,关键部位放大,正误对照剖析……。逼真的主体画面;精练的规律激发了他们的求知欲。
2.2加大教学密度
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可以做到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地提高课堂效率。图形不是语言,但比语言更直观和形象,比语言包容的信息量更大,动画又比图形更高级地输出信息。利用文字闪动,图像缩放与移动,颜色变换的手段不仅容量更大,速度更快,效果也更好。CAI的声、光、电的多媒体软件因其信息传输通道宽阔多样、容量大、速度快、使加大教学密度并非难事,课堂时空被计算机拓宽和延长了,这种高密度教学是常规教学难以实现的,收到很好的效果。同时使学生由模仿思维到程序思维再发展为创造造性思维,体现了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卓越功能。
2.3反馈教学成果
建立计算机多媒体教室,为计算机辅助教学创设特定的环境,在这个环境中一人一机操作可进行教学、练习、检测等,更重要的是,缩短了时空距离,加速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沟通,能及时分析教学效果,从而调整教学的节奏和进程,使教学的调控合理化又能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4优化教学过程
现代教学方法的根本出发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全面提高各种能力,学生获得充分发展。计算机以其独特的功能创造良好的思维情境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教师、计算机、学生形成一个有机的组合,教师通过计算机教懂、教准、教精,又能促使学生乐学、善学、勤学、活学,师生共同进入教与学的自觉状态和最佳状态,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活力,优化了课堂教学的过程。
3结语
教学手段的现代化为教学进程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空间,师生相互作用的条件趋于多元化,使学生在知识、能力、个性品质等方面的协调统一发展成为可能。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将更有效地推动教学改革,信息高速公路的实现为因材施教,个别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空间,突破了时间的限制,值得我们认真分析和学习,但是,有几点我们应当明确:
(1)进行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研究首先要明确其地位是“辅助”,而不是“代替”,不可盲目地,不加分析地用计算机辅助教学代替其它教学方法和手段,要坚持不可取代性原则。
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于教学设计应当更为丰富多样,这一点对于实际教学过程非常重要.教师的教学设计,不仅会决定课堂教学的内容、节奏以及教学侧重点,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于教学要点的理解与掌握,影响到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与培养.好的教学设计应当能够充分凸显学生的教学主体性,要能够给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提供更为宽广的平台,让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更为积极.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当充分考虑到这些元素,丰富多样的教学设计,才能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例如,在讲“函数的奇偶性”时,我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和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具体情况设计了“问题牵引、启发探究”的教学.首先,我出示了两个函数y=x2和y=|x|的图象,让学生观察思考以下问题:
(1)这两个函数图象有什么共同特点吗?
(2)互为相反数的两个自变量的函数值有何规律?
(3)规律是否对定义域内任意的自变量都成立?
在此环节,我将问题解决作为学习的源动力,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的同时,使其学习目的性更强,即自然引出偶函数的定义和性质,也向学生渗透了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为知识教学提供了良好铺垫,而且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思辨能力,这些都能够为学生综合数学素养的发展提供动力.
二、运用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提升课堂教学实效性的另一个要点
在于教学工具的选择上,这一点对于教学效率的影响也非常直接.随着各种高科技含量的教学工具的不断产生,课堂教学的形式也在发生转变.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慢慢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更为高效且更为便捷的教学模式,其中很多教学转变都来自于现代化的教学工具的良好辅助.因此,教师要善于合理地利用教学辅助工具,这不仅能够丰富课堂教学,引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也能够让很多知识点的呈现更为清晰与直观,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很多现代化教学辅助工具都被引入高中数学课堂,很多工具都能够发挥非常好的教学辅助效用.比如,多媒体的运用,可创设丰富的情境,为学生的探究学习搭建互动平台,尤其是新教材中设计的有些内容,传统教学手段很难解决.如教材中的“勾股定理的探索”、“平移与旋转”、“数据的分析”等内容,运用多媒体课件,可以生动地将这些内容展示给学生,这也充分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现代技术与传统教学方法相结合,将两者有机统一起来.只有科学的整合,才能够实现新课标下的课堂教学新突破,进而从整体层面提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三、总结
[关键词]教学文化文化转型平衡转型
加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处于社会转型和文化转型的关键时期,整个社会不仅在物质层面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精神层面上,人们的价值观念、思想观念及思维方式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种社会背景之下,教育引导的重要性凸显。尤其是新课改的提出,加深了人们对当前教学文化的深刻思考,许多学者就此展开了讨论,论述了教学文化的内涵、教学文化的冲突、教学文化的变迁及新课改下课堂教学文化的建构等。从哲学视角来看,任何新事物的产生都伴随着和旧事物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教学文化也不例外。根据已有研究,一般将新课程实施前的教学文化称为“记忆型教学文化”或“传统教学文化”,对新课程实施后的文化称为“嗯维型教学文化”或“现代教学文化”。在新形势下,现代教学文化和传统教学文化之间的对立是教育领域内的主要矛盾,实现两者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至关重要。
一、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
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可以视为“文化转型”的一个下位概念,而“文化转型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群体学习习以为常地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为另一种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取代”。与此相应,教学文化的转型也是一种教学文化模式向另外一种教学文化模式的转换。这表明教学文化转型不是同一种模式的自我进展,而是在不同模式之间的平衡过渡转换。研究文化转型的机制在某种意义上也就是探讨人自身的发展和演进的机制。文化的内在的矛盾运动实际上也就是人的活动的内在的矛盾。所以,教学文化的真正转型关键还是在于处于主体地位的人,只有人在认识上得到真正的转型,教学文化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借用皮亚杰认识发展理论中的“平衡”过程,个体的认知图式是通过同化和顺化而不断发展达到认识上新的平衡以适应新的环境的,而且这种平衡并不是静止的,而是变化不定的。因此,在这里将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定义为:在个体的认识上,教学文化模式通过冲突、变迁或建构向另一种教学文化模式转换以求达到一种平衡状态,而且这种平衡不是绝对静止的,是处于动态生成的过程。
二、传统与现代教学文化平衡转型的重要性
(一)传统与现代教学文化平衡转型的理论价值
1.有助于教学理论的不断丰富和发展
教学文化的历史研究表明,每一种教学理论都是有其深层的文化意蕴与依靠。同样,每一时期的教学文化存在着与之相对应的一种教学理论。在特定时代的文化背景之下都会有一种教学理论和与之相适应的教学实践,而这种教学实践在相应的教学理论的指导下得以成长和发展,从而又推动教学理论的进步。教学文化永远都是新旧教学文化相互产生冲突、变迁以至达到平衡转型。在这种平衡转型期间,相应的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在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在动态生成的过程中使得教学理论得到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2.有助于正确认识教学文化的内容,把握教学文化的发展方向
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并非是把原有的教学文化全部否定,也不是简单地接受新的教学文化,更不是教学过程中教和学形式上的变化,而是立足于传统的教学文化,吸收现代教学文化的精华,剔除其糟粕,使得教学思想上同化(顺应)最终达到平衡。这个过程是在原有教学文化的基础上,与现代教学文化之间产生冲突、变迁、融合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我们必须真正了解有关教学文化的内容,明确教学文化的构成及特征,在现有发展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深刻理解教学文化内外部各要素和范畴之间的各种关系,从整体上把握教学文化的发展方向。
(二)传统与现代教学文化平衡转型的实践价值
1.有利于新课改的顺利实施
在全国首届教学文化研讨会上,研究者认为:“当前课程与教学改革已进入了攻坚阶段,已有的教学文化越来越成为影响教学改革的重要阻力,当前教学实践和教学理论的发展,客观上要求教学论研究必须关注教学文化,必须对教学文化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这对于深化教学理论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推进新课程改革也具有关键性意义。能否塑造和生成新教学文化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新课程改革的成败。”毋庸置疑,目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与现实中教育实践仍存在较大的落差,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在很大程度上仍旧是一种理想状态。主要原因还在于教学理念或教学文化未真正得到平衡转型。教学文化是教学的内核,教学改革的实质是教学文化的转型,没有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任何教学活动枝节的改变都是徒劳的。
2.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与教学文化交叉相连的学校文化是教师成长的微观环境,教学文化作为学校文化的亚文化,它对教师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教师专业发展重要的影响因素。文化的冲突容易给教师造成内心上不安全感觉,不知何去何从。为了促使传统与现代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教师必须学习足够的学科知识和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文化素养,这是最基本的物质因素。只有将自身的文化素养提高到一定的程度,教师才能立足于自身的文化背景有选择性地接受外来教育理论与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传统与现代教学文化的真正转型。另外,这种转型可以避免教师在教学文化冲突流行的文化环境下,因受到当前教学文化冲突的攻击而采取“安全策略”,即保守的、经人尝试过的、具有防御性的策略。
三、教学文化平衡转型的建议
(一)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是尊重传统的转型
要实现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首先必须重视自己所处社会的主流文化,尊重并深刻理解传统的教学文化。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吸收新鲜事物的精华,剔除糟粕。所以实现传统与现代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必须在传统教学文化的基础之上实现转型。这就要求我们深刻理解传统的教学文化,从表现形式和发挥作用上剖析传统教学文化与现代教学文化的各自功能和特点,立足教学文化的内涵,寻求不同教学文化之间的不同点和相同点,在尊重传统教学文化的基础上,发掘传统之魂,吸取现代之新,搭建传统和现代之间交流融合的桥梁,避免两者间的直接转化和冲突,在变迁中创建和谐平台,实现两者教学文化形式上的软着陆。
(二)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是渐进性的过程
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不是把原有的教学文化全部推倒重来,也不是对新的教学文化的简单接受,更不是教和学在形式上的变化。所以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不是一朝一夕之间就能完成的,而是必须经历一个长期的、渐进的文化融合的转型过程。它包含着新的教学文化与旧有教学文化之间的冲突与整合,也包含着教师和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情感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冲突与适应。教学文化转型得越慢,涉及的范围就越广,转型的程度就越深。因此。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需要一个长时间的逐渐转变的过程。
(三)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是创造性转型的过程
社会历史文化转型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转型不管是由文化内部的发明或发现所引发的,还是由外来文化传播所引发的,它都必须是在自己原有的文化传统基础上,融合新的文化要素的创造性的转化。教学文化的平衡转型也应同此理,合理吸收新的或外来的有益及相合的文化元素,对教育文化传统中的一些可以改造、值得改造的符号和价值系统进行创造性转化,使之变成有利于转型的种子,从而实现对我们教学文化的更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
[1]钟启泉.课程改革:新视点与生长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5(8):20-22.
[2]衣俊卿.文化哲学[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1:167.
[3]衣俊卿.论文化转型的机制和途径[J].云南社会科学,2002(5):53-58.
[4]陈效飞.任春华.教学文化历史研究及启示[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6(3):75-76.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画面,燃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直观动态的演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信息密度,促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关键词】激发学习兴趣突破教学难点增加信息密度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正文】
《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学与教的方式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重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特别要充分考虑计算机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大力开发并向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但现代教育技术之于教学,犹如化妆品之于美女,施妆得当,则美女更美;施之不当,则美女变丑女。那么,在我们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教学中该如何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达到美化、优化数学教学的目的呢?我做了以下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一、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创设生动有趣的画面,燃起学生学习兴趣的火花。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是学生渴望获得知识的情感意向,是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核心,是学习的强化剂。教学时,我们如果能恰当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就能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学习新知的积极心理,让学生满怀喜悦地去学习。
如教学“圆柱的认识“时,教学伊始,教师首先绘声绘色地讲述故事:唐老鸭坐在长方体里面,米老鼠坐在直圆柱里面,皮卡丘坐在一头大一头小的圆柱里面。唐老鸭、米老鼠和皮卡丘在激烈争论谁跑的快,究竟谁跑得快呢?请同学们先来猜一猜。等到学生争得面红耳赤急于要见分晓的时候,老师点击鼠标,此时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屏幕上以动画的形式再现故事中的比赛情景:米老鼠跑的最快,唐老鸭第二快,而皮卡丘还在上面打转转。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都被这有趣的情景吸引住了,主动探究起了其中的奥秘。.
再如有一位教师在教学小学数学第一册“同样多”这一概念时,在大屏幕上出示5个小朋友,5条红领巾。启发学生红领巾是红旗的一角,是少先队员的标志,只要我们认真学习,就一定能早日戴上红领巾。然后一条一条地闪烁红领巾,动态地给每一个小朋友戴上。通过学习氛围的营造,学生学习积极,情绪高涨,很快就在一一对应的基础上理解了“同样多”这一很难确立的概念。
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通过直观动态的演示,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突破教学难点。
多媒体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能使学生从形象的感知中增强学习的趣味,而且能促使学生独立、深刻、灵活、由浅入深地去思考,突破知识的重难点。如小数教材第五册《几分之一》这一课主要是学习对几分之一的认识。分数对学生来说,是首次接触,也是比较抽象的东西,所以学生难以接受。但我在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收到了时半功倍的效果。在教学例一(一个饼平均把它分成两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时,我先在屏幕上出示一个饼,然后用一把小刀把它平均分成两份,再取其中的一份和原来的这个饼比较,看这半份是这个饼的几分之一。教学例5(一段线段平均把它分成十份,其中的一份是它的几分之一)时,先出示一段线段,再把它平均分成十份,(每出现一份,就出现一个声音提示),然后老师和学生一齐数是不是平均分成十份(数的过程中,屏幕上依次出现①②③……⑩),取其中的一份,(屏幕上的其中一份闪烁),从而使学生一眼就明白了这其中的一份就是十分之一。再如教学“相遇应用题”时,在屏幕上直观演示两车相遇的全过程。这样就会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a时间:同时;b地点:两地;c方向:相对;d结果:相遇。待学生掌握了这些特征后,进一步通过屏幕上的动画演示,弄清速度和、相遇时间、相距距离等概念的含义。 即速度和——单位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相遇时间——从两车同时出发到同时相遇所经过的时间;相距距离 ——相遇的这段时间里两车共行的路程。通过直观演示,突出了相向而行的两车各从起点出发开始直到两车相遇难点。突破了难点后,学生对相遇应用题特征既有感性认识又有理性认识,因而解答起来就会得心应手。
三、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信息密度,促使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多媒体计算机信息容量大,信息的转换方便快速,信息传播效率高,充分利用这一功能优势,增加课堂密度,同时,对学生的逻辑性思维进行整合,就能帮助学生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网络。
【关键词】教学要求;教育现代化;多媒体应用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教育现代化已经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结合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大学语文教学能使学生更好地打好基础,提高个人素质,使学生的综合能力获得发展。在教育发展的新时代,就要实现信息化教育,使大学语文教学和多媒体相结合,把语文中难以用语言和文字描述的部分用多媒体来进行展示,能丰富学生的情感,从直观的角度来激发他们对文字的深刻体会,促进教育的不断发展。
一、现代社会发展要求语文教育现代化
在信息高速发展的现在,信息更新换代的速度不断加快。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语文知识包含着丰富的信息量,要适应时代的发展,就需要在教学方式和手段上进行创新,结合多媒体来对语文教学进行改革,使学生在积极的学习环境中吸取知识。传统教学方式单一,课堂学习内容枯燥,被动接受知识的学生已经不适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在社会对人才提出更高要求的同时,语文教学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使他们能主动地去探究知识。利用多媒体丰富信息含量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使使语文教育走上现代化轨道。
二、多媒体技术为语文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条件
多媒体利用影像、声音、图片等进行知识和信息的传播,在信息含量方法是十分丰富的,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引入信息化设备提供了条件。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能让教学内容丰富、形象、直观,还能借鉴网络上的名师教学视频来让学生进行学习,学生还可以通过网络来查询有疑问的知识。在多媒体的支持下,大学语文课堂为学生开创了一个蕴含巨大知识含量的学习环境和场所,为丰富学生的语文知识,提高他们的语文能力提供了条件,促使学生通过努力成为具有较高综合能力的人才。
三、语文教育现代化中的多媒体应用
在传统大学语文教学中,古诗文教学一直是教学的重难点。由于学生接触的母语环境和古诗文中的语言差距较大,使他们在理解和记忆时存在一定的难度。随着多媒体在大学语文课堂中的应用,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使他们对古诗文的学习逐渐感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在进行古诗文的教学时,运用多媒体能起到以下效果:
1.身临其境
在学习古诗文中,需要学生对文中含义深刻理解。在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了让学生能理解古诗文的含义,体会其蕴含的意境,采用逐字逐句进行讲解来进行。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学到的是分散的字词,而对古诗文的意境体会不深。随着多媒体在大学语文中的运用,在进行古诗文教学使,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来制作课件,利用多媒体进行古诗文的范读,学生一边欣赏古诗文中描写的景物,一边体会朗读的语气和情感,在直观的影像和听觉相结合下来对古诗文有一个整体、深刻的认识,体会到作者描绘的艺术情境,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情感。
2.浓缩精华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进行古诗文教学时首先要对作者和描写背景进行介绍,同时需要学生对讲解内容进行笔记记录,这就使教学时间过长,教学节奏不紧凑,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如果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可以把作者的介绍和生活背景通过制作课件的方式来进行介绍,使学生能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和掌握大量的信息,提高了教学效率,学生的积极性也相应提高。例如,《定风渡》这一首词,表现了苏轼面对仕途挫折淡然旷达的心态。但此词是苏轼在贬官黄州期间所做,对苏轼的宦海起伏的介绍是必要的。如果在课堂教学中过多地讲授这些内容就会使教学时间不够,我在进行教学时,设计了“作家作品简介”和“资料援引”模块,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根据需要来了解作者生平和文章背景,这样的设计既能丰富学生的信息量,使他们对《丁凤渡》描写的背景深刻理解,同时能促进他们对文章的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3.知识记忆持久
学生在学习古诗文时,需要进行大量的记忆。通过阅读和记忆各个名家名篇来体会古诗文的意境,从中借鉴值得学习的内容。古诗文意境优美,在遣词造句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学生对这些古诗文有了深刻地理解,才能有效地进行记忆和背诵。多媒体运用在大学语文课堂中,能让学生通过视听效果来对古诗文的意境和内涵进行深刻体会,从中获得感悟,和作者的情感发生碰撞,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古诗文的记忆保持持久的效果。
总之,在大学语文教学中,多媒体丰富了语文课堂,为课堂教学带来了生机,体现了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但是在大学语文课堂上,多媒体不能取代语言文字,不能取代所有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它仅仅是作为教学的辅助工具存在的,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同时,不能喧宾夺主,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时要有所侧重,恰当地运用多媒体使大学语文课堂的学习内容更丰富、更生动。
参考文献:
[1]等. 大学语文研究[M] .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2001
论文关键词:大学文化;现代教师教育理念;小学教师培养模式
大规模的高校与教师教育改革促成了小学教师的培养正式被列为普通高校的任务,而在全国目前开办小学教育本科专业的300多所高校中,有一个较为共性的现象是,具有该专业的学校大都并入了当地的教育学院,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等还是直接由教师培训院校改制而成。这种拥有职后培训经验的高校如何通过大学的学科建设把职后教师培训经验加以整合提升,以先进的教师培训理念反哺培养,克服传统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不足,走出一条新路来,是一个很有价值的课题,对探讨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培养模式,推进当前教师教育专业的改革发展都大有裨益。
大学文化主要是一种学科文化,通过学科建设牵引专业建设、队伍建设与教学改革是大学发展的核心与特有工作方式,已形成较为规范要求,这是一些新改制大学最薄弱的问题。现代教师教育的基本理念是:培养目标专业化,培养机构开放化,职前职后一体化。它要求教师职前培养不要满足于“一次性培养管一生”思维,而要关注教师的当下职业需要与终生发展,这些理念与要求在过去的职后培训院校已显现得较为充分,但又不很系统。
我们认为,以大学文化与现代教师教育理念引领本科层次的小学教师培养,就必须树立新的培养目标观、组建新的培养运行机制、构建新的课程体系、改进教与学的方式、强化初等教育学学科建设。
一、在培养目标上。既要关注基本素质的养成。也要注意职业素质、专业意识的打造、职业角色的转变,以培养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合格专业素养的新型研究型小学教师
自1897年师范学校模式引入我国后,我国小学教师的培养便逐步走上了一条经验丰富、成绩巨大的轨道。但现在对照现代教师教育理念与现实需求来看,问题还是不少的。以前教师的职前培养目标的确立,主要是以“素质理论”为指导,主要关注基本素质的养成,具体就是“专业知识”的培养,而大面积出现基本素质好,但专业意识弱,动手能力差,职业角色进入慢,知识转化为能力的过程太长的问题。这也就是人们所概括的“职业素质”问题,所谓职业素质是指从业人员具有的与从事具体职业相关的、对职业活动起关键作用的内在品质和能力。职业素质的要素除了包括职业岗位直接要求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外,还应包括职业理想,职业情感、职业道德,职业所在行业的行业眼光、知觉能力、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较好的专业意识和创新潜能等。良好的职业素质可以加快他们职业角色的转变,有利于他们缩短入职过程。如果这种素质得不到培养,有些人即使后来成为成熟的教师,其表层素质也停留在“广播员”、“表演者”等水平(或与他们区别不开来),专业化特征不明显。
小学教育专业具有较强的职业定向性与针对性,根据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新的小学教师培养,既不是训练教书匠,也不是“理论家”,而是要培养以符合时代要求,具有合格专业素养的新型研究型小学教师,因此,在培养目标的设置上,既要继续关注基本素质的养成,还要注意职业素质的打造。如果培养目标偏离这一目标,这就将成为应届毕业生就业的最大障碍。因为现在教师人职除“笔试”外,都有“面试”这一关,职业技能、职业情感、职业意识等职业素质也纳人到了检测内容,面试这一关实际上主要是“职业素质”的竞争。
如湖北第二师范学院2005级毕业生在武汉市的小学教师招聘考试中有19人过了笔试关,但面试只过了9人,仅50%。可见,毕业生的职业素养不仅仅是将来的适应与发展问题,首先是就业问题,因此,这一定要纳入我们的培养目标。
二、在培养方式上,要组建开放性的培养运行机制,统筹考虑校内与校外的教育资源
独立的、一次性职前培养方式基本是闭门办学,独善其身,即使有的师范院校有~些附属学校,但由于管理体制等原因,没有真正发挥作用。由于见习实习渠道不畅,结果是纸上谈兵越来越多,信息来源越来越窄,培养机构与中小学的距离越来越远,教师厌教,学生厌学。
为了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打造,新的小学教师培养一定要面向实践,面向校外,与中小学和有关业务部门建立起联系渠道与交流机制,全面了解基础教育日常工作信息;全面关注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动态。这在原教师培训院校已是惯例,现在应依据这种惯例,继续主动开门办学,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以弥补校内资源的不足。
当前国外较成熟的办法是与中小学合作建立足够数量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为学生配备实践指导教师,并形成“见习一单科实习一毕业实习”这一全程实践序列,从而实现培养——上岗的零距离过渡。我们目前的主要问题是合作机制还不完善;大学专任教师也不适应下校指导;见习学校也还不习惯接受见习学生;校内技能类课程、校外课程的师资配备难到位,学生缺少演练机会。这几方面都得靠组建开放性的培养运行机制来解决。为了使这一机制巩固下去,最好是统筹考虑校内与校外的教育资源、互利互惠,即培养院校开发面向在职中小学教师的培训课程,参与在职教师的专业发展,见习学校教师参与师范生的培养,相互聘请优秀教师进校开讲座,真正形成职前职后一体化。
三、在课程设置上,针对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目标与小学教师的专业特性,构建新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培养课程基本上是通识课程+学科课程+教育类课程+教育实习,这对以单科教学为主的中学教师的培养也许是适应的,由于小学课程以综合为主,小学教师须具备复合的知识结构。小学教师的学科课程涉及语、数、艺多学科,这样各地的培养课程计划基本上是教育学、中文、数学、艺术等专业课程的拼凑,课程呈现散、多、杂的局面,核心课程不明,实践类课程、技能类课程数量不足,开发机制、管理机制不健全。
新课程体系要针对培养“研究型教师”的培养目标与小学教师的专业特性来设计,要坚持必修课少而精,选修课宽而实,面向实践的课程设置原则,实现通识课程与学科课程平衡,学科课程与教育类课程平衡,理论课程与技能训练课程平衡,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平衡,职前课程与职后课程平衡,核心课程与一般课程平衡的格局。目前一是要针对小学教师的专业特性,加强课程的综合性,减少设置数目。二是要依托校内“教师素质训练”机构,加强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的开发,形成序列与层次。目前的技能类课程少,训练项目划分不够具体,训练内容安排缺乏整体考虑,考核标准不易掌握。应根据新的形势,进一步落实原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的《高等师范学校学生的教师职业技能训练大纲(试行)》,实行规范管理。三是各课程内容设计要有指向性、科学性,不能是有关学科内容的简单拼凑。要精心打造精品课程、特色课程,形成若干成熟的核心课程。
四、改进教与学的方式,着力培育学生的探究意识与研究性学习习惯
新型研究型小学教师的一个显著特性就是其研究性与反思性,培养这种素质正是大学文化的特长,这是过去“中师”层次的学校所不能比拟的。现在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切实落实。
一是改进教学方法,着眼于学习能力培养。现在的培养对象都是优秀的高中毕业生,他们的学科基础知识已较全面与系统,因此在课堂上提倡读、讲、写结合,学习与研讨结合,教材学习与教育名著阅读结合。教师可有计划吸收部分学生参与有关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让学生尝试从事科学研究,养成终身学习、研究性学习的习惯。考试方法多样化,要将口试、论文、设计、操作、社会实践等纳入考核方式。
二是提倡研究性学习。所谓研究性学习,就是强调在活动展开过程中产生生成性目标和主题,并且问题的提出和解决由学生自己完成,教师仅通过顾问、咨询、合作伙伴等方式进行有效引导,课程的实施大量采用教材和校园以外的资源,突破学科教学的封闭状态,把学生置于一种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他们在自主学习、自主探索中获得一种新的学习体验。
三是加强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大学特有的语言、工作习惯和生活方式,影响学习者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四是经常开展学术讲座。为扩大学生视野,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培养自我更新的意识与能力。
五、围绕“初等教育学”开展学科建设,使初等教育在高等教育中赢得一席之地
数学教学中的“老带新” 实践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1.集体备课,2.听课,3.评课,4.上示范课,5.上成功课,6.学习课堂教学的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教学技术,7.对数学教学中的理念和理论的学习和研究。
集体备课 :在每一个新的章节开始时,备课组必定对本章节的教学目标进行讨论研究,明确分段目标。老教师比较熟悉教学大纲和教材,善于整体把握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能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掌握本课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四个层次的具体要求,明确认知、能力和情感等方面的具体的教学目标。而新教师由于对教材的生疏,对教学目标的准确把握比较困难。而新教师更接近学生,容易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也给制定教学目标带来极大的方便。利用这些差异,通过集体备课,优势互补,使我们制定的教学目标既能反映教学大纲精神,又切合学生实际。
听课 :我们数学教研组非常重视听课。不到三年教龄的青年教师每周听师傅的课至少2节,其他教师的课至少一节。师傅听徒弟的课至少每学期30节。其他老师也在10节以上。新教师听师傅们的课,学习师傅们对教学目标的把握,对重点和难点的突破;师傅听徒弟的课,指导徒弟调度学和教的节奏,控制动和静的氛围。通过师徒的互相听课,徒弟迅速适应了高中数学教学,很快地走向了教学规范。
评课:对每一节公开课,我组必组织集体评课。先由开课人说课,然后由两位主评人详细评课。评课人直陈得失,畅所欲言。其他老师再作补充。通过说课评课,新教师很快地学会了如何组织课堂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如何突破重点和难点。师傅对徒弟面对面的点评,更使徒弟在较短时间内学会如何调节课堂气氛和教学节奏。
上示范课 :在我们教研组,许多中老年教师上课自成风格,他们的课堂教学是青年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示范。我们提倡青年教师多听中老年教师的课,要听不同风格的课。同时,这也给中老年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教出的每一堂课都是示范课。因此,我们的中老年教师也十分注意向青年教师学习,学习运用多媒体,以改变教学节奏;学习普通话,以适应发展的要求。
上成功课:青年教师每个学期都要上汇报课,新教师每年都要上校级的汇报课或市级的公开课。对于市一级的公开课,这是涉及我校声誉的影响问题。青年教师必须上成一堂成功课。这种成功课,徒弟在师傅的指导下写出教案,经过试教,请师傅们点评,再试教,直到满意。通过这种成功课,促使新教师快速成长。 转贴于 学习课堂教学的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教学技术 :随着我校推行创新教育以及学校的发展不断上档次,上台阶,我们学习课堂教学的现代化理论和现代化教学技术也是一个接着一个。现在我组的老师基本上掌握了多媒体的应用技术,电脑水平上了等级。在这方面,青年教师充分显示了他们的才华,很多教师上课的条理、激情和对多媒体的娴熟操作,获得听课和评课老师的一致好评。
对数学教学中的理念和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年轻教师在教好课的基础上,逐步具有了扎实的数学知识和数学理论的基础,老教师应逐步引导其进行相关的研究性学习和教学中的延伸迁移,并引导其形成文字发表,树立起自信心,为高水平教育教学论文的撰写和教育教学科研课题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几点启示
师徒结拜促成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也促使中老年教师更上一层楼。师徒结拜,大量的互相听课,为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铺平了一条大道。同时也给师傅们施加了很大的压力,这种压力不单是工作量的增加,重要的是每一节课都必须是示范课。这种压力使得师傅们获得新的发展。
中老年能深入研究大纲,认真钻研教材,尤其是老教师能准确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掌握本课知识与前后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清了解、理解、掌握和运用四个层次的具体要求,制定各课时的明确的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课题的引入能注意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概念的分析准确、透彻;定理、公式的推证简洁、严密;例题的选取具有典型性,能有效的突出本课时的重点;求解的方法多样化,常有一题多解、多题一解;学生的练习的数量和难易配备合理;小结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而新教师在这些方面稍显欠缺。
以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精神为指导,以教育信息化为主线,紧紧抓住我市教育信息化大发展的契机,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下面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教育技术工作计划范文精选,但愿对你有借鉴作用!
教育技术工作计划范文1一、指导思想:
以县教育局信息化工程规划为总体目标,以学校工作计划为依据,以现代教育思想和理论为指导,以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为着力点,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根本宗旨,探索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的新教学思路,使我校走在运用现代代教育技术的前列。
二、主要工作:
1、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研究工作。
(1)在全校35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中开展“用电教,上好课”的活动。县教育局提出了具体要求:30岁以下的教师及市骨干教师在今年底前要会熟练的操作电脑,要会自己制作课件;30-40岁的教师要会熟练的操作电脑,会利用各种媒体进行教学,会电子备课,会上网搜索资源。40岁以上的教师要使用电脑,会使用WPS或WORD进行打,会上网浏览,查阅资料。根据这一要求,上学期,我们对全校教师分层次进行了信息技术的培训,35周岁下的青年教师学会了制作多媒体课件,这学期要巩固这一成果,挑选一部分制作能力强的教师再次集中培训,使之成为学校中信息技术教学的中坚力量,同时在青年教师的评课活动中要求参赛教师必须使用多媒体课件,提倡自己上课用的课件自己做,在评课的同时进行多媒体课件的评比。
(2)加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研究。多媒体课件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产物,它能充分利用计算机技术,展示出丰富多彩的图片、声音、动画,达到普通教学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在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网络环境下教学研究的兴起,它的使用越来越频繁,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水平往往代表了一个学校现代化教育的水平。为此,我们在青年教师中挑选制作课件能力强的教师组成多媒体课件制作研究小组,每周定期活动,交流制作心得,在提供外出学习机会的同时,适时请进高水平的师资进行指导,重点研究网络环境下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活动定时、定点开展,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有总结。争取在今年的连云港市课件课比中获得好成绩。
(3)做好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的督促工作,加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密切注意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方向,搜集和课题有关的研究资料,为课题组出谋划策,督促课题组适时推出阶段性汇报。充分发挥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功能,探讨现代教育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与传统教学模式的结合,培养新世纪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同时多与县、市专家联系,争取获得指导,活动做到有计划、有过程、有记录、有总结,为实验的中期评估做好准备。
(4)在做好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的同时,鼓励老师们将平时研究积累的心得体会上升为理论,撰写成论文。35周岁下的青年教师每人学期结束上交一份,并聘请专家进行讲评,指导,指出最新的研究方向。
(5)加强信息技术课的研究工作。在未来的一、两年内,信息技术的考试将排入到小学生毕业考试中去,因此加强信息技术的教研工作势在必行,必需加强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
2、加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管理工作
(1)为学校现代教育技术的研究提供好基础,这学期继续投入,做到上课学生人手一台计算机,同时重新配备一个50座的多媒体机房,集计算机教学、学科网络环境下教学和语音教学为一体。
(2)严格执行学校有关电教硬软件的各项制度,新购置的硬软件继续登记上册,严格执行电教仪器的借还制度,责任到人,充分保证电教仪器的使用率。
(3)继续强化电教意识,坚持“三机一幕”进课堂,并严格执行《厉庄小学电教设备的使用制度》,定期检查《电教仪器使用记录》,促使教师自觉地改进教学方法,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全校学科电教覆盖率100%,上课率达40%,以提高教师使用电教手段的技能和课堂教学质量。
(4)充分利用电教代办费,逐步增加软件的投入,努力提高电教软件的数量与质量。除继续向县教研室征订各类投影片、录音带、录相带及多媒体光盘外,还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自制更符合实际教学需要的投影片,录相带、多媒体课件等。
3、继续做好学校网页的开发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学校网页不仅是学校宣传阵地,更是学校现代化教学的一个重要课堂,也是学校现代化教学水平的标志。为此,我们将投入精力着力开发校园网页的功能,充实网页内容,拓展现代化教学的模式,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全方位的宣传学校教育教学成绩。
4、认真开展各种兴趣小组活动
(1) 计算机现在是很多学生的最爱,这学期继续配备优秀师资,开展兴趣小组活动,指导学生进行计算机绘画、制作班级网页,争取在各级各类比赛中获奖。
(2)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适时举行年级为单位的学科知识竞赛,拟在四年级进行计算机绘画比赛,五年级进行计算机汉输入比赛,六年级时行利用PowerPoint制作小报的比赛,为学生们提供展示能力的舞台。
三、工作安排:
九月份:
1、制定电教工作计划,发放各类电教硬软件。
2、发放教师电教使用记录。
3、各课题组制定学期活动方案
十月份:
1、五年级进行计算机汉输入比赛。
2、多媒体课件制作研究小组正常开展活动。
3、组织信息技术课教师参加市信息技术教学设计论文评比。
十一月份:
1、四年级进行计算机绘画比赛。
2、参加连云港市课件制作评选。
十二月份:
1、聘请电教专家来我校进行现代教育技术论文讲座。
2、六年级时行利用PowerPoint制作小报的比赛。
一月份:
1、回收各类电教仪器和电教软件。
2、学校电教工作总结,电教实验课题阶段性总结
教育技术工作计划范文2一, 指导思想
以教育技术中心的工作精神为指导,以教育信息化为主线,紧紧抓住我市教育信息化大发展的契机,坚持以发展为主题,以创新精神,创新机制为动力,坚持"以教育科研为先导,以现代化教学媒体为手段,以服务质量求生存,求发展"的工作思路,努力完成本学期现代教育技术工作计划.
二, 工作目标
(一)抓好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素养.
1,组织教师利用业务学习时间进行电教理论知识,操作技巧讲座.
2,组织青年教师进行有关网页制作的培训,鼓励教师制作个人或班级,学科的主页,并尽量向外个人网页。
3,积极组织电教骨干教师参加市组织的各类培训,进一步规范管理我校的多媒体网络,使我校的网络教学水平迈上新台阶.
4,抓住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活动,组织学生培训,参赛.
(二)注重常规管理,提高教学效益.
1,做好传统电教媒体(三机一幕)和多媒体电脑的配套使用,在课堂上一定要充分发挥好每种电教设备,讲究实效,真正显示各种电教媒体的优势,并规范操作,及时做好有关使用记载.
2,认真执行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教师办公室等计算机使用制度及物品借还制度.
3,逐步实施办公现代化,教学管理网络化,办公备课电脑化.
4,认真做好学生计算机的教学工作及学生网上学习的辅导工作,着力提高学生计算机的操作水平.
(1)按计划对学生开放网络教室,各电教教师认真做到按计划进行教学,及时对学生做好检测和调控,不随意变换更改教学计划,把教学工作落到实处.
(2)计算机教学人员要按年级备好课,上好课,做好上机操作的辅导工作.
5,积极做好电教教材的征订和发放工作,鼓励,指导教师下载教学软件,自制教学软件,积极创建好学校资源库,实现资源共享.
6,电教组认真做好电教设备的检修,维护,确保设备完好率达95%以上.
7,加强专用室和专用设备管理.微机室,电教室,办公室的计算机等电教设备责任到人,确保电教设备工作正常,对相关人员作好考核.
8,学校的校园网主页做到专人维护,定期更新,使之成为学校宣传的虚拟窗口,学校管理的有效帮手和师生学习资源的园地.
9,电教软件实施电脑管理,有助于教师快捷,方便地查找素材,更好地提高电教软件的使用率.
10,做好"浙大管理软件"管理,应用平台的数据录入工作,并尝试应用.
11,发挥好学校"笋芽儿电视台"的功能,有计划地开展好各类活动.
(三)加强教育科研,深化学科整合.
积极开展网络环境下的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和掌握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规律.
(1)结合各学科开展电教研讨活动,一学期中各学科至少要开设1节多媒体课,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规律和方法.
(2)利用网络教学开设2节研讨课,探索网络教学的新模式.
(3)探究各年级学生的计算机教学.
(4)鼓励教师积极编写教学案例或教学论文,并参加区电教论文评比.
(5)注重与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利用电教设备将活动过程,活动资料进行归档
教育技术工作计划范文3教育信息化是学校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程改革、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本年度,紧紧围绕创“江苏省义务教育优质均衡示范区”,围绕学校工作计划,对照教育技术省i类标准,做好我校教育技术各项工作。为了使我校教育信息化工作健康、有序、可持续发展,结合学校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制定我校本学期教育技术工作的计划。
一、加强领导,分工明责:
成立以抓教学的校长为组长、教育技术主任为副组长、班主任、骨干教师、青年教师为组员教育技术工作小组,分工、职责明确,通力协作,努力完成工作任务。陈进老师负责网络教室、网络管理、广播室、信息教研及活动、设备维修等,朱应禄负责电教教材、设备的收发与登记,多媒体维护、教育技术培训及其他事宜。
二、认真开展工作,努力创新
1、向全体教师及时传达上级教育部门教育技术工作精神,统一认识,增强师生充分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和网络环境进行办公、通讯、教育教学、家校交流的意识;
学校电教工作紧紧围绕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要点,积极地开展教育信息化工作,提高工作的实效性。
2、做好剩余功能室教育技术装备。
还需装备的有:图书室、阅览室、资料档案室,校史室,体育相关器材,美术室及准备室、音乐教室及器材室、舞蹈—形体教室及器材室,史地教室,教师办公电脑(44),校园网络系统、校园闭路电视系统,计算机资料及软件制作室,教师办公桌椅,心理咨询室装备,医务室设备,会议室桌椅,大小报告厅桌椅沙发,接待室装备,校长室办公桌椅及沙发,教师就餐桌椅,校园文化建设等。抓好教师现代信息技术教育理论的培训和技术实践工作。结合学校与老师的实际情况,制定详实可行的培训计划,增强培训的实效性;同时加大教师学习现代教育设备及器材的使用方法与维护保养措施,加大使用教育信息网资源库的宣传、使用、管理力度,借鉴其他学校好的经验,把教师们的使用情况做为教师业务能力考评的一个重要方面,同时制订相关的激励措施。要求理化生教师进行仿真实验平台的使用及数实验室的利用,力争熟练应用,得心应手,开发课程。继续要求骨干教师、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建设、管理好专题学习网站,力求出精品。
3、加强现代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整合的教学研究,积极参加优质课比赛和学校公开课的展评活动,努力提高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质量;
并组织开展好骨干教师网页型课件与多媒体课件研发制作培训工作,在学习借鉴的基础上,要求学会自制适用于教学实际的课件,并要求出精品、能参赛获奖。要求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建立专题网站,开通学生用户,与学生进行学科互动,实现空中课堂。
4、进一步规范信息技术管理制度;
加强对学校网络环境的管理,规范师生的上网行为,净化学校网络环境。
5、进一步强化设备管理,建立健全关于仪器设备的使用、维护和保养制度,加强对仪器、设备的使用监督和科学管理,极大限度地提高现有设备的使用效率。
定期保养投影机,每修一台电脑的同时,要清理cup、显卡等处的灰尘,延长电脑使用寿命。
6、进一步充实、开发网络教育资源,积极开展远程教研与备课工作,积极利用远程优秀教育资源。
同时,组织本校教师踊跃为教育资源网做贡献,上传优秀教育资源。
7、认真使用好理化生网络实验监管网,做到有计划有总结。
加强班级多媒体的使用与管理,发挥教育资产的服务效能。
8、校园网和使用管理要规范化,杜绝网上垃圾,教师不得在网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不允许上传未经学校审批的垃圾资源,提倡文明上网。
各科室应及时更新网站对应栏目内容。
9、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好信息技术教学活动,加强教研,开展集体备课,指导学生开展好上级有关部门组织的各类竞赛活动。
10、加强家校通工作的领导与管理,督促班主任老师积极使用平台,使资源最优化,达到最大教育效果。
及时更新学校网站内容,督促各处室及时发文。更新emis数据,各部门分工协作,力求数据全面而精准,为教育管理提供更好的服务。
教育技术工作计划范文4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____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大力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和素质教育,必须充分重视现代教育技术,抓住机遇,更新观念,努力推进现代化教育工程。以科研为先导,电教为抓手,优化教育教学过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更新观念,增强电教意识
早在20多年前,同志就在改革开放以后的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部和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切实采取措施,加快电视、广播等现代化教育手段的发展。”1993年,国务院颁发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积极发展广播电视教育和学校电化教育,推广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现代电子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引发了经济活动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深刻变革,也使我们切身感受到了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模式、课程教材等面临的挑战。为此,我校领导自觉适应形势的变化,认真学习,积极转变教育观念,充分认识电化教育在教育教学乃至整个教育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把电教工作列入教育事业的规划,认真研究、制订政策措施,切实加以推进。学校专门成立电教领导小组,配备电教专职人员,制订专门的电教工作计划。定期召开专题会议和举行电教专题活动,建立健全的投入、责任、教师培训和教育实施机制,使学校电教工作步入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在此基础上,我校全体教师要做好学校的__课题结题工作,筹划十五课题开题工作。在教学中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发展学生形象思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造能力。
二、装备电教技术,充实电教资源
教育现代化工程的实施,给电教技术装备带来了强大动力。我校领导有强烈的教育现代化意识,本学期,学校将抓住机遇,趁势而上,进一步加大投入的力度,加快教育技术手段的现代化。一方面配齐配足常规电教媒体,另一方面本着积极务实的态度、效益优先的原则,装备计算机房、多媒体语音室、电子阅览室、校园网网络系统等现代教育媒体,并不断充实电教软件资源,逐步提高电教软件的配置比例。本学期设想高三教室配置投影机、实物投影、计算机等设备;重新新建校园网,节点联接到各教室,总投资50万元。
三、规范管理,发挥最佳效能
几年来,我们一直把电教教育工作列入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内容,力争管理上水平,效益呈一流。本学期重点抓好以下几个工作:
1、抓好资料管理,及时向教师呈现教育资源。
学校建立能够直接用于教学、科研、管理的资源库是现代教育技术能否在教育教学中充分发挥作用的核心问题。本学期,我们将不断积累多媒体课件资料、教师科研资料、题库、视听资料等,以形成我校的教育教学资源,让每一位教师每一位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上网查阅资料、点播多媒体课件、视频节目等。
2、加快学校校园网数据库建设,更新学校网页
我们的学校网页在质量上存在很大的问题。网页内容不丰富,更新不及时,网页制作技术较落后。这学期学校主页中要求每一门学科有相应的内容。教研组长要以本学科网页建设为契机,组织好本学科的教研活动。要及时充实学校数据库,完善校园网建设。
3、进行电教培训,努力提高师生的现代信息素养。
科学技术日新月异。能不能培养适应这个时代的学生,关键是我们教师是否适应这个时代。信息爆炸、知识爆炸的时代,我们闭塞守旧,必将成为朝代的落伍者。但是对信息也有一个取舍的问题。引导师生正确地使用电脑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组织好高二信息技术考试,做好区电教中心的各项任务和工作。
用好电教设备,将大大提高教学效率。随着校园网建设的加快。今后,多媒体课将很频繁,逐步成为常规课。通过常规电教媒体的制作培训、自制投影片等活动,在青年教师中普及电教常识,使全体教师掌握常规电教媒体的操作技能,人人做到“四会”。继续做好现代教育技术培训的组织工作,分期分批进行集中培训。教师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和计算机骨干教师的培训,校园网络的培训,努力调动广大教师参与电教实践与研究的积极性,提高他们从事电教和应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
去年,我们已逐步建立了课件制作小群体,今年的工作重点将是扩大制作群体,要使全校教师人人会使用课件,熟悉课件制作过程,并积极参与。
4、推进办公现代化,逐步试行电子政务,走无纸化办公之路
通知、通报、工作安排等,都要逐步在校园网上。办公现代化能降低教育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4、建立电教设备使用台帐。
5、定期检查、维修电教设备。
四、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做好电教课题的开题工作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实践要求我们加强现代教育技术课题研究。作为常州市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要用科研来指导电教工作,防止走“人灌”到“电灌”之路。为了实验研究成功,我们一方面请专家来指导,并与兄弟学校相互学习,交流收获;另一方面指导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充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减轻学生课业负担。
一、明确课程定位
国务院于2014年5月了《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引导普通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采取试点推动、示范引领等方式,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转型,重点举办本科职业教育。独立学院转设为独立设置高等学校时,鼓励其定位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在此背景下,适应实际用人单位的需求,努力培养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成为应用型院校的教育取向。据此,汉语言专业教师通过教学要培养学生几个方面的能力:一是实践能力;二是职业能力;三是就业能力。培养学生这三个方面的能力,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研究探讨现代汉语教学改革与创新,就必须把着眼点放在这个目标上。汉语言专业在理工院校中大都属于新办专业,因此,理工科院校的汉语言专业应根据理工科院校的人才培养优势和人才培养特点,在自身专业特色的基础上,以“应用”理念为核心,创造性地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汉语言教学内容要与社会需求相适应,一定要突出应用性,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汉语言专业基础知识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又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在各个相关领域从事实际工作的应用型汉语言专业人才。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
二、更新教学内容
现代汉语教学内容的更新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整合课程内容,二是更新知识板块。首先,整合课程内容。教学内容的更新关键在于教材的处理。现代汉语有五部分各自独立的内容,这部分内容如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以及修辞又分别与汉语言专业的普通话、文字学、语言学概论、修辞学等课程内容交叉。因此,在教学中,要梳理整合与这些相关课程的知识内容,既要把握现代汉语课程的重点难点,为学习相关知识打好基础,又要对现代汉语知识内容做必要的删减,避免在学科知识上不必要的重复。其次,知识板块的更新。这是教学内容更新的另一个方面,注意新语料的吸收和使用。理论知识是死的,但语言材料是活的,现实生活中有很多鲜活生动的语言材料,都可以用到教学中来,培养学生对各种语言事实的敏锐语感和浓厚兴趣。同时,教师也可以适当地把新的学术研究成果吸收进来,延展现代汉语教学内容的宽度和深度,从而进一步完善了课程理论体系。另外,教材建设要不断充实、更新。在教材的选择上,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选择相应的教材。侧重选择国家级规划教材和精品教材。多年来,各高校主要选用由著名学者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得到公认的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汉语》为基本教材,同时,还应编写现代汉语辅助教材作为知识内容的补充和更新。
三、改革教学模式
改革现代汉语教学模式就是要使教育教学符合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符合社会需求的实际。现代汉语理论知识既具有严密的系统性,又有很强的实践性。教学中教师在系统地讲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学生的语言实践,其中教学方法和模式至关重要。因此,理论课程教学模式要设计,实践课程教学模式更需要设计。为了进一步满足不同层次学习者的需求,强化学习者的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实践创新以及终身学习等能力的培养。在现代汉语教学过程中,需要打破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的教学思路,采用自主学习、创新学习和教师指导教与学结合的模式,有的学校采用“自学—提疑—讨论—讲授—总结”五步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既关注了学生的主体性,又关注了学生的差异性。这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终身学习的意识与习惯,这种教学方法体系和教学模式值得探讨和学习借鉴。另外,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也是教学模式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应用互联网、多媒体等各种现代教学工具和手段,强化了学生在线学习方法与观念,是真正实现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有效教学方法。
四、重视语言应用
汉语言专业培养文秘及教育方向应用人才,汉语言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指出,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比较系统、扎实的汉语语言学等方面基础知识以及较高的语言实际运用能力,能在文化、教育、宣传、出版等领域,主要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及学校等部门,从事与汉语言文字相关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要胜任就业岗位,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现代汉语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汉语言专业是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新兴专业,因此,更要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在现代汉语教学中,一方面,在课程上将理论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坚持理论讲授与实践课程同步,边学习边应用,从而使学生在掌握扎实理论知识的同时,逐步提高自己的实践应用能力。上课时,教师使用第一手语料,关注和提供社会上那些鲜活的语言事实,例如,网络新词语、外来词、字母词、歧义短语、方言语音、词汇对比、不规范字等,这些知识让学生查资料归纳整理,从而提高学生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认识,提高 本文由wWW. DyLw.NeT提供,第一 论 文 网专业写作教育教学论文和毕业论文以及服务,欢迎光临DyLW.neT语言文字实际运用能力和对社会语言现象的观察能力。另一方面,在现代汉语教学中,要将虚拟性的实践课程转变为实际的实践课程,现代汉语教学面向社会、面向时代、面向应用,这是现代汉语教学改革的总原则。针对现代汉语课程社会实践应用性强的特点,要求学生就当今语言应用实际进行语言 文字情况调查研究,例如汉语现状调研、推普调研、汉语应用情况调研、实习顶岗调研等等。只有实践锻炼,才能真正提高从事语言文字应用工作的能力。
参考文献:
[1]国发〔2014〕19号文件,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201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