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范文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袁隆平的优秀事迹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袁隆平的优秀事迹

第1篇:袁隆平的优秀事迹范文

关键词: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概括;鉴赏

中图分类号:G62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0829(2012)04-0048-04

高考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是新课程改革后出现的一道新题型,作为一线教师,有必要对此题型进行深入研究,揣摩其出题方式,摸清其考查规律,为学生备考复习找到更有效的学习方法。笔者试图以高考能力考查为视角,从课标(《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解读、考纲(《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分析、试题分析、学情分析四个方面分析探讨,力求对中学语文教学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借鉴。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课标分析

高中语文课程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以下简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遵循了共性需要与个性发展并重的思想,创设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选修课程设计了五个系列: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其中前两个系列在高考中的考查形式体现为文学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对新闻与传记及一些科普类文章的考查则体现为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形式。

在“新闻与传记”系列中,《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以下能力的培养目标:一是养成阅读新闻的习惯,关心国内外大事及社会生活,能准确、迅速地捕捉基本信息,就所涉及的事件和观点作出自己的评判;二是阅读新闻、通讯(包括特写、报告文学等)作品,了解其社会功用、体裁特点和构成要素,把握语言特色;三是阅读古今中外的人物传记、回忆录等作品,能把握基本事实,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并形成有一定深度的思考和判断。[1]

解读《课程标准》,我们可以清晰地发现高考的出题思路:《课程标准》对“新闻与传记”系列的能力要求为高考命题提供了基本依据,也为实用类文本阅读规定了能力考查的主要方向。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考纲分析

与《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的编排形式相适应,2010年全国新课程考试大纲设计出由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组成的试卷形式,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其中对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范围和考查要求均作出明确的规定。

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考查学生对此类文本的阅读评价能力。《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实用类文本的范畴,主要包括传记、新闻、报告文学、科普文章四大类。

《考纲》中明确规定了对四类实用类文本阅读能力的考查目标,即了解四类文章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准确解读文本,筛选、整合信息,分析思想内容、构成要素和语言特色,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功用,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

2011年的考纲在总体原则和具体要求方面均与2010年保持一致。我们可以简单地把以上能力考查目标归纳为三个方面,即概括、鉴赏与探究能力。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试卷分析

实用类文本阅读试卷可以分为卷面和试题两方面。

就卷面呈现形式而言,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考查题型基本固定,主要以主观性试题为主,兼有客观性选择题(新课标卷是由三道主观性简答题和一道客观性多选题构成)。分值一般在15-25分。阅读语段的容量一般在1100~1300字。所选文段内容可读性强,人物事迹感召人,思想启迪人,精神打动人;情节曲折,运用多种表达方式,娴熟地使用了某种艺术手法;语言质朴生动,文中不乏富有哲理性、内涵丰富、意蕴深厚的句子。既便于命题者出题,又利于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还对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形成起着积极的作用。如2010年所选文段是关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事迹,2011年所选文段是关于绘画大师黄宾虹的内容。

从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层面来看,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试题和课标与考纲精神相一致,主要集中在概括、鉴赏与探究三项能力的考查上。

1.概括能力

文本阅读的过程其实是一个不断概括的过程,即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分析理解与把握逐渐明确文章中心的思维过程。任何一个文本的考查都离不开分析与概括这一过程,实用类文本阅读内容多是传记人物、新闻事实或客观事实,对此类文本概括能力的考核主要要求学生能概括出文本的主要内容。这种概括能力的要求应在“懂”上下功夫,即要求学生把文章的基本内容读懂即可。

对学生概括能力的考查常见的设题方式为:“文章从哪几方面表现传主特性的?”“概括传主主要性格特征表现在哪几方面?”等等,如2009年江苏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形成黄永厚独特画风的主要因素”[2]即是。

对此类题的解题思路,我们应该首先明确实用类文体的基本特征,然后再逐一分析。实用类文本阅读因其反映的多为客观生活而显得实用性较强。此类概括题的解题思路可按以下思路去分析和总结,即对文本的概括其实是一个将文本逐渐压缩内容、逐渐彰显的过程。形象地说,就是一个去精取粗、去肉取干的过程。首先是对整个文章的压缩过程,即分层;其次是对层次内部中心意思的明确过程,这是对段落的逐渐压缩过程,即提炼出关键句、关键词;然后是整合,也是就将内容相近或相同的部分进行同类项合并,梳理出一条条的要点;最后是用语言呈现答案的过程。为了能更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我们可简单以下面的方式呈现:

分层提炼关键词合并同类项答案呈现

以上环节中,前三个环节都是思维过程,属于一种思维能力的训练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概括能力的训练过程。如果我们在复习中,将此思维训练过程结合具体文本进行强化分析,使学生明白阅读题考查的基本环节,这样学生对此类题的掌握会更容易一些。

例如,2010年高等学校全国统考(辽宁卷)第三题。此题要求考生概括黄遵宪在新加坡的主要功绩。通过梳理全文,答题区间定在文章第二段。此段共有七句话,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是说黄遵宪来到新加坡,第二层是黄遵宪在新加坡的一些业绩,第三层是当地百姓对黄遵宪的态度。认真审题后,可以发现,这道题的答案要点集中在第二层里,这是第一步骤;第二步,对第二层进行再压缩,发现第2句为一个内容,第3、4句为一个意思,可合并为一层,第5、6句为一个意思,可合并为一层;第三步,提炼每一个部分的主要动词;第四步,整合相关动词为一个简洁的短句,成为答案的一个个采分点。这样,黄遵宪的功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详察民情,体察疾苦,改善待遇;一面与洋人斗争,一面保护华侨利益;提倡华文教育。[3]

值得注意的是,概括的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语言呈现环节,也就是体现在卷面上的同学们的各种答 案。对答案的基本要求应遵循以下几点:就一句话而言,应是语言简洁、文字平实、短句的形式;就一个完整答案来说,应该是不同角度的几个短句构成的。可用以下图式表示:

又如,2010年高考新课标卷的第3题是“有人说袁隆平送出的人才都飞走了,他是白费心血,袁隆平却认为这种看法是短见浅识。为什么?请简要分析。”

通过对文章的分析,可知答案集中在文章的最后一段中,这一段的主要内容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主要说众人和袁隆平面对人才外流的情况的不同态度。第二层主要说袁隆平对人才外流的看法。这样,这道题的答案集中在这一段的第二层中,再对第二层进行压缩与提炼,整合成答案要点。即原因有三:一是中国杂交水稻事业的未来,需要大量超过袁隆平的人才;二是优秀人才的成长需要的自由天地,国外一流的科研条件更有利于杰出学者的成长;三是祖国有条件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他们都会随时回来。[4]

2.鉴赏能力

实用类文本阅读与社科类文本阅读考查最大的不同点在于鉴赏能力的考查。换句话说,实用类文本阅读不仅需要学生看“懂”,更要求学生看“透”,即透过现象看本质,能读出文本的言外之意、象外之境。这属于更高一级的审美范畴,即鉴赏能力,要求学生能结合文本进行评价与品评。

对鉴赏能力的考查常见的设问方式为:“试从……角度对文章加以赏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好处)?”“文章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等等,如2010年高考广东卷“作者引用法拉第发现电磁感应现象的历史事实,在上下文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要分析”[5]即是。

此类试题的答题方式一般可围绕以下几个要点展开,首先应能辨清文章的写作手法或写作特色,其次结合此手法或特色围绕文本进行细节分析与评价,最后是要能分析出运用此手法后对文本表达产生的效果。答题过程可简化成如下的表述方式:

明确手法+结合文本分析+效果(好处)

如《永恒的托尔斯泰》一文中第三道题是“传记常常要写传主的业绩、荣誉等,但本文并非如此。本文通过恰切的表现手法,说明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大师。全文最突出的表现手法是什么?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

对此类题的作答思路依上述三步答题过程分别为:第一步明确手法,在文章中作者列举了许多作家,用意是和托尔斯泰作对比,所以,文章突出的表现手法是对比手法的运用;第二步结合文本分析,即在文中将托尔斯泰与现代作家海明威、福克纳、川端等作对比;第三步说明效果或好处,即通过对比,表达了作者的文学追求,使文章观点更鲜明突出,从而说明托尔斯泰才是真正的文学大师。

3.探究能力

新课标试题最大的创新点就在于对学生探究能力的考查,这也是难度最大的一道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没有固定统一的答案,却正好考查出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常见的设题形式是:呈现一种观点,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或启示(例如:沙祖康经常称自己是“农民外交家”,读了这篇文章,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谈谈你的看法。[7]);或者就一类文本的写作方式进行适度的评价。

对开放性试题的探究完全可以遵循着两大步骤:入乎文中,出乎文外,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的论证思路来答题。

首先是要“入乎文中”,即如何从文本中找到论据支撑自己的观点是开放性探究题最重要的一个基点,按照“是什么”、“为什么”可以将文本的主要内容概括出来,其次还要“出乎文外”,进行适度发散与探究,可从“怎么办”这一角度来论述。这样,一个答案就可涵盖试题最基本的几个考查范畴。

例如通讯《黄山中救助的英雄》中关于考生对探险活动的看法就可依此作答:

首先明确观点:赞同或不赞同;其次,是什么——本条新闻是讲述18名大学生探险遇险后黄山公安干警奋力搜救甚至不惜牺牲生命的事迹;再次,为什么——对本条新闻事件从深层次做探究;最后,怎么办——在当下,如何探险,要不要探险,给出具体可行的办法。

4.综合能力

新课标卷的实用类文本阅读还设有一道客观选择题,重点考查学生阅读的综合能力,主要考查形式是五选二,五个选择项设置从内容的准确性上分为四个层次:最准确——准确——次正确——错误,赋分值分别为3分——2分——1分——0分,体现了高考命题差异化与人文化相结合的倾向。

对于选择题错误项的排除方法,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有些错误项设置往往比较明显,可能曲解了文章的原意,也可能就是一种常识性错误。以2010高考海宁卷(新课标卷)为例,A选项中说因为国际水稻会议的推介使袁隆平广为人知,这一点稍有点常识的人都会明显地发现这一说法过于片面。再者也可从文中找到错误的依据,袁隆平广为人知并不是因为这次国际会议的推介,此项错误明显,错误的设置相对简单,可以很快地依据原文排除。

值得注意的是,在可以得分的三个选项中,有一个1分的选项,这种选择项本身并没有错误,只是可能和文章所表述的中心稍有偏离才造成赋分较少,这需要我们一定要牢牢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围绕重点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才能筛选出最正确的两个选项,得到宝贵的5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学情分析

作为新课程高考试卷中的一道新题型,实用类文本阅读也是学生选择作答最多的一道题。

学生选择此类阅读的原因,笔者以为,它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相比至少有以下两个优点:一是实用类文本内容的真实性远远大于文学类文本的内容,学生易于对文中的有效信息进行筛选;二是实用类文本内容的言外之意要远远小于文学类文本的意外之旨,学生易于对文中的主要意思概括与整合。作为教师,我们也更倾向于教会学生学会做实用类文本阅读的题。事实证明也是如此,在每次模考或高考中,学生选择实用类文本阅读的比重明显大于文学类文本。

学生在做实用类文本阅读的过程中,会有不同的思维误区与认知盲点。比如,对文本内容的概括能力,相比较文学类文本,对此类阅读题的概括要相对简单一点,但是学生在做题的过程中会有两种易犯的错误,一是找到相应答题区间照抄原文,另一类是架空文本,自说自话,这两种问题在学生作业或试卷中表现得较为突出。又如,在开放性探究题的考查中,学生往往或会因找不到文本的主要内容而自说自话,或脱离文本谈得过于空泛。总的说来,失分原因可概括为:未能对文章做准确概括,未能对题目进行清晰界定,未能围绕问题进行有效作答,未能对答案进行分层分点规范答题。

针对学生出现的以上问题,我们需要和学生们共同做题,与学生一起梳理做题的基本方法和规范答题的思路,将标准答案作为研究的重点进行细致分析,教会学生学会分析标准答案中存在的答题思路和隐含的得分因素,在日常的演练中不断提升学生做题水平与反思能力,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学生答题能力。

阅读的本质是能读懂作者所要表达的意图,实用类文本阅读考查则是围绕相关文章考查学生们是否读懂读透,命题者在设问形式上一般是遵照“概括—整合—鉴赏—探究”这一思路设题的,明确了这一点,教师就可以以此为训练重点,加强对学生的矫正练习,不断提高学生阅读实用类文本的能力。

参考文献:

第2篇:袁隆平的优秀事迹范文

苦尽甘来,大三湘技术终于得到国家认可!

“不忘初心,愚直前行!”这是获奖后,大三湘掌门人的感言。

他当过10年大学老师;他任过跨国公司中国区总经理;他是上市公司的大股东;后来他回家乡了,9年后,最让他自豪的是有一万多农户跟随大三湘,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他叫周新平,湖南大三湘茶油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九三学社社员。

2008年底,周新平回到家乡衡阳,在郊区租了800亩山地,请农户种植茶油树,同时还养了鸡鸭鱼,种了葡萄、梨、桃等水果,开始了他的创业之旅。当周新平把跨国公司高管那套授权理论在创业农场应用的时候,等待他的是一场意想不到的天灾人祸。农场的200万株油茶苗,成活率不到15%。山上栽种的千亩茶树,几乎全部旱死,直接损失300万元。祸不单行,一家油茶知名企业造假,引发了行业价格的雪崩。价格一个月下降了45%,库存的4000万茶油无法销售,也无法回笼资金。但是农民和员工等着发工资,供应商等货款,新开工的企业也需要不断的投入。

首战失利,周新平想不干了,干不下去了!他想补偿农户一笔费用后,再继续做职业经理人。可是当他拿着100个红包挨家挨户拜访时才愕然发现,他曾经以为很熟悉的乡亲们正过着他完全陌生的生活:他们家徒四壁,衰败绝望。村里基本没有年轻人,都是留守老人和儿童。老人一旦患病,便是等死或自杀。很多小孩上不起学,渐渐学了许多坏毛病。有一户人家,爸爸得癌Y去世了,40岁的妈妈满头白发,三个女儿和她挤在一张已经腐朽的木床上,屋顶是漏雨的草棚,四周是光秃秃、黑乎乎的土墙……周新平强忍住泪水走访完一家又一家。

村干部请求周新平为这些人留下来,否则他们就没了收入。那一刻,周新平忽然感觉到,自己这份“生意”是众多乡亲生活的希望,而自己分明对他们有了一份责任。

回到家里他闭门想了三天三夜,之后发下一个宏愿:为了乡亲们活得有尊严,这一辈子就做这一件事了!然后说服了其他几位朋友,重新借钱增资3000万元,他说这次就算拼了老命也要把茶油树给种出来。

为了能够种好茶油树,他们拜访了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褚橙大王褚时健先生等知名人士。又在公司内部进行了三个月的战略研讨,绘就了一幅现代新型农业的蓝图。

为了保证茶油果原料的质量和产量,大三湘采用了减去秋枝、合理调整树与树之间的行间距等做法,目的就是要保证茶油果个个籽粒饱满;为了避免茶树的旱灾,他们使用滴灌技术,每亩成本增加2000元左右;茶树林中养鸡,鸡粪可以当作肥料,土鸡蛋和土鸡作为会员的礼品,大力推广林下经济……

同时,周新平投资4500万建立了现代化的茶油加工厂。其中冷榨冷提等34项技术获得了国家专利,油品质量也通过了国家和国际上的行业标准。“这些油茶树不断地在增值,我们的产品线也从茶油发展到了手工皂、精油等附加产品。”员工介绍说。

企业家中,有情怀的不少,但如果产品不好,终究还要落败。周新平清楚,君子务本。做油的,油好才是硬道理。首先,根据专业学术期刊的测评,茶油的营养价值不逊于橄榄油,部分指标还要胜出,因此,茶油是最健康的油品之一。而茶油中,又有分类。大三湘不做调和油,只做纯茶油。不做浸出油,只做压榨油。

大三湘的整个生产工艺都很讲究。茶籽在压榨前都经过水洗去除表面污物和杂质;再经过色选剔除霉变,保证原材料的清洁可靠。压榨后处理环节是独有的“冷提”技术,这项技术是大三湘技术总监赖琼玮实验了600多个样品后研发出来的专利,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中华农业科技成果一等奖,也是2016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的主角。它既能剔除茶油中的杂质,确保安全健康,又能保留茶油的香味儿和活性成分,是目前先进的制油方法。

产品即人品,这句话放在周新平身上最合适。他的茶油和他的人一样让人感觉踏实、放心。而他自己津津乐道的是,自己的母亲坚持吃茶油,健康状况有了明显提升。他还收获了不少重量级称许,农业专家袁隆平一直是“大三湘”的忠实用户,在袁隆平眼里,大三湘是“真正的好茶油”。

2011年,在大三湘加工基地落成之际,周新平用心写下了《油茶花开的希望和梦想》:

我有一个梦想:让油茶花开遍三湘大地!漫山茶果金黄,村村茶油飘香!

我有一个梦想:在油茶花盛开的地方,乡亲们能过上有尊严的生活,幼有所依,老有所养!

我有一个梦想:在油茶花盛开的地方,农村的孩子像城里的宝贝一样,幸福地生活,快乐地成长!

油茶花开的三个梦想如何落地,周新平天天在思考。靠自己一己之力如何帮助千所学校,能帮助一百所就了不起了。靠一家企业如何带动千万农民、靠一方资源如何撬动整个行业,看上去也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在实践中他逐渐领悟到了,这项事业要想做大,只有心怀利他之心,先成就了别人,自己才能发展。

周新平一直认为,对于留守儿童、孤寡老人和其他人士的帮扶应该用不同的方法,有些适合用“帮”的策略,有些适合用“扶”的办法。但是“不管是哪一种情况,我们都不能够用高人一等的姿态,用施舍的方法去践踏对方的自尊。”

2014年8月,大三湘与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合作,参与授渔计划,将茶山基地15~16岁初中毕业考不上高中的农家孩子,每人资助1万元送到基金会指定的学校读2年职业中专,毕业后由基金会联系安排到企业工作。第一、二批“授渔计划・大三湘班”的学生分别在授渔计划河北、湖北项目学校上学。2016年第三批“授渔计划・大三湘班”的学子们来到衡阳市信息网络工程学校,迈出了实现他们梦想的第一步。正值花季年华的孩子也是心智尚未成熟的时候,打工太小,农活不愿干,父母在外打工,爷爷奶奶根本管不了。授渔计划为他们提供了一条光明的前景,避免他们走向歧路,深受农民的欢迎!

大三湘还在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帮助下修缮原来破烂的小学校,建起了漂亮的“大三湘西岭孝文化广场”,村民们也跳起了广场舞!大三湘真正为乡亲们考虑和打算,已经成为根植在基地村庄的家人。

2016年,周新平与善小公益基金签订合作协议,共同成立“善小・大三湘美好乡村专项基金”,实施乡村教师培训和农村产业精准扶贫。周新平个人捐资1000万元成立乡村小学支教基金,准备再联合一些企业家筹集到5000万元作为母基金,用于日常运作费用。通过用“线上+线下”的方式,用互联网终端将有经验的老师按材教学,当地老师辅导和批改作业。一个学校6个年级,一个年级一块屏幕、一套系统,一个学校装备下来3万元左右。学校缺少的音体美老师,他们招募义工和在校大学生1~3个月的短期支教,支教的开支由基金支付。

周新平时常提到:和农民是合作关系,是互相帮助的关系。这个关系不仅仅我内心要明白,也要想方设法让农民明白。我们既然从事农业,首先就要懂农民。只有让农民变富了、赚到钱以后,农民才会真心跟你干。所以这个事业要成功,就必须依赖农民的成功。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只有尊重农民才能得到农民的理解。大三湘最初向农民租赁山地种植油茶树,种植失败后,经过与农民座谈了解到,原来他们以为大三湘和之前来扶贫的种植项目一样:拿国家项目资金象征性地种下去,钱到手后就再也不会有人管了。农民只是拿一点工钱,所以也就应付一下,根本不会认真打理。当周新平告诉朴实的农民这完全是他自己的钱,要坚持带领大家把荒山改造成油茶树林,为乡亲们致富开一条路,并同意将当年的管理费发给农民。乡亲们感动了,很快组织补种,2011年种植成活率达到90%!乡亲们心中有了“百亩茶山万斤油,又讨老婆又盖楼”“一颗茶树一斤油,子子孙孙不用愁”的目标。

乡亲们改善生活的目标也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一个互利共赢的机制初步建立了。物质条件的改善并不是幸福生活的全部意x,2014年初,以西岭镇平安村为示范基地,大三湘与当地政府一起,联合几家爱心单位,共同发起幸福乡村建设活动,旨在通过孝文化为核心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学习,让村民形成正确的道德伦理和价值观。

9年时间,大三湘平荒山、育优苗、研技术、精生产、拓市场、重口碑、建品牌,与乡亲们心连心,搞出了40万多亩茶山,赢得了以企业家为主要组成的高端会员的信任。他们不仅吃上了放心、健康的纯茶油,还牵手大三湘,和农民、农村联系到了一起,让一些留守老人,通过打理茶山,一年的收入,从以前的不足千元,到现在的1万多元,甚至几万元。先后新建了学堂、请来了老师,让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能够上学,也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回乡共建油茶事业。

油茶树的盛产期有80~100年,不仅能带动眼前脱贫致富,更能造福子孙后代。现在,通过大三湘输出模式、技术、加工、市场,农民贡献劳动打理茶山,为用户提供放心健康的茶油及其精深加工产品,正在改变着一个个村子的面貌。

周新平深知自己的能量有限,所以联合了更多有识之士成立了“南山会”――大三湘的会员社群,享用健康茶油,帮助千万农民,共建幸福乡村。

多种一亩茶山,让一个留守儿童安心上学。

多种十亩茶山,让一家农户过上有尊严的生活。

多种百亩茶山,带动一户农家致富!

9年后的今天,大三湘的资产已经达到了6.8亿,拥有34项专利。最让周新平自豪的是有一万多农户跟随大三湘,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第3篇:袁隆平的优秀事迹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人文素质 科学素质  

    目前在我们义务教育阶段的中小学教育中,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极其薄弱,尤期是人文素质的缺失更加严重。作为开展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教育主要载体之一的课堂教学,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极其重要。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转变教育观念,加强教育认识,确立以学生学为主、教师导为辅的教学观;改变教学方法,创造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挖掘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努力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可以适当选用对话教育、小组学习、探究式学习等教学方法创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在潜移默化中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 

一、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在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注重传输人文知识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中最基本的内容和层次。中学语文教材既是各种语文知识的载体,也是各种文化知识的载体,其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知识,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语文教材既是学生学习汉语言文学的范本,又是了解和吸取中外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文化等方面知识的教材。在语文教学中语文教师要善于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的实际,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地介绍和讲解相关的人文知识和信息,指导学生去了解、认识、思考、联想,从而学习和借鉴。比如教材中的诗、词、文、赋、小说、戏曲等中国古典文学中蕴含着传统的审美文化,道德、风俗、礼仪文化、建筑、音乐、工艺文化等,内容十分广泛。教学中,教师对这些内容稍加点化,让学生从中接触到传统文化,了解其丰富和悠久,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认识其价值,从而自觉地接受优秀的文化传统。特别是教材中那些包含着传统的人生观、价值观,展现中华民族传统的性格、精神品质的优秀篇章,更值得启发学生去思考,引导他们从中感悟人的内心世界,思想情感,人性的真、善、美与假、丑、恶等;思考社会的变迁和发展及其规律;体悟认识大自然和客观物质世界的奥妙,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建立起初步的与人、社会和世界发展相一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尤其要发掘和利用教材中弘扬的科学而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理想,纠正学生思想言行上存在的不良倾向和模糊认识,从而使科学的知识,科学的理念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愫、行为规范等转化为学生的内在素质,逐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 

语文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它不仅容纳了传统民族文化和当代民族文化的精华,而且张扬着华夏民族五千年之所以生生不息、日益兴旺发达的民族传统和人文精神,通过课堂学习,对那些最可宝贵的精神品格,我们不但要继承,还要发扬光大。语文教材中还为我们树立了大量的人格榜样,如南宋爱国英雄文天祥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英雄气概;范仲淹《岳阳楼记》中表现的那种“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博怀和高尚人格;鲁迅先生“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无私奉献精神;还有表现中国劳动妇女勤劳、质朴、善良、勇敢、坚强的花木兰、江竹筠、刘胡兰等女英雄形象,教材中随处可见,举不胜举。他们惊天动地的事迹,光照人间,为我们后人树立了做人的楷模。我们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用心发掘这些人物形象中蕴含的精神内涵,精心地选择、组织好课堂教学,使学生的灵魂得到震撼和陶冶,从而使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民族传统、人文精神自然地体现在教学课堂中,使学生自觉地接受人文素质的培养。 

二、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质 

《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根据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发展的现实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教育规律与终身发展的需要,科学教育必须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科学素质的教育是通过掌握自然规律、促进物质财富增长,向学生传授自然科学技术知识的教育。科学所追求的目标或所要解决的问题是研究客观世界及其规律,着重解决“是什么?”的问题。因此,以学生发展和培养理性社会为理念的现代教育,需要把培养年轻一代的科学素养放在首要地位,以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科学素质的培养要着眼于面向全体学生,立足学生发展,体现科学本质,突出科学探究,反映当代科学成果。科学课堂教学在中学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理所当然地成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战场。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对人类生活和历史进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科学技术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日益重要和突出,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这使得科学素质的培养在中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加强。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新课标要求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等,突出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的基础是探究,没有探究,就不可能有创新。“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多年如一日地探究着仅有几万分之一的雄性不良水稻,最后终于创造出杂交水稻,解决了人类的温饱问题。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为了人类的光明,同样经历了无数次的探究、失败、再探究,终于发明了电灯。科学探究是新课标的灵魂,被列为科学课程内容标准的第一个主题。科学探究能力和对科学探究的理解是在学生探究性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向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学生亲自参加和实践,体验科学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学习科学方法,发展科学探究所需的能力并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在引导和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应注意通过各种教学资源,以保证活动的落实,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独立性。科技活动要面向全体学生,目的是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让学生乐于参与又得到收获,让学生感到学有所获,学有所用。在课堂上适时抓住学生的求知欲来开展科技活动,学生自主探究,解决疑惑,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历科学探究过程,使学生在不断的活动中,学会科学探究,在探究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养。 

三、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着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 

在新一轮教育改革的推动下,我们的课堂教学一定要落实到培养学生基本素质上,做到面向全体,全面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科学素质。而面向全体学生不是一刀切地面向全体,要面向有差异的个体,做到因材施教;全面发展,不是各方面均衡发展,而是从有差异的个体出发,求得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我们在教学中应当使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一堂课的学习有所进步,有所提高。优化教学过程,实施素质教育,特别是作为基础性和工具性中小学学科,它决定了在实施素质教育中所起着重要的作用,优化教学过程最根本的是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学会学习,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他们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得到进一步的培养。因此,我们在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重点以优化教学目标,控制课堂结构,优化教学方法,改变并优化教学手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更加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落实素质教育成果,重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教育。 

总而言之,当今的素质教育主要分为科学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有专家指出,科学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告诉人们如何把一件事做好,人文素质教育的目标则在告诉人们这件事该不该做。现阶段在我们的初中阶段的教学中,科学素质教育已达到学科分类比较细致、学科的教学体系比较系统化、阶段教学目标和任务比较明确的程度,各学校在实施科学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分歧较小。而人文素质教育则因为缺乏相应的序列性,人文学科的分工不明确,而没有在各学科教学中受到应有的重视。课堂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是指学生在学生学习过程中,通过对人类优秀文化吸纳、受人类优秀文化熏陶、不断积累而成并在听、说、读、写等经常性的实践活动及实际生活中的言、行、人际交往等社会活动中反映出来的精神风貌和内在气质的综合体现。在优化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更需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良好个性的养成,既教育学生学会做事,又教育学生学会做人,使学生在整体素质的提高中,加强文化素质教育表现出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更进一步的提高学生人文素质与科学素质,这才是真正理想的素质教育。 

参考文献: 

1.《让素质教育植根于学科课堂教学之中》 

2.《在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