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现在完成时课件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现在完成时课件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现在完成时课件

第1篇: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关键词:微课程;教学;中学英语;特点

微课程的引入给中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思路、新反响。教师主要是通过制作微课程,把教学过程中遇到了重难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学生所反映的普遍性问题进行一对一解决,进而帮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和养成自主解决问题的习惯,这对实现中学英语的高效教学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1微课程的定义

微课程(Micro course),简单说就是一段聚焦于单一、严格界定教学主题的简短的教学音频或视频课件。微课程一般用于在线学习、面对面教学或者混合学习,成为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为学生提供了一种自主学习的学习资源,学生针对教学中一些重要概念、重难点知识和尚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可以随时对课件内容进行回顾,而且音视频的播放进度可以自由掌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课件内容进行选择性学习和重复观看。

2微课程的特点

2.1教学时间适中,提高学生注意力

微课程的教学时间一般在5-10分钟,这主要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教学内容来确定的。一方面是学生的注意力不可能在长时间内都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微课程的目的就是集中解决教学过程中重难点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吸收掌握所学知识,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学英语的教学质量。

2.2教学内容较少,帮助学生更好掌握新知识

与45分钟正常的英语课堂教学相比,微课程的内容是比较少的。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任何一种教学手段都是有目的性的,针对性强,效果才越显著,微课程亦是如此。由于学生注意力无法达到长时间内都高度集中,所以在效果较好的时间段内进行针对性学习和解决重难点问题,无疑是一种良好的教学手法,实现了对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和升华。

2.3针对重难点知识,解决教学中实际问题

上述内容已提到,微课程的课件内容主要是针对重难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以解决教学过程中实际问题为最终目标,进而实现中学英语的高效教学。

3中学英语教学中如何制作微课程

3.1设计别具一格的课前引导

人们往往对美好的、新奇的、具有独特风格的事物感兴趣,其实中学英语教学也是如此,学生就更主动、更愿意去学习、去探究,而且微课程是不同于传统课堂教学的一种教学手法,所以教师在制作课前引导时一定要重视这点,可以图文并茂,可以添加优美的背景音乐或者截取一小段视频,如果能结合课件自身内容是最好的,主要就是为了刺激学生各方面感官,引发兴趣,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比如,就以初中教材《Nice to meet you!》一课为例,课前引导可以设计为图文并茂的形式并配上轻松欢快的背景音乐,讲述新的学期开始,学校一派繁荣朝气的景象,从而引出同学之间见面如何打招呼问好,进而提问:你怎么和新同学或老同学打招呼问好呢?因为和每个学生都息息相关,这样能够让学生迅速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还能起到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

3.2梳理重难点知识脉络

中学英语的教学任务就是对基础英语的重难点、语法、词汇进行学习和掌握,针对每个章节的知识点,教师要进行梳理和归纳,并结合生活实际反复举例讲解,尽量做到透彻、易懂,帮助学生在理解中记忆和掌握。这里再以《Nice to meet you!》一课为例。

这一课时,学生要掌握的知识点有日常生活中常见打招呼用语、个别语法的正确运用和个别词汇的积累。第一,常见打招呼用语,如“Good morning”:早上好;“My name is Mike”:我是迈克;“Nice to meet you”:很高兴见到你,等等。第二,语法的正确运用,如“We haven't met before,have we?”:我们还没有见过,是吗?语法分析:Have+done是现在完成时基本结构,在此强调在这之前的时间里我们并没有见过面。由此还可以举例,如例句:“We have lived here since 2013.”强调的是我们是从2013年开始在这里居住的。第三,词汇的积累,如“what、how、morning、name、new、before、class、not、student、meet、same、I am、Let’s go”等等,词汇是学习英语的必备功课,一定要牢记、慢慢积累。

3.3活学活用

“活学活用”也就是教学过程中常说的“学以致用”,如何把知识点转化成自己的知识财富为自己所用,这是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掌握的一种学习技巧和方法,其效果事半功倍。

(1)随堂练习

这里还以《Nice to meet you!》一课为例,当我们学习完这一课时,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在词汇、语法和日常用语上进行知识强化并记忆。比如,单词可以根据音标和读音去灵活记忆,并在下次某个时候进行默写或者背诵;语法作为重难点讲解,首先要求学生掌握语法结构、时态变化,就以上述语法例句为例,其中Have+done是现在完成时基本结构,强调的是从过去到现在的时间的结果。这里还可以做知识延伸,即“have+动词过去式与动词过去分词什么区别,即现在完成时与一般过去时的区别”,也就是何时用“have+done”,何时用“did”。“have+done”现在完成时侧重于现在的结果,而“did”一般过去时侧重于动作发生的时间。教师可以通过英语和中文的举例,要求学生翻译成对应的语句,进而达到熟练掌握和灵活运用的目的。这里以中文翻译成英语为例,反之亦然。

1、汤姆买了一辆新自行车。

Tom has bought a new bike.(强调的是汤姆现在有了一辆新自行车)

2、汤姆昨天买了一辆新自行车。

Tom bought a new bike yesterday.(强调的是汤姆买新自行车的时间是昨天)

(2)情景对话

情景对话是教学实践中惯用的教学手法,它相当于一个课堂小游戏,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愿意学习、开心学习。因此,微课程仍然可以采用这种方式,除了随堂练习,教师还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情景进行对话来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词汇、语法、日常用语这三方面的知识点并灵活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另外,在很大程度上还锻炼了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和培养了学生自主思考的学习习惯。

总结

综上所述,微课程不仅在制作手法和运用上都极其简单明了,而且比传统课堂教学更具有优势,效果更为显著。通过较短时间的音频或视频教学,将重难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再集中解决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然后通过各种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得以灵活运用,比如随堂练习或小游戏等,由此可见,微课程的引入,拓宽了课堂教学的深度和宽度,一定程度上实现了中学英语的高效教学,值得广大中学英语教师创新并运用。

参考文献:

第2篇: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海原县第三中学,宁夏 海原 755200)

【摘 要】信息技术在教学中越来越多地得到运用,既打破了传统教学的局限性,也促进了课堂效率的提高。对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语言交际有良好辅助作用,把握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确立新型英语教学的观念,优化英语学习环境,拓展课堂教学,促进综合素质发展。

关键词 信息技术;英语课堂;优势;探讨

多媒体技术所展现的信息既能看得见,又能听得到,并且形式活泼多样,研究表明,多种感官的共同参与,可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调动学习者多种感官的参与,这正是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优势所在。这种多层次的表现力和多样性的感官刺激,对英语学习来说是非常有效的,正好符合英语教学的要求。在初中英语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最大的优点就是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视听语言环境,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下面主要谈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优势。

1 能创设真实情境并有效导入新课

在英语课的开始阶段,运用多媒体的声光、色形、图象的翻滚、闪烁、定格及色彩变化、声响效果导入新课,能迅速集学生的学习注意力,把他们思绪带进特定的学习情境,既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也能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闸门,轻松愉快地进入新知识的学习。例如我在教学unit12 Don’t eat in class时首先播发一些学生违反校规的图片,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注意了力吸引过来,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可见,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情景产生的作用是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

2 可以丰富课堂内容,拓展延伸教学空间

多媒体教学可以拓展教学空间,开阔学生视野,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接触更多的层面。如在教学Where’s the post office ? 时,我首先播放一个电影短片,里面的内容主要是学生生活的县城环境,提醒学生用今天所学的语言知识进行有效的描述。这样不但可以使学生对所学的语言目标有进一步的认识,也可使学生学以致用。可见多媒体教学使学生的关注范围不再局限于书本上的内容,在拓展教学空间的同时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让他们对语言知识有了更深入和全面的认识。

3 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方式多样化

对于农村的中学生来说,最大的困难在于对单词的发音及其背诵。加上语言环境的限制,大多数的学生都很怕背单词,因记不住单词就会产生厌学、弃学的心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帮助学生在最快的时间内轻松记忆单词。众所周知,背诵要眼、口、耳、手等共同训练,才会达到良好的背诵效果。只背不写、不说、不看、不听都是达不到良好学习效果的,而多媒体能把单词加上声音、图像、动画等把学生的语音感官充分调动起来,记忆的效果就有明显的提高。例如:在记忆动物单词“rabbit,tiger,…”时,就可以利用一些动物加上发出不同声音的图像,让学生模仿、跟读。紧跟着出现动物动画,这样既听到了单词的读法,又看到了动物,记忆起来印象更快、更深。

4 能增大课堂实践的密度

英语教学对学生的视、听、说、读、写等实践活动的要求特别突出,学生要大量操练、反复实践,才能逐步掌握语言知识,形成运用语言的技能。利用信息技术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能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实践量,显著地提高实践质量,实现最优化的英语教学,培养学生高容量、高密度的识记能力和辨认能力。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知识能力的形成。每个复习单元的容量都很大,既要进行大量的口头、笔头训练,又要巩固和归纳语法。此时利用多媒体事先设计好CAI课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区别一般过去时态与现在完成时态的用法:(1)一般过去时的谓语动词用过去式,而现在完成时的谓语基本构成是“助动词have /has +过去分词”。(2)一般过去时通常与表示过去的时间状语连用。如:yesterday,last year,four years ago,just now,in 2009等;而现在完成时则常与just, already,ever,never等副词和these days,this month,since…,for…等表示一段时间的状语连用。列出: We haven’t seen her since last week. We didn’t see her last week.……等句子,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时态补全句子,这样一方面可以复习一般过去时态与现在完成时态的用法,另一方面又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

5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学生在探究问题中学习英语是我们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而创新能力和信息实践能力是信息社会新型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因此,正确运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发现,自主探索”式学习,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营造了理想的环境。在新版英语教材中有些内容涉及自然现象,许多学生感到抽象,一时难以理解,光靠教师口头讲解没有用。如在unit5 It’s raining描述自然气候现象时,我利用信息技术与英语课程有效整合,制作了气候现象的动画图片辅助学生对snow-snowy、rain-rainy…的理解。这不仅加深了学生对课本知识语言的理解,也培养了学生主动求知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6 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也不可能备有所有所需要的图书,即使书籍都备全教师还要一一的找,这个过程耗费了教师大量的时间。互联网上的信息可以说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随着电脑网络的发展,电脑辅助语言教学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互联网为教师提供了无穷无尽的教学资源,为广大教师开展教学活动开辟了一条捷径,而现代社会是信息的社会,各种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种新知识不断涌现,外语教学必须跟上时代步伐,不断充实新内容,反映时代生活。外语教师的知识需要不断更新和扩充。多媒体成为教师获取知识信息最得心应手的工具。通过多媒体还可以收集到最新最好的图文并茂的教材,可以根据教学效果对教材进行动态有效地组织和修改,对学生也可以根据其目前掌握的学习程度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调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第3篇: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关键词:英语;多媒体教学;实践

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并逐渐走进课堂,促使传统教育观念、教育机制、教育模式、手段的更新。多媒体教学正以其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促进教学技术的信息化。计算机多媒体教学网络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有机结合,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以达到课堂教学的最高境界。计算机多媒体进入初中课堂,为英语教学开辟新天地提供了可能。    

笔者利用多媒体进行英语教学探索实践,发现英语多媒体教学很大程度上改变了采用单一方式进行单向传播的传统教法,它具有更多的协作性、自主性、开放性、多元性和创造性。其自主操控、认识、模拟和资源共享等优势,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拓宽了传播渠道,更新了教育观念,提高了教学效率,对于贯彻英语新课程有着积极的意义。

当置身于多媒体教学环境时,学生对即将开始的学习活动充满渴望和自信,可以达到最佳情感准备状态和最佳情感激发水平,学生可以自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学习材料和学习通道(视觉、听觉),完全没有传统课堂上的焦虑感,这完全是多媒体英语教学发挥的重要作用。学生把多媒体作为认知工具,以满腔热情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参与交际,形成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英语多媒体教学真正使学生做到想学、乐学、善学。

如何通过各种手段使计算机多媒体更有效地服务于英语课堂教学呢?下面笔者谈几点在实践中的体会。

一、利用电化手段,创设知识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根据情境教学法(Situational Language Teaching)理论,语言学习是为学习者提供真实自然的学习语言情境,使学生自然“习得”(comprehend),而不是“学得”知识。运用多媒体技术就可以有效地实现这一切。把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声音或视频素材制成CAI课件,在课堂教学的Lead-in阶段作为知识背景展示给学生,能为学生创设贴近真实、自然的学习情境,缩短了学生与认知材料之间的距离,容易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一定事物与一定词语之间的联系。

在课堂上要尽可能多地引入与课文内容有关的录像片段,如在Project English Book II Unit 1 The Changing World中把收集到的北京过去面貌的一组图片和现代北京的一组图片利用投影仪展示给学生,再通过在网络上搜到的老北京和现代北京的剪辑镜头,加上教师联系中国北京申办奥运会的艰辛历程和成功的喜悦,都会使学生激动不已。这些视频资料为学生创设了真实的历史和现实知识背景,对于引发同学们探求新知识的兴趣、跨越知识的过渡、深刻理解文章起到重要的作用。

二、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教学难点

相对于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中某些抽象难懂的知识而言,用CAI技术来突破英语学科中的重难点知识要相对容易一些。英语学科的难点主要体现在某些词、短语所表达的意义以及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和概括能力上。如在讲分词的用法时,为了讲清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的区别,笔者分别设计了几组图片作对比练习:a falling tree/a fallen tree; the rising sun/the risen sun; boiling water/boiled water,先向学生展示两种动词形式在动态意义上的区别,然后用其它图片做巩固练习:developed countries/developing countries;fallen leaves/falling leaves;changed condition/changing condition;the ruling class/ the ruled class.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增大课堂实践的密度,强化能力的训练

利用多媒体能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大幅度地增加学生的实践量,显著地提高实践质量,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每单元的复习课是容量很大的一堂课,既要进行大量的口头、笔头训练,又要巩固和归纳语言项目。此时利用多媒体事先设计好CAI课件,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Project English Book II  Unit 1 Topic 3复习课中,总结already/just/before/yet/ever/never与现在完成时连用时的规律。笔者展示准备好的CAI,“Have you finished your work______?”“She hasn’t found the lost pen______.”等句子,要求学生选择恰当的选项补全句子,这样既复习了几个和现在完成时连用的副词,又节省了大量的板书时间。

四、利用多媒体技术,设计课堂练习,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现代外语教学理论和实践证明:语言输入的质和量对外语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CAI课件为学生提供声像并茂的感官刺激。这对于学生内化(internalize)所呈现的知识项目,以及提高他们的学习动机和积极性大有好处。在设计课堂练习时,笔者用PPT把句型和段落呈现出来,通过一定的色彩搭配,配以图片和动画效果,把要求学生掌握的重要词或短语以极其醒目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学生不仅在异彩纷呈的课堂练习中理解了知识,而且体会到了人机交互式学习所带来的和成功的喜悦,可谓寓教于乐,学得开心、记得牢固。

第4篇: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首先应该更新我们的观念。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式,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得更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我们必须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教师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作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激情法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

1、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如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例如,我教“Air Pollution”一课时,我就放了一段关于污染的录像,那些由污染产生的可怕的后果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2、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英语课教“我的一家”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家庭观念及热爱父母的心情。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上“Life in the future”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3、设疑法“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 boy did nothing in the classroom but ,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回家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4、寻思法如果说设疑启发重在“疑”,即通过新旧知识的矛盾,了解问题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间的悬念来启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寻思启发,则重在“思”,即通过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解决悬念来启发学生。如我在讲道sometime时就列出sometimes、some time、 some times 然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们似曾见过,但又说不清它们的区别。于是我就启发他们:some可表示“一些、某”,time可表示“时间、倍数、次”。然后逐步再启发他们sometime表示“某一时间” some time表示“一些时间”等等教他们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5.研讨法教师将启发贯穿于讲练中,通过循循善诱,步步启发,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共同研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在理解课文和处理难点问题上较为常用且效果明显,特别在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尤为有效。例如,我在上“Aswan Dam”一课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坝,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意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谨,看问题更全面。例如,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源,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翻车了怎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出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养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6、故谬法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点、关键处,故意出现错误,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如教师讲完某一规则后让学生一起做课堂练习时,可故意犯学生可能犯的错误,从而让他们引起警惕,以免再犯。故谬法的好处是能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以探究正确答案,而且记忆牢固。但此法不可多用,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7、暗示法课堂教学时,当学生思维出现故障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种种方法,给学生以暗示,或接通学生的思路,让他顺利得解决某一问题:或提醒学生思维中出现某些偏差,让他们迅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如教师在处理课文时可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一些关键词按段落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在之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时,如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就可以用板书来暗示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复述。

8、点拨法也是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引起认知过程中断时给予的指点、启发。所不同的是,暗示启发,教师只作暗示,不明确说出答案;而点拨启发,教师应把某些话说在明处。当然这些话只能说在关键处,否则就谈不上“点拨”了。

第5篇: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关键词:语法教学 创设情境 课堂活动 引趣激情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教学理念的的不断更新,这种以应试为目的、只注重知识而忽略语境的教学方法已明显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也不符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更不能适应新课程的发展需要。

《新课程标准》中提出:“要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语法和词汇知识的讲解与传授、忽视对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的倾向,强调课程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识水平出发……发展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改变语法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情景,尽力让语法学习回归到真实生活场景,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以下就是我积累的一些教学案例。

一、联系生活经历创设情景

在英语学习中,学生对于英语中的很多语法现象难以掌握,时态就是其中棘手的内容之一。这主要是由于汉语和英文的语法差异造成的。因此在学习时态时,我就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针对学生初中和高中的学习经历,创设不同的情景,让学生从众多时态中选择适当的时态来表达这个情景。如:

1.我来这所高中前在初中学过三年英语。(过去完成时)

I had learned English in No.1 Middle School before I came here.

2.我在初中学过三年英语。(一般过去时)

I had learned English in No.1 Middle School.

3.迄今为止我在高中已学了三年英语了。(现在完成时)

I have learned English for three years in this senior school.

4.上大学后,我会继续学习英语。(一般将来时)

I will continue to learn English for four years in the university.

5.到大学毕业时,我将学了十二年的英语。(将来完成时)

I will have learned English for twelve years before I graduate from the university.

二、结合时事创设情景

虚拟语气是高中语法中另一个难点。汉语里虽然也有虚拟语气,但结构简单得多,只要加上“如果”二字就解决了问题。但是英语中的条件虚拟句则要改变主从句谓语动词的形式。如果只是纸上谈兵,学生根本就记不住,费时又无效。

因此在复习这个语法点时,我以“汶川地震”及“2008年奥运会”为创设情景的素材。因为这是08年影响深远的两件事,同学们记忆深刻,但又都没有亲身经历过,如果要求他们将自己与这两件事联系起来,他们自然就会运用虚拟语气来,对于动词时态的变化也能轻松接受。

三、利用媒体图片创设情景

定语从句是学生难以掌握的众多语法点之一。在复习定语从句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在课件中插入很多球星和歌星的照片。让学生先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明星,然后要求他们描述这个明星的特点。要求学生先造两个简单句,然后再将两句连成一个复合句。学生在将两句连成一句时必然考虑到要对作为从句的句子进行改写,而不能将两句简单地叠放在一起。这时我就会鼓励他们动脑思考,提示他们可找出两句中相同的部分,再根据句子成分进行修改,并趁热打铁将定语从句的连接词提供给学生,让他们选择使用。

四、利用游戏设计情景

高中生对于情态动词的用法也是一头雾水。主要是因为学生在初中阶段学过情态动词的部分用法,这部分内容已先入为主,阻碍他们进一步了解新的用法。

针对这种情形。我决定以游戏为突破口,创设真实情景,让他们“身临其境”,接受情态动词的新用法。在学习这部分内容前一天,我布置了一个预习任务。

具体内容是:要求学生总结初中阶段学习的情态动词的用法。第二天上新课前我检查完成情况时发现,大部分同学归纳的很具体也很完整,而一小部分同学完成得不够好。我就根据这种教学中常见的现象设计了几个情景,涵盖了情态动词的主要用法。前三个例句涉及到作业完成得好的同学,后两个例句与完成较差的同学有关。

总之,通过创设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真实情景进行教学可以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主动构建知识,然后在教师的帮助下内化。这种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新的教学观,即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是师生相互合作的“双边活动”。

参考文献

第6篇: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一、启发的涵义

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思想及实践中外教育史上是源远流长的。

在我国,“启发”一词源于《论语·述而》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启发教育的涵义是: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又弄不明白的时候,不去启示他的思路:不到他想说而又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开导他的表述。举出一个方面的事理启发他,而他却不能推知领悟其它与此相联的三个方面的事理,我就不再告诉他。

中国教育史上最早的系统总结教学理论的著作《学记》,对教学启发方法与技巧也有精辟的论述。所谓“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意即:优秀教师教学总是注重启发诱导学生,使之晓明事理:引导学生而不牵着学生走;鼓励学生而不强迫学生走;启发学生而不代替学生达成结论。道而弗达,才能使学生独立思考。师生融洽,学习愉快,又能独立思考,这就叫做善于自发诱导。

德国民主主义教育第斯多惠也对教学启发技巧思想的理论化做出卓越的贡献。他认为“教育就是引导”,要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这是启发性教学的首要原理,也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标志,“教师只有在起引导作用时,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发展儿童的主动性。”他建议:教学要采用发展的方法,即启发学生的智力,使他们能够“探求、考虑、判断、发现。”他的名言是:“不好的教师是传授真理,好的教师是教学生去发现真理。”

综上所述,我认为在英语教学中启发式教学的涵义可以概括为:教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遵循教学的客观规律,以高超精湛的技艺适时巧妙地启迪、诱导学生去学习,帮助他们学会动脑筋思考和语言表达,生动活泼、轻松愉快地获得发展。

二、启发教学的原则与要求

启发式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和总的教学方法,已为广大教学工作者所熟悉。但启发式教学并不是立竿见影,一用就能产生很大的效果的。由于许多教师没有真正领会启发式教学的实质,或者对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运用不当或运用不纯熟,在教学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启而不发”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是可能学生本身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不能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对教师的启发引导反应迟缓。二是可能教师的问题缺乏启发性,所提的问题太抽象,太庞大,或者跳跃太大,缺乏循序渐进,致使学生的思维跟不上。为此,我认为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教学时,应考虑遵循以下原则:

(一)关键性原则

课堂上进行启发式教学,教师要启在关键上,启在要害上。这就要教师分清主次,学会抓主要矛盾。一堂课是由几个环节组成的,而每一个环节也必然有一个主要矛盾,教师在抓住一堂课的主要矛盾的同时,还要善于抓住课堂教学中每个环节的主要矛盾,找出各个环节不同的关键和要害,一个个“启”、一层层“发”,环环紧扣,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形式相结合,列举法、设问法、类比法、组合法、信息交合法等等思维方法相配合,这样才会使启发式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及时性原则

进行启发式教学,要像知时节的春雨,当需要时即发生,也就是说启发要及时。而要做到启发及时,就要注意创设“愤”、“悱“的情境。通过必要的设疑、铺垫及一系列的启发、诱导,把学生引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这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高度紧张而活跃。这时,教师如抓住本质、在要害处稍加点拨,启发的效果就会很明显。要尽量避免超前启发和滞后启发。

(三)实效性原则

设计启发式教学时,要充分了解教学对象的年龄特征,身心发展规律,已有知识水平,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等,做到讲求实际、讲求实效、启而有发、问而有答、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在这里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利用正迁移规律。即作为启发的知识材料应选用大多数学生所掌握的,感知过的,同时又能在记忆中得到再现的,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启发,一定会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二是鉴于每个学生的知识基础,理解能力,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爱好不同,对不同学生,要注意运用不同的问题和方法,做到有的放矢,因人而异,不能用一个模式对待所有的学生。

(四)双向性原则

双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发扬民主,创造良好的信息交流的课堂氛围,做到在愉快、和谐的情境中进行多种形式的启发。我们都知道,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为主体。但教师的“导”是为了引导学生正确的思维,而不是代替学生走路。教师要充分唤起学生主体意识的觉醒,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要讲求教学民主,讲求双向交流,真正做到启而有发,问而有答,使启发式教学发挥它应有的功能。否则,师生心理相悖,课堂气氛压抑,必然会影响学生的情绪,不利于启发式教学的进行。要做到这一点光靠教师在课堂上的努力还不够,还要靠教师平时与学生建立起来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五)引导性原则

启发的目的在于启动学生的思维,为此应引导学生动脑,使他们通过思维来主动地理解知识,接受知识。为此我们应朝以下三个方面去引导:

第一,要运用新颖充实的教学内容,生动形象的教学方法,丰富多彩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引导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这样就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即教会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知识。常言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可终身受用无穷。”由此可见教会学生学习,授之以法的重要。

第三,要引导学生发展自己的能力,这是启发式教学的目的之一。在进行启发式教学时,要注意采用各种有效的方式、方法,调动学生的眼、耳、手、脑等各种器官参加学习活动以引导他们培养自己的注意、观察、记忆、想象、思维等多种能力。从而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启发式,除了遵循上述基本原则外,我们首先应该更新我们的观念。在运用启发式教学时也要讲究方法与技巧,不能误把“满堂问”当作启发式教学方法与技巧的法宝。提问启发,仅仅是启发教学方法与技巧的一种形式和方法,而不是它的全部。“满堂问”看起来很“热闹”,其实如果不注意设问的对象、质量、层次,不注意启发的目的,自始至终都是一个样子,一个架式,学生没有进入被启发的角色,这样的问,问得更多,效果也不会大甚至是浪费时间。我们必须认识到启发式教学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有时,教师不置一言,没有提出什么问题。但是一个眼神、一个手势,或仅仅作出某种暗示,都会诱发学生的思路和联想,同样具有启发性,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通过实践,我总结归纳如下常见的方法:

一、创境法

教学中创设一定的“愤”、“悱”情境,让学生在特定的情感氛围中学习,有利于激发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例如,我在讲动词“help”的不同用法时,我利用电脑多媒体播放了一个顾客买东西时店员问他:“CanIhelpyou?”的情景片断和一个人落水后大叫“help”的情景画面,然后让学生自己体会它们之间在不同的情景中的不同含义并解释出来,这样学生不但理解了这一词的用法而且由于借助于情景记忆印象很深且不易忘记。

二、激情法

课堂教学不仅有师生之间知识信息的传递,更有师生之间情感的交流。现代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种明朗的、乐观的心情有助于思泉喷涌,而郁郁寡欢、万马齐喑的苦闷心情则抑制人的思维。因而,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像音乐指挥那样激起学生的情绪,使之思维活跃,注意力集中,从而为进一步启发奠定良好的基础。课堂上激情启发的方法很多,常见的有:1、通过放录像、录音或生动讲述,使学生仿佛身如其境,产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情不自禁地去思维、去探索。例如,我教“AirPollution”一课时,我就放了一段关于污染的录像,那些由污染产生的可怕的后果深深地触动了学生,为我进一步启发学生理解课文起到了良好的效果。2、找一件能引起学生丰富想象的物品,使学生睹物思情,如英语课教“我的一家”时,教师让学生拿出自己家庭的合影,然后用英语介绍,借以激发学生的家庭观念及热爱父母的心情。利用多媒体教学来激发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如上“Lifeinthefuture”这课时,利用自制的CAI课件给同学看电脑在各个领域中应用的具体例子,使学生对电脑有了感性的认识,激发他们对本课的兴趣,从生理学上来说,教师的自信、兴奋、惊奇、赞叹,对学生大脑两半球神经细胞的活动起很大的作用。因而教师在课堂上要饱含感情,并通过自己健康向上的感情去感染学生,使他们从中受到鼓舞和鞭策,调动起思维积极性,体验到成功的欢乐。

三、设疑法

“疑”是探求知识的起点,也是启发学生思维的支点。会不会“设疑”是一个教师教学技巧的表现。南宋理学家朱熹说:“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一个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注意从“疑”入手,巧设悬念,启发学生思维。换句话说,就是要善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即善于引导学生生疑、质疑、解疑。应当指出的是,设疑不同于一般的课堂提问。它不是让学生马上回答,而是设法造成思维上的悬念,使学生处于暂时的困惑状态,进而激发解疑的动因和兴趣。例如,有一次讲到介词后动词的变化问题,一学生说介词后的动词全部都要用-ing形式,于是我就在黑板上写出一句子:Theboydidnothingintheclassroombut,然后介绍but后用sleep还是sleeping?学生中大多数人都认应用后者。于是,我颇具哲理地启发道:“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多数人手中喔。”这就形成了一个“悬念”,学生大脑皮层优势兴奋中心迅速形成,激起了解决问题的兴趣与需要,然而,我并没有直接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让他们自己回家查资料,第二天告诉我。这样,我不但通过设疑启发学生去思考而且也培养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

四、寻思法

如果说设疑启发重在“疑”,即通过新旧知识的矛盾,了解问题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之间的悬念来启发学生学习兴趣,那么,寻思启发,则重在“思”,即通过引导学生如何解决问题,解决悬念来启发学生。如我在讲道sometime时就列出sometimes、sometime、sometimes然后问学生它们之间的区别。学生们似曾见过,但又说不清它们的区别。于是我就启发他们:some可表示“一些、某”,time可表示“时间、倍数、次”。然后逐步再启发他们sometime表示“某一时间”sometime表示“一些时间”等等教他们用已学过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五、研讨法

教师将启发贯穿于讲练中,通过循循善诱,步步启发,调动全体学生的思维共同研究、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或提出问题后组织学生自己分组讨论,利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这一方法在理解课文和处理难点问题上较为常用且效果明显,特别在用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面尤为有效。例如,我在上“AswanDam”一课时,待学生理解课文后我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问道:“一个国家花费了那么多时间和钱财建造这么一个大坝,应该如何充分利用呢?”然后让学生讨论。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很多主意,我则时而给予鼓励,时而提出反对意见使他们的思维更严谨,看问题更全面。例如,一个学生提出可把大坝上作为公路一段。我就提醒说那会污染水资源,如果一辆油罐车在大坝上翻车了怎么办?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也有类似的条款。其他学生也提出要开发旅游项目、发展水养殖业等等,整个课堂气氛相当活跃,学生思维也非常积极,效果很好。

六、故谬法

教师在讲授知识的重点、关键处,故意出现错误,吸引学生注意力,启发学生思维。如教师讲完某一规则后让学生一起做课堂练习时,可故意犯学生可能犯的错误,从而让他们引起警惕,以免再犯。故谬法的好处是能引起学生高度注意,启发他们积极思维,以探究正确答案,而且记忆牢固。但此法不可多用,否则容易造成学生思维混乱。

七、暗示法

课堂教学时,当学生思维出现故障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手势、表情等种种方法,给学生以暗示,或接通学生的思路,让他顺利得解决某一问题:或提醒学生思维中出现某些偏差,让他们迅速回到正确的思路上来。如教师在处理课文时可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以及一些关键词按段落板书在黑板上,这样在之后让学生复述课文时,如学生遇到困难老师就可以用板书来暗示内容,帮助学生完成复述。

八、点拨法

点拨法也是在学生思维受阻时,引起认知过程中断时给予的指点、启发。所不同的是,暗示启发,教师只作暗示,不明确说出答案;而点拨启发,教师应把某些话说在明处。当然这些话只能说在关键处,否则就谈不上“点拨”了。“有”版权所

九、对比法

强烈、鲜明的对比往往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有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这种方法一般用来帮助学生区别那些似是而非,看来起差不多但实际上有较大区别、容易混淆的词、词组或语法概念等。例如,初中学生往往对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的用法颇感困惑,我就在教现在完成时的同时注意与一般过去加以对比,在教高中学生中把现在完成时同现在完成进行时加以对比,从而使学生从困惑中得到较清晰的概念。

第7篇: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一、 给学生自主表现的空间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地,时时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教师的责任不是把学生训练成像同一个模子刻出来的人,而是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发挥自己的创造潜能,让学生拥有独特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教师放手让学生自己去练、自己去学,就给了部分学生表现的良机。比如有的学生很想成为表演者,就大胆邀请老师和同学参与他的表演,通过表现来实现他的愿望;有的学生在练习时想出了新方法,得到了老师的肯定,那劲儿别提有多得意了。

记得一次英语课上,我要求学生利用提建议为话题而训练口语,当我刚说完:“Shall we have a trip to Shanghai?”一个男生迫不及待地站起来说:“Let’s have a trip to Shanghai,shall we?”另一个女生又说:“Why not have a trip to Shanghai?”有些学生干脆在下面大声地说:“What about having a trip to Shanghai?”由此让我想到,对于学生的表现欲望――哪怕是只有一丁点的智慧火花,我们也必须像母亲呵护孩子一样地去精心保护,多给他们成功的鼓励,这样智慧火花将在他们心中绽放。

二、 给学生自主练习的空间

课堂还要给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尊重他们与众不同的感受。有些学生天生聪明,但有些学生可能在学习上反应显得迟缓些,作为教师就不能心急,要在课堂上给这些学生一些意想不到的表扬,也会给这些需要自信的学生增加勇气和信心。因为足够的自信心,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中之重”。一次英语听力课进行听力训练时,我让小组间进行比赛,学生们兴趣盎然,课堂气氛相当活跃,这时我发现最后一排有一个学生一直低着头,我就走到他身边,轻轻地问:“Can you answer my questions?”他支吾一下:“Sorry.”见他为难的样子,我鼓励他说:“Never mind.Be confident!”后来我才知道,这位同学早已有了问题的答案,而是担心自己说错,怕老师责备。以后的几堂课我经常鼓励他,并寻找机会表扬他。后来,他渐渐地恢复了自信心,我终于看到他自信的笑脸。

从以上事例可以看出,教师只有不断鼓励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他们的创新思维才会更加活跃。

三、 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

课堂教学中如果在适当的时候留给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不仅学生有自由、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而且教师也可以利用这短暂的时间反思前面的教学,及时获取学生的反馈信息,调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尽量减少教学失误。同时课堂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把老师“藏”起来,设法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拓展思路,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例如,当我讲“现在完成时”和“一般过去时”区别时,就让学生自己总结归纳,最后老师简要点拨一下。由此得出的结论学生记忆非常深刻。

另外,“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多给学生提问的机会,就是给教师本身一个学习的机会。现在的学生获取知识、信息的渠道很多,思考问题的角度多而新颖,这是任何一个发散思维能力再强的人都无法相比的。课堂上多给学生一次提问的机会,也就是多给自己一次成长的机会。

四、课堂上多种教学方法的衔接与使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针对学生探求知识过程中遇到的障碍,通过直观演示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思维,获取知识。例如,教表示方位的介词“on”“in”“under”“over”“through”等几个易混淆的介词时,可使用幻灯片投影,也可用实物演示,还可以制作课件,让学生既容易又牢固地掌握这些介词。

在教学中恰当使用现代化手段使学生置身一个真实的语言环境中,全方位地感受语言的刺激,使英语教学情景化,语言学习交际化,学生在轻松活泼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能力,

总之,教师要善于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认真研究,善于总结,积极探索,找到最适合学生的教法,让学生学得轻松,学得快乐,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

参考文献

第8篇: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关键词:课堂教学;低效现象;有效策略

一、什么是低效现象

低效一词本身指的是某一事物作用的效果不明显,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具体到课堂教学中,低效现象是指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导致课堂教学行为偏离高效轨道,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不能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效果较差,无法达成预设教学目标的现象。

二、英语课堂教学中低效现象的产生因素

1、教材资源利用不合理

有的教师对教材体系和内容不完全了解,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有的教师忽视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学习状况,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固步自封,不敢越雷池半步;还有的教师不能根据学生需求适时地调整方法,或直接从网上下载现成的课件,不管是否适合自己的学生,即用于课堂教学,结果是课堂上不能有效的突出重难点,学生也是一知半解。

2、教学目标定位不准确

课程目标是具有导向性的学科阶段目标和终极目标,有的老师在设计课堂教学目标时,简单地借用《英语课程标准》里课程目标的一些描述,结果造成三维目标的分离。在教学设计中,如果把教学目标作为一个摆设,不能引导课堂教学活动,也不能作为教学评价的标准,那么其教学有效性肯定不会太高。

3、教学理念与行为之间不统一

新课程强调合作与交流。但很多教师的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没有探讨价值,小组合作前缺少让学生独立思考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不均衡,学生间的合作不够主动,教师不能给学生充裕的合作时间,忽视对学生合作技能的训练与培养,学生没有思维的碰撞和交流,合作学习流于形式。

4、多媒体使用方式不恰当

多媒体技术是为了促进教学效果而使用的辅助手段。有些教师过度依赖多媒体,把教学内容都打印在屏幕上,完全抛弃了粉笔和黑板,教师就只是起到播音员和解说员的作用,而起不到教师应有的主导作用。此外,有的老师在制作课件时,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尽数罗列,而在使用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结果学生的注意力的最终落点不在教学内容而在课件上,这直接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的理解,形成了一种华而不实的形式主义。

5、评价不得体

在小组精心讨论后汇报结论时,教师的评价往往都只“good”,“very good”等平淡无奇的评语,评判没有标准,好坏都一样,学生的学习热情被大打折扣。部分教师每堂课都对那些优胜队加以赞扬,而忽视了对其他小组的鼓励。有的小组或学生表达出的结果和“正确答案”有较大出入时,教师没有仔细考虑学生的观点是否是正确或者值得肯定的,就直接给宣判“死刑”,并加以批评,这无疑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不良的影响,更不敢表达自己的观点了。

三、促进有效课堂教学的策略

如何在新课程背景下实现有效教学?对此,笔者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以下的探究与思考:

1、适当地调整教学内容,分清主次

比如动词时态中的一般现在时、一般将来时、一般过去时、现在完成时都是中学阶段的重点语法,必须重点掌握和理解,对虚拟语气和定语从句,教材中也出现了,但只需要学生了解即可,教师不必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操练。

2、充分挖掘教材的趣味因素,化难为易

在新课程标准下,英语教材已突破了日常交际活动的范畴,话题涉及到科技、地理、名人、体育、音乐、医学、自然、人口教育、环境保护、新闻、天文气象等。具有学科融合特点的教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满足他们求知的欲望,而且能够引导学生面向社会、了解世界、增强国际意识。但教师必须要善于灵活地运用教材。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兴趣爱好,对教材进行适当的、有科学性的补充和删减,使我们的英语教学课堂更具激情和活力。

3、优化教学形式,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自主和有效学习

作为现代型的教师要行之有效地利用现代各种教学策略,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研究、猜测、归纳等方法获取学习经验,而不应该把他们看成是一味的接受知识的容器,当他们提出自己的想法之后,我们应该给予他们足够的肯定和鼓励。不同班级、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总会有高低、能力参差不齐,所以“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显得尤为重要。

4、合理运用辅助手段

现在的英语课堂中,板书直接影响了教学效率,而多媒体已经被实践证明,它能更好地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使教学内容更具直观形象性,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供了诸多的方便。当然,这种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只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切不可以多媒体的展示来代替学生的文本阅读。只要在实践中认真地去探索,就可以避免或减少出现问题,从而真正理解和认识多媒体教学的内涵,使其为深化教学改革服务。

教育是一种艺术。教师不仅要理解有效教学理念,更要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真正地接近学生,把有效的理念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加以贯彻落实。但愿我们的教学减少更多的低效或无效,最终能够实现教师的魅力教学。

参考文献

1.孙立伟.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常见问题分析与建议,《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12年,第3期

第9篇:现在完成时课件范文

普通中学的英语教师还没有广泛而高效地开展信息技术与英语学科的整合教学,现有的英语教学中存在着诸如缺乏必要的信息技术技能、缺少成熟的学科整合理论指导、学校硬件瓶颈限制学科整合的大面积推广等问题。 

近年来,随着中学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已经深刻地认识到,在中学英语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已经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运用信息技术整合中学英语教学资源已经势在必行。 

一、巧用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环境,让学生主动参与、有兴趣参与课堂教学,唤起学生主体学习意识的前提和保证。学生在轻松而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容易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能够激发其内在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往往需要生动而形象的教育素材。信息技术具有形、声、动画等多种优点,在创设情境、营造氛围方面比传统教学方式来得更直接、更有效。信息技术的合理利用,能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例如,牛津8A Unit4 Wild Animals主要学习一般疑问句句型和动物的名称,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可以设计一个参观游览动物园的情景。伴随着轻松悠扬的乐曲,教师带着学生仿佛走进了一个大型动物园。在动物园里,学生见到了各种各样的动物。当教师点击“小喇叭”图案,学生便能听到一种动物的声音。教师可让学生猜动物的名称:What’s this? S1:It’s a tiger. S2:It’s a lion.S3:It’s a ...接着,教师点击图案的空白处,学生便可以看到该动物的图片,听到该单词的拼读和发音:It’s a lion. L-I-O-N,lion. 

师生接着教学一般疑问句的基本知识。T:Can you describe this lion? S:Yes,I can. The lion...接着教师用同样的方式用英语和学生进行对话。这种运用信息技术的教学方法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听、视、说等感官同步活动,增强教学感染力,集中学生注意力。学生在这种模拟生活真实的情景中边看边说边学习,不仅能很快学会本课的内容,而且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增强课堂互动,从而完成教学目标。 

二、巧用信息技术,突出教学重难点 

信息技术运用到中學英语课堂教学中非常有利于突出教学重点,分散难点。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无论教师的教学水平多高、多么善于表达,但是,一些抽象的知识点还是难以用日常用语表达出来。即使表达出来,也让处于中学阶段的学生云里雾里,不知所云,浪费了有限的课堂时间。在这种情况下,信息技术集文字、声音、图像和动画于一体的优点便体现出来,其生动直观,可以创设教材难以体现的情景和画面,轻松解决这一问题,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便能轻易突出和突破。 

比如,在学习牛津8B Unit 4中的“Grammar”时,其主要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般将来时的被动语态、含有情态动词的被动语态以及现在完成时的被动语态的结构。教师在准备课件时,可以将动词be的时态形式做成彩色粗体效果,而句中的时间状语做成红色粗体。运用这种颜色差异对比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加深印象,让学生自己在课堂上就可以归纳出不同时态的被动语态结构。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还可以节省教师在课堂上的板书时间,只需点击鼠标或操作键盘,就可以轻松地将教学内容清楚地展现给学生,不仅增大了课堂教学容量,还加快了课堂教学节奏,给学生提供更多听、说、读、写的机会,强化学生综合能力,提高课堂效率。 

三、巧用运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广泛运用信息技术,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对学生产生较强的吸引力。在每讲完一个单元的课程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制作一个课件。一列火车从远处缓缓驶入,随着火车的轰鸣声,让学生集体歌唱Hello! How are you?的英文歌曲。然后问学生:“我们班的一个学生坐在这列火车上,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当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上时,教师按动鼠标,只见大家熟悉的某位学生从车上徐徐而下。教师再按鼠标,这个学生的头像慢慢变小,最后钻到车厢里去了。面对疑惑的学生,教师说:“你们想不想知道我们班的这位学生究竟在哪节车厢呢?”学生高声回答:“Yes.”而每一节车厢内都是需要复习的内容,班上学生的头像被教师安排在最后一节车厢。这样,每一个环节自然呈现,顺理成章,而班上学生头像的动画设计则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可以充分调动全班学生积极参与复习,从而体现了将信息技术充分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的技术优势。 

总之,信息技术为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提供了契机,注入了活力。信息技术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具有先天的优势,它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可以将大量的资料有效地运用到课堂中,使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观念,改进传统的教育教学手段与方法,提高中学英语教学的课堂效率和中学生的英语综合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