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林业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一、基本情况调查
所调查的福河和村是林业项目建设比较多的村,均位于镇。福河村辖5个村民小组,344户,1197人。版图面积25.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789亩,山林面积33770亩。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83元。该村主导产业为袋料食用菌,年稳定发展袋料香菇100.6万袋、反季香菇10.1万袋、茶树菇10.3万袋,使食用菌总规模达121万袋。属于县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还被县委、县政府授予小康建设先进单位。该村先后主要实施了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和低产林改造、“世行造林”等项目。现在建项目有天保工程、退耕还林和低产林改造等项目,总投资为128.66万元,年投资55.34万元。其中天保工程项目建设内容是封山育林10570亩(2005年1890亩、年1680亩、年亩和新增5000亩)、人工造林140亩,总投资58.48万元,年投资48.74万元;退耕还林项目为续建项目,即2002年和2003年度实施的坡耕地退耕还林243.6亩,总投资69.18万元,其中年投资5.6万元;低产林改造项目建设主要对低质低效林进行改造,建高效林50亩,每亩投资200元,计1万元。
村位于镇东部,辖5个村民小组,340户1120人。全村版图面积2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040亩,山林面积30100亩,封山育林面积6000亩,人工林面积100亩。板栗面积1400亩,年产板栗30余吨,山羊年均存栏800只,年产鲜菇150吨。年农民人平收入达到5200元。该村先后实施了经济林基地建设项目、中幼林抚育、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多个林业项目。现在建项目主要有天保工程、退耕还林项目,总投资142.65万元,年度投资16.84万元。其中天保工程项目建设内容主要为封山育林5241亩(2004年1561亩、2006年1000亩、年1680亩、年1000亩)、人工造林72.6万亩,总投资16.58万元,年投资6.63万元;退耕还林为2003年和2005年度实施的坡耕地退耕还林443.9亩续建任务,总投资126.07万元,其中年投资10.21万元。
林业项目的实施给农民带来哪些好处,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什么重要推动作用?一是增加农民收入。林业项目的实施,直接或间接增加农民的收入。如退耕还林工程是将补助资金兑付给农户,直接增加了农民收入。人工造林项目以劳务费等形式,将项目资金拨付给了农民。以年度为例,两个村项目共投入资金91.87万元,人均增加收入396.5元。二是促进农业发展。栽植的树木防风固沙改善了生态环境,小气候的改善提高了粮食单产。天保工程中对农村道路维修建设,有效改善了当地交通条件,为农民生产生活带来极大的便利。三是增加森林资源。按照项目的既定目标,完成造林直接增加林地数百亩,同时通过封育等技术措施有效促进林木生长,从而增加了森林蓄积,为农民储蓄了一笔绿色财富。四是改善生态环境。通过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工程实施,加强加快了森林资源保护和资源营造步伐,有效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对农村实现可持续发展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调查了解发现,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或者说农村对林业项目建设有更高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林业项目建设与强村富民结合紧密度还不够,基层盼望增加林业项目的经济价值且缩短收益期。
二是项目投资不够,盼望增加项目资金数量。
三是技术指导服务不够,盼望多提供有价值的林业技术咨询服务。
四是村级组织协调项目有一定压力,主要表现经费不足,盼望能适当补贴项目工作经费。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分析产生以上问题的原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林业特性和林业项目性质决定了项目收益期延长,使在农村实施的大部分项目不能实现短期收益的愿望。众所周知,林木生长周期较长,致使人们比较关注的林木经济价值收益时间要相对延长,如人工造林项目,一般要5-6年,甚至7-8年才能受益,这样就导致一些通过造林致富的项目,不能短时间给项目投资人带来经济效益,这样一定程度影响参与林业项目建设投资热情,也影响项目强村富民作用。
二是以生态建设为主的项目,如正在实施天保工程、退耕还林等工程,主要是通过项目实施,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保护生态环境的目的,因此在人工造林技术上要求按照2:8比例营造经济林和生态林,这就跟农村普遍要求栽植经济效益好的经济林的要求产生一定矛盾。由于生态林经济价值相对较低一些,且收益期滞后,短期来讲,致富作用不很明显。
三是地方配套资金不到位等因素影响项目投资不足。林业项目均要求地方政府要配套一定比例资金,如天保工程要求地方配套20%项目资金,由于我县财力有限等原因,配套资金落实到位率不高,导致项目资金不足。另外,林业项目大多属于静态投资,比如,天保工程补助标准静态没变,从工程实施以来一直未作调整,执行的是按1997年基数测定的各项补助标准,使得有的政策不能兑现,导致项目资金不足问题的产生。
四是林业技术人员责任意识不强、工作重心出现偏差等造成服务不到位现象。
五是现行项目组织实施机制是造成村级工作经费压力产生的原因。目前,我县公益林建设等项目主要依托村一级组织进行实施,公益林建设项目实施起来有一定难度,诸如有许多协调服务工作要做,无疑会增加成本和费用,而项目又无此类经费概算,无法予以解决。
三、意见和建议
针对以上存在问题以及产生的原因,根据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就进一步搞好农村林业项目建设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
㈠统筹兼顾,搞好两个结合。一是要把林业项目建设与强村富民结合起来,与优势特色林业产业发展兼顾起来,坚持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以关系民生、产业发展基地为重点,集中规划,统一实施。二是把项目建设与就地消化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及返乡农民工创业统筹起来,鼓励农民积极参与工程建设,让更多地群众在林业项目建设中得到实惠,脱贫致富,增加收入。以利益激励机制,激发调动广大群众投身林业项目建设的积极性、自觉性,形成上下联动、良性互动的推进机制。
㈡加强队伍管理,增强项目建设责任意识。对照科学发展观要求,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摒弃影响发展的方式方法和体制机制,加强制度建设,严格责任追究,切实增加项目管理以及项目建设人员责任意识,为农村项目实施提供及时有效优质服务。
㈢着力完善项目实施管理机制。多年以来,对项目(主要指公益林建设项目)实施管理机制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诸如公司造林、大户造林和委托村级组织实施管理等,均存在一些题,影响到了项目质量,有必要进行进一步完善。根据调查分析,结合我县实际,建议公益林建设项目可以直接委托产权人所有人组织实施,不再委托其他单位组织管理。这样一来可减少中介环节,节约经费支出。二来增强项目建设人的责任,提高项目建设质量。
㈣多渠道筹集资金,缓解项目资金压力。项目资金投入不足,对项目质量以及项目建设影响较大,因此,要多方、多渠道筹集资金,切实增加项目资金投入。同时,政府逐步加大对项目资金的配套力度,确保项目配套资金不落空,足额配套到位,有效解决项目资金不足的局面。
近几年来,**林场等市直事业单位农林渔工多次到市政府上访,强烈要求认定为全民所有制职工,并以全民固定工身份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我作为主管全市企业改革和社会保障工作的负责人,深深体会到市直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改革既势在必行,又任重道远。如何在全力支持事业单位推进改革和尽量保障广大群众基本利益这两个方面,搭建一座和谐桥梁,实现二者的双赢?带着这样的思考,我选择了农林渔工的养老保险改革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和认真解剖。
一、情况复杂
市直事业单位农林渔工主要分布在**林场、**林场(即市林科所)、市农科所和市水产良种场四家单位,共445人,其中在职农林渔工256人,已退休农林渔工189人;市农科所还有移民农工144人,其中在职115人,已达退休年龄、人事未办理退休手续29人;其中市水产良种场20名渔场工人已于XX年12月按工龄每人每年1209元,另加1万元养老保险费实行了“买断”。未参保的农林工人数较多,情况复杂。
1、政策依据不足。全省是从1996年元月起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依据是湘政发[1996]3号文件,只明确机关事业单位的国家干部、全民固定工、劳动合同制工人和人事、工资关系挂靠在机关、事业单位或在人才交流机构的人员为参保对象,而农林渔工不属于此参保范围。但这四家单位的农林渔工相继进入被冠以“事业单位性质”帽子的事业单位工作,因而不属于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范围。致使这些人一直被排斥在两个养老保险之外。他们强烈要求比照同单位职工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但政策依据不足,因为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全国没有统一的政策,全省仍处于试点阶段。
2、改革方向不明。当前,全国事业单位改革方案尚未出台,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职能性、社会公益性和生产经营性三大类的改革方向尚未确定。市农科所是我市唯一正处级差额拨款的农业科研机构,改革走势不甚明确。市林科所也是我市唯一科级差额拨款林业科研机构,市政府已于XX年将**林场、**林场确定为公益性林场,拟由市林业局主管转交市建设局主管,市政府已委托市建设局拟定接收方案。
3、身份参差不齐。这些农林渔工中既有建场初期的老资格,可以追溯到50年代,又有自然增长的;既有棉科所、旱科所和农科所合并而来的,又有从外地移民而来的;既有下放知青,又有从外省区调入的;既有编制部门签发编制计划、劳动部门批准招收的,又有主管部门批准招收的;既有按事业单位固定职工管理的,又有分配给土地按农民对待的。若按资历深浅、年龄大小、进场时间长短确认其身份,无法做到公正、公平,相关职能部门也不好操作。
4、收入来源不一。**林场每年财政拨款105万元,无自营收入,人平每月338元。**林场每年财政拨款104万元,自营收入15万元,人平每月661元。市农科所每年财政拨款120万元,科研经费10万元,人平每月374元。水产良种场每年财政拨款10.5万元,自营收入5万元,人平每月431元。
5、参保成本不低。如果比照同单位固定工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按在职人员月平918元作为缴费基数,现行缴费比例27%,离退休人员月平1012元养老金标准,仅对**林场、河洑林场和市农科所进行测算的结果表明,这三家单位246名在职农林工月缴养老保险费60973元,179名退休农林工月支养老金181148元,每月收支两抵缺口120175元,全年收支缺口1442100元。现有在职农林渔工年龄普遍偏大,收支缺口会呈直线上升趋势,给同级财政背上沉重包袱。类似这部分农林渔工,部分区、县(市)还有近XX人,牵一发而动全身,势必引起连锁反应。
二、问题突出
1、参保无门。在开展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之初,农林渔工的问题已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由于国家、省均无明确政策,一直被耽搁下来。近几年,这部分农林渔工一直向市政府、相关部门和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处反映,希望能按湘政发[1996]3号文件精神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市机关事业单位社保处也积极向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汇报,至今未能很好解决。
2、生活无助。这些农林渔工虽然高高兴兴地在人事部门领回了退休证,却没有享受到应有的退休待遇;虽然按时,却不能足额领取退休费,仅为正常退休费的57%左右,**林场和河洑林场农林渔工人平退休费分别为450元、600元,市农科所最低,仅为200元,该单位移民农工到退休年龄,只能享受一次性补助300元;**林场在职不在岗的农林工,单位仅仅发给每月50元生活费,远远低于城镇低保水平。
3、心理失衡。这四家单位的国家干部、固定工和合同工都已在机关事业单位参保,其中**林场已实行了社会化发放,退休人员人平领取基本养老金分别为975元、1243元、1077元和845元,而退休农林渔工(除水产良种场退休渔工外)仅为450元、600元、200元,对比同一单位农林渔工退休费相差一倍以上,最多的相差5倍以上。收入差距过大,心理严重失衡。
4、缴费无力。**林场、河洑林场和市农科所的246名农林工,全年需缴纳养老保险费731676元,而已参保的国家干部、固定工和合同工每月需缴纳养老保险费33476元,全年需缴401712元,两者合计共缴纳养老保险费1133388元。若将移民农工计算在内,全年需缴纳的养老保险费在150万元以上,仅凭这几家单位现有财力是难以承受的。
三、积极应对
1、深化改革。坚持养老保险低起点、广覆盖的原则,采取先改制、后参保的办法,推进市直事业单位农林渔场改革。参照湘政办发[XX]7号文件,先将这几家单位改制转企,将在职和离退休人员整体划归市劳动社保处管理,未参保的农林渔工统一纳入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范围,移民农工享受国营企业“两个置换”优惠政策,进入城镇企业基本职工参保范围。
摘要本报告专注于林农创业现状及效果分析,指出林农创业的态度及取得的成效。此次调查主要采用实地走访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并穿插引用文献法。山东省沾化县的经济林种大都为冬枣这种经济林果,近年来当地林农开始开发多种盈利途径,主要有开发林下经济、培育果树幼苗、冬枣深加工等,这些附带行业的兴起大大提高了林农的收入水平并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但其中存在的问题也是多方面的,比如大部分林农的创业积极性不高以及创业林农缺乏技术支撑等。此次报告针对这些现状进行综合分析,整合沾化县发展林业经济的优势和经验,对其做出一定推广。同时发现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冬枣沾化县林农创业
一、山东省沾化县背景介绍
(一)地理位置概况
山东省沾化县坐落在渤海之滨,县城位于美丽富饶的鲁西北黄河三角洲开发区,属于环渤海“金项链”上的重要一环,是黄河三角洲开发和“海上山东”建设两大跨世纪工程的主战场之一,是胜利油田的重要采油区,所属的环渤海湾经济区已列入本世纪国家重点发展区域。此外,沾化县海洋、土地资源丰富,有海岸线171公里。全县拥有土地332万亩,人均占有9亩,是山东省人均占有土地最多的县。其中有110万亩耕地,100万亩滩余,70万亩滨海草场。土地的多样性特点为农牧渔业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且土地资源多为盐碱地,非常适合冬枣果树这种耐盐碱性作物的生长,由此,借助这些独特的优势条件,沾化县发展起了冬枣产业,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产业链,正在朝着打造一个真正属于沾化人民自己的品牌的方向努力迈进。
(二)经济背景介绍
近年来,沾化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抓住发展不放松,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呈现强劲发展势头。
沾化县政府下大力度招商引资,引进外部优势企业,以此来带动沾化县固有企业的发展。在招商引资的同时,县政府也尤其意识到了对外宣传的重要性,同样下大力气对沾化县的经济和品牌优势进行对外宣传。其中一年一度的沾化冬枣节就是一个很典型的例子,通过邀请社会各界知名人士出席冬枣节开幕式并举行大型文艺活动,沾化冬枣及整个沾化经济产业都在无形中对外界进行了宣传,尤其现如今随着开发环渤海三角洲的跨世纪工程提上议事日程,这对沾化县的经济发展来说无疑又是一个很大的机遇和挑战,相信这种机遇和挑战也会渗透到广大林农心里,引领他们积极创业,共同致富。
二、当地林农创业概况
此次调查主要针对沾化县当地果农,尤其是刚刚开始创业不久的果农,对他们的创业行业、创业原因、创业规模、创业收益及他们的创业背景等方面做详细的调查并做出相关统计分析,通过这些现象的分析及数据所反映的结果,进一步分析现象背后所存在的实质问题,以此来得出相应的结论。数据汇总分析如下:
(一)创业行业
调查显示,沾化县林农大多以经济林果的出售为主要创业行业,比例占到了91.5%,其次,林下资源的开发以及种
苗花卉、林果深加工这些行业也都占据大部分比重。在调查中我们了解到,林农之所以优先选择此种创业行业,主要原因是因为此行业起步简单且获益较快,这对于刚刚开始创业的农民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吸引力。
只是问题在于单纯的经济林果出售根本不能满足林农创业的需求或者说达不到创业的标准,但是从一方面考虑,广大林农毕竟只是农民,很多时候不能及时的意识到一些问题,比如说开发林下资源、林果深加工等行业都是很好的考虑方向,尤其在当前沾化县经济如此突飞猛进的背景下,全县正朝着一个优良的方向稳步发展,外界更多的了解到了沾化经济的发展状况,也有越来越多的外界商资注入进来,沾化县经济的发展正站在一个很高的全新的起点上,在这种社会背景下,如果林业创业只是单纯的局限于出售经济林果,那就等于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和机遇优势。此外,随着对外的不断开放,以及当代物流业、网络信息业务的不断发达,以及人们对绿色无污染健康食品的追求,林果深加工产品无疑将是一个很好的机遇,有着大量的市场缺口和市场份额。
(二)创业原因
由上表可看出,大部分林农的创业原因还是集中在收入无法满足日常生活支出上,这表明林农的整体经济水平及生活质量还有着很大的提高空间,都有待进一步改善。同时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原有的林业经营模式不能带来很好的经济收益,或者说至少不能满足现有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了。同时,数据显示只有30%的林农是出于真正想在林业方面大干一番,真正想在此创立自己的行业才想到林业创业的,这就表明大部分林农对林业创业都没有较高的热情,只是把它当作一种增加盈利的途径,而这对于林业创业及林业经济的长远发展来说是极其不利的。
(三)创业规模
由于被调查者大都处于创业初期,所以创业规模均比较小,且根据不同的创业行业,他们的创业方式大不相同,比如注重开发林下资源的只是在种植经济林种的同时附带种植林下资源,对于这些林下资源的处理方式也大都为单纯出售这一种。而那些进行果品深加工的创业者也只是初步成立了自己的小工厂,工厂规模也相对较小。所以总的初期创业规模都处于一个相对较小且紧缩的状态,但调查中我们了解到,还是有70%以上的创业者表示想把自己的创业行业做大做强,尽管需要一定的时间,但他们愿意逐步摸索逐步改进,将林业创业做出自己的品牌。
(四)创业收益
调查显示,35%的人表示创业前后家庭收入状况发生了很大变化,57%的人表示变化一般,另有8%的人表示变化很小。分析这其中的原因不难发现,被调查者大都处于创业初期,所以创业的回收率还处于一个很低的阶段,因此创业给他们带来的经济收入的变化也就自然不会很大。
(五)创业者背景
调查发现,创业者年龄大多集中在30―45岁之间,均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即这些创业者身上都承担着家庭的重任。另外,我们对创业者的受教育水平做了调查发现,初中及以上学历的占到57%,占创业者的绝大多数,本科、硕士、博士生几乎没有。
三、当地林农创业的特征
(一)创业者思想保守,行业类型缺乏创新
调查发现,沾化县果农创业行业类型大多倾向于更加稳定的销售经济林果方面,只有很少的一部分创业者想到进行深加工或者开发其他资源等方面,再加之创业者的受教育水平均较低,这就导致他们本身的知识储备及知识素养相对较低,因此,在创业经营这方面也有着很多的欠缺。创业不同于单纯的种植业,单纯的种植业只需要技术就足够了,但是创业不仅需要相关过硬的技术,还需要一定的管理思维和多动的大脑,即要有主动思考的意识,勇于创新的精神,还要有面对失败的勇气。
(二)原产地域保护不够,品牌保护意识差
虽然早在2002年7月沾化冬枣原产地域保护就通过了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原产地域产品保护办公室组织的技木评审[1],但原产地域保护工作还远远没有落到实处。经济目光短视导致大量冬枣苗木外运,而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如光照、气候、土壤等都会影响冬枣的品质,因此外地冬枣的上市既对沾化冬枣的外埠市场造成冲击,也会对沾化冬枣的品牌形成负面影响。品牌保护意识差的另两种表现是:前几年兜售假冒“沾化冬枣”,在当地坑骗了购销商,在外地砸了沾化冬枣的品牌;近几年枣农错误地认为越青越耐储存,“采青”出售和贮藏,致使冬枣总糖量不足10%,影响了冬枣的口味和食用价值[4],从而对冬枣品牌造成冲击。
(三)创业集群效应严重,利弊共存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沾化县当地果农进行林业创业的集群效应尤其严重,即创业者大都集中在同一个果树园区,而且这同一个果树园区内的创业类型又大都相同,这一点是利弊共存的。
弊端主要在于这种集群效应在形成良好的宣传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一定的弊端,因为创业者大都集中在同一种植园区,这就很容易形成一种内在竞争,如果这种竞争机制有人把控,使之朝着一个健康、科学的方向去发展,那么这种竞争的存在是对冬枣创业的发展有利的。但一旦这种竞争失去了统一的把控,只是借助单纯的市场来自我调节自我掌控,那么这种自我调节往往会使得这种竞争向着一个非正常的、病态的方向发展,最终会导致一种恶性竞争的形成。
四、当地林农创业调查所得出的结论
(一)创业项目源头把控力度不够,冬枣品质不过关
沾化冬枣形似小苹果,又名苹果枣,属大枣类型。而现在市场上的沾化冬枣已经出现了一些异化,如果型异化、口感较差、脆度降低等。据当地农业技术人员推测[3],这与枣农滥施农药尤其是激素类农药有关;长期栽培中衍生的品种退化也是造成品种不纯的一个重要原因。冬枣大面积栽培后
病虫害十分严重,而当地枣农的病虫害防治技术落后,无公害生产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滥用农药。久效磷、甲胺磷等国家明令禁用的剧毒农药却被林农一直在使用。二是滥用激素现象严重。以赤霉素为例,许多枣农在冬枣果实膨大期多次喷用,使商品果的激素残留严重超标,果皮增厚,脆度降低。三是化肥使用量超标。无公害农产品施肥以有机肥和无机肥相结合为主要方式,有针对性地施用微量元素肥料。
(二)当地政府政策支持力度有待加强
调查中我们发现大多数果农都反映,他们很认可政府组织的不定期培训班,通过培训班的学习他们确实懂得了好多种植方面的专业知识,懂得如何育苗,如何除害,最终培育出优质的冬枣产品。但是现在的发展已经让他们不能满足于这些单纯的种植培训,他们需要更加发散性的知识来弥补他们在创业方面的不足,也就是说当地政府在冬枣种植上的支持力度还是有的,但是在林农创业方面的支持力度还是不够大,这不单单只是表现在组织创业培训班,更有资金、政策、宣传力度、营销渠道等多方面的因素,而这些都是果农创业初期大大需要的,因此,当地政府应在支持林农创业方面加大力度。
(三)创业者本身素养急需进一步加强
调查中发现创业者的学历水平大都较低,其本身的只是储备也自然较低,对于真正的创业他们具备的相关知识几乎为零,这就导致了他们在很多方面都考虑的不够周全,甚至不知道该如何去经营一个企业,缺乏一种企业家精神。因此他们急需政府及社会各界为他们注入一股新鲜的、高素质的人才,以此来带动相关创业行业的发展,为这些创业者们做出系统的企业发展规划,对企业各阶段的发展做出明确的定位,这样才能逐步改善这种创业行业高层架空的状况,用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思想体系来经营这个企业,这样沾化县以冬枣为主的林业创业才能逐步做大做强,走向更加广阔的市场。
五、总结
沾化县围绕冬枣展开的林业创业总的来说发展模式还比比较看好的,能借助其独特的地理优势开发出自己的优势品牌,这本身就值得全国各地拥有相似资源的省市去借鉴,去学习。同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林业创业也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对今后沾化县冬枣附带品牌附带产业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但同时也要注意随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正确面对着一些列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同时,联合政府部门、果农本身及社会各界共同出谋划策,共同解决这些问题,消除不利因素,勇于创新,形成自己独特的优势品牌,将企业逐步做大做强,以此来提高果农收入水平,进而带动整个当地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春杰,谢韶颖.滨州市冬枣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林业科技开发.2003(2):61-62.
[2]柳桂林.对滨州市冬枣发展的建议.北方果树.2002(5):33-34.
[3]郑军,孙宪芝,韩祥铭.沾化县冬枣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山东农业科学.2006(2):104-106.
1.查清全市范围内各类林业用地的面积资源及权属关系;
2.查清全市所有林木总蓄积量,各林种、树种组、龄组蓄积量、疏林地和散生木以及四旁树木蓄积量;
3.查清全市人工林面积和蓄积量;
4.调查计算林木生长量、消耗量和枯损量;
5.查清全市城市森林资源;
6.进行一般造林、更新造林、重点公益林和速生丰产林建设以及森林经营等规划设计;
7.提交全面、准确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成果。
二、调查方法
本次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属二类调查。当、市郊(含市林场)按照省林业厅《省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实施细则》规定的方法进行。、及区可在建城区等距布设网格,按5%的抽样比,抽取一定的调查点,在第一象限内调查东西为0.5km,南北为1km的长方形区域,以此推算市城区的四旁树木总株数和总蓄积量。县、区及市林场抽调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具体操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和市农委林业局有关专家和技术人员对调查工作进行技术指导。
三、调查步骤和时间安排
本次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时间安排如下:
年3月31日前,向同级党委、政府汇报,成立二类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落实调查经费,组建调查队伍,赴外地参加学习,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专家对我市调查人员进行技术培训,县、区和市林场配置必要的调查仪器设备,准备相关技术资料;
县、区及市林场分组开展外业调查;
对外业调查资料进行整理,录入、绘制相关图表,撰写调查报告;
市农委林业局组织专家对调查结果进行评审,并将评审后修改完善的调查结果报市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市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汇总县、区及市林场的调查结果,形成调查报告,上报市政府和省林业厅审定。
四、主要措施和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量大、环境艰苦,县、区政府要切实加强领导,相关部门要通力协作,林业主管部门要认真抓好具体实施工作。市政府成立市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领导小组(名单附后),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负责指导和协调全市的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工作。县、区政府要成立相应组织,指导和协调辖区内的调查工作。
【关键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建议
1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的不足
1.1缺少系统完善的行业管理制度
尽管当前我国对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有了认知,但仍然缺乏系统完善有效的管理制度,或没有完全落实、执行已经存在的规章制度,对制度里的某些技术规范理解执行不到位或有偏差。如在造林工作中,重造林轻管理,重设计轻施工,重验收轻监管;在森林采伐中,重设计轻施工,重办证轻监管,重规章轻执行。特别是在县乡基层,林业行业管理制度的健全与否及好坏,直接影响到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可否顺利展开,直接影响到林业生产建设成效。
1.2技术力量不足,缺少专业技术人才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工作内容涉及的方面广、专业性较强,因此对林业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要求较高。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工作队伍不够稳定,林业技术人员缺乏完整的知识结构体系、技术功底有待加强。如笔者所在的枝江市,辖8个镇1个街道办事处,194个村,土地总面积1310.4平方公里。仅设有延伸派驻机构(林业管理站)4个,现有14人。市林业局下设二级单位市林业技术推广中心(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现有9人。目前,全市林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人员结构不合理,知识结构老化。而基层林业工作任务繁重,每年需要承担造林作业设计(验收)、林木采伐作业设计(验收)、森林资源动态监测、森林资源评估、林业技术推广、天然林及公益林区划界定等大量工作,基本处于赶时间、赶进度状态,无法保证工作质量。这一现状,不仅降低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质量,还给林业工作留下相当大的隐患,远远不能适应当前林业工作需要。
1.3技术手段落后,缺少专业技术设备
林业调查工作在野外进行且作业面积广、野外环境恶劣、存在一定危险性。在白天完成野外调查工作后,晚上还要整理调查数据、编制调查报告等,因此该行业很难吸引到能力强、高素质的优秀人才。由于政策和经济因素影响,林业调查野外工作所需的交通、通讯、平板电脑及劳动保障等无法落实或配备不足,进一步加重了林业技术人员的工作任务,体力和脑力易出现超负荷状态,严重影响了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质量。在日常工作中,少数地方及个别人员在从事林业资源管理时,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工作质量无法保证。
2加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有效建议
第一,提高认识。要想有效落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相关领导和工作人员都应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充分了解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重要作用,做好相关的业务培训教育活动,继而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保证该项工作的顺利实施。领导应该具备长远的战略性眼光,抓紧落实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制定科学可行的制度和明确具体的目标,利用学习培训制度来提高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在学习中进步,在工作中成长。
第二,改善工作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中,需要改善工作人员的工作环境,提高其薪资待遇,适当增加相关的生活补助,这样能够调动人员的工作创造性和积极性,提高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质量。另外,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工作的物质基础就是资金的投入,因此在实际工作环节需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及时更新老旧落后的设备,继而提高工作效率,达到理想的工作效果。
第三,创新技术。对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而言,其对技术的要求较高,但是目前我国在这方面的技术不够先进,难以满足实际的技术需要,严重影响该项工作的有序实施。面对这种情况,必须要加强先进技术的研究和创新,积极开发与研制新技术,引进国外先进的技术,促进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同时设计人员可以合理应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构建林业地理信息体系,并结合遥感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等,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提供技术支撑,进一步提高工作的效率及质量。
第四,明确方向。随着林权制度的深化改革,传统的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不够系统,内容过于单一,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因此需要明确方向,将设计成果与林业系统进行有机结合,做好相关的检测、调查和监管等工作,从而有效保护林业资源,为林业的发展指明方向。同时林业资源调查不能闭门造车,需要加强与木材市场的联系,及时准确掌握市场动态信息,有针对性和计划性调整工作方案,提高调查规划设计的质量。
第五,加强队伍建设。林业系统内部可以有针对性进行招聘,选择具有过硬业务素质、较强工作能力和责任心的人员,这样才能为工作的开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同时组织人员学习新的方法和知识,做好培训学习活动,从而增强人员素质,确保工作质量。由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涉及各方的利益,部分人员存在权钱交易的想法,这就需要加强人员的法制教育和思想学习,通过激励机制的建立来调动人员的工作创造性,提高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热情,如对工作成绩突出者予以肯定和物质奖励,并作为单位职称晋升和评优树先的优先条件。
Y束语
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属于一项复杂而系统的工程,具有较强的综合性和专业性,在实际工作过程中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如认知不足、受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制约、人员专业技术水平不高、监管薄弱等,严重影响林业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降低调查规划设计的质量。基于这种情况,必须要结合实际工作状况,提高认识,改善工作环境,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技术、明确方向,加强队伍建设,这样才能有效解决调查规划设计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提高林业资源管理的效率,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韩克峰.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存在问题与对策探究[J].中国林业产业.2016(09).
[2]高峰.浅析林业调查规划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国林业产业.2016(09).
风俗习惯几乎毫不知之。为了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子孙的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活动。
风俗习惯作了进一步的调查。解我侗族人民祖祖辈辈流传的各种传统文化活动和风俗人情。本假期里我对我村的侗族人民的各种文化。
来源于秦汗时期的骆越”信仰多神,侗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崇拜自然物,主要从事
以生产鱼梗稻为主,农业。兼营林木。善用稻田养鱼,林业以杉树著称。侗族主要居住在广西的西北部,湖南,贵州的南部。
各种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历史,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文化,传统。
同其他民族一样,侗族是中国56个民族的少数民族之一。也有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活动,民族风俗。比如说侗族大歌,山歌,芦笙舞,芦笙踩堂等等。其中芦笙踩堂是比较大型的活动,侗族和苗族都有的一种传统活动。每年都有一次,但是各个地方举行的活动不尽相同。
所以对这个传统活动做了比较具体的详细的调查。本次调查为了更具体的解芦笙踩堂。
芦笙踩堂是一种大型的传统活动,前面已经提过。活动流程包括几个节目,首先是活动负责组织向现场撒纸包糖,跟着就是青年男子也义务的向现场的小朋友发糖果,这个流程主要是引起现场的气氛,其次就是跳芦笙舞,芦笙舞是由吹芦笙的青年男子和穿着传统民族服装的青年女子一起完成的这个节目是纪念我祖先的一项主要活动。再次就是进入活动的了这个流程包括侗族大歌和比芦笙。唱侗族大歌是侗族人民最拿手的一种活动。住在侗乡的侗族人民,侗族大歌都是自编自唱的因此这个节目也就是所有流程中最热闹的唱侗族大歌的人都是当地比较有名的中年妇女----歌仙”当然这些歌也是自己编的唱歌开始的时候,歌仙”一起唱,随着就是哆耶”哆耶”也是属于侗族大歌的一部分。不同的阵营”不同。
芦笙踩堂里面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哆耶”开始时,哆耶”侗族人民每次大型活动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因此。活动组织负责人叫上在场的青年男子们围成一圈,再由”歌仙”中的一位带头唱”哆耶”其余的人都只是跟着唱后面两个字。唱着祖国的美好未来。赞扬着党给人民的爱,感谢党给我带来的美好今天。
就是比芦笙”所谓的比芦笙就是几个芦笙队在一起吹,随着”哆耶”结束。再由芦笙评判组评出哪个芦笙队吹的芦笙最响亮谁就是最后的获胜者,这就是比芦笙。社会调查报告格式社会调查报告怎么写中学生社会调查报告大学生社会调查报告
这就是活动的全过程了
这种活动在各个村寨都有不同的举行办法。村举行办此活动的日子是正月初八。之所以选这个日子是因为古代的老人们希望我村的人民们生活过得正正稳稳的永远奋发图强,当然。八八发财”还有一个值得说明的就是村举办此活动的地点也是一个有特别意义的地方。人民常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所以祖先们很久以前就选择我村附近的一个比较高的山头做为我踩堂的一个固定的地点。祖先们希望他未来的子孙们奋发向上,步步高升。因此,正月初吧当天村里的青年男女们三五成群的相约到此山头去等待活动的开始。
村里派有一个专门的人走街串巷的叫喊,村举办这活动之前还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环节那就是正月初八的前夕。叫喊的目的就是通知人们明天去哪里举办活动,另一个目的就是要唤醒沉睡一年已久的祖先们灵魂同我一起去庆祝传统活动。因为在村里流传中说只要叫醒了祖先们活动的当天我就能很顺利的举办此活动,同时天气也会顺着我意,去参加活动的人们也会安全的回家。
那当然也是关于”踩堂”传说了听村里面的老人说,还有一个传说。如果正月初八”踩堂”当天天气特别的好的话,那么这一年我村的人民的生活就会更上一层楼。因为,祖先们会保佑我那一年,风调雨顺,稻香鱼肥,外出挣钱的人们也会一切顺意,村里的人们也会和和气气,幸福美满。
一等奖(5篇)
1、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成功典范
――关于义乌发展经验的调查报告
(省委办公厅 舒国增等)
2、关于在我省开展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的调研报告
(省发改委 姚作汀等)
3、公共财政与和谐社会建设
(省委政法委课题组)
4、杭州市青年农民工城市融入现状实证分析
(杭州团市委 董 悦)
5、“浙中城市群”建设与发展若干问题的调查研究
(省委党校 陆立军)
二等奖(10篇)
6 关于我省流动人口若干问题的调研报告
(省政府办公厅 潘捷军)
7 农村土地制度市场化改革的障碍与对策研究
(衢州市委政研室 徐延山)
8 浙江省区域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与对策研究
(省国土资源厅 王松林等)
9 具有浙江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研究
(省科技厅 蒋泰维等)
10 浙江生态省建设中的水资源补偿机制研究
(省物价局柳萍等)
11 关于创新浙江民营经济发展模式的对策研究
(省政府研究室 陈广胜)
12 关于加强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调研报告
(省人事厅 陈仲方等)
13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民俗文化传承
(省委宣传部 童芍素等)
14 从“民主恳谈”到“参与式预算”
――基层民主的温岭模式调查
(温岭市委宣传部 曹 鸿等)
15 关于有效控制海洋捕捞强度、继续做好渔民转产转业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工作委员会 蔡洪法等)
三等奖(20篇)
16 关于我省淘汰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落后生产能力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提案委员会 叶子挺等)
17 浙江省异地商会党建工作调查及思考
(省委组织部课题组)
18 加快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努力构建新型农业服务体系
(衢州市委 厉志海)
19 关于“八郑规程”的调查与思考
(绍兴市纪委 史济锡等)
20 关于浙江省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情况调查及对策建议
(省社科院 杨建华等)
21 宁波市改革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研究
(宁波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22 浙江省块状经济发展报告
(省经贸委 丁耀民等)
23 关于我省城镇养老服务业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的调研报告
(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 韩春根等)
24 实施旅游国际化战略,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研究报告
(省旅游局 纪根立等)
25 以群体性突发事件处置为抓手,全面提高我省领导干部应急管理的能力
(省委党校 吴锦良)
26 对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调查与思考
(省委办公厅 王文滋)
27 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政策研究(省卫生厅 李兰娟等)
28 “庆元模式”对服务型政府建设和乡镇体制改革的启示
(省委党校 何显明等)
29 发挥公共财政作用,推进科技自主创新
(省财政厅课题组)
30 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地位和作用
(省委统战部课题组)
31 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
(省政府办公厅 施清宏)
32 关于全省法院努力实践“三项承诺”的调研报告
(省法院 包祥水等)
33 关于浙江省征地补偿和被征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有关情况的调研报告
(省法制办 周小平等)
34 从我省地方立法民主实践探索推进地方立法民主化的对策
(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 李步星等)
35 《浙江省殡葬管理条例》立法质量评估报告
(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 丁祖年等)
优秀奖(30篇)
36 浙江省涉外知识产权保护状况调查
(省知识产权局 陈小英)
37 2006年浙江城镇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研究
(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 施幼薇等)
38 台州政府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研究
(台州市委 张鸿铭)
39 浙江省民营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研究――以台州为例
(台州市委政研室 郑楚森等)
40 浙江省政府外债负担问题研究
(省财政厅课题组)
41 关于乡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省委宣传部 沈立江等)
42 提升合作经济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
(省农办 邵 峰)
43 生态功能区划与主体功能区划关系研究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刘 亭等)
44 浙江省产业结构调整与金融支持研究
(人行杭州中心支行课题组)
45 浙江省慈善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省民政厅 吴桂英等)
46 长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发展趋势与浙江城市化战略调整
(嘉兴市委办 张才方)
47 缓解我省小企业融资难的几点思考
(省中小企业局 吴家曦等)
48 浙江省软件产业发展前景及对策建议
(省信息产业厅 高鹰忠等)
49 浙江省民营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建设调研报告
(省工商联课题组)
50 关于推进欠发达地区人口和产业集聚、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调研报告
(省农办 王良仟)
51 实施生态移民工程,扎实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丽水市委政研室 李 华)
52 关于外来流动人员信教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省委统战部课题组)
53 全省国有林场改革与发展调研报告
(省林业厅 陈铁雄等)
54 推动全民创业,实现富民强市
(绍兴市委政研室、市府办谢卫星等)
55 完善村级治理机制研究
(绍兴市委组织部 方建平等)
56 对浙江工业产业竞争力的调查与分析
(省经贸委 陈卫东等)
57 构筑以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联盟、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建议
(省政府参事室调研组)
58 打造浙江省文化创意中心区的调研与建议
(省发展规划研究院 朱李鸣等)
59 浙江经济增长与三大需求关系的初步分析
(省发改委 钱建鑫等)
60 现代化进程中温州农民的社会分化问题分析
(温州市农办 谢小荣)
61 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和社区工作问题研究
(省委组织部课题组)
62 金华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模式创新调研报告
(金华市委政研室 胡新民)
63 吴兴区关于构建新型困难群众救助体系的调查报告
(吴兴区政府 施根宝)
64 关于推进“海上法治”的调研报告
(舟山市“推进‘海上法治”’课题组)
关键词:林业调查规划设计;林业生产建设;地位;作用
林业调查对象不仅包括国有林业局以及自然保护区,还包括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者县级形成区域,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就是合理规划和设计林业以后的发展方向,可引导和促进林业建设工程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获得较全面和正确的目标详细内容后利用文字、图表等形式将具体林业任务展示给人们。从林业调查规划设计在林业生产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强化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的策略这两个方面进行论述。
1地位和作用
1.1可起到基础保护作用
社会对于生态资源的需求量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呈现出逐年剧增的趋势,因此,在我国社会发展中,重点关注了资源保护项目,我们发现,项目在实际发展过程中,因为存在资源保护机制严重缺失以及严重缺失科学化管控手段、管控机制等导致项目未能顺利进行,尤其是在林业调查规划项目的实际建设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第一是不能全面维护有价值的信息,二是缺乏具有针对性和合理性的调查报告,严重制约了整体信息处理项目实效性,基于此,林业部门必须要重点关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问题以及建立健全完整的数据以及信息收集机制,对规划项目合理性的调控进行进一步强化以促进基础保护作用有效加强。
1.2起到林业生产保护作用
林业生产可为人类生产生活提供基本资料并给予一些南方城市提供可使用林木来完成房屋搭建,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要重点关注林业保护,但是项目开发实际情况是:林业项目发展进程的开发框架常常为掠夺式,经济利益第一,缺乏必要的管理手段以及林业调查规划设计,直接导致了林业生产保护项目出现问题并带来不良生态安全隐患。基于此,林业部门以及企业必须通过显著提升林业调查规划项目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来促进林业调查研究综合评价效果得到真正发挥,从根本上提升管理人员的认知程度以及林业生产保护意识,通过统筹整合和处理内部矛盾来确保林业生产保护措施得以有效落实。
1.3起到个人权益保护作用
林业调查规划项目可助益林业生产发展建立,具体体现在:我国林地发展中主要采取承包制,导致实际发展进程中出现使用权和所有权不明确的问题。基于此,林业部门提出了协调处理各方面关系以及实现整体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目标的策略,提出了综合整理不同信息和数据的措施,可在基础数据支撑下显著提升整体管理结构的客观性和公正性,确保有效兼顾各方利益以及促使个人合法效益得到有效维护。
1.4起到经济生态效益协调作用
林业部门需要在林业发展进程中一直秉持可持续发展道路并建构具有全面性的协调管控机制,统筹落实经济结构以及生态发展结构。如果想做到快速经济发展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则需要建立健全完整的可持续发展框架,基于此,林业部门需要从科学结构建立的角度出发并需要管理人员对林业调查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以及有效管控,同时,林业人员需要显著提升自身实践能力以期为调研报告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
2强化策略分析
2.1充分融合科技手段
在传统林业调查规划项目中,多数为人工操作,然后在数据收集结束后利用计算机进行制图,给予综合分析,但是随着数据的不断增多以及收集环境的转变导致传统处理机制不能顺应时展框架,基于此,林业部门必须要建立完整健全的调查规划以及建立技术化和信息化措施,在提高统计速度的同时建立更加完整的控制措施以及控制机制,另外,管理人员还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来进行数据信息传输能力提升以及有机结合技术参数和林业调查规划,运用先进的现代技术设备来促进管控机制以及管理效能的进一步提升,实现项目良性发展。
2.2充分结合森林现状
管理人员在建立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森林实际发展现状来提升管控机制,同时还需要确保整体管理框架的完整度以及建构贴合于参数控制机制的设计理念,对林业资源利用效率进行进一步提升,确保可以有效平衡林木状况以及需求并提高林业工作的实际效果。在建立项目调查规划过程中需要注意,管理人员务必要综合分析森林现状,实施有效管控,提升管理效率以及建构更加完整的林业建设发展框架。
2.3优化林业部位系统化结构
实现林业调查规划设计良性发展的前提是提升规划模式以及规划效果并建立健全的规划设计系统,针对具体问题,进行有效管控措施实施,提升工作精细程度的同时确保相关设计结构可以在系统化建设范畴内提升整体林业调查规划项目设计水平。
2.4充分提升工作机制
在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项目建立过程中必须要结合实际需求以及项目的发展现状来建立完整健全的规划设计制度,才能确保相关性工作机制可以发挥最强效果,另外,管理人员还需要有机结合实际情况,对林业发展的不同特点进行综合性分析和统筹处理。
3结语
综上所述,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项目中不仅需要做到提升各项数据以及信息,进一步提升调查研究水平以及确保精细化完成各部门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确保信息资源共享,才能做到有效促进林业建设工程迅猛发展。
作者:史锋根 周存云 单位:1.吉安县九龙山垦殖场 2.吉安县九龙林场
一、目标与任务
(一)检测目标
全面查清我区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现状及其动态变化情况,分析动态变化原因,更新石漠化土地基础信息数据库,编制并提交石漠化监测图斑因子与图形调查成果数据,为国家及地方制定石漠化综合防治政策和有关规划,推进全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科学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监测任务
1、按照国家统一的技术规定,结合区特点,以镇为基本单位,调查的石漠化土地的面积、程度、分布情况。
2、掌握监测间隔期内全区石漠化土地的动态变化及演变情况。
3、掌握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综合治理工程进展情况,对工程效果进行科学评价,为国家和地方制定防治对策提供依据。
4、深入分析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对岩溶地区石漠化过程的影响,提出针对性的防治对策与技术措施。
5、更新我区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地理信息数据库(与上期相对应),进一步完善全区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信息管理系统。
二、监测内容与范围
(一)监测内容
1、石漠化土地状况。包括监测市域内岩溶地区石漠化土地面积、程度和分布现状,以及动态变化情况。
2、石漠化土地演变评价。对监测区域内石漠化演变情况、演变原因进行分析、评价。
3、土地利用状况。包括监测区内各类土地利用类型的现状和动态变化,以及引起变化的原因。
4、植被状况。包括监测区内植被种类、起源、生长状况、主体植被盖度和植被总盖度。
5、土壤状况。包括监测区内岩溶地貌、母岩、土壤类型、土壤质地、土层厚度等。
6、石漠化治理状况。对监测区内治理石漠化采取了生物、工程和综合措施的情况进行调查,对没有采取治理措施的提出建议采取措施。
(二)监测范围
全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范围为:板桥镇、泗渡镇、高坪镇、团泽镇、董公寺镇、高桥镇等六个镇。
三、组建工作机构
我区岩溶地区第二次石漠化监测工作在市林业局的统一部署、安排下,组建区级石漠化监测工作机构,承担并完成我区第二次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工作任务。成立区石漠化监测领导小组。
四、监测工作程序
(一)监测工作技术准备
1、落实调查工组数和人员(工组长、组员)配备。
2、落实遥感影像解译标志建立、数据录入与统计、图件制作、监测报告编写等专业人员及技术负责人。
3、明确技术分工与合作事项。
4、收集监测区自然地理、社会经济和气象水文资料。
5、购置必要仪器、工具。
(二)开展技术培训
依据《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技术规定》和《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调查)实施细则》,对所有参加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进行全员培训,使所有参加监测工作的人员全面掌握监测工作的技术标准、操作方法与成果要求。请省林业调查规划院相关专家指导技术培训、做石漠化监测专题报告。
1、实施单位:由区石漠化监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
2、培训人员:全区参加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的专业技术人员。
3、培训目标:保证参加全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人员,严格掌握技术标准,熟悉监测工作方法,提高监测数据精度,保证监测工作质量,提交合格监测成果,为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实施提供科学依据,为岩溶地区生态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
(三)图斑规划及外业调查验证
在建立解译标志的基础上,按照技术规定图斑区划条件和要求进行变化图斑区划,并到现场进行验证和调查,修订图斑界线,填写各项调查因子。
区林业局负责完成本辖区图斑区划及外业调查验证、图斑因子调查表填写、质量检查;辖区图斑数据库与图形库数据录入、逻辑检查;没有条件完成本辖区图斑区划及外业调查验证与数据库建立的市辖单位,由市级石漠化监测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实施单位,组织技术力量完成。同时接受上级监测机构的监测质量抽查与验收。
(四)监测成果与成果汇总
1、监测图斑因子数据汇总。以区为单位进行监测图斑调查因子数据录入,提交区级石漠化监测图班监测因子县级数据库。
2、监测图斑图形数据汇总。以镇为单位进行监测图斑图形数据汇总,由区林业局进行区级监测图斑图形数据库汇总。
3、区级监测报告。在完成监测图斑因子数据与图形数据录入工作基础上,编制区级石漠化监测报告。在区级石漠化监测报告和质量检查报告的基础上,编写《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报告》,报请市林业局石漠化监测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区级监测成果进行评审,并按规定程序上报。
五、区级成果的提交
(一)区级监测成果
区级监测成果经检查验收合格后直接向市级监测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成果内容包括:
1、区级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遥感解译标志库(含影像、照片)。
2、区级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各类面积统计表。
(1)石漠化监测因子调查表
(2)土地利用情况统计表
(3)石漠化治理情况统计表
(4)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完成情况统计表(1)
(5)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完成情况统计表(2)
(6)气象因子调查表
(7)水文情况调查表
(8)社会经济情况调查与统计表
(9)石漠化状况及程度分行政单位统计表
(10)石漠化演变类型分行政单位统计表
(11)石漠化状况及程度分地类统计表
(12)分土地使用权统计表
(13)分植被综合盖度统计表
(14)分石漠化治理措施统计表
(15)分石漠化变化原因统计表
(16)石漠化状况动态转移表
(17)石漠化按行政单位动态变化统计表
3、区级基本图和石漠化状况分布图、石漠化程度分布图、石漠化动态变化分布图、石漠化演变类型分布图等专题图件。所提交图件图幅以A0幅面为准(以光盘为介质提供),提交岩溶地区shape格式的地理信息图形数据库。
4、区级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报告。
5、区级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工作总结。
六、质量管理
为了统一全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调查成果与国家标准保持一致,保证石漠化监测成果质量,按照国家“建立‘三查一验’的检查验收制度”要求,落实调查工组自查,做好省级和国家级质量抽查,确保一次性通过国家林业局组织成果质量验收。
检查验收方法、内容及标准,严格执行国家《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技术规定》(修订),按照《省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调查)实施细则》进行操作,确保监测过程执行技术规定,严格掌握标准,做到界线区划准确,调查因子全面、数据正确。
七、工作进度安排
进行技术培训,由省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院专家负责培训;完成外业调查及外业调查成果审查;完成调查成果数据录入和图纸制作等内业成果,并接受市检查组验收;12月底完成区级数据汇总及调查成果上报工作。
八、保障措施
(一)技术保障
成立专业技术组。本项目涉及林业、生态、地质、土壤、地理、信息等多个专业学科,技术内容丰富,按专业不同,在项目责任制的基础上,成立因子调查、录入统计(数据库)、区划制图(图形库)、分析报告等专业技术组,每个专业组重点负责项目相关内容的过程指导、质量控制与省级质量验收,并接受国家级检查验收。
(二)质量保障
1、制定质量管理办法。为确保我区石漠化监测成果质量,县(市、区)林业主管部门,以及参加石漠化监测工作的技术人员,分别明确任务,落实质量责任,分级落实责任制度,制定《质量管理和检查验收办法》,建立质量保障体系。加强检查与核查,加强培训和监督,确保监测成果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成立区级石漠化监测工作专家指导组。由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队长梁晓林任组长、主任工程师吴远由等人员组成的专家指导组,分别深入到各工组现场指导。
3、组织区级石漠化监测成果专家初审。由区岩溶地区石漠化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专家对各地石漠化监测成果进行初审。
(三)人力组织
1、区林业调查规划设计队负责协调本辖区石漠化监测工作区质量检查和配合市级验收与成果统计、分析,数据库与图形库建立。
2、区林业调查规划队负责本级石漠化监测外业调查、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图形制作、调查报告编制等,向市级石漠化监测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交本级石漠化监测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