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期刊网 精选范文 人才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人才市场调查报告精选(九篇)

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人才市场调查报告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人才市场调查报告

第1篇:人才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和往年相比,2011年美容企业的招聘旺季提早来到,从2月中下旬起,招聘热潮已然涌动。统计数据显示,2月的网上职位数量比1月增长了1.28倍;广州、北京的网上职位数高峰期出现在3月,而上海的招聘高峰提前至2月出现;相比其他一线城市,深圳的招聘高峰显得有些姗姗来迟,在4月达到2011上半年网上职位数的最高峰。

求人倍率,格局失衡,基层美容人才显荒

2011年一、二季度,美容行业的求人倍率分别为2.36、3.49,2010年的同期数据分别为1.45、1.40,与2010年同期相比,人才市场格局失衡明显。

求人倍率是劳动力市场需求人数与求职人数之比,它表明了劳动力市场中每个岗位需求所对应的求职人数。如果求人倍率数字大于1,说明人才供不应求;如果求人倍率数字小于1,说明职位供不应求。求人倍率数字越大,越容易找工作;求人倍率数字越小,越不容易找工作,显示竞争将变得越来越激烈。

将具体岗位的求人倍率分布和2010年的数据对比,美容师、美容顾问、美容导师等热门职位的求人倍率基本上增加了1倍,尤其是美容顾问,求人倍率更是达到4.86,意即有100名求职者可以在486个美容顾问的岗位上进行选择,充分说明了美容顾问人才的缺口之大。

美容行业的求人倍率持续高位运行,突显出基层美容人才的用工荒,同时也折射出美容行业用人体制的脆弱。通过接受调查的求职者了解到,在一些美容企业中,仍然存在着不签合同、拖欠工资、恶意欺骗求职者等用工不规范的现象。企业不诚信、对于用人的短视,以及自身用人制度的不完善,都在定程度上造成了人才的快速流失。另方面,从美容从业者的角度来说,很多求职者自身定位模糊,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想做什么,对成功求职也造成了阻碍。

大学生进入美容行业正当时

面对美容人才的庞大缺口,很多美容企业都注意到了大学生这个逐渐庞大的就业群体。已经有不少美容公司或大型连锁美容院把招聘计划铺进了各类医学院校,将有专业知识的医大学生扩充到美容人才的行列中。

据了解,杭州静博士美容美体连锁机构为了招聘到优秀的大学生费尽心思,举办了些大型活动,甚至包括数场花费不菲的超女见面会,以求让大学生转变观念,投身入行。除此之外,该机构还给大学生美容师开出了相当高的薪资。目前,在该美容机构,医科大学毕业的美容师、美容顾问的月薪超过了3500元,普通美容师的月薪也有2500元。

北京中国驻颜美容学院院长张春彦称,随着行业对人才素质要求提高,美容化妆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十分抢手。作为中国内地美妆时尚行业第

所高校,该学院去年毕业的不足百名毕业生已被全国近一干个美容机构争抢一空。

记者从接受调查的美容企业HR处了解到,除了一些职能部门的专业级岗位需要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人员,其他销售线的岗位,比如美导、美容讲师等,都很愿意招聘大学毕业生。企业选择招聘大学毕业生,往往是看中了他们的朝气、活力以及学习能力,同时美容行业些基层职位如美导,对于大学生也能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帮助他们更快地适应职场。现实的情况却是现在的美妆行业并不是大学生就业的第一选择,也有很多人把美容行业当作跳板。

美容行业的竞争不仅仅是产品、服务的较量,也是人才的较量,如今的美容行业非常需要高学历人士加入。作为朝阳产业,大学生进入美容行业也正当其时。一方面,目前的美容从业者学历水平偏低,大学生进入美容行业,竞争力更强,能得到重用;另方面,收入也不低。以美导职位为例,能力强的美导,下次市场就能拿到3000~4000元的工资。

招聘求职高峰失之交臂,企业人才招聘、储备略显延后

对比图2(2011年1~6月的美容行业求职者应聘人次)以及图3(2011年1~6月企业对于美容人才的邀请数)可以看出,美容人才应聘人次从2011年2月开始大幅增长,在2011年3月达到2010上半年的最高峰值,而美容行业雇主对于人才的邀请数量从2011年4月才开始达到高峰,与招聘求职高峰失之交臂。

企业对于人才的邀请数显示出企业主动邀请人才面试、储备人才的意愿。在美容企业纷纷抢人的大背景下,作为招聘方,更应该主动出击,向人才伸出橄榄枝,运用自身企业的用人优势吸引人才加盟。

人力成本上升,美容企业如何应对?

2月CPI,4.9%

3月CPI,5.4%

4月CPI,5.3%

5月CPI,5.5%

由上述数据阶梯可以看出,CPI从2011年初开始连创新高,通胀给很多在职人员带来巨大的压力。据前程无忧2011年3月所做的“2011年职场人跳槽”大调查显示,有86%的职场人准备尝试跳槽;13%的受访者表示“说不准”,仅有1名的受访者表示不会跳槽。其中,“对目前的薪酬福利不满意”已成为大多数职场人跳槽的原因,企业将面临着新的管理困惑。

对于美容企业来说,在物价上涨的大潮中,来自内部员工要求加薪的呼声不容忽视。服务业非常依赖人力劳动,CPI连创新高,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带来了企业人力成本上升的压力。当人力成本上升,美容企业需要扭转短期化的用人观念,积极开展人力资源储备,善待员工,完善员工薪酬体系……可以预见,在未来美容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人力资源部门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从如何招聘到合适的员工到如何用好每个人,让员工与企业共同成长,都对美容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透视眼

从以上的调查数据,我们可以从侧面预测到行业的发展趋势:

优秀美容人才仍吃香

相对于美容企业对人才的庞大需求,现今的美容职场上,优秀的美容人才有多少,企业就会要多少,尤其是基层美容人才,美容企业更是天天招聘。对于从业者来说,美容行业的就业前景片大好。只要愿意投身美容行业并且付出热情去学习,美容职场之路定越走越宽。

人才需求带动美容培训学校发展:校企合作更加频繁

从去年深圳某美容学校举行的人才专场招聘会上可以看到,美容人才十分紧俏,连些刚入校来的新学员都被企业预定。美容企业需要人才,这在某些方面也带动了美容培训学校的发展。另外,人才现状也促使美容企业愈发重视员工培训,通过与院校合作,开设相关专业课程或相关培训课程。相信在2012年的美容人才供需市场上,校企合作将更加频繁。

第2篇:人才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随着本科录取率的提高以及普招率的扩大,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备受社会关注。如何适应当前严峻的就业形势,顺应国家的人才市场需求,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确保在就业市场竞争中拥有一席之地,是大学生毕业后所面临的关键问题。当前大学生最需要的是了解自身就业能力情况,提升自身就业能力素质,并对就业形势有一定了解及判断,从而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的职业,迈出职业生涯成功的第一步。

一、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环境

1.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

据《京华时报》报道,北京市高招办负责人正式2015年高招计划:北京市2015年统招计划为4.93万人,其中本科招生计划为3.8万人左右,较去年相比增加了1200多人,本科录取率随之增加至62%。专科招生计划为1.1万人,2015年统考考生录取率继续保持在80%以上。

2.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

自然资源分布及开发建设程度不同、工业基础及技术条件差异、基础设施建设不均等因素导致各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从而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地区选择;同时大学生能力和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之间存在差异,经济发展较快地区大学生数量较多竞争较大,文科类特别是外贸类专业以及高职高专类学生就业困难加大。

3.就业竞争激烈

用人单位在招聘时更注重工作经验,刚毕业的大学生只有理论基础,暂时无工作经验,而经验丰富的白领进入就业市场,冲击大学生就业; 部分学生开始挤向其他就业渠道,如考研、出国、考公务员等; 出现本科生与高职生甚至中职生竞争岗位的现象。

4.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较高

大学毕业生就业目标大多数集中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大城市或大企业、公立学校等,且大学毕业生的预期收入与用人单位提供的工资很难匹配,导致有些大学生宁愿待业,也不愿到欠发达地区工作。这就会出现热门专业人才过剩、供大于求的人才市场现状。

二、充分认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能力

就业能力是指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而获得的能够实现就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也有人指出是人们从事某种职业所具备的能力,包括专业能力、沟通能力以及解决问题能力等。只有充分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对于自己的就业能力有一定的把握才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1.解决问题的能力

不论工作还是学习中,我们都会遇到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如果能够快速地找到问题根源及解决方法,有效合理地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同,那么我们就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论什么工作都会遇到问题,了解自己是否喜欢做解决问题的工作对于工作定位是有帮助的。

2.专业技能

当今时代,技术广泛应用于人类活动的所有领域。工程、交通、汽车、通讯、航天航空等领域需要能够对电力、电子以及机械设备进行安装、调试和修理的专业人员,特别是城市规划专业,只有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才能设计出更好的作品。专业技能,可以通过专业资格考试进行考核。

3.沟通能力

毕业生在工作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面临与同事相处的问题。员工的团结一致对于公司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全体职员能够团结协作对于项目的完成,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的人,才能在整个团队中很好地承担起重要岗位的工作任务。对于不善于沟通的人来说,选择较少与人沟通、更多地与机器打交道的工作会更好一些。

4.适应能力

工作环境有些是一成不变的,但是有时是需要经常变换工作环境的,喜欢不断变换生活环境的人可以更倾向选择工作环境不断变化的职业。而有些家长更倾向孩子继承自己本身的职业,从而不论从技术还是能力方面给予帮助,对于这些职业,毕业生需要认真考虑。

5.计算机技能

在计算机成为办公必备工具的时代,具有良好的计算机使用技能的人将会拥有更多的机会。

6.生活能力

整洁的妆容会让你整个人都显得很有精神,在愉悦自己的同时也可愉悦他人,有能力处理好自己生活中各种事情的人,能让自己过得更加从容,对于工作的顺利进行也很有帮助。

三、大学毕业生的职业定位

企事业单位、民营私企、专业技能再培训、考研以及自主创业等方面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不同的职业方向选择,当代大学生应根据实际情况,有目的地选择职业并适应当代社会需要。

职业能力测试是通过测试来预测大学生的职业定位和适合的职业类型。一般属于一种倾向性的测试,也可以称为职业能力倾向性测试。只有在了解自己和职业的基础上才能够准确定位。通过能力测试使大学毕业生能够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所具备的就业能力、与别人相比的优势、心理需求等现状,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拥有更加准确的职业定位。

可通过专业的职业指导机构了解到目前市场职业需求排行,以及职业指导机构对于大学毕业生所处地区的市场调查报告,来充分认识目前市场的就业形势。对于想要创业的大学生,可以向专业职业指导机构了解到目前国家对于自主创业所提供的优惠政策和扶持政策。大学毕业生要充分利用资源,不仅要对自己进行能力剖析,也要通过职业指导机构了解目前的市场需求。

为了保证自己的可持续发展,每个人都需要职业定位。定位的重点在于明确自己有什么优势和不足。过高或者过低估价自己都是不利的,比如过于看重自己的文凭,或过于低估自身的潜质。所以当代大学生既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也需要多了解社会需求,以便准确定位。

四、大学毕业生对于应聘岗位的职业认同

大多数大学生在找工作时易犯一个错误: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实力,觉得自己在任何方面都很优秀,对工作挑三拣四,眼高手低,非机关、大公司不去。大学生应该通过职业测试更准确地给自己定位,在找到适合的工作后,应该珍惜并踏踏实实地好好工作,并在工作岗位上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为自己的职业生涯添彩。对适合自己的职业要有充分的职业认同,在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通过努力工作把自己的能力发挥到最大化。

第3篇:人才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1.1培养目标定位不准在大学教育精英化时代,毕业生供不应求,所以大学在培养人才时不必分析市场需求。但是现在高等教育已经大众化,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就得分析用人单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院校一般是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的人才就应该面向地方并且依托当地的重点行业,但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却不重视研究地区经济的特点,缺乏对地区重点行业管理岗位的需求进行深入了解和分析,从而导致在培养目标上定位不准。很多应用型本科院校依然采用过去精英教育或重点大学的培养目标,导致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未来的岗位发生错位现象,表现为重理论、轻实践,上手不快,专业不精的现象。比如现在多数地方新建本科院校的培养目标仍然是企事业单位的高级管理人才,但是学生毕业后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所从事的工作岗位绝大多数是基层工作岗位。

1.2课程体系设置不精(1)课程设置特色不鲜明。课程体系是根据培养目标设置的,由于培养目标没有根据应用型高校的特点进行准确定位,而是照搬重点大学或研究型大学的,所以在课程体系设置方面也模仿重点大学或研究型大学,专业特色无法体现,培养出的学生没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不能适应市场的需求,缺乏竞争优势。(2)课程和课时总量过高。研究型大学的培养目标定位于理论研究,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追求理论知识的完整化和系统化,而应用型工商管理专业由于课程模仿研究型大学,所以每门课程也力求完整、系统,课程之间存在很多重复内容,如组织行为学和管理学等课程就存在大量重复的内容,导致课时总量膨胀,学生大部分时间都在赶着上课,被动应付作业和考试,自由学习发展时间过少,不利于学生依据个性进行知识的拓展和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3)实践教学流于形式。“管理不在于知,而在于行”。工商管理专业学习如果脱离实践,只能是“纸上谈兵”,其结果是学生对抽象的理论无法深入理解而缺乏学习兴趣,学习上只求一知半解和考试过关。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中虽然也写有各种实践教学环节,但或由于条件的限制或学校管理者思想上的不重视,实践教学大都流于形式,培养不了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使学生无法适应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

1.3教学环节效果不佳(1)教学过程缺乏因材施教。教学过程应该“因材施教”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教师很多没有经过师范院校的培养,大多是从一些研究型大学研究生毕业的,无形中将其所就读的高校教师的教学方法移植到现有的课堂教学中。然而,作为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学生与研究型高校的学生在文化基础、接受理解能力等方面是有很大差异的,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教学措施,还是采取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课堂教学模式,必定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而且这种教学模式使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社会组织能力、创造性的才能得不到提高,也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才的成长。(2)课程考核形式单一。很多课程的考核还是以期末闭卷考试为主,缺乏对平时学习的考核。而且目前中国高校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是老师期末给出比较详细的复习范围,学生即使平时不学习,只要期末按照复习范围背一背就基本可以通过。这导致本身学习动力不足,学习意愿不强的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学生平时学习的不用功,上课不用心,作业应付,不求学到知识,只求考试通过,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和能力提升的。

2用人单位及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自身的要求

2.1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要求及培养的评价根据对用人单位的调查,用人单位认为工商管理毕业生最需要加强的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敬业精神、人际沟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用人单位最重视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最不重视的是社会关系、性别和学习成绩。他们对高等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基本评价是,与实际部门缺乏联系和交流,教学设施落后,对市场前沿问题关注较少,并认为教学管理弱化是人才培养中的主要问题。

2.2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对学校教育与培养的要求根据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对上海某高校2008、2009、2010届(截至2010年7月1日)共计155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进行的市场调查,结果显示:43%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最应着重积累工作经验,33%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在校期间最应着重锻炼社交能力,11%的被调查毕业生认为大学期间最应做好的一件事情是培养写作演讲能力,仅有9%的被调查者认为在校期间最应做好的事情是专业课程学习,认为在校期间培养良好品德为首要任务的仅占1%。调查结果显示,为促进大学生就业,被调查毕业生中32.67%希望学校改变课程设置,24.67%希望学校提供用人单位信息,21.33%希望学校能够建立实习基地,15.33%希望学校直接推荐用人单位,10.67%希望学校提供更多的实习信息,8%希望学校增加就业技巧方面的培训,4.67%希望学校改善教学方法。从上述调查可以看出,用人单位对工商管理毕业生最重视的是其综合素质和各方面的能力,其次是专业知识。而毕业生通过工作应聘以及工作实践也意识到在校期间加强工作经验的积累和提升能力的重要性,并且认为应该改变课程设置,转变人才培养方式,从而增强就业竞争力。

3基于能力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3.1树立职业能力导向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理念应用型本科院校应树立职业能力导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工商管理教育应以就业为导向,充分分析市场要求,着力培养符合市场需求的应用型人才。高校的培养环节应能促使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尽快适应企业基层管理工作岗位,尽快上岗工作,履行基本的计划与控制、组织与协调、辅助和支持决策职能。所以应把“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和要求;以职业能力为总纲,重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理论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通过案例教学、职场训练为代表的实践手段提升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作为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

3.2科学预测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社会需求学生应用能力培养的目的是满足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但是,很多学校却缺乏了解和预测社会需求的有效渠道,因此,如何有效预测和把握企事业单位的用人需求是个亟需解决的问题。各个高校应该将此项工作当做重点工作来抓,可以考虑在学校的招生就业办公室下面设立信息调查科室或委托相应的管理咨询公司或社会调查公司,定期进行市场调查,提交市场调查报告,更好地了解和预测社会用人需求。

3.3准确定位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用型本科院校工商管理专业与研究型高校和职业技术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应该有根本区别,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所培养的学生不仅要掌握坚实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而且还要具备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技能,同时还要具备一定的创业能力和创新能力,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要。因此,应用型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定位为:培养系统掌握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的理论知识与技能,懂经济、法律和生产技术的基础知识,有较好的外语和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能在工商企业生产经营各职能部门从事综合管理和专业管理,并具有一定实务性研究和创新以及创业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经营管理人才。

4构建应用型本科专业的课程与教学体系

(1)重构理论教学体系。改变传统的理论教学体系,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灵活设置课程结构比例和内容。第一,在课时安排上,调整理论授课与实验实践性课程的比例;在教学资源上,向实验实习实践方面倾斜。第二,对内容相关度比较大的课程进行合理的整合,如《管理学原理》和《组织行为学》等,体现时代特征和学科交叉融合的趋势。第三,进一步划分专业方向。虽然工商管理作为二级学科,已经成为一个专业,但是由于目前企业管理分工的细化,绝大部分企业没有或取消了综合管理部门,其职责分别归并到相关专业职能部门,从而导致了该专业与企业具体的岗位的不匹配。所以工商管理有必要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如可以设置生产管理、战略管理、采购管理、行政管理、营销管理等方向,并根据相应的方向重新设置相应的课程体系,从而提高毕业生的就业针对性。第四,适当开设拓宽视野、开拓思路类的课程,有助于学生将来走上中高层管理岗位后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技能的提升,并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学习的能力。

(2)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要建立系统的实践教学体系,并严格执行落实实践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体系包括校内外实验与实习训练、社团活动与社会实践、职业培训与认证、创业实训与实践等内容。其中,校内外实验与实习训练模块与理论教学体系密切配合进行,具体来说:第一,传统的专业认识实习、专业实习、毕业论文等环节仍然不可荒废,要使学生对职场环境和生产经营活动现场具有感性的认识,甚至是直接参与其中。从大一暑假期就应该有针对性地设置实践教学课程,特别要求学生一定要利用各种机会(如假期)到企业顶岗工作,毕业设计(论文)也要结合企业管理实际工作来完成。特别要强调的是一定要对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进行严格考核与监督,避免实践学习流于形式。第二,理论教学体系中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核心课等课程中,都要开设一定比例的案例教学环节,引导学生用管理的视角分析和解决问题,锻炼他们搜集资料、团队合作、沟通以及文字处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第三,建立并完善工商管理专业模拟实验室,如“企业经营管理模拟室”、“管理沙盘模拟室”等,通过各种模拟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第四,深化校企合作,聘请理论和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管理人员作为客座教授或客座教师,并为其安排合适的课程,增长学生的实践管理知识和职场知识。第五,加强创新创业训练。虽然很多学校建立了校外实践教学基地,但是大多数企业缺乏配合学校做好实践教学的动力,多数企业在对待学生实习上的表现差强人意,学生的实习效果一直不尽理想。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应该加强学生的创新创业训练,提供平台,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学生创办企业,由专业老师指导,学生经营管理,在实践过程中不断积累管理经验,提升管理能力。

(3)改进教学方法。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相对于研究型高校的学生来说,具有自己的特点,表现在:①文化基础相对较差,但接受能力强。有很多学生有自己的独特的兴趣爱好,他们对不感兴趣的事物往往不在乎,但对感兴趣的事物却非常热情。②家庭环境相对较好,综合素质高。由于家庭环境相对较好,所以很多学生从小受到过音乐、体育、美术等方面的培训,加上家庭社交环境的熏陶,他们往往思想活跃,兴趣广泛,多有特长,综合素质较高;③自我独立意识强,个性比较突出。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往往兴趣不大而不想学习,而教师也会由于难以得到学生的正面回应而消失教学热情,久而久之会形成恶性循环,最后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因此要改变传统的灌输式的教学法,多采用互动式、引导式、讨论式教学,通过让学生的参与、思考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第4篇:人才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摘要】我国会展产业迅速发展,致使会展专业人才供给短缺,针对我国会展专业人才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应提高全社会对会展人才开发的认识,树立开放的人才培养观念,制定切实的培训开发规划,规范会展行业的人才标准,加强高校对会展专业人才的培养,以保证我国会展产业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展行业专业人才培养与开发

随着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不断地提升,会展业作为一类新兴的经济产业形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逐渐被社会各界重视。目前中国会展产业的规模日趋扩大,国内已经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知名展会,在这样的背景与环境下,分析我国会展人才队伍的现状,认识会展人才市场需求,对于加强会展人才培养和中国会展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一、会展产业迅猛发展呼唤会展专业人才

在21世纪的今天,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成了国际经济发展中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再加上交通手段的不断改善以及世界经济的不断发展,世界会展业已经并将继续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目前,会展业在欧洲、北美、澳洲以及亚洲的香港、新加坡等地,已发展为一个相当成熟的产业,进入了商业化运行阶段。我国会展业在进入新世纪后,也同样保持着健康快速发展的态势。从会展业的长远发展来看,会展产业的发展与会展人才息息相关,特别是在会展经济市场化的背景下,其迅猛发展必然要求大量的高端管理人才与一线会展人才。

会展人才是具有一定的会展知识或展会操作技能,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为会展行业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做出积极贡献的人。有了这样一批人,才能推动了会展业的顺利发展。正如被誉为德国“会展行业第一人”的贝恩斯所说:“会展在德国能成为一个庞大的经济产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有大批高素质的会展专业人才参与其中。”会展人才是一个总体的概念,属于多种专业人才的集合。会展活动需要多种类型专业人才的配合。根据会展组织和服务活动对具体知识的要求和一般专业知识结构的差异,会展专业人才大体可以分为四类:一是从事会展经营管理人才,包括规划与行业管理、服务管理、场馆经营管理、融资与财务、项目与企业管理、信息管理、商务与服务管理等人才。二是进行会展活动总体策划与市场推广的人才,包括活动策划与组织、国际公关、市场营销、布置广告等人才。三是为会展活动提供专项服务的人才,包括会展场馆设计建设、设备保养和维护、会展场馆装潢、展台设计和搭建、会展软件系统开发及维护人才。四是会展教育研究人才,包括专家学者、教师及科研人员、行业协会培训管理工作人员、信息统计人员、刊物网站编辑和技术人才。

然而,人才问题一直是困扰中国会展业发展的瓶颈。从我国目前会展人才供给情况来看,我国从事会展业的人员大多都是从其他领域和岗位转岗调入的,大都没有经过专门培训,缺乏系统的会展知识和相应的操作技能,在素质上先天就存在参差不齐的状况,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在文化艺术素养、公关交际能力、语言能力、知识水平以及个人的形象气质等方面,与世界会展业人才素质相比,差距明显;熟悉展览业务,了解国际惯例,富有操作经验的专业人士十分匮乏,许多会展设计人员的设计理念尚停留在商品展销、成就展览的层次;会展专业人才的供给远远无法满足会展产业发展的需求,各地会展人才紧缺的呼声强烈,波及的地区越来越多,已成为制约我国会展业务开展以及会展组织水平提高的“瓶颈”。据2004年劳动保障部门的统计示,我国会展从业人员约100万人,从事经营策划的管理人才有15万人,这些人多半是“半路出家”,大多数从业人员未经过系统训练,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和丰富的业务经验的会展人才比较缺乏。另据上海师范大学完成的“关于会展人才的市场调查报告”显示,在2004年上海会展行业直接从业人员约5000人,其中有经验的高级项目经理不足50人;上海目前平均一天一个展览,人才缺口之大是显而易见的。上海如此,对于国内其他城市来说,会展人才短缺就更加明显了。在当今世界会展业与会展经济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会展人才已成为其中最根本的动力,它对会展业的推动作用是显而易见的。面对这种形势,中国会展业大力培养自己的人才,已经成为当前必须重视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会展人才培养和开发现状

近些年,我国在会展人才培养和开发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具体表现为:一是政府开始重视会展人才问题,为会展人才的培养开辟道路,在政策上促进会展人才的培养与开发。二是组织选派优秀专业人员出国学习和培训,到国外先进的会展公司学习锻炼。三是确立会展行业培训基地,进行会展行业培训,完善会展行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制度,以开展多层次的会展职业教育来提高会展从业人员的素质能力。四是高校开办了会展专业教育,进行这方面的人才培养。从2002年开始至今,我国已有许多高校、高职、高专设置了会展专业。在会展教育中,很多学校注意到了现代展会对人才的要求的提高,重视能力培养,拓展全面素质。

由于我国会展专业人才培养与开发起步较晚,会展理论、会展教育以及会展研究严重脱节,致使会展产业内部信息沟通不畅,会展经营管理理念、具体操作运营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目前会展人才建设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会展人才培训教育目标不清、效果不佳

目前,我国会展教育发展很快,据不完全统计,至2004年底,仅北京地区开设会展专业或方向的大专院校及高职、职高就达几十家,会展培训班更是层出不穷。但是,快速发展的会展培训教育也导致了很多的问题。一是从目前会展教育培训机构的数量来讲,由于众多院校缺乏对会展行业特殊性的了解,盲目办学、攀比办学,课程设置没有形成自己的体系,缺乏对培养目标的足够认识;二是培训本身的质量不过关,在技能与技巧的训练上时间不够,学员与老师之间难以有效的进行经验交流,难以保证培训效果;三是教育培训很难契合现实情况,实践能力薄弱,难以满足各类会展对人才的需求。

2、会展人才培训教育分布不合理

由于会展经济是与一个地区的经济社会文化的繁荣程度密切相连的,如上海、北京、广州、深圳等地,其会展经济之所以发达,与这些地区得天独厚的区位和经济优势分不开的。会展经济的这种特殊的依附性,实际上造成了会展业人才培训分布的不均衡现象,造成了大都市会展人才在某种程度上相对较多,而中小城市的会展业人才极度短缺,特别是高层次人才更是很难向中小城市流动,这种相对的人才富余和人才不足,既造成了人才培训的浪费,也难以满足会展经济起步较晚城市的发展需求。

3、缺乏系统的扶持和保护措施

一方面由于相关政策措施不到位,缺乏相应政策的扶持,使一些地方具有良好前景的会展产业,在人才培养和保护方面没有及时跟进,致使会展产业发展缓慢。另一方面,由于缺乏人才相关的管理与保护办法,一些地方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培养的会展方面人才大量流失,这无疑会影响会展产业在我国全面、健康、快速的发展。

三、会展人才培养和开发的对策及建议

会展业的竞争本质上是人才的竞争,没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就无法参与国际竞争。目前会展业日益规范化和国际化,中国会展产业要想健康发展就必须注重培养专门的会展人才,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

1、提高全社会对会展人才开发的认识

事实上,会展行业人才,需要经过长期的系统培训和艰苦的自我提升才能达到。中国的会展业起步比较晚,社会对相关人才方面的认识并不是很深刻的。虽然会展业界开始意识并且重视人才问题,但是依然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形成一种有利于会展人才成长的土壤和氛围,使各类会展人才和各类会展专家充分认识自我的价值和份量,充分发挥与展现自身的聪明才智。

2、要制定切合实际的培训开发规划

根据会展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训开发规划,以保证培训的系统性。这一规划要有政府权威部门组织协调,制定出相应的近期和中长期人才培训规划及实施措施,严格加以考核,确保目标的实施,使培训开发与需要结合起来。有关政府部门、行业协会、院校和企业可加强会展职业培训的协调及管理,联合开展职业培训,加快会展培训的品牌建设。培训要定期化,内外培训要相结合,长短期培训要结合。通过人才资源的预测与规划、培养与使用、配置与管理,建立起精干、高效、能够承担起展会全过程的、门类齐全的专业技术队伍和经营管理人员队伍,避免人才培养的盲目性。

3、树立开放的人才培养观念

人才是会展业最活跃的因子,没有高素质的专业人才队伍,要办好一个高标准、高质量的会展是无法想象的。由于国外开展规范化的会展时间较早,并且人才培养方面的经验丰富,所以同国外高等教育机构、相关国际组织及著名会展企业合作培养,吸收先进的办学经验和教学体系,充分占有行业信息,可以少走很多弯路。另外,应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形式提高会展人员的业务水平。如选派专业人才到国外培训,或直接从国外引进会展专家和人才,或聘请国外著名会展专家来讲座和指导,吸收国外先进的理论和实践,学习他们举办和组织会展的经验,加强与国外会展业的交流与沟通,从意识和形式上迅速提升,以提高会展专业人员的专业水平,使中国会展业早日进入国际化发展轨道。

4、规范会展行业的人才标准

随着会展业向纵深发展,人才再不是单一的,它需要有现代公关、组织展览的能力,掌握现代技术设备手段的复合型人才。因此,在会展行业内部建立自己的人才衡量与考核标准,对不同的会展岗位制定相应的人才衡量标准,有利于会展人才的培养和管理,同时也有利于不同企业间会展人才的流动。会展行业的人才衡量标准主要有:一是知识要素,即受教育的程度;二是能力要素,即经历;三是业绩要素,即所做的贡献。同时,会展行业的人才标准不仅要涵盖有学历有职称的会展人才,也要涵盖没有学历和职称但有专门技能的会展人才。这样,确保在会展行业内,形成能者居其位的良好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