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一篇好文章的诞生,需要你不断地搜集资料、整理思路,本站小编为你收集了丰富的工资管理论文主题范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并收藏。
1.1资料管理中数据记录和内容整理不够完整和统一
以水利工程中的水库枢纽工程竣工资料整理为例,由于所记录的数据前后资料不统一,这就造成在技术管理和归档时影响到了最终的实施结果。可见,当前资料管理中数据与内容整理不够完整也是当前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工程施工报告和竣工报告中,经常会出现数据不统一的问题,甚至在同一个技术管理环节也有可能出现不同的数据信息,这无疑是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失误,若是在必要的防汛资料或是水位数值记录方面出现错误,那么势必对工程施工的质量产生极大的负面影响。此外,针对数据内容的归档审核环节也没有落实到位,相关的水利工程技术文件资料经常会存在不完整甚至是缺少技术总结的现象,这显然是技术资料管理工作亟需强化的重要环节。
1.2资料搜集与归档工作欠缺规范性
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本身在施工规模以及周期方面相对较长,这对于技术条件本身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针对施工技术勘测以及工程技术运用等环节的技术资料整理是体现工程施工环节相互融合的有效手段,这对实现水利工程技术施工管理极为重要。然而由于工程设计变更或是技术革新等问题的出现,针对技术资料整理工作的开展是极其必要的。当前水利工程在施工技术资料管理方面无论是技术资料的搜集还是资料归档都缺少了必要的规范化指导,档案工作本身显得极不合理。
2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改进措施
2.1从思想上重视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
作为水利部门技术管理实施的重要依据,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有效开展不仅将作为水利施工建设的凭证,同时对于工程建设本身也有着积极的指导与促进意义。现阶段,水利建设部门需要从思想意识中提高对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视,切实将技术资料管理的重要性落实到具体的档案管理各个环节之中,促进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有序开展。从规范化管理和现代化管理角度来看,水利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实施将成为现阶段水利建设部门面对的首要问题,这对于工程档案建设也具有积极的推动意义。技术资源管理从前期的项目立项、技术设计以及正式施工到后期的竣工技术管理都应当做好必要的技术整理与记录工作,完善技术资料补充与配置。针对小型水利工程建设可采取一次性资料整理的方式,而大中型水利工程建设由于施工周期较长,就需要将技术资料管理落实到工程施工的不同环节,实现施工技术与资料管理的同步开展。
2.2施工技术资料管理工作的开展应当与工程建设同期执行
从根本上体现水利工程建设与技术资料管理的一致性,其最终目的旨在更好地保证工程技术资料整理的完整性和科学性。从这一目标出发,首先,在合同协议签订环节就可对工程建设档案资料管理提出相关要求,就其中的资料质量以及完整度等问题作出明确规定。其次,在对水利工程施工进度进行监督与管理的过程中,对技术资料管理内容展开必要的检查,若是在检查或是验收过程中出现资料不完整或是不真实等问题应当及时进行整改。最后,针对施工技术及资料管理之间的同步执行问题还可在工程实际竣工之前建立资料管理小组,就档案资源验收及检查等问题展开实施,确保工程施工技术资料管理的准确性与完整性。
2.3从人员培训方面突出技术资料管理的规划化
通常水利工程施工过程技术人员配备较为充足,而针对其中资料管理工作的专业人才却相对较为稀缺,因此从技术资料管理的规范化角度研究,针对管理人员的技术培训以及课程讲授是不可缺少的,甚至可以通过专家现场指导的方式来提升技术资料管理人员的综合技能,促进档案整理与归档工作的有序开展。除此之外,专业化的学习过程也至关重要,这是管理人员自我素质提升的重要过程,同时对于后期技术资料管理工作实施也有积极的促进意义。技术资料管理的细节方面,一般文件应尽量保存原件,或是复印件附加公章,文件字迹应当尽可能清晰,保证图表图样的整洁,无论是任何形式的技术资料都应当与规范化的存档要求相符合。
3结语
最高人民法院在其《关于人民法院审理保险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释(征求意见稿)》中提出的:保证保险合同具有担保合同的性质。法院审理保证保险合同纠纷确定当事人的权利义务时,适用保险法,保险法没有规定的,适用担保法。由于上述司法解释稿尚在征求意见阶段,还没有被赋予法律效力,姑且可以看作是一种学术观点。2004年,保监会《关于规范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有关问题的通知》(保监[2004]7号),规定“严禁将车贷险业务办成担保业务”。因此,就保险、法律的理论学术界和保险实务界来说,意见分歧很大。
司法实践中,绝大多数法院和法官认为保证保险虽然有某些担保的属性,但还是应该归为保险。其主要的、核心的理由是:虽然保证保险某种程度上具有保障合同债权实现的功能,但是,界定民事法律行为法律性质的依据应当是该行为本身而不是行为的目的或者功能。无论银行是否与保险公司签订了保险合作协议,特定的保证保险关系的成立,还是必须以借款人就特定的汽车消费贷款向保险公司投保并签订保险合同为前提。保险关系更加符合合同当事人真实的意思表示。
应该指出的是,保证保险作为未经保监会核定的业务,其经营是违法的,其违法利益不应当得到法律的特别保护。因此在法律意义上有关保证保险的合同均应属于无效合同,对此保险公司应承担缔约过失责任。但这一观点若被采纳,其影响范围将会很大,实践中是否可行尚难预料。
2.保险单与业务合作协议之间的效力优先的问题
关于合作协议与保险条款的关系,鉴于实践中保险合同订立在合作协议之后,故银行接受与合作协议不一致的保险合同,则应视为银行和保险公司在特定保证保险关系中达成了以保险合同约定变更合作协议相应约定的默示协议。但如果银行和保险公司在合作协议中已明确约定保险合同和合作协议约定相冲突时以合作协议约定为准的除外。
3.保证保险合同的效力
《保险合同》与《借款合同》系两个相互独立的合同和法律关系,相互之间不应当理解为主从合同关系。因此,法院对借款合同和保险合同之间的效力问题产生了分歧。我们认为,保证保险的保险标的是投保人(借款人)基于借款合同对银行应负的还款义务,如果借款合同无效,保险合同的投保人对保险标的就失去了保险利益,根据《保险法》第12条的规定,保险合同也应当归于无效。
保证保险合同的保险标的是投保人的依据合法有效的借款合同应当履行的还款义务,即合法的债务。投保人可能因非法借款(骗贷)或不当得利(借款合同未生效,使其丧失取得贷款的法律依据)使其对保险标的丧失保险利益,因为保险利益是受法律承认或保护的非法骗贷和不当得利均不应受到法律承认和保护。1
4.资产管理公司能否把借款人、担保人、保险公司作为共同被告
对于将借款人与担保人作为共同被告的问题是不存在争议的,而能否将保险公司作为共同被告则存在截然不同的观点。实践中多数法院认为,保证保险合同和相关消费贷款合同是互相独立的,彼此并无主从关联。故除确有助于便利诉讼、解决纠纷的个案外,不宜将两类不同的法律关系合并处理。关于这个问题,最高人民法院在其保险法司法解释征求意见稿中,也提出了同样的意见。
本所认为,对于债权人来说,仅就单笔贷款而言,贷款合同中约定了借款人的投保义务,而保险合同中保险事故的发生则是借款人未及时履行借款合同,两个合同相互依存,将借款人、担保人以及保险公司列为共同被告,并不违反一案一诉的原则,况且,民事诉讼法及其司法解释并无所谓的“一案一诉”的诉讼原则的规定。在司法实践中,采取分别诉讼的途径存在以下不足:
首先,若单独保险合同纠纷,由于保险合同一般会对违约金、罚息等内容约定免除赔偿责任,因此,即使银行胜诉,债权仍无法完全实现。
其次,若单独借款人,尽管可以保证在诉讼结果上的完全胜诉,但保证保险作为对债权的保障措施则失去其实际的意义,对债权的切实保障不足。
再次,若将借款关系和保险合同纠纷分别诉讼,人为地加大了债权人实现债权的时间和成本。
5.保险公司的抗辩权可能对资产管理公司造成影响
虽然资产管理公司取代了银行的地位,但是保险公司相关的抗辩权是依然存在的。
(1)保险公司的先诉抗辩权问题
实践中,银行不债务人及经销商,仅保险公司的案件比较多。其的依据为银行、经销商、保险公司签订的关于合作开展汽车消费贷款保证保险业务的“三方协议”以及保险公司向债务人出具的保险单。突出的问题是,为查清基础合同的履行情况,保险人能否主张先诉抗辩权,要求追加债务人及担保人参加诉讼。
现有案件中出现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车辆消费贷款保证保险合同条款第十五条第(一)款第一项的约定:“被保险人索赔时应先行处分抵(质)押物或向担保人追偿以抵减欠款,抵减欠款后不足的部分,由保险人按本保险合同规定责任赔偿。”保险公司往往据此享有先诉抗辩权。如果银行未向其他担保人追偿前,单独保险公司,法院应当以银行尚不能就不保险合同行使债的请求权为由,裁定驳回银行的。如果银行将债权人、经销商、保险公司一并提讼时,法院可判决保险公司对处分物的担保或向担保人追偿后不足的部分承担保证保险责任。
有法院对以上问题持相反的意见,因为,保证保险合同并不从属于借款合同,也不是对借款合同的保证担保1,因此,不存在银行主张保险债权前,必须先借款人或先处分抵押物问题。这在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的一个二审判决中得到了确认。
(2)保险人基于保险单的背面条款的抗辩权
保单背面条款属于有效的合同条款,对保险单上载明的当事人各方具有拘束力。但是,银行作为被保险人,并非是保险合同的当事人,而只是关系人。因此,保险单的背面条款并不能当然地对被保险人产生效力。因此人民法院不能单纯依据保险单的背面条款而免除保险公司的赔偿责任,而要结合其他相关的协议加以考察。
(3)保险人因投保人故意制造保险事故而产生的抗辩权
根据《保险法》第二十八条第二款和第六十五条第一款规定若保险公司有证据证明投保人存在故意的,将极有可能免除保险责任。这种风险对资产管理公司而言是存在的。
(4)关于贷款诈骗对保险的影响
目前,只要有证据证明借款人在贷款和投保时所提供的部分文件虚假,保险公司为达到免赔的目的就会采取刑事报案的形式要求公安机关介入。但是,根据目前个人贷款的程序规定,许多贷款和投保所需的文件形式过于格式化,对于许多具备还款能力的当事人来说是无法取得的,因此提供部分虚假文件不能等同于“具有诈骗的犯罪故意”。
在法律上,确定当事人的行为是否构成贷款诈骗犯罪,应当考察当事人在办理贷款和投保时在主观上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而不应仅依据公安机关是否立案、人民法院是否制作调查笔录进行判定。对此,公安机关应当采取慎重的态度,应当避免轻易介入经济纠纷,防止他人以此逃避法律责任的承担。
参考文献:
[1]王全弟主编,《债法概论》[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2]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C],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3]陈贵民,《民商审判案例与实务》[M],群众出版社2004年版。
[4]陆永隶主编,《金融贷款担保案例评析》[M],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版。
[5]吴志攀主编,《金融法律典型案例解析》[C]第二辑,中国金融出版社2004年9月版。
[6]韩良主编,《贷款担保法前沿问题案例研究》[C],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8月版。
*中山大学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广东天胜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
1参见王全弟主编的《债法概论》115页,复旦大学出版社,2001年9月版。
2参见《合同法》第41、42、43条,学者对此的相关理解可参见王利明主编《中国民法案例与学理研究》181页,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收购、管理、处置国有银行不良贷款形成的资产的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九条: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受让有抵押担保的债权后,可以依法取得对债权的抵押权,原抵押登记继续有效。
2参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第十一条。相关案例见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华融资产管理公司案[2001]1024号。转自陈贵民《民商审判案例与实务》308页,群众出版社2004年版。
3参见北京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审理的长城资产管理公司案[2002]4110号。转自陈贵民《民商审判案例与实务》314页,群众出版社2004年版。另一个相关案例可参见陆永隶主编《金融贷款担保案例评析》第4页,法律出版社,2000年1月版。
在炼化工程项目中,物资消耗越多,工程成本越大;在不少石化企业里,由于炼化装置的特殊性,部分定额计算复杂,影响因素多,物资管理超定额、超标准的消耗是较为常见的。加上有部分工程项目涉及工程质量问题或安全隐患,需结合工程项目特性,进行返工重修并更换一些设备及材料,消耗的物资难以精确计算,造成企业责任制属地不清,质量和效益难以紧密挂钩,返工超耗都由企业承担。另外,由于设计变更较多,也会浪费许多人力和物资。如:公司通过对工程项目物资的统计分析,发现2011-2013年,每年工程项目造成工程余料都在2000万元以上,其中仪表、电器、管材配件类物资居多。
2物资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2.1物资管理方法及手段落后
石化企业目前的物资管理尚处于传统管理阶段,突出表现在工程物资的计划申报、领用、保管环节缺乏科学合理评价及程序,工程项目物资采购计划申报随意性大,采购单位对现场物资的需求不能及时掌握,有时往往违背供求规律和施工季节特点。
2.2物资消耗定额不准
工程物资消耗定额不准或不配套,是造成物资浪费的原因。一是部分物资消耗定额不符合实际,缺乏合理性,执行效果差;二是部分物资根本没有消耗定额,物资消耗失控;三是物料消耗不能与工程经济核算紧密挂钩,不严格执行物资消耗定额,无明确的奖罚制度。如检维修项目中所需备品配件管理不到位,具体表现为:(1)专业管理部门对上报的配件计划,没有从公司范围内对同型号、同生产厂家设备配件进行统一审核,未统筹建立消耗定额储备。(2)配件计划存在重复、超量申报现象,造成积压。如乙烯厂离心式压缩机配件低压缸干气密封PDGS1储备4套,积压资金552万元;造粒机CMP308切刀储备306件,积压资金371万元;离心水泵配件B5S3汽封储备16件,积压资金689万元;以上共造成物资积压1600余万元。(3)配件消耗定额计划申报准确率不高,造成积压。如炼油厂申报的换热器管束计划2台,准备联合检修使用,但到货后却没有实施,积压资金154万元;热电厂申报的210条板式换热器密封胶条采购计划,原本计划全部更换密封胶条,但到货后却没有更换,积压资金11万元。
2.3工程设计变更造成物资积压
工程项目中的设计余量及变更、工期延误甚至项目取消等会造成物资积压、浪费。如在工程项目管理和实施过程中存在:
(1)设计与实际用料偏差较大造成积压,如新区乙烯装置裂解炉增加空气预热器项目用无缝钢管(规格为。406.4mm,12.7mm,API5LGR.B),原设计量为123.55t,实际只领用86.25t,剩余37.3t;新区乙烯苯乙烯装置氢气压缩机安全隐患项目气源分配器,原设计量为14个,实际只领用了1个,积压13个。
(2)项目实施周期跨度大,而设计为一次性出图,造成设备、材料积压,如炼油厂罐区安全隐患治理项目,项目现场工程进度缓慢,物资数年后才能完成消耗。
(3)施工周期紧、施工力量组织不到位,计划申报未考虑进口物资的合理交货期而造成积压,如2011年大修乙烯联合车间锅炉给水泵项目中。N355.6mm、136kg气动V型调节球阀,。N250mm高压手动闸阀、。N152.4mm高压手动截止阀、。N300mm中压手动闸阀均是到货后,工程项目已完结,共计198.56万元。
(4)因无法实现现场能量隔离或因施工条件不具备而导致项目取消或变更造成物资积压,如:热电厂锅炉车间的J阀回料腿松动风割除项目50只手动蝶阀,库存金额80万元;乙烯厂2011年大修的部分阀门维修包,库存积压达上百万元,均属此种情况。
(5)设计质量及深度缺乏专业部门审核把关,现场核实工作不细致,设计监督不到位造成积压。如:炼油厂罐区隐患治理项目准备将雷达液位计信号引入工作控制机,设计没有考虑新增控制柜没有室内空间;炼油厂联合加热炉隐患整改设计蓝图没有考虑到基础与地下管网碰头问题,最终导致设计变更。
3统计分析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工作中的作用
3.1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
目前,炼化企业多引入ERP系统来实现对其整个物资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利用企业现有资源,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对ERP中BW系统导出的统计报表数据进行分析,可以为领导决策提供有效信息:如对项目物资采购计划和实际领用量、历年物资消耗统计资料、资金预算等进行统计,给出工程项目物资报表;找出在执行中常常出现偏差且价值高的物资,供管理人员检查、分析和查定,并验证查定的结果,为分析定额和修订定额提供依据。
3.2有助于强化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控制
(1)严格审核物资计划的上报,关注物资计划各环节的执行情况。乙烯厂针对工程项目管理实行项目经理责任制:由专人负责对项目立项、设计进度、材料、设备采购跟踪、施工组织及后期项目评价等进行全过程管理。(2)建立物资专业管理的各类台账,从而确保物资计划的申报、执行、到货、库存等的有效控制。(3)合理下达工程项目物资指标。2013年公司下达工程项目物资计划准确率指标,定期对公司所有项目物资计划准确率进行追踪、清查,及时发现项目物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提供给决策者,避免造成损失。
3.3衡量物资管理水平
统计报表可作为衡量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水平高低、经济效益优劣的重要标尺,创造更多经济效益是进行物资管理的核心。可以通过统计物资消耗定额、物资计划准确率、及时率、工程物资余料等指标,综合分析工程预算,同时结合工程项目后评价工作,衡量此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水平。如:通过对物资统计报表的分析,2013年公司将维修项目配件计划审批工作作为重点,严格审批。
4利用统计工作指导制订工程项目物资管理措施
4.1优化统计的信息职能,为加强工程项目物资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公司从2013年4月起对检维修工程备件进行信息化管理,备件信息共享;随着备品配件系统数据的积累,逐步实现配件的历史消耗查询、消耗统计、更换周期、使用寿命计算、理论储备定额计算等功能,为配件的科学化管理提供数据统计和理论依据。同时,通过统计报表分析,优化备件信息系统,建立预警机制、实现自动平库利库,采用科学管理手段,提升备件管理水平。公司采用计算机管理,对基础资料的搜集采取集中管理法,各分厂物调中心建立一套全厂完整的工程项目物资领用台帐,汇总编表,并与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工程管理部门进行联网,提高统计的时效性,便于管理人员及时分析、掌握工程物资管理状况。
4.2为决策者提供参考
结合工作需要,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统计分析和讨论,提出切实可行咨询意见及预测,给决策者提供参考。如对炼化检维修项目中事故类配件进行专题分析,发现石化公司检、维修项目事故件配置不合理,科学性差,库存金额高、周转慢,由机动部门牵头对各厂的主要备品配件做三年消耗规律分析。具体做法为:(1)成立机动配件管理技术专家组,改变管理模式,依据设备分类确定不同类型配件的最低储备定额,逐步将安全储备定额转变为最低储备定额,为采购、储备提供依据。(2)继续严格配件计划审核、审批,控制事故件的采购数量,加强采购前平库利库管理,使备品配件计划采购量逐步趋于合理。(3)实行转动设备配件计划由钳工车间提报制度。机动配件的采购计划分为转动设备和静设备配件两部分分别提报,转动设备配件由钳工提报,生产车间审核;静设备配件由生产车间提报,发挥专业特长,同时利用ERP系统的费用控制功能,进行限额采购和指标控制,并与奖惩挂钩。
4.3预警监督职能
在工程项目物资管理过程中,项目物资余料造成的库存持久升高可在物资库存报表中反映出来,起到预警监督作用。如:在整个工程物资管理过程中,由于各种内部条件和外部因素,会出现一些决策和目标的不和谐,如因人为因素造成物资超存储,其库存会在统计月报中反映出来,可及时采取适当措施,以减少库存,促进资金流动,加速物资周转。
5结束语
工程结余物资主要由工程建设项目的设计变化、需求不准、施工变更、工程暂停、项目撤销等原因产生,且主要产生于电网基建、农配网建设这两类工程中。1.电网基建工程。电网基建工程的体量较大,一项工程投资数千万至上亿元,工程涉及物资设备品类多,工程所需各型变电类设备、输电类型材物资量较大,少则数百万,多则数千万,特别是变电类材料有相当部分需要向供应商定制料。因此电网基建工程因各种原因所结余的物资存在挤占资金量大、短时间难以消纳的情况。2.农配网工程。农配网工程的体量较小,单一工程的投资由数万元至数百万元,涉及的设备量较小(主要包含配电变压器、柱上断路器、户外开闭所等),且通用性较高,工程结余物资主要为各型线缆,及其安装附件,且退库时往往物资状态较差。根据上述特点其工程结余物资设备部分(配电变压器、柱上断路器、户外开闭所等)可以在短时间内由后续工程快速消纳;其他部分(主要为线缆)因短头、破损等原因导致可用率较低。
二、工程结余物资的控制措施
每项工程从编制可研报告开始至竣工验收结算结束需经历工程设计、需求编制、具体施工等阶段,各个环节的偏差都可能导致后期结余物资的增加。
1.在工程可研立项阶段
在此阶段,负责编制可研报告的单位应详细调查研究工程项目规模、建设时间、技术方案,综合考虑包括工程属地当前形势、远期规划及环保、水里、交通等因素,充分论证工程的可行性、可操作性,确保工程建设项目在审批开工后不发生因各类前期未考虑到的情况导致工程产生重大变更、暂停、甚至撤销,从而导致大量物资结余现象的产生。
2.在工程具体设计、编制物资需求阶段
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完成后,即进入工程具体设计、编制物资需求阶段,在此阶段以设计单位为主体,项目管理部门、施工管理部门、专业运行部门、物资管理部门需协同配合,期间主要应控制以下环节:一是下达设计任务时——项目管理部门向设计单位下达设计任务书时,同时物资管理提供在库结余物资清单,要求设计单位在满足工程设计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用清单中的设备材料。二是工程具体设计过程中——设计单位应与施工管理部门、专业运行部门充分沟通,在路径选择、站内布置、设备选型、材料选取等平衡多方意见,进行最优化设计,从而确保设计质量。三是编制物资需求工作时——设计单位应会同施工管理部门,结合技术标准和实际施工情况,考虑合理的损耗及余度,编制最优的物资需求清单,并经项目管理部门审核通过。四是签订设计合同时——项目单位加强对设计单位工程设计深度的考核,将物资结余量的具体要求纳入对设计单位合同考核条款中,并依据工程竣工后审计结算的数据对其进行检查考核。
3.在工程施工阶段
在此阶段,施工管理部门为主体,项目管理部门、设计单位、物资管理部门主动参与、协助管理,期间主要应控制以下环节:一是编制施工计划时——施工管理部门根据项目管理部门提供的工程设计资料编制施工计划,依据施工进度编制具体的物资需求到货计划,并报项目管理部门、物资管理部门审核同意,确保物资到货期与施工进度相匹配。杜绝因物资供应进度大大超出施工进度,物资长时间堆放在现场导致的物资设备性能降低、损坏,造成物资损失的情况。二是工程施工时——设计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加强对施工管理部门的专业指导,特别是对于线路大跨越段、长耐张段、电缆顶管段,应在工程施工前进行详细交底,明确具体的参数、长度,使施工单位了解在施工过程中选用长度适中的线缆盘,尽量降低短头线缆的产生数量。三是施工组织管理中——施工管理部门在组织具体施工过程中强化现场精益化管理,合理有效的使用施工剩余的各种边角料,如短头线缆同于线路与设备间的连接线,短头母排用于设备与设备间的连接等。四是签订施工合同时——项目管理部门在与施工单位签订施工合同时,在合同内容中明确结余物资的剩余量,对于在工程施工结束后满足结余物资剩余量的施工单位进行奖励,反之则进行考核。
4.物资在库阶段
在此阶段,物资管理部门为主体,项目管理部门、设计单位主动参与、协助管理,期间主要应做好以下方面工作:一是建立结余物资数据库——物资管理部门根据在库结余物资的实际情况,建立结余物资数据库,及时更新数据,并定期向项目管理部门、设计单位反馈,要求在满足设计标准的前提下,在后续工程的设计中优先安排使用在库结余物资。二是拓展通用物资利库渠道——物资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在每次物资需求计划上报阶段充分开展平衡利库工作。只要是符合使用要求,有使用需求的结余物资,打破各单位、各专业之间的壁垒,由物资管理部门进行统一调配。三是开展技术鉴定,提高结余物资可用率——物资管理部门牵头组织,定期对在库结余物资进行技术鉴定。物资管理部门通过物资盘点,收集整理存库状态较差的物资信息(主要包括超期电缆附件,库存时间较长的老旧设备,残破短头线缆等),由物资管理部门牵头,项目管理部门、专业运行部门、财务部门参与,对其进行技术鉴定工作,对鉴定不合格的物资予以报废,确保在库结余物资保持良好可用的状态。四是研究处置难以使用物资——物资管理部门定期梳理结余物资中难以消纳使用的物资(主要指库存时间较长,已不满足现有当前的技术标准、运行要求,但性能状态良好,且不满足报废条件的结余物资),牵头组织项目管理部门、专业运行部门、设计单位参与,对此类物资按类别提出逐项的具体处置措施,如配电变压器在设计中是否可以使用大容量配变代替小容量配变;线缆类物资在设计中是否可以使用载流量相差不大的铜芯小截面电缆代替铝芯大截面电缆等,并在后续监督落实。
5.其它措施
除上述控制结余物资的管理措施、技术措施外,还应采取加强横向部门沟通、制定专项的规章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加大业务环节考核力度等手段:一是建立沟通渠道——物资管理部门牵头施工管理部门、项目管理部门、设计单位、专业运行部门,通过例会、周会等形式通报结余物资处理中物资退库、物资利用、废旧物资处置等各方面的工作情况,各单位就下阶段的结余物资管理工作进行充分的协商交流、统一意见,并制定工作计划,协同指导后续结余物资管理工作有序开展。二是强化制度建设——针对结余物资涉及部门广、流程多、物资杂的特点,制定专门的结余物资管理办法,办法应涵盖结余物资退库管理、信息收集与传递、利库操作管控、鉴定与报废等章节内容,明确处置流程,规范操作步骤。三是加强从业人员培训——目前处于结余物资管理管理各环节岗位的人员对结余物资管理的理解存在片面性,如设计从业人员仅具备工程设计专业知识,施工管理人员仅具备施工现场管理能力,物资管理人员仅熟悉物资业务流程等,这种情况无法满足对结余物资全过程管理的业务能力要求,需要对相关岗位、具体人员进行相应的培训,使之熟悉业务流程,了解处置方法。四是加大业务环节考核力度——根据结余物资管理制度,加强结余物资利库工作全过程考核。如设计单位应负责完成库存结余物资中规定比例物资的设计使用,施工单位结余物资退库额度应满足设计要求,物资管理部门是否及时组织技术鉴定等,各项工作完成情况纳入相应部门的季度、年度业绩考核。
三、结语
1.1管控成本,降低工程项目经费开支做好成本管理控制,对电子通信行业提升经济水平,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有重要的意义。首先,应由电子通信工程的实施方案入手,优选先进的技术工艺与方法,最大化的降低项目成本,使生产率全面增加。另外,应强化电子通信工程款项经费的结算管理。在价款契合政策要求的前提下,通过有关财务机构的全面审核,明确支付单据的真实合法性,而后才能办理有关审批手续。应注重在计划内,加强工程资金结算管理控制,预防引发超支问题。应采用多元化的管理方式。例如,预留尾款、进行数次定额的支付款项、加长支付的期限等,确保经费的合理化有效应用。另外,对于工程项目材料应用以及劳动用工方面的经费,应加强管理,预防引费问题。工程建设前期,应依据项目任务量,作出合理的员工安排,通过有效的方式,开展施工建设,预防员工在实践过程中形成徒劳消耗使劳动效率值出现浪费的问题。另外,材料应用,应确保规范性,制定合理有效的管控制度。针对作业现场形成的较多辅材,可通过承包施工的模式,对承包对象的资质信誉进行细致的评估、分析,强化技术审核管理。通过审核后,方能履行承包环节。再者,对于劳务人员的市场价格水平,应做好细化的调查,做到有效合理的选择,尽量避免应用临时工,影响项目工程质量水平,导致员工出现铺张浪费的问题。对于一些可利用租赁形式使用的机械设施以及周转材料,应尽可能地通过租赁完成,而后,利用有效合理的方法,做好主要设施应用效率的管控。完成使用后应快速及时的归还,预防形成多余的租赁经费。电子通信工程实施方案的设计环节,应遵循我国相关行业规范,做好层级审批管理,预防施工阶段中由于方案的不科学性,形成施工中断的问题,引发不必要的浪费。
1.2加强电子通信工程质量管理工程质量为一切项目的重要核心,倘若无法保证质量,则即便前期做的再完美,也会毫无价值。因而,电子通信工程管理应加强质量控制,有目标有计划的以建设方案为根本,引导各环节的工作任务。首先应做好工程建设前期的充分准备,细化分析图纸内容,有效核对工程数量,编定合理的调查任务书以及作业指导材料。针对电子通信工程建设阶段中使用的各类机械设备或是仪器仪表等,应认真细致的核查,保证不存在隐患故障后依据应用说明,面向技术员工再次强调操作规范。另外,应强化工序流程管理,创建责任问及体制,使各项工作职责全面落实到位,掌控好各个工作环节,确保技术、工作方案、相关记录、管理验收、工程项目变更等流程的及时布控管理。建设完成后应做好自我检查,而后对电子通信工程项目存在的薄弱环节以及相关的隐蔽项目进行分项分布的细致核查,依据我国工程质量标准,验收合格后方能上交至监督管理机构,实施后续验收工作,进而预防电子通信工程存在质量问题,形成不断返工延误工期的问题。
1.3做好电子通信工程进度管理由广义层面来说,工程进度控制管理,应依据现实状况制定进度计划安排。编定过程中应全面考量各类不可控要素。例如环境气候要素等,而后合理的调节进度安排。再者,应全面熟悉了解工程建设图纸,联合现场施工操作人员配合参与计划的制定。电子通信工程各类应用材料的管理配置、施工人员的安排、各机械设备的应用等需要全面囊括进来,而后应依据合同标准形成有关材料。应通过日报以及周报的模式,完成电子通信工程进度的跟踪汇报,确保合理的施工调度与快速的现场问题应对处理。应创建行政职能管理控制工作制度行,政管理应围绕项目经理为核心,通过层级管理,使各项任务落实到施工班组与一线人员之中,强化对他们思想意识以及操作行为的控制管理。在此之上应做好施工建设考核管理工作,将质量、工期进度、安全施工、成本管理视为具体标准,参照员工完成的实际情况、考核的成绩进行奖励。应用材料上应制定细化标准,对电子通信工程各类生产资源进行合理有效的安排,使需要的建设设备机械等囊括到准备计划之中进行备用。配备物资材料的环节中,应依据电子通信工程现实的需要,编制出具体的采购计划,采集有关主材以及辅材。还应依据工程项目的现实状况,分析是否需要创建临时的货库。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应集中做好,配货发货、物资流通的清单记录管理,实施价格的详细评估,进而为电子通信工程顺利地建设实施做好充分的准备。
2结语
公司的正常运转总是伴随着资金的顺畅流动,也可以说资金是公司从事一切经营活动的必要条件,如果没有资金支撑,各方面业务就难以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讲,必须加强公司资金管理。公司资金管理是财务管理的集中体现,是推动公司发展与实现管理创新的助力剂,包括货币资金管理与增收公司利润两个部分,通过公司资金管理,利用有限资金获得最大化的利润才是资金管理的最终目的,总的来说,可以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
2、完善考核机制;
3、加强存货及应收账款的管理,保证资金正常运转;
4、增强风险意识,加大财务监督。通过以上措施可确保资金运转正常,因此说做好公司资金管理才是公司发展的根本出路。一般来说印刷公司规模不大,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并且以加工制造为主,因此有着自身独特特点,如盈利能力不高,与客户资金结算周期较长(一般都以季度为期限,甚至长达半年以上),需要垫付材料等先期费用等,这些因素使得印刷公司资金回笼速度慢,公司短期内难以取得较多效益,因此投入设备与技术方面的资金少,管理不合理时还影响资金的正常流转。由此看出公司资金管理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运转良好是否直接制约公司的资金周转。依上所述,在印刷公司内部加强资金管理尤为重要。
二、印刷公司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经营环境恶化。激烈的市场经济竞争条件下,印刷公司为了增加业务量与增创收入,一般会尽可能多地联系客户,不免存在垫付部分资金的现象,如上文所述的为出版社等客户垫付原材料费用、给供应商支付材料款等,这使得印刷公司资金流转相对困难,当公司内部出现资金问题时,银行针对印刷公司的生存环境,一般不愿意过多地发放贷款,使得印刷公司生存更我困难,投资技术与装备更成了套话、空话。
(二)资金结构不合理,资金使用效率低。印刷公司内部积压了大量存货,造成了资金囤积,为资金结构不合理的主要体现之一,此外,印刷公司对于应收账款回收一时难以找到解决办法,也占用了一部分资金,综上两方面的影响,造成了资金使用效率低、资金流转困难、成本扩大化的趋势。印刷公司制定的计划(如资金使用与费用开支计划等)不能按计划执行与落实,使得资金管理呈现较为混乱的局面,同时,由于部分公司追求资金的高额度回报与盲目地扩大投资规模,使得资金流转超出其承受能力,使得资金占用率较高,回笼速度衰慢,是不利于公司正常发展的主要因素。
(三)资金管理意识薄弱,监管力度不够。虽然大部分印刷公司制定了相关的资金管理制度与方法,但由于财务管理意识薄弱,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相关的制度与方法并没有严格执行到位,不可避免地造成的资金积压、应收账款回收不及时的现象发生,同时由于公司内部缺乏有效的监管制度或监管力度不够,使得各项资金管理制度形同虚设,造成资源浪费严重与工作效率低下,资金的长期不合理将会产生严重的后果,使得资金流转更为紧张,从而对公司的长远发展形成障碍。
(四)相关人员整体业务素质低。受自身能力的限制,一些公司管理者缺乏资金管理的知识储备与经验,容易造成公司决策判断失误。此外,也有些财务会计人员没有充分调研印刷行业的发展局势与公司内部资金运转实际情况,依旧按照常规方法处理财务问题,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造成资金管理信息化水平落后于同行业者。总的来说,财务管理人员知识储备水平与业务处理能力不高,同时又缺乏“与时俱进”的精神与方法,使得资金管理相关措施难以实施,因此普及现化化资金管理知识与培养高素质财务人员是解决目前存在的财务问题的趋势之一。
三、改善印刷公司资金管理的对策
(一)逐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印刷公司不仅需同国内同行业者进行较量与比拼,而且也面临国外竞争者的挑战,公司内外部环境正遭受严峻的考验,存在许多的不确定因素,是印刷公司面临的主要形势之一。资金问题始终是公司发展的核心问题,为了能够缓解来自资金方面的压力,应与出版社等客户重点协商资金结算周期的问题,尽可能地促进资金快速回收,同时积极与有着良好信誉的固定客户群建立良好关系,保证公司稳定发展的同时又积极开创新的机遇,从而有效促进公司资金管理。
(二)合理调整资金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针对公司存货较、资金占用情况严重的现象,印刷公司必须调整资金结构,可通过以下途径实现:
1、做好相关计划,对存货数量进行科学预测,从而避免不必要的存货资金占用状况;
2、加强成品、半成品工序的流转,减少生产过程的停滞;
3、加大清收应收账款力度,及时回笼资金,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4、逐步改变业务渠道,降低账期长的客户的印制比例,不断优化客户群和产品结构。
(三)加强资金管理意识,加大监管力度。公司管理者作为公司的决策者,自身的素质水平与财务知识储备相当重要。首先要加强资金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从自身出发强化资金管理意识,把资金管理作为公司财务管理的中心环节对待,也是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其次,针对资金管理中存在的不稳定性因素,作为公司管理者必须做好相关重要决策,督促各种资金管理制度落实到位,强化内部考核机制,使得存货计划按照预期的比例进行,同时加强应收账款的管理,使得公司内部资金流转处于良性循环。
(四)不断提高相关人员整体业务素质。资金管理在印刷公司中显得尤为重要,而资金管理是否有效取决人的参与程度,这个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的知识水平和整体素质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若要保证公司资金管理达到较高水平,应确保相关人员具备较的整体业务素质。提高财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最有效的途径之一为加强业务素质培训,使得他们能够接触到财务管理现代化知识。
四、结束语
1.1企事业政工工作未得到全面的落实
伴着我国经济市场不断的走向深水区,改革的力度也在持续的加大,众多的企业必须根据自身的发展情况来加以调整和改革,唯有如此才能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经济中顺应不断涌现的新标准和新趋势。就我国现在企业发展而言,企业的发展不断强调“适者生存”的淘汰制度,因为企业市场利益的追求,导致企业员工所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因此不少的员工就会产生一些暴躁或者沮丧等负面情感,而这些形形的负面情绪带到工作中去就会给工作和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的负面影响。如果这些负面情绪不能及时释放亦或者得到解决,那么很大程度上就会给企业发展造成非常大的困扰,而造成这些负面情感的用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因为政工工作不能落到实处,从而促使员工的思想问题遭遇瓶颈,无从倾诉化解。
1.2忽略了企事业员工的积极性
在新形势的要求下,企业员工综合素质如果达到了一定的水平,那么在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将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而这也是现在众多企业管理中极其关注的环节。但是一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于员工的积极性和独立性的塑造存在忽视和轻视的现象,让众多的员工处于一个迷茫的状态中,无所适从。而这种情况只会让员工一味的应付工作,对于工作所给予的责任和满足感却毫无在乎,这极大的影响了工作的效率。因此企业上必须全方位的加强思政教育工作,将员工的思想素质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面上,把员工的工作热情彻底提升上来。
1.3不重视政工工作队伍的建设
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注重于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部门,而对于政工部门的建设却存在忽视的现象,因此这给企业的政工工作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限制,从而使得员工的思想教育的成效不能及时得到的反馈,拉低了企业的整体思政水平。
2解决企事业政工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难点的对策
2.1将企事业政工工作渗透于人力资源管理的整个过程
如果要将员工的这些思想问题及时的加以防止,那么首先就要开始重视思政工作,并且还要把思政工作完全融合到人力资源管理中去。企业的人力资源和政工必须保持相同的方向,在实施一些制度前人力资源必须好好加以研究,还要在实施后根据具体的情况做好员工的思政工作,从而促进企业制度的顺利开展,最大限度上稳住员工的负面情感,让员工可以拥有一个阳光的心态去面对每一个难题和挫折。
2.2企事业政工工作的开展应当抓住企事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难点
企业的政工工作的开展始终需要人力资源管理的支持,但是需要及时解决这当中的问题。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问题是有多个方面的。而这些问题的产生会促使企业实施一些更加严厉的制度来保障员工工作的顺利开展,可是这会导致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发生一些问题。政工工作的开展必须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布置,不能一刀切,必须实施奖惩结合的制度,充分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
2.3重视企事业政工队伍的建设
尽管企业的负责人对于企业的思政工作有着不少的影响,可是企业的政工工作的主要是为基层员工服务的。政工人员一定要深刻的认识到这点。所以呢,企业的发展必须紧紧依靠思政队伍的建设,成立一个专业的、操作性极强的政工队伍。另外,还要周期性的对政工人员进行一系列的培训工作,全面立体的提高企业的政工人员的专业能力水平,还有一点,企业还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企业的政工的队伍不要深入到各个部门中,了解员工工作的状况和所面临的问题,从而加强企业的内部的整体质量。
3结语
通过工作,企业干部才能了解员工的思想状况情况,采取对于提高员工思想意识有一定提高的措施,才能够使得其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发回个人优势,从而努力提高企业的发展,企业人力资源可以通过考核机制和奖惩措施来对员工的潜能进行最大限度的发掘,从而实现企业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两者的目的相同,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来对员工进行规范,从而提高其工作效益,因而就需要两者能够在实际运用中能够更好的结合起来。
二、思想政治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意义
1.有利于化解企业的内部矛盾
企业中的要求竞上岗、实行异岗异薪的政策、机构重组、工作人员的升职、降职的调动等都已经成为了企业的必然实施的政策和每个企业的自然规律。而在这些政策、改革中都关系到了利益的问题,正所谓有利益就会有矛盾的产生,也就是说,这些变动、政策、改革会给企业带来各种矛盾和问题,给企业带来不利的影响。因此,只有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效的运用思想政治工作,才能有效的缓解工作人员的情绪,并且有效的让工作人员对企业的改革、变动、政策等变化产生积极的态度,最终,才能促进人力资源管理的发展,也才能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带来推动的作用。
2.有效的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质量
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价值链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是以激励工作人员工作态度、发挥工作人员的潜力、不断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等为目的的,而在这些目的达成的基础就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只有将思想政治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有效的运用,才能不断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以及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最终,才能不断的提高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质量。
3.充分挖掘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
企业人才管理,归根结底是以人为主体所开展的工作,因此,从人的思想意识方面入手,是提高其工作效率与质量的根本所在。企业内部,在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时候,要实行相应的激励制度,对于工作表现极为突出的个人,必须给予适当的表扬和奖励。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使员工具有上进精神,使其能够主动地投入到企业经济建设的事业中去,久而久之,企业中就会形成员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局面。从而,有效的推动企业的发展。
4.促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
思想政治工作在人才管理中的有效开展,能够有效的避免信息化社会中,各种思潮对于企业人才的渗透和侵蚀,能够使其世界观和价值观沿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这也是我国社会各个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三、政工工作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运用策略
1.在人力资源管理全过程中渗透政工工作
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员工思想上的问题,因为企业规则制度改变,会影响到员工利益,一些规则制度的制定很容易使得员工的思想出现变动。这个是就需要进行有效的政工工作了,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思想工作要跟上,政工工作不仅仅需要在管理制度制定的时候对可能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还需要随时在工作中提高和加强思想的巩固工作,从而保证规章制度的时候能够得到更好的效果。
2.政工工作要抓住人力资源管理难点
在人力资源的管理过程中,其工作的重点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企业的人力资源所涉及的面比较复杂,所遇到的问题也比较多,例如:员工的个人情况和市场情况需要企业使用严厉的措施对员工行为举止进行约束。当面临这样情况的时候,政工就需要对其中的问题进行研究,以便能够找到最佳的解决办法。只有通过这些的问题的解决,才能在工作中寻找到宝贵的经验,才能够更好的运用到其他的企业部门的管理工作中。
3.部门之间加强合作
政工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都是提高员工的积极性,在具体工作过程中,可以把两者进行友好的结合起来。部门员工在工作的时候需要放弃各自为政的工作模式,在遇到企业的问题进行解决的时候进行良好的沟通,共同努力,实现效益最大化,人力资源在制定相关规章制度的时候,两个部门也需要进行很好的沟通,将措施与员工详细的说明,避免后期出现不良效果。
4.加强企业文化的实践作用
文化管理是现在社会发展的趋势,企业也必须要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企业文化在员工的生产过程中有着重要作用,能够对员工的行为举止有着很好的约束。而利用规章制度来约束员工的行为,虽然在某些方面能够有着明显的作用,但是对于企业的管理不是最好的。在企业的管理工作中,只有加强文化管理措施,再结合规章制度进行管理,才能使企业核心价值观同员工的价值观一样,才能够使员工有企业概念,使企业更具凝聚力。
5.人力资源管理中政工工作要坚持人文理论
人文理论在管理过程中要以人的需求出发,以人为中心,政工工作和人力资源管理也同样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不管是在规章制度的制定,还是对员工进行管理、教育工作,都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对员工的工作情况有一定的了解,掌握员工的动态,然后根据这些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来进行教育工作,以更加满足员工的需求,提高员工工作状态,使员工在工作中能够更好的实现个人价值。
四、结束语
[关键词]企业员工培训绩效
一、引言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对员工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除了通过引进企业发展所需的合适人才之外,培训与开发正成为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途径。另一方面,随着员工对职业发展需求的增强,培训也成为大多数企业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为此,企业在员工培训上的投入越来越大,员工对满足自身发展的培训需求也越来越渴望。而现实的结果往往是,企业感到培训是浪费资金;员工感到培训是浪费时间。为此,本文从培训活动的本质出发,基于企业和员工两个视角分析企业员工培训的绩效,以提高企业的培训绩效。
二、培训绩效及其内容
绩效指的是一种成就、成果或功绩。人力资本理论认为,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本的投资活动。但实际上培训活动中至少涉及两个主体:企业和员工(受训者)。通常,企业认为培训中企业是投资人,应该遵循“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员工只是培训活动的对象。因此企业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于培训是否产生有利于企业经济利益的绩效,而忽视培训产生的员工绩效。根据培训与开发的概念,培训本质上是一种由企业组织,员工参与的学习活动。作为学习活动,员工才是学习的主体,员工学习中投入的时间与精力才是学习效果的决定因素。所以说,培训中员工并不只是培训对象,也是投资人(投入时间与精力)。因此,企业员工培训实际上是企业与员工的合作投资。企业层面来说,培训投资有价值的成果是获取经营成果的最大化;员工层面来说,学习投入有价值的成果则是个人回报的最大化。也就是说,企业员工培训绩效是员工绩效与企业绩效的统一。而这种解释也符合现代培训“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即培训更注重于激发员工的学习动机,强调员工有自我发展的主观能动性与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积极性。
由此如图1所示,可以从两个视角来看企业员工培训绩效的内容:企业视角和员工视角。从企业视角来看,由于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中最主要的经济组织,企业的最终目标是盈利。根据绩效理论,企业绩效包含结果绩效和过程绩效。从结果绩效来看,由于企业追求的盈利目标包含短期盈利与长远盈利。所以,培训产生的企业绩效应该是对于企业短期和长远两方面有价值的成果,即短期投资收益和战略性支持力。由于培训绩效具有一定间接性和长效性,往往培训产生的战略性支持力比短期培训投资收益更关键。从过程绩效来看,培训产生的绩效就是员工工作中的行为和态度。从员工视角来看,付出精力和时间投入学习必然希望得到相应的回报,即满足个人需要。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对员工来说,培训带来的满足主要包括三个层次:个人职业发展、心理满足和直接经济报酬。同时,员工个人绩效与企业绩效并不矛盾,员工满意是改进企业绩效的基础。
三、培训绩效的形成及影响因素
作为人力资本投资活动,根据影响最广泛的价值创造过程模型——投入产出模型,培训绩效的形成就可以用“投入—转换过程—产出”模型来描述,如图2所示。这里培训投入包括两部分,一部分来自企业,包括培训所需的资金、材料及人力等,另一部分来自员工,主要包括员工时间与精力、知识与态度等。培训绩效(即企业绩效和员工绩效统一)就是培训活动的产出。中间转换过程就是学习活动和成果迁移。根据投入产出模型可以得到,影响培训绩效的因素主要在三个环节上:投入水平、学习过程和成果迁移。
1.投入水平与培训绩效
员工培训的投入水平是培训活动的基本保障,也是获得培训绩效的前提条件。投入水平的高低既受制于投入主体对培训项目的态度,也受到投入主体实力的限制。而现实中无论是企业还是员工的投入水平主要还是受制于他们对培训所持的态度。实际上,如果企业对培训所持态度是积极的,认为培训对于改善企业绩效、提高竞争力有利,则对培训的投入明显较高;反之,则认为培训仅仅是安慰工程,所以培训投入则明显较低,甚至动辄裁减。
2.学习活动与培训绩效
通过学习获得学习成果是培训的本质和基本目标,也是培训绩效产生的必要条件。一般来说,无论是受训员工还是企业,符合投入主体预期(培训需求)的学习成果是培训产生的直接结果,学习成果将很大程度上决定培训绩效。根据认知主义的定义,学习是大脑中认知结构的变化。这个定义说明学习的主体是受训员工。认知主义中的信息加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包括预期、知觉、加工存储、语义编码、长期储存、恢复、推广和满足八个环节。因此,受训员工是否对学习内容进行信息加工存储,将直接决定学习最终的成果大小。从这一点来看,学习活动本身与企业投资人并不直接相关。
但是,企业并不是与学习活动本身无关。从培训系统流程来看,企业是通过培训项目设计和学习活动的管理来影响受训员工学习的过程,从而影响学习最终成果。企业对于学习活动的间接影响主要通过学习环境营造、学习内容的选择、学习指导等方式实现对学习活动的影响。
3.成果迁移与培训绩效
培训在完成学习活动之后,更重要的是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工作中以提高个人和组织绩效,即培训成果迁移。无论是员工还是企业,成果迁移都是培训绩效形成的最终决定因素。对于企业来说,只有当受训员工将学习成果应用于工作实践中,并促进企业绩效提高,这样的培训才真正实现其价值。反之,如果受训员工在获得学习成果之后,不能或不愿将学习成果与工作实践结合,没能将学习成果转变为企业绩效,培训价值仍不能实现。同样,对于员工来说,培训所带来的满足一方面来自学习成果本身带来的个人心理满足;另一方面则主要来自于学习活动完成之后,能否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绩效,工作绩效的提高能否获得预期的回报,如工资报酬提高、晋升、职业发展空间等个人绩效。这是从员工角度来看的学习成果迁移。
根据TimothyBaldwin和KevinFord提出的培训迁移过程模型,培训输入(包括受训者特征、培训设计和工作环境)都会影响学习、保存和转移,并且受训者特征和工作环境将直接影响转移效果。从可控制性来看,成果迁移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环境,其中主要包括培训项目设计、学习成果应用的软硬件设施与条件,同时也包括企业绩效考核制度和激励政策。即便如此,由于受训员工不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也是成果迁移的主体,在促进成果迁移的过程中有效激励受训员工就成为最终实现企业绩效的关键。
四、结论与启示
员工培训是现代企业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由于培训本身是以人为对象的一种投资活动,仅仅将培训看作企业的管理活动,忽视培训活动中受训员工的满意度,将很难提高企业培训的绩效。从企业和员工两个视角对培训绩效的分析来看,培训中员工个人绩效与企业绩效实际上并不一致,而受训员工个体绩效却是实现企业培训绩效至关重要的影响因素。企业如何提高其培训绩效,改变培训不尽人意的状况。基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1.由于培训的企业绩效主要来自于受训员工的绩效,企业提高培训绩效必须在认识上建立以员工为核心的培训理念,首先要关注员工个体培训满意度的存在,其次在培训活动的准备、项目设计到培训项目实施中把激励受训员工的积极性作为主要工作内容。2.由于培训中不仅企业投入人、财、物等资源,更重要的是员工要投入时间和精力,提高企业培训绩效,就需要提高受训员工的投入水平。例如培训管理人员在培训内容、培训师、培训方法、培训场所选择时提高受训员工的兴趣,以提高其投入水平,同时也会直接影响学习效果。3.由于培训成果迁移取决于企业相应的学习成果应用环境,更主要的决定于受训员工学习的维持与推广,企业培训绩效的提高不仅需要建立有利于学习的组织环境,而且要加大对受训员工学习迁移的激励。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培训成果迁移,进而提高企业培训的绩效。
总之,企业培训是一种特殊的学习活动,其特殊性在于员工既是企业组织培训的对象,也是培训的投入主体之一。正确认识和激励受训员工是企业提高培训绩效的关键。